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0071A - 螺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螺旋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00071A CN108700071A CN201780016026.7A CN201780016026A CN108700071A CN 108700071 A CN108700071 A CN 108700071A CN 201780016026 A CN201780016026 A CN 201780016026A CN 108700071 A CN108700071 A CN 1087000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aforementioned
- cooling
- axis
- drive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8—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18/1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4C18/1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 F04C18/1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with helical teeth, e.g. chevron-shaped, screw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42—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umps
- F04C29/0085—Prime m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3—Lubricant distribution through a hollow driving shaf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04C29/045—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of the electric motor in hermetic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42—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umps
- F04C29/005—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from the prime mover to driven parts of the pump, e.g. clutch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 F04C29/0071—Couplings between rotors and input or output shafts acting by interengaging or mating parts, i.e. positive coupling of rotor and shaf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螺旋压缩机(1)具备:压缩机主体(2),所述压缩机主体(2)在转子壳体(4)内收容着螺旋转子(3);马达(6),所述马达(6)在马达室(20)内收容着旋转件(6a)及固定件(6b),借助马达轴(31)对转子轴(21)进行旋转驱动;轴供液部(10、37),所述轴供液部(10、37)被设置在马达轴(31)的转子相反侧;马达轴冷却部(33),所述马达轴冷却部(33)是在马达轴(31)内沿轴向延伸的空洞,冷却液在空洞内流通,从而将马达轴(31)冷却;以及液流出部(21d),所述液流出部(21d)位于马达轴(31)的转子侧或转子轴(21)的马达(6)侧,从形成在马达轴(31)或转子轴(21)的外表面上的流出开口(21f)向径向内方延伸,与马达轴冷却部(33)流体地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旋压缩机,详细地讲,涉及具有冷却构造的螺旋压缩机,所述冷却构造将对螺旋转子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冷却。
背景技术
在螺旋压缩机中,螺旋转子被马达旋转驱动。如果将马达以高速旋转驱动,则因所谓的铁损(磁滞损失或涡流损失)或铜损(由绕线电阻带来的损失)等电气性的损失,马达发热。
为了将发热的马达冷却,在马达壳体的外周部设置冷却套管。冷却液在冷却套管之中流动,用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将马达冷却。
在使用高速旋转的马达的螺旋压缩机中,随着马达的尺寸变小,设置在马达壳体的外周部上的冷却套管也变小。并且,仅通过这样的较小的冷却套管进行的冷却,马达的冷却变得不充分,在固定件的线圈及旋转件的表面处温度上升,在马达中发生不良状况。所以,为了将马达的固定件效率良好地冷却,提出了一种具备双重的冷却构造的液冷式马达(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38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液冷式马达中,设置有冷却套管和形成在马达壳体的内周面上的冷却液通路这样的双重的冷却构造,所述冷却套管将马达壳体的外侧部分冷却,所述冷却液通路将马达的固定件的外周部分冷却。该双重的冷却构造将接触在马达壳体的内周面上的马达的固定件冷却。
可是,马达的固定件相对于旋转件以微小的气隙离开间隔而配置。如果固定件发热,则产生的热经由微小的气隙传递给旋转件,从而使旋转件的温度进一步上升。专利文献1的液冷式马达由于是将马达的固定件冷却的构造,所以不能将位于马达的固定件的内侧的旋转件充分地冷却。
因而,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对螺旋转子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的固定件及旋转件有效地冷却的螺旋压缩机。
用来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的螺旋压缩机。
即,螺旋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主体,所述压缩机主体在转子壳体内收容着螺旋转子;马达,所述马达在马达壳体的马达室内收容着旋转件及固定件,借助被固定在前述旋转件上的马达轴,对前述螺旋转子的转子轴进行旋转驱动;轴供液部,所述轴供液部被设置在前述马达轴的转子相反侧,用来供给冷却液;马达轴冷却部,所述马达轴冷却部是在前述马达轴内沿轴向延伸的空洞,经由前述轴供液部被供给的冷却液在前述空洞内流通,从而将前述马达轴冷却;以及液流出部,所述液流出部位于前述马达轴的转子侧或前述转子轴的马达侧,从形成在前述马达轴或前述转子轴的外表面上的流出开口向径向内方延伸,与前述马达轴冷却部流体地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借助在马达轴冷却部内流通的冷却液,将马达轴冷却。借助从马达轴内部的冷却,将被固定在马达轴上的旋转件从内周侧(马达轴侧)遍及周向冷却。与此同时,使冷却液从借助马达轴的旋转而沿周向移动的流出开口向马达室内部流出,从而在马达室内部将固定件遍及周向冷却。因而,借助将对螺旋转子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的固定件及旋转件从马达内部遍及周向冷却,能够将马达有效地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概念性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螺旋压缩机的横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螺旋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螺旋压缩机的马达室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螺旋压缩机的马达轴承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螺旋压缩机的中间轴承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概念性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螺旋压缩机的马达室的部分剖视图。
