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0259A - 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0259A
CN109270259A CN201811061693.XA CN201811061693A CN109270259A CN 109270259 A CN109270259 A CN 109270259A CN 201811061693 A CN201811061693 A CN 201811061693A CN 109270259 A CN109270259 A CN 109270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lps
tested
incubated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16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70259B (zh
Inventor
刘利红
牛俊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0616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0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0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0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70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0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31Production of immunochemical test materials
    • G01N33/532Production of labelled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33Production of labelled immunochemicals with fluorescent labe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302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munological test proced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该方法为将待测样品与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进行孵育;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和TBE缓冲液,再进行孵育;将孵育的样品加样到微流控芯片的进样口中,在微流控芯片的进、出样口之间施加电压进行处理,进样口处为阳极,电压处理后检测Nafion膜通道与阳极之间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和标准曲线判定待测样品中LPS的含量。本发明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8fM,线性范围为宽,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较强,且能快速区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内毒素(LPS)是一种高毒性的炎症刺激物,它可以与特异性细胞受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发烧、败血症、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由于可能产生严重的免疫反应,因此检测LPS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注射液等生物制品等,以便于确保灭菌产品的安全。目前用于LPS检测的主要方法是鲎试剂法(LAL),在许多领域中都被广泛使用。[2]近年来还有一些基于LPS抗体或适配体的电化学和光学传感器的研究,[3,4]它们能够特异性地鉴别LPS,并且克服一些传统方法的缺点。适配体是具有高特异性和与靶标结合的高亲和性的单链寡核苷酸(ssRNA或ssDNA),它可以通过折叠成独特的三维结构从而与靶分子结合,范围从小分子到蛋白质甚至细胞。[5]最近也已经有较多研究筛选出LPS的适配体。
虽然鲎试剂法是目前测定LPS的金标准,但是它对温度、pH的变化以及干扰因子都非常敏感,并且样品制备程序繁琐。更重要的是,该方法依赖于因过度捕捞而严重减少的动物鲎。而基于LPS抗体、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虽然能够特异性识别LPS,但是其实际应用仍然受到成本高,耗时长,且灵敏度低的限制。迄今为止,LPS的检测灵敏度虽然已从毫摩尔水平提高到纳摩尔水平,但在飞摩尔水平检测LPS仍然是一个挑战。对于石墨烯,如果仅通过石墨烯来制造传感器,则不能很好地控制反应条件。例如,石墨烯的生物相容性非常低,这会影响其生物识别过程。最重要的是,石墨烯传感器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都会受到限制。因此,研究一种检测LPS的新方法非常迫切。
发明内容
这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通过研究,基于内毒素适配体构建了一种检测LPS的生物传感器,具体开发了一种基于PDMS芯片进行连续进样检测LPS的方法。该检测系统将微流控芯片平台与适配体相结合,能够检测各种实际样品中的LPS,且所需时间更短(1h),实验设置更简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样品与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进行第一次混合孵育;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和TBE缓冲液,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
