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3679B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3679B
CN109203679B CN201810707812.8A CN201810707812A CN109203679B CN 109203679 B CN109203679 B CN 109203679B CN 201810707812 A CN201810707812 A CN 201810707812A CN 109203679 B CN109203679 B CN 1092036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cycles
medium
color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78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3679A (zh
Inventor
依田智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03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3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3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3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对介质进行干燥的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其能够以所期望的循环数而在介质(S)上印刷图像;输送部,其以基于印刷部的循环数的输送量来对介质进行间歇输送;干燥部,其对通过由印刷部喷出液体而被印刷后的介质进行加热;所述印刷装置能够将从印刷部被喷出的液体的液体量不同的多个色标(70)印刷在介质上,色标(70)包括基准色标(71)和疑似色标(72),基准色标以所期望的液体量而被形成,疑似色标是基于印刷部所能够设定的循环数、并由以用于形成基准色标的液体量为基准被决定的液体量而被形成的。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印刷装置,其具备:输送部,其对介质进行间歇输送;印刷部,其为了将文字、照片等图像印刷在介质上而向介质喷出液体;干燥部,其为了促进该图像的定影而对介质进行加热以使之干燥。作为这样的印刷装置的一个示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使每单位面积的液体的喷出量阶段性地变化的色标图印刷在介质上的打印机。该打印机通过色度计来对印刷的色标图进行测定,从而对该介质中的液体的饱和量进行测定。通过掌握介质中的液体的饱和量,从而能够实现液体的颜色再现精度较高的印刷。
液体的饱和量根据介质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即,当进行颜色再现精度较高的印刷时,适合于介质的每个种类的液体的喷出量有所不同。当液体的喷出量改变时,为了使该介质干燥而所需的干燥部所进行的加热时间也会改变。因此,优选为,当液体的喷出量被变更时,对干燥部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3332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对介质进行干燥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其能够以所期望的循环数在介质上对图像进行印刷;输送部,其以基于所述印刷部的循环数的输送量来对所述介质进行间歇输送;干燥部,其对通过由所述印刷部喷出液体而被印刷的所述介质进行加热;所述印刷装置能够将从所述印刷部被喷出的所述液体的液体量不同的多个色标印刷在所述介质上,所述色标包括基准色标和疑似色标,所述基准色标以所期望的液体量而被形成,所述疑似色标以如下的液体量而被形成,即,基于所述印刷部所能够设定的循环数、并以用于形成所述基准色标的液体量为基准而被决定的液体量。
色标被干燥部加热的加热时间由对介质进行间歇输送的输送部的每一次的输送量来决定。间歇输送介质的输送部的每一次的输送量由印刷部的循环数来决定。因此,构成被印刷在介质上的色标的基准色标以及疑似色标在基于印刷部的循环数被决定的加热时间内被一模一样地加热。
疑似色标是根据印刷部所能够设定的循环数、并通过以基准色标的液体量为基准被计算出的液体量而被形成的。例如,当考虑疑似色标以与基准色标相比而较少的液体量而被形成的情况时,在色标通过干燥部而被一模一样地加热后,有时疑似色标的干燥充分而基准色标的干燥不充分。由干燥部的加热实现的液体的蒸发量取决于由干燥部实现的介质的加热时间。因此,能够将用于形成基准色标以及疑似色标的液体量的差,置换成干燥部为了使基准色标以及疑似色标干燥而进行加热的加热时间的差。即,通过使用于形成疑似色标的液体量变化,以代替由印刷部的循环数决定的加热时间,从而将疑似色标设为以与基准色标不同的加热时间被干燥的疑似的色标。
例如,通过将疑似色标的液体量设为小于基准色标的液体量,从而能够将该疑似色标视为加热时间被设为长于基准色标的加热时间的疑似的色标。例如,通过将疑似色标的液体量设为大于基准色标的液体量,从而能够将该疑似色标视为加热时间被设为短于基准色标的加热时间的疑似的色标。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确认包括基准色标以及疑似色标在内的色标的干燥状况,因此,当以所期望的液体量对图像进行印刷时,能够掌握为了使该图像干燥所需要的干燥时间。因此,能够适当地对介质进行干燥。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疑似色标的液体量根据所述印刷部所能够设定的循环数中的、所述印刷部所设定的循环数和与所述印刷部所设定的循环数不同的循环数之差而被决定。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疑似色标视为,以通过与印刷部所设定的循环数不同的循环数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的加热时间而被加热的疑似的色标。即,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确认疑似色标的干燥状况,从而能够适当地对干燥部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疑似色标以对应于与所述印刷部所设定的循环数不同的循环数的方式而被形成有多个。
即,根据该结构,通过确认多个疑似色标的干燥状况,从而能够进一步适当地对干燥部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
另外,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具备以下步骤:将包括基准色标和疑似色标在内的多个色标印刷在介质上,所述基准色标以所期望的液体量而被形成,所述疑似色标以如下的液体量而被形成,即,根据印刷部所能够设定的循环数、并以用于形成所述基准色标的液体量为基准而被决定的液体量;根据由干燥部干燥的所述色标的干燥状况来对所述干燥部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所述干燥部对通过输送部而被间歇输送的所述介质进行加热。
根据该方法,能够获得与上述印刷装置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中,优选为,在对所述干燥部的加热时间进行了调整后,将液体量不同的多个所述色标再次印刷在所述介质上。
根据该方法,基于再次被印刷的色标的干燥状况,能够确认是否适当地对干燥部的加热时间进行了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概要性地表示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面图。
图2为印刷部以一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时的俯视图。
图3为印刷部以两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时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彩色图案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检查图案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对应数据的一个示例的图表。
