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5263B - 骑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骑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5263B
CN109305263B CN201710628650.4A CN201710628650A CN109305263B CN 109305263 B CN109305263 B CN 109305263B CN 201710628650 A CN201710628650 A CN 201710628650A CN 109305263 B CN109305263 B CN 109305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ver
tail lamp
winker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86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5263A (zh
Inventor
朱辉杰
卓涂金
陈彦甫
叶青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286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5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5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5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5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5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4Rear ligh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其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骑乘型车辆中,使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并且提高后转向灯与尾灯的识别性。所述骑乘型车辆中,后罩包括中央后罩、左侧罩以及右侧罩。尾灯配置于中央后罩。尾灯配置于比左后转向灯和右后转向灯靠上方的位置。尾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尾灯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小。左后转向灯配置于后挡泥板的左侧部。右后转向灯配置于后挡泥板的右侧部。左后转向灯的第1光源位于比左侧罩的下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右后转向灯的第2光源位于比右侧罩的下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骑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骑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骑乘型车辆中具有在车身罩的后部配置有照明器的车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后罩(36)的骑乘型车辆。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后罩(36)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座椅(3)与后轮(Wr)之间。后罩(36)包括中央后罩(37)、左后罩(38)以及右后罩(38)。
在后视观察车辆时,中央后罩(37)配置于后轮(Wr)的上方。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左后罩(38)配置于中央后罩(37)的左方。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右后罩(38)配置于中央后罩(37)的右方。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中央后罩(37)的后缘从后端朝向比后端靠上方位置的前端延伸。后挡泥板(19)配置于中央后罩(37)的下方。
专利文献1的骑乘型车辆具备尾灯(43)、左后转向灯(44)以及右后转向灯(44)。尾灯(43)配置于中央后罩(37)的下部。左后转向灯(44)配置于左后罩(38)。右后转向灯(44)配置于右后罩(38)。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43)与左右的后转向灯(44)以相同的高度在车宽方向上并列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48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43)与左右的后转向灯(44)以相同的高度在车宽方向上并列配置的情况下,由于骑乘型车辆中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因此后转向灯(44)与尾灯(43)密集地配置。因此,期望进一步提高后转向灯(44)与尾灯(43)的识别性。
于是,本发明的发明人考虑了使尾灯与后转向灯在上下方向上离开以提高后视观察车辆时的后转向灯与尾灯的识别性。因此,考虑了使尾灯在中央后罩向上方移动。
然而,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中央后罩的后缘从后端朝向比后端靠上方位置的前端延伸的情况下,当尾灯在中央后罩向上方移动时,尾灯向前方移动。因此,尾灯在前后方向上与后转向灯接近。由此,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与后转向灯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的部分易变多。因此,期望进一步提高后转向灯与尾灯的识别性。
发明人考虑了使侧视观察车辆时的尾灯与后转向灯在上下方向上进一步离开以提高侧视观察车辆时的后转向灯与尾灯的识别性。首先,发明人考虑了不改变尾灯的大小而使尾灯与后转向灯在上下方向上进一步离开。
然而,在该情况下,虽然能够提高后转向灯与尾灯的识别性,但后罩会在上下方向上变得大型化。因与车座的关系而难以提高后罩的上缘的位置。因此,当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大型化时,后罩的下缘的位置变低。在该情况下,在具备被支承为能够摆动的发动机单元的骑乘型车辆中,对发动机单元与后罩的干涉采取对策的必要性增高。
于是,发明人考虑了在上下方向上减薄尾灯。在该情况下,尾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变小,从而变得易确保尾灯与后转向灯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由此,能够提高后转向灯与尾灯的识别性,并且抑制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大型化。
而且,发明人发现:通过在上下方向上进一步减薄尾灯,因为能够确保尾灯与后转向灯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并且使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因此可提高后罩的下缘。然而,若尾灯在上下方向上变薄,则为了确保尾灯的发光面积就需要在车宽方向上增大尾灯。在该情况下,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的车宽方向上的外端与左右的后转向灯接近。由此,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与后转向灯之间的车宽方向上的间隔变小,因此难以充分提高后转向灯与尾灯的识别性。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骑乘型车辆中,使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并且进一步提高后转向灯与尾灯的识别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技术方案的骑乘型车辆包括车架、发动机单元、后轮、车座、后罩、后挡泥板、尾灯、左后转向灯以及右后转向灯。发动机单元被车架支承为能够摆动。后轮被发动机单元的后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与发动机单元成一体地摆动。车座配置于发动机单元的上方。后罩配置于车座与发动机单元之间的空间的左方、右方以及后方。后挡泥板配置于后罩的后部,向下方延伸。尾灯配置于后罩。左后转向灯配置于后挡泥板的左侧部。右后转向灯配置于后挡泥板的右侧部。