2)将微流控芯片清洗干净后,用含CH3OH的TBE缓冲液充满整个微流控芯片的通道,然后将上步第二次混合孵育的样品加样到微流控芯片的进样口中,在微流控芯片的进、出样口之间施加电压进行处理,进样口处为阳极,电压处理后检测Nafion膜通道与阳极之间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和标准曲线判定待测样品中LPS的含量;
上述微流控芯片中的Nafion膜通道垂直于微流控芯片中的富集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待测样品包括血清样品、水溶液样品。
进一步的,步骤1)中,当待测样品为血清样品时,在待测样品与LPS适配体混合之前,还需加入SDS、β-巯基乙醇,并于92~100℃加热处理3~8min。
进一步的,所述SDS、β-巯基乙醇在待测样品中的浓度分别为7~10mg/mL、3~10%v/v。
更进一步的,SDS浓度为10mg/mL,β-巯基乙醇浓度为5%v/v。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在加入待测样品之前,于92~100℃加热5~13min,并再于10~20℃冷却5~12min。更进一步的,LPS适配体加热时间为5~10min,最佳的加热时间为10min;最佳的冷却时间为10min。
进一步的,步骤1)中,第一次混合孵育的温度为10~20℃,孵育时间为7~14min。
进一步的,步骤1)中,第二次混合孵育的时间不少于25min,温度为室温;第二次混合孵育时间在30min以上,检测效果会更佳。
进一步的,步骤1)中,第二次混合孵育体系中,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8~17μg/mL、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浓度为4~8nM。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TBE缓冲液的pH为7~7.8,TBE缓冲液中含有20~30%v/v CH3OH。
进一步的,步骤2)中,当待测样品为血清样品时,所述TBE缓冲液pH为7~7.8,含有20~30%v/v CH3OH和4~10%v/v CH3CN。更进一步的,CH3CN的浓度为5%v/v时,检测效果会更佳。
进一步的,步骤2)中,电压处理时间为25~35min,电压为25~35V。
进一步的,步骤2)中,Nafion膜通道的宽度为200~400μm,深度为20~200μm。
更进一步的,Nafion膜通道的宽度为400μm,Nafion膜通道的深度为45μm时,检测效果会更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建立了一种检测样品中内毒素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LOD)为8 fM,线性范围为:50fM-1nM(水溶液样品),50fM-50pM(血浆样品)。本发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较强。
(2)本发明方法检测所需时间短,消耗试剂量少,且不依赖于动物来源
(3)本发明能够检测注射液及脓毒症模型小鼠血清中的LPS含量,能快速区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
附图说明
图1.LPS适配体的加热时间、冰浴时间以及与rGO孵育时间的对本发明检测LPS的影响; (a)适配体加热时间对检测荧光条带的影响图;(b)适配体加热时间对检测荧光强度影响的曲线图;(c)LPS适配体冰浴时间对检测荧光条带的影响图;(d)LPS适配体冰浴时间对检测荧光强度影响的曲线图;(e)rGO的孵育时间对检测荧光条带的影响图;(f)rGO的孵育时间对检测荧光强度影响的曲线图。
图2.在TEB缓冲液中使用有机溶剂CH3CN对本发明检测LPS效果的影响。(a)CH3CN的浓度对检测荧光条带的影响图;(b)CH3CN浓度对检测荧光强度影响的曲线图。
图3.Nafion膜尺寸对对本发明检测LPS效果的影响。(a)Nafion膜通道的宽度对检测荧光条带的影响图;(b)Nafion膜通道的宽度对检测荧光强度影响的曲线图;(c)Nafion膜通道的深度对检测荧光条带的影响图;(d)Nafion膜通道的深度对检测荧光强度影响的曲线图。
图4.SDS和β-巯基乙醇对检测LPS效果的影响;(a)(b)为SDS浓度对富集荧光条带的影响:(a)为样品,(b)为空白(无LPS);(c)(d)为β-巯基乙醇对富集荧光强度的影响: (c)样品,(d)为空白(无LPS)。
图5.本发明方法检测对脓毒症模型小鼠血清中LPS的检测。
图6.本发明方法的特异性检测;(a)和(b)分别为LPS水溶液样品和LPS血清样品对该方法的选择性。红色柱表示样品中同时存在竞争分子与LPS,黑色柱表示样品中只存在竞争分子。(c)30V电压下三种菌液(108cfu/mL)在CI-ES平台的富集荧光强度。
图7.本发明方法检测LPS的荧光强度(y)与相应的浓度(x)的关系的标准曲线。(a)为水溶液样品,(b)为血清样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1)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本实施例采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其中含有 Nafion膜,Nafion膜垂直于微流控芯片中的通道。微流控芯片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在真空干燥器中用三甲基氯硅烷处理硅片,以避免PDMS粘附到硅片模具上。PDMS与固化剂以重量比为10:1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放入真空干燥器中真空脱气至气泡完全消失后,缓慢浇注在硅片上,避免产生气泡。然后在95℃的加热板上固化2-3h,然后将PDMS 从硅片上剥离,这样硅片上的微结构就转移到了具有弹性的PDMS上,并在进样口和出样口处打孔。之后在1M NaOH亲水处理过的载玻片上制作Nafion膜:采用45μm厚,400μm宽的PDMS微通道,通道两端各有一个孔,将1μL Nafion膜液加到直通道的入口中,并在直通道出口处用注射器吸使Nafion膜液充满整个直通道。放置3min后迅速剥离PDMS通道,将含有Nafion膜的载玻片在95℃下加热5min后使其固化,然后将含有通道的PDMS芯片与含有Nafion膜的载玻片一起放入等离子清洗机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最后将PDMS芯片不可逆地粘合到载玻片上,Nafion膜垂直于PDMS芯片的富集通道。
