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3538A - 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3538A
CN109153538A CN201780029279.8A CN201780029279A CN109153538A CN 109153538 A CN109153538 A CN 109153538A CN 201780029279 A CN201780029279 A CN 201780029279A CN 109153538 A CN109153538 A CN 109153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ontact
brake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92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3538B (zh
Inventor
井上真辅
大沼直人
照沼智明
高山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53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3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3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3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1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7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permit passengers to leave an elevator car in case of failure, e.g. moving the car to a reference floor or unlocking the d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2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braking devices, e.g. acting o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ra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电梯系统具备:第一控制电路,其控制开闭第一电源路径的电源开闭器(3)的开闭;第二控制电路,其控制开闭将电源和制动器电路(14、15)连起来的第二电源路径的第一接点(11)的开闭;第三控制电路,其与第一接点并联连接,控制开闭第二电源路径的第二接点(12)的开闭;和控制器(5),其控制电力变换器(4)的运转,并将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以及第三控制电路作为控制对象进行管理,控制器(5)在制动器的释放运转时对第一控制电路指令电源开闭器的开动作,从而阻断对电力变换器的电源的提供,对第二控制电路指令第一接点的开动作,从而阻断对制动器电路的电力的提供,之后对第三控制电路指令第二接点的闭动作,来使来自电源的电力绕过第一接点提供给制动器电路。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实施制动器的释放运转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从电力变换器使电动机旋转,经由与电动机连结的绳轮使缆索向上下方向移动,由此能使与缆索连接的轿厢升降。在该电力变换器或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的编码器等驱动系统的一部分故障的情况下,电梯停止。在电梯的轿厢停止的位置是楼层与楼层之间时,就会发生乘客被关在轿厢内的情况。在被关的状态下,由于轿厢不动,因此,虽然乘客的安全性得以担保,但乘客会感到不适。
作为用于从这样的驱动系统的故障救出被关的乘客的方法,一般由维修作业人员进行。特别在轿厢内的重量与平衡配重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手动将制动器释放,来利用与平衡配重的不平衡使轿厢移动到最近楼层,由此救出乘客。另外,作为其他救出方法,有如下方法等:不是使轿厢移动到最近楼层,而是使轿厢移动到为了救出乘客而设于升降通道内的救出口,来救出乘客;或者,使正常的相邻电梯停靠到停止的轿厢,使停止的轿厢内的乘客经由设于轿厢的逃脱口移动到正常的相邻电梯侧。
另一方面,上述的方法由于在等到维修作业人员的抵达后才进行,因此在乘客的救出中产生等待时间。作为解决其的方法,公开了通过利用自动进行制动器的释放的专用的终端来较早进行救出的方法(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5845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与电梯的运转控制装置独立地连接用于进行救出作业的制动器控制装置,从该制动器控制装置对制动器提供电力来将制动器松开,使轿厢移动。为此,进行救出作业首先需要连接制动器控制装置的作业,救出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增加。