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6896A - 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6896A
CN109326896A CN201811310882.6A CN201811310882A CN109326896A CN 109326896 A CN109326896 A CN 109326896A CN 201811310882 A CN201811310882 A CN 201811310882A CN 109326896 A CN109326896 A CN 109326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lot
erector
wire casing
connector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08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春彬
程新生
张书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Legran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Legran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Legran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Legran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108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26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26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6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01R4/242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being plates having a single slot
    • H01R4/2425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 H01R4/2429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 H01R4/2433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one part of the base being movable to push the cable into the slo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1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3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01R11/09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being identic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4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network, e.g. LAN connecto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上述的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主体、第一线缆安装器、第二线缆安装器、多个第一导电片以及多个第二导电片,连接器主体包括壳体和线路板,壳体开设有腔体;线路板设置于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为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线路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槽,另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插槽;每一第一插槽内的插接端通过线路板的电路与相应的第二插槽内的插接端电连接;多个第一导电片一一对应插接于多个第一插槽内。上述的连接器结构与线缆安装连接时可无需使用网线钳工具,只需携带去除线缆外包覆套的工具即可,如刀具或剪刀,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连接器结构与线缆连接安装的方便性。

Description

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传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连接器结构采用双RJ45接口方式对网络进行延伸连接。连接时,首先需要将线缆连接到水晶头,然后再将水晶头插入具有RJ45接口的延伸模块中。当线缆连接到水晶头时,需采用专用的网线钳工具先对线缆进行剥线并对位压紧于水晶头上。在离地面较高位置安装线缆时,需携带网线钳工具安装水晶头,安装过程中网线钳容易掉落,不仅不易携带使用,而且影响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导致连接器结构与线缆连接安装的方便性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连接器结构与线缆连接安装的方便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
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
连接器主体,包括壳体和线路板,所述壳体开设有腔体;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线路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槽,另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插槽;每一所述第一插槽内的插接端通过线路板的电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插槽内的插接端电连接;
多个第一导电片,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片一一对应插接于多个所述第一插槽内,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上开设有第一刺线槽,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的第一刺线槽用于插设第一线缆相应的信号线;
多个第二导电片,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片一一对应插接于多个所述第二插槽内,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上开设有第二插线槽,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二刺线槽用于插设第二线缆相应的信号线;
第一线缆安装器,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用于安装设置所述第一线缆;以及
第二线缆安装器,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并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用于安装设置所述第二线缆。
