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7488U - 灌装头 - Google Patents

灌装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7488U
CN212127488U CN201922386745.7U CN201922386745U CN212127488U CN 212127488 U CN212127488 U CN 212127488U CN 201922386745 U CN201922386745 U CN 201922386745U CN 212127488 U CN212127488 U CN 212127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filling head
inlet channel
container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67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kasi Shijiazhuang Craft Be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kasi Shijiazhuang Craft Be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kasi Shijiazhuang Craft Be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kasi Shijiazhuang Craft Be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867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7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7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7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f Jars Or Cans And Processes For Cleaning And Sealing Ja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装头,其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的底端以可封堵在灌装瓶进液口的堵头;该灌装头还包括设于本体内、并可伸出堵头的输入通道,在本体上设有与输入通道相连通的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在堵头上设有向上延伸至本体的第一排气通道,和设在本体上、并与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排气通道;且于进液通道、进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上均设有控制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灌装头,通过进气通道可将二氧化碳输送至待灌装的容器内,从而能够将容器内的空气经由排气通道输送至灌装头外部,避免了液体经由进液通道输送至容器内后容易氧化的问题;并通过设置控制阀可实现对进气通道、进液通道和排气通道开启状态的单独控制,从而利于将液态灌装至容器内。

Description

灌装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装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过灌装装置将饮料灌装到灌装瓶中,比如啤酒在灌装时的灌装头在外力下能够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对啤酒灌装在啤酒瓶中。由于待灌装的啤酒瓶中往往存在部分氧气,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而直接将啤酒灌装到啤酒瓶内后容易发生氧化,从而影响啤酒的口感和品质。
另外,液体内溶解有二氧化碳,决定了液体必须有一定保压措施防止二氧化碳溢出,同时由于压差的存在,在灌装过程中如果压差过大,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进而影响正常灌装及灌装速度和灌装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灌装头,以能够将待灌装的容器中的空气排放至灌装头外,有效避免灌装后的液体发生氧化问题的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灌装头,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的底端以可封堵在待灌装容器进液口的堵头;所述灌装头还包括:
输入通道,设于所述本体内、并可伸出所述堵头设置,于所述本体上设有与所述输入通道相连通的进气通道和进液通道,以将液体或气体单独输送至待灌装的容器内;
排气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堵头上、并向上延伸至所述本体的第一排气通道,和设于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排气通道,以将所述容器内的空气排放至所述本体外;
控制阀,包括设于所述进液通道上的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进气通道上的第二控制阀,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所述排气通道上的第三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通道为设于所述本体内的内输送管,所述内输送管的伸出端呈朝向所述容器的内壁面设置的弯曲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为套设于所述内输送管外的外输送管。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沿其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经由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本体相连通,所述第二本体经由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堵头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进液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为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周向上的至少两个。
进一步的,于所述进气通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电连接的压力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堵头包括呈圆台状的上本体,和连接在所述上本体底部并呈锥状的下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堵头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灌装头,通过进气通道可先将二氧化碳输送至待灌装的容器内,从而能够将容器内的空气经由排气通道输送至灌装头外部,然后通过进液通道向容器内灌装液体,从而可避免液体经由进液通道输送至容器内后容易氧化的问题,而可使容器内的液体具有较好的品质。并通过设置控制阀可实现对进气通道、进液通道和排气通道开启状态的单独控制,从而利于将液态灌装至容器内。另外,该灌装头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2)内输送管的结构简单,易于在本体上安装,而弯曲状的伸出端能够利于将液体经由容器的内壁向下流动,从而避免因液体向下直接喷出而产生泡沫的问题。
(3)外输送管套在内输送管外,可在两者间围构成用于排气的通道,其安装方式简单,并可利于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出容器外。同时,外输送管还能够对堵头进行支撑,从而确保排气通道使用的稳定性。
(4)本体采用多个部件连接的方式,能够提高整个本体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的便利性。
