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1557B - 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1557B
CN109021557B CN201810578011.6A CN201810578011A CN109021557B CN 109021557 B CN109021557 B CN 109021557B CN 201810578011 A CN201810578011 A CN 201810578011A CN 109021557 B CN109021557 B CN 109021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lame retardant
flame
tin powder
a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80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1557A (zh
Inventor
袁绍彦
赵勃
黄河生
王琦玲
杜赏
殷年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Kingfa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Kingf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Kingfa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780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1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1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1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1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1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omega-amino 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lactam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8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399Phosphorus bound to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02Fibres or whiskers
    • C08K7/04Fibres or whiskers inorganic
    • C08K7/14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1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PA树脂65‑80份、ABS树脂0‑25份、阻燃剂5‑20份、锡粉1‑10份、增容剂0‑10份、增强填料0‑15份和助剂1‑10份,其以聚酰胺树脂为基体树脂,在阻燃聚酰胺/ABS合金材料中,采用锡粉作为阻燃助剂,使得锡粉‑阻燃剂‑ABS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在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中,使得锡粉‑阻燃剂‑纤维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可以在使用较少的阻燃剂情况下,得到非常好的阻燃效果,并且不影响其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酰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酰胺材料是产量最大、品种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工程塑料之一,因其优良的机械强度、耐化学腐蚀性、自润滑性能、良好加工性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机械零部件、电气电子零部件、建筑等领域,而上述领域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聚酰胺的研究、生产及应用等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聚酰胺品种的多样化及性能的改进与提高。但是聚酰胺极性强,难于加工且由于含有极性基团而吸水率高,吸水之后导致其聚酰胺在机械强度方面的性能有较明显的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聚酰胺的推广应用。此外,聚酰胺树脂在上述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也对其阻燃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阻燃领域通常会被要求具有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标准(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Standard)UL94所规定的V-0这样的高阻燃性。
为解决上述机械强度和阻燃性能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有相应的技术方案出现,如采用ABS树脂、乙烯共聚物、聚酯(PBT)等进行共混改性。但上述共混改性的聚酰胺合金中,能同时达到机械性能良好且阻燃性能良好的较少,尤其是PA与ABS共混的合金满足上述条件的更少。一般赋予热塑性树脂阻燃性的常见方法涉及掺入卤代有机化合物作为阻燃剂,例如现有技术中有采用次磷酸盐和/或二次磷酸盐作为阻燃剂,也有采用溴代化合物作为阻燃剂,最终其阻燃等级能够达到UL94 V-0。此外为提高聚酰胺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与阻燃剂配合使用的阻燃助剂来提高其阻燃性能的,但上述现有技术中阻燃剂和阻燃助剂的用量均较大,且难以得到阻燃性和机械性能均非常好的聚酰胺复合材料。因此开发一种阻燃剂用量更少,阻燃性能更为优异的聚酰胺复合材料也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所得的聚酰胺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该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PA树脂65-80份、ABS树脂0-25份、阻燃剂5-20份、锡粉1-10份、增容剂0-10份、增强填料0-15份和助剂1-10份。
