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0285B - 一种上盖振动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盖振动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0285B
CN109230285B CN201811151066.5A CN201811151066A CN109230285B CN 109230285 B CN109230285 B CN 109230285B CN 201811151066 A CN201811151066 A CN 201811151066A CN 109230285 B CN109230285 B CN 109230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main body
track
baffle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10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30285A (zh
Inventor
赵晨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510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0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0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0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30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0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02Jigging conveyors comprising helical or spiral channels or conduits for elevation of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盖振动盘,涉及墨盒再生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主体,所述主体内开设有用于传输上盖的螺旋轨道,还包括用于输出所述上盖的输出轨道,所述螺旋轨道与所述输出轨道之间还设有上盖翻转机构和上盖旋转机构;所述上盖翻转机构用于依据所述上盖的限位条,将呈水平且反面状态的上盖翻转成为正面水平状态;所述上盖旋转机构用于依据所述上盖的限位条,将水平状态的上盖旋转成为竖直状态;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旋转机构之间还设有上盖调节机构,所述上盖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翻转机构输出端的连接挡板,所述连接挡板靠近主体的一侧与所述主体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上盖的宽度,但大于所述上盖宽度的一半。

Description

一种上盖振动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墨盒再生领域,尤指一种上盖振动盘。
背景技术
现代墨盒主要指的是喷墨打印机中用来存储打印墨水,并最终完成打印的部件。墨盒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墨盒中的墨汁变得浓稠、甚至干掉,现有的墨盒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注入海绵,以解决现有的墨汁的问题,并需要在海绵注入后,在壳体上增加上盖,以实现海绵的固定。
目前,墨盒的加工、注墨以及吸残墨等工序均采用自动化的加工方式,因此上盖的选择与安装也优选为自动化选择与安装的方式;但在将上盖自动化装入墨盒之前,需要通过物料输送机构,即振动盘将上盖以特定的方式输入自动化装置,以使上盖能够以固定的形式装入墨盒。
但现有的自动化装置难以控制上盖以特定的状态输出,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盖振动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盖振动盘,实现了特定状态的上盖的输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盖振动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主体,所述主体内开设有用于传输上盖的螺旋轨道,还包括用于输出所述上盖的输出轨道,所述螺旋轨道与所述输出轨道之间还设有上盖翻转机构和上盖旋转机构;所述上盖翻转机构用于依据所述上盖的限位条,将呈水平且反面状态的上盖翻转成为正面水平状态;所述上盖旋转机构用于依据所述上盖的限位条,将水平状态的上盖旋转成为竖直状态;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旋转机构之间还设有上盖调节机构,所述上盖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翻转机构输出端的连接挡板,所述连接挡板靠近主体的一侧与所述主体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上盖的宽度,但大于所述上盖宽度的一半。
本实施例中,螺旋轨道的设置,能够将主体内部的上盖向上螺旋传输,直至传输到的螺旋轨道的输出端,上盖再传输到达上盖翻转机构,由于上盖的一侧具有若干个限位条,因此,上盖翻转机构能够依据上盖的限位条,来将水平且反面状态的上盖翻转成为正面且水平的状态,此时,水平状态下的上盖均成为正面状态,通过上盖调节机构的设置,即通过连接挡板的设置,水平状态的上盖均能够再次进行翻转,使得限位条均朝向下方,而竖直状态的上盖难以继续向上盖旋转机构输出;到达上盖旋转机构的上盖均为反面且水平的状态,因此,在通过上盖的限位条,将上盖进行翻转成为竖直的状态,实现了振动盘输出竖直状态且反面的上盖,最终实现了特定状态的上盖的输出。
进一步,沿远离所述振动盘轴线的方向,所述连接挡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增加。
