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4218A - 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隔壁材料、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布线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隔壁材料、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布线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4218A
CN108884218A CN201780021057.1A CN201780021057A CN108884218A CN 108884218 A CN108884218 A CN 108884218A CN 201780021057 A CN201780021057 A CN 201780021057A CN 108884218 A CN108884218 A CN 108884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resin
aliphatic polycarbonate
next door
substrate
carbon a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10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4218B (zh
Inventor
西冈圣司
竹田英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tetsu Kaga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tetsu Kaga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tetsu Kaga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84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4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4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4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208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2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cyclic 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2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 dioxide
    • C08G64/34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 dioxide and cyclic 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1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K1/032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one material
    • H05K1/0326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one material containing O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08Pretreatment of the circuit board, e.g. modifying wetting properties; Patterning by using affinity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58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using a substrate provided with a shape pattern, e.g. grooves, banks, resist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37Materials
    • H05K2201/0166Polymeric layer used for special processing, e.g. resist for etching insulating material or photoresist used as a mask during plasma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818Shape or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5K2201/09009 - H05K2201/09809
    • H05K2201/09909Special local insulating pattern, e.g. as dam around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5Patterning and lithography; Masks; Details of resist
    • H05K2203/0502Patterning and lithography
    • H05K2203/0545Pattern for applying drops or paste; Applying a pattern made of drops or pas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1Treat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ffect, e.g. heating, cooling, roughening
    • H05K2203/1131Sintering, i.e. fusing of metal particles to achieve or impro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1Treat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ffect, e.g. heating, cooling, roughening
    • H05K2203/1173Differences in wettability, e.g. 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 area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11Working of insulating substrates or insulating layers
    • H05K3/0017Etching of the substrate by chemical or physical means
    • H05K3/0023Etching of the substrate by chemical or physical means by exposure and development of a photosensitive insula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4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ink-jet printing or drawing by dispensing
    • H05K3/125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ink-jet printing or drawing by dispensing by ink-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83After-treatment of the printed patterns, e.g. sintering or curing metho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拒水性优良、适合于制作布线基板时形成隔壁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一种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其含有下述通式(1):(式中,R1、R2、R3以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以上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芳基或芳氧基烷基,并且,R1、R2、R3以及R4中的至少一个表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芳基或芳氧基烷基,R1、R2、R3以及R4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表示的组成单元,并且,对水的接触角为75°以上。