图7是概念性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螺旋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螺旋压缩机的马达室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至图5对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螺旋压缩机1进行说明。另外,本申请中的“转子侧”及“转子相反侧”的语句分别是指“与有螺旋转子的一侧相对地相同的一侧”及“与有螺旋转子的一侧相对地相反侧”。此外,“马达侧”及“马达相反侧”的语句分别表示“与有马达的一侧相对地相同的一侧”及“与有马达的一侧相对地相反侧”。
图1所示的螺旋压缩机1是无油(oil free)螺旋压缩机。一对螺旋转子3被收容在形成于压缩机主体2的转子壳体4中的转子室17内,所述一对螺旋转子3由相互以无供油状态啮合的阳转子3a及阴转子3b构成。在转子壳体4的吸入侧端安装着轴承壳体7。在转子壳体4的吐出侧端安装着马达6的马达壳体5。马达6具有旋转件6a、固定件6b和马达壳体5。马达壳体5具备马达壳体主体5a、冷却套管8和罩9。在马达壳体主体5a内,收容着旋转件(转子)6a和固定件(定子)6b。马达壳体5的转子相反侧的端部被用罩9封闭。
在转子壳体4的马达6侧形成有未图示的气体的吐出口,在转子壳体4中在马达6的相反侧形成有未图示的气体的吸入口。在阳转子3a及阴转子3b中的马达6的相反侧的各轴端处,安装着相互啮合的定时齿轮(未图示)。通常,阳转子3a被马达6旋转驱动。通过马达6的马达轴31的旋转驱动,阳转子3a的阳转子轴21旋转,进而经由定时齿轮,与阳转子轴21同步而阴转子3b的阴转子轴22旋转。
马达6被未图示的逆变器(inverter)进行转速控制,例如被以超过20000rpm的高速旋转运转。马达6的旋转件6a被固定在马达轴31的外周部上,固定件6b在旋转件6a的外侧离开间隔而配置。在旋转件6a与固定件6b之间,形成有气隙6g。在马达壳体5中,冷却套管8被配设在固定件6b及马达壳体主体5a之间,以使其与固定件6b密接。
马达轴31具有随着从螺旋转子3侧向马达轴承部13侧前进而缩径的多个不同径轴部。马达轴31如图3所示,例如由第1轴部44及第2轴部45构成。大径的第1轴部44卡止在旋转件6a的侧端面上。旋转件6a以与小径的第2轴部45的外周面密接的方式被固定。连结孔32遍及第1轴部44的全部和第2轴部45的一部分而在轴向上延伸。作为马达轴冷却部发挥作用的中心孔33遍及第2轴部45的其余部而在轴向上延伸。轴承支承体37的突出端部被插入到马达轴31的中心孔33中,在使轴承支承体37的凸缘部抵接在第2轴部45的侧端面上的状态下被用安装螺栓38紧固。由此,轴承支承体37被固定在马达轴31上,并且中心孔33的马达轴承部13侧的一端被封闭。中心孔33是在马达轴31内沿轴向延伸的空洞,作为马达轴冷却部发挥作用,所述马达轴冷却部是通过使经由马达轴供液部件(轴供液部)10被供给的冷却液(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油)在中心孔33内流通而将马达轴31冷却的部件。马达轴冷却部被设置在旋转件6a位于的部位的马达轴31内。
冷却套管8沿着马达壳体主体5a的内侧面紧贴,通过在相互的凸缘部抵接的状态下用螺栓紧固,冷却套管8被固定在马达壳体主体5a上。在冷却套管8的冷却套管部8a中,形成有用来使冷却液(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油)流动的冷却通路8b。借助位于冷却通路8b的轴向的两外侧的分别设置在冷却套管部8a上的填料,防止从冷却通路8b向马达壳体主体5a内的漏液。
螺旋转子3的阳转子轴21和马达6的马达轴31分体地构成,阳转子轴21及马达轴31被键41(联轴部件)一体地连结,以使其在水平方向(在横向上)以同轴延伸。如图1所示,阳转子轴21的马达6相反侧被转子轴承部11支承在轴承壳体7上。阳转子轴21的马达6侧被中间轴承部12支承在转子壳体4上。即,阳转子轴21被转子轴承部11及中间轴承部12以两端支撑而支承。被固定在马达轴31的转子相反侧端部上的轴承支承体37被马达轴承部13支承在罩9上。因而,被一体地连结的阳转子轴21及马达轴31在水平方向上(在横向上)以同轴延伸,在转子轴承部11、中间轴承部12和马达轴承部13这三个部位支承(即三点支承)。另一方面,阴转子3b的阴转子轴22被转子轴承部15及中间轴承部16以两端支撑而支承在轴承壳体7及转子壳体4上。
转子轴承部11例如由推力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11a和径向轴承(滚子轴承)11b构成。中间轴承部12例如由设置在转子侧的径向轴承(滚子轴承)12a和设置在马达侧的推力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12b构成。通过在马达6侧设置推力轴承12b,即使转子轴21因热膨胀而伸长,也能够借助推力轴承12b承受推力载荷。此外,在径向轴承12a与推力轴承12b之间,设置有用来向中间轴承部12供给油的中间供液路82(中间供油路)。马达轴承部13例如由径向轴承(深槽球轴承)构成。
此外,支承阴转子轴22的转子轴承部15例如由推力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15a和径向轴承(滚子轴承)15b构成。中间轴承部16例如由径向轴承(滚子轴承)16a和推力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16b构成。此外,至少将在马达6侧对与马达轴31连接的转子轴(这里是阳转子轴21)进行支承的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推力轴承12b)使用开放型的轴承,以使油向马达6侧流通而进行润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各轴承也使用开放型,但关于其他的各轴承,只要考虑对于轴承的负荷、润滑的方式等而决定是否做成开放型的轴承就可以。
在阳转子3a与中间轴承部12之间的阳转子轴21上,设置有中间轴封部14a。在转子轴承部11与阳转子3a之间的阳转子轴21上,设置有轴封部14c。在阴转子3b与中间轴承部16之间的阴转子轴22上,设置有轴封部14b。在转子轴承部15与阴转子3b之间的阴转子轴22上,设置有轴封部14d。各轴封部14a、14b、14c、14d例如具备作为油封发挥作用的粘性密封及作为空气密封发挥作用的机械密封。设置在轴承侧的粘性密封防止油向转子室17的流入。设置在螺旋转子3侧的机械密封防止油向转子室17流入及压缩气体从转子室17漏出所需以上。
如图3所示,马达轴承部13的内圈被配设在轴承支承体37上的止动环61在轴向上不可移动地定位。另一方面,马达轴承部13相对于罩9的轴承装接孔9a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由此,马达轴承部13的外圈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即,马达轴承部13被组装在马达6上,以容许外圈上的轴向的滑动。根据该结构,即使马达轴31因热膨胀而伸长,也能够防止在马达轴承部13上被施加过大的载荷。
罩9被装接在冷却套管8上,以将马达壳体5的开口封闭。通过在使罩9的凸缘部抵接在冷却套管8的侧端面上的状态下用螺栓紧固,罩9被固定在冷却套管8上。
马达6的马达轴31的轴径比螺旋转子3(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阳转子轴21)的马达6侧的连结端部24的轴径大。在为大径的马达轴31上,形成有用来插入连结端部24的连结孔32。在马达轴31上,形成有比连结孔32大径的中心孔33。借助中心孔33和连结孔32,在马达轴31上形成了将马达轴31的内部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马达轴31成为中空构造。
在相对大径的中心孔33与小径的连结孔32的边界形成有阶差。借助将马达轴31贯通的贯通孔的阶差,紧固凸缘27能够自如地插通在中心孔33内,但相对于连结孔32无法前进。紧固凸缘27具有螺纹件插通孔和多个凸缘连通孔27a。多个凸缘连通孔27a将中心孔33及液导引孔21c连通。
如图5所示,在设置在马达轴31上的连结孔32的内周面31b上,例如以矩形截面设置有凹状的第2键槽31a。在设置在阳转子轴21上的连结端部24的外周面21b上,例如以矩形截面形成有凹状的第1键槽24a。由第1键槽24a及第2键槽31a,在轴向上构成矩形截面的键槽42。在连结端部24被插入在连结孔32中的状态下,矩形截面的键41被夹装配置在马达轴31的连结孔32的内周面31b与阳转子轴21的连结端部24的外周面21b之间。通过键41被嵌入到键槽42中,键41嵌合在键槽42中。因而,键41作为将马达轴31与阳转子轴21一体地连结的联轴部件发挥作用。
在连结端部24的内部设置有紧固部。紧固部具备从连结端部24的端面沿轴向延伸的液导引孔21c和螺纹孔26。液导引孔21c是设置在转子轴21的马达6侧且在转子轴21内沿轴向延伸的空洞,被用于转子轴21及马达轴31的连结,并且作为转子轴冷却部发挥作用。液导引孔21c的孔径比螺纹孔26大。此外,在连结端部24与紧固凸缘27之间,设置有构成将液导引孔21c与凸缘连通孔27a之间连结的流路的空洞。因而,能够使穿过了凸缘连通孔27a的冷却液(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油)在形成在液导引孔21c与紧固螺栓28之间的环状间隙中流动。在旋转件6a的转子侧端面与轴承支承部件19之间的转子轴(这里是阳转子轴21)上,形成有一端连通到马达室20内而向径向内方(例如向轴正交轴心方向)延伸的多个液流出孔21d。即,在转子轴2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朝向马达室20内开口的多个流出开口21f。多个液流出孔21d构成将各流出开口21f与液导引孔21c及马达室20流体地连接的液流出部。借助中心孔33、多个凸缘连通孔27a、液导引孔21c与多个液流出孔21d的连通,构成马达轴连通部39的一部分。
