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1144A - 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91144A
CN109291144A CN201810638500.6A CN201810638500A CN109291144A CN 109291144 A CN109291144 A CN 109291144A CN 201810638500 A CN201810638500 A CN 201810638500A CN 109291144 A CN109291144 A CN 109291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shaft
processing machine
final axis
linkage link
electric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85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91144B (zh
Inventor
中嶋辰夫
滨田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91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1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91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1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BSAW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7B9/00Portable power-driven circular saws for manual oper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机,能够在较大地确保切割能力的同时,抑制在电动马达启动时和制动时对作业者产生的来自负载的反作用力,却不会导致零部件个数的增加。加工机(1)由电动马达(16)驱动而旋转,能够通过由设置于最终轴(50)上的刀具(10)沿与最终轴(50)正交的方向切入来对被切割件(W)进行切割或者切削。在该加工机(1)上设置有设置于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上的一级齿轮(20)、和设置于中间轴(40)上且与一级齿轮(20)啮合的二级齿轮(42)。最终轴(50)经由联动连杆机构(60、70)以能够朝与二级齿轮(42)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比中间轴(40)靠下方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机,详细而言,涉及如下一种加工机,该加工机由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通过由设置于最终轴上的刀具沿与最终轴正交的方向切入来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或者切削。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加工机(例如,便携式圆锯等),该加工机由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通过由设置于最终轴上的圆形的旋转刀具(例如,尖齿圆锯片(tip saw)等)沿与该最终轴正交的方向切入来对被切割件(例如,木材等)进行切割或者切削。此处,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一种技术:在便携式圆锯401中,将来自电动马达416的输出轴418的输出减速两挡(参照图13)。据此,当增大第1挡的减速的比率(一级齿轮420与二级齿轮442之间的传动比(gear ratio))且减小第2挡的减速的比率(三级齿轮460和四级齿轮(在这种情况下为最终齿轮)470的传动比)时,能够缩小该四级齿轮470的外径。因此,能够抑制四级齿轮470从最终轴450向径向外侧的突出。因此,能够抑制尖齿圆锯片410的可切割区域(切入深度)的下降。作为结果,能够较大地确保便携式圆锯401的切入能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201599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1128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是减速两挡的这种类型的便携式圆锯401,因此,电动马达416的输出轴418和最终轴450的旋转方向相同。所以,在使该电动马达416启动时(启动时)和在对启动过程中的电动马达416进行制动时(制动时),会对作业者产生来自负载(电动马达416的输出轴418和尖齿圆锯片410)的反作用力,因此,在操作性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为此,发明了来自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输出被减速三挡的便携式圆锯(未图示)(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在该发明中,产生了新的问题,即伴随着减速挡数的增加,零部件个数也增加。虽然存在有来自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输出被减速一挡的便携式圆锯(未图示),但是,在该发明中,无法抑制从最终轴朝向径向的最终齿轮的突出。因此,无法抑制尖齿圆锯片的可切割区域(切入深度)的下降。作为结果,无法较大地确保便携式圆锯的切入能力。
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机,能够在较大地确保切割能力的同时,抑制在电动马达启动时和制动时对作业者产生的来自负载的反作用力,而不会导致零部件个数的增加。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构成为如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加工机,其由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通过由设置于最终轴上的刀具沿与最终轴正交的方向切入来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或者切削。在该加工机上设置有一级齿轮和二级齿轮,其中,一级齿轮设置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上;二级齿轮设置于中间轴上且与一级齿轮啮合。最终轴经由联动连杆机构以能够朝与二级齿轮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比中间轴靠下方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加工机构成为当由于电动马达的启动而输出轴朝一方向旋转时,中间轴经由一级齿轮和二级齿轮朝另一方向旋转。于是,刀具经由联动连杆机构而与最终轴一起也朝另一方向旋转。