Description

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隔壁材料、基板及其制造方 法、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布线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隔壁材料、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布线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从二氧化碳的资源化的观点出发,近年来对于由含有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的原料合成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积极地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用途。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具有热分解温度低这样的特征,因此,利用该性质,对在陶瓷粘结剂、金属油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2)。另外,利用加热、短波长的光(例如,真空紫外线、软X射线的照射),容易除去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因此,也研究了将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用作隔壁材料正型抗蚀剂树脂(例如,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如此,通过将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用作隔壁材料正型抗蚀剂树脂,能够制作组装于电子部件等中的布线基板。例如,使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在基材上形成隔壁图案,通过光刻等形成槽后,在槽中设置例如含有金属油墨等的布线材料。接着,进行烧结,由此除去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并且进行油墨的硬化以及烧结。由此,形成布线基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3342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0552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062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1975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使用具有由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的隔壁图案的基板制造布线基板的情况下,作为成为布线材料的油墨,经常使用水系油墨。这是因为: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有可能因有机溶剂而溶解、溶胀,因此需要避免隔壁的崩塌等。
但是,现有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例如,聚碳酸亚丙酯树脂)的拒水性低,因此,通过油墨浸渍等使基材载有油墨时,油墨也容易载于作为隔壁材料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上。因此,制作布线基板时,难以使油墨只留在槽中,难以精度良好地形成期望的布线图案。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一直以来要求开发拒水性更优良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拒水性优良、适合于制作布线基板时形成隔壁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隔壁材料、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布线形成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脂肪族聚碳酸酯中所含的重复组成单元为特定的结构,由此能够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包含例如以下项中所记载的主题。
项1.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其是用于形成隔壁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其中,
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并且,对水的接触角为75°以上。
(式中,R1、R2、R3以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以上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芳基或芳氧基烷基,并且,R1、R2、R3以及R4中的至少一个表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芳基或芳氧基烷基。R1、R2、R3以及R4可以相同或不同)
项2.如项1所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其中,上述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组成单元的总质量为5质量%以上。
项3.如项1或2所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其中,进一步含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组成单元。
(式中,R5、R6、R7以及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5、R6、R7以及R8可以相同或不同)
项4.一种隔壁材料,其含有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
项5.一种基板,其具有由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的隔壁。
项6.一种基板的制造方法,其是项5所述的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备设置含有上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隔壁材料的涂膜而形成隔壁的工序。
项7.一种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其是使用项5所述的基板形成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备在上述基板上设置布线材料而形成布线的工序。
项8.如项7所述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
在上述基板上形成槽的工序、和
在上述槽中设置布线材料而形成布线的工序。
项9.一种布线形成方法,其中,使用项4所述的隔壁材料形成布线。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拒水性能比现有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优良,在用作隔壁材料而形成隔壁的情况下,能够使水系油墨高准确度地只留在期望的部分。
本发明的隔壁材料含有上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因此,能够形成能够使水系油墨高准确度地只留在期望的部分的隔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含有”以及“包含”这样的表述,包括“含有”、“包含”、“实质上包含”以及“只包含”这样的概念。
本实施方式的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
(式中,R1、R2、R3以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以上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芳基或芳氧基烷基,并且,R1、R2、R3以及R4中的至少一个表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芳基或芳氧基烷基。R1、R2、R3以及R4可以相同或不同)
