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7849B - 负极极片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负极极片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7849B
CN108807849B CN201810469061.0A CN201810469061A CN108807849B CN 108807849 B CN108807849 B CN 108807849B CN 201810469061 A CN201810469061 A CN 201810469061A CN 108807849 B CN108807849 B CN 1088078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negative electrode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seconda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690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7849A (zh
Inventor
王家政
康蒙
彭天权
申玉良
何立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690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7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7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7849A/zh
Priority to US16/199,240 priority patent/US10658703B2/en
Priority to EP18208317.0A priority patent/EP3471175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7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7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极片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面上的负极膜层,所述负极膜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材料,并且所述负极极片满足:4×L×VOI‑1/4×Dn10≤25,其中L是以毫米计的负极集流体上的单面负极膜层厚度;Dn10表示以微米计的负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数量分布10%对应的粒径;VOI表示负极膜层的取向指数。该负极极片可以使得含有它的二次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和长循环寿命等特点。

Description

负极极片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 负极极片及相关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新型高 电压、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电池,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无污染、无记忆效 应、使用寿命长等突出特点,从而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然而,充电时间较长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技术原 理来说,负极对电池的快充性能影响较大,目前行业内研发的快充电池主要以钛 酸锂和无定形碳为主,其虽然倍率性能较好,但选用这两种负极材料电池的能量 密度较低,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具有较高的充电速度同时又 能保持较高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的负极极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电等特点的电 池负极极片。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和长循环寿 命等特点的二次电池。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 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面上的负极膜层,所述负极膜层包括负极 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材料,并且所述负极极片满 足下列公式:
4×L×VOI-1/4×Dn10≤25式I)
优选地,满足0.2≤4×L×VOI-1/4×Dn10≤16式II)
其中,
L是以毫米计的负极集流体上的单面负极膜层厚度;
Dn10表示以微米计的负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数量分布10%对应的粒径;
VOI表示负极膜层的OI值。
优选地,0.01mm≤L≤0.3mm,进一步优选地,0.015mm≤L≤0.15mm。
优选地,1≤VOI≤200,进一步优选地,2≤VOI≤120。
优选地,Dn10≤8μm,进一步优选地,Dn10≤6μm。
优选地,所述负极膜层单面的单位面积的涂膜重量(CW)的范围为2mg/cm2≤CW≤18mg/cm2,进一步优选地,4mg/cm2≤CW≤10mg/cm2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 的负极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的负极极片通常由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 流体的至少一个面上的含有负极活性材料和可选的添加剂的负极膜层构成。
发明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负极活性材料和负极膜层的某些参数对电池的 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进行极片设计时,如果针对这些 参数进行特殊的设计,则有可能得到同时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特点的负 极极片和二次电池。
从理论上分析,当充电的时候,负极极片发生的电化学过程。可大致分为3 个步骤:
1)离子在负极多孔电极内部的液相传导(包括液相扩散与电迁移);
2)离子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的电荷交换;
3)离子在负极活性材料颗粒内部的固相传导。
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离子的液相扩散对实现大倍率充电非常重要,并 进一步发现液相运输主要受以下三个关键参数的影响:
a)活性物质层(即负极膜层)的厚度L。负极膜层的厚度与活性离子的嵌 入速度以及负极极化大小相关,因此负极膜层的厚度大小会影响负极极 片的动力学性能以及循环性能。通常,活性物质层越厚,同等条件下液
相扩散越困难。
