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2563A - 电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2563A
CN108962563A CN201710358803.8A CN201710358803A CN108962563A CN 108962563 A CN108962563 A CN 108962563A CN 201710358803 A CN201710358803 A CN 201710358803A CN 108962563 A CN108962563 A CN 108962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circle
coil
endpoint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88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62563B (zh
Inventor
颜孝璁
罗正玮
简育生
叶达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3588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62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62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2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62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2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感装置,其包含第一电感单元与第二电感单元。第一电感单元包含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第一线圈绕设成复数圈。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相应绕设为复数圈。第一线圈及/或第二线圈于第一端点处、第二端点处、第一侧与第二侧分别交错绕设。第二电感单元包含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第三线圈绕设成复数圈。第四线圈与第三线圈相应绕设为复数圈。第三线圈及/或第四线圈于第三端点处、第四端点处、第三侧与第四侧分别交错绕设。第一电感单元的第一线圈耦接于第二电感单元的第四线圈,第一电感单元的第二线圈耦接于第二电感单元的第三线圈。

Description

电感装置
技术领域
本案是有关于一种基本电子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感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8字形电感常因结构不对称而影响其抵消耦合的效能。详细而言,若构成8字形电感的两个线圈于结构上没有完全对称,则会让每个线圈产生的磁场偏移,诸如因两线圈的结构不对称,而使磁场偏向两线圈的一侧。如此,会影响8字形电感的效能。
发明内容
本案内容之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藉以改善先前技术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内容的一技术态样是关于一种电感装置,其包含第一电感单元与第二电感单元。第一电感单元包含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第一线圈绕设成复数圈。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相应绕设为复数圈。第一线圈及/或第二线圈于第一端点处、第二端点处、第一侧与第二侧分别交错绕设。第二电感单元包含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第三线圈绕设成复数圈。第四线圈与第三线圈相应绕设为复数圈。第三线圈及/或第四线圈于第三端点处、第四端点处、第三侧与第四侧分别交错绕设。第一电感单元的第二线圈与第二电感单元的第三线圈于第二端点及/或第三端点处交错绕设。
因此,根据本案的技术内容,本案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藉由电感装置的两个电感单元的对称设计,以改善一般8字形电感常因结构不对称而影响其抵消耦合的效能问题。
在参阅下文实施方式后,本案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轻易了解本案的基本精神及其他发明目的,以及本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实施态样。
附图说明
为让本案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是依照本案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案另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案再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案又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案另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案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实验数据图。
【符号说明】
1000:电感装置 4000:电感装置
1000A-1000B:电感装置 4100:第一电感单元
1100:第一电感单元 4102:第一圈
1100A-1100B:第一电感单元 4104:第二圈
1102:第一圈 4106:第三圈
1104:第二圈 4108:第四圈
1106:第三圈 4110:第一端点
1110:第一端点 4120:第二端点
1120:第二端点 4130:第一侧
1130:第一侧 4140:第二侧
1140:第二侧 4150:第一线圈
1150:第一线圈 4152:第一端
1152:第一端 4160:第二线圈
1154:第二端 4162:第一端
1160:第二线圈 4190:第一中心连线
1162:第一端 4192:第一中心点
1164:第二端 4200:第二电感单元
