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2579A - 电梯系统、图像识别方法和运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图像识别方法和运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92579A
CN109292579A CN201810648904.3A CN201810648904A CN109292579A CN 109292579 A CN109292579 A CN 109292579A CN 201810648904 A CN201810648904 A CN 201810648904A CN 109292579 A CN109292579 A CN 109292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levator
image
layer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489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92579B (zh
Inventor
高桥舞
星野孝道
鸟谷部训
羽鸟贵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92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2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92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2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 B66B5/06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electrical

Abstract

现有技术中不能够细致地计测电梯的使用状况,不能够基于适当的运行路线进行电梯的运行管理。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中,摄像机控制系统(6),当在使用者操作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发生呼梯的时刻从第一图像检测到特征量时,将设有第一摄像部的层识别为发生层,当在呼梯发生后从第二图像检测到特征量时,将设有第二摄像部的层识别为与特征量对应的使用者的目的地层,计测从使用者请求由电梯提供服务起到能够使用所述电梯为止的等待时间。摄像机控制系统(6)计算基于每个使用者的发生层和目的地层求取的电梯的交通流,或者计算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乘坐时间、服务完成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图像识别方法和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系统、图像识别方法和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能够进行基于群管理的运行管理的电梯系统,将多个轿厢作为1个组进行处理,由此能够使轿厢为使用者高效地运行。该电梯系统在某层发生新的呼梯时,从组中将适合的电梯分配给每个使用者的呼梯(以下也表述为“分配电梯”)。作为像这样对从多部电梯选择出的1部电梯分配呼梯的技术,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对轿厢的内部进行摄像的监视摄像机的画面中,使用者从画面外进入画面内时,判断为使用者进入电梯,在使用者出去到画面外时,判断为使用者出电梯,能够正确地学习在不同的层间的电梯使用状况,能够提高预测等待时间的精度、分配的轿厢的适合度等群管理控制的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75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群管理电梯系统中,将层站的呼梯持续的时间称为“等待时间”,计算出该等待时间,作为用于群管理电梯系统的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但是,根据时间带的不同,层站和轿厢内的拥挤程度有所变化。因此,群管理电梯系统如果总是使用相同的运行路线,则该运行路线变得不合理,会分配不适合的电梯。其中,运行路线表示的是,例如使用者登记目的地层,到达层站,进入轿厢后,在目的地层从轿厢离开的路径。运行路线不合理是指,例如分配了相比于群管理电梯系统分配前预测的等待时间,实际上使用者的等待时间变长的电梯。
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仅是对轿厢的内部进行摄像,并不了解在层站是怎样的使用者,也不能够掌握在层站使用者长时间等待的情况。于是,由群管理电梯系统预测出的每个使用者的等待时间和实际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例如,从使用者登记呼梯起到轿厢到达层站的时间)不匹配的情况很多。因此,使用者在比由群管理电梯系统预测的等待时间长的期间,在门厅等待电梯的到达,直至在目的地层下电梯需要耗费较长时间。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状况提出,其目的在于对每个使用者进行适合的电梯的运行管理。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物的多部电梯;设置在建筑物的规定层,输出拍摄到的第一图像的第一摄像部;设置建筑物的与设有第一摄像部的层不同的层,输出拍摄到的第二图像的第二摄像部;和图像识别部,其基于从第一摄像部输入的第一图像和从第二摄像部输入的第二图像检测电梯的使用者的特征量,当在使用者操作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发生呼梯的时刻从第一图像检测到特征量时,将设有第一摄像部的层识别为发生层,当在呼梯发生后从第二图像检测到特征量时,将设有第二摄像部的层识别为与特征量对应的使用者的目的地层,计测从使用者请求由电梯提供服务起到能够使用电梯为止的等待时间,图像识别部计算基于识别出的每个使用者的发生层和目的地层求取的电梯的交通流,或者计算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乘坐时间、服务完成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计算建筑物内各层的电梯的交通流或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乘坐时间、服务完成时间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进行细致的电梯的运行管理,并且能够缩短分配的电梯的等待时间,因此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上述内容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对入口层、轿厢内、n层的门厅拍摄的摄像机图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表示每个使用者的乘降层和乘降时刻的人数管理表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在规定的每个时间带的各层进行上升/下降方向的服务请求,实际使用了电梯的使用者的乘坐人数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或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
图1是表示电梯系统1的整体结构例的框图。
电梯系统1包括群管理控制系统2和控制n部的电梯的运转的电梯控制系统11、12、1n。图中对电梯控制系统11、12、1n标注No.1、2、n,表示分别控制1号机、2号机、n号机的轿厢51、52、5n的运行。
群管理控制系统2(群管理控制部的一例)控制运行,以使得各电梯的整体的运行效率最佳。
电梯控制系统11、12、1n单独控制设置于建筑物的多部电梯。如上所述,各电梯能够用号机编号识别。