并且,对水的接触角为75°以上。以下,有时将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简称为“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
上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含有特定结构的组成单元,由此拒水性能比现有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优良。因此,根据上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在用作隔壁材料而形成隔壁的情况下,能够使水系油墨高准确度地只留在期望的部分。
式(1)中,作为R1、R2、R3以及R4的碳原子数为1以上的烷基的种类可以为直链以及支链状中的任一者,另外,烷基可以具有一个以上取代基。作为碳原子数为1以上的烷基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等。
关于碳原子数为1以上的烷基的碳原子数的上限,从制造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时的反应的控制容易的观点出发,上限优选为碳原子数为30、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0。
式(1)中,作为R1、R2、R3以及R4的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的种类可以为直链以及支链状中的任一者,另外,烷氧基烷基可以具有一个以上取代基。
作为烷氧基烷基,优选为烷氧基甲基,可以列举例如: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正丙氧基甲基、异丙氧基甲基、正丁氧基甲基、仲丁氧基甲基、叔丁氧基甲基、正戊氧基甲基、正己氧基甲基、正庚氧基甲基、正辛氧基甲基、正壬氧基甲基、正癸氧基甲基、正十一烷氧基甲基、正十二烷氧基甲基等。
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的碳原子数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从制造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时的反应的控制容易的观点出发,上限优选为碳原子数为30、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0。
式(1)中,作为R1、R2、R3以及R4的芳基的种类通常碳原子数为6以上。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芳基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苯基、甲苯基、茚基、萘基、四氢萘基等。
关于芳基的碳原子数的上限,从制造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时的反应的控制容易的观点出发,上限优选为碳原子数为30、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0。
式(1)中,作为R1、R2、R3以及R4的芳氧基烷基的种类通常碳原子数为7以上。芳氧基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另外,芳氧基烷基的氧基烷基部位可以为直链以及支链状中的任一者,可以具有取代基。
作为芳氧基烷基,优选取代或非取代的芳氧基甲基,作为其具体例,可以列举:苯氧基甲基、甲苯氧基甲基、茚氧基甲基、萘氧基甲基、四氢萘氧基甲基等。
关于芳氧基烷基的碳原子数的上限,从维持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稳定性、制造时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上限优选为碳原子数为30、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0。
式(1)中,R1、R2、R3以及R4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芳基或芳氧基烷基。由此,使得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具有优良的拒水性。
在R1、R2、R3以及R4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基的情况下,该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以上、更优选为8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拒水性。另外,在R1、R2、R3以及R4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的情况下,其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4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拒水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即使在具有芳基或芳氧基烷基作为R1、R2、R3以及R4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也是不具有芳香环作为构成主链的原子团的含义,与其为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这一点没有差异。
本实施方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可以只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形成,或者,可以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以外的其它组成单元来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中,优选上述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组成单元的总质量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这种情况下,具有使得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具有更优良的拒水性的倾向。关于上述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的含量的上限,从能够容易地制造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观点考虑,相对于构成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全部组成单元的总质量,上限优选为50质量%。
本实施方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可以进一步含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组成单元。
(式中,R5、R6、R7以及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5、R6、R7以及R8可以相同或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中,优选上述式(2)所表示的组成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组成单元的总质量为50质量%以上。这种情况下,能够高效地制造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上限优选小于95质量%、更优选小于90质量%。
从用作隔壁材料时的矩形的保持力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0以上、更优选为100000以上。另外,从避免因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的降低而引起操作性的降低的观点出发,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00以下、更优选为500000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对水的接触角为75°以上。这种情况下,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显示出期望的拒水性。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对水的接触角优选为80°以上。上述接触角通常小于180°(例如,小于150°)。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接触角以通过下述步骤测定的值来定义。首先,使本实施方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以浓度为2.5质量%的方式溶解在丙酮中,将玻璃基板浸渍在所得到的溶液中,然后,将从溶液中提起的玻璃基板(表面附着有溶液的玻璃基板)在25℃进行24小时干燥,由此制备接触角测定用的样品。在所得到的测定样品上,以使液滴直径为2mm的方式利用微型注射器滴下一滴蒸馏水,测定接触角。该测定在温度25℃、湿度50%RH的环境下进行。这样的接触角的测定可以使用市售的接触角计来进行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是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中也可以含有其它种类的聚碳酸酯树脂、其它树脂成分。
