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0562B - 线束插件后盖 - Google Patents

线束插件后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0562B
CN109080562B CN201811108053.XA CN201811108053A CN109080562B CN 109080562 B CN109080562 B CN 109080562B CN 201811108053 A CN201811108053 A CN 201811108053A CN 109080562 B CN109080562 B CN 1090805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rotor
wire harness
hol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80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0562A (zh
Inventor
孙丰超
刘翠平
王学海
张龙
陶莹
张艳楠
孟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1080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05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0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0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0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0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插件后盖,包括防护盒和长度调整组件;其中,防护盒中设置有防护空间,防护空间中固设有安装套;长度调整组件设置于防护空间中,长度调整组件包括转子和盘线转轮;转子可旋转地套设于安装套上;盘线转轮固定套设于转子上。当线束插件尾端的线束收到受力有挣脱迹象时,盘线转轮可以抵消该挣脱力,避免该挣脱力传递至线束插件内部,能够有效防止线束从线束插件的内部挣脱,提升线束在线束插件内部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发明还通过旋转盘线转轮调整穿出线束插件的线束的长度,可以满足在整车的多种布置需求,并且可以将穿出的线束有效的保护在防护空间中。

Description

线束插件后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中的线束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插件后盖。
背景技术
汽车的线束插件是汽车线束中重要的零部件,而线束插件尾部的电线防护对汽车线束安全至关重要,在线束从线束插件引出之后,线束插件尾部的电线裸露在外,易受到外界尖锐物的损伤,也容易与其他钣金件干涉磨损,产生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线束插件尾部增加橡胶护套或者塑料壳,从而对线束插件尾部的电线进行简单防护。然而,上述橡胶护套或者塑料壳的防护效果极差。
同时,目前的线束插件在线束从线束插件引出之后,没有对线束的走向进行引导,导致线束出现方向随意,使得后续进行不能按照实际布置进行约束。
另外,目前的线束插件不能调整穿出的线束的长度,导致线束摆放凌乱,容易造成线束相互磨损,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插件后盖,以解决上述问题,对线束插件尾部穿出的线束进行防护,并同时对穿出的线束的走向进行引导;同时调整穿出线束插件的线束的长度,满足整车多种布置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包括防护盒和长度调整组件;
所述防护盒中设置有防护空间,所述防护空间中固设有安装套;
所述长度调整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空间中,所述长度调整组件包括转子和盘线转轮;
所述转子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安装套上;所述盘线转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转子上。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长度调整组件还包括定子和弹性件,所述定子固定套设于所述安装套上;
所述转子上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定子上设置有第二锯齿;
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安装套上,用于驱动所述转子向靠近所述定子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锯齿能与所述第二锯齿相啮合。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长度调整组件还包括按钮;
所述按钮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盘线转轮中,所述按钮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防护空间;所述按钮能在所述盘线转轮中沿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按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第三锯齿,所述第三锯齿向所述第一锯齿施力,以驱动所述转子沿着第一方向旋转,同时驱动所述转子向远离所述定子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按钮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筒中;
所述导向柱插设于所述安装套中;所述导向柱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安装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中。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子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台和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套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台和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接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所述第二连接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线束插件上设置有定向凸起,所述防护盒包括第一盖和第二盖;
所述第一盖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盖的一侧旋转连接,所述第一盖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盖的另一侧能够相互扣合,并在内部形成所述防护空间;