另外,在一般的救出作业方法中,通过维修作业人员直接操作制动器来移动轿厢,或者通过转动与卷扬机的绳轮连接的手摇手柄来移动轿厢,但由于不管哪种作业都是维修作业人员不移动到电梯的现场就不能开始救出作业,因此同样地,救出作业花费的时间会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在制动器的释放运转时,在使轿厢的移动停止后,能使制动器自动进行释放动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所述电梯系统中的电梯具备:乘用轿厢;绳轮,其缠绕将所述乘用轿厢和平衡配重连起来的缆索;电动机,其对所述绳轮附加旋转力;电力变换器,其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和制动器,其实施对所述绳轮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动作或释放对所述绳轮的制动力的释放动作,所述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源开闭器,其开闭将电源和所述电力变换器连起来的第一电源路径;制动器电路,其在从所述电源接受电力的提供时使所述制动器实施所述释放动作,在从所述电源被阻断电力的提供时使所述制动器实施所述制动动作;第一接点,其开闭将所述电源和所述制动器电路连起来的第二电源路径;第二接点,其与所述第一接点并联连接,开闭所述第二电源路径;第一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电源开闭器的开闭;第二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第一接点的开闭;第三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第二接点的开闭;和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电力变换器的运转,并将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作为控制对象进行管理,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制动器的释放运转时,对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指令所述电源开闭器的开动作,阻断对所述电力变换器的所述电源的提供,对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指令所述第一接点的开动作,阻断对所述制动器电路的电力的提供,之后对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指令所述第二接点的闭动作,使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绕开所述第一接点而提供给所述制动器电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制动器的释放运转时,能在使轿厢的移动停止后使制动器自动进行释放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控制器的处理内容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控制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在图1中,电梯系统是从外部电源1经由阻断器2提供电力的系统,具备接触器3、电力变换器4、控制器5、电源控制电路6、卷扬机7、轿厢(乘用轿厢)8、调速机9、变压器10、第一接点11、第二接点12、电力变换电路13、接触器14、制动器线圈15、制动器16和缆索17等而构成,接触器3和变压器10的一次侧分别与阻断器2连接。
阻断器2是设于控制面板的开关,手动切换外部电源1的提供。接触器3是开闭将外部电源1和电力变换器4连起来的第一电源路径的电源开闭器,是用于向电力变换器4提供电力的开闭装置,被控制器5以及电源控制电路6控制。电力变换器4是用于对卷扬机7提供电力的电力变换装置,例如由逆变器构成,通过来自控制器5的速度指令控制输出电力。控制器5将用于控制轿厢8的运行的速度指令输出到电力变换器4,并将用于控制接触器3、第一接点11、第二接点12的指令输出到电源控制电路6。电源控制电路6以来自控制器5的指令为基础来控制接触器3、第一接点11、第二接点12。卷扬机7是用于使轿厢8升降移动的驱动装置,具有制动鼓、与制动鼓的旋转轴的一端连结的卷扬机用电动机和与制动鼓的旋转轴的另一端连结的绳轮(均未图示),在绳轮缠绕缆索(主缆索)17,缆索17的一端侧与轿厢8连结,缆索17的另一端侧与平衡配重(未图示)连结。这时,卷扬机用电动机构成为对绳轮附加旋转力的电动机,电力变换器4构成为控制电动机的旋转的电力变换器。调速机9是经由滑轮18和从缆索19检测轿厢8的速度的安全装置,在轿厢8的速度成为给定速度以上的情况下,阻断属于电源控制电路6的安全电路中的电信号,通过阻断动力电源(由从阻断器2分配到接触器3侧的电力构成的电源)和制动器电源(由从阻断器2分配到变压器10侧的电力构成的电源)来将轿厢8制动。
第一接点11是控制向包含接触器14和制动器线圈15的制动器电路提供电力的接点(开闭将外部电源1和制动器电路连起来的第二电源路径的第一接点)。通过将第一接点11接通来向制动器电路提供电力,通过制动器线圈15的励磁而制动器16工作。若制动器16工作,则制动器16从制动鼓离开,轿厢8的制止被解除。这时,第一接点11被包含安全电路的电源控制电路6以及控制器5控制。第二接点12是与第一接点11独立来控制向制动器电路提供电力的接点(与第一接点11并联连接、开闭第二电源路径的第二接点)。第二接点12与第一接点11并联连接,被包含安全电路的电源控制电路6以及控制器5控制。