1190:第一中心连线 4202:第一圈
1192:第一中心点 4204:第二圈
1200:第二电感单元 4206:第三圈
1200A-1200B:第二电感单元 4208:第四圈
1202:第一圈 4210:第三端点
1204:第二圈 4220:第四端点
1206:第三圈 4230:第三侧
1210:第三端点 4240:第四侧
1220:第四端点 4250:第三线圈
1230:第三侧 4252:第一端
1240:第四侧 4260:第四线圈
1250:第三线圈 4262:第一端
1252:第一端 4290:第二中心连线
1254:第二端 4292:第二中心点
1260:第四线圈 5000:电感装置
1262:第一端 5100:第一电感单元
1264:第二端 5200:第二电感单元
1290:第二中心连线 C1、C2曲线
1292:第二中心点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案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100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感装置1000包含第一电感单元1100及第二电感单元1200。上述第一电感单元1100包含第一端点1110、第二端点1120、第一侧1130、第二侧1140、第一线圈1150与第二线圈1160。此外,上述第二电感单元1200包含第三端点1210、第四端点1220、第三侧1230、第四侧1240、第三线圈1250与第四线圈1260。
于结构配置上,请先行参阅第一电感单元1100,其第一端点1110及第二端点1120分别设置于第一电感单元1100的相对两侧(如图中的左侧与右侧)。此外,以第一端点1110与第二端点1120之间的第一中心连线1190为基准,第一中心连线1190的相对两侧包含第一侧1130与第二侧1140(如图中的上侧与下侧)。第一线圈1150绕设成复数圈,且第二线圈1160与第一线圈1150相应绕设为复数圈。如图所示,第一线圈1150及/或第二线圈1160于第一端点1110处、第二端点1120处、第一侧1130与第二侧1140分别交错绕设。
再者,请参阅第二电感单元1200,其第三端点1210及第四端点1220分别设置于第二电感单元1200的相对两侧(如图中的右侧与左侧)。此外,以第三端点1210与第四端点1220之间的第二中心连线1290为基准,第二中心连线1290的相对两侧包含第三侧1230与第四侧1240(如图中的上侧与下侧)。第三线圈1250绕设成复数圈,且第四线圈1260与第三线圈1250相应绕设为复数圈。如图所示,第三线圈1250及/或第四线圈1260于第三端点1210处、第四端点1220处、第三侧1230与第四侧1240分别交错绕设。另外,第一电感单元1100的第一线圈1150耦接于第二电感单元1200的第四线圈1260,且第一电感单元1100的第二线圈1160耦接于第二电感单元1200的第三线圈1250。
由图中可以看出,本案的整体结构十分对称,详细而言,第一电感单元1100的线圈1150、1160的绕设方式与第二电感单元1200的线圈1250、1260的绕设方式十分对称。如图所示,第一电感单元1100的线圈1150、1160的交错处与第二电感单元1200的线圈1250、1260的交错处完全相同,因此,不会于两个电感单元1100、1200间因结构不对称而产生磁场偏移…等负面影响,从而得以提升电感装置1000的效能。再者,电感装置1000具有两个电感单元1100、1200,因此,当整体装置运作时,若两个电感单元1100、1200接收到信号,并各自产生磁场,这两个磁场可相互抵消,有助于提升电感装置1000的效能。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线圈1150包含第一端1152与第二端1154,第二线圈1160包含第一端1162与第二端1164。于结构配置上,第一线圈1150与第二线圈1160的第一端1152、1162位于第一电感单元1100的第一端点1110,第一线圈1150与第二线圈1160的第二端1154、1164位于第一电感单元1100的第二端点1120。此外,上述第三线圈1250包含第一端1252与第二端1254,第四线圈1260包含第一端1262与第二端1264。于结构配置上,第三线圈1250与第四线圈1260的第一端1252、1262位于第二电感单元1200的第三端点1210,第三线圈1250与第四线圈1260的第二端1254、1264位于第二电感单元1200的第四端点1220。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单元1100包含第一圈1102、第二圈1104与第三圈1106,第一线圈1150自第一端1152起始以第一中心点1192为其绕设中心,而沿着第一圈1102绕设至第一侧1130交错绕设至第二圈1104,再沿着第二圈1104绕设至第二端点1120处交错绕设至第三圈1106。此外,第一线圈1150继续沿着第三圈1106绕设至第一端点1110处交错绕设至第二圈1104,再沿着第二圈1104绕设至第一侧1130交错绕设至第一圈1102,并与第二电感单元1200连接,详细连接方式将于后文说明。
相应地,第二线圈1160自第一端1162起始以第一中心点1192为其绕设中心,而沿着第一圈1102绕设至第二侧1140交错绕设至第二圈1104,再沿着第二圈1104绕设至第二端点1120处交错绕设至第三圈1106。此外,第二线圈1160沿着第三圈1106绕设至第一端点1110处交错绕设至第二圈1104,再沿着第二圈1104绕设至第二侧1140交错绕设至第一圈1102,并与第二电感单元1200连接,详细连接方式将于后文说明。
于再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感单元1200包含第一圈1202、第二圈1204与第三圈1206,第三线圈1250自第一端1252起始以第二中心点1292为其绕设中心,而沿着第一圈1202绕设至第三侧1230交错绕设至第二圈1204,再沿着第二圈1204绕设至第二端点1220处交错绕设至第三圈1206。此外,第三线圈1250继续沿着第三圈1206绕设至第一端点1210处交错绕设至第二圈1204,再沿着第二圈1204绕设至第三侧1230交错绕设至第一圈1202,并耦接于第一电感单元1100的第二线圈1160。
相应地,第四线圈1260自第一端1262起始以第二中心点1292为其绕设中心,而沿着第一圈1202绕设至第四侧1240交错绕设至第二圈1204,再沿着第二圈1204绕设至第二端点1220处交错绕设至第三圈1206。此外,第四线圈1260沿着第三圈1206绕设至第一端点1210处交错绕设至第二圈1204,再沿着第二圈1204绕设至第四侧1240交错绕设至第一圈1202,并耦接于第一电感单元1100的第一线圈1150。