所述防护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向孔和第二定向孔;所述防护空间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导槽;
所述第一定向孔用于供所述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一方向穿出所述引导槽;所述第二定向孔用于供所述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二方向穿出所述引导槽。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定向孔和所述第二定向孔在所述防护空间中的分布位置相互垂直。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盖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弹片;所述第二盖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孔;
所述第一卡接弹片固定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接孔中;
所述第一盖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盖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弹片;
所述第二卡接弹片固定卡合于所述第二卡接孔中。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盖包括第一盖本体、第一半圆盖和两个第一弧形盖;
所述第一半圆盖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弧形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
所述第二盖包括第二盖本体、第二半圆盖和两个第二弧形盖;
所述第二半圆盖与所述第二盖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弧形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
所述第一盖本体和所述第二盖本体相互扣合;所述第一半圆盖和所述第第二半圆盖相互扣合;所述第一弧形盖和所述第二弧形盖相互扣合。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盖本体和所述第二盖本体均为方形。
本发明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包括防护盒和长度调整组件;其中,防护盒中设置有防护空间,防护空间中固设有安装套;长度调整组件设置于防护空间中,长度调整组件包括转子和盘线转轮;转子可旋转地套设于安装套上;盘线转轮固定套设于转子上。当线束插件尾端的线束收到受力有挣脱迹象时,盘线转轮可以抵消该挣脱力,避免该挣脱力传递至线束插件内部,能够有效防止线束从线束插件的内部挣脱,提升线束在线束插件内部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发明通过旋转盘线转轮可以调整穿出线束插件的线束的长度,可以满足在整车的多种布置需求,并且可以将穿出的线束有效的保护在防护空间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第一盖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第二盖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安装套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长度调整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盘线转轮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按钮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转子与按钮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4为线束插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防护盒,10-第一盖,11-第一盖本体,12-第一半圆盖,13-第一弧形盖,14-第一卡接弹片,15-第二卡接孔,20-第二盖,21-第二盖本体,22-第二半圆盖,23-第二弧形盖,24-第一卡接孔,25-第二卡接弹片,26-安装套,27-导向条,28-第二连接台,29-第二连接孔,30-线束插件,31-定向凸起,40-第一定向孔,50-第二定向孔。
200-长度调整组件,210-盘线转轮,211-卡装条,220-转子,221-第一锯齿,222-卡装槽,230-定子,231-第二锯齿,232-第一连接台,233-第一连接孔,240-弹性件,250-按钮,251-外筒,252-第三锯齿,253-导向柱,254-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包括防护盒100和长度调整组件200。
其中,请参考图2,防护盒100中设置有防护空间,防护空间中固设有安装套26;长度调整组件200设置于防护空间中,请参考图6,长度调整组件200包括转子220和盘线转轮210;转子220可旋转地套设于安装套26上;盘线转轮210固定套设于转子220上。优选地,盘线转轮210通过卡装条211固定卡接于转子220的卡装槽222中。
当线束插件30尾端的线束收到受力有挣脱迹象时,盘线转轮210可以抵消该挣脱力,避免该挣脱力传递至线束插件30内部,能够有效防止线束从线束插件30的内部挣脱,提升线束在线束插件30内部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将防护盒100连接至线束插件30上,线束从线束插件30中引出之后,直接进入防护空间中,然后将线束缠绕在盘线转轮210上,接着穿出防护盒100;需要穿出防护盒100的线束较长时,可以用力拉伸线束,拖动盘线转轮210逆时针旋转,可以理解的是,此时转子220也随着旋转,该转子220可以起到保护盘线转轮210的作用,同时降低盘线转轮210旋转时的阻力。需要穿出防护盒100的线束较短时,可以顺时针旋转盘线转轮210,从而使得线束盘至盘线转轮210上。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后盖,可以调整穿出线束插件30的线束的长度,可以满足在整车的多种布置需求,并且可以将穿出的线束有效的保护在防护空间中。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至图8,长度调整组件200还包括定子230和弹性件240,定子230固定套设于安装套26上;转子220上设置有第一锯齿221,定子230上设置有第二锯齿231;弹性件240套设于安装套26上,用于驱动转子220向靠近定子230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锯齿221能与第二锯齿231相啮合。
