CN109415887A - 地下贮水设施 - Google Patents

地下贮水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5887A
CN109415887A CN201780038971.7A CN201780038971A CN109415887A CN 109415887 A CN109415887 A CN 109415887A CN 201780038971 A CN201780038971 A CN 201780038971A CN 109415887 A CN109415887 A CN 109415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floor
box culvert
peripheral wall
storag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89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5887B (zh
Inventor
狩野坚太郎
泽山胜
小泉敬
中村嘉久
松井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Concrete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Concrete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Concrete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Concrete Work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15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5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5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5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1/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1/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 E03B11/1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of underground ta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能够适合确保贮水空间,且可以适合应用基本形态的箱形涵洞的地下贮水设施,将地下贮水设施设为以下结构:至少具备在被周壁包围的贮水空间内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箱形涵洞、和将在下表面的四个角设置的凹陷部卡合于在前后左右相邻的四个箱形涵洞的顶板角部而盖在上述贮水空间上的地板。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提供能适合确保贮水空间,且可以适合应用基本形态的箱形涵洞的地下贮水设施。

Description

地下贮水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地下的地下贮水设施。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防止由倾盆大雨等大雨所致的洪水、浸水灾害,而在地下设置可以暂时贮存雨水的雨水贮存槽。另外,为了积极地利用雨水等,而在地下设置能够贮存雨水等的贮水槽。在这种贮水槽中,还存在利用箱形涵洞的贮水槽。
但是,以往的贮水槽采用在被周壁包围的贮水空间内连续地串联配置多个专用箱形涵洞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结构的贮水槽中,在被周壁包围的贮水空间内过多地配置箱形涵洞,因此不仅使本来应该被重视的充分的贮水容量受损,而且还可能发生在清扫作业时等箱形涵洞成为障碍物这样的不良情况。
而且,在以往结构的贮水槽中,为了适当配置地板,需要对箱形涵洞设置专用的地板承接部。因此,需要每次制作单独样式的专用箱形涵洞。换言之,以往的雨水贮存槽和贮水槽应用专用箱形涵洞作为其资材,因此没有形成可以共同应用基本形态的箱形涵洞的基本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24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如以上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合确保贮水空间、且可以适合应用基本形态的箱形涵洞的地下贮水设施。
即,本发明形成如下构成。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地下贮水设施,至少具备:
多个箱形涵洞,其在被周壁包围的贮水空间内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和
地板,其将在下表面的四个角设置的凹陷部卡合于在前后及左右相邻的四个箱形涵洞的顶板角部而盖在上述贮水空间上。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地下贮水设施,具备:
多个箱形涵洞,其在被周壁包围的贮水空间内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和
多种地板,其被这些箱形涵洞支撑而盖在上述贮水空间上,
上述箱形涵洞具备底板、分别立设于该底板的相对的侧缘的侧板、和设置于这些侧板的上端间的顶板,
上述多种地板包含:
第一地板,其在下表面的四个角具备供在前后及左右相邻的四个箱形涵洞的顶板角部嵌合的凹陷部;和
第二地板,其位于左右相邻的上述第一地板间而架设于前后相邻的箱形涵洞间,并且在下表面的前后边缘部具备供上述箱形涵洞的顶板边缘部嵌合的凹陷部。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地下贮水设施,在左右相邻的第一地板间以及在前后相邻的第二地板间,形成有以箱形涵洞的顶板的上表面为底的凹部。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2或3所述的地下贮水设施,上述周壁具备前后相对地配置的第一周壁部和左右相对地配置的第二周壁部,上述第一周壁部以在左右方向连接的端部用箱形涵洞的侧板为主体而构成。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地下贮水设施,至少具备:
多个箱形涵洞,其在被周壁包围的贮水空间内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和
地板,其将在下表面的两个角设置的凹陷部卡合于相邻的两个箱形涵洞的顶板角部并且将在下表面的一边设置的凹陷部卡合于上述周壁的上端部而盖在上述贮水空间上。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地下贮水设施,至少具备:
多个箱形涵洞,其在被周壁包围的贮水空间内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和
地板,其将在下表面的一边设置的第一凹陷部卡合于箱形涵洞的顶板的边缘部并且将在下表面的一边设置的第二凹陷部卡合于上述周壁的上端部而盖在上述贮水空间上。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适合确保贮水空间、可以适合应用基本形态的箱形涵洞的地下贮水设施。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X-X线截面图。
图4为图1的Y-Y线截面图。
图5为图1的V-V线截面图。
图6为图1的W-W线截面图。
图7为该实施方式的第一地板的底面图。
图8为该实施方式的第二地板的底面图。
图9为该实施方式的第三地板的底面图。
图10为该实施方式的第四地板的底面图。
图11为该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概略截面图。
图14为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概略截面图。
图15为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6为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12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在该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的俯视图中以所显示的A的一侧为前并且以B的一侧为后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作为地下贮水设施的雨水贮存槽C。雨水贮存槽C是为了防止在暴雨时雨水大量流入河川或下水道而发生的浸水等灾害而可以将雨水暂时贮存于贮水空间sp的贮存槽。
雨水贮存槽C具备:围绕贮水空间sp的俯视下呈四角框状的周壁D;在被该周壁D包围的贮水空间sp内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中间用箱形涵洞3;被中间用箱形涵洞3支撑而盖在贮水空间sp上的多种地板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地板H、I、J、K;和以填埋周壁D与中间用箱形涵洞3之间的下端部空间以及相邻的中间用箱形涵洞3间的下端部空间的方式设置的就地浇筑底板L。在该实施方式中,雨水贮存槽C被安装在由就地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具有大致水平的上表面的基底M上。
周壁D具备在前后相对地配置的第一周壁部即外侧的侧板12和在左右相对地配置的第二周壁部2。构成周壁D的第一周壁部以在俯视下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地连结多个的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外侧的侧板12为主体而构成。
端部用箱形涵洞1为预制混凝土制的箱形涵洞,其具备呈矩形板状的底板11、分别立设于底板11的相对的两个侧缘的一方侧板即外侧的侧板12及另一方侧板即内侧的侧板13、和设置于这些侧板12、13的上端间的呈矩形板状的顶板14。外侧的侧板12形成与底板11相同的宽度尺寸。在内侧的侧板13的一侧部形成有缺口部13a。该缺口部13a本身可以作为通水用的开口发挥功能。
再者,在该实施方式中,相邻的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各缺口部13a彼此接合。而且,在各缺口部13a彼此接合的状态下形成单一的通水口E。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顶板14的上表面以平面状的区域为主体而构成。
