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68687A - 供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68687A
CN109268687A CN201811205065.4A CN201811205065A CN109268687A CN 109268687 A CN109268687 A CN 109268687A CN 201811205065 A CN201811205065 A CN 201811205065A CN 109268687 A CN109268687 A CN 109268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rt
fluid reservoir
liquid
feed devic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50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坚
朱斌
阮蒙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050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686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68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68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17D1/08Pipe-line systems for liquids or viscous products
    • F17D1/12Conveying liquids or viscous products by pressure of another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液装置,供液装置用于为使用端供液,供液装置包括:储液罐,储液罐用于存储待供液体,储液罐为多个,多个储液罐用于与使用端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气压驱动系统,气压驱动系统包括供气部,供气部用于与储液罐相连通,以在供气部向储液罐提供气体时,使气体驱动位于相应的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流向使用端;其中,供气部与各个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本发明的供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供液装置在供液过程中需要停止供液进行二次加液的问题。

Description

供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液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供液装置多由储液罐和使用端组成,在具体供液过程中,储液罐内的液体流入到使用端,实现了对使用端的有效供液。
然而,考虑到储液罐容量有限,在供液工程中会出现容量不足,此过程需要停止向使用端供液,直至将储液罐内加满液体后,在进行二次供液。考虑到具体的加液工程时间较长,直接影响使用端的供液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供液装置在供液过程中需要停止供液进行二次加液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液装置,供液装置用于为使用端供液,供液装置包括:储液罐,储液罐用于存储待供液体,储液罐为多个,多个储液罐用于与使用端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气压驱动系统,气压驱动系统包括供气部,供气部用于与储液罐相连通,以在供气部向储液罐提供气体时,使气体驱动位于相应的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流向使用端;其中,供气部与各个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供液装置还包括:过渡罐,过渡罐的进液口与储液罐相连通,过渡罐的供液口用于与使用端相连通,以使储液罐通过过渡罐与使用端相连通;其中,过渡罐与各个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多个储液罐包括:第一储液罐,第一储液罐的第一气口与供气部可通断地相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可通断地相连接;第二储液罐,第二储液罐的第二气口与供气部可通断地相连接,第二储液罐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可通断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供液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一阀口与过渡罐的进液口相连接,第二阀口与第一储液罐的第一出液口相连接,第三阀口与第二储液罐的第二出液口相连接;其中,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可通断地相连接,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可通断地相连接;在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相连通时,第一储液罐与过渡罐相连通;或当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相连通时,第二储液罐与过渡罐相连通。
进一步地,供液装置还包括:处理端,处理端用于处理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第二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包括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第四阀口与第一储液罐的第一气口相连接,第五阀口与处理端相连接,第六阀口与供气部相连接;其中,第四阀口与第五阀口可通断地相连接,第四阀口与第六阀口可通断地相连接;在第四阀口与第五阀口相连通时,第一储液罐与处理端相连通;或当第四阀口与第六阀口相连通时,第一储液罐与供气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供液装置还包括:第三换向阀,第三换向阀包括第七阀口、第八阀口和第九阀口,第七阀口与第二储液罐的第二气口相连接,第八阀口与处理端相连接,第九阀口与供气部相连接;其中,第七阀口与第八阀口可通断地相连接,第七阀口与第九阀口可通断地相连接;在第七阀口与第八阀口相连通时,第二储液罐与处理端相连通;或当第七阀口与第九阀口相连通时,第二储液罐与供气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供液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第一连接管路用于连接第六阀口与第九阀口,供气部与第一连接管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用于连接第五阀口与第八阀口,处理端与第二连接管路相连通。
进一步地,当第四阀口与第六阀口相连通,且第一储液罐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相连通时,第七阀口与第九阀口相断开,且第二储液罐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相断开,第七阀口与第八阀口可选择地相连通;或者当第七阀口与第九阀口相连通,且第二储液罐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相连通时,第四阀口与第六阀口相断开,第一储液罐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相断开,第四阀口与第五阀口可选择地相连通;或者当第四阀口与第五阀口相连通,且第一储液罐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相连通时,第七阀口与第九阀口相连通,第二储液罐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相断开;或者当第七阀口与第八阀口相连通,且第二储液罐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相连通时,第四阀口与第六阀口相连通,第一储液罐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相断开。