请一并参考图8,线束在盘线转轮210上被拉伸或者被盘卷之后,为避免盘线转轮210失控,导致线束随意拉伸或卷曲,需要对盘线转轮210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采用定子230对盘线转轮210进行限位。具体地,正常情况下,弹性件240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支撑转子220与定子230相配合,也即使得第一锯齿221与第二锯齿231相啮合;当伸出防护空间的线束需要的长度较长时,可以用力拉动线束,以克服第一锯齿221和第二锯齿231的啮合力,则转子220压缩弹簧向下移动,同时沿着逆时针旋转,此时线束伸出的防护空间的长度边长;松开线束之后,弹性件240恢复原位,带动转子220向上移动,重新使得第一锯齿221与第二锯齿231相啮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此时的第一锯齿221已经依次移动至与其他的第二锯齿231相啮合,从而继续对盘线转轮210进行限位。
当需要盘缩线束至盘线转轮210时,可以打开防护盒100进行操作,然而,打开防护盒100进行操作,无疑增加了操作繁琐程度。
请一并参考图10,为了便于快速将线束盘缩至盘线转轮210上,在一个优选实施中,长度调整组件200还包括按钮250;按钮250的一端插设于盘线转轮210中,按钮250的另一端伸出防护空间;按钮250能在盘线转轮210中沿轴向方向移动;按钮250包括外筒251,外筒251上设置有第三锯齿252,第三锯齿252向第一锯齿221施力,以驱动转子220沿着第一方向旋转,同时驱动转子220向远离定子230的方向移动。
需要盘缩线束至盘线转轮210上时,按压按钮250,第三锯齿252先与第一锯齿221的上部相接触;继续下压按钮250,第三锯齿252在第一锯齿221上沿着其斜面向第一锯齿221的底部下部移动;此时按钮250推动转子220向下移动,转子220同时顺时针旋转,弹性件240被压缩;继续下压按钮250,直至相邻的第三锯齿252之间的平面与第一锯齿221的顶端相接触;松开按钮250,此时弹性件240回弹,带动转子220向上移动,同时按钮250也向上移动,此时,第一锯齿221已经依次移动至与其他的第二锯齿231相啮合。转子220顺时针旋转时,带动盘线转轮210顺时针旋转,线束被盘缩至盘线转轮210上,因此伸出防护空间的线束缩短。
在上述操作中,按钮250仅需要上下方向的进行移动,为了避免按钮250左右晃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按钮250还包括导向柱253,导向柱253固定连接于外筒251中;导向柱253插设于安装套26中;导向柱253上设置有导向槽254,安装套26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条27;导向条27滑动连接于导向槽254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按压按钮250时,导向柱253在安装套26中向下移动,同时导向条27沿着导向槽254向下移动,以限制按钮250的径向位置的晃动。
上述定子230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等方式与安装套26固定连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定子23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台232和第一连接孔233;安装套26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台28和第二连接孔29;第一连接台232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孔29中;第二连接台28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孔29中。
上述长度调整组件200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安装:
首先将弹性件240套设在安装套26上。优选地,该弹性件240可以为弹簧。
然后将转子220套设在安装套26上,并使得转子220的底端与弹性件240相顶抵。
再将定子230套设在安装套26上,其中,定子230和转子220分别套设在安装套26的两端,并且转子220的外径大于定子230的外径。
接着将按钮250的外筒251套设在定子230上,此时按钮250的外筒251上的第三锯齿252与转子上的第一锯齿221相对,而按钮250的导向柱253伸入安装套26中。外筒251的外径与转子220的外径相适应。
最后将盘线转轮210套设在转子220和按钮250上,并且盘线转轮210与转子220固定连接。
请参考图6,可见第二锯齿与第一锯齿的内侧相啮合,而第三锯齿与第一锯齿的外侧相啮合。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4,可见该线束插件30为圆形,其上设置有两个定向凸起31。请参考图1至图4,其中的防护盒100包括第一盖10和第二盖20。
第一盖10的一侧和第二盖20的一侧旋转连接,第一盖10的另一侧和第二盖20的另一侧能够相互扣合,并在内部形成防护空间。
防护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向孔40和第二定向孔50;防护空间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导槽;第一定向孔40用于供定向凸起31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一方向穿出引导槽;第二定向孔50用于供定向凸起31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二方向穿出引导槽。优选地,第一定向孔40和第二定向孔50的分布位置相互垂直。
定向凸起31与第一定向孔40或者第二定向孔50相配合,可以对线束的方向进行约束。避免了安全隐患,并且后续可以按照实际布置的空间等对线束进行约束。
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一盖10包括第一盖本体11、第一半圆盖12和两个第一弧形盖13;第一半圆盖12与第一盖本体11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弧形盖13固定连接于第一盖本体11的另一端的两侧。
请参考图4,第二盖20包括第二盖本体21、第二半圆盖22和两个第二弧形盖23;第二半圆盖22与第二盖本体21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弧形盖23固定连接于第二盖本体21的另一端的两侧。那么相对应地,第一盖本体11和第二盖本体21相互扣合;第一半圆盖12和第第二半圆盖22相互扣合;第一弧形盖13和第二弧形盖23相互扣合。上述第一弧形盖13和第二弧形盖23形成引导槽。
优选地,上述第一盖本体11和第二盖本体21均为方形,方形结构便于加工,第一盖本体11和第二盖本体21相互盖合之后,形成一个扁平状的盒状结构,在提供了防护空间的同时,还能够节省空间。
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由于线束插件30为圆形,因此为了便于连接线束插件30,第一半圆盖12和第二半圆盖22组成一个圆形容纳腔,那么相对应地,第一定向孔40和第二定向孔50也需要设置在容纳腔的侧壁上。具体地,为了保证连接可靠性,定向凸起3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那么第一定向孔40和第二定向孔50的数量也均设置为两个。
目前,第一定向孔40和第二定向孔50设置为相互垂直,也即从线束插件30引出的线束可以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进行调整。可见,两个定向凸起31分别插设在两个第一定向孔40中,此时线束的引出方向为水平方向(图12)。可见,两个定向凸起31分别插设在两个第二定向孔50中,此时线束的引出方向为竖直方向(图13)。
