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1368B - 冲水大便器 - Google Patents

冲水大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1368B
CN109281368B CN201710813235.6A CN201710813235A CN109281368B CN 109281368 B CN109281368 B CN 109281368B CN 201710813235 A CN201710813235 A CN 201710813235A CN 109281368 B CN109281368 B CN 1092813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low path
drain
pip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32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1368A (zh
Inventor
林信宏
北浦秀和
中岛平裕
齋藤阳香
坂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Tot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81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1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1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1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11/00Other component parts of water-closets, e.g. noise-reducing means in the flushing system, flushing pipes mounted in the bowl, seals for the bowl outlet, devices preventing overflow of the bowl contents; devices forming a water seal in the bowl after flushing, devices eliminating obstructions in the bowl outlet or preventing backflow of water and excrements from the waterpipe
    • E03D11/02Water-closet bowls ; Bowls with a double odour seal optionally with provisions for a good siphonic action; siphons as part of the bowl
    • E03D11/06Bowls with downwardly-extending flanges for the sake of flush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03D9/16Water pressure regulating means in flushing pi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11/00Other component parts of water-closets, e.g. noise-reducing means in the flushing system, flushing pipes mounted in the bowl, seals for the bowl outlet, devices preventing overflow of the bowl contents; devices forming a water seal in the bowl after flushing, devices eliminating obstructions in the bowl outlet or preventing backflow of water and excrements from the waterpipe
    • E03D11/13Parts or details of bowls; Special adaptations of pipe joints or couplings for use with bowls, e.g. provisions in bowl construction preventing backflow of waste-water from the bowl in the flushing pipe or cistern, provisions for a secondary flushing, for noise-reduc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11/00Other component parts of water-closets, e.g. noise-reducing means in the flushing system, flushing pipes mounted in the bowl, seals for the bowl outlet, devices preventing overflow of the bowl contents; devices forming a water seal in the bowl after flushing, devices eliminating obstructions in the bowl outlet or preventing backflow of water and excrements from the waterpipe
    • E03D11/13Parts or details of bowls; Special adaptations of pipe joints or couplings for use with bowls, e.g. provisions in bowl construction preventing backflow of waste-water from the bowl in the flushing pipe or cistern, provisions for a secondary flushing, for noise-reducing
    • E03D11/16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bowl to the floor, e.g. to a floor outle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水大便器,即使在因节水化的要求而减少了清洗水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量增加,从而能够使运送污物的运送性能提高。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冲水大便器具有:便器本体,具备盆部、排水弯管管路;及排水管路,与排水弯管管路连通,排水管路具备上游侧排水管路部、设置于上游侧排水管路部的下游侧的分流部、设置于分流部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排水管路部、从分流部分支的延迟流路,分流部具备使从排水弯管管路供给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沿分流部自身而引导到延迟流路的导向部,延迟流路使通过分流部的导向部而流入的清洗水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分流部的清洗水的水流汇合。

Description

冲水大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水大便器,尤其涉及利用清洗水来清洗便器并将污物排出的冲水大便器。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有将冲水大便器的便器本体的排水路和地下排水管连接的排水承口。这样的排水承口具有与便器本体的排水路的出口部连接的便器本体侧连接管部件、与地下排水管的入口部连接的地下侧连接管部件、连接便器本体侧连接管部件和地下侧连接管部件的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中间管部件。
在具备这样的排水承口的冲水大便器上,在开始便器清洗以便将盆部内的污物从便器本体排出时,首先,积存于盆部的一部分清洗水作为先行于污物的先行清洗水从排水路流入到排水承口,向建筑物配管流动。其后,主要在污物的后续侧流动以便运送污物的清洗水的运送流流入到排水承口,与污物一起向建筑物配管流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91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述的冲水大便器上,因节水化的要求而要求减少一次便器清洗所使用的清洗水的水量。此时,在污物的后续侧流动以便运送污物的运送流的水量也减少。由于这样的运送流的水量的减少,因此可能会导致在向横向延伸的管路内可运送污物的距离变短等运送污物的运送性能的降低。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冲水大便器,即使在因节水化的要求而减少了清洗便器的清洗水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量增加,从而能够使运送污物的运送性能提高。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为利用清洗水来进行清洗并将污物排出的冲水大便器,具有:便器本体,具备承接污物的盆部、从该盆部的下部延伸的排水弯管管路;及排水管路,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连通且将前述污物排出到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具备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的下游侧连通的上游侧排水管路部、设置于所述上游侧排水管路部的下游侧的分流部、设置于所述分流部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排水管路部、从所述分流部分支的延迟流路,所述分流部具备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使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供给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沿导向部自身而引导到所述延迟流路,另一方面将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供给的流速高的清洗水以使其不朝向并不沿所述延迟流路的方式引导到所述下游侧排水管路部,所述延迟流路使通过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而流入的清洗水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所述分流部的清洗水的水流汇合。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在清洗时,分流部的导向部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延迟流路使所流入的清洗水以比流入时更靠后的时机与到达分流部的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
由此,能够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量增加,从而能够使运送污物的运送性能提高。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将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运送流以使其不朝向且不沿延迟流路的方式引导到下游侧排水管路部,从而使运送流不容易流入到延迟流路的同时,能够选择性地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排水弯管管路具备与所述盆部的下部连接的入口管路、从所述入口管路向斜上方延伸的上升管路、从所述上升管路下降的下降管路,所述排水管路的所述分流部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流路部,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在从所述纵流路部起被形成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的所述上升管路侧的同时,被形成在所述分流部的所述纵流路部和所述延迟流路之间。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在便器清洗时,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因较弱的水势而在纵流路部之中排水弯管管路的上升管路侧流下。另一方面,在便器清洗时,在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运送流从排水弯管管路的上升管路流入到下降管路及分流部的纵流路部时,这样的流速高的运送流因较强的水势而在纵流路部之中与排水弯管管路的上升管路侧相反侧的侧壁侧流下。因而,根据本发明,在能够使运送污物的运送流不容易流入到延迟流路的同时,能够选择性地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更加高效地流入到延迟流路并与运送污物的运送流汇合。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分流部的导向部向斜下方延伸且相对于垂直线形成锐角的角度。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与分流部的导向部相对于垂直线而形成90度以上的角度的情况相比,分流部的导向部与纵流路部之间的方向的变化被减少。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清洗水更不容易从导向部剥离,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将清洗水引导到延迟流路。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被形成在形成所述纵流路部的侧壁之中所述排水弯管管路的所述上升管路侧,且在与该所述上升管路相反侧的侧壁侧形成有切口部。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分流部的导向部被形成在形成纵流路部的侧壁之中排水弯管管路的上升管路侧,且在与该上升管路相反侧的侧壁侧上形成有切口部,因此能够使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清洗水在切口部中通过而不会从导向部流入到延迟流路。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与形成所述纵流路部的所述侧壁的连接部分形成弯曲面。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分流部的导向部与形成纵流路部的侧壁的连接部分形成弯曲面,因此能够使水流不容易在导向部和侧壁的连接部分上剥离。