进一步地,第七阀口与第二储液罐的第二气口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当第四阀口与第六阀口相连通时,第一储液罐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相连通,第二储液罐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相断开;当第一压力表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时,第七阀口与第八阀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四阀口与第一储液罐的第一气口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当第七阀口与第九阀口相连通时,第二储液罐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相连通,第一储液罐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相断开;当第二压力表的压力值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第四阀口与第五阀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过渡罐包括:本体部,本体部具有用于容纳待供液体的存储腔;称重部,本体部设置在称重部上,称重部用于获取位于存储腔内的待供液体的重量。
进一步地,本体部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设置在存储腔内,进液管与储液罐相连通,以使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通过进液管流入存储腔内;其中,进液管上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与进液管的管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进液管具有进液口,进液口设置在进液管靠近存储腔的腔底的一端,排气口为矩形口,排气口与进液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供液装置还包括:处理端,处理端用于处理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处理端与各个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用于处理相应的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
进一步地,处理端至少包括真空泵,真空泵与各个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用于吸取相应的储液罐内的气体。
进一步地,供气部与储液罐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供液装置通过设置有多个储液罐可以对使用端进行持续供液。其中,储液罐用于存储待供液体,多个储液罐用于与使用端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气压驱动系统的供气部与储液罐相连通,以在供气部向储液罐提供气体时,使气体驱动待供液体流向使用端。在具体供液工程中,根据使用需求,使得供气部与至少一个储液罐相连通,从而通过供气部向储液罐提供的气体驱动待供液体流向使用端,以此实现供液,当某一个储液罐内待供液体不足以供液时,可以切换其他的储液罐供液,即使储液罐进行二次加液,也可以避免停止供液,从而避免了停止运行系统带来的供液间断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供液装置在供液过程中需要停止供液进行二次加液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供液装置的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供液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供液装置的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供液装置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供液装置的过渡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供液装置的过渡罐的主视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供液装置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供液装置的过渡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使用端;20、供气部;30、过渡罐;31、本体部;311、存储腔;312、进液管;3121、排气口;32、称重部;33、支撑座;40、第一储液罐;41、压力桶;42、存液桶;50、第二储液罐;60、第一换向阀;61、第一阀口;62、第二阀口;63、第三阀口;70、处理端;80、第二换向阀;81、第四阀口;82、第五阀口;83、第六阀口;90、第三换向阀;91、第七阀口;92、第八阀口;93、第九阀口;100、第一连接管路;110、第二连接管路;120、第一压力表;130、第二压力表;140、第一空气净化器;150、第二空气净化器;160、第三空气净化器;170、减压阀;180、安装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液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8,供液装置用于为使用端10供液,供液装置包括:储液罐,储液罐用于存储待供液体,储液罐为多个,多个储液罐用于与使用端10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气压驱动系统,气压驱动系统包括供气部20,供气部20用于与储液罐相连通,以在供气部20向储液罐提供气体时,使气体驱动位于相应的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流向使用端10;其中,供气部20与各个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
本发明的供液装置通过设置有多个储液罐可以对使用端10进行持续供液。其中,储液罐用于存储待供液体,多个储液罐用于与使用端10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气压驱动系统的供气部20与储液罐相连通,以在供气部20向储液罐提供气体时,使气体驱动待供液体流向使用端10。在具体供液工程中,根据使用需求,使得供气部20与至少一个储液罐相连通,从而通过供气部20向储液罐提供的气体驱动待供液体流向使用端10,以此实现供液,当某一个储液罐内待供液体不足以供液时,可以切换其他的储液罐供液,即使储液罐进行二次加液,也可以避免停止供液,从而避免了停止运行系统带来的供液间断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供液装置在供液过程中需要停止供液进行二次加液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端10可以为人、动物或者需要通过待供液体进行相应活动的机械设备。
