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9594B - 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9594B
CN109119594B CN201811038436.4A CN201811038436A CN109119594B CN 109119594 B CN109119594 B CN 109119594B CN 201811038436 A CN201811038436 A CN 201811038436A CN 109119594 B CN109119594 B CN 1091195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active material
particle size
slurry
ke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84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9594A (zh
Inventor
傅舒顺
何青
邓丽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POWER ELECTRONIC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Powe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Power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Powe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384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95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9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9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9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9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所述混合正极材料包括第一粒径的第一活性材料,第二粒径的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三粒径的第三活性材料。通过将不同的活性材料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制浆,提高不同活性材料的分散性,然后再将三种浆料混合得到分散度高且性能稳定的浆料。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交通工具发展,单一活性材料构成的正极已经不能满足电动交通工具对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循环寿命的要求,混合正极材料的电池目前成为研发的重点,混合正极材料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极片表面的活性物质层的均匀性,从而影响涂覆工艺以及正极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所述混合正极材料包括第一粒径的第一活性材料,第二粒径的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三粒径的第三活性材料。通过将不同的活性材料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制浆,提高不同活性材料的分散性,然后再将三种浆料混合得到分散度高且性能稳定的浆料。
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所述混合正极材料包括第一粒径的第一活性材料,第二粒径的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三粒径的第三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第一粒径的第一活性材料,所述第一粒径为50-150nm;将第一活性材料和导电碳黑按照100:3-5的质量比混合,球磨4-6h;
2)、将溶剂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35-45℃,将粘结剂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搅拌3-5h,再加入分散剂,搅拌1-2h,加入步骤1的产物,搅拌1-2h,再抽真空搅拌3-4h,得到第一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导电碳黑:粘结剂:分散剂=100:3-5:3-5:2-4;
3)、提供第二粒径的第二活性材料,所述第二粒径为0.5-2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20-30℃,将粘结剂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搅拌3-5h,再加入分散剂,搅拌2-3h,加入导电炭黑,搅拌4-6h,加入第二活性材料,搅拌2-3h,再抽真空搅拌4-6h,得到第二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导电碳黑:粘结剂:分散剂=100:3-5:3-5:2-4;
4)、提供第三粒径的第三活性材料,所述第三粒径为3-6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5-10℃,将粘结剂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搅拌3-5h,再加入分散剂,搅拌2-3h,加入碳纳米管,搅拌4-6h,加入第三活性材料,搅拌4-6h,得到第三浆料,其中质量比,第三活性材料:碳纳米管:粘结剂:分散剂=100:8-12:3-5:4-6;
5)、保持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35-45℃,边搅拌,边将第二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3-4h,调整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10-20℃,边搅拌,边将第三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3-4h,得到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性材料为磷酸铁锂,所述第二活性材料为钴酸锂,所述第三活性材料为镍锰钴酸锂。所述碳纳米管的长度为20-40μm。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中,第一活性材料:第二活性材料:第三活性材料的质量比为20-30:40-60:10-40。
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粘结剂为PVDF,所述溶剂为NMP。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剂为PVDF。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球磨的球料比为3-4:1,球磨的转速为100-150r/min。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针对不同活性物质的属性,确定各自的合适粒径,充分发挥活性物质的性质,并且不同粒径的活性物质组合,小粒径的活性物质填充到大粒径的活性物质之间的孔隙,提高正极的能量密度;
2)、针对不同粒径的活性物质,各自分散成浆料,提高浆料的分散均匀性;
3)、小粒径的活性物质容易团聚,在制浆前与导电剂球磨,使导电剂包覆在活性物质表面,避免活性物质团聚,并且在高温下进行分散,高温下溶剂粘度较低,能够提高活性物质的分散性,避免活性粒子团聚;
4)、大粒径的活性物质容易沉降,在低温下进行分散,低温下溶剂粘度较高,并且加入线型的碳纳米管,在浆料中形成网络,同时在混料中避免抽真空搅拌,使浆料中残存部分气泡,能够尽量避免活性粒子沉降;
5)、混料时逐步将较大粒径的浆料加入小粒径的浆料中,能够将大粒径的活性材料逐步分散在小粒径的浆料中,提高浆料的分散性,并且根据加入活性材料的粒径调整浆料体系的温度,提高分散性的同时避免浆料沉降;
6)、发明人通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试验,制浆的各种工艺参数,由本发明制得的浆料,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能够提高涂覆层的均匀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提供第一粒径的磷酸铁锂,所述第一粒径为50nm;将磷酸铁锂和Super P按照100:5的质量比混合,球磨6h;球磨的球料比为4:1,球磨的转速为150r/min;
