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9239A - 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9239A
CN109089239A CN201811107446.9A CN201811107446A CN109089239A CN 109089239 A CN109089239 A CN 109089239A CN 201811107446 A CN201811107446 A CN 201811107446A CN 109089239 A CN109089239 A CN 109089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access
access point
train
track
sequence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74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9239B (zh
Inventor
俞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074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92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9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9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9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9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涉及无线技术领域,用以解决车载无线接入点的错桥问题。该方法中,首先实时扫描无线接入点的Beacon信息,当扫描时长达第二指定时长时,根据Beacon信息中的属性信息确定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根据确定的结果,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避免了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因为车载无线接入点错误的桥街到对端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导致列车和地面之间的通信网性能下降。

Description

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
背景技术
地铁高架轨道两侧会部署无线接入点,当地铁行驶在一侧轨道时,列车接入点会与轨道两侧无线接入点桥接,保证数据的正常回传。
现有技术地铁高架的无线接入点部署,当列车行驶在轨道上时,经常会因为某个时刻信号的变化,使列车无线接入点与对端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桥接,例如,列车在上行轨道行驶,由于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信号更强,所以列车无线接入点与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桥接,从而导致列车和地面之间的通信网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用于解决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载无线接入点错桥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实时扫描无线接入点的信标Beacon信息,该Beacon信息中包括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用于表示该无线接入点属于上行轨道或下行轨道的属性信息;
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则从该第一指定时长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
将所述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
当扫描时长达到第二指定时长时,根据所述数据表中所述第二指定时长内每个所述的Beacon信息的属性信息,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其中,所述第一指定时长<所述第二指定时长<一个控制周期;
根据确定的结果,在所述当前控制周期内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无线接入点。
进一步的,所述Beacon信息还包括:接收所述Beacon信息的时间点;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
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包括:
将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根据所述接收所述Beacon信息的时间点排序,得到序列号序列;
若所述序列号序列满足上行轨道序列号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上行轨道;
若所述序列号序列满足下行轨道序列号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下行轨道。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序列号分为上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和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所述上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沿列车行驶方向递增、所述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沿列车行驶方向递减;
将序列号根据所述时间点排序,得到序列号序列之后,还包括:
计算相邻两序列号之间的差值;
将差值累加,得到差值总和;
若所述序列号序列满足上行轨道序列号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上行轨道,包括:
若差值总和大于或等于预设上升阈值,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运行轨道为上行轨道;
若所述序列号序列满足下行轨道序列号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运行轨道为下行轨道,包括:
若差值总和小于或等于预设下降阈值,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运行轨道为下行轨道。
进一步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或下行标志;
根据确定的结果,在所述当前控制周期内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无线接入点包括:
若确定列车所在运行轨道是上行轨道,则关联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的无线接入点;
若确定列车所在运行轨道是下行轨道,则关联属性信息中包括下行标志的无线接入点。
进一步的,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或下行标志,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包括:
计算所述属性信息中的上行标志数量和下行标志数量;
若上行标志数量至少比下行标志数量多预设值个,则确定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是上行轨道;
若下行标志数量至少比上行标志数量多预设值个,则确定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是下行轨道。
进一步的,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实时扫描无线接入点的Beacon信息之后,还包括:
将实时扫描到的Beacon信息,记录到Beacon信息表;
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则从该第一指定时长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包括:
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从所述Beacon信息表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
将所述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之后,还包括:
删除Beacon信息表中的信息。