上述的连接器结构,第一线缆安装器安装设置第一线缆,使第一线缆固定安装于第一线缆安装器上;第二线缆安装器安装设置第二线缆,使第二线缆固定安装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安装时,先去除预定长度的第一线缆的外包覆套以使第一线缆裸露多个预定长度的信号线,同时去除预定长度的第二线缆的外包覆套以使第二线缆裸露多个预定长度的信号线;然后将第一线缆固定安装于第一线缆安装器上,并将第二线缆固定安装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然后,分别切开第一线缆的多个信号线,且分别切开第二线缆的多个信号线;最后将每一第一线缆的信号线插入相应的第一刺线槽内,使第一刺线槽插设相应的信号线,从而使第一导电片与相应的信号线通信连接,如此将第一线缆的多个信号线一一对应插入相应的第一刺线槽内,又由于每一第一导电片对应插接于每一第一插槽内,使第一导电片与相应第一插槽内的插接端通信连接;同理,将每一第二线缆的信号线插入相应的第二刺线槽内,使第二刺线槽插设相应的信号线,使第二导电片与相应的信号线通信连接,由于每一第一插槽内的插接端通过线路板的电路与相应的第二插槽内的插接端电连接,使每一第一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一导电片、线路板和第二导电片与相应的第二线缆的信号线电连接,实现信号传输;上述的连接器结构与线缆安装连接时可无需使用网线钳工具,只需携带去除线缆外包覆套的工具即可,如刀具或剪刀,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连接器结构与线缆连接安装的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插槽与每一所述第二插槽错开设置,不仅提高了线路板的结构强度,而且能够提高连接器结构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较好且抗干扰性能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刺线槽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切割刃,所述第一切割刃用于切开第一线缆相应的信号线的保护层以露出导电芯,使第一刺线槽能够较好地切开第一线缆的信号线,即第一线缆的信号线在插入相应的第一刺线槽内的过程中被第一切割刃切开,无需再借助刀具或剪刀分别切开第一线缆的多个信号线,提高了第一线缆安装连接于连接器结构上的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刺线槽连通的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刺线槽的开口尺寸,使第一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一开口槽插入相应的第一刺线槽内,以便第一线缆快速插入第一刺线槽内,提高了连接器结构的使用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切割刃连接的第一预切刃,所述第一预切刃用于切开所述第一线缆相应的信号线,当第一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一开口槽插入相应的第一刺线槽,第一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一预切刃的预切割,结合第一刺线槽的第一切割刃作用下,更好地确保第一切割刃切开信号线,使第一线缆的信号线位于第一刺线槽内并与第一导电片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开口尺寸朝邻近所述第一刺线槽的方向逐渐递减,使第一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一开口槽更好地插入并夹紧于第一刺线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刺线槽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切割刃,所述第二切割刃用于切开第二线缆相应的信号线的保护层以露出导电芯,使第二刺线槽能够较好地切开第二线缆的信号线,即第二线缆的信号线在插入相应的第二刺线槽内的过程中被第二切割刃切开,无需再借助刀具或剪刀分别切开第二线缆的多个信号线,提高了第二线缆安装连接于连接器结构上的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刺线槽连通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刺线槽的开口尺寸,使第二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二开口槽插入相应的第二刺线槽内,以便第二线缆快速插入第二刺线槽内,提高了连接器结构的使用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槽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切割刃连接的第二预切刃,所述第二预切刃用于切开所述第二线缆相应的信号线,当第二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二开口槽插入相应的第二刺线槽,第二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二预切刃的预切割,结合第二刺线槽的第二切割刃作用下,更好地确保第二切割刃切开信号线,使第二线缆的信号线位于第二刺线槽内并与第二导电片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槽的开口尺寸朝邻近所述第二刺线槽的方向逐渐递减,使第二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二开口槽更好地插入并夹紧于第二刺线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连接器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连接器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连接器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图5所示连接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7为图5所示连接器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连接器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连接器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图5所示连接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图5所示连接器结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12为图6所示连接器结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连接器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连接器结构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连接器组件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连接器组件的首选实施例。