将串联配置的多个端部用箱形涵洞1彼此连结的方法能够采用各种方法。作为一例,多个端部用箱形涵洞1彼此的连结能够采用使用PC钢棒(未图示)赋予预应力的方法。作为其他例子,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使接头母线和/或高弹性粘接剂介于端部用箱形涵洞1间,将相邻的端部用箱形涵洞1彼此依次连结。
第二周壁部2由就地浇筑混凝土构成。第二周壁部2的前端部侧的内表面与位于左右两端的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开口边缘紧密地连接。第二周壁部2的后端部侧的内表面与位于左右两端的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开口边缘紧密地连接。
贮水空间sp为贮存雨水等的空间。在该实施方式中,贮水空间sp以第一周壁部即外侧的侧板12及第二周壁部2为主体而覆盖该贮水空间sp的侧部,并且以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底板11、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底板31及就地浇筑底板L为主体而覆盖该贮水空间sp的底部。再者,贮水空间sp为被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地板H、I、J、K、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顶板14及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34被覆的空间。
中间用箱形涵洞3为预制混凝土制的箱形涵洞,其具备呈矩形板状的底板31、分别立设于该底板31的相对的两侧缘的侧板32、和设置于这些侧板32的上端间的呈矩形板状的顶板34。在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成对的侧板32上设有通水口32a。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34的上表面以平面状的区域为主体而构成。
地板、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地板H、I、J、K从上侧堵塞贮水空间sp而承担抑制土砂等异物进入贮水空间sp内的作用。
第一地板H为预制混凝土制的地板,其将在下表面的四个角设置的凹陷部H1卡合于在前后左右相邻的四个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角部34a盖在贮水空间sp上。第一地板H为在俯视下呈矩形的地板,其在下表面侧的四个角具备供在前后及左右相邻的四个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34的角部34a嵌合的凹陷部H1。换言之,第一地板H是在四处角部设置的凹陷部H1与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角部34a嵌合的状态下被该中间用箱形涵洞3支撑的所谓四点支撑板。
第一地板H的凹陷部H1是可定位地与中间用箱形涵洞3卡合的凹陷部位。凹陷部H1具备:朝向下方的呈矩形的凹陷部构成顶面部H11、朝向与该凹陷部构成顶面部H11大致正交的方向的第一凹陷部构成侧面部H12、和朝向与凹陷部构成顶面部H11大致正交的方向并且朝向与第一凹陷部构成侧面部H12大致正交的方向的第二凹陷部构成侧面部H13。
第二地板I为预制混凝土制的地板,其位于左右相邻的第一地板H间而架设于前后相邻的中间用箱形涵洞3间,并且架设于前后相邻的端部用箱形涵洞1与中间用箱形涵洞3之间。而且,第二地板I在下表面两侧边缘部具备供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侧边缘部34b或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顶板侧边缘部14a嵌合的凹陷部I1。换言之,第二地板I是相对的两边被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34的顶板侧边缘部34b或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顶板14的顶板侧边缘部14a支撑的二边支撑板。
第二地板I的凹陷部I1是可定位地与中间用箱形涵洞3或端部用箱形涵洞1卡合的凹陷部位。凹陷部I1具备:朝向下方的呈横宽矩形的凹陷部构成顶面部I11、和朝向与该凹陷部构成顶面部I11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凹陷部构成侧面部I12。
第三地板J是预制混凝土制的地板,其位于左右相邻的第二地板I间而架设于端部用箱形涵洞1与中间用箱形涵洞3之间。而且,第三地板J在下表面的外侧的边缘部具备供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顶板侧边缘部14a嵌合的凹陷部即侧凹陷部J31,并且在下表面的内侧的边缘部的两个角具备供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角部34a嵌合的凹陷部即角凹陷部J32。换言之,第三地板J是一边被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顶板14的顶板侧边缘部14a支撑并且两处角部被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角部34a支撑的一边及二点支撑板。
