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7381A - 鉴定用片 - Google Patents

鉴定用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7381A
CN108697381A CN201680082513.9A CN201680082513A CN108697381A CN 108697381 A CN108697381 A CN 108697381A CN 201680082513 A CN201680082513 A CN 201680082513A CN 108697381 A CN108697381 A CN 108697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piece
label
polyurethane
support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25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元崇
西尾昭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97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73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17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171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based on the shapes or appearances of their bodies or parts thereof
    • A61B5/1172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based on the shapes or appearances of their bodies or parts thereof using fingerpr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4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41Polyolefin, e.g.rubb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006Presence of polyolefin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75/00Presence of polyurethane

Abstract

本发明的鉴定用片(X1)具备支撑片(10)及粘合片(20)。在支撑片(10)标记有识别标记(M1)。粘合片(20)具有包含基材层(21)及粘合剂层(22)的层叠结构。粘合剂层(22)相对于支撑片(10)可粘附/剥离。另外,在粘合片(20)标记有识别标记(M2)。这样的鉴定用片(X1)适于对所采集的鉴定资料持续确保证据能力。

Description

鉴定用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用于鉴定资料的采集、保持的鉴定用片。
背景技术
在犯罪现场等,有时采集作为鉴定对象的指纹、毛发等鉴定资料。其采集有时使用所谓鉴定用片。鉴定用片例如包含衬纸和具有粘合面且贴合于衬纸的透明粘合片。在衬纸的与透明粘合片处于相反侧的一面设置有用于记录鉴定资料的采集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记录栏。
在使用这样的鉴定用片采集鉴定资料时,将透明粘合片从衬纸上剥离后,使鉴定资料附着于该粘合片的粘合面。在采集残留于犯罪现场等的遗留指纹中用肉眼看不到的潜在指纹作为鉴定资料的情况下,例如,首先,对估计到存在潜在指纹的规定的表面和/或区域实施使用了铝粉等微粉末的处理。在该区域存在潜在指纹时,通过该处理,微粉末附着于潜在指纹从而该指纹的图案形状(包含多个隆起线)显现化。然后,将从衬纸剥离的透明粘合片的粘合面按压于该区域,其后从该区域剥离粘合片,由此将显现化指纹转印到透明粘合片的粘合面上。例如这样附着有指纹等鉴定资料的透明粘合片以带有鉴定资料的粘合面侧再次贴合于原来的衬纸。在位于衬纸的记录栏中,记录了关于该鉴定资料的采集的年月日、场所、采集物件名、整理编号等,并且有来自采集者等的署名盖章。这些记录事项等可以用于识别通过该鉴定用片采集及保持的鉴定资料,在该鉴定资料被用作刑事事件等的证据时,成为确保其证据能力所需的信息。
关于如上所述的鉴定用片,例如,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1~4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402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897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8152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1815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通过鉴定用片采集及保持的鉴定资料,重要的是确保其作为刑事事件等的证据时所要求的证据能力。但是,若真正的鉴定资料随着粘合面粘贴于衬纸的透明粘合片被带有另一鉴定资料的另一透明粘合片替换,则该另一鉴定资料在客观事实上变得不是已经记录于衬纸侧的各种信息等所识别的鉴定资料。另外,若带有真正的鉴定资料的透明粘合片所粘贴的并且记录有用于该资料的各种信息等的衬纸被记录有其它的各种信息等的另一衬纸替换,则另一衬纸的该信息等在客观事实上变得不是识别粘合片侧的鉴定资料的信息等。对于附着于透明粘合片的鉴定资料与记录于衬纸的鉴定资料识别信息等之间的这些客观事实上的不匹配,会损毁该鉴定资料作为刑事事件等的证据时的证据价值、进而毁灭证据能力。作为对保持鉴定资料的鉴定用片的篡改行为的结果、或者作为在鉴定资料的采集过程、鉴定操作中搞错透明粘合片或底纸的结果,可能会产生鉴定用片的鉴定资料与衬纸上识别信息等之间的客观事实上的不匹配。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想到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适于对所采集的鉴定资料持续确保证据能力的鉴定用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的鉴定用片具备支撑片及粘合片。在支撑片标记有第1识别标记。粘合片具有包含相对于支撑片可粘附/剥离的粘合剂层及基材层的层叠结构。在粘合片标记有第2识别标记。
本鉴定用片具备彼此间可分离的支撑片和粘合片时,在支撑片侧标记有第1识别标记,该第1识别标记可以用作第1识别信息。在粘合片侧标记有第2识别标记,该第2识别标记可以用作第2识别信息。而且,对于这些识别标记,通过以彼此间对应的方式进行设计,由此能够以使两识别标记作为用于判别带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与带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的相互对应性的一对相互核对信息而起作用的方式构成。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而起作用的第1及第2识别标记彼此可以具有相同的图案形状,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图案形状。另外,第1及第2识别标记分别包含例如选自数字、字母表、平假名、片假名、汉字、记号、条形码、及QR码中的至少一种。条形码包含一维条形码及二维条形码。
使用这样构成的本鉴定用片采集鉴定资料时,例如,从具有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将具有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剥离后,使鉴定资料附着于该粘合片的粘合剂层和/或粘合面。然后,带有鉴定资料的带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以鉴定资料所附着的粘合面侧再次贴合于原来的带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在可设置于支撑片的规定部位的记录面,记录有关于该鉴定资料的采集的年月日、场所、采集物件名、整理编号等,并且具有来自采集者等的署名盖章。例如这样使用的本鉴定用片中,通过使相互对应的支撑片侧的第1识别标记与粘合片侧的第2识别标记在单一鉴定用片内成对,从而能保证该支撑片及粘合片的相互对应性。对于鉴定资料采集后的本鉴定用片,若带有真正的鉴定资料并粘贴于支撑片的粘合片被另一粘合片(不带有与支撑片的第1识别标记相对应的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替换,则对于替换后的粘合片和支撑片,能判别为没有相互对应性。这是因为在粘合片上没有与支撑片的第1识别标记相对应的第2识别标记。对于鉴定资料采集后的本鉴定用片,若带有真正的鉴定资料的粘合片所粘贴的并且记录有用于该资料的各种信息等的支撑片被另一支撑片(不带有与粘合片的第2识别标记相对应的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替换,则对于替换后的支撑片和粘合片,能判别为没有相互对应性。这是因为在支撑片上没有与粘合片的第2识别标记相对应的第1识别标记。即,对于具备带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一者的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和带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另一者的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的本鉴定用片,在经过上述那样的替换时,能发现该替换。这样的本鉴定用片适于抑制对鉴定资料采集后的鉴定用片的篡改行为、及抑制在鉴定资料的采集过程、鉴定操作中搞错粘合片或支撑片,进而适于对所采集的鉴定资料确保刑事事件等中所要求的证据能力。
而且,本鉴定用片中,第1识别标记是与第2识别标记分开地对支撑片标记的,第2识别标记是与第1识别标记分开地对粘合片标记的。支撑片的第1识别标记的标记部位可以为支撑片中粘贴有粘合片的支撑面、可以为支撑片中与前述支撑面处于相反侧的外表面、或者也可以为支撑片的内部。在支撑片内部设置第1识别标记时,例如,在采用具有多层结构的片作为支撑片时,在层叠形成该支撑片的过程中,在位于多层结构内的规定面标记第1识别标记。粘合片的第2识别标记的标记部位可以为粘合片的透明的基材层的粘合剂层侧表面、可以为基材层中与粘合剂层处于相反侧的外表面、或者也可以为基材层的内部。在基材层内部设置第2识别标记时,例如,在采用具有多层结构的层叠体作为基材层时,在层叠形成该基材层的过程中,在位于多层结构内的规定面标记第2识别标记。本鉴定用片中的第1识别标记不是因作为由着色成分形成的另一识别标记的一部分的着色成分的转印作用而复印形成的,另外,也不是因对另一识别标记形成时的局部的加热、加压、光照射等的物理/化学感应作用而复印形成的。本鉴定用片中的第2识别标记不是因作为由着色成分形成的另一识别标记的一部分的着色成分的转印作用而复印形成的,另外,也不是因对另一识别标记形成时的局部的加热、加压、光照射等的物理/化学感应作用而复印形成的。第1及第2识别标记在本鉴定用片中是分开标记和/或刻印形成的。这样的构成在抑制和/或避免第1及第2识别标记的劣化的方面是适当的,因此,对于使两识别标记作为用于判别带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与带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的相互对应性的一对相互核对信息持续起作用而言是适当的。
如上所述,本鉴定用片适于抑制对鉴定资料采集后的鉴定用片的篡改行为、及抑制在鉴定资料的采集过程、鉴定操作中搞错粘合片或支撑片,进而适于对所采集的鉴定资料持续确保刑事事件等中所要求的证据能力。
通过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的鉴定用片具备支撑片及粘合片。支撑片具有标记有第1识别标记的第1外表面及与该第1外表面处于相反侧的支撑面。粘合片具有包含相对于支撑片的支撑面可粘附/剥离的粘合剂层及基材层的层叠结构,并且,在基材层的与粘合剂层相反的一侧具有标记有第2识别标记的第2外表面。
本鉴定用片具备彼此间可分离的支撑片和粘合片时,在支撑片侧具有可作为一外表面的第1外表面,并且,在粘合片侧具有可作为另一外表面的第2外表面。在支撑片侧的第1外表面标记有第1识别标记,该第1识别标记可以用作第1识别信息。标记有第1识别标记的第1外表面可以被透明的保护膜覆盖。在粘合片侧的第2外表面标记有第2识别标记,该第2识别标记可以用作第2识别信息。标记有第2识别标记的第2外表面可以被透明的保护膜覆盖。而且,本鉴定用片中,通过对第1及第2识别标记以彼此间对应的方式进行设计,由此能够以使两识别标记作为用于判别带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与带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的相互对应性的一对相互核对信息而起作用的方式构成。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而起作用的第1及第2识别标记彼此可以具有相同的图案形状,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图案形状。另外,第1及第2识别标记分别包含例如选自数字、字母表、平假名、片假名、汉字、记号、条形码、及QR码中的至少一种。条形码包含一维条形码及二维条形码。