但是,连接器组件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连接器组件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连接器组件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例是,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主体、第一线缆安装器、第二线缆安装器、多个第一导电片以及多个第二导电片,连接器主体包括壳体和线路板,所述壳体开设有腔体;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线路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槽,另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插槽;每一所述第一插槽内的插接端通过线路板的电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插槽内的插接端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片一一对应插接于多个所述第一插槽内,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上开设有第一刺线槽,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的第一刺线槽用于插设第一线缆相应的信号线;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片一一对应插接于多个所述第二插槽内,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上开设有第二插线槽,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二刺线槽用于插设第二线缆相应的信号线;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用于安装设置所述第一线缆;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并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用于安装设置所述第二线缆。
如图1与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10用于分别与第一线缆30和第二线缆4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均为网络线缆,使第一线缆通过连接器结构与第二线缆进行信号传输,实现线缆的延伸连接。如图3与图4所示,连接器结构10包括连接器主体100、第一线缆安装器200、第二线缆安装器300、多个第一导电片350以及多个第二导电片360。
如图2与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主体100包括壳体100a和线路板100b。所述壳体100a开设有腔体101。如图5与图6所示,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腔体101内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容纳槽110和第二容纳槽12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呈长方体状,使壳体的结构较简单且容易制造,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还可以为正方体状或圆柱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分别位于连接器主体的两端,避免第一线缆的信号和第二线缆的信号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提高了连接器结构的连接防干扰性能。进一步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分别位于连接器主体上相互平行的表面,使连接器主体为180度的接线布局,在安装时解决了因空间较小而存在端接困难的问题,同时可以更好地解决第一线路的信号和第二线缆的信号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进一步地提高了连接器结构的连接防干扰性能。
如图7所示,所述线路板100b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槽102,另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插槽107。每一所述第一插槽内的插接端通过线路板的电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插槽内的插接端电连接。线路板可拆卸连接于壳体上,以便线路板与壳体之间的便捷拆卸,在本实施例中,线路板卡扣连接于壳体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线路板也可不可拆卸连接于壳体上。进一步地,线路板焊接或胶接于壳体上,使线路板与壳体牢固连接。
如图7所示,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片350一一对应插接于多个所述第一插槽102内,使每一第一导电片对应插接于相应的第一插槽内。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350上开设有第一刺线槽352。同时参见图8,第一线缆20包括第一外包覆套22和多个第一信号线24,第一外包覆套包覆多个第一信号线。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的第一刺线槽用于插设第一线缆相应的信号线。
如图7所示,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片360一一对应插接于多个所述第二插槽107内,使每一第二导电片对应插接于相应的第二插槽内。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360上开设有第二插线槽362。同时参见图9,第二线缆30包括第二外包覆套32和多个第二信号线34,第二外包覆套包覆多个第二信号线。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二刺线槽用于插设第二线缆相应的信号线。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200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内并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200用于安装设置所述第一线缆20,使第一线缆固定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300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120内并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300用于安装设置所述第二线缆30,使第二线缆固定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
上述的连接器结构,第一线缆安装器安装设置第一线缆,使第一线缆固定安装于第一线缆安装器上。第二线缆安装器安装设置第二线缆,使第二线缆固定安装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安装时,先去除预定长度的第一线缆的外包覆套以使第一线缆裸露多个预定长度的信号线,同时去除预定长度的第二线缆的外包覆套以使第二线缆裸露多个预定长度的信号线;然后将第一线缆固定安装于第一线缆安装器上,并将第二线缆固定安装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然后,分别切开第一线缆的多个信号线,且分别切开第二线缆的多个信号线;最后将每一第一线缆的信号线插入相应的第一刺线槽内,使第一刺线槽插设相应的信号线,从而使第一导电片与相应的信号线通信连接,如此将第一线缆的多个信号线一一对应插入相应的第一刺线槽内,又由于每一第一导电片对应插接于每一第一插槽内,使第一导电片与相应第一插槽内的插接端通信连接。同理,将每一第二线缆的信号线插入相应的第二刺线槽内,使第二刺线槽插设相应的信号线,使第二导电片与相应的信号线通信连接,由于每一第一插槽内的插接端通过线路板的电路与相应的第二插槽内的插接端电连接,使每一第一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一导电片、线路板和第二导电片与相应的第二线缆的信号线电连接,实现信号传输。上述的连接器结构与线缆安装连接时可无需使用网线钳工具,只需携带去除线缆外包覆套的工具即可,如刀具或剪刀,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连接器结构与线缆连接安装的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插槽102与每一所述第二插槽107错开设置,不仅提高了线路板的结构强度,而且能够提高连接器结构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较好且抗干扰性能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刺线槽352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切割刃353。