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8212B - 操作终端器和监视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操作终端器和监视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8212B
CN108738212B CN201810360075.9A CN201810360075A CN108738212B CN 108738212 B CN108738212 B CN 108738212B CN 201810360075 A CN201810360075 A CN 201810360075A CN 108738212 B CN108738212 B CN 108738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es
main body
spring
pai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00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38212A (zh
Inventor
佐佐木知明
杉山浩文
绪方健司
住野安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38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8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38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8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9/00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操作终端器和监视控制系统。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地址与多个开关关联的作业的操作终端器和监视控制系统。操作终端器(2)包括:多个开关(22);信号处理部(23);通信部(25),其接收用于指定与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关联的地址的设定信号;以及切换部(26),其具有能在多个切换位置间移动的手动操作部(261)。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当多个开关(22)中的任一个开关(22)被操作时,该信号处理部(23)输出含有与被操作了的开关(22)对应的地址的操作信号。信号处理部(23)使由自通信部(25)接收的设定信号指定的地址与根据手动操作部(261)的位置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关联。

Description

操作终端器和监视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终端器和监视控制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多个开关的操作终端器和具有该操作终端器的监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483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作为用在远程控制系统(监视控制系统)中的终端器的操作开关(操作终端器)。文献1的操作开关具有由利用负载设备(负载)的用户操作的操作部(开关)以及接收自光地址设定器(设定器)发送的地址数据的收发部(通信部)。另外,操作开关具有用于告知与操作部的操作对应的负载设备的状态、该操作开关的状态等的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形成的状态告知部。
在上述的文献1中,通过自设定器将地址数据发送给操作开关,对各操作部设定单独的地址。但是,能用设定器一次设定的地址的数量存在极限。在文献1中,操作部(开关)与收发部(通信部)关联,因此当增加收发部的数量时,能够增加操作部的数量。但是,当存在多个收发部时,不容易知道将地址数据发送给哪个收发部才好。另外,自设定器输送到收发部的地址数据(设定信号)也可能被另外的收发部接收。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地址与多个开关关联的作业的操作终端器和监视控制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形态的操作终端器包括:多个开关;信号处理部;通信部,其接收用于指定与从所述多个开关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关联的地址的设定信号;以及切换部,其具有能在多个切换位置间移动的手动操作部。所述信号处理部构成为:当所述多个开关中的任一个开关被操作时,该信号处理部输出含有与被操作了的开关对应的地址的操作信号。所述信号处理部使由自所述通信部接收的所述设定信号指定的地址与根据所述手动操作部的位置从所述多个开关中选择出的所述设定对象关联。
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监视控制系统包括所述操作终端器、传输单元以及控制终端器。所述操作终端器在所述多个开关中的任一个开关被操作时,将所述操作信号发送给所述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在接收所述操作信号时,将与所述操作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终端器。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形态,起到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地址与多个开关关联的作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实施方式1的操作终端器的监视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2的A是所述操作终端器的前方立体图,图2的B是所述操作终端器的后方立体图。
图3是所述操作终端器的前方分解立体图。
图4是所述操作终端器的后方分解立体图。
图5是所述操作终端器的主体块的前方分解立体图。
图6是所述主体块的后方分解立体图。
图7是所述操作终端器的框图。
图8的A是所述主体块的握柄的前方分解立体图。图8的B是所述握柄的后方分解立体图。
图9是所述主体块的弹簧块的正视图。
图10的A和图10的B是所述弹簧块的向主体部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所述主体块的说明图。
图12是图11的A-A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B-B剖视图。
图14的A~图14的C是所述主体块的向安装框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15的A和图15的B是对多个开关设定地址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6的A是实施方式2的操作终端器的前方立体图,图16的B是所述操作终端器的后方立体图。
图17是所述操作终端器的主体块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2、2A、操作终端器;22、开关;23、信号处理部;25、通信部;252、受光部;26、切换部;261、手动操作部;27、显示部;31、主体部;312、第1限制片(第1限制部);313、第2限制片(第1限制部);3111、突起;3163、通孔;33、弹簧块;331、第1弹簧片(弹簧片);332、第2弹簧片(弹簧片);339、限制突起(第2限制部);34、握柄;40、盖;50、安装框;513、螺纹孔;52、支承部;521、空出部;5211、第1通路;5212、第2通路;100、建材;10、监视控制系统;1、传输单元;3、控制终端器。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
1.1实施方式1
(1)监视控制系统
首先,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终端器2的监视控制系统1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监视控制系统10包括作为主机的传输单元1以及作为副机的多个(在图1中是2个)操作终端器2。另外,监视控制系统10还包括多个(在图1中是2个)控制终端器3。上述的传输单元1、操作终端器2以及控制终端器3利用双线式(在图1中用单线表示)的信号线7相互电连接。
如图1所示,多个(在图1中是4个)继电器4利用连接线8与各控制终端器3电连接。另外,各继电器4电连接在对应的照明器具5与电源之间。并且,各继电器4根据来自控制终端器3的输出,在形成向对应的照明器具5供电的供电路径的状态与切断向对应的照明器具5供电的供电路径的状态之间切换。也就是说,控制终端器3通过控制作为控制对象设备的继电器4来控制与继电器4电连接的负载(在图1中是照明器具5)的通电状态。在图1中,省略与左侧的控制终端器3电连接的继电器4和照明器具5的图示。
对各操作终端器2和各控制终端器3设定有固有的地址。传输单元1使用这些地址单独地识别操作终端器2和控制终端器3。这里,当在1个操作终端器2具有多个开关22(参照图7)的情况下,对多个开关22分别设定固有的地址。同样,当在1个控制终端器3连接有多个继电器4的情况下,对多个继电器4分别设定固有的地址。
在监视控制系统10中,利用例如由双极性(±24V)的分时多路信号形成的传输信号进行数据的收发。传输单元1将含有周期性地改变的地址数据的传输信号定期地送出到信号线7。另一方面,操作终端器2和控制终端器3在传输信号所含有的地址数据与自己的地址一致时,读入传输信号所含有的控制数据。并且,操作终端器2和控制终端器3在传输信号的信号回送期间内将监视数据作为电流模式信号回送。
例如,操作终端器2将自己具有的开关22的操作状态作为监视数据回送到传输单元1。控制终端器3将对应的照明器具5的控制状态(继电器4的通断)作为监视数据回送到传输单元1。电流模式信号是利用如下的电流变化来表示的信号,即,因使信号线7的线间开放的状态与将低阻抗的元件连接于线间的状态之间的切换而产生的电流变化。
采用所述结构的监视控制系统10,当在操作终端器2操作开关22时,自操作终端器2经由信号线7向传输单元1发送操作信号。这里所说的操作信号是根据开关22的通断在操作终端器2产生的信号,且是自操作终端器2向传输单元1发送的电流模式信号。
接收了来自操作终端器2的操作信号的传输单元1经由信号线7向控制终端器3发送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对地址与所操作的开关22对应的继电器4进行控制。这里所说的控制信号是用于接通断开继电器4的信号,且是自传输单元1向控制终端器3发送的信号。控制终端器3按照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4,从而控制与继电器4电连接的负载(在图1中是照明器具5)的通电状态。
这样,监视控制系统10包括操作终端器2、传输单元1以及控制终端器3。当多个开关22中的任一个开关22被操作时,操作终端器2将操作信号发送给传输单元1。传输单元1在接收操作信号时,将与操作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终端器3。控制终端器3按照控制信号对控制对象设备(继电器4)进行控制。
(2)操作终端器
(2-1)结构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终端器2。图2的A和图2的B表示操作终端器2的外观图(立体图)。操作终端器2安装于建筑物的建材(例如墙壁)100(参照图14的A~图14的C)。如图3和图4所示,操作终端器2包括主体块30、盖40以及安装框50。
(2-1-1)主体块
如图5和图6所示,主体块30包括主体部31、回路块32、弹簧块33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8个)握柄34(34a~34h)。另外,主体块30包括保护片35和保护盖36。另外,主体块30包括固定螺钉373、一对第1安装螺钉371以及一对第2安装螺钉372。此外,主体块30包括一对端子38。
主体部31用于保持回路块32、弹簧块33、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8个)握柄34(34a~34h)以及一对端子38。如图4所示,主体部31具有前侧部分310和后侧部分311。主体部31由绝缘性的树脂制成。前侧部分310为四边形(矩形或正方形)的板状。后侧部分311为中空的矩形的箱状(参照图12)。后侧部分311自前侧部分310的后表面的中央部向后方突出。另外,如图12所示,前侧部分310在中央具有开口3101。开口3101与后侧部分311的内部相连。这里,如图4所示,主体部31的后侧部分311具有自与前后方向交叉的规定方向(图4的大致左右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突起3111。一对突起3111用于将主体块30临时固定于安装框50。一对突起3111分别为圆柱状。