向径向内方延伸的多个液流出孔21d只要是位于旋转件6a的转子侧的端面与轴承支承部件19之间、连通到朝向马达室20内开口的多个流出开口21f就可以。即,液流出孔21d也可以跨越转子轴21和马达轴31而形成。在此情况下,在马达轴31的外表面上形成流出开口。此外,液流出孔21d也可以是朝向马达的旋转件6a或固定件6b倾斜延伸以使流出的冷却液(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油)容易与马达的旋转件6a或固定件6b接触的形态。此外,液流出孔21d也可以是延伸以使流出开口21f以与固定件6b的绕线部的内周侧对置的方式取位的形态。由此,能够将固定件6b的绕线部有效地冷却。
紧固螺栓28的螺纹部28b与紧固部的螺纹孔26拧合。经由紧固凸缘27的螺纹件插通孔,将作为紧固部件的紧固螺栓28插通。如果在将紧固凸缘27插入到中心孔33中并用贯通孔的阶差使紧固凸缘27卡合的状态下将紧固螺栓28紧固,则阳转子轴21的连结端部24被向马达轴承部13一侧拉近,紧固螺栓28的头部28a卡止在紧固凸缘27上。结果,由紧固螺栓28将马达轴31和阳转子轴21紧固。这样,在用键41将马达轴31和阳转子轴21一体地连结的状态下,马达轴31和阳转子轴21被紧固螺栓28紧固。
由作为联轴部件的键41将马达轴31和阳转子轴21一体地连结,被作为紧固部件的紧固螺栓28紧固的马达轴31及阳转子轴21作为一个块的一个轴体发挥作用。并且,在使用键41的嵌合构造中,传递转矩不受冷却液的影响。因此,即使冷却液顺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阳转子轴21进入到连结孔32中,也能够在马达轴31与阳转子轴21之间可靠地传递转矩。
此时,紧固螺栓28的头部28a位于中心孔33内,所述中心孔33以将马达轴31沿轴向贯通的方式形成。详细地讲,头部28a被没入在马达轴31的中心孔33内部,以位于阳转子轴21的轴端面附近。即,构成为,紧固螺栓28的轴向长度变短。根据该结构,紧固螺栓28的热膨胀的影响变少,能够可靠地紧固。另外,阳转子轴21的连结端部24和马达轴31的连结孔32及中心孔33同轴地延伸。
如图1所示,在转子壳体4的马达6侧,安装着中间轴承部12的径向轴承12a。径向轴承12a的内圈相对于阳转子轴21位置被固定,借助止动环,径向轴承12a的外圈相对于转子壳体4位置被固定。经由间隔件18,轴承支承部件19被安装在转子壳体4的马达6侧。通过用螺栓紧固,轴承支承部件19及间隔件18被固定在转子壳体4的马达6侧。借助防松螺母23a,推力轴承12b的内圈相对于阳转子轴21位置被固定。
同样,在转子壳体4的马达6侧,安装着中间轴承部16的径向轴承16a。径向轴承16a的内圈相对于阴转子轴22位置被固定,借助止动环,径向轴承16a的外圈相对于转子壳体4位置被固定。借助防松螺母23b,推力轴承16b的内圈相对于阴转子轴22位置被固定。
另外,构成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及滚动体通常由钢材构成,具有导电性。因此,来自马达6的逆变器电路的高频电流流到支承马达6的马达轴31的中间轴承部12及马达轴承部13中,在中间轴承部12及马达轴承部13的外圈及内圈之间产生轴电压,从而发生将轴承损伤的电蚀现象。所以,中间轴承部12及马达轴承部13被电气地绝缘。轴承被电气地绝缘例如是指轴承的滚动体由陶瓷等无机类绝缘材料构成、轴承的内圈及外圈的至少一方的外表面被环氧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等有机类绝缘材料覆盖。此外,也可以是在支承轴承的支承部件或壳体上,与轴承抵接的部分被绝缘材料覆盖。这样,通过中间轴承部12及马达轴承部13被电气地绝缘,能够不易发生因来自马达6的逆变器电路的高频电流而该轴承部12、13受到损伤的电蚀现象。
(借助油的马达的冷却构造)
接着,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将对螺旋转子3以高速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6用作为冷却液的油冷却的冷却构造。
如图2所示,在转子壳体4的上部形成有与中间供液路(中间供油路)82相通的中间供液口(中间供油口)64。在转子壳体4的内部形成有从中间供液口64延伸到中间轴承部12的中间供液孔(中间供油孔)82a。径向轴承12a及推力轴承12b借助间隔件18离开间隔而配置。在离开间隔的径向轴承12a及推力轴承12b之间,形成有连通空间82b。中间供液孔82a与连通空间82b连通。因而,中间供液路82经由转子壳体4内的中间供液孔82a与连通空间82b连通。
被供给到中间供液路82中的油经由连通空间82b被向中间轴承部12的径向轴承12a及推力轴承12b分别供给。被供给到径向轴承12a中的油被用于径向轴承12a的润滑及冷却。油被中间轴封部14a的油封限制了朝向转子室17流动这一现象。另一方面,转子壳体4具备中间连通部54,所述中间连通部54一端通到形成在径向轴承12a及中间轴封部14a之间的间隙部,并且另一端通到马达室20。要从径向轴承12a向螺旋转子3侧流动的油经由中间连通部54被向马达室20内引导。经由中间连通部54被引导到马达室20内的油被从处于旋转件6a的转子侧的作为排液部的马达室排液口66(马达室排油口;以下记作排液口66)排出到马达室20外,被液回收部71(油回收部)回收。
因而,通过具备中间连通部54,即使是在径向轴承12a中使用开放型的情况,也能够防止油越过中间轴封部14a流入到转子室17内。特别是,在能够用多个马达6独立地调节转速的多级压缩机中,低压级的螺旋转子3具备中间连通部54,使得即使在低压级的吐出侧为负压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油向转子室17内的流入。
被供给到推力轴承12b的油被用于推力轴承12b的润滑及冷却。一边在推力轴承12b中流通一边润滑及冷却的油被引导到马达室20内,将马达轴31从外表面冷却。借助在马达室20内高速旋转的马达轴31及旋转件6a,油被微粒子化而成为油雾。油雾化的油附着在马达室20内的旋转件6a、固定件6b和马达轴31上,马达6起到从马达室20内的冷却的作用。
在处于比旋转件6a靠转子侧的马达壳体5的上部,设置有向马达室20内部供给作为冷却液的油的马达室供液路83(马达室供油路;以下记作供液路83)。与供液路83相通的马达室供液口65(马达室供油口;以下记作供液口65)被配设在中间轴承部12侧的马达室20的上部、即中间轴承部12侧的马达壳体5的上部。供液路83及供液口65分别作为马达室供油路及马达室供油口发挥作用。在供液口65处,设置有能够使油以微粒子状流出的喷嘴(未图示)。
被供给到供液路83中的油经由喷嘴被引导到马达室20内。被引导到马达室20内的油附着在马达室20内的旋转件6a、固定件6b和马达轴31上,将马达6冷却。
在处于比旋转件6a靠转子侧的马达壳体5的下部,设置有从马达室20内部将作为冷却液的油排出的马达室排液路92(马达室排油路;以下,记作排液路92)。与排液路92相通的排液口66被形成在中间轴承部12侧的马达室20的底部、即中间轴承部12侧的马达壳体5的底部。排液路92及排液口66分别作为马达室排油路及马达室排油口(排液部)发挥作用。在中间轴承部12的润滑和马达6的冷却中使用过的油集中到中间轴承部12侧的马达室20的底部,经由排液口66被向马达室20外排出。该油经由排液路92被液回收部71回收。
在处于比旋转件6a更靠转子相反侧的马达壳体5的上部,设置有向马达室20内部供给作为冷却液的油的马达室供液路86(马达室供油路;以下,记作供液路86)。在马达轴承部13侧的马达室20的上部形成有与供液路86相通的马达室供液口77(马达室供油口;以下,记作供液口77)。即,在马达轴承部13侧的构成冷却套管8的马达壳体5的上部,形成有供液口77。供液路86及供液口77分别作为马达室供油路及马达室供油口发挥作用。供液口77开口,以使油朝向固定件6b的绕线流出。在位于固定件6b的绕线的下方的罩9上部,形成有马达轴承供油孔79。马达轴承供油孔79在上部以凹状具有扩大了开口面积的油承接部。
被供给到供液路86中的油经由供液口77被供给到马达室20内,将固定件6b的绕线冷却。向固定件6b的绕线的下方流动来的油被油承接部集中,经由马达轴承供油孔79被向马达轴承部13供给。被供给到马达轴承部13的油被用于马达轴承部13的润滑及冷却。将马达轴承部13润滑及冷却后的油被向马达室20内引导。
在处于旋转件6a的转子相反侧的马达壳体5的下部,设置有从马达室20内部将作为冷却液的油排出的马达室排液路93(马达室排油路;以下,记作排液路93)。在马达轴承部13侧的马达室20的底部形成有与排液路93相通的马达室排液口78(马达室排油口;以下记作排液口78)。即,在马达轴承部13侧的构成冷却套管8的马达壳体5的底部形成有排液口78。转子相反侧的排液路93及转子相反侧的排液口78分别作为马达室排油路及马达室排油口(排液部)发挥作用。被在马达轴承部13的润滑和马达6的固定件6b的绕线的冷却中使用过的油集中到马达轴承部13侧的马达室20的底部,经由处于旋转件6a的转子相反侧的作为排液部的排液口78,被向马达室20外排出。该油经由排液路93被液回收部71回收。
