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2670A -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混纤纤维及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混纤纤维及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2670A
CN109112670A CN201710479295.9A CN201710479295A CN109112670A CN 109112670 A CN109112670 A CN 109112670A CN 201710479295 A CN201710479295 A CN 201710479295A CN 109112670 A CN109112670 A CN 109112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land
type composite
composite fiber
polyester
s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92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姚姚
倪春健
吉宫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792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26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2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26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1/00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 D01F11/04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of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11/08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of synthetic poly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海岛复合纤维、混纤纤维和纤维产品。所述海岛复合纤维,构成海成分的聚合物为易溶出聚酯;该纤维横截面上,存在由聚酯A形成的岛和由聚酯B形成的岛,所有岛以点状分布在海成分中,单个岛的直径为1.0μm~7.0μm。所述海岛复合纤维高次加工性良好,能够用既有的设备保持高的生产性和品质,并且通过除去海成分而得到的极细混纤纤维具有优异的触感,具有形态控制的功能,织成织物后具有柔软,蓬松的良好触感。

Description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混纤纤维及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岛成分为两种聚合物的海岛复合纤维,由这种海岛复合纤维减量去除海成分后得到的极细、卷缩混纤纤维,以及所述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
背景技术
使用聚酯、聚酰胺等热塑性聚合物的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尺寸稳定性,不仅在衣料用途,而且广泛应用于内部装饰、车辆内饰、产业用途。
但是,在纤维用途多样化的现代,对纤维的特性要求也变得多种多样。其中,极细化蓬松纤维,对于纤维本身的特性和制成布料之后的特性能产生较大的效果,在控制纤维的截面形态的观点中是主流的技术。
制造极细纤维的方法,考虑高次加工中的操作性等,利用成为极细纤维的岛成分被海成分覆盖的海岛复合纤维的方法在工业上被大量采用。在该方法中,纤维截面中,预先在由易溶解成分形成的海成分中配置大量由难溶解成分形成的岛成分,在制成纤维或纤维产品之后,通过将海成分溶解除去,能够由岛成分生成极细纤维。
中国公开专利CN105874111A公开了一种海岛复合纤维、复合极细纤维和纤维产品。在纤维截面中岛成分以点状散布在海成分中而配置,岛成分具有由2种以上的不同聚合物接合形成的复合形态。使得在具有源于极细纤维的纤细触感的同时,除了力学特性、耐磨耗性、蓬松性以外还具有高功能加工处理、形态控制等各种功能的复合极细纤维。
日本公开专利特开昭59-130367公开了一种种海岛复合纤维,主要由0.001~0.3丹尼尔(纤维径相当于300nm~6μm)的聚酰胺和聚酯这2种以上的超极细纤维成分在实质上不聚集成群的状态下分散排列而形成岛成分。使用该技术,通过从上述海岛复合纤维除去海成分,实施加热处理,由于聚酯和聚酰胺这两种的极细纤维成分之间的热处理之后存在收缩差,极细纤维彼此的取向打乱,由此在极细纤维束内产生丝长差别,与以往的极细纤维相比,能够获取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膨松感的织物。但是聚酯和聚酰胺形成的极细纤维在染色时由于聚酯和聚酰胺的不同特性,针对不同成分必须使用分散染料和酸性染料进行分浴进行染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用既有的设备以高生产性制造复合混纤纤维的海岛复合纤维,所述复合极细纤维具有源于极细纤维的纤细触感、具有力学特性、耐磨耗性、蓬松性,以及高功能加工处理、形态控制等各种功能。同时由于极细纤维成分同为聚酯,可以仅用分散染料实现染色。
