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5396A - 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5396A
CN108735396A CN201810570977.5A CN201810570977A CN108735396A CN 108735396 A CN108735396 A CN 108735396A CN 201810570977 A CN201810570977 A CN 201810570977A CN 108735396 A CN108735396 A CN 108735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otection
protection band
internal layer
outer layer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09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35396B (zh
Inventor
李俊超
彭雄
戴连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ENGTAI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ENGTAI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ENGTAI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ENGTAI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709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35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35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5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35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5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6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 H01B13/2613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by longitudinal lapping
    • H01B13/2686Pre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6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 H01B13/2613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by longitudinal lapping
    • H01B13/2693After-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3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rk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属于电缆加工工艺领域,解决了难以判断外层保护带与内层保护带相对位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穿设电缆;步骤S2:固定内层保护带;步骤S3:固定外层保护带;步骤S4:预绕包:缓速启动铠装机,观察绕包效果。步骤S5:绕包,匀速提高绕包速度;步骤S6:裁剪,铠装完成后将内层保护带和外层保护带的裁断;步骤S5绕包前将在内层保护带的外表面标记上标记线,本发明结构合理,利用观察标记线与外层保护带侧壁之间位置关系判断外层保护带是否位于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中间位置,更加简单的判断铠装电缆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加工工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
背景技术
铠装电缆是由不同的材料导体装在有绝缘材料的金属套管中,被加工成可弯曲的坚实组合体。装电缆机械保护层可以加到任何结构的电缆上,以增加电缆的机械强度,提高防侵蚀能力,是为易受机械破坏及极易受侵蚀的地区而设计的电线电缆。一般采用铠装机对电缆进行包覆保护层。
目前,铠装电缆的保护层包括内层保护带和外层保护带,内层保护带和外层保护带采用双层间隙绕包,绕包间隙不大于带宽的50%,且内层保护带的间隙应为外层保护带靠近中间部位所覆盖。外层层保护带的中心线与下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的中心线重合,当没有重合时,上层保护带会偏向下层保护带螺旋间隙的一侧,从而当电缆弯曲时,保护层内的电缆将露出,从而导致保护层的保护效果减弱。所以检测外层保护带是否位于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中间位置使一项重要的检测项。
但是外层保护带宽度大于内层保护带的绕包宽度,当外层保护带覆盖于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处时无法判断外层保护带是否位于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中间位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利用观察标记线与外层保护带侧壁之间位置关系判断外层保护带是否位于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中间位置,更加简单的判断铠装电缆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穿设电缆,将电缆穿置于铠装机上,电缆一端卷绕于收卷装置;步骤S2:固定内层保护带,将内层保护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电缆的一端,内层保护带与电缆之间形成夹角,缓速启动铠装机,使内层保护带间隙绕包于电缆;步骤S3:固定外层保护带,将外层保护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内层保护带,外层保护带与电缆之间夹角的角度和内层保护带与电缆之间的绕包角度相等;步骤S4:预绕包:缓速启动铠装机,观察绕包效果。