本实施方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例如可以溶解于能够溶解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溶剂中来使用。
作为能够溶解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溶剂,可以列举例如: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甲基异丁基酮、丙酮、甲乙酮、N-甲基-2-吡咯烷酮、乙二醇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异丁醚、三甲基戊二醇单异丁酸酯、乙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乙基卡必醇乙酸酯、丁基卡必醇乙酸酯、萜品醇、萜品醇乙酸酯、二氢萜品醇、二氢萜品醇乙酸酯、Texanol、异佛尔酮、乳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己二酸二辛酯、苄醇、苯基丙二醇、甲酚、N,N-二甲基甲酰胺、碳酸亚丙酯等。其中,从沸点适度高、烧结时容易均匀挥发的观点出发,优选N-甲基-2-吡咯烷酮、萜品醇、萜品醇乙酸酯、乙基卡必醇乙酸酯、丁基卡必醇乙酸酯、Texanol以及碳酸亚丙酯。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从所得到的溶液(本发明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溶液)的操作容易的观点出发,上述溶剂的使用量(配合量)相对于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00~2000质量份、更优选为200~15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00~1000质量份。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可以列举使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在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方法等。
通过选择上述环氧化物的种类,可以得到具有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并进一步根据需要具有式(2)所表示的组成单元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用于形成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而使用的环氧化物,可以列举:1,2-环氧丁烷(1-butyleneoxide)、1,2-环氧戊烷、2,3-环氧戊烷、1,2-环氧己烷、1,2-环氧辛烷、1,2-环氧癸烷、1,2-环氧十一烷、1,2-环氧十二烷、碳原子数为13以上(例如,碳原子数为13~20)的α-环氧烷烃、环氧环戊烷、环氧环己烷、乙基缩水甘油醚、正丙基缩水甘油醚、正丁基缩水甘油醚、碳原子数为5以上(例如,碳原子数为10~20)烷基缩水甘油醚、氧化苯乙烯、3-苯基环氧丙烷、3-萘基环氧丙烷、苯基缩水甘油醚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环氧化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用于形成式(2)所表示的组成单元而使用的环氧化物,可以列举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2,3-环氧丁烷、环氧异丁烷。其中,从具有高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环氧乙烷以及环氧丙烷。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环氧化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金属催化剂,可以列举例如:锌系催化剂、铝系催化剂、铬系催化剂、钴系催化剂等。其中,从在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聚合反应中具有高的聚合活性以及宽的基质通用性的方面考虑,优选锌系催化剂。
作为锌系催化剂,可以列举例如:乙酸锌、二乙基锌、二丁基锌等有机锌催化剂;通过使伯胺、二元酚(苯二酚)、芳香族二羧酸、芳香族羟基酸、脂肪族二羧酸、脂肪族单羧酸等化合物与锌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有机锌催化剂等。这些有机锌催化剂中,从具有更高的聚合活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使锌化合物与脂肪族二羧酸和脂肪族单羧酸反应而得到的有机锌催化剂,更优选使氧化锌与戊二酸和乙酸反应而得到的有机锌催化剂。
上述聚合反应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反应溶剂。作为反应溶剂,可以使用各种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可以列举例如:戊烷、己烷、辛烷、癸烷、环己烷等脂肪族烃类溶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溶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氯乙烷、三氯乙烷、1-氯丙烷、2-氯丙烷、1-氯丁烷、2-氯丁烷、1-氯-2-甲基丙烷、氯苯、溴苯等卤代烃类溶剂;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1,3-二氧戊环等醚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异丙酯等酯类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等酰胺类溶剂;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亚丙酯等碳酸酯类溶剂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从使反应顺利地进行的观点出发,反应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环氧化物100质量份优选为100~10000质量份。
作为使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在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如下方法:在高压釜中添加环氧化物、金属催化剂、以及根据需要的助催化剂、反应溶剂等,将它们混合后,压入二氧化碳使其反应。
上述聚合反应中所使用的二氧化碳的使用量相对于环氧化物1摩尔优选为1~10摩尔、更优选为1~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1~3摩尔。
从使反应顺利地进行的观点出发,上述聚合反应中所使用的二氧化碳的使用压力优选为0.1MPa以上、更优选为0.2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Pa以上,从得到与使用压力相符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0MPa以下、更优选为1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Pa以下。
关于上述聚合反应中的聚合反应温度,从缩短反应时间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从抑制副反应、提高产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
聚合反应时间根据聚合反应条件而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定,通常为约1小时~约40小时。
上述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能够用作隔壁材料的构成成分。
