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9877A - 车辆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9877A
CN109249877A CN201810769253.3A CN201810769253A CN109249877A CN 109249877 A CN109249877 A CN 109249877A CN 201810769253 A CN201810769253 A CN 201810769253A CN 109249877 A CN109249877 A CN 109249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line
period
control unit
fus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92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9877B (zh
Inventor
佐藤雅志
上田伸
上田伸一
伊藤崇
幸田悠次郎
须田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49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9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9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9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60L58/14Preventing excessive dischar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40Features of the power supply for the anti-theft system, e.g. anti-theft batteries, back-up power supply or means to save battery power
    • B60R25/403Power supply 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40Features of the power supply for the anti-theft system, e.g. anti-theft batteries, back-up power supply or means to save battery power
    • B60R25/406Power supply in the remote ke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7Volt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9Curr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92Energy efficient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system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控制系统,能够在不降低使用者便利性的情况下抑制电力消耗。车辆控制系统包括:第1电源线,其能够安装第1保险丝,并从电池向控制部供给电力;第2电源线,其能够安装第2保险丝,并从电池向控制部供给电力;第1检测部,其检测第1保险丝是否处于安装状态;第2检测部,其检测第2保险丝是否处于安装状态;以及控制部,其在检测到间歇动作且接收来自便携终端的信号的接收部接收到了信号时,相应地使特定设备动作,在未安装第1保险丝时,将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第1周期,在检测到未安装第1保险丝且安装了第2保险丝时,将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比第1周期长的第2周期。

Description

车辆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有一种装置,其利用控制电路,在检测到对从电池向普通负载供电的电路进行电气通断的保险丝被拆下时,中止电池对智能进入(Smart Entry)控制部件的接收电路的周期性启动控制的供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上述控制,该装置在车辆长期处于不使用状态时也能使智能进入控制部件的接收电路的动作完全停止而控制接收电路的不必要的暗电流,从而有助于防止电池老化而延长其寿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36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装置由于完全停止了智能进入控制部件的接收电路的动作,因此无法通过远程操作控制车辆,有时会降低使用者的便利性。
本发明是考虑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系统,能够在不降低使用者便利性的前提下抑制电力消耗。
(1):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其中,该车辆控制系统包括:第1电源线,其能够安装第1保险丝,并从电池向控制部供给电力;第2电源线,其能够安装第2保险丝,并从所述电池向所述控制部供给电力;第1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1保险丝是否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第2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2保险丝是否安装于所述第2电源线;接收部,其间歇性动作,接收来自便携终端的信号;以及控制部,其在检测到所述接收部接收到了所述信号时,相应地使车辆的特定设备动作,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1保险丝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时,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第1周期,在检测到所述第1保险丝未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且由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到第2保险丝安装于所述第2电源线时,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1周期长的第2周期。
(2):在(1)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的特定设备包括连接于所述第1电源线的负载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第2周期时,在所述接收部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使来自所述第2电源线的电力向连接于所述第1电源线的所述负载控制部供给。