电力变换电路13例如是由二极管等构成的桥电路,将变压器10输出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向制动器电路施加所期望的电压。接触器14是制动器电路中的接触器,是在进行制动器16的制动时解除接通的装置。从包含安全电路的电源控制电路6以及控制器5控制接触器14。制动器线圈15是用于用电磁力控制制动器16的电路元件。通过向通常制动器线圈15的电力施加而制动器16被上拉,卷扬机7成为能旋转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阻断向制动器线圈15的电力,制动器16被下拉,卷扬机7成为制止状态。这时,制动器16对绳轮实施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动作或释放对绳轮的制动力的释放动作。另外,包含接触器14和制动器线圈15的制动器电路在从电源(外部电源1)接受电力的提供时,使制动器16实施释放动作,在从电源阻断电力的提供时,使制动器16实施制动动作。
图2是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在图2中,电源控制电路6是控制接触器3和第一接点11以及第二接点12的电路,由安全电路20、电路21、23、25和缓冲器电路22、24、26构成,电路21、23、25以及缓冲器电路22、24、26与安全电路20串联,插入在将直流电源(+B)和大地(GND)连起来的供电电路中。
安全电路20由属于安全装置群的多个接点20a、20b、20c、20d构成,各接点串联连接(响应于多个安全装置的工作或非工作的多个接点相互串联连接)。各接点20a~20d例如由检测轿厢8的行驶过度的最终限位开关、检测轿厢8的超速的调速器开关、电梯门厅的门开闭检测开关、轿厢8的门开闭检测开关等构成。这时,若各接点20a~20d当中任意一个接点成为OFF,则供电电路释放,阻断向电路21、23、25和缓冲器电路22、24、26的供电。例如在调速器开关动作的情况下,通过调速器开关的接点成为OFF而供电电路释放,断开向控制接触器3、第一接点11以及第二接点12的电路21、23、25的电源提供,阻断电力变换器4以及卷扬机7的动力电源,通过制动器16的工作而轿厢8进行制动。
控制接触器3的电路21在被断开向电路21的电力提供时,将接触器3阻断(断开),将向电力变换器4的电力提供阻断,在向电路21的电力提供时,使接触器3成为导通状态(接通),向电力变换器4提供电力。与控制接触器3的电路21的二次侧连接的缓冲器电路22是被控制器5控制的电路,在实施电梯轿厢的控制时,若通过控制器5使缓冲器电路22接通而安全装置群是未工作的状态(各接点20a~20d接通),则向电路21提供电力,接触器3成为导通状态,成为向电力变换器4提供电力的状态。这时,电路21和缓冲器电路22构成为控制接触器(电源开闭器)3的开闭的第一控制电路。
控制第一接点11的电路23在向电路23的电力提供断开时阻断第一接点11以及接触器14,阻断向制动器线圈15的电力提供,在向电路23的电力提供时,使第一接点11以及接触器14成为导通状态,向制动器线圈15提供电力。通过断开向制动器线圈15的电力提供而由制动器16对轿厢8实施制动,在向制动器线圈15的电力提供时,实施制动器16的释放,制动器16对轿厢8的制动被解除。与控制第一接点11的电路23的二次侧连接的缓冲器电路24是被控制器5控制的电路,基本进行和与控制接触器3的电路21的二次侧连接的缓冲器电路22同样的动作,为了实施制动器16的释放或制动而利用。例如在安全装置群未工作的状态(各接点20a~20d接通)下,在控制器5将缓冲器电路24接通的情况下,第一接点11以及接触器14成为导通状态,从而实施制动器16的释放,在控制器5未将缓冲器电路24接通的情况下,第一接点11以及接触器14成为非导通状态,实施制动器16的制动。这时,电路23和缓冲器电路24构成为控制第一接点11的开闭的第二控制电路。
控制第二接点12的电路25是与控制接触器3的电路21以及控制第一接点11的电路23并联连接的电路,为了绕过第一接点11而利用。与控制第二接点12的电路25的二次侧连接的缓冲器电路26是被控制器5控制电路,是用于在接触器3以及第一接点11被阻断的状态下绕过第一接点11的接通用电路。即,在安全装置群未工作的状态(各接点20a~20d接通)下控制器5使缓冲器电路26接通的情况下,第二接点12成为导通状态,即使在接触器3以及第一接点11被阻断的状态下,制动器电源也绕过第一接点11而提供到制动器电路。这时,电路25和缓冲器电路26构成为控制第二接点12的开闭的第三控制电路。另外,控制器5控制电力变换器4的运转,并将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以及第三控制电路作为控制对象进行管理。
接下来说明控制第二接点12的电路25以及缓冲器电路26的利用方法。在以制动器16的释放运转来进行乘客的救出运转的情况下,需要向制动器电路的供电。但若电力变换器4是供电状态,就有卷扬机7的电动机工作的可能性。为此,通过控制器5不是将缓冲器电路22、24接通而是将缓冲器电路22、24断开,来阻断控制接触器3的电路21以及控制第一接点11的电路23,首先制止轿厢8,之后通过控制器5使缓冲器电路26接通,来使控制第二接点12的电路25成为导通状态,能将制动器电源经由第二接点12仅供电到制动器电路,能将松开制动器16而实施的救出运转作为系统来实施。
这时,控制器5在制动器16的释放运转时对第一控制电路指令接触器(电源开闭器)3的开动作,来阻断对电力变换器4的电源的提供,对第二控制电路指令第一接点11的开动作,来阻断对制动器电路的电力的提供,之后对第三控制电路指令第二接点12的闭动作,来使来自电源(外部电源1)的电力绕过第一接点11提供给制动器电路。在该情况下,以各安全装置是非工作状态即属于安全电路20的各接点处于闭动作状态为条件,接触器(电源开闭器)3和第一接点11执行开动作,第二接点12执行闭动作。
另外,在控制第二接点12的电路25的一次侧连接安全装置群的安全电路20。由此,在制动器16的释放运转中,在任意安全装置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断开向控制第二接点12的电路25的电力提供而向制动器电路的供电也被阻断,能进行制动器16的制动。在该情况下,以安全装置的任一者是工作状态即属于安全电路20的任意一个接点成为开动作状态为条件,第二接点12执行开动作。