本实施方式的隔壁材料含有上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该隔壁材料中可以含有上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可以列举例如:隔壁材料中以往所使用的溶剂、粘结剂、光稳定剂、感光剂、光敏剂等。溶剂的种类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与作为隔壁材料以往所使用的溶剂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的隔壁材料中除了上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以外还含有溶剂的情况下,相对于溶剂每100质量份,可以将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含量设定为5~30质量份。
使用上述隔壁材料在基材上形成期望形状的隔壁图案,由此,可以得到具有由本发明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的隔壁的基板。这样的隔壁例如可以利用含有本发明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隔壁材料的涂膜形成。
上述隔壁材料含有上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因此能够形成能够使水系油墨高准确度地只留在期望的部分的隔壁。因此,根据上述隔壁材料,例如能够形成具有以高精度控制的布线图案的布线基板。即,由上述隔壁材料形成的隔壁的拒水性高,因此,在形成有这样的隔壁的基材上载置水系油墨时在隔壁上不易载置水系油墨,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形成期望的布线图案。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隔壁材料适合作为用于形成以高精度控制的微细布线的材料。
制造具有由含有本发明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隔壁材料形成的隔壁的基板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具备设置含有上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隔壁材料的涂膜而形成隔壁的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上述基板。
具体而言,首先,准备用于形成隔壁图案的基材,对该基材表面的规定部位进行涂布液态的隔壁材料等的处理。接着,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紫外线等的照射处理而形成本发明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涂膜,由此形成隔壁图案。由此,可形成具有隔壁的基材。
形成含有本发明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隔壁材料的涂膜的部位例如可以设定为预定在其基材表面形成布线图案的部分及其周边部。
基材的种类例如可以使用以往用于形成电子基板等布线基板而使用的基材。
使用上述基板时,能够制造可组装于各种电子部件等中的布线基板。
关于制造布线基板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具备在上述基板上设置布线材料而形成布线的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布线基板。更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具备在上述基板上形成槽的工序和在上述槽中设置布线材料而形成布线的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布线基板。
上述槽例如可以通过光刻等方法来形成。除此以外,槽的形成方法可以采用以往所进行的方法。上述槽以形成与目标布线图案的形状同样的形状的方式形成即可。
作为在如上所形成的槽中设置布线材料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使布线材料流入槽中的方法。使布线材料流入槽中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将形成有槽的基板浸渍于液态的布线材料中的方法、在形成有槽的基板上涂布液态的布线材料的方法、或者在形成有槽的基板上喷墨印刷布线材料的方法等。
另一方面,通过具备在基板不形成槽而利用喷墨印刷等在上述基板上涂布布线材料从而形成布线的工序的方法,也能够制造布线基板。
关于上述布线材料的种类,例如可以使用以往用于形成布线而使用的金属油墨等水系油墨。
在上述基板中,形成有由上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的隔壁,该隔壁的拒水性优良,因此,能够使布线材料高准确度地只留在期望的槽中。
如上所述在基板上设置布线材料后,将该基板在布线材料发生烧结的温度下进行加热,由此,将布线材料烧成而形成布线。烧结温度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布线材料的种类适当设定。通过上述烧结的处理,形成了隔壁图案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被烧掉。
通过经过上述烧结处理,制造布线基板。如此形成的布线基板由于布线图案被高精度地控制,因此,能够大幅提高电子部件等的性能。
如上所述,根据使用含有上述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隔壁材料的布线的形成方法,能够以简易的方法精度良好地形成微细布线,作为用于构建各种电子部件的方法是有用的。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各物性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评价。
[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Mw)]
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浓度为0.5质量%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测定后,通过与在同一条件下测定的质均分子量已知的聚苯乙烯进行比较,算出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测定条件如下设定:
柱:GPC柱(昭和电工株式会社的商品名、Shodex OHPac SB-800系列)
柱温:40℃
洗脱液:0.03mol/L溴化锂-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
流速:0.65mL/分钟。
[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接触角]
将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以使树脂浓度为2.5质量%的方式溶解于丙酮中,将玻璃基板浸渍在所得到的溶液中。然后,将该玻璃基板从溶液中取出后,在25℃进行24小时干燥,由此制作出涂覆有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基板。在该玻璃基板上,以使液滴直径为2mm的方式,利用微型注射器滴下一滴蒸馏水,使用协和界面科学公司制造的接触角计“CA-S 150型”,通过目视测定接触角。该测定在温度25℃、湿度50%RH的环境下进行。
[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分解开始温度]
使用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制造的“TG/DTA7220”,在氮气气氛下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温至500℃,测定热分解开始温度。热分解开始温度设定为与通过试验加热开始前的质量的横轴平行的线与以使分解曲线中的拐点间的斜率达到最大的方式引出的切线的交点。
(制造例1;有机锌催化剂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管、温度计、迪安-斯达克管以及回流冷却管的0.3L容积的四口烧瓶中投入氧化锌7.73g(95毫摩尔)、戊二酸12.3g(100毫摩尔)、乙酸0.114g(2毫摩尔)以及甲苯76.0g。接着,一边以50mL/分钟的流量向反应体系内流通氮气,一边升温至55℃,在该温度下搅拌4小时,使其反应。然后,升温至110℃,进一步在该温度下搅拌2小时,使其共沸脱水而除去水分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含有有机锌催化剂的浆液。
(实施例1)