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流入延迟流路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从而能够使与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的清洗水的水量更加增加。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延迟流路的底面被形成为,向所述分流部内突出至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的下方且与所述导向部相对的位置。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能够通过延迟流路的底面将从分流部的导向部剥离而落下的清洗水接收到延迟流路内。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流入延迟流路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从而能够使与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延迟流路的所述底面的端部在俯视下位于比所述纵流路部更靠外侧。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能够抑制在分流部的纵流路部中流下的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运送流因延迟流路的底面而流入到延迟流路。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运送污物的运送流的动能的降低。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分流部的所述纵流路部上形成有从所述纵流路部的上端起至所述导向部的上端为止在大致铅垂方向上延伸的引导面。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引导面在大致铅垂方向上从纵流路部的上端延伸至导向部的上端,从而能够将流速低的清洗水沿着引导面引导至导向部,因此能够使以沿导向部的方式流入到延迟流路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排水管路为与所述便器本体分体的树脂部件。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排水管路为与便器本体分体的树脂部件,因此能够便于根据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的位置来进行位置的微调。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分流部的所述纵流路部上形成有从所述纵流路部的上端起至所述导向部的上端为止在大致铅垂方向上延伸的引导面,且所述排水弯管管路的出口部的侧面与所述排水管路的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引导面被形成在大致同一平面上。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排水弯管管路的出口部的侧面与排水管路的分流部的引导面被形成在大致同一平面上。由此,根据本发明,由于即使在使排水管路和排水弯管管路为分体的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流速低的清洗水切实地沿着引导面,因此能够使从引导面介由导向部而流入到延迟流路的流速低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排水管路的所述分流部形成向横向延伸的横向流路,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被形成在所述分流部的所述横向流路和从所述横向流路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所述延迟流路之间。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运送污物的运送流的流速较高,因此不容易在横向流路内的左右方向上扩展,因而在横向流路中大致直进。与此相对,由于比污物先行的清洗水的流速较低,因此变得容易在横向流路内的左右方向上扩散。因而,根据本发明,在能够使运送污物的运送流不容易流入到延迟流路的同时,分流部的导向部能够高效地选择比污物先行的清洗水而使其流入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延迟流路。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横向流路的所述侧壁的连接部分形成弯曲面。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分流部的导向部与横向流路的侧壁的连接部分形成弯曲面,因此能够使水流不容易在导向部与横向流路的侧壁的连接部分上剥离。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流入延迟流路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从而能够使与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延迟流路的下游侧面被形成为,向所述分流部内突出至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的下游侧且与所述导向部相对的位置。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能够通过延迟流路的下游侧面将从分流部的导向部剥离而向下游侧流动的清洗水接收到延迟流路内。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流入到延迟流路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从而能够使与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
在本发明中,优选延迟流路的所述下游侧面的端部在从所述横向流路的上游侧进行观察的侧视下位于比所述横向流路更靠外侧。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能够抑制使在分流部的横向流路中向下游侧流动的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清洗水因延迟流路的下游侧面而流入到延迟流路。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运送污物的运送流的动能的降低。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排水管路为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分体的树脂部件。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排水管路为与排水弯管管路分体的树脂部件,因此能够便于根据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的位置来进行位置的微调。
根据本发明的冲水大便器,即使在因节水化的要求而减少了清洗便器的清洗水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量增加,从而能够使运送污物的运送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铅垂方向剖视图中,表示比污物先行的先行清洗水在污物的先行侧流动的情况的图。
图1B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铅垂方向剖视图中,表示以冲走污物的方式发挥作用的运送流在污物的后续侧流动的情况的图。
图2是图1A的沿着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在图1A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将排水承口的分流部附近局部性切断来表示内部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沿着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沿着图5的VI-VI线切开的剖视图。
图7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对具备第1变形例的延迟流路的排水承口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沿着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将具备第1变形例的延迟流路的排水承口沿着图8的IX-IX线切开的剖视图。
图10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通过水平截面来表示具备第2变形例的延迟流路的排水承口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将第3变形例的排水承口一体形成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表示排水承口的内部流路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的沿着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沿着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将排水承口的分流部附近局部性切断表示来内部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通过中央截面来表示排水承口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沿着图16的XVII-XVII线切开的剖视图。
图18A是表示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的分流部及延迟流路的冲水大便器,而具备对朝向地面开口的排水弯管管路和从壁面延伸的建筑物配管进行连接的排水承口的冲水大便器的剖视图。
图18B是表示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的分流部及延迟流路的冲水大便器,而具备对朝向墙壁开口的排水弯管管路和从壁面延伸的建筑物配管进行连接的排水承口的冲水大便器的剖视图。
图18C是表示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的分流部及延迟流路的冲水大便器,而具备对朝向墙壁开口的排水弯管管路和从地面延伸的建筑物配管进行连接的排水承口的冲水大便器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301、401、501-冲水大便器;2-便器本体;4-盆部;6-导水路;8-排水弯管管路;8a-入口管路;8b-上升管路;8c-下降管路;8d-出口;8e-侧面;10-内缘;12-内缘吐水口;14-积水部;16、316、416、516-排水承口;18-清洗水箱装置;18a-入口部;20-清洗水箱;20a-排水口;22-建筑物配管;24、424、524-上游侧排水管路部;26、426、526-分流部;28、128、228、428、528-延迟流路;30、130、430、530-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2、432、532-导向部;34、534-纵流路;34a、434a、534a-侧壁;34b、434b、534b-引导面;36、536-切口部;40、440、540-入口;44、144、244、444、544-出口;46、146、246、446、546-连接部;48、148、248、448、548-扩展流路;50、550-底面;50a、450a、550a-端部;424a-弯曲部;430a-弯曲部;434-横向流路;438-连接部分;450-下游侧面;538-连接部分;616A-排水承口;616B-排水承口;616C-排水承口;A-先行清洗水;B-运送流;C-污物;F-地面;P-建筑物配管;Z-垂直线;Z2-假想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1A及图2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进行说明。图1A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铅垂方向剖视图中,表示比污物先行的先行清洗水在污物的先行侧流动的情况的图,图2是图1A的沿着II-II线的剖视图。
如图1A所示,冲水大便器1具备便器本体2,在该便器本体2的上部的前方侧形成有盆部4,在后方侧的上部形成有导水路6,在导水路6及盆部4的下方形成有从盆部4的下部延伸的排水弯管管路8。盆部4呈盆形形成,以便承接污物。冲水大便器1例如为用3.8升至6升的清洗水来进行清洗的节水型的冲落式的冲水大便器。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为将本发明应用于落地式的冲落式冲水大便器的例子,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在此以外的例如壁挂式的冲水大便器、产生虹吸作用的虹吸式的冲水大便器。
下面,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图1A中的上侧作为前方,将下侧作为后方,且从前方对便器本体2进行观察而将右侧作为右侧,从前方进行观察而将左侧作为左侧。
在便器本体2的盆部4的上缘部内侧形成有外伸形状的内缘10,并且在该内缘10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将从导水路6供给的清洗水吐出的内缘吐水口12,从内缘吐水口12吐出的清洗水一边回旋一边下降来清洗盆部4。
在盆部4的下方,形成有用点划线来表示积水面W0的积水部14。排水弯管管路8具备与盆部4的下部连接的入口管路8a、从入口管路8a向斜后方上方延伸的上升管路8b、从上升管路8b下降的下降管路8c。盆部4及排水弯管管路8为陶制,与便器本体2一体成形。入口管路8a形成排水弯管管路8的入口8f。
并且,在便器本体2的导水路6的上方,设置有贮存向便器本体2供给的清洗水的清洗水箱装置18。该清洗水箱装置18具备贮存清洗水的清洗水箱20,在该清洗水箱20的底部形成有与便器本体2的导水路6连通并将清洗水箱20内的清洗水排出的排水口20a。
如图2所示,便器本体2还具备以从侧方覆盖盆部4及排水弯管管路8的方式设置的裙部9。裙部9为在便器本体2的外周的整周上形成的外壁面。裙部9从便器本体2的上端起形成至地面F为止。因而,裙部9覆盖盆部4、排水弯管管路8及排水承口16的外侧。
裙部9的内侧的区域在俯视下包含作为比排水弯管管路8的左右方向(与连结排水弯管管路8的入口8f和出口8d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更靠中央侧的区域而在前后方向(连结排水弯管管路8的入口8f和出口8d的方向)上延伸的中央区域D、中央区域D的便器本体侧方侧的侧方区域E。中央区域D为在裙部9的内侧以排水弯管管路8左右的宽度从下部延伸至上部的长方体的空间区域。中央区域D在俯视下为被虚线G1、虚线G2、前部及后部的裙部9包围的区域。侧方区域E为在裙部9的内侧,在中央区域D的右侧及左侧,分别从下部延伸至上部的空间区域。侧方区域E在俯视下为被虚线G1、虚线G1外侧的裙部9包围的区域及被虚线G2、虚线G2外侧的裙部9包围的区域。