第三地板J的侧凹陷部J31是可定位地与端部用箱形涵洞1卡合的凹陷部位。侧凹陷部J31具备:朝向下方的呈横宽矩形的凹陷部构成顶面部J311、和朝向与该凹陷部构成顶面部J311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凹陷部构成侧面部J312。
第三地板J的角凹陷部J32是可定位地与中间用箱形涵洞3卡合的凹陷部位。角陷部J32具备:朝向下方的呈矩形的凹陷部构成顶面部J321、朝向与该凹陷部构成顶面部J321大致正交的方向的第一凹陷部构成侧面部J322、和朝向与凹陷部构成顶面部J321大致正交的方向并且朝向与第一凹陷部构成侧面部J322大致正交的方向的第二凹陷部构成侧面部J323。
第四地板K是预制混凝土制的地板,其将外侧的端部卡合于周壁D的第二周壁部2。第四地板K在下表面的外侧的边缘部具备供第二周壁部2的上边缘部嵌合的凹陷部K1,并且在下表面的前侧及后侧的边缘部具备供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顶板侧边缘部14a或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侧边缘部34b嵌合的凹陷部K1。换言之,第四地板K是中间的一边被第二周壁部2支撑、并且两侧即相对的两边被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34的顶板侧边缘部34b或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顶板14的顶板侧边缘部14a支撑的三边支撑板。
第四地板K的凹陷部K1设置于呈矩形的该第四地板K的三边,形成共同的构造。即,第四地板K的凹陷部K1是可定位地与第二周壁部2、中间用箱形涵洞3及端部用箱形涵洞1卡合的凹陷部位。凹陷部K1具备朝向下方的呈横宽矩形的凹陷部构成顶面部K11和朝向与该凹陷部构成顶面部K11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凹陷部构成侧面部K12。
就地浇筑底板L被设置于由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底板11和第二周壁部2的下部包围的底部空间。就地浇筑底板L是为了填埋未配置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空间部分而在底部空间中打设混凝土而形成的底板。
再者,就地浇筑底板L在内部配置有未图示的主筋、副筋。另外,如图12所示,就地浇筑底板L在内部配置有从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底板11或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底板31突设的多根钢筋即螺钉切接口钢筋t。螺钉切接口钢筋t通过在将端部用箱形涵洞1及中间用箱形涵洞3安装于规定位置后拧进设置于各箱形涵洞1、3的底板11、31的插入孔n来安装于各箱形涵洞1、3。(再者,图12例示出中间用箱形涵洞3。)
呈现以上构成的雨水贮存槽C的上侧被未图示的土砂等覆盖。该实施方式的雨水贮存槽C在左右相邻的第一地板H间以及前后相邻的第二地板I间,形成以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34的上表面为底的凹部P。覆盖雨水贮存槽C上的土砂进入凹部P,由此在该土砂上形成朝向下方突出的部分。因此,如果是该雨水贮存槽C的构成,则覆盖该雨水贮存槽C上方的土砂向前后及左右方向的移动可以利用与凹部P相伴的锚固效应来很好地抑制。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地下贮水设施即雨水贮存槽C至少具备:多个中间用箱形涵洞3,其在被周壁D包围的贮水空间sp内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和第一地板H,其将在下表面的四个角设置的凹陷部H1卡合于在前后及左右相邻的四个中间用的箱形涵洞3的顶板角部34a而盖在贮水空间sp上。因此,能够提供不仅能够适合确保贮水空间sp而且可以适合应用标准的箱形涵洞(即基本形态的箱形涵洞)的雨水贮存槽C。
即,由于多个中间用箱形涵洞3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因此可以适合确保贮水空间sp。更具体而言,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雨水贮存槽C,则配置于内部的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数量减少为以往的一半,因此可以得到广泛的内部空间即贮水空间sp。
另外,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雨水贮存槽C,则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设置个数比以往降低,因此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作为巨大重量物的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搬运所需的卡车台数和施工时的起重机运转时间。
进而,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雨水贮存槽C,则单位面积的贮水容量比以往增加,因此还能减小雨水贮存槽C整体的大小。因此,还可以减轻与雨水贮存槽C的设置相关的土地取得费用、建设所耗费的费用和劳力。