(5)通过将输入通道设置在排气通道的上方,能够确保输入通道和排气通道各自功能的实现,互不干扰。
(6)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第二排气通道,能够便于对排气通道排气量的大小,从而利于控制液体的灌装速度。
(7)通过设置压力开关,能够对进气通道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的压力到达设定压力数值后控制第二控制阀的开启状态,从而控制进气通道和进液通道的工作状态。
(8)通过设置堵头的具体形状,可便于将堵头封堵在容器上,并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容器的进液口,而可具有较好的使用灵活性。
(9)弹性材料的质地柔软,在堵头封堵在容器上时能够起到缓冲和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灌装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本体;
1-第一本体,101-进液通道,102-进气通道;
2-第一连接管;
3-第二本体,301-第二排气通道;
4-第二连接管,5-堵头,6-输入通道,7-第一排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灌装头,用于将液体灌装于容器中,此处的液体可为现有技术中的液体饮料,如碳酸饮料或啤酒等。待灌装的容器可为现有技术中的灌装瓶。该灌装头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其包括本体100和设于本体100的底端以可封堵在灌装瓶进液口的堵头5。在本体100和堵头5上构造有连通设置的安装孔,此处的安装孔延伸至堵头5的底端。本实施例中的灌装头还包括设于本体100上用于将气体和液体进行单独输送的进气输入通道,和设在堵头5和本体100上用于将容器内的氧气排出本体100外的排气通道。
具体结构上,上述的输入通道6设于本体100内、并可伸出堵头5设置,在本体100上设有与输入通道6相连通的进气通道102和进液通道101,以将液体或气体单独输送至容器内。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输入管6的伸出端被设置成朝向容器瓶口处的内壁面设置的弯曲状。此处,输入管6的底端弯曲设置,利于将饮料经由灌装瓶的内壁向下流动,从而避免因饮料向下直接下落而容易产生泡沫的问题。在此值得说明的是,输入管6的底端最好抵接在瓶口处的内壁面上,以达到最佳的进液效果。但是即使输入管6的底端与瓶口的内壁面间存在一定间隙也可以通过控制输入管6底端饮料喷出的力度,使饮料能够喷至灌装瓶的内壁面上也能达到避免起沫的问题。
上述的排气通道包括设在堵头5上、并向上延伸至本体100的第一排气通道7,和设于本体100上、并与第一排气通道7相连通的第二排气通道301,以将容器内的空气排放至本体100外。当进气通道102单独将二氧化碳向灌装瓶内输送时,容器内的空气能够先后通过第一排气通道7和第二排气通道301而排出本体100外,而可在进行饮料灌装前确保容器内的无氧环境,从而避免灌装后容器内的饮料发生氧化而变质。
结合图1至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0包括沿其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3,第一本体1经由第一连接管2与第二本体3相连通,第二本体3经由第二连接管4与堵头5相连通,且相邻两者间可采用螺接的方式相连,以便于对整个本体100进行安装和拆卸。
为了便于本体100上各部件的加工成型,提升加工效率,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通道102和进液通道101相对布置,使得整个第一本体1成“T”字形。当然,进气通道102和进液通道101直接除了相对布置的方式外,还可以是其他的位置角度,当两者间不相对设置时,在本体100上进行加工成型时需要分别进行加工,相比于相对布置的方式,在加工程序上更为复杂,但在使用效果上并无不同。
上述的第二排气通道301为相对设置于第二本体3周向上的两个,使得整个第二本体3成“十”字形。通过设置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排气通道301,能一方面够便于对排气通道排气量的大小,从而利于控制饮料的灌装速度,减少灌装瓶没泡沫的产生,另一方面还能便于在第二本体3上进行加工成型。在此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排气通道301的数量和相对位置均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0除了采用多个部件可拆卸连接而构成外,还可减少部件的数量,以进一步提高整个本体100的使用效率和结构的简化。
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通道102和进液通道101均设于第一本体1上,上述的输入通道6为设在本体100内的内输送管,内输送管的顶端抵接于第一连接管2的底端,即输入通道6由内输送管、位于第一连接管2上的安装孔构成。
上述第二排气通道301设于第二本体3上,第一排气通道7为套设于内输送管外的外输送管,其顶端抵接在第二本体3的底端。此处,外输送管套在内输送管外,可在两者间围构成用于排气的通道,其安装方式简单,并可利于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出容器外。同时,外输送管还能够对堵头进行支撑,从而确保排气通道使用的稳定性。另外,输入通道6与排气通道在高度上的位置关系能够确保输入通道和排气通道各自功能的实现,且互不干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内输送管和外输送管的顶端位置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进行调整,只要能使排气通道构成容器外和容器内的连通,进气通道、进液通道与输入通道6的单独连通即可。另外。内输送管和外输送管除了采用上述套装的安装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分别独立的安装方式,这两种安装方式均能够达到输入和排出的效果,但相比较而言,采用套装的方式更容易在本体100上进行安装。
继续结合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堵头5包括呈圆台状的上本体,和连接在上本体底部并呈锥状的下本体。堵头5在封堵在瓶口时,下本体100能够探入至容器内。通过设置堵头5的形状,可便于将堵头5封堵在容器的进口处,并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容器,而可具有较好的使用灵活性。另外,此处的堵头5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比如硅胶或橡胶,硅胶和橡胶的质地柔软,在堵头5封堵在灌装瓶时能够起到缓冲和密封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灌装头还包括控制阀,该控制阀具体包括设于进液通道101上以用于控制进液通道101与输入通道6间导通或断开的第一控制阀,和设于进气通道102上以用于控制进气通道102与输入通道7之间导通或断开的第二控制阀,以及设于第二排气通道301上以用于控制第二排气通道301导通状态的第三控制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磁阀,其结构成熟,易于采购和安装,且调控效果好。上述的第三控制阀为现有技术中的节流阀,以便于对第二排气通道301开启的大小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对饮料灌装速度的控制。
另外,在进气通道102上设有与第二控制阀电连接的压力开关,该压力开关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压力开关,在其上可设置目标压力数值,该压力开关能够实时的对进气通道102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后的数值与目标压力数值进行比较,当达到目标压力数值后,表明容器内的空气以全部排出,此时,压力开关能够向第二控制阀发出信号而使第二控制阀关闭,进气通道102与输入通道6断开连通。