b)负极膜层的OI值(即VOI)。负极膜层中的活性反应位点越多,充电时活 性离子与电子在负极活性物质表面的电荷交换速度越快,电池的动力学 性能越好,越能承受较大倍率的充电速度。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活性反 应位点可用负极膜层的OI值表征,通常负极膜层的OI值越小,负极膜 层中可供活性离子脱嵌的端面越多,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活性反应位点 也越多。
c)孔道的连续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极膜层活性物质中细粉(细 小颗粒)的含量越多,则孔道被堵塞的几率越大,液相扩散越困难。
具体地,发明人发现,在进行电池设计时,如果保证负极活性材料颗粒分布 的Dn10、负极膜层的OI值(即VOI)和负极膜层的厚度L满足特定的关系,则 可以使得二次电池在不显著降低能量密度或循环寿命的情况下提高快充性能。 具体地,当负极极片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材料,并且所述负极极片满足下面 的式I时,
4×L×VOI-1/4×Dn10≤25 式I)
可以使得二次电池在不显著降低能量密度或循环寿命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 快充性能。
为了方便起见,定义动力学参数D=4×L×VOI-1/4×Dn10,该参数D可以表 征离子在负极极片中液相传导的困难程度。
上述式I是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出来的。发明人发现,只有设计负 极极片使得D值不大于25,电池才可以同时具备快充快放性能和长循环寿命。 通常D值越小,快充性能越好;但是考虑到其他工艺步骤的限制,通常D值不 会小于0.01,进一步D值不会小于0.05,更优选地,0.2≤D≤16。
为了综合考虑、改善电池的其它性能,通常将L、VOI、或Dn10控制在如下 优选范围内:
0.01mm≤L≤0.3mm,更优选0.015mm≤L≤0.15mm。
1≤VOI≤200,更优选2≤VOI≤120。
Dn10≤8μm,更优选Dn10≤6μm。
发明人进一步发现,负极极片在单面的单位面积上的涂膜重量CW对电池 的性能也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来CW越大,即单位面积集流体负载的活性物质 越多,同等情况下组装成电池的能量密度就越大。然而CW越大又会影响到快 充性能,这是因为一般CW越大,膜层的厚度也越大,厚涂层在涂布工序需要 更多的粘接剂,而粘接剂越多极片的导电性越差,另外一方面电池在较高倍率下 进行快速充电容易造成厚涂层的膜层脱粉,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因此,在 D值满足D≤25(优选0.2≤D≤16)的前提下,CW也有一个优选的范围。优选 地,2mg/cm2≤CW≤18mg/cm2,更优选地,4mg/cm2≤CW≤10mg/cm2
本发明的负极膜层中使用的负极活性材料是本领域常用材料。这些材料的 制备方法是公知的,且可以通过商业途径获得。本发明的重点在于如何选择合适 的原材料参数与负极膜层参数进行合理匹配,从而实现本发明的良好技术效果。
本发明式I)中针对负极膜层和负极活性材料使用的各参数具有本领域公知 的通用含义。其中,L是以毫米计的负极集流体上的单面负极膜层厚度;VOI表 示负极膜层的OI值;Dn10表示以微米计的负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数量分布10% 对应的粒径。上述涉及的各参数可按本领域公知的方法进行测量。例如,可以按 照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测试。
本发明的负极极片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公知方法进行制备。通常,将负极活性 材料以及可选的导电剂(例如碳黑等碳素材料和金属颗粒等)、粘结剂(例如 SBR)、其他可选添加剂(例如PTC热敏电阻材料)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分散于溶 剂(例如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后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烘干后即得到含 有负极膜层的负极极片。可以使用铜箔等金属箔或多孔金属板等材料作为负极 集流体。优选使用铜箔。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备负极极片时,负极集流体可以双面涂布也可以单面涂 布。无论是单面涂布还是双面涂布,负极集流体上任一面的负极膜层满足式I) 要求的,即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负极膜层的OI值可通过调节以下参数来控制。
首先,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50和粉体OI值(定义为GOI)对负极膜 层的OI值均有一定影响;负极活性材料的D50越大,负极膜层的OI值越大, 负极活性材料的粉体OI值越大,负极膜层的OI值越大。
其次,在电池制备过程中,可在涂布工序引入磁场诱导技术,人为诱导负极 活性材料在集流体上的排布,从而改变负极膜层的OI值大小;也可在冷压工序 中,通过调节负极膜层压实密度PD,改变负极活性材料的排布,进而控制负极 膜层的OI值。
优选地,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50的范围为0.5μm≤D50≤20μm,进 一步优选3μm≤D50≤15μm。
优选地,负极活性材料的粉体OI值GOI范围为0.5≤GOI≤7,进一步优选2 ≤GOI≤4.5。
优选地,负极膜层压实密度PD的范围为1.0g/cm3≤PD≤2.1g/cm3,进一步 优选1.3g/cm3≤PD≤1.7g/cm3
本发明的负极膜层中使用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材料,所述石墨材料可 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除了石墨材料外,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还可以包括软碳、硬碳、碳纤维、中间相碳微球、硅基材料、 锡基材料、钛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硅基材料可选自单质硅、硅氧化合物、硅碳复合物、硅合金中的一种或 几种。所述锡基材料可选自单质锡、锡氧化合物、锡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在负极活性材料是混合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材料占所述负极 活性材料的重量百分比通常要高于50%,优选地高于60%、65%、70%、75%、 80%、85%、90%或95%。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负极活性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或倍率性能,在负极 活性材料表面进行包覆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例如,负极活性材料的表面包 覆层可以是软碳、硬碳、钛酸锂、硅基材料、导电碳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包覆 材料含量占包覆后石墨材料的1-20%,优选为1-10%。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 的负极极片。