接下来,根据图3至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的排水承口16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3为在图1A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将排水承口的分流部附近局部性切断来表示内部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沿着V-V线的剖视图,图6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沿着图5的VI-VI线切开的剖视图。
冲水大便器1还具有与排水弯管管路8连通且使污物向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22排出的排水管路即排水承口16。
排水承口16大致从上游侧至下游侧依次具备上游侧排水管路部24、分流部26、延迟流路28及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排水承口16为与便器本体2分体的树脂部件。
上游侧排水管路部24在其上游侧端部与排水弯管管路8的下降管路8c的出口8d连接,并与该出口8d大致平行地且向铅垂方向下方延伸。上游侧排水管路部24从下降管路8c的出口8d的外侧上方延伸至该出口8d的附近的下方。
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被设置在分流部26的下游侧。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形成在横向上呈直线状延伸至建筑物配管22的位置的横向流路。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的下游侧端部与在配置有便器本体2的地面F的下方配置的建筑物配管22连接。
分流部26被设置在上游侧排水管路部24的下游侧。分流部26与上游侧排水管路部24连接,并且与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连接。分流部26为在上游侧排水管路部24和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之间的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流路。在图5中,用虚线来表示分流部26。分流部26具备使从排水弯管管路8供给的流速较低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沿着自身引导到延迟流路28内的导向部32。分流部26还具备在导向部32的内侧从分流部26的上端起至下端为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流路(纵流路部)34。在图5中,用点划线来表示纵流路34。
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在从形成纵流路34的侧壁34a起被形成在排水弯管管路8的上升管路8b侧的同时,被形成在分流部26的纵流路34和延迟流路28之间。导向部32被配置在纵流路34的前侧。导向部32以从其上端向斜下方延伸的方式下垂,其下端形成为以朝向延迟流路28内的方式展开。导向部32相对于垂直线Z形成锐角的角度α1。角度α1被形成在5度~60度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度~45度的范围内,最优选为30度。在导向部32的下端和延迟流路28的底面50之间形成有流入开口。
如图4所示,导向部32从形成铅垂流路34的侧壁34a起被形成在排水弯管管路8的上升管路8b侧,并且在纵流路34内,在与该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侧壁侧上,作为导向部32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切口部而形成有切口部36。导向部32被形成在侧壁34a的整周之中大致半周部分上。在图4中,用假想线示意性地表示切口部36。由于在切口部36的区域中未形成有导向部32,因此可抑制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清洗水与导向部32相撞,以便在维持较强的水势的状态下在形成纵流路34的侧壁34a之中切口部36的区域中流下。
如图3及图5所示,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与侧壁34a的连接部分38形成平滑地弯曲的弯曲面。在分流部26的侧壁34a上,形成有在大致铅垂方向上延伸至导向部32的上端的引导面34b。排水弯管管路8的出口8d的侧面8e与排水承口16的分流部26的引导面34b形成在大致同一平面(参照图1A)上。
如图6所示,延迟流路28形成从分流部26分支的流路。延迟流路28在侧方区域E中形成流路。延迟流路28构成为,使比污物先行并从分流部26流入的清洗水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分流部26的清洗水的水流汇合。延迟流路28被配置在导向部32的横向上。延迟流路28相对于便器本体2的前后方向中心轴线形成左右对称。
延迟流路28具备与分流部26连接的连接部46、从连接部46向侧方区域E侧延伸的扩展流路48。
连接部46与分流部26的上升管路8b侧连接。连接部46具备接收沿着导向部32流入的清洗水的入口40,该入口40也作为使流入到连接部46内的清洗水流出的出口44而发挥功能。并且,连接部46还作为使从入口40流入的清洗水至从出口44流出为止在内部流动而暂时停留的积存室而发挥功能。连接部46的入口40位于导向部32的下方且外侧。入口40形成包含分流部26的上升管路8b侧的半周左右的开口。延迟流路28为将入口40、出口44共通,并使清洗水一边在延迟流路28内流动一边暂时停留的积存型的延迟流路。并且,连接部46形成有使从分流部26流入的清洗水的水流方向朝向侧方侧的侧方区域E侧改变的弯曲流路。由于连接部46形成弯曲流路,因此使在内部流动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通过使清洗水在内部流动,连接部46能够使该清洗水在排水承口16中流动的时机比初时更为延迟。通过这样的结构,延迟流路28使通过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而流入的清洗水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分流部26的清洗水的水流延迟而汇合。
扩展流路48被设置在中央区域D的侧方之中其中一侧及另一侧的侧方区域E中。也可以将扩展流路48仅设置在中央区域D的侧方之中其中一侧或另一侧的侧方区域E中。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扩展流路48仅设置在侧方区域E内,但也可以将扩展流路48设置在中央区域D及侧方区域E内。扩展流路48在沿着连结排水弯管管路8的入口8f和出口8d的方向的方向上即在便器本体2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扩展流路48在侧视下从排水弯管管路8的下降管路8c的下方的位置延伸至与排水弯管管路8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扩展流路48使延迟流路28在侧方区域E内扩展。扩展流路48使延迟流路28向侧方区域E内的更广的区域扩展,使延迟流路28的底面面积更为增加。由于扩展流路48使延迟流路28的底面面积增加,因此即使在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较低的情况下,也容易使清洗水在延迟流路28的较广的区域上流入,因而与延迟流路28的底面面积较窄的情况相比,能够便于使更多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因而,通过将延迟流路28形成在侧方区域E,以便在侧方区域E中增加底面面积,能够更加切实地使在该延迟流路内部流动的清洗水量增加,而不依赖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扩展流路48作为能够使清洗水暂时停留的积存室而发挥功能。由于扩展流路48使从连接部46流入的清洗水以在扩展流路48内朝向连接部46折返的方式流动,因此使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
并且,如图5及图6所示,延迟流路28的底面50被形成为,向分流部26内突出至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的下方且与导向部32相对的位置。延迟流路28的底面50的端部50a在俯视下位于比纵流路34的外缘更靠外侧。延迟流路28的底面50被形成为,在连接部46及扩展流路48中朝向入口40稍微倾斜。因而,能够在使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的同时,将延迟流路28内的残水朝向入口40排出。
接下来,参照图1A、图1B及图6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1A、图1B及图6对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进行便器清洗的排水时的状态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A、图1B及图6中,用箭头A(A0~A6)来表示比污物C先行的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的水流,用箭头B(B0~B4)来表示主要在污物C的后续侧流动以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流。在此,“污物C的先行侧”是指在污物C的流动的流路上比污物C更先行的前侧。“污物C的后续侧”是指在污物C的流动的流路上紧接着污物C的后侧。
如图1A、图1B及图6所示,使用者在使用冲水大便器1后,将清洗水箱装置18的清洗水箱20的排水口20a打开,将清洗水从该排水口20a排出到便器本体2的导水路6。然后,将该导水路6内的清洗水从冲水大便器1的内缘吐水口12吐出到积水部14内,进行便器本体2的清洗。利用从导水路6向积水部14的清洗水的落差的流水作用,将积水部14内的包含污物C的清洗水从排水弯管管路8的入口管路8a冲到上升管路8b及下降管路8c,并向排水弯管管路8的出口8d运送。
首先,对比污物的水流先行且流速较低的清洗水流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在清洗开始时,如箭头A0所示,比污物C先行且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在污物C的先行侧流动。在污物C的先行侧流动的先行清洗水A的清洗水量也较小。
如图1A所示,在清洗开始时,先行清洗水A从上升管路8b逐渐向下降管路8c侧流出。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的水势较弱,如箭头A1所示,沿着下降管路8c的上升管路8b侧的侧面8e流下。并且,先行清洗水A从侧面8e沿着分流部26的引导面34b顺畅地流下,如箭头A2所示,从引导面34b沿着导向部32朝向延迟流路28被引导。先行清洗水A因康达效应而被拉近到导向部32,进而水流的方向偏向导向部32所延伸的方向。如此,如箭头A3所示,先行清洗水A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到延迟流路28的连接部46的入口40。如图9的箭头A4所示,流入到连接部46内的先行清洗水A从连接部46朝向扩展流路48流动。由于在连接部46中,先行清洗水A的水流的方向被偏转,因此流速比流入时的流速速度更为降低。通过在连接部46及扩展流路48内流动,先行清洗水A相对于在主流路即纵流路34中流动的清洗水的水流而发生延迟。先行清洗水A以在连接部46及扩展流路48内暂时停留的方式缓慢地流动,并返回主流。从清洗开始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当流入到连接部46的入口40的清洗水变少或消失时,则连接部46及扩展流路48内的先行清洗水A如图1B的箭头A5所示朝向出口44流动,从出口44朝向纵流路34流出。
另外,在此所说的“康达效应”是指喷流沿着固体壁弯曲的现象,将手指接近自来水管的水龙头时,水流向手指一方弯曲的现象也是因康达效应而产生的。
接下来,对冲走污物的运送流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在清洗开始时,利用从导水路6向积水部14的清洗水的落差的流水作用,形成有强劲地冲走污物的运送流B。
如箭头B0所示,以冲走污物C的方式发挥作用的运送流B在污物C的周围且主要在污物C的后续侧流动。运送流B形成主要在污物C的后续侧流动的背水。这样的运送流B的流速较高且清洗水量也较大。运送流B以主要从后续侧将污物C冲走的方式发挥作用。本发明的发明者观察到,通过使该运送流B的水量增加,能够使运送流B的冲走污物C的力及运送流B的动能更加提高。
如图1B所示,由于污物C及运送流B具有较高的流速,因此如箭头B1所示,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沿着下降管路8c之中与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侧壁侧流下。如箭头B2所示,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在纵流路34的侧壁34a之中与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侧壁侧的切口部36中通过。并且,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3所示在主流路即纵流路34内流下,从而抑制了与延迟流路28的底面相撞及流入到延迟流路28。
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其流过来的先行清洗水A的流量之中较多比例的清洗水沿着导向部32被引导到延迟流路28。与此相对,如箭头B1’所示,流速较高的运送流B其流过来的运送流B的流量之中较少比例的清洗水沿着导向部32被引导到延迟流路28。因而,先行清洗水A之中沿着导向部32而被引导到延迟流路28的先行清洗水A的比例变得比运送流B之中沿着导向部32而被引导到延迟流路28的运送流B的比例更大。另外,运送流B之中沿着导向部32而被引导到延迟流路28的运送流B的比例为0%以上的比例。
如箭头A6所示,从出口44流出到纵流路34的先行清洗水A与运送流B汇合。至从出口44朝向纵流路34流出为止,如上所述流入到延迟流路28内的先行清洗水A经过了在延迟流路28内流动的规定时间。因而,先行清洗水A以比先行清洗水A流入延迟流路28时更靠后的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机与到达分流部26的纵流路34的运送流B汇合。因而,流入延迟流路28的先行清洗水A的一部分被转换成运送流B。
由此,将对污物C的运送贡献少的先行清洗水A追加到运送流B,如箭头B4所示,从而能够使污物C的运送流B的水量增加,进而能够使运送污物C的运送性能提高。箭头B4表示先行清洗水A与运送流B汇合,从而清洗水的流量及体积同时增加的运送流B。
污物C及运送流B在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内朝向下游侧流动,被排出到建筑物配管22内。
接下来,参照图7~图9对排水承口16的延迟流路28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
对于该变形例,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说明。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排水承口16的延迟流路28为使入口40和出口44共通并使清洗水暂时停留在延迟流路28内的积存型的延迟流路。
然而,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应用将入口40和出口44分别配置并形成清洗水的迂回流路的迂回流路型的延迟流路128,来代替上述的延迟流路28。
排水承口16大致从上游侧至下游侧依次具备上游侧排水管路部24、分流部26、延迟流路128及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