2)样品处理:首先将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在95℃沸水中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冷却10min。而后将其与待测样品(如果待测样品为血清样品时,在待测样品与LPS适配体混合之前,还需将待测样品中加入SDS 7~10mg/mL、β-巯基乙醇3~10%v/v,并于95℃加热处理5min)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1×TBE缓冲液,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在上述第二次混合孵育体系中,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8~17μg/mL、荧光标记的LPS 适配体浓度为4~8nM。
上述rGO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将50mL 0.05mg/mL GO(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加入到聚四氟乙烯衬里的高压釜中,然后在180℃下加热6h。然后将高压釜冷却至室温。
3)微流控芯片检测:实验之前,用1%BSA(牛血清白蛋白)在室温下修饰微通道10min,以防止非特异性粘附,然后将通道用超纯水洗涤三次并用TBE缓冲液(pH为7~7.8,含有 20~30%v/v CH3OH;如果待测样品为血清样品时,1×TBE缓冲液含有20~30%v/vCH3OH 和4~10%v/v CH3CN)充满整个通道直至开始实验。将1-10μL枪头切去尖端后作为样品池插入进、出样口中。将上步第二次混合孵育的样品加样到微流控芯片的样品池中,微流控芯片中含有Nafion膜(厚45μm,宽400μm);同时将连接DC电源的铂电极插入样品池中,在微流控芯片的进、出样口之间施加20~30V电压进行处理,进样口处为阳极,电压处理30min后检测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和标准曲线判定待测样品中LPS的含量。
上述荧光强度的具体测量过程为:通过Image J软件分析荧光图像,使用Image J的 Subtract函数从图像中扣除背景空白值。然后测量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浓度荧光条带(Image →Adjust→Threshold)以得到荧光强度。
实施例2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LPS适配体的加热时间、冰浴时间以及与rGO孵育时间的优化)
1)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同实施例1
2)样品处理:
LPS标准溶液的制备:用超纯水制备LPS的标准储备液(1mg/mL)。通过适当稀释储备溶液以制备不同浓度的LPS溶液。本实施例以10pM的LPS溶液作为后续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分别加热1、5、10、12、2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分别冰浴1、5、10、12、20min。而后将其与待测样品(10pM的LPS溶液,LPS终浓度为1pM)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分别旋转孵育10、30、60、18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在上述第二次混合孵育体系中,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μg/mL、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浓度为6nM。
3)微流控芯片检测:实验之前,用1%BSA(牛血清白蛋白)在室温下修饰微通道10min,以防止非特异性粘附,然后将通道用超纯水洗涤三次并用TBE缓冲液(pH 7.4,含有25%v/v CH3OH)充满整个通道直至开始实验。将1-10μL枪头切去尖端后作为样品池插入进、出样口中。将上步第二次混合孵育的样品加样到微流控芯片的样品池中,微流控芯片中含有Nafion 膜通道(Nafion膜通道尺寸:深45μm,宽400μm);同时将连接DC电源的铂电极插入样品池中,在微流控芯片的进、出样口之间施加30V电压进行处理,进样口处为阳极,电压处理 30min后检测各组中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荧光强度。
上述荧光强度的具体测量过程为:通过Image J软件分析荧光图像,使用Image J的 Subtract函数从图像中扣除背景空白值。然后测量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浓度荧光条带(Image →Adjust→Threshold)以得到荧光强度。
本实施例分别探究了LPS适配体的加热时间、冰浴时间以及与rGO孵育时间的最佳条件,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图(a)和(b)表明LPS适配体加热时间为5~10min、 10~13min时,能够较好检测出样品中的LPS,其中最佳的加热时间为10min;图(c)和(d) 表明LPS适配体冰浴时间为5~12min时,能够较好检测出样品中的LPS,其中最佳的冰浴时间为10min;图(e)和(f)表明与rGO孵育时间为25min以上,能够较好检测出样品中的LPS,其中孵育时间在30min以上,检测效果会更佳。