为了能够进一步调节储液罐内送入的待供液体,如图1所示,供液装置还包括:过渡罐30,过渡罐30的进液口与储液罐相连通,过渡罐30的供液口用于与使用端10相连通,以使储液罐通过过渡罐30与使用端10相连通;其中,过渡罐30与各个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供液装置上设置有过渡罐30,其中,过渡罐30的进液口与储液罐相连通,过渡罐30的供液口用于与使用端10相连通,从而可以使得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先送入到过渡罐30内,然后由过渡罐30送入到使用端10,此方式不仅可以对待供液体进行一定量的储存,而且还可以在过渡罐30内对待供液体进行一定的预处理,来满足使用端10对于待供液体的需求量。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储液罐包括:第一储液罐40,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气口与供气部20可通断地相连接,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30可通断地相连接;第二储液罐50,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气口与供气部20可通断地相连接,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30可通断地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液罐40和第二储液罐50可以对过渡罐30进行单独供液。
为了能够实现第一储液罐40和第二储液罐50的选择性供液,如图1所示,供液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阀60,第一换向阀60包括第一阀口61、第二阀口62和第三阀口63,第一阀口61与过渡罐30的进液口相连接,第二阀口62与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相连接,第三阀口63与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相连接;其中,第一阀口61与第二阀口62可通断地相连接,第一阀口61与第三阀口63可通断地相连接;在第一阀口61与第二阀口62相连通时,第一储液罐40与过渡罐30相连通;或当第一阀口61与第三阀口63相连通时,第二储液罐50与过渡罐30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换向阀60的设置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切换第一储液罐40和第二储液罐50,即使其中一个中的需要补充待供液体,也不会影响正常的供液。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向阀60为电磁阀。
考虑到待供液体内部会出现气体,供液装置还包括:处理端70,处理端70用于处理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第二换向阀80,第二换向阀80包括第四阀口81、第五阀口82和第六阀口83,第四阀口81与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气口相连接,第五阀口82与处理端70相连接,第六阀口83与供气部20相连接;其中,第四阀口81与第五阀口82可通断地相连接,第四阀口81与第六阀口83可通断地相连接;在第四阀口81与第五阀口82相连通时,第一储液罐40与处理端70相连通;或当第四阀口81与第六阀口83相连通时,第一储液罐40与供气部20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端70可以用于向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吸空气,也可以向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吹入空气,或者对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进行消毒处理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供液装置上设置有处理端70,处理端70至少包括真空泵,真空泵可以对第一储液罐40和第二储液罐50内的气体进行抽吸。
相应地,供液装置还包括:第三换向阀90,第三换向阀90包括第七阀口91、第八阀口92和第九阀口93,第七阀口91与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气口相连接,第八阀口92与处理端70相连接,第九阀口93与供气部20相连接;其中,第七阀口91与第八阀口92可通断地相连接,第七阀口91与第九阀口93可通断地相连接;在第七阀口91与第八阀口92相连通时,第二储液罐50与处理端70相连通;或当第七阀口91与第九阀口93相连通时,第二储液罐50与供气部20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端70至少包括真空泵,通过设置有第二换向阀80和第三换向阀90,第二换向阀80可以实现第一储液罐40与处理端70和供气部20的切换式连通,相应地,第三换向阀90可以实现第二储液罐50与处理端70和供气部20的切换式连通。即根据供液或吸真空需求切换第二换向阀80和第三换向阀90的阀位。
为了简化供液装置的管路连接,如图1所示,供液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100,第一连接管路100用于连接第六阀口83与第九阀口93,供气部20与第一连接管路100相连通;第二连接管路110,第二连接管路110用于连接第五阀口82与第八阀口92,处理端70与第二连接管路110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向阀80与第一储液罐40之间设置有第二空气净化器150。第三换向阀90与第二储液罐50之间设置有第三空气净化器160。第二空气净化器150和第三空气净化器160均为空气分离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管路100和第二连接管路110可以实现一个处理端70和供气部20对于第一储液罐40和第二储液罐50的控制。
针对整个供液的具体过程,当第四阀口81与第六阀口83相连通,且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连通时,第七阀口91与第九阀口93相断开,且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断开,第七阀口91与第八阀口92可选择地相连通;或者,当第七阀口91与第九阀口93相连通,且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连通时,第四阀口81与第六阀口83相断开,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断开,第四阀口81与第五阀口82可选择地相连通;或者,当第四阀口81与第五阀口82相连通,且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连通时,第七阀口91与第九阀口93相连通,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断开;或者,当第七阀口91与第八阀口92相连通,且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连通时,第四阀口81与第六阀口83相连通,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断开。
为了能够控制处理端70的吸真空时间,如图1所示,第七阀口91与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气口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20,当第四阀口81与第六阀口83相连通时,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连通,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断开;当第一压力表120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时,第七阀口91与第八阀口92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端70至少包括真空泵,通过在第七阀口91与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气口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20,从而可以通过观察第一压力表120的压力值来判断第二储液罐50内的气体是否应该进行相应的吸真空处理,以此来控制第七阀口91与第八阀口92的连通或断开。