另外,主体部31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1限制片312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6个)第2限制片313。多个第1限制片312均为相同的形状,均具有1个通孔3121。第1限制片312是所谓的U字形。如图11所示,4个第1限制片312(312a~312d)配置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四角。其中,各第1限制片312的通孔3121朝向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中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多个第2限制片313均为相同的形状,均具有一对通孔3131。第2限制片313是所谓的W字形。6个第2限制片313中的3个(第2限制片313a~第2限制片313c)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1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的第1端配置在2个第1限制片312之间。其余的3个(第2限制片313d~第2限制片313f)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1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的第2端配置在2个第1限制片312之间。其中,各第2限制片313的一对通孔3131朝向第1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1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的第1端,2个第1限制片312和3个第2限制片313沿与前侧部分310的前后方向及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图11的上下方向)排列。同样,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1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的第2端,2个第1限制片312和3个第2限制片313沿与前侧部分310的前后方向及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图11的上下方向)排列。另外,在图11中,仅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保护片35和保护盖36的图示。
另外,主体部31具有多个第1结合部314。多个第1结合部314自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多个第1结合部314用于将盖40安装于主体块3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侧部分310的4个边的各边各配置有2个第1结合部314。
另外,主体部31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轴承部315。多个轴承部315以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旋转轴线)的方式形成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2方向(图11的上下方向)的第1端(图11的下端)。多个轴承部315以共同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成为与前侧部分310的第1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式排列。另外,各轴承部315形成为弧状而非筒状。因此,能从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将后述的轴部336安装于轴承部315。
另外,如图5所示,主体部31具有一对第1螺纹孔3161和一对第2螺纹孔3162。一对第1螺纹孔3161和一对第2螺纹孔3162用于将弹簧块33固定于主体部31。一对第1螺纹孔3161形成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2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的第2端(图5的上端)。一对第1螺纹孔3161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1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地排列。一对第2螺纹孔3162形成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2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一对第2螺纹孔3162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1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地排列。
另外,主体部31具有沿主体部31的前后方向贯通主体部31的通孔3163。通孔3163形成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2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的第2端(图5的上端)。特别是,通孔3163位于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1方向的中央部。
另外,主体部31具有周壁部317。周壁部317自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周缘部向前方突出。前侧部分310和周壁部317形成用于收纳回路块32和弹簧块33的收纳空间。另外,周壁部317并非完全包围该收纳空间。根据图5可知,周壁部317使多个轴承部315暴露在外部。另外,周壁部317具有供用户操作切换部26的操作孔3171。操作孔3171使切换部26的手动操作部261面向外部。
如图7所示,回路块32包括多个开关22、信号处理部23、存储部24、通信部25、切换部26以及显示部27。另外,如图5所示,回路块32具有基板320。基板320为矩形的板状。通过将电子零件安装于基板320,能够实现图7所示的回路结构(多个开关22、信号处理部23、存储部24、通信部25、切换部26以及显示部27)。
多个开关22(22a~22h)安装在基板320的前表面。多个开关22均为相同的构造。各开关22是所谓的轻触开关。多个开关22a~开关22h以构成沿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列的方式排列。更详细而言,8个开关22a~开关22h构成沿基板320的宽度方向(图5的大致左右方向)排列的2个列。2个列的一列是4个开关22a~开关22d沿基板320的长度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排列而成的列,另一列是4个开关22e~开关22h沿基板320的长度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排列而成的列。
通信部25构成为接收用于指定与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关联的地址的设定信号。例如从图1所示的设定器6发送设定信号。在该情况下,通信部25构成为与设定器6进行通信。与设定器6之间的通信例如是将红外线作为介质的红外线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部25包括发光部251和受光部252。发光部251是辐射确定波段的光(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红外线)的元件。发光部251将红外线作为介质发送信号(状态信号)。受光部252是接收确定波段的光(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红外线)的元件。受光部252将红外线作为介质接收信号(设定信号)。发光部251和受光部252安装在基板320的前表面。特别是,发光部251和受光部252在基板320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图5的下端)位于基板320的宽度方向的第1端侧(图5的左端侧)。
切换部26安装在基板320的前表面。特别是,切换部26在基板320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图5的下端)位于基板320的宽度方向的第2端侧(图5的右端侧)。切换部26具有能在多个切换位置间移动的手动操作部261。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切换位置含有第1切换位置和第2切换位置。切换部26以第1切换位置和第2切换位置在基板320的宽度方向上成为不同的位置的方式安装于基板320。因此,在4个开关22a~开关22d的列和4个开关22e~开关22h的列排列的方向上,第1切换位置和第2切换位置是不同的位置。特别是,第1切换位置是基板320的宽度方向的第1端侧(图5的左端侧)的位置,第2切换位置是基板320的宽度方向的第2端侧(图5的右端侧)的位置。另外,切换部26以手动操作部261沿基板360的长度方向朝向基板360的外侧的方式安装于基板320。
显示部27含有多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是8对)显示元件270。多对显示元件270分别与多个开关22关联。特别是,如图11所示,多对显示元件270含有8对显示元件270a、270b、270c、270d、270e、270f、270g、270h。8对显示元件270a、270b、270c、270d、270e、270f、270g、270h分别与8个开关22a、22b、22c、22d、22e、22f、22g、22h对应。各显示元件270是发光二极管(LED)。
信号处理部23和存储部24安装在基板320的后表面。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当多个开关22中的任一个开关22被操作时,信号处理部23输出含有与被操作了的开关22对应的地址的操作信号。例如能够利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的微型计算机来实现信号处理部23。也就是说,微型计算机通过利用处理器执行被存储在其存储器内的程序而作为信号处理部23发挥功能。存储部24是用于存储多个开关22与地址的对应关系的存储装置。存储部24例如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也就是说,当多个开关22中的任一个开关22被操作时,信号处理部23参照被存储在存储部24的对应关系,输出含有与被操作了的开关22对应的地址的操作信号。另外,在信号处理部23具有足够存储对应关系的存储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存储部24。
另外,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根据由对应于开关22的通断的操作信号获得的负载的控制状态,改变与多个开关22分别对应的多对显示元件270的发光状态。发光状态除了一对显示元件270的发光颜色(例如红、绿)、一对显示元件270的点亮、熄灭、忽亮忽灭以外,另外还有忽亮忽灭模式等。
另外,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使由自通信部25接收的设定信号所指定的地址与根据手动操作部261的位置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关联。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在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1切换位置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4个开关22a、22b、22c、22d作为设定对象。另外,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在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2切换位置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另外4个开关22e、22f、22g、22h作为设定对象。信号处理部23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4个开关22a~开关22d的列和4个开关22e~开关22h的列中的任一者来作为设定对象。如上所述,第1切换位置是基板320的宽度方向的第1端侧(图5的左端侧)的位置,第2切换位置是基板320的宽度方向的第2端侧(图5的右端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多个切换位置分别与多个列中的预定方向上的序号相同的列关联。因此,用户能够直观地利用切换部26选择设定对象。
