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1793A - 弯边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弯边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1793A
CN109201793A CN201810377258.1A CN201810377258A CN109201793A CN 109201793 A CN109201793 A CN 109201793A CN 201810377258 A CN201810377258 A CN 201810377258A CN 109201793 A CN109201793 A CN 109201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ode
joggling machine
cam data
tablet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72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1793B (zh
Inventor
津野仁志
岩本典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Komatsu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01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1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1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1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6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by drawing procedure making use of dies or forming-rollers, e.g. making prof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04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with program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 Press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现场进行动作程序的创建且可实现运转率的提高的弯边机系统。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具备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平板电脑(2)可与弯边机(1)进行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平板电脑(2)具有生成CAM数据的CAM数据生成单元(45)、和将所生成的CAM数据通过无线发送到弯边机(1)的通信单元(22)。弯边机(1)具有固定工作台(11)、压头(12)、通信单元(15)、以及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固定工作台(11)上安装冲模(5)。压头(12)上安装冲头(4),且压头(12)相对于固定工作台(11)可移动。通信单元(15)通过无线接收所发送的CAM数据。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基于所接收的CAM数据进行压头(12)的动作的控制。

Description

弯边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弯边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弯边机作为通过夹压板状的工件进行V弯曲加工的装置。在弯边机上安装有上模具(冲头)和下模具(冲模),通过冲头和冲模的协作而将板状的工件弯折。
为了创建弯边机的动作程序,需要考虑模具的组合及弯曲顺序等,但因为创建动作程序需要熟练,所以近年来进行与弯边机用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协作。在弯边机用CAM中,将利用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创建的形状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进行加工用动作程序创建。
这种CAD/CAM系统例如通过工厂内的线路与数控机床连接,数控机床通过线路取得动作程序,基于所取得的动作程序进行制品的加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也公开了一种未将CAM和数控机床设置于不同场所,而将CAM内置的弯边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82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将CAM设置在与数控机床不同的场所的情况下,在进行NC加工的现场不能修正动作程序,需要返回CAM的设置场所进行修正。
另一方面,在将CAM内置于数控机床的情况下,在动作程序的创建中不能进行NC加工,因此,运转率降低。
本发明考虑以往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现场进行动作程序的创建且可实现运转率的提高的弯边机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弯边机系统,其具备弯边机和便携式电子设备。弯边机通过一对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对工件进行弯曲加工。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与弯边机进行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CAM数据生成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CAM数据生成单元生成CAM数据。第一通信单元将所生成的CAM数据通过无线发送到弯边机。弯边机具有固定工作台、可动工作台、第二通信单元、以及工作台动作控制单元。固定工作台上安装第一模具。可动工作台上安装第二模具,且相对于固定工作台可移动。第二通信单元通过无线接收所发送的CAM数据。工作台动作控制单元基于所接收的CAM数据进行可动工作台的动作的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现场进行动作程序的创建且可实现运转率的提高的弯边机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弯边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平板电脑的结构的框图。