为了解决以上课题,本发明的海岛纤维具有以下构造,即: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构成海成分的聚合物为易溶出聚酯;该纤维横截面上,存在由聚酯A形成的岛和由聚酯B形成的岛,所有岛以点状分布在海成分中,单个岛的直径为1.0μm~7.0μm。
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所述聚酯B优选为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所述聚酯A优选为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且聚酯A的熔融粘度比聚酯B的熔融粘度高10Pa・s以上。
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所述聚酯A优选为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者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优选单个岛的直径为3.0μm~6.0μm。
本发明的的混纤纤维具有以下构造,即:
一种混纤纤维,是将所述的海岛纤维减量去除海成分后得到的。
本发明所述海岛复合纤维在纤维制品中具有应用。
如果利用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则能够制造纤维径大幅缩小了的极细的复合纤维,能够获得在各种用途领域中展开应用的高功能纤维。即、由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除去海成分而得到的极细纤维是具有2种以上聚合物的特性的复合极细混纤纤维。因此,能够成为在具有源于极细纤维的纤细触感的同时,除了力学特性、耐磨耗性、蓬松性以外还具有高功能加工处理、形态控制等各种功能的复合极细纤维,能够在极细纤维的用途中大展身手。另外,由于构成混纤纤维的两种聚合物均为聚酯,可以仅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避免了使用不同种类燃料进行分浴染色的复杂工艺。
此外,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在除去海成分之前具有与通常的纤维同等的纤维径,复合型的岛成分被海成分被覆。因此,与通常的海岛复合纤维相比,高次加工性良好,还兼有以下工业优点:能够利用既有的设备,以高生产性制造品质优异的高功能纤维材料。
另外,在用于高功能服装的用途,加工成机织或针织物等布帛时,能够使功能剂以及用于赋予功能剂的粘合剂等的含浸性比以往技术提高。并且具有良好的柔软触感和吸水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岛成分的截面形态的概要图,为对半分隔型截面,其中a表示由聚酯A形成的岛,b表示由聚酯B形成的岛。
图2是本发明岛成分的截面形态的概要图,为间隔分散型截面,其中a表示由聚酯A形成的岛,b表示由聚酯B形成的岛。
图3是本发明海岛复合纤维的概要图,其中a表示由聚酯A形成的岛,b表示由聚酯B形成的岛,c表示海成分。
图4是本发明具有异收缩的海岛复合纤维制成的机织物试片脱除海成分后的截面照片。
图5是不具有异收缩的海岛复合纤维制成的机织物试片脱除海成分后的截面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是在与纤维轴垂直的方向的纤维截面中具有岛成分以点状散布在海成分中的形态的纤维。
本发明海岛复合纤维的横截面上存在两种岛,一种岛由聚酯A形成,另一种岛由聚酯B形成,这两种岛以点状分布在海成分中。海岛复合纤维中的海成分由易溶出聚酯形成,因此,在除去被覆的海成分聚合物之后,聚酯A和聚酯B呈现出分散的混纤状态。
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在纺丝工序、拉伸工序之类的制丝工序中复合纤维成一体而伸长变形。根据聚合物的刚性,由伸长变形产生的应力成为内部能量而蓄积在岛成分、海成分中。在不具有海成分的通常的纤维的情况,例如,在没有充分形成纤维结构的未拉伸纤维的情况,在将纤维卷取后,由于变形缓和等等,内部能量被释放出来了。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情况,由于具有海成分,在卷取等之后放置时也能够保持内部能量充分蓄积在复合型的岛成分中的状态。因而,在除去海成分后,通过岛成分将蓄积的内部能量释放出来而表现出收缩。
这里,在表现该收缩性时,在不同的2种聚合物分散设置的混纤构造的情况,由于聚合物间蜷缩性的表现不同,所以,利用该极细纤维的收缩差等将极细纤维彼此的取向打乱,由此在极细纤维束内产生丝长差别,与以往的极细纤维相比,能够获取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膨松感的织物。
这意味着,不需要实施假捻等追加的高次加工,仅用海岛复合纤维通常进行的脱海处理,就能够在极细纤维间形成合适的空隙。该现象,从极细纤维的高功能化的观点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以往所说的极细纤维特有的柔软和纤细的触感,而且多以束状集束的极细纤维束通过其异收缩结构而开纤性大幅提高,比表面积效果、纤维间空隙的毛细管现象、功能剂的保持功能等各种功能变得更加显著。
在用于高功能服装的用途,加工成机织或针织物等布帛时,能够使功能剂以及用于赋予功能剂的粘合剂等的含浸性比以往技术提高。作为具有致密性的高密度机织物,在防水加工后具有良好的防水特性。