后罩包括中央后罩、左侧罩以及右侧罩。中央后罩包括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从后端朝向比后端靠上方位置的前端延伸的后缘。左侧罩配置于车座与发动机单元之间的空间的左方。右侧罩配置于车座与发动机单元之间的空间的右方。
尾灯配置于中央后罩,在侧视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比中央后罩的后缘的后端靠上方的位置。尾灯配置于比左后转向灯和右后转向灯靠上方的位置。
左后转向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尾灯靠左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中央后罩的后缘的后端靠前方且比后缘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右后转向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尾灯靠右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中央后罩的后缘的后端靠前方且比后缘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左后转向灯的后端靠前方且比左后转向灯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右后转向灯的后端靠前方且比右后转向灯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尾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尾灯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小。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侧罩的下缘从前端朝向比前端靠上方位置的后端延伸。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侧罩的下缘从前端朝向比前端靠上方的位置的后端延伸。
左后转向灯包括第1光源。第1光源位于比左侧罩的下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右后转向灯包括第2光源。第2光源位于比右侧罩的下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在本技术方案的骑乘型车辆中,尾灯配置于比左后转向灯和右后转向灯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左后转向灯和右后转向灯在上下方向上与尾灯离开。由此,在后视观察车辆时,能够提高尾灯与左右的后转向灯的识别性。
尾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尾灯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小。因此,即使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左后转向灯的后端靠前方且比左后转向灯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通过尾灯在上下方向上变薄,也能够确保尾灯与左后转向灯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较大。另外,即使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右后转向灯的后端靠前方且比右后转向灯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也能够确保尾灯与右后转向灯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较大。由此,能够提高侧视观察车辆时的尾灯与左右的后转向灯的识别性。
而且,通过尾灯在上下方向上变薄,所以能够确保尾灯与左右的后转向灯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较大,并且使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另外,通过使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能够提高后罩的下缘的位置。由此,能够降低对后罩与发动机单元的干涉采取对策的必要性。
由于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并且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侧罩的下缘从前端朝向比该前端靠上方位置的后端延伸,从而能够在左侧罩的下方确保左后转向灯的配置空间较大。另外,由于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并且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侧罩的下缘从前端朝向比该前端靠上方位置的后端延伸,从而能够在右侧罩的下方确保右后转向灯的配置空间较大。
左后转向灯配置于后挡泥板的左侧部。右后转向灯配置于后挡泥板的右侧部。左后转向灯的第1光源位于比左侧罩的下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右后转向灯的第2光源位于比右侧罩的下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左后转向灯或右后转向灯闪烁时,向上方的光被左侧罩或右侧罩遮挡。因此,左后转向灯或右后转向灯的光与尾灯的光难以互相到达对方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尾灯与左右的后转向灯的识别性。
像以上那样,在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中,能够使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并且提高左右的后转向灯与尾灯的识别性。
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上,尾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比从尾灯的下端到中央后罩的下端的长度小。在该情况下,能够不使后罩大型化而使尾灯在上下方向上与左右的转向灯离开。由此,能够提高识别性。
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比左后转向灯和右后转向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在该情况下,能够不使后罩大型化而使尾灯在上下方向上与左右的转向灯离开。由此,能够提高识别性。
在后视观察车辆时,通过尾灯的左端的上下延伸线也可以位于比左后转向灯的右端靠左方的位置。在后视观察车辆时,通过尾灯的右端的上下延伸线也可以位于比右后转向灯的左端靠右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尾灯在左右方向上较大,从而能够增大尾灯的发光面积。由此能够提高识别性。
中央后罩也可以包括从尾灯的下缘朝向后方且朝向下方延伸的倾斜面。在该情况下,倾斜面在尾灯的下缘的附近向后方且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增大尾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可视角度。由此,能够提高尾灯的识别性。
倾斜面也可以包括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上倾斜面也可以从尾灯的下缘向后方且向下方延伸。下倾斜面也可以位于上倾斜面的下方。相对于水平方向的上倾斜面的倾斜角也可以比相对于水平方向的下倾斜面的倾斜角小。在该情况下,倾斜面为朝向后方凸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刚性。由此,即使由于尾灯在上下方向上变薄从而倾斜面在上下方向上变长,也能够抑制倾斜面的刚性的降低。
