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3123B - 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3123B
CN110073123B CN201780077371.1A CN201780077371A CN110073123B CN 110073123 B CN110073123 B CN 110073123B CN 201780077371 A CN201780077371 A CN 201780077371A CN 110073123 B CN110073123 B CN 110073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surface
armature
rotor
side friction
pow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73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3123A (zh
Inventor
山田有刚
岸渊昭
栉田阳平
中川纯一
川上聪
高崎俊伸
友川耕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73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3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3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31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108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27/11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027/007Bias of an armature of a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by flexing of substantially flat springs, e.g. leaf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027/008Detail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to the shape of the clutch parts to achieve a certain magnetic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0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04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movable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7/06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movable friction surfaces with friction surfaces arranged within the flu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动力传递装置(10)具备在向电磁铁(12)通电时通过电磁铁的电磁吸引力与转子(11)连结,并且在未向电磁铁通电时从转子离开的圆环状的电枢(14)。在电枢形成有在向电磁铁通电时与形成在转子的转子侧摩擦面(110)抵接的电枢侧摩擦面(140)。而且,在电枢侧摩擦面形成从作为其内周侧的端部的内周侧端部(145)延伸到作为其外周侧的端部的外周侧端部(146)的跟前的多个槽部(147)。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2016年12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44647号为基础,其公开内容在本申请中被援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驱动源输出的旋转驱动力向驱动对象装置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通过从驱动源输出的旋转驱动力进行旋转的转子、与该转子相向配置并由与转子相同的磁性材料构成的电枢以及通过通电将电枢的摩擦面吸附到转子的摩擦面的电磁铁。
在这种动力传递装置中,当发生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滑动时,有时伴随滑动产生的热量会使埋入转子的摩擦面的一部分的摩擦材料(即,表面加工材料)粘着。摩擦材料粘着成为转子与电枢的滑动时间增加或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下降的要因,所以不佳。
对此,提出了将摩擦材料的粘着成分削除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电枢的摩擦面形成槽,通过该槽将摩擦材料的粘着成分削除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0018号公报
可是,在专利文献1中,形成于电枢的摩擦面的多个槽从内周侧的端部延伸到外周侧的端部,因此,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接触面积会变小。这成为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容易产生滑动的要因,所以不佳。
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尽管公开了防止被埋入转子的摩擦面的摩擦材料粘着的技术,但是对于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粘合未做任何研究。
当由于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成长变大时,电枢就容易粘在转子上,产生无法将电枢从转子恰当分开等不良情况,因此不佳。另外,粘合现象是由同种磁性材料构成的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接触部的一部分熔融的现象(所谓的同质合金现象),是与埋入转子的摩擦面的摩擦材料的粘着现象不同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们的调查研究判明,当在由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ISG: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的简称)辅助输出的驱动源中应用了动力传递装置时,存在特别容易产生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粘合的倾向。