在轴承壳体7的上部,设置有向转子轴承部11供给的轴承供液路81(轴承供油路)。在轴承壳体7的转子轴承部11侧的上部,形成有与轴承供液路81相通的转子轴承供油口(未图示)。在轴承壳体7的内部,形成有从转子轴承供油口延伸到转子轴承部11的转子轴承供油孔(未图示)。
被供给到轴承供油路81的油经由转子轴承供油孔被供给到转子轴承部11中。被供给到转子轴承部11中的油被用于转子轴承部11的润滑及冷却。将转子轴承部11润滑及冷却后的油被轴封部14c的油封限制朝向转子室17流动这一现象。
在轴承壳体7的下部,设置有从转子轴承部11将油排出的轴承排液路91(轴承排油路)。在轴承壳体7的底部,形成有从转子轴承部11连通到轴承排液路91的转子轴承排液口(转子轴承排油口;未图示)。在转子轴承部11的润滑及冷却中被使用过的油经由转子轴承排液口被向轴承壳体7外排出。该油经由轴承排液路91被液回收部71回收。
在马达壳体5上,设置有向冷却套管8的冷却通路8b作为冷却液而供给油的套管供液路84(以下,记作供液路84)。在马达壳体5上,形成有与供液路84相通的套管供液口67(以下,记作供液口67)。供液口67与冷却通路8b连通。被供给到供液路84中的油经由供液口67被供给到冷却通路8b中,冷却固定件6b。
在马达壳体5的下部,设置有从冷却套管8将作为冷却液的油排出的套管排液路94(套管排油路;以下,记作排液路94)。在马达壳体5的下部形成有与排液路94相通的套管排液口68(以下,记作排液口68)。冷却套管8的冷却通路8b的下游侧连通到排液路94,所述排液路94构成排液路90(排油路;以下,记作排液路90)的一部分。排液口68与冷却通路8b连通。流过了冷却通路8b的油经由排液口68被向马达壳体5外排出。该油经由排液路94被液回收部71回收。因而,通过使将轴承部11、12、13润滑及冷却的油流到冷却套管部8a的冷却通路8b中,也能够用于将马达6的固定件6b冷却。
如图3所示,马达轴供液部件10具备安装凸缘10a和突出部10b,相对于罩9的侧面的开口部以密闭状态安装。在安装凸缘10a的中央部,形成有马达轴供液口69(以下,记作轴供液口69)。在沿轴向延伸的突出部10b的内部,形成有液导入孔10c。液导入孔10c是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将轴供液口69与轴承支承体37的插通孔37c连通。
在轴承支承体37的中央部,形成有插通孔37c。插通孔37c是比马达轴供液部件10的突出部10b大径且沿轴向延伸以便能够经由稍稍的间隙将突出部10b插通的贯通孔。液导入孔10c及插通孔37c相对于中心孔33以同轴配置。突出部10b的一部分被插通到插通孔37c之中,以使突出部10b的端部与插通孔37c在轴向上重叠。如图4所示,通过液导入孔10c、插通孔37c和中心孔33的连通,构成马达轴连通部39的一部分。马达轴供液部件10及轴承支承体37分别被设置在马达轴31的转子相反侧,作为轴供液部发挥作用,所述轴供液部用来将从轴供液路85(以下,记作供液路85)供给的作为冷却液发挥作用的油向马达轴连通部39供给。
因而,借助液导入孔10c、插通孔37c、中心孔33、多个凸缘连通孔27a、液导引孔21c和多个液流出孔21d的连通,构成马达轴连通部39。根据该结构,从与供液路85相通的轴供液口69供给的油在中心孔33中流动,所述中心孔33形成于马达轴31的旋转件6a位于的部位的内部,将旋转件6a从其内侧(内部)遍及周向冷却。在中心孔33中流过的油将马达轴31从内侧(马达内部)冷却。另外,沿着旋转件6a在轴向上延伸设置的中心孔33被比插通孔37c扩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孔33在轴向上将每单位长度的表面积设定得比插通孔37c大,与插通孔37c相比直径扩大到3倍以上。由此,能够将中心孔33的表面积即传热面取较大,能够提高旋转件6a的冷却效果。
在中心孔33中流动而被用于将马达6的旋转件6a从内侧(马达内部)遍及周向冷却后的油,从借助马达轴31的旋转而沿周向移动的多个液流出孔21d的各流出开口21f向转子侧的马达室20内部流出。从各流出开口21f流出的油遍及周向附着在固定件6b上,从马达室20内部将固定件6b遍及周向冷却。被用于马达6的冷却的油经由排液口66被从马达室20内部向马达室20外排出。该油经由排液路92被液回收部71回收。
由在作为马达轴冷却部发挥作用的中心孔33内流通的油将马达轴31冷却,借助马达轴31的冷却,密接在马达轴31上而被固定的旋转件6a遍及周向被冷却。与此同时,借助在中心孔33、多个凸缘连通孔27a、液导引孔21c和多个液流出孔21d中流通的油从流出开口21f遍及周向向转子侧的马达室20内部流出,将固定件6b遍及周向冷却。即,由在马达轴31内流通的油将马达6的旋转件6a及固定件6b的两者冷却,将马达6从内侧冷却。因而,能够将对螺旋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6从内侧冷却,将马达6有效地冷却。
如图1或图2所示,轴承排液路91、排液路92、排液路93及排液路94合流,构成排液路90。排液路90被连接在将油回收的液回收部71上。在液回收部71的下游侧,设置有将回收的油冷却的液冷却器72(油冷却器)。在液冷却器72的下游侧,连接着液泵73(油泵)。在液泵73(油泵)的下游侧连接着用来向供液目标(供油目标)供给油的供液路80(供油路)。供液目标(供油目标)是转子轴承部11、中间轴承部12、16、马达轴承部13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冷却液的油也被向马达室20内、冷却套管8、马达轴31的中心孔33供给。因此,供液路80分支为轴承供液路81、中间供液路82、供液路83、供液路84、供液路85及供液路86。各供液路81、82、83、84、85、86分别与转子轴承供油口(未图示)、中间供液口64、转子侧的供液口65、供液口67、轴供液口69及转子相反侧的供液口77各自连通。因而,重复以下的过程:油在压缩机主体2及马达6中被向需要润滑和冷却的各供液目标供给,被用于各供液目标处的润滑及冷却,然后,油被液回收部71回收而被液冷却器72冷却。这样,油在螺旋压缩机1中循环而被使用。
这样,借助在马达轴31的中心孔33中流动的油和在冷却套管8的冷却通路8b中流动的油,能够从马达6的内外将马达6有效地冷却,能够抑制与输入电力对应的马达输出的下降。
通过油兼作为冷却液,能够将液回收部71、101、液冷却器72、102及液泵73、103共用,能够使有关冷却液(油)的供给及排出的结构简略化。
如上述那样,马达壳体5被安装在转子壳体4的吐出侧,马达6的马达轴31延伸到转子壳体4的吐出侧。转子壳体4的吐出侧因由螺旋转子3进行的气体压缩而成为高温,阳转子轴21及马达轴31更容易成为高温。通过将阳转子轴21及马达轴31用油冷却,能够抑制阳转子轴21及马达轴31的温度上升。
在图1等所示的形态中,在轴径较小的阳转子轴21的连结端部24被插入在轴径较大的马达轴31的连结孔32中的状态下,键41及键槽42嵌合,从而马达轴31和阳转子轴21被一体地连结。并且,在轴径较小的阳转子轴21中,设置有液流出孔21d。但是,也可以是在相对于轴径较大的阳转子轴21插入了轴径较小的马达轴31的状态下键41及键槽42嵌合,从而马达轴31和阳转子轴21被一体地连结的形态。在该形态中,在轴径较小的马达轴31中,设置有多个流出开口21f及液流出孔21d。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螺旋压缩机1中,在阳转子轴21的马达6侧具备马达侧端部51,阳转子轴21及马达侧端部51由一个轴体即旋转轴50构成。在马达侧端部51的外周面上,与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轴31同样,安装着旋转件6a。
阳转子轴21的马达6侧a从相对于防松螺母23靠马达6侧的部分延伸到被马达轴承部13支承的轴承支承体37,构成马达侧端部51。在作为旋转件6a位于的旋转轴50的部位的马达侧端部51的内部,形成有作为旋转件冷却部发挥作用的冷却孔30。冷却孔30是经由马达轴供液部件(轴供液部)10及轴承支承体37(轴供液部)被供给的冷却液流通的空洞。冷却液在冷却孔30中流通,从而将马达侧端部51冷却。冷却孔30沿旋转轴50的轴向延伸,将轴承支承体37的端面开口及多个液流出孔21d连通。突出部10b的一部分被插通到轴承支承体37的插通孔37c之中,以使马达轴供液部件10的突出部10b的端部与插通孔37c在轴向上重叠。并且,借助液导入孔10c、插通孔37c、冷却孔30和多个液流出孔21d的连通,构成了马达轴连通部39。
根据该结构,被从与轴供液路85连接的轴供液口69供给的冷却液(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油)在形成于旋转轴50的马达侧端部51处的冷却孔30之中流动。在冷却孔30之中流动的油将旋转轴50的马达侧端部51冷却,进而将旋转件6a从内侧(马达内部)遍及周向冷却。
在冷却孔30之中流动而被用于将马达6的旋转件6a从内侧遍及周向冷却后的油,从借助旋转轴50的旋转而沿周向移动的多个液流出孔21d的各流出开口21f向转子侧的马达室20内部流出。从各流出开口21f流出的油遍及周向附着在固定件6b上,从马达室20内部将固定件6b遍及周向冷却。被用于马达6的冷却后的油经由排液口66被从马达室20内部向马达室20外排出。该油经由排液路92被液回收部71回收。