进一步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在轨道两侧交错部署,同一侧轨道旁无线接入点之间按照预设间隔部署。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装置,该装置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实时扫描无线接入点的信标Beacon信息,该Beacon信息中包括无线接入点信号的强度、用于表示该无线接入点属于上行轨道或下行轨道的属性信息;
读取模块,用于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则从该第一指定时长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
记录模块,用于将所述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
判断模块,用于当扫描时长达到第二指定时长时,根据所述数据表中所述第二指定时长内每个所述Beacon信息的属性信息,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其中,所述第一指定时长<所述第二指定时长<一个控制周期;
关联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结果,在所述当前控制周期内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无线接入点。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首先实时扫描轨道旁无线接入点的Beacon信息,当扫描时长达第二指定时长时,根据Beacon信息中的属性信息确定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根据确定的结果,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避免了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因为车载无线接入点错误的桥街到对端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导致列车性能下降。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列车的车载无线接入点错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相关装置、介质。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这里首先对本方案中的一些名词做一下解释:
桥接:是指依据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网络模型的链路层的地址,对网络数据包进行转发的过程。
错桥:对错误的网络数据包进行转发。
接下来对本申请方案的基本原理做一下简单说明:
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实时扫描无线接入点的信标信息(以下简称Beacon信息),该Beacon信息中包括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用于表示该无线接入点属于上行轨道或下行轨道的属性信息。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则从该指定时长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当扫描时长达到第二指定时长,根据数据表中的属性信息,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其中,所述第一指定时长<所述第二指定时长<一个控制周期。根据确定的结果,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无线接入点。
本申请通过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判断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根据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关联对应的无线接入点,能够使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与对应的无线接入点正确桥接,保护列车和地面之间的通信网性能。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还采用了其他方案来解决列车上的无线接入点的错桥,这些细节将在后文中详述,这里暂不赘述。
如图1所示,其为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来完成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该场景中包括车载无线接入点30、上行轨道01、下行轨道02、轨道旁无线接入点10、轨道旁无线接入点11、轨道旁无线接入点12、轨道旁无线接入点20、轨道旁无线接入点21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22。
列车在轨道上行驶时,车载无线接入点30实时扫描轨道旁无线接入点10、轨道旁无线接入点11、轨道旁无线接入点12、轨道旁无线接入点20、轨道旁无线接入点21、轨道旁无线接入点22的Beacon信息,该Beacon信息中包括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用于表示该无线接入点属于上行轨道或下行轨道的属性信息。每扫描1s,则从这1s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将该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
当扫描时长达到7s时,车载无线接入点30根据数据表中的7s内的属性信息,确定列车运行在上行轨道01,所以车载无线接入点30在当前的控制周期7分钟内关联轨道旁无线接入点10、轨道旁无线接入点11、轨道旁无线接入点12中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无线接入点。在下一个7分钟(即下一个控制周期)内同样执行上述操作,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看出,一个控制周期为7分钟,则在该控制周期开始的7s内可以快速确定出列车是在上行轨道还是下行轨道,而从7s之后这一个控制周期内,关联的无线接入点皆为所在运行轨道侧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从而避免了列车的车载无线接入点因错误桥接到对端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影响列车和地面之间的通信网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所指的列出可以为地铁、火车、高铁、有轨电车等。当然,需要在指定的运行轨道运行,且需要接入轨道旁无线接入点的列车均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结合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为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实时扫描无线接入点的信标Beacon信息,该Beacon信息中包括其对应无线接入点信号强度、用于表示该无线接入点属于上行轨道或下行轨道的属性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周期可以根据情况自行设置。较佳的,可以根据轨道旁无线接入点的部署间距和列车常规的运行速度来计算出,从一个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出发到达下一个轨道旁无线接入点的时间t。再根据轨道旁无线接入点的数量n来确定控制周期n*t。为了保证判断的准确性,轨道旁无线接入点的数量n建议至少达到7个以上。
步骤202: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则从该第一指定时长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
第一指定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例如,可将第一指定时长设置为1s,即每扫描1s,则从1s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
步骤203:将所述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
步骤204:当扫描时长达到第二指定时长时,根据所述数据表中所述第二指定时长内每个所述Beacon信息的属性信息,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其中,第一指定时长<第二指定时长<一个控制周期。第二指定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例如,可设置为3s,即当扫描时长达到3s时,根据数据表中的3s内的属性信息,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是运行在上行轨道还是下行轨道。
步骤205:根据确定的结果,在所述当前控制周期内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无线接入点。
