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4881B - 电磁离合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磁离合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4881B
CN108884881B CN201780020260.7A CN201780020260A CN108884881B CN 108884881 B CN108884881 B CN 108884881B CN 201780020260 A CN201780020260 A CN 201780020260A CN 108884881 B CN108884881 B CN 1088848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rotating body
side rotating
armature
elastic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02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4881A (zh
Inventor
中村阳介
小西俊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884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4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4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48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108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27/11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4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027/007Bias of an armature of a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by flexing of substantially flat springs, e.g. leaf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10System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102Actuator
    • F16D2500/1021Electrical type
    • F16D2500/1022Electromagne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磁离合机构,该电磁离合机构具有:驱动侧旋转体(30);从动侧旋转体(40);电磁铁(51);产生向与旋转轴向中的所述电磁铁吸引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方向(Da)相反的一侧的方向(Db)对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施力的弹力的板簧(42);以及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碰撞时的冲击的弹性部件(43)。尤其是,将所述旋转轴向中的、与以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为起点朝向所述弹性部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向作为A方向(Da),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向所述A方向凹入的凹部(40f),在所述电磁铁通电时,该凹部作为与所述弹性部件抵接而向所述弹性部件施加按压力的按压部发挥功能,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在所述电磁铁通电时与所述凹部抵接而从所述凹部受到按压力的被按压部(43b)。

Description

电磁离合机构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6年3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64555号,在此,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被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旋转动力的传递接通、断开的电磁离合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电磁离合机构,在旋转驱动力从驱动侧旋转体即滑轮向从动侧旋转体即电枢的传递的接通、断开中使用板簧的、所谓的板簧衬套型的电磁离合机构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
板簧衬套型的电磁离合机构在向电磁铁通电时,电枢被向滑轮侧吸引/连结而传递旋转驱动力,在使电磁铁为非通电时,通过板簧的弹力即反作用力使电枢从滑轮分离而切断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更具体而言,电枢和内衬套经由板簧接合,通过板簧的弹力即反作用力使电枢向远离滑轮的方向位移。
由于近年来的低NV即振动噪音、低成本的需求提高,因此非常希望减小结构简单的板簧衬套型的电磁离合机构的动作音。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以往技术中,在电枢与板簧之间配置橡胶部件,利用橡胶部件来缓和电枢被向滑轮侧吸引而与滑轮碰撞时的电枢的振动,从而降低动作音。具体而言,在电枢的大致平面状的表面与板簧的大致平面状的表面之间配置橡胶部件。
另一方面,以往,所谓的橡胶衬套型的电磁离合机构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2中。橡胶衬套型的电磁离合机构不通过板簧获得而是通过橡胶部件获得用于使电枢从滑轮离开的反作用力。