所述第一切割刃用于切开第一线缆相应的信号线的保护层以露出导电芯,使第一刺线槽能够较好地切开第一线缆的信号线,即第一线缆的信号线在插入相应的第一刺线槽内的过程中被第一切割刃切开,无需再借助刀具或剪刀分别切开第一线缆的多个信号线,提高了第一线缆安装连接于连接器结构上的方便性。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35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刺线槽352连通的第一开口槽354。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刺线槽的开口尺寸,使第一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一开口槽插入相应的第一刺线槽内,以便第一线缆快速插入第一刺线槽内,提高了连接器结构的使用方便性。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槽354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切割刃连接的第一预切刃356。所述第一预切刃用于切开所述第一线缆相应的信号线。当第一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一开口槽插入相应的第一刺线槽,第一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一预切刃的预切割,结合第一刺线槽的第一切割刃作用下,更好地确保第一切割刃切开信号线,使第一线缆的信号线位于第一刺线槽内并与第一导电片通信连接。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槽354的开口尺寸朝邻近所述第一刺线槽352的方向逐渐递减,使第一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一开口槽更好地插入并夹紧于第一刺线槽内。
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刺线槽362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切割刃363。所述第二切割刃用于切开第二线缆相应的信号线的保护层以露出导电芯,使第二刺线槽能够较好地切开第二线缆的信号线,即第二线缆的信号线在插入相应的第二刺线槽内的过程中被第二切割刃切开,无需再借助刀具或剪刀分别切开第二线缆的多个信号线,提高了第二线缆安装连接于连接器结构上的方便性。
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360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刺线槽连通的第二开口槽364。所述第二开口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刺线槽的开口尺寸,使第二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二开口槽插入相应的第二刺线槽内,以便第二线缆快速插入第二刺线槽内,提高了连接器结构的使用方便性。
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槽364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切割刃连接的第二预切刃366。所述第二预切刃用于切开所述第二线缆相应的信号线。当第二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二开口槽插入相应的第二刺线槽,第二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二预切刃的预切割,结合第二刺线槽的第二切割刃作用下,更好地确保第二切割刃切开信号线,使第二线缆的信号线位于第二刺线槽内并与第二导电片通信连接。
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槽364的开口尺寸朝邻近所述第二刺线槽362的方向逐渐递减,使第二线缆的信号线通过第二开口槽更好地插入并夹紧于第二刺线槽内。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缆安装器200开设有多个第一线卡槽210。每一第一线卡槽用于定位第一线缆的其中一根第一信号线。安装时,去除预定长度的第一包覆套,使多个第一信号线裸露于外,以便将各第一信号线对应安装定位于相应的第一线卡槽内,使第一线缆安装器安装设置第一线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线卡槽开设于第一线缆安装器的端面,使安装于第一线缆安装器的第一电缆的信号线更好地安装于第一导电片上,同时可以缩短第一信号线裸露于包覆套之外的长度。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缆安装器200上于相邻两个第一线卡槽210之间形成有第一卡勾202。第一卡勾卡入相邻两个第一导电片之间,使第一线缆安装器更好地定位插接于连接器主体上,进一步地提高了第一线缆安装器与连接器主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8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线缆安装器200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20,多个第一线卡槽210均与第一安装孔220连通。第一安装孔220用于穿设第一线缆20,使第一线缆更好地安装于第一线缆安装器,避免因外围的第一线缆摆动而导致第一信号线从第一线卡槽内松脱的问题,提高了第一线缆安装器的使用方便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沿第一线缆安装器的轴向开设,确保第一线缆安装设置于第一线缆安装器上的同轴性。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缆安装器200上设有第一楔形导向台204。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一容纳槽连通的第一限位槽104,第一楔形导向台位于第一限位槽内。当第一线缆安装器朝插接于连接器主体方向插入第一容纳槽内时,第一楔形导向台在第一限位槽的导向作用下快速准确地插入第一容纳槽内,提高了连接器结构的组装效率。同时,在第一线缆安装器上设置第一楔形导向台,可以避免组装过程中误安装,有利于提高连接器结构安装线缆的速度。
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线缆安装器300开设有多个第二线卡槽310。每一第二线卡槽用于定位第二线缆的其中一根第二信号线。安装时,去除预定长度的第二包覆套,使多个第二信号线裸露于外,以便将各第二信号线对应安装定位于相应的第二线卡槽内,使第二线缆安装器安装设置第二线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线卡槽开设于第二线缆安装器的端面,使第二线缆安装器更好地插接于连接器主体上,同时可以缩短第二信号线裸露于包覆套之外的长度。
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线缆安装器300上于相邻两个第二线卡槽310之间形成有第二卡勾302,第二卡勾卡入相邻两个第二导电片之间,使第二线缆安装器更好地定位插接于连接器主体上,进一步地提高了第二线缆安装器与连接器主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第二线缆安装器300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20,多个第二线卡槽310均与第二安装孔320连通。第二安装孔用于穿设第二线缆30,使第二线缆更好地安装于第二线缆安装器,避免因外围的第二线缆摆动而导致第二信号线从第二线卡槽内松脱的问题,提高了第二线缆安装器的使用方便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沿第二线缆安装器的轴向开设,确保第二线缆安装设置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的同轴性。