由此,使该加工机的最终轴在不存在齿轮的情况下旋转。因此,能够抑制从该最终轴朝向径向的突出,所以,能够抑制刀具的可切割区域(切入深度)的下降。作为结果,能够较大地确保该加工机的切入能力。另外,在该加工机中,其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和最终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由此,使在该电动马达启动时和制动时的来自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和刀具的对作业者的反作用力彼此抵消。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能够抑制来自负载的对作业者的反作用力。另外,在该加工机中,构成为来自其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输出被减速一挡。因此,减速的挡数没有增加,由此,不会导致零部件个数的增加。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加工机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联动连杆机构由以从中间轴的旋转中心偏心的方式设置于中间轴的端面的偏心销、以从最终轴的旋转中心偏心的方式设置于最终轴的端面的偏心销、和能够旋转地与两个偏心销结合的连接棒构成。并且,在联动连杆机构位于下止点时的连接棒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加工机的主体部的最下端靠上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联动连杆机构的连接棒不会向比加工机的主体部的最下端靠下方的位置突出。因此,不会对抑制刀具的可切割区域(切入深度)的下降造成恶劣影响。作为结果,也不会对较大地确保加工机的切入能力造成恶劣影响。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加工机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两个偏心销的偏心量为0.1mm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能够可靠地实施联动连杆机构的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加工机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为:联动连杆机构设置有两组。两个联动连杆机构构成为产生如下相位差,即,在一方侧的联动连杆机构位于连杆的止点时,另一方侧的联动连杆机构不会也位于连杆的止点。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能够可靠地实施由中间轴的旋转引起的最终轴的旋转。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加工机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为:相位差被设定在30°~15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由此能够可靠地实施两组联动连杆机构不会同时位于止点的动作。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实施由中间轴的旋转引起的最终轴的旋转。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加工机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为:相位差被设定在45°。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5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为:一种加工机,其由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通过由设置于最终轴上的刀具沿与最终轴正交的方向切入来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或者切削。在该加工机上设置有一级齿轮和二级齿轮,其中,一级齿轮设置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上;二级齿轮设置于中间轴上且与一级齿轮啮合。最终轴经由万向接头以能够朝与二级齿轮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比中间轴靠下方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1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加工机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为:万向接头由球窝接头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加工机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为:万向接头由万向联轴节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圆锯的侧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圆锯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位(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放大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的第一联动连杆机构和第二联动连杆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且表示中间轴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6表示使中间轴从图5所示的状态旋转90°后的状态。
图7表示使中间轴从图5所示的状态旋转180°后的状态。
图8表示使中间轴从图5所示的状态旋转270°后的状态。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圆锯的主要部位(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9的球窝接头(ball joint)的接头部件的俯视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圆锯的主要部位(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放大图。
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圆锯的主要部位(旋转力传递机构)的变形例的放大图。
