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3273B - 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83273B CN109383273B CN201810835301.4A CN201810835301A CN109383273B CN 109383273 B CN109383273 B CN 109383273B CN 201810835301 A CN201810835301 A CN 201810835301A CN 109383273 B CN109383273 B CN 1093832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bustion engine
- internal combustion
- vehicle
- fuel
- fuel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1—Arrangement of fuel cond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047—Layout or arrangement of systems for feeding fuel
- F02M37/007—Layout or arrangement of systems for feeding fuel characterised by its use in vehicles, in stationary plants or in small engines, e.g. hand held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在有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车辆的前部致使内燃机向车体构件侧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保护燃料供应部件不受车体构件影响。发动机(8)的燃料喷射部件保护结构具有第1防护构件(21),第1防护构件设置于发动机(8),在燃料配管(15)的后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且覆盖燃料配管(15)的上侧,第1防护构件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燃料配管(15)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之间的第1空间(41)。燃料配管(15)具备:管部(17);第1连结部(18),其设置于管部(17)的一端部,连结于共轨(14);以及第2连结部(19),其设置于管部(17)的另一端部,连结于喷射器(1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从燃料箱供应燃料,在车辆用内燃机中设置有燃料供应部件,在有外力从车辆前方作用于内燃机时,需要防止燃料供应部件强烈干扰配置在内燃机的后方的前围上盖板、仪表板等车体构件。
以往,作为能够防止燃料供应部件强烈干扰车体构件的技术,已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动机燃料供应系统部件的保护结构。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动机燃料供应系统部件的保护结构是在发动机中设置有保护器。保护器具备:主壁部,其从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覆盖燃料供应管道的一端部;片部,其在与该载荷输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固定于盖罩;以及右侧壁部的下端部,其在正交方向的另一侧靠近盖罩的凸缘部,并且具有规定间隙。
该保护器在碰撞载荷输入时,能够通过另一端部与盖罩的厚壁部抵接,与固定部一起阻挡碰撞载荷,从而防止燃料供应管道强烈干扰构成车体构件的前围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7-87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这种现有的保护器中,保护器仅覆盖了燃料供应管道的一端部,没有覆盖另一端部。因此,当从前方对内燃机施加碰撞载荷时,包含未被保护器覆盖的另一端部的燃料供应管道自身有可能会强烈干扰前围板。
在这种情况下,应力会集中在连结于盖罩的燃料供应管道的一端部,因此,燃料供应管道的一端部与盖罩的连结力有可能会降低。
对此,若将保护器设置为从燃料供应管道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为止,则能够防止燃料供应管道强烈干扰前围板,但保护器会变得过于大型化而增加保护器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在有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车辆的前部而致使内燃机向车体构件侧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保护燃料供应部件不受车体构件影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具有:第1燃料供应部件,其安装于内燃机的后端部;第2燃料供应部件,其设置于上述内燃机的上表面;以及燃料配管,其连结上述第1燃料供应部件与上述第2燃料供应部件,上述内燃机位于具备仪表板和前围上盖板的车体构件的前方,且设置于形成在车辆的前部的发动机室,上述仪表板分隔上述发动机室与车厢,上述前围上盖板从上述仪表板的上端部向前方突出,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上述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防护构件,上述防护构件设置于上述内燃机,至少在上述燃料配管的后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覆盖上述燃料配管的上侧,上述防护构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上述燃料配管与上述车体构件之间。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在有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车辆的前部而致使内燃机向车体构件侧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保护燃料供应部件不受车体构件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与仪表板和前围上盖板的右视图。