实施例3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CH3CN的效果检测)
1)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同实施例1
2)样品处理:
LPS加标血清的制备:采集健康人的血清,加入实施例2中已知浓度的LPS标准储备液,将混合物在95℃沸水中加热5min,即得LPS加标血清,将该加标血清加入SDS 10mg/mL,β-巯基乙醇5%v/v,并于95℃沸水中加热5min,作为后续的待检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分别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在上述第二次混合孵育体系中,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μg/mL、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浓度为6nM。
3)微流控芯片检测:实验之前,用1%BSA(牛血清白蛋白)在室温下修饰微通道10min,以防止非特异性粘附,然后将通道用超纯水洗涤三次并用不同的1×TBE缓冲液(pH7.4,含有25%v/v CH3OH,CH3CN的浓度分别设置为0%、1%、3%、5%、7%、10%v/v)充满整个通道直至开始实验。将1-10μL枪头切去尖端后作为样品池插入进、出样口中。将上步第二次混合孵育的样品加样到微流控芯片的样品池中,微流控芯片中含有Nafion膜(厚45μm,宽400μm);同时将连接DC电源的铂电极插入样品池中,在微流控芯片的进、出样口之间施加20V电压进行处理,进样口处为阳极,电压处理30min后检测各组中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荧光强度。
上述荧光强度的具体测量过程为:通过Image J软件分析荧光图像,使用Image J的 Subtract函数从图像中扣除背景空白值。然后测量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浓度荧光条带(Image →Adjust→Threshold)以得到荧光强度。
本实施例分别探究了CH3CN本发明检测LPS效果的影响,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图(a)和(b)表明血清样品基质比水溶液样品更复杂,我们发现在TBE缓冲液中添加CH3CN可改善带状稳定性,当没有CH3CN时,荧光条带较为松散。当CH3CN的浓度为4~10%v/v CH3CN时,检测效果较好,当CH3CN的浓度为5%v/v时,检测效果会更佳。
实施例4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Nafion膜通道的深度和宽度的优化)
1)微流控芯片的制作:除了将Nafion通道的尺寸宽度分别设置成100、200、400、600、800μm,深度设置成20、45、100、200μm;其他均同实施例1
2)样品处理:
LPS标准溶液的制备:用超纯水制备LPS的标准储备液(1mg/mL)。通过适当稀释储备溶液以制备不同浓度的LPS溶液。本实施例以10pM的LPS溶液作为后续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分别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10pM的 LPS溶液)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及 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在上述第二次混合孵育体系中,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μg/mL、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浓度为6nM。
3)微流控芯片检测:实验之前,用1%BSA(牛血清白蛋白)在室温下修饰微通道10min,以防止非特异性粘附,然后将通道用超纯水洗涤三次并用TBE缓冲液(含25%v/vCH3OH) 充满整个通道直至开始实验。将1-10μL枪头切去尖端后作为样品池插入进、出样口中。将上步第二次混合孵育的样品加样到微流控芯片的样品池中,微流控芯片中含有Nafion膜;同时将连接DC电源的铂电极插入样品池中,在微流控芯片的进、出样口之间施加30V电压进行处理,进样口处为阳极,电压处理30min后检测各组中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荧光强度。
上述荧光强度的具体测量过程为:通过Image J软件分析荧光图像,使用Image J的 Subtract函数从图像中扣除背景空白值。然后测量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浓度荧光条带(Image →Adjust→Threshold)以得到荧光强度。
本实施例分别探究了Nafion膜通道的宽度和深度对检测的荧光条带和荧光强度的影响,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图(a)和(b)表明Nafion膜通道的宽度为200~400 μm时,检测到的荧光条带较清晰、集中,检测到的荧光强度较高,其中最佳Nafion膜通道的宽度为400μm;图(c)和(d)表明Nafion膜通道的深度为20~200μm时,检测到的荧光条带较清晰、集中,检测到的荧光强度较高,其中最佳Nafion膜通道的深度为45μm。
实施例5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β-巯基乙醇和SDS的效果检测)
1)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同实施例1
2)样品处理:
LPS加标血清的制备:采集健康人体的血清,加入实施例2中已知浓度的LPS标准储备液,即得LPS加标血清,然后将上述加标血清中分别加入SDS的浓度为7、10、13、18mg/mL;以及分别加入β-巯基乙醇的浓度为3、5、7、10、15%v/v,将各组混合物在95℃沸水中加热5min,分别作为后续的待检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分别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各组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在上述第二次混合孵育体系中,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μg/mL、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浓度为6nM。
3)微流控芯片检测:实验之前,用1%BSA(牛血清白蛋白)在室温下修饰微通道10min,以防止非特异性粘附,然后将通道用超纯水洗涤三次并用1×TBE缓冲液(pH 7.4,含有25% v/v CH3OH和5%v/v CH3CN)充满整个通道直至开始实验。将1-10μL枪头切去尖端后作为样品池插入进、出样口中。将上步第二次混合孵育的样品加样到微流控芯片的样品池中,微流控芯片中含有Nafion膜(厚45μm,宽400μm);同时将连接DC电源的铂电极插入样品池中,在微流控芯片的进、出样口之间施加20V电压进行处理,进样口处为阳极,电压处理30min后检测各组中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荧光强度。
上述荧光强度的具体测量过程为:通过Image J软件分析荧光图像,使用Image J的 Subtract函数从图像中扣除背景空白值。然后测量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浓度荧光条带(Image →Adjust→Threshold)以得到荧光强度。
本实施例探究了SDS和β-巯基乙醇对检测LPS效果的影响,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图(a)和(b)表明SDS浓度为7~10mg/mL时,检测到的荧光条带清晰、集中,最佳的SDS浓度为10mg/mL,且空白组基本无荧光富集。图(c)和(d)表明β-巯基乙醇浓度为3~10%v/v时,检测到的荧光条带清晰、集中,最佳β-巯基乙醇浓度为5%v/v,且空白组基本无荧光富集;上述结果说明通过加入SDS和β-巯基乙醇能够降低血浆样品荧光的干扰,且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5min。
实施例6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动物实验)
1)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同实施例1
2)样品处理:
LPS血清样品的制备(动物实验):取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6-7周无特定病原体 (SPF)KM小鼠。实验时它们的重量为31.6±1.0g。所有实验均按照国家实验室动物护理和使用指南进行。在动物实验中,腹腔注射15mg/kg的LPS,然后分别在注射后4h和12h 时取0.3mL血液用于LPS试验。经测量,注射LPS后小鼠肛温由36.2℃降至32.2℃。将获得的血液样品以300g离心10min,分离获得LPS血清样品,之后将上述小鼠血清加入10 mg/mL SDS,5%v/vβ-巯基乙醇,并于95℃沸水中加热5min。作为后续的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分别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在上述第二次混合孵育体系中,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μg/mL、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浓度为6nM。
3)微流控芯片检测:实验之前,用1%BSA(牛血清白蛋白)在室温下修饰微通道10min,以防止非特异性粘附,然后将通道用超纯水洗涤三次并用TBE缓冲液(pH 7.4,含有25%v/v CH3OH和5%v/v CH3CN)充满整个通道直至开始实验。将1-10μL枪头切去尖端后作为样品池插入进、出样口中。将上步第二次混合孵育的样品加样到微流控芯片的样品池中,微流控芯片中含有Nafion膜(厚45μm,宽400μm);同时将连接DC电源的铂电极插入样品池中,在微流控芯片的进、出样口之间施加20V电压进行处理,进样口处为阳极,电压处理30min 后检测各组中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荧光强度。
上述荧光强度的具体测量过程为:通过Image J软件分析荧光图像,使用Image J的 Subtract函数从图像中扣除背景空白值。然后测量Nafion膜与阳极之间的浓度荧光条带(Image →Adjust→Threshold)以得到荧光强度。
检测结果如图5所示,可见利用本发明方法分别对注射LPS 4h及12h后的脓毒症模型小鼠血清进行测定,均能检测出小鼠血清中的LPS,且对照组基本无荧光富集。
实施例7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细菌实验及特异性检测)
方法:
1)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同实施例1
2)样品处理:
①基体为水溶液:
空白组:已知浓度的LPS标准水溶液,作为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焦磷酸盐组:已知浓度的LPS标准水溶液+同浓度焦磷酸盐,作为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FAD+组:已知浓度的LPS标准水溶液+同浓度FAD+,作为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NAD+组:已知浓度的LPS标准水溶液+同浓度NAD+,作为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AMP组:已知浓度的LPS标准水溶液+同浓度AMP,作为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ADP组:已知浓度的LPS标准水溶液+同浓度ADP,作为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ATP组:已知浓度的LPS标准水溶液+同浓度ATP,作为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磷脂酰胆碱组:已知浓度的LPS标准水溶液+同浓度磷脂酰胆碱,作为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脂磷壁酸组:已知浓度的LPS标准水溶液+同浓度脂磷壁酸,作为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β-D-葡聚糖组:已知浓度的LPS标准水溶液+同浓度β-D-葡聚糖,作为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 