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线缆安装器300上设有第二楔形导向台304。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二容纳槽连通的第二限位槽106,第二楔形导向台位于第二限位槽内。当第二线缆安装器朝插接于连接器主体方向插入第二容纳槽内时,第二楔形导向台在第二限位槽的导向作用下快速准确地插入第二容纳槽内,提高了连接器结构的组装效率。同时,在第二线缆安装器上设置第二楔形导向台,可以避免组装过程中误安装,有利于提高连接器结构安装线缆的速度。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缆安装器上不仅限于通过开设第一线卡槽的方式来定位第一信号线,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开设定位孔的方式来定位第一信号线。同理,第二线缆安装器上不仅限于通过开设第二线卡槽的方式来定位第二信号线,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开设定位孔的方式来定位第二信号线。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200插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内,使第一线缆安装器牢固连接于壳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300插接于所述第二容纳槽120内,使第二线缆安装器牢固连接于壳体上。
同时参见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结构10还包括第一盖壳400,所述第一盖壳400转动连接于壳体上。所述第一盖壳400盖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外,使第一盖壳将第一线缆安装器压紧于壳体上,以将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定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即将第一线缆安装器更好地固定于第一容纳槽内。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结构10还包括第二盖壳500,所述第二盖壳500转动连接于壳体上,所述第二盖壳500盖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120外,使第二盖壳将第二线缆安装器压紧于壳体上,以将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定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即将第二线缆安装器更好地固定于第二容纳槽内。当需取出第一电缆时,可先打开第一盖壳,然后拔出第一线缆安装器,以便对第一电缆进行拆卸取出。同理,当需取出第二电缆时,可先打开第二盖壳,然后拔出第二线缆安装器,以便对第二电缆进行拆卸取出。
第一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一容纳槽内,第二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二容纳槽的内,使第一线缆安装器和第二线缆安装器均与连接器主体连接,由于第一线缆安装器安装设置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安装器安装设置第二线缆,使第一线缆通过连接器主体与第二线缆通信连接。安装时,先将第一线缆安装设置于第一线缆安装器,同时将第二线缆安装设置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然后将第一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一容纳槽内,并将第二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二容纳槽内;然后转动第一盖壳,使第一盖壳盖设于第一容纳槽内,从而将第一线缆安装器定位于第一容纳槽内,确保第一线缆安装器始终插接于第一容纳槽内壁;最后转动第二盖壳,使第二盖壳盖设于第二容纳槽内,从而将第二线缆安装器定位于第二容纳槽内,确保第二线缆安装器始终插接于第二容纳槽内壁,完成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的连接安装,整个过程无需特殊工具来完成连接,大大提高了网络延伸连接安装的效率。此外,由于上述的连接器结构规避了传统的采用双RJ45接口连接方式,解决了传统的线缆与水晶头连接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确保网络延伸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结构10还包括第一锁扣600。所述第一锁扣卡设于所述第一盖壳400上。所述连接器主体100还开设有第一卡槽130,所述第一锁扣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内,使第一锁扣将第一盖壳压紧于壳体上,确保第一盖壳可靠地盖设于第一容纳槽。
如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盖壳400上开设有第一滑槽410,第一锁扣600位于第一滑槽内并与第一盖壳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盖壳400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台401,第一定位台位于第一滑槽410内。第一锁扣600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602,且第一锁扣上邻近第一定位槽处形成有第一弧形凸台604。第一定位台103位于第一定位槽602内,使第一锁扣较好地定位于第一盖壳上。当第一锁扣卡入第一卡槽内时,滑动第一锁扣,使第一定位台通过第一弧形凸台滑入第一定位槽内,从而使第一定位台位于第一定位槽内,这样再将第一定位台从第一定位槽内滑出需要一定的推力,确保第一锁扣更可靠地卡入第一卡槽内。
如图1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盖壳400上形成有第一滑台420,第一锁扣600上开设有第一滑孔603,第一滑台位于第一滑孔内并与第一锁扣滑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滑孔为条形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孔为腰型孔,使第一锁扣在第一滑槽内的滑动较平稳。
如图1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锁扣600形成有第一锁钩605,第一卡槽为锁钩槽,使第一锁扣卡入第一卡槽内时具有一定的滑动量,同时使第一锁扣更好的卡入第一卡槽内。在第一锁钩、锁钩槽、第一定位台、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弧形凸台的配合作用下,实现第一锁扣轻松可靠地卡接于连接器主体上。
如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扣600上设有第一引导面606,同时参见图8,连接器本体100上设有与第一引导面相适配的第一斜面105,使第一锁扣卡入第一盖壳上时第一引导面相对于第一斜面滑动,使第一锁扣快速卡入第一卡槽内。
如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扣600包括第一锁扣本体610、由所述第一锁扣本体的两边朝向壳体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一卡接部620。所述第一锁扣本体卡设于所述第一盖壳上。所述第一卡槽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别卡入两个所述第一卡槽内,提高了第一锁扣的抗拉强度,使第一锁扣更牢固地连接于壳体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卡接部上形成有第一锁钩。第一定位台和第一弧形凸台均形成于第一锁扣本体上。第一定位槽开设于第一锁扣本体上。第一滑台设于第一锁扣本体上。