图7为表示对干燥时间进行调整后被印刷的检查图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是例如喷墨式的打印机。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1具备:框体12;介质支承部20,其对介质S进行支承;输送部30,其以沿着介质支承部20的方式在输送方向Y上输送介质S。印刷装置11具备:印刷部40,其对照片等的图像进行印刷;干燥部50,其用于使被印刷于印刷部40的介质S干燥。印刷装置11具备:放卷轴13,其向介质支承部20放卷介质S;收卷轴14,其对由印刷部40印刷后的介质S进行收卷。印刷装置11在框体12的内部具备总括地对其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8。
放卷轴13对卷叠有介质S的卷筒体R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进行支承。放卷轴13通过进行旋转而从卷筒体R1上解卷并放卷出介质S。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S被设为纸张。
介质支承部20具有分别由板状的部件构成的第一导向部21、第二导向部22以及支承部23。第一导向部21对从放卷轴13上被放卷出的介质S以向框体12的内部引导的方式进行支承。支承部23对由第一导向部21引导的介质S进行支承。第二导向部22将在支承部23上通过的介质S以向框体12的外部引导的方式进行支承。即,第一导向部21被配置于在输送方向Y上与支承部23相比靠上游侧。第二导向部22被配置于在输送方向Y上与支承部23相比靠下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介质S的输送方向Y是指介质S在介质支承部20上移动的方向。
第一导向部21、第二导向部22的上表面被设为用于对介质S进行引导的导向面24、25。支承部23的上表面被设为用于对介质S进行支承的支承面26。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23被构成为,支承面26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第一导向部21、第二导向部22被构成为,导向面24、25的一部分相对于支承面26弯曲。
输送部30在输送方向Y上被配置于第一导向部21以及支承部23之间、和支承部23与第二导向部22之间这两处部位。输送部30具有能够驱动旋转的驱动辊31、和能够相对于驱动辊31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32。输送部30通过驱动辊31和从动辊32在夹住介质S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沿着介质支承部20输送介质S。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辊31被配置成能够从下方与介质S接触。从动辊32被配置成能够从上方与介质S接触。
印刷部40以与支承部23对置的方式被配置于框体12的内部。印刷部40具有:导向轴41,其在被输送的介质S的宽度方向X上延伸;滑架42,其被支承于导向轴41;头43,其被搭载于滑架42。滑架42被设为能够沿着导向轴41而进行移动。即,滑架42被构成为能够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轴41设置有两根。
头43以从滑架42的下表面露出的方式被搭载于滑架42上。头43在其与支承部23对置的下表面上具有能够对例如液体的一例即油墨进行喷出的多个喷嘴44。头43通过从喷嘴44朝向被支承于支承部23的介质S喷出油墨,从而向介质S印刷图像。本实施方式的印刷部40能够喷出例如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共计四种颜色的油墨。
干燥部50以与第二导向部22对置的方式被配置于框体12的外部。干燥部50具有收纳体51、发热体52、反射板53。收纳体51收纳发热体52及反射板53。收纳体51被设置成呈箱体状,且朝向第二导向部22的导向面25开口。发热体52通过被通电而进行发热。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体52由例如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棒状的加热器构成,并在输送方向Y上隔着间隔而配置有两根。反射板53是以包围发热体52的上部的方式弯曲的板状的部材。反射板53将由发热体52产生的红外线朝向第二导向部22的导向面25反射。
干燥部50通过发热体52的发热而对位于第二导向部22的导向面25上的介质S进行加热。此时,介质S是通过油墨中所含有的水等溶剂成分经由干燥部50的加热进行蒸发而被干燥的。借此,促进了被印刷于介质S的图像的定影。另外,干燥部50被构成为能够对加热介质S的加热温度进行变更。使介质S干燥的干燥部50的干燥能力由其加热温度和加热介质S的加热时间决定。本实施方式的干燥部50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60℃,以作为初始设定。干燥部50以介质S的温度成为该被设定的加热温度的方式对介质S进行加热。即,干燥部50在该加热温度被设定为60℃的情况下,以介质S的温度成为大约60℃的方式对介质S进行加热。
收卷轴14通过旋转而将由干燥部50加热后的介质S收卷。收卷轴14通过将介质S收卷,从而形成卷筒体R2。收卷轴14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对卷筒体R2进行保持。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1并不限于从卷筒体R1上被放卷的连续纸,也能够在剪裁纸(cut paper)上进行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S的宽度方向X与放卷轴13的长度方向一致。放卷轴13通过将该长度方向作为轴向而旋转,从而对介质S进行放卷。因此,介质S从放卷轴13向其圆周方向被放卷。从放卷轴13被放卷出的介质S沿着介质支承部20而在输送方向Y上移动。此时,也可以认为,沿着介质支承部20移动的介质S向放卷轴13的圆周方向移动。放卷轴13中的长度方向以及圆周方向表示彼此不同的方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X及输送方向Y表示彼此不同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部40通过头43与滑架42一起在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动而向介质S印刷图像。因此,在印刷部40于介质S的上方沿宽度方向X移动的期间、即印刷部40对介质S进行扫描的期间,输送部30停止介质S的输送。
当印刷部40结束在介质S的上方移动时,若例如印刷部40通过介质S的上方而位于框体12的内部的宽度方向X的端部,则输送部30输送一定量的介质S。这样,输送部30基于印刷部40的动作而交替地反复进行驱动辊31的旋转和停止,从而间歇性地输送介质S。每当印刷部40在介质S的上方沿宽度方向X移动,即每当印刷部40对介质S进行一次扫描,本实施方式中的输送部30就输送一定量的介质S。
接下来,参照图2以及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在介质S上进行印刷时的印刷方式进行说明。此处,将在介质S上实施印刷的区域于输送方向Y上被分割为多个的各个区域设为印刷区域T。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在介质S上实施印刷的区域于输送方向Y上被等间隔地分割而成的各个区域作为印刷区域T而进行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被设为,能够对向介质S印刷图像的印刷部40的循环数进行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部40的循环数是指,印刷部40对一个印刷区域T执行印刷动作的次数。即,循环数也可以指,印刷部40对一个印刷区域T进行扫描的次数。在一个印刷区域T中被印刷的图像是通过印刷部40以被设定的循环数执行印刷动作而被形成的。