根据这样的倾向,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对由于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成长变大的要因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判明1个要因是,当对转子作用过大的载荷时,转子的内周侧朝电枢侧鼓出地变形,各摩擦面的面压局部变高,由此,由粘合产生的熔融物偏于在内周侧产生。另外,不限于在搭载了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的驱动源中应用的情况,即使在对转子作用的载荷变大的驱动源中应用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粘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可以确保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接触面积,并能对由于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粘合所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把将从驱动源输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驱动对象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作为对象。
根据本发明的1个观点,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通电时产生电磁吸引力的电磁铁和通过旋转驱动力进行旋转的转子。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圆环状的电枢,在向电磁铁通电时,该电枢通过电磁吸引力与转子连结,并且在未向电磁铁通电时,该电枢从转子离开。
在转子形成有在向电磁铁通电时与电枢抵接的转子侧摩擦面。在电枢形成有在向电磁铁通电时与转子侧摩擦面抵接的电枢侧摩擦面。而且,在转子侧摩擦面及电枢侧摩擦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摩擦面形成有多个槽部,该多个槽部从作为该至少一方的摩擦面的内周侧的端部的内周侧端部延伸到作为该至少一方的摩擦面的外周侧的端部的外周侧端部的跟前。多个槽部的内侧处的槽深度比外侧处的槽深度大。
由此,即使在转子侧摩擦面与电枢侧摩擦面之间产生粘合,由于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也会流入多个槽部。因此,可以对由于转子侧摩擦面与电枢侧摩擦面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在转子侧摩擦面与电枢侧摩擦面的接触部成长变大的情况进行抑制。
加之,多个槽部被形成在摩擦面中易产生粘合的区域,即,形成在摩擦面中的从内周侧的端部到外周侧的端部的跟前的区域。在这样的结构中,与槽在从内周侧的端部到外周侧的端部的整个区域延伸的结构相比,可以确保转子侧摩擦面与电枢侧摩擦面的接触面积。
因此,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可以确保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接触面积,并可以抑制由于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粘合所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冷冻循环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及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示意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动侧旋转体的示意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图5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用来说明传递从发动机输出的旋转驱动力时转子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是用来说明由于转子侧摩擦面与电枢侧摩擦面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用来说明由于转子侧摩擦面与电枢侧摩擦面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用来说明由于转子侧摩擦面与电枢侧摩擦面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电枢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电枢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枢的示意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的XV-XV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XVI局部放大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枢的示意的主视图。
图18是图17的XVIII局部放大图。
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示意的主视图。
图20是图19的XX-XX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在先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事项相同或均等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其说明。而且,在实施方式中,在仅对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对于构成要素的其它的部分,可以应用在在先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构成要素。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在不特别对组合产生障碍的范围,即使在不特别明确表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进行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对于本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图1所示的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1的压缩机2应用了动力传递装置10的例子进行说明。
冷冻循环1作为在进行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对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的装置发挥作用。冷冻循环1由闭合回路构成,该闭合回路是将制冷剂压缩后排出的压缩机2、使从压缩机2排出的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3、将从散热器3流出的制冷剂减压的膨胀阀4和使由膨胀阀4减压了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5呈环状连接而成的。
