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5014B - 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5014B
CN109115014B CN201811121242.0A CN201811121242A CN109115014B CN 109115014 B CN109115014 B CN 109115014B CN 201811121242 A CN201811121242 A CN 201811121242A CN 109115014 B CN109115014 B CN 109115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body
cooling medium
liquid guide
plat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12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5014A (zh
Inventor
凡殿才
侯显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AOYUAN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aoyuan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aoyuan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aoyuan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212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5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5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5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5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5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moving conduits
    • F28D11/06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moving conduits the movement being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包括机体、一号导液管、二号导液管、弯管、隔板、活动框、电机、曲轴和控制器;机体上设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机体右下方外壁上还设有循环冷却泵;一号导液管数量为三,一号导液管安装在机体下方底板上;二号导液管活动安装在一号导液管的外部;机体内还设有排料管;弯管数量为二;隔板位于机体中部;活动框外壁上设有一号活塞板;二号导液管上还设有输送板;电机安装在机体右侧;曲轴位于机体内,曲轴左端转动安装在机体的左侧壁上,曲轴的右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控制器位于机体上方。

Description

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换热器是煤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但是现有的换热器热交换效率低,换热效果不理想,同时对冷却介质的耗损大,对煤化工生产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煤化工生产领域中的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高热交换效率,减少冷却介质的损耗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通过设置可以上下移动的二号导液管与输送板,使得低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在输送板的作用下自下向上运输,对一号导液管与二号导液管中的被冷却物进行冷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冷却效果,同时本发明采用三根一号导液管与三根二号导液管,充分的保证了被冷却物能够完全冷却,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包括机体、一号导液管、二号导液管、弯管、隔板、活动框、电机、曲轴和控制器;所述机体上设有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进口位于机体左下方,冷却介质出口位于机体右下方;所述机体右下方外壁上还设有循环冷却泵,循环冷却泵分别与冷却介质进口以及冷却介质出口相连接,循环冷却泵用于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所述一号导液管数量为三,一号导液管安装在机体下方底板上,一号导液管上端位于机体内部,一号导液管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一号导液管用于实现被冷却物质在机体内的运动;所述二号导液管活动安装在一号导液管的外部,二号导液管上端设有椭圆形分叉管路,二号导液管用于冷却物质的输送;所述机体内还设有排料管,排料管一端与最右侧的二号导液管上端相连接,排料管另一端位于机体外部,排料管用于将被冷却物排出;所述弯管数量为二,一根弯管将左侧两个二号导液管的顶端相练接,另一根弯管将右侧两个一号导液管的尾端相连接;所述隔板位于机体中部,隔板用于将机体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所述活动框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活动框外壁上设有一号活塞板,活动框活动安装在隔板中,活动框的一号活塞板与隔板上表面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二号导液管上还设有输送板,输送板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在二号导液管上,输送板外端将活动框内壁密封并且输送板可以在活动框内滑动,输送板用于输送冷却介质;所述电机安装在机体右侧;所述曲轴位于机体内,曲轴左端转动安装在机体的左侧壁上,曲轴的右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曲轴下方的连杆轴颈穿过二号导液管上端的椭圆形分叉管路,曲轴用于带动二号导液管上下运动;所述控制器位于机体上方,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与循环冷却泵的工作。