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8001A - 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08001A
CN109408001A CN201810961559.9A CN201810961559A CN109408001A CN 109408001 A CN109408001 A CN 109408001A CN 201810961559 A CN201810961559 A CN 201810961559A CN 109408001 A CN109408001 A CN 109408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printed
typesetting
priority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615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08001B (zh
Inventor
邱凯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ing 3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i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ing 3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i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615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08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08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8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08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8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4Local printer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打印机的特征信息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将待打印模型投影为相应的模型轮廓,按照排版方式、摆放距离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打印待打印模型,从而依据排版优先级和打印机的特性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排版,提高了模型排版的多样性、灵活性和效率,进而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灵活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或增量制造技术)是一种快速形成技术,与传统的材料加工方法截然不同,该技术基于三维模型数据通过增加材料逐层制造的方式,制造出与三维模型数据一致的三维物理实体模型。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应用到工业、医疗和教育等多个不同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在对多个三维模型进行3D打印时,对这些三维模型进行排版可以减少三维模型的总体打印时间和打印材料的消耗。目前,三维模型的排版过程大多通过打印人员手动选择三维模型并将三维模型逐个摆放到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中,在将三维模型逐个摆放到打印机的打印空间时,需要控制和调整三维模型之间的距离。当三维模型数量较多、三维模型构造较为复杂时,打印人员往往很难从全局上看问题,导致打印空间利用率不高。此外,现有的自动排版方式效率也不高,而且排版方式单一。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多模型3D打印的排版效率和排版灵活性的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
获取当前打印机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
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并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生成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
根据所述排版方式、所述摆放距离和所述排版优先级,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所述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的步骤,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预设初始优先级,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预设初始优先级,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待打印模型中第一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与第二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相同时,按照模型大小顺序确定所述第一待打印模型和所述第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所述打印机的打印空间的步骤,包括:
按照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依次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所述打印空间,并按照所述排版方式和所述摆放距离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置在所述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照所述排版方式和所述摆放距离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置在所述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进行离散化处理,按照所述排版方式和所述摆放距离,在所述打印空间中查找离散化处理后所述模型轮廓的可摆放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待打印模型对应的预设个性化要求,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版方式包括行优先方式、列优先方式以及中心优先方式。
一种多模型的3D打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模型接收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
排版距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打印机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
模型投影模块,用于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并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生成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以及
轮廓输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排版方式、所述摆放距离和所述排版优先级,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所述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
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
获取当前打印机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
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并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生成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
根据所述排版方式、所述摆放距离和所述排版优先级,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所述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
获取当前打印机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
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并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生成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
根据所述排版方式、所述摆放距离和所述排版优先级,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所述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
上述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根据打印机的特征信息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将待打印模型投影为相应的模型轮廓,按照排版方式、摆放距离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打印待打印模型,从而依据排版优先级和打印机的特性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排版,提高了模型排版的多样性、灵活性和效率,进而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灵活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中将三角形的模型轮廓离散化处理后得到三角形的线段集合的示例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中在打印空间中查找三角形的线段集合可摆放位置的示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多模型的3D打印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多模型的3D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服务器104进行通过网络通信,终端102对三维模型进行排版打印。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当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
