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9215A - 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9215A
CN108779215A CN201780015439.3A CN201780015439A CN108779215A CN 108779215 A CN108779215 A CN 108779215A CN 201780015439 A CN201780015439 A CN 201780015439A CN 108779215 A CN108779215 A CN 108779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olymer
manufacturing
alpha
acid ester
molecula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54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9215B (zh
Inventor
小泽角荣
阿部信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e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e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e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79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9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9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9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4Polymerisation in solution
    • C08F2/06Organic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06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06Hydrocarbons
    • C08F212/12Monomers containing a branched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or a ring substituted by an alk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2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39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photodegradable, e.g. positive electron resis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00/00Copolym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ortions of the comonomers expressed
    • C08F2800/10Copolym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ortions of the comonomers expressed as molar percenta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单体的转化率高、可有效地制造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方法。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是α‑烷基苯乙烯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且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上述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包含将包含α‑烷基苯乙烯和α‑氯丙烯酸酯的单体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的工序,使用酮类作为溶液聚合的聚合溶剂。

Description

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聚物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使用溶液聚合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半导体制造等领域中,使用利用电子束等电离放射线、紫外线等短波长的光(以下,有时将电离放射线和短波长的光合并称作“电离放射线等”。)的照射而切断主链从而增大在显影液中的溶解性的聚合物作为主链切断型的正型抗蚀剂。
而且,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含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且该共聚物包含30~70摩尔%的α-甲基苯乙烯单元和30~70摩尔%的α-氯丙烯酸甲酯单元的正型抗蚀剂作为高灵敏度的主链切断型的正型抗蚀剂。
此外,在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重均分子量为9500~35000且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1.05~1.25的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作为能够作为具有高分辨率的正型抗蚀剂而使用的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用二噁烷作为聚合溶剂的溶液聚合来制备具有上述性状的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8-36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21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使用二噁烷作为聚合溶剂的上述现有的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在单体的转化率低这一点上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单体的转化率高、可有效地制造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本发明人对通过溶液聚合而制备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时的聚合条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则能够使单体的转化率提高,有效地制造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以至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是α-烷基苯乙烯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且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上述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包含将包含α-烷基苯乙烯和α-氯丙烯酸酯的单体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的工序,使用酮类作为上述溶液聚合的聚合溶剂。