(3):在(1)或(2)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第2周期时,在所述接收部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2周期短的周期。
(4):在(3)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2周期短的周期之后,在未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所述第2周期。
(5):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其中,该车辆控制系统包括:第1电源线,其能够安装第1保险丝,并从电池向控制部供给电力;第2电源线,其能够安装第2保险丝,并从所述电池向所述控制部供给电力;第1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1保险丝是否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第2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2保险丝是否安装于所述第2电源线;发送部,其向车辆的外部间歇性地发送请求信号;接收部,其接收便携终端对所述请求信号进行响应的信号;以及控制部,其在所述接收部接收到所述信号时,相应地使所述车辆的特定设备动作,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到第1保险丝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时,将所述发送部向车辆的外部间歇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第3周期,在检测到所述第1保险丝未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且由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到第2保险丝安装于所述第2电源线时,将所述发送部向车辆的外部间歇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3周期长的第4周期。
(6):在(5)的基础上,在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期间,所述接收部间歇性动作;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所述第4周期时,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比第5周期长的第6周期,其中,所述第5周期是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所述第3周期时设定的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
(7):在(5)或(6)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的特定设备包括连接于所述第1电源线的负载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第4周期时,在所述接收部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使来自所述第2电源线的电力向连接于所述第1电源线的所述负载控制部供给。
(8):在(5)~(7)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第4周期时,在所述接收部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4周期短的周期。
(9):在(8)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4周期短的周期之后,在未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状态经过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所述第3周期。
(10):在(2)或(7)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在使来自所述第2电源线的电力向所述负载控制部供给时,在使用者未对所述负载控制部的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状态经过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停止使来自所述第2电源线的电力向所述负载控制部供给。
(11):在(1)~(10)的基础上,该车辆控制系统还包括具有中继电路的中继线,该中继线在所述第1电源线上设置于能够安装所述第1保险丝的部位和所述控制部之间的位置,在所述第2电源线上设置于能够安装所述第2保险丝的部位和所述控制部之间,所述特定设备包括负载控制部,该负载控制部在所述第1电源线上连接于能够安装所述第1保险丝的部位和所述控制部之间,所述中继电路通过被控制为接通状态,而使来自所述第2电源线的电力向连接于所述第1电源线的负载控制部供给。
发明效果
根据(1)或(11),将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比第1周期长的第2周期,由此能够在不降低使用者便利性的情况下抑制电力消耗。
根据(2),在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被设定为第2周期时,在接收部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向特定设备供给电力。由此,使用者能够确认特定设备的动作,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利便性。
根据(3),在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被设定为第2周期时,在接收部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接收信号的周期变短,因此能够自动提高信号的接收灵敏度。
根据(4),在未接收到信号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时,将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第2周期,由此,无需使用者进行特殊操作即可抑制电力消耗。
根据(5)或(11),将向车辆的外部间歇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比第3周期长的第4周期,由此能够在不降低使用者便利性的情况下抑制电力消耗。
根据(6),延长了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并且也延长了间歇接收信号的周期,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力消耗。
根据(7),在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被设定为第4周期时,在接收部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向特定设备供给电力。由此,能够让使用者确认特定设备的动作,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便利性。