工作时,从冷却介质进口向机体内输送内却介质,将被冷却物输送进最左侧的一号导液管下端,被冷却物通过三根一号导液管、两根弯管与三根二号导液管,在机体内实现热量的交换,最后通过排料管排出,三根一号导液管与三根二号导液管的设计,保证了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效果;过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电机带动曲轴转动,由于曲轴下方的连杆轴颈穿过二号导液管上端的椭圆形分叉管路,使得二号导液管在曲轴的作用下在机体内上下运动,从而使得输送板上下运动,进而不断的使得低温的冷却介质随着输送板向上运动,同时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排入隔板上方的空间,使得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性;同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循环冷却泵工作,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输送至循环冷却泵中冷却,并使得冷却后的冷却介质再次输送至机体中,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避免了冷却介质的浪费,节约了成本,同时使得机体内始终保持足够的冷却介质,提高了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所述一号活塞板上还设有向下的单向阀;所述隔板上表面安装有储液框,储液框外壁周向均匀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数量不少于二,导流管两端均与储液框内部相连通,导流管中设置有向下的单向阀,储液框右下方通过管路与循环冷却泵相连通。工作时,随着输送板不断的上下运动,高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输送进储液框中,同时活动框在输送板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上下运动,从而使得一号活塞板随着活动框上下运动,当一号活塞板向上运动时,一号活塞板下方空间产生负压,使得一号活塞板上方的高温冷却介质通过一号活塞板上的单向阀进入一号活塞板下方空间,同时一号活塞板上方的冷却物质通过导流管中的单向阀进入一号活塞板下方空间,当一号活塞板向下运动时,一号活塞板挤压冷却介质,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通过管道输送进循环冷却泵中,随着输送板不断的上下运动,使得低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从隔板下方空间上升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同时使得换热后高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输送进储液框中,通过一号活塞板不断的上下运动,使得高温的冷却物质不断的输送进循环冷却泵中进行冷却再循环,减少了冷却物质的消耗,节约了成本,同时提高了冷却效率,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性。
所述机体内还设有固定框,固定框数量为三,固定框固定在机体的底部,固定框的数量和分布与一号导液管相对应,一号导液管穿过固定框,固定框中设置有二号活塞板,二号活塞板将一号导液管包裹,二号活塞板可以在一号导液管上活动,固定框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单向进液阀与单向出液阀,单向出液阀与循环冷却泵通过管路相连接,固定框用于吸收低温冷却介质并排出高温冷却介质;所述机体顶部还设有气囊,气囊为弹性气囊,气囊通过管路与固定框底部相连通,气囊用于实现二号活塞板的上下运动。工作时,曲轴转动时使得曲轴的连杆轴颈不断的与气囊接触并脱离,因气囊为弹性气囊,从而使得气囊不断的压缩与恢复,进而使得与气囊相连通的固定框中的二号活塞板不断的上下运动,二号活塞板向下运动时,使得二号活塞板上方空间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冷却介质进入二号活塞板中,对固定框中的部分一号导液管进行散热,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当二号活塞板向上运动时,二号活塞板挤压固定框中的升温的冷却物质,使得升温后的冷却物质排入循环冷却泵中进行冷却、循环,随着二号活塞板不断的上下运动,低温的冷却物质不断的进入固定框中对一号导液管中的被冷却物进行降温,同时使得升温后的冷却介质排入循环冷却泵,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使得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冷却物质的消耗,节约了成本。
所述机体上设有散热孔,散热孔位于隔板上方机体上,散热孔外铺设有半透膜,半透膜仅允许机体内的空气通过,散热孔用于辅助降温。工作时,散热孔的设置,使得机体内的热量不断的向外界输送,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机体内的温度,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同时半透膜的存在避免了部分冷却介质在高温情况下挥发排出机体,避免了冷却介质的浪费,同时避免了冷却介质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换热器更加的具有实用性。