使用这样构成的本鉴定用片采集鉴定资料时,例如,从在第1外表面具有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的支撑面上将在第2外表面具有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剥离后,使鉴定资料附着于该粘合片的粘合剂层和/或粘合面。然后,带有鉴定资料的带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以鉴定资料所附着的粘合面侧再次贴合于原来的带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的支撑面。在可设置于支撑片的规定的部位的记录面,记录有关于该鉴定资料的采集的年月日、场所、采集物件名、整理编号等,并且有来自采集者等的署名盖章。例如这样使用的本鉴定用片中,通过使相互对应的支撑片侧的第1识别标记与粘合片侧的第2识别标记在单一鉴定用片内成对,从而能保证该支撑片及粘合片的相互对应性。对于鉴定资料采集后的本鉴定用片,若带有真正的鉴定资料并粘贴于支撑片的粘合片被另一粘合片(不带有与支撑片的第1识别标记相对应的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替换,则对于替换后的粘合片和支撑片,能判别为没有相互对应性。这是因为在粘合片上没有与支撑片的第1识别标记相对应的第2识别标记。对于鉴定资料采集后的本鉴定用片,若带有真正的鉴定资料的粘合片所粘贴的并且记录有用于该资料的各种信息等的支撑片被另一支撑片(不带有与粘合片的第2识别标记相对应的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替换,则对于替换后的支撑片和粘合片,能判别为没有相互对应性。这是因为在支撑片上没有与粘合片的第2识别标记相对应的第1识别标记。即,对于具备带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一者的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和带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另一者的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的本鉴定用片,在经过上述那样的替换时,能发现该替换。这样的本鉴定用片适于抑制对鉴定资料采集后的鉴定用片的篡改行为、及抑制在鉴定资料的采集过程、鉴定操作中搞错粘合片或支撑片,进而适于对所采集的鉴定资料确保刑事事件等中所要求的证据能力。
而且,本鉴定用片中,第1识别标记是与第2识别标记分开地对支撑片的第1外表面标记的,第2识别标记是与第1识别标记分开地对粘合片的第2外表面标记的。本鉴定用片中的第1识别标记不是因作为由着色成分形成的另一识别标记的一部分的着色成分的转印作用而复印形成的,另外,也不是因对另一识别标记形成时的局部的加热、加压、光照射等的物理/化学感应作用而复印形成的。本鉴定用片中的第2识别标记不是因作为由着色成分形成的另一识别标记的一部分的着色成分的转印作用而复印形成的,另外,也不是因对另一识别标记形成时的局部的加热、加压、光照射等的物理/化学感应作用而复印形成的。第1及第2识别标记在本鉴定用片中是分开标记和/或刻印形成的。这样的构成在抑制和/或避免第1及第2识别标记的劣化的方面是适当的,因此,对于使两识别标记作为用于判别带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与带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的相互对应性的一对相互核对信息持续起作用而言是适当的。
如上所述,本鉴定用片适于抑制对鉴定资料采集后的鉴定用片的篡改行为、及抑制在鉴定资料的采集过程、鉴定操作中搞错粘合片或支撑片,进而适于对所采集的鉴定资料持续确保刑事事件等中所要求的证据能力。
优选第1识别标记及第2识别标记分别为凹型标记或印刷标记。凹型标记是指以在标记对象面产生凹形的刻印方式标记而成的标记。作为这样的刻印方式,例如可列举出激光标记及气笔标记。第1识别标记及第2识别标记分别更优选为作为通过激光标记形成的凹型标记的激光标记、或作为通过气笔标记形成的凹型标记的气笔标记。这些构成在抑制和/或避免第1及第2识别标记的劣化的方面是适当的,因此,对于使两识别标记作为用于判别带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与带第2识别标记的粘合片的相互对应性的一对相互核对信息持续起作用而言是适当的。另外,凹型标记在获得抑制了除所形成的识别标记以外的形状变化(例如擦痕的产生)的标记对象面的方面是适当的。此外,通过激光标记形成的激光标记在可自由度较高地对形成对象的识别标记的图案形状进行设定的方面也是适当的。这有助于提高鉴定用片的生产率。
进而,通过激光标记形成的凹型标记在确保支撑片与粘合片间的剥离性的方面也是适当的。对支撑片与粘合片贴合而成的鉴定用片,通过来自支撑片侧的激光照射形成贯通支撑片的贯通孔型的激光标记的情况下、通过来自粘合片侧的激光照射形成贯通粘合片的贯通孔型的激光标记的情况下、通过激光照射形成贯通鉴定用片的贯通孔型的激光标记的情况下,在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支撑片侧表面即粘合面的该贯通孔形成部位,经过粘合剂软化熔融,在该部位,粘合剂层容易与支撑片熔接。若发生该熔接,则有时无法进行支撑片与粘合片间的分离即剥离、或在剥离时粘合剂层的该熔接部分被支撑片牵拉从而粘合剂层会破损。对于本鉴定用片具备通过激光标记形成的凹型标记作为第1识别标记和/或第2识别标记这样的构成,在避免在支撑片与粘合片间的局部熔接的发生、确保两片间的剥离性的方面是适当的。另外,粘合剂在粘合面的软化熔融会导致粘合剂层中的该软化熔融部位处的变形,结果有在粘合面产生的变形和/或凹凸使经过了剥离的支撑片及粘合片再次贴合时的两片间的密合性降低的倾向。对于本鉴定用片具备通过激光标记形成的凹型标记作为第1识别标记和/或第2识别标记这样的构成,在避免在粘合面产生这样的变形和/或凹凸从而确保再贴合后的支撑片与粘合片间的密合性的方面是适当的。
优选粘合片的基材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聚烯烃薄膜。优选基材层具有2.5~500μm的厚度。这些构成在基材层作为粘合片的支撑体起作用的方面是适当的。
优选粘合剂层包含聚氨酯作为主剂。聚氨酯具有作为兼具氢供给性基团和氢接受性基团的氢键合性官能团的氨基甲酸酯键,结果具有这种官能团的聚氨酯在分子链间形成氢键而可聚集,其聚集能量较高。因此,聚氨酯容易实现高的软化温度、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即高的热稳定性。若利用包含这样的聚氨酯作为粘合剂层中的主剂的构成,则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容易实现高的热稳定性、低的流动性。对于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热稳定性高、流动性低有助于将保持在该鉴定用片上的鉴定资料长期稳定保存。另外,对于本鉴定用片,粘合剂层的热稳定性和/或耐热性高还有助于在鉴定用片制造过程中标记识别标记时发生向粘合剂层的传热、发生在粘合剂层内的发热的情况下,防止起因于该热的粘合剂层的变形·破损。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中所含的聚氨酯和/或粘合剂的软化温度优选为190~280℃。关于粘合剂的软化温度,例如可以使用热机械分析装置(商品名“TMA/SS7100”,SII NanoTechnology Inc.制)进行测定。本测定中,例如,准备从具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与粘合剂层(厚度290μm)的层叠结构的粘合片切出的试样片(6mm×6mm)。本测定中,测定模式采用针入法、试样片的粘合剂面中央部设为探针前端抵接部位、探针前端直径设为1mm、测定载荷设为1470mN。本测定中,在流量200ml/分钟的氮气气流下、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在开始温度150℃~结束温度320℃区间进行升温。另外,关于粘合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依据JIS标准(JIS K 7121:塑料的转变温度测定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进行测定。
粘合剂层中的聚氨酯优选为聚酯聚氨酯。聚酯聚氨酯除了上述那样的氨基甲酸酯键以外,还具有作为氢接受性基团的酯键,结果,在聚酯聚氨酯中,酯键与氨基甲酸酯键相比,使分子链间聚集的作用更稳定。聚酯聚氨酯中的酯键的含有比例的调整可以用作聚酯聚氨酯的聚集性的一个控制手段。因此,除了氨基甲酸酯键以外还具有这样的酯键的聚酯聚氨酯容易在可获得高热稳定性的范围中控制分子链间内聚力。另外,对于用于生成聚酯聚氨酯的原料单体,实际上容易获得的高纯度单体的选择项很多。原料单体的纯度越高,使用其生成的聚合物的透明性有越高的倾向,结果对于容易获得的高纯度原料单体的选择项多的聚酯聚氨酯,容易实现高的透明性。若利用包含如上所述的聚酯聚氨酯作为粘合剂层中的主剂的构成,则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容易确保高的热稳定性、低的流动性并且控制该粘合剂层的聚集性,并且,该粘合剂层容易实现高的透明性。对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热稳定性高、流动性低有助于将保持在该鉴定用片上的鉴定资料长期稳定保存。对于本鉴定用片,粘合剂层的热稳定性和/或耐热性高还有助于在鉴定用片制造过程中标记识别标记时发生向粘合剂层的传热、发生在粘合剂层内的发热的情况下,抑制起因于该热的粘合剂层的变形·破损。粘合剂层的聚集性的控制有助于实现粘合剂层的良好的粘合力、抑制从被粘物将粘合片和/或粘合剂层剥离后的被粘物上的残胶。另外,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的透明性高有助于在本鉴定用片的制造过程中通过激光标记形成识别标记的情况下,抑制因在粘合剂层内的激光吸收而导致的发热从而防止粘合剂层的热变形·热破损。
粘合剂层中的聚酯聚氨酯优选包含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及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利用这样的构成,可适当地得到带有上述技术效果的聚酯聚氨酯。
粘合剂层中的聚酯聚氨酯优选为聚酯聚醚聚氨酯。聚酯聚醚聚氨酯除了上述那样的氨基甲酸酯键和酯键以外,还具有聚醚骨架。聚醚骨架中所含的醚键的光吸收性低、并且比碳-碳-碳这样的键更富有可动性和/或运动性。除了氨基甲酸酯键和酯键以外还具有这样的聚醚骨架的聚酯聚醚聚氨酯容易在可获得高热稳定性的范围中控制分子链间内聚力,并且实现高的透明性和良好的柔软性。另外,对于用于生成聚酯聚醚聚氨酯归属的聚酯聚氨酯的原料单体,实际上容易获得的高纯度单体的选择项很多。对于属于容易获得的高纯度原料单体的选择项多的聚酯聚氨酯的、聚酯聚醚聚氨酯,容易实现高的透明性。若利用包含如上所述的聚酯聚醚聚氨酯作为粘合剂层中的主剂这样的构成,则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容易确保高的热稳定性、低的流动性并且控制聚集性,而且容易兼顾实现高的透明性和良好的柔软性。对于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热稳定性高、流动性低有助于将保持在该鉴定用片上的鉴定资料长期稳定保存。对于本鉴定用片,粘合剂层的热稳定性和/或耐热性高还有助于在鉴定用片制造过程中标记识别标记时发生向粘合剂层的传热、发生在粘合剂层内的发热的情况下,抑制起因于该热的粘合剂层的变形·破损。粘合剂层的聚集性的控制有助于实现粘合剂层的良好的粘合力、抑制从被粘物将粘合片和/或粘合剂层剥离后的被粘物上的残胶。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的透明性高有助于在本鉴定用片的制造过程中通过激光标记形成识别标记的情况下,抑制因在粘合剂层内的激光吸收而导致的发热从而防止粘合剂层的热变形·热破损。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的柔软性越高,在将粘合剂层粘合面按压于鉴定资料时粘合面和/或粘合剂层越容易追随该资料的表面凹凸形状等而变形、容易将鉴定资料的凹凸形状复制到粘合剂层上。另外,通过获得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的热稳定性·低流动性与柔软性的平衡,从而该粘合剂层和/或粘合面可实现伴随良好的上述凹凸追随地进行密合的粘合性、并且抑制从被粘物剥离该粘合剂层时的被粘物与粘合面间的粘合剂的所谓拉丝。
粘合剂层中的聚酯聚醚聚氨酯优选包含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及源自含有醚键的第2多元醇的单元。利用这样的构成,可适当地得到带有上述技术效果的聚酯聚醚聚氨酯。
粘合剂层中的聚酯聚氨酯中,归属于源自多元醇的单元的羟基的总数(即,形成源自多元醇的单元的多元醇的羟基总数)相对于归属于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的异氰酸酯基的总数(即,形成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的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总数)和归属于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的羧基的总数(即,形成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的多元羧酸的羧基总数)的和的比值优选为0.5~1.5、更优选为0.7~1.4、更优选为0.7~1.3、更优选为0.8~1.2。该比值越接近1,有聚酯聚氨酯的分子量越大的倾向,因此,有聚酯聚氨酯间的依赖于高分子量的聚集性高的倾向。该比值越小于1,对于聚酯聚氨酯的总分子末端存在的数量,存在异氰酸酯基和羧基的总数越大于羟基数的倾向,因此,有依赖于作为较大分极的高极性基团的异氰酸酯基、羧基的存在的聚酯聚氨酯间的聚集性高的倾向。该比值越大于1,对于聚酯聚氨酯的总分子末端存在的数量,存在比异氰酸酯基、羧基的光吸收性低的羟基的数量越大于异氰酸酯基和羧基的总数的倾向,因此,有聚酯聚氨酯的透明性高的倾向。从聚酯聚氨酯的所述聚集性及透明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进而含有该聚酯聚氨酯的粘合剂层的聚集性及透明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在粘合剂层中的聚酯聚氨酯中,多元醇的羟基总数相对于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总数和多元羧酸的羧基总数之和的比值优选为0.5~1.5、更优选为0.7~1.4、更优选为0.7~1.3、更优选为0.8~1.2。