如果像这样在将包含α-烷基苯乙烯和α-氯丙烯酸酯的单体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而制备含有30~70摩尔%的α-烷基苯乙烯单元和30~70摩尔%的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共聚物时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则能够提高单体的转化率,有效地制造共聚物。
另外,在本发明中,各单体单元的含量能够使用核磁共振(NMR)法来进行测定。
在此,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聚合溶剂为环酮类。这是因为,如果使用环酮类作为聚合溶剂,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单体的转化率,进一步有效地制造共聚物。
此外,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聚合溶剂为环戊酮或环己酮。这是因为,如果使用环戊酮或环己酮作为聚合溶剂,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单体的转化率,进一步有效地制造共聚物。此外是因为环戊酮和环己酮对人体等的毒性较低,在安全性方面也优异。
进而,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α-烷基苯乙烯为α-甲基苯乙烯,上述α-氯丙烯酸酯为α-氯丙烯酸甲酯。这是因为,包含α-甲基苯乙烯单元和α-氯丙烯酸甲酯单元的共聚物能够合适地用作正型抗蚀剂。
此外,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优选在上述共聚物中上述α-烷基苯乙烯单元的含量和上述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含量的合计为100摩尔%。这是因为,仅包含α-烷基苯乙烯单元和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共聚物能够合适地用作正型抗蚀剂。此外,这是因为,在仅使用α-烷基苯乙烯和α-氯丙烯酸酯作为单体且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的情况下,特别易于提高单体的转化率。
进而,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且10万以下。这是因为,如果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且10万以下,则能够合适地用作正型抗蚀剂。此外,这是因为,在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来制备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且10万以下的共聚物的情况下,特别易于提高单体的转化率。
此外,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万以上且7万以下。这是因为,如果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万以上且7万以下,则能够特别合适地用作正型抗蚀剂。此外,这是因为,在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来制备重均分子量为5万以上且7万以下的共聚物的情况下,易于更进一步提高转化率。
进而,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1.3以上且2.5以下。这是因为,如果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为1.3以上且2.5以下,则能够合适地用作正型抗蚀剂。此外,这是因为,在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来制备分子量分布为1.3以上且2.5以下的共聚物的情况下,特别易于提高转化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能够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作为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而进行测定。
而且,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优选使用偶氮双异丁腈作为聚合引发剂来进行上述溶液聚合。这是因为,如果在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对规定的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进行溶液聚合时使用偶氮双异丁腈作为聚合引发剂,则能够更有效地制造共聚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能够提高单体的转化率、有效地制造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共聚物能够良好地用作通过电子束等电离放射线、紫外线等短波长的光的照射,主链被切断从而低分子量化的、主链切断型的正型抗蚀剂。而且,包含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共聚物作为正型抗蚀剂的正型抗蚀剂组合物能够在例如半导体元件、光掩模、纳米压印的主模板等制造工艺中在形成微细的抗蚀剂图案时使用。
(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是制造α-烷基苯乙烯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且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的共聚物的方法。而且,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包含将包含α-烷基苯乙烯和α-氯丙烯酸酯的单体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的工序(聚合工序),任选地进一步包含在聚合工序后从得到的聚合溶液除去聚合溶剂和未反应的单体(残留单体)等而回收共聚物的工序(回收工序)。此外,就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而言,在聚合工序中,必须使用酮类作为溶液聚合的聚合溶剂。这是因为,在将包含α-烷基苯乙烯和α-氯丙烯酸酯的单体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而制造上述规定的共聚物时,虽然理由尚不明确,但是如果使用酮类作为溶剂则能够提高单体的转化率而有效地制造共聚物。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共聚物可以直接用作正型抗蚀剂,也可以在实施调节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纯化处理后用作正型抗蚀剂。
