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6160A - 血细胞凝集性纤维 - Google Patents

血细胞凝集性纤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6160A
CN109196160A CN201780033387.2A CN201780033387A CN109196160A CN 109196160 A CN109196160 A CN 109196160A CN 201780033387 A CN201780033387 A CN 201780033387A CN 109196160 A CN109196160 A CN 109196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hemagglutination
molecular weight
agent
co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33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佑佳
松原繁宏
小栗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96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6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15/44Medic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2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是在纤维的内部包含血细胞凝集剂。优选为上述血细胞凝集剂对上述纤维的渗透率为2以上。上述纤维的打浆度优选为780mL以下,且其优选为纤维素纤维。还优选为上述血细胞凝集剂包含阳离子性聚合物。还优选为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万以上。还优选为包含重均分子量不同的2种以上的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

Description

血细胞凝集性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红细胞的凝集作用的纤维。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阳离子性的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吸收性物品而使该吸收性物品的各性能提升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将棉或木浆等纤维素材料与抗菌阳离子性多价电解质进行混合而在两者之间形成能够不浸出的键的抗菌物质的制造方法。该抗菌物质用于经期卫生巾或卫生棉条。作为抗菌阳离子性多价电解质,例如可使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5060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细胞凝集剂包含于纤维的内部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
又,本发明提供一种阳离子性聚合物包含于纤维的内部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a)及图2(b)是表示现有的吸收性物品中的经血的吸收机制的模式图。
图3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吸收性物品中的经血的吸收机制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为了抗菌效果的持续,在阳离子性多价电解质与纤维素材料之间形成有能够不浸出的键。如果在阳离子性多价电解质与纤维素材料之间形成有能够不浸出的键,则阳离子性多价电解质无法浸出并对红细胞产生作用,因此即使能够发挥抗菌性,对于使红细胞凝集而言也不充分。为了使红细胞更稳定地凝集,需要采取使阳离子性多价电解质持续地浸出的行为。
本发明涉及处理经血的材料的改良,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即使在反复与经血接触之后,经血的处理效果也会持续的纤维及包含其的物品。
以下对于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具有如下作用:通过与血液接触,使纤维中所含有的血细胞凝集剂溶出,从而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凝集。此处所述的所谓血液,一般而言是指人类的血液,但并不限制于此。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是对纤维施加血细胞凝集剂而成的。又,如后文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代表例为阳离子性聚合物,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是对纤维施加阳离子性聚合物而成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也具有与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相同的构成及作用。
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使用的纤维为相对于粗细度而言长度较长的具有细长的形状的纤维。所谓粗细度,在纤维的剖面为圆的情形时,为圆的直径,在剖面为圆以外的形状的情形时,是指在横切纤维的剖面的线段之中将最长的一边设为长边、将最短的一边设为短边的情形时的长边。在如纸浆纤维般纤维的粗细度沿长度方向不固定的情形时,所谓纤维的粗细度,是指在长度方向上横切纤维的剖面的线段之中最长的线段。关于纤维的长度,相对于粗细度而言,一般为5倍以上,对上限值无限制。
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使用的纤维的粗细度可根据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具体的用途适当选择。在将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例如用于经期卫生棉等经血吸收性物品的情形时,关于上述纤维的粗细度,就能够成形为纤维片并具有作为吸收性物品可耐受的强度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1μm以上,进而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又,就用于吸收性物品时具有不感到不快的程度的质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0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上述纤维的粗细度优选为0.1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再者,在本发明中,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粗细度与构成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纤维的粗细度实质上可相同地看待。因此,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粗细度还优选为如上述的范围。
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粗细度、及构成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纤维的粗细度可利用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放大观察进行测定。将沿着相对于纤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线段对纤维进行横切而得的长度设为纤维的粗细度。测定是在相同的或不同的纤维中的10处以上位置而进行,以其计算平均值作为纤维的粗细度即纤维直径。
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具有的特征之一是施加于纤维的血细胞凝集剂的存在状态。具体而言,血细胞凝集剂包含于纤维的至少内部。所谓纤维的内部,是对纤维进行剖面观察而得的二维形状(以下也称为“剖面形状”)中的相对于轮廓线更靠内侧的区域。血细胞凝集剂可存在于剖面形状中的相对于轮廓线更靠内侧的区域的整个区域,或也可在剖面形状中的相对于轮廓线更靠内侧的区域以形成该血细胞凝集剂的存在区域及非存在区域的方式而存在。
在血细胞凝集剂存在于剖面形状中的相对于轮廓线更靠内侧的区域的整个区域的情形时,该血细胞凝集剂在剖面形状中的相对于轮廓线更靠内侧的区域,可均匀地存在,或也可分布而存在。在血细胞凝集剂分布而存在的情形时,该血细胞凝集剂可相对较多地存在于剖面形状中的相对于周缘区域更靠中央区域,或也可相对较多地存在于相对于中央区域更靠周缘区域。
血细胞凝集剂只要包含于纤维的至少内部即可,可附加地在纤维的表面存在血细胞凝集剂。
血细胞凝集剂包含于纤维的至少内部时存在以下所述的优势。即,通过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与血液接触,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中所含有的血细胞凝集剂会溶出,该血细胞凝集剂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凝集。在此情形时,如果血细胞凝集剂仅存在于纤维的表面,则起因于该血细胞凝集剂与血液的接触,该血细胞凝集剂容易流失至血液中,纤维表面的血细胞凝集剂的存在量会提前减少。其结果为,随着与血液的接触次数增加,无法使血细胞凝集作用持续。相对于此,如果血细胞凝集剂包含于纤维的至少内部,则可对血细胞凝集剂自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内部朝表面溶出的速度进行控制,因此即使随着与血液的接触次数增加,血细胞凝集作用也会持续。即,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针对血细胞凝集剂具有缓释性。因此,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剂对血细胞的凝集作用会长时间地持续。
纤维的剖面形状中的血细胞凝集剂的存在分布可以以渗透率为尺度而定量地表示。渗透率是以纤维的剖面为对象,针对构成血细胞凝集剂的元素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能量分散型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SEM-EDX)所测得的以S/N比(信号/噪声比)所定义的值。关于以此方式所定义的渗透率的值,就显著地表现出上述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以上,特别是5以上、尤其是8以上优选。
上述S/N比是以构成血细胞凝集剂的元素之中与构成纤维的元素不同的元素为对象进行测定。作为此种元素的例子,可列举氯(Cl)等。构成血细胞凝集剂的元素的鉴定例如可以如下方式进行。
首先,对市售的卫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使用干燥机等使将各构件粘结的热熔失效,分解成表面片材、吸收体、背面片材等构件。对已分解的各构件进行自非极性溶剂至极性溶剂的多阶段溶剂提取法,将各构件所使用的血细胞凝集剂分离,而获得包含单一的化合物的溶液。使所获得的溶液干燥、固化,并将1H-NMR(核磁共振法)、IR(红外分光法)、LC(液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MS(质谱法)、GPC(凝胶渗透色谱法)、荧光X射线等进行复合,对血细胞凝集剂的构成元素及化学结构进行鉴定。
关于使用SEM-EDX的S/N比,以纤维的剖面为测定对象,调节电子束,对通过上述方法所鉴定的与构成纤维的元素不同的血细胞凝集剂的元素的波峰强度进行测定。算出所获得的S(信号)的波峰强度与N(噪声)的波峰强度的比。将所算出的这些的比即S/N比定义为渗透率。纤维的剖面中的电子束的照射位置是自纤维的剖面中心部起设为一边的长度成为纤维剖面中的短边的约一半以下的正方形所相当的范围。由于血细胞凝集剂相对较多地存在于剖面形状中的相对于周缘区域更靠中央区域时较有利,因此优选为与除上述光束的照射位置以外的部位所获得的信号相比,在上述光束的照射位置所获得的信号较大。
作为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使用的纤维,使用天然纤维及合成纤维的任一种均可。作为天然纤维,例如可列举来自植物的纤维素纤维、及人造丝纤维等。作为合成纤维,例如可列举包含具有纤维形成能力的热塑性树脂的纤维。作为具有纤维形成能力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各种聚烯烃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各种聚酯纤维、聚丙烯酸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各种丙烯酸类纤维、及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等各种乙烯类纤维。这些纤维可单独使用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这些纤维之中,就血细胞凝集剂容易渗透至纤维的内部的方面而言,优选为使用纤维素纤维。
在使用纤维素纤维作为纤维的情形时,优选为使用打浆的程度较高的纤维素纤维。所谓打浆,是在水的存在下对纸浆等纤维素纤维进行机械性击打并进行磨碎的操作。
纤维素纤维的打浆的程度可利用打浆度(也称为滤水度)定量地表示。关于以打浆度而表示的纤维素纤维的打浆的程度,就血细胞凝集剂容易渗透至纤维的内部的观点而言,优选为780mL以下,进而优选为600mL以下,更优选为400mL以下。关于打浆度的下限值,就维持纤维长度、保持加工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00mL以上,进而优选为200mL以上,更优选为300mL以上。打浆度优选为100mL以上780mL以下,进而优选为200mL以上且600mL以下,更优选为300mL以上且400mL以下。再者,由于即使使血细胞凝集剂渗透至纤维之后,纤维的打浆度也无实质上的变化,因此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优选的打浆度的值变成上述范围内。又,在合成纤维的情形时,也将使用相同的方法所测得的滤水度定义为打浆度。
作为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使用的血细胞凝集剂,可使用具有可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凝集的作用的血细胞凝集剂。所谓“血细胞凝集剂”,具有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凝集的作用、并发挥使所凝集的凝集块与血浆成分分离的作用。通过血细胞凝集剂而凝集的红细胞变成凝集块。作为血细胞凝集剂,例如可使用以丙烯酰胺共聚物或聚赖氨酸为首的带较强正电的线型阳离子性聚合物。或可使用聚环氧丙烷及聚环氧乙烷的三嵌段共聚物。作为此种三嵌段共聚物的例子,可列举可自BASF公司取得的“Pluronic F-98”。又,作为血细胞凝集剂,可任意地使用国际公开第2016/093233号记载的血细胞凝集剂。