粘合剂层中的聚酯聚氨酯中,归属于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的异氰酸酯基的总数(即,形成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的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总数)相对于归属于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的羧基的总数(即,形成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的多元羧酸的羧基总数)的比值优选为0.5~1.0。这样的构成在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兼顾实现高的透明性和良好的聚集性的方面是适当的。
粘合剂层中的聚酯聚醚聚氨酯中,归属于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的羟基的总数(即,形成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的第1多元醇的羟基总数)相对于归属于源自第2多元醇的单元的羟基的总数(即,形成源自第2多元醇的单元的第2多元醇的羟基总数)的比值优选为1.5~9.0。这样的构成在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确保高的热稳定性、低的流动性、及高的透明性、并且兼顾实现良好的聚集性和良好的柔软性的方面是适当的。
粘合剂层中的聚酯聚醚聚氨酯中,优选形成源自第2多元醇的单元的第2多元醇是作为同种单体的聚合物的多聚体,且归属于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的羟基的总数(即,形成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的第1多元醇的羟基总数)相对于源自该第2多元醇的单元和/或源自第2多元醇中的同种单体的单元的总数的比值为0.1~0.4。这样的构成在实现由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带来的技术效果和由源自第2多元醇的单元带来的技术效果的平衡的方面是适当的。而且,这样的构成在抑制粘合剂层中的聚酯聚醚聚氨酯中进而粘合剂层中亲水性过剩从而确保基于鉴定用片的粘合面的疏水性成分(例如,形成指纹的分泌物中的油脂成分)的采集性的方面是适当的。
优选上述的多官能异氰酸酯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官能异氰酸酯。这样的构成在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实现高的透明性的方面是适当的。更优选该多官能异氰酸酯为选自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及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聚酯聚氨酯实现高的透明性以及适度的聚集性的方面、进而在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实现高的透明性以及适度的聚集性的方面,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认为这是因为,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而言,使用其得到的聚酯聚氨酯中,形成亲水性的氨基甲酸酯键的异氰酸酯基的数量与形成疏水性骨架的亚甲基的数量的平衡对于用于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的聚酯聚氨酯是适度的。
优选上述的多元羧酸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羧酸。这样的构成在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实现高的透明性的方面是适当的。更优选该多元羧酸为己二酸。上述的聚酯聚氨酯包含源自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单元(第1单元)和源自己二酸的单元(第2单元)的情况下,由于第1单元中的一对氨基甲酸酯键间距离与第2单元中的一对酯键间距离近似,因此该第1及第2单元中的氨基甲酸酯键对与酯键对容易形成两组氢键。这样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作聚酯聚氨酯的聚集性的一个控制手段。因此,从控制聚酯聚氨酯和/或含有其的粘合剂层的聚集性的观点出发,同时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及己二酸作为用于形成聚酯聚氨酯的单体是优选的。
优选上述的第1多元醇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醇。这样的构成在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实现高的透明性的方面是适当的。更优选该第1多元醇为新戊二醇。具有支链结构的新戊二醇与直链状多元醇相比,可以期待在组入聚酯聚氨酯的状态下缓和聚酯聚氨酯分子链间的聚集性的作用。这样的聚集性缓和作用可以用作聚酯聚氨酯的聚集性的一个控制手段。因此,从控制聚酯聚氨酯和/或含有其的粘合剂层的聚集性的观点出发,使用新戊二醇作为用于形成聚酯聚氨酯的多元醇成分是优选的。
优选上述的第2多元醇为含有醚键的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醇。这样的构成在本鉴定用片的粘合剂层实现高的透明性的方面是适当的。更优选上述的第2多元醇为聚丙二醇。聚丙二醇富有柔软性,而且还容易实现多官能化、高分子量化。因此,使用聚丙二醇作为用于形成聚酯聚氨酯的多元醇成分在对聚酯聚氨酯赋予柔软性、并且自由度高地进行分子设计的方面是适当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鉴定用片的一个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鉴定用片的又一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鉴定用片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4表示图1所示的鉴定用片的一个变形例。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鉴定用片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鉴定用片X1。图1为鉴定用片X1的一个俯视图,图2为鉴定用片X1的另一俯视图。图3为鉴定用片X1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鉴定用片X1具备彼此间可分离的支撑片10及粘合片20。另外,鉴定用片X1具有支撑片10侧的外表面10a及粘合片20侧的外表面20a。
在支撑片10侧的外表面10a标记有承载识别信息的识别标记M1。标记有识别标记M1的外表面10a可以被透明保护膜覆盖。在粘合片20侧的外表面20a标记有承载识别信息的识别标记M2。标记有识别标记M2的外表面20a可以被透明保护膜覆盖。识别标记M1、M2分别为凹型标记。凹型标记是指以在标记对象面产生凹形的刻印方式标记而成的标记。作为这样的刻印方式,例如可列举出激光标记及气笔标记。激光标记中可以使用例如CO2激光、UV激光、绿激光、及光纤激光器。气笔标记是指利用了高速振动的超硬针带来的点加压的标记。
这些识别标记M1、M2以作为用于判别带识别标记M1的支撑片10与带识别标记M2的粘合片20的相互对应性的一对相互核对信息而起作用的方式,彼此间对应地设计。具体而言,识别标记M1、M2具有彼此相同的图案形状而成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或者识别标记M1、M2具有彼此不同的图案形状而成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或者,鉴定用片X1以在遍及其厚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具有透明的部分区域的方式进行设计的情况下,识别标记M1被标记在外表面10a的前述部分区域上、并且识别标记M2被标记在外表面20a的前述部分区域上,所述识别标记M1、M2呈从外表面10a侧或从外表面20a侧同时可见的状态而成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作为这样的识别标记M1、M2的各自的图案形状中所含的基础形状,例如可列举出数字、字母表、平假名、片假名、汉字、记号、条形码、QR码、及其他二维码。条形码包含一维条形码及二维条形码。识别标记M1、M2各自可以具有包含同种基础形状的图案形状,也可以具有包含不同种基础形状的图案形状。图1~图3中例示出识别标记M1、M2均为激光标记、并且具有包含数字串的相同的图案形状而成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的情况。
如图3所示,支撑片10具有包含基材层11、笔记层12、背景层13、和剥离层14的层叠结构。
支撑片10的基材层11是在支撑片10中作为支撑体而起作用的部位。作为基材层11的构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合成纸、优质纸、肯特纸、聚酯薄膜、及聚烯烃薄膜。作为聚酯薄膜,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作为聚烯烃薄膜,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薄膜及聚丙烯薄膜。基材层11的厚度例如为2.5~500μm、优选为25~300μm、更优选为50~200μm、更优选为100~150μm。
支撑片10的笔记层12为用于提供可写入的记录面的部位,笔记层12的外表面成为可作为支撑片10和/或鉴定用片X1的一个外表面的外表面10a,本实施方式中,为鉴定用片X1和/或支撑片10的记录面。如图1所示,在笔记层12所提供的记录面设置有用于记录鉴定资料的采集相关的一组信息等的至少一个记录框。在各记录框设置有例如年月日记录栏、采集编号记录栏、事件名记录栏、采集场所记录栏、采集物件名记录栏、采集者署名盖章栏、及见证人署名盖章栏。这样的记录框例如是在笔记层12上印刷形成的。作为笔记层12的构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着色为白色系的聚氨酯系墨、聚酯系墨、丙烯酸类墨、及聚苯乙烯系墨。从笔记层12的高耐热性的观点出发,笔记层12的构成材料优选聚氨酯系墨。例如,在采用激光标记作为对外表面10a形成上述的识别标记M1的方法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在激光标记时描绘线等因笔记层构成材料的过熔融而失去作用,笔记层构成材料的耐热性越高越优选。这样的笔记层12的厚度例如为0.01~100μm、优选为0.1~30μm、更优选为0.5~10μm。
支撑片10的背景层13为进行了着色的层,例如为黑色或白色。作为背景层13的构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聚氨酯系墨、聚酯系墨、丙烯酸类墨、及聚苯乙烯系墨。这样的背景层13的厚度例如为0.01~100μm、优选为0.1~50μm、更优选为0.5~30μm。
支撑片10的剥离层14为用于确保支撑片10与粘合片20间的剥离性的层,例如是透明的。作为剥离层14的构成材料,可列举出透明的塑料薄膜。作为该塑料薄膜,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薄膜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剥离层14的厚度例如为2.5~500μm、优选为10~250μm、更优选为20~125μm。这样的剥离层14的粘合片20侧的表面成为支撑片10的支撑面10b。
如图3所示,鉴定用片X1的粘合片20具有包含基材层21及粘合剂层22的层叠结构。
粘合片20的基材层21是在粘合片20中作为支撑体而起作用的部位,基材层21的外表面成为可以作为粘合片20和/或鉴定用片X1的一个外表面的外表面20a。从确保对保持于鉴定用片X1的支撑片10与粘合片20间的鉴定资料的自粘合片20侧的可视性的观点出发,基材层21的透明性越高越优选。另外,在采用激光标记作为对外表面20a形成上述的识别标记M2的方法的情况下,基材层21的透明性越高,有在激光标记时描绘线等越不易着色的倾向。要求抑制/防止该着色的情况下,也是基材层21的透明性越高越优选。作为这样的基材层21的构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聚酯薄膜及聚烯烃薄膜。作为聚酯薄膜,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作为聚烯烃薄膜,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薄膜及聚丙烯薄膜。从在基材层21中得到高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基材层21的构成材料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这样的基材层21的厚度优选为2.5~500μm、更优选为25~250μm、更优选为50~125μm。