在图2中,图示了印刷部40以一个循环(one-pass)的方式在介质S上进行印刷时的方式。如图2所示,以一个循环的方式在介质S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40对一个印刷区域T执行一次印刷动作。即,以一个循环的方式在介质S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40对一个印刷区域T进行一次扫描。即,以一个循环的方式在介质S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40每扫描一次,就完成向一个印刷区域T的印刷。印刷部40每进行一次扫描,则介质S被输送相当于该印刷区域T的输送方向Y上的长度的量。
在图3中,图示了印刷部40以两个循环的方式在介质S上进行印刷时的方式。如图3所示,以两个循环的方式在介质S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40对一个印刷区域T执行两次印刷动作。即,以两个循环的方式在介质S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40对一个印刷区域进行两次扫描。以两个循环的方式在介质S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40每扫描两次,就完成向一个印刷区域T的印刷。印刷部40每进行一次扫描,则介质S被输送相当于该印刷区域T的输送方向Y上的长度的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中,印刷部40的循环数越大,则被印刷在介质S上的图像的画质越高。
在印刷部40中,在制造头43时,有时会在其喷嘴44的位置上产生误差。从喷嘴44被喷出的油墨的喷落位置基于喷嘴44的位置精度。因此,有时也会因喷嘴44的位置的误差而在油墨的喷落位置中产生误差。例如,在印刷部40以一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一次印刷动作对一个印刷区域印刷图像,因此,有时会因喷嘴44的位置的误差而在印刷的图像中产生条纹(banding)等印刷不均匀。
关于这点,在印刷部40以两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两次印刷动作对一个印刷区域T印刷图像,因此,与以一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相比较,油墨的喷落位置的误差被平均化。即,通过多次执行印刷动作来对图像进行印刷,从而抑制了因喷嘴44的位置的误差而引起的印刷不均匀,进而提高了该图像的画质。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1被设为,能够以一个循环、两个循环、三个循环、四个循环、五个循环而对印刷部40的循环数进行选择。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部40所能够设定的循环数被设为一个循环、两个循环、三个循环、四个循环、五个循环。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对介质S进行间歇输送的输送部30的每一次的输送量与印刷区域T的输送方向Y上的长度一致。在以两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与以一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相比较,印刷区域T的输送方向Y上的长度大约为一半。即,在以两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与以一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相比较,印刷部40每进行一次扫描,对介质S进行间歇输送的输送部30的每一次的输送量成为大约1/2倍。
当对介质S进行间歇输送的输送部30的每一次的输送量变小时,伴随于此,介质S的输送所需的输送时间会变长。例如,在以两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与以一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相比,介质S的输送所需的输送时间成为大约2倍。输送时间越短,则越会提高在介质S上印刷图像的印刷装置11的生产率,即,越会提高印刷装置11的处理速度。即,也可认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被设为能够以五个阶段对其处理速度进行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部40在以一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处理速度最快,印刷部40在以五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处理速度最慢。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介质S的输送所需的输送时间变长时,由干燥部50实现的介质S的加热时间也同样地变长。因此,当基于输送部30的输送时间成为大约2倍时,通过干燥部50对介质S进行加热的加热时间也成为大约2倍。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干燥部50实施的加热时间由印刷部40的循环数所决定。
综上所述,在印刷部40以N个循环(N=2、3、4、5)的方式对图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与以一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相比较,印刷部40每进行一次扫描,对介质S进行间歇输送的输送部30的输送量成为大约1/N倍。即,对介质S进行间歇输送的输送部30的每一次的输送量基于印刷部40的循环数。
在印刷部40以N个循环(N=2、3、4、5)的方式对图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与以一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相比较,由干燥部50实施的加热时间成为大约N倍。即,在印刷部40以N个循环的方式对图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与以一个循环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情况相比较,印刷装置11的处理速度成为大约1/N倍。
可能因干燥部50的加热温度的不同而在介质S中产生起伏、翘曲等加热损伤。特别是,由于在对聚氯乙烯等的耐热性较低的介质S上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加热损伤变得显著,因此,需要将干燥部50的加热温度设定为较低。但是,当干燥部50的加热温度较低时,介质S未被充分地干燥,存在被喷出到介质S上的油墨的干燥变得不充分的情况。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1被设为,通过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适当地对介质S进行干燥。
接下来,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印刷装置11所具备的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的调整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当使印刷装置11印刷图像时,用户决定印刷装置11的处理速度。用户从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中能够被选择的五个阶段的循环数中,选择并决定成为所期望的处理速度的循环数。即,当使印刷装置11印刷图像时,首先,用户从在印刷装置11中被设为可选择的五个循环数中,决定印刷部40的循环数。用户将所选择的印刷部40的循环数作为处理速度而设定于印刷装置11中。该印刷部40的循环数既可以经由印刷装置11所具备的按钮、触摸板等操作部而被设定,也可以经由计算机等外部终端而被设定。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部40的循环数被设定为一个循环,以作为初始设定。
接着,用户对所印刷的图像的颜色浓度进行决定。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1在对图像进行印刷时,能够改变其颜色浓度。为了决定图像的颜色浓度,用户使印刷装置11印刷彩色图案60(参照图4),从而确认在该介质S上的油墨的着色情况。此时,印刷装置11通过由用户设定的循环数而将彩色图案60印刷在介质S上。