在专利文献2的以往技术中,电枢与衬套板接合,经由环状的橡胶部件将衬套板和内衬套接合,通过橡胶部件的弹力即反作用力使电枢以及衬套板向远离滑轮的方向位移。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以下内容,一体成形于橡胶部件的外径侧的突起部夹在衬套板与电枢之间,从而降低动作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215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2-167936号公报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的电磁离合机构中,在电枢与板簧之间配置橡胶部件,利用橡胶部件来缓和电枢被向滑轮侧吸引而与滑轮碰撞时的电枢的振动,从而降低动作音。
在此,在这样的电磁离合机构中,为了充分缓和电枢的振动,优选增大橡胶部件的厚度而增大橡胶部件与电枢之间的按压力。具体而言,橡胶部件的厚度是橡胶部件的滑轮的旋转轴向的厚度。在此,在增厚橡胶部件时,电磁离合机构整体的体型在滑轮的旋转轴向上大型化成为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磁离合机构中,在电枢的大致平面状的表面与板簧的大致平面状的表面之间配置橡胶部件。因此,电枢、橡胶部件以及板簧的各自的旋转轴向上的长度都助长了电磁离合机构的旋转轴向上的长度,因此电磁离合机构整体的体型大型化。即,在该电磁离合机构中,不能同时实现增厚橡胶部件的厚度而充分缓和电枢的振动、抑制电磁离合机构的体型的大型化。
另一方面,上述专利文献2的以往技术涉及橡胶衬套型的电磁离合机构,与板簧衬套型的电磁离合机构的基本结构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上述专利文献2的以往技术的结构应用于板簧衬套型的电磁离合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电磁离合机构的体型的大型化又能够充分缓和电枢的振动的电磁离合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电磁离合机构如下所述地构成。即,电磁离合机构具有通过来自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的驱动侧旋转体。另外,电磁离合机构具有相对于驱动侧旋转体在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向上连结,从而而传递旋转驱动力的从动侧旋转体。另外,电磁离合机构具有在通电时产生沿旋转轴向吸引从动侧旋转体的磁力的电磁铁。另外,电磁离合机构具有产生向旋转轴向中的与电磁铁吸引从动侧旋转体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对从动侧旋转体施力的弹力的板簧。另外,电磁离合机构具有缓和从动侧旋转体与驱动侧旋转体碰撞时的冲击的弹性部件。并且,从动侧旋转体具有向A方向凹入的凹部,在电磁铁通电时,该凹部作为与弹性部件抵接而向弹性部件施加按压力的按压部发挥功能。A方向是旋转轴向中的、与以从动侧旋转体为起点朝向弹性部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另外,弹性部件具有在电磁铁通电时与凹部抵接而从凹部受到按压力的被按压部。从动侧旋转体是电枢。凹部形成于电枢的板簧的一侧的面。
由此,在电磁铁通电时,能够通过弹性部件的被按压部的弹力来缓和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的冲击。另外,弹性部件的被按压部是相对于从动侧旋转体的凹部抵接的部分,因此能够以凹部的凹入的量抑制弹性部件的被按压部的旋转轴向的厚度导致的电磁离合机构的大型化。因此,既能够抑制电磁离合机构的体型的大型化,又能够增厚弹性部件的旋转轴向的厚度,能够充分缓和从动侧旋转体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机构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关于图1的电磁离合机构,表示使滑轮与电枢分离时的轴向部分截面的图。
图3是关于图1的电磁离合机构,表示使滑轮与电枢连结时的轴向部分截面的图。
图4是图1的电磁离合机构的主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2中的被圆包围的部分周边的图。
图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各实施方式彼此中,对彼此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机构20以及应用了该电磁离合机构20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具有由压缩机2、散热器3、膨胀阀4以及蒸发器5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以及电磁离合机构20。
压缩机2吸入并压缩制冷剂。压缩机2从输出车辆行驶用的驱动力的驱动源即发动机10获得旋转驱动力,而使压缩机构旋转驱动从而吸入并压缩制冷剂。如图2所示,压缩机2具有通过来自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的旋转轴2a。后述的滑轮30的旋转经由后述的电枢40向压缩机2的旋转轴2a传递从而驱动压缩机2的压缩机构,后述的滑轮30通过来自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40以及滑轮30都以压缩机2的旋转轴2a为轴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2、电枢40以及滑轮30各自的旋转轴为同轴。因此,以下,只要未特殊明示,这些旋转轴简单称作旋转轴。
散热器3使压缩机2排出的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散热。
膨胀阀4使从散热器3流入的制冷剂减压膨胀。
蒸发器5使被膨胀阀4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而发挥吸热作用。