在建筑物的电梯门厅附近,设置有位于层站的使用者登记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包括十键方式的目的地层输入部31和显示目的地层输入信息、分配号机的显示部32。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设置于层站,因此使用者通过操作目的地层输入部31而输入目的地层,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登记目的地层。显示部32显示从目的地层输入部31输入的目的地层,并且为了引导而显示由群管理控制系统2分配的电梯的号机名。
此外,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还具有读取电梯使用者所携带的信息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信息,决定目的地层的识别部33。因此,使用者通过经由识别部33输入目的地层,也能够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登记目的地层。像这样的目的地层的输入,可以由目的地层输入部31和识别部33的任一者进行。使用者例如能够在非接触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芯片)卡等的标签中存储信息,将该标签作为信息存储介质携带。该标签优选是以识别部33(读卡器)发射的电波作为能量源动作的被动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的IC标签或ID卡。
此外,使用者也可以例如在便携电话、智能电话(多功能便携电话)或平板终端等信息终端装置所具有的信息存储介质中存储信息。作为该信息终端装置所具有的通信部,可以具有能够与识别部33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接口。另外,如果使用与NFC相比能够将更多的信息在与识别部33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部,则该通信部优选通过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Wi-Fi(注册商标)、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线路、或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无线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在层站,对每个电梯设置有上下式按钮34。在没有设置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的层站,使用者操作上下式按钮34以产生呼梯,由此能够进行电梯的服务请求。使用者从层站层进行服务请求要上行时,通过按压上下式按钮34的上行按钮,能够产生向上方向移动的轿厢的呼梯。此外,使用者进行服务请求要下行时,通过按压上下式按钮34的下行按钮,能够产生向下方向移动的轿厢的呼梯。
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了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和上下式按钮34的输入方式,无论是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还是上下式按钮34均是能够从层站向电梯侧实施服务请求的系统。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与群管理控制系统2、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上下式按钮34等输入装置、摄像机控制系统6和电梯控制系统11、12、1n连接,在与各装置和系统之间进行收发各种信号、信息的控制。
此外,在ID卡存储有个人识别信息时,使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以外的外部装置进行个人识别信息的判定的话,在传送个人识别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发生泄漏等而会有损安全性。因此,在使用者携带的ID卡中存储有个人识别信息时,在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内预先准备存储有与个人识别信息对应的目的地层的数据库,通过参照该数据库对照个人识别信息。由此,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能够防止个人识别信息的泄漏而确保安全性,并且能够对每个使用者决定目的地层。
但是,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存在不需要决定目的地层,仅是判断每个使用者可否使用电梯即可的情况。此时,不需要在ID卡中存储目的地层,可以将ID卡作用简单的入内许可证等用于允许目的地层的输入的动作许可卡。例如,识别部33基于从ID卡读取的信息,判断出ID卡为合法的卡时,识别部33允许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的目的地层的输入。像这样识别部33进行处理,则能够确保使用者入内时的安全性,而且在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中不需要存储与个人识别信息对应的目的地层的大规模的数据库。
与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连接的摄像机控制系统6(图像识别部的一例)控制监视摄像机61(第一摄像部的一例)、设置于层站的层站摄像机62(第二摄像部的一例)、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第三摄像部的一例)的动作,从各摄像机取得图像数据。监视摄像机61作为建筑物的规定层的一例设置于入口层,输出对入口层进行拍摄而取得的图像数据(第一图像的一例)。层站摄像机62设置于与设置监视摄像机61的层不同的层的建筑物,输出对层站层进行拍摄而取得的图像数据(第二图像的一例)。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设置于轿厢51、52、5n内,输出对轿厢内进行拍摄而取得的图像数据(第三图像的一例)。
摄像机控制系统6基于从监视摄像机61输入的图像数据和从层站摄像机62输入的图像数据检测电梯的使用者的特征量。例如,摄像机控制系统6在从使用者所操作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发生呼梯的时刻从对入口层摄取的图像数据检测出特征量时,将设置有监视摄像机61的层识别为发生层,在呼梯发生后从对层站层摄取的图像数据检测出特征量时,将设置有层站摄像机62的层站层识别为与该特征量对应的使用者的目的地层。由此,对从使用者请求由电梯提供的服务起到能够使用电梯的等待时间进行计测。
另外,摄像机控制系统6也能够基于从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输入的图像数据检测出的电梯的使用者的特征量的变化,求取使用者的乘降层数,计算每个使用者的电梯的乘坐时间。此时,摄像机控制系统6对从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监视摄像机61和层站摄像机62取得的图像数据,使用在线或离线的图像处理技术,掌握轿厢内的拥挤程度即乘坐轿厢的使用者的人数。像这样求取轿厢内的人数和乘坐时间,因此群管理控制系统2能够对使用者分配能够使乘坐时间缩短的电梯。
此处,在线的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处理例如用高帧率(30fps(frames per second帧每秒))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的技术。离线的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处理例如用低帧率(1fps)间歇拍摄的图像数据的技术。一般来说用高帧率摄取的图像数据与用低帧率摄取的图像数据相比,每一秒的图像数据的数量更多,因此能够更好地了解使用者的移动方向。但是,因为使用者静止的时间较长,所以不要求用高帧率摄取的图像的情况很多。因此,摄像机控制系统6通过对从间歇拍摄的监视摄像机61输入的图像数据和从层站摄像机62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能够检测各层或轿厢内的使用者的特征量,掌握使用者的人数。特征量是指,将例如使用者的颜色、面容认证结果、全身的形状、面容的形状、目、鼻、口的形状的任一种或组合的使用者的特征数值化而取得的值。摄像机控制系统6将与通过该图像处理预测出的对电梯的需求对应的使用者信息(后述的图5和图6所示的人数管理表)向群管理控制系统2发送。该图像处理可以不仅对入口层摄取的图像数据、层站层摄取的图像数据进行,也对轿厢内摄取的图像数据进行。