如图4所示,彩色图案60由表示一个色调的色标70在宽度方向X上连续的色标群80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彩色图案60由多个色标群80构成。彩色图案60是通过在输送方向Y上排列共计四个色标群80而被构成的。彩色图案60是通过从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排列蓝绿色的色标群80C、品红色的色标群80M、黄色的色标群80Y、黑色的色标群80K而被构成的色标群80C、80M、80Y、80K分别由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油墨单色形成。
色标群80是通过在宽度方向X上排列颜色浓度不同的多个色标70而被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色标群80由五个色标70构成。色标群80是通过色标70以在图4中从宽度方向X的左侧向右侧依次使其颜色浓度阶段式地升高的方式排列而被构成的。因此,在色标群80中,位于成为图4的宽度方向X的左侧的端部的色标70的颜色浓度最低,位于成为右侧的端部的色标70的颜色浓度最高。换言之,也可认为,色标群80表示一个色调的浓淡度。
构成色标群80的色标70以对应于在印刷装置11中被设为可选择的颜色浓度的方式而被形成。因此,也可以认为,本实施方式的彩色图案60是通过在输送方向Y上分别表示不同的色调的多个色标70于宽度方向X上按颜色浓度排列而被构成的。优选为,构成色标群80的色标70按在印刷装置11中被设为可选择的每个颜色浓度而被设置。即,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被设为能够以五个阶段对图像的颜色浓度进行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印刷装置11中被设为可选择的图像的颜色浓度的高低表示为颜色浓度等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被构成为,能够在颜色浓度等级1~5之间选择图像的颜色浓度。另外,颜色浓度等级越高,则颜色浓度越高。
构成色标群80的色标70从图4的宽度方向X的左侧向右侧依次由颜色浓度等级1、颜色浓度等级2、颜色浓度等级3、颜色浓度等级4、颜色浓度等级5形成。色标70的颜色浓度等级越高,则被印刷得颜色越浓。另外,为了使用户易于判断色标70的颜色浓度,印刷装置11也可以以将用于表示色标70的颜色浓度的识别符与色标70合并形成的方式对彩色图案60进行印刷。
图像的颜色浓度是由对介质S按每单位面积喷出的油墨的量而决定的。因此,每单位面积被喷出的油墨的量越大,则其颜色浓度越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印刷部40被喷出至介质S上的油墨的每单位面积的量称呼为液体量。即,印刷装置11通过将油墨的液体量不同的多个色标70印刷在介质S上,从而印刷彩色图案60。也可以认为,颜色浓度等级表示液体量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颜色浓度等级被设定为与液体量呈线性的关系。即,相当于颜色浓度等级3的液体量被设为相当于颜色浓度等级1的液体量的3倍的量。相当于颜色浓度等级5的液体量被设为相当于颜色浓度等级1的液体量的5倍。因此,在色标群80中,相邻的色标70彼此的液体量的差分被设为恒定。色标群80是通过色标70以从图4的宽度方向X的左侧向右侧依次使其液体量按恒定量增加的方式排列而被构成的。
用户观察被印刷的彩色图案60,从而确认色标70的着色情况。用户从被印刷的彩色图案60中选择呈所期望的颜色的色标70,并决定图像的颜色浓度。
用户将选择的色标70的颜色浓度作为颜色浓度等级而设定于印刷装置11中。即,用户将颜色浓度等级1~5中的所期望的颜色浓度等级设定于印刷装置11中。图像的颜色浓度既可以经由印刷装置11所具备的按钮、触摸板等操作部而被设定,也可以经由计算机等外部终端而被设定。
当对图像的颜色浓度进行设定时,以对应于用户所选择的该颜色浓度的方式,对从印刷部40被喷出的油墨的液体量进行变更。即,也可以认为,当使印刷装置11印刷图像时,用户选择并决定印刷部40所喷出的液体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印刷部40的液体量(图像的颜色浓度)被设定为相当于颜色浓度等级1的液体量,以作为初始设定。
总结到目前为止的步骤,当使印刷装置11印刷图像时,用户首先选择成为所期望的处理速度的印刷部40的循环数,然后,从彩色图案60中选择图像的颜色浓度。即,在该时间点,决定了被喷出至介质S上的油墨的液体量和由干燥部50实施的介质S的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墨因干燥部50的加热而蒸发的量由干燥部50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因干燥部50的加热而从介质S被蒸发的油墨的每单位面积的量称呼为蒸发量。被喷出至介质S上的油墨的一部分被介质S吸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印刷部40被喷出至介质S上的油墨中的、由介质S吸收的油墨的每单位面积的量称为吸收量。介质S在从由印刷部40喷出油墨起、到由干燥部50加热为止的期间内吸收油墨。另外,介质S的吸收量根据介质S的种类而有所不同。
为了使被印刷的图像定影,只要使从印刷部40被喷出的油墨中的、残留在介质S的表面上的油墨蒸发,从而使介质S干燥即可。但是,当为了使油墨蒸发而使加热温度升高时,在耐热性较低的介质S上对图像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有时会在介质S上产生加热损伤。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从而降低对介质S的加热损伤,并且使介质S充分地干燥。
为了使介质S干燥,只要以蒸发量≥液体量-吸收量的方式设定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即可。为了降低介质S的加热损伤,优选以蒸发量=液体量-吸收量的方式设定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
接下来,在以从彩色图案60中选择的色标70的颜色浓度(液体量)来对图像进行了印刷的情况下,用户确认是否以干燥部50的当前的加热时间、即所选择的印刷部40的循环数进行干燥。因此,用户使印刷装置11印刷用于确认介质S的干燥状况的检查图案90(参照图5)。此时,印刷装置11与彩色图案60相同地通过由用户设定的循环数而将检查图案90印刷在介质S上。
如图5所示,检查图案90由表示一个色调的色标70在宽度方向X上连续的色标群80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检查图案90与彩色图案60不同,由一个色标群80构成。检查图案90由例如黑色的色标群80K构成。
检查图案90的色标群80由基准色标71和疑似色标(pseudo patch)72构成。基准色标71在色标群80中仅设置有一个。疑似色标72在色标群80中设置有多个。色标群80是通过在宽度方向X上排列基准色标71以及疑似色标72而被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色标群80中,基准色标71位于在图5中作为宽度方向X的右侧的端部处。
检查图案90的色标群80与彩色图案60的色标群80同样地,是通过色标70以在图5中从宽度方向X的左侧向右侧依次使其颜色浓度阶段式地升高的方式排列而被构成的。即,印刷装置11通过将液体量不同的多个色标70印刷在介质S上,从而印刷彩色图案90。
基准色标71是通过用户所选择的颜色浓度等级而被形成的。例如,在用户从彩色图案60中选择了颜色浓度等级5的情况下,基准色标71以相当于颜色浓度等级5的液体量而被形成。即,相当于用户所选择的颜色浓度等级的液体量是指,用户期望的所期望的液体量。因此,也可以认为,检查图案90由包括通过与用户所选择的颜色浓度等级相当的液体量而被印刷的色标70在内的多个色标70构成。
基准色标71为,能够对以用户所选择的循环数、且以用户所选择的颜色浓度等级而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的干燥状况进行确认的色标70。另外,为了使用户易于在色标群80中判断基准色标71,印刷装置11也可以以将用于识别基准色标71的标识与基准色标71合并形成的方式对检查图案90进行印刷。
