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9882A - 车身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49882A CN109249882A CN201810681457.1A CN201810681457A CN109249882A CN 109249882 A CN109249882 A CN 109249882A CN 201810681457 A CN201810681457 A CN 201810681457A CN 109249882 A CN109249882 A CN 1092498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mper beam
- width direction
- vehicle width
- outside
- moun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6—Combinations of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of different typ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06—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2019/247—Fastening of bumpers' side e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偏置碰撞时抑制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分离的车身构造。车身构造具有:保险杠横梁;在保险杠横梁的背面部中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且将保险杠横梁安装到前侧车架上的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和设置在保险杠横梁的正面部且将保险杠横梁和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相连的左右一对的抑制部件。抑制部件具有:将抑制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安装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上的外侧安装部;和将抑制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安装到保险杠横梁的正面部上的正面安装部。正面安装部至少延伸至在保险杠横梁的正面部中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的车身构造,具有如下车身构造,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的骨架部件、架设在左右一对的骨架部件的前端部的保险杠横梁、和在比骨架部件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将保险杠横梁与骨架部件相连的撑挡(spacer)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38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车身构造在偏置碰撞时将输入到保险杠横梁的碰撞侧的碰撞载荷通过撑挡部件向骨架部件传递,但丝毫没有考虑在偏置碰撞时向保险杠横梁的非碰撞侧输入的拉伸荷载。因此,在保险杠横梁的非碰撞侧相对于拉伸荷载的强度欠缺,而有可能产生保险杠横梁与骨架部件的分离。
出于这样的观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偏置碰撞时抑制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分离的车身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横梁;在上述保险杠横梁的背面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且将上述保险杠横梁安装到车身上的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保险杠横梁的正面、且将上述保险杠横梁和上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相连的抑制部件。上述抑制部件具有:将该抑制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安装到上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上的外侧安装部;和将该抑制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安装到上述保险杠横梁的正面的正面安装部。上述正面安装部至少延伸至在上述保险杠横梁的正面中与上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身构造,能够提高相对于在偏置碰撞时向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输入的拉伸荷载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身构造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横梁和抑制部件的主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Vb-Vb线剖视图。
图6的(a)是表示变形例的保险杠横梁和抑制部件的主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VIb-VIb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身构造
2 前侧车架(车身、侧车架)
3 保险杠横梁
3b 弯曲部
3d 折曲部
4 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
4A 车宽方向内侧端部
4a 保险杠横梁伸出部
4b 安装板
5 抑制部件
5a 外侧安装部
5b 正面安装部
6 下构件
7 角撑板部件
31 正面部(正面)
34 背面部(背面)
41 第一分割体
42 第二分割体
43 结合部
45 安装凸缘
53 上边
54 下边
55 倾斜边
C 上下方向中心
W1 第一焊接部
W1a 第一上侧焊接部
W1b 第一下侧焊接部
W2 第二焊接部
W2a 第二上侧焊接部
W2b 第二下侧焊接部
W3 倾斜焊接部
L1~L4 焊接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以箭头示出的“前后”及“上下”分别表示车身前后方向及车身上下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到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1为以车身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的中央部为边界而左右对称的构造。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身构造1具有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2、2、保险杠横梁3、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4、左右一对的抑制部件5、5、左右一对的下构件6、6、和左右一对的角撑板部件7、7(仅图示左侧)。
作为车身的前侧车架2为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金属制的构造部件。前侧车架2形成为呈闭合截面的中空构造。在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2、2的前端部分别固定有连结板8。连结板8为将前侧车架2和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相互连结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连结板8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前侧车架2的前端部经由连结板8而固定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安装板4b的背面。