步骤S5:绕包,匀速提高绕包速度;步骤S6:裁剪,铠装完成后将内层保护带和外层保护带的裁断;步骤S5绕包前将在内层保护带的外表面标记上标记线,利用标记线与外层保护带之间的位置判断外层保护带与内层保护带之间的相对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内层保护带和外层保护带绕包于电缆上之前,在内层保护带上标记有标记线,利用观察标记线与外层保护带侧壁之间位置关系判断外层保护带是否位于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中间位置,更加简单的判断铠装电缆的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标记线有两个条,两条标记线与内层保护带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条标记线分别靠近外层保护带的左右侧边,利用判断两个标记线与外层保护带两侧侧边的位置关系判断外层保护带与内层保护带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方便判断铠装电缆的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条标记线之间的间距小于外层保护带绕包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左侧的标记线被外层保护带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向右侧偏移;当右侧的标记线被外层保护带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向左侧偏移;当两条标记线均没有被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位于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中间位置,进一步方便判断铠装电缆的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中利用检测装置检测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的宽度和内层保护带的绕包角度,并且通过数显组件显示检测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肉眼检测,检测装置检测可以提高检测频率,对每一圈内层保护带的绕包进行检测,并且实现了自动化检测,使内层保护带的螺距恒定,从而使外层保护带准确的覆盖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进一步提升保护层对电缆的保护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中检测装置检测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不符合要求,利用纠偏装置改变内层保护带的绕包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层保护带不符合要求时,利用纠偏装置改变内层保护带绕包于电缆上的角度,进而使内层保护带符合要求的绕包电缆,在使内层保护带的螺距恒定,从而使外层保护带准确的覆盖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进一步提升保护层对电缆的保护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中利用检测装置检测外层保护带对标记线的遮挡情况,判断外层保护带与内层保护带的相对位置,并且通过数显组件显示检测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肉眼检测,检测装置检测可以提高检测频率,对每一圈外层保护带的绕包进行检测,并且实现了自动化检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中检测装置检测外层保护带相对于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发生偏移,利用纠偏装置改变外层保护带的绕包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层保护带绕包于电缆上不符合要求时,利用纠偏装置改变外层保护带绕包于电缆上的角度,从而改变外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的大小,进而使外层保护带重新位于内层保护带绕包间隙的中间位置,进一步提升保护层对电缆的保护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绕包完成后去除标记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去除标记线,避免标记线影响铠装电缆的外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条标记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外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左侧的标记线没有被外层保护带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向左侧偏移;当右侧的标记线没有被外层保护带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向右侧偏移;当两条标记线均被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位于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中间位置,方便判断铠装电缆的质量,并且后期不用去除标记线,减少工步,使铠装工艺更加简单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条标记线的颜色不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加方便区别两条标记线,进一步方便判断外层保护带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利用观察标记线与外层保护带侧壁之间位置关系判断外层保护带是否位于内层保护带的绕包间隙中间位置,更加简单的判断外层保护带与内层保护带的相对位置,可以更加方便检测绕包效果,更加方便检测保护层的保护效果;
其二,利用检测装置检测内层保护带和外层保护带是否符合绕包要求,然后利用纠偏装置改变内层保护带和/或外层保护带绕包角度,从而改变内层保护带和/或外层保护带绕包间隙,提升保护层对电缆的保护效果;
其三,去除或者覆盖标记线,避免标记线影响铠装电缆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1用于展示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用于展示检测装置的线框图;
图5为实施例1用于展示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用于展示擦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前支撑架;12、底座;13、后支撑架;2、转动架;21、带盘;22、内层保护带;23、外层保护带;24、导带装置;25、擦块;241、导带辊;242、标记笔;243、导带支架;3、电缆;4、检测装置;41、第一相机;411、第一图像传感器;42、第二相机;421、第二图像传感器;43、数据处理组件;44、数显组件;5、纠偏装置;51、纠偏架;511、滑动杆;512、丝杠;52、夹辊架;53、夹辊;54、伺服电机;6、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一种电缆铠装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转动架2、检测装置4、纠偏装置5以及驱动结构;机架1包括底座12、前支撑架11和后支撑架13,前支撑架11和后支撑架13分别固定连接有底座12的左右两端。转动架2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前支撑架11和后支撑架13上,需要铠装的电缆3从左侧依次穿过前支撑架11、转动架2和后支撑架13,然后收卷于收卷装置(图中未示出)上,收卷装置转动从而使电缆3轴向移动,其中电缆3与转动架2呈同轴设置。转动架2两侧转动连接有两个带盘21,两个带盘21呈同轴设置并且带盘21的转动轴线与转动架2的转动轴线呈垂直。两个带盘21分别收卷有内层保护带22和外层保护带23,内层保护带22和外层保护带23穿过纠偏装置5固定连接于电缆3上,驱动结构驱动转动架2转动,使内层保护带22和外层保护带23间隙绕包于电缆3上。