根据(8),在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被设定为第4周期时,在接收部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将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比第4周期短的周期,由此便携终端更容易接收到请求信号。
根据(9),在将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比第4周期短的周期之后,在未接收到信号的状态经过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第3周期,由此,使用者不进行特殊操作即可抑制电力消耗。
根据(10),在负载控制部得到电力供给时,在使用者未对负载控制部的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状态经过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停止电力供给,由此使用者不进行特殊操作即可抑制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于车辆的车辆控制系统1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控制装置3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第1保险丝12处于拆卸状态,第2保险丝14处于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周期T1和第2周期T2的图。
图5是表示将信号接收部38设定为第2模式之后,控制部4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对设定了第2模式的车辆的电池的SOC演变和未设定第2模式的车辆的电池的SOC演变进行对比的图。
图7是表示应用例的一个例子的图(之1)。
图8是表示应用例的一个例子的图(之2)。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A的控制装置30和终端装置100A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请求信号的发送时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B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车辆控制系统;10:电池;12:第1保险丝;14:第2保险丝;16:中继电路;20:存储部;30、30A:控制装置;32:电源电路;34:第1检测部;36:第2检测部;38:信号接收部;39:信号发送部;40:控制部;50:响应控制部;60:负载单元;100、100A:便携终端;102:发送部;103:发送接收部;104: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车辆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结构]
图1是表示搭载于车辆的车辆控制系统1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车辆控制系统1例如包括第1电压检测部V1、第2电压检测部V2、电池10、第1保险丝12、第2保险丝14、中继电路16、控制装置30、响应控制部50、负载单元(特定设备)60和便携终端100。此外,车辆控制系统1还包括第1供给线E1、第2供给线E2、第3供给线E3和第4供给线E4。
第1供给线E1上连接有电池10、第1保险丝12、第1电压检测部V1和控制装置30。第2供给线E2上连接有第2保险丝14、第2电压检测部V2和控制装置30。第3供给线E3上连接有中继电路16。第4供给线E4上连接有负载单元60。
在第1供给线E1上,电池10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于控制装置30。在第1供给线E1上的电池10和控制装置30之间连接有第1保险丝12。此外,在第1供给线E1上的电池10和第1保险丝12之间设有合流点P1。此外,在第1供给线E1上的第1保险丝12和控制装置30之间设有合流点P2和合流点P4。合流点P2设于合流点P4的第1保险丝12侧。
第2供给线E2一端连接于合流点P1,另一端连接于控制装置30。此外,在第2供给线E2上的合流点P1和控制装置30之间连接有第2保险丝14。此外,在第2供给线E2上的第2保险丝14和控制装置30之间设有合流点P3。
第3供给线E3一端连接于合流点P2,另一端连接于合流点P3。第4供给线E4一端连接于合流点P4,另一端连接有负载单元60。
电池10例如是以规定电压(12V等)为额定电压的铅蓄电池等。第1保险丝12或第2保险丝14由使用者安装于供给线或自供给线拆下。中继电路16根据控制装置30输出的控制信号被控制为导通状态。第1电压检测部V1检测施加于第1保险丝12的电压,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装置30。第2电压检测部V2检测施加于第2保险丝14的电压,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装置30。
控制装置30用通信线与响应控制部50及负载单元60连接。控制装置30获取响应控制部50或负载单元60的动作状态、控制状态。
控制装置30例如包括电源电路32、第1检测部34、第2检测部36、信号接收部38和控制部40。第1检测部34、第2检测部36和控制部40例如通过由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执行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等来实现。此外,这些功能部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LSI(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G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等硬件来实现,也可以由软硬件结合来实现。存储装置例如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HDD(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闪存、SD卡、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寄存器等来实现。
电源电路32将电池10所供给的电流供给到信号接收部38。
第1检测部34基于第1电压检测部V1的检测结果检测第1保险丝12是否处于连接状态。例如,第1检测部34在第1电压检测部V1所检测出的电压不在第1范围内时判断为第1保险丝12未连接于第1供给线E1。
第2检测部36基于第2电压检测部V2的检测结果检测第2保险丝14是否处于连接状态。例如,第2检测部36在第2电压检测部V2所检测出的电压不在第2范围内时判断为第2保险丝14未连接于第2供给线E2。
信号接收部38获取便携终端100所发送的发送信号,对获取到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译码等处理之后,将发送信号所含的信息输出到控制部40。
控制部40基于第1检测部34或第2检测部36的检测结果控制信号接收部38。详情后叙。响应控制部50从控制装置30获取了规定信号时,对控制对象(例如门锁单元、照明部)进行控制,使车辆执行规定动作。该控制对象是“特定设备”的另一个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响应控制部50的功能也可以划归为控制部40的功能。