如图1所示,保险杠横梁3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金属制部件。保险杠横梁3在与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2、2的前端部相同的高度处架设在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4a的前端部之间。保险杠横梁3在左右两端部以越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则越位于前后方向的车内侧(在实施方式中为后方)的方式弯曲。保险杠横梁3被以图1的假想线所示的保险杠外观件9覆盖。
保险杠横梁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铝合金的挤压型材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等形成。如图2所示,保险杠横梁3形成为呈目字状的闭合截面的中空构造。保险杠横梁3一体地具有正面部31、上表面部32、下表面部33、背面部34和多个横肋35。
正面部31为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位。正面部31成为在车辆与被碰撞物碰撞了时,供变形了的保险杠外观件9等接触的抵接面。
上表面部32为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位。上表面部32从正面部31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
下表面部33为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位。下表面部33从正面部31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
背面部34为相对于正面部31而向后方隔开间隔、且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位。背面部34将上表面部32及下表面部33的后端部彼此连结。
多个横肋35为在正面部31与背面部34之间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位。横肋35起到了提高保险杠横梁3的截面刚度的作用。横肋35的数量并没有特定地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保险杠横梁3的闭合截面分隔成上下三段的方式形成有两个。
如图3所示,在保险杠横梁3上形成有直线部3a、弯曲部3b、倾斜部3c和折曲部3d。
直线部3a为沿车宽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位。直线部3a形成在保险杠横梁3的车宽方向中央侧。
弯曲部3b为从直线部3a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朝向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在实施方式中为后方)弯曲的部位。弯曲部3b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4A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
倾斜部3c为以越从弯曲部3b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则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延伸的部位。
折曲部3d为将倾斜部3c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以越靠车宽方向外侧则正面部31越接近背面部34的方式折曲而形成的部位。更详细地说,折曲部3d是通过切除上表面部32、下表面部33和横肋35的一部分而形成向上下两侧及车外侧开口的切缺部3e并以沿着该切缺部3e的方式将正面部31朝向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在实施方式中为后方)折曲而形成的。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由切缺部3e形成的前后的切断面彼此之间通过MIG焊接而被相互固定。折曲部3d起到了提高保险杠横梁3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的强度的作用。
如图2所示,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为在保险杠横梁3的背面部34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且将保险杠横梁3安装到前侧车架2上的金属制部件。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夹设在保险杠横梁3与前侧车架2之间。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构成为包含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和安装板4b。
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为设置在保险杠横梁3的背面部34、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金属制部件。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与保险杠横梁3相比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铝合金的挤压型材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等形成。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在俯视观察时呈越靠车宽方向外侧则前后尺寸越小的大致梯形状。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呈向前后开口的箱形状的中空构造,根据厚度等的选择而与保险杠横梁3及前侧车架2相比脆弱地构成。在车辆碰撞时,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通过碰撞载荷而向前后方向压溃,由此吸收冲击。
如图4所示,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具有:第一分割体41、第二分割体42、以及将第一分割体41和第二分割体42结合的上下一对的结合部43、43。即,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在车宽方向上被分割成第一分割体41和第二分割体42。
第一分割体41为位于车宽方向内侧且构成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上壁部、内壁部和下壁部的部位。第一分割体41在剖视下呈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大致コ字状。第一分割体41一体地具有:第一上壁部41a、第一内壁部41b、第一下壁部41c、第一肋41d、上侧突片41e和下侧突片41f。
第一上壁部41a为构成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上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部位。第一上壁部41a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
第一内壁部41b为构成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内壁部的部位。第一内壁部41b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内壁部41b从第一上壁部41a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在第一内壁部41b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加强筋41g。加强筋41g在剖视下呈圆弧状。加强筋41g在第一内壁部41b的全长的范围内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第一下壁部41c为构成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下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部位。第一下壁部41c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第一下壁部41c从第一内壁部41b的下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设置。