粘合片20的粘合剂层22具有粘合面22a,且相对于支撑片10的支撑面10b可粘附/剥离。粘合剂层22可以由包含粘合剂作为主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主剂是指在含有成分中占据最大的重量比例的成分。作为粘合剂层22中所含的粘合剂,例如可列举出作为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的聚氨酯、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剂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橡胶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及明胶系粘合剂。另外,从确保对保持于鉴定用片X1的支撑片10与粘合片20间的鉴定资料的自粘合片20侧的可视性的观点出发,粘合剂层22的透明性越高越优选。这样的粘合剂层22的储能模量例如为3×103~9×106Pa、优选为3×103~9×105Pa、更优选为3×103~9×104Pa。粘合剂层22的粘合力例如为0.01~10N/20mm、优选为0.03~5N/20mm、更优选为0.05~2N/20mm、更优选为0.07~0.7N/20mm。粘合剂层22的厚度例如为10~1000μm、更优选为150~800μm、更优选为200~500μm。
粘合剂层22中所含的粘合剂优选为作为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的聚氨酯。聚氨酯为分子链中具有多个氨基甲酸酯键的聚合物时,为聚合物二醇、低分子二醇等多元醇、二异氰酸酯等多官能异氰酸酯、及根据需要使用的含活性氢基化合物的聚合物。这样的聚氨酯例如可以通过二阶段合成的所谓预聚物法或一阶段合成的所谓一步法中的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或本体聚合来合成。聚氨酯所具有的氨基甲酸酯键为兼具氢供给性基团和氢接受性基团的氢键合性官能团,结果具有这样的氢键合性官能团的聚氨酯在分子链间形成氢键而可聚集,其聚集能量比较高。因此,聚氨酯容易实现高的软化温度、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即高的热稳定性。若利用包含这样的聚氨酯作为粘合剂层22中的主剂的构成,则鉴定用片X1的粘合剂层22容易实现高的热稳定性、低的流动性。对于粘合剂层22,热稳定性高、流动性低有助于将保持于鉴定用片X1的鉴定资料长期稳定地保存。另外,粘合剂层22的热稳定性和/或耐热性高还有助于在鉴定用片制造过程中标记识别标记时发生向粘合剂层22的传热、发生在粘合剂层22内的发热的情况下,防止起因于该热的粘合剂层22的变形·破损。作为粘合剂层22中所含的粘合剂的聚氨酯的软化温度优选为190~280℃、更优选为200~270℃、优选为210~260℃。对于粘合剂的软化温度,例如可以使用热机械分析装置(商品名“TMA/SS7100”,SII NanoTechnology Inc.制)进行测定。本测定中,例如,准备从具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和粘合剂层(厚度290μm)的层叠结构的粘合片切出的试样片(6mm×6mm)。本测定中,测定模式采用针入法、试样片的粘合剂面中央部设为探针前端抵接部位、探针前端直径设为1mm、测定载荷设为1470mN。本测定中,在流量200ml/分钟的氮气气流下、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在开始温度150℃~结束温度320℃区间进行升温。另一方面,关于粘合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依据JIS标准(JIS K 7121:塑料的转变温度测定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进行测定。
作为粘合剂层22中所含的粘合剂的聚氨酯优选为聚酯聚氨酯。聚酯聚氨酯除了上述那样的氨基甲酸酯键以外,还具有作为氢接受性基团的酯键,结果,在聚酯聚氨酯中,酯键与氨基甲酸酯键相比,使分子链间聚集的作用更稳定。聚酯聚氨酯中的酯键的含有比例的调整可以用作聚酯聚氨酯的聚集性的一个控制手段。因此,除了氨基甲酸酯键以外还具有这样的酯键的聚酯聚氨酯容易在可获得高热稳定性的范围中控制分子链间内聚力。另外,对于用于生成聚酯聚氨酯的原料单体,实际上容易获得的高纯度单体的选择项很多。原料单体的纯度越高,使用其生成的聚合物的透明性有越高的倾向,结果对于容易获得的高纯度原料单体的选择项多的聚酯聚氨酯,容易实现高的透明性。若利用包含如上所述的聚酯聚氨酯作为粘合剂层22中的主剂的构成,则粘合剂层22容易确保高的热稳定性、低的流动性并且控制聚集性,并且,粘合剂层22容易实现高的透明性。粘合剂层22的聚集性的控制有助于实现粘合剂层22的良好的粘合力、抑制从被粘物将粘合片20和/或粘合剂层22剥离后的被粘物上的残胶。另外,粘合剂层22的透明性高有助于在鉴定用片X1的制造过程中通过激光标记形成识别标记M1、识别标记M2的情况下,抑制因在粘合剂层22内的激光吸收而导致的发热从而防止粘合剂层22的热变形·热破损。
粘合剂层22中所含的作为粘合剂的聚酯聚氨酯优选包含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及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利用这样的构成,可适当地得到带有上述技术效果的聚酯聚氨酯。
作为粘合剂层22中所含的粘合剂的聚酯聚氨酯优选为聚酯聚醚聚氨酯。聚酯聚醚聚氨酯除了上述那样的氨基甲酸酯键和酯键以外,还具有聚醚骨架。聚醚骨架中所含的醚键的光吸收性低,并且比碳-碳-碳这样的键更富有可动性和/或运动性。除了氨基甲酸酯键和酯键以外还具有这样的聚醚骨架的聚酯聚醚聚氨酯容易在可获得高热稳定性的范围中控制分子链间内聚力,并且实现高的透明性和良好的柔软性。对于用于生成聚酯聚醚聚氨酯归属的聚酯聚氨酯的原料单体,实际上容易获得的高纯度单体的选择项很多。对于属于容易获得的高纯度原料单体的选择项多的聚酯聚氨酯的、聚酯聚醚聚氨酯,容易实现高的透明性。若利用包含如上所述的聚酯聚醚聚氨酯作为粘合剂层22中的主剂的构成,则鉴定用片X1的粘合剂层22容易确保高的热稳定性、低的流动性并且控制聚集性,容易兼顾实现高的透明性和良好的柔软性。粘合剂层22的柔软性越高,在将粘合剂层22和/或其粘合面22a按压于鉴定资料时粘合面22a越容易追随该资料的表面凹凸形状等而变形,容易将鉴定资料的凹凸形状复制到粘合剂层22上。另外,通过获得鉴定用片X1的粘合剂层22的热稳定性·低流动性与柔软性的平衡,从而粘合剂层22和/或粘合面22a可实现伴随良好的上述凹凸追随地进行密合的粘合性、并且抑制从被粘物剥离粘合剂层22时的被粘物与粘合面22a间的粘合剂的所谓拉丝。
作为粘合剂层22中所含的粘合剂的聚酯聚醚聚氨酯优选包含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及源自含有醚键的第2多元醇的单元。利用这样的构成,可适当地得到带有上述技术效果的聚酯聚醚聚氨酯。
作为上述的多官能异氰酸酯,例如可列举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XDI)、氢化MDI、及TDI加合物。上述的多官能异氰酸酯优选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官能异氰酸酯。该构成在鉴定用片X1的粘合剂层22实现高的透明性的方面是适当的。更优选该多官能异氰酸酯为选自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及氢化MDI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聚酯聚氨酯实现高的透明性以及适度的聚集性的方面、进而在鉴定用片X1的粘合剂层22实现高的透明性以及适度的聚集性的方面,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认为这是因为,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而言,使用其得到的聚酯聚氨酯中,形成亲水性的氨基甲酸酯键的异氰酸酯基的数量与形成疏水性骨架的亚甲基的数量的平衡对用于鉴定用片用途的粘合剂层的聚酯聚氨酯是适度的。
作为上述的多元羧酸,例如可列举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羧酸、芳香族多元羧酸。作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羧酸,例如可列举出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及癸二酸。作为芳香族多元羧酸,例如可列举出对苯二甲酸及偏苯三酸。上述的多元羧酸优选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羧酸。该构成在鉴定用片X1的粘合剂层22实现高的透明性的方面是适当的。更优选该多元羧酸为己二酸。上述的聚酯聚氨酯包含源自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单元(第1单元)和源自己二酸的单元(第2单元)的情况下,由于第1单元中的一对氨基甲酸酯键间距离与第2单元中的一对酯键间距离近似,因此该第1及第2单元中的氨基甲酸酯键对与酯键对容易形成二组氢键。这样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作聚酯聚氨酯的聚集性的一个控制手段。因此,从控制聚酯聚氨酯和/或含有其的粘合剂层22的聚集性的观点出发,同时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及己二酸作为用于形成聚酯聚氨酯的单体是优选的。
作为上述的第1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醇、芳香族多元醇。作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及环己二醇。作为芳香族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双酚A及间苯二酚。上述的第1多元醇优选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醇。该构成在鉴定用片X1的粘合剂层22实现高的透明性的方面是适当的。更优选该第1多元醇为新戊二醇。具有支链结构的新戊二醇与直链状多元醇相比,可以期待在组入聚酯聚氨酯的状态下缓和聚酯聚氨酯分子链间的聚集性的作用。这样的聚集性缓和作用可以用作聚酯聚氨酯的聚集性的一个控制手段。因此,从控制聚酯聚氨酯和/或含有其的粘合剂层22的聚集性的观点出发,使用新戊二醇作为用于形成聚酯聚氨酯的多元醇成分是优选的。
上述的第2多元醇优选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含醚键多元醇。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含醚键多元醇可以是用甘油、乙二醇等进行交联而成者。作为该第2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聚乙二醇及聚丙二醇。这样的第2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300~50000、更优选为500~10000、更优选为500~5000、更优选为500~4000、更优选为1000~3000。数均分子量是通过使用聚环氧乙烷(PEO)作为标准聚合物试样进行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得到的值(PEO换算值)。第2多元醇相关的以上的构成在鉴定用片X1的粘合剂层22实现高的透明性的方面是适当的。更优选上述的第2多元醇为聚丙二醇。聚丙二醇富有柔软性,而且还容易实现多官能化、高分子量化。因此,使用聚丙二醇作为用于形成聚酯聚氨酯的多元醇成分在对聚酯聚氨酯赋予柔软性、并且自由度高地进行分子设计的方面是适当的。
粘合剂层22中的聚酯聚氨酯(包括为聚酯聚醚聚氨酯的情况)中,多元醇的羟基总数(即,形成源自多元醇的单元的多元醇的羟基的总数)相对于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总数(即,形成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的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的总数)和多元羧酸的羧基总数(即,形成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的多元羧酸的羧基的总数)的和的比值(第1比值)优选为0.5~1.5、更优选为0.7~1.4、更优选为0.7~1.3、更优选为0.8~1.2。该比值越接近1,有聚酯聚氨酯的分子量越大的倾向,因此,有聚酯聚氨酯间的依赖于高分子量的聚集性高的倾向。该比值越小于1,对于聚酯聚氨酯的总分子末端存在的数量,存在异氰酸酯基和羧基的总数越大于羟基数的倾向,因此,有依赖于作为较大分极的高极性基团的异氰酸酯基、羧基的存在的聚酯聚氨酯间的聚集性高的倾向。该比值越大于1,对于聚酯聚氨酯的总分子末端存在的数量,存在比异氰酸酯基、羧基的光吸收性低的羟基的数量越大于异氰酸酯基和羧基的总数的倾向,因此,有聚酯聚氨酯的透明性高的倾向。从聚酯聚氨酯的所述聚集性及透明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进而含有该聚酯聚氨酯的粘合剂层22的聚集性及透明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在粘合剂层22中的聚酯聚氨酯中,多元醇的羟基总数相对于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总数和多元羧酸的羧基总数之和的比值优选为0.5~1.5、更优选为0.7~1.4、更优选为0.7~1.3、更优选为0.8~1.2。
粘合剂层22中的聚酯聚氨酯(包含为聚酯聚醚聚氨酯的情况)中,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总数(即,形成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的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的总数)相对于多元羧酸的羧基总数(即,形成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的多元羧酸的羧基的总数)的比值(第2比值)优选为0.5~1.0。这样的构成在鉴定用片X1的粘合剂层22兼顾实现高的透明性和良好的聚集性的方面是适当的。