相应地,第四阀口81与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气口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130,当第七阀口91与第九阀口93相连通时,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连通,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过渡罐30相断开;当第二压力表130的压力值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第四阀口81与第五阀口82相连通。
为了能够控制过渡罐30内的待供液体的重量,如图6所示,过渡罐30包括:本体部31,本体部31具有用于容纳待供液体的存储腔311;称重部32,本体部31设置在称重部32上,称重部32用于获取位于存储腔311内的待供液体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罐30包括本体部31和称重部32,本体部31设置在称重部32上。其中,本体部31具有用于容纳待供液体的存储腔311,在整个供液过程中,称重部32可以获取位于存储腔311内的待供液体的重量,以此来控制供液的速度以及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称重部32至少包括称重传感器以及用于设置称重传感器的支撑板。
在本实施例中,称重部32设置在支撑座33上。
针对本体部31的具体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本体部31上设置有进液管312,进液管312设置在存储腔311内,进液管312与储液罐相连通,以使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通过进液管312流入存储腔311内;其中,进液管312上设置有排气口3121,排气口3121与进液管312的管腔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本体部31上设置有进液管312,进液管312用于与储液罐相连通,进液管312设置在存储腔311内,从而可以使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通过进液管312流入存储腔311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气体随待供液体进入到使用端10,进液管312上设置有排气口3121,排气口3121与进液管312的管腔相连通,从而可以将气体从排气口3121内排出。
优选地,进液管312具有进液口,进液口设置在进液管312靠近存储腔311的腔底的一端,排气口3121为矩形口,排气口3121与进液口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进液口设置在进液管312靠近存储腔311的腔底的一端,可以将待供液体从底部流入到存储腔311内,以此将从排气口3121排出的气体挤压到待供液体上方,从而可以避免气体混入到待供液体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管312设置在本体部31的盖体上,盖体可以取下,且盖体上还设置有与使用端10相连接的供液管。其中,盖体与形成存储腔311的结构之间具有密封圈。
优选地,供液装置还包括:处理端70,处理端70用于处理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处理端70与各个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用于处理相应的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端70可以用于向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吸空气,也可以向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吹入空气,或者对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进行消毒处理等。
优选地,处理端70至少包括真空泵,真空泵与各个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用于吸取相应的储液罐内的气体。
为了能够对供气部20内的气体进行净化,如图1所示,供气部20与储液罐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空气净化器14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净化器140为空气分离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净化器140与储液罐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减压阀170,其中,减压阀170为精密减压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储液罐40和第二储液罐50均设置在安装底座180上,安装底座18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供应装置的电力控制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由压力桶41和存液桶42组成,即在具体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存液桶42放置到压力桶41内,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而且可以防止污染存液桶42内的待供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存液桶42为UV胶桶。
在本实施例中,待供液体为UV胶。
针对本发明的供液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气源首先通过精密减压阀(减压阀170)控制到额定的压力,再经过空气分离器(第一空气净化器140)初级过滤气体。空气分离器出来分2条气路分别通向1存储罐(第一储液罐40)和2存储罐(第二储液罐50),中间用电磁阀1(第二换向阀80)和电磁阀2(第三换向阀90)控制气路通断。电磁阀3(第一换向阀60)控制一罐使用另一罐准备。两条路的气体通入储胶罐前还经过第二级的精密空气过滤器(第二空气净化器150和第三空气净化器160),使与液体接触的空气等级达到2级。当1存储罐供液时2存储罐等待,压力将罐内液体压到过渡罐30中使过渡罐内的压力与1存储罐保持平衡。过渡罐内的压力将过渡罐内液体供给使用端。
其中,1存储罐、2存储罐为储胶液体用于补充过渡罐中的液体。过渡罐利用压强将过渡罐内的液体供给使用端10。空气分离器用于净化与液体接触的空气。电磁阀1、2、3用于切换管路,控制液体供给回路和抽真空回路(或其他预备处理)。数显开关(第一压力表120和第二压力表130)能够显示1存储罐、2存储罐内压力强度。处理端70(真空泵)将1存储罐、2存储罐内空气抽空,对液体进行“脱泡”处理(脱泡既排除液体中空气,用于有特殊要求的液体)。
1存储罐供液时,电磁阀1中第四阀口81与第六阀口83通路连通气源,电磁阀3中第一阀口61与第二阀口62通路,使1存储罐对过渡罐进行供液。电磁阀2中第七阀口91与第八阀口92连通,2存储罐连通真空泵可进行抽真空处理(进行预备处理)。等2存储罐中抽一定时间真空后,电磁阀2切换到中封位,使2存储罐负压密封静置。当2存储罐中负压上升到-0.09MPa以上时,电磁阀2重新切换到第七阀口91与第八阀口92连通,并启动真空泵抽真空。抽真空一段时间后重新使2存储罐负压密封静置。
