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1931A -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1931A
CN109411931A CN201811406490.XA CN201811406490A CN109411931A CN 109411931 A CN109411931 A CN 109411931A CN 201811406490 A CN201811406490 A CN 201811406490A CN 109411931 A CN109411931 A CN 109411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heca
coil spring
rear enclosure
solid matter
si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064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芳
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Huayo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Huayo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Huayo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Huayo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064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119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11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19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微型连接器的线簧插孔尺寸较大,可靠性不高,不能更好满足微电流传输的需求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前套、后套和线簧丝,所述前套的前端口向内弯折形成U形槽,所述后套的前端插接进入所述前套的后端,线簧丝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后套的前端上,所述线簧丝的另一端插入所述U形槽中。本发明具有尺寸小、电传输可靠性高且加工方法简单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簧插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插合是阳性接触件与阴性接触件配对插合。阳性接触件也称插针(Pin),一般为刚性零件。阴性接触件也称插孔(Socket),一般为弹性接触件,也是接触对的关键。它依靠弹性结构在与刚性插针插合时发生弹性变形而发生弹性力与阳性接触件形成紧密接触,完成电流和信号连接。接触件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流和信号传输的质量。
插孔的结构种类很多,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的连接器弹性接触件为:劈槽式插孔、普通线簧插孔、冠簧插孔等形式。劈槽式插孔特点是可通过大电流但可靠性较差;普通线簧插孔可靠性较好但不能通过大电流;冠簧插孔价格便宜但插拔力大,可靠性较劈槽式要好一些。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对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如医疗类电子的检测、测量类仪器仪表、电讯、汽车和一些特殊行业,如军工、核工业、航天航空等都需要高可靠性的连接器来传输信号。以上几种形式在要求极高可靠性连接器中都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要求。
密排式线簧插孔则可在现有基础上大大提高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它是由弹性丝在孔内一根挨一根紧密排列,当插针插入插孔时,每一根弹性丝都与插针成双曲面线性接触,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接触可靠性也呈数量级增加。
而随着器件微型化的发展,对电连接器也提出了微型化的要求,针对微型连接器,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减小接触件外形尺寸,尤其是微电流的信号传输,而对于微型连机器,现有的线簧插孔存在尺寸大,可靠性不够高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还有技术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微型连接器的线簧插孔尺寸较大,可靠性不高,不能更好满足微电流传输的需求。
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包括前套、后套和线簧丝,所述前套的前端口向内弯折形成U形槽,所述后套的前端插接进入所述前套的后端,线簧丝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后套的前端上,所述线簧丝的另一端插入所述U形槽中。