摄像机控制系统6在根据从监视摄像机61输入的图像数据检测到特征量时,对该特征量赋予目的地层,计算将每个发生层和每个目的地层的使用者的人数汇总而取得的结果,作为表示任意的时间后的电梯的使用者的使用者信息,将该使用者信息发送至群管理控制系统2。此外,摄像机控制系统6能够基于从入口层摄取到的图像数据和层站层摄取到的图像数据检测出的特征量,对每个使用者计算等待时间、乘坐时间和从使用者请求服务起到电梯的使用完成的服务完成时间中的至少一种。
在轿厢51、52、5n内设置有轿厢内操作盘51a、52a、5na。在轿厢内操作盘51a、52a、5na显示当前层和目的地层等。电梯的使用者能够操作轿厢内操作盤51a、52a、5na来选择电梯的目的地层。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对轿厢51、52、5n内的使用者进行拍摄。
电梯控制系统11、12、1n在群管理控制系统2内的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的控制下,单独控制电梯的运行。电梯控制系统11、12、1n分别包括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1a、运转控制系统11b和速度控制系统11c。此处,说明与1号机的电梯对应的轿厢51的运行由电梯控制系统11管理的例子,电梯控制系统12、1n所管理的轿厢52、5n的运行与电梯控制系统11同样动作,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1a管理轿厢51的运行。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1a将轿厢内负载、门的开闭等各事项的信息向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发送。
运转控制系统11b控制自动运转、手动运转等与电梯的运转方式配合的运转。
速度控制系统11c主要进行对用于使轿厢51升降的未图示的电机的电机控制。
群管理控制系统2基于从电梯控制系统11、12、1n接收到的运行数据和从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接收到的信号,对1~n号机的电梯的运行进行群管理控制。如上所述,摄像机控制系统6计算根据摄像机控制系统6识别出的每个使用者的发生层和目的地层求出的电梯的交通流,或者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乘坐时间、服务完成时间中的至少一个。因此,群管理控制系统2基于由摄像机控制系统6计算出的电梯的交通流,或者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乘坐时间、服务完成时间中的至少一者,对使用者分配能够使等待时间缩短的电梯,通过群管理来控制多部电梯的运行。因此,群管理控制系统2能够基于从摄像机控制系统6发送来的使用者信息,基于接近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发生呼梯的时刻的时间带中的电梯的使用状况,对每个使用者分配成为合理的运行路线的电梯,并报知分配给使用者的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2所分配的电梯,例如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的显示部32中以号机编号的方式显示,使用者根据显示的号机编号,能够得知分配的电梯。这样的动作由群管理控制系统2所具有的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学习系统22、智能系统23实现。
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将从电梯控制系统11、12、1n接收到的包括时刻变化的电梯信息和目的地层信息等的运行数据发送至学习系统22。电梯信息例如是包括轿厢51、52、5n的轿厢位置、乘降人数等的信息。此外,目的地层信息例如是包括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登记的目的地层、目的地层被登记的时间等的信息。
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使用由智能系统23自动生成、由学习系统22指示的运转程序,进行决定对不同的目的地层分配的轿厢(号机)的分配控制,进而对电梯控制系统11、12、1n进行对不同的目的地层的分配指令等。另外,在仅设置有1部的单独电梯中,不需要群管理控制系统2,因此代替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电梯控制系统内的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1a管理电梯的运行。
学习系统22基于过去蓄积的包括电梯信息、目的地层信息的运行数据,学习在建筑物内表示电梯的使用者的流动的交通流(也称为人流)而生成学习结果(交通模式)。此外,学习系统22从由智能系统23生成的运转程序中选择最适于当前时刻的交通模式的运转程序,对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指示基于该运转程序的运行控制。
此处,摄像机控制系统6基于从监视摄像机61、层站摄像机62和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得到的图像数据,掌握当前时刻使用电梯的使用者的人数。此时,掌握的使用者的人数不仅是乘坐于轿厢51、52、5n的使用者数量,也包括在入口层等待轿厢51、52、5n到来的使用者的使用者数量。摄像机控制系统6基于从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得到的图像数据,计算轿厢内的拥挤程度。轿厢内的拥挤程度例如通过将使用者数量除以轿厢地面面积而算出。摄像机控制系统6利用离线的图像处理技术,基于处理图像数据而取得的结果,计算电梯的需求预测。电梯的需求预测包括对当前时刻被使用的电梯求出的使用者的各层的乘降人数、在入口层等待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等。学习系统22基于从摄像机控制系统6通过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接收到的电梯的需求预测,学习当前时刻的建筑物内的交通流。
智能系统23使用学习系统22的学习结果(交通模式)生成新的交通模式,并且执行电梯运行的模拟,由此,按每个建筑物内的交通需求即交通模式,自动生成与交通模式对应的最佳的运转程序。
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组合由学习系统22判断为适合的运转程序和运行数据,决定合理的路线。结果是分配对使用者来说最佳的电梯。
接着说明构成电梯系统1的各装置和系统的计算机C的硬件结构。
图2是表示计算机C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计算机C是用作所谓的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C包括与总线C4分别连接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C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C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C3。进而,计算机C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器C5、网络接口C6。