本实施例中,当连接挡板倾斜设置时,水平状态下的上盖能够稳定地抵接在主体的外壁上,减小了上盖在连接挡板上运动时,上盖振动的可能,增加了上盖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包括环绕在所述主体外侧的传输轨道和翻转轨道,所述翻转轨道设置在所述传输轨道的输出端,所述翻转轨道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传输轨道的高度;所述翻转轨道上设有用于上盖的限位条抵接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翻转轨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板设置在所述翻转轨道的上侧,所述导向板的上端与所述主体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导向板的下端与所述主体轴线之间的间距;沿所述导向板的延伸方向,所述导向板的上端与所述翻转轨道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上盖能够落至翻转轨道上,且上盖的一端抵接在翻转轨道,上盖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条,限位条能够抵接在翻转轨道的导向板上,即上盖倾斜设置在翻转轨道上;当上盖继续沿着导向板的延伸方向运动时,由于导向板上端与翻转轨道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大,因此,上盖逐渐呈竖直状态,导向板的上端与振动盘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导向板的下端与振动盘轴线之间的间距,上盖进行翻转,上盖的一端选择至导向板的下侧,完成了上盖以特定的状态进行输出。
进一步,沿远离所述主体轴线的方向,所述传输轨道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降低,所述传输轨道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还设有用于上盖抵接的防护板。
本实施例中,控制了传输轨道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减小了上盖从传输轨道运动到翻转轨道时上盖振动的可能,进一步增加了上盖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上盖旋转机构包括用于环绕在所述主体外侧的旋转轨道,所述旋转轨道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还设有用于上盖抵接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旋转轨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主体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主体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旋转轨道上设有用于上盖的限位条抵接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沿所述旋转轨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接近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接近所述第一挡板靠近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上盖运动至旋转轨道后,上盖在旋转轨道上沿轨道方向水平运动,上盖的外端能够抵接在第一挡板上,上盖的下侧还设有限位条,限位条能够抵接在第一导向杆上,并沿着旋转轨道的延伸方向继续运动,直至上盖的两端均脱离第一挡板,上盖以第一导向杆与限位条的抵接点为原点开始旋转,直至上盖旋转90度,上盖运动到第二挡板的位置,在限位条脱离第一导向杆时,上盖的外端能够抵接在第二挡板上,并延伸第二挡板的延伸方向运动,完成了上盖的旋转,实现了上盖以特定的状态进行输出。
进一步,所述旋转轨道的输出端还设有旋转钩,所述旋转钩设置在所述旋转轨道远离主体的一侧,所述旋转钩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平齐,所述旋转钩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主体轴线的一侧弯曲。
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钩的设置,上盖的外端能够抵接在旋转钩上,并沿着上盖与旋转钩的抵接点开始旋转,最终实现了上盖输出状态的更改。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接漏盘,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接漏盘的中心;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旋转机构沿主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均在所述接漏盘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漏盘的设置,将不满足要求的上盖再次收集起来,减小了上盖散开的可能。
进一步,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用于连通所述主体的内外两侧,所述连通口开设在所述主体的下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连通口的设置,将不满足要求的上盖再次进入到振动盘中,实现了上盖的循环动作。
进一步,所述接漏盘内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接漏盘的内壁上,所述隔离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连通口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隔离板的设置,对上盖进行导流,有利于将上盖进入到主体中。