图3是从右斜后方观看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顶视图,示出了取下防护构件、支架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的顶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的后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向后方发生了移动时的状态。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被施加偏置载荷而发生了移动时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3...发动机室,4...仪表板(车体构件),4a...上端部(仪表板的上端部),5...车厢,6...前围上盖板(车体构件),8...发动机(内燃机),9...变速器,10A...气缸,14...共轨(第1燃料供应部件、燃料分配管),15...燃料配管,16...喷射器(第2燃料供应部件),17...管部,18...第1连结部,18a...下端部(第1连结部的下端部),18b...上端部(第1连结部的上端部),19...第2连结部,21...第1防护构件(防护构件),22...第2防护构件(防护构件),23...第3防护构件(防护构件),23A...平行部(第3防护构件的平行部),23B...弯曲部(第3防护构件的弯曲部),24...第4防护构件(防护构件),25...第1支架,26...第2支架,26B...突出部(第2支架用突出部),28...螺栓(第2支架用固定部),30...燃压传感器(燃料压力检测部),33...板构件,33A...弯曲面(板构件的弯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具有:第1燃料供应部件,其安装于内燃机的后端部;第2燃料供应部件,其设置于内燃机的上表面;燃料配管,其连结第1燃料供应部件与第2燃料供应部件,内燃机位于具备仪表和前围上盖板的车体构件的前方,且设置于形成在车辆的前部的发动机室,仪表板分隔发动机室与车厢分隔,前围上盖板从仪表板的上端部向前方突出,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具有防护构件,防护构件设置于内燃机,至少在燃料配管的后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覆盖燃料配管的上侧,防护构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燃料配管与车体构件之间。
从而,在有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车辆的前部而致使内燃机向车体构件侧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保护燃料供应部件不受车体构件影响。
【实施例】
下面,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
图1至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的图。在图1至图10中,关于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在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前、以后退方向为后的情况下,车辆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车辆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首先,对构成进行说明。
在图1中,车辆1具备车体2,在车体2的前部形成有发动机室3。由构成车体2的仪表板4将发动机室3与后方的车厢5分隔。
车体2具备前围上盖板6,前围上盖板6从仪表板4的上端部4a向前方突出(参照图2),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前围上盖板6覆盖未图示的挡风玻璃的下缘。本实施例的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构成本发明的车体构件。
在发动机室3设置有动力传动系7,动力传动系7设置在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的前方。动力传动系7具有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8和变速器9,发动机8和变速器9排列设置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以下称为车辆宽度方向)上。发动机8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变速器9对发动机8的旋转速度进行变速并将其输出。
在图3中,发动机8具备气缸体10、气缸盖11以及气缸盖罩12。
如图4中虚线所示,在气缸体10中设置有多个气缸10A。在气缸10A中收纳有未图示的活塞,活塞相对于气缸10A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
活塞通过未图示的连杆连结于未图示的曲轴,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在气缸盖11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多个进气口、对进气口进行开闭的多个进气阀、多个排气口以及对排气口进行开闭的多个排气阀等。进气口将空气导入气缸10A,排气口将在气缸10A内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10A中排出。
在气缸盖11与气缸盖罩12之间形成有未图示的气门室,在气门室中分别收纳有未图示的具有进气凸轮的进气凸轮轴和具有排气凸轮的排气凸轮轴。
在图3中,在气缸体10和气缸盖11的右端部设置有链盒13,链盒13覆盖与曲轴、进气凸轮轴以及排气凸轮轴连结的未图示的链。
在图3、图4中,在发动机8的后端部设置有共轨14。共轨14通过支架34安装在气缸盖11的后端部。共轨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平行延伸,燃料从未图示的燃料箱通过未图示的高压配管供应到共轨14。
在图4中,4个燃料配管15的一端部连结于共轨14。燃料配管15的另一端部分别连结于4个喷射器16。
具体地说,在图4中,燃料配管15具备:管部17;第1连结部18,其设置于管部17的一端部,连结于共轨14;以及第2连结部19,其设置于管部17的另一端部,连结于喷射器16。
喷射器16安装于作为发动机8的上表面的气缸盖罩12的上表面,设置于喷射器16的顶端侧的未图示的喷嘴面向各气缸10A。
共轨14通过燃料配管15向各喷射器16分配并供应燃料。喷射器16将从共轨14供应的燃料喷向气缸10A。本实施例的共轨14构成本发明的第1燃料供应部件和燃料分配管,喷射器16构成本发明的第2燃料供应部件。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构成4气缸发动机,但气缸数不限于此。另外,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由具有共轨的柴油发动机构成,但不限于此。
在图3、图5中,在发动机8中设置有第1防护构件21、第2防护构件22、第3防护构件23以及第4防护构件24。