其中所述PA树脂的用量可以根据该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中其他成分的添加量在65-80重量份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优选为65-72重量份和70-80重量份。且上述的PA树脂为二元胺和二元酸缩聚而成的聚合物,或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或由氨基酸缩聚而成的聚合物,或由二元胺、二元酸、内酰胺和氨基酸中的组分共聚而成的聚合物。该PA树脂优选为PA6、PA66、PA4、PA46、PA12、PA610、PA69、PA612和PA9T中的至少一种,特别优选为PA6。
其中所述ABS树脂可以根据最终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加或者不加,当该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不添加ABS树脂时,其用量为0;当该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添加ABS树脂时,其用量优选为10-25重量份。所述的ABS树脂采用水溶性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聚丁二烯(PB)橡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和丙烯腈单体制备ABS树脂,其具体为将去离子水、PBL乳胶、水溶性引发剂、交联剂和乳化剂等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恒温水浴且氮气保护条件下,采用连续滴加方式将单体苯乙烯和丙烯腈加入,滴加结束后补加引发剂并加入抗氧剂,最后经破乳、絮凝、脱水、烘干后,得到ABS树脂。当添加ABS树脂时,其用量优选为13-20重量份。
其中所述阻燃剂的用量为5-20重量份。该阻燃剂可以仅为次磷酸盐化合物,也可以仅为磷腈化合物,还可以为次磷酸盐化合物和磷腈化合物形成的混合物。当阻燃剂仅为次磷酸盐化合物时,其用量优选为5-15重量份,更优选为5-10重量份;当阻燃剂仅为磷腈化合物时,其用量优选为9-15重量份;当阻燃剂为次磷酸盐化合物和磷腈化合物的混合物时,次磷酸盐化合物2-4重量份,磷腈化合物的用量为9-15重量份。
次磷酸盐化合物包括单次磷酸盐、双次磷酸盐和所述单次磷酸盐与所述双次磷酸盐聚合形成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单次磷酸盐的化学结构式如(1)中所示,双次磷酸盐的化学结构式如(2)中所示:
Figure 816220DEST_PATH_IMAGE001
(1)
Figure 405464DEST_PATH_IMAGE002
(2)
上式中,R1和R2相同或互不相同,是直链状的或支化的C1-C6烷基和/或芳基,R3是直链状的或支化的C1-C10亚烷基、C6-C10亚芳基、烷基亚芳基或芳基亚烷基;M是Mg、Ca、Al、Sb、Sn、Ge、Ti、Zn、Fe、Zr、Ce、Bi、Sr、Mn、Li、Na、K和/或质子化氮碱基;m是1-4;n是1-4,X是1-4。
该次磷酸盐化合物可优选为,二甲基次磷酸钙、二甲基次磷酸镁、二甲基次磷酸铝、二甲基次磷酸锌、乙基甲基次磷酸钙、乙基甲基次磷酸镁、乙基甲基次磷酸铝、乙基甲基次磷酸锌、二乙基次磷酸钙、二乙基次磷酸镁、二乙基次磷酸铝、二乙基次磷酸锌、甲基正丙基次磷酸钙、甲基正丙基次磷酸镁、甲基正丙基次磷酸铝、甲基正丙基次磷酸锌、甲烷二(甲基次磷酸)钙、甲烷二(甲基次磷酸)镁、甲烷二(甲基次磷酸)铝、甲烷二(甲基次磷酸)锌、苯-1,4-(二甲基次磷酸)钙、苯-1,4-(二甲基次磷酸)镁、苯-1,4-(二甲基次磷酸)铝、苯-1,4-(二甲基次磷酸)锌、甲基苯基次磷酸钙、甲基苯基次磷酸镁、甲基苯基次磷酸铝、甲基苯基次磷酸锌、二苯基次磷酸钙、二苯基次磷酸镁、二苯基次磷酸铝、二苯基次磷酸锌。更进一步优选为,二甲基次磷酸钙、二甲基次磷酸铝、二甲基次磷酸锌、乙基甲基次磷酸钙、乙基甲基次磷酸铝、乙基甲基次磷酸锌、二乙基次磷酸钙、二乙基次磷酸铝、二乙基次磷酸锌。再进一步优选为,二乙基次磷酸铝。上述次磷酸盐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磷腈化合物为环状磷腈化合物、链状磷腈化合物和所述环形磷腈化合物与所述链状磷腈化合物交联形成的混合型磷腈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环状磷腈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3)中所述,链状磷腈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4)中所述:
Figure 654043DEST_PATH_IMAGE003
(3)
Figure 314831DEST_PATH_IMAGE004
(4)
上述(3)中, m表示3-25的整数,R1相同或相异,表示芳基或烷基芳基;其中,烷基芳基的比例相对于R1的和计量为0.1-100mol%;
上述(4)中,n表示3-10000的整数,X表示基团-N=P(OR13或者基团-N=P(O)OR1,Y表示-P(OR14或者基团-P(O)(OR12,R1相同或相异,表示芳基或烷基芳基,其中烷基芳基的比例相对于R1的和计量为0.1-100mol%。
且上述(3)和(4)中,作为用R1表示的烷基芳基,可以例示处甲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等)、二甲苯基(3,4-二甲苯基、3,5-二甲苯基、2,3-二甲苯基、2,4-二甲苯基、2,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等)、乙基苯基、枯基(邻枯基、间枯基、对枯基、苯基枯基等)、丁基苯基(2-叔丁基苯基、4-叔丁基苯基、2,4-二叔丁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3-甲基-6-叔丁基苯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等)、戊基苯基(2,4-二叔戊基苯基、2,6-二叔戊基苯基等)、环己基苯基、三甲基苯基、甲基萘基等C1-10烷基C6-20芳基等。优选为C1-3烷基苯基(例如,邻甲苯基、间甲苯基、对甲苯基、2,4-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3,5-二甲苯基)等。上述磷腈化合物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锡粉作为阻燃助剂存在,其用量为1-10重量份,优选为1.5-5.0重量份,更优选为2-4重量份。本申请中所述锡粉为平均粒径不大于100μm的锡粉,优选为平均粒径0.05-50μm的锡粉,更优选为平均粒径0.05-10μm的锡粉。上述所述平均粒径被定义为采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计等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粒径分布时重量累积达到50%时的粒径值。此外锡粉的熔点范围为150℃-300℃。