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作为血细胞凝集剂,有用的是阳离子性聚合物。其原因如下。红细胞在其表面具有红细胞膜。红细胞膜具有2层构造。该2层构造包含作为下层的红细胞膜骨架及作为上层的脂质皮膜。在红细胞的表面所露出的脂质皮膜中包含有被称为血型糖蛋白的蛋白质。血型糖蛋白在其末端具有键合有被称为唾液酸的带阴离子电荷的糖的糖链。其结果为,红细胞可视作带阴离子电荷的胶体颗粒。在胶体颗粒的凝集中一般使用凝集剂。如果考虑到红细胞为阴离子性的胶体颗粒,则使用阳离子性的物质作为凝集剂,这就中和红细胞的电双层的方面而言有利。又,如果凝集剂具有高分子链,则容易产生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的凝集剂的高分子链彼此的交联,因此得以促进红细胞的凝集。进而,在凝集剂具有官能团的情形时,通过该官能团间的相互作用,也得以促进红细胞的凝集,因此优选。通过血细胞凝集剂(阳离子性聚合物),能够根据以上作用机制,在经血中生成红细胞的凝集块。
本发明所使用的血细胞凝集剂具有如下性质:在将测定样品1000ppm添加在模拟血液中时,在维持血液的流动性的状态下,至少2个以上红细胞凝集而形成凝集块。
上述“维持血液的流动性的状态”是指如下状态:在将添加有测定样品剂1000ppm的模拟血液10g加入螺旋管瓶(Maruemu Corporation制造产品编号“螺旋管No.4”、口内径14.5mm、主体径27mm、总长55mm),并将加入有该模拟血液的螺旋管瓶反转180度时,在5秒以内80%以上的该模拟血液会流下。所谓模拟血液,是以使用B型粘度计(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造型号TVB-10M;测定条件:转子No.19、30rpm、60秒钟)所测得的粘度在25℃下成为8mPa·s的方式对脱纤维马血(NIPPON BIO-TEST LABORATORIES INC.制造)的血细胞-血浆比率进行调节而得到的。
是否上述“2个以上红细胞凝集而形成凝集块”是以如下方式进行判断。即,将添加有测定样品剂1000ppm的模拟血液利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000倍,通过使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造型号:LA-950V2;测定条件:流动式槽测定、循环速度1、无超声波)的激光衍射散射法,在温度25℃下进行测定,在所得的体积粒径平均的中值径为与2个以上红细胞凝集而成的凝集块的尺寸相当的10μm以上的情形时,判断为“2个以上红细胞凝集而形成凝集块”。
本发明所使用的血细胞凝集剂为符合上述性质的单一的化合物或将多种符合上述性质的单一的化合物组合而得的混合物、或通过多种化合物的组合而满足上述性质(可表现红细胞的凝集)的药剂。即,所谓血细胞凝集剂,是始终限定在具有基于上述定义的血细胞凝集作用的药剂。因此,在血细胞凝集剂中包含不符合上述定义的第三成分的情形时,将其表达为血细胞凝集剂组合物,与血细胞凝集剂相区别。再者,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单一的化合物”,是包含虽具有相同的组成式但因重复单元数不同而分子量不同的化合物的概念。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血细胞凝集剂,可列举包含阳离子性聚合物作为优选。作为阳离子性聚合物,例如可列举阳离子化纤维素、或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淀粉等阳离子化淀粉等。又,本发明所使用的血细胞凝集剂也可包含季铵盐均聚物、季铵盐共聚物或季铵盐缩聚物作为阳离子性聚合物。在本发明中,“季铵盐”包含在氮原子的位置具有正一价的电荷的化合物、或通过中和使氮原子的位置产生正一价的电荷的化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子,可列举季铵阳离子的盐、叔胺的中和盐、及在水溶液中带阳离子的叔胺。以下所述的“季铵部位”也以相同的含义而使用,为在水中带正电的部位。又,在本发明中,所谓“共聚物”,是通过2种以上聚合性单体的共聚所获得的聚合物,包含二元系共聚物及三元系以上的共聚物的两者。在本发明中,所谓“缩聚物”,是通过使由2种以上单体构成的缩合物进行聚合所获得的缩聚物。
在本发明所使用的血细胞凝集剂包含季铵盐均聚物和/或季铵盐共聚物和/或季铵盐缩聚物作为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情形时,该血细胞凝集剂可包含季铵盐均聚物、季铵盐共聚物及季铵盐缩聚物之中的任何1种,或也可包含任意2种以上的组合。又,季铵盐均聚物可将1种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同样,季铵盐共聚物可将1种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进而同样,季铵盐缩聚物可将1种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各种阳离子性聚合物之中,就向红细胞的吸附性的方面而言,特别优选为使用季铵盐均聚物、季铵盐共聚物或季铵盐缩聚物。在以下说明中,为了简便起见,将季铵盐均聚物、季铵盐共聚物及季铵盐缩聚物统称为“季铵盐聚合物”。
季铵盐均聚物是通过使用1种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并使其进行聚合所获得的。另一方面,季铵盐共聚物是通过使用至少1种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并视需要使用至少1种不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并使这些进行共聚所获得的。即,季铵盐共聚物是使用2种以上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并使这些进行共聚所获得的、或使用1种以上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与1种以上不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并使这些进行共聚所获得的。季铵盐共聚物可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为交替共聚物,还可为嵌段共聚物,或也可为接枝共聚物。季铵盐缩聚物是通过使用由1种以上具有季铵部位的单体构成的缩合物并使这些缩合物进行聚合所获得的。即,季铵盐缩聚物是使用2种以上具有季铵部位的单体的缩合物并使其进行聚合所获得的、或使用由1种以上具有季铵部位的单体与1种以上不具有季铵部位的单体构成的缩合物并使其进行缩聚所获得的。
季铵盐聚合物为具有季铵部位的阳离子性的聚合物。季铵部位可通过使用有烷化剂的叔胺的季铵化而生成。或使叔胺溶解于酸或水中,利用中和使其生成。或可利用通过包含缩合反应的亲核反应进行的季铵化而使其生成。作为烷化剂,例如可列举卤代烷、或硫酸二甲酯及硫酸二乙酯等硫酸二烷基酯。这些烷化剂之中,如果使用硫酸二烷基酯,则不会产生使用卤代烷的情形时可引起的腐蚀的问题,因此优选。作为酸,例如可列举:盐酸、硫酸、硝酸、乙酸、柠檬酸、磷酸、氟磺酸、硼酸、铬酸、乳酸、草酸、酒石酸、葡萄糖酸、甲酸、抗坏血酸、透明质酸等。尤其是如果使用通过烷化剂将叔胺部位进行季铵化而得的季铵盐聚合物,则能够确实地中和红细胞的电双层,因此优选。通过包含缩合反应的亲核反应进行的季铵化能够以二甲基胺与表氯醇的开环缩聚反应、双氰胺与二亚乙基三胺的环化反应的方式使其产生。
就使红细胞的凝集块有效地生成的观点而言,关于阳离子性聚合物,其分子量优选为2000以上,进而优选为1万以上,更优选为3万以上。通过阳离子性聚合物的分子量为这些值以上,使红细胞间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彼此的相互缠绕、或红细胞间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交联充分地产生。分子量的上限值优选为10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500万以下,更优选为300万以下。通过阳离子性聚合物的分子量为这些值以下,使阳离子性聚合物良好地溶解于经血中。阳离子性聚合物的分子量优选为2000以上且10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2000以上且50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0以上且300万以下,进而进一步优选为1万以上且300万以下,特别优选为3万以上且300万以下。本发明所述的分子量是重均分子量。阳离子性聚合物的分子量可通过适当地选择其聚合条件而进行控制。阳离子性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使用TosohCorporation制造的HLC-8320GPC进行测定。具体的测定条件如下。
作为柱,将串联地连接有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保护柱α及分析柱α-M在柱温:40℃下使用。检测器使用RI(折射率)。作为测定样品,相对于洗脱液1mL使1mg的测定对象的处理剂(季铵盐聚合物)溶解。包含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水溶性聚合性单体的共聚物是使用使150mmol/L的硫酸钠及1质量%的乙酸溶解于水而得的洗脱液。包含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水溶性聚合性单体的共聚物是使用相对于洗脱液10mL使分子量5900的支链淀粉(pullulan)、分子量47300的支链淀粉、分子量21.2万的支链淀粉、分子量78.8万的支链淀粉各溶解2.5mg而得的支链淀粉混合物作为分子量标准。包含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水溶性聚合性单体的共聚物是在流速:1.0mL/min、注入量:100μL下进行测定。除包含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水溶性聚合性单体的共聚物以外的聚合物是使用使50mmol/L的溴化锂及1质量%的乙酸溶解于乙醇:水=3:7(体积比)的溶剂中而得的洗脱液。除包含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水溶性聚合性单体的共聚物以外的聚合物是使用相对于洗脱液20mL使分子量106的聚乙二醇(PEG)、分子量400的PEG、分子量1470的PEG、分子量6450的PEG、分子量5万的聚环氧乙烷(PEO)、分子量23.5万的PEO、分子量87.5万的PEO各溶解10mg而得的PEG-PEO混合物作为分子量标准。除包含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水溶性聚合性单体的共聚物以外的聚合物是在流速:0.6mL/min、注入量:100μL下进行测定。
阳离子性聚合物还优选为重均分子量不同的2种以上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混合物。由此,血细胞的凝集效果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相对低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发挥中和血细胞表面的电荷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对高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发挥形成血细胞的凝集块的作用。就该观点而言,在阳离子性聚合物为重均分子量不同的2种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混合物的情形时,关于相对低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其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00以上,进而优选为1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万以上,且优选为15万以下,进而优选为1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万以下,并且优选为2000以上且15万以下,进而优选为1万以上且10万以下,更优选为3万以上且8万以下。另一方面,关于相对高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其重均分子量以高于相对低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条件,优选为15万以上,进而优选为3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万以上,且优选为3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20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万以下,并且优选为15万以上且3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30万以上且200万以下,更优选为50万以上且100万以下。在阳离子性聚合物为重均分子量不同的2种以上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混合物的情形时,例如在为相对低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A与相对高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B的混合物的情形时,阳离子性聚合物A与阳离子性聚合物B可为重均分子量不同的相同种类的聚合物,或也可为重均分子量不同且种类也不同的聚合物。
在阳离子性聚合物为重均分子量不同的2种以上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混合物的情形时,还优选为在分子量分布具有2个波峰。由此,血细胞凝集剂的缓释性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相对低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会在与血液的接触的初期溶出,另一方面,相对高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会在与血液的接触的后期溶出。就该观点而言,在阳离子性聚合物为重均分子量不同的2种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混合物的情形时,分子量分布的波峰的差优选为30万以上,进而优选为5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万以上,又,优选为3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200万以下,更优选为100万以下。分子量分布的波峰的差优选为30万以上且3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50万以上且200万以下,更优选为70万以上且100万以下。所谓分子量分布的波峰的差,是相对高分子量的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与相对低分子量的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的差。在阳离子性聚合物为重均分子量不同的2种以上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混合物的情形时,例如在为相对低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A与相对高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B的混合物的情形时,阳离子性聚合物A与阳离子性聚合物B可为重均分子量不同的相同种类的聚合物,或也可为重均分子量不同且种类也不同的聚合物。