2)、将溶剂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45℃,将PVDF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搅拌5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2h,加入步骤1的产物,搅拌2h,再抽真空搅拌4h,得到第一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磷酸铁锂:Super P: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5:5:4;
3)、提供第二粒径的钴酸锂,所述第二粒径为0.5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30℃,将PVDF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搅拌5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3h,加入导电炭黑,搅拌6h,加入钴酸锂,搅拌3h,再抽真空搅拌6h,得到第二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钴酸锂:Super P: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5:5:4;
4)、提供第三粒径的镍钴锰酸锂(811),所述第三粒径为3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10℃,将PVDF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搅拌5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3h,加入长度为20μm的碳纳米管,搅拌6h,加入镍钴锰酸锂(811),搅拌6h,得到第三浆料,其中质量比,镍钴锰酸锂(811):碳纳米管: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2:5:6;
5)、保持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45℃,边搅拌,边将第二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4h,调整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20℃,边搅拌,边将第三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4h,得到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中,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811)的质量比为30:60:10。
实施例2
1)、提供第一粒径的磷酸铁锂,所述第一粒径为150nm;将磷酸铁锂和Super P按照100:3的质量比混合,球磨4h;球磨的球料比为3:1,球磨的转速为100r/min;
2)、将溶剂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35℃,将PVDF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搅拌3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1h,加入步骤1的产物,搅拌1h,再抽真空搅拌3h,得到第一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磷酸铁锂:Super P: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3:3:2;
3)、提供第二粒径的钴酸锂,所述第二粒径为2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20℃,将PVDF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搅拌3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2h,加入导电炭黑,搅拌4h,加入钴酸锂,搅拌2h,再抽真空搅拌4h,得到第二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钴酸锂:Super P: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3:3:2;
4)、提供第三粒径的镍钴锰酸锂(811),所述第三粒径为6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5℃,将PVDF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搅拌3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2h,加入长度为40μm的碳纳米管,搅拌4h,加入镍钴锰酸锂(811),搅拌4h,得到第三浆料,其中质量比,镍钴锰酸锂(811):碳纳米管: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8:3:4;
5)、保持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35℃,边搅拌,边将第二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3h,调整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10℃,边搅拌,边将第三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3h,得到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中,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811)的质量比为20:40:40。
实施例3
1)、提供第一粒径的磷酸铁锂,所述第一粒径为100nm;将磷酸铁锂和Super P按照100:4的质量比混合,球磨5h;球磨的球料比为4:1,球磨的转速为120r/min;
2)、将溶剂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40℃,将PVDF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搅拌4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2h,加入步骤1的产物,搅拌2h,再抽真空搅拌3h,得到第一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磷酸铁锂:Super P: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4:4:3;
3)、提供第二粒径的钴酸锂,所述第二粒径为1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25℃,将PVDF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搅拌4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3h,加入导电炭黑,搅拌5h,加入钴酸锂,搅拌3h,再抽真空搅拌5h,得到第二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钴酸锂:Super P: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4:4:3;
4)、提供第三粒径的镍钴锰酸锂(811),所述第三粒径为4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8℃,将PVDF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搅拌4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2h,加入长度为30μm的碳纳米管,搅拌5h,加入镍钴锰酸锂(811),搅拌5h,得到第三浆料,其中质量比,镍钴锰酸锂(811):碳纳米管: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10:4:5;
5)、保持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40℃,边搅拌,边将第二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4h,调整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15℃,边搅拌,边将第三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4h,得到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中,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811)的质量比为25:50:25。