第1防护构件21位于燃料配管15的后侧,在管部17的后方横穿管部17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参照图5)。第1防护构件21以覆盖燃料配管15的上侧的方式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
在图7中,第1防护构件21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燃料配管15与仪表板4及前围上盖板6之间的第1空间41。
第1防护构件21在第1连结部18的上侧设置在与第1连结部18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在图5中,第2防护构件22在第1防护构件21的前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第2防护构件22具有:平行部22A,其与共轨14平行延伸;以及弯曲部22B、22C,其从平行部22A的两端部向后方弯曲。
在图3、图6中,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通过第1支架25和第2支架26安装于气缸盖罩12的后端部。
第1支架25相对于共轨14设置在气缸盖罩12的车辆宽度方向右端部(一端部)侧,第2支架26相对于共轨14设置在气缸盖罩12的车辆宽度方向左端部(另一端部)侧。本实施例的变速器9连结于发动机8的左端部,第2支架26相对于第1支架25设置在变速器9侧(参照图5)。
从而,第1支架25和第2支架26设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夹住共轨14。本实施例的第1支架25和第2支架26构成本发明的支架。
在图6中,第1支架25具备:纵壁部25A,其通过螺栓27固定于气缸盖罩12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截面为コ字形的突出部25B,其从纵壁部25A朝向仪表板4突出(参照图2)。
第2支架26具备:纵壁部26A,其通过螺栓28固定于气缸盖罩12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截面为U字形的突出部26B,其从纵壁部26A朝向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突出(参照图7)。
第1防护构件21的延伸方向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贯通第1支架25的突出部25B和第2支架26的突出部26B而连结于突出部25B和突出部26B。
作为第2防护构件22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弯曲部22B、22C的端部与突出部25B的上表面和突出部26B的上表面接合。
从而,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通过第1支架25和第2支架26安装在共轨14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的外侧。
在共轨14的车辆宽度方向左端部设置有燃压传感器30,燃压传感器30检测共轨14内部的燃料压力即内压,将检测信息输出到未图示的控制器。本实施例的燃压传感器30构成本发明的燃料压力检测部。
第2支架26在燃压传感器30的正上方通过螺栓28安装于气缸盖罩12。突出部26B覆盖燃压传感器30的上方,如图7所示,与燃压传感器30相比朝向仪表板4突出。
即,如图7所示,突出部26B的后端部26b与燃压传感器30的后端部30a相比位于仪表板4侧。从而,在突出部26B的后端部26b与燃压传感器30的后端部30a之间形成有前后方向的间隙S。本实施例的螺栓28构成本发明的第2支架用固定部,突出部26B构成本发明的第2支架用突出部。
在图5中,第2防护构件22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第1连结部18与第2连结部19之间。在图7中,第2防护构件22在高度方向上设置在比燃料配管15的管部17高的位置。
燃料配管15的管部17在从第1连结部18向上方延伸之后朝向下方延伸而连结于第2连结部19,管部17设置为其最上部在高度方向上与第1防护构件21的高度大致相同。
在图7中,第1连结部18的下端部18a连结于共轨14,第1连结部18的上端部18b以从下端部18a向上方倾斜的状态连结于管部17。
在图8中,第1连结部18从共轨14朝向位于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之间的第2空间42突出,且其上端部18b与第2空间4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在图5中,第3防护构件23的延伸方向的右端部通过支架31安装于气缸盖罩12的前端部且气缸盖罩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
第3防护构件23的延伸方向的左端部通过支架32安装于气缸盖罩12的前端部且气缸盖罩12的左端部。
第3防护构件23设置在第2防护构件22的前方。第3防护构件23具有:平行部23A,其在喷射器16的上方与第2防护构件22的平行部22A平行延伸,与平行部22A接合;以及弯曲部23B、23C,其从平行部23A朝向前方弯曲。
从而,第3防护构件23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通过支架31、32连结于气缸盖罩12,第3防护构件23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连结于第2防护构件22。
第4防护构件2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第4防护构件24设置在第3防护构件23的平行部23A的前方且喷射器16的上方,其延伸方向的两端部与第3防护构件23接合。
在图8中,第2连结部19设置为与第3防护构件23和第4防护构件24之间的前后方向的第3空间43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在图5、图6中,在气缸盖罩12上设置有板构件33。板构件33设置在与发动机8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比偏向发动机8的车辆宽度方向右端部侧的位置。
板构件33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参照图2),从后面覆盖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并与第1防护构件21、第2防护构件22以及第1支架25接合(参照图5、图6)。
在图5中,在板构件33上形成有一对弯曲面33A。弯曲面33A弯曲为朝向后方侧即朝向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鼓出。本实施例的第1防护构件21、第2防护构件、第3防护构件23以及第4防护构件24构成本发明的防护构件。
接下来,说明作用。