电磁离合机构20是使旋转驱动力从发动机10向压缩机2的传递接通、断开的机构。如图2、图3所示,电磁离合机构20具有滑轮30、滚珠轴承34、电枢40、内衬套41、板簧42、弹性部件43、铆钉45、铆钉46以及定子50。
滑轮30为通过来自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的驱动侧旋转体。如图3所示,滑轮30具有外侧圆筒部31、内侧圆筒部32以及端面部33,且利用磁性材料(例如铁)一体成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40相对于滑轮30在滑轮30的旋转轴向上连结,从而向电枢40传递来自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离合机构20在将滑轮30与电枢40连结起来时,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向压缩机2传递。另一方面,在电磁离合机构20使滑轮30与电枢40分离时,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不向压缩机2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磁离合机构20将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压缩机2时,制冷循环装置1动作。另外,在电磁离合机构20不将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压缩机2的情况下,制冷循环装置1不动作而停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电磁离合机构20的动作控制通过从控制制冷循环装置1的各种构成设备的动作的空调控制装置6输出的控制信号来进行。
外侧圆筒部31以及内侧圆筒部32都形成为圆筒状,内侧圆筒部32配置在外侧圆筒部31的内周侧。外侧圆筒部31以及内侧圆筒部32相对于压缩机2的旋转轴2a在同轴上配置。以下,只要未特别明示,将与旋转轴2a平行的方向简单称作旋转轴向,将旋转轴2a的径向简单称作径向,将旋转轴2a的周向简单称作周向。此外,与旋转轴2a平行的方向为图2、图3的左右方向。另外,旋转轴2a的径向为与旋转轴2a正交的方向。端面部33形成为沿径向将外侧圆筒部31以及内侧圆筒部32的旋转轴向一端部、即图2,图3的左端部彼此连结起来的环板状。在滑轮30与电枢40连结时,端面部33作为与电枢40接触的摩擦面发挥功能。在端面部33中的与电枢40接触的面埋入有未图示的摩擦部件。摩擦部件是用于使摩擦面的摩擦系数增加的部件,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具体而言,摩擦部件是利用树脂加固氧化铝的材料,或者由金属粉末(例如,铝粉末)的烧结材料形成。
外侧圆筒部31、内侧圆筒部32以及端面部33构成供由后述电磁铁51产生的磁通流动的磁回路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圆筒部31的外周面形成有挂V形带12的V形槽。另外,在内侧圆筒部32的内周面固定有滚珠轴承34。滚珠轴承34相对于形成压缩机2的外壳的未图示的壳体,将滑轮30固定成旋转自如。因此,滚珠轴承34的外侧环固定于内侧圆筒部32的内周面,滚珠轴承34的内侧环固定于设置在压缩机2的壳体的未图示的壳体轮毂部。壳体轮毂部形成为相对于压缩机2的旋转轴2a在同轴上延伸的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面部33,贯通其表面和背面的狭缝孔33a、33b形成为以旋转轴2a为中心的圆弧状。在从轴向观察时,狭缝孔33a、33b沿径向排列为两列,并在周向上形成多个。
电枢40为与压缩机2的旋转轴2a连结的从动侧旋转体。电枢40是与旋转轴2a在同轴上配置的环板状部件,利用磁性材料(例如,铁)一体成形。电枢40构成供由电磁铁51产生的磁通流动的磁回路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40相对于滑轮30沿旋转轴向连结,从而向电枢40传递来自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枢40,贯通其表面和背面的狭缝孔40a多个形成为以旋转轴2a为中心的圆弧状。在从轴向观察时,狭缝孔40a沿径向排成一列,在周向上形成多个。如图3所示,狭缝孔40a的径向位置为端面部33的径向内侧的狭缝孔33a与径向外侧的狭缝孔33b之间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环板状的电枢40中的多个狭缝孔40a彼此间的部位构成桥部40d。桥部40d将电枢40中的相比于狭缝孔40a位于外周侧的外侧环板部40b和相比于狭缝孔40a位于内周侧的内侧环板部40c连结起来。
另外,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枢40的外侧环板部40b形成有与板簧42接合的接合用的铆钉孔40e。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铆钉孔40e彼此在周向上隔开大致等间隔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40的轴向一端侧的平面部与滑轮30的端面部33相对,在滑轮30与电枢40连结时,构成与滑轮30接触的摩擦面。此外,电枢40的轴向一端侧在图2、图3中为右方侧。
在此,如图2、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40具有向与以电枢40为起点朝向弹性部件43的方向Db相反的一侧的方向Da凹陷的凹部40f。至少在电磁铁51通电时,该凹部40f作为与弹性部件43抵接而向弹性部件43施加按压力的按压部发挥功能。如图2、图3所示,这些凹部40f形成于外侧环板部40b。由此,板簧42与电枢40的距离难以分离,容易维持按压力。此外,如图4所示,凹部40f也可以进一步还形成于内侧环板部40c。或者如图3所示,凹部40f也可以不形成于内侧环板部40c。
另外,如图4所示,这些凹部40f设于周向上的两个铆钉孔40e的中间区域。这样,凹部40f通过设于两个铆钉孔40e的中间区域,能够增大板簧42的位移量。其结果是,容易传递反作用力。