通过上述方法,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接入的无线接入点是当前运行轨道旁的无线接入点,从而有效避免了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载无线接入点因错误桥接到对端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导致列车和地面之间的通信网性能下降。
进一步的,为便于进一步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运行在上行轨道还是下行轨道的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可包括如下的方案一和方案二:
方案一:轨道旁无线接入点Beacon信息包括:接收所述Beacon信息的时间点,属性信息包括: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
首先将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根据接收所述Beacon信息的时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号序列。若序列号序列满足上行轨道序列号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上行轨道;若序列号序列满足下行轨道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下行轨道。
编号规律指的无线接入点序列号之间的规律,可以是fn=Gf(n-1),即后一个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是前一个无线接入点序列号的G倍,G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2n,这里不做具体限定。或者,fn=f(n-1)+N,即后一个无线接入点与前一个无线接入点序列号的差为N,N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这里不做具体限定。编号时也可以将上行和下行无线接入点同时沿上行轨道方向交错递增,例如上行轨道第一个无线接入点序列号为“上行-001”,第一个下行轨道无线接入点序列号为“下行-002”,第二个上行轨道无线接入点序列号为“上行-003”,第二个下行轨道无线接入点序列号为“下行-004”以此类推,同样满足上行轨道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沿行驶方向递增,下行轨道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沿行驶方向递减。无线接入点序列号之间的规律,可以是后一个无线接入点与前一个无线接入点之间满足某种规律,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无线接入点序列号与其他任意的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满足某种规律,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将序列号按照接收Beacon信息时间点排序,得到序列号序列,通过序列号序列以及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编号规律,可以较为容易的确定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
较佳的,无线接入点序列号分为上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和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上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沿列车行驶方向递增、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沿列车行驶方向递减。
将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根据接收Beacon信息的时间点排序,得到序列号序列之后,执行以下操作:
计算相邻两序列号之间的差值。较佳的,可以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后接收的序列号减去先接收的序列号,得到差值。再将差值累加,得到差值总和。若差值总和大于或等于预设上升阈值,则表示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是运行在上行轨道,若差值总和小于或等于预设下降阈值,则表示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是运行在下行轨道。
上升阈值和下降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下面给出本实施例中的预设值。
假设轨道旁无线接入点的数量为7,则预设上升阈值参考值:n/2+1/2=4;预设下降阈值参考值为:-(n/2+1/2)=-4。若计算出的差值总和大于或等于4,则表示列车运行在上行轨道;若计算出的差值总和小于或等于-4,则表示列车运行在下行轨道。当计算出的差值总和在区间(-4,4)时,则表示无法判断出列车所在运行轨道,此时需要让车载无线接入点关联任一侧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只要关联到信号强度最大的无线接入点即可。
通过上述方法,序列号之间满足相邻两序列号之间差值为1且上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按行驶方向递增,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按行驶方向递减的规律,这样的规律简单、容易计算。将序列号之间的差值累加,结合预设上升阈值和预设下降阈值判断列车所在运行轨道,可以降低误差,更加准确的判断列车所在运行轨道。
方案二: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或下行标志。计算属性信息中的上行标志数量和下行标志数量,若上行标志数量至少比下行标志数量多预设值个,表示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所在运行轨道是上行轨道;若下行标志数量至少比上行标志数量多预设值个,表示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是下行轨道。
具体实施时,假设轨道旁无线接入点数量为7,计算这些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属性信息中的上行标志数量和下行标志数量。假设上行标志数量为5下行标志数量为2,上行标志数量多预设值个(3个),表示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是上行轨道。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行标志数量为6,下行标志数量为1时,即上行标志数量比下行标志数量多4个(即大于预设值3个),也表示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是上行轨道。当上行标志数量为4下行标志数量为3时,上行标志数量比下行标志数量多1个(即小于预设值3个),表示无法判断列车的运行轨道,此时需要关联信号强度最大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这里的预设值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相应的,假设下行标志数量为5上行标志数量为2,下行标志数量多预设值个(3个),表示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是下行轨道。当下行标志数量为6上行标志数量为1,下行标志数量比上行标志数量多4个(即大于预设值3个),同样表示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是下行轨道。而当下行标志数量为4上行标志数量为3时,下行标志数量比上行标志数量多1个(即小于预设值3个),表示无法判断列车的运行轨道,此时需要关联信号强度最大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这里的预设值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属性信息中上行标志数量和下行标志数量和预设值,判断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简单快捷,还可以减少误差。
进一步的,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或下行标志。
根据确定的结果,在所述当前控制周期内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无线接入点,可具体执行为以下步骤:
若确定列车所在运行轨道是上行轨道,则关联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的无线接入点,若确定列车所在运行轨道是下行轨道,则关联属性信息中包括下行标志的无线接入点。