除了使用了本发明的负极极片外,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构造和制备方法本 身是公知的。通常,二次电池主要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组成, 正负极极片浸在电解液中,离子以电解液为介质在正负极之间运动,实现电池的 充放电。为避免正负极通过电解液发生短路,需要用隔离膜将正负极极片分隔。 二次电池的形态例如可以是以铝壳作为外壳,也可以是软包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的电池可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以 及任何其它使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负极极片的电池。
具体的,当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时:
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表面且包括正极活性物质 的正极膜层,正极活性物质可选自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锂镍 锰氧化物、锂镍钴锰氧化物、锂镍钴铝氧化物、过渡金属磷酸盐等,但本申请并 不限定于这些材料,还可以使用其他可被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传统 公知的材料。这些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 用。
具体的,当电池为钠离子电池时:
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表面且包括正极活性物质 的正极膜层,正极活性物质可选自钠铁复合氧化物(NaFeO2)、钠钴复合氧化物 (NaCoO2)、钠铬复合氧化物(NaCrO2)、钠锰复合氧化物(NaMnO2)、钠镍复 合氧化物(NaNiO2)、钠镍钛复合氧化物(NaNi1/2Ti1/2O2)、钠镍锰复合氧化物 (NaNi1/2Mn1/2O2)、钠铁锰复合氧化物(Na2/3Fe1/3Mn2/ 3O2)、钠镍钴锰复合氧化 物(NaNi1/3Co1/3Mn1/3O2)、钠铁磷酸化合物(NaFePO4)、钠锰磷酸化合物 (NaMnPO4)、钠钴磷酸化合物(NaCoPO4)、普鲁士蓝类材料、聚阴离子材料(磷 酸盐、氟磷酸盐、焦磷酸盐、硫酸盐)等,但本申请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本申 请还可以使用其他可被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传统公知的材料。这些 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电池中,隔膜以及电解液的具体种类及组成均不受到 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具体地,所述隔离膜可选自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以及它们的 多层复合膜。
当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时,作为非水电解液,通常使用在有机溶剂中溶解的锂 盐溶液。锂盐例如是LiClO4、LiPF6、LiBF4、LiAsF6、LiSbF6等无机锂盐、或者 LiCF3SO3、LiCF3CO2、Li2C2F4(SO3)2、LiN(CF3SO2)2、LiC(CF3SO2)3、 LiCnF2n+1SO3(n≥2)等有机锂盐。非水电解液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例如是碳酸乙烯酯、 碳酸丙烯酯、碳酸丁烯酯、碳酸亚乙烯酯等环状碳酸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 酯、碳酸甲基乙酯等链状碳酸酯,丙酸甲酯等链状酯,γ-丁内酯等环状酯,二甲 氧基乙烷、二乙醚、二甘醇二甲醚、三甘醇二甲醚等链状醚,四氢呋喃、2-甲基 四氢呋喃等环状醚,乙腈、丙腈等腈类,或者这些溶剂的混合物。
以下,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例来简要说明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构造和制备 方法。
首先,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电池正极极片。本发明对于正极极片所使用 的正极活性材料不进行限定。通常,在上述正极活性材料中,需要添加导电剂(例 如碳黑等碳素材料)、粘结剂(例如PVDF)等。视需要,也可以添加其他添加 剂,例如PTC热敏电阻材料等。通常将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分散于溶剂(例如 NMP)中,搅拌均匀后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烘干后即得到正极极片。可以 使用铝箔等金属箔或多孔金属板等材料作为正极集流体。优选使用铝箔。
然后,按照上文所述准备本发明的负极极片。
最后,将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按顺序叠好,使隔离膜处于正负极极 片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然后卷绕得到裸电芯;将裸电芯置于外包装壳中,干燥 后注入电解液,经过真空封装、静置、化成、整形等工序,获得二次电池。
与传统的负极极片相比,本发明可以允许二次电池在不降低循环寿命和/或 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改善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进一步地,本发明允许二次电池 兼具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和长循环寿命等特点。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 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 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制本发明,且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中给出 的实施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条件或操作条件的按常规条件制作,或按材 料供应商推荐的条件制作。
一、用于测试的电池的制备
实施例1-22和对比例1-2的电池均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制备:
A)正极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NCM523(LiNi0.5Co0.2Mn0.3O2)、导电剂(Super P)、粘结剂 (PVDF)等按96:2:2比例进行混合,加入溶剂(NMP),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 搅拌至体系成均一透明状,获得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正极集流体铝 箔上;将涂覆有正极浆料的正极集流体在室温晾干后转移至烘箱干燥,然后经过 冷压、分切得到正极极片。
B)负极极片的制备:
将负极活性材料石墨或石墨与其它活性物质按不同质量比得到的混合物、 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粘结剂(SBR)等按95:2:3比例进行混合,与溶剂(去 离子水)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混合均匀制备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 负极集流体铜箔上,将涂覆有负极浆料的负极集流体在室温晾干后转移至烘箱 干燥,然后经过冷压、分切得到负极极片。
C)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按照体积 比1:1:1进行混合,接着将充分干燥的锂盐LiPF6按照1mol/L的比例溶解于混合 有机溶剂中,配制成电解液。
D)隔膜的制备:
选用12微米的聚乙烯薄膜。
E)电池的组装:
将上述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按顺序叠好,使隔离膜处于正、负极极 片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然后卷绕得到裸电芯;将裸电芯置于外包装壳中,将上 述制备好的电解液注入到干燥后的裸电芯中,经过真空封装、静置、化成、整形 等工序,获得锂离子二次电池。
二、负极活性材料及负极极片参数的测定
1)负极活性材料的Dn10:使用激光衍射粒度分布测量仪(Malvern Mastersizer3000),测量出粒径分布,得到Dn10。
2)单面负极膜层厚度L: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L可用万分尺测量得到。需 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负极膜层的厚度是指经冷压压实后并用于组装电池 的负极膜层的厚度。
3)负极膜层的OI值:依据X射线衍射分析法通则以及石墨的点阵参数测 定方法JIS K 0131-1996、JB/T4220-2011,通过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pert PRO)得到X射线衍射谱图,然后根据VOI=C004/C110可以计算负极膜层的取向 指数,其中,C004为004特征衍射峰的峰面积,C110为110特征衍射峰的峰面积。
4)单面的单位面积涂膜重量CW:涂布负极浆料之前对负极集流体称重,记 录重量W0(单位:mg),涂膜固化后再次测量极片总重量W1(单位:mg),并测 量涂膜面积S(单位:cm2),然后按照公式CW=(W1-W0)/S计算出CW值。
三、电池性能测试
1)动力学性能(快充性能)测试
在25℃下,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以4C满充、以1C满 放重复10次后,再将锂离子电池以4C满充,然后拆解出负极极片并观察负极 极片表面的析锂情况。其中,负极表面析锂区域面积小于5%认为是轻微析锂, 负极表面析锂区域面积大于40%认为是严重析锂。
2)循环性能测试:
在25℃下,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以3C倍率充电、以 1C倍率放电,进行满充满放循环测试,直至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 的80%,记录循环次数。
3)实际能量密度测试
在25℃下,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以1C倍率满充、以 1C倍率满放,记录此时的实际放电能量;在25℃下,使用电子天平对该锂离子 电池进行称重;锂离子电池1C实际放电能量与锂离子电池重量的比值即为锂离 子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
其中,实际能量密度小于预期能量密度的80%时,认为电池实际能量密度 非常低;实际能量密度大于等于预期能量密度的80%且小于预期能量密度的95% 时,认为电池实际能量密度偏低;实际能量密度大于等于预期能量密度的95% 且小于预期能量密度的105%时,认为电池实际能量密度适中;实际能量密度大 于等于预期能量密度的105%且小于预期能量密度的120%时,认为电池实际能 量密度偏高;实际能量密度为预期能量密度的120%以上时,认为电池实际能量 密度非常高。
四、各实施例、对比例测试结果
按照上述方法分别制备实施例1-22和对比例1-2的电池,并测量各项性能 参数,结果见下表。
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2考察了在相同的涂膜重量(CW)条件下,负极膜 层的涂膜厚度L、负极膜层的OI值(VOI)与负极活性材料的Dn10对于电池性 能的影响。从这些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数据可知:为了使电池同时具有良好的快充 性能(快充测试中不析锂或仅轻微析锂)和循环性能(循环次数不少于2000次), 必须使得负极膜层的涂膜厚度L以及负极膜层的OI值(VOI)与负极活性材料 的Dn10相匹配,从而保证动力学参数D=4×L×VOI-1/4×Dn10不超过25。对比例 1、2由于负极涂膜的参数与Dn10不匹配,导致D值大于25,导致电池出现严 重析锂且循环次数仅有四百多次。实施例1、2的D值接近临界值25,它们在快 充测试时表现出轻微析锂,属于可接受的水平,且循环性能也良好。另外,从实 施例4-9可以看出,当满足0.2≤D≤16时,电池无析锂,循环寿命优异, 电池综合性能最佳。因此,为了保证电池快充性能和循环性能,必须确保D不 超过25;尤其是0.2≤D≤16时,性能最佳。
实施例12-19考察了在选用相同的石墨材料(因而Dn10=4μm保持不变)、 通过调整涂布工艺而保持动力学参数D=4×L×VOI-1/4×Dn10不变的情况下,负极 极片的单位面积涂膜重量CW对于电池性能的影响。从所得数据可知:在D值 相同的情况下,CW越大,单位面积集流体负载的活性物质越多,电池的能量密 度就越大;然而CW太大时,快充性能略有下降,且循环寿命会降低,这是因为 此时膜层的厚度很大,厚涂层在涂布工序需要更多的粘接剂,而粘接剂越多极片 的导电性越差,且快速充放电容易造成厚涂层的膜层脱粉,从而降低了循环寿命。 从实施例12、13可知,CW<2时,能量密度非常低,因此考虑到能量密度CW ≥2是优选的;从实施例18、19可知,CW>18时,循环次数可能会降低到2000 以下,还可能出现轻微析锂,因此考虑到快充性能和循环性能CW≤18是优选 的。当4≤CW≤10时(实施例14、15、16),电池性能最优,因此CW的最优 选范围是4≤CW≤10。
实施例20、21、22以石墨材料和其它常用的负极活性材料(软碳、硬碳、 氧化硅)相混合作为负极活性材料,并且仍然保持动力学参数D在最优选的0.2 ≤D≤16范围内、CW在最优选的4≤CW≤10范围内,测试数据表明各电池具 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快充性能和较好的能量密度。这表明,本发明定义的参数D、 CW对于包括石墨材料的混合负极活性材料仍然适用。
综合表中数据可知:为了在保持电池可接受的循环性能前提下提高电池的 快充性能,参数D必须满足D≤25,优选地0.2≤D≤16;在参数D满足 要求的前提下,若CW也在所给范围(2≤CW≤18,优选地4≤CW≤10)内, 电池的综合性能会进一步改善。
还需补充说明的是,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指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 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 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落入本发明的权利 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 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2)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表面且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膜层,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面上的负极膜层,所述负极膜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锂镍钴锰氧化物,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材料,并且所述负极极片满足下面的式I:
2.4≤4×L×VOI-1/4×Dn10≤6 式I)
其中,
L是以毫米计的负极集流体上的单面负极膜层厚度,
Dn10表示以微米计的负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数量分布10%对应的粒径,
VOI表示负极膜层的取向指数,根据VOI=C004/C110进行计算,其中,C004为负极膜层的X射线衍射谱图中004特征衍射峰的峰面积,C110为负极膜层的X射线衍射谱图中110特征衍射峰的峰面积;并且
所述单面负极膜层厚度L满足0.05mm≤L≤0.08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材料是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还包括软碳、硬碳、硅基材料、钛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碳选自碳纤维和中间相碳微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层满足0.05mm≤L≤0.06m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层满足17.5≤VOI≤32。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层满足Dn10≤6μ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层满足Dn10≤1.6μm。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50的范围为3μm≤D50≤15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粉体OI值GOI的范围为2.0≤GOI≤4.5。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PD的范围为1.3g/cm3≤PD≤1.7g/cm3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膜层单面的单位面积的涂膜重量CW的范围为8mg/cm2≤CW≤10mg/cm2
CN201810469061.0A 2018-05-16 2018-05-16 负极极片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 Active CN108807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9061.0A CN108807849B (zh) 2018-05-16 2018-05-16 负极极片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
US16/199,240 US10658703B2 (en) 2018-05-16 2018-11-26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EP18208317.0A EP3471175B1 (en) 2018-05-16 2018-11-26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9061.0A CN108807849B (zh) 2018-05-16 2018-05-16 负极极片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7849A CN108807849A (zh) 2018-11-13
CN108807849B true CN108807849B (zh) 2019-11-15

Family

ID=64092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69061.0A Active CN108807849B (zh) 2018-05-16 2018-05-16 负极极片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8703B2 (zh)
EP (1) EP3471175B1 (zh)
CN (1) CN1088078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6614B (zh) * 2018-12-14 2020-12-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和使用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KR102025119B1 (ko) * 2019-02-15 2019-11-04 애경유화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 음극활물질 첨가제용 탄소질 재료
CN112563491B (zh) 2019-03-21 2023-10-2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包含该负极材料的负极及电化学装置
JP7078682B2 (ja) * 2019-09-18 2022-05-3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高速充電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2022515216A (ja) * 2019-11-14 2022-02-17 寧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負極材料、並びにそれを含む電気化学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CN112886050B (zh) * 2019-11-29 2022-07-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含有该二次电池的装置
KR20220064388A (ko) * 2019-12-03 2022-05-18 컨템포러리 엠퍼렉스 테크놀로지 씨오., 리미티드 이차 전지, 장치, 인조 흑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029527B (zh) * 2019-12-11 2021-06-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和包含所述负极的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US20220115644A1 (en) * 2020-01-02 2022-04-14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Anod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21190650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含有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电池包及装置
