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93428A - 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93428A
CN108793428A CN201810677116.7A CN201810677116A CN108793428A CN 108793428 A CN108793428 A CN 108793428A CN 201810677116 A CN201810677116 A CN 201810677116A CN 108793428 A CN108793428 A CN 108793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source
slow release
composite slow
release carbon
sodium alg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71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鲁冀
程璐璐
彭赵旭
李廷梅
王燕鹏
刘晓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6771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934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93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34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6Nutrient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水体C/N低、缓释时间短,且强化脱氮过程,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技术方案是,将固体碳源材料包覆在以高分子有机材料制备而成的凝胶内,借助立方形模具经冷冻‑交联法进行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具体包括:复合缓释碳源的配料、冷冻成型、交联固定;本发明操作简单、过程易控制、制备的碳源结构更加稳定,使用寿命延长;采用水凝胶把碳源包覆在内部,能够长期缓慢稳定释放碳源,且释放的碳源易被微生物利用,有效强化脱氮过程;采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和花生壳作为碳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达到废物资源化的目的,避免了使用过程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节能环保,经济和社会价值巨大。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强化净化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2015年“水十条”实施以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关于COD、氨氮、总磷(TP)的排放标准普遍提升到一级A,但是对于总氮(TN)却因难度较大而未全面执行。自然水体通常接纳污水厂的尾水,导致水体中TN过高。硝态氮是污水厂尾水中TN的主要存在形式,自然水体中削减的主要途径是反硝化,此过程需要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还原硝态氮,但是自然水体中普遍存在低C/N的问题,限制了硝态氮的去除。
鉴于此,很多学者开展了缓释碳源的研究。目前采用的缓释碳源主要有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其中天然材料包括玉米芯、花生壳、陈米等,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但存在前期释碳量大,后期释碳量小,且可持续性较差的问题,人工合成材料包括聚已内酯(PCL)、聚乙烯醇(PVA)、聚丁二酸丁二酯(PBS)等,其释碳时间长,但释碳速率缓慢。因此,急需一种缓释碳源,既能够解决单一碳源存在的问题,又能达到长期缓慢释放碳源同时不引起二次污染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水体C/N低、缓释时间短,且强化脱氮过程,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将固体碳源材料包覆在以高分子有机材料制备而成的凝胶内,借助立方形模具经冷冻-交联法进行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缓释碳源的配料
将质量百分比计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5-10%,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5-10%,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80-90%,混合均匀,得混合配料;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为经破碎处理后的粒径为2-3mm的玉米芯颗粒或花生壳颗粒;
所述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为分子量在50000-80000、粒径在2-3mm的聚已内酯(PCL)固体颗粒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固体颗粒;
所述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水凝胶:将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8%-10%,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2%,93-97℃下水浴加热溶解2-3h,放置至室温;
(2)冷冻成型
将混合配料倒入立方体模具内,放置在-20℃冰箱内冷冻18-22h,待成型后,脱模成复合缓释碳源胚体;
(3)交联固定
将步骤(2)冷冻脱模后的复合缓释碳源胚体,放入交联剂中,3-5℃下进行交联24-36h,所述交联剂为含有质量浓度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交联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交联剂,直至冲洗水呈中性,即得复合缓释碳源。
本发明采用冷冻-交联法制备复合缓释碳源,操作简单、过程易控制、制备的碳源结构更加稳定,使用寿命延长;采用水凝胶把碳源包覆在内部,能够长期缓慢稳定释放碳源,且释放的碳源易被微生物利用,有效强化脱氮过程;采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和花生壳作为碳源,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生物相容性好,达到废物资源化的目的;所用材料均为生物可利用材料,避免了使用过程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节能环保,经济和社会价值巨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复合缓释碳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复合缓释碳源释碳量随时间变化图。
图3为本发明复合缓释碳源脱氮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缓释碳源的配料
将质量百分比计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5%,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5%,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90%,混合均匀,得混合配料;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为经破碎处理后的粒径为2mm的玉米芯颗粒;