当有外力F(参照图9)从车辆1的前方作用于车辆1的前部时,发动机8会朝向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向后方移动。从而,有可能对燃料配管15施加较强的碰撞载荷。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的燃料喷射部件保护结构具有第1防护构件21,该第1防护构件21设置于发动机8,在燃料配管15的后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覆盖燃料配管15的上侧,第1防护构件21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燃料配管15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之间的第1空间41。
而且,燃料配管15具备:管部17;第1连结部18,其设置于管部17的一端部,连结于共轨14;以及第2连结部19,其设置于管部17的另一端部,连结于喷射器16。
从而,在有外力F从车辆1的前方作用于车辆1的前部而致使发动机8朝向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向后方移动时,如图9所示,能够使第1防护构件21介于燃料配管15与前围上盖板6之间。
因此,能够抑制燃料配管15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发生干扰,能够抑制碰撞载荷施加到燃料配管15。因此,能够防止燃料配管15与第1连结部18和共轨14的连结力降低或燃料配管15与第2连结部19和喷射器16的连结力降低。
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第1连结部18与共轨14的密封性降低或第2连结部19与喷射器16的密封性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的燃料喷射部件保护结构,第1防护构件21在管部17的后方横穿管部17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第2防护构件22在第1防护构件21的前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
第1防护构件21在第1连结部18的上侧设置在与第1连结部18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第2防护构件22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第1连结部18与第2连结部19之间,并且在高度方向上设置在比燃料配管15高的位置。
从而,在有外力F从车辆1的前方作用于车辆1的前部而致使发动机8朝向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向后方移动时,能够使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与前围上盖板6碰撞。
因此,能够使这2个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与前围上盖板6碰撞,针对发动机8碰撞前围上盖板6时的碰撞载荷,能够提高防护构件的刚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配管15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发生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的燃料喷射部件保护结构,第1连结部18的下端部18a连结于共轨14,第1连结部18的上端部18b以从第1连结部18的下端部18a向上方倾斜的状态连结于管部17。
并且,第1连结部18从共轨14朝向位于第1防护构件21与第2防护构件22之间的第2空间42突出,且第1连结部18的上端部18b与第2空间4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从而,能够将第1连结部18设置得靠近被第1防护构件21与第2防护构件22夹着的第2空间42。因此,在发动机8朝向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向后方发生了移动时,能够通过由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构成的刚性高的防护构件来挡住碰撞前围上盖板6时的冲击。
因此,能够使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不易与燃料配管15和第1连结部18发生干扰。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第1连结部18与共轨14的连结力降低,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第1连结部18与共轨14的密封性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的燃料喷射部件保护结构,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通过第1支架25和第2支架26在共轨14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的外侧安装于气缸盖罩12。
从而,能够抑制共轨14发生振动。具体地说,气缸盖11、气缸盖罩12会由于进气凸轮轴、排气凸轮轴的旋转而发生振动。
当振动从气缸盖11、气缸盖罩12传递到通过支架34安装于气缸盖11的共轨14时,共轨14会发生振动。从而,应力有可能随着共轨14的振动而集中于第1连结部18。
本实施例的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通过第1支架25和第2支架26在共轨14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的外侧安装于气缸盖罩12。
从而,能够沿着共轨14的延伸方向在共轨14的外周部设置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因此,能够通过第1防护构件21、第2防护构件22来提高共轨14周边的气缸盖11和气缸盖罩12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共轨14的刚性。
因此,能够抑制共轨14由于进气凸轮轴、排气凸轮轴的旋转而发生振动,能够减少传递到第1连结部18的应力。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第1连结部18与共轨14的连结力降低,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第1连结部18与共轨14的密封性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的燃料喷射部件保护结构,第3防护构件23安装在发动机8的前端部,并且设置在第2防护构件22的前方。
第3防护构件23具有:平行部23A,其在喷射器16的上方与第2防护构件22平行延伸并与第2防护构件22接合;以及弯曲部23B、23C,其从平行部23A朝向前方弯曲。
从而,通过将第2防护构件22与第3防护构件23接合,能够提高第2防护构件22的刚性。因此,在发动机8碰撞前围上盖板6时,通过第1防护构件21以及刚性变得更高的第2防护构件22和第3防护构件23,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配管15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发生干扰。