将具备搅拌机、气体导入管以及温度计的1L容量的高压釜的体系内预先置换为氮气气氛后,投入含有通过制造例1得到的有机锌催化剂的浆液39.1g(含有45毫摩尔的有机锌催化剂)、碳酸二甲酯192.4g、环氧丙烷26.1g(450毫摩尔)以及1,2-环氧己烷4.71g(47毫摩尔)。接着,在搅拌下升温至60℃,然后,添加二氧化碳,填充二氧化碳直至反应体系内达到1.0MPa为止。一边补充被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一边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将高压釜冷却而脱压,过滤后,进行减压干燥,从而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41.3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318000(Mw/Mn=7.91),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正丁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13.5质量%。
(实施例2)
将1,2-环氧己烷的量变为14.6g(146毫摩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54.7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186000(Mw/Mn=10.61),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正丁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32.0质量%。
(实施例3)
将1,2-环氧己烷的量变为45.0g(450毫摩尔)、将聚合时间设定为24小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75.3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152000(Mw/Mn=5.22),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正丁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41.0质量%。
(比较例1)
作为环氧化物,只使用环氧丙烷(即,不使用1,2-环氧己烷),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40.0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301000(Mw/Mn=8.31)。
将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对水的接触角以及热分解开始温度示于表1中。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含量(质量%)”表示相对于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中的全部组成单元的总质量的、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的含量。另外,表1中,“第二环氧化物”表示用于形成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而使用的环氧化物。
[表1]
根据实施例1~3与比较例1的对比可知,通过导入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对水的接触角大幅提高,拒水性提高。
另外可知,即使导入这些结构,也几乎没有发现热分解温度的升高,因此,能够通过与通常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同样的热处理来烧掉。
由上表明,实施例1~3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适合作为用于形成拒水性优良的隔壁的材料。
(实施例4)
作为环氧化物,只使用1,2-环氧丁烷32.4g(450毫摩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41.7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435000(Mw/Mn=12.41),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乙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100质量%。
(实施例5)
将1,2-环氧己烷变为1,2-环氧癸烷7.6g(48毫摩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38.5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270000(Mw/Mn=10.08),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正辛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16.2质量%。
(实施例6)
将1,2-环氧己烷变为DIC公司制造的エポサイザーM24(侧链碳原子数为10~12的α-环氧烷烃的混合物)11.9g(48毫摩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38.7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199000(Mw/Mn=6.91),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长链烷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10.5质量%。
(实施例7)
将1,2-环氧己烷变为DIC公司制造的エポサイザーM68(侧链碳原子数为14~16的α-环氧烷烃的混合物)14.3g(48毫摩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40.2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276000(Mw/Mn=11.70),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长链烷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26.2质量%。
(实施例8)
将1,2-环氧己烷变为丁基缩水甘油醚6.8g(48毫摩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45.8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328000(Mw/Mn=10.31),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正丁氧基甲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13.2质量%。
(实施例9)
将1,2-环氧己烷变为长濑化成公司制造的デナコールEX-192(侧链碳原子数为11~15的烷基缩水甘油醚的混合物)12.3g(48毫摩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34.7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210000(Mw/Mn=8.62),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长链烷氧基甲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19.9质量%。
(实施例10)
将1,2-环氧己烷变为阿科玛公司制造的vikolox-18(1,2-环氧十八烷)12.8g(48毫摩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40.1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159000(Mw/Mn=11.07),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正十六烷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20.7质量%。
(实施例11)
将1,2-环氧己烷变为阿科玛公司制造的vikolox-18(1,2-环氧十八烷)2.7g(10毫摩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41.4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298000(Mw/Mn=10.41),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正十六烷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5.8质量%。
(实施例12)
将所使用的全部环氧化物变为只有氧化苯乙烯54.2g(450毫摩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20.2g。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212000(Mw/Mn=11.84),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R1、R2、R3、R4中的一个为苯基、其余为氢原子)的含量为100质量%。