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还设有一号带轮;所述机体右侧壁上还镶嵌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一端位于机体内,连接轴另一端位于机体外;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设有风扇叶与二号带轮,二号带轮位于连接轴右端,二号带轮用于带动连接轴与风扇叶转动;所述二号带轮与一号带轮上设有皮带,皮带用于实现二号带轮与一号带轮之间的传动。工作时,一号带轮随着电机转动,皮带使得二号带轮随着一号带轮转动,从而使得风扇叶转动,隔板上方空间的热量在风扇叶作用下快速的通过散热孔排出机体外,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机体内的温度,进而使得换热器更好的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所述输送板材质为具有双向记忆效应的记忆合金,三根二号导液管上输送板的记忆合金变态温度不同并且变态温度自左向右依次降低,输送板低温时为碗状形态,输送板高温时为平板形态,两种形态用于方便冷却介质的输送。工作时,输送板上升时带动隔板下方的冷却介质向上运动,碗形态提高了输送板的输送效果,使得更多的冷却介质被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输送板中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不断的提高,当输送板的高度高于活动框顶部的时候,输送板所用的记忆金属达到变态温度,从而使得输送板转变为平板形态,进而使得输送板中的冷却介质完全的进入到储液框中,避免了部分高温的冷却介质残留在输送板中,并随着输送板的下降与隔板下方的低温冷却介质相混合,使得高温冷却介质完全的排出,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换热器的冷却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通过设置可以上下移动的二号导液管与输送板,使得低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在输送板的作用下自下向上运输,对一号导液管与二号导液管中的被冷却物进行冷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冷却效果,同时本发明采用三根一号导液管与三根二号导液管,充分的保证了被冷却物能够完全冷却,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通过利用输送板不断的上下使得低温的冷却物质不断的向上运送,从而使得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同时利用一号活塞板不断的上下,使得高温的冷却物质不断的进入一号活塞板下方空间,并在一号活塞板的作用下进入循环冷却泵中进行冷却、循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利用循环冷却泵对冷却物质进行冷却、循环,减少了冷却物质的损耗,节约了成本。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通过利用气囊的压缩与恢复使得二号活塞板不断的上下,从而使得低温的冷却物质不断的进入固定框中对一号导液管中的被冷却物进行冷却,同时使得升温后的冷却介质不断的从固定框中输送到循环冷却泵中进行冷却、循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循环冷却泵的冷却效果,同时减少了冷却介质的损耗,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二号导液管上端椭圆形分叉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体1、一号导液管2、二号导液管3、弯管4、隔板5、活动框6、电机7、曲轴8、固定框9、二号带轮10、冷却介质进口11、冷却介质出口12、循环冷却泵13、排料管14、气囊15、散热孔16、安装块17、连接轴18、风扇叶19、输送板31、储液框51、导流管52、一号活塞板61、一号带轮71、二号活塞板91。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2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煤化工生产换热器的结构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包括机体1、一号导液管2、二号导液管3、弯管4、隔板5、活动框6、电机7、曲轴8和控制器;所述机体1上设有冷却介质进口11与冷却介质出口12,冷却介质进口11位于机体1左下方,冷却介质出口12位于机体1右下方;所述机体1右下方外壁上还设有循环冷却泵13,循环冷却泵13分别与冷却介质进口11以及冷却介质出口12相连接,循环冷却泵13用于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所述一号导液管2数量为三,一号导液管2安装在机体1下方底板上,一号导液管2上端位于机体1内部,一号导液管2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一号导液管2用于实现被冷却物质在机体1内的运动;所述二号导液管3活动安装在一号导液管2的外部,二号导液管3上端设有椭圆形分叉管路,二号导液管3用于冷却物质的输送;所述机体1内还设有排料管14,排料管14一端与最右侧的二号导液管3上端相连接,排料管14另一端位于机体1外部,排料管14用于将被冷却物排出;所述弯管4数量为二,一根弯管4将左侧两个二号导液管3的顶端相练接,另一根弯管4将右侧两个一号导液管2的尾端相连接;所述隔板5位于机体1中部,隔板5用于将机体1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所述活动框6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活动框6外壁上设有一号活塞板61,活动框6活动安装在隔板5中,活动框6的一号活塞板61与隔板5上表面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二号导液管3上还设有输送板31,输送板31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在二号导液管3上,输送板31外端将活动框6内壁密封并且输送板31可以在活动框6内滑动,输送板31用于输送冷却介质;所述电机7安装在机体1右侧;所述曲轴8位于机体1内,曲轴8左端转动安装在机体1的左侧壁上,曲轴8的右端与电机7的输出轴相连接,曲轴8下方的连杆轴颈穿过二号导液管3上端的椭圆形分叉管路,曲轴8用于带动二号导液管3上下运动;所述控制器位于机体1上方,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7与循环冷却泵13的工作。