另外,如图3、图4所示,这些凹部40f的最大外形比从狭缝孔40a到电枢40的外缘的最短距离小。在设置多个凹部40f时,磁路径减少,吸引力降低。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尽可能减小凹部40f,能够一边抑制吸引力的降低一边提高噪音防止效果。
另外,如图2~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40具有多个包围部40g,每个包围部40g以包围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的轴的周围的全周的方式与凹部40f连续形成。如图5所示,该电枢40的包围部40g具有经由弹性部件43与板簧42连结的面40h。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包围部40g的面40h与板簧42连结,通过设置包围部40g而使凹部40f成为最小限度,从而使电磁离合机构20的离合性能良好。
内衬套41为衬套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40与压缩机2的旋转轴2a的接合经由内衬套41以及板簧42。
内衬套41具有沿旋转轴向延伸的圆筒部41a和从圆筒部41a的旋转轴向一端部向径向外侧以凸缘状突出的凸缘状部41b。此外,旋转轴向一端部在图2、图3中为左端部。圆筒部41a相对于压缩机2的旋转轴2a在同轴上配置。凸缘状部41b配置于环板状的电枢40的内周侧。内衬套41利用设于压缩机2的旋转轴2a的未图示的螺栓孔和螺栓44连结固定于旋转轴2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衬套41与压缩机2的旋转轴2a的固定中,也可以使用花键或者键槽等紧固机构。花键为锯齿形。
另外,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衬套41形成有与板簧42接合的接合用的铆钉孔41c。
板簧42是产生朝向图2、图3所示的附图标记Db的方向对电枢40进行施力的弹力的板状的弹簧。附图标记Db的方向是与旋转轴向中的磁铁51吸引电枢40的方向Da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另外,如图2~图5所示,板簧42具有与电枢40接合的接合用的铆钉孔42j、与内衬套41接合的接合用的铆钉孔42k、以及与弹性部件43接合的接合用的铆钉孔42i。如图4所示,与电枢40接合的接合用的铆钉孔42j配置在外周部42b与腕部42c的边界部附近,以及腕部42c的大致中央部。与内衬套41接合的接合用的铆钉孔42k配置在内周部42a与腕部42c的边界部附近。
此外,在将板簧42组装于电枢40时,如图2、图3所示,将铆钉45插入板簧42的铆钉孔42j以及电枢40的铆钉孔40e并压溃铆钉45的顶端部。由此,板簧42与电枢40接合。同样,在将板簧42组装于内衬套41时,将铆钉46插入板簧42的铆钉孔42k以及内衬套41的铆钉孔41c并压溃铆钉46的顶端部,从而板簧42与内衬套41接合。这样,电枢40与板簧42基本由铆钉45连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被电枢40的包围部40g包围,因此即便解除了利用铆钉45进行的电枢40与板簧42的连结,也容易维持电枢40与板簧42的位置关系。
板簧42配置为相对于内衬套41的凸缘状部41b以及电枢40从轴向一端侧覆盖,并接合于电枢40以及内衬套41这双方。此外,轴向一端侧在图2、图3中为左方侧。
如图4所示,板簧42作为整体具有圆板形状,利用弹性金属材料一体成形。更具体而言,板簧42具有:与内衬套41的凸缘状部41b重合的内周部42a;与电枢40重合的外周部42b;以及将内周部42a与外周部42b沿径向连结的多个腕部42c。在此,如图4所示,板簧42具有三个腕部42c。多个腕部42c从内周部42a向外周部以等角度间隔呈放射状延伸。板簧42的腕部42c、外周部42b的至少一部分与弹性部件43重合。由此,在板簧42施加初始挠曲。
弹性部件43是利用具有缓和电枢40与滑轮30碰撞时的冲击的功能的弹性体构成的部件。弹性部件43如图4所示形成为平面形状为大致四边形,利用EPDM等材质一体成形。此外,EPDM为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合橡胶。如图2、图3、图5所示,弹性部件43具有基部43a、凸部43b以及凸部43c。如图4所示,三个弹性部件43彼此在周向上隔开大致等间隔地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43的个数、配置未特别限定,但是,基于电枢40的振动缓和的观点,优选在周向上配置成大致等间隔。
如图2~图5所示,基部43a为板状的基本部分,其一部分配置在板簧42与电枢40之间。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机构20中,在弹性部件43的基部43a配置于板簧42与电枢40之间的部位,滑轮30、电枢40、弹性部件43以及板簧42在旋转轴向上以该顺序配置。该弹性部件43的基部43a中的配置于板簧42与电枢40之间的部分至少在电磁铁51通电时从电枢40受到按压力,起到通过其弹力而缓和滑轮30与电枢40的冲击的功能。
如图2、图3、图5所示,在弹性部件43的基部43a中的朝向电枢40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凸部43b。凸部43b形成有向电枢40的凹部40f的凹入方向、即向与以电枢40为起点朝向弹性部件43的方向Db相反的一侧的方向Da突出的凸部43b。该凸部43c相对于电枢40的凹部40f一边压溃一边抵接。该凸部43b是至少在电磁铁51通电时从该凹部40f受到按压力的被按压部,起到通过其弹力而缓和滑轮30与电枢40的冲击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该凸部43b是相对于电枢40的凹部40f抵接的部分,因此能够以凹部40f的凹入的量抑制凸部43b的旋转轴向的厚度导致的电磁离合机构20的大型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既能够抑制电磁离合机构20的体型的大型化,又能够增厚弹性部件43的旋转轴向的厚度,能够充分缓和电枢40的振动。