另外,能够使发动机8碰撞前围上盖板6时的碰撞载荷从平行部22A通过弯曲部22B、22C释放到气缸盖罩12的前端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配管15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发生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的燃料喷射部件保护结构,第4防护构件2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平行部23A的前方且喷射器16的上方与第3防护构件23连结。并且,第2连结部19设置为与第3防护构件23和第4防护构件24之间的前后方向的第3空间43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这样,能够在第2连结部19的上方设置第3防护构件23和第4防护构件24,因此,即使是在由于碰撞载荷进一步变大而致使前围上盖板6在碰撞了第1防护构件21和第2防护构件22后从上方覆盖发动机8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前围上盖板6与第3防护构件23和第4防护构件24碰撞。
因此,能够通过第3防护构件23和第4防护构件24来防止前围上盖板6强烈干扰喷射器16,能够保护喷射器16。
在此,如图10所示,在从前方施加了向发动机8侧偏置的冲击载荷Fr的情况下,动力传动系7以动力传动系7的重心O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R旋转。
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8的后端部碰撞前围上盖板6,碰撞载荷集中在发动机8的后端部而不是变速器9的后端部。在图10中示出了发动机8钻到前围上盖板6的下方并碰撞了前围上盖板6的状态。
对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的燃料喷射部件保护结构,发动机8具有:第1支架25,其相对于共轨14设置在发动机8的车辆宽度方向右端部侧;以及第2支架26,其相对于共轨14设置在发动机8的车辆宽度方向左端部侧。
而且,在与发动机8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比偏向发动机8的车辆宽度方向右端部侧的位置设置有板构件33,板构件33与第1防护构件21、第2防护构件22以及第1支架25接合。
从而,能够由板构件33来接受碰撞载荷,该板构件33在偏向发动机8的车辆宽度方向右端部侧的位置与第1防护构件21、第2防护构件22以及第1支架25这3者接合。
因此,能够将冲击载荷从板构件33分散到第1防护构件21、第2防护构件22以及第1支架25。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配管15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发生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的燃料喷射部件保护结构,板构件33具有一对弯曲面33A,该一对弯曲面33A弯曲为朝向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的方向鼓出。
从而,在能够通过弯曲面33A来提高板构件33的刚性的基础上,能够在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碰撞板构件33时使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沿着弯曲面33A滑动。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配管15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发生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的燃料喷射部件保护结构,在共轨14的车辆宽度方向左端部安装有检测共轨14内部的燃料压力的燃压传感器30。
第2支架26具备:螺栓28,其在燃压传感器30的正上方安装于发动机8;以及突出部26B,其覆盖燃压传感器30的上方,并且与燃压传感器30相比朝向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突出。
从而,在有外力F从车辆1的前方作用于车辆1的前部而致使发动机8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发生了干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2支架26的突出部26B来防止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从上方侵入燃压传感器30。
而且,突出部26B与燃压传感器30相比朝向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突出,因此,在发动机8朝向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发生了移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侵入燃压传感器30侧。
另外,由于螺栓28设置在燃压传感器30的正上方,因此,能缩短从螺栓28到突出部26B的距离。换言之,能够缩短第2支架2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从而,即使在发动机8向后方移动时由第2支架26挡住了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也能够减小输入到第2支架26的弯曲力矩。
并且,螺栓28设置在燃压传感器30的正上方,从而,即使第2支架26发生变形,也能够以螺栓28为中心发生变形。因此,通过这些协同效应,能够防止第2支架26直接干扰燃压传感器30。
因此,能够由第2支架26挡住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能够防止燃压传感器30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直接发生干扰。
这样,能够通过第2支架26容易地防止燃压传感器30从发动机8向仪表板4侧露出(突出),能够容易地保护燃压传感器30不受碰撞。
此外,本实施例的第1防护构件21在第1连结部18的上侧设置在与第1连结部18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1防护构件21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为位于第1连结部18与仪表板4和前围上盖板6之间。
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加以变更。旨在将所有这种修改和等价物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