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被设置在分流部26的下游侧。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形成在横向上呈直线状延伸至建筑物配管22的位置的横向流路。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的下游侧端部与在配置有便器本体2的地面F的下方配置的建筑物配管22连接。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在其下游侧部分的上部形成有接收从出口144流下的清洗水的开口。
如图7至图9所示,延迟流路128形成从分流部26分支的流路。延迟流路128在侧方区域E中形成流路。延迟流路128构成为,使比污物先行并从分流部26流入的清洗水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分流部26的清洗水的水流汇合。延迟流路128被配置在导向部32前侧的横向上。延迟流路128相对于便器本体2的前后方向的中心轴线形成左右对称。
延迟流路128具备与分流部26连接的连接部146、从连接部146向侧方区域E侧延伸的扩展流路148。
连接部146与分流部26的排水弯管管路8的上升管路8b侧连接。连接部146具备接收沿着导向部32流入的清洗水的入口40。并且,连接部146还作为使从入口40流入的清洗水至从出口144流出为止在内部流动而暂时停留的积存室而发挥功能。延迟流路128还具备与连接部146的入口40分开且使流入到延迟流路128内的清洗水流出的出口144。出口144形成扩展流路148的出口。因而,延迟流路128的连接部146和扩展流路148形成从入口40至出口144的迂回流路。
连接部146形成有使流入的清洗水的水流方向朝向侧方侧的侧方区域E侧改变的弯曲流路。由于连接部146形成弯曲流路,因此使在内部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通过使清洗水在其内部流过,连接部146能够使该清洗水在排水承口16中流过的时机比初时更为延迟。
扩展流路148具备设置于中央区域D的侧方之中其中一侧的侧方区域E的第1扩展流路148a、设置于另一侧的侧方区域E的第2扩展流路148b。如此,扩展流路148被设置在中央区域D的侧方之中其中一侧及另一侧的侧方区域E中。也可以将扩展流路148仅设置在中央区域D的侧方之中其中一侧或另一侧的侧方区域E中。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扩展流路148仅设置在侧方区域E内,但也可以将扩展流路48设置在中央区域D及侧方区域E内。扩展流路148在沿着排水弯管管路8的方向上即在便器本体2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扩展流路148在侧视下从排水弯管管路8的下降管路8c的下方的位置延伸至与排水弯管管路8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扩展流路148使延迟流路28在侧方区域E内扩展。扩展流路148使延迟流路28在侧方区域E内的更广的区域中扩展,使延迟流路128的底面面积更为增加。由于扩展流路148使延迟流路128的底面面积增加,因此即使在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较低的情况下,也容易使清洗水在延迟流路128的较广的区域上流入,因而与延迟流路128的底面面积较窄的情况相比,能够便于使更多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因而,通过将延迟流路128形成在侧方区域E,以便在侧方区域E中增加底面面积,能够更加切实地使在该延迟流路内部流动的清洗水量增加,而不依赖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扩展流路148也作为能够使清洗水暂时停留的积存室而发挥功能。扩展流路148构成为,在从连接部146流入的清洗水在扩展流路48内相对于铅垂方向而向横向流动中,使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
延迟流路28的底面50被形成为,在连接部46及扩展流路48中朝向出口144稍微倾斜。因而,能够在使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适当减速的同时,将残水朝向出口144排出。
出口144作为与入口40分开的出口部而被形成在不同的位置上。出口144被形成在扩展流路148的下游端。出口144具备形成第1扩展流路148a的出口的第1出口144a、形成第2扩展流路148b的出口的第2出口144b。出口144被形成在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的上方且建筑物配管22的上方。出口144在下方方向上开口,以便使清洗水流下到下方的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及建筑物配管22内。因而,延迟流路128为分别形成有入口40和出口144并形成清洗水的迂回流路的迂回流路型的延迟流路。通过这样的结构,延迟流路128使沿着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的流入的清洗水从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分流部26的清洗水的水流汇合。另外,从连接部46至第1出口144a的第1扩展流路148a、从连接部46至第2出口144b的第2扩展流路148b被独立形成。
接下来,参照图1A、图1B、图7~图9对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延迟流路的第1变形例相关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1A、图1B、图8及图9对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冲水大便器上进行便器清洗的排水时的状态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A、图1B、图8及图9中,用箭头A(A0~A4、A7及A8)来表示比污物C先行的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的水流,用箭头B(B0~B3、B5及B6)来表示包含污物C且主要在污物C的后续侧流动以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流。对于该变形例的动作,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说明。
首先,对比污物的水流先行且流速较低的清洗水流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在便器清洗开始时,如箭头A0所示,比污物C先行且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在污物的先行侧流动。
如图1A所示,在便器清洗开始时,先行清洗水A从上升管路8b逐渐向下降管路8c侧流出。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的水势较弱,如箭头A1所示,沿着下降管路8c的上升管路8b侧的侧面8e流下。并且,先行清洗水A从侧面8e沿着分流部26的引导面34b顺畅地流下,如箭头A2所示,从引导面34b沿着导向部32朝向延迟流路128被引导。先行清洗水A因康达效应而被拉近到导向部32,进而水流的方向偏向导向部32所延伸的方向。如图9所示,先行清洗水A的至少一部分如箭头A3所示流入到延迟流路128的入口40。如箭头A4所示,流入到连接部146内的先行清洗水A从连接部146朝向扩展流路148流动。由于在连接部46中,先行清洗水A的水流的方向被偏转,因此流速比流入时的流速更为降低。
由于连接部146及扩展流路148形成迂回流路,因此先行清洗水A在扩展流路148中流动,并如箭头A7所示朝向扩展流路148的出口144流动。通过在连接部146及扩展流路148内流动,先行清洗水A相对于在主流路即纵流路34中流动的清洗水的水流而发生延迟。先行清洗水A在图8中如箭头A8所示,在下方方向上从出口144流下,流下到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及建筑物配管22内。
接下来,对冲走污物的运送流进行说明。
在图1A及图1B中,如箭头B0所示,以冲走污物C的方式发挥作用的运送流B在污物C的周围及主要在污物C的后续侧流动。如箭头B1所示,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沿着下降管路8c的与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侧壁侧流下。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2所示在纵流路34的侧壁34a的切口部36中通过。并且,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3所示在纵流路34内流下,从而抑制了与延迟流路128的底面50相撞及流入到延迟流路128。
如图8所示,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5所示在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内流动。在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的下游侧部分上,从出口144流下的先行清洗水A如箭头A8所示与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汇合。从出口144朝向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流出为止,如上所述流入到延迟流路128内的先行清洗水A在连接部146及扩展流路148的规定距离的迂回流路中通过,并经过规定时间。并且,在迂回流路中通过的先行清洗水A的流速较低,从后边流过来的运送流B的流速则较高。因而,流入延迟流路128的先行清洗水A以比先行清洗水A流入时更靠后的经过规定时间后的被延迟的时机,在下游侧排水管路部130的下游侧部分的位置上,与到达分流部26的纵流路34的运送流B汇合。因而,流入延迟流路128的先行清洗水A的一部分被转换成运送流B。由此,将对污物C的运送贡献少的先行清洗水A追加到运送流B,如箭头B6所示,从而能够使污物C的运送流B的水量增加,进而能够使运送污物C的运送性能提高。箭头B6表示先行清洗水A与运送流B汇合,从而清洗水的流量及体积同时增加的运送流B。
污物C及运送流B在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内进一步朝向下游侧流动,被排出到建筑物配管22内。
接下来,参照图10对排水承口16的延迟流路28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对于该变形例,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说明。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排水承口16的延迟流路28为使入口40和出口44共通并使清洗水暂时停留在延迟流路28内的积存型的延迟流路。
然而,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应用将入口40和出口44分别配置并形成清洗水的迂回流路的迂回流路型的延迟流路228,来代替上述的延迟流路28。
排水承口16大致从上游侧至下游侧依次具备上游侧排水管路部24、分流部26、延迟流路228及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
图10如所示,延迟流路228形成从分流部26分支的流路。延迟流路228在侧方区域E中形成流路。延迟流路228构成为,使比污物先行并从分流部26流入的清洗水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分流部26的清洗水的水流汇合。延迟流路228被配置在导向部32前侧的横向上。延迟流路228相对于便器本体2的前后方向的中心轴线形成左右对称。
延迟流路228具备与分流部26连接的连接部246、从连接部246向侧方区域E侧延伸的扩展流路248。
连接部246与分流部26的上升管路8b侧连接。连接部246具备接收沿着导向部32流入的清洗水的入口40。并且,连接部246还作为使从入口40流入的清洗水至从出口244流出为止在内部流动而暂时停留的积存室而发挥功能。延迟流路228还具备与连接部246分开且使流入到延迟流路228内的清洗水流出的出口244。出口244形成扩展流路248的出口。因而,延迟流路228的连接部246和扩展流路248形成从入口40至出口244的迂回流路。
连接部246形成使从分流部26流入的清洗水的水流方向朝向侧方侧的侧方区域E侧改变的弯曲流路。由于连接部246形成弯曲流路,因此使在内部流动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通过使清洗水在连接部246内流动,连接部246能够使该清洗水在排水承口16中流过的时机比初时更为延迟。
扩展流路248具备设置于中央区域D的侧方之中其中一侧的侧方区域E的第1扩展流路248a、设置于另一侧的侧方区域E的第2扩展流路248b。如此,扩展流路248被仅设置在中央区域D的侧方之中其中一侧及另一侧的侧方区域E中。也可以将扩展流路248仅设置在中央区域D的侧方之中其中一侧或另一侧的侧方区域E中。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扩展流路248仅设置在侧方区域E内,但也可以将扩展流路248设置中央区域D及侧方区域E内。扩展流路248在沿着排水弯管管路8的方向上即在便器本体2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扩展流路248在从连接部246朝向便器本体2的前方暂时延伸后向外侧U型回转而朝向后方延伸,并延伸至分流部26的侧方。
扩展流路248在侧视下从排水弯管管路8的下降管路8c的下方的位置延伸至与排水弯管管路8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扩展流路248使延迟流路228在侧方区域E内扩展。扩展流路248使延迟流路228在侧方区域E内的更广的区域中扩展,使延迟流路228的底面面积更为增加。由于扩展流路248使延迟流路228的底面面积增加,因此即使在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较低的情况下,也容易使清洗水在延迟流路228的较广的区域上流入,因而与延迟流路228的底面面积较窄的情况相比,能够便于使更多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因而,通过将延迟流路228形成在侧方区域E中,以便在侧方区域E中增加底面面积,能够更加切实地使在该延迟流路内部流动的清洗水量增加,而不依赖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扩展流路248也作为能够使清洗水暂时停留的积存室而发挥功能。扩展流路248构成为,在从连接部246流入的清洗水在扩展流路248内且在较长的距离上向横向流动中,使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
延迟流路228的底面50被形成为,在连接部246及扩展流路248中朝向出口244稍微倾斜。因而,能够在使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的同时,将残水朝向出口244排出。