将各实施例中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对水的接触角以及热分解开始温度示于表2中。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含量(质量%)”表示相对于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中的全部组成单元的总质量的、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的含量。另外,表2中,“第二环氧化物”表示用于形成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而使用的环氧化物。
[表2]
根据实施例4~12可知,通过导入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对水的接触角大幅提高。另外可知,即使导入这些结构,也几乎没有发现热分解温度的升高,因此,能够通过与通常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同样的热处理来烧掉。
由上表明,实施例4~12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适合作为用于形成拒水性优良的隔壁的材料。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拒水性能比现有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更优良,在用作隔壁材料而形成隔壁的情况下,能够使水系油墨高准确度地只留在期望的部分。因此,使用本发明的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时,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被高度控制的微细布线的布线基板等,所得到的布线基板能够组装于各种电子部件等中。

Claims (9)

1.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其是用于形成隔壁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其中,
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并且,对水的接触角为75°以上,
式中,R1、R2、R3以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以上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芳基或芳氧基烷基,并且,R1、R2、R3以及R4中的至少一个表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烷氧基烷基、芳基或芳氧基烷基,R1、R2、R3以及R4相同或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式(1)所表示的组成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组成单元的总质量为5质量%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其中,进一步含有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组成单元,
式中,R5、R6、R7以及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5、R6、R7以及R8相同或不同。
4.一种隔壁材料,其含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
5.一种基板,其具有由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的隔壁。
6.一种基板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备设置含有所述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隔壁材料的涂膜而形成隔壁的工序。
7.一种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其是使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形成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备在所述基板上设置布线材料而形成布线的工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槽的工序、以及
在所述槽中设置布线材料而形成布线的工序。
9.一种布线形成方法,其中,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壁材料形成布线。
CN201780021057.1A 2016-04-08 2017-04-05 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隔壁材料、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布线形成方法 Active CN1088842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7962 2016-04-08
JP2016-077962 2016-04-08
PCT/JP2017/014171 WO2017175778A1 (ja) 2016-04-08 2017-04-05 隔壁形成用脂肪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隔壁材料、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配線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4218A true CN108884218A (zh) 2018-11-23
CN108884218B CN108884218B (zh) 2021-01-29

Family

ID=60001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1057.1A Active CN108884218B (zh) 2016-04-08 2017-04-05 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隔壁材料、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布线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2611B2 (zh)
EP (1) EP3441417A4 (zh)
JP (1) JP6926068B2 (zh)
KR (1) KR102314711B1 (zh)
CN (1) CN108884218B (zh)
TW (1) TWI744307B (zh)
WO (1) WO20171757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70205A (zh) * 2021-03-29 2023-08-29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膜及其制备用材料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85545A (ja) * 2007-05-16 2008-11-27 Tokyo Univ Of Science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
CN101942081A (zh) * 2010-08-13 2011-01-12 浙江大学 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催化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JP2011190367A (ja) * 2010-03-15 2011-09-29 Toudai Tlo Ltd 脂肪族ポリカルボナ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55213A (ja) * 2012-01-26 2013-08-15 Sumitomo Seika Chem Co Ltd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および高分子固体電解質フィルム
JP2014055232A (ja) * 2012-09-12 2014-03-27 Sumitomo Seika Chem Co Ltd 金属ペースト組成物