具有:第1燃料供应部件,其安装于内燃机的后端部;第2燃料供应部件,其设置于上述内燃机的上表面;以及燃料配管,其连结上述第1燃料供应部件与上述第2燃料供应部件,
上述内燃机位于具备仪表板和前围上盖板的车体构件的前方,且设置于形成在车辆的前部的发动机室,上述仪表板分隔上述发动机室与车厢,上述前围上盖板从上述仪表板的上端部向前方突出,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
上述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的特征在于,
具有第1防护构件,上述第1防护构件设置于上述内燃机,至少在上述燃料配管的后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覆盖上述燃料配管的上侧,
上述第1防护构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上述燃料配管与上述车体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料配管具备:管部;第1连结部,其设置于上述管部的一端部,连结于上述第1燃料供应部件;以及第2连结部,其设置于上述管部的另一端部,连结于上述第2燃料供应部件,
上述第1防护构件在上述管部的后方横穿上述管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
设置有第2防护构件,上述第2防护构件在上述第1防护构件的前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
上述第1防护构件设置为在上述第1连结部的上侧位于与上述第1连结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或者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上述第1连结部与上述车体构件之间,
上述第2防护构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上述第1连结部与第2连结部之间,并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在比上述燃料配管高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连结部的下端部连结于上述第1燃料供应部件,
上述第1连结部的上端部以从上述第1连结部的下端部向上方倾斜的状态连结于上述管部,
上述第1连结部从上述第1燃料供应部件朝向位于上述第1防护构件与上述第2防护构件之间的空间突出,且上述第1连结部的上端部与上述空间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燃料供应部件包括燃料分配管,上述燃料分配管用于向上述内燃机的多个气缸分配并供应燃料,
上述第1防护构件和上述第2防护构件通过支架安装在上述燃料分配管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燃料供应部件包括设置于上述内燃机的多个喷射器,
设置有第3防护构件,上述第3防护构件安装于上述内燃机的前端部,并且设置在上述第2防护构件的前方,
上述第3防护构件具有:平行部,其在上述喷射器的上方与上述第2防护构件平行延伸,与上述第2防护构件接合;以及弯曲部,其从上述平行部朝向前方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4防护构件,
上述第4防护构件在上述平行部的前方且上述喷射器的上方连结于上述第3防护构件,
上述第2连结部设置为与上述第3防护构件和上述第4防护构件之间的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空间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架包含:第1支架,其相对于上述燃料分配管设置在上述内燃机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部侧;以及第2支架,其相对于上述燃料分配管设置在上述内燃机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端部侧,
在上述内燃机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端部设置有变速器,
在与上述内燃机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比偏向上述内燃机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部侧的位置设置有板构件,
上述板构件与上述第1防护构件、上述第2防护构件以及上述第1支架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构件具有弯曲为朝向上述车体构件鼓出的弯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燃料分配管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端部安装有检测上述燃料分配管的内部的燃料压力的燃料压力检测部,
上述第2支架具备:第2支架用固定部,其在上述燃料压力检测部的正上方安装于上述内燃机;以及第2支架用突出部,其覆盖上述燃料压力检测部的上方,并且与上述燃料压力检测部相比朝向上述车体构件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防护构件通过支架安装在上述内燃机的后端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49817A JP6939217B2 (ja) | 2017-08-02 | 2017-08-02 |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部品保護構造 |
JP2017-149817 | 2017-08-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83273A CN109383273A (zh) | 2019-02-26 |
CN109383273B true CN109383273B (zh) | 2022-03-04 |
Family
ID=65416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35301.4A Active CN109383273B (zh) | 2017-08-02 | 2018-07-26 | 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39217B2 (zh) |
CN (1) | CN1093832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21886B2 (ja) | 2020-01-17 | 2023-02-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7836A (zh) * | 2005-11-18 | 2008-10-0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燃料供应系统部件的保护结构 |