图4A是表示图1的弯边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方式的图。
图4B是表示图1的弯边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方式的图。
图4C是表示图1的弯边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方式的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弯边机和平板电脑的模式的组合及状态过渡的图。
图6是表示基于图1的平板电脑的CAM数据生成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的(a)是表示编辑模式下的平板电脑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的图,图7的(b)是表示通过弯曲加工而创建的制品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准备模式下的弯边机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状态(2)下的基于图1的平板电脑的模拟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状态(4)下的弯边机和平板电脑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A是表示图1的弯边机的运转模式时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例的图。
图11B是表示图1的平板电脑的模拟模式时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例的图。
图12A是表示图1的弯边机的运转模式时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例的图。
图12B是表示图1的平板电脑的模拟模式时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例的图。
图13A是表示图1的弯边机的运转模式时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例的图。
图13B是表示图1的平板电脑的模拟模式时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例的图。
图14A是表示图1的弯边机的运转模式时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例的图。
图14B是表示图1的平板电脑的模拟模式时的显示单元的显示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的平板电脑从弯边机接收到模式切换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1的弯边机从平板电脑接收到模式切换信息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进行说明。
<1.结构>
(1-1.弯边机系统的概要)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具备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弯边机系统3能够在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CAM数据模式切换信息等)的收发。
(1-2.弯边机)
图2是表示弯边机1的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平板电脑2的结构的框图。
弯边机1是通过冲头4和冲模5对板状的工件进行弯曲加工的机械,且具备框架10、固定工作台11、压头12、压头驱动单元13、以及控制装置17。
固定工作台11固定于框架10的下部,在其上表面可安装冲模5。压头12可升降地支承于框架10的上部,在其下表面可安装冲头4。压头12下降而接近配置于压头12的下侧的固定工作台11,通过冲模5和冲头4的协作,可对板状的工件进行弯曲加工。
压头驱动单元13为液压缸等,通过供给或排出压油而进行伸缩,使压头12升降。此外,压头驱动单元13不限于液压缸,也可以为伺服电机等。
作业员进行用于使弯边机1动作的操作,控制装置17基于该操作控制弯边机1的动作。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7包括操作显示单元14、通信单元15、控制单元16等。
如图2所示,操作显示单元14具有操作单元141和显示单元142。作业员在对操作单元141进行操作,进行弯曲加工时,输入工件信息、模具信息及机械信息等。工件信息包括材质、弯曲线长度、弯曲角度等信息。模具信息包括V槽宽度、V角度、模具高度、冲头R等信息。机械信息包括刚性、速度规格、冲程规格等信息。另外,显示单元142在弯曲加工时显示各工序。显示单元142为液晶屏幕等。显示单元142可以仅为显示装置,也可以兼具通过触摸屏等构成的操作单元141的一部分。
通信单元15可实现与平板电脑2的通信单元22的基于无线的通信。通信单元15能够从平板电脑2接收CAM数据,能够发送CAD数据。另外,通信单元15能够发送弯边机1的模式切换信息,能够接收平板电脑2的模式切换信息。
控制单元16基于来自操作单元141的输入及来自通信单元22的通信,控制弯边机1的动作。
(控制单元)
弯边机1的控制单元16具有动作程序选择单元161、动作程序读入单元162、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CAM数据/动作程序转换单元164、模式选择单元165、以及模式切换单元166。
通过作业员使用操作单元141的输入,动作程序选择单元161从预先存储的动作程序中选择使弯边机1动作的动作程序。动作程序读入单元162读入由动作程序选择单元161选择的动作程序。
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利用由动作程序读入单元162读入的动作程序控制压头驱动单元13等的动作。通过该控制,压头12进行升降动作,将工件弯曲。
CAM数据/动作程序转换单元164将从通信单元15接收的CAM数据转换为弯边机1的动作程序。动作程序读入单元162读入转换后的动作程序。