工作时,从冷却介质进口11向机体1内输送内却介质,将被冷却物输送进最左侧的一号导液管2下端,被冷却物通过三根一号导液管2、两根弯管4与三根二号导液管3,在机体1内实现热量的交换,最后通过排料管14排出,三根一号导液管2与三根二号导液管3的设计,保证了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效果;过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7转动,电机7带动曲轴8转动,由于曲轴8下方的连杆轴颈穿过二号导液管3上端的椭圆形分叉管路,使得二号导液管3在曲轴8的作用下在机体1内上下运动,从而使得输送板31上下运动,进而不断的使得低温的冷却介质随着输送板31向上运动,同时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排入隔板5上方的空间,使得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性;同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循环冷却泵13工作,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输送至循环冷却泵13中冷却,并使得冷却后的冷却介质再次输送至机体1中,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避免了冷却介质的浪费,节约了成本,同时使得机体1内始终保持足够的冷却介质,提高了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一号活塞板61上还设有向下的单向阀;所述隔板5上表面安装有储液框51,储液框51外壁周向均匀设置有导流管52,导流管52数量不少于二,导流管52两端均与储液框51内部相连通,导流管52中设置有向下的单向阀,储液框51右下方通过管路与循环冷却泵13相连通。工作时,随着输送板31不断的上下运动,高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输送进储液框51中,同时活动框6在输送板31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上下运动,从而使得一号活塞板61随着活动框6上下运动,当一号活塞板61向上运动时,一号活塞板61下方空间产生负压,使得一号活塞板61上方的高温冷却介质通过一号活塞板61上的单向阀进入一号活塞板61下方空间,同时一号活塞板61上方的冷却物质通过导流管52中的单向阀进入一号活塞板61下方空间,当一号活塞板61向下运动时,一号活塞板61挤压冷却介质,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通过管道输送进循环冷却泵13中,随着输送板31不断的上下运动,使得低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从隔板5下方空间上升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同时使得换热后高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输送进储液框51中,通过一号活塞板61不断的上下运动,使得高温的冷却物质不断的输送进循环冷却泵13中进行冷却再循环,减少了冷却物质的消耗,节约了成本,同时提高了冷却效率,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性。
如图1所示,所述机体1内还设有固定框9,固定框9数量为三,固定框9固定在机体1的底部,固定框9的数量和分布与一号导液管2相对应,一号导液管2穿过固定框9,固定框9中设置有二号活塞板91,二号活塞板91将一号导液管2包裹,二号活塞板91可以在一号导液管2上活动,固定框9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单向进液阀与单向出液阀,单向出液阀与循环冷却泵13通过管路相连接,固定框9用于吸收低温冷却介质并排出高温冷却介质;所述机体1顶部还设有气囊15,气囊15为弹性气囊,气囊15通过管路与固定框9底部相连通,气囊15用于实现二号活塞板91的上下运动。工作时,曲轴8转动时使得曲轴8的连杆轴颈不断的与气囊15接触并脱离,因气囊15为弹性气囊,从而使得气囊15不断的压缩与恢复,进而使得与气囊15相连通的固定框9中的二号活塞板91不断的上下运动,二号活塞板91向下运动时,使得二号活塞板91上方空间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冷却介质进入二号活塞板91中,对固定框9中的部分一号导液管2进行散热,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当二号活塞板91向上运动时,二号活塞板91挤压固定框9中的升温的冷却物质,使得升温后的冷却物质排入循环冷却泵13中进行冷却、循环,随着二号活塞板91不断的上下运动,低温的冷却物质不断的进入固定框9中对一号导液管2中的被冷却物进行降温,同时使得升温后的冷却介质排入循环冷却泵13,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使得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冷却物质的消耗,节约了成本。
如图1所示,所述机体1上设有散热孔16,散热孔16位于隔板5上方机体1上,散热孔16外铺设有半透膜,半透膜仅允许机体1内的空气通过,散热孔16用于辅助降温。工作时,散热孔16的设置,使得机体1内的热量不断的向外界输送,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机体1内的温度,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同时半透膜的存在避免了部分冷却介质在高温情况下挥发排出机体1,避免了冷却介质的浪费,同时避免了冷却介质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换热器更加的具有实用性。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7输出轴上还设有一号带轮71;所述机体1右侧壁上还镶嵌有安装块17,安装块17上设有连接轴18,连接轴18一端位于机体1内,连接轴18另一端位于机体1外;所述连接轴18的两端设有风扇叶19与二号带轮10,二号带轮10位于连接轴18右端,二号带轮10用于带动连接轴18与风扇叶19转动;所述二号带轮10与一号带轮71上设有皮带72,皮带72用于实现二号带轮10与一号带轮71之间的传动。