CPU C1将实现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的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从ROM C2读出而执行。在RAM C3中,暂时写入运算处理的途中产生的变量、参数等。例如,摄像机控制系统6的功能由构成摄像机控制系统6的计算机C的CPU C1实现。其它装置和系统也同样。
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C5,例如使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静态驱动器)、软盘、光盘、光磁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的存储器等。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C5中,在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各种参数之外,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C发挥作用的程序。ROM C2、非易失性存储器C5记录用于使CPUC1动作所需的程序、数据等,用作存储有由计算机C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的一例。因此,在ROM C2、非易失性存储器C5中持久地存储该程序。
在网络接口C6,能够例如使用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等,经由端子所连接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专用线等在装置间收发各种数据。
图3是群管理控制系统2的功能框图。
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通过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得到由摄像机控制系统6求得的使用者的乘降人数71、目的地层信息72、监视摄像机信息73。
首先说明乘降人数71、目的地层信息72、监视摄像机信息73。
乘降人数71表示基于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拍摄到的图像数据,由摄像机控制系统6计算出的对于轿厢51、52、5n的使用者的乘降人数。例如,摄像机控制系统6在使用者进入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的拍摄范围时,判断为使用者乘坐轿厢51、52、5n。另一方面,摄像机控制系统6在使用者从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的拍摄范围出去时,判断为使用者从轿厢51、52、5n离开。由此,摄像机控制系统6能够在每个任意的时间带计算出乘降人数71。
另外,乘降人数71也存在使用轿厢内负载计算出的情况。此时,乘降人数71例如由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计算。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将由设置于轿厢的地面下的负载传感器得到的负载值除以每一个使用者的体重60kg,由此能够掌握乘坐于轿厢的使用者数量。
此外,乘降人数71除了负载传感器、摄像机以外,也能够使用设置于轿厢内的标签检测装置、距离传感器等计算。此时,乘降人数71例如由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计算出。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根据标签检测装置在轿厢内检测出的标签的数量,或距离传感器在轿厢内检测出的至使用者的距离等,检测轿厢内有无使用者,能够掌握轿厢内的乘降人数71。
目的地层信息72是在轿厢中乘坐的使用者按下轿厢内操作盘51a的目的地层按钮而登记目的地层的瞬间,由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与使用者相关联的信息。此外,目的地层信息72也是由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4将由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登记的使用者的目的地层与使用者相关联的信息。
监视摄像机信息73是用于可靠地进行从使用者的发生层到目的地层的关联的信息。该关联例如是摄像机控制系统6基于从监视摄像机61、层站摄像机62和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的处理。例如,如后述的图4所示,摄像机控制系统6参照设置于层站的层站摄像机62拍摄到的图像,在位于层站门前的使用者消失时,识别为使用者乘坐了轿厢。摄像机控制系统6生成对于使用者关联了在乘坐于轿厢的使用者操作目的地层登记装置3而发生呼梯的发生层的监视摄像机信息73。
此外,摄像机控制系统6基于在与呼梯的发生层不同的层的层站设置的多个层站摄像机62拍摄到的层站的图像数据,在层站门打开,使用者从轿厢出现时,将该层站层识别为使用者的目的地层。摄像机控制系统6在与发生层关联的监视摄像机信息73上关联使用者的目的地层。此处,摄像机控制系统6共同具有发生层和目的地层的使用者的特征量。由此,摄像机控制系统6能够对识别了发生层的使用者的特征量和识别了目的地层的使用者的特征量相同的使用者,关联发生层和目的地层。摄像机控制系统6能够对不同的发生层、不同的目的地层掌握使用者的人数。
接着,说明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学习系统22、智能系统23执行的各处理。此处,说明由群管理控制系统2的各部分进行的处理的概要。
使建筑物内的交通流图形化的交通模式时刻发生变化,根据办公楼、住宅楼、酒店等用途的不同也存在各种交通模式。于是,学习系统22根据从摄像机控制系统6收集而保存的乘降人数71、目的地层信息72和监视摄像机信息73,制作表示各层的使用者的乘降人数等的各层的使用状况区块74。学习系统22执行识别在每个规定时间表示于各层的使用状况区块74的内容与已有的交通模式M1~M6的哪一个对应的交通模式识别区块75。进而,学习系统22执行学习在每个规定时间由交通模式识别区块75识别出的交通模式的交通模式学习区块76。此处,学习系统22在学习的交通模式与已有的交通模式M1~M6不对应时,将从该交通模式提取出的特征送至智能系统23。智能系统23基于该特征,使用交通模式生成区块77生成建筑物固有的新的交通模式Mn,生成包括适应该交通模式的控制参数的运转程序。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选择智能系统23生成的运转程序,对各电梯控制系统11、12、1n的运行进行群管理控制。使用群管理控制系统2,进行基于适合电梯的使用者的合理的运行路线的电梯的分配,能够实施与交通模式变化的复杂用途对应的运行管理控制。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如上所述,在建筑物中使用电梯的人的流动被称为交通流或人流。交通流根据层和方向而具有复杂的分布。因此,学习系统22在线处理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收集到的运行数据。学习系统22识别由摄像机控制系统6判断出的运行数据和使用者的乘降所表示的交通流属于由智能系统23生成的表示建筑物内的代表性的交通信息的交通模式M1~M6中的哪一个。
接着,学习系统22基于运行数据,作为每单位时间的不同层和不同方向的交通信息,制作各层的使用状况区块74。各层的使用状况区块74表示了示出建筑物内的人的流动的不同层的乘降人数,纵轴的数字表示各层,横轴右部表示下行的人数,横轴左部表示上行的人数。因此,根据横轴右部,表示2层的乘降人数最多,根据横轴左部,表示1层的乘降人数最多。像这样,各层的使用状况区块74表示从使用者的发生层到不同目的地层的使用状况,在每5分钟、每个交通模式、或一整天进行蓄积。
学习系统22基于各层的使用状况区块74,掌握从呼梯的发生层到不同目的地层的人数,由此,例如,如果(发生层的人数)<(目的地层的人数),则识别为向上升方向的使用者,如果(发生层的人数)>(目的地层的人数),则识别为向下降方向的使用者。由此,不需要使用根据设置于每个层站的上下式按钮的输入来掌握从层站的上升/下降方向的服务请求的现有的系统。