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也基于由CAM数据/动作程序转换单元164转换的动作程序,进行压头驱动单元13的控制。即,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基于由动作程序选择单元161选择的动作程序或由CAM数据/动作程序转换单元164转换的动作程序,控制压头驱动单元13。
通过作业员使用操作单元141的操作,模式选择单元165进行模式的选择。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1具有准备模式和运转模式。准备模式为进行用于进行工件的弯曲加工的准备的模式,压头12的驱动被设定为不可以。运转模式为进行工件的弯曲加工的模式,压头12的驱动被设定为可以。
模式切换单元166基于模式选择单元165的选择,切换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的模式。即,在通过模式选择单元165选择了准备模式的情况下,模式切换单元166将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设定为不进行压头12的驱动的准备模式。另外,在通过模式选择单元165选择了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模式切换单元166将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设定为可进行压头12的驱动的运转模式。
(1-3.平板电脑)
图3是表示平板电脑2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所示,平板电脑2具备操作显示单元21、通信单元22、以及控制单元23。
操作显示单元21具有操作单元211和显示单元212。操作单元211及显示单元212例如为平板电脑的液晶触控面板等,且操作单元211和显示单元212相互兼用。
通信单元22与弯边机1的通信单元15可无线连接。通信单元22可以将由平板电脑2生成的CAM数据通过无线发送到通信单元15。通信单元22可以从弯边机1接收用于显示弯边机1的弯曲加工的进展的CAD数据。另外,通信单元22可以将平板电脑2的模式切换信息发送到弯边机1,可以从弯边机1接收模式切换信息。
控制单元23基于来自操作单元141的输入及来自通信单元22的通信,控制平板电脑2的动作。
(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23具备通信设定单元31、数据操作单元32、模式选择单元33、以及模式切换单元34。
通信设定单元31将与弯边机1的无线通信设定为连接状态或切断状态。连接状态是指可通过无线方式在平板电脑2和弯边机1之间实现数据的收发的状态,切断状态是指不可通过无线方式在平板电脑2和弯边机1之间实现数据的收发的状态。例如,在存在多台弯边机1的情况下,平板电脑2能够通过与特定的弯边机1配对进行无线连接。
数据操作单元32根据希望的CAD数据进行CAM数据的生成。另外,数据操作单元32基于从弯边机1接收的CAD数据,使弯曲加工的工序显示于显示单元212。另外,数据操作单元32基于所选择的CAD数据,使弯曲加工的工序显示于显示单元212。
通过作业员基于操作单元211的操作,模式选择单元33选择模式。本实施方式的平板电脑2具有编辑模式和模拟模式。编辑模式为用于根据CAD数据生成CAM数据的模式。模拟模式为基于CAD数据使弯曲加工的模拟显示于显示单元212的模式。另外,在模拟模式中,根据弯边机1的弯曲加工的进展,使弯曲加工的状态显示于显示单元212。
模式切换单元34基于模式选择单元33的选择,将数据操作单元32的模式切换为编辑模式或模拟模式。
接下来,对数据操作单元32的结构进行说明。
(数据操作单元)
数据操作单元32具有CAD数据选择单元41、CAD数据读入单元42、模拟运算单元43、模拟显示控制单元44、以及CAM数据生成单元45。
通过作业员使用操作单元211的操作,CAD数据选择单元41选择相当于所创建的预定的工件的CAD数据。
CAD数据读入单元42读入所选择的CAD数据。另外,CAD数据读入单元42读入从弯边机1接收的CAD数据。从弯边机1接收的CAD数据是指为了使弯曲加工的状态显示于显示单元212而从弯边机1发来的CAD数据。
模拟运算单元43对CAD数据进行运算,创建弯曲加工时的模拟。
模拟显示控制单元44基于模拟运算单元43实现的运算结果,控制显示单元212来显示模拟。
CAM数据生成单元45根据模拟运算单元43实现的运算结果,生成CAM数据。经由通信单元22将该CAM数据发送到弯边机1。
<2.使用方式>
接下来,对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
图4A、图4B及图4C是表示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的使用方式的图。
图4A是表示在弯边机1的作业区使用平板电脑2的状态的图。在图4A所示的状态下,平板电脑2安装于弯边机1的控制装置17的下侧。平板电脑2和弯边机1通过无线进行连接,在平板电脑2和弯边机1之间进行CAM数据或模式切换信息等数据的收发。
图4B是表示在弯边机1的作业现场使用平板电脑2的状态的图。图4B是表示与图4A的情况不同,在弯边机1的作业区内,作业员A稍微远离弯边机1而使用平板电脑2生成CAM数据等的状态的图。在现场生成CAM数据的情况下,作业员A不仅可以在弯边机1前进行作业,也可以假定为在稍微远离的场所(例如,作业机)进行作业。在图4B的状态下,平板电脑2和弯边机1也通过无线进行连接,在平板电脑2和弯边机1之间可进行CAM数据或模式切换信息等数据的收发。
图4C是表示作业员A利用弯边机1进行作业,作业员B在办公室等作业区外进行CAM数据的生成的状态的图。如图4C所示,在办公室内生成CAM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设定单元31可解除平板电脑2和弯边机1的连接状态。
例如,在图4A及图4B所示的状态下,能够将平板电脑2和弯边机1作为一体进行使用,能够在现场生成CAM数据,修正动作程序。
另外,在图4C所示的状态下,能够分开使用平板电脑2和弯边机1。即,作业员B能够使用平板电脑2生成CAM数据,并且,作业员A能够利用弯边机1存储的CAM数据进行弯曲加工。
<3.动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进行无线连接的状态下的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的模式的组合的图。图5所示的左端的纵列表示状态(1)~(4)。状态(1)表示弯边机1为准备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编辑模式的状态。状态(2)表示弯边机1为准备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模拟模式的状态。状态(3)为在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中不成立的状态,弯边机1为运转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编辑模式。就状态(4)为弯边机1为运转模式且平板电脑为模拟模式。