粘合剂层22中的聚酯聚醚聚氨酯中,第1多元醇的羟基总数(即,形成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的第1多元醇的羟基的总数)相对于第2多元醇的羟基总数(即,形成源自第2多元醇的单元的第2多元醇的羟基的总数)的比值(第3比值)优选为1.5~9.0。这样的构成在鉴定用片X1的粘合剂层22容易确保高的热稳定性、低的流动性、及高的透明性、并且兼顾实现良好的聚集性和良好的柔软性的方面是适当的。
粘合剂层22中的聚酯聚醚聚氨酯中,第2多元醇为聚丙二醇、聚乙二醇那样的作为同种单体的聚合物的多聚体的情况下,第1多元醇的羟基总数(即,形成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的第1多元醇的羟基的总数)相对于源自作为这样的多聚体的第2多元醇中的同种单体的单元的总数的比值(第4比值)优选为0.1~0.4、更优选为0.12~0.34。在实现第1多元醇相关的上述技术效果和第2多元醇相关的上述技术效果的平衡的方面,形成聚酯聚醚聚氨酯的第1及第2多元醇相关的前述第4比值优选为0.1~0.4、更优选为0.12~0.34。而且,在抑制粘合剂层22中的聚酯聚醚聚氨酯中进而粘合剂层22中亲水性过剩从而确保基于鉴定用片X1的粘合面22a的疏水性成分(例如,形成指纹的分泌物中的油脂成分)的采集性的方面,前述第4比值优选为0.1以上。
上述的第1比值、第2比值、第3比值、及第4比值分别是可基于聚合物中的上述各种部分结构和/或官能团的存在比率和/或相对数求出的值。聚合物中的各种部分结构和/或官能团的存在比率和/或相对数可以通过用于合成该聚合物的各种原料单体的相对量的调整来控制时,所合成的聚合物中的各种部分结构和/或官能团的存在比率和/或相对数分别经过例如以下的过程而求出。
首先,对分析对象的聚合物进行纯化。例如,从将含有分析对象聚合物的粘合剂层构成材料在规定的溶剂中搅拌而得到的粗聚合物溶液中,通过过滤去除不溶于溶剂的成分后,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从该溶液中去除溶剂可溶性的低分子量的非聚合物成分,然后,从由此得到的含聚合物溶液中将溶剂蒸馏去除。溶剂根据聚合物的溶解性等性状来决定,例如,使用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丙酮、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甲苯、或水作为该溶剂。接着,对经纯化的分析对象聚合物,使其溶解于NMR测定用的规定的氘代溶剂,制备试样溶液。可以代替其,使经过用于使分析对象聚合物内的酯键、氨基甲酸酯键水解的水解处理而得到的源自分析对象聚合物的各种片段和/或各种单体溶解于氘代溶剂,制备试样溶液。或者,可以使用可将分析对象聚合物内的酯键、氨基甲酸酯键溶剂分解的氘代溶剂,对分析对象聚合物进行溶剂分解处理,利用由此得到的含有源自分析对象聚合物的各种片段和/或各种单体的氘代溶剂制备试样溶液。对于通过水解处理、溶剂分解处理得到的源自分析对象聚合物的各种片段和/或各种单体,通过GPC划分为多个级分后,每个级分可以制备NMR测定用的试样溶液。氘代溶剂根据聚合物的溶解性等性状来决定,例如,使用氘代氯仿、氘代二氯甲烷、氘代氯化四氢呋喃、氘代丙酮、氘代二甲基亚砜、氘代N,N-二甲基甲酰胺、氘代甲醇、氘代乙醇、或重水作为该氘代溶剂。接着,对试样溶液进行1H-NMR测定,得到1H-NMR波谱。对于所得波谱,经过波形分离后,求出归属于各种部分结构和/或官能团的信号的强度比(信号的积分比)。然后,基于该信号强度比,求出聚合物中的各种部分结构和/或官能团的存在比率和/或相对数。例如可以如上所述那样求出分析对象聚合物中的各种部分结构和/或官能团的存在比率和/或相对数。
粘合剂层22包含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剂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情况下,该丙烯酸类聚合物例如包含源自具有碳数1~4的烷基的第1(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元和源自具有碳数6~14的烷基的第2(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元。“(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作为第1(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及(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为了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使用一种第1(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第1(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第2(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异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异十四烷基酯。为了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使用一种第2(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第2(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另外,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包含源自含极性基团单体的单元。作为这样的含极性基团单体,例如可列举出含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及含氰基单体。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及巴豆酸。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及(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作为含酰胺基单体,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及N-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作为含氨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作为含氰基体,例如可列举出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为了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使用一种含极性基团单体,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含极性基团单体。
粘合剂层22包含橡胶系粘合剂的情况下,作为该橡胶系粘合剂,例如可列举出二烯系合成橡胶、非二烯系合成橡胶等合成橡胶、及天然橡胶。作为二烯系合成橡胶,例如可列举出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及氯丁二烯橡胶。作为非二烯系橡胶,例如可列举出丁基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及有机硅橡胶。
粘合剂层22除了粘合剂以外,还可以包含抗氧化剂、所谓的光稳定剂。
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的鉴定用片X1的制造中,例如,首先分别制作支撑片10及粘合片20。对于支撑片10,可以通过对基材层11的笔记层12的层叠形成、及对基材层11的背景层13及剥离层14的层叠形成进行制作。笔记层12及背景层13可以通过例如印刷法形成。剥离层14可以通过例如干式层压、挤出层压的方法来形成。对于粘合片20,例如可以通过在基材层21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后使该粘合剂组合物干燥进行制作。在鉴定用片X1的制造中,接着,使支撑片10的支撑面10b和粘合片20的粘合面22a贴合。接着,分别进行对支撑片10侧的外表面10a标记识别标记M1及对粘合片20侧的外表面20a标记识别标记M2。作为标记,例如可列举出激光标记及气笔标记。激光标记中例如可以使用CO2激光、UV激光、绿激光、及光纤激光器。气笔标记是指利用了高速振动的超硬针带来的点加压的标记。标记识别标记M1后,可以形成覆盖支撑片10的外表面10a的透明保护膜。标记识别标记M2后,可以形成覆盖粘合片20的外表面20a的透明保护膜。例如可以如上所述那样制造鉴定用片X1。
使用鉴定用片X1采集鉴定资料时,例如,从在外表面10a具有识别标记M1的支撑片10的支撑面10b,将在外表面20a具有识别标记M2的粘合片20剥离后,使鉴定资料附着于粘合片20的粘合剂层22和/或粘合面22a。作为鉴定资料,可列举出指纹、足迹、轮胎痕迹、毛发等。采集残留于犯罪现场等的遗留指纹中用肉眼看不到的潜在指纹作为鉴定资料的情况下,例如,首先,对估计到存在潜在指纹的规定的表面和/或区域实施使用了铝粉等微粉末的处理。在该区域存在潜在指纹的情况下,通过该处理,微粉末附着于潜在指纹从而该指纹的图案形状(包含多个隆起线)显现化。然后,将从支撑片10剥离的粘合片20的粘合面22a按压在该区域上,其后从该区域剥离粘合片20,由此使显现化指纹转印到粘合片20的粘合面22a上。关于指纹的采集,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EB法):将潜在指纹采集到粘合片20的粘合面22a后,使规定的处理液作用于该指纹,由此使该指纹的图案形状发色·显现化。例如如上操作而附着有指纹等鉴定资料的带识别标记M2的粘合片20以带有鉴定资料的粘合面22a侧再次贴合于原来的带识别标记M1的支撑片10的支撑面10b。在支撑片10的外表面10a的上述记录框内,记录有与该鉴定资料的采集相关的年月日、采集编号、事件名、采集场所、及采集物件名,并且有来自采集者的署名盖章及来自见证人的署名盖章。
在鉴定用片X1中,相互对应的支撑片10侧的识别标记M1与粘合片20侧的识别标记M2在单一鉴定用片内成对,由此保证所述支撑片10及粘合片20的相互对应性。对于鉴定资料采集后的鉴定用片X1,若带有真正的鉴定资料而粘贴于支撑片10的粘合片20被另一粘合片20(不带有与支撑片10的识别标记M1相对应的识别标记M2的粘合片)替换,则对于替换后的粘合片和支撑片10,能判别为没有相互对应性。这是因为在该粘合片上没有与支撑片10的识别标记M1相对应的识别标记M2。对于鉴定资料采集后的鉴定用片X1,若带有真正的鉴定资料的粘合片20所粘贴的并且记录有用于该资料的各种信息等的支撑片被另一支撑片(不带有与粘合片20的识别标记M2相对应的识别标记M1的支撑片)替换,则对于替换后的支撑片和粘合片20,能判别为没有相互对应性。这是因为在支撑片上没有与粘合片20的识别标记M2相对应的识别标记M1。即,对于具备带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一者的识别标记M1的支撑片10和带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另一者的识别标记M2的粘合片20的鉴定用片X1,在经过上述那样的替换时,能发现该替换。这样的鉴定用片X1适于抑制对鉴定资料采集后的鉴定用片的篡改行为、及抑制在鉴定资料的采集过程、鉴定操作中搞错粘合片20或支撑片10,进而适于对所采集的鉴定资料确保刑事事件等中所要求的证据能力。
另外,在鉴定用片X1中,识别标记M1是与识别标记M2分开地对支撑片10的外表面10a标记的,识别标记M2是与识别标记M1分开地对粘合片20的外表面20a标记的。鉴定用片X1中的识别标记M1不是因作为由着色成分形成的另一识别标记的一部分的着色成分的转印作用而复印形成的,另外,也不是因对另一识别标记形成时的局部的加热、加压、光照射等的物理/化学感应作用而复印形成的。鉴定用片X1中的识别标记M2不是因作为由着色成分形成的另一识别标记的一部分的着色成分的转印作用而复印形成的,另外,也不是因对另一识别标记形成时的局部的加热、加压、光照射等的物理/化学感应作用而复印形成的。识别标记M1、M2是在鉴定用片X1中分开标记和/或刻印形成的凹型标记。这样的构成在抑制和/或避免识别标记M1、M2的劣化的方面是适当的,因此,对于使识别标记M1、M2作为用于判别带识别标记M1的支撑片10与带识别标记M2的粘合片20的相互对应性的一对相互核对信息而持续起作用而言是适当的。
如上所述,鉴定用片X1适于抑制对鉴定资料采集后的鉴定用片的篡改行为、及抑制在鉴定资料的采集过程、鉴定操作中搞错粘合片20或支撑片10,进而适于对所采集的鉴定资料持续确保刑事事件等中所要求的证据能力。
另外,在鉴定用片X1中,识别标记M1、M2为凹型标记的构成在获得抑制了除所形成的识别标记M1、M2以外的形状变化(例如擦痕的产生)的标记对象面(外表面10a、20a)的方面是适当的。例如,若在透明的粘合片20侧的外表面20a存在擦痕,则有时会阻碍鉴定用片X1上采集的鉴定资料(例如指纹)的鉴定操作。
而且,采用激光标记作为形成识别标记M1和/或识别标记M2的方法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度较高地对形成对象的识别标记的图案形状进行设定。这有助于提高鉴定用片的生产率。
进而,鉴定用片X1具备通过激光标记形成的凹型标记作为识别标记M1和/或识别标记M2的构成在确保支撑片10与粘合片20间的剥离性的方面也是适当的。对支撑片与粘合片贴合而成的鉴定用片,通过来自支撑片侧的激光照射形成贯通支撑片的贯通孔型的激光标记的情况下、通过来自粘合片侧的激光照射形成贯通粘合片的贯通孔型的激光标记的情况下、通过激光照射形成贯通鉴定用片的贯通孔型的激光标记的情况下,在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支撑片侧表面即粘合面的该贯通孔形成部位,经过粘合剂软化熔融,在该部位,粘合剂层容易与支撑片熔接。若发生该熔接,则有时无法进行支撑片与粘合片间的分离即剥离、或在剥离时粘合剂层的该熔接部分被支撑片牵拉从而粘合剂层会破损。鉴定用片X1具备通过激光标记形成的凹型标记作为识别标记M1和/或识别标记M2的构成在避免在支撑片10与粘合片20间的局部的熔接的发生、确保两片间的剥离性的方面是适当的。另外,粘合剂在粘合面的软化熔融会导致粘合剂层中的该软化熔融部位处的变形,结果在粘合面产生的变形和/或凹凸可使经过了剥离的支撑片及粘合片再次贴合时的两片间的密合性降低。鉴定用片X1具备通过激光标记形成的凹型标记作为识别标记M1和/或识别标记M2的构成在避免在粘合片20的粘合面22a产生这样的变形和/或凹凸、确保再贴合后的支撑片10与粘合片20间的密合性的方面是适当的。