如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结构10还包括第二锁扣700,所述第二锁扣卡设于所述第二盖壳500上,所述连接器主体100还开设有第二卡槽140,所述第二锁扣卡入所述第二卡槽内,使第二锁扣将第二盖壳压紧于壳体上,确保第二盖壳可靠地盖设于第二容纳槽。
如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盖壳500上开设有第二滑槽510,第二锁扣700位于第二滑槽内并与第二盖壳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盖壳500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台501,第二定位台位于第二滑槽内。第二锁扣700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702,且第二锁扣上邻近第二定位槽处形成有第二弧形凸台704。第二定位台位于第二定位槽内,使第二锁扣较好地定位于第二盖壳上。当第二锁扣卡入第二卡槽内时,滑动第二锁扣,使第二定位台通过第二弧形凸台滑入第二定位槽内,从而使第二定位台位于第二定位槽内,这样再将第二定位台从第二定位槽内滑出需要一定的推力,确保第二锁扣更可靠地卡入第二卡槽内。
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第二盖壳500上形成有第二滑台520,第二锁扣700上开设有第二滑孔703,第二滑台位于第二滑孔内并与第二锁扣滑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二滑孔为条形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滑孔为腰型孔,使第二锁扣在第二滑槽内的滑动较平稳。
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第二锁扣700形成有第二锁钩705,第二卡槽为锁钩槽,使第二锁扣卡入第二卡槽内时具有一定的滑动量,同时使第二锁扣更好的卡入第二卡槽内。在第二锁钩、锁钩槽、第二定位台、第二定位槽和第二弧形凸台的配合作用下,实现第二锁扣轻松可靠地卡接于连接器主体上。
如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锁扣700上设有第二引导面706,同时参见图9,连接器本体100上设有与第二引导面相适配的第二斜面109,使第二锁扣卡入第二盖壳上时第二引导面相对于第二斜面滑动,使第二锁扣快速卡入第二卡槽内。
如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扣700包括第二锁扣本体710、由所述第二锁扣本体的两边朝向所述壳体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二卡接部720。所述第二锁扣本体卡设于所述第二盖壳上。所述第二卡槽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别卡入两个所述第二卡槽内,提高了第二锁扣的抗拉强度,使第二锁扣更牢固地连接于壳体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卡接部上形成有第二锁钩。第二定位台和第二弧形凸台均形成于第二锁扣本体上。第二定位槽开设于第二锁扣本体上。第二滑台设于第二锁扣本体上。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主体100上形成有弯折状的第一凸台150。所述第一盖壳400上开设有第一穿设孔430。所述第一凸台150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孔430内并与所述第一盖壳转动连接,使得第一盖壳转动连接于壳体上。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器主体上形成有弯折状的第二凸台160。所述第二盖壳500上开设有第二穿设孔530。所述第二凸台160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穿设孔530内并与所述第二盖壳转动连接,使得第二盖壳转动连接于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台上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壳盖包括第一壳盖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目为两个,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盖本体和所述第一转动部连接,使所述第一壳盖本体、所述第一转动部和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共同围成所述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一壳盖本体盖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转动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内壁上,使第一壳盖与第一凸台之间的转动更加平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上开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壳盖包括第二壳盖本体、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目为两个,每一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壳盖本体和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使所述第二壳盖本体、所述第二转动部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共同围成所述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二壳盖本体盖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转动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内壁上,使第二壳盖与第二凸台之间的转动更加平稳。
再次参见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盖400上设有第一限位板440。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200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201,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使第一壳盖将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定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在转动第一盖壳使第一盖壳盖设于第一容纳槽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板滑入第一定位槽内同时推动第一线缆安装器朝第一定位槽内壁方向运动,使第一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一容纳槽内壁,这样,在安装时,直接将安装有第一线缆的第一线缆安装器置于第一容纳槽内即可转动第一盖壳,中间无需手动将第一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一容纳槽内,使用者对第一盖壳的翻转力分解为推动第一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一容纳槽的推力,如此在转动第一盖壳的过程中同时推动第一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一容纳槽内壁上,方便快捷,进一步地提高了连接器结构的使用方便性。