(状态(1))
在状态(1)下,弯边机1为准备模式,平板电脑2为编辑模式。在准备模式下,进行用于进行弯曲加工的准备。另外,在平板电脑2中,能够生成CAM数据。
对基于平板电脑2的CAM数据的生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基于平板电脑2的CAM数据生成的动作的图。
首先,在步骤S10中,作业员对操作单元211进行操作,通过模式选择单元33选择希望的CAD数据。接着,在步骤S11中,通过CAD数据读入单元42进行所选择的CAD数据的读入。接着,在步骤S12中,模拟运算单元43根据所读入的CAD数据,进行弯曲加工时的模拟运算。也可以说,模拟是指进行弯曲加工时的作业步骤。
接着,在步骤S13中,CAM数据生成单元45基于运算的作业步骤生成CAM数据。此外,将编辑模式下的平板电脑2的显示单元212的显示画面的例子示于图7(a)。在图7(a)所示的例子中,生成用于创建图7(b)所示的上表面打开的箱50的CAM数据。图7(a)表示将图7(b)的箱50展开的状态的工件51。通过相对于中央的四边形的面51a将周围的面51b进行垂直弯曲,创建箱50。
接着,在步骤S14中,通信单元22将所生成的CAM数据发送到弯边机1。此外,在步骤S14中,也可以在平板电脑2内进行存储、根据需要发送。另外,在未进行无线连接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平板电脑2生成CAM数据,但也可以不进行步骤S14中的发送。
如果在步骤S15中,弯边机1从平板电脑2接收CAM数据,则在步骤S16中,CAM数据/动作程序转换单元164将CAM数据转换为动作程序。接着,在步骤S17中,通过动作程序读入单元162读入转换后的动作程序。而且,在作业员将弯边机1的模式设为运转模式为止的期间为待机状态。此外,准备模式下的弯边机1的显示单元142的显示例如图8所示。如图8所示,显示输入各种设定值(例如,DS目标值)的输入单元70等。
(状态(2))
在状态(2)下,弯边机1为准备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模拟模式。在该状态下,进行基于平板电脑2的模拟显示。即,能够在平板电脑2上对所创建的制品的创建步骤进行确认。
图9是表示基于平板电脑的模拟动作的图。
首先,在步骤S20中,作业员对操作单元211进行操作,通过模式选择单元33选择希望的CAD数据。接着,在步骤S21中,通过CAD数据读入单元42进行所选择的CAD数据的读入。接着,在步骤S22中,模拟运算单元43根据所读入的CAD数据,进行弯曲加工时的模拟(也可以说,作业步骤)的运算。接着,在步骤S23中,模拟显示控制单元44基于运算结果,使显示单元212进行模拟显示。
(状态(3))
状态(3)为在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中不成立的状态,弯边机1为运转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编辑模式的状态。在上述的图4B所示的状态下,存在因作业员A离开而其他的作业员对弯边机1进行操作的担心。假如其他的作业员使用弯边机1时,作业员A生成CAM数据并将其发送到弯边机1,则有时基于所发送的CAM数据,弯边机1发生误动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中进行控制,以使在无线连接的状态下不为状态(3)。即,进行控制,以使弯边机1在动作模式时平板电脑2不为编辑模式。
(状态(4))
状态(4)是,弯边机1为运转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模拟模式。图10是表示状态(4)的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30中,控制单元16判断是否已读入由从平板电脑2发来的CAM数据转换而成的动作程序(参照图6的步骤S17)。
在步骤S30中未读入动作程序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通过作业员使用操作单元141的输入,动作程序选择单元161从预先存储的动作程序中选择使弯边机1动作的动作程序。
接着,在步骤S32中,动作程序读入单元162读入由动作程序选择单元选择的动作程序。
接着,在步骤S33中,基于所读入的动作程序在显示单元142上进行显示(图11A~图14A)。
接着,在步骤S34中,将基于动作程序,表示工序的工件的状态的CAD数据经由通信单元15发送到平板电脑2。
如果在步骤S35中平板电脑2接收CAD数据,则在步骤S36中进行经由通信单元22接收的CAD数据的读入。
接着,在步骤S37中,模拟运算单元43进行在对所读入的CAD数据进行模拟显示时的运算。接着,在步骤S38中,模拟显示控制单元44基于运算结果使显示单元212进行模拟显示。
而且,在步骤S39中,通过作业员对脚踏开关进行操作,压头12基于所读入的动作程序进行下降上升。通过该压头12的下降及上升,进行工件的弯曲加工。步骤S39可以不等步骤S38中的模拟显示,可通过作业员的判断来执行。
接着,在步骤S40中,判断全部作业工序是否已结束,在全部作业工序未完成的情况下,控制返回步骤S33。而且,将下一工序的CAD数据发送到平板电脑2,实施步骤S35~步骤S38来进行下一工序的模拟显示。
如果在步骤S40中判断为基于动作程序的作业工序已全部结束,则控制结束。
在此,对弯边机1的显示单元142和平板电脑2的显示单元212的显示例进行说明。图11A是表示弯边机1的运转模式时的显示单元142的显示例的图。图11A表示基于动作程序的作业工序。图11A所示的作业工序为用于创建图7所示的箱50的工序。将4个面51b相对于面51a弯折,因此,表示第一工序71、第二工序72、第三工序73及第四工序74。在图11A中,对第一工序71进行高亮显示。此时,将图11A的第一工序的CAD数据发送到平板电脑2,在平板电脑2的显示单元212中,进行图11B所示的显示。即,显示在第一工序中作业员应进行的动作。图11B表示安装于固定工作台11的冲模5、安装于压头12的冲头4、以及载置于冲模5上的工件51(参照图7)。
而且,当第一工序71结束时,如图12A所示,第一工序71的高亮显示消失,对第二工序72进行高亮显示。而且,将第一工序结束后的CAD数据发送到平板电脑2。基于所发送的CAD数据,如图12B所示,将在第二工序72中应进行的作业显示于平板电脑2的显示单元212。第一工序结束,因此,在图12B的显示单元212中表示将1个面51b相对于面51a进行弯曲的状态。
接着,当第二工序72结束时,如图13A所示,第二工序72的高亮消失,对第三工序73进行高亮显示。而且,将第二工序结束后的CAD数据发送到平板电脑2。基于所发送的CAD数据,如图13B所示,将在第三工序73中应进行的作业显示于平板电脑2的显示单元212。第二工序结束,因此,在图13B的显示单元212中表示将2个面51b相对于面51a进行弯曲的状态。