进而,学习系统22根据电梯的使用状况,学习在每个规定的时间中建筑物的交通流对应于哪种交通模式。图3中,作为交通模式,表示了学习了交通模式M1、M2、M3的任一个的例子。交通模式M1~M6使用学习系统22例如在一天结束时,将按各交通模式收集的交通信息数据与直至前日的结果配合而更新。
智能系统23从由交通模式学习区块76学习到的交通模式提取出新的特征,基于该特征生成建筑物固有的交通模式Mn。例如,在交通模式生成区块77中,表示由智能系统23生成的交通模式M1~M6。交通模式M1~M6在横轴为下行乘降人数、纵轴为上行乘降人数的坐标上,划分为6个区域M1~M6地表示交通需要的状况。
通常,上行/下行中乘降人数均较少的区域M1表示闲散模式,上行/下行的乘降人数有适度的量的区域M2表示平常模式。此外,上行/下行中乘降人数均较多的区域M4、M5表示拥挤模式(例如,午饭时乘降客人集中于建筑物的中部层的食堂时)。此外,上行的乘降人数较多的区域M3被称为上行峰值拥挤区域(例如上班时),下行的乘降人数较多的区域M6被称为下行峰值拥挤区域(例如下班时)。
之后,学习系统22执行交通模式识别区块75,学习交通模式M1~M6的变化的倾向,识别由表示建筑物内的人的流动的各层的使用状况区块74表示的交通模式属于在交通模式生成区块77表示的交通模式M1~M6的哪一个。另外,由智能系统23生成了新的交通模式Mn时,交通模式Mn也是识别由各层的使用状况区块74表示的交通模式是否属于它的对象。学习系统22识别属于交通模式M1~M6、Mn的当前的交通模式,例如与上班、午饭、下班等对应的交通模式。识别了交通模式时,由交通模式学习区块76,展开在与该交通模式对应的控制中使用的参数。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处理,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学习系统22和智能系统23动作。
图4是表示入口层、轿厢内、n层的门厅拍摄到的摄像机图像的例子的说明图。图4中,按时刻T1、T2、T3、T4、T5的顺序表示摄像机图像变化的样子。此处,表示使用者乘降1号机的轿厢51的样子。
图中,表示摄像机控制系统6管理的、监视摄像机61拍摄到的入口层摄像机图像81、轿厢内摄像机51b拍摄到的轿厢内摄像机图像82和设置于n层的层站的层站摄像机62拍摄到的摄像机图像83。摄像机控制系统6根据基于各摄像机图像的图像数据检测使用者的特征量。
(时刻T1)
首先,在某任意的时刻T1没有人在层站和轿厢内的状态下,入口层摄像机图像81、轿厢内摄像机图像82和n层的摄像机图像83处于没有检测到使用者的状态。
(时刻T2)
在某任意的时刻T2,在入口层的层站存在使用者时,入口层摄像机图像81检测出具有不同的特征量的使用者84~88。此时,摄像机控制系统6可以识别个人,也可以不识别个人,只要知道使用者84~88处于入口层即可。使用者84~88全部以入口层作为轿厢呼梯的发生层,等待轿厢51的到达。轿厢内摄像机图像82和n层的摄像机图像83处于没有检测到使用者的状态。
(时刻T3)
在某任意的时刻T3,电梯到达入口层,轿厢51以在轿厢51中乘坐了使用者84~88的状态出发时,入口层摄像机图像81中没有拍摄到之前时刻T2检测到的使用者84~88。即,摄取到与时刻T1同样或类似的入口层摄像机图像81,因此摄像机控制系统6将入口层作为呼梯的发生层识别使用者84~88并追踪。
另一方面,轿厢内摄像机图像82中检测到使用者84~88,可知使用者84~88乘坐了轿厢51。n层的摄像机图像83处于没有检测到使用者的状态。
另外,在轿厢51中仅检测到使用者84~87时,使用电梯的仅是使用者84~87,使用者88没有使用电梯。此时,摄像机控制系统6学习使用者88的特征量,学习到即使使用者88的特征量在入口层被检测到,也存在该使用者88不使用电梯的可能性。
(时刻T4)
研究在某任意的时刻T4,使用者乘坐轿厢51后,使用者84、85在比n层低的任意的m层下电梯的情况。但是,考虑在m层没有设置摄像机控制系统6控制的摄像机的情况。于是,在入口层摄像机图像81和n层的摄像机图像83中,没有拍摄到在时刻T2检测到的使用者84~88。
另一方面,在轿厢内摄像机图像82仅检测到使用者86~88,没有检测到使用者84、85。因此,摄像机控制系统6能够对使用者84、85进行以入口层作为发生层、以m层作为目的地层的关联。
(时刻T5)
在某任意的时刻T5,在使用者86~88在某任意的n层下电梯时,在入口层摄像机图像81没有拍摄到在时刻T2检测到的使用者84~88,在轿厢内摄像机图像82没有拍摄到在时刻T3检测到的使用者84~88。在n层的摄像机图像83仅检测到使用者86~88。因此,摄像机控制系统6能够对使用者86~88进行以入口层作为发生层、以n层作为目的地层的关联。
另外,摄像机控制系统6可以根据n层的摄像机图像83进行目的地层的关联,也可以使用轿厢内摄像机图像82,根据时刻T4与时刻T5的差异得知没有检测到使用者86~88,由此将n层与目的地层关联。摄像机控制系统6为了根据时刻的差异或在时刻T4使用者在m层下电梯而将目的地层与使用者关联,摄像机控制系统6必须掌握表示轿厢51到达m层或n层的到达指令从电梯控制系统11送出的情况。因此,摄像机控制系统6需要了解当前运行的每个轿厢到达哪层的情况,必须与群管理控制系统2或电梯控制系统11~1n协作。
此外,摄像机控制系统6能够根据层站摄像机62拍摄到的摄像机图像检测使用者处于层站,但为了可靠地判断使用者的乘坐和离开,需要使用随时间变化的各摄像机得到的摄像机图像检测使用者。由此,摄像机控制系统6例如在使用者乘坐于轿厢51时,没有由轿厢内的摄像机图像检测到使用者,由层站摄像机62的摄像机图像检测到使用者时,识别为发生层,检测准备乘坐的使用者。另一方面,摄像机控制系统6在使用者从轿厢51离开时,从轿厢内的摄像机图像没有检测出使用者,从层站摄像机62的摄像机图像检测到使用者时,识别为该使用者的目的地层,检测下电梯的使用者。
根据以上内容,摄像机控制系统6能够根据从各摄像机收集到的图像数据检测使用者的特征量,对每个使用者关联发生层和目的地层。此时,摄像机控制系统6也能够对每个使用者关联等待时间、轿厢内的乘坐时间等。像这样摄像机控制系统6关联而制成的表示使用者的发生层和目的地层的人数管理表的例子表示于图5和图6。
图5是表示示出每个使用者的乘降层和乘降时刻的人数管理表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在人数管理表中按每个使用者存储有特征量、发生层、目的地层、发生时刻、乘坐时刻、离开时刻。
特征量是指例如表示使用者的特征的值,以下举出特征量A为例进行说明。
发生时刻表示例如在入口层检测到特征量A的使用者的时刻。
乘坐时刻是例如在轿厢内检测到特征量A的使用者的时刻。
离开时刻是指例如在轿厢内检测到特征量A的使用者后,变成没有检测到特征量A的使用者的时刻,或在n层检测到特征量A的使用者的时刻。
例如,表示由特征量A确定的使用者在8时00分00秒从入口层即1层乘坐,在m层离开。
摄像机控制系统6基于特征量、发生层、目的地层、发生时刻、乘坐时刻、离开时刻,按在发生层检测到的时刻的顺序生成记录。根据该记录,制作图5所示的不同发生层、不同目的地层的使用人数表。摄像机控制系统6根据该表求取各使用者的发生时刻、乘坐时刻、离开时刻,因此按每个使用者计算等待时间、乘坐时间、服务完成时间。
等待时间是指使用者在层站等待电梯的时间,表示从到达层站直到乘坐的时间。等待时间由(乘坐时刻)-(发生时刻)计算。
乘坐时间表示乘坐于轿厢的时间,表示从乘坐到离开的时间。乘坐时间由(离开时刻)-(乘坐时刻)计算。
服务完成时间表示使用者在层站等待轿厢的到达,乘坐于轿厢后,直到在目的地层下电梯的时间,由(等待时间)+(乘坐时间)计算。服务完成时间也是从进行电梯的服务请求到电梯的使用完成的时间。服务完成时间由(等待时间)+(乘坐时间),或(离开时刻)-(发生时刻)计算。
因此,摄像机控制系统6能够根据层站摄像机62和轿厢内摄像机51b、52b、5nb的图像数据,检测作为各使用者的评价指标的时间。另外,摄像机控制系统6也可以根据传感器(例如负载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等检测使用者的乘降时间。此时,虽然不能够确定使用者个人,但摄像机控制系统6能够根据各层的发生层和目的地层和使用者数的增减计测交通流。
被请求基于图5记载的记录,计算规定时间中的各层的乘降人数时,摄像机控制系统6能够基于由与该请求对应的各记录表示的每个使用者的发生层和目的地层的乘降人数,计算电梯的使用者信息。例如,参照图5,分辨率为5分钟单位时,从8时00分00秒到8时5分00秒的使用者信息是,从1层到m层的使用者有2名,从1层到n层的使用者有3名。