实施例4
1)、提供第一粒径的磷酸铁锂,所述第一粒径为80nm;将磷酸铁锂和Super P按照100:4的质量比混合,球磨5h;球磨的球料比为4:1,球磨的转速为120r/min;
2)、将溶剂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40℃,将PVDF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搅拌4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2h,加入步骤1的产物,搅拌2h,再抽真空搅拌3h,得到第一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磷酸铁锂:Super P: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4:4:3;
3)、提供第二粒径的钴酸锂,所述第二粒径为1.5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25℃,将PVDF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搅拌4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3h,加入导电炭黑,搅拌5h,加入钴酸锂,搅拌3h,再抽真空搅拌5h,得到第二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钴酸锂:Super P: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4:4:3;
4)、提供第三粒径的镍钴锰酸锂(811),所述第三粒径为5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8℃,将PVDF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搅拌4h,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2h,加入长度为30μm的碳纳米管,搅拌5h,加入镍钴锰酸锂(811),搅拌5h,得到第三浆料,其中质量比,镍钴锰酸锂(811):碳纳米管:PVDF:羧甲基纤维素钠=100:10:4:5;
5)、保持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40℃,边搅拌,边将第二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4h,调整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15℃,边搅拌,边将第三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4h,得到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中,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811)的质量比为30:40:30。
对比例1
提供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811),将各活性材料按照质量比1:1:1混合,在NMP中,加入3%的PVDF,4%的Super P,和3%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真空搅拌6h后加入混合材料,真空搅拌8h得到浆料。
测试及结果
将配置好的实施例1-4和对比例1的浆料在室温下放置预定时间,测定顶层以下5cm处的浆料的固含量,得到数据如下表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浆料具有良好分散性和稳定性。
表1
Figure GDA0002230699200000091
Figure GDA0002230699200000101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是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所述混合正极材料包括第一粒径的第一活性材料,第二粒径的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三粒径的第三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第一粒径的第一活性材料,所述第一粒径为50-150nm;将第一活性材料和导电炭黑按照100:3-5的质量比混合,球磨4-6h;
2)、将溶剂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35-45℃,将粘结剂加入到第一搅拌釜中,搅拌3-5h,再加入分散剂,搅拌1-2h,加入步骤1)的产物,搅拌1-2h,再抽真空搅拌3-4h,得到第一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导电炭黑:粘结剂:分散剂=100:3-5:3-5:2-4;
3)、提供第二粒径的第二活性材料,所述第二粒径为0.5-2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20-30℃,将粘结剂加入到第二搅拌釜中,搅拌3-5h,再加入分散剂,搅拌2-3h,加入导电炭黑,搅拌4-6h,加入第二活性材料,搅拌2-3h,再抽真空搅拌4-6h,得到第二浆料,其中质量比,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导电炭黑:粘结剂:分散剂=100:3-5:3-5:2-4;
4)、提供第三粒径的第三活性材料,所述第三粒径为3-6μm;将溶剂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保持所述搅拌釜中的温度为5-10℃,将粘结剂加入到第三搅拌釜中,搅拌3-5h,再加入分散剂,搅拌2-3h,加入碳纳米管,搅拌4-6h,加入第三活性材料,搅拌4-6h,得到第三浆料,其中质量比,第三活性材料:碳纳米管:粘结剂:分散剂=100:8-12:3-5:4-6;
5)、保持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35-45℃,边搅拌,边将第二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3-4h,调整第一搅拌釜的温度为10-20℃,边搅拌,边将第三浆料缓慢加入第一搅拌釜中,再抽真空搅拌3-4h,得到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
2.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活性材料为磷酸铁锂。
3.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活性材料为钴酸锂。
4.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活性材料为镍锰钴酸锂。
5.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混合正极材料的浆料中,第一活性材料:第二活性材料:第三活性材料的质量比为20-30:40-60:10-40。
6.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碳纳米管的长度为20-40μm。
7.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分散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粘结剂为PVDF,所述溶剂为NMP。
8.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粘结剂为PVDF。
9.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1)中,球磨的球料比为3-4:1,球磨的转速为100-150r/min。
CN201811038436.4A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 Active CN109119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8436.4A CN109119594B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8436.4A CN109119594B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9594A CN109119594A (zh) 2019-01-01
CN109119594B true CN109119594B (zh) 2020-04-28