另外,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雨水贮存槽C,则内部空间变广,从而成为作业者等的障碍的壁也减半,因此维护性也可以提高。
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雨水贮存槽C,则能够得到可以降低搬运车辆、施工机械的附带效果。因此,还可以降低对邻近住民的噪音问题和对周边环境的负荷。由于雨水贮存槽C的中间用箱形涵洞3等的设置个数比以往降低,因此能够缩短施工所需的天数(工期),能够缩短劳力和成本。如果是该雨水贮存槽C,则能够减少包括工厂制造时在内的全部的混凝土使用量,期待与二氧化碳排出相伴的环境负荷的降低。
由于在第一地板H的下表面的四个角设有凹陷部H1,因此无需对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34实施特别的加工(例如无需实施设置地板承接等特殊加工)便能确定第一地板H与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相对位置。换言之,如果是该实施方式的雨水贮存槽C,则能够容易地使用标准构造的箱形涵洞作为中间用的箱形涵洞3,有助于资材的通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已有的型箱,还能够降低箱形涵洞的制造所耗费的劳力和费用。另外,例如中间用箱形涵洞3和第一地板H的相对位置通过设置于该第一地板H的下表面侧的凹陷部H1来确定,因此可以很好地抑制由地震活动导致的相对位置偏移。(与其他的地板I、J、K、端部用箱形涵洞1、第二周壁部2的相对关系是同样的。)
更具体而言,雨水贮存槽C具备:在被周壁D包围的贮水空间sp内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箱形涵洞即中间用箱形涵洞3;和被中间用箱形涵洞3支撑而盖在贮水空间sp上的多种地板、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地板H、I、J、K。而且,中间用箱形涵洞3具备底板31、分别立设于该底板31的相对的侧缘的侧板32、和设置于这些侧板32的上端间的顶板34。端部用箱形涵洞1具备底板11、分别立设于该底板11的相对的侧缘的侧板12、13、和设置于这些侧板12、13的上端间的顶板14。第一地板H在下表面的四个角具备供在前后及左右相邻的四个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角部34a嵌合的凹陷部H1。第二地板I位于左右相邻的第一地板H间而架设于前后相邻的中间用箱形涵洞3间,并且在下表面的前后边缘部具备供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侧边缘部34b嵌合的凹陷部I1。
如果是这样的构成,则具备凹陷部H1的第一地板H被中间用箱形涵洞3支撑而合适地盖在贮水空间sp上,具备凹陷部I1的第二地板I配置于第一地板H间,并且被中间用箱形涵洞3支撑而合适地盖在贮水空间sp上。
在左右相邻的第一地板H间以及前后相邻的第二地板I间,形成有以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顶板34的上表面为底的凹部P。因此,配置于凹部P的土砂可以发挥所谓的锚点功能,可以合适地抑制凹部P周边的土砂层相对于雨水贮存槽C向前后及左右方向移动。
周壁D具备在前后相对地配置的第一周壁部即外侧的侧板12和在左右相对地配置的第二周壁部2。即,第一周壁部以在左右方向连接的端部用箱形涵洞1的外侧的侧板12为主体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端部用箱形涵洞1有效地构筑周壁D。
再者,本发明并不受到以上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的限定。
地下贮水设施并不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地限定为在地下可以暂时贮存雨水的雨水贮存槽。即,地下贮水设施只要是能够在地下进行一定的贮水,则可以为任何设施。作为与雨水贮存槽不同的其他地下贮水设施,考虑到能够在地下贮存雨水的贮水槽等。
前后左右是为方便说明而使用的表述,也可以将前后置换为左右并且将左右置换为前后。
为了实现对于地板的箱形涵洞的一体化、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地板与端部用箱形涵洞或中间用箱形涵洞的一体化,也可以设置各种连结单元。
<图13的说明>
在此,在图13中示出用于实现中间用箱形涵洞3与第一地板H的一体化的连结单元R的一例。该连结单元R具备:从中间用箱形涵洞3立设的接合材料即异形钢筋r1、设置于第一地板H的异形钢筋配置用的孔r2、和在该孔r2中配置有异形钢筋r1的状态下填充于该孔r2的填充材料即无收缩砂浆r3。如果是这样的连结单元,则能够容易地实现中间用箱形涵洞3与第一地板H的一体化,可以合适地抑制地板H的浮起的发生。
为了进行地板相对于箱形涵洞的临时定位、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地板与端部用箱形涵洞或中间用箱形涵洞的临时定位,也可以设置各种临时定位单元。
<图14的说明>
在此,在图14中示出用于测量中间用箱形涵洞3与第一地板H的临时定位的临时定位单元S的一例。该临时定位单元S具备:从中间用箱形涵洞3向上突设的呈山型形状的定位凸部s1、和设置于第一地板H的研钵状的凹陷部s2。再者,定位凸部s1由安装于中间用箱形涵洞3的导向销的头部构成。如果是这样的构成,则能够合适地进行中间用箱形涵洞3与第一地板H的临时定位,可以有助于施工的迅速化。