对于如上所述的鉴定用片X1,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多个鉴定用片X1连接并一体化而成的构成。图4中例示出6张鉴定用片X1连接并一体化而成的构成。在这样的构成中,在外表面10a侧在每个记录栏标记有识别标记M1。多个识别标记M1具有彼此不同的图案形状。在外表面20a(未图示)侧,每个外表面10a侧的识别标记M1,标记有识别标记M2(未图示)。外表面20a侧的多个识别标记M2也具有彼此不同的图案形状。在每个记录栏中存在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而起作用的识别标记M1、M2。对于多个鉴定用片X1连接并一体化而成的该鉴定用片,可以在切成所需的尺寸后使用。对于可获得多个鉴定用片连接并一体化而成的构成的情况,关于后述的实施方式的鉴定用片也是同样的。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鉴定用片X2的局部放大截面图。鉴定用片X2具备彼此间可分离的支撑片10及粘合片20。支撑片10具有包含基材层11、笔记层12、背景层13、和剥离层14的层叠结构。粘合片20具有包含基材层21及粘合剂层22的层叠结构。另外,鉴定用片X2具有可作为支撑片10侧的外表面的外表面10a及可作为粘合片20侧的外表面的外表面20a。在支撑片10侧的外表面10a标记有承载识别信息的识别标记M3。在粘合片20侧的外表面20a标记有承载识别信息的识别标记M4。这样的鉴定用片X2在具有识别标记M3代替识别标记M1这点、及具有识别标记M4代替识别标记M2这点上,与上述的鉴定用片X1不同。对于鉴定用片X2而言,除了识别标记M3、M4以外,具有与关于鉴定用片X1的上述构成同样的构成。
识别标记M3、M4分别为印刷标记。印刷标记是指对标记对象面通过印刷方法进行标记而成的标记。作为印刷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喷墨印刷、热转印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丝印、图章印刷(stamp printing)、及烘烤印刷。识别标记M3、M4可以由与各自的背景色的对比度差大的墨印刷形成,也可以由与背景色的对比度差小的墨印刷形成。或者识别标记M3、M4例如可以由在紫外线照射时会发色的墨印刷形成。
这些识别标记M3、M4以作为用于判别带识别标记M3支撑片10与带识别标记M4粘合片20的相互对应性的一对相互核对信息而起作用的方式,彼此间对应地设计。具体而言,识别标记M3、M4具有彼此相同的图案形状而成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或者识别标记M3、M4具有彼此不同的图案形状而成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或者,鉴定用片X2以在遍及其厚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具有透明的部分区域的方式设计的情况下,识别标记M3被标记在外表面10a的前述部分区域上、并且识别标记M4被标记在外表面20a的前述部分区域上,所述识别标记M3、M4呈可从外表面10a侧或从外表面20a侧同时确认的状态而成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对于这样的识别标记M3、M4各自的图案形状中可包含的基础形状,例如,与以上对于鉴定用片X1的识别标记M1、M2的图案形状中可包含的基础形状所叙述的同样。
对于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的鉴定用片X2,例如可以通过在关于鉴定用片X1的上述的制造过程中,对外表面10a、20a形成印刷标记来代替形成凹型标记,由此制造。另外,关于鉴定用片X2的使用方法,与关于鉴定用片X1的使用方法的上述的内容同样。
在鉴定用片X2中,相互对应的支撑片10侧的识别标记M3与粘合片20侧的识别标记M4在单一鉴定用片内成对,由此保证这些支撑片10及粘合片20的相互对应性。这与在上述的鉴定用片X1中通过使识别标记M1、M2成对来保证支撑片10与粘合片20的相互对应性同样,在抑制鉴定用片的上述的篡改行为、搞错片的方面是适当的。另外,在鉴定用片X2中,识别标记M3是与识别标记M4分开地对支撑片10的外表面10a标记的,识别标记M4是与识别标记M3分开地对粘合片20的外表面20a标记的。识别标记M3、M4各自不是因作为由着色成分形成的另一识别标记的一部分的着色成分的转印作用而复印形成的,另外,也不是因对另一识别标记形成时的局部的加热、加压、光照射等的物理/化学感应作用而复印形成的。这样的构成在抑制和/或避免识别标记M3、M4的劣化的方面是适当的,因此,对于使识别标记M3、M4作为用于判别带识别标记M3支撑片10和带识别标记M4粘合片20的相互对应性的一对相互核对信息而持续起作用而言是适当的。
如上所述,鉴定用片X2适于抑制对鉴定资料采集后的鉴定用片的篡改行为、及抑制在鉴定资料的采集过程、鉴定操作中搞错粘合片20或支撑片10,进而适于对所采集的鉴定资料持续确保刑事事件等中所要求的证据能力。
在鉴定用片X2中,可以代替在支撑片10侧的外表面10a标记识别标记M3,而标记关于鉴定用片X1的上述的识别标记M1。另外,在鉴定用片X2中,可以代替在粘合片20侧的外表面20a标记识别标记M4,而标记关于鉴定用片X1的上述的识别标记M2。
[实施例]
〔实施例1〕
〈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溶液的制作〉
向具备回流冷凝器、氮气导入管、搅拌机和温度计的烧瓶内投入己二酸(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096mol、新戊二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127mol、数均分子量1000的聚丙二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071mol和作为溶剂的十氢萘(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100g。然后,向烧瓶内导入氮气,并且对前述投入成分维持为180~200℃的温度范围,进行12小时的搅拌(脱水缩合反应)。接着,对烧瓶内的该反应溶液将溶剂蒸馏去除后,加入作为溶剂的四氢呋喃100g。接着,将烧瓶内的溶液温度变更为90℃后,将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064mol和作为氨基甲酸酯合成用催化剂的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001mol加入到烧瓶内,边向烧瓶内导入氮气,边对烧瓶内的溶液进行15小时的搅拌(聚氨酯化反应)。接着,将溶剂从反应溶液中蒸馏去除,将由此得到的固体物质和甲苯混合,由此得到包含作为粘合剂的聚酯聚氨酯的粘合剂溶液(粘合剂溶液S1)。粘合剂溶液S1中的固体成分浓度为55质量%。
〈鉴定用片的制造〉
在形成透明的粘合片侧的基材层的厚度75μm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 T60”,TORAY INDUSTRIES,INC.制)上涂布上述的粘合剂溶液S1后使其干燥,形成厚度280μm的透明粘合剂层。这样制作用于本实施例的鉴定用片的透明粘合片。接着,将该透明粘合片以其粘合剂层和/或粘合面侧贴合于支撑片的支撑面。支撑片具有包含由合成纸(商品名“Yupo FPG”,130μm,Yupo Corporation制)形成的基材层、通过层压用墨(商品名“LAMIOL MARK III”,SAKATA INX CORPORATION制)的涂布形成的记录面提供用的笔记层、由白色墨(商品名“Lamic F220”,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实心印刷形成的背景层、和由厚度60μm的透明的OPP薄膜(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形成并成为支撑片的支撑面的剥离层的层叠结构。这样得到的片层叠体(支撑片及透明粘合片)中,支撑片的笔记层侧的外表面成为第1外表面,并且透明粘合片的基材层侧的外表面成为第2外表面。
接着,对前述的片层叠体的第1外表面及第2外表面分别形成识别标记。具体而言,使用CO2激光标记装置(商品名“LP-420”,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UNX Co.,Ltd.制),在第1外表面激光标记作为第1识别标记的数字串“1243567890”,另外在第2外表面激光标记作为第2识别标记的数字串“1243567890”。该激光标记中,使用装置的能量输出设为50%、扫描速度设为500mm/秒。可以在第1外表面及第2外表面各自上不着色地进行激光标记。
如上操作,可以制作实施例1的鉴定用片,即,在支撑片侧外表面具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一者而起作用的激光标记、并且在透明粘合片侧外表面具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另一者而起作用的激光标记的鉴定用片。
〔实施例2〕
作为透明粘合片用的基材层,代替厚度75μm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采用厚度60μm的透明聚乙烯薄膜(商品名“NSO film”,大仓工业株式会社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鉴定用片同样地操作,制造实施例2的鉴定用片。本实施例中的标记方法及形成的识别标记为与实施例1同样的激光标记及数字串。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1外表面及第2外表面各自上不着色地进行激光标记。
〔实施例3〕
作为透明粘合片用的基材层,代替厚度75μm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采用厚度25μm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 T60”,TORAYINDUSTRIES,INC.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鉴定用片同样地操作,制造实施例3的鉴定用片。本实施例中的标记方法及形成的识别标记为与实施例1同样的激光标记及数字串。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1外表面及第2外表面各自上不着色地进行激光标记。
〔实施例4〕
作为透明粘合片用的基材层,代替厚度75μm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采用厚度188μm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 T60”,TORAYINDUSTRIES,INC.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鉴定用片同样地操作,制造实施例4的鉴定用片。本实施例中的标记方法及形成的识别标记为与实施例1同样的激光标记及数字串。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1外表面及第2外表面各自上不着色地进行激光标记。
〔实施例5〕
〈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的制作〉
向具备回流冷凝器、氮气导入管、搅拌机和温度计的烧瓶内投入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100质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4质量份和作为聚合溶剂的乙酸乙酯30质量份。然后,边向烧瓶内导入氮气,边将前述投入成分在23~27℃下搅拌6小时,由此去除反应体系内的氧。接着,在烧瓶内加入2,2’-偶氮二异丁腈(AIBN)0.2质量份后,升温至80℃,进行12小时的聚合反应。由此得到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对这样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添加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质量份为1质量份的作为交联剂的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商品名“Coronate HL”,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然后,用乙酸乙酯将该混合溶液稀释而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至30质量%。这样得到包含作为粘合剂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粘合剂溶液(粘合剂溶液S2)。
〈鉴定用片的制造〉
在形成透明粘合片的粘合剂层方面,代替含有聚酯聚氨酯的上述粘合剂溶液S1,使用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上述粘合剂溶液S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片层叠体(支撑片及透明粘合片)。然后,分别对该片层叠体的支撑片侧的第1外表面及透明粘合片侧的第2外表面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形成识别标记。本实施例中的标记方法及形成的识别标记为与实施例1同样的激光标记及数字串。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1外表面及第2外表面各自上不着色地进行激光标记。如上操作,可以制造实施例5的鉴定用片,即,在支撑片侧外表面具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一者而起作用的激光标记、并且在透明粘合片侧外表面具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另一者而起作用的激光标记的鉴定用片。