疑似色标72是对应于在印刷装置11内可选择的循环数中的、与用户所选择的循环数不同的循环数而被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对应于在印刷装置11中可选择的循环数中的、与用户所选择的循环数相比而较大的循环数而被形成的。例如,在用户选择两个循环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疑似色标72以对应于与两个循环相比而较大的循环数即三个循环、四个循环、五个循环的方式共计形成有三个。另外,为了使用户易于在色标群80中辨别出疑似色标72,印刷装置11也可以以将用于识别疑似色标72的标识与疑似色标72合并形成的方式对检查图案90进行印刷。在此情况下,优选为,能够识别疑似色标72所对应的循环数。
疑似色标72是基于其对应的循环数、并通过以基准色标71的液体量为基准被计算出的液体量而被形成的。疑似色标72为能够疑似性地对以其对应的循环数、且以用户所选择的颜色浓度等级而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的干燥状况进行确认的色标70。
基准色标71以及疑似色标72由干燥部50一模一样地加热基于由用户选择的循环数的加热时间,以作为检查图案90。由干燥部50实现的油墨的蒸发量由干燥部50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所决定。因此,当缩短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时,油墨的蒸发量变小,当增长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时,油墨的蒸发量变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干燥部50实施的加热时间由印刷部40的循环数所决定。因此,当印刷部40的循环数变小时,油墨的蒸发量变小,当印刷部40的循环数变大时,油墨的蒸发量变大。即,在构成色标群80的色标70中,越是其液体量较小的色标70,则越能够视为通过干燥部50的加热而蒸发了较多的油墨的色标70。由此,在构成色标群80的色标70中,能够将其液体量的差置换为加热时间的差。
能够将液体量小于基准色标71的液体量的疑似色标72视为加热时间长于基准色标71的加热时间的疑似的色标70。能够将液体量大于基准色标71的液体量的疑似色标72视为加热时间短于基准色标71的加热时间的疑似的色标70。即,在检查图案90中,能够将疑似色标72视为以与基准色标71不同的加热时间被加热的疑似的色标70。因此,疑似色标72被设为,能够对将用户所选择的颜色浓度等级的图像以与用户所选择的循环数不同的循环数进行了印刷的情况下的干燥状况进行确认的色标70。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色标群80的疑似色标72以在图5的宽度方向X上从右侧向左侧依次标注疑似色标72a、72b、72c的符号的方式进行区分。疑似色标72a是对应于三个循环而被形成的,疑似色标72b是对应于四个循环而被形成的,疑似色标72c是对应于五个循环而被形成的。
疑似色标72a为,在以作为用户所选择的颜色浓度等级的颜色浓度等级5对图像进行了印刷的情况下,能够确认是否以印刷部40为三个循环时的加热时间进行干燥的色标70。疑似色标72b为,在以作为用户所选择的颜色浓度等级的颜色浓度等级5对图像进行了印刷的情况下,能够确认是否以印刷部40为四个循环时的加热时间进行干燥的色标70。疑似色标72c为,在以作为用户所选择的颜色浓度等级的颜色浓度等级5对图像进行了印刷的情况下、能够确认是否以印刷部40为五个循环时的加热时间进行干燥的色标70。
即,构成检查图案90的多个色标70能够被视为基于该液体量而分别以不同的加热时间被加热的色标70。也可以认为,检查图案90被构成为,将由相同的液体量形成的多个色标70分别以不同的加热时间被加热。下文中将叙述计算疑似色标72的液体量的方法。
接下来,用户观察被印刷的检查图案90,并确认作为所选择的色标70的基准色标71的干燥是否充分。用户例如通过用手指触摸检查图案90的基准色标71,从而对基准色标71是否干燥进行判断。另外,对于色标70的干燥状况,也可以基于例如“JIS K5600-3-3”的硬化干燥状态的判断方法来进行判断。
如果基准色标71的干燥充分,则在以该基准色标71的颜色浓度、即以基准色标71的液体量对图像进行了印刷的情况下,可知能够以干燥部50的当前的加热时间对该图像进行干燥。反之,如果基准色标71的干燥不充分,则在以基准色标71的液体量对图像进行了印刷的情况下,能够判断出干燥部50的当前的加热时间对于使该图像干燥而言较短。在作为所选择的色标70的基准色标71的干燥不充分的情况下,用户基于检查图案90的干燥状况,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即印刷部40的循环数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基于检查图案90的疑似色标72的干燥状况来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
用户通过使印刷装置11印刷检查图案90,从而能够事先确认以所选择的循环数(处理速度)和颜色浓度对图像进行了印刷的情况下的介质S的干燥状况。另外,用户即便实际上使印刷装置11以所选择的循环数和颜色浓度印刷图像,也能够事先确认介质S的干燥状况。但是,在此情况下,当所印刷的图像的干燥不充分时,用户基于自身的经验等,通过对循环数进行调整从而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用户在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之后,再次印刷图像并确认干燥状况。即,为了使图像干燥,用户反复进行图像的印刷以及加热时间的调整直到适当的加热时间为止。因此,与印刷检查图案90并确认介质S的干燥状况的情况相比,在印刷图像并确认介质S的干燥状况的情况下,介质S以及油墨的消耗量较大的情况较多。
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1能够基于检查图案90的干燥状况来适当地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当确认介质S的干燥状况时,通过印刷检查图案90,从而降低了消耗的介质S的量以及油墨的量。
接下来,对计算构成检查图案90的疑似色标72的液体量的方法进行说明。此处,考虑用户选择的情况是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为两个循环、图像的颜色浓度为颜色浓度等级5的情况。
疑似色标72的液体量通过印刷装置11所具备的控制部18而被计算出。控制部18基于用户所选择的印刷部40的循环数和图像的颜色浓度,并通过参照控制部18自身所存储的对应数据来计算出疑似色标72的液体量。对应数据是指,表示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与由干燥部50实现的油墨的蒸发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数据。
图6所示的图表为,按在印刷装置11中可选择的每个循环数表示干燥部50的加热温度与由干燥部50实现的油墨的蒸发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表。即,也可以认为,图6所示的图表为按干燥部50的每个加热温度表示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与由干燥部50实现的油墨的蒸发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表。在本实施方式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为四个循环时的对应关系和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为两个循环时的对应关系。该图表作为对应数据的一个示例而被存储在控制部18中。