其中所述增容剂可以根据最终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加或者不加,当该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在不添加ABS树脂时,不存在两种树脂之间相容性的问题,因此也不需要添加增容剂,此时其用量为0;当该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添加ABS树脂时,由于其与聚酰胺之间相容性的问题,需要添加适量的增容剂,此时增容剂的用量优选为1-10,更优选为5-8。该增容剂可优选为苯乙烯-丙烯腈-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AM)和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SAM共聚物。
其中所述增强填料可以根据最终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强度要求决定是否添加。当不需要添加增强填料时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强度较低,此时其添加量为0;当需要添加增强填料时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强度较高,此时其添加量优选为8-15重量份。该增强填料优选为纤维状成分,其可以是长径比为10-5000的无机纤维或有机纤维,其中无机纤维为碳纤维、金属碳化物纤维、玻璃纤维、钛酸钾纤维、金属批覆玻璃纤维、陶瓷纤维、金属固化物纤维、石棉纤维和硼纤维中的一种,其中所述有机纤维为芳纶纤维。该增强填料优选为长径比(L(玻璃纤维的平均长度)/D(玻璃纤维的平均外径))为2000-3000且具有扁平横截面或圆形横截面的玻璃纤维,更优选为长径比为2000-3000且具有扁平横截面的玻璃纤维。这是因为具有扁平横截面的玻璃纤维与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玻璃纤维相比,每单位质量表面积变宽,因此扁平玻璃纤维在树脂组合物成型后的成型品表面所占的比率增高,且由于扁平玻璃纤维的不燃特性,使得阻燃增强聚酰胺材料的阻燃性有提高的倾向。
其中所述助剂是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可选择性的添加一定的助剂,常用的有热稳定剂、耐候剂、润滑剂、增韧剂、抗静电剂、染料、成核剂、流动改性剂、脱模剂、着色剂、导电成分等。上述助剂的用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1-2重量份。
根据上述内容,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该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为阻燃聚酰胺/ABS合金材料,其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PA树脂65-72份、ABS树脂10-25份、阻燃剂5-20份、锡粉1-10份、增容剂1-10份和助剂1-10份,其中所述阻燃剂为次磷酸盐化合物。
根据上述内容,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该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为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其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PA树脂70-80份、阻燃剂5-20份、锡粉1-10份、增强填料5-15份和助剂1-10份,其中所述阻燃剂为磷腈化合物或次磷酸盐化合物与磷腈化合物形成的混合物,混合物中次磷酸盐化合物为2-4重量份,磷腈化合物为9-15重量份。
此外,本申请还公开了上述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准确称取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PA树脂65-80份、ABS树脂0-25份、阻燃剂5-20份、锡粉1-10份、增容剂0-10份、增强填料0-15份和助剂1-10份,然后将除增强填料外的其他组分混合均匀后,通过计量称从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喂入;
(2)将增强填料通过计量称从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喂入,通过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造粒,得到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中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一段温度为130-150℃,二段温度为220-240℃,三段温度为220-240℃,四段温度为220-240℃,五段温度为220-240℃,六段温度为200-220℃,七段温度为200-220℃,八段温度为200-220℃,九段温度为200-220℃,且机头温度为210-230℃。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申请以聚酰胺树脂为基体树脂,在阻燃聚酰胺/ABS合金材料中,采用锡粉作为阻燃助剂,使得锡粉-阻燃剂-ABS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在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中,使得锡粉-阻燃剂-纤维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可以在使用较少的阻燃剂情况下,得到非常好的阻燃效果,并且不影响其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述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所采用的原料如下所述:
PA树脂:PA6,牌号为Volgamid24,厂家为俄国古比雪夫氮。
ABS树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牌号为PA-757,厂家为台湾奇美。
其他树脂:PBT,牌号为4830,厂家为台湾长春人造树脂厂股份有限公司。
阻燃剂-1:磷腈化合物FR-1,厂家为武汉远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阻燃剂-2:次磷酸盐化合物FR-2,厂家为武汉远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锡粉:Sn粉,厂家为上海凌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阻燃助剂:氧化锌粉,该氧化锌粉的平均粒径为100μm以下。