就使红细胞的凝集块有效地生成的观点而言,阳离子性聚合物优选为水溶性。在本发明中,所谓“水溶性”,是在100mL的玻璃烧杯(5mmΦ)中将0.05g的1mm以下的粉末状或厚度0.5mm以下的膜状阳离子性聚合物添加混合在25℃的50mL去离子水时,放入长度20mm、宽度7mm的搅拌片(stirrer chip),并使用AS ONE CORPORATION制造的磁力搅拌器HPS-100在600rpm搅拌下,其总量在24小时以内溶解于水的性质。再者,在本发明中,作为进而优选的溶解性,优选为总量在3小时以内溶解于水,进而优选为总量在30分钟以内溶解于水。
阳离子性聚合物优选为具有主链及键合于主链的多个侧链的结构。尤其是季铵盐聚合物优选为具有主链及键合于主链的多个侧链的结构。季铵部位优选为存在于侧链。在此情形时,如果主链与侧链在1点进行键合,则不易阻碍侧链的可挠性,存在于侧链的季铵部位会顺利地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当然,在本发明中,阳离子性聚合物的主链与侧链可在2点或2点以上进行键合。在本发明中,所谓“在1点进行键合”,是指构成主链的碳原子之中的1个与位于侧链的末端的1个碳原子以单键进行键合。所谓“在2点以上进行键合”,是指构成主链的碳原子之中的2个以上与位于侧链的末端的2个以上碳原子分别以单键进行键合。
在阳离子性聚合物为具有主链及键合于主链的多个侧链的结构的情形时,例如在季铵盐聚合物为具有主链及键合于主链的多个侧链的结构的情形时,各侧链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以上,进而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6以上。碳原子数的上限值优选为10以下,进而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例如侧链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以上且10以下,进而优选为5以上且9以下,更优选为6以上且8以下。所谓侧链的碳原子数,是该侧链中的季铵部位(阳离子部位)的碳原子数,即使在作为抗衡离子的阴离子中包含有碳,该碳也不包含于计数中。特别优选为侧链的碳原子之中,自键合于主链的碳原子至键合于季氮的碳原子的碳原子数为上述范围,其原因在于:季铵盐聚合物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时的位阻性变低。
在季铵盐聚合物为季铵盐均聚物的情形时,作为该均聚物,例如可列举具有季铵部位或叔胺部位的乙烯类单体的聚合物。在使具有叔胺部位的乙烯类单体进行聚合的情形时,成为在聚合前和/或聚合后,通过烷化剂将叔胺部位进行季铵化而得的季铵盐均聚物,或成为在聚合前和/或聚合后,通过酸对叔胺部位进行中和而得的叔胺中和盐,或成为在聚合后在水溶液中带阳离子的叔胺。关于烷化剂或酸的例子,如上所述。
季铵盐均聚物特别优选为具有以下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
式中,R1表示H或CH3
R2表示
n表示1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
表示卤化物离子、
作为季铵盐均聚物的具体例子,可列举聚乙烯亚胺等。又,可列举:作为具有季铵部位的侧链与主链在1点进行键合的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甲基胺季盐)、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盐)、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甲基乙基铵甲基硫酸盐)、聚(2-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甲基胺季盐)、聚(2-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胺季盐)、聚(2-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甲基乙基铵乙基硫酸盐)、聚(3-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季盐)、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聚烯丙胺盐酸盐、阳离子化纤维素、聚乙烯亚胺、聚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聚脒等。另一方面,作为具有季铵部位的侧链与主链在2点以上进行键合的均聚物的例子,可列举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二烯丙基胺盐酸盐。
在季铵盐聚合物为季铵盐共聚物的情形时,作为该共聚物,可使用将上述季铵盐均聚物的聚合所使用的聚合性单体使用2种以上进行共聚所获得的共聚物。或可使用将上述季铵盐均聚物的聚合所使用的聚合性单体1种以上与不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1种以上进行共聚所获得的共聚物作为季铵盐共聚物。进而,也可除乙烯类聚合性单体以外还使用其它聚合性单体例如-SO2-等,或使用其它聚合性单体例如-SO2-等代替乙烯类聚合性单体。季铵盐共聚物如上所述,可为二元系的共聚物或三元系以上的共聚物。
尤其是季铵盐共聚物具有上述的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及以下的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时,就使红细胞的凝集块有效地生成的观点而言优选。
式中,R3表示H或CH3
R4表示
m表示1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
表示
又,作为不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可使用阳离子性聚合性单体、阴离子性聚合性单体、或非离子性聚合性单体。这些聚合性单体中,尤其是通过使用阳离子性聚合性单体或非离子性聚合性单体,不会在季铵盐共聚物内引起与季铵部位的电荷抵消,因此可有效地产生红细胞的凝集。阳离子性聚合性单体的例中,作为具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带阳离子的氮原子的环状化合物,可列举乙烯基吡啶等,作为在主链具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带阳离子的氮原子的直链状化合物,可列举双氰胺与二亚乙基三胺的缩合化合物等。作为阴离子性聚合性单体的例子,可列举: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及苯乙烯磺酸、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盐等。另一方面,作为非离子性聚合性单体的例子,可列举:乙烯醇、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酰胺、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单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等。这些阳离子性聚合性单体、阴离子性聚合性单体、或非离子性聚合性单体可使用这些之中的一种,或可将任意2种以上组合使用。又,可将2种以上阳离子性聚合性单体组合使用,可将2种以上阴离子性聚合性单体组合使用,或也可将2种以上非离子性聚合性单体组合使用。关于使用阳离子性聚合性单体、阴离子性聚合性单体和/或非离子性聚合性单体作为聚合性单体进行共聚而得的季铵盐共聚物,其分子量如上所述,优选为1000万以下,特别是500万以下、尤其是300万以下优选(关于以下所例示的季铵盐共聚物,也相同)。
作为不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也可使用具有能够形成氢键的官能团的聚合性单体。在使用此种聚合性单体进行共聚并使用由其所获得的季铵盐共聚物使红细胞凝集时,容易产生较硬的凝集块,从而更不易阻碍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作为能够形成氢键的官能团,例如可列举-OH、-NH2、-CHO、-COOH、-HF、-SH等。作为具有能够形成氢键的官能团的聚合性单体的例子,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乙烯醇、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酰胺、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单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丙烯酸羟基乙酯等。特别优选为氢键较强地起作用的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羟基乙酯、二甲基丙烯酰胺等,其原因在于:季铵盐聚合物向红细胞的吸附状态会稳定化。这些聚合性单体可单独使用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不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也可使用具有可发挥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聚合性单体。通过使用此种聚合性单体进行共聚,可取得与上述使用具有能够形成氢键的官能团的聚合性单体的情形相同的有利效果,即容易产生红细胞的较硬的凝集块的效果。作为可发挥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官能团,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丁基等烷基、苯基、烷基萘基、氟化烷基等。作为具有可发挥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聚合性单体的例子,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特别优选为较强地发挥疏水性相互作用、不使季铵盐聚合物的溶解性较大地降低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等,其原因在于:季铵盐聚合物向红细胞的吸附状态会稳定化。这些聚合性单体可单独使用1种,或可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关于季铵盐共聚物中的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与不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的摩尔比,优选为适当地调节以使红细胞通过该季铵盐共聚物充分地凝集。尤其是季铵盐共聚物中的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的摩尔比优选为10摩尔%以上,进而优选为22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2摩尔%以上,进而进一步优选为38摩尔%以上。又,为100摩尔%以下,优选为80摩尔%以下,进而优选为65摩尔%以下,更优选为56摩尔%以下。具体而言,具有季铵部位的聚合性单体的摩尔比优选为10摩尔%以上且100摩尔%以下,进而优选为22摩尔%以上且80摩尔%以下,进而优选为32摩尔%以上且65摩尔%以下,更优选为38摩尔%以上且56摩尔%以下。
在季铵盐聚合物为季铵盐缩聚物的情形时,作为该缩聚物,可使用上述通过使用由1种以上具有季铵部位的单体构成的缩合物并使这些缩合物进行聚合所获得的缩聚物。作为具体例子,可列举双氰胺/二亚乙基三胺缩聚物、二甲基胺/表氯醇缩聚物等。
上述季铵盐均聚物及季铵盐共聚物可通过乙烯类聚合性单体的均聚法或共聚法而获得。作为聚合方法,例如可使用:自由基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活性阳离子聚合、活性阴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开环聚合、缩聚等。聚合条件并无特别限制,只要适当地选择可获得具有目标的分子量、流动电位、和/或IOB值的季铵盐聚合物的条件即可。
例如,关于季铵盐聚合物的流动电位,就使红细胞的凝集块进一步有效地生成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00μeq/L以上,进而优选为2000μeq/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0μeq/L以上,进而进一步优选为4000μeq/L以上。通过季铵盐聚合物的流动电位为这些值以上,可对红细胞的电双层充分地进行中和。流动电位的上限值优选为13000μeq/L以下,进而优选为8000μeq/L以下,更优选为6000μeq/L以下。通过季铵盐聚合物的流动电位为这些值以下,可有效地防止吸附在红细胞的季铵盐聚合物彼此的电斥力。
季铵盐聚合物的流动电位例如可通过对构成的阳离子性单体本身的分子量进行调节、或对构成共聚物的阳离子性单体与阴离子性单体或非离子性单体的共聚摩尔比进行调节而进行控制。季铵盐聚合物的流动电位可使用Spectris Co.,Ltd.制造的流动电位测定器(PCD04)进行测定。具体的测定条件如下。首先,对市售的卫生棉使用干燥机等使将各构件粘结的热熔失效,分解成表面片材、吸收体、及背面片材等构件。对已分解的各构件进行自非极性溶剂至极性溶剂的多阶段溶剂提取法,将各构件所使用的处理剂分离,而获得包含单一的组合物的溶液。使所获得的溶液干燥、固化,并将1H-NMR(核磁共振法)、IR(红外分光法)、LC(液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MS(质谱法)、GPC(凝胶渗透色谱法)、及荧光X射线等进行复合,对处理剂的结构进行鉴定。对使测定对象的处理剂(季铵盐聚合物)0.001g溶解于生理盐水10g而得的测定样品滴定0.001N的聚乙烯磺酸钠水溶液(在测定样品具有负电荷的情形时,为0.001N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水溶液),测定直至电极间的电位差消失为止所需要的滴定量X mL。其后,通过下述式算出季铵盐聚合物的流动电位。
流动电位=(X+0.190※)×1000
(※溶剂的生理盐水所需要的滴定量)
又,为了使季铵盐聚合物顺利地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有利的是该季铵盐聚合物容易与上述唾液酸进行相互作用。本发明人根据该观点推进了研究,结果判明:以物质的无机性值与有机性值的比率即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值(以下称为“IOB(Inorganic OrganicBalance)值”)为尺度,能够对唾液酸结合物与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相互作用的程度进行评价。