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②基体为血清:除了需要在LPS加标血清中加入10mg/mL SDS和5%v/vβ-巯基乙醇在沸水中进行加热处理5min与①不同,其他均与①相同。
③大肠杆组:通过4,000rpm离心10min收集大肠杆菌,并用1×TBE(pH 7.4)洗涤3遍,然后以13,000rpm离心10min破碎细菌,取上清后稀释于1×TBE溶液中(C=108cfu/mL)作为待测样品。
④金黄色葡萄球菌组:通过4,000rpm离心10min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并用1×TBE(pH 7.4)洗涤3遍,然后以13,000rpm离心10min破碎细菌,取上清后稀释于1×TBE溶液中(C=108 cfu/mL)作为待测样品。
⑤白色念珠菌组:通过4,000rpm离心10min收集白色念球菌,并用1×TBE(pH 7.4)洗涤3遍,然后以13,000rpm离心10min破碎细菌,取上清后稀释于1×TBE溶液中(C=108cfu/mL)作为待测样品。
取6-FAM(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LPS适配体(由生物公司设计合成)在95℃水浴加热10min,然后立即放入15℃水中分别冰浴10min。而后将其与上述各待测样品混合并继续在15℃进行第一次孵育10min。然后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及1×TBE缓冲液(pH7.4,),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即在室温下旋转孵育30min后上样进行检测。
在上述第二次混合孵育体系中,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μg/mL、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浓度为6nM。
3)微流控芯片检测:同实施例2。
检测结果如图6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在一些竞争生物分子(焦磷酸盐,FAD+,NAD+,AMP,ADP,ATP,磷脂酰胆碱,LTA,β-D-葡聚糖)的存在下,根据其荧光强度来评估其选择性,如图6(a)和(b)所示,所有竞争性生物分子均不会引起荧光强度的显著增加。我们所用的是已报道的能够特异性识别LPS的适配体,因此,只有LPS能诱导荧光强度发生显著的变化。该方法还能够区分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我们使用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白色念珠菌(真菌)作为实例进行实验。并且在上述优化实验获得的最佳条件下,对新鲜细菌悬浮液(C=108cfu/mL)进行测定。(a)和(b)分别为LPS水溶液样品和LPS血清样品对该方法的选择性。红色柱表示样品中同时存在竞争分子与LPS,黑色柱表示样品中只存在竞争分子。(c)30V电压下三种菌液(108cfu/mL)在的富集荧光强度。
本发明能够检测注射液及脓毒症模型小鼠血清中的LPS含量,能快速区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
实施例8标准曲线的制备
方法:通过该方法分别测定水溶液和血清中八种不同浓度 (50,100,500,103,104,5×104,105,106fM和50,100,500,103,5×103,104,2×104,5×104fM)的LPS标准溶液获得线性图。通过测定LPS在8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获得。每个点对应于三次独立实验的平均值。三次重复实验的RSD<4.0%。
结果:
标准曲线的制备结果如图7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的最低检测限(LOD)为 8fM,线性范围为:50fM-1nM(水溶液样品),见图7(a);50fM-50pM(血清样品),见图7(b);最低检测限(LOD)为8fM。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样品与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进行第一次混合孵育;再加入还原氧化石墨烯和TBE缓冲液,进行第二次混合孵育;
2)将微流控芯片清洗干净后,用含CH3OH的TBE缓冲液充满整个微流控芯片的通道,然后将上步第二次混合孵育的样品加样到微流控芯片的进样口中,在微流控芯片的进、出样口之间施加电压进行处理,进样口处为阳极,电压处理后检测Nafion膜通道与阳极之间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和标准曲线判定待测样品中LPS的含量;