信号处理部23在经由通信部25自设定器6接收设定信号时,使由设定信号指定的地址与被选择为设定对象的开关22关联。由此,更新被存储在存储部24的对应关系。设定信号例如含有4个地址。在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1切换位置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选择4个开关22a、22b、22c、22d作为设定对象。因此,信号处理部23在接收设定信号时,使4个地址依次与4个开关22a、22b、22c、22d关联(分配)。另外,在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2切换位置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选择4个开关22e、22f、22g、22h作为设定对象。因此,信号处理部23在接收设定信号时,使4个地址依次与4个开关22e、22f、22g、22h关联(分配)。
另外,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利用显示部27显示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在经由通信部25自设定器6接收旨在开始地址设定的开始信号时,将对应于设定对象的显示元件270点亮。由此,显示部27显示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采用该结构,信号处理部23能让用户知道设定对象。另外,信号处理部23也可以在切换部26的手动操作部261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时,将对应于设定对象的显示元件270点亮。
另外,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在经由通信部25自设定器6接收开始信号时,经由通信部25输出状态信号。状态信号是表示被选择为设定对象的开关与地址的关系的信号。采用该结构,信号处理部23能让用户知道当下的开关与地址的对应关系。
为了供用户操作多个开关22而设置多个握柄34a~握柄34h。多个握柄34a~握柄34h与多个开关22a~开关22h同样,以构成沿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列的方式排列。更详细而言,8个握柄34a~握柄34h构成沿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1方向(图5的大致左右方向)排列的2个列。2个列中的一列是4个握柄34a~握柄34d沿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2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排列而成的列,另一列是4个握柄34e~握柄34h沿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2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排列而成的列。多个握柄34a~握柄34h均为相同的构造。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各握柄34包括握柄主体341和握柄盖342。
握柄主体341为矩形的板状。握柄主体341由不透明的树脂制成。握柄主体341在长度方向的第1端侧具有一对通孔3411。为了使多对显示元件270中的对应的一对显示元件270暴露而设置一对通孔3411。另外,握柄主体341在前表面具有收纳空间3412。收纳空间3412为矩形的凹部。收纳空间3412能够用于收纳标签343。标签343例如是标明了用于确定与对应的开关22关联的负载的信息(名称等)的所谓的名片。
另外,握柄主体341在后表面具有一对第1突起3413、一对第2突起3414以及一对止挡件3415。一对第1突起3413自握柄主体341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图8的B的右端)向外侧突出。一对第1突起3413在握柄主体34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各第1突起3413插入第1限制片312的通孔3121和第2限制片313的一对通孔3131中的任一者。也就是说,通过使第1突起3413与第1限制片312的前端部分的后表面(通孔3121的内表面)或第2限制片313的前端部分的后表面(通孔3131的内表面)抵接,限制握柄34向前方的移动。一对第2突起3414分别为顶端折弯的L字形,自握柄主体34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一对第2突起3414在握柄主体34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一对第1突起3413和一对第2突起3414用于将握柄34安装于主体部31。一对止挡件3415分别为棒状,自握柄主体34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为了防止握柄34被过度压入而设置一对止挡件3415。也就是说,通过使一对止挡件3415与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抵接,防止握柄34被过度压入。此外,握柄主体341在前表面具有多个(4个)凹部3416。多个(4个)凹部3416用于将握柄盖342安装于握柄主体341。
握柄盖342为矩形的板状。握柄盖342由透明的树脂制成。如图8的B所示,握柄盖342在后表面具有分别嵌入多个(4个)凹部3416的多个(4个)突起3421。通过使多个突起3421分别嵌入握柄主体341的多个凹部3416,将握柄盖342安装在握柄主体341的前表面侧。握柄盖342的与握柄主体341的收纳空间3412相对的部分形成为透明,以确保在标签343上记载的信息的辨认性。另一方面,握柄盖342形成为与握柄主体341的一对通孔3411对应的部分具有光散射性。
如图5和图6所示,弹簧块33配置在回路块32的多个开关22与多个握柄34之间。弹簧块33由树脂(优选具有挠性的树脂)制成。如图5、图6以及图9所示,弹簧块33包括支承框330、多个弹簧片331、332以及多个复位弹簧333。
支承框330包括中央片3301、一对侧片3302、3303以及一对连结片3304、3305。中央片3301为长条状。一对侧片3302、3303以空开预定间隔的方式位于中央片3301的宽度方向(图9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并且沿与中央片3301相同的方向(图9的上下方向)延伸。连结片3304在中央片3301和一对侧片3302、3303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图9的上端)连结该中央片3301和一对侧片3302、3303。连结片3305在中央片3301和一对侧片3302、3303的长度方向的第2端(图9的下端)连结该中央片3301和一对侧片3302、3303。这样,在支承框330上,一对侧片3302、3303和一对连结片3304、3305形成矩形的框,中央片3301位于该矩形的框的中央。
多个弹簧片331、332含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8个)第1弹簧片331(331a~331h)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第2弹簧片332(332a~332d)。
多个第1弹簧片331均为相同的形状。第1弹簧片331为长条的板状。第1弹簧片331在前表面的顶端部具有向前方突出的一对突起3311。一对突起3311沿第1弹簧片331的长度方向排列。在向前方对握柄34施力时,一对突起3311与握柄34接触。另外,第1弹簧片331在后表面具有与开关22接触的突起3312。多个第1弹簧片331a~第1弹簧片331d从侧片3302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向第2端依次排列。另外,多个第1弹簧片331e~第1弹簧片331h从侧片3303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向第2端依次排列。第1弹簧片331a位于开关22a与握柄34a之间,第1弹簧片331b位于开关22b与握柄34b之间,第1弹簧片331c位于开关22c与握柄34c之间,第1弹簧片331d位于开关22d与握柄34d之间,第1弹簧片331e位于开关22e与握柄34e之间,第1弹簧片331f位于开关22f与握柄34f之间,第1弹簧片331g位于开关22g与握柄34g之间,第1弹簧片331h位于开关22h与握柄34h之间。第1弹簧片331a~第1弹簧片331d自侧片3302向中央片3301(即侧片3303)侧突出,第1弹簧片331e~第1弹簧片331h自侧片3303向中央片3301(即侧片3302)侧突出。
多个第2弹簧片332均为相同的形状。第2弹簧片332为长条的板状。但第2弹簧片332的宽度比第1弹簧片331宽。第2弹簧片332与第1弹簧片331同样,在前表面的顶端部具有向前方突出的一对突起3321。一对突起3321沿第2弹簧片332的长度方向排列。另外,第2弹簧片332与第1弹簧片331同样,在后表面具有突起3322。多个第2弹簧片332a~第2弹簧片332d与多个开关22a~开关22h均不重叠。第2弹簧片332a位于第1弹簧片331a、331b之间(即,第1弹簧片331a、331b的旁边),并自侧片3302向中央片3301(即,侧片3303)侧突出。也就是说,第2弹簧片332a沿与旁边的第1弹簧片331a、331b相同的方向突出。第2弹簧片332b位于第1弹簧片331c、331d之间(即,第1弹簧片331c、331d的旁边),并自侧片3302向中央片3301(即,侧片3303)侧突出。也就是说,第2弹簧片332b沿与旁边的第1弹簧片331c、331d相同的方向突出。第2弹簧片332c位于第1弹簧片331e、331f之间(即,第1弹簧片331e、331f的旁边),并自侧片3303向中央片3301(即,侧片3302)侧突出。也就是说,第2弹簧片332c沿与旁边的第1弹簧片331e、331f相同的方向突出。第2弹簧片332d位于第1弹簧片331g、331h之间(即,第1弹簧片331g、331h的旁边),并自侧片3303向中央片3301(即,侧片3302)侧突出。也就是说,第2弹簧片332d沿与旁边的第1弹簧片331g、331h相同的方向突出。这样,多个第2弹簧片332的各第2弹簧片332位于多个第1弹簧片331中的任一个第1弹簧片331的旁边,并沿与旁边的第1弹簧片331相同的方向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弹簧片331分别位于多个握柄34与多个开关22之间而构成向前方对多个握柄34施力的多个主弹簧片。多个第2弹簧片332构成与多个开关22均不重叠的多个副弹簧片。
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8个)复位弹簧333均为相同的形状。复位弹簧333为长条的板状。复位弹簧333在前表面的顶端部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突起3331。多个复位弹簧333a~复位弹簧333d自中央片3301的靠侧片3302侧的端部向侧片3302侧突出。在中央片3301的宽度方向上,复位弹簧333a与第1弹簧片331a空开间隔地相对,复位弹簧333b与第1弹簧片331b空开间隔地相对,复位弹簧333c与第1弹簧片331c空开间隔地相对,复位弹簧333d与第1弹簧片331d空开间隔地相对。复位弹簧333a用于向前方对握柄34a施力,复位弹簧333b用于向前方对握柄34b施力,复位弹簧333c用于向前方对握柄34c施力,复位弹簧333d用于向前方对握柄34d施力。多个复位弹簧333e~复位弹簧333h自中央片3301的靠侧片3303侧的端部向侧片3303侧突出。在中央片3301的宽度方向上,复位弹簧333e与第1弹簧片331e空开间隔地相对,复位弹簧333f与第1弹簧片331f空开间隔地相对,复位弹簧333g与第1弹簧片331g空开间隔地相对,复位弹簧333h与第1弹簧片331h空开间隔地相对。复位弹簧333e用于向前方对握柄34e施力,复位弹簧333f用于向前方对握柄34f施力,复位弹簧333g用于向前方对握柄34g施力,复位弹簧333h用于向前方对握柄34h施力。
另外,弹簧块33具有一对突出片334。一对突出片334中的一突出片334将侧片3302的位于第1弹簧片331b、331c之间的部位与中央片330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连结。另一突出片334将侧片3303的位于第1弹簧片331f、331g之间的部位与中央片330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连结。