作为适合从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制造混纤纤维的优选岛成分聚合物的组合,优选在实施加热处理时产生收缩差的聚合物组合,作为具体的聚合物的组合,优选高收缩聚酯A成分为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酯,低收缩聚酯B成分为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当聚酯A和聚酯B同为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为使聚酯A和聚酯B形成的纤维产生收缩差,聚酯A的熔融粘度比聚酯B的熔融粘度高10Pa・s以上;当聚酯A为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酯,聚酯B为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对聚酯A和聚酯B的熔融粘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即使两者的熔融粘度相同也可以产生收缩差。
在选择熔融纺丝时,作为岛成分,可以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能够熔融成型的聚酯聚合物和他们的改性聚酯。特别是,聚合物的熔点为165℃以上时耐热性良好,所以优选。此外,也可以使用改性聚酯,在聚合物中添加第三类共聚成分进行共聚改性,以及含有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钡等无机物、炭黑、染料、颜料等着色剂、阻燃剂、荧光增白剂、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添加剂。
本发明所述海成分聚合物为易溶出聚酯。从脱海性和脱海后的极细纤维的开纤性的观点,优选共聚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3mol%~20mol%的聚酯、以及除了前述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以外还共聚了分子量500~3000的聚乙二醇5wt%~15wt%的范围的聚酯。上述优选的聚酯,能够保持结晶性,同时能够在制丝工序中不妨碍岛成分的变形,能够形成高取向纤维结构。
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在除去海成分后,能够获得具有2种聚合物特性的混纤纤维。这里,该混纤纤维具有取决于其纤维径的优异的触感,同时能够赋予力学特性、耐磨耗性、蓬松性,以及在高功能加工处理、形态控制等用途中展开时所需的功能。为此,为了确保该特征性的触感,单个岛的直径为1.0μm~7.0μm。
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通过单个岛的直径为1.0μm以上,能够抑制在制丝工序中岛成分发生局部破断等,预防在后加工工序中发生断丝等。此外,在由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产生极细混纤纤维时,具有能够使加工条件的设定简易的效果。另一方面,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即极细纤维所特有的纤细触感、微细纤维间空隙所织造出的各种功能比通常的纤维优异,单个岛的直径为7.0μm以下。进而考虑到高次加工中的工序通过性、脱海条件设定的简易性、操作性,以及为了考虑到纤维染色性能的发挥,本发明的单个岛的直径优选为3.0μm~6.0μm。
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鉴于生产性和设备的简易性,优选通过熔融纺丝来实施,但是使用溶液纺丝那样的使用溶剂的纺丝方法,也能够制造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这是毋庸置疑的。
本发明中的纺丝温度,以该聚合物的熔点作为标准,设定在熔点+60℃以下即可,在纺丝头或纺丝模块内聚合物不会发生热分解等,分子量降低得到抑制,能够良好地制造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
本发明中聚合物的排出量,作为能够保持稳定性、同时熔融排出的范围,可以列举出每个排出孔为0.1g/min/孔~20.0g/min/孔。此时,优选考虑到能够确保排出的稳定性的、排出孔中的压力损失。这里所说的压力损失,优选以0.1MPa~40MPa为标准,根据与聚合物的熔融粘度、排出孔径、排出孔长的关系,来确定排出量的范围。
从排出孔被熔融排出了的丝条,通过冷却固化,赋予油剂等而集结成束,被规定了圆周速度的辊拉取。这里的拉取速度是由排出量和目标的纤维径确定的,本发明中,从能够稳定制造海岛复合纤维的观点来看,可以列举出100m/min~7000m/min作为优选范围。该纺丝得到的海岛复合纤维,从提高热稳定性、力学特性的观点来看,优选进行拉伸,既可以将纺丝得到的海岛复合纤维在临时卷取后进行拉伸,也可以不临时卷取、就接着纺丝进行拉伸。
作为该拉伸条件,可以列举出例如,在由一对以上的辊组成的拉伸机中,如果是通常能够进行熔融纺丝的、显示热塑性的聚合物所构成的纤维,则通过设定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熔点以下的温度的第1辊与相当于结晶化温度的第2辊的圆周速度比,使纤维轴方向不被过度拉伸、且能够被热定型而被卷取。此外,在是不显示玻璃化转变的聚合物时,只要进行海岛复合纤维的动态粘弹性测定(tanδ),将所得的tanδ的高温侧的峰值温度以上的温度作为预热温度进行选择即可。这里,从提高拉伸倍率、提高力学物性的观点来看,将该拉伸工序分多阶段实施也是优选方法。
为了从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产生复合极细纤维,只要将复合纤维浸渍在易溶解成分能够溶解的溶剂等中,除去易溶解成分即可,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水溶液等碱性水溶液。作为将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在碱性水溶液中处理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在制成复合纤维或由其构成纤维结构体之后,浸渍在碱性水溶液中。此时,如果将碱性水溶液加热到50℃以上,则能够加速水解进行,所以优选。此外,如果使用流体染色机等,则能够一次性进行大量处理,所以从生产性也好、工业的观点来看优选。
