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921C - 端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921C
CN1088921C CN97190226A CN97190226A CN1088921C CN 1088921 C CN1088921 C CN 1088921C CN 97190226 A CN97190226 A CN 97190226A CN 97190226 A CN97190226 A CN 97190226A CN 1088921 C CN1088921 C CN 108892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iner
coil spring
screw
arrang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90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3175A (zh
Inventor
礒部雅志
山野雅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ZUMI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ZUMI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0429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0560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80429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1067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ZUMI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IZUMI ELECTR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3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9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2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lamping member acted on by screw or n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0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f conductive member or for holding it in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路连接装置,其特征为:在支撑端子螺丝的衬垫的一边,设置弯曲到和端子螺丝螺合的端子零件边侧而与端子螺丝轴平行延伸的一衬垫导引部,在衬垫导引部背后和外壳之间设置一复原用弹簧。未配线时,因复原用弹簧力而处于复原状态,可立刻插入电线到端子零件的空隙,相反地,要取出电线时也因只要松弛端子螺丝,可藉复原的弹簧力自动恢复到复原状态,故可降低配线作业工时,当装置的密接安装时,其配线作业性也极佳。

Description

端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本电气元件中的一种线路连接器,例如,按钮开关、选择器械键、指示灯等控制用机械,或用于这些控制用机械的变压器等所具有的端装置。
背景技术
按钮开关的已有技术如图1所示。在按钮操作部101的背后连结有接触部102,在此接触部102设有可和固定接点及可动接点导通的端子零件103、103及当其螺合的附有衬垫的螺线104、104。
又在图2、图3所示的附有变压器的指示灯的已有技术实例。在显示部121的背后连结有变压器部122,更在其背后连结著端子部123。和变压器初级线圈连接的端子零件124、125,图3所示,在大约正方形背面的左右两边以点对称被设置,螺合于端子零件124、125的螺丝孔的端子螺丝126、127被设置成对角部位。此端子螺丝126、127在正方形的衬垫128、129虽可转动自如,但被设置成未能拔脱,与此衬垫128、129相对向的端子零件部分则被设置成从端子部外壳显露。
若按上述这些已知实例,在接触部102的端子螺丝或端子部123的端子螺丝126、127,例如连接附有圆形压接端子的电线时,必须完全松脱端子螺丝104或126、127后,再行螺合,因此,其配线作业工时会增加的同时,遗失端子螺丝或因端子螺丝的掉落而在其落地部位恐会引发电路短路,更有四周若无充分空间时,欲将附有衬垫的端子螺丝螺进端子零件的作业颇为因难等等,缺点很多。
若扩大技术领域而观察仅连接电线和电线的端子台的已知技术。日本特公平4-119888号公报或实公平3-7031公报上记载有,在端子零件一体设置一垂直片,其垂直片的前端和外壳之间又设有线圈弹簧(复原用弹簧)的端子台。
若将此端子台的自动复原结构转用到具有按钮开关等控制用元件的端子装置,因线圈弹簧会位于垂直片的下部的缘故,必需要有被压缩状态的线圈弹簧长度容置的空间,随著此一空间接触部高度也必须抬高,换言之,端子部的深度势必增长。此事便成为需求小型化日剧的控制用元件的商品价值为之大大贬低的缺陷。又在制作过程上,非将仍以压缩状态的线圈弹簧从横侧边插入不可,因而,也有组装作业不容易、组装自动化极其困难等缺点。
又如上述日本实公平3-7031号公报则记载著,其端子台构成为在端子零件的表面侧设置压缩线圈弹簧,同时,将支撑线圈弹簧中心部的插接部的插接部从端子零件的表面插通到背面而支撑端子螺丝。
但此一端子台的自动复原构造由于其插接部在栓紧端子螺丝的状态下突出于端子零件的背面的缘故,若将此发明转用为控制用元件时,仍然有全深度较长的缺点,更因线圈弹簧显露出于端子零件的表面上,另有连接用电线或压接端子会被夹在线圈弹簧间的缺陷。
还有日本实开平2-27666号公报,如图4所示,记载的是,将形成于以头部支撑端子螺丝110的衬垫一边的下垂片折弯到下方而设置衬垫导引部112,并使其从端子零件111的上边贯穿至下边,在端子零件111的下面部位形成的轴113装设扭力线圈弹簧(复原用弹簧)114的线圈部而支撑线圈弹簧114,使其自由端的一方连接于衬垫导引部112的下端的端子台。
若将此端子台的自动复原构造转用到具有按钮开关等控制用元件的端子装置,由于为要将线圈弹簧114的线圈部装配在轴113,必须按压扭转线圈弹簧114边使其挠弯连接于衬垫导引部112下端,因而,有组装作业不易、自动化极为因难等缺点。而且,由于在端子螺丝110的下部位置端子螺丝110的轴向延长上设置有线圈弹簧114的缘故,另有端子台的深度会变长的缺点。