本发明设计原理为:前套的前端弯折形成U形槽,线簧丝直接插入U形槽,而在前套的前端不弯折,这与现有的密绕双曲面线簧插孔不同,现有技术的线簧丝在套口弯折,而在插针插拔过程中,会因为与线簧的上下摩擦从而对线簧弯折承载的前套产生作用力,因此,这样的结构对前套的强度要求较高,以防止插拔插针对前套造成损坏,而本申请的线簧丝不存在弯折部对前套造成作用力,因此,对前套的强度要求不高,前套的壁厚可以做得更薄,整个插孔的外圆直径为两个前套的壁厚加上一个线簧丝的直径,而现有技术的壁厚为两个线簧丝直径加内套壁厚加外套壁厚,由此可见,由于本申请的结构的外圆壁厚少了一根线簧丝的直径,而且前套的壁厚更薄,因此,本申请的线簧插孔的尺寸更小,更能满足微型连接器的要求。
又由于线簧丝在前套内壁的密排数为插孔的内环的长度除以线簧丝的直径,如线簧丝的直径为0.2mm,以与直径为1mm的插针配合的插孔为例,密排的线簧丝的根数为:1×3.14/0.2=16根,而在相同的参数条件下,现有线簧插孔所能排布的根数受其装配工艺限制最多为6根,而线簧丝的数量直接决定了插针与所述线簧丝的接触面积,直接影响电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本申请的密排线簧插孔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电性可靠性更强。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所述前套位于所述线簧丝两个连接端之间的位置的外侧设置两个内凹的环形变形部,靠近所述U形槽的环形变形部为环形变形部四,靠近所述后套的前端的环形变形部为环形变形部三。
内凹的环形变形部对排列在所述前套内侧壁上的线簧丝具有挤压作用,使得线簧丝向前套的中心轴处弯曲,两端同时挤压形成线簧丝的中部弯曲部,即线簧丝的弯曲部形成小直径的端面,当圆柱形插针插入线簧孔时,线簧丝被撑开,并在径向和轴向都发生弹性变形,插针即与线簧孔中多根独立的线簧丝同时接触,构成多个独立的电流通路。即使插孔中的个别线簧丝断裂,线簧孔仍能构成有效的电流通路。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所述后套的前端设置直径小于所述后套直径的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前套之间形成环形卡槽,所述线簧丝插入所述环形卡槽中,所述环形卡槽对应的前套外侧壁设置内凹的环形变形部二,所述环形变形部二压紧所述线簧丝。
本申请的环形变形部二对环形卡槽中的线簧丝进行挤压,使线簧丝能稳定卡接在环形卡槽中,不会因为插拔插针而脱落产生乱丝。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所述后套在与所述前套的后端接触的位置设置环形凹槽,所述前套的后端覆盖所述环形凹槽,所述前套的端部设置内凹的环形变形部一,所述环形变形部一嵌入所述环形凹槽中。
环形变形部一将前套的端部卡紧在后套的环形凹槽中,加强前套和后套的连接。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前套;
步骤二:将前套的一端弯折形成U形槽;
步骤三:加工后套;
步骤四:将后套的前端插接进入前套内;
步骤五:将线簧丝的一端与所述后套连接;
步骤六:将线簧丝的另一端插入所述U形槽中;
步骤七:压接前套和后套。
本发明优选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所述步骤三中加工后套包括:在后套前端加工环形台阶并在其中部加工环形凹槽。
本发明优选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步骤四的具体步骤为:将环形台阶的一端插接入所述前套中,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前套的端部齐平。
进一步地,对环形凹槽对应的前套端部进行辊压,使得前套的端部内凹卡入环形凹槽,保证前套和后套连接紧密。
本发明优选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所述步骤五中线簧丝的一端插入环形台阶与所述前套形成的环形卡槽中。
本发明优选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所述步骤七后还包括对环形卡槽对应的前套外侧壁进行压接,前套和后套对线簧丝进行紧密的挤压。
本发明优选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所述步骤七后还包括挤压线簧丝,具体包括:在后套的前端与U形槽之间的前套外侧壁上辊压环形变形,对线簧丝挤压弯曲形成喉圆,所述喉圆为线簧丝的弯曲部形成的直径最小的端面。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前套的端部设置向内的弯折部形成U形槽,所述线簧丝插于所述U形槽中,整个结构对前套的强度要求降低,可以做得更薄,而且线簧丝不用弯折,减小了整个插孔的壁厚,使得插孔可以做得更薄更小型化。
2.本发明在前套的外侧设置多个环形变形部,环形变形部三和四对线簧丝进行挤压弯曲形成喉圆,利于插针与线簧丝充分接触,而环形变形部二用于卡紧位于环形卡槽中的线簧丝,使得连接更紧密,环形变形部一用于压紧前套和后套,使其连接更紧密。
3.本发明的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保证前套和后套紧密连接并对线簧丝进行紧密卡接,且线簧丝能始终保持形成弯曲的喉圆部保证插针与线簧丝挤压接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前套、后套和线簧丝组装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后套,10-环形台阶,11-环形凹槽,2-前套,20-U形槽,21-环形变形部四,22-环形变形部三,23-环形变形部二,24-环形变形部一,3-线簧丝,4-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密排线簧插孔,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包括前套2、后套1和线簧丝3,所述前套2的前端口向内弯折形成U形槽20,所述后套1的前端插接进入所述前套2的后端,线簧丝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后套1的前端上,所述线簧丝3的另一端插入所述U形槽20中。