借助在作为旋转件冷却部发挥作用的冷却孔30内流通的冷却液(油),将旋转轴50的马达侧端部51冷却,借助旋转轴50的冷却,将密接于旋转轴50上并被固定的旋转件6a遍及周向冷却。与此同时,在冷却孔30和多个液流出孔21d中流通的油从流出开口21f遍及周向向转子侧的马达室20内部流出,从而将固定件6b遍及周向冷却。即,借助在旋转轴50内流通的油,将马达6的旋转件6a及固定件6b的两者冷却,将马达6从内侧(马达室20内部侧)冷却。因而,能够将对螺旋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6从内侧冷却而将马达6有效地冷却。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螺旋压缩机1中,其特征在于,作为冷却液,为了将压缩机主体2及马达6中的各轴承部11、12、13润滑及冷却而使用油,为了将马达6冷却而使用冷却水。这里,用来将马达6冷却的冷却水是油以外的水性液体,例如是水单体或含有防锈剂及防冻液等水溶液。
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螺旋压缩机1具备用来使油循环的供液路80(供油路)及排液路90(排油路),所述油将压缩机主体2及马达6中的各轴承部11、12、13润滑及冷却。与此同时,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螺旋压缩机1具备用来使冷却水循环的供液路120(供水路)及排液路110(排水路),所述冷却水将马达6冷却。
供液路80是液回收部71(油回收部)的下游侧的流路,在液冷却器72(油冷却器)及液泵73(油泵)的下游侧,分别分支为轴承供液路81(轴承供油路)、中间供液路82(中间供油路)及马达轴承供液路87(马达轴承供油路)。轴承供液路81(轴承供油路)、中间供液路82(中间供油路)及马达轴承供液路87(马达轴承供油路)分别与转子轴承供液口(转子轴承供油口)、中间供液口64(中间供油口)及马达轴承供液口(马达轴承供油口)连通。在液回收部71的上游侧的流路中,轴承排液路91、中间排油路96及马达轴承排油路97合流而形成排液路90。
供液路120是液回收部101(水回收部)的下游侧的流路。供液路120在液冷却器102(水冷却器)及液泵103(水泵)的下游侧分别分支为处于比旋转件6a更靠转子侧的马达室供液路123(马达室供水路)、套管供液路124(套管供水路)、处于比旋转件6a更靠转子相反侧的马达室供液路126(马达室供水路)及轴供液路125(轴供水路)。马达室供液路123、套管供液路124、马达室供液路126及轴供液路125分别与马达室供液口165(马达室供水口)、套管供液口(未图示;相当于在图1中表示的套管供液口67)、马达室供液口177(马达室供水口)及轴供液口69连通。排液路110(排水路)是液回收部101的上游侧的流路。中间排液路112(马达室排水路)、套管排液路114(套管排水路)及处于比旋转件6a更靠转子相反侧的马达室排液路113(马达室排水路)合流,形成排液路110。中间排液路112、套管排液路114及转子相反侧的马达室排液路113分别与排液口166、套管排液口(未图示;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套管排液口68)及设置在比旋转件6a更靠转子相反侧的排液口178连通。
如图8所示,借助液导入孔10c、插通孔37c、中心孔33、多个凸缘连通孔27a、液导引孔21c和多个液流出孔21d的连通,构成了马达轴连通部39。根据该结构,从与轴供液路125相通的轴供液口69供给的冷却水在形成在马达轴31上的中心孔33之中流动,将马达轴31从内侧(内部)冷却。借助将马达轴31从内侧(内部)冷却,将旋转件6a从内侧(马达6内部)遍及周向冷却。
在中心孔33之中流动并被用于将马达6的旋转件6a从内侧(内部)遍及周向冷却后的冷却水,从借助马达轴31的旋转而沿周向移动的多个液流出孔21d向转子侧的马达室20内部流出。从多个液流出孔21d流出的冷却水遍及周向附着在固定件6b上,从马达室20内部侧将固定件6b遍及周向冷却。被用于马达6的冷却后的冷却水经由排液口66被向马达室20外排出。该冷却水经由中间排液路112被液回收部101回收。
借助在作为马达轴冷却部发挥作用的中心孔33内流通的冷却水,将马达轴31遍及周向冷却,借助马达轴31的冷却,将密接在马达轴31上而被固定的旋转件6a冷却。与此同时,在中心孔33、多个凸缘连通孔27a、液导引孔21c和多个液流出孔21d中流通的冷却液从流出开口21f遍及周向向转子侧的马达室20内部流出,将固定件6b遍及周向冷却。即,通过在马达轴31内流通的冷却水,将马达6的旋转件6a及固定件6b的两者冷却,将马达6从内侧冷却。因而,能够将对螺旋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6从内侧冷却而将马达6有效地冷却。
与此同时,从与套管供液路124相通的套管供液口(未图示)供给的冷却水在被装接在马达壳体主体5a的内侧面上的冷却套管8的冷却通路8b之中流动,将固定件6b从外侧冷却。
这样,借助在马达轴31的中心孔33之中流动的冷却水和在冷却套管8的冷却通路8b之中流动的冷却水,能够从马达6的内外将马达6有效地冷却,能够抑制与输入电力对应的马达输出的下降。
在马达室20内,存在用来将马达6从内侧冷却的冷却水。另一方面,在压缩机主体2及马达6中,使用用来将各轴承部11、12、13润滑及冷却的油。为了防止冷却水及油在中间轴承部12与马达室20之间混合,设置有中间轴封部12c。此外,为了防止冷却水及油在马达轴承部13与马达室20之间混合,设置有马达侧轴封部13c。另外,也可以在通过将马达轴供液部件10的突出部10b的一部分插通到插通孔37c之中而形成的间隙中,设置密封部件(密封环)。通过这样构成,即使不将间隙限制为很小的大小,也能够防止油与冷却水混合。
中间轴封部12c被设置在中间轴承部12的推力轴承12b的马达6侧。通过夹装配置在推力轴承12b的内圈与中间轴封部12c之间的套筒,将推力轴承12b的内圈的位置相对于阳转子轴21固定。此外,马达侧轴封部13c被设置在马达轴承部13的马达6侧。通过被夹装配置在马达轴承部13的内圈与马达侧轴封部13c之间的套筒,将马达轴承部13的内圈的位置相对于轴承支承体37固定。
中间轴封部12c例如具备作为油封的粘性密封及作为冷却水密封的粘性密封。设置在推力轴承12b侧的粘性密封防止油向马达室20的流入。设置在马达6侧的粘性密封防止冷却水向推力轴承12b的流入。同样,马达侧轴封部13c例如也具备作为油封的粘性密封及作为冷却水密封的粘性密封。
因而,借助中间轴封部12c及马达侧轴封部13c,能够防止油及冷却水混合,能够将油及冷却水分别借助液回收部71及液回收部101来回收。回收后的油经由供液路80及排液路90而被循环使用。回收后的冷却水经由供液路120及排液路110而被循环使用。
另外,当冷却水是水单体时,也可以不是经由供液路120及排液路110循环使用,而是做成将从排液路110排出的水用后废弃、并将新的水从供液路120供给的非循环的形态。
另外,也可以做成将排液路90及排液路110合并为1个排液路并在合并后的排液路的下游侧配设用来从混入了油的冷却水将油分离的油水分离器的形态。在此情况下,被油水分离器分离后的油及冷却水分别被液回收部71(油回收部)及液回收部101(水回收部)回收后,经由供液路80及供液路120被向各供油目标及各供水目标供给,从而被循环使用。根据该形态,能够使排液路简略化。
另外,也可以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将螺旋转子3的转子轴21及马达6的马达轴31分体地构成,或如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在阳转子轴21的马达6侧具备马达侧端部51,将阳转子轴21及马达侧端部51用作为一个轴体的旋转轴50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液回收部71没有详细地说明,但液回收部71只要是至少将被排出到马达室20外的油回收的空间就可以。例如,液回收部71也可以由另外设置在马达室20外的油箱构成,也可以由与马达壳体5一体的构造构成。同样,液回收部101只要是至少将被排出到马达室20外的冷却水回收的空间就可以。例如,液回收部101也可以由另外设置在马达室20外的水箱构成,也可以由与马达壳体5一体的构造构成。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用来将马达轴31和阳转子轴21一体地连结的联轴部件而使用键41,但作为联轴部件,也可以使用锥形环(也被称作楔紧环)。另外,锥形环利用在配置于马达轴31与阳转子轴21之间的装接空间中的环的周面上发生的摩擦力,将马达轴31与阳转子轴21连结。锥形环是将具有一方的倾斜面的楔状的内环和具有与该一方的倾斜面卡合的另一方的倾斜面的楔状的外环组合的结构。此外,只要在传递转矩和轴的转速方面满足希望的规格,联轴部件的结构没有被限定。
此外,转子轴承部11、中间轴承部12及马达轴承部13的结构及各轴封部14a、14b、14c、14d、12c、13c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具备上述冷却构造的螺旋压缩机1除了例如以20000rpm左右的高速被旋转驱动的无油式的结构以外,也可以是冷却油被导入到转子室17中而以3000rpm左右的低速被旋转驱动的油冷式的结构。
此外,作为中间轴封部12c及马达侧轴封部13c而例示了粘性密封,但也可以考虑轴封部处的轴的转速等而适当使用唇形密封。