此外,分辨率为1分钟单位时,从8时00分00秒到8时01分00秒的使用者信息是,从1层到m层的使用者有2名,从1层到n层的使用者有0名。从8时01分00秒到8时02分00秒的使用者信息是,从1层到m层的使用者有0名,从1层到n层的使用者有3名。这样,能够预测规定的时间带中的各层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和可能发生的使用者人数,基于该预测的信息,能够由群管理控制系统2适当地进行群管理控制。
图6是表示在每个规定的时间带的各层进行上升/下降方向的服务请求,实际上使用电梯的使用者的乘坐人数的人数管理表的说明图。图6中,例如表示以地下1层(B1层)、1层、途中层、9~15层为基本服务层的电梯的使用人数的例子。本实施方式中,显示以8时00分为开始的每10分钟的历史信息,并不限于上述表的分辨率。根据5分钟后、8小时单位等要求形成表。如上所述,能够形成不同发生层的目的地层使用人数表。
例如,看表示8时00分~8时10分的时间带的人数管理表,从1层乘坐,在9层离开的使用者的人数为4人,在10层离开的使用者的人数为2人。另一方面,在11层乘坐,在1层离开的人数为1人。像这样,可知在早晨(例如上班时间带),从1层到9层以上移动的服务请求进行得较多,此时的交通模式是图3所示的区域M3中表示的上行峰值拥挤区域。
摄像机控制系统6例如由当前的层站摄像机检测层站的状况,基于过去学习的特征量推测各使用者的目的地层。摄像机控制系统6向群管理控制系统2或电梯控制系统11~1n发送图5或图6所示的人数管理表。进而,摄像机控制系统6在使用者按压上下式按钮34的时刻,使用摄像机检测到使用者的特征量时,基于图5所示的过去的人数管理表所示的记录,进行特征量和目的地层的关联,能够推测使用者的目的地层。因此,摄像机控制系统6在使用者发生呼梯的时刻,预测对于该使用者的发生层和目的地层。
群管理控制系统2能够基于由摄像机控制系统6预测到的每个使用者的发生层和目的地层,进行在使用者进行服务请求之前分配电梯的控制。此外,学习系统22能够基于层站的使用状况高精度地识别交通模式,因此群管理控制系统2能够选择适于进行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1的群管理的运转程序。
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中,摄像机控制系统6在建筑物内设置多台摄像机,蓄积按每个时间带对在建筑物内移动的使用者的入口层、轿厢内、层站层的样子进行拍摄而取得的图像数据。摄像机控制系统6基于使用者的特征量求取规定时间带中的电梯的使用者数量、乘降层数等。群管理控制系统2可知使用者对电梯进行服务请求的时刻即接近发生呼梯的时刻的时间带的电梯的使用状况。群管理控制系统2能够基于建筑物内的各层的电梯的交通流和按每个使用者计测的等待时间进行细致的电梯的运行管理。此外,群管理控制系统2能够对每个使用者分配合理的运行路线即适合的电梯,能够缩短分配的电梯的等待时间,因此使用者能够感觉到实际的等待时间减少,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轿厢内拍摄到的图像地计测在轿厢乘坐的使用者数量的增减,但轿厢内拍摄到的图像并不是必需的。摄像机控制系统6通过例如根据入口层摄取的图像和多个层站层摄取的图像检测使用者的特征量,即使不对轿厢内拍摄,也能够计测使用者的乘降层和乘降人数。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要求的权利范围中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就能够有各种其它应用例、变形例。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且具体地说明了装置和系统的结构,但是并非必须具有说明的全部结构。此外,能够将此处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而能够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添加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添加、删除、置换其它结构。
此外,控制线、信息线表示了说明上必要的部分,并没有表示产品上所有的控制线、信息线。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结构均是相互连接的。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系统,2…群管理控制系统,3…目的地层登记装置,4…输入输出主处理装置,6…摄像机控制系统,11~1n…电梯控制系统,11a…运行管理控制系统,11b…运转控制系统,11c…速度控制系统,21…运行管理控制系统,22…学习系统,23…智能系统,31…目的地层输入部,51b、52b、5nb…轿厢内摄像机,61…监视摄像机,62…层站摄像机,71…乘降人数,72…目的地层信息,73…监视摄像机信息。

Claims (9)

1.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建筑物的多部电梯;
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规定层,输出拍摄到的第一图像的第一摄像部;
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与设有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层不同的层,输出拍摄到的第二图像的第二摄像部;和
图像识别部,其基于从所述第一摄像部输入的第一图像和从所述第二摄像部输入的第二图像检测所述电梯的使用者的特征量,当在所述使用者所操作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发生呼梯的时刻从所述第一图像检测到所述特征量时,将设有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层识别为发生层,当在所述呼梯发生后从所述第二图像检测到所述特征量时,将设有所述第二摄像部的层识别为与所述特征量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的目的地层,计测从所述使用者请求由所述电梯提供服务起到能够使用所述电梯为止的等待时间,
所述图像识别部计算基于识别出的每个所述使用者的所述发生层和所述目的地层求取的所述电梯的交通流,或者计算所述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乘坐时间、服务完成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识别部在从所述第一图像检测到所述特征量时,对所述特征量赋予所述目的地层,将汇总每个所述发生层和每个所述目的地层的所述使用者的人数而取得的结果,作为表示任意时间后所述电梯的所述使用者的使用者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识别部通过从所述服务完成时间减去所述等待时间来计算所述乘坐时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轿厢内,输出对所述轿厢内进行拍摄而取得的第三图像的第三摄像部,
所述图像识别部基于从所述第一图像、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求得的每个所述使用者的乘降层数,对每个所述使用者计算所述乘坐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识别部计算表示所述电梯的所述使用者的使用者信息,所述使用者信息对应于通过对间歇拍摄的所述第一图像、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而预测出的对所述电梯的需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将能够缩短所述等待时间的所述电梯分配给所述使用者,通过群管理来控制所述多部电梯的运行的群管理控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管理控制部基于从所述图像识别部发送来的表示所述电梯的所述使用者的使用者信息,基于接近从所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发生呼梯的时刻的时间带的所述电梯的使用状况,将运行路线合理的所述电梯分配给每个所述使用者,并通知所述使用者所分配的所述电梯。
8.一种在电梯系统中使用的图像识别方法,该电梯系统包括:
设置于建筑物的多部电梯;