左后转向灯也可以包括左反射镜。右后转向灯也可以包括右反射镜。左反射镜整体也可以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与后罩重叠。右反射镜整体也可以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与后罩重叠。在该情况下,在俯视观察车辆时,左右的反射镜位于比后罩的外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左右的反射镜因光源而闪烁时,向上方的光被左右的侧罩遮挡。因此,左右的后转向灯的光与尾灯的光难以互相到达对方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尾灯与左右的后转向灯的识别性。
在从左侧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的上缘也可以沿左侧罩的下缘延伸。在从右侧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的上缘也可以沿右侧罩的下缘延伸。在该情况下,左右的后转向灯配置于在左右的侧罩的下缘的下方形成的较暗空间。由此,利用后转向灯的亮度与较暗空间的明暗差,能够提高识别性。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中央后罩的后缘的后端也可以位于比后挡泥板的前端靠上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后挡泥板确保后转向灯的配置空间较大。另外,能够使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骑乘型车辆中,使后罩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并且进一步提高后转向灯与尾灯的识别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的左视图。
图2是骑乘型车辆的后视图。
图3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立体图。
图4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左视图。
图5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后视图。
图6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右视图。
图7是表示尾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以及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定义的图。
图8是表示左后转向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以及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定义的图。
图9是图5中的IX-IX剖面图。
图10是骑乘型车辆的后部的俯视图。
图11是图4中的XI-XI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左侧罩的下缘以及右侧罩的下缘的位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 车架
5 发动机单元
8 后轮
4 车座
19 后罩
21 后挡泥板
34 尾灯
35 左后转向灯
36 右后转向灯
31 中央后罩
32 左侧罩
33 右侧罩
46 第1光源
49 第2光源
37 第1倾斜面
41 上倾斜面
42 下倾斜面
47 左反射镜
50 右反射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的左视图。图2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是速可达型摩托车。如图1所示,骑乘型车辆1包括车架2、车身罩3、车座4、发动机单元5、转向装置6、前轮7以及后轮8。
车架2包括头管11、下车架12以及后车架13。头管11配置于车宽方向上的车辆中央。头管11向前方且向下方延伸。下车架12从头管11向下方延伸。后车架13与下车架12连接,从下车架12向后方延伸。后车架13的后端位于比后车架13的前端靠上方的位置。
此外,前后左右的方向是指就座于车座4的驾驶者观察时的方向。“连接”不限于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另外,“连接”不限于分体的部件互相固定的情况,也包括在一体的部件中的多个部分连续的情况。
车宽方向上的内侧意味着在车宽方向上朝向骑乘型车辆1的中心的方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意味着与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相反的方向。即,车宽方向上的外侧意味着在车宽方向上从骑乘型车辆1的中心离开的方向。
车身罩3包括前罩14、护腿板17、脚踏板18以及后罩19。前罩14配置于头管11和下车架12的前方。在前轮7的上方配置有前挡泥板20。
护腿板17配置于前罩14的后方。护腿板17从后方覆盖头管11和下车架12。脚踏板18配置于车座4的前方且配置于车座4的下方。脚踏板18配置于护腿板17与后罩19之间。脚踏板18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平坦的形状。但是,脚踏板18也可以是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的形状。
后罩19覆盖后车架13。后罩19配置于车座4的下方。后罩19被后车架13支承。后罩19配置于车座4与发动机单元5之间的空间的左方、右方以及后方。
转向装置6被头管11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向装置6将前轮7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向装置6包括转向轴22、左右的悬架23以及把手部件25。转向轴22插入于头管11,并且向前方且向下方延伸。把手部件25连接于转向轴22的上端。左右的悬架23向前方且向下方延伸。左右的悬架23将前轮7支承为能够旋转。此外,在附图中,仅图示出了左悬架23。
车座4配置于发动机单元5的上方。在车座4的后方配置有扶手杆16。扶手杆16安装于后车架13。
发动机单元5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后车架13摆动。发动机单元5例如包括发动机和变速器。发动机单元5的后部将后轮8支承为能够旋转。发动机单元5经由后悬架15被后车架13支承。后轮8与发动机单元5成一体地摆动。后轮8配置于车座4的下方。
在后轮8的上方配置有后挡泥板21。后挡泥板21安装于后罩19的后部。后挡泥板21从后罩19的底部向下方延伸。详细而言,后挡泥板21从后罩19的底部向下方且向后方延伸。后挡泥板21包括牌照用的安装部24。如图5所示,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后挡泥板21的左端212配置于比左后转向灯35的左端355靠左方的位置。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后挡泥板21的右端213配置于比右后转向灯36的右端365靠右方的位置。
如图2所示,后罩19包括中央后罩31、左侧罩32以及右侧罩33。在后视观察车辆时,中央后罩31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C1重叠。在后视观察车辆时,中央后罩31配置于左侧罩32与右侧罩33之间。左侧罩32配置于车座4与发动机单元5之间的空间的左方。右侧罩33配置于车座4与发动机单元5之间的空间的右方。
骑乘型车辆1包括尾灯34、左后转向灯35以及右后转向灯36。尾灯34配置于中央后罩31。左后转向灯35配置于后挡泥板21的左侧部。右后转向灯36配置于后挡泥板21的右侧部。尾灯34配置于比左后转向灯35和右后转向灯36靠上方的位置。