所述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为分子量在50000、粒径在2mm的聚已内酯固体颗粒;
所述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将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10%,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93℃下水浴加热溶解3h,放置至室温;
(2)冷冻成型
将混合配料倒入1cm3立方体模具内,并使裸露的一面保持光滑,盖上一层保鲜膜,放置在-20℃冰箱内冷冻18h,待成型后,脱模成复合缓释碳源胚体;
(3)交联固定
将步骤(2)冷冻脱模后的复合缓释碳源胚体,放入交联剂中,3℃下进行交联36h,所述交联剂为含有质量浓度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交联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交联剂,直至冲洗水呈中性,即得复合缓释碳源。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缓释碳源的配料
将质量百分比计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9%,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9%,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82%,混合均匀,得混合配料;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为经破碎处理后的粒径为3mm的玉米芯颗粒;
所述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为分子量在60000、粒径在3mm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固体颗粒;
所述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将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8%,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95℃下水浴加热溶解2h,放置至室温;
(2)冷冻成型
将混合配料倒入1cm3立方体模具内,并使裸露的一面保持光滑,盖上一层保鲜膜,放置在-20℃冰箱内冷冻20h,待成型后,脱模成复合缓释碳源胚体;
(3)交联固定
将步骤(2)冷冻脱模后的复合缓释碳源胚体,放入交联剂中,4℃下进行交联24h,所述交联剂为含有质量浓度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交联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交联剂,直至冲洗水呈中性,即得复合缓释碳源。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缓释碳源的配料
将质量百分比计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7%,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7%,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86%,混合均匀,得混合配料;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为经破碎处理后的粒径为3mm的花生壳颗粒;
所述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为分子量在60000、粒径在3mm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固体颗粒;
所述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将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9%,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5%,95℃下水浴加热溶解2.5h,放置至室温;
(2)冷冻成型
将混合配料倒入1cm3立方体模具内,并使裸露的一面保持光滑,盖上一层保鲜膜,放置在-20℃冰箱内冷冻20h,待成型后,脱模成复合缓释碳源胚体;
(3)交联固定
将步骤(2)冷冻脱模后的复合缓释碳源胚体,放入交联剂中,4℃下进行交联30h,所述交联剂为含有质量浓度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交联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交联剂,直至冲洗水呈中性,即得复合缓释碳源。
实施例4
本发明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缓释碳源的配料
将质量百分比计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花生壳10%,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聚已内酯10%,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80%,混合均匀,得混合配料;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为经破碎处理后的粒径为2mm的花生壳颗粒;
所述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为分子量在80000、粒径在2mm的聚已内酯(PCL)固体颗粒;
所述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将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8%,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97℃下水浴加热溶解2h,放置至室温;
(2)冷冻成型
将混合配料倒入1cm3立方体模具内,并使裸露的一面保持光滑,盖上一层保鲜膜,放置在-20℃冰箱内冷冻18h,待成型后,脱模成复合缓释碳源胚体;
(3)交联固定
将步骤(2)冷冻脱模后的复合缓释碳源胚体,放入交联剂中, 5℃下进行交联24h,所述交联剂为含有质量浓度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交联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交联剂,直至冲洗水呈中性,即得复合缓释碳源。
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缓释碳源经试验和测试,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有益技术效果,有关试验资料如下:
1、本发明复合缓释碳源释碳规律探究:
当PCL-玉米芯(碳源)、PBS-花生壳(碳源)组合按照上述实施例制备复合缓释碳源,质量比均为8%时,在静置条件下,复合碳源释碳规律如附图2所示,在前48h内,复合缓释碳源释碳速率相对较高,但释碳量并没有大幅度升高,DOC分别为4.2126mg/g和5.157mg/g,避免了单一碳源前期释碳量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现象,后期释碳速率有所降低,但释碳量仍在缓慢增加,能够达到长期缓慢释放的目的。
2、本发明复合缓释碳源脱氮效果探究:
在800mL硝态氮浓度为20mg/L的模拟废水中,实验组分别加入40g复合缓释碳源和8mL的好氧池活性污泥菌悬液,对照组不加复合缓释碳源,其他条件相同,在25℃下静置,分别于1、2、4、8、12、24、48、72、96、120、144、168h取样测定硝态氮。如附图3,对照组硝态氮去除率最高为50%,添加复合缓释碳源后,硝态氮去除率高达100%,可见复合缓释碳源释放的碳源能够被微生物利用,硝态氮去除率显著提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冷冻-交联法制备复合缓释碳源,操作简单、过程易控制、制备的碳源结构更加稳定。
