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50355A - 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50355A
CN108850355A CN201810828089.9A CN201810828089A CN108850355A CN 108850355 A CN108850355 A CN 108850355A CN 201810828089 A CN201810828089 A CN 201810828089A CN 108850355 A CN108850355 A CN 108850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scutellariae
tender shoots
tend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iron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280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ngzhixiu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ingzhixiu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ingzhixiu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ingzhixiu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280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503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50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0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主要设计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黄芩嫩芽,采摘黄芩嫩芽的长度为2‑3厘米;将黄芩嫩芽进行蒸汽杀青,蒸汽杀青采用高压锅设备,温度为120度,杀青时间为30~40秒;将黄芩嫩芽放置在半球形铁锅内,铁锅轴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铁锅绕铁锅的轴线转动,转速为100~120r/min,铁锅温度控制在60~70℃,待含水率降到30%~35%,取出黄芩嫩芽;将黄芩嫩芽用手紧握成团,并在木板上向前推滚;将黄芩嫩茶置于掌心,双手合拢,旋转揉搓4~5圈后丢至锅中,反复5~6次;将黄芩嫩芽拆解,每个黄芩嫩芽揉成一个球;将黄芩嫩芽进行烘干形成成品茶。本发明具有能够对黄芩嫩芽充分杀青,使黄芩茶产生清香味。

Description

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芩茶,特别涉及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黄芩是我国北方特有的一种多年生唇形科植物。黄芩茶具有镇静、清火、消炎之功效,饮用此茶对顽固性失眠有明显改善作用,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现有的黄芩茶炒制方法通常将采摘的干净鲜叶入烧热的铁锅中,轻轻翻炒,保持文火,用手抓一些叶子,双手搓揉,将所有的叶子都搓过,再将揉捻过的叶子撒开,继续翻炒,至打时锅中发出铮铮响声为基本成茶;取出晾干、凉透,装袋即可。
但是这种黄芩茶在炒制的过程中不易炒均匀,杀青杀不透,从而造成黄芩茶在沏泡时保持中药的苦涩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具有能够对黄芩嫩芽充分杀青,使黄芩茶产生清香味。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叶:采摘黄芩嫩芽,采摘黄芩嫩芽的长度为2-3厘米;蒸汽杀青:将采叶得到的黄芩嫩芽进行蒸汽杀青,蒸汽杀青采用高压锅设备,压力为2个大气压,温度为120度,杀青时间为30~40秒;摊凉:将蒸汽杀青得到的黄芩嫩芽进行摊开,放凉;挥锅散水:将摊凉得到的黄芩嫩芽放置在半球形铁锅内,铁锅轴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铁锅绕铁锅的轴线转动,转速为100~120r/min,铁锅温度控制在60~70℃,待含水率降到30%~35%,取出黄芩嫩芽;揉捻:将挥锅散水中得到的黄芩嫩芽用手紧握成团,并在木板上向前推滚,推滚方向相同;提毫:锅温控制在50~60℃,将揉捻得到的黄芩嫩茶置于掌心,双手合拢,旋转揉搓4~5圈后丢至锅中,反复5~6次;手工成珠:将提毫得到的黄芩嫩芽拆解,每个黄芩嫩芽揉成一个球;烘干:将手工成珠得到的黄芩嫩芽进行烘干形成成品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黄芩嫩芽中的首先在进行采摘的时候控制其采摘的长度为黄芩嫩芽最嫩的部分,含有的苦涩成分少,然后再进一步进行2个大气压下高压,水蒸气的温度达到120度使黄芩嫩芽的活性酶快速失去活性,同时由于对黄芩嫩芽的杀青程度比较大,能够快速杀透,进一步减少黄芩中产生的红心,通过后续的挥锅散水,采用自转100~120r/min的倾斜铁锅,使黄芩嫩芽自动翻滚,从而保证的黄芩嫩芽的完整性,也达到了加压高温杀青的黄芩嫩芽可以进行