增容剂-1:苯乙烯-丙烯腈-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AM 308NF,厂家为上海事必达石化高技术公司;
增容剂-2: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2000,厂家为沙多玛化学有限公司;
玻纤-1扁:GF-扁平,牌号为ECS13-04-508A,厂家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玻纤-2圆:GF-圆形,牌号为ECS13-04-508A,厂家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助剂包括抗氧剂、润滑剂和酯交换抑制剂,其中:
抗氧剂:Chinox 1076,厂家为台湾双键化工;
润滑剂:UNISTER-M9676,厂家为日油株式会社;
酯交换抑制剂:焦磷酸二氢二钠,厂家为广州巨兰化工。
下述以两种不同种类的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树脂:阻燃聚酰胺/ABS合金材料。
按照表1所述配方中各原料用量分别称取PA树脂65-72份、ABS树脂10-25份、阻燃剂5-20份、锡粉1-10份、增容剂1-10份和助剂1-10份,其中所述阻燃剂为次磷酸盐化合物,然后将上述组分混合均匀后,通过计量称从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喂入进行挤出造粒,得到阻燃聚酰胺/ABS合金材料;其中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一段温度为140℃,二段温度为230℃,三段温度为230℃,四段温度为230℃,五段温度为230℃,六段温度为210℃,七段温度为210℃,八段温度为210℃,九段温度为210℃,且机头温度为220℃。
对比例中可选用PBT树脂、阻燃助剂选用氧化锌粉,其他成分与本申请所用成分一致,进行对比。
为了满足加工需要同时为方便对比各组分对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最终性能的影响,下述所有的具体实施例与对比例均添加相同种类及含量的抗氧剂、润滑剂和酯交换抑制剂,其中抗氧剂使用主抗氧剂Chinox 1076,均使用0.4重量份;润滑剂均选用UNISTER-M9676,且均使用0.4重量份;酯交换抑制剂均选用焦磷酸二氢二钠,且均使用0.5重量份。
对制备所得的阻燃聚酰胺/ABS合金材料通过无锡海天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塑机(型号:PL860/290V)制备测试样,对该测试样的阻燃性、最短燃烧时间、最长燃烧时间和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进行测试,测试所参照标准或方法如下所述,测试结果参见表1所述。
(1)阻燃性:将测试样在23℃和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调节48小时,然后测试其UL94的阻燃等级。
(2)最短燃烧时间和最长燃烧时间:UL-94法。
(3)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GB/T 1043-2008。
表1 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组成及性能对比
Figure 302772DEST_PATH_IMAGE006
对比例1和具体实施例1相比,在使用PA/ABS树脂合金体系时,不加锡粉作为阻燃助剂,虽然阻燃等级同样能够达到V-0等级,但最短燃烧时间和最长燃烧时间仍较长,达不到短时间内熄灭的状况。
对比例2和具体实施例3相比,同样使用锡粉作为阻燃助剂且添加量接近,但由于对比例2中使用的树脂合金体系为PA/PBT,而具体实施例3中使用的树脂合金体系为PA/ABS,其所能达到的阻燃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其使用在PA/ABS树脂合金体系中的阻燃效果更好,这是因为ABS/本申请所述阻燃剂(次磷酸盐化合物)/锡粉之间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同时能够使阻燃聚酰胺/ABS合金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所提升;而锡粉作为阻燃剂在PA/ABS树脂合金体系中的阻燃效果及力学强度均不及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
对比例3和具体实施例3相比,当与PA混合的树脂为PBT树脂而非ABS树脂,且不添加锡粉作为阻燃剂时,其既不能发挥ABS/锡粉之间的协同作用,也不能发挥阻燃剂/锡粉之间的协同作用,其阻燃效果和力学性能均较差。
对比例4和具体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5和具体实施例4相比,两者各成分用量均一致,但对比例4和对比例5中使用的阻燃助剂为氧化锡,而具体实施例3和4中使用的阻燃助剂为锡粉。从结果可以看出,当使用锡粉作为助燃助剂时,其阻燃性能明显优于使用氧化锡作为助燃助剂时的阻燃性能。可见只有锡粉才会与ABS以及阻燃剂三者起到协同的作用,氧化锡是没有该功能的。
第二种树脂: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
按照表2所述配方中各原料用量分别称取PA树脂70-80份、阻燃剂5-20份、锡粉1-10份、增强填料5-15份和助剂1-10份,其中所述阻燃剂为磷腈化合物或次磷酸盐化合物与磷腈化合物形成的混合物,混合物中次磷酸盐化合物为2-4重量份,磷腈化合物为9-15重量份;然后将除增强填料外的其他组分混合均匀后,通过计量称从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喂入;将增强填料通过计量称从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喂入,通过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造粒,得到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其中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一段温度为140℃,二段温度为230℃,三段温度为230℃,四段温度为230℃,五段温度为230℃,六段温度为210℃,七段温度为210℃,八段温度为210℃,九段温度为210℃,且机头温度为220℃。
对比例中选用PBT树脂,阻燃助剂选用氧化锡粉,其他成分与本申请所用成分一致,进行对比。
为了满足加工需要同时为方便对比各组分对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最终性能的影响,下述所有的具体实施例与对比例均添加相同种类及含量的抗氧剂、润滑剂和酯交换抑制剂,其中抗氧剂使用主抗氧剂Chinox 1076,均使用0.4重量份;润滑剂均选用UNISTER-M9676,且均使用0.4重量份;酯交换抑制剂均选用焦磷酸二氢二钠,且均使用0.5重量份。