此外,基于电枢40的振动缓和的观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40的凹部40f以及通过该凹部40f受到按压力的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各自的配置越靠近径向的外侧越优选。即,在使电枢40的凹部40f以及通过该凹部40f受到按压力的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位于径向的外侧的情况下,在电枢40等振动时,板簧42难以从电枢40分离。因此,在该情况下,容易维持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通过电枢40的凹部40f被切实压溃的状态,提高电枢40的振动缓和。
另外,如图5所示,在弹性部件43的基部43a中的朝向电枢40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向以电枢40为起点朝向弹性部件43的方向Db突出的凸部43c。该凸部43c插入于板簧42的铆钉孔42i。
此外,在将弹性部件43组装于板簧42时,如图5所示,将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c插入板簧42的铆钉孔42i并压溃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c的顶端部,从而弹性部件43与板簧42接合。
定子50具有产生使滑轮30与电枢40连结的吸引磁力的电磁铁51。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机构2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使滑轮30与电枢40连结时,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调控制装置6相对于电磁铁51供给电力。由此,由电磁铁51产生的磁通沿两个磁回路流动。
在此,两个磁回路中的一方的磁回路是使电磁铁51的磁通按照端面部33、电枢40、外侧圆筒部31的顺序通过的磁回路。另一方的磁回路是使电磁铁51的磁通按照端面部33、电枢40、内侧圆筒部32的顺序通过的磁回路。
这些磁回路产生超过弹性部件43的弹力即反作用力的吸引磁力,因此电枢40被向滑轮30一侧即图3中的附图标记Da所示的方向吸引,如图3那样在滑轮30连结有电枢40。其结果是,来自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向压缩机2传递。
此时,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与电枢40的凹部40f抵接,通过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的弹力,缓和滑轮30与电枢40的冲击。另外,虽然没有凸部43b的程度,但通过弹性部件43的基部43a中的配置在板簧42与电枢40之间的部分,也通过其弹力缓和滑轮30与电枢40的冲击。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降低将滑轮30与电枢40连结起来时的动作音。
在使滑轮30与电枢40分离时,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调控制装置6停止对于电磁铁51的电力的供给。由此,由于磁回路的吸引磁力消失,因此如图2所示,通过板簧42的弹力,电枢40被向从滑轮30分离的方向即图3中的附图标记Db所示的方向施力而位移。即,在电枢40与滑轮30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隔的间隙,使电枢40从滑轮30离开。其结果是,来自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不向压缩机2传递。
如上述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机构20中,电枢40具有向与以电枢40为起点朝向弹性部件43的方向Db相反的一侧的方向Da凹入的凹部40f。该凹部40f至少在电磁铁51通电时作为与弹性部件43抵接而向弹性部件43施加按压力的按压部发挥功能。另外,起到缓和电枢40与滑轮30碰撞时的冲击的功能的弹性部件43具有凸部43b,该凸部43b是至少在电磁铁51通电时作为从该凹部40f受到按压力的被按压部发挥功能的部分。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机构20,在电磁铁51通电时,能够通过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的弹力来缓和滑轮30与电枢40的冲击。另外,由于该凸部43b是相对于电枢40的凹部40f抵接的部分,因此能够以凹部40f的凹入的量抑制由于凸部43b的旋转轴向的厚度导致的电磁离合机构20的大型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既能够抑制电磁离合机构20的体型的大型化,又能够增厚弹性部件43的旋转轴向的厚度,能够充分缓和电枢40的振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机构20中,电枢40具有以包围被按压部即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的轴的周围的全周的方式与凹部40f连续形成的包围部40g。另外,包围部40g具有经由弹性部件43与板簧42连结的面40h。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机构20,包围部40g的面40h与板簧42连结,通过设置包围部40g而凹部40f成为最小限度,从而使电磁离合机构20的离合性能良好。另外,由于电枢40的包围部40g包围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因此即便电枢40振动,电枢40的位置也难以偏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机构20中,弹性部件43的基部43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板簧42与电枢40之间。并且,在电磁铁51通电时,至少一部分从电枢40受到按压力,缓和电枢40与滑轮30碰撞时的冲击。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机构20,尤其是,能够缓和电枢40的振动。