通过上述实施例,首先确定列车所在运行轨道,再确定无线接入点是上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还是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最后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无线接入点,避免了因车载无线接入点错桥,导致列车和地面之间的通信网性能下降。
进一步的,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实时无线接入点的Beacon信息还包括:将实时扫描到的Beacon信息,记录到Beacon信息表。则,前述的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则从该第一指定时长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可执行为: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从所述Beacon信息表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然后,在将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之后,删除Beacon信息表中的信息。
通过上述实施例,首先实时扫描轨道旁无线接入点的Beacon信息,在判断列车所在运行轨道时,可以高效率的获取相关信息。将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之后,删除Beacon信息表中的信息,可以节省空间,避免已处理过的数据占用资源。
图3为本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实时扫描无线接入点的Beacon信息。
步骤302:将实时扫描到的Beacon信息,记录到Beacon信息表。
步骤303:判断第一指定时长计数器是否到期,若是则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01。
步骤304:从所述Beacon信息表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
步骤305:将所述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
步骤306:删除Beacon信息表中的信息。
步骤307:判断第二指定时长计时器是否到期,是则执行步骤308,否则执行步骤301。
步骤308:结束实时扫描,根据所述数据表中所述第二指定时长内每个所述Beacon信息的属性信息,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其中,第一指定时长<第二指定时长<一个控制周期。
步骤309:根据确定的结果,在所述当前控制周期内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
通过上述实施例,列车在行驶过程中,根据无线接入点的属性信息,确定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正确的关联到列车所在运行轨道侧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保护列车和地面之间的通信网性能。
本实施例中,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在轨道两侧交错部署,同一侧轨道旁无线接入点之间按照预设间隔部署。
通过本实施例,减少了由于距离的原因,导致对端轨道旁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大于列车运行轨道侧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可以使车载无线接入点更加准确的桥接到运行轨道侧的轨道旁无线接入点。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装置。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施例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扫描模块1001,用于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实时无线接入点的信标Beacon信息,该Beacon信息中包括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用于表示该无线接入点属于上行轨道或下行轨道的属性信息;
读取模块1002,用于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则从该第一指定时长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
第一记录模块1003,用于将所述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
判断模块1004,用于当扫描时长达到第二指定时长时,根据所述数据表中所述第二指定时长内每个所述Beacon信息的属性信息,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其中,所述第一指定时长<所述第二指定时长<一个控制周期;
关联模块1005,用于根据确定的结果,在所述当前控制周期内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无线接入点。
进一步的,所述Beacon信息还包括:记录接收所述Beacon信息的时间;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判断模块1004包括:
排序单元,用于将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根据所述记录接收所述Beacon信息的时间排序,得到序列号序列;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序列号序列满足上行轨道序列号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上行轨道;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序列号序列满足下行轨道序列号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下行轨道。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分为上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和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所述上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沿列车行驶方向递增、所述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沿列车行驶方向递减;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在排序单元将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根据所述记录接收所述Beacon信息的时间排序,得到序列号序列之后,计算相邻两序列号之间的差值;
累加模块,用于将差值累加,得到差值总和;
第一判定单元包括:第一判定子单元,用于若差值总和大于或等于预设上升阈值,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上行轨道;
第二判定单元包括:第二判定子单元,用于若差值总和小于或等于预设下降阈值,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下行轨道。
进一步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或下行标志;
关联模块1005包括:
第一关联单元,用于若确定列车所在运行轨道是上行轨道,则关联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的无线接入点;
第二关联单元,用于若确定列车所在运行轨道是下行轨道,则关联属性信息中包括下行标志的无线接入点。
进一步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和下行标志,判断模块1004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属性信息中的上行标志数量和下行标志数量;
第三判定单元,用于若上行标志数量比下行标志数量多且多预设值个,确定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是上行轨道;
第四判定单元,用于若下行标志数量比下行标志数量多且多预设值个,确定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是下行轨道。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记录模块,用于在扫描模块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实时扫描无线接入点的信标Beacon信息之后,将实时扫描到的Beacon信息,记录到Beacon信息表;
读取模块1002包括:读取单元,用于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从所述Beacon信息表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