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电感1100的第一线圈1150自行于第一侧1130交错绕设,并与第二线圈1160于第一端点1110处及第二端点1120处交错绕设,且第二线圈1160自行于第二侧1140交错绕设。再者,第二电感1200的第三线圈1250自行于第三侧1230交错绕设,并与第四线圈1260于第三端点1210处及第四端点1220处交错绕设,且第四线圈1260自行于第四侧1240交错绕设。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感1100的第一圈1102、第二圈1104与第三圈1106依序由外而内排列,此外,第二电感1200的第一圈1202、第二圈1204与第三圈1206依序由外而内排列。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案的第一电感1100与第二电感1200可为八边形。然本案不以图1所示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说明本案的实现方式之一。
图2是依照本案另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1000A的示意图。相较于图1所示的电感单元1100、1200配置为八边形,图2所示的电感单元1100A、1200A配置为四边形。须说明的是,图1的电感单元1100、1200与图2的电感单元1100A、1200A除形状不同外,其结构配置相似,为使本案说明书简洁,于此不作赘述。须说明的是,图2的结构设计的优点在于,当设计要求上需要增进整体系统的空间利用率时,则可采用四边形的方式来设计电感单元1100A、1200A,以完整地利用空间。
图3是依照本案再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1000B的示意图。相较于图2所示的电感单元1200A,图3所示的电感单元1200B的第三线圈1250B与第四线圈1260B,于第三端点1210B处并无耦接(图2的电感单元1200A的第三线圈1250A与第四线圈1260A于第三端点1210A处相耦接)。除上述差异外,图3的电感单元1100B、1200B与图2的电感单元1100A、1200A的结构配置相似,为使本案说明书简洁,于此不作赘述。
图4是依照本案又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400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电感单元4100包含第一圈4102、第二圈4104、第三圈4106与第四圈4108。第一线圈4150自第一端4152起始以第一中心点4192为其绕设中心,而沿着第一圈4102绕设至第二端点4120处交错绕设至第二圈4104,再沿着第二圈4104绕设至第二侧4140交错绕设至第三圈4106,又沿着第三圈4106绕设至第一端点4110处交错绕设至第四圈4108。此外,第一线圈4150沿着第四圈4108绕设至第二端点4120处交错绕设至第三圈4106,再沿着第三圈4106绕设至第二侧4140交错绕设至第二圈4104。
相应地,第二线圈4160自第一端4162起始沿着第一圈4102绕设至第二端点4120处交错绕设至第二圈4104,再沿着第二圈4104绕设至第一侧4130交错绕设至第三圈4106,又沿着第三圈4106绕设至第一端点4110处交错绕设至第四圈4108。此外,第二线圈4160沿着第四圈4108绕设至第二端点4120处交错绕设至第三圈4106,再沿着第三圈4106绕设至第一侧4130交错绕设至第二圈4104。
于再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感单元4200包含第一圈4202、第二圈4204、第三圈4206与第四圈4208。第三线圈4250自第一端4252起始以第二中心点4292为其绕设中心,而沿着第一圈4202绕设至第四端点4220处交错绕设至第二圈4204,再沿着第二圈4204绕设至第四侧4240交错绕设至第三圈4206,又沿着第三圈4206绕设至第三端点4210处交错绕设至第四圈4208。此外,第三线圈4250沿着第四圈4208绕设至第四端点4220处交错绕设至第三圈4206,再沿着第三圈4206绕设至第四侧4240交错绕设至第二圈4204,最终绕至其第二端4254。
相应地,第四线圈4260自第一端4262起始沿着第一圈4202绕设至第四端点4220处交错绕设至第二圈4204,再沿着第二圈4204绕设至第三侧4230交错绕设至第三圈4206,又沿着第三圈4206绕设至第三端点4210处交错绕设至第四圈4208。此外,第四线圈4206沿着第四圈4208绕设至第四端点4220处交错绕设至第三圈4206,再沿着第三圈4206绕设至第三侧4230交错绕设至第二圈4204,最终绕至其第二端4264。
如图所示,第一线圈4150自行于第二侧4140交错绕设,并与第二线圈4160于第一端点4110处及第二端点4120处交错绕设,且第二线圈4160自行于第一侧4130交错绕设。此外,第三线圈4250自行于第四侧4240交错绕设,并与第四线圈4260于第三端点4210处及第四端点4220处交错绕设,且第四线圈4260自行于第三侧4230交错绕设。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线圈4160的第一端4162耦接于第三线圈4250的第一端4252,且第一线圈4150的第一端4152于第一端点4110与第三端点4210连接处交错耦接于第四线圈4260的第一端4262。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感单元4100的第一圈4102、第二圈4104、第三圈4106与第四圈4108依序由外而内排列。此外,第二电感单元4200的第一圈4202、第二圈4204、第三圈4206与第四圈4208依序由外而内排列。然本案不以图4所示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说明本案的实现方式之一。
图5是依照本案另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500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感装置5000包含第一电感单元5100与第二电感单元5200。须说明的是,图5的第一电感单元5100的结构相似于图4的第一电感单元4100的结构,此外,图5的第二电感单元5200的结构相似于图1的第二电感单元1200的结构,为使本案说明书简洁,于此不作赘述。须说明的是,图5的结构设计的优点在于,当设计要求上需要增加电感装置5000的电感值时,可将左侧电感单元5100多绕一圈,以增进电感值,右侧电感单元5200依旧维持绕设三圈,以避免电感装置5000的面积过大而占用整体系统太多的空间。