前套2的前端弯折形成U形槽20,线簧丝3直接插入U形槽20,而在前套2的前端不弯折,这与现有的密绕双曲面线簧插孔不同,现有技术的线簧丝3在套口弯折,而在插针插拔过程中,会因为与线簧的上下摩擦从而对线簧弯折承载的前套2产生作用力,因此,这样的结构对前套2的强度要求较高,以防止插拔插针对前套2造成损坏,而本申请的线簧丝3不存在弯折部对前套2造成作用力,因此,对前套2的强度要求不高,前套2的壁厚可以做得更薄,整个插孔的外圆直径为两个前套2的壁厚加上一个线簧丝3的直径,而现有技术的壁厚为两个线簧丝3直径加内套壁厚加外套壁厚,以插针为1mm,线簧丝3直径为0.2mm为例,前套2壁厚为0.1mm,插针与线簧丝3之间的间隙为0.1mm,则插孔的壁厚为:0.4mm,而整个插孔的外圆直径为:2mm,而现有技术的线簧插孔对内套的强度要求高,内套壁厚设为0.2mm,外套壁厚为0.15mm,则插孔的壁厚为:0.75mm,而整个插孔的外圆直径为:2.6mm由此可见,由于本申请的结构的外圆壁厚少了一根线簧丝3的直径,而且前套2的壁厚更薄,而线簧插孔的外圆直径也大大减小,更能满足微型连接器的要求。
密排线簧插孔前套可以采用型材薄壁管,壁厚仅为0.1mm,而现有技术线簧插孔,前套为机械加工成型,壁厚至少0.15mm
又由于线簧丝3在前套2内壁的密排数为插孔的内环的长度除以线簧丝3的直径,如线簧丝3的直径为0.2mm,以与直径为1mm的插针配合的插孔为例,密排的线簧丝3的根数为:1×3.14/0.2=16根,而在相同的参数条件下,现有普通线簧插孔所能排布的根数受其装配工艺限制最多为6根,而线簧丝3的数量直接决定了插针与所述线簧丝3的接触面积,直接影响电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本申请的密排线簧插孔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电性可靠性更强。
所述前套2位于所述线簧丝3两个连接端之间的位置的外侧设置两个内凹的环形变形部,靠近所述U形槽20的环形变形部为环形变形部四21,靠近所述后套1的前端的环形变形部为环形变形部三22。
内凹的环形变形部对排列在所述前套2内侧壁上的线簧丝3具有挤压作用,使得线簧丝3向前套2的中心轴处弯曲,两端同时挤压形成线簧丝3的中部弯曲部,即线簧丝3的弯曲部形成小直径的端面,当圆柱形插针插入线簧孔时,线簧丝3被撑开,并在径向和轴向都发生弹性变形,插针即与线簧孔中多根独立的线簧丝3同时接触,构成多个独立的电流通路。即使插孔中的个别线簧丝3断裂,线簧孔仍能构成有效的电流通路。
所述后套1的前端设置直径小于所述后套1直径的环形台阶10,所述环形台阶10与所述前套2之间形成环形卡槽4,所述线簧丝3插入所述环形卡槽4中,所述环形卡槽4对应的前套2外侧壁设置内凹的环形变形部二23,所述环形变形部二23压紧所述线簧丝3。
本申请的环形变形部二23对环形卡槽4中的线簧丝3进行挤压,使线簧丝3能稳定卡接在环形卡槽4中,不会因为插拔插针而脱落产生乱丝。
所述后套1在与所述前套2的后端接触的位置设置环形凹槽11,所述前套2的后端覆盖所述环形凹槽11,所述前套2的端部设置内凹的环形变形部一24,所述环形变形部一24嵌入所述环形凹槽11中。
环形变形部一24将前套2的端部卡紧在后套1的环形凹槽11中,加强前套2和后套1的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前套2;
步骤二:将前套2的一端弯折形成U形槽20;
步骤三:加工后套1;
步骤四:将后套1的前端插接进入前套2内;
步骤五:将线簧丝3的一端与所述后套1连接;
步骤六:将线簧丝3的另一端插入所述U形槽20中;
步骤七:压接前套2和后套1。
所述步骤三中加工后套1包括:在后套1前端加工环形台阶10并在其中部加工环形凹槽11,将环形台阶10的一端插接入所述前套2中,所述环形凹槽11与所述前套2的端部齐平,所述步骤五中线簧丝3的一端插入环形台阶10与所述前套2形成的环形卡槽4中。
对环形凹槽11对应的前套2端部进行辊压,使得前套2的端部内凹卡入环形凹槽11,保证前套2和后套1连接紧密。
对环形卡槽4对应的前套2外侧壁进行压接,前套2和后套1对线簧丝3进行紧密的挤压。
在后套1的前端面与U形槽20之间的前套2外侧壁上辊压环形变形,对线簧丝3挤压弯曲形成喉圆,所述喉圆为线簧丝3的弯曲部形成的直径最小的端面。
本发明中所述的“前”、“后”、“端面”、“外”和“内”等术语均以附图所示的方位为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包括前套(2)、后套(1)和线簧丝(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套(2)的前端口向内弯折形成U形槽(20),所述后套(1)的前端插接进入所述前套(2)的后端,线簧丝(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后套(1)的前端上,所述线簧丝(3)的另一端插入所述U形槽(2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套(2)位于所述线簧丝(3)两个连接端之间的位置的外侧设置两个内凹的环形变形部,靠近所述U形槽(20)的环形变形部为环形变形部四(21),靠近所述后套(1)的前端的环形变形部为环形变形部三(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1)的前端设置直径小于所述后套(1)直径的环形台阶(10),所述环形台阶(10)与所述前套(2)之间形成环形卡槽(4),所述线簧丝(3)插入所述环形卡槽(4)中,所述环形卡槽(4)对应的前套(2)外侧壁设置内凹的环形变形部二(23),所述环形变形部二(23)压紧所述线簧丝(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1)在与所述前套(2)的后端接触的位置设置环形凹槽(11),所述前套(2)的后端覆盖所述环形凹槽(11),所述前套(2)的端部设置内凹的环形变形部一(24),所述环形变形部一(24)嵌入所述环形凹槽(11)中。