如图6所示,干燥部50的加热温度越高,则油墨的蒸发量越增加。印刷部40的循环数越多,即加热时间越长,则油墨的蒸发量越增加。当对四个循环时的干燥部50的加热温度与油墨的蒸发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观察时,加热温度为60℃时的油墨的蒸发量为大约10g/m2,加热温度为80℃时的油墨的蒸发量为大约21g/m2。当对两个循环时的干燥部50的加热温度与油墨的蒸发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观察时,加热温度为60℃时的油墨的蒸发量为大约6g/m2,加热温度为80℃时的油墨的蒸发量为大约11g/m2。换言之,如图6所示,当对加热温度为60℃的情况下的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与油墨的蒸发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观察时,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为四个循环时的油墨的蒸发量为大约10g/m2,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为两个循环时的油墨的蒸发量为大约6g/m2。另外,当对加热温度为80℃的情况下的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与油墨的蒸发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观察时,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为四个循环时的油墨的蒸发量为约21g/m2,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为两个循环时的油墨的蒸发量为大约11g/m2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若将相当于颜色浓度等级1的液体量设为5g/m2,则相当于颜色浓度等级3的液体量为15g/m2,相当于颜色浓度等级5的液体量为25g/m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色标71以25g/m2的液体量而形成。此处,关注检查图案90上的疑似色标72中的对应于四个循环而被形成的疑似色标72b。
在检查图案90中,考虑能够将疑似色标72b视为以印刷部40为四个循环时的加热时间被加热的颜色浓度等级5的疑似的色标70的液体量。疑似色标72b与基准色标71同样地,由干燥部50加热两个循环时的加热时间。因此,从疑似色标72b及基准色标71蒸发的油墨的蒸发量为相同的量。因此,为了将疑似色标72b设为以四个循环时的加热时间被加热的颜色浓度等级5的疑似的色标70,只要以疑似的色标70的外观上的蒸发量与四个循环时的蒸发量一致这样的液体量来形成疑似色标72b即可。即,只要以从相当于颜色浓度等级5的液体量中减去两个循环时的蒸发量与四个循环时的蒸发量之间的差分而获得的液体量来形成疑似色标72b即可。由此,能够将疑似色标72b视为以四个循环时的加热时间被加热的颜色浓度等级5的疑似的色标70。
参照图6所示的图表,当加热温度为60℃时,两个循环时的蒸发量为大约6g/m2,四个循环时的蒸发量为约10g/m2。因此,疑似色标72b的液体量被计算为25-(10-6)=21(g/m2)。即,基于印刷部40中所设定的循环数和与该循环数不同的循环数之差来决定疑似色标72的液体量。
控制部18同样地计算出用于形成疑似色标72a、72c的液体量,并使印刷部40印刷检查图案90。控制部18基于用户所选择的循环数及颜色浓度,并通过参照对应数据来计算出疑似色标72的液体量。
另外,在加热温度为80℃的情况下,通过两个循环时的蒸发量为大约11g/m2,四个循环时的蒸发量为大约21g/m2。因此,疑似色标72b的液体量被计算为25-(21-11)=15(g/m2)。
接下来,对根据检查图案90的干燥状况调整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的印刷装置11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此处,与上文相同地,考虑用户所选择的情况为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为两个循环、图像的颜色浓度为颜色浓度等级5的情况。
在基准色标71的干燥不充分的情况下,用户对疑似色标72的干燥是否充分进行确认。用户例如通过用手指触摸检查图案90的疑似色标72,从而对疑似色标72是否干燥进行判断。
在检查图案90中,假设,疑似色标72中的例如疑似色标72a的干燥不充分,且疑似色标72b、72c的干燥充分。此时,通过确认疑似色标72的干燥状况,如果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为四个循环或五个循环,则用户能够掌握可以在不改变干燥部50的加热温度的条件下,对介质S进行干燥。用户基于检查图案90的干燥状况来将印刷部40的循环数从两个循环变更为四个循环,从而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
接下来,在以从彩色图案60中选择的色标70的颜色浓度(液体量)来对图像进行了印刷的情况下,用户确认是否以调整后的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即所变更的印刷部40的循环数进行干燥。因此,用户使印刷装置11再次印刷用于确认介质S的干燥状况的检查图案90(参照图7)。此时,印刷装置11通过由用户变更后的循环数而将彩色图案90印刷在介质S上。
如图7所示,检查图案90由表示一个色调的色标70在宽度方向X上连续的色标群80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印刷部40的循环数被变更为四个循环,因此,色标群80由两个色标构成。检查图案90的色标群80由基准色标71和疑似色标72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基准色标71以相当于作为用户所选择的颜色浓度等级的颜色浓度等级5的液体量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疑似色标72是对应于作为与用户所选择的循环数即四个循环相比较大的循环数的五个循环而被形成的。
用户对再次被印刷的检查图案90的干燥状况进行确认。即,用户确认基准色标71的干燥是否充分。此时,如果基准色标71的干燥充分,则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已经被适当地进行了调整。如果基准色标71的干燥不充分,则基于检查图案90的干燥状况再次对印刷部40的循环数进行调整。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色标70被干燥部50加热的加热时间由间歇输送介质S的输送部30的每一次的输送量来决定。间歇输送介质S的输送部30的每一次的输送量由印刷部40的循环数来决定。因此,构成被印刷在介质S上的色标70的基准色标71以及疑似色标72在基于印刷部40的循环数被决定的加热时间内被一模一样地加热。
疑似色标72是基于印刷部所能够设定40的循环数、并通过以基准色标71的液体量为基准被计算出的液体量而被形成的。例如,当考虑疑似色标72以与基准色标71相比而较少的液体量而形成的情况时,在色标70通过干燥部50而被一模一样地加热后,有时疑似色标72的干燥充分而基准色标71的干燥不充分。由干燥部50的加热实现的液体的蒸发量取决于由干燥部50实施的介质S的加热时间。因此,能够将用于形成基准色标71以及疑似色标72的液体量的差,置换成干燥部50为了使基准色标71以及疑似色标72干燥而进行加热的加热时间的差。即,通过使用于形成疑似色标72的液体量变化,以代替由印刷部40的循环数决定的加热时间,从而将疑似色标72设为以与基准色标71不同的加热时间被干燥的疑似的色标70。
例如,通过将疑似色标72的液体量设为小于基准色标71的液体量,从而能够将该疑似色标72视为加热时间被设为长于基准色标71的加热时间的疑似的色标70。例如,通过将疑似色标72的液体量设为大于基准色标71的液体量,从而能够将该疑似色标72视为加热时间被设为短于基准色标71的加热时间的疑似的色标70。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确认包括基准色标71以及疑似色标72在内的色标70的干燥状况,因此,当以所期望的液体量对图像进行印刷时,能够掌握为了使该图像干燥所需要的干燥时间。因此,能够适当地对介质S进行干燥。
(2)疑似色标72的液体量根据印刷部所能够设定40的循环数中的被设定于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与和被设定于印刷部的循环数不同的循环数之差而被决定。因此,能够将疑似色标72视为,以通过与被设定于印刷部40的循环数不同的循环数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的加热时间而被加热的疑似的色标70。即,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确认疑似色标72的干燥状况,从而能够适当地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
(3)疑似色标72以与和印刷部4所设定的循环数不同的循环数相对应的方式而被形成有多个。因此,通过确认多个疑似色标72的干燥状况,从而能够进一步适当地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