一般而言,物质的性状较大地受分子间的各种分子间力所支配,该分子间力主要包含由分子质量而带来的范德华(Van Der Waals)力、及由分子的极性而带来的电子亲和力。如果能够个别地把握对物质的性质的变化带来较大的影响的范德华力、及电子亲和力的各个,则根据其组合也能够对未知的物质、或这些的混合物预测其性状。该观点是作为“有机概念图理论”而为人熟知的理论。有机概念图理论例如在藤田穆著的“有机分析”(Kaniya书店,1930年)、藤田穆著的“有机定性分析:系统性.纯净物篇”(共立出版,1953年)、藤田穆著的“改编化学实验学-有机化学篇”(河出书房,1971年)、藤田穆·赤冢政实著的“系统性有机定性分析(混合物篇)”(风间书房,1974年)、及甲田善生·佐藤四郎·本间善夫著的“新版有机概念图基础及应用”(三共出版,2008年)等中有详细叙述。有机概念图理论中,关于物质的物理化学物性,将主要由范德华力而带来的物性的程度称为“有机性”,又,将主要由电子亲和力而带来的物性的程度称为“无机性”,以“有机性”与“无机性”的组合作为物质的物性。并且,将1个碳(C)定义为有机性20,相对于此,如以下表1记载般规定各种极性基的无机性及有机性的值,求出无机性值的和及有机性值的和,并将两者的比定义为IOB值。在本发明中,基于这些有机性值及无机性值,确定上述唾液酸结合物的IOB值,并基于该值确定阳离子性聚合物的IOB值。
[表1]
具体而言,判明有利的是使用具有与唾液酸结合物的IOB值相同或与其近似的值的IOB值的物质作为阳离子性聚合物。所谓唾液酸结合物,是在活体内成为可存在唾液酸的形态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半乳脂等糖脂质的末端键合有唾液酸的化合物等。关于唾液酸的IOB值,唾液酸单体中为4.25,唾液酸结合体中为3.89。上述唾液酸结合物是糖脂质中的糖链与唾液酸键合而成的,唾液酸结合体与唾液酸单体相比,有机性值的比率变高,IOB值变低。
因此,季铵盐聚合物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IOB值优选为0.6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进而优选为2.1以上,更优选为2.2以上。又,阳离子性聚合物的IOB值优选为4.6以下,进而优选为3.6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IOB值更优选为1.8以上且3.6以下,进而优选为2.1以上且3.6以下,更优选为2.2以上且3以下。
在季铵盐聚合物为共聚物的情形时,根据共聚所使用的单体的摩尔比按照以下顺序算出IOB值。即,在共聚物由单体A及单体B而获得,单体A的有机性值为ORA且无机性值为INA,单体B的有机性值为ORB且无机性值为INB,单体A/单体B的摩尔比为MA/MB的情形时,共聚物的IOB值根据以下算式而算出。
又,本发明所使用的血细胞凝集剂也可为除聚阳离子(阳离子性聚合物)以外,也包含1种以上第三成分例如溶剂、塑化剂、香料、抗菌-除臭剂、护肤剂等其它成分的组合物(血细胞凝集剂组合物)的形态。作为溶剂,可使用水、碳原子数1至4的饱和脂肪族一元醇等水溶性有机溶剂、或该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等。作为塑化剂,可使用甘油、聚乙二醇、丙二醇、乙二醇、1,3-丁二醇等。作为香料,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7-244764号公报所记载的具有如绿色草药般的香气的香料、植物的提取萃取物、柑橘类的提取萃取物等。作为抗菌-除臭剂,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4-244789号公报所记载的具有抗菌性的包含金属的钙霞石样矿物、日本专利特开2007-097953号公报所记载的由具有苯基的聚合性单体进行聚合而得的多孔性聚合物、日本专利特开2006-191966号公报所记载的季铵盐、活性碳、粘土矿物等。作为护肤剂,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4-255164号公报所记载的植物萃取物、胶原蛋白、天然保湿成分、保湿剂、角质软化剂、消炎剂等。
上述血细胞凝集剂组合物中所占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比率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又,优选为99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下。通过将上述血细胞凝集剂组合物中所占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比率设定为该范围内,能够对吸收性物品赋予有效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
关于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包含的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就使其表现充分的血细胞的凝集作用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又,就使其存在于纤维的内部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4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包含的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包含的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是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测定。
对成为测定对象的卫生棉等制品使用冷喷涂使粘结剂弱化,并小心地剥下而分成各构件。使各构件浸渍在去离子水中60分钟,使血细胞凝集剂组合物溶出。其后,对所获得的溶出有血细胞凝集剂组合物的去离子水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处理是将溶剂、塑化剂、香料、抗菌-除臭剂、护肤剂等水溶性的低分子量成分进行去除的处理,例如透析管使用能够去除分子量2000以下的成分。透析后进行蒸发干燥或冷冻干燥。其后,将1H-NMR或质谱法(MS)等单独使用或进行复合而对血细胞凝集剂进行鉴定。通过对经鉴定的血细胞凝集剂的质量进行测定,能够求出血细胞凝集剂的总量。基于以此方式而求出的血细胞凝集剂的总量、及使血细胞凝集剂组合物溶出之前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质量,能够获得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包含的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又,通过对经鉴定的血细胞凝集剂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测定,能够获得微分分子量分布曲线。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血细胞凝集剂渗透至纤维的内部,可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采用以下所述的渗透方法(1)至(3)所示的方法。
渗透方法(1):将干燥状态的纤维浸渍在溶液中。该溶液包含对血细胞凝集剂及纤维的两者具有亲和性的溶剂、及溶解于该溶剂的血细胞凝集剂。所谓“亲和性”,是某种物质容易与其它物质结合的性质或倾向,在液体与固体的情形时,为接触角成为90度以下的状态,在液体彼此的情形时,为相互混合并溶解的状态。
渗透方法(2):利用溶剂使干燥状态的纤维湿润。该溶剂为对血细胞凝集剂及纤维的两者具有亲和性。“亲和性”的含义如上所述。接着,将已湿润的纤维浸渍在包含血细胞凝集剂的溶液中。作为上述溶剂的具体例子,在纤维为亲水性纤维的情形时,可列举水、或水与醇的混合溶剂。在纤维为合成纤维的情形时,可列举各种有机溶剂或超临界二氧化碳等。
渗透方法(3):在纤维的原料为具有纤维形成能力的热塑性树脂的情形时,对熔融状态的该树脂混入血细胞凝集剂并进行熔融纺丝。
本发明人的研究的结果判明:在采用渗透方法(1)或(2)的情形时,如果延长将纤维浸渍在包含血细胞凝集剂的溶液时的浸渍时间,则与浸渍时间较短的情形相比,血细胞凝集剂对纤维的渗透率提升。并且,本发明人的研究的结果也判明:渗透率较高的纤维与渗透率较低的纤维相比,血细胞凝集剂的缓释性提升(后文所述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10)。
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例如可以将其单独进行纤维堆积而成的纤维堆积体的形态而使用,或可以与其它纤维进行混合纤维堆积而成的纤维堆积体的形态而使用。又,可将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单独、或与其它纤维混合以包含该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纤维片的形态而使用。这些纤维堆积体或纤维片可优选地用作经期卫生棉等经血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构件。以下,针对具有包含本发明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构件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1中示有经期卫生棉1。卫生棉1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X及与其正交的横向Y,具备可吸收经血的吸收体4、及配置在该吸收体4的肌肤对向面侧而在穿着时可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表面片材2作为构成构件。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对向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构件(例如吸收体4)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时面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即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侧,“非肌肤对向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构件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时面向与肌肤侧相反的侧即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侧的面。再者,此处所述的“穿着时”,是指维持通常的适当的穿着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的穿着位置的状态,不包含吸收性物品处在自该穿着位置偏离的状态的情形。
卫生棉1具备吸收性本体10,该吸收性本体10具备:形成肌肤对向面的表面片材2、形成非肌肤对向面的背面片材3、及介于两片材2、3间的吸收体4。吸收性本体10在纵向X具有:在穿着时与穿着者的液体排泄部(阴道口等)对向地配置的区域即排泄部对向部B、配置在相对于该排泄部对向部B更靠穿着者的腹侧即前侧的前方部A、及配置在相对于该排泄部对向部B更靠穿着者的背侧即后侧的后方部C。即,卫生棉1或吸收性本体10在纵向X上自穿着者的腹侧依序划分成前方部A、排泄部对向部B及后方部C的3个区域。纵向X与卫生棉1及吸收性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横向Y与和卫生棉1及吸收性本体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一致。
表面片材2被覆吸收体4的肌肤对向面的整个区域,其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存在于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大致相同的位置。另一方面,背面片材3被覆吸收体4的非肌肤对向面的整个区域,进而自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出,形成后文所述的侧部片材6以及侧片(side flap)部10S。背面片材3与侧部片材6在自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的延出部中,通过粘结剂、热密封、超声波密封等公知的接合手段相互接合。又,表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在自吸收体4的纵向X的两端的延出部中,通过公知的接合手段相互接合。表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的各个与吸收体4之间可通过粘结剂进行接合。
作为表面片材2、背面片材3,可无特别限制地使用现有使用于经期卫生棉等吸收性物品的各种片材等。例如,作为背面片材3,可使用液体难透过性且透湿性的树脂膜、或该树脂膜与无纺布的层叠片材等。另一方面,作为表面片材2,可使用单层或多层结构的无纺布、或开孔膜等。表面片材2可涂布用以提升液体透过性的各种油剂,例如各种表面活性剂。在表面片材2为多层结构的情形时,作为该表面片材2,可使用如下凹凸片材:具有位于距穿着者的肌肤较近的侧的第1纤维层、及位于距穿着者的肌肤较远的侧的第2纤维层,两纤维层通过部分地形成的众多的接合部在厚度方向一体化,第1纤维层中的多个位于该接合部彼此间的部分凸状地隆起,而形成上述凹凸形状的凸部。该凹凸片材中的凸部可为其整体填满纤维而成的实心结构,或也可为内部具有空间的中空结构。作为凸部为实心结构的凹凸片材,例如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7-182662号公报或日本专利特开2002-187228号公报记载的片材。
可对表面片材2实施压纹加工。对压纹图案并无特别限制,可根据卫生棉1的具体用途形成各种图案。例如,可在相对于吸收体4的周缘更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沿着该周缘的闭合形状的所谓圆形压纹。在该圆形压纹中,优选为将与吸收体4的侧缘对应的部位设为朝该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凸状地鼓出的形状。该圆形压纹可在整体观察时视为连续的范围内,由非连续的压纹图案的集合体所构成。
吸收性本体10具备第二片材5。第二片材5是液体透过性的,配置在表面片材2与吸收体4之间。第二片材5是在本技术领域中也被称为次层片材等的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构件,负责自表面片材2向吸收体4的液体透过性的提升、吸收至吸收体4的液体向表面片材2的回液的减少等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片材5被覆吸收体4的肌肤对向面的大致整个区域。作为第二片材5,可使用亲水性无纺布或亲水性的纤维集合体,作为无纺布,可列举:热风无纺布、点式粘合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等。第二片材5的基重优选为10g/m2,进而优选为15g/m2以上,并且优选为5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40g/m2以下。又,第二片材5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5mm以下。