上面是基于通常的熔融纺丝法对本发明的极细纤维的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熔喷法和纺粘法进行制造,这是毋庸置疑的,进而也可以通过湿式和干湿式等的溶液纺丝法等来制造。
下面将列举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极细纤维予以具体说明。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进行下述评价。
(1)聚合物的熔融粘度
通过真空干燥机使碎屑状的聚合物的水分率为200ppm以下,通过东洋精机制CAPILOGRAPH(毛细管流变仪),分阶段地改变变形速度,测定熔融粘度。再者,测定温度与纺丝温度同样,在实施例或比较例中记载了1216s-1的熔融粘度。而且,从将试样投入加热炉到开始测定,中间间隔5分钟,在氮气氛围中进行测定。
(2)纤度(海岛复合纤维、极细混纤纤维)
针对采集到的海岛复合纤维,在温度20℃、湿度65%RH的气氛中测定单位长度的重量,根据该值计算出相当于10000m的重量。重复10次进行测定,将其简单的平均值的小数点以下四舍五入,将所得的值作为纤度。
在对极细混纤纤维的单丝纤度进行评价时,从海岛复合纤维中以保持丝束的状态除去海成分的99%以上,将采集到的极细混纤纤维束在与海岛复合纤维相同的气氛中测定单位长度的重量,计算出相当于10000m的重量。将该极细混纤纤维束的重量除以纤维束中存在的丝数(相当于岛数),计算出单丝纤度。将同样的操作重复进行10次,将其简单的平均值的小数点第4位以下四舍五入,将所得的值作为复合极细纤维的单丝纤度。
(3)纤维的力学特性
对海岛复合纤维和极细混纤纤维使用インテック社制拉伸试验机“Tensilon”,在试料长20cm、拉伸速度100%/min的条件下测定应力-变形曲线。读取破断时的负荷,将该负荷除以初始纤度,从而计算出强度,读取破断时的变形,将其除以试料长,将所得的值乘以100倍,算出破断伸长率。这些所有的值,都是将该操作用同一标准反复进行5次,求出所得到的结果的简单平均值,强度是将小数点后第2位四舍五入而得的值,伸长率是将小数点以后四舍五入而得的值。
(4)布帛厚度
根据JIS 10962010标准进行机织物厚度测试。
(5)刚软度
根据JIS 10962010标准进行刚软度(柔软性)测试。
(6)单个岛的直径
将海岛复合纤维用环氧树脂包埋,在Reichert社制Cryosectioning SystemModelFC·4E中冻结,用具有金刚石刀的Reichert-Nissei ultracut N(ウルトラミクロトーム)切削,然后将该切削面用(株)日立制作所制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7100FA以能够观察合计100根以上的岛成分的倍率进行拍照。将从该图像任意性选择出的100根岛成分提出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WINROOF)测定所有岛成分的直径,求出平均值。所有的值,都是对10处位置的各相片进行测定,将10处位置的平均值作为岛成分的直径。岛成分的直径是以μm为单位,是四舍五入到小数点第1位而得到的值。
(7)机织物密度
根据JIS 10962010标准进行机织物密度测试。
下面基于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使用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熔融粘度:100Pa·s)作为岛成分聚酯A(高收缩成分),使用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数均分子量19300g/mol、熔融粘度:140Pa·s)作为岛成分聚酯B(低收缩成分),使用共聚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8.0mol%和分子量1000的聚乙二醇10wt%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熔融粘度:80Pa·s)作为海成分,将各成分分别在280℃下熔融,计量后经过特定纺丝模块排出,岛1/岛2/海的复合比,以使排出量为重量比40/40/20那样进行调整(总排出量56g/min)。将熔融排出的丝条冷却固化,然后赋予油剂,以FDY纺丝法进行一步法延伸定型,在加热到90℃和130℃的辊间拉伸到3.2倍(纺丝速度1300m/min),以卷取速度4000m/min卷取,得到海岛复合纤维(70dtex-12长丝)。另外,该海岛复合纤维,形成图3所示那样的、岛成分有规则地配置的混纤型海岛复合截面,该岛成分形成了图2那样的由聚酯A形成的岛和由聚酯B形成的岛分散设置存在的复合截面,单个岛的直径为3.0μm。实施例1中得到的海岛复合纤维的力学特性,强度为3.5cN/dtex、伸长率为39%,具有进行高次加工的充分力学特性,即使在加工成机织物或针织物后也全然没有断丝等发生。
将由实施例1的海岛复合纤维制成的机织物试片在加热到90℃的1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脱去海成分的99wt%以上,进行脱海。结果脱海时无极细纤维的脱落,试片无毛刺等,品质优异。将该试片使用(株)キーエンス社制激光显微镜VK-X200观察试片的侧面和截面,结果能够观察到三维立体地表现异收缩(图4所示为异收缩截面SEM照片)。
该试片,在具有源于极细纤维的纤细触感的情况下,具有膨胀感,厚度较比较例相比厚重,舒适性优异,具有优良的触感。并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刚软度达到25mm,这是由比较例所示的均聚物构成的极细纤维所绝对达不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除了将岛成分聚酯A变为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1、熔融粘度:160Pa·s)以外,其它全部依照实施例1得到海岛复合纤维。