工作时,一号带轮71随着电机7转动,皮带72使得二号带轮10随着一号带轮71转动,从而使得风扇叶19转动,隔板5上方空间的热量在风扇叶19作用下快速的通过散热孔16排出机体1外,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机体1内的温度,进而使得换热器更好的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输送板31材质为具有双向记忆效应的记忆合金,三根二号导液管3上输送板31的记忆合金变态温度不同并且变态温度自左向右依次降低,输送板31低温时为碗状形态,输送板31高温时为平板形态,两种形态用于方便冷却介质的输送。工作时,输送板31上升时带动隔板5下方的冷却介质向上运动,碗形态提高了输送板31的输送效果,使得更多的冷却介质被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输送板31中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不断的提高,当输送板31的高度高于活动框6顶部的时候,输送板31所用的记忆金属达到变态温度,从而使得输送板31转变为平板形态,进而使得输送板31中的冷却介质完全的进入到储液框51中,避免了部分高温的冷却介质残留在输送板31中,并随着输送板31的下降与隔板5下方的低温冷却介质相混合,使得高温冷却介质完全的排出,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换热器的冷却性能。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从冷却介质进口11向机体1内输送内却介质,将被冷却物输送进最左侧的一号导液管2下端,被冷却物通过三根一号导液管2、两根弯管4与三根二号导液管3,在机体1内实现热量的交换,最后通过排料管14排出,三根一号导液管2与三根二号导液管3的设计,保证了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效果;过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7转动,电机7带动曲轴8转动,由于曲轴8下方的连杆轴颈穿过二号导液管3上端的椭圆形分叉管路,使得二号导液管3在曲轴8的作用下在机体1内上下运动,从而使得输送板31上下运动,进而不断的使得低温的冷却介质随着输送板31向上运动,同时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排入隔板5上方的空间,使得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性;同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循环冷却泵13工作,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输送至循环冷却泵13中冷却,并使得冷却后的冷却介质再次输送至机体1中,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避免了冷却介质的浪费,节约了成本,同时使得机体1内始终保持足够的冷却介质,提高了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过程中,随着输送板31不断的上下运动,高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输送进储液框51中,同时活动框6在输送板31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上下运动,从而使得一号活塞板61随着活动框6上下运动,当一号活塞板61向上运动时,一号活塞板61下方空间产生负压,使得一号活塞板61上方的高温冷却介质通过一号活塞板61上的单向阀进入一号活塞板61下方空间,同时一号活塞板61上方的冷却物质通过导流管52中的单向阀进入一号活塞板61下方空间,当一号活塞板61向下运动时,一号活塞板61挤压冷却介质,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通过管道输送进循环冷却泵13中,随着输送板31不断的上下运动,使得低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从隔板5下方空间上升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同时使得换热后高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输送进储液框51中,通过一号活塞板61不断的上下运动,使得高温的冷却物质不断的输送进循环冷却泵13中进行冷却再循环,减少了冷却物质的消耗,节约了成本,同时提高了冷却效率,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性。
曲轴8转动时使得曲轴8的连杆轴颈不断的与气囊15接触并脱离,因气囊15为弹性气囊,从而使得气囊15不断的压缩与恢复,进而使得与气囊15相连通的固定框9中的二号活塞板91不断的上下运动,二号活塞板91向下运动时,使得二号活塞板91上方空间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冷却介质进入二号活塞板91中,对固定框9中的部分一号导液管2进行散热,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当二号活塞板91向上运动时,二号活塞板91挤压固定框9中的升温的冷却物质,使得升温后的冷却物质排入循环冷却泵13中进行冷却、循环,随着二号活塞板91不断的上下运动,低温的冷却物质不断的进入固定框9中对一号导液管2中的被冷却物进行降温,同时使得升温后的冷却介质排入循环冷却泵13,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使得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冷却物质的消耗,节约了成本。
散热孔16的设置,使得机体1内的热量不断的向外界输送,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机体1内的温度,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同时半透膜的存在避免了部分冷却介质在高温情况下挥发排出机体1,避免了冷却介质的浪费,同时避免了冷却介质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换热器更加的具有实用性。