出口244作为与入口40分开的出口部而被形成在与入口40不同的位置上。出口244被形成在扩展流路248的下游端。出口244具备形成第1扩展流路248a的出口的第1出口244a、形成第2扩展流路248b的出口的第2出口244b。出口244以开口于分流部26的纵流路34的侧壁的方式形成。因而,出口244朝向比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的横向流路更靠上游侧的分流部26开口。出口244使清洗水流出到分流部26的纵流路34内。出口244被形成在纵流路34的侧方侧且比入口40更靠后方侧。并且,出口244在俯视下位于纵流路34的与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端部、导向部32的与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两端部之间。如此,出口244在纵流路34的外周上与入口40并排且分开配置。延迟流路228为分别形成有入口40和出口244,并在积存室242内形成清洗水的迂回流路的迂回流路型的延迟流路。通过这样的结构,延迟流路228使沿着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流入的清洗水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分流部26的清洗水的水流汇合。
另外,从连接部246至第1出口244a的第1扩展流路248a、从连接部246至第2出口244b的第2扩展流路248b被独立形成。
接下来,参照图1A、图1B及图10对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延迟流路的第2变形例相关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1A、图1B及图10对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进行便器清洗的排水时的状态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A、图1B及图10中,用箭头A(A0~A4、A9及A10)来表示比污物C先行的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的水流,用箭头B(B0~B4)来表示包含污物C且主要在污物C的后续侧流动以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流。对于该变形例的动作,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说明。
首先,对比污物的水流先行且流速较低的清洗水流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的水势较弱,如箭头A1所示,沿着下降管路8c的上升管路8b侧的侧面8e流下。并且,先行清洗水A从侧面8e沿着分流部26的引导面34b顺畅地流下,如箭头A2所示,从引导面34b沿着导向部32朝向延迟流路228被引导。如图10所示,先行清洗水A的至少一部分如箭头A3所示流入到延迟流路228的入口40。此时,由于先行清洗水A在纵流路34的上升管路8b侧流下,因此可抑制先行清洗水A流入到出口244。流入到延迟流路228的先行清洗水A如箭头A4所示从连接部246朝向扩展流路248流动。由于在连接部246中,先行清洗水A水流的方向被偏转,因此流速比流入时的流速更为降低。
由于连接部246及扩展流路248形成迂回流路,因此先行清洗水A在扩展流路248内朝向前方流动后,方向向后方改变,如箭头A9所示,朝向扩展流路248的出口244流动。扩展流路248形成向纵流路34返回的流路。先行清洗水A如箭头A10所示朝向出口244流动,并从出口244朝向纵流路34流出。
接下来,对冲走污物的运送流进行说明。
如图1B所示,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1所示沿着下降管路8c的与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侧壁侧流下。如箭头B1所示的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以比如箭头A1所示的先行清洗水A更晚的时机流动。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2所示在纵流路34的侧壁34a的切口部36中通过。并且,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3所示在纵流路34内流下,从而抑制了与延迟流路228的底面50的相撞及流入到延迟流路228。
如图10所示,从出口244流出到纵流路34的先行清洗水A如箭头A10所示与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汇合。至从出口244朝向纵流路34流出为止,流入到延迟流路228的先行清洗水A在连接部246及扩展流路248的规定距离的迂回流路中通过,并经过规定时间。并且,通过迂回流路的先行清洗水A的流速较低,而从后边流过来的运送流B流速则较高。因而,流入到延迟流路228的先行清洗水A以比先行清洗水A流入时更靠后的经过规定时间后的被延迟的时机,在分流部26上与到达分流部26的纵流路34且在纵流路34上通过的运送流B汇合。因而,流入到延迟流路228的先行清洗水A的一部分被转换成运送流B。由此,将对污物C的运送贡献少的先行清洗水A追加到运送流B,如箭头B4所示,从而能够使污物C的运送流B的水量增加,进而能够使运送污物C的运送性能提高。箭头B4表示先行清洗水A与运送流B汇合,从而清洗水的流量及体积同时增加的运送流B。
接下来,参照图11对排水承口16的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
对于该变形例,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说明。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与排水弯管管路8连通且使污物向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22排出的排水管路即排水承口16为与便器本体2分体的树脂部件。然而,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变形例,也可以使排水管路316成为与便器本体2一体形成的一个部件。虽然一体形成的便器本体2及排水管路316为陶制,但也可以为树脂制。
如图11所示,冲水大便器301还具有与排水弯管管路8连通且使污物向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22排出的排水承口316。排水承口316为陶制的部件,作为与便器本体2一体的一个部件而形成。
排水承口316大致从上游侧至下游侧依次具备上游侧排水管路部24、分流部26、延迟流路28及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由于排水弯管管路8的下降管路8c和排水承口316的上游侧排水管路部24作为一体的部件而连接,因此排水弯管管路8的出口8d的侧面8e与排水承口316的分流部26的引导面34b被形成在大致同一平面上。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301,在清洗时,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可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到延迟流路28、128、228,且延迟流路28、128、228可使所流入的清洗水以比流入时更靠后的时机与到达分流部26的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由此,能够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量增加,从而能够使运送污物的运送性能提高。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将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运送流的至少一部分以使其不朝向且不沿延迟流路28、128、228的方式引导到下游侧排水管路部30、130,从而使运送流不容易流入到延迟流路28、128、228的同时,能够选择性地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28、128、228。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在便器清洗时,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因较弱的水势而在纵流路34之中排水弯管管路8的上升管路8b侧流下。另一方面,在便器清洗时,在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运送流从排水弯管管路8的上升管路8b流入到下降管路8c及分流部26的纵流路34时,这样的流速高的运送流因较强的水势而在纵流路34的侧壁34a之中与排水弯管管路8的上升管路8b侧相反侧的侧壁34a侧流下。因而,根据本发明,在能够使运送污物的运送流不容易流入到延迟流路28、128、228的同时,能够选择性地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28、128、228。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更加高效地流入到延迟流路28、128、228并与运送污物的运送流汇合。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与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相对于垂直线Z而形成90度以上的角度的情况相比,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与纵流路34之间的方向的变化被减少。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清洗水更不容易从导向部32剥离,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将清洗水引导到延迟流路28、128、228。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由于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被形成在形成纵流路34的侧壁34a之中排水弯管管路8的上升管路8b侧,且在与该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侧壁34a侧上形成有切口部36,因此能够使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清洗水在切口部36中通过,而不会从导向部32流入到延迟流路28、128、228。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由于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与形成纵流路34的侧壁34a的连接部分形成弯曲面,因此能够使水流在导向部32和侧壁34a的连接部分上不容易剥离。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流入延迟流路28、128、228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从而能够使与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的清洗水的水量更加增加。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能够通过延迟流路28、128、228的底面50将从分流部26的导向部32剥离而落下的清洗水接收到延迟流路28、128、228内。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流入延迟流路28、128、228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从而能够使与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能够抑制在分流部26的纵流路34中流下的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清洗水因延迟流路28、128、228的底面50而流入到延迟流路28、128、228。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运送污物的运送流的动能的降低。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由于引导面34b在大致铅垂方向上从纵流路34的上端延伸至导向部32的上端,从而能够将流速低的清洗水沿着引导面34b引导至导向部32,因此能够使以沿导向部32的方式流入到延迟流路28、128、228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由于排水承口16为与便器本体2分体的树脂部件,因此能够便于根据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的位置来进行位置的微调。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排水弯管管路8的出口8d的侧面8e与排水承口16的分流部26的引导面34b被形成在大致同一平面上。由此,根据本发明,由于即使在使排水承口16和排水弯管管路8为分体的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流速低的清洗水切实地沿着引导面34b,因此能够使从引导面34b介由导向部32而流入到延迟流路28、128、228的流速低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
接下来,参照图12至图1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401进行说明。
对于本实施方式,对与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它们的说明。
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上的将导向部32及延迟流路28配置于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分流部26的前侧的结构不同,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401上,构成将导向部432及延迟流路428配置于在横向上延伸的分流部426的左右方向侧方侧的形态。
冲水大便器401还具有与排水弯管管路8连通且使污物向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22排出的排水承口416。
排水承口416大致从上游侧至下游侧依次具备上游侧排水管路部424、分流部426、延迟流路428及下游侧排水管路部430。排水承口416为与便器本体2分体的树脂部件。
上游侧排水管路部424在其上游侧端部与排水弯管管路8的下降管路8c的出口8d连接,并与该出口8d大致平行地且向铅垂方向下方延伸。上游侧排水管路部424从下降管路8c的出口8d的外侧上方延伸至下方的弯曲部424a。
下游侧排水管路部430被设置于在横向上延伸的分流部426的下游侧。下游侧排水管路部430从流路的弯曲部430a向铅垂方向下方延伸。下游侧排水管路部430的下游侧端部与配置在配置有便器本体2的地面F的下方的建筑物配管22(参照图1A)连接。
分流部426被设置在上游侧排水管路部424的下游侧。分流部426为在上游侧排水管路部424和下游侧排水管路部430之间的在横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流路。分流部426具备使从排水弯管管路8供给的流速较低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沿着自身引导到延迟流路428内的导向部432。分流部426还具备在导向部432的内侧从分流部426的上端起至下端为止在大致横向上延伸的横向流路434。