〔实施例6〕
〈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溶液的制作〉
向具备回流冷凝器、氮气导入管、搅拌机和温度计的烧瓶内投入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丙二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07mol、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064mol、作为氨基甲酸酯合成用催化剂的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0.001mol和作为溶剂的四氢呋喃(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100g。然后,边向烧瓶内导入氮气,边对前述投入成分在90℃下进行15小时的搅拌(聚氨酯化反应)。接着,将溶剂从反应溶液中蒸馏去除,将由此得到的固体物质和乙酸乙酯混合,由此得到包含作为粘合剂的聚醚聚氨酯的粘合剂溶液(粘合剂溶液S3)。粘合剂溶液S3中的固体成分浓度为55质量%。
〈鉴定用片的制造〉
在形成透明粘合片的粘合剂层方面,代替含有聚酯聚氨酯的上述粘合剂溶液S1,使用含有聚醚聚氨酯的上述粘合剂溶液S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片层叠体(支撑片及透明粘合片)。然后,分别对该片层叠体的支撑片侧的第1外表面及透明粘合片侧的第2外表面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形成识别标记。本实施例中的标记方法及形成的识别标记为与实施例1同样的激光标记及数字串。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1外表面及第2外表面各自上不着色地进行激光标记。如上操作,可以制造实施例6的鉴定用片,即,在支撑片侧外表面具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一者而起作用的激光标记、并且在透明粘合片侧外表面具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另一者而起作用的激光标记的鉴定用片。
〔实施例7〕
作为识别标记的标记方法,代替激光标记,采用印刷标记,除此以外,经过与实施例1的鉴定用片同样的过程,制造实施例7的鉴定用片。本实施例中,通过UV固化型的凸版印刷分别对关于实施例1的上述的片层叠体的第1外表面及第2外表面标记识别标记。具体而言,使用UV固化型印刷机(岩崎铁工株式会社制),在第1外表面印刷标记作为第1识别标记的第1条形码(一维条形码)、另外在第2外表面印刷标记作为第2识别标记的第2条形码(与第1条形码相同的一维条形码)。在利用凸版印刷的该印刷标记中,使用装置的UV输出设为1.5kV,作为印刷墨,使用白色的UV墨(商品名“UV161”,株式会社T&K TOKA制)。这样可以制造实施例7的鉴定用片,即,在支撑片侧外表面具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一者而起作用的印刷标记(条形码)、并且在透明粘合片侧外表面具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另一者而起作用的印刷标记(条形码)的鉴定用片。
〔实施例8〕
作为识别标记的标记方法,代替激光标记,采用印刷标记,除此以外,经过与实施例1的鉴定用片同样的过程,制造实施例8的鉴定用片。本实施例中,通过热转印印刷分别对上述的片层叠体的第1外表面及第2外表面标记识别标记。具体而言,使用热敏打印机(商品名“Duraprinter SI600”,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在第1外表面印刷标记作为第1识别标记的第1QR码,另外,在第2外表面印刷标记作为第2识别标记的第2QR码(与第1QR码相同)。在利用热转印印刷的该印刷标记中,作为印刷墨,使用黑色的热转印用墨(商品名“DURAINKH20”,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这样可以制造实施例8的鉴定用片,即,在支撑片侧外表面具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一者而起作用的印刷标记(QR码)、并且在透明粘合片侧外表面具有作为一对相互核对信息中的另一者而起作用的印刷标记(QR码)的鉴定用片。
作为以上的总结,以下以附记的形式列举出本发明的构成及其变形。
〔附记1〕一种鉴定用片,其具备:
标记有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和
粘合片,该粘合片具有包含对于前述支撑片可粘附/剥离的粘合剂层及基材层的层叠结构,并且标记有第2识别标记。
〔附记2〕一种鉴定用片,其具备:
支撑片,该支撑片具有标记有第1识别标记的第1外表面及与该第1外表面处于相反侧的支撑面;和
粘合片,所述粘合片具有包含相对于前述支撑片的前述支撑面可粘附/剥离的粘合剂层及基材层的层叠结构,并且,在前述基材层的与前述粘合剂层相反的一侧具有标记有第2识别标记的第2外表面。
〔附记3〕根据附记1或2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第1识别标记及前述第2识别标记分别为凹型标记或印刷标记。
〔附记4〕根据附记3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凹型标记为激光标记或气笔标记。
〔附记5〕根据附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第1识别标记及前述第2识别标记具有相同的图案形状。
〔附记6〕根据附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第1识别标记及前述第2识别标记具有不同的图案形状。
〔附记7〕根据附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第1识别标记及前述第2识别标记分别包含选自数字、字母表、平假名、片假名、汉字、记号、条形码、及QR码中的至少一种。
〔附记8〕根据附记1~7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支撑片具有记录面。
〔附记9〕根据附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基材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聚烯烃薄膜。
〔附记10〕根据附记1~9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基材层具有2.5~500μm的厚度。
〔附记11〕根据附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用于采集鉴定资料。
〔附记12〕根据附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粘合剂层包含聚氨酯作为主剂。
〔附记13〕根据附记12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聚氨酯具有190~280℃的软化温度。
〔附记14〕根据附记12或13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聚氨酯为聚酯聚氨酯。
〔附记15〕根据附记14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聚酯聚氨酯为聚酯聚醚聚氨酯。
〔附记16〕根据附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粘合剂层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剂。
〔附记17〕根据附记14或15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聚酯聚氨酯包含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及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
〔附记18〕根据附记15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聚酯聚醚聚氨酯包含源自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单元、源自多元羧酸的单元、源自第1多元醇的单元、及源自含有醚键的第2多元醇的单元。
〔附记19〕根据附记18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在前述聚酯聚醚聚氨酯中,前述第1多元醇的羟基总数相对于前述第2多元醇的羟基总数的比值为1.5~9.0。
〔附记20〕根据附记18或19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在前述聚酯聚醚聚氨酯中,前述第2多元醇为作为同种单体的聚合物的多聚体,前述第1多元醇的羟基总数相对于源自该第2多元醇中的同种单体的单元的总数的比值为0.1~0.4。
〔附记21〕根据附记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第2多元醇为含有醚键的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醇。
〔附记22〕根据附记21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第2多元醇为聚丙二醇。
〔附记23〕根据附记17~22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在前述聚酯聚氨酯中,前述多元醇的羟基总数相对于前述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总数和前述多元羧酸的羧基总数的和的比值为0.5~1.5。
〔附记24〕根据附记17~23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在前述聚酯聚氨酯中,前述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总数相对于前述多元羧酸的羧基总数的比值为0.5~1.0。
〔附记25〕根据附记17~24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多官能异氰酸酯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官能异氰酸酯。
〔附记26〕根据附记25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多官能异氰酸酯为选自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及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附记27〕根据附记17~26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多元羧酸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羧酸。
〔附记28〕根据附记27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多元羧酸为己二酸。
〔附记29〕根据附记17~28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第1多元醇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多元醇。
〔附记30〕根据附记29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前述第1多元醇为新戊二醇。
附图标记说明
X1、X2 鉴定用片
M1、M2、M3、M4 识别标记
10 支撑片
10a 外表面
10b 支撑面
11 基材层
12 笔记层
13 背景层
14 剥离层
20 粘合片
20a 外表面
21 基材层
22 粘合剂层
22a 粘合面

Claims (16)

1.一种鉴定用片,其具备:
标记有第1识别标记的支撑片;和
粘合片,该粘合片具有包含相对于所述支撑片可粘附/剥离的粘合剂层及基材层的层叠结构,并且标记有第2识别标记。
2.一种鉴定用片,其具备:
支撑片,该支撑片具有标记有第1识别标记的第1外表面及与该第1外表面处于相反侧的支撑面;和
粘合片,该粘合片具有包含相对于所述支撑片的所述支撑面可粘附/剥离的粘合剂层及基材层的层叠结构,并且在所述基材层的与所述粘合剂层相反的一侧具有标记有第2识别标记的第2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第1识别标记及所述第2识别标记分别为凹型标记或印刷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凹型标记为激光标记或气笔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第1识别标记及所述第2识别标记具有相同的图案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第1识别标记及所述第2识别标记具有不同的图案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第1识别标记及所述第2识别标记分别包含选自数字、字母表、平假名、片假名、汉字、记号、条形码、及QR码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支撑片具有记录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基材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聚烯烃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基材层具有2.5~500μm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用于采集鉴定资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包含聚氨酯作为主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聚氨酯具有190~280℃的软化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聚氨酯为聚酯聚氨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聚酯聚氨酯为聚酯聚醚聚氨酯。