一号带轮71随着电机7转动,皮带72使得二号带轮10随着一号带轮71转动,从而使得风扇叶19转动,隔板5上方空间的热量在风扇叶19作用下快速的通过散热孔16排出机体1外,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机体1内的温度,进而使得换热器更好的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输送板31上升时带动隔板5下方的冷却介质向上运动,碗形态提高了输送板31的输送效果,使得更多的冷却介质被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输送板31中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不断的提高,当输送板31的高度高于活动框6顶部的时候,输送板31所用的记忆金属达到变态温度,从而使得输送板31转变为平板形态,进而使得输送板31中的冷却介质完全的进入到储液框51中,避免了部分高温的冷却介质残留在输送板31中,并随着输送板31的下降与隔板5下方的低温冷却介质相混合,使得高温冷却介质完全的排出,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换热器的冷却性能。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三根一号导液管与三根二号导液管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但不限于此,针对被冷却物的冷却要求可以采用不同数量的一号导液管与二号导液管。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此换热器能够有效的对被冷却物进行充分的冷却,换热效率高,从而此煤化工生产换热器在换热器技术领域中是有用的。

Claims (1)

1.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一号导液管(2)、二号导液管(3)、弯管(4)、隔板(5)、活动框(6)、电机(7)、曲轴(8)和控制器;所述机体(1)上设有冷却介质进口(11)与冷却介质出口(12),冷却介质进口(11)位于机体(1)左下方,冷却介质出口(12)位于机体(1)右下方;所述机体(1)右下方外壁上还设有循环冷却泵(13),循环冷却泵(13)分别与冷却介质进口(11)以及冷却介质出口(12)相连接,循环冷却泵(13)用于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所述一号导液管(2)数量为三,一号导液管(2)安装在机体(1)下方底板上,一号导液管(2)上端位于机体(1)内部,一号导液管(2)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一号导液管(2)用于实现被冷却物质在机体(1)内的运动;所述二号导液管(3)活动安装在一号导液管(2)的外部,二号导液管(3)上端设有椭圆形分叉管路,二号导液管(3)用于冷却物质的输送;所述机体(1)内还设有排料管(14),排料管(14)一端与最右侧的二号导液管(3)上端相连接,排料管(14)另一端位于机体(1)外部,排料管(14)用于将被冷却物排出;所述弯管(4)数量为二,一根弯管(4)将左侧两个二号导液管(3)的顶端相连接,另一根弯管(4)将右侧两个一号导液管(2)的尾端相连接;所述隔板(5)位于机体(1)中部,隔板(5)用于将机体(1)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所述活动框(6)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活动框(6)外壁上设有一号活塞板(61),活动框(6)活动安装在隔板(5)中,活动框(6)的一号活塞板(61)与隔板(5)上表面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二号导液管(3)上还设有输送板(31),输送板(31)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在二号导液管(3)上,输送板(31)外端将活动框(6)内壁密封并且输送板(31)可以在活动框(6)内滑动,输送板(31)用于输送冷却介质;所述电机(7)安装在机体(1)右侧;所述曲轴(8)位于机体(1)内,曲轴(8)左端转动安装在机体(1)的左侧壁上,曲轴(8)的右端与电机(7)的输出轴相连接,曲轴(8)下方的连杆轴颈穿过二号导液管(3)上端的椭圆形分叉管路,曲轴(8)用于带动二号导液管(3)上下运动;所述控制器位于机体(1)上方,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7)与循环冷却泵(13)的工作;
所述一号活塞板(61)上还设有向下的单向阀;所述隔板(5)上表面安装有储液框(51),储液框(51)外壁周向均匀设置有导流管(52),导流管(52)数量不少于二,导流管(52)两端均与储液框(51)内部相连通,导流管(52)中设置有向下的单向阀,储液框(51)右下方通过管路与循环冷却泵(13)相连通;
所述机体(1)内还设有固定框(9),固定框(9)数量为三,固定框(9)固定在机体(1)的底部,固定框(9)的数量和分布与一号导液管(2)相对应,一号导液管(2)穿过固定框(9),固定框(9)中设置有二号活塞板(91),二号活塞板(91)将一号导液管(2)包裹,二号活塞板(91)可以在一号导液管(2)上活动,固定框(9)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单向进液阀与单向出液阀,单向出液阀与循环冷却泵(13)通过管路相连接,固定框(9)用于吸收低温冷却介质并排出高温冷却介质;所述机体(1)顶部还设有气囊(15),气囊(15)为弹性气囊,气囊(15)通过管路与固定框(9)底部相连通,气囊(15)用于实现二号活塞板(91)的上下运动;
所述机体(1)上设有散热孔(16),散热孔(16)位于隔板(5)上方机体(1)上,散热孔(16)外铺设有半透膜,半透膜仅允许机体(1)内的空气通过,散热孔(16)用于辅助降温;
所述电机(7)输出轴上还设有一号带轮(71);所述机体(1)右侧壁上还镶嵌有安装块(17),安装块(17)上设有连接轴(18),连接轴(18)一端位于机体(1)内,连接轴(18)另一端位于机体(1)外;所述连接轴(18)的两端设有风扇叶(19)与二号带轮(10),二号带轮(10)位于风扇叶(19)右端,二号带轮(10)用于带动连接轴(18)与风扇叶(19)转动;所述二号带轮(10)与一号带轮(71)上设有皮带(72),皮带(72)用于实现二号带轮(10)与一号带轮(71)之间的传动;
所述输送板(31)材质为具有双向记忆效应的记忆合金,三根二号导液管(3)上输送板(31)的记忆合金类型不同并且变态温度自左向右依次降低,输送板(31)低温时为碗状形态,输送板(31)高温时为平板形态,两种形态用于方便冷却介质的输送;