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电枢40也可以构成为具有以包围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的轴的周围的全周的方式与凹部40f连续形成的包围部40g。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包围部40g。即,如图6所示,也可以使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的轴的周围的全周中的一部分被电枢40包围,全周中的其他的一部分未被电枢40。即,在图6的示例中,弹性部件43的凸部43b的轴的上侧被电枢40包围,而下侧未被包围。在该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电枢40与板簧42的连结面的面积减小。因此,电磁离合机构20的离合性能变差。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既能够抑制电磁离合机构20的体型的大型化,又能够充分缓和电枢40的振动。
(总结)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公开的第一观点中,在电磁离合机构中,具有缓和从动侧旋转体与驱动侧旋转体碰撞时的冲击的弹性部件。另外,从动侧旋转体具有作为在电磁铁通电时与弹性部件抵接而向弹性部件施加按压力的按压部发挥功能的向A方向凹入的凹部。A方向是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向中的、与以从动侧旋转体为起点朝向弹性部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另外,弹性部件具有在电磁铁通电时与凹部抵接而从凹部受到按压力的被按压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公开的第二观点中,从动侧旋转体具有以包围被按压部的轴的周围的全周的方式与凹部连续形成的包围部。
因此,包围部的面与板簧连结,通过设置包围部而使凹部成为最小限度,从而使电磁离合机构的离合性能良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所公开的第三观点中,弹性部件具有:板状的基部;以及形成于该基部中的朝向从动侧旋转体的一侧的面且向A方向突出的凸部。该凸部为被按压部。另外,基部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板簧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并且在电磁铁通电时,从从动侧旋转体受到按压力,缓和从动侧旋转体与驱动侧旋转体碰撞时的冲击。
因此,尤其是能够缓和电枢的振动。

Claims (6)

1.一种电磁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侧旋转体(30),所述驱动侧旋转体通过来自驱动源(10)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从动侧旋转体(40),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向(D)上连结,从而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
电磁铁(51),所述电磁铁在通电时产生沿所述旋转轴向吸引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磁力;
板簧(42),所述板簧产生向所述旋转轴向中的与所述电磁铁吸引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方向(Da)相反的一侧的方向(Db)对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施力的弹力;以及
弹性部件(43),所述弹性部件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碰撞时的冲击,
将所述旋转轴向中的、与以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为起点朝向所述弹性部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作为A方向,
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向所述A方向凹入的凹部(40f),在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凹部作为与所述弹性部件抵接而向所述弹性部件施加按压力的按压部发挥功能,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在所述电磁铁通电时与所述凹部抵接而从所述凹部受到按压力的被按压部(43b),
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是电枢,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电枢的所述板簧的一侧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以包围所述被按压部的轴的周围的全周的方式与所述凹部连续形成的包围部(40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板状的基部(43a)和向所述A方向突出的凸部(43b),该凸部形成于该基部中的朝向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一侧的面,
所述凸部为所述被按压部,
所述基部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板簧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并且在所述电磁铁通电时,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受到按压力,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碰撞时的冲击。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相比于贯通该从动侧旋转体的表面和背面的狭缝孔(40a)位于外周侧的外侧环板部(40b);以及相比于所述狭缝孔位于内周侧的内侧环板部(40c),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外侧环板部。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相比于贯通该从动侧旋转体的表面和背面的狭缝孔(40a)位于外周侧的外侧环板部(40b);以及相比于所述狭缝孔位于内周侧的内侧环板部(40c),