进一步,所述主体内还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限位杆的下端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壁上,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螺旋轨道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限位杆的设置,实现了上盖的高度限位,减小了上盖重叠输出的可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盖振动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连接挡板倾斜设置时,减小了上盖在连接挡板上运动时,上盖振动的可能,增加了上盖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控制了传输轨道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减小了上盖从传输轨道运动到翻转轨道时上盖振动的可能,进一步增加了上盖的稳定性。
3、通过旋转钩的设置,上盖的外端能够抵接在旋转钩上,并沿着上盖与旋转钩的抵接点开始旋转,最终实现了上盖输出状态的更改。
4、通过接漏盘接连通口的设置,将不满足要求的上盖再次收集起来,减小了上盖散开的可能,并将不满足要求的上盖再次进入到振动盘中,实现了上盖的循环动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上盖振动盘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上盖振动盘与上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上盖振动盘中主体与接漏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上盖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上盖振动盘与上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种上盖振动盘与上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再一种上盖振动盘与上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底座,11.支撑脚,12.主体,121.连通口,13.螺旋轨道,14.输出轨道,15.接漏盘,16.隔离板,17.限位杆,20.上盖,21.第一限位条,22.第二限位条,23.注墨孔,30.上盖翻转机构,31.传输轨道,32.翻转轨道,33.导向板,331.滑槽,34.选择杆,35.防护板,40.上盖调节机构,41.连接挡板,42.延伸挡板,50.上盖旋转机构,51.旋转轨道,52.第一挡板,53.第二挡板,54.第一导向杆,55.辅助挡板,56.第二导向杆,57.调节管,58.旋转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上盖振动盘,包括底座10,底座10内设有用于振动的振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底座10下端设有若干个支撑脚1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脚11设置为三个,三个支撑脚11均匀地分布在底座10的下侧。
底座10的上侧设有圆筒状的主体12,主体12内侧设有用于传输上盖20的螺旋轨道13,螺旋轨道13的外端抵接在主体12的内壁上,且螺旋轨道13的上端与外界连通,螺旋轨道13的宽度小于主体12的半径,主体12内的上盖20能够沿着螺旋轨道13的螺旋方向螺旋上升。
上盖20正面的一端设有一个较长的第一限位条21,另一端设有两个较短且共线的第二限位条22,上盖20上还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注墨的注墨孔23;当上盖20的限位条朝上时,上盖20为正面状态,当上盖20的限位条朝下时,上盖20为反面状态。
主体12的外侧依次设有上盖翻转机构30、上盖调节机构40、上盖旋转机构50和输出轨道14;上盖翻转机构30设置在螺旋轨道13的输出端,用于接收螺旋轨道13输出的上盖20;上盖翻转机构30用于依据上盖20的限位条,将呈水平且反面状态的上盖20翻转成正面水平的状态。
上盖调节机构40设置在上盖翻转机构30的输出端,用于选取出水平状态的上盖20并向后输出;上盖调节机构40包括设置在上盖翻转机构30输出端的连接挡板41,连接挡板41环绕设置在主体12的外侧,且连接挡板41水平设置;连接挡板41与主体12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连接挡板41靠近主体12的一侧与主体12外壁之间的间距小于上盖20的宽度,但连接挡板41靠近主体12的一侧与主体12外壁之间的间距大于上盖20的宽度的一半。
优选地,连接挡板41的左端还设有延伸挡板42,延伸挡板42设置在连接挡板41靠近主体12的一侧,且延伸挡板42的宽度小于连接挡板41的宽度。上盖20运动到上盖调节机构40之后,水平状态的上盖20一端抵接在连接挡板41上,另一端抵接在主体12的外壁上,且上盖20的中心落在连接挡板41与主体12之间的间隙内,上盖20开始翻转,并落在下侧的上盖旋转机构50上。而对于竖直状态的上盖20,上盖20能够继续沿着延伸挡板42运动,并在运动到达延伸挡板42的边沿后向下掉落。
优选地,沿远离所述主体12轴线的方向,所述连接挡板41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增加。当连接挡板41倾斜设置时,水平状态下的上盖20能够稳定地抵接在主体12的外壁上,减小了上盖20在连接挡板41上运动时,上盖20振动的可能,增加了上盖20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上盖旋转机构50设置在上盖调节机构40的输出端,且在竖直方向上,上盖旋转机构50设置在上盖调节机构40的下方,用于接收经过翻转后的上盖20,接收到的上盖20均为反面状态且为水平的状态。上盖旋转机构50用于依据上盖20的限位条,将水平状态的上盖20旋转成为竖直状态的上盖20。
输出轨道14设置在上盖旋转机构50的输出端,用于接收上盖旋转机构50输出的上盖20并进行输出,最终实现了特定状态的上盖20的输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上盖振动盘,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主体12与底座10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底座10上设有圆筒状的接漏盘15,接漏盘15的半径大于主体12的半径, 主体12设置在接漏盘15的中心,且上盖翻转机构30与上盖旋转机构5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在接漏盘15内;当不满足上盖翻转机构30或上盖旋转机构50要求的上盖20掉落时,上盖20能够掉落在接漏盘15内,实现了剩余上盖20的再收集,减小了上盖20杂乱的可能。