另外,弹簧块33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4个)窗孔335。多个窗孔335形成于支承框330的中央片3301。如图9所示,多个窗孔335含有:多个(16个)第1窗孔3351,其形成在与多个显示元件270分别对应的位置;以及多个(8个)第2窗孔3352,其形成在不与多个显示元件270对应的位置。
另外,弹簧块33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轴部336。多个轴部336以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的方式形成在弹簧块33(支承框330)的一端(图9的下端)。多个轴部336以共同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成为与支承框330的中央片3301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式排列。多个轴部336以分别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31的多个轴承部315。另外,各轴承部315形成为弧状而非筒状。因此,多个轴部336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于多个轴承部315。这样,利用由多个轴部336和多个轴承部315构成的安装构造,弹簧块33在第1端以能绕与主体部31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第1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31。特别是,弹簧块33能在彼此不同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相对于主体部31旋转。如图10A所示,第1位置是能自主体部31卸下弹簧块33的位置。若用另一种说法,则在将弹簧块33的多个轴部336安装于主体部31的多个轴承部315时,弹簧块33位于第1位置。如图10B所示,第2位置是弹簧块33位于相对于主体部31而言的规定位置的位置。如图11所示,规定位置是至少第1弹簧片331a与开关22a相对、第1弹簧片331b与开关22b相对、第1弹簧片331c与开关22c相对、第1弹簧片331d与开关22d相对、第1弹簧片331e与开关22e相对、第1弹簧片331f与开关22f相对、第1弹簧片331g与开关22g相对以及第1弹簧片331h与开关22h相对的位置。
另外,弹簧块33具有窗孔337。窗孔337是使构成通信部25的发光部251和受光部252暴露的孔。也就是说,为了供红外线穿过而设置窗孔337。
另外,弹簧块33具有一对第1通孔3381和一对第2通孔3382。一对第1通孔3381形成在与主体部31的第1螺纹孔3161对应的位置,一对第2通孔3382形成在与主体部31的第2螺纹孔3162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1通孔3381形成于连结片3304,一对第2通孔3382分别形成于一对突出片334。一对第1通孔3381和一对第2通孔3382用于将弹簧块33固定于主体部31。
另外,弹簧块33具有多个限制突起339。多个限制突起339设在中央片33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限制突起339通过在后表面与握柄34的第2突起3414的顶端抵接,限制握柄34向前方的移动。
保护片35为长条状,安装在弹簧块33的中央片3301的前表面。为了保护显示元件270(例如不受静电影响)而设置保护片35。保护片35的一部分不透明,至少与弹簧块33的多个窗孔335对应的部位是透明的。另外,在图5、图6、图10A以及图10B中,用点的阴影表示保护片35中不透明的部分。
保护盖36以覆盖窗孔337的方式安装在弹簧块33的连结片3304的前表面。保护盖36为矩形,由使红外线穿透的材料形成。为了保护通信部25的发光部251和受光部252而设置保护盖36。换言之,通信部25具有对发光部251和受光部252进行保护的保护盖36。
一对第1安装螺钉371和一对第2安装螺钉372用于将弹簧块33固定于主体部31。
固定螺钉373用于将主体块30固定于安装框50。
一对端子38是用于使回路块32与信号线7电连接的端子。如图4所示,一对端子38设在主体部31的后侧部分311的后表面。一对端子38在后侧部分311的内部与回路块32电连接。一对端子38是螺钉端子。
(2-1-2)盖
盖40覆盖主体块30的前表面的周缘部分。盖40主要用于提高操作终端器2的外观。如图3和图4所示,盖40包括前壁部41、周壁部42以及多个第2结合部43。盖40由树脂(特别是不会使红外线穿透的树脂)制成,前壁部41、周壁部42以及多个第2结合部43形成为一体。前壁部41为长方形(矩形或正方形)的框状,在中央具有长方形(矩形或正方形)的开口411。开口411的大小设定为使主体块30的多个握柄34全部暴露。周壁部42自前壁部41的周缘向后方突出。周壁部42形成为包围主体块30(特别是主体部31)并覆盖主体块30的侧面。多个第2结合部43自前壁部4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多个第2结合部43用于将盖40安装于主体块30。通过使多个第2结合部43与主体块30的主体部31的多个第1结合部314分别机械性地结合,将盖40安装于主体块30。多个第2结合部43配置在与多个第1结合部314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壁部41的4个边的各边各配置有2个第2结合部43。
(2-1-3)安装框
安装框50固定于建材。例如,安装框50固定于埋入建材的布线箱,由此固定于建材。安装框50在前表面侧支承主体块30。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框50包括框体51和一对支承部52。安装框50的强度(机械强度)比主体部31高。例如,安装框50由比主体部31硬的材料(例如金属)形成。另外,在安装框50上,框体51和一对支承部52形成为一体。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和折弯加工,能够形成安装框50。
框体51为长方形(矩形或正方形)的框状,在中央具有开口511。开口511的大小设定为能够收纳主体部31的后侧部分311。开口511为矩形。框体51在与前后方向(厚度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图3和图4的大致左右方向)上,在开口511的两侧具有安装孔512。为了利用螺钉等将安装框50固定于建材(布线箱)而使用安装孔512。另外,框体51在与前后方向和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图3和图4的大致上下方向)的一端(图3和图4的下端)具有螺纹孔513。螺纹孔513与主体块30的通孔3163对应。固定螺钉373经由通孔3163插入螺纹孔513。
一对支承部52用于临时保持(或临时固定)主体块30。详细而言,一对支承部52分别支承主体块30(主体部31)的一对突起3111。由此,一对支承部52保持主体块30。一对支承部52为板状,以彼此相对的方式自框体51的开口511的第1方向的两缘向后方突出。一对支承部52分别具有供一对突起3111中的对应的突起插入的空出部521。空出部521含有第1通路5211和第2通路5212。第1通路5211沿安装框50的前后方向(与主体部31的前后方向一致)延伸,并且前端开放。第2通路5212沿与安装框50的第1方向(与主体部31的规定方向一致)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安装框50的第2方向)延伸。第2通路5212在第1端(图3和图4的上端)与第1通路5211连结,并且第2端(图3和图4的下端)封闭。
这样的安装框50是用于将保持回路零件的主体部31固定于建材100的安装框,由比主体部31坚硬的材料形成。安装框50具有:螺纹孔513,其与沿主体部31的前后方向贯通主体部31的通孔3163对应;以及一对支承部52,其分别支承自与主体部31的前后方向交叉的规定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突起3111。这里,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回路零件含有信号处理部23和多个开关22。但在着眼于安装框50的情况下,回路零件不限定于操作终端器2的回路零件。也就是说,由主体部31保持的回路零件也可以是控制终端器3的回路零件、插座(交流插座、直流插座以及USB插座等)的回路零件。
(2-2)组装
接下来,说明操作终端器2的组装方法。以下的组装方法只是一个例子,操作终端器2的组装方法不只限定于下述的例子。
如图4和图5所示,将回路块32和一对端子38安装于主体部31。回路块32以封闭开口3101的方式安装在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中央部。由此,主体部31在前表面安装有多个开关22、通信部25、信号处理部23以及切换部26。一对端子38安装在后侧部分311的后表面,并与回路块32电连接。另外,在弹簧块33安装有保护片35和保护盖36。另外,在多个握柄34的各握柄34处,通过使多个突起3421分别嵌入握柄主体341的多个凹部3416,将握柄盖342安装在握柄主体341的前表面侧。另外,根据需要,将标签343收纳于握柄主体341的收纳空间3412。
接下来,进行将弹簧块33固定于主体部31的作业。在该作业中,首先将弹簧块33的多个轴部336安装于主体部31的多个轴承部315。由此,如图10A所示,弹簧块33相对于主体部31位于第1位置。随后,使弹簧块33绕多个轴部336的中心轴线(多个轴承部315的旋转轴线)旋转而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参照图10B)。在第2位置,第1弹簧片331a与开关22a相对,第1弹簧片331b与开关22b相对,第1弹簧片331c与开关22c相对,第1弹簧片331d与开关22d相对,第1弹簧片331e与开关22e相对,第1弹簧片331f与开关22f相对,第1弹簧片331g与开关22g相对,第1弹簧片331h与开关22h相对。另外,在第2位置,弹簧块33的一对第1通孔3381与主体部31的一对第1螺纹孔3161相对,弹簧块33的一对第2通孔3382与主体部31的一对第2螺纹孔3162相对。并且,将一对第1安装螺钉371经由一对第1通孔3381插入一对第1螺纹孔3161。同样,将一对第2安装螺钉372经由一对第2通孔3382插入一对第2螺纹孔3162。
随后,将多个握柄34a~握柄34h安装于主体部31。多个握柄34a~握柄34h均以同样的方法安装于主体部31。因此,只说明握柄34a。在将握柄34a安装于主体部31时,首先将握柄34a的一对第1突起3413插入第1限制片312a的通孔3121和第2限制片313a的一对通孔3131中的一者。随后,向主体部31侧按压握柄34a,使握柄34a的一对第2突起3414的各自的顶端向弹簧块33的对应的限制突起339(复位弹簧333a的两侧的限制突起339)的后表面侧移动。由此,如图12和图13所示,握柄34a被安装于主体块30。在这样安装握柄34时,一对第1突起3413插入从多个第1限制片312a的通孔3121和多个第2限制片313a的一对通孔3131选择的一对通孔。另外,一对第2突起3414与从多个限制突起339选择的一对限制突起339的后表面抵接。
如图13所示,第1弹簧片331a位于握柄34a与开关22a之间。第1弹簧片331a利用其后表面的突起3312与开关22a接触。另一方面,第1弹簧片331a利用其前表面的一对突起3311与握柄34a的后表面接触。另外,复位弹簧333a的突起3331与握柄34a的后表面接触。这样,主要利用弹簧块33的第1弹簧片331a向前方对握柄34a施力。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握柄34a的一对第1突起3413与第1限制片312或第2限制片313的顶端部分的后表面接触。另外,握柄34a的一对第2突起3414分别与弹簧块33的限制突起339的后表面接触。利用第1限制片312和限制突起339,或者利用第2限制片313和限制突起339,限制握柄34a向前方的移动。换言之,第1限制片312或第2限制片313构成后表面与握柄34的第1端侧的第1部位(第1突起3413)抵接的多个第1限制部。另外,限制突起339构成后表面与握柄34的第2端侧的第2部位(第2突起3414)抵接的第2限制部。
这样,利用第1弹簧片331a将握柄34a压靠于第1限制片312和限制突起339,或者压靠于第2限制片313和限制突起339。因此,无论按压握柄34a的前表面的哪个部分,都能使握柄34a向后方移动。当握柄34a向后方移动时,第1弹簧片331a向主体部31侧被按压,由此开关22a被按压。
通过将多个握柄34a~握柄34h安装于主体部31,能够获得图3和图4所示那样的主体块30。在主体块30上,如图11所示,握柄34a配置在开关22a的前方,握柄34b配置在开关22b的前方,握柄34c配置在开关22c的前方,握柄34d配置在开关22d的前方,握柄34e配置在开关22e的前方,握柄34f配置在开关22f的前方,握柄34g配置在开关22g的前方,握柄34h配置在开关22h的前方。此外,第1弹簧片331a配置在握柄34a与开关22a之间,第1弹簧片331b配置在握柄34b与开关22b之间,第1弹簧片331c配置在握柄34c与开关22c之间,第1弹簧片331d配置在握柄34d与开关22d之间,第1弹簧片331e配置在握柄34e与开关22e之间,第1弹簧片331f配置在握柄34f与开关22f之间,第1弹簧片331g配置在握柄34g与开关22g之间,第1弹簧片331h配置在握柄34h与开关22h之间。另外,在图1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多个握柄34a~握柄34h。