图6是依照本案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实验数据图。此实验数据图在于说明于不同频率下,电感装置的品质因素(Q)与电感值。如图所示,曲线C1为本案的电感装置的品质因素曲线图,曲线C2为本案的电感装置的电感值曲线图。由图6的实验数据可知,电感装置的品质因素可达到约11,且电感值在1nH以上。因此,本案藉由对称设计电感装置的两个电感单元,而能降低杂讯,提升电感装置的效率。然本案不以上述实施例所举的数值为限,习其技艺者可依照实际需求调整上述数值以达到最佳的效能。
由上述本案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案具有下列优点。本案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藉由电感装置的两个电感单元的对称设计,以改善一般8字形电感常因结构不对称而影响其效能的问题。
虽然上文实施方式中揭露了本案的具体实施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案,本案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悖离本案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形下,当可对其进行各种更动与修饰,因此本案的保护范围当以附随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感装置,包含:
一第一电感单元,包含:
一第一端点及一第二端点,分别设置于该第一电感单元的相对两侧,其中以该第一端点与该第二端点之间的一第一中心连线为基准,该第一中心连线的相对两侧包含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
一第一线圈,绕设成复数圈;以及
一第二线圈,与该第一线圈相应绕设为复数圈,其中该第一线圈及/或该第二线圈于该第一端点处、该第二端点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分别交错绕设;以及
一第二电感单元,包含:
一第三端点及一第四端点,分别设置于该第二电感单元的相对两侧,其中以该第三端点与该第四端点之间的一第二中心连线为基准,该第二中心连线的相对两侧包含一第三侧与一第四侧;
一第三线圈,绕设成复数圈;以及
一第四线圈,与该第三线圈相应绕设为复数圈,其中该第三线圈及/或该第四线圈于该第三端点处、该第四端点处、该第三侧与该第四侧分别交错绕设;
其中该第一电感单元的该第一线圈耦接于该第二电感单元的该第四线圈,该第一电感单元的该第二线圈耦接于该第二电感单元的该第三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分别包含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的该些第一端位于该第一电感单元的该第一端点或该第二端点,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的该些第二端位于该第一电感单元的该第一端点或该第二端点,其中该第三线圈与该第四线圈分别包含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三线圈与该第四线圈的该些第一端位于该第二电感单元的该第三端点或该第四端点,该第三线圈与该第四线圈的该些第二端位于该第二电感单元的该第三端点或该第四端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感单元包含一第一圈、一第二圈与一第三圈,其中该第一线圈自该第一端起始沿着该第一圈绕设至该第一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再沿着该第二圈绕设至该第二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三圈,其中该第一线圈沿着该第三圈绕设至该第一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再沿着该第二圈绕设至该第一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一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二线圈自该第一端点起始沿着该第一圈绕设至该第二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再沿着该第二圈绕设至该第二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三圈,其中该第二线圈沿着该第三圈绕设至该第一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再沿着该第二圈绕设至该第二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一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二电感单元包含一第一圈、一第二圈与一第三圈,其中该第三线圈自该第一端起始沿着该第一圈绕设至该第三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再沿着该第二圈绕设至该第二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三圈,其中该第三线圈沿着该第三圈绕设至该第一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再沿着该第二圈绕设至该第三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一圈并耦接于该第一电感的该第二线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四线圈自该第一端点起始沿着该第一圈绕设至该第四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再沿着该第二圈绕设至该第二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三圈,其中该第四线圈沿着该第三圈绕设至该第一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再沿着该第二圈绕设至该第四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一圈并耦接于该第一电感的该第一线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一线圈自行于该第一侧交错绕设,并与该第二线圈于该第一端点处及该第二端点处交错绕设,且该第二线圈自行于该第二侧交错绕设,其中该第三线圈自行于该第三侧交错绕设,并与该第四线圈于该第三端点处及该第四端点处交错绕设,且该第四线圈自行于该第四侧交错绕设。