经由动力传递装置10从发动机6输出的旋转驱动力经由V型带7及动力传递装置10传递到压缩机2。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6构成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源,压缩机2构成驱动对象装置。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6上,为了降低燃料消耗量,搭载了能够辅助发动机6的输出的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ISG。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ISG是合并了作为使发动机6启动的启动装置的功能及作为发电机的功能的装置。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ISG经由V型带7与发动机6的旋转输出部6a连接。
作为压缩机2,例如,可以采用斜板式可变容量型的压缩机。另外,作为压缩机2,只要是将冷冻循环1的制冷剂压缩后排出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形式的可变容量型的压缩机、涡旋型、叶片型等的固定容量型的压缩机。
在此,图2是示意地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及压缩机2这双方的示意图。在图2中,为了对动力传递装置10的内部结构进行图示而对动力传递装置10以单侧剖视图进行表示。图2所示的DRax表示沿压缩机2的轴20的轴心CL延伸的轴20的轴向。而且,图2所示的DRr表示与轴向DRax正交的轴20的径向。另外,这些在图2以外的附图中也一样。
图2所示的压缩机2的轴20的一端侧在构成压缩机2的外壳的壳体21的外侧露出。而且,动力传递装置10被安装在轴20上的在壳体21的外侧露出的部位。在轴20安装有未图示的唇边式密封等密封部件,以使壳体21的内部的制冷剂不从轴20与壳体21的间隙泄露。密封部件的材料、形状等被最适当化以在轴20与壳体之间取得高的密封性。
接着,动力传递装置10是将从作为车辆行驶用的驱动源的发动机6输出的旋转驱动力向作为驱动对象装置的压缩机2断续地传递的装置。如图1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0经由V型带7与发动机6的旋转输出部6a连接。
如图2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0具有转子11、通过与转子11连结而与轴20一起旋转的从动侧旋转体13以及产生将从动侧旋转体13与转子11连结的电磁吸引力的电磁铁12。
转子11构成通过从发动机6输出的旋转驱动力进行旋转的驱动侧旋转体。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1具有外侧圆筒部111、内侧圆筒部112及端面部113。
外侧圆筒部111被构成为圆筒形状,与轴20同轴地配置。内侧圆筒部112被构成为圆筒形状,配置在外侧圆筒部111的内周侧,而且与轴20同轴地配置。
端面部113是将外侧圆筒部111与内侧圆筒部112的轴向DRax的一端侧彼此连结的连结部。端面部113被构成为圆盘形状。即,端面部113沿轴20的径向DRr扩展,而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贯通表里的圆形的贯通孔。
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1在轴20的轴向DRax上的截面为C字形。而且,在外侧圆筒部111与内侧圆筒部112之间形成有以端面部113为底面部的圆环状的空间。
形成在外侧圆筒部111与内侧圆筒部112之间的空间与轴20在同轴上。如图2所示,在形成于外侧圆筒部111与内侧圆筒部112之间的空间配置有电磁铁12。
电磁铁12具有定子121及配置在定子121的内部的线圈122等。定子121由铁等强磁性材料形成为环状。线圈122在被环氧树脂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模塑了的状态下固定在定子121。另外,通过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输出的控制电压进行向电磁铁12的通电。
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1的外侧圆筒部111、内侧圆筒部112及端面部113由金属制的强磁性材料(例如,钢铁材料)一体地形成。外侧圆筒部111、内侧圆筒部112及端面部113构成通过向电磁铁12通电而产生的磁路的一部分。
如图2、图4所示,在外侧圆筒部111的外周侧形成有V型槽部114,该V型槽部114形成有多个V字形的槽。传递从发动机6输出的旋转驱动力的V型带7挂在V型槽部114。另外,V型槽部114也可以不由金属制的强磁性材料形成,而是由树脂等形成。
如图2所示,球轴承19的外周侧固定在内侧圆筒部112的内周侧。而且,从构成压缩机2的外壳的壳体21向动力传递装置10侧突出的圆筒状的毂部22固定在球轴承19的内周侧。由此,转子11相对于压缩机2的壳体21旋转自如地固定。另外,毂部22将轴20上的露出到壳体的外侧的根部覆盖。
而且,端面部113上的轴向DRax的一端侧的外侧面构成当转子11与后述的从动侧旋转体13的电枢14连结时与电枢14抵接的转子侧摩擦面110。
在转子侧摩擦面110,如图4所示,在径向DRr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磁力隔断用的狭缝孔部115。此狭缝孔部115的形状为沿转子11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弧状,在转子侧摩擦面110形成多个。在转子侧摩擦面110,通过狭缝孔部115将径向DRr上的磁通流隔断。
而且,尽管未图示,但是在转子侧摩擦面110的一部分配置有用来增加摩擦系数的摩擦部件。此摩擦部件由非磁性材料形成。作为摩擦部件,可以采用由树脂将氧化铝加固了的摩擦部件、铝合金等金属粉末的烧结体等。
接着,如图5、图6所示,从动侧旋转体13构成为包含电枢14、衬套15、板簧16。电枢14是沿径向DRr扩展,而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贯通表里的贯通孔的圆环状的板部件。
电枢14由与转子11同种的强磁性材料(例如,钢铁材料)形成。电枢14与转子11一起构成当向电磁铁12通电时产生的磁路的一部分。
电枢14隔开规定的微小间隙(例如,0.5mm左右)与转子侧摩擦面110相向配置。电枢14中的与转子侧摩擦面110相向的平坦部形成当转子11与电枢14连结时与转子侧摩擦面110抵接的电枢侧摩擦面140。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枢14上,在径向DRr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磁力隔断用的狭缝孔部141。此狭缝孔部141的形状为沿电枢14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弧状,在电枢14形成多个。在电枢侧摩擦面140上,由狭缝孔部141将径向DRr上的磁通流隔断。
电枢14被划分为位于狭缝孔部141的外周侧的外周部142和位于狭缝孔部141的内周侧的内周部143。电枢14的外周部142通过铆钉等紧固部件144与板簧16的外周侧连结。