对制备所得的阻燃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通过通过震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塑机(型号:EM80-V)制备0.8mm厚的测试样,对该测试样的阻燃性、最短燃烧时间、最长燃烧时间、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进行测试,测试所参照标准或方法如下所述,测试结果参见表3所述。
阻燃性:将测试样在23℃和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调节48小时,然后测试其UL94的阻燃等级。
最短燃烧时间和最长燃烧时间:UL-94法。
弯曲强度:GB/T 9341-2008。
弯曲模量:GB/T 9341-2008。
表2 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组成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测试所得结果参见表3所述:
表3 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性能对比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对比例6-10与具体实施例10-12对比,其中对比例6-8为不添加锡粉且树脂为PA的情况,对比例9-10为不添加锡粉且树脂为PBT的情况,具体实施例10-12为添加锡粉且树脂为PA的情况。
对比例11-13与具体实施例7-12对比,其中对比例11-13为添加锡粉且树脂为PBT的情况,具体实施例7-12为添加锡粉且树脂为PA的情况。
对比例14与具体实施例8对比,两者其他成分及用量均一样,且阻燃剂均仅使用磷腈化合物,不同之处为对比例14所采用阻燃助剂为氧化锡粉,具体实施例8所采用阻燃助剂为锡粉。
对比例15与具体实施例10对比,两者其他成分及用量均一样,且阻燃剂均使用磷腈化合物和次磷酸盐化合物的混合物,不同之处为对比例15所采用的阻燃助剂为氧化锡粉,具体实施例10所采用阻燃助剂为锡粉。
实施例8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对比例14,实施例10的阻燃性和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对比例15,主要是由于锡粉-阻燃剂-玻纤具有协同作用,而氧化锡则不具备与阻燃剂以及玻纤协同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锡粉在PA/ABS阻燃体系或PA/玻璃纤维阻燃体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阻燃体系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PA树脂65-80份、ABS树脂0-25份、阻燃剂5-20份、锡粉1-10份、增容剂0-10份、增强填料0-15份和助剂1-10份;
其中所述阻燃剂包括次磷酸盐化合物和磷腈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次磷酸盐化合物包括单次磷酸盐、双次磷酸盐和所述单次磷酸盐与所述双次磷酸盐聚合形成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腈化合物为环状磷腈化合物、链状磷腈化合物和所述环状磷腈化合物与所述链状磷腈化合物交联形成的混合型磷腈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锡粉为平均粒径不大于100μm的锡粉;
其中所述增容剂为苯乙烯-丙烯腈-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和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增强填料为长径比为10-5000的玻璃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粉在PA/ABS阻燃体系或PA/玻璃纤维阻燃体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粉为平均粒径0.05-50μm的锡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锡粉在PA/ABS阻燃体系或PA/玻璃纤维阻燃体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粉为平均粒径0.05-10μm的锡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粉在PA/ABS阻燃体系或PA/玻璃纤维阻燃体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填料为长径比为2000-3000且具有扁平横截面或圆形横截面的玻璃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锡粉在PA/ABS阻燃体系或PA/玻璃纤维阻燃体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填料为具有扁平横截面的玻璃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粉在PA/ABS阻燃体系或PA/玻璃纤维阻燃体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PA树脂为PA6、PA66、PA4、PA46、PA12、PA610、PA69、PA612和PA9T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锡粉在PA/ABS阻燃体系或PA/玻璃纤维阻燃体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PA树脂65-72份、ABS树脂10-25份、阻燃剂5-20份、锡粉1-10份、增容剂1-10份和助剂1-10份,其中所述阻燃剂为次磷酸盐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锡粉在PA/ABS阻燃体系或PA/玻璃纤维阻燃体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PA树脂70-80份、阻燃剂5-20份、锡粉1-10份、增强填料5-15份和助剂1-10份,其中所述阻燃剂为磷腈化合物或次磷酸盐化合物与磷腈化合物形成的混合物,混合物中次磷酸盐化合物为2-4重量份,磷腈化合物为9-15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锡粉在PA/ABS阻燃体系或PA/玻璃纤维阻燃体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阻燃体系由下列制备方法制备而得,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准确称取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PA树脂65-80份、ABS树脂0-25份、阻燃剂5-20份、锡粉1-10份、增容剂0-10份、增强填料0-15份和助剂1-10份,然后将除增强填料外的其他组分混合均匀后,通过计量称从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喂入;