上述微流控芯片中的Nafion膜通道垂直于微流控芯片中的富集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当待测样品为血清样品时,在待测样品与LPS适配体混合之前,还需加入SDS、β-巯基乙醇,并于92~100℃加热处理3~8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DS、β-巯基乙醇在待测样品中的浓度分别为7~10mg/mL、3~10%v/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在加入待测样品之前,于92~100℃加热5~13min,并再于10~20℃冷却5~12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第一次混合孵育的温度为10~20℃,孵育时间为7~14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第二次混合孵育体系中,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8~17μg/mL、荧光标记的LPS适配体浓度为4~8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TBE缓冲液的pH为7~7.8,TBE缓冲液中含有20~30%v/v CH3O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待测样品为血清样品时,所述TBE缓冲液pH为7~7.8,含有20~30%v/v CH3OH和4~10%v/v CH3C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电压处理时间为25~35min,电压为25~35V。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Nafion膜通道的宽度为200~400μm,深度为20~200μm。
CN201811061693.XA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Active CN109270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1693.XA CN109270259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1693.XA CN109270259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0259A true CN109270259A (zh) 2019-01-25
CN109270259B CN109270259B (zh) 2022-01-11

Family

ID=6518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1693.XA Active CN109270259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02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6017A (zh) * 2020-07-24 2020-10-30 褚培忠 一种检测醇类溶液中内毒素的方法
CN112326950A (zh) * 2020-10-20 2021-02-05 甘肃农业大学 一种t-2毒素的检测方法
WO2022169890A1 (en) 2021-02-04 2022-08-11 Fresenius Medical Care Holdings, Inc. Lipopolysaccharide (lps) aptame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0285A (zh) * 2006-09-04 2008-03-12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
CN101216458A (zh) * 2008-01-09 2008-07-09 浙江大学 可控制进样体积的微流控芯片筛分电泳分析方法
CN102174383A (zh) * 2011-02-15 2011-09-07 福州大学 基于纳米磁珠技术的dna生物传感器芯片及其实验方法
CN105527266A (zh) * 2016-01-22 2016-04-27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纸芯片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汞离子的方法
CN106405081A (zh) * 2016-08-30 2017-02-15 张晓杰 一种微流控芯片上基于荧光量子点磁性富集并分离结核分枝杆菌tb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94069A (zh) * 2017-03-24 2017-05-2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基于离子浓差极化技术的富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70556A (zh) * 2017-01-03 2017-05-31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检测凝血酶的方法
CN106927541A (zh) * 2017-03-22 2017-07-07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多孔膜的离子浓差极化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0285A (zh) * 2006-09-04 2008-03-12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
CN101216458A (zh) * 2008-01-09 2008-07-09 浙江大学 可控制进样体积的微流控芯片筛分电泳分析方法
CN102174383A (zh) * 2011-02-15 2011-09-07 福州大学 基于纳米磁珠技术的dna生物传感器芯片及其实验方法
CN105527266A (zh) * 2016-01-22 2016-04-27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纸芯片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汞离子的方法