以控制用元件或控制用机械而言,近来需求日益增高的有一种手指保护构造。这是指因端子螺丝头部等通电部分显露于外,手指一接触时恐有电击的危险,于是,为使手指不触电而用绝缘体加以保护的构造。
此一手指保护构造的通常技术如图5所示,对于接触部本体105,将盖脱自如的手指保护盖子106好象覆盖端子螺丝104般设置的方法,或如图6所示,将覆盖接触部本体107的端子螺丝104,104头部的手指保护片108、108,藉以粘接等使其固定的方法。但是,任一方法都有增加零件数的缺点,尤其是设置手指保护盖子106的方法,会有其手指保护盖子106松脱掉下,或一旦掉盖子后忘记再盖上的缺陷。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装置,它可排除上述各种缺点,解决已有技术的症结问题。构成为虽具有不至于附有衬垫的端子螺丝脱落而松弛螺丝时,会自动从端子零件隔离的自动复原结构,也不需增大整个装置的深度,而且,在组装步骤上也不需给予复原用弹簧预压而只要投入所定空间就可组装,因而,容易实现自动化。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
(1)其特征为,在支撑螺丝的衬垫之一边设置一螺丝衬垫导引,它是弯折到和端子螺丝螺合的端子零件边侧而与端子螺丝轴平行延伸,并在此螺丝衬垫导引的背后(与端子螺丝相反侧)中间位置和外壳之间设置复原用弹簧。
(2)其特征为,具有:附有衬垫的端子螺丝;与此端子螺丝螺合的螺母;用于连接开关接点的带状端子零件;上述衬垫的一边弯折到上述端子零件边侧而经由其端子零件的侧缘和端子零件交叉的衬垫;以及设置于该衬垫导引的末端和外壳之间的扭转线圈弹簧(复原用弹簧),并在两分该端子装置厚度方向的外壳隔间壁背面侧收容上述端子螺丝胴部,其表面侧则收容有上述扭转线圈弹簧。
(3)其特征为,在电器主体边侧外壳的背后,其端子附设有W外壳,在该端子边侧外壳一体形成有;螺合于端子螺丝的端子零件的收容空间,用于导引支撑上述端子螺丝的衬垫导引沟,收容复原用线圈弹簧的收容空间,以及手指保护部,上述衬垫则一体形成了,在上述衬垫导引沟滑动的衬垫导引部和突入上述复原用线圈弹簧收容空间的弹簧按压部。
(4)其特征为,在电器主体边侧外壳的背后附设端子边侧的外壳,在该端子边侧外壳一体形成有;螺合于端子螺丝的端子零件的收容空间,用于导引支撑上述端子螺丝的衬垫的衬垫导引沟,收容复原用线圈弹簧的收容空间,以及手指保护部,在上述衬垫一体形成了在上述衬垫导引沟滑动的衬垫导引部,该衬垫导引部装设有用于抑止上述复原用转线圈弹簧可动端的弹簧抑止部。
本发明端子装置(1)的特征是复原用弹簧为压缩线圈弹簧,由成为该压缩线圈弹簧的外壳边侧承受部的本体盒和外壳本体的嵌合而构成,藉将压缩线圈弹簧仍以自然状态设置于规定空间后装配本体盒,因而,可构成为可将该线圈弹簧加以压缩装配。
本发明端子装置(1)特征则可构成为,和保持上述端子零件的外壳本体一体形成了手指保护部,此手指保护部是兼备有上述端子螺丝离脱时的制动机能。
本发明在上面(1)所述端子装置适用于控制机器时的构成,是由操作部等前段部和对此前段部可装卸自如地所连结的接触部构成,该接触部具备有:电气接点;与其电气接点导通的端子零件;与其端子螺合的端子螺丝;应上述操作部操作而动以使接点启开关闭的传送件;用于保持上述这些构件的外壳本体;以及相对该外壳本体被装设,且包括有抵接上述前段部的前面壁的本体盒,其特征为,在支撑上述端子螺丝的衬垫一边,设置弯折到上述端零件边侧而和端子螺丝轴平行延伸的螺丝衬垫导引,同时,在该螺丝衬垫导引设置抑止部,在该抑止部和上述前面壁之间装配复原用压缩线圈弹簧。
本发明在上面(2)所记述的端子装置,由于扭力线圈弹簧的复原力是将衬垫导引常时以端子螺丝脱开的方向按压著的缘故,所以一松弛端子螺丝而和螺母的螺合一旦脱开时,其端子螺丝会立即从端子零件离脱,形成为插进电线的「间隙」。此时,由于端子螺丝和衬垫导引时一体运动,故端子螺丝毫无脱落的可能。
又由于衬垫导引经过端子零件的侧缘而交叉著,故此部分的厚度为端子零件宽度长和衬垫导引厚度之和,容易可将该端子装置整体厚度抑制得小。而且,扭力线圈弹簧通常丝圈的圈数不多,一圈以至几圈而已,其圈线间平时密接著,其轴向长度又不像螺旋弹簧般伸缩,在该端子装置厚度方向所占有的宽度可使得缩紧,由这一点也可将端子装置整体的厚度抑制得尽量小。又在栓紧端子螺丝的状态下,端子螺丝胴部(螺丝部)的端子零件其穿通长度则成为最大,虽需有将其收容的空间,但由于为此端子螺丝的空间和收容扭力线圈弹簧的空间被两分配设在隔间壁的表里两面,自可缩短端子装置的深度。
在本发明的上述(2)项的端子装置中,尤其在上述隔板表面所装设的扭力线圈弹簧有关的构造,是以从上述衬垫位移的通路隔一规定距离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上述扭力线圈弹簧的线圈部的突起,此突起的上述通路边侧形成有低于上述隔板表面的倾斜面为其特征。
而且,形成隔板表面边缘所相交的两边形成有一屏障,在其拐角配设了上述突起,该两边屏障分别在所定位置设有上述衬垫导引的穿通孔和用于支撑线圈弹簧固定臂的挡块部,因而,可将上述扭力线圈弹簧装设于该隔板表面上的空间部。
若按此一构成,把扭力线圈弹簧放在隔板表面。而只要使其从衬垫导引通路朝向凸起边滑边移动,线圈弹簧使跨越倾斜面而被安装在突起,因线圈弹簧的臂长预先被制成为规定长度的缘故,随从向突起的安装动作该衬垫导引前端便夹紧于抑止装置部。此事为要组装工程的自动化,诚属至为重要。
本发明上述(2)项的端子装置因可构成为和保持上述端子零件的外壳本体一体形成手指保护部,此手指保护部又兼备上述端子螺丝脱离时的制动机能,因而,可控制朝向端子螺丝上方的移动,同时,得以保持端子螺丝,自可防止端子螺丝的脱落。
将本发明上述(2)项的端子装置适用于控制机械时,其装置是由操作部等前段部和对此前段部以装卸自如连结的接触部构成,其接触部包含有:电气接点:与此电气接点导通的端子零件;与此端子零件螺合的端子螺丝;随应前述操作部的操作而使接点开启关闭的传达子;把这些各构件加以保持的外壳本体;以及相对此外壳本体被装设,且包括抵接于上述前段部的前面壁的本体盒,其特征为,在支撑上述端子螺丝的衬垫一边设置折弯到上述端子零件边侧而和端子螺丝轴平行延伸的衬垫导引,在此衬垫导引前端和上述外壳本体档止部之间设一扭转线圈弹簧,将该端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加以两分的外壳隔间壁背面侧收容上述端子螺丝胴部,其表面侧则收容了上述扭转线圈簧。
此一状况时,就控制机械装置的前后方向而言,也即,以对传送件的运动方向,上述端子螺丝的转向倾斜到螺丝头部的打开的为宜。
本发明上述(3)项的端子装置的特征为它具备著:和电器端子导通的端子零件;与此端子零件螺合的端子螺丝;和支撑螺丝的衬垫一体设置的衬垫导引部及弹簧按压部;附设于电器本体边侧外壳的背后的端子边侧外壳;在此端子边侧的外壳内和上述端子螺丝轴向平行形成,用于收容前面(本体边侧外壳边侧)开口的复原用线圈弹簧的收容空间;形成于该端子边侧外壳内,和上述端子螺丝轴向平行导引上述衬垫导引部的衬垫导引部,以及具有被收容在上述复原用线圈弹簧收容空间,而其一端被上述弹簧按压部按压的复原用线圈弹簧。