在此,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枢侧摩擦面140形成有以轴20的轴心CL为中心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呈狭缝状延伸的多个槽部147。多个槽部147在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周向上按等间隔排列地形成放射状。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枢侧摩擦面140形成有12个槽部147。另外,槽部147不限于12个,例如,也可以设置8个左右。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从作为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内周侧的端部的内周侧端部145延伸到作为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外周侧的端部的外周侧端部146的跟前。即,多个槽部147的作为其外侧的端部的槽外端部148在电枢侧摩擦面140上位于外周侧端部146的内侧。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的槽外端部148在电枢侧摩擦面140中位于相比于靠近内周侧端部145更靠近外周侧端部146的位置。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的槽外端部148位于狭缝孔部141的径向DRr的外侧。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沿轴20的径向DRr呈直线状延伸。另外,也可以为,多个槽部147的一部分或整体沿与轴20的径向DRr交叉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或多个槽部147的一部分或整体成为弯曲的形状。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的槽宽Gw及槽深度Gd大致固定。进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如图7所示,槽部147的截面形状成为矩形。
接着,衬套15构成经板簧16等将电枢14与压缩机2的轴20连结的连结部件。衬套15由铁类的金属材料形成。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衬套15具有圆筒形状的筒状部151及连结用法兰部152。
筒状部151相对于轴20配置在同轴上。在筒状部151上形成有能够插入轴20的一端侧的插入孔。此插入孔由沿轴20的轴向DRax延伸的贯通孔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衬套15及轴20在轴向DRax的一端侧被插入筒状部151的插入孔的状态下通过螺钉等紧固技术进行连结。
从轴向DRax的一端侧向径向DRr的外侧扩展的连结用法兰部152与筒状部151形成为一体。连结用法兰部152被构成为向径向DRr扩展的圆盘形状。连结用法兰部152通过未图示的铆钉等紧固部件与后述的板簧16的内周侧连接。
板簧16是对电枢14向从转子11离开的方向作用作用力的部件。在动力传递装置10中,当电磁铁12为非通电状态,未产生电磁吸引力时,通过板簧16的作用力在电枢侧摩擦面140与转子侧摩擦面110之间产生间隙。板簧16由铁类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圆形的板状部件构成。
而且,尽管未图示,但是在板簧16与电枢14之间夹着板状的弹性部件。板簧16及电枢14在夹着弹性部件的状态下通过紧固部件144连结成一体。弹性部件具有在板簧16与电枢14之间传递转矩的功能,并且发挥振动抑制的作用。弹性部件例如由橡胶类的弹性材料形成。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的工作进行说明。动力传递装置10在电磁铁12非通电状态的情况下,不产生电磁铁12的电磁吸引力。因此,电枢14被保持在通过板簧16的作用力从转子11的端面部113离开规定间隔的位置。
由此,来自发动机6的旋转驱动力仅经由V型带7传递到转子11,而不会被传递到电枢14及衬套15,仅转子11在球轴承19上空转。其结果是,作为驱动对象装置的压缩机2成为停止了的状态。
另一方面,动力传递装置10在电磁铁12通电状态的情况下,产生电磁铁12的电磁吸引力。电枢14通过电磁铁12的电磁吸引力克服板簧16的作用力被朝转子11的端面部113侧吸引,吸附到转子11。
此时,只要压缩机2中未出现轴20锁死等异常,转子11的旋转就会经由电枢14及板簧16被传递到衬套15,从而使衬套15旋转。而且,衬套15的旋转被传递到压缩机2的轴20,从而使压缩机2工作。即,从发动机6输出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动力传递装置10被传递到压缩机2,从而使压缩机2工作。
与此相对,例如,在压缩机2的轴20锁死的情况下,与轴20连结的衬套15不能旋转,因此仅转子11旋转。
此时,通过转子11与电枢14之间的摩擦热,会使由同种磁性材料构成的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产生粘合。
当由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成长变大时,电枢14容易粘在转子11上,产生无法将电枢14从转子11分离等不良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们的调查研究判明了存在以下倾向:在将动力传递装置10应用于搭载了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ISG的发动机6时,特别容易产生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
根据这样的倾向,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对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成长变大的要因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判明以下情况成为1个要因:如图8所示,当对转子11作用过大的压缩载荷时,转子11的内周侧向电枢14鼓出,各摩擦面110、140的面压局部变高,从而熔融物偏于内周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由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的成长,在电枢侧摩擦面140设置多个槽部147。
由此,如图9所示,即使在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之间产生粘合,如图10、图11所示,由于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MC也会流入形成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多个槽部147。因此,可以抑制由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MC在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接触部成长变大的情况。