删除模块,用于在第一记录模块将所述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之后,删除Beacon信息表中的信息。
在介绍了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和装置之后,接下来,介绍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计算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计算装置可以至少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的步骤。例如,处理器可以执行如图2中所示的步骤201-205。
下面参照图5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这种实施方式的计算装置130。图5显示的计算装置13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装置130以通用计算装置的形式表现。计算装置13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3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13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132和处理器131)的总线133。
总线133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存储器1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1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1323。
存储器13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324的程序/实用工具1325,这样的程序模块1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计算装置13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3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计算装置13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装置13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装置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35进行。并且,计算装置13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3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36通过总线133与用于计算装置13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理解,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装置13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的步骤,例如,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如图2中所示的步骤201-205。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的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计算装置上运行。然而,本申请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装置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装置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装置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装置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装置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装置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装置,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装置(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装置的若干单元或子单元,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申请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实时扫描无线接入点的信标Beacon信息,该Beacon信息中包括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用于表示该无线接入点属于上行轨道或下行轨道的属性信息;
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则从该第一指定时长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
将所述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
当扫描时长达到第二指定时长时,根据所述数据表中所述第二指定时长内每个所述Beacon信息的属性信息,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其中,所述第一指定时长<所述第二指定时长<一个控制周期;
根据确定的结果,在所述当前控制周期内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无线接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eacon信息还包括:接收所述Beacon信息的时间点;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
相应地,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包括:
将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根据所述接收所述Beacon信息的时间点排序,得到序列号序列;
若所述序列号序列满足上行轨道序列号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上行轨道;
若所述序列号序列满足下行轨道序列号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下行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序列号包括上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和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所述上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沿列车行驶方向递增、所述下行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序列号沿列车行驶方向递减;
将序列号根据所述时间点排序,得到序列号序列之后,还包括:
计算相邻两序列号之间的差值;
将差值累加,得到差值总和;
若所述序列号序列满足上行轨道序列号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上行轨道,包括:
若差值总和大于或等于预设上升阈值,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运行轨道为上行轨道;
若所述序列号序列满足下行轨道序列号编号规律,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的运行轨道为下行轨道,包括:
若差值总和小于或等于预设下降阈值,则确定列车在当前控制周期内运行轨道为下行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或下行标志;
根据确定的结果,在所述当前控制周期内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无线接入点包括:
若确定列车所在运行轨道是上行轨道,则关联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的无线接入点;
若确定列车所在运行轨道是下行轨道,则关联属性信息中包括下行标志的无线接入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上行标志或下行标志;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包括:
计算所述属性信息中的上行标志数量和下行标志数量;
若上行标志数量至少比下行标志数量多预设值个,则确定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是上行轨道;