<共聚物>
在此,通过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共聚物含有α-烷基苯乙烯单元和α-氯丙烯酸酯单元作为单体单元(重复单元),任选地进一步含有除α-烷基苯乙烯单元和α-氯丙烯酸酯单元以外的其它单体单元。
另外,虽然共聚物可以包含其它单体单元,但是构成共聚物的全部单体单元(100摩尔%)中α-烷基苯乙烯单元和α-氯丙烯酸酯单元所占的比例优选合计为9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100摩尔%(即,共聚物仅包含α-烷基苯乙烯单元和α-氯丙烯酸酯单元)。这是因为,α-烷基苯乙烯单元和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合计含量多的共聚物特别是仅包含α-烷基苯乙烯单元和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共聚物能够合适地用作正型抗蚀剂。此外还因为,α-烷基苯乙烯单元和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合计含量多的共聚物特别是仅包含α-烷基苯乙烯单元和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共聚物在使用酮类作为溶液聚合时的聚合溶剂的情况下特别易于提高单体的转化率。
[α-烷基苯乙烯单元]
共聚物所含有的α-烷基苯乙烯单元为来自于α-烷基苯乙烯的结构单元。而且,共聚物因为以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的比例含有α-烷基苯乙烯单元,所以在用作正型抗蚀剂时由于苯环的保护稳定性而发挥优异的耐干蚀刻性。
另外,共聚物优选以40摩尔%以上且60摩尔%以下的比例含有α-烷基苯乙烯单元。
另外,作为可构成共聚物的α-烷基苯乙烯单元,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α-甲基苯乙烯单元、α-乙基苯乙烯单元、α-丙基苯乙烯单元、α-丁基苯乙烯单元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直链状烷基与α碳结合的α-烷基苯乙烯单元。其中,从提高使用共聚物作为正型抗蚀剂时的耐干蚀刻性的观点出发,α-烷基苯乙烯单元优选为α-甲基苯乙烯单元。
在此,共聚物可以仅具有1种上述的单元作为α-烷基苯乙烯单元,也可以具有2种以上的上述的单元作为α-烷基苯乙烯单元。
[α-氯丙烯酸酯单元]
此外,共聚物所含有的α-氯丙烯酸酯单元为来自α-氯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而且,共聚物因为以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的比例含有α-氯丙烯酸酯单元,所以在照射电离放射线等时由于氯原子的脱离和β开裂反应而主链容易被切断。因此,共聚物可合适地用作灵敏度优异的正型抗蚀剂。
另外,共聚物优选以40摩尔%以上且60摩尔%以下的比例含有α-氯丙烯酸酯单元。
另外,作为可构成共聚物的α-氯丙烯酸酯单元,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α-氯丙烯酸甲酯单元、α-氯丙烯酸乙酯单元等α-氯丙烯酸烷基酯单元;α-氯丙烯酸2,2,2-三氟乙酯单元等α-氯丙烯酸的氟取代烷基酯单元等。其中,从提高使用共聚物作为正型抗蚀剂时的灵敏度的观点出发,优选α-氯丙烯酸酯单元为α-氯丙烯酸甲酯单元。
在此,共聚物可以仅具有1种上述的单元作为α-氯丙烯酸酯单元,也可以具有2种以上的上述的单元作为α-氯丙烯酸酯单元。
[重均分子量]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万以上,更优选为5万以上,优选为10万以下,更优选为7万以下。这是因为,如果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合适地用作正型抗蚀剂。此外,这是因为,在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来溶液聚合重均分子量为上述范围内的共聚物的情况下,特别易于提高单体的转化率。
进而,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3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这是因为,分子量分布为上述范围内的共聚物能够合适地用作正型抗蚀剂。此外,这是因为,在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来溶液聚合分子量分布为上述范围内的共聚物的情况下,特别易于提高单体的转化率。
<聚合工序>
在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的聚合工序中,将包含α-烷基苯乙烯和α-氯丙烯酸酯的单体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得到包含共聚物的聚合溶液。具体而言,在聚合工序中,使用聚合引发剂在规定的聚合溶剂中将单体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得到包含共聚物、聚合溶剂及残留单体等为反应物的聚合溶液。
另外,聚合工序中所得到的聚合溶液中所包含的共聚物能够没有特别限定地在后述的回收工序中作为固体而回收。
[单体组合物]
在聚合工序中进行溶液聚合的单体组合物包含α-烷基苯乙烯和α-氯丙烯酸酯,任选地进一步含有其它单体。
在此,α-烷基苯乙烯为形成α-烷基苯乙烯单元的单体,作为α-烷基苯乙烯,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α-甲基苯乙烯、α-乙基苯乙烯、α-丙基苯乙烯、α-丁基苯乙烯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直链状烷基与α碳结合的α-烷基苯乙烯。其中,从提高使用得到的共聚物作为正型抗蚀剂时的耐干蚀刻性的观点出发,α-烷基苯乙烯优选为α-甲基苯乙烯。
另外,上述的α-烷基苯乙烯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此外,α-氯丙烯酸酯为形成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单体,作为α-氯丙烯酸酯,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α-氯丙烯酸甲酯、α-氯丙烯酸乙酯等α-氯丙烯酸烷基酯;α-氯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等α-氯丙烯酸的氟取代烷基酯等。其中,从提高使用得到的共聚物作为正型抗蚀剂时的灵敏度的观点出发,α-氯丙烯酸酯优选为α-氯丙烯酸甲酯。