图3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立体图。图4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左视图。图5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后视图。图6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右视图。如图4所示,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中央后罩31的后缘310的后端311位于比后挡泥板21的前端211靠上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中央后罩31位于尾灯34与左后转向灯35之间,并且具有突出至比尾灯34和左后转向灯35靠后方的位置的形状。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侧罩32的下缘321从前端朝向比前端靠上方位置的后端延伸。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侧罩32的下缘321朝向后方且朝向上方倾斜。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配置于比中央后罩31的后缘310的后端311靠上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配置于比中央后罩31的后缘310的后端311靠前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左后转向灯35的后端351靠前方且比左后转向灯35的前端352靠后方的位置。详细而言,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前端341位于比左后转向灯35的后端351靠前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前端341位于比左后转向灯35的前端352靠后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后端342位于比左后转向灯35的后端351靠前方的位置。
右后转向灯36与左后转向灯35左右对称地配置。如图6所示,与左侧罩32同样,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侧罩33的下缘331从前端朝向比前端靠上方位置的后端延伸。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侧罩33的下缘331朝向后方且朝向上方倾斜。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右后转向灯36的后端361靠前方且比右后转向灯36的前端362靠后方的位置。详细而言,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前端341位于比右后转向灯36的后端361靠前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前端341位于比右后转向灯36的前端362靠后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后端342位于比右后转向灯36的后端361靠前方的位置。
如图4所示,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中央后罩31的后缘310的后端311靠前方且比后缘310的前端312靠后方的位置。详细而言,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后端351配置于比中央后罩31的后缘310的后端311靠前方且比后缘310的前端312靠后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前端352配置于比中央后罩31的后缘310的前端312靠前方的位置。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配置于左侧罩32的下缘321的下方。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上缘353沿着左侧罩32的下缘321延伸。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上缘353与左侧罩32的下缘321接近地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上缘353与左侧罩32的下缘321向相同方向延伸。
如图6所示,与左后转向灯35同样,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中央后罩31的后缘310的后端311靠前方且比后缘310的前端312靠后方的位置。详细而言,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的后端361配置于比中央后罩31的后缘310的后端311靠前方且比后缘310的前端312靠后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的前端362配置于比中央后罩31的后缘310的前端312靠前方的位置。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配置于右侧罩33的下缘331的下方。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的上缘363沿右侧罩33的下缘331延伸。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的上缘363与右侧罩33的下缘331接近地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的上缘363与右侧罩33的下缘331向相同方向延伸。
如图5所示,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具有在车宽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即,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尾灯34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小。或者,也可以是尾灯34的任意的位置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尾灯34的车宽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的1/2小。如图7所示,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C1上的尾灯34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换言之,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也可以是尾灯34的上端343与下端344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W1是尾灯34的左端345与右端346之间的车宽方向上的距离。
如图5所示,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C1上,尾灯34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从尾灯34的下端344到中央后罩31的下端313的长度小。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左后转向灯35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右后转向灯36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
如图8A所示,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2也可以是左后转向灯35的上端353与下端354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或者,如图8B所示,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2也可以是左后转向灯35的各部中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左后转向灯35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同样地定义。
如图5所示,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比左后转向灯35和右后转向灯36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大。如图8A所示,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W2也可以是左后转向灯35的左端355与右端356之间的车宽方向上的距离。或者,如图8B所示,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W2也可以是左后转向灯35的各部中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与左后转向灯35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同样地定义。