图13是现有技术所涉及的便携式圆锯的主要部位(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便携式圆锯(加工机);2:基座;2a:开口部;3:主体部;4:前侧支承部;5:后侧支承部;6:左右摆动支轴;7:上下摆动支轴;10:尖齿圆锯片;12:固定罩;14:主体壳体;15:手柄;16:电动马达;17:触发开关;18:输出轴;18a:冷却风扇;19:电源线;20:一级齿轮;21:可动罩;22:轴承;30:旋转力传递机构;40:中间轴;42:二级齿轮;44:端面;46:轴承;50:最终轴;52:端面;54:轴承;60: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2:偏心销;64:偏心销;66:连接棒;66a:连接孔(上侧);66b:连接孔(下侧);66c:端部(下侧);70:第二联动连杆机构;72:偏心销;74:偏心销;76:连接棒;76a:连接孔(上侧);76b:连接孔(下侧);101:便携式圆锯;140:中间轴;140a:插入孔;144:端面;144a:凹部;144b:传动销;150:最终轴;150a:插入孔;152:端面;152a:凹部;152b:传动销;160:球窝接头;162:接头部件;164:连接体;166:球体;166a:缺口槽;201:便携式圆锯;240:中间轴;240a:插入孔;244:端面;244a:凹部;244b:枢装销;250:最终轴;250a:插入孔;252:端面;252a:凹部;252b:枢装销;260:万向联轴节;262:接头部件;264:连接体;264a:销;266:可动体;266a: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进行以下说明时,作为“加工机”、“刀具”的例子,对“便携式圆锯1”、“尖齿圆锯片10”进行说明。另外,在进行以下说明时,上、下、前、后、左、右表示记载在上述图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这些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如此。
该便携式圆锯1构成为包括大致矩形板状的基座2和主体部3,其中,基座2被推压到在进行切割作业时成为切割对象的被切割件W(例如,木材等)的上表面;主体部3设置于基座2的上表面侧(参照图1~图3)。在该基座2的右侧形成有后述的尖齿圆锯片10能够贯穿的开口部2a。据此,能够使尖头圆锯片10的局部向该基座2的下侧露出。
该主体部3经由前侧支承部4和后侧支承部5设置于基座2的上表面侧。该前侧支承部4和后侧支承部5具有用于使主体部3经由前后成对的左右摆动支轴6相对于基座2主要向右侧以大约50°的范围倾斜的结构。通过使该主体部3向右侧倾斜,而能够进行切口倾斜的倾斜切割。
另外,前侧支承部4和后侧支承部5具有用于使主体部3以上下摆动支轴7为中心而上下摆动的结构。通过变更该主体部3的相对于基座2的上下摆动位置,而能够变更尖齿圆锯片10向基座2的下表面侧的突出尺寸,据此,能够调整尖齿圆锯片10对被切割件W的切入深度。图1表示将切入深度调整到最大的状态。基座2如此构成。
另一方面,该主体部3由圆形的尖齿圆锯片10、固定罩12和主体壳体14构成,其中,固定罩12覆盖该尖齿圆锯片10的上侧大致半周范围;主体壳体14以与该固定罩12相邻的方式设置。在该主体壳体14的内部安装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6、控制器(未图示)和旋转力传递机构30,其中,电动马达16使尖齿圆锯片10旋转;控制器控制该电动马达16的驱动;旋转力传递机构30将该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旋转传递到尖齿圆锯片10。
另外,在该主体壳体14的上侧,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环状的手柄15。据此,能够拿起该便携式圆锯1,因此,能够携带使用该便携式圆锯1。在该手柄15的环的内侧安装有触发开关17。通过操作该触发开关17,能够使电动马达16启动、停止。在该手柄15的后侧连接有用于将电源供给到电动马达16的电源线19。
另外,截面呈大致J字形的圆弧状的可动罩21以绕后述的最终轴50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固定罩12的下侧。该可动罩21例如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或者金属一体形成。通过这些固定罩12和可动罩21,能够覆盖尖齿圆锯片10的上侧和下侧。
另外,该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处于其两端被轴承22支承的状态。据此,能够使该输出轴18顺利地旋转。另外,在该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上安装有冷却风扇18a。据此,当电动马达16驱动时,通过其输出轴18的旋转,冷却风扇18a也旋转。因此,不需要外部动力等,就能够冷却电动马达16。
此处,如果详细说明旋转力传递机构30的话,则该旋转力传递机构30由中间轴40、最终轴50、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和第二联动连杆机构70构成(参照图4)。在该中间轴40的外周面固定安装有能够与一级齿轮20啮合的二级齿轮42,其中,一级齿轮20形成于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外周面。并且,该中间轴40以其二级齿轮42与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一级齿轮20啮合的方式在其两端被轴承16支承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壳体14的内部。
另外,在该最终轴50的顶端侧的外周面固定安装有尖齿圆锯片10。并且,该最终轴50在其两端被轴承54支承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壳体14的内部。由于如此安装,因此,该便携式圆锯1变为来自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输出被减速且减速的挡数为一挡的便携式圆锯。此外,由图4明确所示,该最终轴50以比中间轴40靠下方侧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壳体14的内部。
另外,该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由偏心销62、偏心销64和连接棒66构成,其中,偏心销62以从中间轴40的旋转中心偏心规定量的方式设置于中间轴40的顶端侧的端面44;偏心销64以从最终轴50的旋转中心偏心规定量的方式设置于最终轴50的基端侧的端面52;连接棒66经由连接孔66a、66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两个偏心销62、64结合(参照图5)。在这两个偏心销62、64上的偏心规定量相同,在该例子中,被设定为1mm。此外,由图5~图8明确所示,将中间轴40、偏心销62和偏心销72的各轴心记为40j、62j、72j,将最终轴50、偏心销64和偏心销74的各轴心记为50j、64j、74j。
该连接棒66以在该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位于下止点时,其下侧的端部66c位于比便携式圆锯1的主体部3的最下端靠上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参照图5)。该记载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在所述联动连杆机构位于下止点时的所述连接棒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加工机的主体部的最下端靠上侧的位置”。这在后述的第二联动连杆机构70的连接棒76中也同样如此。