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规定层,输出拍摄到的第一图像的第一摄像部;
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与设有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层不同的层,输出拍摄到的第二图像的第二摄像部;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识别所述电梯的使用者的特征量的图像识别部;和
通过群管理来控制所述多部电梯的运行的群管理控制部,
所述图像识别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图像识别部基于从所述第一摄像部输入的第一图像和从所述第二摄像部输入的第二图像检测所述电梯的使用者的特征量,当在所述使用者所操作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发生呼梯的时刻从所述第一图像检测到所述特征量时,将设有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层识别为发生层,当在所述呼梯发生后从所述第二图像检测到所述特征量时,将设有所述第二摄像部的层识别为与所述特征量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的目的地层,计测从所述使用者请求由所述电梯提供服务起到能够使用所述电梯为止的等待时间的步骤;和
所述图像识别部计算基于识别出的每个所述使用者的所述发生层和所述目的地层求取的所述电梯的交通流,或者计算所述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乘坐时间、服务完成时间中的至少一者的步骤。
9.一种在电梯系统中使用的运行控制方法,该电梯系统包括:
设置于建筑物的多部电梯;
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规定层,输出拍摄到的第一图像的第一摄像部;
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与设有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层不同的层,输出拍摄到的第二图像的第二摄像部;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识别所述电梯的使用者的特征量的图像识别部;和
通过群管理来控制所述多部电梯的运行的群管理控制部,
所述运行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图像识别部基于从所述第一摄像部输入的第一图像和从所述第二摄像部输入的第二图像检测所述电梯的使用者的特征量,当在所述使用者所操作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发生呼梯的时刻从所述第一图像检测到所述特征量时,将设有所述第一摄像部的层识别为发生层,当在所述呼梯发生后从所述第二图像检测到所述特征量时,将设有所述第二摄像部的层识别为与所述特征量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的目的地层,计测从所述使用者请求由所述电梯提供服务起到能够使用所述电梯为止的等待时间的步骤;
所述图像识别部计算基于识别出的每个所述使用者的所述发生层和所述目的地层求取的所述电梯的交通流,或者计算所述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乘坐时间、服务完成时间中的至少一者的步骤;和
所述群管理控制部将能够缩短所述等待时间的所述电梯分配给所述使用者,通过群管理来控制所述多部电梯的运行的步骤。
CN201810648904.3A 2017-07-24 2018-06-22 电梯系统、图像识别方法和运行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2925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2680A JP6742962B2 (ja) 2017-07-24 2017-07-24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画像認識方法及び運行制御方法
JP2017-142680 2017-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2579A true CN109292579A (zh) 2019-02-01
CN109292579B CN109292579B (zh) 2020-06-23

Family

ID=6516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48904.3A Active CN109292579B (zh) 2017-07-24 2018-06-22 电梯系统、图像识别方法和运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42962B2 (zh)
CN (1) CN10929257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1367A (zh) * 2019-08-26 2019-11-15 四川科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层电梯目的层群控系统
CN111153301A (zh) * 2020-03-04 2020-05-15 广东伟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免接触式电梯呼梯方法
CN111422717A (zh) * 2020-04-16 2020-07-17 程霖锋 建筑施工升降机人数识别系统
CN115427335A (zh) * 2020-04-29 2022-12-02 通力股份公司 一种生成非接触式电梯呼叫的方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7266B1 (ja) * 2019-02-26 2020-04-22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007971B (zh) * 2019-06-25 2023-04-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组管理系统
JP2021066575A (ja) * 2019-10-25 2021-04-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7409831B2 (ja) * 2019-11-14 2024-01-09 株式会社構造計画研究所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機械学習装置、機械学習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227287A1 (en) * 2020-06-23 2023-07-20 Nec Corporation Server device, system, control method of server device, control method of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JP7333773B2 (ja) * 2020-09-02 2023-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運行管理方法
JP7437279B2 (ja) 2020-09-28 2024-02-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JP7437285B2 (ja) * 2020-10-27 2024-02-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待ち時間推定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待ち時間推定方法
CN113581956A (zh) * 2021-07-19 2021-11-02 浙江新再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音频信号的电梯噪声等级监测方法及系统