负载单元60包括负载和负载控制部。负载例如是仪表类、音频设备、导航系统、或雨刮器等电气设备。此外,负载控制部控制上述负载。
便携终端100例如是电子钥匙(key fob:FOB)等专用的终端装置。此外,便携终端100也可以是通过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电话、平板终端等中安装应用程序而被赋予了上述功能的装置。便携终端100例如具有纽扣电池等,通过纽扣电池等所供给的电力进行动作。
便携终端100例如包括发送部102和控制部104。发送部102根据控制部104的指示将发送信号发送到控制装置30。控制部104基于使用者的操作使发送部102发送发送信号。
[处理1]
图2是表示控制装置3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处理中,第2保险丝14安装于第2供给线E2,控制装置30能得到电池10的电力供给。
首先,第1检测部34获取第1电压检测部V1的检测结果(步骤S100)。接着,第1检测部34基于第1电压检测部V1的检测结果判断第1保险丝12是否安装于第1供给线E1(步骤S102)。
在第1保险丝12安装于第1供给线E1的情况下,控制部40将信号接收部38的动作设定为第1模式(步骤S104)。第1模式下,信号接收部38动作的周期为第1周期T1。信号接收部38动作是指,信号接收部38呈通电状态,处于能够接收信号的状态。上述图1所示的车辆控制系统1的状态是第1保险丝12处于安装于第1供给线E1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在第1保险丝12未安装于第1供给线E1的情况下,第2检测部36获取第2电压检测部V2的检测结果(步骤S106)。接着,第2检测部36基于第2电压检测部V2的检测结果判断第2保险丝14是否安装于第2供给线E2(步骤S108)。在第2保险丝14未安装于第2供给线E2的情况下,本流程图的一条路径的处理结束。此外,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30原本未得到电力供给,因此,例如也可以让控制部40判断为车辆控制系统1存在规定异常。
在第2保险丝14安装于第2供给线E2的情况下,控制部40将信号接收部38的动作设定为第2模式(步骤S110)。第2模式下,信号接收部38动作的周期为第2周期T2,该第2周期T2比第1周期T1长。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1模式和第2模式,用后面的图4进行说明。由此,本流程图的一条路径的处理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图2的流程图中,说明了先判断第1保险丝12是否安装,再判断第2保险丝14是否安装的情况,但也可以反过来,先判断第2保险丝14是否安装,再判断第1保险丝12是否安装。
[第1保险丝处于拆卸状态的结构]
图3是表示第1保险丝12处于拆卸状态,第2保险丝14处于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即,图3是设定了第2模式的状态的一个例子。需要说明的是,中继电路处于切断状态。在图示这种状态下,和图1所示的状态不同,电池10所供给的电流未被供给到与负载单元60连接的第4供给线E4。由此,电池10所供给的电流得到抑制。
此外,在图3的状态下,电池10所供给的电流被供给到控制装置30,因此,在检测到便携终端100所发送的发送信号时,控制部40相应地使响应控制部50执行规定控制。规定控制是指使特定设备动作的控制,例如是使门锁呈解锁状态(或上锁状态)的控制、使后备箱呈解锁状态(或上锁状态)的控制。此外,规定控制是使车辆的照明部点亮或熄灭的控制、使扬声器输出声音的控制等(响应)。由此,使用者能够发现车辆对便携终端100所发送的发送信号进行了响应。
[中继电路的控制]
此外,在从便携终端100接收到发送信号时,控制部40将中继电路控制为导通状态。由此,电池10所供给的电力经由第2供给线E2、第3供给线E3、第1供给线E1和第4供给线E4被供给到负载单元60。结果是,负载控制部能够控制负载,因此使用者能够确认车辆的各功能。
此外,在控制部40将中继电路控制为导通状态之后(负载单元60得到电力供给之后),如果使用者未对负载单元60所包含的负载控制部的负载(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状态经过规定时间以上,那么控制部40将中继电路控制为非导通状态,停止向负载单元60供给电力。由此,在使用者未进行操作时,能抑制电力消耗。
[第2模式]
此外,如用上述图2说明的那样,信号接收部38被设定为第1周期T1或第2周期T2。图4是表示第1周期T1和第2周期T2的图。上图表示第1模式的第1周期T1,下图表示第2模式的第2周期T2。在图示例子中,第2周期T2例如为第1周期T1的10倍。由此,在第2模式下,能够抑制控制装置30所耗的电力,从而抑制电池10的电力减少。需要说明的是,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下,一个周期的动作时间P是相同的。
此外,在第2模式下从便携终端100接收到发送信号时,控制部40将信号接收部38动作的周期从第2周期T2设定为第1周期T1(或比第2周期T2短的周期)。由此,车辆控制系统1容易接收到便携终端100所发送的发送信号。以下说明其理由。
[处理2]
在将信号接收部38的动作设定为第2模式之后获取到便携终端100所发送的发送信号时,控制部40将信号接收部38的动作设定为第1模式。图5是表示将信号接收部38的动作设定为第2模式之后,控制部4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部40判断在将信号接收部38的动作设定为第2模式的状态下是否接收到了发送信号(步骤S200)。在接收到了发送信号时,控制部40将信号接收部38的动作设定为第1模式(步骤S202)。接着,控制部40判断将信号接收部38的动作设定为第1模式之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204)。
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控制部40将信号接收部38的动作设定为第2模式(步骤S206)。在未经过规定时间时,控制部40判断是否接收到便携终端100所发送的发送信号(步骤S208)。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08的处理中,控制部40也可以判断操作者是否对负载单元60所包含的负载控制部的控制对象进行了操作。在该情况下,当使用者进行了操作时,进入步骤S202的处理,在使用者未进行操作时,进入步骤S204的处理。
在未接收到发送信号时,返回步骤S204的处理,在接收到发送信号时,返回步骤S202的处理。由此,本流程图的一条路径的处理结束。
通过上述处理,提高了使用者的便利性。例如,与设定为第2模式的情况相比,在设定为第1模式的情况下,能够缩短使用者按下便携终端100的规定按钮的时间。这是因为,第1模式下的信号接收部38的动作周期比第2模式下的信号接收部38的动作周期短,因此,即使在便携终端100所发送的发送信号的时长较短的情况下,信号接收部38也能够接收到发送信号。
图6是用于对设定了第2模式的车辆的电池的SOC(State of Charge;剩余电量占电池容量的比例)的演变和未设定第2模式的车辆的电池的SOC的演变进行对比的图。在图示例子中,车辆未被控制为点火开启(ignition-on)状态或配件启动(accessory-on)状态,而是维持关闭状态。图中的纵轴表示SOC,横轴表示天数。此外,演变线L1是设定了第2模式的车辆所搭载的电池的SOC演变线,演变线L2是未设定第2模式(例如设定了第1模式)的车辆所搭载的电池的SOC演变线。如图所示,设定了第2模式时的电池的SOC下降程度小于未设定第2模式时的电池的SOC下降程度。即,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能够抑制电池10的SOC的下降。