从冷却介质进口(11)向机体(1)内输送内却介质,将被冷却物输送进最左侧的一号导液管(2)下端,被冷却物通过三根一号导液管(2)、两根弯管(4)与三根二号导液管(3),在机体(1)内实现热量的交换,最后通过排料管(14)排出,三根一号导液管(2)与三根二号导液管(3)的设计,保证了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提高了换热器的实用效果;过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7)转动,电机(7)带动曲轴(8)转动,由于曲轴(8)下方的连杆轴颈穿过二号导液管(3)上端的椭圆形分叉管路,使得二号导液管(3)在曲轴(8)的作用下在机体(1)内上下运动,从而使得输送板(31)上下运动,进而不断的使得低温的冷却介质随着输送板(31)向上运动,同时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排入隔板(5)上方的空间,使得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
同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循环冷却泵(13)工作,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输送至循环冷却泵(13)中冷却,并使得冷却后的冷却介质再次输送至机体(1)中,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避免了冷却介质的浪费,节约了成本,同时使得机体(1)内始终保持足够的冷却介质,提高了换热器
的工作效率;过程中,随着输送板(31)不断的上下运动,高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输送进储液框(51)中,同时活动框(6)在输送板(31)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上下运动,从而使得一号活塞板(61)随着活动框(6)上下运动,当一号活塞板(61)向上运动时,一号活塞板(61)下方空间产生负压,使得一号活塞板(61)上方的高温冷却介质通过一号活塞板(61)上的单向阀进入一号活塞板(61)下方空间,同时一号活塞板(61)上方的冷却物质通过导流管(52)中的单向阀进入一号活塞板(61)下方空间,当一号活塞板(61)向下运动时,一号活塞板(61)挤压冷却介质,使得高温的冷却介质通过管道输送进循环冷却泵(13)中,随着输送板(31)不断的上下运动,使得低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从隔板(5)下方空间上升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同时使得换热后高温的冷却介质不断的输送进储液框(51)中,通过一号活塞板(61)不断的上下运动,使得高温的冷却物质不断的输送进循环冷却泵(13)中进行冷却再循环,减少了冷却物质的消耗,提高了冷却效率;曲轴(8)转动时使得曲轴(8)的连杆轴颈不断的与气囊(15)接触并脱离,因气囊(15)为弹性气囊,从而使得气囊(15)不断的压缩与恢复,进而使得与气囊(15)相连通的固定框(9)中的二号活塞板(91)不断的上下运动,二号活塞板(91)向下运动时,使得二号活塞板(91)上方空间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冷却介质进入二号活塞板(91)中,对固定框(9)中的部分一号导液管(2)进行散热,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当二号活塞板(91)向上运动时,二号活塞板(91)挤压固定框(9)中的升温的冷却物质,使得升温后的冷却物质排入循环冷却泵(13)中进行冷却、循环,随着二号活塞板(91)不断的上下运动,低温的冷却物质不断的进入固定框(9)中对一号导液管(2)中的被冷却物进行降温,同时使得升温后的冷却介质排入循环冷却泵(13),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使得被冷却物得到充分的冷却,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冷却物质的消耗,节约了成本;散热孔(16)的设置,使得机体(1)内的热量不断的向外界输送,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机体(1)内的温度,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同时半透膜的存在避免了部分冷却介质在高温情况下挥发排出机体(1),避免了冷却介质的浪费,同时避免了冷却介质对环境造成污染;一号带轮(71)随着电机(7)转动,皮带(72)使得二号带轮(10)随着一号带轮(71)转动,从而使得风扇叶(19)转动,隔板(5)上方空间的热量在风扇叶(19)作用下快速的通过散热孔(16)排出机体(1)外,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机体(1)内的温度,进而使得换热器更好的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输送板(31)上升时带动隔板(5)下方的冷却介质向上运动,碗形态提高了输送板(31)的输送效果,使得更多的冷却介质被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输送板(31)中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不断的提高,当输送板(31)的高度高于活动框(6)顶部的时候,输送板(31)所用的记忆金属达到变态温度,从而使得输送板(31)转变为平板形态,进而使得输送板(31)中的冷却介质完全的进入到储液框(51)中,避免了部分高温的冷却介质残留在输送板(31)中,并随着输送板(31)的下降与隔板(5)下方的低温冷却介质相混合,使得高温冷却介质完全的排出,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换热器的冷却性能。
CN201811121242.0A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 Active CN109115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1242.0A CN109115014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1242.0A CN109115014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5014A CN109115014A (zh) 2019-01-01
