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9205A - 传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9205A
CN108689205A CN201810242703.3A CN201810242703A CN108689205A CN 108689205 A CN108689205 A CN 108689205A CN 201810242703 A CN201810242703 A CN 201810242703A CN 108689205 A CN108689205 A CN 108689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transfer
transmission
driven voller
transfe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427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89205B (zh
Inventor
木下政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89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9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89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9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6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the guidance of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kewed conveyance of the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2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transversely
    • B65H23/032Controlling transverse register of web
    • B65H23/038Controlling transverse register of web by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38Construction of the 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1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for separating inclined-stacked articles with separator rollers above the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6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forwarding means in stand-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8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reversing the forward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14Retarding or controlling the forward movement of articles as they approach sto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1Pivoting suppor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2Sliding suppor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6Tabl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90Machine drive
    • B65H2403/94Other features of machine drive
    • B65H2403/942Bidirectional powered handl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5Roller assembly, particular roller arrangement
    • B65H2404/152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522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moving linearly in fee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3Compartmented support
    • B65H2405/33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有效地矫正介质的歪斜的传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传送方法。传送装置具备:作为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给送部,向传送方向供给介质(M);以及传送部(50),传送从给送部供给的介质(M)。传送部(50)具有传送介质(M)的传送辊(56)(驱动辊)、以及在与传送辊(56)之间夹持介质(M)的从动辊(57)。从动辊(57)相对于传送辊(56)能够在传送方向(Y)上相对移动。

Description

传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传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例如作为印刷等记录的对象的纸张或薄膜等介质的传送装置、具备传送装置的记录装置以及传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如下所述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具备给送(供给)及传送例如纸张或薄膜等介质的传送装置、以及采用墨水在所传送的介质上记录(印刷)字符或图像的记录头(记录部的一个例子)。
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在传送装置给送介质时有时会发生介质相对于传送方向倾斜的歪斜(斜行),如果在存在歪斜的情况下对介质进行记录,则图像等被斜地记录在介质上。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打印机中,在将印刷纸供给至压板上的过程中进行歪斜去除。
打印机具备对印刷纸进行供纸的供纸辊及从动辊。例如,在印刷纸碰到进行供纸的供纸辊及从动辊并被夹住的咬入之后,进行将被供纸辊及从动辊夹住的印刷纸向反方向推回的吐出,通过数次反复进行该咬入及吐出,使印刷纸的上端平行于供纸辊及从动辊来进行印刷纸的歪斜去除。