[应用例]
以下,说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的应用例。例如,车行有时会展出数十台或数百台的车辆。在这种情况下,在比较例的车辆控制系统中,为了抑制电池的电力被供给到负载单元而导致SOC下降,有时会将电池和负载单元之间的保险丝预先拆下。若拆下该保险丝,则电池和负载单元处于非导通状态。由此能够抑制SOC下降。但是,职员要向顾客展示车辆的负载单元(特定设备)的功能(例如仪表、音频设备、导航等的动作状况),需要装上保险丝,使电池和负载单元成为导通状态。这样一来,在车行就出现了不能同时实现抑制SOC下降和提高使用者便利性的情况。
针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能够同时实现SOC下降的抑制和使用者便利性的提高。图7是表示应用例的一个例子的图(之1)。在车行所展示的车辆的车辆控制系统1中,设定了第2模式。由此抑制了SOC下降。此外,职员H通过操作便携终端100,能够使对象的车辆的门锁解锁,或使对象车辆进行响应。由此,职员H能够容易地发现对象车辆,并能够通过远程操作使对象车辆的门锁解锁。
此外,车辆控制系统1在接收到发送信号时,将电池10和负载单元60控制为导通状态,因此负载控制部能够控制负载。由此,能够将车辆的各功能控制为启动状态。结果是,职员能够迅速且容易地向顾客展示车辆的各功能。
图8是表示应用例的一个例子的图(之2)。例如,车辆在工厂中被制造出来之后准备出货时(工厂出货时),第1保险丝12和第2保险丝14是处于拆下状态的。然后,在车行安装第2保险丝14,设定为第2模式。由此,能够抑制SOC下降,并能够在不降低使用者便利性的状态下展示车辆。之后,车辆被顾客购买,顾客在使用时设定为安装了第1保险丝12的第1模式。这样一来,在车辆控制系统1中,根据各场合设定为第1模式或第2模式,由此,以与环境相匹配的状态来控制车辆。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车辆控制系统1使间歇接收无线信号的周期比第1模式的周期长,由此能够在不降低使用者便利性的情况下抑制电力消耗。
<第2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2实施方式。在第2实施方式中,向便携终端100A发送请求(request)信号的控制装置30A使第1保险丝12被拆下时的请求信号的发送周期比安装了第1保险丝12时的周期长。以下,重点说明第2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A的控制装置30A和便携终端100A的功能结构的图。控制装置30A还包括信号发送部39。信号发送部39向便携终端100A发送请求发送识别信息的请求信号。
在信号发送部39发送了请求信号之后,在从便携终端100A接收到对请求信号的响应即接收到响应信号时,控制部40执行便携终端100A和控制装置30A之间的通信处理。例如,控制部40判断控制装置30A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和便携终端100A所发送的响应信号所含的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40在从便携终端100A发送了表示门锁解锁等规定指示的信号时控制各部执行规定指示(例如门锁的解锁指示)。
便携终端100A例如代替发送部102而包括发送接收部103。发送接收部103接收控制装置30A所发送的请求信号等,或者向控制装置30A发送响应信号等。
例如,控制部104通常将便携终端100A控制为作为省电状态的休眠状态。控制部104从控制装置30A接收到请求信号时,将便携终端100A从休眠状态控制为启动状态。在接收到从控制装置30A发送的请求信号时,控制部104相应地使发送接收部103发送响应信号。响应信号包含便携终端100A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识别信息。
在第2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在安装了第1保险丝12时将信号发送部39的动作设定为第3模式,在拆下了第1保险丝12时将信号发送部39的动作设定为第4模式。
第3模式下,信号发送部39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为第1发送周期st1(第3周期)。此外,第3模式下,信号接收部38动作的周期为第1接收周期rt1。
第4模式下,信号发送部39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为第2发送周期st2(第4周期),该第2发送周期st2比第1发送周期st1长。此外,第4模式下,信号接收部38动作的周期为第2接收周期st2(第6周期),该第2接收周期st2比第1接收周期rt1(第5周期)长。
图10是表示请求信号的发送时机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的“发送”表示发送请求信号的时机。上图表示第1发送周期st1,下图表示第2发送周期st2。在图示例子中,第2发送周期st2例如为第1发送周期st1的10倍。需要说明的是,在第3模式和第4模式下,一个周期中发送的请求信号的时长P1是相同的。
像这样,控制装置30A使第4模式下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比第3模式下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长,由此能够抑制电池10的电力消耗。
此外,在第4模式下从便携终端100A接收到响应信号时,控制部40将中继电路控制为导通状态。而且,控制部40在将中继电路控制为导通状态之后,在使用者未对负载单元60所包含的负载控制部的负载进行操作的状态经过规定时间以上时,将中继电路控制为非导通状态,停止向负载单元60供给电力。
此外,控制部40在第4模式下从便携终端100A接收到响应信号时,将信号发送部39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从第2发送周期st2设定为第1发送周期st1(或比第2发送周期st2短的周期)。
此外,控制部40在第4模式下从便携终端100A接收到响应信号时,将信号接收部38动作的周期从第2接收周期rt2设定为第1接收周期rt1(或比第2接收周期rt2短的周期)。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车辆控制系统1使第4模式下向车辆外部间歇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比第3模式的周期长,由此,能够在不降低使用者便利性的情况下抑制电力消耗。
<第3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方式在电路结构上有所不同。以下重点说明该不同之处。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系统1B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中省略了响应控制部50和便携终端100的图示。车辆控制系统1B例如包括第1电压检测部V1、第2电压检测部V2、第3电压检测部V3、第4电压检测部V4、电池10、第1保险丝12、第2保险丝14、中继电路16、第22保险丝22、第24保险丝24、中继电路26、控制装置30、第1负载单元62和第2负载单元64。
此外,车辆控制系统1包括第1供给线E1、第2供给线E2、第3供给线E3、第4供给线E4、第21供给线E21、第22供给线E22和第23供给线E23。