在所述从动侧旋转体配置有与所述板簧接合的接合用的多个铆钉孔(40e),
所述凹部设置在多个铆钉孔中的两个铆钉孔的中间区域。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最大外形比从贯通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表面和背面的狭缝孔(40a)到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外缘的最短距离小。
CN201780020260.7A 2016-03-28 2017-03-27 电磁离合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84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4555 2016-03-28
JP2016064555 2016-03-28
PCT/JP2017/012445 WO2017170431A1 (ja) 2016-03-28 2017-03-27 電磁クラッチ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4881A CN108884881A (zh) 2018-11-23
CN108884881B true CN108884881B (zh) 2020-01-24

Family

ID=59965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026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84881B (zh) 2016-03-28 2017-03-27 电磁离合机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6931B2 (zh)
JP (1) JP6551600B2 (zh)
KR (1) KR20180115322A (zh)
CN (1) CN108884881B (zh)
DE (1) DE112017001592T5 (zh)
WO (1) WO20171704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89421B2 (en) * 2015-01-12 2020-03-17 Douglas H. DeCandia Mechanical energy transfer system
KR102436354B1 (ko) * 2017-02-27 2022-08-25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클러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압축기
KR102590950B1 (ko) 2017-06-28 2023-10-19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클러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압축기
JP6747399B2 (ja) * 2017-07-28 2020-08-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6945471B2 (ja) * 2018-02-27 2021-10-06 小倉クラッチ株式会社 電磁連結装置
KR102571471B1 (ko) * 2018-10-22 2023-08-29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클러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압축기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7431A (ja) * 1985-07-12 1987-01-26 Nippon Soken Inc 電磁クラツチ
CN1051415A (zh) * 1989-10-12 1991-05-15 三电有限公司 电磁离合器
JPH06346927A (ja) * 1993-06-07 1994-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磁クラッチ
JPH09329157A (ja) * 1996-06-10 1997-12-22 Zexel Corp 電磁クラッチ
JP2002340036A (ja) * 2001-05-22 2002-11-27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電磁クラッチ
CN1441177A (zh) * 2002-02-26 2003-09-10 株式会社电装 电磁离合器
JP2006177502A (ja) * 2004-12-24 2006-07-06 Denso Corp 電磁クラッチ
JP2007009948A (ja) * 2005-06-28 2007-01-18 Denso Corp 電磁クラッチ
CN203770461U (zh) * 2013-12-27 2014-08-13 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电磁离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132Y2 (zh) 1986-04-15 1992-01-31
JPH01136727U (zh) * 1988-03-15 1989-09-19
US5445256A (en) * 1993-04-26 1995-08-29 Nippondenso Co., Ltd. Electromagnetic clutch