此外,也可以将冷却套管8去掉,而是在马达壳体主体5a上形成冷却通路8b的结构,所述冷却通路8b用来使将马达6的固定件6b冷却的冷却液流动。在此情况下,固定件6b被直接安装在马达壳体主体5a的内壁面上。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转子侧的马达室20及转子侧的供液口65”等中的“转子侧”,是指相对于作为基准的某个位置处于压缩机主体2的螺旋转子3侧,不是指相对于作为基准的某个位置处于马达6的旋转件6a侧。
如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的那样,有关本发明的螺旋压缩机1具备:压缩机主体2,所述压缩机主体2在转子壳体4内收容着螺旋转子3;马达6,所述马达6在马达壳体5的马达室20内收容着旋转件6a及固定件6b,借助被固定在旋转件6a上的马达轴31对螺旋转子3的转子轴21进行旋转驱动;轴供液部10、37,所述轴供液部10、37被设置在马达轴31的转子相反侧,用来供给冷却液;马达轴冷却部33,所述马达轴冷却部33是在马达轴31内沿轴向延伸的空洞,经由轴供液部10、37被供给的冷却液在空洞内流通,从而将马达轴31冷却;以及液流出部21d,所述液流出部21d位于马达轴31的转子侧或转子轴21的马达6侧,从形成在马达轴31或转子轴21的外表面上的流出开口21f向径向内方延伸,与马达轴冷却部33流体地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借助在马达轴冷却部33内流通的冷却液将马达轴31冷却。借助从马达轴31内部的冷却,将固定在马达轴31上的旋转件6a遍及周向冷却。与此同时,使冷却液从随着马达轴31的旋转而沿周向移动的流出开口21f流出,从而在马达室20内部中将固定件6b遍及周向冷却。因而,通过将对螺旋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6的旋转件6a及固定件6b从马达6内部侧遍及周向冷却,能够将马达6有效地冷却。
转子壳体4的吐出侧被连接在马达壳体5上,转子轴21相对于马达轴31被以同轴连结;还具备转子轴冷却部21c,所述转子轴冷却部21c被设置在转子轴21的马达6侧,是在转子轴21内沿轴向延伸的空洞,被用于转子轴21及马达轴31的连结;该转子轴冷却部21c与马达轴冷却部33及液流出部21d流体地连接。根据该结构,在转子壳体4的吐出侧,因气体压缩而转子轴21成为高温,但因转子轴21具备转子轴冷却部21c,能够抑制转子轴21及马达轴31的温度上升。
此外,有关本发明的螺旋压缩机1具备:压缩机主体2,所述压缩机主体2在转子壳体4内收容着螺旋转子3;马达6,所述马达6在马达壳体5的马达室20内收容着旋转件6a及固定件6b,经由被固定在旋转件6a上的旋转轴对螺旋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轴供液部10,所述轴供液部10被设置在旋转轴50的马达侧端部51上,用来供给冷却液;旋转件冷却部30,所述旋转件冷却部30是被设置在旋转件6a位于的部位的旋转轴50内的空洞,经由轴供液部10被供给的冷却液在空洞内流通,从而将旋转件6a冷却;以及液流出部21d,所述液流出部21d位于旋转轴50上的螺旋转子3与旋转件6a之间,在旋转轴50的外表面上具有以向马达室20内开放的方式设置的流出开口21f,所述液流出部21d从流出开口21f向径向内方延伸,与旋转件冷却部30流体地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借助在旋转件冷却部30内流通的冷却液,将旋转轴50遍及周向冷却,所述旋转件冷却部30设置在旋转件6a位于的部位的旋转轴50内。借助从旋转轴50内部的冷却,将被固定在旋转轴50上的旋转件6a遍及周向冷却。与此同时,使冷却液从伴随着旋转轴50的旋转而沿周向移动的流出开口21f在旋转轴50的周向上流出,从而在马达室20的内部将固定件6b遍及周向冷却。因而,通过将对螺旋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6的固定件6b及旋转件6a从内部侧遍及周向直接地冷却,能够将马达6有效地冷却。
本发明除了上述特征以外,还可以具备以下这样的特征。
即,螺旋压缩机1具备:液冷却器72、102,所述液冷却器72、102将被用于马达6的冷却的冷却液冷却;排液路90、110,所述排液路90、110将被从设置在马达壳体5上的排液部66、78排出的冷却液向液冷却器72、102供给;供液路80、120,所述供液路80、120将被液冷却器72、102冷却后的冷却液向供液目标供给;以及轴供液路85、125,所述轴供液路85、125从供液路80、120分支,向轴供液部10、37供给冷却液。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被冷却后的冷却液循环使用。
供液路80、120被分支为套管供液路84、124,套管供液路84、124与将马达6的固定件6b冷却的冷却套管8流体地连接,在冷却套管8的下游侧流体地连接的套管排液路94、114合流至排液路90、110。根据该结构,借助冷却液,除了将马达6的旋转件6a和马达室20内冷却之外,还将冷却套管8及马达6的固定件6b冷却。即,将马达的固定件及旋转件的两者冷却。
在冷却套管8的下游侧设置有液回收部71、101,所述液回收部71、101储存被用于马达6的冷却后的冷却液。根据该结构,在使用需要比较多的冷却液的冷却套管8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将冷却液保持在马达室20内,所以能够减小因马达6的旋转件6a引起的冷却液的搅拌损失。
在马达室20的上部,配设有马达室供液口65、77,所述马达室供液口65、77将冷却液向马达室20内供给。根据该结构,由于经由马达室供液口65、77将冷却液从马达室20的上部供给,所以能够将马达室20更有效地冷却。
冷却液是将设置在马达6及压缩机主体2的至少某个中的轴承部11、12、13润滑的油。根据该结构,通过油兼作为冷却液,能够将液回收部71、101、液冷却器72、102及液泵73、103共用,能够使有关油(冷却液)的供给及排出的结构简略化。
附图标记说明
1:螺旋压缩机(无油螺旋压缩机)
2:压缩机主体
3:螺旋转子
3a:阳转子
3b:阴转子
4:转子壳体
5:马达壳体
5a:马达壳体主体
6:马达
6a:旋转件
6b:固定件
6g:气隙
7:轴承壳体
8:冷却套管
9:罩
10:马达轴供液部件(轴供液部)
10c:液导入孔
11:转子轴承部(轴承部)
12:中间轴承部(轴承部)
12c:中间轴封部
13:马达轴承部(轴承部)
13c:马达侧轴封部
14a:中间轴封部
17:转子室
20:马达室
21:阳转子轴(转子轴)
21c:液导引孔(转子轴冷却部)
21d:液流出孔(液流出部)
21f:流出开口
22:阴转子轴(转子轴)
26:螺纹孔
27:紧固凸缘
28:紧固螺栓(紧固部件)
30:冷却孔(旋转件冷却部)
31:马达轴
33:中心孔(马达轴冷却部)
37:轴承支承体(轴供液部)
39:马达轴连通部
41:键(联轴部件)
42:键槽
50:旋转轴
51:马达侧端部
54:中间连通部
64:中间供液口(中间供油口)
65:马达室供液口(马达室供油口)
66:马达室排液口(马达室排油口;排液部)
67:套管供液口
68:套管排液口
69:马达轴供液口
71:液回收部(油回收部)
72:液冷却器(油冷却器)
73:液泵(油泵)
77:马达室供液口(马达室供油口)
78:马达室排液口(马达室排油口;排液部)
80:供液路(供油路)
81:轴承供液路(轴承供油路)
82:供液路(供油路)
82a:中间供液孔(中间供油孔)
82b:连通空间
83:马达室供液路(马达室供油路)
84:套管供液路
85:轴供液路
86:马达室供液路(马达室供油路)
90:排液路(排油路)
91:轴承排液路(轴承排油路)
92:马达室排液路(马达室排油路)
93:马达室排液路(马达室排油路)
94:套管排液路(套管排油路;排液路)
96:中间排油路
101:液回收部(水回收部)
102:液冷却器(水冷却器)
103:液泵(水泵)
110:排液路(排水路)
112:中间排液路(马达室排水路)
113:马达室排液路(马达室排水路)
114:套管排液路(套管排水路)
120:供液路(供水路)
123:马达室供液路(马达室供水路)
124:套管供液路(套管供水路)
125:轴供液路(轴供水路)
126:马达室供液路(马达室供水路)
165:马达室供液口(马达室供水口)
166:马达室排液口(马达室排水口;排液部)
177:马达室供液口(马达室供水口)
178:马达室排液口(马达室排水口;排液部)。
Claims (8)
1.一种螺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主体,所述压缩机主体在转子壳体内收容着螺旋转子;
马达,所述马达在马达壳体的马达室内收容着旋转件及固定件,借助被固定在前述旋转件上的马达轴,对前述螺旋转子的转子轴进行旋转驱动;
轴供液部,所述轴供液部被设置在前述马达轴的转子相反侧,用来供给冷却液;
马达轴冷却部,所述马达轴冷却部是在前述马达轴内沿轴向延伸的空洞,经由前述轴供液部被供给的冷却液在前述空洞内流通,从而将前述马达轴冷却;以及
液流出部,所述液流出部位于前述马达轴的转子侧或前述转子轴的马达侧,从形成在前述马达轴或前述转子轴的外表面上的流出开口向径向内方延伸,与前述马达轴冷却部流体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转子壳体的吐出侧被连接在前述马达壳体上;