第4供给线E4一端与合流点P4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第1负载单元62。第1负载单元62包括第1负载控制部和第1负载。第1负载为仪表类、雨刮器、门锁单元等。第1负载控制部控制上述第1负载。
第21供给线E21上连接有第22保险丝22、第3电压检测部V3和第2负载单元64。第2负载单元64包括第2负载控制部和第2负载。第2负载例如为音频设备、导航系统等。第2负载控制部控制上述第2负载。
第21供给线E21一端与电池10的正极侧连接,另一端与第2负载单元64连接。此外,在第21供给线E21上的第22保险丝22和第2负载单元64之间设有合流点P22。
第22供给线E22上连接有第24保险丝24、第4电压检测部V4和控制装置30。第22供给线E22一端与电池10的正极侧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装置30连接。此外,在第22供给线E22上的第24保险丝24和控制装置30之间设有合流点P23。
第23供给线E23一端连接于合流点P22,另一端连接于合流点P23。中继电路26根据控制装置30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被控制为导通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22保险丝22或第24保险丝24由使用者安装于供给线,或自供给线拆下。
第3电压检测部V3检测施加于第22保险丝22的电压,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装置30。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1检测部34基于第3电压检测部V3的检测结果检测第22保险丝22是否处于安装状态。第4电压检测部V4检测施加于第24保险丝24的电压,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装置30。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2检测部36基于第4电压检测部V4的检测结果检测第24保险丝24是否处于安装状态。在从便携终端100接收到发送信号时,控制部40将中继电路16和中继电路26控制为导通状态。
第1模式是在第1保险丝12安装于第1供给线E1、且第22保险丝22安装于第21供给线E21的状态下设定的模式。第2模式是在满足以下(1)~(4)的条件时设定的模式。(1)第1保险丝12处于从第1供给线E1拆下的状态。(2)第22保险丝22处于从第21供给线E21拆下的状态。(3)第2保险丝14处于安装于第2供给线E2的状态。(4)第24保险丝24处于安装于第22供给线E22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1)和(2)中一方或双方也可以不满足。
在以上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第1负载单元62和第2负载单元64消耗的电力较大而需要将第1负载单元62和第2负载单元64连接到不同供给线的情况下,车辆控制系统1B也能设定第2模式,从而能够在不降低使用者便利性的情况下抑制电力消耗。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完全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加以各种变形和置换。

Claims (11)

1.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控制系统包括:
第1电源线,其能够安装第1保险丝,并从电池向控制部供给电力;
第2电源线,其能够安装第2保险丝,并从所述电池向所述控制部供给电力;
第1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1保险丝是否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
第2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2保险丝是否安装于所述第2电源线;
接收部,其间歇性动作,接收来自便携终端的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在检测到所述接收部接收到了所述信号时,相应地使车辆的特定设备动作,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1保险丝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时,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第1周期,在检测到所述第1保险丝未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且由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到第2保险丝安装于所述第2电源线时,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1周期长的第2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的特定设备包括连接于所述第1电源线的负载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第2周期时,在所述接收部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使来自所述第2电源线的电力向连接于所述第1电源线的所述负载控制部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第2周期时,在所述接收部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2周期短的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2周期短的周期之后,在未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所述第2周期。
5.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控制系统包括:
第1电源线,其能够安装第1保险丝,并从电池向控制部供给电力;
第2电源线,其能够安装第2保险丝,并从所述电池向所述控制部供给电力;
第1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1保险丝是否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
第2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2保险丝是否安装于所述第2电源线;
发送部,其向车辆的外部间歇性地发送请求信号;