接着,当第三工序73结束时,如图14A所示,第三工序73的高亮消失,对第四工序74进行高亮显示。而且,将第三工序结束后的CAD数据发送到平板电脑2。基于所发送的CAD数据,如图14B所示,将在第四工序74中应进行的作业显示于平板电脑2的显示单元212。第三工序结束,因此,在图14B的显示单元212中表示将3个面51b相对于面51a进行弯曲的状态。
当该第四工序结束时,设为全部作业工序结束,控制结束。
(模式切换)
接下来,使用图5对模式切换进行说明。
图5表示上述的状态(1)、状态(2)、状态(4)下的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的基于模式切换的状态过渡。
在状态(1)下,弯边机1为准备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编辑模式。在该状态(1)下,如果将弯边机1从准备模式切换到运转模式,则过渡到弯边机1为运转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模拟模式的状态(4)。即,将平板电脑2从编辑模式切换到模拟模式,以不采取状态(3)。在后述的图15的流程图中,对该切换进行说明。
在状态(1)下,如果将平板电脑2从编辑模式切换到模拟模式,则过渡到弯边机1为准备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模拟模式的状态(2)。在该过渡中,不发生弯边机1的模式切换。
在状态(2)下,弯边机1为准备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模拟模式。在该状态(2)下,如果将弯边机1从准备模式切换到运转模式,则过渡到弯边机1为运转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模拟模式的状态(4)。在该过渡中,不发生平板电脑2的模式切换。
在状态(2)下,如果将平板电脑2从模拟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则过渡到弯边机1为准备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编辑模式的状态(1)。在该过渡中,不发生弯边机1的模式切换。
在状态(4)下,弯边机1为运转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模拟模式。在该状态(4)下,如果将弯边机1从运转模式切换到准备模式,则过渡到弯边机1为准备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模拟模式的状态(2)。在该过渡中,不发生平板电脑2的模式切换。
在状态(4)下,如果将平板电脑2从模拟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则过渡到弯边机1为准备模式且平板电脑2为编辑模式的状态(1)。即,将弯边机1从运转模式切换到准备模式,以不采取状态(3)。在后述的图16的流程图中,对该切换进行说明。
接下来,对伴随弯边机1的模式切换的平板电脑2的模式切换进行说明。
图15是平板电脑2从弯边机1接收到模式切换信息时的流程图。
在弯边机1中,作业员对操作单元141进行操作,如果模式选择单元165选择希望的模式,则将模式切换信息发送到平板电脑2。模式切换信息包括是否为从运转模式到准备模式的切换、是否为从准备模式到运转模式的切换的信息。
如图15的步骤S50所示,如果平板电脑2接收模式切换信息,则在步骤S51中,模式切换单元34基于模式切换信息,判断弯边机1的模式切换是否为从准备模式到运转模式的切换。
在步骤S51中,在判断为从准备模式到运转模式的模式切换的情况下,模式切换单元34判断平板电脑2是否为编辑模式。
在判断为编辑模式的情况下,模式切换单元34在步骤S53中进行从编辑模式到模拟模式的切换。
另一方面,在步骤S51中判断为不为从准备模式到运转模式的模式切换的情况、以及在步骤S52中判断为不为编辑模式的情况下,平板电脑2无需变更模式,因此,控制结束。
如上所述,在弯边机1中从准备模式切换到运转模式时,通过不将平板电脑2设定为编辑模式,能够防止成为上述的状态(3)。
接下来,对伴随平板电脑2的模式切换的弯边机1的模式切换进行说明。
图16是弯边机1从平板电脑2接收到模式切换信息时的流程图。
在平板电脑2中,作业员对操作单元211进行操作,如果模式选择单元33选择希望的模式,则将模式切换信息发送到弯边机1。模式切换信息包括是否为从编辑模式到模拟模式的切换、是否为从模拟模式到编辑模式的切换的信息。
如图16的步骤S60所示,如果弯边机1接收模式切换信息,则在步骤S61中,模式切换单元166基于模式切换信息,判断平板电脑2的模式切换是否为从模拟模式到编辑模式的切换。
在步骤S61中,在判断为从模拟模式到编辑模式的模式切换的情况下,模式切换单元166判断弯边机1是否为运转模式。
在判断为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模式切换单元166在步骤S63中进行从运转模式到准备模式的切换。
另一方面,在步骤S61中判断为不为从模拟模式到编辑模式的模式切换的情况、及在步骤S62中判断为不为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无需变更弯边机1的模式,因此,控制结束。
如上所述,在平板电脑2中从模拟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时,通过不将弯边机1设定为运转模式,能够防止成为上述的状态(3)。
<4.特征>
(4-1)
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具备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一例)。弯边机1通过一对冲模5(第一模具的一例)及冲头4(第二模具的一例)对工件51进行弯曲加工。平板电脑2可实现与弯边机1的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平板电脑2具有CAM数据生成单元45和通信单元22(第一通信单元的一例)。CAM数据生成单元45生成CAM数据。通信单元22将所生成的CAM数据以无线方式发送到弯边机1。弯边机1具有固定工作台11、压头12(可动工作台的一例)、通信单元15(第二通信单元的一例)、以及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工作台动作控制单元的一例)。固定工作台11上安装冲模5。压头12上安装冲头4,且相对于固定工作台11可移动。通信单元15通过无线接收所发送的CAM数据。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基于所接收的CAM数据进行压头12的动作的控制。
由此,可以将具有CAM数据生成单元45的平板电脑2与弯边机1作为一体进行使用,同时也可以与弯边机1分开使用。