CN109115014B true CN109115014B (zh) 2020-10-30

Family

ID=64857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1242.0A Active CN109115014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50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9176B (zh) * 2020-09-24 2022-01-14 金湖正泓企业策划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密度管道换热用分流式换热器
CN115491493B (zh) * 2022-08-31 2024-03-01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废料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15411648B (zh) * 2022-11-01 2023-02-24 安徽中鑫继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箱式配电网自动化馈线终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10489A1 (de) * 1981-03-18 1982-10-14 Kühlerfabrik Längerer & Reich GmbH & Co KG, 7024 Filderstadt Waermeaustauscher
EP2078912A1 (en) * 2006-10-25 2009-07-15 Nara Machinery Co., Ltd. Granule heat-exchanging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5081Y (zh) * 2005-03-22 2006-04-26 东台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水冷式散热装置
CN201755493U (zh) * 2010-07-09 2011-03-09 上海海鹰粘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应釜循环冷却系统
CN106924866A (zh) * 2015-12-30 2017-07-07 杨配媛 一种新型喷药设备
CN207413532U (zh) * 2017-11-01 2018-05-29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球磨机液压站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10489A1 (de) * 1981-03-18 1982-10-14 Kühlerfabrik Längerer & Reich GmbH & Co KG, 7024 Filderstadt Waermeaustauscher
EP2078912A1 (en) * 2006-10-25 2009-07-15 Nara Machinery Co., Ltd. Granule heat-exchanging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5014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5014B (zh) 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
CN113847831B (zh) 换热器的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换热器
CN109341373A (zh) 一种石油化工用热交换器
CN206959266U (zh) 一种全新风净化空调排风冷热能再利用的节能装置
CN109357548B (zh) 一种石油化工用热交换器
CN101333587A (zh) 真空油淬炉淬火油冷却装置
CN110509765A (zh) 双节履带车动力总成集成式冷却系统
CN208236818U (zh) 一种液压站用油冷却机
CN218175037U (zh) 一种高强度合金丝锥热处理加工用快速降温装置
CN206478212U (zh) 一种同时泵出及回吸型油冷系统
CN109282672A (zh) 一种快速冷却热流体的方法
CN2494877Y (zh) 冷油机
CN109111954B (zh) 一种高效的煤气制取方法
CN109237963B (zh) 一种石油化工生产用高效热交换器
CN109961932B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油箱
CN113294944A (zh) 一种冷凝器
CN209431914U (zh) 一种化工厂生产用冷却塔
CN202326099U (zh) 一种水冷空气压缩机热回收系统
CN202360203U (zh) 单流程冷却器
CN2924383Y (zh) 高效热能热泵热水器水箱
CN114264183B (zh) 一种油气冷却器
CN204981985U (zh) 氮气循环冷却机
CN217856183U (zh) 可快速冷热切换的反应罐
CN218566228U (zh) 一种多工位空气冷却器
CN218155644U (zh) 一种润滑脂生产用空气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an Diancai

Inventor after: Hou Xianying

Inventor before: Hou Xiany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7

Address after: 236000 Anhui province Fuyang Yingdong Fukang Road No. 1

Applicant after: ANHUI HAOYUAN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65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No. 24 south section of first ring road, Sichuan, Chengdu

Applicant before: Hou Xiany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