5.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前套(2);
步骤二:将前套(2)的一端向内弯折形成U形槽(20);
步骤三:加工后套(1);
步骤四:将后套(1)的前端插接进入前套(2)内;
步骤五:将线簧丝(3)的一端与所述后套(1)连接;
步骤六:将线簧丝(3)的另一端插入所述U形槽(20)中;
步骤七:压接前套(2)和后套(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加工后套(1)包括:在后套(1)前端加工环形台阶(10)并在其中部加工环形凹槽(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的具体步骤为:将环形台阶(10)的一端插接入所述前套(2)中,所述环形凹槽(11)与所述前套(2)的端部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线簧丝(3)的一端插入环形台阶(10)与所述前套(2)形成的环形卡槽(4)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后还包括对环形卡槽(4)对应的前套(2)外侧壁进行压接,前套(2)和后套(1)对线簧丝(3)进行紧密的挤压。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密排线簧插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后还包括挤压线簧丝(3),具体包括:在后套(1)的前端与U形槽(20)之间的前套(2)外侧壁上辊压环形变形部,对线簧丝(3)挤压弯曲形成喉圆。
CN201811406490.XA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94119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6490.XA CN109411931A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6490.XA CN109411931A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1931A true CN109411931A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55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06490.XA Pending CN109411931A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1193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7231A (zh) * 2019-06-04 2019-09-1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内套双曲面弹簧插孔
CN111430968A (zh) * 2020-03-24 2020-07-1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内套线簧孔及其组装方法
CN113042832A (zh) * 2019-12-27 2021-06-29 重庆尚群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线簧孔加工的斜齿棒加工装置
CN114156677A (zh) * 2021-12-18 2022-03-08 深圳特思嘉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冠簧端子及其装配工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2840A (zh) * 1985-04-15 1986-10-15 奥托-杜肯电器制造公司 触簧插座及其制造方法(工艺)
US4786262A (en) * 1987-02-16 1988-11-22 Otto Dunkel Gmbh Fabrik Fur Elektrotechnische Gerate Electrical contact device
EP0397150A2 (de) * 1989-05-12 1990-11-14 Otto Dunkel Gmbh Fabrik Für Elektrotechnische Geräte Kontaktstift-Kontaktbuchsen-Baueinheit
US5645459A (en) * 1994-03-16 1997-07-08 Burnd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emale contact section having dual contact areas and stationary housing mounts
CN1444312A (zh) * 2002-02-28 2003-09-24 Qa技术有限公司 双曲面电接触器
EP2219270A2 (en) * 2009-02-13 2010-08-18 Amphenol Corporation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s
CN202076504U (zh) * 2010-12-24 2011-12-14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簧片式插孔的电连接器
CN202633582U (zh) * 2012-06-12 2012-12-26 常州市莱肯电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大电流双冠带插孔