分流部426的导向部432在被形成于横向流路434的左右两侧的侧壁434a的同时,被形成在横向流路434和延迟流路428之间。导向部432被配置在横向流路434的侧方。导向部432以从其上游侧端向下游侧对流路进行扩展的方式延伸。导向部432的下游侧端以朝向延迟流路428内的方式形成。导向部432相对于沿横向流路434的假想线Z2(或横向流路434的中心轴线)形成锐角的角度α2。角度α2被形成在5度~60度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度~45度的范围内,最优选为30度。在导向部432的下游侧端和延迟流路428的入口440的下游侧面450之间形成有流入开口。
如图14所示,导向部432被形成在横向流路434的侧壁之中左右两侧的部分上。导向部432被形成在横向流路434的侧壁的整周之中大致半周以上的部分上。
如图13所示,分流部426的导向部432与横向流路434的侧壁434a的连接部分438形成平滑弯曲的弯曲面。在分流部426的横向流路434的侧壁434a上,形成有在大致横向上呈直线性延伸至导向部432的上游侧端的引导面434b。
如图12至图14所示,延迟流路428形成从分流部426向左右两侧分支的流路。延迟流路428在侧方区域E中形成流路。延迟流路428被配置在导向部432的侧方。延迟流路428相对于便器本体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轴线形成左右对称。虽然将延迟流路428配置于分流部426的左右两侧,但也可以配置于分流部426的左右一方。
延迟流路428具备与分流部426连接的连接部446、从连接部446向侧方区域E侧延伸的扩展流路448。
连接部446具备接收沿着导向部432流入的清洗水的入口440,该入口440也作为使流入到连接部446内的清洗水流出的出口444而发挥功能。连接部446作为使从入口440流入的清洗水在内部流动而暂时停留的积存室而发挥功能。并且,入口440位于导向部432的下游侧且外侧。入口440位于分流部426的横向流路434的侧方侧,形成包含横向流路434的左右两侧的下半部程度的开口。延迟流路428为将入口440和出口444共通并使清洗水一边在延迟流路428内流动一边暂时停留的积存型的延迟流路。并且,连接部446形成有使从分流部426流入的清洗水的水流方向朝向侧方侧的侧方区域E侧改变的弯曲流路。由于连接部446形成弯曲流路,因此使在内部流动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通过使清洗水在内部流过,连接部446能够使该清洗水在排水承口416中流动的时机比初时更为延迟。通过这样的结构,延迟流路428使通过分流部426的导向部432而流入的清洗水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分流部26的清洗水的水流延迟而汇合。连接部446及扩展流路448的流路的底面呈平面状形成,形成稍微朝向入口440的下降斜坡。
扩展流路448被设置在中央区域D的侧方之中其中一侧及另一侧的侧方区域E中。也可以将扩展流路448仅设置在中央区域D的侧方之中其中一侧或另一侧的侧方区域E中。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扩展流路448仅设置在侧方区域E内,但也可以将扩展流路448设置在中央区域D及侧方区域E内。扩展流路448在沿着排水弯管管路8的方向上即在便器本体2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扩展流路448在侧视下从排水弯管管路8的下降管路8c的下方的位置延伸至排水弯管管路8的前方侧的位置。扩展流路448使延迟流路428在侧方区域E内扩展。扩展流路448使延迟流路428向侧方区域E内的更广的区域中扩展,使延迟流路428的底面面积更为增加。由于扩展流路448使延迟流路428的底面面积增加,因此即使在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较低的情况下,也容易使清洗水在延迟流路428的较广的区域上流入,因而与延迟流路428的底面面积较窄的情况相比,能够便于使更多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428。因而,通过将延迟流路428形成在侧方区域E,以便在侧方区域E中增加底面面积,能够更加切实地使在该延迟流路内部流动的清洗水量增加,而不依赖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扩展流路448也作为能够使清洗水暂时停留的积存室而发挥功能。扩展流路448构成为,在从连接部446流入的清洗水以在扩展流路448内朝向连接部446折返的方式进行流动中,使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
如图13所示,延迟流路428的入口440的下游侧面450形成为,向分流部426内突出至分流部426的导向部432的下游侧且与导向部432相对的位置。在从横向流路434的上游侧进行观察的侧视下,延迟流路428的下游侧面450的端部450a位于比横向流路434的外缘更靠外侧。
另外,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与排水弯管管路8连通且使污物排出到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22的排水管路即排水承口416为与便器本体2分体的树脂部件。然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将排水管路构成为与便器本体2一体形成的一个部件。虽然一体形成的便器本体2及排水管路为陶制,但也可以为树脂制。
接下来,参照图1A、图1B、图12~图1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1A、图1B、图12~图14对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进行便器清洗的排水时的状态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A、图1B、图12及图13中,用箭头A(A0、A1、A11~A17)来表示比污物C先行的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的水流,用箭头B(B0、B1、B7~B11)来表示主要在污物C的后续侧流动以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流。由于第2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401的便器本体2与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的便器本体2大致相同,因此主要参照图1A、图1B对冲水大便器401的便器本体2内的清洗水的水流进行说明,而对与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的部分相同的部分则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它们的说明。
首先,对比污物的水流先行且流速较低的清洗水流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在这样的便器清洗开始时,如箭头A0所示,比污物C先行且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在污物C的先行侧流动。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的水势较弱,如箭头A1所示,沿着下降管路8c的上升管路8b侧的侧面8e流下。
在图12中如箭头A11所示,在上游侧排水管路部424内流下的先行清洗水A朝向下方流动,并流入到分流部426。在图13中如箭头A12所示,流入到分流部426的先行清洗水A在横向流路434内向横向流动。由于先行清洗水A的流速较低,因此变得容易在横向流路434内的左右方向上扩散。先行清洗水A从横向流路434的侧壁434a沿着引导面434b流动,如箭头A13所示,从引导面434b沿着导向部432朝向延迟流路428被引导。先行清洗水A因康达效应而被拉近到导向部432,水流的方向偏向导向部432所延伸的方向。如此,先行清洗水A的至少一部分如箭头A14所示从延迟流路428的入口440流入。流入到连接部446内的先行清洗水A如箭头A15所示,从连接部446朝向扩展流路448流动。由于先行清洗水A在连接部46中水流的方向偏转,因此流速比流入时的流速更为降低。通过在连接部446及扩展流路448内流动,先行清洗水A相对于在主流路即横向流路434中流动的清洗水的水流而发生延迟。先行清洗水A以在连接部446及扩展流路448内暂时停留的方式缓慢地流动,并返回主流。从清洗开始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当流入延迟流路428的入口440的清洗水变少或消失时,则流入到连接部446及扩展流路448内的先行清洗水A如箭头A16所示,朝向出口444流动,从出口444朝向横向流路434流出。
接下来,对冲走污物的运送流进行说明。
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便器清洗开始时,利用从导水路6向积水部14的清洗水的落差的流水作用,形成有强劲地冲走污物的运送流B。
如箭头B0所示,以冲走污物C的方式发挥作用的运送流B在污物C的周围及主要在污物C的后续侧流动。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1所示沿着下降管路8c之中与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侧壁侧流下。如箭头B1所示的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以比如箭头A1所示的先行清洗水A更晚的时机流动。在图12中如箭头B7所示,在上游侧排水管路部424内流下的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朝向下方流动,并流入到分流部426。在图13中如箭头B8所示,流入到分流部426的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在横向流路434内向横向流动。由于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流速较高,因此不容易在横向流路434内的左右方向上扩展,因而以在横向流路434中大致一直前进的方式流动。因而,如箭头B9所示,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不容易沿着导向部432而被引导朝向延迟流路428,从而一直前进。此外,在如箭头B9所示的水流中,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在横向流路434的下部的切口部436中通过。并且,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10所示在横向流路434内流下,从而抑制了与延迟流路428的入口440的下游侧面450的相撞及流入到延迟流路428。
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其流过来的先行清洗水A的流量之中较多比例的清洗水沿着导向部432被引导到延迟流路428。与此相对,流速较高的运送流B其流过来的运送流B的流量之中较少比例的清洗水沿着导向部432被引导到延迟流路428。因而,先行清洗水A之中沿着导向部432而被引导到延迟流路428的先行清洗水A的比例变得比运送流B之中沿着导向部432而被引导到延迟流路428的运送流B的比例更大。另外,运送流B之中沿着导向部432而被引导到延迟流路428的运送流B的比例为0%以上的比例。
如箭头A17所示,从出口444流出到横向流路434的先行清洗水A与运送流B汇合。至从出口444朝向横向流路434流出为止,如上所述流入到连接部446内的先行清洗水A经过了在延迟流路428内流动的规定时间。因而,延迟流路428的先行清洗水A以比先行清洗水A流入到延迟流路428时更靠后的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机,与到达分流部426的横向流路434的运送流B汇合。因而,流入到延迟流路428的先行清洗水A的一部分被转换成运送流B。
由此,将对污物C的运送贡献少的先行清洗水A追加到运送流B,如箭头B11所示,从而能够使污物C的运送流B的水量增加,进而能够使运送污物C的运送性能提高。箭头B11表示先行清洗水A与运送流B汇合,从而清洗水的流量及体积同时增加的运送流B。
污物C及运送流B朝向下游侧的下游侧排水管路部430流动,被排出到建筑物配管22内。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401,在清洗时,分流部426的导向部432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428,延迟流路428使所流入的清洗水以比流入时更靠后的时机与到达分流部426的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由此,能够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量增加,从而能够使运送污物的运送性能提高。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将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运送流以使其不朝向且不沿延迟流路428的方式引导到下游侧排水管路部430,从而使运送流不容易流入到延迟流路428的同时,能够选择性地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428。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401,由于运送污物的运送流的流速较高,因此不容易在横向流路434内的左右方向上扩展,因而在横向流路434中大致一直前进。与此相对,由于比污物先行的清洗水的流速较低,因此变得容易在横向流路434内的左右方向上扩散。因而,根据本发明,在能够使运送污物的运送流不容易流入到延迟流路428的同时,分流部426的导向部432能够高效地选择比污物先行的清洗水而使其流入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延迟流路428。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401,由于分流部426的导向部432与横向流路434的侧壁434a的连接部分形成弯曲面,因此能够使水流不容易在导向部432与横向流路434的侧壁434a的连接部分上剥离。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流入延迟流路428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从而能够使与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401,能够通过延迟流路428的下游侧面将从分流部426的导向部432剥离而向下游侧流动的清洗水接收到延迟流路428内。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流入到延迟流路428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从而能够使与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的清洗水的水量更为增加。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401,能够抑制使在分流部426的横向流路434中向下游侧流动的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清洗水因延迟流路428的下游侧面450而流入到延迟流路428。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运送污物的运送流的动能的降低。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401,由于排水承口416为与排水弯管管路8分体的树脂部件,因此能够便于根据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的位置来进行位置的微调。