优选地,为了便于加工,第一定向孔40和第二定向孔50均为圆形孔,并且第一定向孔40和第二定向孔50按照按照第一定向孔40、第二定向孔50、第一定向孔40、第二定向孔50的顺序间隔度分布于圆形容纳腔的侧壁上。并且,第二定向孔50按照如下方式加工而成,第一半圆盖12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半圆槽,第二半圆盖2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半圆槽;第一半圆槽和第二半圆槽相配合组成第二定向孔5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圆形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其他的第三定向孔、第四定向孔等等,从而增加线束的引出方向,以提高适用性。
第一盖10和第二盖20通过以下结构相互扣合;第一盖1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弹片14;第二盖2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孔24;第一卡接孔24固定卡合于第一卡接弹片14中。第一盖10扣合至第二盖20上时,第一卡接孔24依靠自身弹力卡入第一卡接弹片14中。
更进一步地,第一盖1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孔15,第二盖2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弹片25;第二卡接孔15固定卡合于第二卡接弹片25中。第一盖10扣合至第二盖20上时,第二卡接孔15依靠自身弹力卡入第二卡接弹片25中。两组扣合结构,确保第一盖10和第二盖20扣合牢靠,不易松脱。
第一卡接弹片14设置于第一半圆盖12上;第一卡接孔24设置于第二半圆盖22上;第二卡接孔15设置于第一盖本体11远离第一半圆盖12的一端;第二卡接弹片25设置于第二盖本体21远离第二半圆盖22的一端。也即两组卡接结构分别设置在线束插件后盖的两端,从而对后盖的两端均进行锁止,提高了后盖锁止的可靠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后盖意外打开。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盒和长度调整组件;
所述防护盒中设置有防护空间,所述防护空间中固设有安装套;
所述长度调整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空间中,所述长度调整组件包括转子和盘线转轮;
所述转子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安装套上;所述盘线转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转子上;
所述长度调整组件还包括定子和弹性件,所述定子固定套设于所述安装套上;
所述转子上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定子上设置有第二锯齿;
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安装套上,用于驱动所述转子向靠近所述定子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锯齿能与所述第二锯齿相啮合;
所述长度调整组件还包括按钮;
所述按钮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盘线转轮中,所述按钮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防护空间;所述按钮能在所述盘线转轮中沿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按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套设于所述定子上;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第三锯齿,所述第三锯齿用于向所述第一锯齿施力,以驱动所述转子沿着第一方向旋转,同时驱动所述转子向远离所述定子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筒中;
所述导向柱插设于所述安装套中;所述导向柱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安装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台和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套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台和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接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所述第二连接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插件后盖上设置有定向凸起,所述防护盒包括第一盖和第二盖;
所述第一盖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盖的一侧旋转连接,所述第一盖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盖的另一侧能够相互扣合,并在内部形成所述防护空间;
所述防护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向孔和第二定向孔;所述防护空间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导槽;
所述第一定向孔用于供所述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一方向穿出所述引导槽;所述第二定向孔用于供所述定向凸起插设,以使线束沿着第二方向穿出所述引导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向孔和所述第二定向孔在所述防护空间中的分布位置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弹片;所述第二盖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孔;
所述第一卡接弹片固定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接孔中;
所述第一盖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盖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弹片;
所述第二卡接弹片固定卡合于所述第二卡接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包括第一盖本体、第一半圆盖和两个第一弧形盖;
所述第一半圆盖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弧形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
所述第二盖包括第二盖本体、第二半圆盖和两个第二弧形盖;
所述第二半圆盖与所述第二盖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弧形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