在将操作终端器2安装于建材100时,首先将安装框50固定于建材100。更详细而言,将螺钉经由安装框50的一对安装孔512插入布线箱,从而将安装框50固定于布线箱,上述布线箱埋入于建材100。这里,由于安装框50比主体部31坚硬,因此与直接将主体部31安装于布线箱的情况不同,向建材100安装时的主体部31的变形得到抑制。接着,进行将主体块30固定于预先固定于建材100的安装框50的作业。在该作业中,首先如图14的A所示,将主体块30配置在安装框50的前方。此时,以主体块30的一对突起3111位于安装框50的一对空出部521的前方的方式大致地进行对位。接着,使主体块30向安装框50侧移动而将主体部31的后侧部分311插入安装框50的开口511,并且将一对突起3111分别从前端侧插入对应的空出部521的第1通路5211。当保持该状态不变地将主体块30压进去时,安装框50的框体51的前表面与主体部31的前侧部分310的后表面接触。另外,如图14的B所示,各突起3111位于空出部521的第1通路5211的后端。随后,以各突起3111从空出部521的第1通路5211向第2通路5212移动的方式使主体块30相对于安装框50移动(在图14的B中,使主体块30相对于安装框50向下方移动)。由此,各突起3111位于第2通路5212的第2端,并由支承部52支承。也就是说,安装框50的一对支承部52利用一对突起3111支承主体块30。因此,能将主体块30临时固定于安装框50。随后,将固定螺钉373经由主体块30的通孔3163插入安装框50的螺纹孔513。由此,将主体块30固定在安装框50的前表面。
随后,将盖40安装于主体块30。具体而言,通过将盖40的多个第2结合部43勾挂于主体块30的多个第1结合部314(参照图5),将盖40安装在主体块30的前表面。由此,如图2的A所示,多个握柄34自盖40的开口411暴露,但通信部25和切换部26被盖40覆盖(隐藏)。
(2-3)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5的A和图15的B说明使地址与多个开关22关联的方法。在初始状态下,如图15的A所示,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1切换位置。
为了使地址与多个开关22关联,使用设定器6。为了能够进行设定器6与操作终端器2的通信,首先自操作终端器2拆下盖40。由此,如图15的A和图15的B所示,通信部25暴露。另外,切换部26暴露。由于在周壁部317设有操作孔3171,因此抑制在对切换部26的手动操作部261进行操作时周壁部317成为干扰。
首先,用户操作设定器6而发送开始信号。信号处理部23在经由通信部25接收开始信号时,使与设定对象对应的显示元件270点亮。由于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1切换位置,因此4个开关22a~开关22d为设定对象。因而,如图15的A所示,信号处理部23使与开关22a对应的显示元件270a、与开关22b对应的显示元件270b、与开关22c对应的显示元件270c以及与开关22d对应的显示元件270d点亮,并使与开关22e对应的显示元件270e、与开关22f对应的显示元件270f、与开关22g对应的显示元件270g以及与开关22h对应的显示元件270h熄灭。由此,自与开关22a对应的握柄34a、与开关22b对应的握柄34b、与开关22c对应的握柄34c以及与开关22d对应的握柄34d的一对通孔3411辐射光。另外,信号处理部23自通信部25输出用于表示设定对象的4个开关22a~开关22d与地址的对应关系的状态信号。设定器6在接收状态信号时,将状态信号所表示的对应关系显示在设定器6的显示器上。
在对4个开关22a~开关22d设定地址的情况下,用户操作设定器6,设定4个地址,并发送设定信号即可。信号处理部23在经由通信部25接收设定信号时,使4个地址依次关联于4个开关22a~开关22d。由此,存储在存储部24的4个开关22a~开关22d与地址的对应关系得到更新。
另一方面,在对另外的4个开关22e~开关22h设定地址的情况下,用户使手动操作部261从第1切换位置向第2切换位置移动即可。由此,信号处理部23选择4个开关22e~开关22h作为设定对象,而不是选择4个开关22a~开关22d作为设定对象。并且,在用户操作设定器6而发送开始信号时,信号处理部23响应开始信号而使与设定对象对应的显示元件270点亮。在该情况下,4个开关22e~开关22h为设定对象。如图15的B所示,信号处理部23使与开关22e对应的显示元件270e、与开关22f对应的显示元件270f、与开关22g对应的显示元件270g以及与开关22h对应的显示元件270h点亮,并使与开关22a对应的显示元件270a、与开关22b对应的显示元件270b、与开关22c对应的显示元件270c以及与开关22d对应的显示元件270d熄灭。由此,自与开关22e对应的握柄34e、与开关22f对应的握柄34f、与开关22g对应的握柄34g以及与开关22h对应的握柄34h的一对通孔3411辐射光。另外,信号处理部23自通信部25输出用于表示设定对象的4个开关22e~开关22h与地址的对应关系的状态信号。设定器6在接收状态信号时,将状态信号所表示的对应关系显示在设定器6的显示器上。随后,当用户操作设定器6而设定4个地址,并发送设定信号时,信号处理部23使4个地址依次关联于4个开关22e~开关22h。由此,存储在存储部24的4个开关22e~开关22h与地址的对应关系得到更新。
这样,在操作终端器2中,能够利用切换部26的手动操作部261改变设定对象的开关。因此,不必准备多个通信部25。因而,用户在利用设定器6设定地址时,不用犹豫向哪个通信部25输送设定信号才好。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地址与多个开关22关联的作业。
(2-4)总结
如上所述,在操作终端器2中,能够利用切换部26的手动操作部261改变作为设定对象的开关。因此,即使在开关22的数量比能够利用设定器6一次设定的地址的数量多的情况下,也不必准备多个通信部25。因而,用户在利用设定器6设定地址时,不用犹豫向哪个通信部25输送设定信号才好。另外,由于通信部25为1个,因此自设定器6输送到通信部25的设定信号不可能被另外的通信部接收。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地址与多个开关22关联的作业。
这里,日本特开2006-9445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操作开关布线器具(操作终端器)。操作开关布线器具具有被单独地分配了与继电器的地址关联的地址的8个操作开关(开关)。另外,操作开关布线器具收纳有用于将传输信号(操作信号)送出到信号线的信号处理部,该传输信号含有与各操作开关的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以及被操作了的操作开关的地址。8个操作开关和信号处理部被收纳在由主体部和盖构成的器体内。在盖的与操作开关相对的部位以沿前后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包覆各操作开关的操作元件的操作按钮。在日本特开2006-94452号公报中,未考虑使操作开关布线器具的操作开关的数量增减。因此,在制造操作开关的数量不同的操作开关布线器具的情况下,整体的制造成本可能增加。
相对于此,在操作终端器2中,弹簧块33除了多个主弹簧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1弹簧片331)以外,还具有多个副弹簧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2弹簧片332)。因此,能在开关的数量不同的操作终端器2中使用同一弹簧块33。因此,在制造开关的数量不同的操作终端器2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6-94452号公报中,安装片自主体部的上下两侧面的前缘向上下两侧延伸出来,在各安装片设有供箱用螺钉贯穿的长孔,该箱用螺钉用于螺钉固定于埋设在施工面(建材)的埋入箱(布线箱)。这里,在将主体部螺钉固定于埋入箱时,若较强地紧固箱用螺钉,则负载作用于主体部,主体部有时变形。当主体部这样变形时,可能难以向主体部安装盖、装饰板等。
相对于此,在操作终端器2中,使用由比主体部31坚硬的材料形成的安装框50将主体部31固定于建材100。因此,与直接将主体部31安装于布线箱的情况不同,向建材100安装时的主体部31的变形得到抑制。另外,安装框50的一对支承部52利用一对突起3111支承主体块30(主体部31)。因此,能将主体部31临时固定于安装框50。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操作终端器2固定于建材100的作业。
1.2实施方式2
图16的A和图16的B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终端器2A的外观图(立体图)。操作终端器2A与操作终端器2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握柄和开关的数量。
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操作终端器2A。如图16的A和图16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终端器2A包括主体块30A、盖40以及安装框50。
主体块30A与主体块30相同,但具有回路块32A来代替回路块32。另外,主体块30A与主体块30相同,具有4个握柄34(34i~34l)。也就是说,主体部31、弹簧块33、保护片35、保护盖36、一对第1安装螺钉371、一对第2安装螺钉372、固定螺钉373以及一对端子38在主体块30A和主体块30中是通用的。另外,在图17中,仅为了简化附图而省略了保护片35和保护盖36的图示。
回路块32A与回路块32不同,具有4个开关22(22i~22l)。4个开关22i~开关22l安装在基板320的前表面。4个开关22i~开关22l以构成沿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列的方式排列。更详细而言,4个开关22i~开关22l构成沿基板320的宽度方向(图17的左右方向)排列的2个列。2个列中的一列是2个开关22i、22j沿基板320的长度方向(图17的上下方向)排列而成的列,另一列是2个开关22k、22l沿基板320的长度方向(图17的上下方向)排列而成的列。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26的第1切换位置和第2切换位置是在2个开关22i、22j的列和2个开关22k、22l的列排列的方向上不同的位置。
显示部27含有多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对)显示元件270(270i~270l)。一对显示元件270i与开关22i对应,一对显示元件270j与开关22j对应,一对显示元件270k与开关22k对应,一对显示元件270l与开关22l对应。
另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使由自通信部25接收的设定信号指定的地址与根据手动操作部261的位置而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关联。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在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1切换位置的情况下,从多个开关22选择2个开关22i、22j来作为设定对象。另外,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在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2切换位置的情况下,从多个开关22选择另外2个开关22k、22l来作为设定对象。信号处理部23从多个开关22选择2个开关22i、22j的列和2个开关22k、22l的列中的任一者来作为设定对象。如上所述,第1切换位置是基板320的宽度方向的第1端侧(图17的左端侧)的位置,第2切换位置是基板320的宽度方向的第2端侧(图17的右端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多个切换位置分别与多个列中的预定方向上的序号相同的列关联。因此,用户能够直观地用切换部26选择设定对象。