在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其中,待打印模型为待打印的三维模型,用户输入待打印模型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在此不作限定。此外,打印请求和待打印模型也可以是由三维扫描设备(例如三维扫描仪)或三维建模工具(例如CAD建模工具)发送的。
步骤204,获取当前打印机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
当前打印机为当前用于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的打印机,获取该打印机的类型名称,根据该类型名称从预设的打印机特征库中查询相应的特征信息,再根据打印机的特征信息确定合适的、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打印排版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进而提高3D打印的效果和成功率。其中,特征信息可包括打印机的打印方式、是否有刮刀以及刮刀所在位置等,排版方式为待打印模型的摆放方式,摆放距离为待打印模型之间的摆放距离。
作为示例地,当打印机的类型名称为DLP光固化3D打印机时,DLP光固化3D打印机的打印方式为通过光学透镜照射打印材料使打印材料凝固的方式,由于该打印机中光学透镜的中心一般对着打印平台的中心,使得打印平台的中心对应较高的打印精度。所以,在排版摆放时,排版方式采用中心优先方式,即从打印空间的中心开始摆放,并以围绕中心一圈一圈继续摆放,同时采用光固化3D打印机适合的摆放距离。
又如,当打印机为带有刮刀的打印机(例如SLA光固化3D打印机)时,打印机每打印一层,刮刀就需要在打印机里面刮一次,刮刀从打印机的一侧刮出到归位需要时间,因此刮刀移动的距离越远耗时越长。为了提高打印机的打印效率,针对带有刮刀的打印机,可将待打印模型从刮刀所在位置的一侧开始摆放,使得所有待打印模型总体靠近刮刀,同时采用带有刮刀的打印机适合的摆放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先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设置打印机不同特征信息分别对应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以构建打印机特征信息与排版方式的查找表、以及打印机特征信息与摆放距离的查找表,从而在获得打印机的特征信息后,直接从查找表中查找该特征信息相应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提高打印排版的效率和效果。
步骤206,确定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并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生成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
可根据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模型大小或模型复杂度确定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进一步地,由于先摆放较大的待打印模型,再摆放较小的待打印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打印空间的利用率,因此可按照待打印模型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待打印模型从高到低的排版优先级。在3D打印时需要将三维的待打印模型投影为二维轮廓进行打印,因此将每个待打印模型投影为相应的模型轮廓,例如可采用图形学中的投影算法将待打印模型投影为相应的模型轮廓。
步骤208,根据排版方式、摆放距离和排版优先级,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
按照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依次将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并将输入打印空间的模型轮廓,按照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经过适当旋转后摆放在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直至所有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被摆放在打印空间中,从而实现待打印模型的自动排版,同时提高了3D打印排版的效果。
上述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中,根据打印机的特征信息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将待打印模型投影为相应的模型轮廓,按照排版方式、摆放距离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从而依据打印机的特性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排版,提高了模型排版的多样性、灵活性和效率,进而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灵活性和效率,也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时,获取每个待打印模型的预设初始优先级,按照该初始优先级的高低顺序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初始优先级可由用户一一设置,也可采用系统默认的优先级,从而有效提高待打印模型打印顺序的灵活性。其中,用户可以根据打印紧急程度指定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按照该初始优先级的高低顺序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时,当待打印模型中第一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与第二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相同时,按照模型大小顺序确定第一待打印模型和第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从而提高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效果。其中,第一待打印模型为所有待打印模型中的任一待打印模型,第二待打印模型为所有待打印模型中除第一待打印模型以外的任一待打印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置在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时,对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进行离散化处理,生成该模型轮廓对应的线段集合,以通过线段集合表示模型轮廓,再在打印空间中查找该线段集合的可摆放位置,即模型轮廓在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从而有效提高模型轮廓在打印空间相应位置的查找效率。作为示例地,图3中三角形的模型轮廓离散化处理后得到三角形的线段集合,图4中对在打印空间中查找该三角形的线段集合的可摆放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待打印模型对应的预设个性化要求,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其中,个性化要求可为待打印模型是否可以被旋转、待打印模型的中空部分是否可以摆放剩余的待打印模型、以及待打印模型的模型标记,每个待打印模型可对应不同的个性化要求,这些个性化要求可由用户指定也可由系统设定,从而提高多模型3D打印的多样性和用户体验。其中,待打印模型是否可以被旋转是指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在打印空间是否可以被旋转,待打印模型的模型标记是指用户为了区分相似的待打印模型而在待打印模型上添加的标记,模型标记可以为一个编号或者一个图形,将与待打印模型的基座融合在一起打印。
在一个实施例中,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包括行优先方式、列优先方式以及中心优先方式,其中,行优先方式是将待打印模型一行一行摆放,列优先方式是将待打印模型一列一列摆放,中心优先方式是从打印空间的中心开始将待打印模型一圈一圈摆放,从而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排版灵活性和多样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多模型的3D打印装置500,包括:模型接收模块502、排版距离确定模块504、模型投影模块506和轮廓输入模块508,其中:
模型接收模块502,用于当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
在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其中,待打印模型为待打印的三维模型,用户输入待打印模型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此外,打印请求和待打印模型也可以是由三维扫描设备或三维建模工具发送的。
排版距离确定模块504,用于获取当前打印机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
当前打印机为当前用于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的打印机,获取该打印机的类型名称,根据该类型名称从预设的打印机特征库中查询相应的特征信息,再根据打印机的特征信息确定合适的、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打印排版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进而提高3D打印的效果和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先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设置打印机不同特征信息分别对应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以构建打印机特征信息与排版方式的查找表、以及打印机特征信息与摆放距离的查找表,从而在获得打印机的特征信息后,直接从查找表中查找该特征信息相应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提高打印排版的效率和效果。