在吸收性本体10的肌肤对向面、即表面片材2的肌肤对向面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以在俯视下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部重合的方式遍及吸收性本体10的纵向X的大致总长地配置有一对侧部片材6、6。一对侧部片材6、6分别在向纵向X延伸的接合线61处利用公知的接合手段接合于表面片材2。
卫生棉1除吸收性本体10以外进而具有自吸收性本体10的排泄部对向部B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分别向横向Y的外侧延出的一对侧翼部10W、10W。即,卫生棉1具有吸收性本体10、及一对侧翼部10W、10W。
在卫生棉1具有侧翼部10W的情形时,排泄部对向部B是指在卫生棉1的纵向(图中的X方向)上具有侧翼部10W的区域(夹在一侧翼部10W的沿着纵向X的根部与另一侧翼部10W的沿着纵向X的根部的区域)。卫生棉1不具有侧翼部的情形的排泄部对向部B是指针对将卫生棉1折叠成3折的单个包装形态时所产生的在横向(图中的Y方向)上横断该卫生棉1的2条弯折线(未作图示),自该卫生棉1的纵向X的前端数起,由第1弯折线与第2弯折线所包围的区域。
侧片部10S在排泄部对向部B中朝横向Y的外侧较大地突出,由此在吸收性本体10的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延伸设置有一对侧翼部10W、10W。关于侧翼部10W,在如图1所示的俯视下,具有下底(比上底长的边)位于卫生棉1的侧部侧的大致梯形形状,在其非肌肤对向面形成有将侧翼部10W固定在短裤等衣物的侧翼部粘着部(未作图示)。侧翼部10W是回折在短裤等衣物的裆部的非肌肤对向面(外表面)侧而使用。上述侧翼部粘着部在其使用前由膜、无纺布、纸等构成的剥离片材(未作图示)所被覆。
吸收体4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作为吸收体4所含有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一般使用颗粒状,也可为纤维状。在使用颗粒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情形时,其形状为球状、块状、袋状或不定形的任一种均可。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一般可使用丙烯酸或丙烯酸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作为其例子,可列举聚丙烯酸及其盐以及聚甲基丙烯酸及其盐。作为聚丙烯酸盐或聚甲基丙烯酸盐,可优选地使用钠盐。又,也可使用使顺丁烯二酸、衣康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2-(甲基)丙烯酰基乙磺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或苯乙烯磺酸等共聚单体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在不降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性能的范围内进行共聚而得的共聚物。
吸收体4除高吸收性聚合物以外进而含有亲水性纤维。作为吸收体4所含有的亲水性纤维,可列举对疏水性的纤维进行亲水化处理而得的纤维、及其本身为亲水性的纤维,可单独使用这些的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特别优选为其本身为亲水性且具有保水性的纤维。作为后者的亲水性纤维,可列举天然系的纤维、纤维素系的再生纤维或半合成纤维作为优选的例子。作为亲水性纤维,特别优选为纸浆或人造丝,进一步优选为纸浆。关于纸浆,除针叶树牛皮纸浆、阔叶树牛皮纸浆等木浆以外,还有木棉纸浆、稻草纸浆等非木浆等,并无特别限制。又,也可使用使纤维素纤维的分子内和/或分子间交联而得的交联纤维素纤维、如将木浆进行丝光化处理而得的蓬松的纤维素纤维。
对于吸收体4,可实施压纹加工。压纹加工可仅对吸收体4实施,或也可对前文所述的表面片材2及吸收体4一并进行。通过对表面片材2及吸收体4一并进行压纹加工,这些构件在压纹部位通过热熔和/或压合而接合。在对表面片材2实施前文所述的圆形压纹加工的情形时,也可对吸收体4也一并实施该圆形压纹加工,从而通过圆形压纹将吸收体4与表面片材2接合。
吸收体4具备含有亲水性纤维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体。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体包含纸浆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纤维堆积体。混合纤维堆积体是通过具备周面具有集聚用凹部的纤维堆积滚筒的公知的滚筒式纤维堆积装置所制造的,且是以如下方式而获得的:一面自集聚用凹部的底面进行抽吸,一面将作为吸收性芯体的形成材料的纸浆纤维及高吸收性聚合物在飞散状态下供给至纤维堆积滚筒的周面,使吸收性芯体的形成材料堆积在集聚用凹部内,其后,自集聚用凹部脱模。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体也可为不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纸浆纤维的单独纤维堆积体。吸收性芯体可为单层,也可具备包含下部吸收性芯体41及上部吸收性芯体42的层叠结构。具体而言,具有层叠结构的吸收体4具有包含穿着时对向配置在穿着者的排泄部的下部吸收性芯体41、及上部吸收性芯体42的层叠结构,该上部吸收性芯体42与该下部吸收性芯体41重叠,且具有在如图1所示的俯视下自该下部吸收性芯体41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侧延出的部分42E。此处所述的所谓“中央吸收性片材的周缘”,是指下部吸收性芯体41的并入卫生棉1中的状态的周缘。在图1所示的卫生棉1中,上部吸收性芯体42自下部吸收性芯体41的整个周缘向外侧延出。由于吸收体4具有此种结构,因此排泄部对向部B的横向Y的中央部成为厚度比周边部厚的所谓的中高部。又,关于中高部,在单层的吸收性芯体中,可通过仅在一部分较多地配置亲水性纤维及高吸收性聚合物而形成。
吸收性芯体通过被覆片材(未作图示)至少被覆其上下面。优选为吸收性芯体的整体由被覆片材所被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4具有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和/或亲水性纤维的吸收性芯体由被覆片材所被覆的结构。被覆片材为液体透过性。作为被覆片材的例子,可使用以纤维素纤维为主材料的薄片纸、或实施过亲水化处理的无纺布等。表面片材2与被覆吸收性芯体的肌肤对向面侧的被覆片材之间、及背面片材3与被覆吸收性芯体的非肌肤对向面侧的被覆片材之间优选为通过进行过点、螺旋纹、条纹等图案涂布的粘结剂相互接合。
关于卫生棉1,由于其任一构成构件均包含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因此该构成构件包含血细胞凝集剂。关于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有利的是以如与排泄至卫生棉1的经血接触的方式存在于卫生棉1内。就该观点而言,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优选为存在于背面片材3的肌肤对向面侧的面、或相对于其更靠肌肤对向面侧的部位,进而优选为存在于吸收体4、或相对于其更靠肌肤对向面侧的部位,进一步优选为存在于吸收体4的被覆片材(未图示)或相对于其更靠肌肤对向面侧的部位。例如,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优选为包含于吸收体4的被覆片材、表面片材2、或配置在该被覆片材与该表面片材2之间的第二片材之中的任一构件或任意2个以上构件中。如果在这些构件中包含有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则在经血到达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部位即吸收性芯体之前,该经血能够与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接触,从而能够在经血到达吸收性芯体之前使该经血中的红细胞产生凝集,因此有利。在使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包含于吸收性芯体中的情形时,也可确认红细胞的凝集效果。尤其是如果使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包含于被覆片材、表面片材2和/或第二片材5中,则红细胞的凝集效果变高,因此优选。在这些片材中包含有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情形时,该纤维可遍及片材的整个区域而存在,或也可仅存在于片材的一部分。
作为以图1所示的经期卫生棉1为首的各种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构件而使用包含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片材的优点如以下所述。
高吸收性聚合物对水分的吸收速度或吸收量因水分的种类而不同,如果将生理盐水与血液进行比较,则较之生理盐水,血液的吸收速度较慢,又,吸收量也较少。本发明人对其原因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判明以下所述的事实。血液大致分为血浆等液体成分及红细胞等非液体成分,被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收的成分为血浆等液体成分。如图2(a)所示,如果经血11与高吸收性聚合物14接触,则仅经血11中的液体成分12被高吸收性聚合物14吸收,作为非液体成分13的红细胞不被高吸收性聚合物14吸收。如果进行高吸收性聚合物14对液体成分12的吸收,则如图2(b)所示,不被高吸收性聚合物14吸收的非液体成分13累积在高吸收性聚合物14的表面而形成覆膜15。起因于该覆膜15的形成,会产生高吸收性聚合物14的液体吸收阻碍,吸收速度降低。又,起因于覆膜15的形成,也会产生高吸收性聚合物14的膨胀阻碍,吸收量降低。
本发明人针对用以防止产生如图2(b)所示的现象,阻止吸收性能的降低的手段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判明有效的是:使占经血中的非液体成分的大半的成分即红细胞如图3所示般凝集而生成凝集块16。通过使红细胞的凝集块16生成,而不易生成该凝集块的覆膜,或即使因该凝集块而生成覆膜,覆膜内也残存有液体成分12能够透过的空间,因此不易引起液体成分12的吸收阻碍。其结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14能够充分地发挥原本的吸收性能。为了如此般进一步提高吸收性能,红细胞的凝集块粒径越大越优选,且凝集块的硬度越硬越优选。此处,吸收性能以吸收量及吸收速度为尺度而表示。吸收量可以作为吸收前的高吸收性聚合物14的体积与吸收后的高吸收性聚合物14的体积的比即后文所述的体积膨胀倍数而表示。又,吸收速度可以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14的体积膨胀倍数的经时的斜率而表示。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公开以下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1>
一种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如下工序:在包含对血细胞凝集剂及纤维两者具有亲和性的溶剂、及溶解于该溶剂的血细胞凝集剂的溶液中浸渍干燥状态的该纤维。
<2>
一种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如下工序:在对血细胞凝集剂及纤维两者具有亲和性的溶剂中,利用溶剂使干燥状态的该纤维湿润,
接着,将已湿润的上述纤维浸渍在包含上述血细胞凝集剂的溶液中。
<3>
如上述<1>或<2>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纤维为亲水性纤维的情形时,上述溶剂为水、或水与醇的混合溶剂,
在上述纤维为合成纤维的情形时,上述溶剂为各种有机溶剂、或超临界二氧化碳。
<4>
一种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如下工序:对具有纤维形成能力的热塑性树脂在其熔融状态下混入血细胞凝集剂,并进行熔融纺丝。
<5>
一种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所述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是利用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方法而制造的。
<6>
一种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血细胞凝集剂包含于纤维的内部。
<7>
如上述<5>或<6>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血细胞凝集剂对上述纤维的渗透率为2以上。
<8>
如上述<5>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打浆度为100mL以上且780mL以下,优选为600mL以下,进而优选为400mL以下,优选为200mL以上,进而优选为300mL以上,优选为200mL以上且600mL以下,进而优选为300mL以上且400mL以下。
<9>
如上述<5>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打浆度为300mL以上且400mL以下。
<10>
如上述<5>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纤维为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11>
如上述<10>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天然纤维为纤维素纤维、或人造丝纤维,
上述合成纤维为由具有纤维形成能力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纤维。
<12>
如上述<5>至<10>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纤维为纤维素纤维。
<13>
如上述<5>至<12>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纤维为合成纤维,
上述合成纤维为聚乙烯及聚丙烯等各种聚烯烃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各种聚酯纤维、聚丙烯酸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各种丙烯酸类纤维、以及聚苯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各种乙烯类纤维。
<14>