可是,考虑到将多个槽部147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内周侧端部145延伸到外周侧端部146的结构,但是在此情况下,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接触面积会变小。这一情况成为转子侧摩擦面110容易与电枢侧摩擦面140产生滑动的要因,因此不佳。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内周侧端部145延伸到外周侧端部146的跟前。即,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形成在从电枢侧摩擦面140上的作为容易产生粘合的区域的内周侧端部145到外周侧端部146跟前的区域。
在这样的结构中,与多个槽部147在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内周侧端部145到外周侧端部146为止的整个区域延伸的结构相比,可以确保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接触面积。另外,电枢侧摩擦面140上的外周侧端部146侧的区域的周速度比内周侧端部145侧的区域的周速度快,所以,电枢侧摩擦面140上的外周侧端部146侧的区域是不容易因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而粘上的区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可以确保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接触面积,并可以抑制由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成为使由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MC难以成长的构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适合于搭载了特别容易产生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的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ISG的发动机6。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的槽外端部148位于相比于靠近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内周侧端部145更靠近外周侧端部146的位置。由此,容易使由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MC流入多个槽部147。因此,可以充分抑制由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多个槽部147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多个槽部147例如也可以为以下的第一、第二变形例所示的截面形状。
(第一变形例)
如图12所示,电枢侧摩擦面140也可以形成有多个截面形状为圆形(即,C字形)的槽部147A。另外,图12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7对应的剖视图。
(第二变形例)
如图13所示,电枢侧摩擦面140也可以形成有多个截面形状为V字形的槽部147B。另外,图13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7对应的剖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4~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中,形成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多个槽部147C的槽深度Gd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不同。
如图14、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枢侧摩擦面140形成有多个槽部147C。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因粘合产生的熔融物容易在电枢侧摩擦面140上的内周侧成长,从而加大了多个槽部147C的内侧处的槽深度Gd。
具体来说,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C的槽深度Gd随着从电枢侧摩擦面140上的外侧向内侧而变大。即,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C的接近内周侧端部145的内侧处的槽深度Gd_I比接近外周侧端部146的外侧处的槽深度Gd_O大。
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取得由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所产生的效果。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槽部147C的内侧处的槽深度Gd_I比外侧处的槽深度Gd_O大。由此,由于电枢侧摩擦面140上的容易产生粘合的内侧处的槽部147C的槽深度Gd大,因此,由于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容易在多个槽部147C停留。其结果是,可以充分抑制由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容易产生粘合的摩擦面的外侧处的槽部147C的槽深度Gd比内侧的小,因此可以抑制当向电磁铁12通电时形成于转子11及电枢14的磁路的磁阻。即,根据本结构,可以谋求提高向电磁铁12通电时形成于转子11及电枢14的磁路的磁力性能。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7、图18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中,形成在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多个槽部147D的槽宽Gw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不同。
如图17、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枢侧摩擦面140形成有多个槽部147D。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因粘合产生的熔融物容易在电枢侧摩擦面140上的内周侧成长,从而加大多个槽部147D的内侧处的槽宽Gw。
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D的槽宽Gw随着从电枢侧摩擦面140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而加大。即,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D的接近内周侧端部145的内侧的槽宽Gw_I比接近外周侧端部146的外侧的槽宽Gw_O大。