模型投影模块506,用于确定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并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生成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
可根据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模型大小或模型复杂度确定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进一步地,由于先摆放较大的待打印模型,再摆放较小的待打印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打印空间的利用率,因此可按照待打印模型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待打印模型从高到低的排版优先级。在3D打印时需要将三维的待打印模型投影为二维轮廓进行打印,因此将每个待打印模型投影为相应的模型轮廓,例如可采用图形学中的投影算法将待打印模型投影为相应的模型轮廓。
轮廓输入模块508,用于根据排版方式、摆放距离和排版优先级,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
按照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依次将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并将输入打印空间的模型轮廓,按照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经过适当旋转后摆放在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直至所有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被摆放在打印空间中,从而实现待打印模型的自动排版,同时提高了3D打印排版的效果。
上述多模型的3D打印装置中,根据打印机的特征信息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将待打印模型投影为相应的模型轮廓,按照排版方式、摆放距离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从而依据打印机的特性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排版,提高了模型排版的多样性、灵活性和效率,进而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灵活性和效率,也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时,获取每个待打印模型的预设初始优先级,按照该初始优先级的高低顺序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初始优先级可由用户一一设置,也可采用系统默认的优先级,从而有效提高待打印模型打印顺序的灵活性。其中,用户可以根据打印紧急程度指定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按照该初始优先级的高低顺序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时,当待打印模型中第一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与第二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相同时,按照模型大小顺序确定第一待打印模型和第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从而提高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置在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时,对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进行离散化处理,生成该模型轮廓对应的线段集合,以通过线段集合表示模型轮廓,再在打印空间中查找该线段集合的可摆放位置,即模型轮廓在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从而有效提高模型轮廓在打印空间相应位置的查找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待打印模型对应的预设个性化要求,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其中,个性化要求可为待打印模型是否可以被旋转、待打印模型的中空部分是否可以摆放剩余的待打印模型、以及待打印模型的模型标记,每个待打印模型可对应不同的个性化要求,这些个性化要求可由用户指定也可由系统设定,从而提高多模型3D打印的多样性和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包括行优先方式、列优先方式以及中心优先方式,从而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排版灵活性和多样性。
关于多模型的3D打印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多模型的3D打印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用来对打印机打印空间中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进行显示输出,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当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获取当前打印机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确定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并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生成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根据排版方式、摆放距离和排版优先级,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每个待打印模型的预设初始优先级,确定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待打印模型中第一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与第二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相同时,按照模型大小顺序确定第一待打印模型和第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按照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依次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打印空间,并按照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置在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进行离散化处理,按照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在打印空间中查找离散化处理后模型轮廓的可摆放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待打印模型对应的预设个性化要求,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
在一个实施例中,排版方式包括行优先方式、列优先方式以及中心优先方式。
上述3D打印设备中,根据打印机的特征信息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将待打印模型投影为相应的模型轮廓,按照排版方式、摆放距离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从而依据打印机的特性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排版,提高了模型排版的多样性、灵活性和效率,进而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灵活性和效率,也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当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获取当前打印机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确定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并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生成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根据排版方式、摆放距离和排版优先级,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每个待打印模型的预设初始优先级,确定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待打印模型中第一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与第二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相同时,按照模型大小顺序确定第一待打印模型和第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按照每个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依次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打印空间,并按照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置在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进行离散化处理,按照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在打印空间中查找离散化处理后模型轮廓的可摆放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待打印模型对应的预设个性化要求,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