周壁的构成当然能够采用各种构成。例如全部周壁可以利用就地浇筑混凝土来设置,全部周壁也可以利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来设置。
底板的构成当然可以采用各种构成。例如全部底板可以利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来设置。
地下贮水设施的俯视下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的矩形。例如如图15所示,可以将地下贮水设施构成为在俯视下的梯形,如图16所示,可以将地下贮水设施构成为俯视下的T字状(凸形状)。再者,在图15所示的地下贮水设施中,配置于周边部的箱形涵洞(例如标记4所示的箱形涵洞)根据需要采用在两侧板不具有通水口的构成。此外,地下贮水设施的俯视下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设置的场所条件等而灵活设定为适宜的形状。
箱形涵洞能够应用各种形状的箱形涵洞,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形状的箱形涵洞的限定。
地板能够应用各种形状的地板,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的地板的限定。
此外,各部分的具体构成也不受到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定,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端部用箱形涵洞(箱形涵洞)
3…中间用箱形涵洞(箱形涵洞)
C…雨水贮存槽(地下贮水设施)
D…周壁
H…第一地板(地板)
I…第二地板(地板)
sp…贮水空间

Claims (6)

1.一种地下贮水设施,至少具备:
多个箱形涵洞,其在被周壁包围的贮水空间内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和
地板,其将在下表面的四个角设置的凹陷部卡合于在前后及左右相邻的四个箱形涵洞的顶板角部而盖在所述贮水空间上。
2.一种地下贮水设施,具备:
多个箱形涵洞,其在被周壁包围的贮水空间内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和
多种地板,其被这些箱形涵洞支撑而盖在所述贮水空间上,
所述箱形涵洞具备底板、分别立设于该底板的相对的侧缘的侧板、和设置于这些侧板的上端间的顶板,
所述多种地板包含:
第一地板,其在下表面的四个角具备供在前后及左右相邻的四个箱形涵洞的顶板角部嵌合的凹陷部;和
第二地板,其位于左右相邻的所述第一地板间而架设于前后相邻的箱形涵洞间,并且在下表面的前后边缘部具备供所述箱形涵洞的顶板边缘部嵌合的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贮水设施,在左右相邻的第一地板间以及前后相邻的第二地板间,形成有以箱形涵洞顶板的上表面为底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地下贮水设施,所述周壁具备前后相对地配置的第一周壁部和左右相对地配置的第二周壁部,所述第一周壁部以在左右方向连接的端部用箱形涵洞的侧板为主体而构成。
5.一种地下贮水设施,至少具备:
多个箱形涵洞,其在被周壁包围的贮水空间内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和
地板,其将在下表面的两个角设置的凹陷部卡合于相邻的两个箱形涵洞的顶板角部并且将在下表面的一边设置的凹陷部卡合于所述周壁的上端部而盖在所述贮水空间上。
6.一种地下贮水设施,至少具备:
多个箱形涵洞,其在被周壁包围的贮水空间内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
地板,其将在下表面的一边设置的第一凹陷部卡合于箱形涵洞的顶板的边缘部并且将在下表面的一边设置的第二凹陷部卡合于所述周壁的上端部而盖在所述贮水空间上。
CN201780038971.7A 2016-07-12 2017-05-08 地下贮水设施 Active CN109415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7901 2016-07-12
JP2016137901A JP6224181B1 (ja) 2016-07-12 2016-07-12 地下貯水施設
PCT/JP2017/017362 WO2018012091A1 (ja) 2016-07-12 2017-05-08 地下貯水施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5887A true CN109415887A (zh) 2019-03-01
CN109415887B CN109415887B (zh) 2021-07-16

Family

ID=60213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8971.7A Active CN109415887B (zh) 2016-07-12 2017-05-08 地下贮水设施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24181B1 (zh)
CN (1) CN109415887B (zh)
WO (1) WO201801209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0085A (ja) * 1992-03-31 1993-10-26 Nitto:Kk 遊水池装置