实施例2的海岛复合纤维中,具有由PET1和PBT1分散配置的岛成分,复合纤维横截面上岛成分形态良好。
由实施例2的海岛复合纤维制作针织物试片,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除去海成分。脱海时无极细纤维的脱落,试片品质优异。
在该试片的观察结果中,能够观察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三维立体地表现出异收缩特性的极细纤维,该试片,在具有源于极细纤维的纤细触感的情况下,舒适性优异,具有优良的触感,具有蓬松感,柔软性好,刚软度达到24mm。将结果一并示于表1。
实施例3
使用共聚了相对于酸总量7.0mol%间苯二甲酸和4mol%2,2-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2、数均分子量17500g/mol、熔融粘度:110Pa·s)作为岛成分聚酯A,使用实施例1中使用的PET1(熔融粘度:140Pa·s)作为岛成分聚酯B,海成分同实施例1,将纺丝温度定为290℃,在加热到90℃和130℃加热的辊间进行拉伸,除此以外,全都依照实施例1进行而得到海岛复合纤维。
该海岛纤维中具有由PET2和PET1分散配置的岛成分,复合纤维横截面上岛成分形态良好。与实施例1同样观察试片,同样表现出异收缩的特性。蓬松性和柔软度较好。将结果一并示于表1。
实施例4
以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3、数均分子量23300g/mol、熔融粘度:170Pa·s)作为岛成分聚酯A,以低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4、数均分子量13500g/mol、熔融粘度:30Pa·s)作为岛成分聚酯B,海成分同实施例1,纺丝温度定为290℃,在加热到90℃和130℃的辊间进行拉伸,除此以外,全都按照实施例1进行而得到海岛复合纤维。
该海岛复合纤维和极细纤维中,通过使用高分子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聚酯A,与实施例1相比,力学特性提高;另一方面,蓬松性有些降低。但与实施例1同样观察试片,同样表现出异收缩的特性。柔软性也比较好。将结果一并示于表1。
实施例5
使用共聚了间苯二甲酸7.0mol%和2,2-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4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5、数均分子量20000g/mol、熔融粘度:140Pa·s)作为岛成分聚酯A,使用实施例1中使用的PET1(熔融粘度:140Pa·s)作为岛成分聚酯B,海成分同实施例1,将纺丝温度定为290℃,在加热到90℃和130℃加热的辊间进行拉伸,除此以外,全都依照实施例1进行而得到海岛复合纤维。
该海岛纤维中具有由PET5和PET1分散配置的岛成分,复合纤维横截面上岛成分形态良好。与实施例1同样观察试片,虽然聚酯A和B熔融粘度相同,同样表现出异收缩的特性。蓬松性和柔软度较好。将结果一并示于表1。
实施例6
除了将岛成分聚酯A变为添加了相当于聚酯A总量2wt%二氧化钛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2、熔融粘度:150Pa·s)以外,其它全部依照实施例1而得到海岛复合纤维。
实施例6的海岛复合纤维中,具有由PET1和PBT2分散配置的岛成分,复合纤维横截面上岛成分形态良好。
由实施例6的海岛复合纤维制作针织物试片,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除去海成分。脱海时无极细纤维的脱落,试片品质优异。
在该试片的观察结果中,能够观察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三维立体地表现出异收缩特性的极细纤维,该试片,在具有源于极细纤维的纤细触感的情况下,舒适性优异,具有优良的触感,具有蓬松感,柔软性好,刚软度达到25mm。将结果一并示于表1。
比较例1
为了证实本发明的岛成分异收缩结构的效果,使用实施例1使用的PET1作为岛成分聚酯A和岛成分聚酯B,形成以往那样的由单独成分构成的岛成分,除此以外全部按照实施例1进行而得到海岛复合纤维。该海岛复合纤维的截面中,由PET1单独形成岛成分,形成有规则性的海岛复合截面。从由该海岛复合纤维制成的针织物试片中除去海成分,结果从该岛成分的规则性排列中脱海处理有效地进行,没有极细纤维的脱落等,其品质没有问题,但与实施例1的试片相比,纤细的触感不足。针对该试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使用激光显微镜观察其侧面和截面,结果没有发现实施例1中看到的异收缩结构(如图5所示截面无异收缩),能够确认以极细纤维的取向整齐的束状存在,与实施例1相比,触感大幅降低,同时厚度较低,不具有蓬松性,柔软性也不佳。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2,3
与比较例1的目的相同,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效果,以实施例1使用的PTT作为岛成分聚酯A和岛成分聚酯B(比较例2)、以实施例2使用的PBT1(比较例3)作为岛成分聚酯A和岛成分聚酯B,除此以外,全都按照实施例1进行而得到海岛复合纤维。在这些海岛复合纤维的截面中由PTT单独(比较例2)或PBT单独(比较例3)形成岛成分,形成有规则性的海岛复合截面。在从比较例2和比较例3的海岛复合纤维中除去海成分后的试片(针织物)中,虽然由于聚合物特性的因素,触感有些变化,但仍旧不及实施例触感优良,并且蓬松性较差。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4,5