第一肋41d为提高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截面刚度的部位。第一肋41d在第一上壁部41a与第一下壁部41c之间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肋41d与第一分割体41的车宽方向中心相比靠外配置。
上侧突片41e为从第一上壁部41a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朝向第二上壁部42a的内表面并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设置的部位。上侧突片41e与第二上壁部42a的内表面重合,通过焊接等而被相互固定。像这样,形成将第一分割体41和第二分割体42结合的上侧的结合部43。上侧的结合部43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下侧突片41f为从第一下壁部41c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朝向第二下壁部42c的内表面并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设置的部位。下侧突片41f与第二下壁部42c的内表面重合,通过焊接等而被相互固定。像这样,形成将第一分割体41和第二分割体42结合的下侧的结合部43。下侧的结合部43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分割体42为位于车宽方向外侧、且构成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上壁部、外壁部和下壁部的部位。第二分割体42在剖视下呈向车宽方向内侧开口的大致コ字状。第二分割体42一体地具有第二上壁部42a、第二外壁部42b、第二下壁部42c和第二肋42d。
第二上壁部42a为构成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上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第二上壁部42a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
第二外壁部42b为构成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外壁部的部位。第二外壁部42b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外壁部42b从第二上壁部42a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
第二下壁部42c为构成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下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第二下壁部42c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第二下壁部42c从第二外壁部42b的下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
第二肋42d为提高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截面刚度的部位。第二肋42d在第二上壁部42a与第二下壁部42c之间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肋42d与第二分割体42的车宽方向中心相比靠外配置。
如图2所示,安装板4b为设置在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背面的板状部件。安装板4b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安装板4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铝合金的挤压型材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金属材料形成。安装板4b具有上下一对的嵌合肋44、44和安装凸缘45。
上下一对的嵌合肋44、44为向前方突出且供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背面侧端部嵌入的部位。嵌合肋44、44在俯视观察时均呈矩形的板状,沿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上侧的嵌合肋44与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上壁部的外表面重合,通过MIG焊接(参照附图标记W4)而被相互固定。下侧的嵌合肋44与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下壁部的外表面重合,通过MIG焊接(省略图示)而被相互固定。
安装凸缘45为在上下一对的嵌合肋44、44之间与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及保险杠横梁3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安装凸缘45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对由安装凸缘45和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第二外壁部42b构成的内角实施有MIG焊接(参照附图标记W5)。
抑制部件5为设置在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且将保险杠横梁3和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相连的金属制部件。抑制部件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铝合金的挤压型材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等形成。抑制部件5从保险杠横梁3的车宽方向外侧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伸出部位大致沿车宽方向延伸。抑制部件5配置在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外观件9(参照图3)之间。抑制部件5相对于保险杠横梁3的上下方向中心而向上下一方(在实施方式中为上方)偏移地配置。抑制部件5一体地具有外侧安装部5a和正面安装部5b。
外侧安装部5a为用于将抑制部件5的车宽方向外侧安装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部位。外侧安装部5a构成为包含第一安装壁51和第二安装壁52。
第一安装壁51为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位。第一安装壁51与安装板4b的安装凸缘45、连结板8和下构件6的前端凸缘6a重合,通过螺栓B而被相互固定。像这样,形成将第一安装壁51、安装凸缘45、连结板8和前端凸缘6a固定的第一外侧固定部60。第一安装壁51及安装凸缘45与将前后方向作为法线的平面平行或大致平行地延伸,螺栓B的轴向与前后方向一致或大致一致。也就是说,外侧安装部5a的第一安装壁51被相对于安装凸缘45沿前后方向固定。此外,也可以代替螺栓B而使用点焊等固定方法。
第二安装壁52为从第一安装壁51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向前方延伸设置、且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延伸的部位。第二安装壁52与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第二外壁部42b重合,通过MIG焊接而被相互固定。将MIG焊接分别对由第二安装壁52的上边和第二外壁部42b的外表面构成的内角、及由第二安装壁52的下边和第二外壁部42b的外表面构成的内角实施。像这样,形成将第二安装壁52和第二外壁部42b固定的第二外侧固定部70、70。
正面安装部5b为用于将抑制部件5的车宽方向内侧安装到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的部位。正面安装部5b从第二安装壁52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如图3所示,正面安装部5b在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中延伸至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4A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正面安装部5b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该车宽方向内侧端部4A相比进一步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延伸至弯曲部3b。正面安装部5b与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重合。如图5的(a)所示,正面安装部5b具有:上边53;相对于上边53而向下方隔开间隔的下边54;和将上边53及下边5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彼此相连的倾斜边55。