本实施例所述的灌装头在使用时,堵头5已封堵在灌装瓶的瓶口处,首先需要将灌装瓶内的氧气排出至本体100外,具体操作上:先打开第二控制阀,并关闭第一控制阀,二氧化碳能够通过进气通道102和输入通道6流入容器内,同时,容器内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排出本体100外。压力开关能够实时的对进气通道102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后的数值与目标压力数值进行比较。当检测的压力数值达到目标压力数值后,表明容器内的空气以全部排出。此时,压力开关向第二控制阀发出信号而使第二控制阀关闭,进气通道102与输入通道6断开连通。然后需要将饮料灌装到容器内,具体操作上:打开第一控制阀,并关闭第二控制阀,此时饮料通过进液通道101和输入通道6流至容器内,饮料灌装过程中通过控制节流阀的开度,实现对饮料进液速度的控制,以减少泡沫问题的产生,直至容器内灌满液体,完成灌装,堵头5和本体100因外力驱动而上移,装满饮料的容器进入下一工序。
本实施例所述的灌装头,通过进气通道102可先将二氧化碳输送至待灌装的容器内,从而能够将容器内的空气经由排气通道输送至灌装头外部,然后通过进液通道101向容器内灌装液体,从而可避免液体经由进液通道101输送至容器内后容易氧化的问题,而可使容器内的液体具有较好的品质。并通过设置控制阀可实现对进气通道、进液通101道和排气通道开启状态的单独控制,从而利于将液态灌装至容器内。另外,该灌装头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灌装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0)和设于所述本体(100)的底端以可封堵在待灌装容器进液口的堵头(5);所述灌装头还包括:
输入通道(6),设于所述本体(100)内、并可伸出所述堵头(5)设置,于所述本体(100)上设有与所述输入通道(6)相连通的进气通道(102)和进液通道(101),以将液体或气体单独输送至待灌装的容器内;
排气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堵头(5)上、并向上延伸至所述本体(100)的第一排气通道(7),和设于所述本体(100)上、并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7)相连通的第二排气通道(301),以将所述容器内的空气排放至所述本体(100)外;
控制阀,包括设于所述进液通道(101)上的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进气通道(102)上的第二控制阀,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所述排气通道(301)上的第三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通道(6)为设于所述本体内的内输送管,所述内输送管的伸出端呈朝向所述容器的内壁面设置的弯曲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7)为套设于所述内输送管外的外输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0)包括沿其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3),所述第一本体(1)经由第一连接管(2)与所述第二本体(3)相连通,所述第二本体(3)经由第二连接管(4)与所述堵头(5)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102)和所述进液通道(101)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上,所述第二排气通道(301)设于所述第二本体(3)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301)为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3)周向上的至少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头,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气通道(10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电连接的压力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5)包括呈圆台状的上本体,和连接在所述上本体底部并呈锥状的下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灌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5)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CN201922386745.7U 2019-12-26 2019-12-26 灌装头 Active CN212127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6745.7U CN212127488U (zh) 2019-12-26 2019-12-26 灌装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6745.7U CN212127488U (zh) 2019-12-26 2019-12-26 灌装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7488U true CN212127488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4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6745.7U Active CN212127488U (zh) 2019-12-26 2019-12-26 灌装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74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3303A (zh) * 2023-11-13 2023-12-15 维慕曦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液相色谱柱自动装填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3303A (zh) * 2023-11-13 2023-12-15 维慕曦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液相色谱柱自动装填装置
CN117233303B (zh) * 2023-11-13 2024-01-19 维慕曦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液相色谱柱自动装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1167B2 (en) Beverage dispensing apparatus
CN101077765B (zh) 用于灌装机的阀门单元和灌装机
CN106829836B (zh) 用于填充机的填充装置
TWI623485B (zh) 飲料配送器
CN212127488U (zh) 灌装头
US20130098499A1 (en) Tap for beverage dispensing from receptacles such as bottles and the like
CN109923057A (zh) 环境灌装系统和方法
EA018770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учного розлива пенящихся и/или газированных напитков
JP2014129143A (ja) 特に低温殺菌された液体で容器を充填するための充填機
CN109268687A (zh) 供液装置
CN206615548U (zh) 一种醒酒器
CN209026520U (zh) 供液装置
CN202226186U (zh) 一种吸水瓶
CN208413821U (zh) 一种液料输送装置
CN110577027A (zh) 一种喷罐出液转换头及包含该转换头的喷罐出液管
CN210455922U (zh) 一种喷罐出液转换头及包含该转换头的喷罐出液管
JP2005231674A (ja) 充填装置
US582623A (en) Charles s
CN208868704U (zh) 一种溶剂自动输送罐
CN207418275U (zh) 新型安全排气漏斗
CN2759996Y (zh) 啤酒装瓶的罐装装置
CN207390976U (zh) 一种新型白酒灌装装置
CN219524957U (zh) 一种储料装置和配料设备
CN108341152A (zh) 通用瓶塞及出酒装置
CN109630893A (zh) 一种连续稳定供液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