(4)在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进行了调整后,将液体量不同的多个色标70再次印刷在介质S上。因此,基于再次被印刷的色标70的干燥状况,能够确认是否适当地对干燥部50的加热时间进行了调整。
另外,也可以如下那样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此外,以下的改变例也可以进行适当地组合。
·检查图案90也可以为以与和用户所选择的循环数相比而较小的循环数对应的方式形成有疑似色标72的结构。
·作为表示用于形成色标70的液体量的大小的量,也可以用印刷占空比(printduty)以代替颜色浓度等级。印刷占空比是指液体相对于介质S的覆盖率、即在介质S上所占据的液体与该介质S的面积比率。
·印刷装置11也可以被设置为能够选择六个循环以上。此外,在印刷装置11中被设为可选择的循环数并不限定于连续的数。例如,也可以为如一个循环、两个循环、四个循环、八个循环那样离散的数。
·彩色图案60以及检查图案90中的色标群80并不限于由单色的油墨构成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被构成为将多个油墨混色。
·印刷装置11也可以为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它的流体(包括液体、将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于液体中而成的液状体、凝胶这样的流状体)的流体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对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在液晶显示屏、EL(电致发光)显示屏以及面发光显示屏的制造等中被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在内的液状体进行喷射的液状体喷射装置。另外,还可以是喷射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等流状体的流状体喷射装置。此外,还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上述任意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流体”是指不包含仅由气体形成的流体的概念,在流体中,包含例如液体(包含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熔融金属(molten metal))等)、液状体、流状体等。
符号说明
11…印刷装置;30…输送部;40…印刷部;50…干燥部;70…色标;71…基准色标;72…疑似色标;72a…疑似色标;72b…疑似色标;72c…疑似色标;80…色标群;80K…色标群;90…检查图案;S…介质;X…宽度方向;Y…输送方向。

Claims (5)

1.一种印刷装置,具备:
印刷部,其能够以所期望的循环数而在介质上印刷图像;
输送部,其以基于所述印刷部的循环数的输送量而对所述介质进行间歇输送;
干燥部,其对通过由所述印刷部喷出液体而被印刷后的所述介质进行加热;
所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能够将从所述印刷部被喷出的所述液体的液体量不同的多个色标印刷在所述介质上,
所述色标包括基准色标和疑似色标,
所述基准色标以所期望的液体量而被形成,
所述疑似色标以如下的液体量而被形成,即,基于所述印刷部所能够设定的循环数、并以用于形成所述基准色标的液体量为基准而被决定的液体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疑似色标的液体量根据所述印刷部所能够设定的循环数中的、所述印刷部所设定的循环数和与所述印刷部所设定的循环数不同的循环数之差而被决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疑似色标以对应于与所述印刷部所设定的循环数不同的循环数的方式而被形成有多个。
4.一种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将包括基准色标和疑似色标在内的多个色标印刷在介质上,所述基准色标以所期望的液体量而被形成,所述疑似色标以如下的液体量而被形成,即,根据印刷部所能够设定的循环数、并以用于形成所述基准色标的液体量为基准而被决定的液体量;
根据通过干燥部而被干燥的所述色标的干燥状况来对所述干燥部的加热时间进行调整,其中,所述干燥部对通过输送部而被间歇输送的所述介质进行加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干燥部的加热时间进行了调整后,将液体量不同的多个所述色标再次印刷在所述介质上。
CN201810707812.8A 2017-07-03 2018-07-02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Active CN1092036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0291 2017-07-03
JP2017130291A JP6962033B2 (ja) 2017-07-03 2017-07-03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3679A CN109203679A (zh) 2019-01-15
CN109203679B true CN109203679B (zh) 2021-07-13

Family

ID=64734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7812.8A Active CN109203679B (zh) 2017-07-03 2018-07-02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7980B2 (zh)
JP (1) JP6962033B2 (zh)
CN (1) CN10920367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6301A (zh) * 1997-04-09 1998-10-21 精工爱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和记录媒体
CN1410841A (zh) * 2001-09-27 2003-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717327A (zh) * 2003-02-14 2006-01-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液体喷射方法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1093198A (zh) * 2007-07-17 2007-12-26 渭南科赛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卷筒包装印刷缺陷检测图像分幅的方法
CN102653182A (zh) * 2011-03-03 2012-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5131483A (ja) * 2013-12-09 2015-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乾燥判定方法
CN105913447A (zh) * 2016-05-10 2016-08-31 湖南硅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色标位置误差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6559601A (zh) * 2015-09-29 2017-04-0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校准系统、校准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4547B2 (ja) * 2001-02-28 2010-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用チャートの記録方法
US7298526B2 (en) * 2003-03-20 2007-11-20 Global Graphics Software Limited Method for confirming correct selection of an output profile of a printer