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取得由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所产生的效果。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槽部147D的内侧处的槽宽Gw_I比外侧处的槽宽Gw_O大。由此,由于电枢侧摩擦面140上的容易产生粘合的内侧处的槽部147D的槽宽Gw比外侧的大,因此由于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容易流入多个槽部147D。其结果是,可以充分抑制由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47D的电枢侧摩擦面140上的难以产生粘合的外侧的槽宽Gw比内侧的小,因此可以充分确保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接触面积。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9、图20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在转子侧摩擦面110上也形成多个槽部118,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在转子侧摩擦面110及电枢侧摩擦面140这双方形成有多个槽部118、147。另外,对于电枢侧摩擦面140,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19、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1在转子侧摩擦面110形成有以轴20的轴心CL为中心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呈狭缝状延伸的多个槽部118。多个槽部118在转子侧摩擦面110的周向上按等间隔排列地形成放射状。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侧摩擦面110形成有12个槽部118。另外,槽部118不限于12个,例如,也可以设置8个左右。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18从作为转子侧摩擦面110的内周侧的端部的内周侧端部116延伸到作为转子侧摩擦面110的外周侧的端部的外周侧端部117的跟前。即,多个槽部118的作为其外侧的端部的槽外端部119位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上的外周侧端部117的内周侧。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18的槽外端部119在转子侧摩擦面110上位于相比于靠近内周侧端部116更靠近外周侧端部117的位置。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18的槽外端部119位于狭缝孔部115的径向DRr的外侧。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18沿轴20的径向DRr呈直线状延伸。另外,也可以为,多个槽部118的一部分或整体向与轴20的径向DRr交叉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或者多个槽部118的一部分或整体成为弯曲的形状。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18的槽宽Gw及槽深度Gd大致固定。另外,尽管未图示,但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槽部118,槽部118的截面形状成为矩形。
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取得由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所产生的効果。
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在转子侧摩擦面110及电枢侧摩擦面140这双方形成有多个槽部118、147。由此,可以充分确保供由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流入的空间,因此可以充分抑制由于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成长变大的情况。其结果是,可以充分抑制由于转子侧摩擦面110与电枢侧摩擦面140的粘合所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形成在转子侧摩擦面110的多个槽部118的槽形状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形成在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多个槽部147相同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形成在转子侧摩擦面110的多个槽部118的槽形状也可以与形成在电枢侧摩擦面140的多个槽部147的槽形状不同。
(其它的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如以下那样进行各种变形。
如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述,尽管最好使多个槽部118、147的槽外端部119、148位于相比于靠近摩擦面的内周侧端部116、145更靠近外周侧端部117、146的位置,但是不限于此。多个槽部118、147的槽外端部119、148也可以形成在相比于靠近外周侧端部117、146更靠近摩擦面的内周侧端部116、145的位置。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电枢侧摩擦面140形成有多个槽部147的结构、在转子侧摩擦面110及电枢侧摩擦面140这双方形成有多个槽部147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动力传递装置10例如也可以成为仅在转子侧摩擦面110形成多个槽部118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电枢14与衬套15经由板簧16连结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动力传递装置10例如也可以成为经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将电枢14与衬套15连结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10应用于搭载了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ISG的发动机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10也可以应用于未搭载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ISG的发动机6。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10应用于使从发动机6向压缩机2的旋转驱动力断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10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使发动机6、电动马达等驱动源与通过旋转驱动力进行工作的发电机的动力传递断续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考虑明显为必须的情况等之外,当然并非必不可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提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考虑明显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之外,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提及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之外,对其形状、位置关系等不做限定。