另外,上述的α-氯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另外,单体组合物中所包含的各单体的比例能够以所得到的共聚物所含有的单体单元的比例成为所期望的比例的方式进行调节。
[聚合溶剂]
在此,就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而言,在聚合工序中,在将单体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时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如果在将上述的单体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而制备规定的共聚物时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则与使用二噁烷等作为聚合溶剂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单体的转化率而有效地制造共聚物。
而且,作为酮类,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2-戊酮、3-戊酮、甲基异丁基酮、2-庚酮、环戊酮、2-甲基环戊酮、3-甲基环戊酮、环己酮、2-甲基环己酮、3-甲基环己酮、4-甲基环己酮、环庚酮等。其中,从进一步提高单体的转化率、进一步有效地制造共聚物的观点出发,作为聚合溶剂,优选环戊酮、2-甲基环戊酮、3-甲基环戊酮、环己酮、2-甲基环己酮、3-甲基环己酮、4-甲基环己酮、环庚酮等环酮类,更优选环戊酮或环己酮。在此,环戊酮和环己酮对人体等的毒性较低,在安全性方面也优异,因此特别适合作为聚合溶剂。
另外,作为聚合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上述的酮类,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例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t-BuOOBu-t)、叔丁基过氧化氢(t-BuOOH)等有机过氧化物;1,1’-偶氮双(环己烷甲腈)、偶氮双异丁腈等偶氮化合物等。其中,作为聚合引发剂,优选使用偶氮化合物系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从进一步提高单体的转化率、进一步有效地制造共聚物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使用偶氮双异丁腈。
[聚合]
而且,混合上述的单体组合物、聚合溶剂、聚合引发剂而进行溶液聚合时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能够设为例如40℃以上且120℃以下,优选设为50℃以上且100℃以下。这是因为,如果温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使聚合引发剂充分地发挥功能。此外,这是因为,如果温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抑制聚合引发剂的分解加速进行,防止聚合反应变得难以控制。
此外,进行溶液聚合的时间没有特别限定,能够设为例如1小时以上且96小时以下,优选设为2小时以上且72小时以下。这是因为,如果反应时间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防止聚合反应变得难以控制。此外,这是因为,如果反应时间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减少共聚物的制造所需要的时间,提高经济性。
而且,溶液聚合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在氮环境下等非活性气体环境下进行。
另外,对于聚合溶剂的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单体组合物,能够设为例如10质量份以上且1000质量份以下,优选设为50质量份以上且500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如果聚合溶剂的用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防止由于聚合反应的进行所伴随的粘度变化从而聚合反应变得难以控制。此外,这是因为,如果聚合溶剂的用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抑制为了从聚合溶液中取出共聚物而需要的成本增加。
此外,对于聚合引发剂的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单体组合物,能够设为例如0.01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优选设为0.02质量份以上且1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如果聚合引发剂的用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防止由于失活而无法进行聚合反应的情况。此外,这是因为,如果聚合引发剂的用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抑制聚合反应过快进行,防止聚合反应变得难以控制。
<回收工序>
而且,对上述的单体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而得到的聚合溶液中所包含的共聚物能够没有特别限定地通过以下手段进行回收,即,将聚合溶液滴加到甲醇等不良溶剂中而使共聚物凝固,使用过滤等固液分离手段来将凝固了的共聚物分离(从聚合溶液中除去聚合溶剂和残留单体等未反应物)。在此,从充分除去聚合溶剂和未反应物的观点出发,在回收工序中,也可以如下地进行,即,使如上述那样地使其凝固、分离的共聚物再溶解于四氢呋喃等良溶剂后,将得到的溶液滴加到甲醇等不良溶剂中而使共聚物再次凝固,由此对共聚物进行回收。
另外,在回收工序中,从聚合溶液回收共聚物的方法不限定于上述的方法,在回收工序中能够使用馏除聚合溶剂和未反应物等公知的方法来回收共聚物。
<纯化处理>
在对使用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共聚物任选地实施的纯化处理中,对在回收工序中得到的共聚物进行纯化而得到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调节到所期望的范围的纯化共聚物(纯化物)。在此,作为共聚物的纯化方法,没有特定限定,能够使用再沉淀法、柱色谱法等已知的纯化方法。其中,作为纯化方法,优选使用再沉淀法。
另外,共聚物的纯化可以反复实施数次。
而且,利用再沉淀法的共聚物的纯化优选通过例如如下方法进行,即,将得到的共聚物溶解于四氢呋喃等良溶剂后,将得到的溶液滴加到四氢呋喃等良溶剂和甲醇等不良溶剂的混合溶剂中,使共聚物的一部分析出。如果像这样将共聚物的溶液滴加到良溶剂和不良溶剂的混合溶剂中来进行共聚物的纯化,则通过变更良溶剂和不良溶剂的种类、混合比率从而能够容易地调节得到的纯化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和重均分子量。具体而言,例如越提高混合溶剂中的良溶剂的比例,越能够使混合溶剂中析出的共聚物的分子量增大。