优选地,主体12上开设有连通口121,连通口121用于连通主体12的内外两侧,连通口121开设在主体12的下端。对于掉落在接漏盘15内的上盖20,在底座10的作用下,能继续在主体12外侧旋转,并在接漏盘15内的上盖20数量逐渐增加时,上盖20能够从连通口121进入到主体12内,实现了上盖20的循环动作,有利于振动盘持续输出特定状态的上盖20。
进一步优选地,接漏盘15内设有隔离板16,隔离板16的一端设置在接漏盘15的内壁上,隔离板16的另一端设置在连通口121上。在接漏盘15内围绕主体12环绕的上盖20,在抵接在隔离板16上时,能够沿着隔离板16的延伸方向运动,即朝着连通口121的方向运动,进入主体12内,通过隔离板16的设置,即可实现对上盖20的导流,有利于上盖20进入到主体12中,实现了上盖20的循环动作,有利于振动盘持续输出特定状态的上盖20。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主体12内还设有限位杆17,限位杆17沿螺旋轨道13的螺旋方向设置在主体12上,优选的,限位杆17弯曲设置,且限位杆17的弯曲方向与主体12内壁的弯曲方向相同;限位杆17的下端设置在主体12的内壁上,限位杆17与螺旋轨道13之间的距离,沿螺旋轨道13的螺旋方向逐渐增大。对于重叠后的上盖20,上盖20将抵接在限位杆17上,并沿着限位杆17的延伸方向运动,继而掉落在主体12的底端,并开始重新进入螺旋轨道13,通过限位杆17的设置,实现了上盖20的高度限位,减小了上盖20重叠输出的可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上盖振动盘,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盖翻转机构30。
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上盖翻转机构30包括用于环绕在振动盘外侧的传输轨道31和翻转轨道32,传输轨道31设置在螺旋轨道13的输出端,用于接收螺旋轨道13输出的上盖20,翻转轨道32设置在传输轨道31的输出端,翻转轨道32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传输轨道31的高度,即传输轨道31设置在靠近螺旋轨道13输出端一侧的上端,也就是传输轨道31在右侧的上端,翻转轨道32设置在远离振动盘输出端一侧的下端,即翻转轨道32在左侧的下端。
翻转轨道32上设有用于上盖20的限位条抵接的导向板33,导向板33沿翻转轨道32的延伸方向设置,导向板33设置在翻转轨道32的上侧,导向板33的上端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导向板33的下端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间距,即导向板33的上端向外侧倾斜;沿导向板33的延伸方向,导向板33的上端与翻转轨道3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螺旋轨道13将上盖20输出后,上盖20到达传输轨道31,上盖20能够沿着传输轨道31的延伸方向继续向前运动,直至运动至传输轨道31的边沿,上盖20能够落至翻转轨道32上,且上盖20的正面或反面分别抵接在导向板33和翻转轨道32上,即上盖20倾斜设置在翻转轨道32上;当上盖20呈水平且反面状态时,限位条能够抵接在翻转轨道32的导向板33上,当上盖20继续沿着导向板33的延伸方向运动时,由于导向板33上端与翻转轨道32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大,因此,导向板33带动限位条向上运动,并使得上盖20逐渐呈竖直状态,直至上盖20翻转,完成了上盖20的翻转运动。
而当导向板33的上端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导向板33的下端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间距时,上盖20进行翻转过程中,上盖20的下端能够翻转到导向板33的下侧,减小了上盖20翻转脱离翻转轨道32的可能,增加了上盖20翻转的可靠性。
同时对于正面且竖直状态的上盖20,由于上盖20的一端抵接在导向板33上,另一端抵接在翻转轨道32上或翻转轨道32的边沿上,当沿导向板33的延伸方向,导向板33的高度逐渐增加,上盖20的上端高度逐渐增大,上盖20的倾斜角度也逐渐增大,由于限位条位于上盖20的上侧,因此重力大于其摩擦力的分离,因此,上盖20开始向下滑动并掉落,实现了部分竖直状态的上盖20的筛选。
优选地,导向板33上端靠近传输轨道31的一侧的高度接近传输轨道31的高度。当上盖20从传输轨道31掉落至导向板33上时,减小了上盖20掉落时的距离,上盖20能够稳定地抵接在导向板33上,减小了上盖20振动的可能,增加了上盖20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沿翻转轨道32的延伸方向,导向板33的上端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由于沿着导向板33的延伸方向,导向板33的上端与翻转轨道32之间的逐渐增大,因此,在不改变导向板33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距离时,导向板33的宽度不断改变,不利于导向板33的加工,而当导向板33的上端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导向板33的宽度能够始终恒定,便于导向板33的加工。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导向板33远离传输轨道31的一端开设有滑槽331,滑槽331开设在导向板33的上端。对于竖直状态的上盖20,导向板33的升高幅度并不能支撑上盖20进行翻转,因此,上盖20的一端仍然抵接在导向板33上,通过滑槽331的开设,使得上盖20的一端能够从导向板33的最上端运动至滑槽331内,再运动至翻转轨道32上,减小了对竖直状态下上盖20从导向板33落到翻转轨道32上的冲击。
优选地,翻转轨道32上选择杆34,选择杆34沿翻转轨道32的延伸方向设置,选择杆34靠近传输轨道31的一端设置在滑槽331与传输轨道31之间的翻转轨道32上;沿翻转轨道32的延伸方向,选择杆34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通过选择杆34的设置,对于水平且处于正面状态的上盖20,上盖20的一端能够抵接在选择杆34上,另一端能够抵接在导向板33上,选择杆34能够抵消导向板33的高度的上升,避免了水平状态且处于正面状态的上盖20掉落或翻转的可能。