(2)本发明采用水凝胶把碳源包覆在内部,能够长期缓慢稳定释放碳源,且释放的碳源易被微生物利用,有效强化脱氮过程。
(3)本发明采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和花生壳作为碳源,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生物相容性好,达到废物资源化的目的。
(4)本发明所用材料均为生物可利用材料,避免了使用过程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节能环保,经济和社会价值巨大。

Claims (5)

1.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固体碳源材料包覆在以高分子有机材料制备而成的凝胶内,借助立方形模具经冷冻-交联法进行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缓释碳源的配料
将质量百分比计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5-10%,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5-10%,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80-90%,混合均匀,得混合配料;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为经破碎处理后的粒径为2-3mm的玉米芯颗粒或花生壳颗粒;
所述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为分子量在50000-80000、粒径在2-3mm的聚已内酯固体颗粒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固体颗粒;
所述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将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8%-10%,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2%,93-97℃下水浴加热溶解2-3h,放置至室温;
(2)冷冻成型
将混合配料倒入立方体模具内,放置在-20℃冰箱内冷冻18-22h,待成型后,脱模成复合缓释碳源胚体;
(3)交联固定
将步骤(2)冷冻脱模后的复合缓释碳源胚体,放入交联剂中,3-5℃下进行交联24-36h,所述交联剂为含有质量浓度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交联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交联剂,直至冲洗水呈中性,即得复合缓释碳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缓释碳源的配料
将质量百分比计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5%,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5%,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90%,混合均匀,得混合配料;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为经破碎处理后的粒径为2mm的玉米芯颗粒;
所述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为分子量在50000、粒径在2mm的聚已内酯固体颗粒;
所述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将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10%,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93℃下水浴加热溶解3h,放置至室温;
(2)冷冻成型
将混合配料倒入1cm3立方体模具内,并使裸露的一面保持光滑,盖上一层保鲜膜,放置在-20℃冰箱内冷冻18h,待成型后,脱模成复合缓释碳源胚体;
(3)交联固定
将步骤(2)冷冻脱模后的复合缓释碳源胚体,放入交联剂中,3℃下进行交联36h,所述交联剂为含有质量浓度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交联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交联剂,直至冲洗水呈中性,即得复合缓释碳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缓释碳源的配料
将质量百分比计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9%,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9%,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82%,混合均匀,得混合配料;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为经破碎处理后的粒径为3mm的玉米芯颗粒;
所述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为分子量在60000、粒径在3mm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固体颗粒;
所述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将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8%,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95℃下水浴加热溶解2h,放置至室温;
(2)冷冻成型
将混合配料倒入1cm3立方体模具内,并使裸露的一面保持光滑,盖上一层保鲜膜,放置在-20℃冰箱内冷冻20h,待成型后,脱模成复合缓释碳源胚体;
(3)交联固定
将步骤(2)冷冻脱模后的复合缓释碳源胚体,放入交联剂中,4℃下进行交联24h,所述交联剂为含有质量浓度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交联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交联剂,直至冲洗水呈中性,即得复合缓释碳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缓释碳源的配料
将质量百分比计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7%,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7%,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86%,混合均匀,得混合配料;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为经破碎处理后的粒径为3mm的花生壳颗粒;
所述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为分子量在60000、粒径在3mm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固体颗粒;
所述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将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9%,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5%,95℃下水浴加热溶解2.5h,放置至室温;
(2)冷冻成型
将混合配料倒入1cm3立方体模具内,并使裸露的一面保持光滑,盖上一层保鲜膜,放置在-20℃冰箱内冷冻20h,待成型后,脱模成复合缓释碳源胚体;
(3)交联固定
将步骤(2)冷冻脱模后的复合缓释碳源胚体,放入交联剂中,4℃下进行交联30h,所述交联剂为含有质量浓度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交联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交联剂,直至冲洗水呈中性,即得复合缓释碳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复合缓释碳源的配料