另外,在通过再沉淀法纯化共聚物的情况下,作为纯化共聚物,可以回收在良溶剂和不良溶剂的混合溶剂中析出的共聚物,也可以回收在混合溶剂中未析出的共聚物(即,混合溶剂中溶解的共聚物)。在此,混合溶剂中未析出的共聚物能够使用浓缩干燥等已知的手法从混合溶剂中进行回收。
(正型抗蚀剂组合物的制造)
另外,使用上述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共聚物和纯化该共聚物而得到的纯化共聚物能够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于正型抗蚀剂组合物的制造。而且,正型抗蚀剂组合物例如能够通过混合使用上述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共聚物或纯化该共聚物而得到的纯化共聚物、溶剂、任选地混合可配合在抗蚀剂组合物的已知的添加剂来进行制备。
在此,作为溶剂,只要是能够溶解上述的共聚物或纯化共聚物的溶剂即可,能够使用已知的溶剂。就具体例而言,能够使用: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环戊酮等酮类;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二噁烷等乙二醇醚类;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等醇醚类;2-氧代丙酸甲酯、2-氧代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等氧代羧酸酯类;溶纤剂乙酸酯、甲基溶纤剂乙酸酯、乙基溶纤剂乙酸酯、丙基溶纤剂乙酸酯、丁基溶纤剂乙酸酯等溶纤剂酯类;丙二醇、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丁醚等丙二醇类;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等二乙二醇类;二氯甲烷、三氯乙烯等卤代烃类;甲苯、二甲苯、苯甲醚、邻二氯苯、苯甲酸乙酯等芳香族化合物类;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极性溶剂等。在这些中,从上述的共聚物的溶解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作为溶剂,优选二乙二醇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类,特别优选二乙二醇二甲醚、苯甲醚、环戊酮、环己酮和邻二氯苯。这些溶剂能够分别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应予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无另外说明,表示量的“%”及“份”为质量基准。
而且,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用下述的方法测定单体的转化率、共聚物的回收率、以及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转化率>
将0.6g左右的聚合溶液量取在铝皿中。然后,将量取了聚合溶液的铝皿载置于恒温烘箱内,在温度为160℃的氮环境中加热20分钟,除去聚合溶剂和残留单体。其后,测定残留在铝皿的聚合物的重量。然后,使用以下的式来算出转化率。另外,以下的式中的“制备量取在铝皿的量的聚合溶液所使用的单体量的理论值”能够通过聚合所使用的单体的合计重量除以所得到的聚合溶液的重量所得的值乘以量取在铝皿的聚合溶液的量从而求得。
转化率=(残留在铝皿的聚合物的重量)÷(制备量取在铝皿的量的聚合溶液所使用的单体量的理论值)×100(%)
<回收率>
测定得到的共聚物的重量。然后,使用以下的式来算出回收率。
(共聚物的重量)÷(聚合所使用的单体的合计重量)×100(%)
<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得到的共聚物测定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算出分子量分布(Mw/Mn)。
具体而言,使用凝胶渗透色谱(TOSOH制、HLC-8220),使用四氢呋喃作为洗脱溶剂,作为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求出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然后,算出分子量分布(Mw/Mn)。
(实施例1)
将作为单体组合物的90.0g的α-氯丙烯酸甲酯和200.0g的α-甲基苯乙烯、作为聚合溶剂的300.0g的环戊酮、以及作为聚合引发剂的0.335g的偶氮双异丁腈放入到玻璃容器中。然后,密闭玻璃容器并进行氮置换,在氮环境下于78℃的恒温槽内搅拌48小时,进行单体组合物的溶液聚合。此时的转化率为44.5质量%。其后,恢复到室温,将玻璃容器内开放于大气后,将得到的聚合溶液历时20分钟滴加到1500g的甲醇中,使沉淀物析出。其后,使用滤纸(ADVANTEC公司制、No.2)通过抽滤漏斗过滤包含析出的沉淀物的溶液,在通风好的场所使其干燥48小时,得到白色的凝固物。
接着,使得到的凝固物溶解于300g的四氢呋喃(THF),将得到的溶液历时20分钟滴加到1500g的甲醇中,使用滤纸(ADVANTEC公司制、No.2)通过抽滤漏斗过滤析出的白色沉淀物,在通风好的场所使其干燥48小时,得到白色的凝固物(共聚物)。另外,得到的共聚物的重量为116.6g(回收率为40.2质量%)。
然后,测定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将结果示于表1。另外,就得到的共聚物而言,作为单体单元(重复单元),包含50摩尔%的α-甲基苯乙烯单元和50摩尔%的α-氯丙烯酸甲酯单元。
(实施例2)
使用300g的环己酮作为聚合溶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备共聚物。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就得到的共聚物而言,作为单体单元(重复单元),包含49摩尔%的α-甲基苯乙烯单元和51摩尔%的α-氯丙烯酸甲酯单元。
(比较例1)
使用300g的二噁烷作为聚合溶剂,将聚合温度变更为8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备共聚物。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就得到的共聚物而言,作为单体单元(重复单元),包含47摩尔%的α-甲基苯乙烯单元和53摩尔%的α-氯丙烯酸甲酯单元。
(比较例2)
使用300g的醋酸甲基溶纤剂作为聚合溶剂,将聚合温度变更为80℃,除此以外,想要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制备共聚物,但是,反应中途(距聚合开始8小时)聚合物析出,因此,使反应停止。
[表1]
根据表1可知,在使用酮类作为聚合溶剂的实施例1~2中,与使用二噁烷作为聚合溶剂的比较例1相比,转化率和回收率提高。特别是可知,在实施例1~2中,尽管使聚合温度比使用二噁烷作为聚合溶剂的比较例1低,转化率和回收率也提高,能够非常有效地制造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
此外,根据表1可知,在使用醋酸甲基溶纤剂作为聚合溶剂的比较例2中,聚合物析出,不能进行溶液聚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能够提高单体的转化率、有效地制造α-烷基苯乙烯·α-氯丙烯酸酯共聚物。

Claims (9)