JP7243772B2 (ja) * 2021-09-01 2023-03-22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WO2024009341A1 (ja) * 2022-07-04 2024-0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運行管理システム、運行管理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7700A (zh) * 1997-01-23 1999-05-26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群组的控制
JP2000229769A (ja) * 1999-02-09 2000-08-22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3276961A (ja) * 2002-03-26 2003-10-02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736840A (zh) * 2004-08-20 2006-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05307963A (zh) * 2013-06-07 2016-02-03 通力股份公司 分派电梯的方法以及电梯系统
CN106553941A (zh) * 2015-09-30 2017-04-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梯群控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5843B2 (ja) * 2012-07-06 2014-08-2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JP2014237521A (ja) * 2013-06-10 2014-12-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10370220B2 (en) * 2015-05-28 2019-08-06 Otis Elevator Company Flexible destination dispatch passenger suppor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7700A (zh) * 1997-01-23 1999-05-26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群组的控制
JP2000229769A (ja) * 1999-02-09 2000-08-22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3276961A (ja) * 2002-03-26 2003-10-02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736840A (zh) * 2004-08-20 2006-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05307963A (zh) * 2013-06-07 2016-02-03 通力股份公司 分派电梯的方法以及电梯系统
CN106553941A (zh) * 2015-09-30 2017-04-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梯群控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1367A (zh) * 2019-08-26 2019-11-15 四川科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层电梯目的层群控系统
CN110451367B (zh) * 2019-08-26 2021-11-30 四川科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层电梯目的层群控系统
CN111153301A (zh) * 2020-03-04 2020-05-15 广东伟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免接触式电梯呼梯方法
CN111422717A (zh) * 2020-04-16 2020-07-17 程霖锋 建筑施工升降机人数识别系统
CN115427335A (zh) * 2020-04-29 2022-12-02 通力股份公司 一种生成非接触式电梯呼叫的方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2579B (zh) 2020-06-23
JP2019023124A (ja) 2019-02-14
JP6742962B2 (ja) 202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92579A (zh) 电梯系统、图像识别方法和运行控制方法
CN103287931B (zh) 电梯系统
CN104136352B (zh) 电梯控制系统
CN107337032B (zh) 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目的层电梯群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54050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8646581B2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having fellow passenger group assignment
CN104379478B (zh) 电梯设备、系统操作方法和其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
CN109693980B (zh)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28859B (zh) 节能派梯方法及其验证装置
CN107709206B (zh) 群控电梯装置及群控的搭乘号机的分配方法
CN105307963B (zh) 分派电梯的方法以及电梯系统
CN107010500A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群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系统
CN103420233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JP2012126504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
JP2007031110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CN105084137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JP684463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5253726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控制系统
CN106938810A (zh) 电梯系统
CN105253727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CN112607539A (zh) 电梯系统
Hangli et al. Precaelevator: Towards zero-waiting time on calling elevator by utilizing context aware platform in smart building
CN110329863A (zh) 乘客错误乘梯提示系统及电梯设备
KR102515719B1 (ko) 영상인식 연동 승강기 제어 시스템
JP6687266B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