将质量百分比计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花生壳10%,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聚已内酯10%,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80%,混合均匀,得混合配料;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碳源为经破碎处理后的粒径为2mm的花生壳颗粒;
所述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源为分子量在80000、粒径在2mm的聚已内酯固体颗粒;
所述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将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8%,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97℃下水浴加热溶解2h,放置至室温;
(2)冷冻成型
将混合配料倒入1cm3立方体模具内,并使裸露的一面保持光滑,盖上一层保鲜膜,放置在-20℃冰箱内冷冻18h,待成型后,脱模成复合缓释碳源胚体;
(3)交联固定
将步骤(2)冷冻脱模后的复合缓释碳源胚体,放入交联剂中, 5℃下进行交联24h,所述交联剂为含有质量浓度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交联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交联剂,直至冲洗水呈中性,即得复合缓释碳源。
CN201810677116.7A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7934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7116.7A CN108793428A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7116.7A CN108793428A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3428A true CN108793428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72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7116.7A Pending CN108793428A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93428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1659A (zh) * 2020-08-27 2020-11-20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固定化材料、生物脱氮材料、制备方法、应用
CN112624328A (zh) * 2020-12-24 2021-04-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带正电荷的固体缓释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754051A (zh) * 2021-01-13 2021-12-07 上海大学 一种生物脱氮缓释碳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33043A (zh) * 2021-12-21 2022-03-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缓释碳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162959A (zh) * 2021-11-25 2022-03-11 重庆大学 具备碳源缓释且作为生物膜载体的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CN114195270A (zh) * 2021-12-07 2022-03-18 苏州易溪清韵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Scm复合净化材料、制备方法及材料释放设备
CN114656033A (zh) * 2022-02-17 2022-06-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玉米芯为核基的缓释碳源制备方法
CN115947460A (zh) * 2022-12-14 2023-04-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与功能微生物生理特性匹配的缓释碳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6282496A (zh) * 2023-05-22 2023-06-23 广州市豫泉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碳源生产工艺
WO2023165388A1 (zh) * 2022-03-01 2023-09-07 南京大学 一种深度生物脱氮强化及内分泌干扰毒性削减的方法
CN117185479A (zh) * 2023-10-09 2023-12-08 深圳市睿维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载菌缓释碳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8587A (en) * 1979-07-20 1981-02-21 Tottori Daigaku Decomposi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polyvinyl alcohol by symbiotic bacteria
CN1648070A (zh) * 2005-01-07 2005-08-03 清华大学 用于生物法水处理的控释高分子碳源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12259A (zh) * 2011-05-04 2011-10-12 北京大学 淀粉和聚己内酯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26014A (zh) * 2011-04-13 2011-10-26 清华大学 淀粉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热塑性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964565A (zh) * 2014-04-03 2014-08-0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以淀粉和聚乙烯醇为基材的缓释碳源滤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8587A (en) * 1979-07-20 1981-02-21 Tottori Daigaku Decomposi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polyvinyl alcohol by symbiotic bacteria
CN1648070A (zh) * 2005-01-07 2005-08-03 清华大学 用于生物法水处理的控释高分子碳源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26014A (zh) * 2011-04-13 2011-10-26 清华大学 淀粉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热塑性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212259A (zh) * 2011-05-04 2011-10-12 北京大学 淀粉和聚己内酯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64565A (zh) * 2014-04-03 2014-08-0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以淀粉和聚乙烯醇为基材的缓释碳源滤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鼐: "《通用级聚乳酸的改性与加工成型》", 31 January 2016 *