1.一种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是α-烷基苯乙烯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且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中,
包含将包含α-烷基苯乙烯和α-氯丙烯酸酯的单体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的工序,
使用酮类作为所述溶液聚合的聚合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聚合溶剂为环酮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聚合溶剂为环戊酮或环己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α-烷基苯乙烯为α-甲基苯乙烯,所述α-氯丙烯酸酯为α-氯丙烯酸甲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共聚物中,所述α-烷基苯乙烯单元的含量和所述α-氯丙烯酸酯单元的含量的合计为100摩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且10万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万以上且7万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即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1.3以上且2.5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用偶氮双异丁腈作为聚合引发剂来进行所述溶液聚合。
CN201780015439.3A 2016-03-25 2017-03-03 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779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1742 2016-03-25
JP2016061742A JP5938536B1 (ja) 2016-03-25 2016-03-25 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PCT/JP2017/008597 WO2017163825A1 (ja) 2016-03-25 2017-03-03 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9215A true CN108779215A (zh) 2018-11-09
CN108779215B CN108779215B (zh) 2020-06-02

Family

ID=56184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5439.3A Active CN108779215B (zh) 2016-03-25 2017-03-03 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6205B2 (zh)
EP (1) EP3434702B1 (zh)
JP (1) JP5938536B1 (zh)
KR (1) KR102217181B1 (zh)
CN (1) CN108779215B (zh)
TW (1) TWI714734B (zh)
WO (1) WO20171638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5967B (zh) * 2017-09-29 2023-06-2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正型抗蚀剂组合物、抗蚀剂膜形成方法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JP7013900B2 (ja) * 2018-02-02 2022-02-0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レジスト膜形成方法、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9168550A (ja) * 2018-03-22 2019-10-0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7347436B2 (ja) 2018-09-25 2023-09-2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共重合体および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5447A2 (en) * 1989-03-03 1990-09-05 Fujitsu Limit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attern-forming coating solution used for this process
JPH0339964A (ja) * 1989-03-03 1991-02-20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パターン形成用塗布溶液
JP2016012104A (ja) * 2014-06-30 2016-01-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当該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を用いた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3721A (ja) * 1986-09-29 1988-04-14 Toray Ind Inc 放射線感応ポジ型レジス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83636B2 (ja) 1986-11-29 1996-0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線ポジレジスト
EP0424182B1 (en) * 1989-10-19 1998-07-08 Fujitsu Limited Process for formation of resist patterns
KR20010052543A (ko) * 1998-06-04 2001-06-25 나까노 가쯔히꼬 정제 α- 클로로아크릴산메틸·α-메틸스티렌 공중합체 및이것을 함유하는 전자선 레지스트 조성물
JP2001215731A (ja) * 2000-02-01 2001-08-10 Nippon Zeon Co Ltd レジスト現像液および現像方法
JPWO2009063726A1 (ja) * 2007-11-12 2011-03-31 Jsr株式会社 フォトレジスト用樹脂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5447A2 (en) * 1989-03-03 1990-09-05 Fujitsu Limit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attern-forming coating solution used for this process