当过渡罐中液位降低到报警时,机器暂停电磁阀1中第四阀口81与第五阀口82连通,使1存储罐中气体排出;在1存储罐进行排气时,电磁阀2切换到第七阀口91与第九阀口93通路,2存储罐连通气源充压。等1存储罐达到大气压后电磁阀3切换到第一阀口61与第三阀口63通路,2存储罐对过滤罐进行补液。然后1存储罐可进行抽真空(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从1存储罐排气到2存储罐为过渡罐补液后压力稳定,总共用时较短。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存储罐,可直接盛放液体原装容器,比如桶、瓶、杯等。直接存放原装容积的好处是:可以快速更换,无需清理存储罐,不会因为存储罐内部存在杂质导致污染液体,且当液体比较特殊时不需要考虑存储罐的材质,从而节约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罐的入气口设计在高处,其原因是防止气体进入时带起底部的灰尘和杂质。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过渡罐30,采用称重传感器作为液位检测的手段有以下好处:传感器不与液体接触不会污染液体,当液体比较特殊时不许要考虑传感器的材料,即扩大了适用范围又避免购买特殊材质的传感器节省了成本,传感器无需伸入到罐体内部不会对罐体的密封性造成影响,一般的液位传感器只能检测液体到达一定位置后反馈型号,称重传感器可以根据质量转化成液位高度。
进液管开口(排气口3121)设计的好处:避免液体从高处落下溅起气泡,导致输出的液体带气泡,避免切罐时空气吹气到液体中导致输出的液体带气泡,避免切罐时过渡罐中液体倒吸到过渡罐中。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罐30中的称重传感器区别于常用的液位传感器,当过渡罐中液位开始减少时,意味着存储桶中液体已经空了,可以起到提前预警。自动切换罐功能是利用电磁阀控制管路通断来达到不同罐供液的作用UV胶双罐供液系统中有2个储胶罐,这使点胶供液和补胶“脱泡”处理(预处理)同时进行,节省了补胶“脱泡”处理的时间。(在线供液保障设备不停机技术可使用多个储液容积同时进行不同操作)。整体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机器短暂的暂停就可以实现连续供胶。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供液装置通过设置有多个储液罐可以对使用端10进行持续供液。其中,储液罐用于存储待供液体,多个储液罐用于与使用端10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气压驱动系统的供气部20与储液罐相连通,以在供气部20向储液罐提供气体时,使气体驱动待供液体流向使用端10。在具体供液工程中,根据使用需求,使得供气部20与至少一个储液罐相连通,从而通过供气部20向储液罐提供的气体驱动待供液体流向使用端10,以此实现供液,当某一个储液罐内待供液体不足以供液时,可以切换其他的储液罐供液,即使储液罐进行二次加液,也可以避免停止供液,从而避免了停止运行系统带来的供液间断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供液装置在供液过程中需要停止供液进行二次加液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供液装置,所述供液装置用于为使用端(10)供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包括:
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用于存储待供液体,所述储液罐为多个,多个所述储液罐用于与所述使用端(10)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
气压驱动系统,所述气压驱动系统包括供气部(20),所述供气部(20)用于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以在所述供气部(20)向所述储液罐提供气体时,使所述气体驱动位于相应的所述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流向所述使用端(10);
其中,所述供气部(20)与各个所述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还包括:
过渡罐(30),所述过渡罐(30)的进液口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所述过渡罐(30)的供液口用于与所述使用端(10)相连通,以使所述储液罐通过所述过渡罐(30)与所述使用端(10)相连通;
其中,所述过渡罐(30)与各个所述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储液罐包括:
第一储液罐(40),所述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气口与所述供气部(20)可通断地相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可通断地相连接;
第二储液罐(50),所述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气口与所述供气部(20)可通断地相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可通断地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还包括:
第一换向阀(60),所述第一换向阀(60)包括第一阀口(61)、第二阀口(62)和第三阀口(63),所述第一阀口(61)与所述过渡罐(30)的进液口相连接,所述第二阀口(62)与所述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相连接,所述第三阀口(63)与所述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阀口(61)与所述第二阀口(62)可通断地相连接,所述第一阀口(61)与所述第三阀口(63)可通断地相连接;在所述第一阀口(61)与所述第二阀口(62)相连通时,所述第一储液罐(40)与所述过渡罐(30)相连通;或当所述第一阀口(61)与所述第三阀口(63)相连通时,所述第二储液罐(50)与所述过渡罐(3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还包括:
处理端(70),所述处理端(70)用于处理所述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
第二换向阀(80),所述第二换向阀(80)包括第四阀口(81)、第五阀口(82)和第六阀口(83),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五阀口(82)与所述处理端(70)相连接,所述第六阀口(83)与所述供气部(20)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五阀口(82)可通断地相连接,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六阀口(83)可通断地相连接;在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五阀口(82)相连通时,所述第一储液罐(40)与所述处理端(70)相连通;或当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六阀口(83)相连通时,所述第一储液罐(40)与所述供气部(20)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还包括:
第三换向阀(90),所述第三换向阀(90)包括第七阀口(91)、第八阀口(92)和第九阀口(93),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气口相连接,所述第八阀口(92)与所述处理端(70)相连接,所述第九阀口(93)与所述供气部(20)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八阀口(92)可通断地相连接,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九阀口(93)可通断地相连接;在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八阀口(92)相连通时,所述第二储液罐(50)与所述处理端(70)相连通;或当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九阀口(93)相连通时,所述第二储液罐(50)与所述供气部(20)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管路(100),所述第一连接管路(100)用于连接所述第六阀口(83)与所述第九阀口(93),所述供气部(20)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100)相连通;
第二连接管路(110),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10)用于连接所述第五阀口(82)与所述第八阀口(92),所述处理端(70)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10)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六阀口(83)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连通时,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九阀口(93)相断开,且所述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断开,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八阀口(92)可选择地相连通;或者
当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九阀口(93)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连通时,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六阀口(83)相断开,所述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断开,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五阀口(82)可选择地相连通;或者
当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五阀口(82)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连通时,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九阀口(93)相连通,所述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断开;或者
当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八阀口(92)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连通时,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六阀口(83)相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气口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20),当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六阀口(83)相连通时,所述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连通,所述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断开;当所述第一压力表(120)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八阀口(92)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气口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130),当所述第七阀口(91)与所述第九阀口(93)相连通时,所述第二储液罐(50)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罐(40)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过渡罐(30)相断开;当所述第二压力表(130)的压力值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所述第四阀口(81)与所述第五阀口(82)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罐(30)包括:
本体部(31),所述本体部(31)具有用于容纳待供液体的存储腔(311);
称重部(32),所述本体部(31)设置在所述称重部(32)上,所述称重部(32)用于获取位于所述存储腔(311)内的待供液体的重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31)上设置有进液管(312),所述进液管(312)设置在所述存储腔(311)内,所述进液管(312)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以使所述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通过所述进液管(312)流入所述存储腔(311)内;其中,所述进液管(312)上设置有排气口(3121),所述排气口(3121)与所述进液管(312)的管腔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312)具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进液管(312)靠近所述存储腔(311)的腔底的一端,所述排气口(3121)为矩形口,所述排气口(3121)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还包括:
处理端(70),所述处理端(70)用于处理所述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所述处理端(70)与各个所述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用于处理相应的所述储液罐内的待供液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端(70)至少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各个所述储液罐可选择地连通或断开,以用于吸取相应的所述储液罐内的气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部(20)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空气净化器(140)。
CN201811205065.4A 2018-10-16 2018-10-16 供液装置 Pending CN1092686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5065.4A CN109268687A (zh) 2018-10-16 2018-10-16 供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5065.4A CN109268687A (zh) 2018-10-16 2018-10-16 供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68687A true CN109268687A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96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5065.4A Pending CN109268687A (zh) 2018-10-16 2018-10-16 供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6868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3901A (zh) * 2020-10-20 2021-03-12 西安八环大展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火炮通用注气注液系统