即,在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通过无线通信进行连接的状态下,能够在弯边机1的旁边,在现场进行动作程序的创建。另外,在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未通过无线通信进行连接的状态下,能够分开使用弯边机1和平板电脑2,利用平板电脑2生成CAM数据,同时弯边机1进行弯曲加工。
这样,能够在现场进行动作程序的创建,且可实现运转率的提高。
(4-2)
在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中,弯边机1还具有模式切换单元166(第一设定单元的一例)。在通过无线通信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在通过CAM数据生成单元45进行CAM数据的生成的情况下,模式切换单元166将压头12的动作设定为不可进行。
由此,在可无线通信的范围内即弯边机1的旁边(作业区内),在弯边机系统3的作业员进行CAM数据的生成时,能够防止其他的作业员使用弯边机1。
(4-3)
在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中,平板电脑2还具有显示单元212和模拟显示控制单元44(显示控制单元的一例)。在通过无线通信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在通过弯边机1进行弯曲加工的情况下,模拟显示控制单元44使弯曲加工的状态显示于显示单元212。
由此,作业员能够通过平板电脑2对弯曲加工的状态进行确认。
(4-4)
在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中,模式切换单元166(第一设定单元的一例)可以将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工作台动作控制单元的一例)设定为将压头12(可动工作台的一例)的动作的设为可进行的运转模式(第一模式的一例)、或将压头12的动作设为不可进行的准备模式(第二模式的一例)。平板电脑2具有模式切换单元34(第二设定单元的一例)。模式切换单元34可以将CAM数据生成单元45设定为将CAM数据的生成设为可进行的编辑模式(第三模式的一例)、或将CAM数据的生成设为不可进行的模拟模式(第四模式的一例)。在通过模式切换单元34将CAM数据生成单元45设定为编辑模式的情况下,将设定为编辑模式的信息从通信单元22(第一通信单元的一例)发送到通信单元15(第二通信单元的一例),模式切换单元34(第一设定单元的一例)将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工作台动作控制单元的一例)设定为准备模式(第二模式的一例)。
由此,弯边机系统3的作业员如果在弯边机1的旁边(作业区内)将平板电脑2的模式切换为可实现CAM数据的生成的模式,则可自动将弯边机1的压头12的动作设为不可进行。因此,能够防止在CAM数据生成中其他的作业员使用弯边机1。
(4-5)
在本实施方式的弯边机系统3中,弯边机1具有模式切换单元34(第一设定单元的一例)。模式切换单元34可以将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工作台动作控制单元的一例)设定为将压头12(可动工作台的一例)的动作设为可进行的运转模式(第一模式的一例)、或将压头12的动作设为不可进行的编辑模式(第二模式的一例)。平板电脑2具有数据操作单元32和模式切换单元34(第二设定单元的一例)。数据操作单元32包括模拟显示控制单元44(显示控制单元)及CAM数据生成单元45。模式切换单元34可以将数据操作单元32设定为可进行CAM数据的生成的编辑模式(第三模式的一例)、或通过模拟显示控制单元44使弯曲加工的状态显示于显示单元212的模拟模式(第四模式的一例)。在通过模式切换单元34将压头动作控制单元163设定为运转模式(第一模式的一例)的情况下,将设定为运转模式的模式切换信息(信息的一例)从通信单元15(第二通信单元的一例)发送到通信单元22(第一通信单元的一例),模式切换单元34将数据操作单元32设定为模拟模式(第四模式的一例)。
由此,如果将弯边机1设定为可实现弯曲加工的模式,则将平板电脑2的模式自动设定为显示弯曲加工的状态的模拟模式。因此,作业员即使在未进行特别设定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平板电脑2对弯曲加工的状态进行确认。
<5.其它的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平板电脑2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可以不限于平板电脑2,也可以为移动电脑等。另外,在上述说明中,通过触控面板等对兼具显示单元212和操作单元211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分开设置。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状态(1)下,如果将弯边机1从准备模式切换到运转模式,则通过将平板电脑2从编辑模式切换到模拟模式进行控制,以使其不为状态(3),但不限于这种控制。例如,在平板电脑2为编辑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弯边机1的模式不被切换为运转模式。例如,如果进行运转模式的选择,则模式切换单元166经由通信单元15取得平板电脑2的现在的模式。而且,在平板电脑2为编辑模式的情况下,模式切换单元166不进行模式切换,显示单元142进行不进行模式切换的意思的显示。
(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状态(4)下,如果将平板电脑2从模拟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则通过将弯边机1从运转模式切换到准备模式进行控制,以使其不成为状态(3),但不限于这种控制。例如,在弯边机1为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不将平板电脑2的模式切换为编辑模式。例如,如果进行编辑模式的选择,则模式切换单元34经由通信单元22取得弯边机1的现在的模式。而且,在弯边机1为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模式切换单元34不进行模式切换,显示单元212进行不进行模式切换的意思的显示。
(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弯边机1具有准备模式和运转模式2种模式进行了叙述,但不限于2种,也可以为3种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平板电脑2具有编辑模式和模拟模式2种模式进行了叙述,但不限于2种,也可以为3种以上。
(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平板电脑2上设置有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定的通信设定单元31,但也可以设置于弯边机1。