前述转子轴被相对于前述马达轴以同轴连结;
还具备转子轴冷却部,所述转子轴冷却部被设置在前述转子轴的马达侧,是在前述转子轴内沿轴向延伸的空洞,被用于前述转子轴及前述马达轴的连结,该转子轴冷却部与前述马达轴冷却部及前述液流出部流体地连接。
3.一种螺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主体,所述压缩机主体在转子壳体内收容着螺旋转子;
马达,所述马达在马达壳体的马达室内收容着旋转件及固定件,经由被固定在前述旋转件上的旋转轴,对前述螺旋转子进行旋转驱动;
轴供液部,所述轴供液部被设置在前述旋转轴的马达侧端部处,用来供给冷却液;
旋转件冷却部,所述旋转件冷却部是被设置在前述旋转件位于的部位的前述旋转轴内的空洞,经由前述轴供液部被供给的冷却液在前述空洞内流通,从而将前述旋转件冷却;以及
液流出部,所述液流出部位于前述旋转轴上的前述螺旋转子与前述旋转件之间,在前述旋转轴的外表面上具有以向前述马达室内开放的方式设置的流出开口,所述液流出部从前述流出开口向径向内方延伸,与前述旋转件冷却部流体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
液冷却器,所述液冷却器将被用于前述马达的冷却的冷却液冷却;
排液路,所述排液路将被从设置在前述马达壳体上的排液部排出的冷却液向前述液冷却器供给;
供液路,所述供液路将被前述液冷却器冷却后的冷却液向供液目标供给;以及
轴供液路,所述轴供液路被从前述供液路分支,向前述轴供液部供给冷却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供液路被分支为套管供液路,前述套管供液路与将前述马达的前述固定件冷却的冷却套管流体地连接;
在前述冷却套管的下游侧流体地连接的套管排液路合流至前述排液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冷却套管的下游侧设置有液回收部,所述液回收部储存被用于前述马达的冷却后的冷却液。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马达室的上部,配设有马达室供液口,所述马达室供液口供给冷却液。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冷却液是将设置在前述马达及前述压缩机主体的至少某个上的轴承部润滑的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44876 | 2016-03-08 | ||
JP2016044876A JP6982380B2 (ja) | 2016-03-08 | 2016-03-08 | スクリュ圧縮機 |
PCT/JP2017/008478 WO2017154771A1 (ja) | 2016-03-08 | 2017-03-03 | スクリュ圧縮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00071A true CN108700071A (zh) | 2018-10-23 |
CN108700071B CN108700071B (zh) | 2023-03-24 |
Family
ID=59790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16026.7A Active CN108700071B (zh) | 2016-03-08 | 2017-03-03 | 螺旋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53942B2 (zh) |
JP (1) | JP6982380B2 (zh) |
KR (1) | KR102067054B1 (zh) |
CN (1) | CN108700071B (zh) |
TW (1) | TWI666858B (zh) |
WO (1) | WO2017154771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30256A (zh) * | 2020-01-17 | 2020-05-08 | 苏州炽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螺杆压缩机的电机壳以及电机、螺杆压缩机 |
CN111963427A (zh) * | 2019-05-20 | 2020-11-20 | 复盛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 螺旋式压缩机 |
US11658542B2 (en) | 2020-12-23 | 2023-05-23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Cabin air compressor with liquid cooled jacket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1026195B1 (nl) * | 2018-04-11 | 2019-11-12 | Atlas Copco Airpower Naamloze Vennootschap | Vloeistof geïnjecteerde compressorinrichting |
BE1027496B1 (nl) * | 2019-08-12 | 2021-03-16 | Atlas Copco Airpower Nv | Compressorinrichting |
WO2022059680A1 (ja) * | 2020-09-18 | 2022-03-24 |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 給液式気体圧縮機 |
IT202000025324A1 (it) * | 2020-10-26 | 2022-04-26 | Ind Saleri Italo Spa | Gruppo pompa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54811A (en) * | 1978-05-26 | 1979-12-06 | Hitachi Ltd | Screw compressor |
JPS60255038A (ja) * | 1984-05-30 | 1985-12-16 | Hitachi Ltd | 密閉形電動圧縮機の電動機冷却方法 |
JP2000179486A (ja) * | 1998-12-14 | 2000-06-27 | Ebara Corp | 冷凍機用半密閉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
JP2000227489A (ja) * | 1999-02-05 | 2000-08-15 | Japan Nuclear Cycle Development Inst States Of Projects | ナトリウム冷却型高速炉の炉心支持装置 |
JP2001520353A (ja) * | 1997-10-10 | 2001-10-30 | ライボルト ヴァークウム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 複数のロータを備えたねじ型真空ポンプ |
CN101010516A (zh) * | 2004-09-02 | 2007-08-01 | 英国氧气集团有限公司 | 泵转子的冷却 |
CN103987553A (zh) * | 2012-02-10 | 2014-08-13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525392A (de) * | 1970-09-08 | 1972-07-15 | Allweiler Ag | Stopfbuchsloses Pumpenaggregat |
JPS4968905A (zh) * | 1972-11-08 | 1974-07-04 | ||
JP3502210B2 (ja) * | 1995-11-28 | 2004-03-02 | 株式会社日平トヤマ | ビルトインモータ |
DE19745616A1 (de) * | 1997-10-10 | 1999-04-15 | Leybold Vakuum Gmbh | Gekühlte Schraubenvakuumpumpe |
JP2000209815A (ja) * | 1999-01-12 | 2000-07-28 | Shimadzu Corp | 高速回転機器 |
JP2001095205A (ja) * | 1999-09-20 | 2001-04-06 | Hitachi Ltd | 電動機 |
JP2001227489A (ja) * | 2000-02-14 | 2001-08-24 | Kobe Steel Ltd | 油冷式スクリュ圧縮機 |
BE1013944A3 (nl) | 2001-03-06 | 2003-01-14 | Atlas Copco Airpower Nv | Watergeinjecteerde schroefcompressor. |
JP2004343857A (ja) | 2003-05-14 | 2004-12-02 | Kobe Steel Ltd | 液冷式モータ |