16.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鉴定用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剂。
CN201680082513.9A 2016-02-23 2016-11-29 鉴定用片 Pending CN1086973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2234 2016-02-23
JP2016032234 2016-02-23
PCT/JP2016/085304 WO2017145478A1 (ja) 2016-02-23 2016-11-29 鑑識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7381A true CN108697381A (zh) 2018-10-23

Family

ID=59686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2513.9A Pending CN108697381A (zh) 2016-02-23 2016-11-29 鉴定用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9156B2 (zh)
EP (1) EP3420900A1 (zh)
JP (1) JP7033057B2 (zh)
KR (1) KR20180115279A (zh)
CN (1) CN108697381A (zh)
WO (1) WO20171454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1662A (zh) * 2021-04-02 2021-07-09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自支撑多材料镀层膜厚标准套件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1599A (ja) * 2006-01-10 2007-07-19 Nitto Denko Corp 鑑識用粘着シート
JP2007181525A (ja) * 2006-01-05 2007-07-19 Nitto Denko Corp 鑑識用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82483A (ja) * 2006-01-05 2007-07-19 Nitto Denko Corp 鑑識用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痕跡採取方法
JP2007254619A (ja) * 2006-03-24 2007-10-04 Panac Co Ltd 再剥離性着色粘着フィルム
CN101384637A (zh) * 2006-02-10 2009-03-11 旭硝子株式会社 用于制备聚氨酯树脂和粘合剂的方法
JP2009187065A (ja) * 2008-02-01 2009-08-20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コード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ダイレクトマーキングシステム
JP2010169618A (ja) * 2009-01-26 2010-08-05 Ps Industry:Kk 鑑識用転写シート、該鑑識用転写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US20120175424A1 (en) * 2005-04-21 2012-07-12 Saint Andre M Sheet assembly and patient identification products
JP2015051624A (ja) * 2013-07-23 2015-03-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帳票
JP2015063107A (ja) * 2013-09-26 2015-04-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複写シート
CN105636999A (zh) * 2013-10-17 2016-06-01 东丽奥培隆特士株式会社 聚氨酯弹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1404A (en) * 1978-06-12 1980-09-09 Shuffstall Richard M Medical history record filing system
JPH11301145A (ja) 1998-04-23 1999-11-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改ざん防止シール及び改ざん防止通帳
JP3774338B2 (ja) 1999-08-02 2006-05-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鑑識用粘着シ−ト及び痕跡採取方法
JP4707901B2 (ja) 2001-09-18 2011-06-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鑑識用粘着シート
JP2006051763A (ja) 2004-08-16 2006-02-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貴重品配送用シールセットとその使用方法及び貴重品配送システム
JP4737617B2 (ja) 2006-01-05 2011-08-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鑑識用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痕跡採取方法
JP6826035B2 (ja) * 2015-01-07 2021-02-03 テンダイン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人工僧帽弁、並びにその送達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75424A1 (en) * 2005-04-21 2012-07-12 Saint Andre M Sheet assembly and patient identification products
JP4737616B2 (ja) * 2006-01-05 2011-08-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鑑識用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81525A (ja) * 2006-01-05 2007-07-19 Nitto Denko Corp 鑑識用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82483A (ja) * 2006-01-05 2007-07-19 Nitto Denko Corp 鑑識用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痕跡採取方法
JP4915983B2 (ja) * 2006-01-05 2012-04-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鑑識用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痕跡採取方法
JP2007181599A (ja) * 2006-01-10 2007-07-19 Nitto Denko Corp 鑑識用粘着シート
CN101384637A (zh) * 2006-02-10 2009-03-11 旭硝子株式会社 用于制备聚氨酯树脂和粘合剂的方法
JP2007254619A (ja) * 2006-03-24 2007-10-04 Panac Co Ltd 再剥離性着色粘着フィルム
JP2009187065A (ja) * 2008-02-01 2009-08-20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コード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ダイレクトマーキングシステム
JP2010169618A (ja) * 2009-01-26 2010-08-05 Ps Industry:Kk 鑑識用転写シート、該鑑識用転写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2015051624A (ja) * 2013-07-23 2015-03-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帳票
JP2015063107A (ja) * 2013-09-26 2015-04-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複写シート
CN105636999A (zh) * 2013-10-17 2016-06-01 东丽奥培隆特士株式会社 聚氨酯弹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1662A (zh) * 2021-04-02 2021-07-09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自支撑多材料镀层膜厚标准套件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46088A1 (en) 2019-02-14
KR20180115279A (ko) 2018-10-22
WO2017145478A1 (ja) 2017-08-31
JPWO2017145478A1 (ja) 2019-01-31
JP7033057B2 (ja) 2022-03-09
EP3420900A1 (en) 2019-01-02
US10799156B2 (en)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5819B (zh) 层压油墨用聚氨酯树脂
CN101978002B (zh) 喷墨油墨和喷墨打印方法
US20120142885A1 (en) Moisture-curable hot melt adhesive for ic card
ES2841074T3 (es) Adhesivo de laminación de poliuretano que contiene materiales de relleno
US20150017452A1 (en) Use of a latently reactive adhesive film for adhesive bonding of eloxated aluminum to plastic
US20140333058A1 (en) Secure multilayer label and associ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00307682A1 (en) Thermally-activated and -hardenable adhesive foil, especially for adhesio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paths
CN105874028B (zh) 印刷配线板用粘接剂组合物、层叠板和柔性印刷配线板
KR20140101841A (ko) 수성 폴리우레탄 분산액의 복합 필름 라미네이션용 용도
CN110177692A (zh)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106414633A (zh) 用于可去除的标签的组合物
CN108697381A (zh) 鉴定用片
CN108712884A (zh) 鉴定用片
EP1165715A1 (en) Label laminate
JP7088632B2 (ja) ラベ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14574A (ja) 粘着フィルム又はシート形成用電子線硬化型組成物、粘着フィルム又は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
CN102089363A (zh) 将两个塑料表面粘合在一起的方法
CN106574160B (zh) 用于在湿表面上粘结、特别地用于机动车的防水胶粘剂
JP7131919B2 (ja) レーザマーカラベル、およびレーザマーカラベルの製造方法
CN111383513A (zh) 一种单层透明塑料基材水标签的制造方法
WO2018181108A1 (ja) 印刷印字用粘着シート、及び印刷印字用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0509623A (zh)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TWI663471B (zh) Active energy ray-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cured product, adhesive, and laminated film
JP2011021077A (ja) 粘着フィルム
EP3712220A1 (en) A print adhesive label and an adhere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