如上述<5>至<13>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血细胞凝集剂由阳离子性聚合物构成。
<15>
如上述<5>至<14>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血细胞凝集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以上且1000万以下,优选为1万以上,进而优选为3万以上,优选为5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300万以下,优选为1万以上且5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3万以上且300万以下。
<16>
如上述<5>至<14>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血细胞凝集剂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且300万以下。
<17>
如上述<5>至<16>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包含重均分子量不同的2种以上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
<18>
如上述<17>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关于相对低分子量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其重均分子量为2000以上且15万以下,优选为1万以上,进而优选为3万以上,优选为1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8万以下,优选为1万以上且1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3万以上且8万以下。
<19>
如上述<17>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关于相对低分子量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其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且8万以下。
<20>
如上述<17>至<19>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关于相对高分子量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其重均分子量以高于相对低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条件,为15万以上且300万以下,优选为30万以上,进而优选为50万以上,优选为2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100万以下,优选为30万以上且2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50万以上且100万以下。
<21>
如上述<17>至<19>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关于相对高分子量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其重均分子量以高于相对低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条件,为50万以上且100万以下。
<22>
如上述<15>至<21>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包含分子量分布具有2个波峰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
<23>
如上述<22>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相对高分子量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与相对低分子量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的分子量分布的波峰的差为30万以上且300万以下,优选为50万以上,进而优选为70万以上,优选为2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100万以下,优选为50万以上且2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70万以上且100万以下。
<24>
如上述<22>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相对高分子量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与相对低分子量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的分子量分布的波峰的差为70万以上且100万以下。
<25>
如上述<5>至<24>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纤维的粗细度为0.1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优选为1μm以上,进而优选为10μm以上,优选为5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200μm以下,优选为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26>
如上述<5>至<24>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纤维的粗细度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27>
如上述<5>至<26>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渗透率的值优选为2以上,尤其进而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8以上。
<28>
如上述<5>至<27>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包含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为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10质量%以上,优选为45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40质量%以下,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29>
如上述<5>至<27>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包含的上述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30>
如上述<5>至<29>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血细胞凝集剂为丙烯酰胺共聚物或聚赖氨酸,或
为聚环氧丙烷或聚环氧乙烷的三嵌段共聚物,或
为阳离子化纤维素、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淀粉,或
为季铵盐均聚物、季铵盐共聚物或季铵盐缩聚物。
<31>
如上述<5>至<30>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血细胞凝集剂为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
上述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由具有主链及键合于主链的侧链的结构构成,且分子量为2000以上,
上述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为具有以下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季铵盐均聚物,或
为具有以下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及以下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季铵盐共聚物,
上述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的上述主链与上述侧链在1点进行键合,该侧链具有季铵部位。
式中,R1表示H或CH3
R2表示
n表示1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
表示卤化物离子、
式中,R3表示H或CH3
R4表示
m表示1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
表示
<32>
如上述<5>至<31>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血细胞凝集剂为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该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由流动电位优选为1500μeq/L以上、进而优选为2000μeq/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0μeq/L以上、进而进一步优选为4000μeq/L以上、优选为13000μeq/L以下、进而优选为8000μeq/L以下、更优选为6000μeq/L以下的季铵盐均聚物或季铵盐共聚物构成。
<33>
如上述<5>至<32>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上述血细胞凝集剂由IOB值优选为0.6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进而优选为2.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2以上、优选为4.6以下、进而优选为3.6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的阳离子性聚合物构成。
<34>
一种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阳离子性聚合物包含于纤维的内部。
<35>
如上述<34>记载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对上述纤维的渗透率优选为2以上,尤其进而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8以上。
<36>
如上述<34>或<35>记载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打浆度为100mL以上且780mL以下,优选为600mL以下,进而优选为400mL以下,优选为200mL以上,进而优选为300mL以上,优选为200mL以上且600mL以下,进而优选为300mL以上且400mL以下。
<37>
如上述<34>或<35>记载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打浆度为300mL以上且400mL以下。
<38>
如上述<34>至<37>中任一项记载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以上且1000万以下,优选为1万以上,进而优选为3万以上,优选为5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300万以下,优选为1万以上且500万以下,进而优选为3万以上且300万以下。
<39>
如上述<34>至<37>中任一项记载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且300万以下。
<40>
如上述<34>至<39>中任一项记载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上述纤维为纤维素纤维、或人造丝纤维、或由具有纤维形成能力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纤维。
<41>
如上述<34>至<39>中任一项记载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上述纤维为纤维素纤维。
<42>
如上述<34>至<41>中任一项记载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共聚物或聚赖氨酸,或
为聚环氧丙烷或聚环氧乙烷的三嵌段共聚物,或
为阳离子化纤维素、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淀粉,或
为季铵盐均聚物、季铵盐共聚物或季铵盐缩聚物。
<43>
一种纤维片,其中,包含如上述<5>至<33>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或如上述<34>至<42>中任一项记载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
<44>
如上述<43>记载的纤维片,其中,在进行下述测定的情形时,即使在第5次的测定中膨胀倍数也为20倍以上。
(1)进行将10mm×50mm的纤维片在模拟血液1g中浸渍20秒钟并提拉的操作。
(2)使用通过该操作所获得的液体,对SAP的体积膨胀倍数进行测定。
(3)重复上述(1)及上述(2)。
<45>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包含如上述<5>至<33>中任一项记载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如上述<34>至<42>中任一项记载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或如上述<43>或<44>记载的纤维片。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该实施例所限制。只要未特别说明,“%”是指“质量%”。
[实施例1]