JP2005237159A (ja) * | 2004-02-23 | 2005-09-02 | Tamagawa Seiki Co Ltd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US7963744B2 (en) | 2004-09-02 | 2011-06-21 | Edwards Limited | Cooling of pump rotors |
JP4804927B2 (ja) * | 2006-01-17 | 2011-11-02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スクリュ圧縮機 |
JP2008303781A (ja) * | 2007-06-07 | 2008-12-18 | Kobe Steel Ltd | スクリュ圧縮機 |
JP5575379B2 (ja) * | 2008-07-25 | 2014-08-20 |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 圧縮機及び冷凍機 |
JP5395712B2 (ja) * | 2010-03-17 | 2014-01-22 |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 冷凍機 |
WO2013118900A1 (ja) | 2012-02-10 | 2013-08-15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
EP3325807B1 (en) * | 2015-07-22 | 2024-10-16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Compressor bearing housing drain |
-
2016
- 2016-03-08 JP JP2016044876A patent/JP6982380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03 US US16/070,855 patent/US1105394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3-03 WO PCT/JP2017/008478 patent/WO201715477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3-03 KR KR1020187025567A patent/KR10206705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03-03 CN CN201780016026.7A patent/CN108700071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07 TW TW106107415A patent/TWI66685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54811A (en) * | 1978-05-26 | 1979-12-06 | Hitachi Ltd | Screw compressor |
JPS60255038A (ja) * | 1984-05-30 | 1985-12-16 | Hitachi Ltd | 密閉形電動圧縮機の電動機冷却方法 |
JP2001520353A (ja) * | 1997-10-10 | 2001-10-30 | ライボルト ヴァークウム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 複数のロータを備えたねじ型真空ポンプ |
JP2000179486A (ja) * | 1998-12-14 | 2000-06-27 | Ebara Corp | 冷凍機用半密閉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
JP2000227489A (ja) * | 1999-02-05 | 2000-08-15 | Japan Nuclear Cycle Development Inst States Of Projects | ナトリウム冷却型高速炉の炉心支持装置 |
CN101010516A (zh) * | 2004-09-02 | 2007-08-01 | 英国氧气集团有限公司 | 泵转子的冷却 |
CN103987553A (zh) * | 2012-02-10 | 2014-08-13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3427A (zh) * | 2019-05-20 | 2020-11-20 | 复盛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 螺旋式压缩机 |
CN111963427B (zh) * | 2019-05-20 | 2022-06-14 | 复盛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 螺旋式压缩机 |
CN111130256A (zh) * | 2020-01-17 | 2020-05-08 | 苏州炽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螺杆压缩机的电机壳以及电机、螺杆压缩机 |
US11658542B2 (en) | 2020-12-23 | 2023-05-23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Cabin air compressor with liquid cooled jacke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067054B1 (ko) | 2020-01-17 |
US20190063438A1 (en) | 2019-02-28 |
CN108700071B (zh) | 2023-03-24 |
JP6982380B2 (ja) | 2021-12-17 |
KR20180110044A (ko) | 2018-10-08 |
TWI666858B (zh) | 2019-07-21 |
JP2017160822A (ja) | 2017-09-14 |
TW201743541A (zh) | 2017-12-16 |
US11053942B2 (en) | 2021-07-06 |
WO2017154771A1 (ja) | 2017-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00071A (zh) | 螺旋压缩机 | |
CN104204530B (zh) | 螺杆式压缩机 | |
CN101326413B (zh) | 用于磁力轴承压缩机的急停轴承的润滑系统 | |
CN107923399B (zh) | 螺杆压缩机 | |
CN104220757B (zh) | 压缩机设备以及此种压缩机设备的应用 | |
CN104797822B (zh) | 具有油冷却马达的涡旋压缩机 | |
US11221013B2 (en) | Centrifugal compressor | |
CN105637741B (zh) | 电动机 | |
CN108138781B (zh) | 螺杆压缩机 | |
JP2011004594A (ja) | 電気機械のための枠体端部腕木部経由の内部油冷却 | |
DE102010047507A1 (de) | Ölgekühlter Motor/Generator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 |
US10598084B2 (en) |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turbocharger | |
CN107250547A (zh) | 无供油式压缩机 | |
CN106899098B (zh) | 一种基于油冷电机的半封螺杆制冷压缩机 | |
JP2007023858A (ja) | ターボ過給機の軸受構造 | |
US11336151B2 (en) | Fluid cooling of grease-packed bearings | |
CN104295454A (zh) | 用于风力涡轮机的轴承 | |
CN114844296A (zh) | 一种电驱动集成装置 | |
KR20230110350A (ko) | 모터 시스템 및 이를 갖는 차량 | |
JP2006174562A (ja) | 車両駆動装置 | |
CN217883128U (zh) | 一种电驱动集成装置 | |
CN218243200U (zh) | 一种油冷电机装置及电动车辆 | |
CN213235205U (zh) | 水泵总成及发动机 | |
CN118487431A (zh) | 电动机器 | |
CN116633064A (zh) | 电机壳体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hengang Compressor Co.,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obe Steel,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