本发明上述(3)的端子装置中在端子边侧外壳上,复原用线圈弹簧收容空间的轴心部以设置,被上述端子侧外壳背面支撑而穿通轴心部向前延伸,其前端为自由端的导引棒为好。
又最好在复原用线圈收容空间的前端部,形成一勾挂部,以容许复原用线圈弹簧的插入而阻止其脱出。
本发明上述(4)项的端子装置的特征是它具备著:与电器端子导通的端子零件;与此端子零件螺合的端子螺丝;和支撑此端子螺丝的衬垫一体设置的衬垫导引部;附设于电气本体的边侧外壳背后的端子边侧外壳;在该端子边侧外壳背面所开口的复原用扭力线圈弹簧收容空间;形成于该端子边侧内而将上述衬垫导引部和上述端子螺丝轴向平行导引的衬垫导引沟;以及被收容在上述复原用扭力线圈弹簧收容空间,其固定臂的端部被抑止于上述端子边侧,其可动壁部则被抑止于上述衬垫导引部的复原用扭力线圈弹簧。
本发明上述(4)项的端子装置的特征在于,其衬垫导引和复原用扭力线圈弹簧的结合关系,是其衬垫一边直角弯折而形成带状衬垫导引部,复原用扭力线圈弹簧的可动臂前端部则直角弯折而形成抑止用端部,此抑止用端部是贯穿至形成于上述带状衬垫导引部的切面部而抑止。
利用实施例更将本发明的端子装置予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装置并不只限于这些。
图7至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复原用弹簧而具有使用压缩线圈弹簧的端子装置的按钮开关。
图7表示将该按钮开关沿端子螺丝中心线加以切剖的剖面图。图8表示将此实施例沿线圈弹簧中心线加以切剖的剖面图。图9表示上述实施例中外壳的外观图,图10表示将上述实施例中本体盒和外壳本体嵌合以前的分解图,图11表示端子螺丝和线圈弹簧的位置关系,图11(A)为图7中沿A-A线方向的断面图,图11(B)为自其侧面图去除外壳的图面。
在操作部1的背后有接触部2由盒本体10的弹性体连接片12连结,操作部1的指示乃传送到传送件3,此传送件3便相应操作部1的操作而动,使可动接点4对固定接点ON/OFF。固定接点5是设于端子零件6的一端,在端子零件6的压花(emboss)部设置螺母7,在此螺母7螺合附有衬垫的端子螺丝8,在端子零件6的表面和衬垫14之间夹持了电线端子。上述各构件是由外壳本体9保持着。
外壳则如第10所示,由外壳本体9和被覆盖其三面的本体盒10构成,为分割二的嵌套构造,在本体盒10除了左右两侧壁部之外,并设有和抵接于按钮操作部1的前面壁11及操作部相连接的连接片12、12,在两侧壁部的一边侧开口有检查接点4、5的ON/off状态用的接点窗23、23和电线插入孔24、24,如图9所示。又在外壳本体9一体成型有覆盖端子螺丝8、8头部的同时,兼起制动作用的手指保护部13、13。外壳本体9的端子螺丝8、8的背后则如图8所示,收容了线圈弹簧18、18。
藉线圈弹簧18的端子螺丝的复原机构参照图11加以说明。装配有端子螺丝8的衬垫14虽为正方形的板状,在其一边的中央部一体形成了直角折弯到端子零件6边侧而和端子螺丝轴15平行延伸的衬垫导引16,在其背后(端子螺丝边侧和与其相反侧)中间位置截起一抑止部17。此螺丝衬垫导引16的长度乃是复原状态(图7的状态)时穿通端子零件6的长度。在螺丝衬垫导引16的抑止部的本体盒10的前面壁11之间装设了线圈弹簧18。
在外壳本体9中端子螺丝8、8的螺丝衬垫导引16、16的背后位置,和端子螺丝8、8的轴15、15平行而从抵接于外壳本体9的本体盒10前面壁11的面朝下方向(端子螺丝8、8边侧)设置有弹簧收容部9a、9a,在此收容部9a、9a其线圈弹簧18、18的一端自由端抵接了螺丝衬垫导引16、16的抑止部17、17,同时,另一端的自由端则能抵接本体盒10的前面壁11那样被装设著。又在外壳本体9它附有衬垫的端子螺丝被设置成,衬垫14、14的衬垫导引16、16的抑止部17、17能定位在弹簧收容部9a、9a内,同时,能上下动。
要是说明此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复原状态则如图7及图11所示,藉线圈弹簧18的复原力,其端子螺丝8是随著衬垫14离自端子零件6,端子螺丝8的前端和端子零件6之间便形成了足可插入电线等的「间隙」。而且,电线等可从图7所示的W1方向或图11所示的W2方向互相正交的两方向插入。一栓聚端子螺丝8,螺丝衬垫导引16和该挡止部17便随其位移(在图11是向下),线圈弹簧18则备受压缩。为要取出电线而松驰端子螺线8时,端子螺丝8则自端子零件6的螺母脱离,藉线圈弹簧18的复原力一下子就恢复复原状态。
图12(A)-(D)显示上述实施例的组装顺序。
在外壳本体9安装附有衬垫的端子螺丝8、8如图12(A)所示,接著,装配包括有端子零件6、6及传送件3的接点元件,如图12(B)所示,紧跟著将线圈弹簧18、18以自然状态落入规定空间,如图12(C)所示,最后安装本体盒10,如图12(D)所示,而完成组装工程。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所使用的复原用弹簧并不只限于线圈弹簧,也可使用板簧或线条弹簧来加以实施,图13为在螺丝衬垫导引16A的中间位置开设连接孔19,将板簧20的可动端插进此孔19的例子。图14为使用了同于图11所示的附有挡止部的螺丝导引16,显示在此档止部17使板簧21可动端挡止的一例。图15为显示使用附有挡止孔的螺丝衬垫导引16B,使用U字形线条弹簧22作为复原用弹簧的一例。
在图16至图24显示的和图7至图12同样的按钮开关的端子装置使用线圈扭转弹簧作为复原用弹簧时的实施例。
图16(A)为其背面图,图16(B)为其侧面图。此外,图16(B)的下方为通常使用状态的正面,上方为背面。图17为将上述接触部32以通过两个端子螺丝38、38的中心线的面加以切断外壳的剖面图。
在操作部31的背后,接触部32是以盒本体40的弹性体连接片42被连结,操作部的指示将传送给传送件33,此传送件33则相应操作部31的操作而动。使得可动接点34对固定接点35做ON/off(开/关)。固定接点35设于端子零件36的一端,在端子零件36压花部设置了内螺纹37,附有衬垫的端子螺丝38便与此内螺纹37螺合,在端子零件36的表面和衬垫44之间则夹持了电线端子。上述各构件都由外壳本体39保持著。
外壳则如图18所示,它为一由外壳本体39和被覆盖其三面的本体盒40构成而分割为二的嵌套构造,在本体盒40除了左右两侧壁部之外,设有抵接于操作部31的前面壁及和操作部31连接的连接片42、42,在两侧壁部中的一侧,有用于检查接点34、35的ON/OFF(开/关)状态的接点窗53、53和电线插入孔54、54开口著,此外,在外壳本体39一体成型有覆盖端子螺丝38、38头部的同时,兼起制动作用的手指保护部43、43。
当操作部31处于OFF状态时,传送件是朝向前方(图中下方)位移,接点34、35为OFF,操作部31被操作为ON时,传送件33便位移到后方,接点34、35则变成ON。对于此传送件33的运动方向α,端子螺丝38、38的轴向β、β是倾斜到螺丝头部的开向。此端子螺丝轴的倾斜在连结多个接触部时,除易使端子容易操作之外,如后所述,更有可使扭力线圈弹簧的复原力有效作用的效果。