此外,还已知有一种具备如下所述的传送装置的记录装置,该传送装置从未记录的介质卷绕为卷筒状的卷筒纸等卷筒体放出长条状的介质并向记录部供给。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145872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打印机中,在印刷纸为卷筒纸等卷筒状的介质的情况下,从卷绕为卷筒状的状态放出的介质的前端部由于蜷曲倾向而会发生卷曲。因此,用户在设置介质时要进行将从卷绕为卷筒状的状态拉出的介质的前端部夹入传送辊对的操作。因此,存在如下所述的担忧: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打印机那样,如果从供纸辊及从动辊吐出印刷纸的上端,则之后即便是想使供纸辊及从动辊咬入,也不会碰上供纸辊及从动辊而被夹住。基于这样的理由,在记录装置中特别是给送卷绕为卷筒状的状态的介质时,需要在传送辊对夹住介质的状态下进行歪斜矫正动作。
此外,在从卷绕为卷筒状的状态给送介质的记录装置中,存在一种设置有使从动辊能够向远离传送辊的方向移动的机构的记录装置。在进行歪斜矫正动作时,使从动辊离开传送辊,使之为介质未被传送辊对夹持或轻微夹持的状态,边对介质施加张力的同时,边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和上游侧交替传送介质,从而来矫正介质的歪斜。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打印机中,采用无法使从动辊主动地与供纸辊分离的构成,因此,在供给印刷纸时,印刷纸被供纸辊及从动辊较强地夹住,不易在印刷纸与供纸辊及从动辊之间产生滑动。因此,存在难以有效地矫正歪斜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问题不单单限于卷筒纸等介质,在单页纸等介质的情况下,在希望更加有效地矫正介质的歪斜时也大致是相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有效地矫正介质的歪斜的传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传送方法。
下面,对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及其作用效果进行描述。
解决上述问题的传送装置具备:供给部,向传送方向供给介质;以及传送部,传送从所述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所述传送部具有:传送辊,传送所述介质;以及从动辊,在所述传送辊与所述从动辊之间夹着所述介质,所述从动辊能够相对于所述传送辊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根据该构成,通过改变从动辊相对于传送辊在传送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介质和传送辊的滑动容易度。因此,可以有效地矫正介质的歪斜。
优选地,在上述传送装置中,所述从动辊设置为能够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移动,所述传送装置还具备向所述传送方向对所述从动辊施力的施力部件。
根据该构成,使传送辊向将介质向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传送时的旋转方向旋转时,可以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力使从动辊积极地在传送方向上移动。因此,可以使从动辊在传送方向上更加可靠且以更多的移动量进行移动。例如,可以降低缘于从动辊在传送方向上未按照期望进行移动的移动错误的歪斜矫正错误的产生频率。因此,可以提高恰当的歪斜矫正动作的实施频率。
优选地,在上述传送装置中,在所述传送辊向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所述介质时,所述从动辊的轴心位于比所述传送辊的轴心更靠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根据该构成,在传送辊将介质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时,从动辊的轴心位于比传送辊的轴心更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从而可以使介质与传送辊的接触面积相对增多。因此,可以提高传送辊和从动辊对介质的传送位置精度。
优选地,在上述传送装置中,所述传送辊向所述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传送所述介质时所述从动辊的轴心与所述传送辊的轴心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偏离量小于所述传送辊向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所述介质时的所述偏离量。
根据该构成,在传送辊将介质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传送时,介质与传送辊的滑动阻力与将介质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时相比相对变小。因此,介质相对于传送辊变得相对易于滑动,可以有效地矫正介质的歪斜。此外,在传送辊将介质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时,介质相对于传送辊变得相对难以滑动。因此,例如可以提高在结束了歪斜矫正动作后将介质向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时的传送位置精度。
解决上述问题的记录装置是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具备上述传送装置、以及对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供给的所述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
根据该构成,记录部可以对在通过传送装置矫正了歪斜的状态下供给的介质进行记录。因此,可以提供抑制了介质的倾斜偏离等的高品质的印刷物。
解决上述问题的传送方法用于传送装置中,所述传送装置具有向传送方向供给介质的供给部、以及传送部,所述传送部具有:传送辊,传送从所述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以及从动辊,在所述传送辊与所述从动辊之间夹着所述介质,所述传送方法具备:正向传送工序,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所述从动辊的轴心位于比所述传送辊的轴心更靠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下,将所述介质向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以及反向传送工序,在使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所述从动辊的轴心与所述传送辊的轴心的偏离量小于所述正向传送工序中的所述偏离量的状态下,将所述介质向所述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传送,在所述传送方法中多次反复进行所述正向传送工序和所述反向传送工序。
根据该方法,在反向传送工序中,介质相对于传送辊的滑动阻力抑制为小于正向传送工序,可以使介质相对于传送辊易于滑动。此外,由于多次反复进行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因此,可以有效地矫正介质的歪斜。