与比较例1的目的相同,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效果,将纤维直径控制为0.5μm(比较例4)和8.0μm(比较例5),除此以外,全都按照实施例1进行而得到海岛复合纤维。由于纤维太过纤细,比较例4形成的海岛复合纤维的截面中岛成分在拉伸过程中发生了局部破裂,纺丝性较差。在从比较例5的海岛复合纤维中除去海成分后的试片(针织物)中虽然由于聚合物特性的因素存在蓬松性,但是柔软性较差。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6
与比较例1的目的相同,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效果,使用实施例1使用的PET1作为岛成分聚酯A,使用与PET1熔融粘度相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6、熔融粘度:145Pa·s)作为岛成分聚酯B,除此以外,全都按照实施例1进行而得到海岛复合纤维。该海岛复合纤维的截面中,由PET1和PET6形成岛成分,形成有规则性的海岛复合截面。从由该海岛复合纤维制成的针织物试片中除去海成分,结果从该岛成分的规则性排列中脱海处理有效地进行,没有极细纤维的脱落等,其品质没有问题,但与实施例1的试片相比,纤细的触感不足。针对该试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使用激光显微镜观察其侧面和截面,结果没有发现实施例1中看到的异收缩结构,能够确认以极细纤维的取向整齐的束状存在,与实施例1相比,触感大幅降低,同时厚度较低,不具有蓬松性,柔软性也不佳。结果示于表2。

Claims (7)

1.一种海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构成海成分的聚合物为易溶出聚酯;该纤维横截面上,存在由聚酯A形成的岛和由聚酯B形成的岛,所有岛以点状分布在海成分中,单个岛的直径为1.0μm~7.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B为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海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A为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且聚酯A的熔融粘度比聚酯B的熔融粘度高10Pa・s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海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A为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者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岛的直径为3.0μm~6.0μm。
6.一种混纤纤维,由权利要求1所述海岛复合纤维减量去除海后得到。
7.权利要求1所述海岛复合纤维在纤维制品中的应用。
CN201710479295.9A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混纤纤维及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 Pending CN1091126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9295.9A CN109112670A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混纤纤维及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9295.9A CN109112670A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混纤纤维及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2670A true CN109112670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32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9295.9A Pending CN109112670A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混纤纤维及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26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9879A (zh) * 2019-04-29 2019-08-02 吴江精美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海岛纤维及用于制备海岛纤维的方法和复合纺丝组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3546A (zh) * 2005-05-11 2005-11-09 江南大学 一种超特细异性复合加弹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047657A (ja) * 2008-08-20 2010-03-04 Toray Ind Inc ポリマアロイチップ、ポリマアロイ繊維および超極細繊維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5874111A (zh) * 2014-02-25 2016-08-17 东丽株式会社 海岛复合纤维、复合极细纤维和纤维产品