如图5所示,在后视观察车辆时,经过尾灯34的左端345的上下延伸线L1(以下称为“左延伸线L1”)位于比左后转向灯35的右端356靠左方的位置。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左延伸线L1与左后转向灯35重叠。在后视观察车辆时,经过尾灯34的右端346的上下延伸线R1(以下称为“右延伸线R1”)位于比右后转向灯36的左端366靠右方的位置。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右延伸线R1与右后转向灯36重叠。
左后转向灯35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尾灯34靠左方的位置。详细而言,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左端355配置于比尾灯34的左端345靠左方的位置。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右端356配置于比尾灯34的左端345靠右方的位置。但是,也可以是左后转向灯35的整体配置于比尾灯34靠左方的位置。
右后转向灯36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尾灯34靠右方的位置。详细而言,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的右端365配置于比尾灯34的右端346靠右方的位置。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的左端366配置于比尾灯34的右端346靠左方的位置。但是,也可以是右后转向灯36的整体配置于比尾灯34靠右方的位置。
如图4所示,中央后罩31包括第1倾斜面37和第2倾斜面38。第1倾斜面37配置于尾灯34的下方。第1倾斜面37从尾灯34的下缘348向后方且向下方延伸。第1倾斜面37包括上倾斜面41和下倾斜面42。上倾斜面41从尾灯34的下缘348向后方且向下方延伸。下倾斜面42位于上倾斜面41的下方。下倾斜面42从上倾斜面41的下端向后方且向下方延伸。第2倾斜面38配置于尾灯34的上方。第2倾斜面38从尾灯34的上缘347向前方且向上方延伸。
如图5所示,第2倾斜面38的上缘381与车座4的下缘401接近地配置。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C1上,第1倾斜面37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第2倾斜面38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C1上,下倾斜面42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上倾斜面41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C1上,下倾斜面42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第2倾斜面38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
如图10所示,在俯视观察车辆时,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C2上,第1倾斜面37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比第2倾斜面38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在俯视观察车辆时,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C2上,下倾斜面42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比上倾斜面41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在俯视观察车辆时,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C2上,第2倾斜面38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比下倾斜面42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
图9是图5中的IX-IX剖面图。如图9所示,上倾斜面41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a1比下倾斜面42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a2小。此外,上倾斜面41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a1可以是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上倾斜面41的切线与水平方向之间所成的角的最小值。下倾斜面42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a2可以是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下倾斜面42的切线与水平方向之间所成的角的最大值。
此外,如图9所示,尾灯34包括光源43、灯体44以及透明罩45。光源43例如是LED,但也可以是灯泡等其他种类的光源。灯体44收纳光源43。透明罩45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透明罩45使来自光源43的光透射。上述的尾灯34的形状和配置意味着透明罩45中的向外部露出的部分的形状和配置。
图10是骑乘型车辆1的后部的俯视图。此外,在图10中省略了扶手杆16。如图10所示,左后转向灯35包括第1光源46、左反射镜47以及左透明罩48。第1光源46例如是灯泡,但也可以是LED等其他种类的光源。左反射镜47反射来自第1光源46的光。左透明罩48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左透明罩48使来自第1光源46的光和来自左反射镜47的光透射。上述的左后转向灯35的形状和配置意味着左透明罩48中的向外部露出的部分的形状和配置。
右后转向灯36包括第2光源49、右反射镜50以及右透明罩51。第2光源49例如是灯泡,但也可以是LED等其他种类的光源。右反射镜50反射来自第2光源49的光。右透明罩51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右透明罩51使来自第2光源49的光和来自右反射镜50的光透射。上述的右后转向灯36的形状和配置意味着右透明罩51中的向外部露出的部分的形状和配置。
如图10所示,在俯视观察车辆时,左反射镜47整体与后罩19重叠。左反射镜47整体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位于比左侧罩32的外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在俯视观察车辆时,左透明罩48整体与后罩19重叠。左透明罩48整体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位于比左侧罩32的外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在俯视观察车辆时,第1光源46整体与后罩19重叠。第1光源46整体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位于比左侧罩32的外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此外,也可以是左反射镜47的一部分、左透明罩48的一部分、或第1光源46的一部分配置于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不与后罩19重叠的位置。在俯视观察车辆时,第1光源46整体配置于由后罩19的下缘围成的区域。如图12所示,在俯视观察车辆时,第1光源46配置于左侧罩32的下缘321与右侧罩33的下缘331之间。