Family

ID=6485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8436.4A Active CN109119594B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95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6714B (zh) * 2019-01-28 2020-10-30 李壮 一种基于锰酸锂材料的混合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10010873B (zh) * 2019-04-09 2020-09-04 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10034276B (zh) * 2019-04-30 2020-12-11 泰州纳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材料的混料制浆方法
CN110098403A (zh) * 2019-06-11 2019-08-06 邓丽萍 一种三元材料电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81256B (zh) * 2019-10-17 2020-12-18 泰州纳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的制备方法
CN110690410B (zh) * 2019-10-18 2020-11-24 宇恒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
CN111370668B (zh) * 2020-03-19 2021-11-16 湖南诚跃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阴极的制浆方法
CN111430694A (zh) * 2020-04-09 2020-07-17 盛蕾 一种复合正极浆料的混料方法
CN113690412A (zh) * 2021-06-16 2021-11-23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锂离子电池
CN113725399A (zh) * 2021-08-26 2021-11-30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多层结构的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20913A (zh) * 2022-01-24 2022-04-29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浆料制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631A (zh) * 2012-01-17 2013-07-17 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9579A (zh) * 2012-08-06 2014-02-12 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水性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07129A (zh) * 2016-08-31 2016-12-07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631A (zh) * 2012-01-17 2013-07-17 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9579A (zh) * 2012-08-06 2014-02-12 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水性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07129A (zh) * 2016-08-31 2016-12-07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9594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9594B (zh) 一种混合正极材料的制浆方法
KR102239750B1 (ko) 마이크로캡슐 타입 규소-탄소 복합물 네가티브 전극 물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의 용도
CN10357957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水性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07094B (zh) 一种锂电池石墨烯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8468B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三元材料的制浆方法
CN109786710B (zh) 一种磷酸铁锂和钴酸锂的混合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4276B (zh) 一种正极材料的混料制浆方法
CN113659125B (zh)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622213B (zh) 鋰離子電池正極漿料的製備方法
CN10557622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前驱体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1553A (zh) 一种高电压钴酸锂包覆材料掺铝氢氧化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10873B (zh) 一种混合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11204744A (zh) 一种锂电子电池电极用石墨烯纳米材料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7088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锂离子电池
CN116666589A (zh)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硅碳复合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72113A (zh) 电极增稠剂及使用了其的负极浆料
CN110970611A (zh) 一种分级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314625A (zh) 一种负极浆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70668B (zh) 一种复合阴极的制浆方法
CN112885987A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14220970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13265A (zh) 适用于硅基负极的复合导电粘结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61525A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制备方法
CN114388748A (zh) 一种硅碳负极浆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4142029A (zh)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u Shushun

Inventor after: He Qing

Inventor after: Deng Liping

Inventor before: Deng Lip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30

Address after: 529040 second floor of building 6, No. 383, Jinou Road, Jianghai District,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business place: Building 1, No. 383, Waihai Jinou Road, Jianghai District, Jiangmen City)

Applicant after: JIANGMEN POWER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 5 Xinghan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Deng Lip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