信号处理部23在经由通信部25自设定器6接收设定信号时,使由设定信号指定的地址与被选为设定对象的开关22关联。由此,存储在存储部24的对应关系得到更新。设定信号例如含有2个地址。由于在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1切换位置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选择2个开关22i、22j作为设定对象,因此当接收设定信号时,使2个地址依次与2个开关22i、22j关联。另外,由于在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2切换位置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选择2个开关22k、22l作为设定对象,因此当接收设定信号时,使2个地址依次与2个开关22k、22l关联。另外,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利用显示部27显示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在经由通信部25自设定器6接收旨在开始地址设定的开始信号时,使与设定对象对应的显示元件270点亮。由此,显示部27显示从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采用该结构,信号处理部23能让用户知道设定对象。另外,在切换部26的手动操作部261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时,信号处理部23使与设定对象对应的显示元件270点亮。
为了供用户操作4个开关22i~开关22l而设置4个握柄34i~握柄34l。4个握柄34i~握柄34l均为相同的形状。4个握柄34i~握柄34l与实施方式1的8个握柄34a~握柄34h的不同之处在于,宽度方向的大小分别为实施方式1的8个握柄34a~握柄34h的各自的大小的约2倍。也就是说,握柄34i~握柄34l大致是沿宽度方向排列2个握柄34a~握柄34h后得到的大小。4个握柄34i~握柄34l与4个开关22i~开关22l同样,以构成沿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列的方式排列。更详细而言,4个握柄34i~握柄34l构成沿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1方向(图17的左右方向)排列的2个列。2个列中的一列为2个握柄34i、34j沿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2方向(图17的上下方向)排列而成的列,另一列为2个握柄34k、34l沿前侧部分310的前表面的第2方向(图17的上下方向)排列而成的列。
4个握柄34i~握柄34l均以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握柄34a的安装方法相同的方法安装于主体块30A。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安装握柄34i时,将一对第1突起3413插入第2限制片313a的一对通孔3131,使一对第2突起3414与复位弹簧333a、333b间的一对限制突起339的后表面抵接。同样,在安装握柄34j时,将一对第1突起3413插入第2限制片313c的一对通孔3131,使一对第2突起3414与复位弹簧333c、333d间的一对限制突起339的后表面抵接。在安装握柄34k时,将一对第1突起3413插入第2限制片313d的一对通孔3131,使一对第2突起3414与复位弹簧333e、333f间的一对限制突起339的后表面抵接。在安装握柄34l时,将一对第1突起3413插入第2限制片313f的一对通孔3131,使一对第2突起3414与复位弹簧333g、333h间的一对限制突起339的后表面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片332a位于握柄34i与开关22i之间。第2弹簧片332a利用后表面的突起3322与开关22i接触。另一方面,第2弹簧片332a利用前表面的一对突起3321与握柄34i的后表面接触。另外,复位弹簧333a、333b的突起3331与握柄34i的后表面接触。这样,主要利用弹簧块33的第2弹簧片332a向前方对握柄34i施力。另一方面,握柄34i的一对第1突起3413与第2限制片313a的顶端部分的后表面接触。另外,握柄34i的一对第2突起3414分别与弹簧块33的限制突起339的后表面接触。利用第2限制片313和限制突起339限制握柄34i向前方的移动。由此,利用第2弹簧片332a使握柄34i压靠于第2限制片313和限制突起339。因此,无论按压握柄34i的前表面的哪个部分,都能使握柄34i向后方移动。当握柄34i向后方移动时,第2弹簧片332a向主体部31侧被按压,由此,开关22i被按压。
弹簧块33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320安装有4个开关22i~开关22l来代替8个开关22a~开关22h。这里,4个开关22i~开关22l分别位于4个第2弹簧片332a~第2弹簧片332d的后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多个第2弹簧片332分别位于多个握柄34与多个开关22之间而构成向前方对多个握柄34施力的多个主弹簧片。另一方面,多个第1弹簧片331构成与多个开关22均不重叠的多个副弹簧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320安装有8个显示元件270来代替16个显示元件270。这里,8个显示元件270在基板320上安装在与弹簧块33的8个第2窗孔3352分别对应的位置。换言之,弹簧块33的多个窗孔335含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6个)第1窗孔3351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第2窗孔3352。这里,16个第1窗孔3351形成在不与显示元件270i~显示元件270l对应的位置。8个第2窗孔3352形成在与显示元件270i~显示元件270l分别对应的位置。
也就是说,在实施方式1中实质上未使用弹簧块33的多个第2弹簧片332和多个第2窗孔3352,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弹簧块33的多个第2弹簧片332和多个第2窗孔3352。相反,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了弹簧块33的多个第1弹簧片331和多个第1窗孔3351,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实质上未使用弹簧块33的多个第1弹簧片331和多个第1窗孔3351。这样,弹簧块33能够用在握柄34和开关22的数量不同的操作终端器2和操作终端器2A中的任一者中。因而,通过利用弹簧块33,在制造开关的数量不同的操作终端器2、2A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2.变形例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2只不过是本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的可能的例子。另外,所述实施方式只要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则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以下,列举所述实施方式1、2的变形例。
例如,在主体块30(30A)中,保护片35和保护盖36并非必需。另外,根据将弹簧块33固定于主体部31的方法的不同,有时不需要一对第1安装螺钉371和一对第2安装螺钉372。例如,也可以通过将弹簧块33和主体部31的一者的突起嵌入另一者的凹部,来将弹簧块33固定于主体部31。另外,一对端子38不限定于螺钉端子。端子38也可以是所谓的快速连接端子,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器。
例如,主体部31不一定必须具有前侧部分310和后侧部分311。另外,前侧部分310也可以不是四边形(矩形或正方形)的板状,可以是圆形、其他的多边形。另外,后侧部分311不一定必须是中空的矩形的箱状。主体部31只要是至少在前表面安装有多个开关22和信号处理部23的构造即可。
例如,在回路块32中,开关22的数量只要为2个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开关22不限定于轻触开关,也可以是其他的开关。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信号处理部23选择2个以上的开关22来作为设定对象,但也可以只选择1个开关22来作为设定对象。另外,信号处理部23不一定必须选择一列的开关22作为设定对象。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在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1切换位置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也可以选择开关22a、22b、22c、22d、22h来作为设定对象。在该情况下,在手动操作部261位于第2切换位置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也可以选择其余的开关22e、22f、22g来作为设定对象。也就是说,也可以将多个开关22分类为成为设定对象的2个以上的组。这里,各组只要至少含有1个开关22即可。
另外,通信部25只要具有受光部252即可,发光部251不是必需的。也就是说,通信部25只要至少能够接收设定信号即可。另外,通信部25也可以构成为进行将红外线以外的物质作为介质的无线通信(例如光通信)。或者,通信部25只要构成为通过有线通信来接收设定信号即可。在该情况下,通信部25例如可以是能够连接通信线的连接器(USB连接器、LAN电缆的连接器)。
切换部26不限定于滑动开关,也可以是旋转开关等。总之,切换部26只要能供手动操作部261在多个切换位置间移动即可。另外,切换位置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只要为2个以上即可。
显示部27针对每个开关22都具有一对显示元件270,但与1个开关22对应的显示元件270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
例如,在弹簧块33中,多个弹簧片(第1弹簧片331和第2弹簧片332)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设想的开关的数量,适当地决定多个弹簧片(第1弹簧片331和第2弹簧片332)的数量。例如,上述的弹簧块33为了能够至少用在具有8个开关22的操作终端器2以及具有4个开关22的操作终端器2A中,具有8个第1弹簧片331和4个第2弹簧片332。
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弹簧块33具有多个轴部336,主体部31具有多个轴承部315。相反,也可以是,主体部31具有多个轴部,弹簧块33具有将多个轴部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多个轴承部。
例如,在握柄34中,握柄盖342不是必需的,也可以单独使用握柄主体341。在该情况下,握柄主体341也可以不具有凹部3416。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主体部31具有后表面与握柄34的靠第1端侧的第1部位(第1突起3413)抵接的多个第1限制部(第1限制片312和第2限制片313)。也可以在弹簧块33设有这样的第1限制部。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弹簧块33具有后表面与握柄34的靠第2端侧的第2部位(第2突起3414)抵接的第2限制部(限制突起339)。也可以在主体部31设有这样的第2限制部。总之,只要主体部31和弹簧块33的一者具有第1限制部和第2限制部中的至少一者即可。或者,也可以将握柄34以在一端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31或弹簧块33。
另外,操作终端器2不一定必须包括盖40和安装框50。另外,盖40也可以为金属制,而不是树脂制。另外,安装框50也可以为树脂制,而不是金属制。但优选是,安装框50由比主体部31坚硬的材料形成。另外,在安装框50上,空出部521具有第1通路5211和第2通路5212,但空出部521也可以是直线状或曲线状的通路。在该情况下,优选是,空出部521的前端和后端在与安装框50的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图14C的上下方向)上为不同的位置。由此,容易维持主体部31被临时固定于安装框50的状态。另外,空出部521不必一定沿支承部52的厚度方向贯穿支承部52,也可以是能供突起3111插入的槽。或者,空出部521也可以是供突起3111嵌入的凹部或通孔。在该情况下,优选是,一对支承部52形成为沿彼此分开的方向挠曲。
3.形态