揉捻的程度,再通过提毫、手工成珠后成形的黄芩嫩芽烘干后形成成品茶,成品茶能够对黄芩嫩芽充分杀青,使黄芩茶产生清香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如下步骤:提香:将烘干得到的成品茶进行提香;化验:将提香得到的成品茶部分进行化学检验;物理审评:将提香得到的成品茶进行物理审评;包装入库:将物理审评确认合格的成品茶进行包装并入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成品茶进行提香,使成品茶在不沏泡时也能产生清香气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采叶中黄芩嫩芽的采摘时间为每年的3月份至4月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月份和4月份的黄芩嫩芽在进行生长时速度比较快,嫩芽生长比较快,嫩芽中含有的苦涩成分低,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品茶的清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采叶中的黄芩嫩芽带有叶片数量为3到4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黄芩嫩芽的叶片控制在3个到4个,顶部的3到4个叶片比较适宜采摘,含有的中药苦涩成分少,容易制作出清香的黄芩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汽杀青中蒸汽杀青高压锅设备中的锅体直径小于1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蒸汽杀青时,采用高压锅设备,并且锅体直径小于1m,锅的体积较小,在放置黄芩嫩芽后,锅体内的压力能够快速升高到2个大气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汽杀青中蒸汽杀青至黄芩嫩芽为翠绿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杀青后的黄芩嫩芽变成翠绿色,使黄芩嫩芽外观表现成青色。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摊凉中的黄芩嫩芽平摊在竹匾中,平摊厚度小于1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摊凉时厚度小于1cm,能够使黄芩嫩芽快速冷却,减小温度下降过程中内部温度对黄芩嫩芽的加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揉捻中的每次推滚的力度由轻到重再到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手工的方法对黄芩嫩芽进行揉捻,手工的操作方法更能控制力度和推滚方向,减少黄芩嫩芽的碎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毫的过程应控制在5分钟内,含水率不低于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毫过程小于5分钟,减少提毫过程中黄芩嫩芽位于锅中的时间,减慢每次重复的过程中水分损失,保持在同一水分水平下进行提毫。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的过程采用热风进行烘干,热风温度为40-5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烘干的热风温度在40-50度,能够使黄芩嫩芽失去水分的过程不会太快,从而能够比较均匀。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采摘的黄芩嫩芽月份进行控制,以及进行高温120度进行蒸汽杀青,能够快速把黄芩嫩芽杀青到翠绿色,使成品茶中的苦涩成分减少,提高成品茶的清香;
2.通过把高温杀青后的成品茶放置在100~120r/min的自转锅中进行自动翻滚,减少了高温杀青后黄芩嫩芽的碎裂;
3.通过控制锅体的直径,使锅体在进行高温升压的过程加快,能够减小黄芩嫩芽在锅体内的时间,使黄芩嫩芽内的活性酶快速失去活性,从而提高黄芩嫩芽的清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黄芩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寒。在每年的12月或者第二年的3月份进行种植,种植时采用1cm浅坑埋黄芩种子。由于黄芩不喜涝的特性,一般种植在半山坡的位置,选取半山坡位于向阳的一侧的黄芩植株,黄芩植株能够吸收足够的阳光,生长比较快,嫩芽比较长而且嫩。在进行采摘时选取黄芩嫩芽,长度控制在2至3厘米。根据嫩芽长度大于3厘米时,嫩芽较老,含有的黄芩中药苦涩味比较多,无法制作出清香的黄芩茶。采摘的月份应在每年的3月份至4月份,此时上一年度种植的黄芩刚开始长出嫩芽,而且生长较快,顶部的3到4个叶片比较适宜采摘,含有的中药苦涩成分少,容易制作出清香的黄芩茶。
采摘出的黄芩嫩芽应及时进行加工,避免因堆积使黄芩嫩芽产生腐败;如果未能及时加工的黄芩嫩芽要摊开散气。采摘后的黄芩嫩芽首先需要进行清洗,清洗采用清水,分两遍进行清洗。把清洗后的黄芩嫩芽进行蒸汽杀青,蒸汽杀青时采用高压锅设备,高压锅设备能够提供至少2个大气压的压力,高压锅的锅体直径应小于1m,在进行蒸汽杀青时,黄芩嫩芽应放置在蒸屉上,黄芩嫩芽在蒸屉上的铺设高度小于1cm,蒸屉放置在锅体内,然后盖上高压锅设备的锅盖,高压锅设备继续加热,使高压锅设备内的产生温度为120度的蒸汽,压力此时为2个大气压下,保持30~40秒。如果时间低于30秒时,黄芩嫩芽杀青程度不足,会造成黄芩嫩芽杀青不能杀透,有一部分的活性霉仍然存活;如果时间高于40秒时,黄芩嫩芽的组分细胞破裂较多,会丢失一部分茶叶成分。蒸汽杀青出来的黄芩嫩芽为翠绿色。