另外,该第二联动连杆机构70也具有与上述的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相同的结构,其由偏心销72、偏心销74和连接棒76构成,其中,偏心销72以从中间轴40的旋转中心偏心规定量的方式设置于中间轴40的顶端侧的端面44;偏心销74以从最终轴50的旋转中心偏心规定量的方式设置于最终轴50的基端侧的端面52;连接棒76经由连接孔76a、76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两个偏心销72、74。这两个偏心销72、74偏心的规定量也相同,在该例子中,被设定为1mm。
此外,这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构成为产生规定量(在该例子中为45°)的相位差。即,这两个连杆联动机构60、70构成为在彼此的连接棒66、76处产生45°的相位差(参照图5)。
当如此构成时,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在一方(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或者第二联动连杆机构70)位于连杆的止点时,另一方(第二联动连杆机构70或者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不会位于连杆的止点。即,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构成为不会同时位于止点。主体部3如此构成。便携式圆锯1构成为包括这些基座2和主体部3。
接着,参照图4~图8对上述的便携式圆锯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作业者进行通过切入深度调节机构(未图示)来调节尖齿圆锯片10的切入深度的作业。接着,作业者进行将基座2的前侧抵接于木材等被切割件W的上表面的作业。接着,在保持该抵接状态的情况下,作业者进行接通操作触发开关17的作业。于是,电动马达16启动(驱动),因此,其输出轴18朝一方向旋转。
据此,该输出轴18的一级齿轮20与二级齿轮42啮合,因此,中间轴40朝另一方向旋转。如此,当中间轴40朝另一方向旋转时,最终轴50经由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也朝另一方向旋转(参照图5~图8)。即,例如当中间轴40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间轴4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朝另一方向(在图5中,左(逆时针)方向)旋转90°时,伴随于此,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的各连接棒66、76也朝另一方向旋转90°,因此,伴随于此,最终轴50也朝另一方向旋转90°(参照图6)。
接着,当中间轴40从该图6所示的状态(使中间轴40旋转90°后的状态)朝另一方向进一步旋转90°时,伴随于此,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的各连接棒66、76也朝另一方向旋转90°,因此,伴随于此,最终轴50也朝另一方向旋转90°(参照图7)。接着,当中间轴40从该图7所示的状态(使中间轴40旋转180°后的状态)朝另一方向进一步旋转90°时,伴随于此,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的各连接棒66、76也朝另一方向旋转90°,因此,伴随于此,最终轴50也朝另一方向旋转90°(参照图8)。
接着,当中间轴40从该图8所示的状态(使中间轴40旋转270°后的状态)朝另一方向进一步旋转90°时,伴随于此,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的各连接棒66、76也朝另一方向旋转90°,因此,伴随于此,最终轴50也朝另一方向旋转90°(参照图5)。即,返回到图5的状态。之后,反复进行该旋转。如此一来,最终轴50经由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而与中间轴40朝同一方向旋转。因此,尖齿圆锯片10也朝另一方向旋转,由此来对被切割件W进行切割或者切削。
最终,当被切割件W的切割或者切削完成时,作业者进行断开操作触发开关17的作业。于是,电动马达16停止,并且对该电动马达16进行制动,因此,该输出轴18也停止旋转。据此,中间轴40也停止旋转,因此,尖齿圆锯片10经由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而与最终轴50一起也停止旋转。最后,作业者进行解除基座2被推压到被切割件W的上表面的作业。如此一来,能够切割或者切削被切割件W。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圆锯1具有上述结构。根据该结构,便携式圆锯1构成为:当由于电动马达16的启动而输出轴18朝一方向旋转时,中间轴40经由一级齿轮20和二级齿轮42朝另一方向旋转。于是,尖齿圆锯片10经由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而与最终轴50一起也朝另一方向旋转。由此,使该便携式圆锯1的最终轴50在不存在齿轮的情况下旋转。因此,能够抑制从该最终轴50朝向径向的突出,所以,能够抑制尖齿圆锯片10的可切割区域(切入深度)的下降。作为结果,能够较大地确保该便携式圆锯1的切入能力。另外,在该便携式圆锯1中,其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和最终轴50的旋转方向相反,由此,使在该电动马达16启动时和制动时的来自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和尖齿圆锯片10的对作业者的反作用力彼此抵消。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能够抑制来自负载的对作业者的反作用力。另外,在该便携式圆锯1中,构成为来自其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输出被减速一挡。因此,减速的挡数没有增加,由此,不会导致零部件个数的增加。
另外,根据该结构,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的连接棒66以在该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位于下止点时,其下侧的端部66c位于比便携式圆锯1的主体部3的最下端靠上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由此,在该便携式圆锯1中,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的连接棒66不会向比便携式圆锯1的主体部3的最下端靠下方的位置突出。因此,不会对抑制尖齿圆锯片10的可切割区域(切入深度)的下降造成恶劣影响。作为结果,也不会对较大地确保便携式圆锯1的切入能力造成恶劣影响。这在第二联动连杆机构70的连接棒76中也同样如此。