图19为显示将上述实施例的本体盒40拿开状态,相当于和图17相反的侧面图,图20表示其正面图。图21为图19中扭力线圈弹簧与其周边的部分放大图,图22即为图21中沿B-B线方向的断面图。
图17所示的嵌合于端子螺丝38、38头部的大约为方形的衬垫44的一边(图17中纸面的背面侧)形成了下垂片,此下垂片是朝向端子零件36和端子螺丝38轴平行而直角弯曲,并与端子零件36交叉伸长,便形成了衬垫导引部45。在外壳本体39一体形成了,显示于图17的端子螺丝38、38及接点34、35,和显示于图19的用于隔开线圈弹簧46、46的隔板。此隔板设置于将该端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加以两分的方向。设有此隔板的扭力线圈弹簧46边侧的表面47,被隔开传送件33的前后方向的第一屏障和隔开接点34、49的交叉点近傍,也即表面47的角隅部一体形成有用于安装线圈弹簧46的线圈部的圆形突起50。
在第1屏障48形成有扭力线圈弹簧46的固定臂51前端接挂的抑止部,第2屏障49是形成了衬垫导引部45通过用的穿通孔。在衬垫导引部45的前端是由扭转线圈弹簧46的可动臂52的前端部接挂,形成了将其支撑可滑动自如的抑止部,此外,在图21中点连锁线K表示著其衬垫导引部45位移通路的中心线。突起50则设置于距自此衬垫引部通路K规定距离D的位置。
在圆形突起50则如图22所示,形成了朝向衬垫导引部通路边侧,为对隔板面47变低而其下端连续面47的一倾斜面55。此倾斜面55和面47一起可使线圈弹簧46的装配作业变成容易。
接著,来说明此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复原状态则如图17、图19及图21所示,随着线圈弹簧46的复原力,端子螺丝38会伴同衬垫44离开端子零件36,在端子螺线38的端部和端子零件36之间形成足可插入电线等「间隙」。此外,电线等可插入到如图16、图17所示的W3方向或如图16所示以W4方向互相正交的两方向。端子螺丝38一旦被栓紧,衬垫导引部45便随之位移,扭力线圈弹簧46则如图23所示势必变形。为要卸开电线等而松弛端子螺丝38,该端子螺丝一旦离开端子零件36的螺母37时,便藉以扭力线圈弹簧46的复原力一下子就恢复到复原状态。
图24(A)-(D)为上述实施例中组装方法的说明图。附有衬垫的端子螺丝38、38被装配在外壳本体39,如图24A,接著,包括端子零件36、36及传达子33的接点元件被装上,如图24(B)。其次,将扭力线圈弹簧46、46以自然状态放置在面47上,如图24(C),再者,只要将线圈弹簧46边在面47上滑动边朝向突起50移动,则如图19和图24所示,可装配上突起50。最后,安装本体盒40如图24(D),完成组装工程。
又在图25至图30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具有使用线圈弹簧作为复原用弹簧的端子装置的附有变压器的指示灯。
图25表示该附有变压器的指示灯的剖面图(图26的CDEF剖面),图26为显示该实施例的背面图。在前面侧具有显示部分的显示部61的背后连结了变压器部62,其背后设置有端子部63。在变压器部62内所装设的变压器64的初级线圈与背后的端子零件66、66电连接著,次级线圈则与火星塞型端子65、65电连接,火星塞型端子65、65即与显示部61内所装设的光源,例如白热灯(未图示)电连接着。变压器64被本体边侧外壳包围,此本体边侧外壳67的背后嵌合了端子边侧外壳68而相连结著。此端子边侧外壳68一体形成有可被覆盖端子螺丝69A、69B头部,同时,兼起制动功用的手指保护部70、70。
图25中,上面的端子螺丝69A是处于复原状态,在端子零件66的表面和端子螺丝69A前端之间,形成有可插入电线等间隙。又下面端子螺丝69B是处于夹持电线端子的栓紧状态。两个端子螺线69A、69B是如图26所示,以点对称的位置被配设,除端子边侧顶部之外,都被包括手指保护部70、70的端子螺丝顶部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用于栓转端子螺丝起子用圆孔70A、70A,在栓紧状态下,由于端子螺丝位于比手指保护部70更下部位置,所以手指头等不会碰触作为充电部的端子螺丝。
图27表示支撑端子螺丝的衬垫与其周边部分的背面放大图,图28为显示图27中GHIJ线的剖面图。此外,图27的GH剖切面和图26的CD剖切面正交著。
在本体侧外壳67的背后嵌合端子边侧外壳而相连结,两个端子零件66、66和变压器64电连接的同时,被装配成位于本体边侧外壳,各端子零件66则设置有和端子螺丝69螺合的螺丝孔71。在端子零件66的背后配置衬垫72,此衬垫72大约呈正方形衬垫部72A被装设成端子螺丝69虽可转动自如但不会脱落,又在该衬垫部72A一体形成了剖切面略为长方形状的衬垫导引部73和弹簧按压部74。在端子边侧外壳68形成具有显示部61的边侧及与其相反边侧兼起制动螺丝69复原位置的手指保护部70,又在显示部61边侧的面一体形成了,接近手指保护部70而可使衬垫导引部73与端子螺丝69的轴向平行滑动位移的衬垫导引沟,和圆筒形的复原用弹簧收容空间,及穿通此复原用弹簧收容空间76的中心部而其前端部成为自由端的导引棒,这些各部分更连接在端子边侧外壳68的显示部61边侧的壁部。
而且,在复原用弹簧收容空间76的前方开口部(与端子零件交叉的位置)的一部分,一体形成了容许线圈弹簧78的插入而阻止其脱出的勾挂部79。衬垫导引沟75,复原用弹簧收容空间76及导引棒77的轴向都与端子螺丝69的轴向呈平行。又衬垫导引部73以其长度和端子螺丝同一程度的短,且不和端子零件连接为特征。
说明此一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其复原状态如图25及图28所示,藉线圈弹簧78的复原力衬垫72便伴同端子螺丝69而离开端子零件66,在端子螺丝69的前端部和端子零件66之间形成足可插入电线等间隙。而且,电线等又可从图25、图27所示的W5方向或W6方向互相正交的两方向插入。在复原状态下,用起子插入手指保护部70的圆孔70A而按压端子螺丝,使端子螺丝69的前端面嵌入端子零件66的螺丝孔71后,栓紧端子螺丝69时,衬垫导引部73和弹簧按压部74会随之位移(在图28为向下),线圈弹簧78备受压缩,成为以端子零件66和衬垫72的衬垫部夹持电线的栓紧状态。然而,为要拿开电线而松弛端子螺丝69,此端子螺丝一旦脱离端子零件66的螺丝孔时,藉由线圈弹簧78的复原力一下子就恢复了复原状态。
在图29(A)、(B)显示上述实施例的组装顺序。首先,在衬垫72的衬垫部72A装设虽可转动自如但未能脱落的端子螺丝69。接著,将衬垫72的衬垫导引部73沿端子边侧外壳68的衬垫导引沟插入装配后,使导引棒77能位于复原用弹簧收容空间而是线圈弹簧78的中心装设线圈弹簧78。然而,按压线圈弹簧78使其挡止于复原用弹簧收容空间勾挂部79,如图29(B)所示,端子螺丝69就定位在复原状态的位置,线圈弹簧78则一端位于弹簧按压部,另一端是挡止于勾挂部79而被保持为压缩状态。从而,藉圈弹簧78的复原力而弹簧按压部74被按压,端子螺丝69便被保持在复原状态的位置。最后,将配设衬垫72及线圈弹簧78而组装的端子边侧外壳68,装配在另外所组装的本体边侧外壳67,组装工程于是告成。