优选地,选择杆34与滑槽331边沿之间的间距接近上盖20的宽度。通过控制选择杆34与滑槽331边沿之间的距离,对于水平且处于正面状态的上盖20,由于上盖20的一端抵接在选择杆34上,上盖20的另一端抵接在导向板33上,且上盖20呈水平状态,当上盖20运动到滑槽331的位置后,上盖20的内侧无支撑,上盖20向下掉落,并落在翻转轨道32上,并未实现上盖20的翻转,此时,输出的水平的上盖20均为正面状态,实现了特定状态的上盖20的输出。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沿远离主体12轴线的方向,传输轨道31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降低,传输轨道31远离主体12的一侧还设有用于上盖20抵接的防护板35。控制了传输轨道31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减小了上盖20从传输轨道31运动到翻转轨道32时上盖20角度的改变,继而减小了上盖20振动的可能,进一步增加了上盖20的稳定性。
优选地,沿主体12的径向方向,导向板33的上端与防护板35之间的间距小于上盖20的宽度。通过控制导向板33上端与防护板35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减小了上盖20从传输轨道31运动到翻转轨道32时上盖20偏移的距离,减小了上盖20振动的可能,进一步增加了上盖20的稳定性。
优选地,沿远离主体12轴线的方向,翻转轨道32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增加。倾斜设置的翻转轨道32,更加有利于水平处于反面状态的上盖20进行翻转,有利于翻转过程的进行。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实施例,如图6至图8所示,一种上盖振动盘,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盖旋转机构50。
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上盖旋转机构50包括用于环绕在主体12外侧的旋转轨道51,旋转轨道51能够跟随主体12振动;旋转轨道51的右端能够与上盖调节机构40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上盖调节机构40输出的上盖20;旋转轨道51的外侧设有第一挡板52和第二挡板53,第一挡板52设置在旋转轨道51的右端,第二挡板53设置在旋转轨道51的左端,且第一挡板52与第二挡板53之间设有一定的间距,且在旋转轨道51接收到上盖20,上盖20在旋转轨道51上运动时,能够抵接在第一挡板52或第二挡板53上。第二挡板53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挡板52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一挡板52与主体12之间的距离较近,第二挡板53与主体12之间的距离较远。
旋转轨道51上设有用于上盖20的限位条抵接的第一导向杆54,第一导向杆54沿旋转轨道5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导向杆54的一端接近第二挡板53靠近第一挡板52的一端,第一导向杆54的另一端接近第一挡板52靠近第二挡板53的一端,即第一导向杆54的右端靠近第一挡板52的左端,第一导向杆54的左端靠近第二挡板53的右端。
上盖20从上盖调节机构40输出后,运动至旋转轨道51,水平且呈反面状态上盖20的外端能够抵接在第一挡板52上,并沿着第一挡板52的延伸方向继续向前运动,上盖20的限位条抵接在旋转轨道51上,并在上盖20继续运动至第一导向杆54的位置,上盖20上端的一个限位条能够抵接在第一导向杆54上,上盖20继续沿着旋转轨道51的延伸方向继续运动,直至上盖20脱离第一挡板52,上盖20能够以第一导向杆54与限位条的抵接点为原点开始旋转,直至上盖20旋转90度呈竖直状态,并继续沿着旋转轨道51的方向运动,上盖20运动到第二挡板53的位置时,在限位条脱离第一导向杆54,上盖20的外端能够抵接在第二挡板53上,并延伸第二挡板53的延伸方向运动,完成了上盖20的旋转,实现了上盖20以特定的状态进行输出。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杆54远离第二挡板53的一端沿旋转轨道51的延伸方向反向延伸,即第一导向杆54的右端继续向右侧延伸;上盖20在旋转之前,上盖20的限位条能够先抵接在第一导向杆54上,使得上盖20能够稳定地运动到旋转的位置,减小了上盖20抵接在第一导向杆54上时,上盖20与第一导向杆54干涉的可能。
优选地,旋转轨道51上还设有辅助挡板55,辅助挡板55沿旋转轨道51的延伸方向设置,辅助挡板55设置在旋转轨道51的右端,且辅助挡板55盖设在第一导向杆54上;上盖20从上盖调节机构40的输出端输出后,能够落到辅助挡板55上,并继续沿着辅助挡板55,当上盖20从辅助挡板55上落下至旋转轨道51上时,上盖20的限位条能够抵接在第一导向杆54上,完成了上盖20与第一导向杆54的抵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旋转轨道51上还设有用于上盖20的限位条抵接的第二导向杆56,第二导向杆56沿旋转轨道5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导向杆56设置在第二挡板53靠近主体12的一侧。在上盖20在旋转之后,并以竖直状态在第二导向杆56前侧运动时,限位条能够抵接在第二导向杆56上,第二导向杆56能够对上盖20进行限位,上盖20的外端能够抵接在第二挡板53上,上盖20能够以特定的轨迹运动,减小了上盖20旋转回原状态的可能。
优选地,沿主体12的周向方向,第一挡板52与第二挡板53之间的间距大于上盖20的长度。对于限位条在上侧的上盖20,即呈正面状态的上盖20,上盖20能够压在第一导向杆54上,但上盖20与第一导向杆54之间并未存在其他约束,并在上盖20脱离第一挡板52时,由于振动盘的特性,上盖20能够从第一挡板52与第二挡板53之间的间隙之间脱离旋转轨道51,实现了上盖20的正反状态的选择,将限位条在下侧,即反面的上盖20筛选出来并继续向后侧输出。
优选地,第二导向杆56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导向杆54与主体12轴线之间的间距,第二导向杆56靠近第一挡板52的一端接近第一导向杆54靠近第二挡板53的一端。无论限位条在前侧或是在后侧,即无论上盖20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上盖20的外端均能够抵接在第二挡板53上,且上盖20的限位条均能够抵接在第二导向杆56上,增大了上盖旋转机构50的使用范围。