另外,根据该结构,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的两个偏心销62、64的偏心规定量相同,在该例子中,被设定为1mm。由此,能够可靠地实施该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的动作(当中间轴40朝另一方向旋转时,最终轴50经由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也朝另一方向旋转的动作)。
另外,根据该结构,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构成为产生规定量的相位差。由此,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不会同时位于止点。因此,能够可靠地实施由中间轴40的旋转引起的最终轴50的旋转。
另外,根据该结构,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的相位差的规定量被设定为45°。由此,能够可靠地实施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不会同时位于止点的动作。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实施由中间轴40的旋转引起的最终轴50的旋转。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图10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已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圆锯1相比,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圆锯101为在旋转力传递机构130中使用万向接头(universal joint)(球窝接头160)来实施的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附图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部件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的部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这在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变形例中也同样如此。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圆锯1相同,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圆锯101也构成为包括基座2和主体部3。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圆锯1相同,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力传递机构130也由中间轴140、最终轴150和球窝接头160构成(参照图9)。
在该中间轴140的外周面固定安装有能够与一级齿轮20啮合的二级齿轮42,其中,一级齿轮20形成于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外周面。另外,在该中间轴140的端面144形成有半球状的凹部144a,该凹部144a能够承载后述的球窝接头160的一方的球体166。另外,与凹部144a连通的一对插入孔140a以相向的方式形成于该中间轴140的顶端侧的外周面。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轴40相同,该中间轴140也以其二级齿轮42与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一级齿轮20啮合的方式在其两端被轴承46支承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壳体14的内部。
另外,在该最终轴150的顶端侧的外周面固定安装有尖齿圆锯片10。另外,在该最终轴150的端面152形成有半球状的凹部152a,该凹部152a能够承载后述的球窝接头160的另一方的球体166。另外,与凹部152a连通的一对插入孔150a以相向的方式形成于该最终轴150的顶端侧的外周面。
并且,该最终轴150在其两端被轴承54支承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壳体14的内部。由于如此安装,因此,该便携式圆锯101变为来自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输出被减速一挡的便携式圆锯。此外,由图9明确所示,该最终轴150以比中间轴140靠下方侧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壳体14的内部。
另外,构成该球窝接头160的接头部件162由长轴状的连接体164和形成于该连接体164的两端的一对球体166构成。在这两个球体166分别形成有具有沿着连接体164的长度方向的形状的、纵截面大致呈C字状的缺口槽166a(参照图10)。并且,该接头部件162的一方的球体166被中间轴140的凹部144a承载且该接头部件162的另一方的球体166被最终轴150的凹部152a承载,以使该接头部件162的连接体164横跨中间轴140和最终轴150。
此外,传动销144b被插入到该被承载的一方的球体166的缺口槽166a和中间轴140的一对插入孔140a中。据此,能够将中间轴140的旋转传递到接头部件162。另外,传动销152b被插入到该被承载的另一方的球体166的缺口槽166a和最终轴150的一对插入孔150a中。据此,能够将接头部件162的旋转传递到最终轴150。便携式圆锯101如此构成。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圆锯101具有上述结构。根据该结构,便携式圆锯101构成为:当由于电动马达16的启动而输出轴18朝一方向旋转时,中间轴140经由一级齿轮20和二级齿轮42朝另一方向旋转。于是,尖齿圆锯片10经由球窝接头160而与最终轴150一起也朝另一方向旋转。由此,使该便携式圆锯101的最终轴150在不存在齿轮的情况下旋转。因此,能够抑制从该最终轴150朝向径向的突出,所以,能够抑制尖齿圆锯片10的可切割区域(切入深度)的下降。作为结果,能够较大地确保该便携式圆锯101的切入能力。另外,即使在该便携式圆锯101中,其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和最终轴150的旋转方向也相反,由此,使在该电动马达16启动时和制动时的来自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和尖齿圆锯片10的、对作业者的反作用力彼此抵消。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能够抑制由负载对作业者的反作用力。另外,即使在该便携式圆锯101中,也构成为来自其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输出被减速一挡。因此,减速的挡数没有增加,由此,不会导致零部件个数的增加。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已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圆锯101相比,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圆锯201为在旋转力传递机构230中使用万向联轴节(cardan joint)260作为万向接头来实施的方式。