接下来,参照图15至图17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501进行说明。
对于本实施方式,对与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它们的说明。
与将延迟流路28配置于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分流部26的前侧的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不同,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501上,构成将延迟流路528形成于在横向上延伸的下游侧排水管路部530内的形态。
冲水大便器501具有与排水弯管管路8连通且使污物向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22排出的排水承口516。
排水承口516大致从上游侧至下游侧依次具备上游侧排水管路部524、分流部526、延迟流路528及下游侧排水管路部530。排水承口516为与便器本体2分体的树脂部件。
上游侧排水管路部524在其上游侧端部与排水弯管管路8的下降管路8c的出口8d连接,并与该出口8d大致平行地且向铅垂方向下方延伸。上游侧排水管路部524从下降管路8c的出口8d的外侧上方延伸至该出口8d的下方部分。
下游侧排水管路部530被设置在分流部526的下游侧。下游侧排水管路部530形成从分流部526的下部起至建筑物配管22的位置为止在横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横向流路。下游侧排水管路部530的下游侧端部与在配置有便器本体2的地面F的下方配置的建筑物配管22连接。
分流部526被设置在上游侧排水管路部524的下游侧。分流部526被形成在上游侧排水管路部524和下游侧排水管路部530之间的弯曲部分的上部。分流部526具备使从排水弯管管路8供给的流速较低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沿着自身引导到延迟流路528内的导向部532。分流部526还具备在导向部532的内侧从分流部526的上端起至下端为止在大致铅垂方向上延伸的纵流路534。
分流部526的导向部532在被形成于纵流路534的侧壁534a之中排水弯管管路8的上升管路8b侧的同时,被形成在分流部526的纵流路534和延迟流路528之间。导向部532被配置在纵流路534的前侧。导向部532形成从其上端向斜下方延伸的曲面,其下端形成为以朝向延迟流路528内的方式展开。导向部532相对于垂直线Z形成锐角的角度α3。角度α3被形成在5度~60度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度~45度的范围内,最优选为30度。在导向部532的下端和延迟流路528的底面550之间形成有流入开口。
如图16所示,导向部532被形成在纵流路534的侧壁534a之中排水弯管管路8的上升管路8b侧,且在纵流路534内,在与该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侧壁534a侧上,作为导向部53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切口部而形成有切口部536。导向部532被形成在纵流路534的侧壁534a的整周之中大致半周部分上。在与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侧壁534a侧,切口部536通过将导向部532省略而形成。在图16中,利用假想线示意性地表示了切口部536。由于在切口部536的区域中,未形成有导向部532,因此可抑制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清洗水与导向部532相撞,并使其在维持较强的水势的状态下在纵流路534的侧壁534a之中切口部536的区域中流下。
如图16所示,分流部526的导向部532与纵流路534的侧壁534a的连接部分538形成平滑地弯曲的弯曲面。在分流部526的纵流路534的侧壁534a上形成有在大致铅垂方向上延伸至导向部532的上端的引导面534b。
延迟流路528形成从分流部526分支的流路。延迟流路528构成为,使比污物先行且从分流部526流入的清洗水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分流部526的清洗水的水流汇合。延迟流路528被配置在导向部532的前侧。延迟流路528相对于便器本体2的前后方向的中心轴线形成左右对称。
延迟流路528具备与分流部526连接的连接部546、从连接部546向前方侧延伸的扩展流路548。
连接部546与分流部526的上升管路8b侧连接。连接部546具备接收沿着导向部532流入的清洗水的入口540,该入口540也作为使流入到连接部546内的清洗水流出的出口544而发挥功能。并且,连接部546还作为使从入口540流入的清洗水至从出口544流出为止在内部流动而暂时停留的积存室而发挥功能。连接部546的入口540位于导向部532的下方且外侧。入口540形成包含分流部526的上升管路8b侧的半周程度那样的开口。延迟流路528为将入口540和出口544共通并使清洗水一边在延迟流路528内流动一边暂时停留的积存型的延迟流路。由于连接部546形成从入口540起相对于铅垂方向而在横向上延伸的流路,因此使在内部流动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通过使清洗水在内部流过,连接部546能够使该清洗水在排水承口516中流过的时机比初时更为延迟。通过这样的结构,延迟流路528使通过分流部526的导向部532而流入的清洗水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分流部526的清洗水的水流延迟而汇合。
扩展流路548被设置在中央区域D内。扩展流路548在沿着排水弯管管路8的方向上即在便器本体2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扩展流路548在规定距离的长度上形成在下游侧排水管路部530的上部且内部。因而,扩展流路548在侧视下从排水弯管管路8的下降管路8c的下方的位置延伸至排水弯管管路8的前部的位置。连接部546及扩展流路548形成与下游侧排水管路部530区分的空间。扩展流路548使延迟流路528在中央区域D内扩展。扩展流路548使延迟流路528的底面面积更为增加。由于扩展流路548使延迟流路528的底面面积增加,因此即使在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较低的情况下,也容易使清洗水在延迟流路528的较广的区域上流入,因而与延迟流路528的底面面积较窄的情况相比,能够便于使更多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扩展流路548还作为能够使清洗水暂时停留的积存室而发挥功能。由于从连接部546流入的清洗水在扩展流路548内以朝向连接部546折返的方式流动,因此扩展流路548可使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
如图16所示,延迟流路528的底面550被形成为,向分流部526内突出至分流部526的导向部532的下方且与导向部532相对的位置。延迟流路528的底面550的端部550a在俯视下位于比纵流路534的外缘更靠外侧。延迟流路528的底面550被形成为,在连接部546及扩展流路548中朝向入口540稍微倾斜。因而,能够在使流入的清洗水的流速减速的同时,将延迟流路528内的残水朝向入口540排出。
接下来,参照图15至图17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15至图17对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上进行便器清洗的排水时的状态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A、图1B及图16中,用箭头A(A0、A1、A18~A23)来表示比污物C先行的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的水流,用箭头B(B0~B3、B12)来表示主要在污物C的后续侧流动以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流。由于第3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501的便器本体2与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的便器本体2大致相同,因此主要参照图1A、图1B对冲水大便器501的便器本体2内的清洗水的水流进行说明,而对与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的部分相同的部分则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它们的说明。
对比污物的水流先行且流速较低的清洗水流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在便器清洗开始时,如箭头A0所示,比污物C先行且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在污物C的先行侧流动。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的水势较弱,如箭头A1所示,沿着下降管路8c的上升管路8b侧的侧面8e流下。
如图16所示,先行清洗水A如箭头A18所示从侧面8e沿着分流部526的纵流路534的侧壁534a流下。并且,先行清洗水A沿着分流部526的引导面534b顺畅地流下,且如箭头A19所示,从引导面534b沿着导向部532朝向延迟流路528被引导。先行清洗水A因康达效应而被拉近到导向部532,水流的方向偏向导向部532所延伸的方向。如此,先行清洗水A的至少一部分如箭头A20所示流入到延迟流路528的连接部546的入口540。流入到连接部546内的先行清洗水A如箭头A21所示从连接部546朝向扩展流路548流动。流入到连接部546内的先行清洗水A其流速比流入时的流速更为降低。通过在连接部546及扩展流路548内流动,先行清洗水A相对于在主流路即纵流路534中流动的清洗水的水流而发生延迟。先行清洗水A以在连接部46及扩展流路548内暂时停留的方式缓慢地流动,并返回主流。从清洗开始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当流入延迟流路528的入口540的清洗水变少或消失时,则连接部46及扩展流路48内的先行清洗水A如箭头A22所示朝向出口544流动,从出口544朝向纵流路534流出。
接下来,对冲走污物的运送流进行说明。
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便器清洗开始时,利用从导水路6向积水部14的清洗水的落差的流水作用,形成有强劲地冲走污物的运送流B。
如箭头B0所示,以冲走污物C的方式发挥作用的运送流B在污物C的周围及主要在污物C的后续侧流动。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1所示沿着下降管路8c的与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侧壁侧流下。如箭头B1所示的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以比如箭头A1所示的先行清洗水A更晚的时机流动。
如图16所示,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2所示在纵流路534的侧壁534a之中与上升管路8b相反侧的侧壁侧的切口部536中通过。并且,污物C及运送流B的主流如箭头B3所示在纵流路534内流下,从而抑制了与延迟流路528的底面550相撞及流入到延迟流路528。
流速较低的先行清洗水A其流过来的先行清洗水A的流量之中较多比例的清洗水沿着导向部532被引导到延迟流路528。与此相对,流速较高的运送流B其流过来的运送流B的流量之中较少比例的清洗水沿着导向部532被引导到延迟流路528。因而,先行清洗水A之中沿着导向部532而被引导到延迟流路528的先行清洗水A的比例变得比运送流B之中沿着导向部532而被引导到延迟流路528的运送流B的比例更大。另外,运送流B之中沿着导向部532而被引导到延迟流路528的运送流B的比例为0%以上的比例。
如箭头A23所示,从出口544流出到纵流路534的先行清洗水A与运送流B汇合。至从出口544朝向纵流路534流出为止,如上所述流入到延迟流路528内的先行清洗水A经过了在延迟流路528内流动的规定时间。因而,先行清洗水A以比先行清洗水A流入时更靠后的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机,与到达分流部526的纵流路534的运送流B汇合。因而,流入到延迟流路528的先行清洗水A的一部分被转换成运送流B。
由此,将对污物C的运送贡献少的先行清洗水A追加到运送流B,如箭头B12所示,从而能够使污物C的运送流B的水量增加,进而能够使运送污物C的运送性能提高。箭头B12表示先行清洗水A与运送流B汇合,从而清洗水的流量及体积同时增加的运送流B。
污物C及运送流B在下游侧排水管路部530内朝向下游侧流动,被排出到建筑物配管22内。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501,在清洗时,分流部526的导向部532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528,延迟流路528使所流入的清洗水以比流入时更靠后的时机与到达分流部526的冲走污物的运送流汇合。由此,能够使冲走污物的运送流的水量增加,从而能够使运送污物的运送性能提高。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将运送污物的流速高的运送流以使其不朝向且不沿延迟流路528的方式引导到下游侧排水管路部530,从而使运送流不容易流入到延迟流路528的同时,能够选择性地使比污物先行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流入到延迟流路528。
另外,由于通过第3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501,起到了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因此对其他效果省略了说明。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不局限于所述内容,可以应用更多的其他变形例。在便器本体的排水弯管管路的形状、建筑物配管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的分流部及延迟流路。
图18A是表示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的分流部及延迟流路的冲水大便器,而具备对朝向地面开口的排水弯管管路和从壁面延伸的建筑物配管进行连接的排水承口的冲水大便器的剖视图,图18B是表示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的分流部及延迟流路的冲水大便器,而具备对朝向墙壁开口的排水弯管管路和从壁面延伸的建筑物配管进行连接的排水承口的冲水大便器的剖视图,图18C是表示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排水承口的分流部及延迟流路的冲水大便器,而具备对朝向墙壁开口的排水弯管管路和从地面延伸的建筑物配管进行连接的排水承口的冲水大便器的剖视图。