PL3961769T3 (pl) * 2020-04-30 2023-06-26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Akumulator i sposób jego wytwarzania oraz urządzenie zawierające akumulator
KR102599823B1 (ko) 2020-04-30 2023-11-07 컨템포러리 엠퍼렉스 테크놀로지 씨오., 리미티드 이차 전지,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차 전지를 포함하는 장치
JP7263627B2 (ja) * 2020-04-30 2023-04-24 寧徳時代新能源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負極活性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を含む装置
CN115004418B (zh) * 2020-07-31 2024-04-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装置
CN117410447A (zh) * 2021-09-08 2024-01-1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装置
CN114050264A (zh) * 2021-11-15 2022-02-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材料及包含该负极材料的负极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8819B (zh) * 2005-06-27 2010-11-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性二次电池用石墨质复合颗粒、含有该石墨质复合颗粒的负极活性物质材料、负极和非水性二次电池
CN101087017A (zh) * 2006-09-08 2007-12-12 长沙理工大学 高功率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及其制作方法
JP5458689B2 (ja) 2008-06-25 2014-04-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複合黒鉛粒子、それを含有する負極材料、負極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KR101361567B1 (ko) 2011-12-09 2014-02-12 쇼와 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복합 흑연 입자 및 그 용도
KR101582718B1 (ko) * 2013-02-04 2016-01-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구형 천연 흑연을 포함하는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06170880B (zh) * 2014-04-14 2020-12-01 英默里斯石墨及活性炭瑞士有限公司 来自包括两亲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散体的碳质颗粒的无定形碳涂层
CN106601994B (zh) * 2017-01-05 2020-05-22 深圳市优特利电源有限公司 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低温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71175A2 (en) 2019-04-17
EP3471175A3 (en) 2019-05-08
EP3471175B1 (en) 2022-02-09
US20190097271A1 (en) 2019-03-28
US10658703B2 (en) 2020-05-19
CN108807849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7849B (zh) 负极极片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
CN108807848B (zh) 负极极片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
CN109286020A (zh) 负极极片及二次电池
CN108808068B (zh) 二次电池
CN108807959B (zh) 二次电池
WO2016121320A1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8844878A (zh) 负极极片、极片活性比表面积的测试方法及电池
Mei et al. Synchronously synthesized core–shell LiNi 1/3 Co 1/3 Mn 1/3 O 2/carbon nanocomposites as cathode material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10010903A (zh) 正极极片及电池
CN108847489B (zh) 负极极片及电池
JP2010192373A (ja) 全固体二次電池
EP3783698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ast charge performance of a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a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CN109273771A (zh) 二次电池
CN105355820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钛酸锂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99355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装置
JP7332800B2 (ja) 二次電池及び該二次電池を備える装置
Xu et al.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Li 1.2 Mn 0.54 Ni 0.13 Co 0.13 O 2 via an ionic conductive LiV 3 O 8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KR102159243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활물질
JP2015215947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7432882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20210130780A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차 전지를 포함하는 장치
CN108878770B (zh) 电芯及包括该电芯的二次电池
EP4224579A1 (en)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related electrode sheet,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CN108808006A (zh) 负极极片及电池
CN111033854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