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所使用的衬垫导引部73和衬垫导引沟75,可做各种变形而加以实施。在图30显示了几种变形例。此外,在图30虽省略复原用线圈弹簧的表现,但复原用线圈弹簧的配设位置也可和衬垫导引部一起选择。在图30(A)所示的,是在方形衬垫72的一边设置T字形衬垫导引部73A。图30(B)所示的是,在上述T字形衬垫导引部两边更设置了L字形弯曲部73B。在图30(C)所示的是,将衬垫72的一边加以扩开成长方形,将此扩开部73C作为导引部。在图30(D)所示的,是在衬垫72的一边的一部分设置钥匙形导引部73D。
图31至图36和图25至图30同样,显示在附有变压器的指示灯端子装置,使用扭力线圈弹簧作为复原用弹簧时的实施例。
图31为显示将本发明实施在附有变压器指示灯例的背面图,图32是显示图31 LMNO线的剖面图。在前面侧具有显示部分的显示部81背后连结变压器部82,其背后则装设了端子部83。装设于变压器部82内的变压器84的初级线圈与其背后的端子零件86、86电连接,次级线圈则与火星塞型端子85、85电连接,火星塞型端子85、85是连接到设于显示部81的光源,例如白热灯(未图示)。
变压器84被本体边侧外壳87围住,在此本体边侧外壳87的背后是嵌合端子边侧外壳88而相连结著。
在此端子边侧外壳88一体形成了,被覆端子螺丝89、89头部的同时,兼起牵制端子螺丝89、89往向上方的制动作用的手指保护部90、90。两个端子螺丝89、89则如图31所示,被配设成以点对称的位置,除端子螺丝89、89的顶点以外,都被包括手指保护部90、90的端子边侧外壳88覆盖,和手指保护部90、90的端子螺丝顶部对应的部分则形成为栓转端子螺丝89、89的起子用圆孔,在栓紧螺丝的状态下,端子螺丝89、89由于下沉在比手指保护部90更下方部位,手指头等不会碰触作为充电部的端子螺丝89、89。
支撑端子螺丝89的衬垫92略为正方形,形成于在其一边的下垂片被直角折弯到端子零件边而形成了衬垫导引部93,此衬垫导引部93是沿著形成在端子边侧外壳88的衬垫导引沟94而朝向端子螺丝89的轴向滑动移位。在端子边侧外壳88形成了邻接于衬垫导引沟而其背面开口的复原用弹簧收容空间95,在此复原用弹簧空间95内收容著扭力线圈弹簧96。
扭力线圈弹簧96在自由状态的形状则如图33所示,具有线圈部96a和两支臂部96b、96c,臂部前端是直角被折弯而形成挡止用前端部96b、96c。此扭力线圈弹簧为点对称形状,并无方向性。
在图34显示扭力线圈弹簧96与其周边的部分放大图。和嵌套在端子螺丝头部的衬垫92一体位移的衬垫导引部93,则受限于形成在外壳的前后方向的衬垫导引沟94而和端子螺丝的轴向平行位移。图34是表示自端子零件86最离开的复原状态,此时,在端子螺丝89的前端和端子零件86之间,会形成足可插入电线等的「间隙」。远离衬垫导引部93的扭力线圈簧96的侧面,又形成一切洼部,在此便抑止了扭力线圈弹簧96的可动臂的钥匙形前端部96e。
复原用弹簧收容空间95是由支撑扭力线圈弹簧96的线圈部96a而整体为半圆筒形的支承部98,和为要将线圈弹簧96收容在该支承部而在外壳背面开口的安装通道99构成,距自支承部98内里的衬垫导引沟94远的侧面,形成有用于抑止扭力线圈弹簧96固定臂96b前端部96d而防止其脱出的抑止部100。扭力线圈弹簧的可变臂96c是相随衬垫导引部93的变位而变位,该扭力线圈弹簧96赋有常时可将衬垫导引部93推压到后方方向的推压力。
在此极其重要的是,可从图34知道,扭力线圈弹簧96的位置在于比设有端子零件86的螺丝孔位置更后方的。从而,与设于衬垫导引部93的线圈弹簧96的挡止点。是接近衬垫92,该衬垫导引部93的前后方向尺寸就变短。若按图4所示的已知实施例,则扭线圈弹簧114被配设在端子螺丝110的轴向延长线上,衬垫导引112即使端子螺丝110最离开端子零件111的状态也因贯通端子零件而被支持的缘故,衬垫导引部的尺寸显得较长。另一重要的事是,衬垫92与衬垫导引部93弯曲的棱线方向及扭转线圈簧96的轴向俱为垂直。再按图4所示的已有实施例,则比两方互为平行。本发明的这些特征都有助于整个端子装置的深度减少。
图35显示了扭力线圈弹簧96的组装方法。首先,将形成于端子螺丝89的衬垫92的导引部93自端子边侧外壳88前方插入衬垫导引沟94,使该端子螺丝89头抵接于手指保护部90。接著,将扭转线圈弹簧96的可动臂96c前端部96e挂在形成于衬垫导引部93的切陷部97(A),使固定臂96b扭转插入安装通道99(B),把线圈部96a塞进里面时,固定臂96b的前端部96d就挡挂在挡止部100的同时,线圈部96a即著落于支承部98。
本发明的衬垫导引部93和衬垫导引沟94可有各种变形加以实施。在图36显示了几种变形例。图36(A)所示,是在方形衬垫92的一边设置T字形衬垫导引部93A。图36(B)是,在上述T字形两边更设置L字形弯曲部93B。图36(C)所示的是,将衬垫92的一边扩开为长方形,将此扩开部93C作为导引部。图36(D)所示的是,在衬垫92一边的一部分设置钥匙形导引部93D。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未配线时,藉复原用弹簧力是处于复原状态而在端子零件上的空隙立即可插入电线,相反地,欲拿开电线时也一松弛端子螺丝,则藉由复原用弹簧力可自动恢复到复原状态,因而,可减低配线作业工时的同时,在装置的密接装配时其配线的作业性也极好。
(2)在复原状态下,由于端子螺丝及衬垫导引部被外壳或端子零件保持的缘故,不担心端子螺丝的脱落或遗失。
尤其在根据本发明第三,第六和第八方面所记述的端子装置中,由于复原状态下端子螺丝藉以外壳手指保护部的制动机能,是以复原状态被保持的缘故,不担心端子螺丝脱落或遗失。
(3)由于手指保护部和外壳本体一体形成的缘故,零件数少,且决不会两者脱开,安全性颇高。
(4)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第二或第七方面所记载的的端子装置为:
(4-1)由于在衬垫导引部背面的中间位置档止了复原用弹簧的可动端,其自端子螺丝头部至复原用弹簧的固定端的尺寸变短,制品整体的深度变小。
(4-2)由于在衬垫导引部的背后配设了复原用弹簧的缘故,从电线插入边侧看不到复原用弹簧,故不会电线或挡接端子抵接复原用弹簧,颇为安全。
(4-3)由于由端子螺丝轴芯和复原用弹簧夹持衬垫导引部而并设于表里两边的缘故,复原用弹簧乃不拘端子零件中螺母的位置如何,可以其上下伸缩,其导引长度可有足够的长度,所以可获得弹簧衬垫的安定且圆滑顺畅的上下动作。
(4-4)在组装作业上,不给予复原用弹簧预压而任其自然状态插入规定空间,当装配本体盒时则赋有规定的压缩力,因而,组装作业容易,也可容易对应工程的自动化。
(5)本发明第三至第五和第八方面所记载的端子装置为:
(5-1)设置将端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力以两分的外壳隔间壁,在其表里两边配设了端子螺丝的胴部和复原用弹簧,因而,可抑制该端子装置的深度为短。
(5-2)由于衬垫导引部经由端子零件的侧缘交叉著的缘故,故不需减少端子零件的宽度或为交叉形成开口部,且可抑制该端子装置的厚度为小。