(2)将增强填料通过计量称从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喂入,通过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造粒,得到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中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一段温度为130-150℃,二段温度为220-240℃,三段温度为220-240℃,四段温度为220-240℃,五段温度为220-240℃,六段温度为200-220℃,七段温度为200-220℃,八段温度为200-220℃,九段温度为200-220℃,且机头温度为210-230℃。
CN201810578011.6A 2018-06-07 2018-06-07 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021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8011.6A CN109021557B (zh) 2018-06-07 2018-06-07 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8011.6A CN109021557B (zh) 2018-06-07 2018-06-07 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1557A CN109021557A (zh) 2018-12-18
CN109021557B true CN109021557B (zh) 2020-08-21

Family

ID=64612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78011.6A Active CN109021557B (zh) 2018-06-07 2018-06-07 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15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111937A1 (zh) * 2019-12-04 2021-06-10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3006B2 (ja) * 2006-12-04 2013-07-24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KR101159430B1 (ko) * 2007-09-21 2012-06-22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난연성 폴리아마이드 조성물
TWI435907B (zh) * 2007-09-21 2014-05-01 Mitsui Chemicals Inc 難燃性聚醯胺組成物
CN103146183B (zh) * 2013-03-05 2014-05-07 苏州旭光聚合物有限公司 一种高硬度pa/abs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1557A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05230B1 (ko) 난연성 폴리아미드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KR100665802B1 (ko) 난연성 스티렌계 수지 조성물
CN101570633A (zh) 阻燃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用该组合物制备的模制品
TW201716466A (zh) 用於鐵路應用的阻燃劑聚醯胺12模製組成物
JP2013064032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成形体
TW201224126A (en) Flame retardant-stabilizer combination for thermoplastic polymers
WO2008068898A1 (ja) 難燃性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TW200523311A (en) Flame-proofed polyamide moulding materials and the use thereof
EP1741753A1 (en) Flame-retardant resin composition
WO2017082231A1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成形体
JP5686930B1 (ja) 半芳香族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成形体
CN109312153B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将其成型而成的成型体
JP2020527183A (ja) 熱安定化組成物
JP2010254760A (ja) 難燃性強化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2013064091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成形体
JP5897981B2 (ja) 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CN109370137A (zh) 一种高强度高流动电视后壳用阻燃hips/ppo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526648A (ja) 熱安定化組成物
JP6138321B1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成形体
CN109021557B (zh) 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7093104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成形体
JP7129086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成形体
CN109251524B (zh) 具有高的加热形状稳定性的阻燃的聚酰胺组合物及其用途
JP6100069B2 (ja)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JP2012051953A (ja) 難燃性強化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