检测装置4检测内层保护带22的螺距以及外层保护带23与内层保护带22的相对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当不符合时利用纠偏装置5改变外层保护带23和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角度,从而达到自动纠偏的目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固定连接于底座12上,通过带传动,驱动电机6驱动转动架2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转动架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带装置24,导带装置24包括导带辊241和导带支架243,导带支架243固定连接于转动架2上,导带辊241转动连接于导带支架243上,内层保护带22或外层保护带23穿过导带支架243并且抵触于导带辊241上。供内层保护带22穿过的导带支架243铰接有两支标记笔242,标记笔242为水性笔,标记笔242和导带支架243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使标记笔242的笔尖抵触于内层保护带22的上表面上,当内层保护带22通过导带装置24时,两只标记笔242在内层保护带22上表面分别标记上标记线,标记线与保护带的长度方向的侧边平行。两个标记笔242与内层保护带22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相同并且标记笔242之间的间距小于绕包间隙,从而使两条标记线与内层保护带22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相同并且两个标记线之间的间距小于绕包间隙。当可以从外层保护带23的绕包间隙看到两条标记线时,说明外层保护带23位于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中间位置;当左侧的标记线被外层保护带23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23向右侧偏移;当右侧的标记线被外层保护带23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23向左侧偏移;从而更加方便判断铠装机生产的铠装电缆3的质量。为了区分两条标记向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笔242。
如图3和图4所示,检测装置4包括数据处理组件43、数显组件44和带有图像传感器的工业CMOS相机;两个工业CMOS相机分别为第一相机41和第二相机42,第一相机41和第二相机42分别有第一图像传感器41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421,第一相机41固定连接于转动架2上,并且其的拍摄位置位于内层保护带22开始绕包于电缆3的位置。第一图像传感器411与数据处理组件43信号连接,数据处理组件43为PLC控制器,数据处理组件43信号连接于数显组件44,数显组件44为显示器。第一图像传感器411采集内层保护带22开始绕包于电缆3的位置的图像,将该图像信息输送至数据处理组件43中,图像信息与预存的信息对比,预存的信息为内层保护带22符合要求时的图像信息,主要对比两个图像中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的宽度和绕包角度;当当前图像信息符合预存信息的图像信息时,将合格信息通过数显组件44显示;当当前图像信息不符合预存信息的图像信息时,将不合格信息通过数显组件44显示;相对于肉眼检测,可以提高检测频率,对每一圈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进行检测,并且实现了自动化检测,使铠装机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相机42固定连接于转动架2并且其的拍摄位置位于外层保护带23开始绕包于电缆3的位置,第二图像传感器421与数据处理组件43信号连接,第二图像传感器421采集外层保护带23开始绕包于电缆3的位置的图像,将该图像信息输送至数据处理组件43中,图像信息与预存的信息对比,预存的信息为内层保护带22符合要求时的图像信息,主要对比两个图像中标记线与外层保护带23之间的位置关系;当当前图像信息符合预存信息的图像信息时,将合格信息通过数显组件44显示;当当前图像信息不符合预存信息的图像信息时,将不合格信息通过数显组件44显示。
如图5所示,纠偏装置5有两个,每个纠偏装置5包括梯形的纠偏架51、固定连接于纠偏架51上的夹辊架52、转动连接于夹辊架52上的两个夹辊53和驱动电机6。转动架2设有滑动杆511,纠偏架51滑动连接于纠偏架51上,纠偏架51的滑动方向与转动架2转动轴线平行。夹辊架52固定连接于纠偏架51上,夹辊53抵触于内层保护带22或外层保护带2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当纠偏架51横向滑动时,改变了内层保护带22或外层保护带23绕包角度,从而改变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的大小以及外层保护带23与内层保护带22之间的相对位置。转动架2转动连接有丝杠512,丝杠512与滑动杆511平行,纠偏架51与丝杠512呈螺纹连接,转动架2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4,伺服电机54驱动丝杠512转动,从而控制纠偏架51的移动。伺服电机54与数据处理组件43信号连接,当当前图像信息不符合预存信息的图像信息时,控制伺服电机54,从而改变纠偏架51的位置,进而改变内层绕包带和/或外层绕包带的绕包角度,最后改变内层绕包带与外层绕包带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了自动检测自动纠偏的目的,从而使铠装机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6所示,转动架2固定连接有擦块25,擦块25位于外层保护带23的绕包间隙处,利用擦块25将标记线从内层保护带22上擦去,避免标记线影响铠装电缆3的外观。
实施例2: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穿设电缆3,将电缆3穿置于铠装机上,电缆3一端卷绕于收卷装置上,收卷装置启动时会对电缆3进行收卷,从而对电缆3施加拉力,使电缆3缓慢的穿过铠装机。
步骤S2:固定内层保护带22,将内层保护带22的一端穿过导带装置24和纠偏装置5然后固定连接于电缆3的一端,内层保护带22与电缆3之间形成夹角,从而当内层保护带22绕包于电缆3上时形成绕包角度;然后缓速启动铠装机,使内层保护带22间隙绕包于电缆3上;内层保护带22与电缆3的固定方式可以是通过橡胶粘金属胶水粘接,也可以利用钢丝穿过内层保护带22然后扎紧于电缆3上,内层保护带22为不锈钢钢带。
将内层保护带22固定连接于电缆3上之前,在内层保护带22的外表面标记上两条标记线,标记线与内层保护带22的侧边平行,并且两条标记线与内层保护带22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相同,两条标记线之间的间距小于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标记线为利用水性笔在内层保护带22表面画出的标记线条,也可以是粘附于内层保护带22表面的线绳。
步骤S3:固定外层保护带23,将外层保护带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内层保护带22,外层保护带23与电缆3之间的角度,从而当外层保护带23绕包于电缆3上时形成绕包角度,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角度与外层保护带23的绕包角度相同。内层保护带22和外层保护带23可以通过金属粘接剂粘接,或者通过焊接使内层保护带22和外层保护带23固定连接。