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圆锯101相同,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圆锯201也构成为包括基座2和主体部3。另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圆锯101相同,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力传递机构230也由中间轴240、最终轴250和万向联轴节260构成(参照图11)。
在该中间轴240的外周面固定安装有能够与一级齿轮20啮合的二级齿轮42,其中,一级齿轮20形成于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外周面。另外,在该中间轴240的端面244形成有凹部244a,该凹部244a能够承载后述的万向联轴节260的一方的可动体266。另外,与凹部244a连通的一对插入孔240a以相向的方式形成于该中间轴240的顶端侧的外周面。并且,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中间轴140相同,该中间轴240也以其二级齿轮42与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一级齿轮20啮合的方式在其两端被轴承46支承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壳体14的内部。
另外,在该最终轴250的顶端侧的外周面固定安装有尖齿圆锯片10。另外,在该最终轴250的端面252形成有凹部252a,该凹部252a能够承载后述的万向联轴节260的另一方的可动体266。另外,与凹部252a连通的一对插入孔250a以相向的方式形成于该最终轴250的顶端侧的外周面。
并且,该最终轴250在其两端被轴承54支承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壳体14的内部。由于如此安装,因此,该便携式圆锯201变为来自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输出被减速一挡的便携式圆锯。此外,由图11明确所示,该最终轴250以比中间轴240靠下方侧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壳体14的内部。
另外,构成该万向联轴节260的接头部件262由长轴状的连接体264和经由销264a枢装于该连接体264的两端的一对可动体266构成。在这两个可动体266分别形成有通孔266a,后述的枢装销244b、252b能够插入到该通孔266a(参照图11)。并且,该接头部件262的一方的可动体266被中间轴240的凹部244a承载且该接头部件262的另一方的可动体266被最终轴250的凹部252a承载,以使该接头部件262的连接体264横跨中间轴240和最终轴250。
此外,枢装销244b被插入到该被承载的一方的可动体266的通孔266a和中间轴240的一对插入孔240a。该枢装销244b和销264a被设定为正交。据此,能够将中间轴240的旋转传递到接头部件262。另外,枢装销252b被插入到该被承载的另一方的可动体266的通孔266a和最终轴250的一对插入孔250a。该枢装销252b和销264a被设定为正交。据此,能够将接头部件262的旋转传递到最终轴250。便携式圆锯201如此构成。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圆锯201具有上述结构。根据该结构,便携式圆锯201构成为当由于电动马达16的启动而输出轴18朝一方向旋转时,中间轴240经由一级齿轮20和二级齿轮42朝另一方向旋转。于是,尖齿圆锯片10经由万向联轴节260而与最终轴250一起也朝另一方向旋转。由此,使该便携式圆锯201的最终轴250在不存在齿轮的情况下旋转。因此,能够抑制从该最终轴250朝向径向的突出,所以,能够抑制尖齿圆锯片10的可切割区域(切入深度)的下降。作为结果,能够较大地确保该便携式圆锯201的切入能力。另外,即使在该便携式圆锯201中,其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和最终轴250的旋转方向也相反,由此,使在该电动马达16启动时和制动时的来自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和尖齿圆锯片10的对作业者的反作用力彼此抵消。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能够抑制来自负载的对作业者的反作用力。另外,即使在该便携式圆锯201中,也构成为来自其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8的输出被减速一挡。因此,减速的挡数没有增加,由此,不会导致零部件个数的增加。
上述的内容仅为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容,并不意味着本发明被上述内容所限定。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工机”和“刀具”的例子,对“便携式圆锯1”和“尖齿圆锯片10”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切槽机”和“切槽刀具”、“台式圆锯”和“尖齿圆锯片”、“滑动圆锯”和“尖齿圆锯片”等。这些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如此。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联动连杆机构60的两个偏心销62、64的偏心规定量相同,在该例子中被设定为1mm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在0.1mm以上,数值为多少都可以。这在第二联动连杆机构70的两个偏心销72、74中的偏心规定量中也同样如此。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两个联动连杆机构60、70的相位差的规定量被设定为45°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在0°、180°以外,几度都可以。优选30°至150°。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便携式圆锯1由两组联动连杆机构60、70构成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2所示,便携式圆锯301也可以由一组联动连杆机构60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Claims (9)

1.一种加工机,其由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通过由设置于最终轴上的刀具沿与所述最终轴正交的方向切入来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或者切削,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一级齿轮和二级齿轮,其中,所述一级齿轮设置于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二级齿轮设置于中间轴上且与所述一级齿轮啮合,