US7537304B2 (en) * 2006-04-28 2009-05-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lor sensor calibration in a multi-die printer
AU2007203295B2 (en) * 2007-07-17 2010-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easuring printer characteristics
JP5076735B2 (ja) * 2007-08-27 2012-11-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72369B2 (ja) * 2010-09-16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色重ね位置ズレの補正方法、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20120133961A1 (en) * 2010-11-30 2012-05-31 Henderson Thomas A Producing calibration target for printer
JP2013111774A (ja) * 2011-11-25 2013-06-10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13111922A (ja) * 2011-11-30 2013-06-1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4237251A (ja) * 2013-06-07 2014-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測色方法
WO2017033327A1 (ja) 2015-08-27 2017-03-02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飽和インク量の測定方法
JP2017170628A (ja) * 2016-03-18 2017-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制御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加熱制御システム、加熱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6301A (zh) * 1997-04-09 1998-10-21 精工爱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和记录媒体
CN1410841A (zh) * 2001-09-27 2003-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717327A (zh) * 2003-02-14 2006-01-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液体喷射方法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1093198A (zh) * 2007-07-17 2007-12-26 渭南科赛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卷筒包装印刷缺陷检测图像分幅的方法
CN102653182A (zh) * 2011-03-03 2012-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5131483A (ja) * 2013-12-09 2015-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乾燥判定方法
CN106559601A (zh) * 2015-09-29 2017-04-0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校准系统、校准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913447A (zh) * 2016-05-10 2016-08-31 湖南硅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色标位置误差计算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01708A1 (en) 2019-01-03
JP6962033B2 (ja) 2021-11-05
CN109203679A (zh) 2019-01-15
JP2019014040A (ja) 2019-01-31
US10357980B2 (en)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288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target transport device, and target transport method
CN109203681B (zh) 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US8979258B2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JP6221848B2 (ja) 乾燥装置、乾燥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203679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WO2016190335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TW201641164A (zh) 印刷裝置及印刷方法
JP703993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1203213B2 (en) Inkjet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medium heating method of inkjet printing device
US10618319B2 (en) Drying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dry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284871B2 (ja) 印刷装置の較正
US930247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0208068A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方法
CN107107613B (zh)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20131634A (ja) 光照射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73290A (ja) 印刷装置、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1852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定着制御方法
JP2009073178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023637A1 (en) Heater and inkjet printer
JP20071908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7154446A (ja) 印刷装置、反応液の付与態様の決定方法
JP2007185968A (ja) 混色判定方法並びに画像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2016179652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14188805A (ja) 印刷装置
JP2016022635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