JPH07224861A (ja) * 1993-08-31 1995-08-22 Nippondenso Co Ltd 電磁クラッチ
US5575370A (en) * 1993-12-21 1996-11-19 Sanden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JP2752897B2 (ja) * 1993-12-21 1998-05-18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電磁連結装置
JPH08121503A (ja) 1994-10-21 1996-05-14 Shinko Electric Co Ltd 電磁クラッチ
JP2907382B2 (ja) * 1995-01-30 1999-06-21 小倉クラッチ株式会社 電磁連結装置
JP3911885B2 (ja) * 1998-12-15 2007-05-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クラッチ
JP2005233338A (ja) 2004-02-20 2005-09-02 Denso Corp 電磁クラッチ
JP4985749B2 (ja) * 2009-11-30 2012-07-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クラッチ機構
JP6020304B2 (ja) * 2013-03-2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クラッチ機構
JP2016064555A (ja) 2014-09-24 2016-04-28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液体塗布具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7431A (ja) * 1985-07-12 1987-01-26 Nippon Soken Inc 電磁クラツチ
CN1051415A (zh) * 1989-10-12 1991-05-15 三电有限公司 电磁离合器
JPH06346927A (ja) * 1993-06-07 1994-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磁クラッチ
JPH09329157A (ja) * 1996-06-10 1997-12-22 Zexel Corp 電磁クラッチ
JP2002340036A (ja) * 2001-05-22 2002-11-27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電磁クラッチ
CN1441177A (zh) * 2002-02-26 2003-09-10 株式会社电装 电磁离合器
JP2006177502A (ja) * 2004-12-24 2006-07-06 Denso Corp 電磁クラッチ
JP2007009948A (ja) * 2005-06-28 2007-01-18 Denso Corp 電磁クラッチ
CN203770461U (zh) * 2013-12-27 2014-08-13 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电磁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26931B2 (en) 2020-04-21
US20190072136A1 (en) 2019-03-07
CN108884881A (zh) 2018-11-23
DE112017001592T5 (de) 2018-12-13
KR20180115322A (ko) 2018-10-22
WO2017170431A1 (ja) 2017-10-05
JPWO2017170431A1 (ja) 2018-11-22
JP6551600B2 (ja) 2019-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4881B (zh) 电磁离合机构
JP4985749B2 (ja) クラッチ機構
US7311188B2 (e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KR102476896B1 (ko) 전자 클러치
JP5445178B2 (ja) 電磁クラッチ
JP664541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6597746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10073123B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2013113382A (ja) 電磁クラッチ用カップリング
JP4612544B2 (ja) 電磁クラッチ
KR101360129B1 (ko) 전자클러치의 디스크 및 허브 어셈블리
KR101104280B1 (ko) 전자클러치의 디스크 및 허브 조립체
WO2018088234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10709619B (zh) 动力传递装置
WO2018235526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6606972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KR20040106070A (ko) 전자 클러치
JP2017219092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8132105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9132281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7207090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2188654A (ja) 電磁クラッチ
KR19990057641A (ko) 전자클러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