图3是用于说明控制器的处理内容的框图。在图3中,控制器5是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信息处理资源的计算机装置。CPU在被输入救出运转开始指令的情况下执行救出运转开始检测处理30,在被输入安全装置输出的情况下,例如在被输入表示各安全装置工作的信号的情况下,执行安全装置检测处理31,在被输入表示电路21、23、25的各动作状态的反馈信号的情况下,执行电路21、23、25检测处理32,以救出运转开始检测处理30和安全装置检测处理31以及电路21、23、25检测处理32的各处理结果为基础来执行制动器电路接通处理33。即,以表示救出运转开始检测处理30的处理结果的救出运转开始指令的状态、表示安全装置检测处理31的处理结果的安全装置的工作状态以及表示电路21、23、25检测处理32的处理结果的示出各电路21、23、25的各动作状态的反馈信号为基础,来执行制动器电路接通处理33。另外,救出运转开始指令可以从控制器内的其他软件处理输出,例如也可以由维修作业人员手动输入。
CPU例如在被输入救出运转开始指令而执行了救出运转开始检测处理30的情况下,作为制动器电路接通处理33的处理结果,执行作成用于阻断控制接触器3的电路21的指令的电路21指令作成处理34,并执行作成用于阻断控制第一接点11的电路23的指令的电路23指令作成处理35。然后CPU在制动器电路接通处理33中从反馈信号确认了控制接触器3的电路21以及控制第一接点11的电路23被阻断后,执行作成用于将控制第二接点12的电路25接通的指令的电路25指令作成处理36。再进一步,CPU在制动器电路接通处理33中确认到处于能开始救出运转的情况下,执行救出运转状态输出处理37。另外,在电路21指令作成处理34、电路23指令作成处理35、电路25指令作成处理36中,分别以由制动器电路接通处理33输入的输出信号为基础,来将用于控制各电路的指令向各缓冲器电路22、24以及26输出。另外,在救出运转状态输出处理37中,处于能开始救出运转的状态的信号例如被输出到实施救出运转的其他软件块、基板中所带的LED、向控制器5连接的其他控制终端等。
图4是用于说明控制器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4中,首先控制器5判定救出运转开始指令是否是ON(启用)(步骤S101)。在救出运转开始指令不是ON的情况下,即未被输入救出运转开始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器5结束在该例程中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救出运转开始指令为ON的情况下,即,在从与控制器5连接的输入装置被输入救出运转开始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器5判定各电路21、23、25的反馈信号是否是OFF(禁用)(步骤S102),在步骤S102为“否”的情况下,即,在任一个反馈信号都是ON的情况下,再度输出使各电路21、23、25成为OFF的指令,结束处理(步骤S103),在步骤S102为“是”的情况下,即,任一个反馈信号都是OFF的情况下,输出用于使电路21以及电路23成为OFF的指令,输出用于使电路25成为ON的指令(步骤S104)。即,控制器5通过将第二接点12接通,来执行使电力绕过被阻断的第一接点11的动作。
之后,控制器5判定电路21、23的反馈信号是否是OFF,电路25的反馈信号是否是ON(步骤S105)。在步骤S105为“是”的情况下,即,在能正确检测到反馈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器5输出能开始救出运转(步骤S106),结束一系列处理。在步骤S105为“否”的情况下,即,在不能正确检测到反馈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器5判定任意的电路的故障,停止处理(步骤S107),结束一系列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制动器的释放运转时,能在使轿厢的移动停止后使制动器自动进行释放动作。即,控制器5通过阻断去往对卷扬机7的电动机提供电力的电力变换器4的电力并仅对制动器16提供电力,能将制动器16松开从而使轿厢8移动。另外,通过阻断向电力变换器4的电力,能排除卷扬机7的电动机侧的不需要的动作,能提升制动器16的释放运转中的安全性。进而,通过将控制第二接点12的电路25的一次侧与安全电路20连接,在制动器16的释放运转中,在任意的安全装置工作时,能通过阻断提供给制动器16的电力来由制动器16实施紧急制动,能提升制动器16的释放运转中的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非要限定于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对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可以将它们的一部分全部通过例如以集成电路进行设计等而用硬件来实现。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解释、执行实现功能的程序来用软件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信息能记录并放置在存储器、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记录装置或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中。
附图标记的说明
3 接触器
4 电力变换器
5 控制器
6 电源控制电路
7 卷扬机
8 轿厢
9 调速机
11 第一接点
12 第二接点
14 接触器
15 制动器线圈
16 制动器
20 安全电路
21、23、24 电路
22、24、26 缓冲器电路

Claims (3)

1.一种电梯系统,所述电梯系统中的电梯具备:
乘用轿厢;
绳轮,其缠绕将所述乘用轿厢和平衡配重连起来的缆索;
电动机,其对所述绳轮附加旋转力;
电力变换器,其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和