接收部,其接收便携终端对所述请求信号进行响应的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接收部接收到所述信号时,相应地使所述车辆的特定设备动作,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到第1保险丝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时,将所述发送部向车辆的外部间歇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第3周期,在检测到所述第1保险丝未安装于所述第1电源线且由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到第2保险丝安装于所述第2电源线时,将所述发送部向车辆的外部间歇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3周期长的第4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期间,所述接收部间歇性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所述第4周期时,将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设定为比第5周期长的第6周期,其中,所述第5周期是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所述第3周期时设定的所述接收部动作的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的特定设备包括连接于所述第1电源线的负载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第4周期时,在所述接收部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使来自所述第2电源线的电力向连接于所述第1电源线的所述负载控制部供给。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第4周期时,在所述接收部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4周期短的周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第4周期短的周期之后,在未从所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信号的状态经过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发送部发送请求信号的周期设定为所述第3周期。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来自所述第2电源线的电力向所述负载控制部供给时,在使用者未对所述负载控制部的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状态经过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停止使来自所述第2电源线的电力向所述负载控制部供给。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控制系统还包括具有中继电路的中继线,该中继线在所述第1电源线上设置于能够安装所述第1保险丝的部位和所述控制部之间,在所述第2电源线上设置于能够安装所述第2保险丝的部位和所述控制部之间,
所述特定设备包括负载控制部,该负载控制部在所述第1电源线上连接于能够安装所述第1保险丝的部位和所述控制部之间,
所述中继电路通过被控制为接通状态,而使来自所述第2电源线的电力向连接于所述第1电源线的负载控制部供给。
CN201810769253.3A 2017-07-13 2018-07-13 车辆控制系统 Active CN1092498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6890A JP6555668B2 (ja) 2017-07-13 2017-07-13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JP2017-136890 2017-07-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9877A true CN109249877A (zh) 2019-01-22
CN109249877B CN109249877B (zh) 2022-02-25

Family

ID=65000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9253.3A Active CN109249877B (zh) 2017-07-13 2018-07-13 车辆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2305B2 (zh)
JP (1) JP6555668B2 (zh)
CN (1) CN1092498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83962A (zh) * 2023-12-28 2024-03-29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检修试验分公司 保险管检测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3700B2 (ja) * 2018-10-16 2020-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回路
JP6899810B2 (ja) * 2018-10-23 2021-07-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回路
JP2020137033A (ja) * 2019-02-25 2020-08-31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可視光通信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可視光通信用携帯端末
JP7226195B2 (ja) * 2019-08-30 2023-0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30594A1 (en) * 2009-03-27 2012-05-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for managing faults in a magneto-rheological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CN102991371A (zh) * 2011-09-14 2013-03-27 株式会社京滨 电子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系统
CN104786963A (zh) * 2014-01-17 2015-07-22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电源供应系统
JP2016037231A (ja) * 2014-08-08 2016-03-2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制御装置
CN106458118A (zh) * 2014-05-12 2017-02-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机动车的电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8503B2 (ja) * 1998-07-03 2005-06-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物の電力供給装置及び集約配線装置
JP2000272407A (ja) * 1999-03-23 2000-10-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自動車用ランプ回路