(5-2)组装作业时将复原用弹簧不给予预压的自由状态放在隔间壁面上,只要使其线圈部沿著该面边滑边移动就可装配在突起上,因而,组装作业容易,对应自动组装置也容易得多。
(5-4)此时,因突起设置在形成面境界的屏障交点近旁的再隅部的缘故,使线圈部移动而欲装配在突起时连扭转线圈弹簧的两支臂也抵接到屏障而著落于规定状态。从而,不会线圈部跨越空起而走过头,组装作业及其自动化变成容易。
(6)本发明第九至第十二方面所记述的端子装置为:
(6-1)由于在支撑端子螺丝的衬垫并列设置了衬垫导引部和弹簧按压部,故可将衬垫导引部的长度短缩为端子螺丝长度的程度,而且,复原用弹簧即使用采取充分长度也可著落于端子螺丝变位变围,整体深度长可收束与通常为同一程度。
(6-2)由于在复原用弹簧收容空间的轴芯部设有一导引棒,故在线圈弹簧即即使作用挡缩力也不会变曲,非但复原力有效作用而已,自动组装也变成容易。
(6-3)由于在复原用弹簧收容空间的前端部设置有勾挂部,在组装作业中线圈弹簧不会跳出,个别组装本体部和端子部之后,只要将两者加以连接就告完成,所以自动组装变成容易。
(7)本发明第十三至第十五方面所记载的端子装置为:
(7-1)由于设有端子螺丝及衬垫导引部的前后方向位置和设有复原用弹簧的位置,并设于大约同一位置的缘故,端子装置整体的深度尺寸用不著比比通常的增大,而可内藏端子螺丝的自动复原机构。
(7-2)复原用弹簧收容空间开口在端子边侧外壳的背面,如组装方法例子所示,将扭转线圈弹簧的一方臂前端部勾挂在衬垫导引部的切陷部后,再将另一方的臂前端部沿收容空间内的侧面只须滑动下去就可完成复原用弹簧的组装工程,因而,使得组装作业非常容易。又可使组装工程的自动化变成容易。
图式简单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的按钮开关。
图2为已有技术中附有变压器的指示灯侧面的部分剖面图。
图3为图2附有变压器指示灯背面的部分剖面图。
图4为已有技术的端子装置。
图5为有关本发明的已有技术实例示意图。
图6为有关本发明的已有技术实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的端子装置中沿端子螺丝的剖面图。
图8为图7端子装置中沿复原用弹簧的剖面图。
图9为图7端子装置中外壳的外观图。
图10为图7端子装置中外壳本体9和本体盒10的分解图。
图11为图7端子装置中复原机构部分的示意图。
图12为图7端子装置随时间性的组装工程示意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复原用弹簧的其他变形实施例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复原用弹簧的其他变形实施例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复原用弹簧的其他变形实施例图。
图16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的端子装置外观图,图(A)为其背面图,图(B)为其侧面图。
第17为图16端子装置的剖面图。
图18为图16端子装置中外壳本体39和本体盒40的分解图。
图19为图16端子装置中本体盒40卸开状态的与17相反侧的侧面图。
图20为图19的正视图。
图21为图19的复原用弹簧与其周边部的放大图。
图22为图21中沿B-B线方向的断面图。
图23为图16端子装置中衬垫导引部和复原用弹簧的作用说明图。
图24为图16端子装置的组装工程的说明图。
图25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附有变压器指示灯的端子装置断面图。
图26为图25的端子装置背面图。
图27为图25端子装置中支撑端子螺丝的衬垫与其周边部的背面放大图。
图28为图27中沿GHIJ线方向的断面图。
图29为图25端子装置的组装工程说明图。
图30为表示本发明的衬垫导引部73和衬垫导引沟75的变形例图。
图31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附有变压器的指示灯等端子装置的背面图。
图32为图31中沿LMNO线方向的断面图。
图33为图31端子装置所使用的复原用弹簧的正面图(A)和侧面图(B)。
图34为图31端子装置的复原用弹簧与其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5为图31端子装置中复原用弹簧组装方法例子的说明图。
图36为表示本发明中衬垫导引部和衬垫导引沟的变形例图。

Claims (15)

1.一种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撑端子螺丝的衬垫一边,设置往向和端子螺丝螺合的端子零件边折弯而和端子螺丝轴平行伸长的衬垫导引部,在此衬垫导引部背后(与端子螺丝的相反侧)的中间部位和外壳之间装设复原用弹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复原用弹簧,它是压缩线圈弹簧,是将此压缩线圈弹簧的外壳边侧承受部和外壳本体互为嵌套而构成。
3.一种端子装置,其特征具有:附有衬垫的端子螺丝;与此端子螺丝螺合的螺母连接开关接点的带状端子零件;所述衬垫的一边弯折到所述端子零件边,而经过该端子零件的侧缘和端子零件交叉的衬垫导引部;以及被配设在该衬垫导引部的前端部位和外壳之间的线圈弹簧,在将该端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加以两分的外壳隔板背面收容所述端子螺丝胴部,其表面则收容所述扭力线圈弹簧。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说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隔板表面所形成的构造是,所述衬垫导引部距位移通道有规定间隔的位置装配有所述扭力线圈弹簧的线圈部的突起,在此突起的上述通道边侧形成了低于所述隔板表面方向的倾斜面。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说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形成为上述隔板表面,其边界而在相交的两边形成屏障,在此两边相交的交点的交点近傍配设上述突起,在第1屏障的规定位置穿设了所述衬垫导引部的穿通孔,第2屏障的规定位置则设置抑止部,所述扭力线圈弹簧的线圈部被装配上述突起,其固定臂抑止于所述抑止部,其可动臂则抑止于所述衬垫导引部的前端部位。
6.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说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和保持所述端子零件的外壳本体一体形成了手指保所部,此手指保护部乃兼用上述端子螺丝离脱时的制动机能。