8.如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一圈、该第二圈与该第三圈依序由外而内排列。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感单元包含一第一圈、一第二圈、一第三圈与一第四圈,其中该第一线圈自该第一端起始沿着该第一圈绕设至该第二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再沿着该第二圈绕设至该第二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三圈,又沿着该第三圈绕设至该第一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四圈,其中该第一线圈沿着该第四圈绕设至该第二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三圈,再沿着该第三圈绕设至该第二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感单元包含一第一圈、一第二圈、一第三圈与一第四圈,其中该第一线圈自该第一端起始沿着该第一圈绕设至该第二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再沿着该第二圈绕设至该第二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三圈,又沿着该第三圈绕设至该第一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四圈,其中该第一线圈沿着该第四圈绕设至该第二端点处交错绕设至该第三圈,再沿着该第三圈绕设至该第二侧交错绕设至该第二圈。
CN201710358803.8A 2017-05-19 2017-05-19 电感装置 Active CN108962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8803.8A CN108962563B (zh) 2017-05-19 2017-05-19 电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8803.8A CN108962563B (zh) 2017-05-19 2017-05-19 电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2563A true CN108962563A (zh) 2018-12-07
CN108962563B CN108962563B (zh) 2020-07-28

Family

ID=64462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8803.8A Active CN108962563B (zh) 2017-05-19 2017-05-19 电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6256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5227A (zh) * 2019-03-29 2020-10-0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CN112562987A (zh) * 2019-09-25 2021-03-2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CN114121406A (zh) * 2020-09-01 2022-03-01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US11387036B2 (en) 2019-03-29 2022-07-12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ductor device
US11587709B2 (en) 2019-03-29 2023-02-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ductor device
US11587710B2 (en) 2019-03-29 2023-02-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ductor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3843A (en) * 1984-10-22 1986-09-23 Ford Motor Company Planar coil magnetic transducer
JPH047810A (ja) * 1990-04-25 1992-01-13 Toko Inc 積層インダクタ
CN102376415A (zh) * 2010-08-19 2012-03-14 Nxp股份有限公司 对称电感器
CN102693956A (zh) * 2011-03-21 2012-09-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变压电路
CN104769687A (zh) * 2012-09-20 2015-07-08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具有带8字和双8字嵌套结构的变压器的变压器电路
US20170098500A1 (en) * 2015-10-06 2017-04-06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tegrated Inductor Structure and Integrated Transformer Structure
CN106571211A (zh) * 2015-10-13 2017-04-1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感结构及集成变压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3843A (en) * 1984-10-22 1986-09-23 Ford Motor Company Planar coil magnetic transducer
JPH047810A (ja) * 1990-04-25 1992-01-13 Toko Inc 積層インダクタ