与左反射镜47同样,在俯视观察车辆时,右反射镜50整体与后罩19重叠。右反射镜50整体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位于比右侧罩33的外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在俯视观察车辆时,右透明罩51整体与后罩19重叠。右透明罩51整体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位于比右侧罩33的外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在俯视观察车辆时,第2光源49整体与后罩19重叠。第2光源49整体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位于比右侧罩33的外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此外,也可以是右反射镜50的一部分、右透明罩51的一部分、或第2光源49的一部分配置于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不与后罩19重叠的位置。在俯视观察车辆时,第2光源49整体配置于由后罩19的下缘围成的区域。如图12所示,在俯视观察车辆时,第2光源49配置于左侧罩32的下缘321与右侧罩33的下缘331之间。
图11是图4中的XI-XI剖面图。图12是表示左侧罩32的下缘321和右侧罩33的下缘331的位置的俯视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1光源46位于比左侧罩32的下缘321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左反射镜4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左侧罩32的下缘321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也可以是左反射镜47整体位于比左侧罩32的下缘321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如图11所示,左透明罩48的下部比上部靠车宽方向的内侧。即,左透明罩48的下部包括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部。左透明罩48的下部位于比左侧罩32的下缘321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如图12所示,第2光源49位于比右侧罩33的下缘331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右反射镜5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右侧罩33的下缘331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也可以是右反射镜50整体位于比右侧罩33的下缘331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右透明罩51的下部比上部靠车宽方向的内侧。即,右透明罩51的下部包括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部。右透明罩51的下部位于比右侧罩33的下缘331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中,尾灯34配置于比左后转向灯35和右后转向灯36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左后转向灯35与右后转向灯36在上下方向上从尾灯34离开。由此,能够提高后视观察车辆时的尾灯34与左右的后转向灯35、36的识别性。
尾灯34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比尾灯34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W1小。因此,即使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左后转向灯35的后端351靠前方且比左后转向灯35的前端352靠后方的位置,通过尾灯34在上下方向上变薄,从而也能够确保尾灯34与左后转向灯35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较大。另外,即使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右后转向灯36的后端361靠前方且比右后转向灯36的前端362靠后方的位置,也能够确保尾灯34与右后转向灯36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较大。由此,能够提高侧视观察车辆时的尾灯34与左右的后转向灯35、36的识别性。
而且,通过尾灯34在上下方向上变薄,从而能够确保尾灯34与左右的后转向灯35、36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较大,并且能够使后罩19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另外,通过后罩19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能够提高后罩19的下缘的位置。由此,能够降低对后罩19与发动机单元5的干涉采取对策的必要性。
由于后罩19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并且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侧罩32的下缘321从前端朝向比该前端靠上方位置的后端延伸,从而能够在左侧罩32的下方确保左后转向灯35的配置空间较大。另外,由于后罩19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并且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右侧罩33的下缘331从前端朝向比该前端靠上方位置的后端延伸,从而能够在右侧罩33的下方确保右后转向灯36的配置空间较大。
左后转向灯35配置于后挡泥板21的左侧部。右后转向灯36配置于后挡泥板21的右侧部。左后转向灯35的第1光源46位于比左侧罩32的下缘321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右后转向灯36的第2光源49位于比右侧罩33的下缘331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左后转向灯35或右后转向灯36闪烁时,向上方的光被左侧罩32或右侧罩33遮挡。因此,左后转向灯35或右后转向灯36的光与尾灯34的光难以互相到达对方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尾灯34与左右的后转向灯35、36的识别性。
像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中,能够使后罩19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左右的后转向灯35、36与尾灯34的识别性。
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C1上,尾灯34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比从尾灯34的下端344到中央后罩31的下端313的长度小。因此,能够不使后罩19大型化而使尾灯34在上下方向上与左右的转向灯离开。由此,能够提高识别性。
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比左后转向灯35与右后转向灯36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因此,能够不使后罩19大型化而使尾灯34在上下方向上与左右的转向灯离开。由此,能够提高识别性。
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左延伸线L1位于比左后转向灯35的右端356靠左方的位置。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尾灯34的右延伸线R2位于比右后转向灯36的左端366靠右方的位置。因此,通过使尾灯34在左右方向上增大,能够增大尾灯34的发光面积。由此能够提高识别性。
中央后罩31的第1倾斜面37从尾灯34的下缘348向后方且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增大尾灯34的上下方向上的可视角度。由此,能够提高尾灯34的识别性。