在上边53及下边54的车宽方向内侧分别形成有将正面安装部5b和保险杠横梁3固定的第一焊接部W1、W1。上下的第一焊接部W1、W1均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上侧的第一焊接部W1(以下也称为“第一上侧焊接部W1a”)通过对由上边53和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构成的内角的车宽方向内侧实施MIG焊接而形成。下侧的第一焊接部W1(以下也称为“第一下侧焊接部W1b”)通过对由下边54和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构成的内角的车宽方向内侧实施MIG焊接而形成。
第一上侧焊接部W1a和第一下侧焊接部W1b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第一上侧焊接部W1a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1与第一下侧焊接部W1b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2相比形成得短(L1<L2)。换言之,第一下侧焊接部W1b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2与第一上侧焊接部W1a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1相比形成得长(L2>L1)。
在上边53及下边54的车宽方向外侧分别形成有将正面安装部5b和保险杠横梁3固定的第二焊接部W2、W2。第二焊接部W2、W2均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上侧的第二焊接部W2(以下也称为“第二上侧焊接部W2a”)通过对由上边53和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构成的内角的车宽方向外侧实施MIG焊接而形成。下侧的第二焊接部W2(以下也称为“第二下侧焊接部W2b”)通过对由下边54和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构成的内角的车宽方向外侧实施MIG焊接而形成。
第二上侧焊接部W2a和第二下侧焊接部W2b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第二下侧焊接部W2b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4与第二上侧焊接部W2a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3相比形成得短(L4<L3)。换言之,第二上侧焊接部W2a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3与第二下侧焊接部W2b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4相比形成得长(L3>L4)。第一焊接部W1中的上下的焊接长度L1、L2的长短与第二焊接部W2中的上下的焊接长度L3、L4的长短为上下相反的关系。
倾斜边55形成在正面安装部5b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倾斜边55以随着从上下一方(在实施方式中为上方)趋向上下另一方(在实施方式中为下方)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在倾斜边55上形成有将正面安装部5b和保险杠横梁3固定的倾斜焊接部W3。倾斜焊接部W3通过沿着由倾斜边55和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构成的内角实施MIG焊接而形成。
如图3所示,第一焊接部W1和倾斜焊接部W3形成于比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4A靠车宽方向内侧、且在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中与弯曲部3b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也就是说,正面安装部5b固定于比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4A靠车宽方向内侧、且在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中与弯曲部3b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第二焊接部W2形成于在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中与折曲部3d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也就是说,正面安装部5b也固定于在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中与折曲部3d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
如图1所示,左右一对的下构件6、6为分别在比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2、2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金属制的构造部件。下构件6、6形成为呈闭合截面的中空构造。下构件6的前端部经由连结板8并通过螺栓或焊接等而固定在安装板4b的背面。下构件6以越朝向后方则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弯曲形成。
左右一对的角撑板部件7、7为分别在安装板4b及连结板8的背面侧并将前侧车架2和下构件6相连的金属制部件。图3所示的角撑板部件7配置在与结合部43及折曲部3d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角撑板部件7具有角撑板主体71和加强部件72。
角撑板主体71在俯视观察时呈三角形状,越朝向前方则在左右方向上宽度变得越宽。角撑板主体71的前端部通过螺栓或焊接等而固定在连结板8及安装板4b上。角撑板主体71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通过螺栓或焊接等而固定在前侧车架2上。在角撑板主体71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形成有以越朝向前方则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71a。
加强部件72为沿倾斜面71a延伸的板状部件。加强部件72通过螺栓或焊接等而固定在倾斜面71a上。加强部件72的后端部通过螺栓或焊接等而固定在前侧车架2上。加强部件72的前端部通过螺栓或焊接等而固定在下构件6上。
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1基本上如以上那样构成。接下来,说明其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抑制部件5将保险杠横梁3和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相连,并且抑制部件5的正面安装部5b至少延伸至在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中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4A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而安装。根据该结构,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连结强度提高。由此,在偏置碰撞时相对于向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输入的拉伸荷载的强度提高,而能够抑制保险杠横梁3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分离。