JP2005263134A (ja) * 2004-03-22 2005-09-29 Calsonic Kansei Corp 自動車用メータクラスタ
JP2008179221A (ja) * 2007-01-24 2008-08-0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車両用電源供給装置
JP2010137748A (ja) * 2008-12-12 2010-06-24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装置
US8339139B2 (en) * 2010-01-29 2012-12-2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 circuit
JP5919781B2 (ja) * 2011-12-08 2016-05-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マートシステム
JP2015093634A (ja) 2013-11-14 2015-05-18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制御装置
JP2016002944A (ja) * 2014-06-18 2016-01-12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車両用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30594A1 (en) * 2009-03-27 2012-05-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for managing faults in a magneto-rheological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CN102991371A (zh) * 2011-09-14 2013-03-27 株式会社京滨 电子控制装置及车辆控制系统
CN104786963A (zh) * 2014-01-17 2015-07-22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电源供应系统
CN106458118A (zh) * 2014-05-12 2017-02-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机动车的电源装置
JP2016037231A (ja) * 2014-08-08 2016-03-2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制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83962A (zh) * 2023-12-28 2024-03-29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检修试验分公司 保险管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18636A (ja) 2019-02-07
CN109249877B (zh) 2022-02-25
JP6555668B2 (ja) 2019-08-07
US10442305B2 (en) 2019-10-15
US20190016229A1 (en) 2019-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9877A (zh) 车辆控制系统
KR101555942B1 (ko) 분전반 내부 차단기 호환 에너지 계측 장치
CN103619653A (zh) 电源控制系统、电源控制装置以及电源控制方法
US20150243156A1 (en) Vehic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6075762B2 (ja) 車載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制御システム、携帯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522942B2 (en) On-vehicle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14175855A (ja) 車載システム、車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車両制御方法
US20150286233A1 (en) Control system
EP2876454B1 (en) Fault diagnostic system, fault diagnostic device, and fault diagnostic method
KR20150044201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소모전류 차단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14174739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車載システム、制御装置、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制御システム、携帯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458930B2 (en)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 vehicle anti-theft system, vehicle anti-theft method, and on-board device
CN208232980U (zh) 一种汽车静态电流异常提醒装置及车辆
US20150365898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including program product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101978134B1 (ko) 충전 동작에 따라 충전기 커버를 제어하는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및 전주에 설치된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제어 방법
JP6255582B2 (ja) 分電盤用計測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地震対策システム
JP2009147999A (ja) 車両用発電制御装置
JP2007276573A (ja) 車両盗難検知装置
JP6315416B2 (ja) 車両通信装置及び車両通信システム
JP2010204042A (ja) 充電ポイント登録装置
US20140253312A1 (en) Electrical charging system alarm with automatic shut-off
CN201340634Y (zh) 组合光字报警装置
CN103337192A (zh) 一种立体车库中车辆位置确定装置及其方法
CN108574344B (zh) 用于电动车辆延迟充电的无线电力质量警告
US1170946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