(总结)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所示的第一观点,动力传递装置在转子侧摩擦面及电枢侧摩擦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摩擦面形成有从内周侧端部延伸到外周侧端部的跟前的多个槽部。
根据第二观点,动力传递装置,多个槽部中的位于外侧的槽外端部位于相比于靠近内周侧端部更靠近外周侧端部的位置。由此,由于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容易流入多个槽部,因此可以充分抑制由于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粘合所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
根据第三观点,动力传递装置的多个槽部的内侧处的槽深度比外侧处的槽深度大。由此,由于容易产生粘合的摩擦面的内侧处的槽部的槽深度大,因此由于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容易在多个槽部停留。其结果是,可以充分抑制由于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粘合所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而且,由于难以产生粘合的摩擦面的外侧处的槽部的槽深度比内侧的小,因此可以抑制向电磁铁通电时转子及电枢形成的磁路的磁阻。即,根据本结构,可以谋求提高向电磁铁通电时形成于转子及电枢的磁路的磁力性能。
根据第四观点,动力传递装置的多个槽部的内侧处的槽宽比外侧处的槽宽大。由此,容易产生粘合的摩擦面的内侧处的槽部的槽宽比外侧的大,因此,由于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容易流入多个槽部。其结果是,可以充分抑制由于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粘合所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而且,由于难以产生粘合的摩擦面的外侧处的槽部的槽宽比内侧的小,因此可以充分确保转子侧摩擦面与电枢侧摩擦面的接触面积。
根据第五观点,动力传递装置的多个槽部形成在转子侧摩擦面及电枢侧摩擦面这双方。由此,可以充分确保供由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流入的空间,因此可以充分抑制由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成长变大的情况。其结果是,可以充分抑制由转子的摩擦面与电枢的摩擦面的粘合所产生的各种不良情况。
根据第六观点,在动力传递装置中,对在驱动源搭载有辅助驱动源的输出的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成为由转子侧摩擦面与电枢侧摩擦面的粘合所产生的熔融物难以成长的构造。因此,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适合于搭载了转子侧摩擦面与电枢侧摩擦面特别容易产生粘合的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的驱动源。

Claims (5)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将从驱动源(6)输出的旋转驱动力向驱动对象装置(2)传递,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磁铁(12),所述电磁铁在通电时产生电磁吸引力;
转子(11),所述转子通过所述旋转驱动力进行旋转;以及
圆环状的电枢(14),在向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电枢通过所述电磁吸引力与所述转子连结,并且在未向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电枢从所述转子离开,
在所述转子形成有在向所述电磁铁通电时与所述电枢抵接的转子侧摩擦面(110),
在所述电枢形成有在向所述电磁铁通电时与所述转子侧摩擦面抵接的电枢侧摩擦面(140),
在所述转子侧摩擦面及所述电枢侧摩擦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摩擦面形成有多个槽部(118、147、147A、147B、147C、147D),所述多个槽部从作为该至少一方的摩擦面的内周侧的端部的内周侧端部(116、145)延伸到作为该至少一方的摩擦面的外周侧的端部的外周侧端部(117、146)的跟前,
所述多个槽部(147C)的内侧处的槽深度(Gd_I)比外侧处的槽深度(Gd_O)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槽部的位于外侧的槽外端部(119、148)位于相比于靠近所述内周侧端部更靠近所述外周侧端部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槽部(147D)的内侧处的槽宽(Gw_I)比外侧处的槽宽(Gw_O)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槽部形成在所述转子侧摩擦面及所述电枢侧摩擦面这双方。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源搭载有辅助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的带有马达功能的发电机(ISG)。
CN201780077371.1A 2016-12-16 2017-11-09 动力传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0731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4647 2016-12-16
JP2016244647A JP6645414B2 (ja) 2016-12-16 2016-12-16 動力伝達装置
PCT/JP2017/040492 WO2018110167A1 (ja) 2016-12-16 2017-11-09 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3123A CN110073123A (zh) 2019-07-30
CN110073123B true CN110073123B (zh) 2020-06-26

Family

ID=62558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737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073123B (zh) 2016-12-16 2017-11-09 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3205B2 (zh)