在一个实施例中,排版方式包括行优先方式、列优先方式以及中心优先方式。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根据打印机的特征信息确定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将待打印模型投影为相应的模型轮廓,按照排版方式、摆放距离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将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入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从而依据打印机的特性对待打印模型进行排版,提高了模型排版的多样性、灵活性和效率,进而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灵活性和效率,也提高了多模型3D打印的成功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
获取当前打印机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
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并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生成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
根据所述排版方式、所述摆放距离和所述排版优先级,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所述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的步骤,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预设初始优先级,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预设初始优先级,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待打印模型中第一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与第二待打印模型的初始优先级相同时,按照模型大小顺序确定所述第一待打印模型和所述第二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所述打印机的打印空间的步骤,包括:
按照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依次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所述打印空间,并按照所述排版方式和所述摆放距离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置在所述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排版方式和所述摆放距离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放置在所述打印空间的相应位置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进行离散化处理,按照所述排版方式和所述摆放距离,在所述打印空间中查找离散化处理后所述模型轮廓的可摆放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待打印模型对应的预设个性化要求,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版方式包括行优先方式、列优先方式以及中心优先方式。
8.一种多模型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模型接收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的打印请求时,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待打印模型;
排版距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打印机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方式和摆放距离;
模型投影模块,用于确定每个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排版优先级,并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投影,生成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以及
轮廓输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排版方式、所述摆放距离和所述排版优先级,将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模型轮廓输入所述打印机的打印空间,以对所述待打印模型进行打印。
9.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0961559.9A 2018-08-22 2018-08-22 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408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1559.9A CN109408001B (zh) 2018-08-22 2018-08-22 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1559.9A CN109408001B (zh) 2018-08-22 2018-08-22 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8001A true CN109408001A (zh) 2019-03-01
CN109408001B CN109408001B (zh) 2021-10-22

Family

ID=65463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61559.9A Active CN109408001B (zh) 2018-08-22 2018-08-22 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08001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3418A (zh) * 2019-11-28 2020-03-17 苏州创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旋流式雾化喷头加工工艺
CN111976135A (zh) * 2020-07-13 2020-11-24 深圳市创必得科技有限公司 3d模型的摆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3d打印机
CN112238603A (zh) * 2020-09-15 2021-01-19 山东大学 面向3d打印的堆叠打印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2810140A (zh) * 2020-12-28 2021-05-18 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3d打印设备、控制方法
CN113010960A (zh) * 2021-02-22 2021-06-22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零部件制造控制数据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609667A (zh) * 2021-07-30 2021-11-05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型布局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46987A (zh) * 2021-12-20 2022-01-18 浙江闪铸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模型相似性的3d模型嵌套摆放方法
CN114013044A (zh) * 2021-11-01 2022-02-08 深圳拓竹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3d打印的方法、计算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419301A (zh) * 2022-01-29 2022-04-29 上海漫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维打印的三维模型二维嵌套摆放方法
CN114896812A (zh) * 2022-06-08 2022-08-12 深圳千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积木打印的自动排版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12640A1 (en) * 2007-07-04 2009-01-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3D object fabr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3473021A (zh) * 2013-07-10 2013-12-25 杭州安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打印系统和方法
CN105025046A (zh) * 2014-04-22 2015-11-04 苏州速先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3d打印的云平台、3d打印系统及方法
US20160221322A1 (en) * 2015-01-23 2016-08-04 Fitz and Startz, LLC Typesetting grid system
CN206264354U (zh) * 2016-12-15 2017-06-20 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能够自动连续打印的光固化型三维打印设备及系统
CN107322943A (zh) * 2011-12-08 2017-11-07 美克博特实业有限公司 联网三维打印
CN108127913A (zh) * 2017-12-22 2018-06-0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智能3d打印系统及其打印方法