如图18A所示,存在有连接便器本体T和建筑物配管P的排水承口616A在侧视下呈大致L字状的情况。
此时,排水承口616A可以分割成与建筑物配管P连通并向横向延伸的横向区域a1、向横向区域a1及铅垂下方延伸的连通便器本体T的排水弯管管路出口To的大致L字状的弯曲区域a2。
作为一个变形例,在这样的形状的排水承口616A上,可以在横向区域a1上应用以第2实施方式说明的分流部426及延迟流路428。此外,作为另外一个变形例,在排水承口616A上,在弯曲区域a2上,可以应用第1实施方式的分流部26及延迟流路28,228。此外,进一步作为另外一个变形例,在排水承口616A上,在弯曲区域a2上,可以应用第3实施方式的分流部526及延迟流路528。
如图18B所示,存在有连接便器本体T和建筑物配管P的排水承口616B为横管的情况,所述横管将建筑物配管P和向横向延伸的便器本体T的排水弯管管路出口To连通。
作为一个变形例,在这样的形状的排水承口616B上,可以在横管上应用以第2实施方式说明的分流部426及延迟流路428。
如图18C所示,存在有连接便器本体T和建筑物配管P的排水承口616C在侧视下呈大致S字状的情况。
此时,排水承口616C可分割成:大致L字状的第1弯曲区域c1,与在水平方向上开口的便器本体T的排水弯管管路出口To连通;大致L字状的第2弯曲区域c2,一端与该第1弯曲区域c1在铅垂方向上连通,另一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横向区域c3,与该第2弯曲区域连通,在横向上延伸;及第3弯曲区域c4,与该横向区域c3连通,且与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建筑物配管P连通。
作为一个变形例,在排水承口616C上,在第2弯曲区域c2上,可以应用第1实施方式的分流部26及延迟流路28,228。此外,进一步作为另外一个变形例,在排水承口616C上,在第2弯曲区域c2上,可以应用第3实施方式的分流部526及延迟流路528。进一步作为另外一个变形例,在排水承口616C上,可以在横向区域c3上应用以第2实施方式说明的分流部426及延迟流路428。进一步作为另外一个变形例,可以在排水承口616C上,以连接第2弯曲区域c2和第3弯曲区域c4的方式应用以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分流部26及延迟流路128。

Claims (15)

1.一种冲水大便器,利用清洗水来进行清洗并将污物排出,具有:
便器本体,具备承接污物的盆部、从该盆部的下部延伸的排水弯管管路;
及排水管路,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连通且将前述污物排出到下游侧的建筑物配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路具备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的下游侧连通的上游侧排水管路部、设置于所述上游侧排水管路部的下游侧的分流部、设置于所述分流部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排水管路部、从所述分流部分支的延迟流路,
所述分流部具备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使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供给的流速低的清洗水沿导向部自身而引导到所述延迟流路,另一方面将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供给的流速高的清洗水以使其不朝向并不沿所述延迟流路的方式引导到所述下游侧排水管路部,
所述延迟流路使通过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而流入的清洗水比流入时更靠后与到达所述分流部的清洗水的水流汇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弯管管路具备与所述盆部的下部连接的入口管路、从所述入口管路向斜上方延伸的上升管路、从所述上升管路下降的下降管路,
所述排水管路的所述分流部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流路部,所述纵流路部位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的所述下降管路的下方的位置,
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在从所述纵流路部起被形成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的所述上升管路侧的同时,被形成在所述分流部的所述纵流路部和所述延迟流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的导向部向斜下方延伸且相对于垂直线形成锐角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被形成在形成所述纵流路部的侧壁之中所述排水弯管管路的所述上升管路侧,且在与该所述上升管路相反侧的侧壁侧形成有切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与形成所述纵流路部的侧壁的连接部分形成弯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流路的底面被形成为,向所述分流部内突出至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的下方且与所述导向部相对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流路的所述底面的端部在俯视下位于比所述纵流路部更靠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流部的所述纵流路部上形成有从所述纵流路部的上端起至所述导向部的上端为止在大致铅垂方向上延伸的引导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为与所述便器本体分体的树脂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流部的所述纵流路部上形成有从所述纵流路部的上端起至所述导向部的上端为止在大致铅垂方向上延伸的引导面,
所述排水弯管管路的出口部的侧面与所述排水管路的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引导面被形成在大致同一平面上。
11.一种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上,
所述排水管路的所述分流部形成向横向延伸的横向流路,
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被形成在所述分流部的所述横向流路和从所述横向流路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所述延迟流路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横向流路的侧壁的连接部分形成弯曲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流路的下游侧面被形成为,向所述分流部内突出至所述分流部的所述导向部的下游侧且与所述导向部相对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流路的所述下游侧面的端部在从所述横向流路的上游侧进行观察的侧视下位于比所述横向流路更靠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为与所述排水弯管管路分体的树脂部件。
CN201710813235.6A 2016-09-14 2017-09-11 冲水大便器 Active CN1092813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9772 2016-09-14
JP2016179773 2016-09-14
JP2017140083A JP6956943B2 (ja) 2016-09-14 2017-07-19 水洗大便器
JP2017-140083 2017-07-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1368A CN109281368A (zh) 2019-01-29
CN109281368B true CN109281368B (zh) 2020-12-11

Family

ID=617674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3235.6A Active CN109281368B (zh) 2016-09-14 2017-09-11 冲水大便器
CN201710811911.6A Active CN109281363B (zh) 2016-09-14 2017-09-11 冲水大便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1911.6A Active CN109281363B (zh) 2016-09-14 2017-09-11 冲水大便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6956944B2 (zh)
CN (2) CN1092813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37789A (ja) * 2018-09-03 2020-03-12 株式会社Lixil 水洗式便器
CN117738292A (zh) * 2019-12-27 2024-03-22 骊住株式会社 便器装置
JP7365897B2 (ja) * 2019-12-27 2023-10-20 株式会社Lixil 便器装置
JP7386079B2 (ja) * 2019-12-27 2023-11-24 株式会社Lixil 便器装置
JP7433903B2 (ja) * 2019-12-27 2024-02-20 株式会社Lixil 便器装置
JP6987361B2 (ja) * 2020-03-30 2021-12-22 Toto株式会社 洗い落し式水洗大便器
JP7118366B1 (ja) * 2021-02-26 2022-08-16 Toto株式会社 水洗大便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4242A (ja) * 1991-08-08 1993-02-23 Inax Corp サイホン式洋風便器
CN1769605A (zh) * 2004-11-03 2006-05-10 和成欣业股份有限公司 马桶上出水道的形成方法及其构造
CN201933594U (zh) * 2010-12-10 2011-08-17 泉州科牧智能厨卫有限公司 一种双水路冲刷马桶
JP2014088754A (ja) * 2012-03-29 2014-05-15 Sekisui Chem Co Ltd 配管ユニット、配管構造及び排水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8831A (en) * 1984-10-31 1986-04-01 Mel Mellinger Toilet fixture
WO1995027833A1 (fr) * 1994-04-08 1995-10-19 Toto Ltd.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d'une cuvette de w-c a la canalisation d'evacuation
AU7959500A (en) * 1999-10-29 2001-05-14 Toto Ltd. Water closet, water drain device thereof, and toilet having the water closet andthe water drain device
JP4649700B2 (ja) * 2000-03-30 2011-03-16 Toto株式会社 水洗便器と排水ソケット
JP2008157000A (ja) * 2006-12-26 2008-07-10 Sekisui Chem Co Ltd 排水システムおよび排水減速部材
JP2008274566A (ja) * 2007-04-25 2008-11-13 Inax Corp 便器本体及び洋風水洗式便器
JP5270325B2 (ja) * 2008-12-08 2013-08-21 タキロン株式会社 排水管路構造及びこれに用いる管継手
US20120284911A1 (en) * 2010-02-01 2012-11-15 Lixil Corporation Drainage channel of flush toilet
JP6006037B2 (ja) * 2012-08-17 2016-10-12 株式会社Lixil 水洗式便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4242A (ja) * 1991-08-08 1993-02-23 Inax Corp サイホン式洋風便器
CN1769605A (zh) * 2004-11-03 2006-05-10 和成欣业股份有限公司 马桶上出水道的形成方法及其构造
CN201933594U (zh) * 2010-12-10 2011-08-17 泉州科牧智能厨卫有限公司 一种双水路冲刷马桶
JP2014088754A (ja) * 2012-03-29 2014-05-15 Sekisui Chem Co Ltd 配管ユニット、配管構造及び排水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56944B2 (ja) 2021-11-02
CN109281368A (zh) 2019-01-29
JP2018048542A (ja) 2018-03-29
JP6956943B2 (ja) 2021-11-02
JP2018048541A (ja) 2018-03-29
CN109281363B (zh) 2020-12-11
CN109281363A (zh)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1368B (zh) 冲水大便器
US10428507B2 (en) Flush toilet
JP2012202143A (ja) 水洗式便器
JP6338196B2 (ja) 水洗大便器
JP2017101556A (ja) 排水ソケ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水洗大便器
CN111997154B (zh) 冲水大便器
CN107090887B (zh) 冲水大便器
JP2015190216A (ja) 水洗式大便器
JP2018053460A (ja) 水洗大便器
JP6768195B2 (ja) 水洗大便器
US10287767B2 (en) Flush toilet
JP2020029725A (ja) 水洗大便器
JP6593727B1 (ja) 水洗大便器
CN110857578B (zh) 冲水坐便器
US10287764B2 (en) Flush toilet
JP6891598B2 (ja) 水洗大便器
JP6260796B2 (ja) 水洗大便器
JP2018044427A (ja) 排水ソケット、水洗大便器
JP7212303B2 (ja) 水洗大便器
JP7325708B2 (ja) 水洗大便器
JP7137132B2 (ja) 水洗大便器
JP7134405B2 (ja) 水洗大便器
JP7205796B2 (ja) 水洗大便器
JP2015068123A (ja) 水洗大便器
JP2018044428A (ja) 排水ソケット、水洗大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