JP (1) JP6645414B2 (zh)
CN (1) CN110073123B (zh)
DE (1) DE112017006317T5 (zh)
WO (1) WO20181101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5414B2 (ja) 2016-12-16 2020-02-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動力伝達装置
US20240125361A1 (en) * 2019-10-25 2024-04-18 The Hilliard Corporation Flexible armature plate for an electro-magnetic overrunning clutc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0739A (en) * 1968-10-25 1970-12-29 Eaton Yale & Towne Friction coupling
JPS5719233U (zh) * 1980-07-04 1982-02-01
JPS636224A (ja) * 1986-06-24 1988-01-12 Taiho Kogyo Co Ltd 電磁クラツチ装置
JPH0519671U (ja) * 1991-08-22 1993-03-12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マグネツトクラツチ
JP2003314584A (ja) * 2002-04-19 2003-11-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磁クラッチ
JP2004124815A (ja) * 2002-10-02 2004-04-22 Ntn Corp 車両用ベルト動力伝達装置
CN203847593U (zh) * 2014-05-12 2014-09-24 苏州新智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压缩机上的两体结构线圈外壳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4767A (en) * 1970-08-05 1971-11-30 Warner Electric Brake & Clutch Self-adjusting clutch or brake
JPS60205026A (ja) * 1984-03-28 1985-10-16 Ogura Clutch Co Ltd 電磁連結装置
US5195625A (en) * 1992-05-29 1993-03-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orque cushion for electromagnetic clutch
US5273409A (en) * 1993-05-20 1993-12-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mpressor assembly including an electromagnetically triggered pressure actuated internal clutch
JP2002098170A (ja) 2000-09-20 2002-04-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磁クラッチ
JP2003240018A (ja) 2002-02-20 2003-08-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磁クラッチ
JP6645414B2 (ja) 2016-12-16 2020-02-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6645415B2 (ja) 2016-12-16 2020-02-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動力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0739A (en) * 1968-10-25 1970-12-29 Eaton Yale & Towne Friction coupling
JPS5719233U (zh) * 1980-07-04 1982-02-01
JPS636224A (ja) * 1986-06-24 1988-01-12 Taiho Kogyo Co Ltd 電磁クラツチ装置
JPH0519671U (ja) * 1991-08-22 1993-03-12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マグネツトクラツチ
JP2003314584A (ja) * 2002-04-19 2003-11-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磁クラッチ
JP2004124815A (ja) * 2002-10-02 2004-04-22 Ntn Corp 車両用ベルト動力伝達装置
CN203847593U (zh) * 2014-05-12 2014-09-24 苏州新智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压缩机上的两体结构线圈外壳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10167A1 (ja) 2018-06-21
JP2018096523A (ja) 2018-06-21
DE112017006317T5 (de) 2019-09-19
US20190264758A1 (en) 2019-08-29
US11333205B2 (en) 2022-05-17
CN110073123A (zh) 2019-07-30
JP6645414B2 (ja)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20304B2 (ja) クラッチ機構
CN108884881B (zh) 电磁离合机构
CN110073123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12105831B (zh) 电磁离合器
JP664541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9835205B2 (en) Friction clutch
CN110709618B (zh) 动力传递装置
US10851842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0709619B (zh) 动力传递装置
WO2019239837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9124267A (ja) トルク伝達装置
US10030716B2 (en) Clutch mechanism with guide portion
JP6606972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20176710A (ja) 動力断続装置
JP2017219092A (ja) 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