另外,能够在偏置碰撞时使向碰撞侧的抑制部件5和保险杠横梁3输入的碰撞载荷高效地传递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安装板4b具有位于比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及保险杠横梁3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的安装凸缘45,并且外侧安装部5a被相对于安装凸缘45沿前后方向固定。根据该结构,抑制部件5延伸至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的车宽方向外侧,因此能够良好地将抑制部件5设定得长,进而能够提高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的拉伸强度。另外,由于外侧安装部5a和安装凸缘45被沿前后方向固定,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的拉伸强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由于正面安装部5b延伸至弯曲部3b,所以能够良好地将抑制部件5设定得长,进而能够提高非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的拉伸强度。另外,能够使向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输入的碰撞载荷高效地传递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
在抑制部件5延伸至直线部3a的结构中,保险杠外观件9的背面侧空间中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抑制部件5的板厚相应地缩短。其结果为,存在对车身的设计性造成影响的情况。另外,由于保险杠外观件9的冲击吸收行程减少,所以即使在轻微碰撞时也会存在保险杠外观件9与抑制部件5接触而通过抑制部件5向保险杠横梁3传递冲击的情况。
这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正面安装部5b仅延伸至弯曲部3b,所以能够良好地确保设计性的自由度和保险杠外观件9的冲击吸收行程。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保险杠横梁3具有将该保险杠横梁3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以越靠车宽方向外侧则正面部31越接近背面部34的方式折曲而形成的折曲部3d。正面安装部5b在保险杠横梁3的正面部31中固定于与折曲部3d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折曲部3d来提高保险杠横梁3的强度。另外,由于在该强度高的折曲部3d上固定有正面安装部5b,所以能够使向碰撞侧的抑制部件5和保险杠横梁3输入的碰撞载荷高效地传递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a在车宽方向上被分割成两部分并且具有将两个分割体41、42结合的结合部43,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强度。另外,如图3所示,角撑板部件7在结合部43的背面侧配置于与该结合部43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向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伸出部43输入的碰撞载荷通过角撑板部件7而高效地传递到前侧车架2和下构件6。
根据安装板4b与下构件6的焊接位置(省略图示),而存在将图2所示的安装板4b和抑制部件5等固定的第一外侧固定部60的上下位置变化、进而抑制部件5的位置向上下一方偏移的情况。
并且,如图5的(a)所示,在将抑制部件5相对于保险杠横梁3的上下方向中心C向上下一方(在实施方式中为上方)偏移地配置的情况下,如图5的(b)所示,在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上会作用有上侧向后方旋转的转矩M1,并且对碰撞侧的抑制部件5也会作用有相同的转矩M1。
这一方面,在图5的(a)所示的倾斜边55上形成了倾斜焊接部W3的结构中,与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边上形成焊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焊接长度确保得长,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转矩M1的、抑制部件5与保险杠横梁3的连结强度。由此,能够防止因转矩M1导致的碰撞侧的抑制部件5的剥落。另外,在将图5的(a)所示的倾斜边55以随着从作为上下一方的上方趋向作为上下另一方的下方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的结构中,即使在将第一下侧焊接部W1b的焊接长度L2形成得比第一上侧焊接部W1a的焊接长度L1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一上侧焊接部W1a和第一下侧焊接部W1b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
在作为第一焊接部WI而使用了MIG焊接的情况下,由于MIG焊接的热影响而抑制部件5自身的强度降低,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荷载(压溃)变弱。另外,如图5的(b)所示,在将抑制部件5相对于保险杠横梁3的上下方向中心C向作为上下一方的上方偏移地配置的情况下,与抑制部件5的上下一方相比对作为上下另一方的下方会作用有大的转矩M1。
这一方面,在图5的(a)所示的将第一焊接部W1的作为上下一方的第一上侧焊接部W1a形成得比作为上下另一方的第一下侧焊接部W1b短的结构中,能够在第一上侧焊接部W1a中抑制因焊接的热影响导致的强度降低,进而能够提高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荷载的强度。另外,能够在第一下侧焊接部W1b中与第一上侧焊接部W1a相比将焊接长度确保得长,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转矩M1的、抑制部件5与保险杠横梁3的连结强度。由此,能够防止因转矩M1导致的碰撞侧的抑制部件5的剥落。
如图5的(a)所示,在第一焊接部M1中,第一上侧焊接部W1a的焊接长度L1形成得短,第一下侧焊接部W1b的焊接长度L2形成得长(L1<L2)。因此,若使第二焊接部W2中的上下的焊接长度L3、L4为相同的长度(L3=L4)、或与第一焊接部W1同样地使上侧的焊接长度L3比下侧的焊接长度L4短(L3<L4),则会由于上下的焊接长度的不同(上侧焊接长度L1+L3<下侧焊接长度L2+L4)而导致出现上下的强度差。其结果为,当向非碰撞侧的抑制部件5输入拉伸荷载时,会导致非碰撞侧的抑制部件5扭转,而有可能无法通过抑制部件5高效地抑制拉伸荷载。
这一方面,在图5的(a)所示的将第二焊接部W2的作为上下另一方的第二下侧焊接部W2b形成得比作为上下一方的第二上侧焊接部W2a短的结构中,由于第一焊接部W1中的上下的焊接长度L1、L2的长短、与第二焊接部W2中的上下的焊接长度L3、L4的长短为上下相反的关系,所以能够保持上下的强度的平衡。由此,能够防止非碰撞侧的抑制部件5的扭转,从而能够通过抑制部件5高效地抑制拉伸荷载。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对车身前部(前保险杠)适用了本发明的情况,但也能够对车身后部(后保险杠)适用本发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正面安装部5b延伸至弯曲部3b,但只要至少延伸至与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4A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侧突片41e及下侧突片41f设于第一分割体41,但也可以设于第二分割体42。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抑制部件5相对于保险杠横梁3的上下方向中心C向上方偏移地配置,但也可以以保险杠横梁3的上下方向中心C和抑制部件5的上下方向中心一致的方式配置。在该情况下,可以使抑制部件5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不是倾斜的而是笔直的。另外,第一焊接部W1中的上下的焊接长度L1、L2可以相同(L1=L2),第二焊接部W2中的上下的焊接长度L3、L4也可以相同(L3=L4)。而且,第一焊接部WI中的上下的焊接长度L1、L2和第二焊接部W2中的上下的焊接长度L3、L4也可以全部相同(L1=L2=L3=L4)。