CN103452718A (zh) * | 2012-05-29 | 2013-12-18 | 铃木株式会社 | 车辆用的配管结构 |
CN104553754A (zh) * | 2013-10-15 | 2015-04-2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 |
CN106257043A (zh) * | 2015-06-19 | 2016-12-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部件的保护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49684B2 (ja) * | 2003-02-14 | 2008-02-20 |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燃料系保護装置 |
JP4482484B2 (ja) * | 2005-05-17 | 2010-06-16 |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 衝撃吸収パネル及び該パネルの内燃機関への取付構造 |
FR2961446B1 (fr) * | 2010-06-21 | 2013-01-11 | Renault Sa |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pour un tuyau d'alimentation de carburant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
JP2013155666A (ja) * | 2012-01-30 | 2013-08-15 | Suzuki Motor Corp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
JP5622826B2 (ja) * | 2012-11-08 | 2014-11-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配管の取付構造 |
JP2014095314A (ja) * | 2012-11-08 | 2014-05-22 | Honda Motor Co Ltd | 内燃機関のカバー構造 |
US10220700B2 (en) * | 2015-02-09 | 2019-03-05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Protection and support for vehicle engine components |
-
2017
- 2017-08-02 JP JP2017149817A patent/JP6939217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26 CN CN201810835301.4A patent/CN1093832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7836A (zh) * | 2005-11-18 | 2008-10-0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燃料供应系统部件的保护结构 |
CN103452718A (zh) * | 2012-05-29 | 2013-12-18 | 铃木株式会社 | 车辆用的配管结构 |
CN104553754A (zh) * | 2013-10-15 | 2015-04-2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 |
CN106257043A (zh) * | 2015-06-19 | 2016-12-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部件的保护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39217B2 (ja) | 2021-09-22 |
JP2019027401A (ja) | 2019-02-21 |
CN109383273A (zh) | 2019-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57043B (zh) | 用于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部件的保护结构 | |
JP5569175B2 (ja) | 車両のエンジンカバー構造 | |
KR102196578B1 (ko) | 내연 기관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2013155666A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 |
CN109383273B (zh) | 车辆用内燃机的燃料供应部件保护结构 | |
JP2008032004A (ja) | 内燃機関用の燃料ポンプ | |
CN107701343B (zh) | 内燃发动机 | |
JP2012087735A (ja) | 車両の燃料系部品保護装置 | |
JP2009085121A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 |
JP7172640B2 (ja) | 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部品保護構造 | |
CN108506091B (zh) | 燃料供给管的保护构造 | |
JP2006242045A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
JP2001193591A (ja) | 筒内噴射式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 |
JP5870900B2 (ja) |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 |
JP5874521B2 (ja) | 車両用バイフューエルエンジン | |
JP2003035228A (ja) |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
EP2055920B1 (en) | Gap blocking mechanism | |
CN107701342B (zh) | 内燃发动机 | |
CN107237707B (zh) | 燃料泵的保护构造 | |
JP4013796B2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燃料ポンプ装置 | |
CN113494399B (zh) | 燃料系统部件的保护结构 | |
JP2019027401A5 (zh) | ||
JP6822903B2 (ja) | 燃料系統保護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 |
JP6758017B2 (ja) | 燃料配管構造 | |
CN111527298A (zh) | 发动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