采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2以及变形例,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地址与多个开关关联的作业。从该观点出发,本发明的第1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包括多个开关(22)、信号处理部(23)、通信部(25)以及切换部(26)。上述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当上述多个开关(22)中的任一个开关(22)被操作时,该信号处理部(23)输出含有与被操作了的开关(22)对应的地址的操作信号。上述通信部(25)构成为接收用于指定与从上述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关联的地址的设定信号。上述切换部(26)具有能在多个切换位置间移动的手动操作部(261)。上述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使由自上述通信部(25)接收的上述设定信号指定的地址与根据上述手动操作部(261)的位置从上述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上述设定对象关联。采用第1形态,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地址与多个开关(22)关联的作业。
第2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能够利用与第1形态的组合来实现。在第2形态中,上述操作终端器(2、2A)还包括用于显示从上述多个开关(22)中选择出的上述设定对象的显示部(27)。采用第2形态,用户能够容易地知道设定对象。
第3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能够利用与第1形态或第2形态的组合来实现。在第3形态中,上述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根据上述手动操作部(261)的位置,从上述多个开关(22)中选择2个以上的开关作为上述设定对象。采用第3形态,能够一并设定2个以上的开关的地址。
第4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能够利用与第3形态的组合来实现。在第4形态中,上述多个开关(22)以构成沿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列的方式排列。上述多个切换位置是至少在上述预定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上述多个切换位置分别与上述多个列中的上述预定方向上的序号相同的列关联。采用第4形态,用户能以直观的操作选择设定对象。
第5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能够利用与第1形态~第4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组合来实现。在第5形态中,上述操作终端器(2、2A)还包括主体部(31)和盖(40)。上述主体部(31)在前表面安装有上述多个开关(22)、上述通信部(25)、上述信号处理部(23)以及上述切换部(26)。上述盖(40)以至少覆盖上述通信部(25)和上述切换部(26)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主体部(31)的上述前表面。采用第5形态,通常利用盖(40)将通信部(25)和切换部(26)隐藏,因此能够降低意外地进行地址设定的可能性。
第6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能够利用与第1形态~第5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组合来实现。在第6形态中,上述通信部(25)具有将红外线作为介质来接收上述设定信号的受光部(252)。采用第6形态,能够容易地进行地址的设定。
第7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能够利用与第1形态~第4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组合来实现。在第7形态中,上述操作终端器(2、2A)还包括主体部(31)、多个握柄(34)以及弹簧块(33)。上述主体部(31)在前表面安装有上述多个开关(22)、上述通信部(25)、上述信号处理部(23)以及上述切换部(26)。上述多个握柄(34)分别配置在上述多个开关(22)的前方,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部(31)沿前后方向移动。上述弹簧块(33)固定于上述主体部(31)。上述弹簧块(33)含有多个弹簧片(331、332)。上述多个弹簧片(331、332)含有多个主弹簧片和多个副弹簧片。上述多个主弹簧片分别位于上述多个握柄(34)与上述多个开关(22)之间,用于向前方对上述多个握柄(34)施力。上述多个副弹簧片与上述多个开关均不重叠。上述多个副弹簧片分别位于上述多个主弹簧片中的任一个主弹簧片的旁边,并沿与旁边的主弹簧片相同的方向突出。
采用第7形态,在制造开关的数量不同的操作终端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从该观点出发,第7形态也可以不包括通信部(25)和切换部(26)。换言之,本发明的第7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包括多个开关(22)、信号处理部(23)、主体部(31)、多个握柄(34)以及弹簧块(33)。上述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当上述多个开关(22)中的任一个开关(22)被操作时,该信号处理部(23)输出含有与被操作了的开关(22)对应的地址的操作信号。上述主体部(31)在前表面安装有上述多个开关(22)和上述信号处理部(23)。上述多个握柄(34)分别配置在上述多个开关(22)的前方,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部(31)沿前后方向移动。上述弹簧块(33)固定于上述主体部(31)。上述弹簧块(33)含有多个弹簧片(331、332)。上述多个弹簧片(331、332)含有多个主弹簧片和多个副弹簧片。上述多个主弹簧片分别位于上述多个握柄(34)与上述多个开关(22)之间,用于向前方对上述多个握柄(34)施力。上述多个副弹簧片与上述多个开关均不重叠。上述多个副弹簧片分别位于上述多个主弹簧片中的任一个主弹簧片的旁边,并沿与旁边的主弹簧片相同的方向突出。
第8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能够利用与第7形态的组合来实现。在第8形态中,上述主体部(31)和上述弹簧块(33)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后表面分别与上述多个握柄(34)的各自的靠第1端侧的第1部位(第1突起3413)抵接的多个第1限制部(312、313)。上述主体部(31)和上述弹簧块(33)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后表面分别与上述多个握柄(34)的各自的靠第2端侧的第2部位(第2突起3414)抵接的多个第2限制部(339)。采用第8形态,与握柄(34)在一端固定于主体部(31)或弹簧块(33)的情况不同,无论按压握柄(34)的前表面的哪个部分,都能操作对应的开关(22)。
第9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能够利用与第7形态或第8形态的组合来实现。在第9形态中,上述弹簧块(33)在一端以能绕与上述主体部(31)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彼此不同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主体部(31)。上述第1位置是能自上述主体部(31)卸下上述弹簧块(33)的位置。上述第2位置是上述弹簧块(33)位于相对于上述主体部(31)而言的规定位置的位置。采用第9形态,将弹簧块(33)安装于主体部(31)的作业容易进行。
第10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能够利用与第1形态~第4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组合来实现。在第10形态中,上述操作终端器(2、2A)还包括主体部(31)和安装框(50)。上述主体部(31)在前表面安装有上述多个开关(22)、上述通信部(25)、上述信号处理部(23)以及上述切换部(26)。上述安装框(50)固定于建材(100),由比上述主体部(31)坚硬的材料形成。上述主体部(31)具有沿上述主体部(31)的前后方向贯通上述主体部(31)的通孔(3163)以及自与上述前后方向交叉的规定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突起(3111)。上述安装框(50)具有与上述通孔(3163)对应的螺纹孔(513)以及分别支承上述一对突起(3111)的一对支承部(52)。
采用第10形态,向建材安装时的主体部的变形得到抑制。从该观点出发,第10形态也可以不包括通信部(25)和切换部(26)。换言之,本发明的第10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包括多个开关(22)、信号处理部(23)、主体部(31)以及安装框(50)。上述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当上述多个开关(22)中的任一个开关(22)被操作时,该信号处理部(23)输出含有与被操作了的开关(22)对应的地址的操作信号。上述主体部(31)在前表面安装有上述多个开关(22)和上述信号处理部(23)。上述安装框(50)固定于建材(100),由比上述主体部(31)坚硬的材料形成。上述主体部(31)具有沿上述主体部(31)的前后方向贯通上述主体部(31)的通孔(3163)以及自与上述前后方向交叉的规定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突起(3111)。上述安装框(50)具有与上述通孔(3163)对应的螺纹孔(513)以及分别支承上述一对突起(3111)的一对支承部(52)。
第11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能够利用与第10形态的组合来实现。在第11形态中,上述一对支承部(52)分别具有供上述一对突起中的对应的突起插入的空出部(521)。采用第11形态,仅将一对突起(3111)插入一对支承部(52)的空出部(521),就能将主体部(31)临时固定于安装框(5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临时固定。
第12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能够利用与第11形态的组合来实现。在第12形态中,上述空出部(521)具有第1通路(5211)和第2通路(5212)。上述第1通路(5211)沿上述主体部(31)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前端开放。上述第2通路(5212)沿与上述主体部(31)的前后方向和上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上述第2通路(5212)在第1端与上述第1通路(5211)连结,并且第2端封闭。采用第12形态,与空出部(521)是直线状的通路的情况相比,临时固定于安装框(50)的主体部(31)脱离安装框(50)的可能性得到降低。
第13形态的监视控制系统(10)包括第1形态~第12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操作终端器(2、2A)、传输单元(1)以及控制终端器(3)。上述操作终端器(2、2A)在上述多个开关(22)中的任一个开关(22)被操作时,将上述操作信号发送给上述传输单元(1)。上述传输单元(1)在接收上述操作信号时,将与上述操作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发送给上述控制终端器(3)。采用第13形态,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地址与多个开关(22)关联的作业。

Claims (13)

1.一种操作终端器,其中,
该操作终端器包括:
多个开关;
信号处理部,当所述多个开关中的任一个开关被操作时,该信号处理部输出含有与被操作了的开关对应的地址的操作信号;
通信部,其接收用于指定与从所述多个开关中选择出的设定对象关联的地址的设定信号;以及
切换部,其具有能在多个切换位置间移动的手动操作部,
所述信号处理部构成为使由自所述通信部接收的所述设定信号指定的地址与根据所述手动操作部的位置从所述多个开关中选择出的所述设定对象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终端器,其中,
该操作终端器还包括用于显示从所述多个开关中选择出的所述设定对象的显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终端器,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部构成为根据所述手动操作部的位置,从所述多个开关中选择2个以上的开关作为所述设定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终端器,其中,