CN105908286A (zh) * 2016-05-25 2016-08-31 浙江古纤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板双色超细复合加弹丝的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3546A (zh) * 2005-05-11 2005-11-09 江南大学 一种超特细异性复合加弹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047657A (ja) * 2008-08-20 2010-03-04 Toray Ind Inc ポリマアロイチップ、ポリマアロイ繊維および超極細繊維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5874111A (zh) * 2014-02-25 2016-08-17 东丽株式会社 海岛复合纤维、复合极细纤维和纤维产品
CN105908286A (zh) * 2016-05-25 2016-08-31 浙江古纤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板双色超细复合加弹丝的加工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晋良主编: "《纤维新材料》", 31 August 2007, 上海大学出版社 *
郭世真: "CDP/PET,PBT/PET复合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合成纤维工业》 *
陈继红等: "《服装面辅料及服饰》", 31 August 2003, 东华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9879A (zh) * 2019-04-29 2019-08-02 吴江精美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海岛纤维及用于制备海岛纤维的方法和复合纺丝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1399B (zh) 複合纖維
US10604866B2 (en) Sea-island composite fiber, composite ultra-fine fiber, and fiber product
TWI709674B (zh) 芯鞘複合纖維及切割薄膜纖維(slit fibre)以及彼等纖維之製造方法
TWI579423B (zh) 海島纖維
TW200536971A (en) Island-in-sea type composite fiber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H02200868A (ja) 極細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の織布または不織布
JP2013174039A (ja) 単一のポリマー系から製造される区域接合された不織布
CN1408033A (zh) 双组分花式纱及其织物
CN1821455A (zh) 抗静电、吸湿、可染皮芯型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262610A (ja) 混繊糸
US20100167612A1 (en) Multilobal filament, fabric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TWI633216B (zh) 複合紡嘴及複合纖維、複合纖維之製造方法
EP1636405A1 (en)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hollow composite staple fiber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CN109112670A (zh)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混纤纤维及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
JP4315009B2 (ja) 混繊糸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製品
JP2019060049A (ja) 中空ポリエステル短繊維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紡績糸
JP2005133250A (ja) 芯鞘複合繊維
JPH04194013A (ja) 極細繊維発生繊維
JP7063037B2 (ja) 嵩高軽量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JP4511260B2 (ja) 細幅テープおよび細幅テープ状物
JPH07138863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極細繊維不織ウエ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126815A (ja) 極細繊維発生複合繊維
JP4173072B2 (ja) ポリ乳酸系長繊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7427882B2 (ja) 偏心芯鞘複合短繊維を用いた不織布
JP6068868B2 (ja) 湿式不織布用ショートカット繊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