再次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盖500上设有第二限位板540。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300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301。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使第二壳盖将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定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在转动第二盖壳使第二盖壳盖设于第二容纳槽的过程中,第二限位板滑入第二定位槽内同时推动第二线缆安装器朝第二定位槽内壁方向运动,使第二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二容纳槽内壁,这样,在安装时,直接将安装有第二线缆的第二线缆安装器置于第二容纳槽内即可转动第二盖壳,中间无需手动将第二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二容纳槽内,使用者对第二盖壳的翻转力分解为推动第二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二容纳槽的推力,如此在转动第二盖壳的过程中同时推动第二线缆安装器插接于第二容纳槽内壁上,方便快捷,进一步地提高了连接器结构的使用方便性。
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结构10还包括第一压片800和第二压片900。所述第一压片800设于所述第一盖壳400上。所述第一压片800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内。同时参见图5,所述第一压片用于压持于所述第一线缆20,使第一线缆除了安装设置于第一线缆安装器上之外,还被第一压片压持于第一线缆安装器上,从而使第一线缆更牢固地安装于第一线缆安装器上。
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压片呈弯折状,使第一压片较好地压持于第一线缆安装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盖壳400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插口403,第一压片卡入第一插口内,使第一压片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盖壳上。
如图1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片900设于所述第二盖壳500上。所述第二压片900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120内。同时参见图6,所述第二压片用于压持于所述第二线缆30,使第二线缆除了安装设置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之外,还被第二压片压持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从而使第二线缆更牢固地安装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
如图1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压片900呈弯折状,使第二压片较好地压持于第二线缆安装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盖壳500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插口503,第二压片卡入第二插口内,使第二压片可拆卸连接于第二盖壳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主体,包括壳体和线路板,所述壳体开设有腔体;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线路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槽,另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插槽;每一所述第一插槽内的插接端通过线路板的电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插槽内的插接端电连接;
多个第一导电片,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片一一对应插接于多个所述第一插槽内,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上开设有第一刺线槽,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的第一刺线槽用于插设第一线缆相应的信号线;
多个第二导电片,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片一一对应插接于多个所述第二插槽内,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上开设有第二插线槽,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二刺线槽用于插设第二线缆相应的信号线;
第一线缆安装器,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器用于安装设置所述第一线缆;以及
第二线缆安装器,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并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线缆安装器用于安装设置所述第二线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插槽与每一所述第二插槽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线槽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切割刃,所述第一切割刃用于切开第一线缆相应的信号线的保护层以露出导电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刺线槽连通的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刺线槽的开口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切割刃连接的第一预切刃,所述第一预切刃用于切开所述第一线缆相应的信号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开口尺寸朝邻近所述第一刺线槽的方向逐渐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刺线槽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切割刃,所述第二切割刃用于切开第二线缆相应的信号线的保护层以露出导电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刺线槽连通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刺线槽的开口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槽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切割刃连接的第二预切刃,所述第二预切刃用于切开所述第二线缆相应的信号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槽的开口尺寸朝邻近所述第二刺线槽的方向逐渐递减。