李华等: "荔枝核-PVA多孔复合固体碳源在养殖废水中的脱氮研究", 《水处理技术》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1659A (zh) * 2020-08-27 2020-11-20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固定化材料、生物脱氮材料、制备方法、应用
CN112624328B (zh) * 2020-12-24 2022-07-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带正电荷的固体缓释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624328A (zh) * 2020-12-24 2021-04-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带正电荷的固体缓释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754051A (zh) * 2021-01-13 2021-12-07 上海大学 一种生物脱氮缓释碳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62959A (zh) * 2021-11-25 2022-03-11 重庆大学 具备碳源缓释且作为生物膜载体的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CN114195270A (zh) * 2021-12-07 2022-03-18 苏州易溪清韵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Scm复合净化材料、制备方法及材料释放设备
CN114133043A (zh) * 2021-12-21 2022-03-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缓释碳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656033A (zh) * 2022-02-17 2022-06-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玉米芯为核基的缓释碳源制备方法
CN114656033B (zh) * 2022-02-17 2023-03-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玉米芯为核基的缓释碳源制备方法
WO2023165388A1 (zh) * 2022-03-01 2023-09-07 南京大学 一种深度生物脱氮强化及内分泌干扰毒性削减的方法
CN115947460A (zh) * 2022-12-14 2023-04-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与功能微生物生理特性匹配的缓释碳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947460B (zh) * 2022-12-14 2024-01-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与功能微生物生理特性匹配的缓释碳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6282496A (zh) * 2023-05-22 2023-06-23 广州市豫泉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碳源生产工艺
CN117185479A (zh) * 2023-10-09 2023-12-08 深圳市睿维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载菌缓释碳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93428A (zh) 一种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
CN103964565B (zh) 一种以淀粉和聚乙烯醇为基材的缓释碳源滤料的制备方法
CN107935202B (zh) 一种生物可降解型缓释碳源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8619B (zh) 一种流化床生物膜填料、制备方法及填料结构
Seo et al. 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nitrifiers immobilized in PVA (polyvinyl alcohol) for a marine recirculating aquarium system
CN110902821A (zh) 适于高浓度硝氮污水反硝化的固体碳源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54051A (zh) 一种生物脱氮缓释碳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17154B (zh) 一种应用于组合式三效生态浮床的复合填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3951039A (zh) 一种基于聚氨酯载体的硝化细菌固定化生物活性填料的制备及应用
Van Pham et al. Immobilized bacteria by using PVA (polyvinyl alcohol) crosslinked with sodium sulfate
Riley et al. Formulation of PEG-based hydrogels affects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construct characteristics
CN102796722A (zh) 一种用于废水脱氮的固定化微生物高分子小球的制备方法
CN110078198A (zh) 一种脱氮填料、脱氮填料球及其应用
CN104894097A (zh) 一种长效净水菌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28909A (zh) 一种复合人工生态浮岛及构建方法
CN114656033B (zh) 一种玉米芯为核基的缓释碳源制备方法
Xing et al. An innovative double-layer microsphere used as slow-release carbon source for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CN111777175A (zh) 一种提供缓释碳源的悬浮填料
CN103224283A (zh) 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蜂窝改性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0735B (zh) 一种包膜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3428972B (zh) 一种人工湿地专用填料的制备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2959A (zh) 具备碳源缓释且作为生物膜载体的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CN103910430A (zh) 一种新型反硝化固体聚合物碳源及其应用
CN111689586B (zh) 一种河道淤泥处理系统以及水质净化器制备方法
CZ294179B6 (cs) Způsob výroby biokatalyzátoru a biokatalyzátor připravený tímto způsob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