WO2021121155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石家庄禾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试剂添加系统
WO2022017284A1 (zh) * 2020-07-18 2022-01-27 深圳市康得森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酒类液体的加工处理装置
WO2022048225A1 (zh) * 2020-09-03 2022-03-10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材料供应系统及材料供应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0097A (ja) * 1994-03-16 1995-10-13 Toshiba Seiki Kk タンク装置
JPH08198400A (ja) * 1995-01-27 1996-08-06 Shinko Electric Co Ltd 給液装置
DE19857593A1 (de) * 1998-12-14 2000-06-15 Merck Patent Gmbh System zur pulsationsfreien Förderung von Flüssigkeiten
US20050068383A1 (en) * 2003-09-26 2005-03-31 Olympus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CN201220915Y (zh) * 2008-04-24 2009-04-15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稳定可靠性的供液装置
CN104555870A (zh) * 2013-10-09 2015-04-29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定量供给装置
CN205191224U (zh) * 2015-11-09 2016-04-27 河南开利空分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压液氧供应系统
CN107611055A (zh) * 2016-07-12 2018-01-19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减少气泡产生并具有自动排泡功能的管路供液装置
CN209026520U (zh) * 2018-10-16 2019-06-25 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供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0097A (ja) * 1994-03-16 1995-10-13 Toshiba Seiki Kk タンク装置
JPH08198400A (ja) * 1995-01-27 1996-08-06 Shinko Electric Co Ltd 給液装置
DE19857593A1 (de) * 1998-12-14 2000-06-15 Merck Patent Gmbh System zur pulsationsfreien Förderung von Flüssigkeiten
US20050068383A1 (en) * 2003-09-26 2005-03-31 Olympus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CN201220915Y (zh) * 2008-04-24 2009-04-15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稳定可靠性的供液装置
CN104555870A (zh) * 2013-10-09 2015-04-29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定量供给装置
CN205191224U (zh) * 2015-11-09 2016-04-27 河南开利空分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压液氧供应系统
CN107611055A (zh) * 2016-07-12 2018-01-19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减少气泡产生并具有自动排泡功能的管路供液装置
CN209026520U (zh) * 2018-10-16 2019-06-25 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供液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1155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石家庄禾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试剂添加系统
WO2022017284A1 (zh) * 2020-07-18 2022-01-27 深圳市康得森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酒类液体的加工处理装置
WO2022048225A1 (zh) * 2020-09-03 2022-03-10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材料供应系统及材料供应方法
CN112483901A (zh) * 2020-10-20 2021-03-12 西安八环大展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火炮通用注气注液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8687A (zh) 供液装置
CN209026520U (zh) 供液装置
CN107108193B (zh) 具有用于排放容器的三通阀的加压液体分配器
CN100548816C (zh) 具有可分开和可清洗的液体回收盘的用于在容器中形成真空的装置
CN104736448B (zh) 饮料分配器
JPS62109797A (ja) 飲用物供給システムの消毒システム
EP1663848A2 (en) Office water cooler adapter
CN207002218U (zh) 一种全自动化学试剂灌装机
CN101391735A (zh) 啤酒无菌灌装机
CN103047539A (zh) 化学药液供给系统
CN205165094U (zh) 吸胶装置
US9382106B2 (en) Liquid handling system with reduced exposure to air
CN108792329A (zh) 能够避免放液起泡的啤酒存储装置
CN110721625A (zh) 一种用于试剂提取的设备
CN212127488U (zh) 灌装头
CN113075341B (zh)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仪连续供液的方法及装置
CN209906332U (zh) 一种液体分配装置
CN206843046U (zh) 饮品分配装置
CN206544898U (zh) 一种糖浆的灌装设备
CN209237221U (zh) 多路防发泡泡沫液输转装置
CN210237075U (zh) 打酒装置
JPS62240047A (ja) 歯科医療用装置
CN207391404U (zh) 便捷型无菌定量液体分装系统
CN213649971U (zh) 一种细胞悬液分装装置
CN220786225U (zh) 一种饮料原料无菌灌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