制动器,其实施对所述绳轮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动作或释放对所述绳轮的制动力的释放动作,
所述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电源开闭器,其开闭将电源和所述电力变换器连起来的第一电源路径;
制动器电路,其在从所述电源接受电力的提供时使所述制动器实施所述释放动作,在从所述电源被阻断电力的提供时使所述制动器实施所述制动动作;
第一接点,其开闭将所述电源和所述制动器电路连起来的第二电源路径;
第二接点,其与所述第一接点并联连接,开闭所述第二电源路径;
第一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电源开闭器的开闭;
第二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第一接点的开闭;
第三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第二接点的开闭;和
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电力变换器的运转,并将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作为控制对象进行管理,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制动器的释放运转时,对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指令所述电源开闭器的开动作,阻断对所述电力变换器的所述电源的提供,对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指令所述第一接点的开动作,阻断对所述制动器电路的电力的提供,之后对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指令所述第二接点的闭动作,使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绕开所述第一接点而提供给所述制动器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系统还具备:
安全电路,其将响应于多个安全装置的工作或非工作的多个接点相互串联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电路被插入将直流电源和大地连起来的供电电路中,相互并联连接且与所述安全电路分别串联连接,
以各所述安全装置为非工作状态即属于所述安全电路的各接点处于闭动作状态为条件,所述电源开闭器和所述第一接点执行所述开动作,所述第二接点执行所述闭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安全装置的任一者为工作状态即属于所述安全电路的任意一个接点成为开动作状态为条件,所述第二接点执行开动作。
CN201780029279.8A 2016-07-04 2017-04-27 电梯系统 Active CN109153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2387A JP6578253B2 (ja) 2016-07-04 2016-07-04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2016-132387 2016-07-04
PCT/JP2017/016861 WO2018008244A1 (ja) 2016-07-04 2017-04-27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3538A true CN109153538A (zh) 2019-01-04
CN109153538B CN109153538B (zh) 2020-01-07

Family

ID=60912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9279.8A Active CN109153538B (zh) 2016-07-04 2017-04-27 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480155B1 (zh)
JP (1) JP6578253B2 (zh)
KR (1) KR20180134947A (zh)
CN (1) CN109153538B (zh)
WO (1) WO2018008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90076B1 (en) * 2016-01-07 2019-06-12 Kone Corporation Motion feedback in an elevator
JP7248156B1 (ja) * 2022-01-24 2023-03-29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待機型ブレーキを具えたエレベーター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9595A (en) * 1922-12-29 1924-01-17 Charles Edward Raebur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safety devices for winding or hoisting apparatus
US2823341A (en) * 1955-09-12 1958-02-11 Cutler Hammer Inc Electric motor-brake hoist control system
CN2042837U (zh) * 1988-06-15 1989-08-16 王兴茂 电梯用半导体-继电器逻辑控制装置