CN102376415A (zh) * 2010-08-19 2012-03-14 Nxp股份有限公司 对称电感器
CN102693956A (zh) * 2011-03-21 2012-09-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变压电路
CN104769687A (zh) * 2012-09-20 2015-07-08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具有带8字和双8字嵌套结构的变压器的变压器电路
US20170098500A1 (en) * 2015-10-06 2017-04-06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tegrated Inductor Structure and Integrated Transformer Structure
CN106571211A (zh) * 2015-10-13 2017-04-1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感结构及集成变压器结构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5226B (zh) * 2019-03-29 2021-09-14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CN111755227A (zh) * 2019-03-29 2020-10-0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CN111755222A (zh) * 2019-03-29 2020-10-0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CN111755225A (zh) * 2019-03-29 2020-10-0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CN111755224A (zh) * 2019-03-29 2020-10-0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US11587710B2 (en) 2019-03-29 2023-02-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ductor device
CN111755226A (zh) * 2019-03-29 2020-10-0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CN111755224B (zh) * 2019-03-29 2021-09-24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US11587709B2 (en) 2019-03-29 2023-02-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ductor device
CN111755225B (zh) * 2019-03-29 2021-09-2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CN111755222B (zh) * 2019-03-29 2021-09-2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US11387036B2 (en) 2019-03-29 2022-07-12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ductor device
CN112562987A (zh) * 2019-09-25 2021-03-2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CN114121406A (zh) * 2020-09-01 2022-03-01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2563B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2563A (zh) 电感装置
KR101468821B1 (ko) 커먼 모드 필터
US20170076850A1 (en) Coupled Inductor and Power Converter
JP5825249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US20180330872A1 (en) Inductor device
CN203931711U (zh) 共模噪声滤波器
CN111755222B (zh) 电感装置
JP2017085181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2010165953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差動伝送回路用lcフィルタ
CN103887041A (zh) 一种贴片式共模扼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US9998086B2 (en) LC parallel resonator and multilayer band pass filter
CN105390241A (zh) 复合磁性元件
CN202282235U (zh) 等离子电视机以太网耦合变压器
CN103684326A (zh) 滤波器
CN105474336A (zh) 平衡不平衡变压器
CN104851552A (zh) 扼流线圈
TWI692781B (zh) 電感裝置
CN103515678B (zh) 通信射频器件及其滤波器
JP6333321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CN103137285B (zh) 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40196B (zh) 共差模电感
JP2014212296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583472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CN208422614U (zh) 新式电感结构
CN203085315U (zh) 多电感阵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