所述最终轴经由联动连杆机构以能够朝与所述二级齿轮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比所述中间轴靠下方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连杆机构由以从所述中间轴的旋转中心偏心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中间轴的端面的偏心销、以从所述最终轴的旋转中心偏心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最终轴的端面的偏心销、和能够旋转地与两个所述偏心销结合的连接棒构成,
在所述联动连杆机构位于下止点时的所述连接棒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加工机的主体部的最下端靠上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偏心销的偏心量为0.1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连杆机构设置有两组,
两个所述联动连杆机构构成为产生如下相位差,即,在一方侧的所述联动连杆机构位于连杆的止点时,另一方侧的所述联动连杆机构不会也位于连杆的止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被设定在30°~150°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被设定在45°。
7.一种加工机,其由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通过由设置于最终轴上的刀具沿与所述最终轴正交的方向切入来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或者切削,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一级齿轮和二级齿轮,其中,所述一级齿轮设置于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二级齿轮设置于中间轴上且与所述一级齿轮啮合,
所述最终轴经由万向接头以能够朝与所述二级齿轮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比所述中间轴靠下方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接头由球窝接头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接头由万向联轴节构成。
CN201810638500.6A 2017-07-24 2018-06-20 加工机 Active CN109291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2569A JP7058954B2 (ja) 2017-07-24 2017-07-24 加工機
JP2017-142569 2017-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1144A true CN109291144A (zh) 2019-02-01
CN109291144B CN109291144B (zh) 2021-09-10

Family

ID=6516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8500.6A Active CN109291144B (zh) 2017-07-24 2018-06-20 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58954B2 (zh)
CN (1) CN1092911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5720A (zh) * 2019-05-22 2020-11-24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34937Y1 (zh) * 1973-10-12 1974-09-21
CN87108333A (zh) * 1986-12-08 1988-09-14 迈克尔·施恩克 曲柄传动机构,特别适用于往复式活塞发动机
CN1409029A (zh) * 2001-09-13 2003-04-09 帝人制机株式会社 偏心摆动型减速器
CN1791757A (zh) * 2003-05-15 2006-06-21 维尔纳·M·布莱斯 渐进式传动机构
CN2863229Y (zh) * 2005-12-30 2007-01-31 孙宇航 双轴输出双向旋转搅拌机
CN201009007Y (zh) * 2006-12-01 2008-01-23 王复春 一种手持式双向锯切机
CN101282821A (zh) * 2005-10-04 2008-10-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机
CN101403425A (zh) * 2007-10-05 2009-04-0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的减速机构
DE102008025167A1 (de) * 2008-05-26 2009-12-03 Tippelmann, Urte Getriebe mit einem Zugmittel
JP2010201599A (ja) * 2009-03-05 2010-09-16 Max Co Ltd 携帯用切断機
CN102482955A (zh) * 2009-04-03 2012-05-30 Ntn株式会社 可变气门正时装置
CN102837256A (zh) * 2012-09-15 2012-12-26 吴志杰 一种翻新机的双向旋转磨头
JP5428586B2 (ja) * 2009-07-01 2014-02-26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切断機
CN104633012A (zh) * 2015-01-29 2015-05-20 成都久和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圆弧齿针轮减速装置
CN104763786A (zh) * 2014-01-08 2015-07-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
JP2016043475A (ja) * 2014-08-27 2016-04-0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携帯用切断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73343U (zh) * 1976-11-20 1978-06-19
JPS6011789U (ja) * 1983-06-30 1985-0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産業用ロボツトにおける旋回駆動装置