7.一种端子装置,由操作部等段部和对此前段部连结成可装卸自如的接触部构成,该接触部包含有:电气接点;与此电气接点导通的端子零件;与此端子零件螺合的端子螺丝;相应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动,以开关接点的传送件;保持这些各构件的外壳本体;以及相对该外壳本体被装设,且包括抵接于所述前段部的前面壁的本体盒,其特征在于:
在支撑所述端子螺丝的衬垫一边,设置弯折到上述端子零件边而与端子螺丝轴平行延伸的衬垫导引部,同时,在上述衬垫导引部设有抑止部,在所述抑止部和上述前面壁之间安装了复原用弹簧。
8.一种端子装置,由操作部等前段部和对此前段部连结成可装卸自如的接触部构成,该接触部包含有:电气接点;与此电气接点导通的端子零件;与此端子零件螺合的端子螺丝;相应前述操作部的操作而动,以开关接点的传送件;保持这些各构件的外壳本体;以及相对该外壳本体被装设,且包括抵接于上述前段部的前面壁的本体盒,其特征在于:
在支撑上述端子螺丝的衬垫一边,设置弯折到上述端子零件边而与端子螺丝轴平行延伸的衬垫导引部,在该衬垫导引部前端部位和上述外壳本体的抑止部之间设有扭力线圈弹簧,在将该端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加以两分的外壳隔板背面侧收容上述端子螺丝,其表面侧则收容了所述扭力线圈弹簧。
9.一种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器本体边侧外壳的背后附设端子边侧外壳,在该端子边侧外壳一体形成有螺合于端子螺丝的端子零件的收容空间、用于导引支撑所述端子螺丝的衬垫的衬垫导引沟,复原到压缩线圈弹簧收容空间,以及手指保护部,在所述衬垫则一体形成有在所述衬垫导引沟滑动的衬垫导引部和突入所述复原用压缩线圈弹簧收容空间内的弹簧按压部。
10.一种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与电器端子导通的端子零件;与此端子零件螺合的端子螺丝;与支撑此端子螺丝的衬垫一体装设的衬垫导引部以及弹簧按压部;在电器本体边侧外壳背后所附设的端子边侧外壳内,形成为与所述端子螺丝轴向平行而前面(本体边侧外壳)开口的复原用压缩线圈弹簧收容空间;形成于该端子边侧外壳内而将所述衬垫导引部与所述端子螺丝的轴向平行导引的衬垫导引部;以及被收容在上述复原用压缩线圈弹簧的收容空间而其一端被所述弹簧按压部按压的复原用压缩线圈弹簧。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说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复原用压缩线圈弹簧收容空间,其轴心部装设有被上述端子边侧外壳的背面支撑而穿通,其轴芯部向前方延伸,其前端为自由端的导引棒。
12.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说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复原用压缩线圈弹簧收容空间,其前端部形成了容许复原用压缩线圈弹簧插入而阻止其脱出的勾挂部。
13.一种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器本体边侧附设有端子边侧外壳,此端子边侧外壳则一体形成有:收容螺合于端子螺丝的端子零件的收容空间;用于导引支撑上述端子螺丝的衬垫的衬垫导引沟;复原用扭力线圈弹簧的收容空间;以及手指保护部,在该衬垫导引部设有将所述复原用扭力线圈簧的可动端加以抑止的弹簧抑止部。
14.一种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导通于电器端子的端子零件和与此端子零件螺合的端子螺丝;和支撑此端子螺丝的衬垫一体装设的衬垫导引部;在附设于电器本体边侧外壳背后的端子边侧外壳背面开口的复原用扭力线弹簧的收容空间;形成在该端子边侧外壳内,将所述衬垫引部和上述端子螺丝的轴向平行导引的衬垫导引沟;以及被收容在上述复原用扭力线圈弹簧的收容空间,其固定臂的端部抑止于上述端子边侧外壳,其可动臂端部则抑止于所述衬垫导引部的复原用扭力线圈弹簧。
15.按照权利要求13或14所说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衬垫的一边直角弯曲而形成带状衬垫导引部,所述复原用扭转线圈弹簧的可动臂前端部是直角弯曲而形成挡止用端部,此抑止用端部则穿入所述带状衬垫导引部所形成的切面部而抑止。
CN97190226A 1996-02-29 1997-02-28 端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889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2981/1996 1996-02-29
JP42982/1996 1996-02-29
JP8042981A JP3056066B2 (ja) 1996-02-29 1996-02-29 端子装置
JP08042982A JP3110672B2 (ja) 1996-02-29 1996-02-29 端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175A CN1183175A (zh) 1998-05-27
CN1088921C true CN1088921C (zh) 2002-08-07

Family

ID=26382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022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88921C (zh) 1996-02-29 1997-02-28 端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193566B1 (zh)
EP (1) EP0825679B1 (zh)
KR (1) KR100473828B1 (zh)
CN (1) CN1088921C (zh)
DE (1) DE69721912T2 (zh)
TW (1) TW359911B (zh)
WO (1) WO19970323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39670B4 (de) * 2003-08-28 2006-02-16 Siemens Ag Klemmeinrichtung und damit ausgestattetes Schaltgerät zum Leiteranschluss mittels Ringkabelschuh
DE202004002779U1 (de) * 2004-02-21 2005-06-30 Wieland Electric Gmbh Klemmenblock