蒸汽杀青后的黄芩嫩芽需要进行摊凉,蒸汽杀青后的黄芩嫩芽更加容易变质,所以需要加快处理。将黄芩嫩芽平摊在竹匾中,摊开的厚度应不大于1cm,摊开时,黄芩嫩芽应迅速平铺散开,使黄芩嫩芽快速放凉至室温。蒸汽杀青后的黄芩嫩芽带有一部分水分,在对蒸汽杀青后的黄芩嫩芽摊开,放凉的过程中,黄芩嫩芽上的水分也需要蒸发。放置蒸汽杀青后的黄芩嫩芽的室内应增加除湿设备,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加快黄芩嫩芽上的水分蒸发,水分蒸发程度达到黄芩嫩芽表面不含有水分为宜。在放凉的过程中,应及时对黄芩嫩芽进行翻动,使黄芩嫩芽的水分蒸发的比较均匀。
摊凉后的黄芩嫩芽进行挥锅散水,使黄芩嫩芽的含水率下降到30%~35%,由于黄芩嫩芽在进行蒸汽杀青后,黄芩嫩芽的柔韧性下降,不能进行用力拉拽,否则容易断裂,只能先通过挥锅散水进行降低一部分含水率后,使黄芩嫩芽变的比较柔性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揉捻。在进行挥锅散水时,采用半球形的铁锅,铁锅的开口倾斜向上,铁锅的轴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铁锅以100~120r/min绕着铁锅的轴线进行转动,把蒸汽杀青后的黄芩嫩芽放置在铁锅内,铁锅温度升高到60~70℃。如果铁锅的温度大于70度时,由于黄芩嫩芽在铁锅接触的时间内水分蒸发较多,会形成局部干枯;如果温度低于60度,黄芩嫩芽的水分蒸发较慢,工作时间长。铁锅在进行转动的过程中,黄芩嫩芽在铁锅侧壁的带动下黄芩嫩芽向铁锅的最高点运动,但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铁锅对黄芩嫩芽向上的力减小,所以黄芩嫩芽向铁锅的中部掉落,因此在铁锅内自行翻动。从而避免人工翻动时,对黄芩嫩芽的损坏。
在进行过挥锅散水之后的黄芩嫩芽韧性提高,此时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对黄芩嫩芽进行揉捻。揉捻时先用手把一团黄芩嫩芽进行紧握成团,把一团黄芩嫩芽放置在木板上向前推滚,推滚时方向总是向前,并且每次推滚的力度应从轻到重再到轻的过程。
进行过揉捻后的黄芩嫩芽需要进行提毫,提毫时应把黄芩嫩芽放置在温度为50~60℃锅内,并且在锅内要不断地用双手合拢进行搓黄芩嫩芽,黄芩嫩芽放置到掌心的位置,每次旋转揉搓4~5圈后丢至锅中,然后再从锅中取出一些,所有的黄芩嫩芽均匀反复5~6次后完成。少提,毫不到位,多提,茶叶破碎大。提毫过程中加工人员要注意一个轻字,才能保证茶叶提出毫而不损坏茶叶不使茶叶断碎,提毫时间为5分钟,但是对于提毫的整个过程要快速完成,时间较长时,黄芩嫩芽的含水率太低,再进行揉搓时容易使黄芩嫩芽碎裂,提毫完成后,黄芩嫩芽的含水率应控制在20%,防止过低时,黄芩嫩芽太干。
提毫后的黄芩嫩芽再进行手工成珠,手工成珠为把提毫过程加工后的黄芩嫩芽多个交织在一起拆开,使每个黄芩嫩芽为一个,在沏泡时方便拿取。为了每个黄芩嫩芽单独成形,单独进行揉成团状,使其成球形,比较好看,方便拿取。
最后把手式成珠后的黄芩嫩芽进行烘干,烘干时采用热风进行吹干,热风的温度为40至50度。通过烘干的黄芩嫩芽达到成品茶的标准。为了使其进一步在未沏泡时能够具有很好的清香气,使成品茶再进行一次提香,提香与烘干采用的设备一样,但是热风的温度为100至120度。
对成品茶进行化验,包括对成品茶中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的检验。
对成品茶外观的物理审评包括形状,嫩度,色泽和净度。
对成品茶进行包装,对物理审评后的成品茶采用干净的包装袋进行包装,包装后放置在阴凉的房间内储存。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叶:采摘黄芩嫩芽,采摘黄芩嫩芽的长度为2-3厘米;
b、蒸汽杀青:将步骤a得到的黄芩嫩芽进行蒸汽杀青,蒸汽杀青采用高压锅设备,压力为2个大气压,温度为120度,杀青时间为30~40秒;
c、摊凉:将步骤b得到的黄芩嫩芽进行摊开,放凉;
d、挥锅散水:将步骤c得到的黄芩嫩芽放置在半球形铁锅内,铁锅轴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铁锅绕铁锅的轴线转动,转速为100~120r/min,铁锅温度控制在60~70℃,待含水率降到30%~35%,取出黄芩嫩芽;
e、揉捻:将步骤d中的黄芩嫩芽用手紧握成团,并在木板上向前推滚,推滚方向相同;
f、提毫:锅温控制在50~60℃,将步骤e中的黄芩嫩茶置于掌心,双手合拢,旋转揉搓4~5圈后丢至锅中,反复5~6次;
g、手工成珠:将步骤f中的得到的黄芩嫩芽拆解,每个黄芩嫩芽揉成一个球;
h、烘干:将步骤g中得到的黄芩嫩芽进行烘干形成成品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j、提香:将步骤h中得到的成品茶进行提香;
k、化验:将步骤j中得到的成品茶部分进行化学检验;
l、物理审评:将步骤j中得到的成品茶进行物理审评;