步骤S4:预绕包:缓速启动铠装机和收卷装置,使内层保护带22和外层保护带23缓慢的螺旋卷绕于电缆3上,然后观察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然后观察外层保护带23,当右侧的标记线被外层保护带23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23向左侧偏移;当两条标记线均没有被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23位于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中间位置。如果内层保护带22和外层保护带23绕包不符合要求时,需要重新调整,可以重新固定内层保护带22或者外层保护带23,也可以改变后续内层保护带22或者外层保护带23的绕包角度从而进行内层保护带22或者外层保护带23修正,使后续的内层保护带22和外层保护带23绕包符合要求。
步骤S5:绕包,匀速提高卷绕装置的卷绕速度和铠装机的转速,从而加快了绕包速度,进而提高绕包效率。绕包时利用检测装置4检测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的宽度和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角度,并且将检测结果通过显示器显示。当内层保护带22不符合要求时,利用纠偏装置5改变内层保护带22绕包于电缆3上的角度,进而使内层保护带22符合要求的绕包电缆3,使内层保护带22的螺距恒定,从而使外层保护带23准确的覆盖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进一步提升保护层对电缆3的保护效果。
当外层保护带23绕包于电缆3上不符合要求时,利用纠偏装置5改变外层保护带23绕包于电缆3上的角度,从而改变外层保护带23的绕包间隙的大小,进而使外层保护带23重新位于内层保护带22绕包间隙的中间位置,进一步提升保护层对电缆3的保护效果。
绕包完成后去除标记线,利用擦快将水性笔画的标记线条擦去。如果标记线为粘附于内层保护带22表面的线绳时,可以使用收卷辊,将线绳收卷起来以供下次使用,也避免标记线影响铠装电缆3的外观。
步骤S6:裁剪,铠装完成后将内层保护带22和外层保护带23的裁断。
实施例3:一种电缆3铠装工艺,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步骤S4或步骤S5。
步骤S2中标记线为利用水性笔在内层保护带22表面画出的标记线条,两条标记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外层保护带23的绕包间隙。
步骤S4中观察外层保护带23是否符合要求时,当左侧的标记线没有被外层保护带23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23向左侧偏移;当右侧的标记线没有被外层保护带23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23向右侧偏移;当两条标记线均被遮挡时,说明外层保护带23位于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中间位置,方便判断铠装电缆3的质量,并且步骤S5不用去除标记线,减少工步,使铠装工艺更加简单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穿设电缆(3),将电缆(3)穿置于铠装机上,电缆(3)一端卷绕于收卷装置;步骤S2:固定内层保护带(22),将内层保护带(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电缆(3)的一端,内层保护带(22)与电缆(3)之间形成夹角,缓速启动铠装机,使内层保护带(22)间隙绕包于电缆(3);步骤S3:固定外层保护带(23),将外层保护带(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内层保护带(22),外层保护带(23)与电缆(3)之间夹角的角度和内层保护带(22)与电缆(3)之间的绕包角度相等;步骤S4:预绕包:缓速启动铠装机,观察绕包效果;步骤S5:绕包,匀速提高绕包速度;步骤S6:裁剪,铠装完成后将内层保护带(22)和外层保护带(23)的裁断;其特征是:步骤S5绕包前将在内层保护带(22)的外表面标记上标记线,利用标记线与外层保护带(23)之间的位置判断外层保护带(23)与内层保护带(22)之间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其特征是:标记线有两个条,两条标记线与内层保护带(22)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其特征是:两条标记线之间的间距小于外层保护带(23)绕包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其特征是:步骤S5中利用检测装置(4)检测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的宽度和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角度,并且通过数显组件(44)显示检测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其特征是:步骤S5中检测装置(4)检测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不符合要求,利用纠偏装置(5)改变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其特征是:步骤S5中利用检测装置(4)检测外层保护带(23)对标记线的遮挡情况,判断外层保护带(23)与内层保护带(22)的相对位置,并且通过数显组件(44)显示检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其特征是:步骤S5中检测装置(4)检测外层保护带(23)相对于内层保护带(22)的绕包间隙发生偏移,利用纠偏装置(5)改变外层保护带(23)的绕包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其特征是:步骤S5绕包完成后去除标记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其特征是:两条标记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外层保护带(23)的绕包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其特征是:两条标记线的颜色不一致。
CN201810570977.5A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 Active CN108735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0977.5A CN108735396B (zh)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0977.5A CN108735396B (zh)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5396A true CN108735396A (zh) 2018-11-02
CN108735396B CN108735396B (zh) 2020-12-11

Family