JP2014185260A (ja) * 2013-03-25 2014-10-02 Tokyo Univ Of Agriculture & Technology 結晶性を有する二酸化炭素/エポキシド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97519A (ja) * 2014-03-31 2015-11-09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ポジ型フォトレジス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4282A (ja) 1993-05-24 1994-1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セラミック多層基板用グリーンシート
CN1717437B (zh) 2002-11-01 2012-03-28 佐治亚技术研究公司 牺牲组合物、其应用以及分解方法
US8859452B2 (en) 2010-08-13 2014-10-14 Zhejiang University Metal cyanide complex catalyst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CN103430242B (zh) * 2011-03-18 2018-09-07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金属糊剂组合物
KR101917175B1 (ko) * 2012-01-17 2018-11-09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내한성이 우수한 지방족 폴리카보네이트/폴리에스테르 고분자 수지 조성물
JP2014074864A (ja) 2012-10-05 2014-04-24 Sony Corp 光学素子、光学素子アレイ、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85545A (ja) * 2007-05-16 2008-11-27 Tokyo Univ Of Science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
JP2011190367A (ja) * 2010-03-15 2011-09-29 Toudai Tlo Ltd 脂肪族ポリカルボナ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942081A (zh) * 2010-08-13 2011-01-12 浙江大学 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催化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JP2013155213A (ja) * 2012-01-26 2013-08-15 Sumitomo Seika Chem Co Ltd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および高分子固体電解質フィルム
JP2014055232A (ja) * 2012-09-12 2014-03-27 Sumitomo Seika Chem Co Ltd 金属ペースト組成物
JP2014185260A (ja) * 2013-03-25 2014-10-02 Tokyo Univ Of Agriculture & Technology 結晶性を有する二酸化炭素/エポキシド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97519A (ja) * 2014-03-31 2015-11-09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ポジ型フォトレジス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19440A1 (en) 2019-04-25
TW201807013A (zh) 2018-03-01
KR102314711B1 (ko) 2021-10-20
EP3441417A1 (en) 2019-02-13
KR20180133407A (ko) 2018-12-14
TWI744307B (zh) 2021-11-01
US11142611B2 (en) 2021-10-12
JPWO2017175778A1 (ja) 2019-02-14
CN108884218B (zh) 2021-01-29
EP3441417A4 (en) 2019-10-30
JP6926068B2 (ja) 2021-08-25
WO2017175778A1 (ja) 2017-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9290A (zh) 有机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聚碳酸亚烷基酯的制备方法
JP2018505260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884218A (zh) 隔壁形成用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隔壁材料、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布线形成方法
CN109415502A (zh) 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以及含有该聚碳酸酯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
CN105764954B (zh) 有机锌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催化剂制备聚碳酸亚烷基酯树脂的方法
EP3048128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alkylene carbonate resin
Martínez et al. Efficient synthesis of cyclic carbonates from unsaturated acids and carbon dioxide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synthesis of biobased polyurethanes
KR102176690B1 (ko) 유기 아연 촉매의 제조 방법과 상기 방법으로 제조된 유기 아연 촉매, 및 상기 촉매를 이용한 폴리알킬렌 카보네이트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EP3031522B1 (en) Organic zinc catalys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Zhang et al. Thermal degradation of glycerol/adipic acid hyperbranched poly (ester) s containing either hydroxyl or carboxyl end-groups
CN109071788A (zh) 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隔壁材料、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布线形成方法
CN108348897A (zh) 有机锌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催化剂制备聚碳酸亚烷基酯树脂的方法
CN104650144A (zh) 一种磷系四酚单体、氰酸酯衍生物和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US20150361023A1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organic zinc catalyst and poly(alkylene carbonate) resin
CN103193755A (zh) 螺芴氧杂蒽酚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6312A (zh) 含三氮杂环的氧代氮代苯并环己烷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045418A1 (ko) 유기 아연 촉매의 제조 방법과 상기 방법으로 제조된 유기 아연 촉매, 및 상기 촉매를 이용한 폴리알킬렌 카보네이트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JP4775715B2 (ja) 有機−無機ハイブリッド高分子組成物とその膜の製造方法
KR102039206B1 (ko) 유기 아연 촉매,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한 폴리알킬렌 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CN116217527A (zh) 一种呋喃类聚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03546A (zh) 环氧烷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7986989A (zh) 一种异氰酸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