根据上述渗透方法(1)使血细胞凝集剂渗透至纤维中。作为由季铵盐聚合物构成的血细胞凝集剂,使用作为水溶性的季铵盐均聚物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以下也称为“pDADMAC”;SENKA株式会社制造的UNISENCE FPA1002L;重均分子量60万)。作为纤维,使用表2所示的打浆度550mL的纸浆纤维。使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并使pDADMAC溶解于该溶剂中而形成溶液。溶液中的pDADMAC的浓度设为0.1g/mL。在室温下使上述纸浆纤维浸渍在该溶液中,使pDADMAC渗透至纤维的内部。浸渍时间设为60分钟。自溶液中提拉纸浆纤维,其后,使溶剂干燥,而获得血细胞凝集性纤维。该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中的pDADMAC的比率为3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血细胞凝集剂向纤维的渗透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例子。本实施例是根据上述渗透方法(2)使血细胞凝集剂渗透至纤维中。使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在室温下使与实施例1相同的纸浆纤维浸渍在该溶剂中。浸渍时间设为60分钟。自溶剂中提拉纸浆纤维,其后,在室温下浸渍在含有10%的pDADMAC的去离子水溶液中。自溶液中提拉纸浆纤维,其后,使溶剂干燥,而获得血细胞凝集性纤维。该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中的pDADMAC的比率为31%。除此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使用打浆度为770mL的纸浆纤维代替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纸浆纤维的例子。除此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所获得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中的pDADMAC的比率为3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使用打浆度为350mL的纸浆纤维代替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纸浆纤维的例子。除此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所获得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中的pDADMAC的比率为3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使用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二乙基硫酸盐(以下也称为“pMOEDES”;重均分子量79万)代替实施例1所使用的pDADMAC的例子。除此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所获得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中的pMOEDES的比率为3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使用pMOEDES(重均分子量16万)代替实施例1所使用的pDADMAC的例子。除此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所获得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中的pMOEDES的比率为31%。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使用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二乙基硫酸盐/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以下也称为“pMOEDES/MMA”;重均分子量35万)代替实施例1所使用的pDADMAC的例子。除此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所获得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中的pMOEDES/MMA的比率为31%。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使用pMOEDES(重均分子量79万)及pMOEDES(重均分子量5.6万)代替实施例1所使用的pDADMAC的例子。使用2种血细胞凝集剂的结果为,观察到在分子量分布中具有2个波峰。除此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所获得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中的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为31%。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使用pMOEDES(重均分子量79万)及pMOEDES(重均分子量30万)代替实施例1所使用的pDADMAC的例子。使用2种血细胞凝集剂的结果为,观察到在分子量分布中具有2个波峰。除此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所获得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中的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为31%。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1所使用的纸浆纤维在溶液中的浸渍时间设为12小时的例子。除此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该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中的pDADMAC的比率为31%。
[参考例1]
本参考例中使用对实施例1所使用的纸浆纤维进行过疏水处理的产物。通过疏水处理,得以阻止血细胞凝集剂向纸浆纤维内的渗透。除此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所获得的纤维中的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为31%。
[参考例2]
本参考例是使用纤度3.3dtex的PET/PE芯鞘合成纤维代替实施例1所使用的纸浆纤维的例子。该纤维可阻止血细胞凝集剂向纤维内的渗透。除此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所获得的纤维中的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为31%。
[评价]
针对实施例及参考例所获得的纤维,利用上述方法对血细胞凝集剂的渗透率进行测定。又,利用以下方法对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体积膨胀倍数进行测定。体积膨胀倍数是表示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量的尺度。体积膨胀倍数的经时变化成为血细胞凝集剂自纤维的缓释性的尺度,体积膨胀倍数呈现较大值的次数越多,意味着血细胞凝集剂的缓释性越优异。将结果示在以下表3。
[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体积膨胀倍数]
将实施例及参考例所获得的纤维分别用作原料进行湿式抄纸,而制造10mm×50mm的纤维片(基重16g/m2)。将该纤维片在1g的模拟血液中浸渍20秒钟,其后,提拉该纤维片,再次在与刚才不同的1g的模拟血液中浸渍20秒钟。重复10次该浸渍、提拉的操作,并回收各次提拉后的模拟血液,使用所回收的各模拟血液按照以下顺序使高吸收性聚合物膨胀。
将1粒直径约400μm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载置在载玻片上,通过巴斯德吸管对该高吸收性聚合物滴加3滴所回收的各模拟血液,使该高吸收性聚合物中吸收模拟血液而膨胀。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使用交联聚丙烯酸钠。滴加模拟血液之后,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使用较小的螺旋盖将高吸收性聚合物密闭。经过10分钟后将盖除去,进而使用吸收纸吸收去除过量存在的模拟血液。接着,以光学显微镜观察对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直径进行测定。在将膨胀前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直径设为R1(μm)、将膨胀后的直径设为R2(μm)时,体积膨胀倍数以(R2/R1)3进行定义。
根据表2及表3所示的结果明确判明:使用各实施例所获得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时,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体积膨胀倍数不易经时性地减少,相对于此,使用参考例的纤维时,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体积膨胀倍数经时性地急剧减少。因此,各实施例所获得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即使在反复与模拟血液接触之后,也会持续经血的处理效果。
又,根据表2及表3所示的结果明确,实施例10所获得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与实施例1比较,由于使pDADMAC溶液在纸浆纤维中的浸渍时间加长,因此血细胞凝集剂对纤维的渗透率提升,血细胞凝集剂的缓释性也优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与经血反复接触也会持续红细胞的凝集作用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

Claims (45)

1.一种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如下工序:在包含对血细胞凝集剂及纤维两者具有亲和性的溶剂、及溶解于该溶剂的血细胞凝集剂的溶液中浸渍干燥状态的该纤维。
2.一种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如下工序:在对血细胞凝集剂及纤维两者具有亲和性的溶剂中,利用溶剂使干燥状态的该纤维湿润,
接着,将已湿润的所述纤维浸渍在包含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溶液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纤维为亲水性纤维的情形时,所述溶剂为水、或水与醇的混合溶剂,
在所述纤维为合成纤维的情形时,所述溶剂为各种有机溶剂、或超临界二氧化碳。
4.一种血细胞凝集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如下工序:对具有纤维形成能力的热塑性树脂在其熔融状态下混入血细胞凝集剂,并进行熔融纺丝。
5.一种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是利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而制造的。
6.一种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血细胞凝集剂包含于纤维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血细胞凝集剂对所述纤维的渗透率为2以上。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打浆度为100mL以上且780mL以下。
9.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打浆度为300mL以上且400mL以下。
10.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纤维为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天然纤维为纤维素纤维、或人造丝纤维,
所述合成纤维为由具有纤维形成能力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纤维。
12.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纤维为纤维素纤维。
13.如权利要求5~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纤维为合成纤维,
所述合成纤维为聚乙烯及聚丙烯等各种聚烯烃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各种聚酯纤维、聚丙烯酸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各种丙烯酸类纤维、以及聚苯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各种乙烯类纤维。
14.如权利要求5~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由阳离子性聚合物构成。
15.如权利要求5~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以上且1000万以下。
16.如权利要求5~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且300万以下。
17.如权利要求5~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包含重均分子量不同的2种以上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相对低分子量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以上且15万以下。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相对低分子量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且8万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相对高分子量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重均分子量以高于相对低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条件,为15万以上且300万以下。
21.如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相对高分子量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重均分子量以高于相对低分子量的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条件,为50万以上且100万以下。
22.如权利要求15~21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包含分子量分布具有2个波峰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相对高分子量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与相对低分子量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分子量分布的波峰的差为30万以上且300万以下。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相对高分子量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与相对低分子量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分子量分布的波峰的差为70万以上且100万以下。