另外,也可以如图6的(a)及图6的(b)所示,将抑制部件5相对于保险杠横梁3的上下方向中心C向下方偏移地配置。在该情况下,倾斜边55的倾斜方向、第一焊接部W1中的上下的焊接长度L1、L2的长短、第二焊接部W2中的上下的焊接长度L3、L4的长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图6的(a)所示的倾斜边55以随着从作为上下一方的下方趋向作为上下另一方的上方而位于车宽内侧的方式倾斜。第一下侧焊接部W1b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2形成得比第一上侧焊接部W1a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1短(L2<L1)。换言之,第一上侧焊接部W1a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1形成得比第一下侧焊接部W1b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2长(L1>L2)。第二上侧焊接部W2a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3形成得比第二下侧焊接部W2b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4短(L3<L4)。换言之,第二下侧焊接部W2b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4形成得比第二上侧焊接部W2a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焊接长度L3长(L4>L3)。此外,在如变形例那样将抑制部件5向下方偏移地配置的情况下,如图6的(b)所示,对碰撞侧的保险杠横梁3会作用有与实施方式上下对称的、下侧向后方旋转的转矩M2,并且对碰撞侧的抑制部件5也会作用有相同的转矩M2。根据本变形例,相对于该转矩M2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Claims (8)
1.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横梁;
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背面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且将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到车身上的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和
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正面、且将所述保险杠横梁和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相连的左右一对的抑制部件,
所述抑制部件具有:
将该抑制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安装到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上的外侧安装部;和
将该抑制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安装到所述保险杠横梁的正面的正面安装部,
所述正面安装部至少延伸至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正面中与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具有:
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背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横梁伸出部;和
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伸出部的背面、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具有与所述保险杠横梁伸出部及所述保险杠横梁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安装凸缘,
所述外侧安装部被相对于所述安装凸缘沿前后方向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横梁具有:
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直线部;和
从所述直线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朝向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弯曲、且与所述保险杠横梁安装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弯曲部,
所述正面安装部延伸至所述弯曲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横梁具有将该保险杠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以越靠车宽方向外侧则正面越接近背面的方式折曲而形成的折曲部,
所述正面安装部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正面中固定于与所述折曲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背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的侧车架;
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背面、且在比所述侧车架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的下构件;和
在所述安装板的背面侧将所述侧车架和所述下构件相连的角撑板部件,
所述保险杠横梁伸出部在车宽方向上被分割成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第一分割体、和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二分割体,
所述保险杠横梁伸出部具有将所述第一分割体和所述第二分割体结合的结合部,
所述角撑板部件配置在与所述结合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部件相对于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上下方向中心向上下一方偏移地配置,
在所述正面安装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形成有以随着从上下一方趋向上下另一方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边,
在所述倾斜边上形成有将所述正面安装部和所述保险杠横梁固定的倾斜焊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安装部具有上边、和相对于所述上边而向下方隔开间隔的下边,
在所述上边及所述下边的车宽方向内侧分别形成有将所述正面安装部和所述保险杠横梁固定的第一焊接部,
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上下一方的焊接长度形成得比上下另一方的焊接长度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边及所述下边的车宽方向外侧分别形成有将所述正面安装部和所述保险杠横梁固定的第二焊接部,
所述第二焊接部的上下另一方的焊接长度形成得比上下一方的焊接长度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35882A JP6577978B2 (ja) | 2017-07-12 | 2017-07-12 | 車体構造 |
JP2017-135882 | 2017-07-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49882A true CN109249882A (zh) | 2019-01-22 |
CN109249882B CN109249882B (zh) | 2022-02-22 |
Family
ID=65000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81457.1A Active CN109249882B (zh) | 2017-07-12 | 2018-06-27 | 车身构造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62475B2 (zh) |
JP (1) | JP6577978B2 (zh) |