ID=63931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70977.5A Active CN108735396B (zh)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3539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5171A (zh) * 2021-07-27 2021-10-26 无锡恒泰电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新型钢带绕包头
US11403743B2 (en) * 2018-11-30 2022-08-02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Cable detection apparatus
CN116525214A (zh) * 2023-06-29 2023-08-01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电缆包覆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8530A (zh) * 2009-11-18 2010-06-02 上海理工大学 电磁线绕包质量在线检测系统
CN202393353U (zh) * 2011-10-31 2012-08-22 江苏迅达电磁线有限公司 带状绝缘绕包重叠宽度在线视频测量装置
CN103512892A (zh) * 2013-09-22 2014-01-15 上海理工大学 电磁线薄膜绕包的检测方法
CN105845279A (zh) * 2016-05-11 2016-08-10 薛树津 一种高速差分电缆绝缘与线对屏蔽同时绕包专用系统及方法
CN106847394A (zh) * 2012-11-13 2017-06-13 Ls电线有限公司 屏蔽电缆
CN206685174U (zh) * 2017-05-09 2017-11-28 四川新东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冻电缆
CN107946000A (zh) * 2017-12-12 2018-04-20 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高圆整度圆形导体低压电力电缆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8530A (zh) * 2009-11-18 2010-06-02 上海理工大学 电磁线绕包质量在线检测系统
CN202393353U (zh) * 2011-10-31 2012-08-22 江苏迅达电磁线有限公司 带状绝缘绕包重叠宽度在线视频测量装置
CN106847394A (zh) * 2012-11-13 2017-06-13 Ls电线有限公司 屏蔽电缆
CN103512892A (zh) * 2013-09-22 2014-01-15 上海理工大学 电磁线薄膜绕包的检测方法
CN105845279A (zh) * 2016-05-11 2016-08-10 薛树津 一种高速差分电缆绝缘与线对屏蔽同时绕包专用系统及方法
CN206685174U (zh) * 2017-05-09 2017-11-28 四川新东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冻电缆
CN107946000A (zh) * 2017-12-12 2018-04-20 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高圆整度圆形导体低压电力电缆的生产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03743B2 (en) * 2018-11-30 2022-08-02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Cable detection apparatus
CN113555171A (zh) * 2021-07-27 2021-10-26 无锡恒泰电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新型钢带绕包头
CN116525214A (zh) * 2023-06-29 2023-08-01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电缆包覆设备
CN116525214B (zh) * 2023-06-29 2023-09-12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电缆包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5396B (zh)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5396A (zh) 一种双带材绕制工艺
EP319064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lying lithium to electrode plate
CN102043279B (zh) 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及装置
US20140020270A1 (en) Labeled armored electrical cable
CN108712942B (zh) 将密封型材利用粘接层安装在车身或车身部分上的方法
CN103097048B (zh) 柔性管,制造方法和装置
KR101098786B1 (ko) 권취 맨드릴에 금속 스트립을 권취하기 위한 권취 방법 및 권취 장치
WO2003004963A1 (de) Dünnbandhaspel mit planheitsmessrolle
TW201403060A (zh) 用於檢查可撓性玻璃帶之方法及裝置
EP3845856A1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elescoping of coil
CN108831636B (zh) 一种双带材绕制设备
GB2255770A (en) Winding webs
FI74449B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behandling av planformade produkter, speciellt trycksaker, som faerdigstaells i fjaellartade formationer.
US5551644A (en) Method of and a device for winding a wire-like product on a flanged reel
CN208225613U (zh) 一种双带材绕制设备
EP1809558B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positionnement de bandes et de bobines en vue du raccordement sur une machine a derouler
CN107804732A (zh) 张力分布控制装置及带状体搬运装置
US4082599A (en) Splicing roller device for automatic paper splicing apparatus
JP6217511B2 (ja) 化学処理装置
KR101304634B1 (ko) 도금강판 스트립의 엔드마크 저감장치 및 방법
CN204847560U (zh) 用于卷绕粘性材料制的带材的卷绕装置
KR20160000829U (ko) 점착성 테이프 절단 와인딩장치
JP7387452B2 (ja) マスキングテープの巻取装置および巻取方法
JP2015124431A (ja) マスキングテープ巻取装置及び巻取方法
CN220836399U (zh) 用于涂布机的接头自动跳开复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