25.如权利要求5~2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纤维的粗细度为0.1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
26.如权利要求5~2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纤维的粗细度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27.如权利要求5~26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渗透率的值为2以上。
28.如权利要求5~27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包含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为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29.如权利要求5~27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所包含的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的比率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30.如权利要求5~29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血细胞凝集剂为丙烯酰胺共聚物或聚赖氨酸,或
为聚环氧丙烷或聚环氧乙烷的三嵌段共聚物,或
为阳离子化纤维素、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淀粉,或
为季铵盐均聚物、季铵盐共聚物或季铵盐缩聚物。
31.如权利要求5~30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血细胞凝集剂为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
所述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由具有主链及键合于主链的侧链的结构构成,且分子量为2000以上,
所述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为具有以下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季铵盐均聚物,或
为具有以下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及以下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季铵盐共聚物,
所述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所述主链与所述侧链在1点进行键合,该侧链具有季铵部位,
式中,R1表示H或CH3
R2表示
n表示1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
表示卤化物离子、
式中,R3表示H或CH3
R4表示
m表示1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
表示
32.如权利要求5~31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血细胞凝集剂为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该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由流动电位为1500μeq/L以上且13000μeq/L以下的季铵盐均聚物或季铵盐共聚物构成。
33.如权利要求5~32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其中,
所述血细胞凝集剂由IOB值为0.6以上且4.6以下的阳离子性聚合物构成。
34.一种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
阳离子性聚合物包含于纤维的内部。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
所述阳离子性聚合物对所述纤维的渗透率为2以上。
36.如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
打浆度为100mL以上且780mL以下。
37.如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
打浆度为300mL以上且400mL以下。
38.如权利要求34~3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
所述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以上且1000万以下。
39.如权利要求34~3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
所述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且300万以下。
40.如权利要求34~3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
所述纤维为纤维素纤维、或人造丝纤维、或由具有纤维形成能力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纤维。
41.如权利要求34~3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
所述纤维为纤维素纤维。
42.如权利要求34~41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其中,
所述阳离子性聚合物为丙烯酰胺共聚物或聚赖氨酸,或
为聚环氧丙烷或聚环氧乙烷的三嵌段共聚物,或
为阳离子化纤维素、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淀粉,或
为季铵盐均聚物、季铵盐共聚物或季铵盐缩聚物。
43.一种纤维片,其中,
包含权利要求5~33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或权利要求34~42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纤维片,其中,
在进行下述测定的情形时,即使在第5次的测定中膨胀倍数也为20倍以上,
(1)进行将10mm×50mm的纤维片在模拟血液1g中浸渍20秒钟并提拉的操作;
(2)使用通过该操作所获得的液体,对SAP的体积膨胀倍数进行测定;
(3)重复上述(1)及上述(2)。
45.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
包含权利要求5~33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细胞凝集性纤维、权利要求34~42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有阳离子性聚合物的纤维、或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纤维片。
CN201780033387.2A 2016-06-03 2017-04-21 血细胞凝集性纤维 Pending CN1091961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1624 2016-06-03
JP2016111624 2016-06-03
PCT/JP2017/015969 WO2017208665A1 (ja) 2016-06-03 2017-04-21 血球凝集性繊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6160A true CN109196160A (zh) 2019-01-11

Family

ID=6026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3387.2A Pending CN109196160A (zh) 2016-06-03 2017-04-21 血细胞凝集性纤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28705B1 (zh)
CN (1) CN109196160A (zh)
TW (1) TWI673072B (zh)
WO (1) WO201720866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80311A (zh) * 1972-12-04 1974-08-02
CN1325314A (zh) * 1998-10-30 2001-12-05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带有流体处理剂的吸收制品
CN101111271A (zh) * 2005-02-01 2008-01-23 巴斯福股份公司 聚胺涂覆的超吸收性聚合物
CN101291743A (zh) * 2005-08-22 2008-10-22 奎克-麦德技术公司 抗微生物的阳离子聚合电解质涂层
CN101511916A (zh) * 2006-08-31 2009-08-19 巴斯夫欧洲公司 聚胺涂覆的超吸收性聚合物
WO2013072408A1 (en) * 2011-11-15 2013-05-23 Swetree Technologies Ab Surface-functionalized cellulosic fibres,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use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8464A (en) * 1995-12-26 2000-04-11 Asahi Medical Co., Ltd. Filter medium for leukocyte removal, method of making, and method of using thereof
DE10203342A1 (de) * 2002-01-29 2003-08-07 Clariant Gmbh Polymere mit biozider Wirkung,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EP2123242B1 (en) * 2008-05-19 2013-05-08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core
JP5508747B2 (ja) * 2009-03-25 2014-06-0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収性物品
BR112017012372A2 (pt) * 2014-12-09 2018-04-24 Kao Corp produto sanitário e agente para tratar o produto sanitário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80311A (zh) * 1972-12-04 1974-08-02
CN1325314A (zh) * 1998-10-30 2001-12-05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带有流体处理剂的吸收制品
CN101111271A (zh) * 2005-02-01 2008-01-23 巴斯福股份公司 聚胺涂覆的超吸收性聚合物
CN101291743A (zh) * 2005-08-22 2008-10-22 奎克-麦德技术公司 抗微生物的阳离子聚合电解质涂层
CN101511916A (zh) * 2006-08-31 2009-08-19 巴斯夫欧洲公司 聚胺涂覆的超吸收性聚合物
WO2013072408A1 (en) * 2011-11-15 2013-05-23 Swetree Technologies Ab Surface-functionalized cellulosic fibres,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uses thereof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群等: "《高分子化学》", 30 August 1991,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贺良震等: "《染整助剂应用》", 31 July 2013, 东华大学出版社 *
邓一民等: "《天然纺织纤维加工化学》", 30 September 2010,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08665A1 (ja) 2017-12-07
JP6228705B1 (ja) 2017-11-08
TW201742638A (zh) 2017-12-16
TWI673072B (zh) 2019-10-01
JP2017217456A (ja) 2017-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2999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6794277A (zh) 生理用品和生理用品用处理剂
JP2017217071A (ja) 生理用吸収性物品
CN108778208B (zh) 吸收性物品
JP627901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8007705A (ja) 生理用吸収性物品
CN108366893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2686191A (zh) 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
CN108778209A (zh) 生理用吸收性物品
JP6228629B1 (ja) 吸収性物品
CN109196160A (zh) 血细胞凝集性纤维
JP2017217069A (ja) 生理用吸収性物品
JP6887878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08778206A (zh) 吸收性物品
WO2017209069A1 (ja) 吸収性物品
JP6228630B1 (ja) 血球凝集性繊維
JP6762142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08778207A (zh) 生理用吸收性物品
WO2017110716A1 (ja) 吸収性物品
CN108883002A (zh) 吸收性物品
JP6220947B1 (ja) 生理用品
TW201801690A (zh) 吸收性物品
JP6757601B2 (ja) 生理用吸収性物品
JP6714435B2 (ja) 生理用吸収性物品
JP2017217451A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