若下行标志数量至少比上行标志数量多预设值个,则确定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所在的运行轨道是下行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实时扫描无线接入点的Beacon信息之后,还包括:
将实时扫描到的Beacon信息,记录到Beacon信息表中;
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则从该第一指定时长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包括:
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从所述Beacon信息表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
将所述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之后,还包括:
删除Beacon信息表中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轨道旁无线接入点在轨道两侧交错部署,同一侧轨道旁无线接入点之间按照预设间隔部署。
8.一种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在当前控制周期内,实时扫描无线接入点的信标Beacon信息,该Beacon信息中包括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用于表示该无线接入点属于上行轨道或下行轨道的属性信息;
读取模块,用于每扫描第一指定时长,则从该第一指定时长内扫描到的Beacon信息中,读取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
记录模块,用于将所述信号强度最大的Beacon信息记录到数据表中;
判断模块,用于当扫描时长达到第二指定时长时,根据所述数据表中所述第二指定时长内每个所述Beacon信息的属性信息,确定当前控制周期内列车的运行轨道;其中,所述第一指定时长<所述第二指定时长<一个控制周期;
关联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结果,在所述当前控制周期内关联所在运行轨道侧的无线接入点。
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811107446.9A 2018-09-21 2018-09-21 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 Active CN109089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7446.9A CN109089239B (zh) 2018-09-21 2018-09-21 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7446.9A CN109089239B (zh) 2018-09-21 2018-09-21 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9239A true CN109089239A (zh) 2018-12-25
CN109089239B CN109089239B (zh) 2021-12-17

Family

ID=64842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7446.9A Active CN109089239B (zh) 2018-09-21 2018-09-21 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923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1112A (zh) * 2009-03-13 2009-08-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地铁掉头的信道切换方法及车载无线接入点
CN102869062A (zh) * 2011-07-07 2013-01-09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一种实现wlan轨道通信系统快速切换的方法
CN105338579A (zh) * 2014-08-14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中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160373996A1 (en) * 2015-06-17 2016-12-2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Routing gateway selecting method, controller and vehicles network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1112A (zh) * 2009-03-13 2009-08-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地铁掉头的信道切换方法及车载无线接入点
CN102869062A (zh) * 2011-07-07 2013-01-09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一种实现wlan轨道通信系统快速切换的方法
CN105338579A (zh) * 2014-08-14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中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160373996A1 (en) * 2015-06-17 2016-12-2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Routing gateway selecting method, controller and vehicles network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9239B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1063A (zh) 路径规划方法
KR101696548B1 (ko) 플리트의 운행 스케줄 관리 방법
CN106156084A (zh) 路线查询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71861A (zh) 一种路线导航方法及服务器
CN110095126A (zh) 地图匹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4703235A (zh) 一种高速移动下的终端切换方法
CN108253957A (zh) 基于无人机的路线导引方法、无人机、服务器及系统
CN109714420A (zh) 一种数据同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00059394A (ko) 선로 배분 방법 및 장치
CN110962889B (zh) 头码车进路自动选排方法及装置
CN106385699B (zh) 一种无线分布式系统中选择根桥的方法、装置以及服务器
CN115077544A (zh) 列车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68409A (zh) 车辆流的模拟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29277B (zh) 一种基于ctcs-2的室内跑车测试序列编制方法及装置
CN109089239A (zh) 列车上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的桥接方法、装置和介质
CN113682351B (zh) 联锁数据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0823253B (zh) 基于无人车技术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28312B (zh) 地铁运行图中的折返线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183766A (zh) 一种消除地图历史轨迹冗余点的方法及系统
CN114633781A (zh) 一种高速磁浮列车车载数据控车的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1798015B (zh) 一种规划路线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871913A (zh) 路径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2461239A (zh) 移动体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99834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运动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995833A (zh) 一种站台屏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