在中央后罩31中,上倾斜面41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a1比下倾斜面42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a2小。因此,第1倾斜面37为朝向后方凸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刚性。由此,即使尾灯34在上下方向上变薄从而第1倾斜面37在上下方向上变长,也能够抑制第1倾斜面37的刚性的降低。
左反射镜47整体以及右反射镜50整体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与后罩19重叠。即,在俯视观察车辆时,左右的反射镜47、50位于比后罩19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左右的反射镜47、50因光源43而闪烁时,向上方的光被左右的侧罩32、33遮挡。因此,左右的后转向灯35、36的光与尾灯34的光难以互相到达对方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尾灯34与左右的后转向灯35、36的识别性。
在从左侧观察车辆时,左后转向灯35的上缘353沿左侧罩32的下缘321延伸。在从右侧观察车辆时,右后转向灯36的上缘363沿右侧罩33的下缘331延伸。因此,左右的后转向灯35、36配置于在左右的侧罩32、33的下缘321、331的下方形成的暗的空间。由此,利用后转向灯35、36的亮度与暗的空间的明暗差,能够提高识别性。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中央后罩31的后缘310的后端311位于比后挡泥板21的前端211靠上方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后挡泥板21确保较大的配置后转向灯35、36的空间。另外,能够使后罩19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骑乘型车辆1不限于摩托车,也包括不平地面行驶用车辆(ALL-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车辆)等其他种类的车辆。前轮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后轮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车架2的形状和配置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变更。车身罩3的形状和配置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变更前罩14的形状和配置。也可以变更后罩19的形状和配置。也可以变更中央后罩31的形状和配置。也可以变更左右的侧罩32、33的形状和配置。
也可以变更尾灯34的形状和配置。也可以变更左右的后转向灯35、36的形状和配置。例如,也可以将左后转向灯35整体配置于比尾灯34靠左方的位置。也可以将右后转向灯36整体配置于比尾灯34靠右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也可以是尾灯34整体位于比左后转向灯35的后端351靠前方且比左后转向灯35的前端352靠后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也可以是尾灯34整体位于比右后转向灯36的后端361靠前方且比右后转向灯36的前端362靠后方的位置。
此处使用的术语和表达是用于说明而并非用于限定性解释的术语和表达。必须认识到,本发明不排除在此示出并叙述的特征事项的任何等同物,也允许本发明的请求保护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本发明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具体化。该公开应该被视为提供本发明的原理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这些实施方式,是基于该实施方式并非将本发明限定于在此记载且/或图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这样的理解而在此记载的。并不限于在此记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也包括基于该公开而能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认识的、等同的要素、修正、删除、组合、改良以及/或者变更的所有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的限定事项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用语来宽泛地解释,不应限定于本说明书或者本申请的审查过程中所记载的实施方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在骑乘型车辆中,能够提高示廓灯的识别性,并且提高维修性、抑制外观性降低,并且能够提高罩的安装性。

Claims (9)

1.一种骑乘型车辆,具备:
车架;
发动机单元,其被所述车架支承为能够摆动;
后轮,其被所述发动机单元的后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与所述发动机单元成一体地摆动;
车座,其配置于所述发动机单元的上方;
后罩,其配置于所述车座与所述发动机单元之间的空间的左方、右方以及后方;
后挡泥板,其配置于所述后罩的后部,向下方延伸;
尾灯,其配置于所述后罩;
左后转向灯,其配置于所述后挡泥板的左侧部;以及
右后转向灯,其配置于所述后挡泥板的右侧部,
所述后罩包括:
中央后罩,其包括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从后端朝向比所述后端靠上方位置的前端延伸的后缘;
左侧罩,其配置于所述车座与所述发动机单元之间的空间的左方,和
右侧罩,其配置于所述车座与所述发动机单元之间的空间的右方,
所述尾灯配置于所述中央后罩,在侧视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比所述中央后罩的所述后缘的后端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尾灯配置于比所述左后转向灯和所述右后转向灯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左后转向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尾灯靠左方的位置,且在侧视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比所述中央后罩的所述后缘的后端靠前方且比所述后缘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
所述右后转向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尾灯靠右方的位置,且在侧视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比所述中央后罩的所述后缘的后端靠前方且比所述后缘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尾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左后转向灯的后端靠前方且比所述左后转向灯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尾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右后转向灯的后端靠前方且比所述右后转向灯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
所述尾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尾灯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小,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左侧罩的下缘从前端朝向比所述前端靠上方位置的后端延伸,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右侧罩的下缘从前端朝向比所述前端靠上方位置的后端延伸,
所述左后转向灯包括第1光源,
所述第1光源位于比所述左侧罩的下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所述右后转向灯包括第2光源,