另外,也可以不设置通信设定单元31,而确定可无线通信的范围(短距离无线通信),在该范围内自动进行无线连接,在范围外切断无线连接。
(F)
在图6中,对弯边机1中将从平板电脑2接收的CAM数据转换为动作程序,读入动作程序后进行待机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转换为动作程序后进行存储,作为通过动作程序选择单元161选择的动作程序中的一个。
(G)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下模具设为固定式、将上模具设为驱动式的上模具驱动式的弯边机1(所谓上驱动(overdrive)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应用于将上模具设为固定式、将下模具设为驱动式的所谓下驱动(underdrive)式的弯边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弯边机系统能够在现场进行动作程序的创建且可实现运转率的提高,能够广泛应用于板材的弯曲加工。
标记说明
1 弯边机
2 平板电脑
3 弯边机系统
4 冲头
5 冲模
11 固定工作台
12 压头
15 通信单元
163 压头动作控制单元

Claims (5)

1.一种弯边机系统,具备:弯边机,其通过一对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对工件进行弯曲加工;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可与所述弯边机进行基于无线通信的连接,其中,
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
CAM数据生成单元,其生成所述弯边机中使用的CAM数据;
第一通信单元,其将所生成的所述CAM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所述弯边机,
所述弯边机具有:
固定工作台,其上安装所述第一模具;
可动工作台,其上安装所述第二模具,且相对于所述固定工作台可移动;
第二通信单元,其通过无线方式接收所发送的所述CAM数据;以及
工作台动作控制单元,其基于所接收的所述CAM数据进行所述可动工作台的动作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边机系统,其中,
所述弯边机还具有第一设定单元,所述第一设定单元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在通过所述CAM数据生成单元进行所述CAM数据的生成的情况下,将所述可动工作台的动作设定为不可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边机系统,其中,
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具有显示单元和显示控制单元,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在通过所述弯边机进行所述弯曲加工的情况下,使所述弯曲加工的状态显示于所述显示单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边机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设定单元可以将所述工作台动作控制单元设定为将所述可动工作台的动作设为可进行的第一模式、或将所述可动工作台的动作设为不可进行的第二模式,
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第二设定单元,所述第二设定单元可以将所述CAM数据生成单元设定为将所述CAM数据的生成设为可进行的第三模式、或将所述CAM数据的生成设为不可进行的第四模式,
在通过所述第二设定单元将所述CAM数据生成单元设定为所述第三模式的情况下,将已设定为所述第三模式的信息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一设定单元将所述工作台动作控制单元设定为所述第二模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边机系统,其中,
所述弯边机具有第一设定单元,所述第一设定单元可以将所述工作台动作控制单元设定为将所述可动工作台的动作设为可进行的第一模式、或将所述可动工作台的动作设为不可进行的第二模式,
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数据操作单元和第二设定单元,所述数据操作单元包括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及所述CAM数据生成单元,所述第二设定单元可以将所述数据操作单元设定为将所述CAM数据的生成设为可进行的第三模式、或通过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弯曲加工的状态显示于所述显示单元的第四模式,
在通过所述第一设定单元将所述工作台动作控制单元设定为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将设定为所述第一模式的信息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发送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所述第二设定单元将所述数据操作单元设定为所述第四模式。
CN201810377258.1A 2017-06-30 2018-04-25 弯边机系统 Active CN109201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9414 2017-06-30
JP2017129414A JP6998141B2 (ja) 2017-06-30 2017-06-30 プレス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1793A true CN109201793A (zh) 2019-01-15
CN109201793B CN109201793B (zh) 2022-03-08

Family

ID=64991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7258.1A Active CN109201793B (zh) 2017-06-30 2018-04-25 弯边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98141B2 (zh)
CN (1) CN10920179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3353A (ja) * 1991-11-25 1993-06-11 Fanuc Ltd 自動プログラミング装置の機能拡張方式