US20070117471A1 (en) * 2005-11-19 2007-05-24 Liebert Corporation Battery conn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KR100890167B1 (ko) * 2007-05-31 2009-03-25 (주)티에이치엔 컨넥터 칩 가이드
CN102394424B (zh) * 2011-06-22 2013-02-13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回型滑盖结构的电连接器
US9006946B2 (en) * 2012-06-29 2015-04-1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otor structure and flat type vibration motor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CN107504894B (zh) * 2017-09-07 2024-04-09 武汉优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应变仪的接线端子
BE1025978B1 (de) * 2018-02-05 2019-09-03 Phoenix Feinbau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Gewindebohrung in einem Stromschienenstück einer Anschlussklemme
KR102552796B1 (ko) * 2018-09-28 2023-07-06 아이뎃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네이블 스위치
JP7232073B2 (ja) * 2019-02-18 2023-03-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接続方法、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端子
US10498053B1 (en) * 2019-02-19 2019-12-03 Stephen Sawzin Electrical wiring junction box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0980U (ja) * 1983-01-15 1984-07-26 吉田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S6163759A (ja) 1984-09-05 1986-04-01 東レ株式会社 高絡合フエルトの製造方法
JPH044366Y2 (zh) * 1986-04-15 1992-02-07
JPS63105236A (ja) 1986-10-21 1988-05-10 Mazda Motor Corp ロ−タリピストン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JPH01143248A (ja) * 1987-11-30 1989-06-05 Nec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H0526906Y2 (zh) * 1988-03-23 1993-07-08
JPH0244663A (ja) * 1988-08-04 1990-02-14 Fuji Denki Kogyo Kk 端子台装置
JP2725519B2 (ja) * 1991-10-01 1998-03-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H06195595A (ja) 1992-12-25 1994-07-15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H07105999A (ja) * 1993-10-01 1995-04-21 Toyo Giken Kk 端子接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7032361A1 (fr) 1997-09-04
TW359911B (en) 1999-06-01
EP0825679A1 (en) 1998-02-25
KR100473828B1 (ko) 2005-08-17
US6193566B1 (en) 2001-02-27
CN1183175A (zh) 1998-05-27
EP0825679A4 (en) 2000-02-09
EP0825679B1 (en) 2003-05-14
KR19990008017A (ko) 1999-01-25
DE69721912T2 (de) 2004-03-11
DE69721912D1 (de) 2003-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21C (zh) 端子装置
CN1026837C (zh) 电信和数据技术用的接线盒
US7344413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CN1054706C (zh) 配备有盖子的电气连接装置和用于电气连接装置的盖子
CN1226809C (zh) 电气设备连接接线盒
CN1845381A (zh) 电气连接器、电气配线及电气配线的配置方法
CN1063397C (zh) 方向盘
CN1174557C (zh) 无线电装置的壳体
CN1392636A (zh) 连接器
CN1862886A (zh)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CN1681380A (zh) 具有两个可旋转和折叠的部件的便携式设备及其铰接装置
CN1497789A (zh) 连接器
CN101065600A (zh) 缓冲夹
CN1871747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CN1992441A (zh) 连接器
CN1744387A (zh) 多极连接器
CN1723141A (zh) 盒式继电器盒连接结构
CN1263402A (zh) 安装件和使用该安装件的便携式终端装置
CN101064397A (zh) 接地结构及使用该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CN1472848A (zh) 卡连接器
CN1131518C (zh) 盘再生机的盘载荷装置
CN1050710C (zh) 层结构
CN1218953A (zh) 盘再生机
CN1291803A (zh) 改良保持特性的尺寸减小的屏蔽连接器
CN1901284A (zh) 端子连接结构、电接线盒和用于组装该电接线盒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