优选地,沿所述主体12的径向方向,第一导向杆54与第二导向杆56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在上盖20旋转的过程中,上盖20的另一个限位条能够位于第一导向杆54与第二导向杆56之间,在上盖20脱离第一导向杆54时,上盖20的另一个限位条能够稳定地抵接在第二导向杆56之间,减小了上盖20在旋转后,上盖20与第二导向杆56干涉的可能,增加了上盖20旋转的稳定性。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旋转轨道51上还设有调节管57,所述调节管57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52与所述第二挡板53之间,且所述调节管57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杆54远离主体12的一侧;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二导向杆56靠近第一挡板52的一端间距可调。
对于顺时针旋转的上盖20,上盖20在旋转的过程中,上盖20的后端能够抵接在调节管57上,实现了上盖20旋转过程起始位置的调节,便于上盖20在旋转过程中,将上盖20的限位条有效地抵接在第二导向杆56上,实现了上盖20的稳定旋转。
优选地,调节管57为空心软管,调节管57抵接在旋转轨道51上。空心软管状的调节管57,减小了上盖20冲击在调节管57上上盖20损坏的可能,增加了上盖20的安全性能。
将调节管57抵接在旋转轨道51上时,对于逆时针旋转的上盖20,上盖20的前端在旋转过程中,能够直接盖在调节管57上,限位条与第一导向杆54的初步分离,上盖20与第一挡板52分离后,上盖20能够从第一挡板52与第二挡板53之间的间隙脱离旋转轨道51,进一步筛选了上盖20的输出状态,使得旋转机构能够稳定输出特定状态的上盖20。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沿远离主体12轴线的方向,旋转轨道51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下降;和/或;沿旋转轨道51的螺旋方向,旋转轨道51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下降。即旋转轨道51的输入端较高,输出端较低,有利于上盖20沿着旋转轨道51的延伸方向运动。同时,旋转轨道51的外端向下倾斜,便于不满足输出状态的上盖20能够从第一挡板52与第二挡板53之间的间隙脱离旋转轨道51。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旋转轨道51的输出端还设有旋转钩58,旋转钩58设置在旋转轨道51远离主体12的一侧,旋转钩58的一端与第二挡板53平齐,旋转钩58的另一端向靠近主体12轴线的一侧弯曲。通过旋转钩58的设置,上盖20的外端能够抵接在旋转钩58上,并沿着上盖20与旋转钩58的抵接点开始旋转,最终实现了上盖20输出状态的更改。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上盖振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主体,所述主体内开设有用于传输上盖的螺旋轨道,还包括用于输出所述上盖的输出轨道,所述螺旋轨道与所述输出轨道之间还设有上盖翻转机构和上盖旋转机构;
所述上盖翻转机构用于依据所述上盖的限位条,将呈水平且反面状态的上盖翻转成为正面水平状态;
所述上盖旋转机构用于依据所述上盖的限位条,将水平状态的上盖旋转成为竖直状态;
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旋转机构之间还设有上盖调节机构,所述上盖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翻转机构输出端的连接挡板,所述连接挡板靠近主体的一侧与所述主体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上盖的宽度,但大于所述上盖宽度的一半;
所述连接挡板的左端还设有延伸挡板,所述延伸挡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挡板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且所述延伸挡板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挡板的宽度;
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包括环绕在所述主体外侧的传输轨道和翻转轨道,所述翻转轨道设置在所述传输轨道的输出端,所述翻转轨道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传输轨道的高度;
所述翻转轨道上设有用于上盖的限位条抵接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翻转轨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板设置在所述翻转轨道的上侧,所述导向板的上端与所述主体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导向板的下端与所述主体轴线之间的间距;
沿所述导向板的延伸方向,所述导向板的上端与所述翻转轨道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所述上盖旋转机构包括用于环绕在所述主体外侧的旋转轨道,所述旋转轨道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还设有用于上盖抵接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旋转轨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主体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主体轴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旋转轨道上设有用于上盖的限位条抵接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沿所述旋转轨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接近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接近所述第一挡板靠近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盖振动盘,其特征在于:
沿远离所述主体轴线的方向,所述连接挡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盖振动盘,其特征在于:
沿远离所述主体轴线的方向,所述传输轨道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降低,所述传输轨道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还设有用于上盖抵接的防护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盖振动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轨道的输出端还设有旋转钩,所述旋转钩设置在所述旋转轨道远离主体的一侧,所述旋转钩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平齐,所述旋转钩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主体轴线的一侧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盖振动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上设有接漏盘,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接漏盘的中心;
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旋转机构沿主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均在所述接漏盘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盖振动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用于连通所述主体的内外两侧,所述连通口开设在所述主体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盖振动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漏盘内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接漏盘的内壁上,所述隔离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连通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盖振动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内还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限位杆的下端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壁上,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螺旋轨道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逐渐增大。
CN201811151066.5A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上盖振动盘 Active CN109230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1066.5A CN109230285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上盖振动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1066.5A CN109230285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上盖振动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0285A CN109230285A (zh) 2019-01-18
CN109230285B true CN109230285B (zh) 2024-03-29

Family

ID=65054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1066.5A Active CN109230285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上盖振动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0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3291B (zh) * 2019-10-24 2021-06-08 安徽雷上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改变端子外包壳排布方向的端子机震动上料盘及上料方法
CN110683315B (zh) * 2019-10-24 2021-05-11 安徽雷上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端子上料震动盘的导轨装置
CN110683292A (zh) * 2019-10-24 2020-01-14 安徽雷上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端子机震动上料盘的改向轨道及改向方法
CN110683293B (zh) * 2019-10-24 2021-05-11 安徽雷上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端子震动上料盘
JP7268591B2 (ja) * 2019-12-23 2023-05-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整列供給装置
CN114260204B (zh) * 2021-12-14 2024-03-01 重庆保时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键盘剪刀脚检测装置
CN114056925B (zh) * 2021-12-17 2023-10-27 江苏晖朗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供料装置
CN114886274B (zh) * 2022-05-27 2023-02-24 长春光华学院 一种艺术设计产品展示装置