JPH05289729A (ja) * 1992-04-07 1993-11-05 Fanuc Ltd Cad/camシステムのステップ実行方式
JP2001219341A (ja) * 1998-06-05 2001-08-14 Amada Co Ltd 板金加工統合支援システム
JP2003108212A (ja) * 2001-10-02 2003-04-11 Amada Co Ltd 板金加工自動化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2005288534A (ja) * 2004-04-05 2005-10-20 Amada Co Ltd 曲げ加工機
CN101183257A (zh) * 2007-11-13 2008-05-21 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有限公司 一种cam软件加工工艺
US20130185028A1 (en) * 2012-01-13 2013-07-18 Alan Sullivan Hybrid Adaptively Sampled Distance Fields
CN203311218U (zh) * 2013-06-07 2013-11-27 佛山金皇宇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加工中心数控系统
CN106292539A (zh) * 2015-05-29 2017-01-04 西门子公司 数控编程装置、数控加工系统及方法
CN206200349U (zh) * 2016-10-18 2017-05-31 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焊接机的远程双显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47004A1 (en) * 2015-09-07 2018-08-30 Siemens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Software Inc. Modelling method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3353A (ja) * 1991-11-25 1993-06-11 Fanuc Ltd 自動プログラミング装置の機能拡張方式
JPH05289729A (ja) * 1992-04-07 1993-11-05 Fanuc Ltd Cad/camシステムのステップ実行方式
JP2001219341A (ja) * 1998-06-05 2001-08-14 Amada Co Ltd 板金加工統合支援システム
JP2003108212A (ja) * 2001-10-02 2003-04-11 Amada Co Ltd 板金加工自動化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2005288534A (ja) * 2004-04-05 2005-10-20 Amada Co Ltd 曲げ加工機
CN101183257A (zh) * 2007-11-13 2008-05-21 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有限公司 一种cam软件加工工艺
US20130185028A1 (en) * 2012-01-13 2013-07-18 Alan Sullivan Hybrid Adaptively Sampled Distance Fields
CN203311218U (zh) * 2013-06-07 2013-11-27 佛山金皇宇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加工中心数控系统
CN106292539A (zh) * 2015-05-29 2017-01-04 西门子公司 数控编程装置、数控加工系统及方法
CN206200349U (zh) * 2016-10-18 2017-05-31 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焊接机的远程双显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1793B (zh) 2022-03-08
JP6998141B2 (ja) 2022-01-18
JP2019010669A (ja) 2019-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1643C (zh) 模具缓冲机构及其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JP4162660B2 (ja) サーボプレス
US6845646B2 (en) Interference checking device for a transfer press
EP1918091A1 (en) Pressing machine, crank pressing machine, and vibr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 these machines
CN101176046B (zh) 用于生成注塑机的注塑循环过程的方法
KR100709031B1 (ko) 프레스기
CN109201793A (zh) 弯边机系统
CN102389921B (zh) 控制柜面板冲压折弯工艺
CN109530543A (zh) 向上翻边机构、冲压模具及冲压设备
CN201264056Y (zh) 一种冲压模具结构
JP2013027915A (ja) プレス装置用の材料搬送装置
JP3537287B2 (ja) サーボプレスの多段モーション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11245098A (ja) サーボプレスの成形パターン選択装置
JP2006255740A (ja) ファインブランキングプレス
CN106363854B (zh) 冷柜箱体发泡生产工作台
KR20100112705A (ko) 금형설계 시스템 및 그 금형설계방법
CN105964769A (zh) 一种铝模板冲压装置
CN202083935U (zh) 一种活塞环内外圆同时仿形车铣组合机床电气系统
JPH11245099A (ja) サーボプレスの加減速モード選択装置
JP2813194B2 (ja) 自動プログラミング装置
CN103056655A (zh) 一种用于组合开关手柄中同步压销及装衬套装置
JP2002103099A (ja) 圧力調整型フ゜レス機
CN107433632B (zh) 加工设备
JP3807495B2 (ja) 電動サーボプレスのモーション設定方法
CN103465492A (zh) C框架压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