所述多个开关以构成沿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列的方式排列,
所述多个切换位置是至少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不同的位置,
所述多个切换位置分别与所述多个列中的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序号相同的列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终端器,其中,
该操作终端器还包括:
主体部,其在前表面安装有所述多个开关、所述通信部、所述信号处理部以及所述切换部;以及
盖,其以至少覆盖所述通信部和所述切换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前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终端器,其中,
所述通信部具有将红外线作为介质来接收所述设定信号的受光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终端器,其中,
该操作终端器还包括:
主体部,其在前表面安装有所述多个开关、所述通信部、所述信号处理部以及所述切换部;
多个握柄,其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开关的前方,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及
弹簧块,其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弹簧块含有多个弹簧片,
所述多个弹簧片含有:多个主弹簧片,其分别位于所述多个握柄与所述多个开关之间,用于向前方对所述多个握柄施力;以及多个副弹簧片,其与所述多个开关均不重叠,
所述多个副弹簧片分别位于所述多个主弹簧片中的任一个主弹簧片的旁边,并沿与旁边的主弹簧片相同的方向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终端器,其中,
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弹簧块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后表面分别与所述多个握柄的各自的靠长度方向的第1端侧的第1部位抵接的多个第1限制部,
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弹簧块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后表面分别与所述多个握柄的各自的靠长度方向的第2端侧的第2部位抵接的多个第2限制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操作终端器,其中,
所述弹簧块在一端以能绕与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彼此不同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第1位置是能自所述主体部卸下所述弹簧块的位置,
所述第2位置是所述弹簧块位于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而言的规定位置的位置,
所述规定位置是所述多个主弹簧片与所述多个开关分别相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终端器,其中,
该操作终端器还包括:
主体部,其在前表面安装有所述多个开关、所述通信部、所述信号处理部以及所述切换部;以及
安装框,其固定于建材,由比所述主体部坚硬的材料形成,
所述主体部具有沿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贯通所述主体部的通孔以及自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规定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突起,
所述安装框具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螺纹孔以及分别支承所述一对突起的一对支承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操作终端器,其中,
所述一对支承部分别具有供所述一对突起中的对应的突起插入的空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终端器,其中,
所述空出部具有:
第1通路,其沿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前端开放;以及
第2通路,其沿与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及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在第1端与所述第1通路连结,并且第2端封闭。
13.一种监视控制系统,其中,
该监视控制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的操作终端器、传输单元以及控制终端器,
所述操作终端器在所述多个开关中的任一个开关被操作时,将所述操作信号发送给所述传输单元,
所述传输单元在接收所述操作信号时,将与所述操作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终端器。
CN201810360075.9A 2017-04-21 2018-04-20 操作终端器和监视控制系统 Active CN108738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4882 2017-04-21
JP2017084882A JP6832529B2 (ja) 2017-04-21 2017-04-21 操作端末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8212A CN108738212A (zh) 2018-11-02
CN108738212B true CN108738212B (zh) 2019-12-24

Family

ID=6393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0075.9A Active CN108738212B (zh) 2017-04-21 2018-04-20 操作终端器和监视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32529B2 (zh)
CN (1) CN10873821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947A (zh) * 2004-07-27 2006-02-15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远程监视和控制系统的设置装置
CN1767691A (zh) * 2004-10-26 2006-05-0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操作开关布线机构
WO2006048916A2 (en) * 2004-11-08 2006-05-11 Targetti Sankey S.P.A. Lighting system with remote control
CN1956598A (zh) * 2005-10-26 2007-05-02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操作开关布线器具
CN101296523A (zh) * 2007-04-24 2008-10-2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203812763U (zh) * 2013-08-30 2014-09-03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104918143A (zh) * 2014-03-13 2015-09-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开关用罩、操作终端器
CN106488337A (zh) * 2015-08-26 2017-03-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操作终端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947A (zh) * 2004-07-27 2006-02-15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远程监视和控制系统的设置装置
CN1767691A (zh) * 2004-10-26 2006-05-0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操作开关布线机构
WO2006048916A2 (en) * 2004-11-08 2006-05-11 Targetti Sankey S.P.A. Lighting system with remote control
CN1956598A (zh) * 2005-10-26 2007-05-02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操作开关布线器具
CN101296523A (zh) * 2007-04-24 2008-10-2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203812763U (zh) * 2013-08-30 2014-09-03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104918143A (zh) * 2014-03-13 2015-09-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开关用罩、操作终端器
CN106488337A (zh) * 2015-08-26 2017-03-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操作终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82704A (ja) 2018-11-15
JP6832529B2 (ja) 2021-02-24
CN108738212A (zh) 2018-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45656A (en) Switch provided with indicator
CA2512811C (en) Setting apparatus for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WO2015145957A1 (en) Switch device
CN108738212B (zh) 操作终端器和监视控制系统
JP4696849B2 (ja) 操作スイッチ配線器具
GB2280534A (en) Display device
KR100720898B1 (ko) 원격감시제어시스템용 설정기
JP4996318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CA2697183C (en) Monitor and control apparatus
US4817547A (en) Sewing machine
KR102047687B1 (ko) 통신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장치
JP4200306B2 (ja) 配線器具
CN106488337B (zh) 操作终端器
WO2015145958A1 (en) Switch device and load control system
US5614772A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switching device with a changeable front foil
WO2022196403A1 (ja) 配線器具
JP2017068991A (ja) 操作端末器
JP2018067484A (ja) 面発光システム
KR102448637B1 (ko) 가변형 레이아웃 스위칭 장치
JP3622637B2 (ja)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用の設定器
JP2003151405A (ja) 回転型スイッチ装置
JP4380763B2 (ja) 配線器具
JP2953486B2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選択装置
JPH0799715A (ja) 操作用端末器の取付枠
JP2781039B2 (ja) ワイヤレス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