JPH06272290A (ja) * 1993-03-23 1994-09-27 Tsurumi Concrete Kk 遊水池装置
JP2003278192A (ja) * 2002-03-22 2003-10-02 Haneda Concrete Industrial Co Ltd 地下貯水槽用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地下貯水槽用構造体及び地下貯水槽の施工方法
CN202248081U (zh) * 2011-05-21 2012-05-30 魏宝军 组合式浇注连接整体地下蓄水池
CN205348273U (zh) * 2016-01-08 2016-06-29 合肥致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pp蓄水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573B2 (ja) * 1993-02-18 1996-03-13 株式会社日東 雨水貯留槽
JP2504690B2 (ja) * 1993-06-28 1996-06-05 千葉窯業株式会社 地下貯水槽
JP2632661B2 (ja) * 1995-05-23 1997-07-23 大和クレス株式会社 地下遊水池構造物
JP4147090B2 (ja) * 2002-11-14 2008-09-10 羽田コンクリート工業株式会社 地下貯水槽用構造体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0085A (ja) * 1992-03-31 1993-10-26 Nitto:Kk 遊水池装置
JPH06272290A (ja) * 1993-03-23 1994-09-27 Tsurumi Concrete Kk 遊水池装置
JP2003278192A (ja) * 2002-03-22 2003-10-02 Haneda Concrete Industrial Co Ltd 地下貯水槽用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地下貯水槽用構造体及び地下貯水槽の施工方法
CN202248081U (zh) * 2011-05-21 2012-05-30 魏宝军 组合式浇注连接整体地下蓄水池
CN205348273U (zh) * 2016-01-08 2016-06-29 合肥致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pp蓄水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09328A (ja) 2018-01-18
JP6224181B1 (ja) 2017-11-01
CN109415887B (zh) 2021-07-16
WO2018012091A1 (ja) 2018-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9749B1 (ko) 콘크리트 교각 시스템 및 관련 방법들
KR101613886B1 (ko) 오픈 셀 케이슨, 그 구조물 및 시공 방법
JP4877545B2 (ja) 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用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
CN109415887A (zh) 地下贮水设施
JP6506435B1 (ja) 設備機器の設置構造
KR101588875B1 (ko) 반복적으로 벤딩된 패널과 콘크리트 벽체가 일체로 된 유체 저장탱크 및, 그 시공 방법
KR19980078096A (ko) 팽이형 블록집합체에 의한 기초구조
KR101532430B1 (ko) 증가된 리브 높이를 갖는 복합 리브 슬래브의 제작 및 시공방법
JP6506436B1 (ja) 設備機器の設置構造
US20200306556A1 (en) Metallic modules and assembly system for the formation of shielded walls, floor and ceiling for rooms used for radiotherapy
KR20120055788A (ko) 지중케이블 보호판
JP2749243B2 (ja) 遊水池装置
KR101486969B1 (ko) 조립식 우수저류조용 블록
CN206941523U (zh) 石板连接墙
JP5866251B2 (ja) コンクリートの養生容器と養生方法
US10214891B2 (en) Modular stormwater capture system
KR101483142B1 (ko) 하상보호블록의 시공방법
CN113136805B (zh) 一种盖梁免支架施工方法
KR20190028167A (ko) 지중 구조물 하중 분산장치
US20050178080A1 (en) Connecting and plugging element for modular floor construction
JP2749236B2 (ja) 遊水池装置
KR101897590B1 (ko) 누수를 방지하기 위한 더블 월 피씨들의 시공구조
JP2009137682A (ja) 吊り枠装置
JP2021085170A (ja) 擁壁用ブロック
JP2019035290A (ja) 護岸ブロックおよび護岸構造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