WO2018108189A1 (zh) * 2016-12-15 2018-06-21 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能够自动连续打印的光固化型三维打印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8215172A (zh) * 2016-12-15 2018-06-29 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打印机
CN108262953A (zh) * 2017-09-15 2018-07-10 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Dlp三维打印机及其投影仪的标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12640A1 (en) * 2007-07-04 2009-01-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3D object fabr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7322943A (zh) * 2011-12-08 2017-11-07 美克博特实业有限公司 联网三维打印
CN103473021A (zh) * 2013-07-10 2013-12-25 杭州安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打印系统和方法
CN105025046A (zh) * 2014-04-22 2015-11-04 苏州速先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3d打印的云平台、3d打印系统及方法
US20160221322A1 (en) * 2015-01-23 2016-08-04 Fitz and Startz, LLC Typesetting grid system
CN206264354U (zh) * 2016-12-15 2017-06-20 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能够自动连续打印的光固化型三维打印设备及系统
WO2018108189A1 (zh) * 2016-12-15 2018-06-21 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能够自动连续打印的光固化型三维打印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8215172A (zh) * 2016-12-15 2018-06-29 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打印机
CN108262953A (zh) * 2017-09-15 2018-07-10 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Dlp三维打印机及其投影仪的标定方法
CN108127913A (zh) * 2017-12-22 2018-06-0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智能3d打印系统及其打印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3418A (zh) * 2019-11-28 2020-03-17 苏州创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旋流式雾化喷头加工工艺
CN111976135A (zh) * 2020-07-13 2020-11-24 深圳市创必得科技有限公司 3d模型的摆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3d打印机
CN112238603A (zh) * 2020-09-15 2021-01-19 山东大学 面向3d打印的堆叠打印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2238603B (zh) * 2020-09-15 2021-07-27 山东大学 面向3d打印的堆叠打印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2810140A (zh) * 2020-12-28 2021-05-18 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3d打印设备、控制方法
CN113010960B (zh) * 2021-02-22 2023-11-03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零部件制造控制数据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010960A (zh) * 2021-02-22 2021-06-22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零部件制造控制数据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609667A (zh) * 2021-07-30 2021-11-05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型布局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09667B (zh) * 2021-07-30 2024-03-15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型布局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13044A (zh) * 2021-11-01 2022-02-08 深圳拓竹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3d打印的方法、计算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3946987B (zh) * 2021-12-20 2022-03-22 浙江闪铸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模型相似性的3d模型嵌套摆放方法
CN113946987A (zh) * 2021-12-20 2022-01-18 浙江闪铸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模型相似性的3d模型嵌套摆放方法
CN114419301A (zh) * 2022-01-29 2022-04-29 上海漫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维打印的三维模型二维嵌套摆放方法
CN114896812A (zh) * 2022-06-08 2022-08-12 深圳千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积木打印的自动排版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8001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08001A (zh) 多模型的3d打印方法、装置、3d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34398B (zh) 基于bim模型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09236B (zh) 地图中寻路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08391B (zh) 三维建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422348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improving printing effect,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334397A (zh) 基于bim模型的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0895823B (zh) 一种三维模型的纹理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685091A (zh) 基于大数据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053696B (zh) 图像渲染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98987B (zh) 虚拟对象的骨骼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97733A (zh) 点云空间寻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79402A (zh) 一种目标对象的渲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97552A (zh) 项目持续集成流水线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05158B (zh) 激光选区熔化气液固三相行为的预测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2381929A (zh) 一种三维电力设备模型建模方法
US20240005620A1 (en) Method for modifying design on basis of additive cross-section outline for 3d printing
CN109445868A (zh) 一种游戏场景中路段模型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5185415A (zh) 扫描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126686B (zh) 一种图片的组合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96394A (zh) 一种骨骼动画生成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27395A (zh) 网页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CN115601512B (zh) 交互式三维重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61301B (zh) 图形处理单元编译方法、装置、编译加速库和存储介质
CN109213785A (zh) 清单编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27908B (zh) 运动场估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