CN106405081A (zh) * 2016-08-30 2017-02-15 张晓杰 一种微流控芯片上基于荧光量子点磁性富集并分离结核分枝杆菌tb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70556A (zh) * 2017-01-03 2017-05-31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检测凝血酶的方法
CN106927541A (zh) * 2017-03-22 2017-07-07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多孔膜的离子浓差极化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4069A (zh) * 2017-03-24 2017-05-2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基于离子浓差极化技术的富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H FENG CHEOW: "Continuous signal enhancement for sensitive aptamer affinity probe electrophoresis assay using electrokinetic concentration", 《ANALYTICAL.CHEMISTRY》 *
ZHIFENG ZHANG: "An aptamer-based fluorescence probe for facile detec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 in drinks", 《RSC ADVANCES》 *
孔宇: "毛细管电泳乙腈-盐在线堆积方法机理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6017A (zh) * 2020-07-24 2020-10-30 褚培忠 一种检测醇类溶液中内毒素的方法
CN112326950A (zh) * 2020-10-20 2021-02-05 甘肃农业大学 一种t-2毒素的检测方法
WO2022169890A1 (en) 2021-02-04 2022-08-11 Fresenius Medical Care Holdings, Inc. Lipopolysaccharide (lps) aptame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0259B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0259A (zh) 一种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CN106596969B (zh) 一种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产品、检测及应用
CN110296979B (zh) 一种检测双酚a的电化学发光法
CN108918855A (zh) 一种基于AgNCs为发光体的信号“开-关”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181556B (zh) 用于检测马梨形虫的试剂盒及制备与使用方法
JP2006262891A (ja) 液体試料中の微生物の測定キット及び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CN105044365A (zh) 检测恩诺沙星残留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纸的制备方法
CN107300555B (zh) 一种快速高效测定吐温80含量的比色方法及其应用
CN205741036U (zh) 一种检测含SSeC基因鼠伤寒沙门氏菌纳米生物传感器
CN104931564A (zh) 基于多壁碳-壳聚糖/纳米四氧化铁-壳聚糖修饰的适配体传感器制备
CN103439319B (zh) 碳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测定博来霉素的方法
JPWO2006059359A1 (ja) 液体試料中の微生物の測定キット及び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CN104076025B (zh) 一种抗菌肽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3940812B (zh) 一种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及应用
CN108760695B (zh) 一种基于pret的磷光探针定量检测凝血酶的方法
CN101307092B (zh) 一种β-内酰胺类药物通用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
CN204255958U (zh) 氨氮在线监测仪
CN114487421B (zh) 一种检测多种炎症因子的衬底及制备方法、试剂盒及应用
CN1928562B (zh) 一种检测狂犬病病毒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CN204359795U (zh) 螨特异性IgG4亚型抗体检测试剂盒
CN112683968B (zh) 一种检测唾液酸化糖链抗原kl-6铱纳米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12748096B (zh) 一种磺胺二甲氧嘧啶的室温磷光检测方法及应用
CN113943572A (zh) 一种用于真菌检测的荧光素碳点染色试剂、染色方法和应用
CN105717099A (zh) 一种电致化学发光呋喃唑酮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Shen et al. Chitosan and nafion assisted modification of enzyme-free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s for the detection of tetrodotox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