所述第2光源位于比所述右侧罩的下缘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在后视观察车辆时,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辆中心线上,所述尾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从所述尾灯的下端到所述中央后罩的下端的长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在后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尾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左后转向灯和所述右后转向灯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在后视观察车辆时,通过所述尾灯的左端的上下延伸线位于比所述左后转向灯的右端靠左方的位置,
在后视观察车辆时,通过所述尾灯的右端的上下延伸线位于比所述右后转向灯的左端靠右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中央后罩包括从所述尾灯的下缘向后方且向下方延伸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倾斜面包括:
上倾斜面,其从所述尾灯的下缘向后方且向下方延伸;和
下倾斜面,其位于所述上倾斜面的下方,
所述上倾斜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比所述下倾斜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所述左后转向灯包括左反射镜,
所述右后转向灯包括右反射镜,
所述左反射镜整体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与后罩重叠,
所述右反射镜整体在俯视观察车辆时与后罩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在从左侧观察车辆时,所述左后转向灯的上缘沿所述左侧罩的下缘延伸,
在从右侧观察车辆时,所述右后转向灯的上缘沿所述右侧罩的下缘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中央后罩的所述后缘的所述后端位于比所述后挡泥板的前端靠上方的位置。
CN201710628650.4A 2017-07-28 2017-07-28 骑乘型车辆 Active CN109305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8650.4A CN109305263B (zh) 2017-07-28 2017-07-28 骑乘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8650.4A CN109305263B (zh) 2017-07-28 2017-07-28 骑乘型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5263A CN109305263A (zh) 2019-02-05
CN109305263B true CN109305263B (zh) 2020-09-01

Family

ID=65205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8650.4A Active CN109305263B (zh) 2017-07-28 2017-07-28 骑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526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7740A (ja) * 2007-02-27 2008-09-1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灯火器
CN103963880A (zh) * 2013-01-30 2014-08-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CN104340304A (zh) * 2013-07-29 2015-02-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用的后组合灯
CN105774972A (zh) * 2014-12-24 2016-07-20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速克达型摩托车
CN206243323U (zh) * 2016-10-21 2017-06-13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两轮摩托车尾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9087B2 (ja) * 2009-03-31 2013-07-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7740A (ja) * 2007-02-27 2008-09-1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灯火器
CN103963880A (zh) * 2013-01-30 2014-08-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CN104340304A (zh) * 2013-07-29 2015-02-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用的后组合灯
CN105774972A (zh) * 2014-12-24 2016-07-20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速克达型摩托车
CN206243323U (zh) * 2016-10-21 2017-06-13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两轮摩托车尾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5263A (zh) 201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7736B2 (ja) 自動二輪車用前照灯
EP2080695B1 (en) Flasher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EP2192031B1 (en) Motorcycle
CN100516636C (zh) 用于车辆的灯单元和配备有这种灯单元的摩托车
TWI551496B (zh) 跨坐型車輛
JP5301295B2 (ja) 車両の尾灯装置
JP2012121451A (ja) 自動二輪車
JP2017132436A (ja) 鞍乗型車両
CN110450892B (zh) 自动二轮车
JP2009181913A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CN109305263B (zh) 骑乘型车辆
CN109305261B (zh) 骑乘型车辆
JP5624200B2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JP2009035180A (ja) 鞍乗型車両
JP6025764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のリア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ランプ
JP2012151015A (ja) ヘッドライト
EP2138390B1 (en) Lamp and motorcycle
TWI652194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6850897B2 (ja) 車両
JP5752226B2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前部構造
JP5504016B2 (ja) 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CN111038626B (zh) 骑乘型车辆
EP2572968B1 (en) Motorcycle with tail lamp arrangement
TWI708700B (zh) 跨坐型車輛
CN113474242B (zh) 跨骑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