CN (1) | CN10924988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4289A (zh) * | 2020-05-27 | 2021-12-0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构造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7222321B4 (de) * | 2017-12-08 | 2019-10-3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ront-Stoßfängeranordnungsstützstruktur für ein Fahrzeug |
JP6963043B2 (ja) * | 2020-01-23 | 2021-11-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衝撃緩和構造体 |
JP7032466B2 (ja) | 2020-03-03 | 2022-03-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 |
EP4230483A4 (en) * | 2020-10-14 | 2023-12-06 | Nissan Motor Co., Ltd. | BUMPER REINFORCEMENT |
JP7448495B2 (ja) * | 2021-02-04 | 2024-03-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バンパリー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
JP7397824B2 (ja) * | 2021-06-18 | 2023-12-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FR3126367A1 (fr) * | 2021-08-31 | 2023-03-03 | Psa Automobiles Sa | Ensemble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e poutre de pare-chocs et deux absorbeur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54454B2 (en) * | 2007-05-25 | 2010-12-21 | Chrysler Group Llc | Head lamp low speed collision protector |
US8985671B1 (en) * | 2013-10-22 | 2015-03-2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 shape bumper extension |
JP2017039371A (ja) * | 2015-08-19 | 2017-02-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80417B2 (ja) | 2012-12-07 | 2016-03-0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端部構造 |
JP6522981B2 (ja) * | 2015-02-18 | 2019-05-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JP6240986B2 (ja) * | 2015-11-09 | 2017-12-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JP6514185B2 (ja) * | 2016-12-28 | 2019-05-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JP6557290B2 (ja) * | 2017-06-27 | 2019-08-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JP6581645B2 (ja) * | 2017-12-06 | 2019-09-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
2017
- 2017-07-12 JP JP2017135882A patent/JP657797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
- 2018-06-27 CN CN201810681457.1A patent/CN109249882B/zh active Active
- 2018-07-09 US US16/029,866 patent/US1056247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54454B2 (en) * | 2007-05-25 | 2010-12-21 | Chrysler Group Llc | Head lamp low speed collision protector |
US8985671B1 (en) * | 2013-10-22 | 2015-03-2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 shape bumper extension |
JP2017039371A (ja) * | 2015-08-19 | 2017-02-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4289A (zh) * | 2020-05-27 | 2021-12-0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构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49882B (zh) | 2022-02-22 |
US10562475B2 (en) | 2020-02-18 |
US20190016283A1 (en) | 2019-01-17 |
JP2019018600A (ja) | 2019-02-07 |
JP6577978B2 (ja) | 2019-09-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49882A (zh) | 车身构造 | |
CN106541998B (zh) | 车身构造 | |
US9902431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107922015B (zh) | 车辆的框架结构 | |
JP4875558B2 (ja) |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
JP4875559B2 (ja) |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
JP2007038839A (ja) |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 |
CN204605957U (zh) | 汽车及汽车a柱结构 | |
JP5251442B2 (ja) |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 |
US10647276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JP2007216760A5 (zh) | ||
CN102476656A (zh) | 车身后部构造 | |
CN112977637B (zh) | 底板构造 | |
JP2014136544A (ja) |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 |
CN111542456B (zh) | 碰撞盒和用于制造碰撞盒的方法 | |
JP4502123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JP2016068820A (ja) |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 |
CN115140184B (zh) | 车身后部结构 | |
CN114056436B (zh) |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 |
JP4582308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JP7582054B2 (ja)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
JP3828324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CN208181210U (zh) |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0155174B (zh) | 车身构造 | |
KR102703585B1 (ko) | 차체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