CN2586676Y (zh) * 2002-11-04 2003-11-19 李立忠 一种电梯停电应急装置
CN201071232Y (zh) * 2007-04-30 2008-06-11 王贤长 一种具有电能回馈功能的电梯控制装置
CN101340106A (zh) * 2007-07-04 2009-01-0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电力供给系统
CN105984775A (zh) * 2015-03-23 2016-10-05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救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76986A (ja) * 2006-04-11 2007-10-25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閉じ込め故障救出方法
EP2347985A4 (en) 2008-11-18 2014-0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DEVICE
WO2015093217A1 (ja) * 2013-12-17 2015-06-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9595A (en) * 1922-12-29 1924-01-17 Charles Edward Raebur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safety devices for winding or hoisting apparatus
US2823341A (en) * 1955-09-12 1958-02-11 Cutler Hammer Inc Electric motor-brake hoist control system
CN2042837U (zh) * 1988-06-15 1989-08-16 王兴茂 电梯用半导体-继电器逻辑控制装置
CN2586676Y (zh) * 2002-11-04 2003-11-19 李立忠 一种电梯停电应急装置
CN201071232Y (zh) * 2007-04-30 2008-06-11 王贤长 一种具有电能回馈功能的电梯控制装置
CN101340106A (zh) * 2007-07-04 2009-01-0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电力供给系统
CN105984775A (zh) * 2015-03-23 2016-10-05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救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80155B1 (en) 2021-11-24
KR20180134947A (ko) 2018-12-19
JP2018002405A (ja) 2018-01-11
WO2018008244A1 (ja) 2018-01-11
JP6578253B2 (ja) 2019-09-18
CN109153538B (zh) 2020-01-07
EP3480155A4 (en) 2020-03-25
EP3480155A1 (en) 2019-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707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300394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rescue run
JP5876881B2 (ja) エレベータ安全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1223303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3879853B (zh) 电子安全电梯
CN102459049A (zh) 电梯装置
EP2090540B1 (en) Elevator system
KR101189952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3359559A (zh) 具有运行切换系统的电梯
WO2006106574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TW201636292A (zh) 救援設備及升降梯
CN108473277A (zh) 电梯中的运动反馈
CN109153538A (zh) 电梯系统
KR101121343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8341309A (zh) 电梯系统
CN102115002A (zh) 电梯系统
WO2007057950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2712444A (zh) 电梯装置
CN102471020B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7601198B (zh) 电梯
KR20120042991A (ko) 엘리베이터의 안전 장치
KR101246994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6132858A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02015508B (zh) 电梯装置
CN113682971B (zh) 缆机起升机构防溜钩保护的制动方法和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