m、包装入库:将步骤l中确认合格的成品茶进行包装并入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黄芩嫩芽的采摘时间为每年的3月份至4月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黄芩嫩芽带有叶片数量为3到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蒸汽杀青高压锅设备中的锅体直径小于1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蒸汽杀青至黄芩嫩芽为翠绿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黄芩嫩芽平摊在竹匾中,平摊厚度小于1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的每次推滚的力度由轻到重再到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的过程应控制在5分钟内,含水率不低于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h的过程采用热风进行烘干,热风温度为40-50度。
CN201810828089.9A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 Pending CN1088503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8089.9A CN108850355A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8089.9A CN108850355A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0355A true CN108850355A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05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8089.9A Pending CN108850355A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5035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3418A (zh) * 2010-09-27 2011-01-26 杜成珍 黄芩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30843A (zh) * 2015-10-21 2016-01-13 内蒙古鹰盘梁农牧业有限公司 黄芩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0930A (zh) * 2016-10-27 2018-05-04 黔西南州贵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3418A (zh) * 2010-09-27 2011-01-26 杜成珍 黄芩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30843A (zh) * 2015-10-21 2016-01-13 内蒙古鹰盘梁农牧业有限公司 黄芩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0930A (zh) * 2016-10-27 2018-05-04 黔西南州贵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9956B (zh) 一种冷水可冲泡的绿茶加工工艺
CN103493922A (zh) 有机茉莉花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44923A (zh) 一种用古茶树茶叶制作红茶的工艺
KR100996229B1 (ko) 식용 나물을 차로 만드는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서 생산된 차
CN103734362B (zh) 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9081A (zh) 一种提高干鲍鱼品质的节能型干制方法
CN104543063B (zh) 一种月光白茶的加工方法
TW201242514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regimen sweet potato tea and product thereof
CN106721914A (zh) 沖泡即食燕窝的微生物控制程序
CN106135554A (zh) 一种沉香茶的制备方法
CN102224864A (zh) 沉香茶的制备方法
CN105851277A (zh) 一种铁观音陈年老茶的生产加工方法
CN108703225A (zh) 茶叶加工工艺及加工系统
CN108850355A (zh) 一种黄芩珠茶的加工工艺
CN105962192B (zh) 一种生烤笋干及其制作工艺
CN107455526A (zh) 一种霍山石斛花茶的加工方法
CN104738232B (zh) 一种直接用茶青加工的白茶饼的制作方法
CN107149652A (zh) 一种金黄色石斛的制备方法
CN108308336A (zh) 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551016B (zh)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11587943B (zh) 一种山苍子茶叶的制备工艺
CN107319070A (zh) 花椒叶茶的制作方法
CN114045190A (zh) 一种牡丹花精酿啤酒制作方法
CN107258955A (zh) 茶叶加工方法
CN103478305A (zh) 千岛银珍茶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