CN201811310882.6A 2018-11-06 2018-11-06 连接器结构 Pending CN109326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0882.6A CN109326896A (zh) 2018-11-06 2018-11-06 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0882.6A CN109326896A (zh) 2018-11-06 2018-11-06 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6896A true CN109326896A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6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0882.6A Pending CN109326896A (zh) 2018-11-06 2018-11-06 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2689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3227Y (zh) * 1999-10-12 2000-08-23 南士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缆线连接器结构
CN202259707U (zh) * 2011-08-22 2012-05-30 深圳市拓普联科电子有限公司 刺破式线缆连接器
JP2013171781A (ja) * 2012-02-22 2013-09-02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モジュラプラグ構造
US20150090492A1 (en) * 2012-05-30 2015-04-02 Shenzhen Top-Link Electronics Co., Ltd Mains Power Wire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Method
CN104577624A (zh) * 2013-10-18 2015-04-2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接装置、压接工具、工具组合和用于将导线端接至通信模块的方法
CN205029034U (zh) * 2015-10-19 2016-02-10 无锡鑫宏业特塑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连接器
US9685720B1 (en) * 2016-04-08 2017-06-20 Amphenol Ltw Technology Co., Ltd. Connector structure for flexible light strip
JP3215194U (ja) * 2017-09-26 2018-03-08 東莞瑩輝灯飾有限公司 ケーブル接続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3227Y (zh) * 1999-10-12 2000-08-23 南士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缆线连接器结构
CN202259707U (zh) * 2011-08-22 2012-05-30 深圳市拓普联科电子有限公司 刺破式线缆连接器
JP2013171781A (ja) * 2012-02-22 2013-09-02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モジュラプラグ構造
US20150090492A1 (en) * 2012-05-30 2015-04-02 Shenzhen Top-Link Electronics Co., Ltd Mains Power Wire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Method
CN104577624A (zh) * 2013-10-18 2015-04-2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接装置、压接工具、工具组合和用于将导线端接至通信模块的方法
US20160254632A1 (en) * 2013-10-18 2016-09-01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erminating apparatus, pressing tool, tool kit and method for terminating wires to communication module
CN205029034U (zh) * 2015-10-19 2016-02-10 无锡鑫宏业特塑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连接器
US9685720B1 (en) * 2016-04-08 2017-06-20 Amphenol Ltw Technology Co., Ltd. Connector structure for flexible light strip
JP3215194U (ja) * 2017-09-26 2018-03-08 東莞瑩輝灯飾有限公司 ケーブル接続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6197B2 (en) Coupler connector and cable terminator with side contacts
US20120178282A1 (en) Data cable connector module and process for its assembly to cable
TW201042854A (en) Pull through modular jack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04885318A (zh) 用于电气设备的电气盒
TW200935684A (en) A connector in the field of telecommunications
CN209016274U (zh) 连接器结构
CN102969591B (zh) 自剥线电连接器及其接触件
CN109326896A (zh) 连接器结构
CN111384603A (zh) 万用型卡线装置、电插塞连接器及电插塞连接器母座
CN208835383U (zh) 网线连接头
CN214478241U (zh) 一种网络传输线接头
CN209150434U (zh) 延伸连接器
CN204183480U (zh) 具有剥线构造的起子
CN210572880U (zh) 一种光纤跳线的通用式连接装置
CN207853054U (zh) 一种可快速插拔及接线的电源模块连接器
CN208236711U (zh) 风扇构造及其壳体
CN207149852U (zh) 适用于网络线缆终端接头的工具
CN202268513U (zh) 一种网线接口
CN208835295U (zh) 网线连接器
CN216389782U (zh) 一种网线接插件
CN216958623U (zh) 一种新型水晶头
CN216958524U (zh) 一种免工具安装的水晶头
CN212542855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网络信息模块
CN210720489U (zh) 一种车载atc便携式测试仪
CN204243413U (zh) 一种网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6007 b1-b3 workshop, No.39 Hechang 6th Road Eas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egrand intelligent electric (Hui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7 b1-b3 workshop, No.39 Hechang 6th Road Eas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TCL-LEGRAN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HUIZHOU)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