所述第一盖本体和所述第二盖本体相互扣合;所述第一半圆盖和所述第二半圆盖相互扣合;所述第一弧形盖和所述第二弧形盖相互扣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插件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本体和所述第二盖本体均为方形。
CN201811108053.XA 2018-09-21 2018-09-21 线束插件后盖 Active CN109080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8053.XA CN109080562B (zh) 2018-09-21 2018-09-21 线束插件后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8053.XA CN109080562B (zh) 2018-09-21 2018-09-21 线束插件后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0562A CN109080562A (zh) 2018-12-25
CN109080562B true CN109080562B (zh) 2020-10-09

Family

ID=64842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8053.XA Active CN109080562B (zh) 2018-09-21 2018-09-21 线束插件后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056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36488Y (zh) * 1998-01-20 1999-09-01 张立恒 自动收线式伸缩插座
CN2726168Y (zh) * 2004-08-03 2005-09-14 郭进昌 缆线收合装置
JP2006351209A (ja) * 2005-06-13 2006-12-28 Fuji Densen Kogyo Kk 接続プラグ
US20110300755A1 (en) * 2010-06-03 2011-12-08 Action Star Enterprise Co., Ltd. Cable connecting devic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996926B (zh) * 2014-05-21 2017-06-27 深圳市方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106374275B (zh) * 2016-12-06 2018-07-2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插件尾夹
CN106515620B (zh) * 2016-12-06 2018-09-1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插件尾夹
CN107465057A (zh) * 2017-09-22 2017-12-12 闫琳卓 一种宿舍用卷收式挂钩插座
CN108501837B (zh) * 2018-02-12 2019-12-1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固定导线的汽车插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0562A (zh)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15229B2 (en) Structure of installing wire harness for sliding door
EP1736368B1 (en) Wiring harness excess length absorbing device
US8137129B2 (en) Vehicular retractable cable systems
JP4560478B2 (ja)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給電装置
JP3348765B2 (ja) ドア用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EP2597741A1 (en) Harness protector and wire-harness wiring structure
JP2006180620A (ja) 常時給電装置
JP5945883B2 (ja) クリップ付ワイヤハーネス、該クリップ付ワイヤハーネスを備え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JPH05146031A (ja) 伝導ケーブルの接続装置
CN109080562B (zh) 线束插件后盖
JP2008220010A (ja) 給電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JP2738573B2 (ja) 相対的に互いに移動可能な二つの端部位置の間を伝送するための装置
EP3031644B1 (en) Vehicle slide window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TR201810429T4 (tr) Bir kontak yayının bir ana durumda konumlandırılması için bir geri tutma aracına sahip elektrik bağlantı donanımı.
JP5543788B2 (ja) スライドパネル用の給電装置
JP2001128350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巻取器
US8723039B2 (en) Wire harness with slack absorption
JP4227005B2 (ja) ハーネス余長吸収装置
US5328378A (en)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a signal between two end points which are movabl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KR20030089242A (ko) 링 터미널의 체결구조
KR20030003488A (ko) 자동차용 시트 벨트의 프리텐션너 구조
JP6614077B2 (ja) 拘束バンド
JP2004001673A (ja) 電線余長吸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ライドドア用給電装置
CN220233597U (zh) 一种线束与连接器抗拉拔力的结构
JPS6021908Y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刷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601 No. 99 Ziyun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No. 669 Shixin Road, Taohua Industrial Park,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