JPH0339964A (ja) * 1989-03-03 1991-02-20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パターン形成用塗布溶液
US5087551A (en) * 1989-03-03 1992-02-11 Fujitsu Limit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attern-forming coating solution used for this process
JP2016012104A (ja) * 2014-06-30 2016-01-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当該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を用いた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4734B (zh) 2021-01-01
US10626205B2 (en) 2020-04-21
JP2017171822A (ja) 2017-09-28
EP3434702A1 (en) 2019-01-30
KR102217181B1 (ko) 2021-02-17
EP3434702B1 (en) 2020-07-08
KR20180127974A (ko) 2018-11-30
TW201802124A (zh) 2018-01-16
US20190248940A1 (en) 2019-08-15
CN108779215B (zh) 2020-06-02
EP3434702A4 (en) 2019-12-18
JP5938536B1 (ja) 2016-06-22
WO2017163825A1 (ja) 2017-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9215A (zh) 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Ferreira et al. Optimizing the generation of narrow polydispersity ‘arm-first’star polymers made using RAFT polymerization
Şanal et al. Synthesis of pH-and thermo-responsive poly (ε-caprolactone-b-4-vinyl benzyl-g-dimethyl amino ethyl methacrylate) brush type graft copolymers via RAFT polymerization
EP0542877B1 (en) Polymerisation of vinyl monomers with a new catalytic system
Song et al.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thermo‐responsive PtBA‐g‐PPEGMEMA well‐defined amphiphilic graft copolymer without polymeric functional group transformation
CN107207664B (zh) 聚合物及正性抗蚀剂组合物
CN103282340A (zh) 取代的3-氧代戊酸酯及其在涂料组合物中的用途
KR101476456B1 (ko) 농도가 균일한 반도체 리소그래피용 공중합체 용액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120591A (ko) 중합체 및 포지티브형 레지스트 조성물
Liu et al. Controlled polymerization of 2‐(diethylamino) ethyl methacrylate and its block copolymer with N‐isopropylacrylamide by RAFT polymerization
KR20170120588A (ko) 중합체 및 포지티브형 레지스트 조성물
US20030225233A1 (en) Novel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hydride-containing polymers for radiation sensitive compositions
JP2003146992A (ja) 不飽和基含有燐酸エステルモノマ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重合性樹脂組成物
Cai‐Yua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four‐armed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S [poly (2, 3‐dihydroxypropyl acrylate)‐block‐poly (methyl acrylate)] 4
KR101312147B1 (ko) 포토레지스트 조성물용 고분자 화합물의 합성 방법
JP4924795B2 (ja) ノルボルナンラクトン系(メタ)アクリレートおよびその重合体
JP2007514053A (ja) ポリマーの精製
Liu et al. Thiol‐Michael coupling and ring‐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facile access to functional exo‐7‐oxanorbornene dendron macromonomers
Sunder et al. Addition‐fragmentation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lefinic dithioethers as chain transfer agents
KR20170120590A (ko) 중합체 및 포지티브형 레지스트 조성물
Chang et al. Palladium catalyzed vinyl addition poly (norbornenes): silane chain transfer agents, hydroxyl group activators and their impact on optical density at 193 nm
JP6750317B2 (ja) 共重合体および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
Reddy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 (N-phenyl methacrylamide-co-methyl methacrylate) and Reactivity Ratios Determination
Sohn et al. Preparation of well-defined acid-cleavable branched polymers composed of methacrylates and acrylates
JP7192779B2 (ja) 共重合体および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