CN104521070A (zh) * 2012-07-13 2015-04-15 德国工程连接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多件式插座触头组件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2840A (zh) * 1985-04-15 1986-10-15 奥托-杜肯电器制造公司 触簧插座及其制造方法(工艺)
US4786262A (en) * 1987-02-16 1988-11-22 Otto Dunkel Gmbh Fabrik Fur Elektrotechnische Gerate Electrical contact device
EP0397150A2 (de) * 1989-05-12 1990-11-14 Otto Dunkel Gmbh Fabrik Für Elektrotechnische Geräte Kontaktstift-Kontaktbuchsen-Baueinheit
US5645459A (en) * 1994-03-16 1997-07-08 Burnd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emale contact section having dual contact areas and stationary housing mounts
CN1444312A (zh) * 2002-02-28 2003-09-24 Qa技术有限公司 双曲面电接触器
US7191518B2 (en) * 2002-02-28 2007-03-20 Qa Technology Company, Inc. Method of making a hyperboloid electrical contact
EP2219270A2 (en) * 2009-02-13 2010-08-18 Amphenol Corporation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s
CN202076504U (zh) * 2010-12-24 2011-12-14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簧片式插孔的电连接器
CN202633582U (zh) * 2012-06-12 2012-12-26 常州市莱肯电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大电流双冠带插孔
CN104521070A (zh) * 2012-07-13 2015-04-15 德国工程连接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多件式插座触头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7231A (zh) * 2019-06-04 2019-09-1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内套双曲面弹簧插孔
CN110247231B (zh) * 2019-06-04 2022-01-25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内套双曲面弹簧插孔
CN113042832A (zh) * 2019-12-27 2021-06-29 重庆尚群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线簧孔加工的斜齿棒加工装置
CN111430968A (zh) * 2020-03-24 2020-07-1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内套线簧孔及其组装方法
CN114156677A (zh) * 2021-12-18 2022-03-08 深圳特思嘉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冠簧端子及其装配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1931A (zh) 一种密排线簧插孔及加工方法
US7351099B1 (en) Step up pin for coax cable connector
CN106684603A (zh) 一种具有转簧接触件的紧凑型插孔连接器
JP2019536220A (ja) 籠型ハイパーボリックスプリング構成及びソケット
JP3317587B2 (ja) 防水栓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防水コネクタ
CN206657876U (zh) 排母四面接触端子
CN105977676B (zh) 一种插合连接器
CN102801019A (zh) 一种大电流笼式带簧插孔
CN106887735A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线簧插孔
CN206650203U (zh) 一种紧凑型电动汽车插孔接触件
CN203911041U (zh) 一种光伏用连接器
CN104332742B (zh) 一种用于电源连接器的插针的导电簧
CN107528149B (zh) 一种多触点式电连接器的母端子ⅰ及其加工方法
CN201408866Y (zh) 一种片簧插套
CN205388116U (zh) 一种适用于电能表接插件的内置弹簧
CN104979670B (zh) 一种柱形插套及生产方法
CN202204962U (zh) 紧套光缆光纤连接器
CN101515679A (zh) 一种连接器插针
CN107565251B (zh) 一种多触点式电连接器的母端子ⅱ及其加工方法
CN201549735U (zh) 一种插套及其插件及具有该插套的接插件
CN206163773U (zh) 一种大电流插孔及斜簧
CN205697762U (zh) 一种环抱式电极
CN209516096U (zh) 一种大电流片簧式接触件
CN109256637A (zh) 插座连接器和插拔插头连接器的方法
CN109586080A (zh) 一种双c形密排线簧插孔及线簧丝的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