JPS60146617U (ja) * 1984-03-07 1985-09-28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鋸切断機のカムホイ−ル駆動装置
JPS6377674A (ja) * 1986-09-22 1988-04-07 株式会社東芝 産業用ロボツト
JPH0265988A (ja) * 1988-08-30 1990-03-06 Pentel Kk ロボットの動力伝達装置
JPH0788858B2 (ja) * 1989-08-22 1995-09-27 新日本ツール株式会社 等速自在軸継手
JP2001173671A (ja) * 1999-12-22 2001-06-26 Nippon Piston Ring Co Ltd リンク式軸継手
US7059228B2 (en) * 2003-09-11 2006-06-13 Chin-Chin Chang Hand-controlled circular saw
DE102007028417A1 (de) * 2007-06-20 2008-12-24 Grenzebach Maschinenbau Gmbh Trennvorrichtung für eine fließbandähnliche Fertigungslinie
JP5231003B2 (ja) 2007-07-25 2013-07-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携帯丸鋸の切り込み深さ調整機構
JP5276896B2 (ja) 2008-05-19 2013-08-28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切断機
JP5476798B2 (ja) 2009-05-29 2014-04-2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卓上切断機
JP5730602B2 (ja) 2011-02-09 2015-06-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切断工具
JP6113112B2 (ja) * 2014-05-28 2017-04-12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変速機構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34937Y1 (zh) * 1973-10-12 1974-09-21
CN87108333A (zh) * 1986-12-08 1988-09-14 迈克尔·施恩克 曲柄传动机构,特别适用于往复式活塞发动机
CN1409029A (zh) * 2001-09-13 2003-04-09 帝人制机株式会社 偏心摆动型减速器
CN1791757A (zh) * 2003-05-15 2006-06-21 维尔纳·M·布莱斯 渐进式传动机构
CN101282821A (zh) * 2005-10-04 2008-10-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机
CN2863229Y (zh) * 2005-12-30 2007-01-31 孙宇航 双轴输出双向旋转搅拌机
CN201009007Y (zh) * 2006-12-01 2008-01-23 王复春 一种手持式双向锯切机
CN101403425A (zh) * 2007-10-05 2009-04-0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的减速机构
DE102008025167A1 (de) * 2008-05-26 2009-12-03 Tippelmann, Urte Getriebe mit einem Zugmittel
JP2010201599A (ja) * 2009-03-05 2010-09-16 Max Co Ltd 携帯用切断機
CN102482955A (zh) * 2009-04-03 2012-05-30 Ntn株式会社 可变气门正时装置
JP5428586B2 (ja) * 2009-07-01 2014-02-26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切断機
CN102837256A (zh) * 2012-09-15 2012-12-26 吴志杰 一种翻新机的双向旋转磨头
CN104763786A (zh) * 2014-01-08 2015-07-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
JP2016043475A (ja) * 2014-08-27 2016-04-0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携帯用切断機
CN104633012A (zh) * 2015-01-29 2015-05-20 成都久和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圆弧齿针轮减速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广西地质技工学校: "《岩心钻探机械 第2分册 钻机》", 31 July 1985, 地质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5720A (zh) * 2019-05-22 2020-11-24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58954B2 (ja) 2022-04-25
CN109291144B (zh) 2021-09-10
JP2019022918A (ja)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0415B (zh) 自动剪线及自动抬压脚的驱动装置
CN109291144A (zh) 加工机
CN107497358A (zh) 一种铣床用切削液快速混合配制装置
CN201295796Y (zh) 一种往复锯
CN204504383U (zh) 线锯机的传动改良结构
CN206445294U (zh) 电动工具
CN201442057U (zh) 一种转塔冲床专用压力机床身
CN206445286U (zh) 电圆锯
CN108784928A (zh) 一种新型眼科显微手术远程运动中心机构
CN206052309U (zh) 一种直驱罗拉车
CN205799503U (zh) 机械手臂
CN105583694B (zh) 一种长轴类零件车削用仿形车床的靠模装置
CN206445293U (zh) 切割工具
CN103862379A (zh) 偏心旋转摆动类工具
CN206512416U (zh) 一种缝纫机自动剪切机构
CN111374775A (zh) 医疗机器人机械操作手
CN208183270U (zh) 一种独立驱动摆梭机构
CN203380623U (zh) 龙门式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的双回转工作台
CN220057264U (zh) 撬边机
CN205629968U (zh) 工作台交换结构
CN215404888U (zh) 一种缝纫机的滑槽送料机构
CN206445290U (zh) 切割工具
CN212218535U (zh) 一种异型机械臂
JPS6012288A (ja) チツプドレツサ
CN218989590U (zh) 一种绷缝机抬压脚的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