CN115848966B (zh) * 2023-01-18 2023-06-13 合肥哈工地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塞外盖装配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4246A (zh) * 2011-08-29 2012-04-25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的料盘
EP2511201A1 (en) * 2011-04-14 2012-10-17 Paolo Tarabotti Vibrating feeder with circular plan shape
CN203682545U (zh) * 2013-12-31 2014-07-02 东莞市凯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翻转物料的振动盘
CN103922087A (zh) * 2014-04-25 2014-07-16 苏州源硕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扁平物料翻转排序装置
CN104512689A (zh) * 2014-12-16 2015-04-15 衢州市凡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锥台形工件振动盘
CN204643087U (zh) * 2015-03-16 2015-09-16 东莞市科慧塑胶机械有限公司 拉头振动盘
CN105171513A (zh) * 2015-10-28 2015-12-23 宁波亚路轴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专用自动送料装置
CN208828663U (zh) * 2018-09-29 2019-05-07 北海绩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盖振动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11201A1 (en) * 2011-04-14 2012-10-17 Paolo Tarabotti Vibrating feeder with circular plan shape
CN102424246A (zh) * 2011-08-29 2012-04-25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的料盘
CN203682545U (zh) * 2013-12-31 2014-07-02 东莞市凯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翻转物料的振动盘
CN103922087A (zh) * 2014-04-25 2014-07-16 苏州源硕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扁平物料翻转排序装置
CN104512689A (zh) * 2014-12-16 2015-04-15 衢州市凡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锥台形工件振动盘
CN204643087U (zh) * 2015-03-16 2015-09-16 东莞市科慧塑胶机械有限公司 拉头振动盘
CN105171513A (zh) * 2015-10-28 2015-12-23 宁波亚路轴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专用自动送料装置
CN208828663U (zh) * 2018-09-29 2019-05-07 北海绩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盖振动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0285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0285B (zh) 一种上盖振动盘
CN108820805B (zh) 一种海绵振动盘
NO160775B (no) Fremgangsm te ved omkrystallisering av hoeyenergisprfene octogen og hexogen.
CN110065800A (zh) 破片排列粘贴装置及方法
CN208828663U (zh) 一种上盖振动盘
CN210365745U (zh) 筒状体自动上料装置
CN109526834B (zh) 一种水产养殖移动式投饵机平衡式抖料装置
CN208992101U (zh) 一种用于振动盘的上盖翻转机构和上盖振动盘
CN211022265U (zh) 一种摆臂式投料机构及烹饪机
NO165745B (no) Filterseksjon for roterbart filter.
CN210655053U (zh) 一种纽扣式电容套管机的输料装置
US940538A (en) Distributer.
CN208616815U (zh) 一种海绵振动盘
CN218319144U (zh) 正反面振动机
CN219965578U (zh) 一种火电厂燃料筛选装置
CN218024341U (zh) 一种高炉槽振动给料装置
CN209939681U (zh) 一种振动盘
CN216762972U (zh) 一种原料存储用具有防护机构的储存罐
CN208882742U (zh) 一种用于振动盘的上盖旋转机构和上盖振动盘
CN218259973U (zh) 一种尾煤仓下料机构
CN201917780U (zh) 一种粉筒
CN214269062U (zh) 一种灰库给料机
CN220479327U (zh) 一种煤炭选煤检测装置
CN106861934A (zh) 一种立式离心机刮刀
CN214934216U (zh) 一种石灰加药管防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36000 No.3 standard workshop, A6 zone, northwest Sea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Beihai Avenu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36000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Area A6, Beihai Export Processing Zon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