优选地,在上述传送方法中,在所述反向传送工序中,使施加于所述介质的张力和传送所述介质的速度中至少一方大于在所述正向传送工序中。
根据该方法,在可以相对减小介质相对于传送辊的滑动阻力的反向传送工序中,使施加于介质的张力和传送介质的速度中至少一方大于正向传送工序。因此,例如与在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中使张力与速度双方为相同值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歪斜矫正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侧截面图。
图4是放大示出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的侧截面图。
图5是说明歪斜矫正动作的主要部分侧面图。
图6是说明歪斜矫正动作时的从动辊的位置变化的侧面图。
图7是示出打印机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8是示出参照表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歪斜矫正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2壳体;13给送盖;16排出口;18传送装置;20作为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给送部;21作为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第一给送部;22作为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第二给送部;23第三给送部;24给送轴;25给送电机;30按压部;41给送托盘;42手动托盘;44给送辊;50传送部;51传送辊对;52~54排出辊对;55传送电机;56传送辊;57从动辊;60记录部;61记录头;62支承台;63滑架;75摆动部件;78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拉簧;80控制部;M介质;RT卷筒体;X宽度方向(扫描方向);Y传送方向;T1正向传送工序的张力;T2反向传送工序的张力;V1正向传送工序的速度;V2反向传送工序的速度;D1正向传送工序的距离;D2反向传送工序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具备一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11,该打印机11具备传送介质的传送装置,在传送装置所传送的介质上进行印刷等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所示的打印机11为置于水平面上的装置,图示出铅直方向Z,并将沿着与铅直方向Z交叉(正交)的水平面的方向图示为宽度方向X及传送方向Y。即、宽度方向X、传送方向Y以及铅直方向Z分别是不同的方向,相互交叉(优选正交)。此外,有时也将印刷时在传送方向Y上传送介质M的下游侧称为前侧、将前侧的相反侧称为后侧。
如图1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1具备供给(给送)及传送纸张等介质M的供给传送功能、以及在所传送的介质M上记录(印刷)包括字符、图形等的图像的记录功能。打印机11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12。在壳体12的上表面上,位于后侧(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端部)的给送盖13设置为可以在露出壳体12内的开位置和不露出壳体12内的关位置之间移动。给送盖13具有:第一盖13a,安装为通过轴13c(参照图3)而可以相对于壳体12转动;以及第二盖13b,通过未图示的铰链可转动地连结于第一盖13a的转动前端部。如果打开给送盖13,用户则可以将介质M设置于该露出的壳体12内。在本例子的打印机11中,作为介质可以设置卷筒纸及单页纸。
此外,在壳体12的上表面上,在前侧(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设置有维护盖14。在壳体12的上表面上与维护盖14在宽度方向X上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进行打印机11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面板15。操作面板15例如是触摸面板,可以进行信息的显示、输入。操作面板15设置为能够以设置于前侧的未图示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可以在立起姿势和倒下姿势间变更姿势。此外,在打印机11的前表面设置有排出印刷后的介质M的排出口16。在打印机11中,用户打开给送盖13进行了设置的介质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图1中的左侧)传送,在其传送途中进行了印刷之后,从排出口16排出印刷后的介质M。
如图2及图3所示,打印机11具备传送介质M的传送装置18、以及在传送装置18传送的介质M上记录(印刷)文件和图像中至少一方(下面,称为图像等。)的记录部60。传送装置18具备供给(给送)介质M的作为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给送部20、以及传送由给送部20给送的介质M的传送部50。记录部60对传送部50传送的介质M记录图像等。
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给送部20,打印机11具备从卷筒体RT放出长条状的介质M进行给送的第一给送部21、以及给送由尺寸各不相同的单页纸构成的介质M的第二给送部22和第三给送部23。第一给送部21在使未记录的介质M卷绕为卷筒状而成的卷筒体RT(例如卷筒纸等)能够旋转的状态下保持卷筒体RT,从卷筒体RT放出长条状的介质M并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给送。第一给送部21构成为可以保持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宽度)以及直径不同的多种卷筒体RT。于是,第一给送部21可以进行通过使卷筒体RT正转而放出介质M的给送动作、以及通过使卷筒体RT反转而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反向传送并卷绕于卷筒体RT的卷绕动作(拉回动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给送部21构成为例如将20~40英寸的范围内的规定宽度(例如36英寸宽)作为最大宽度,可以保持具有最大宽度以下的宽度的多种卷筒体RT。
此外,第二给送部22具有给送尺寸相对较小(例如A3大小或A4大小等)的单页纸、即第一单页纸的功能。第三给送部23具有给送尺寸(例如24英寸宽或36英寸宽)大于第一单页纸的第二单页纸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给送部21、第二给送部22及第三给送部23作为向记录部60供给种类或尺寸各不相同的介质M的供给部而发挥功能。
第一给送部21具备:给送轴24,将呈圆筒形状的卷筒体RT保持为能够旋转;以及给送电机25,输出使给送轴24旋转的动力。通过给送电机25的动力使给送轴24向一方向(在图3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从卷筒体RT放出长条状的介质M。如图2所示,第一给送部21具有可以从上方插入支承有卷筒体RT的给送轴24的两侧的轴端部24a的轴承部12J。用户使要设置的卷筒体RT保持于给送轴24,并打开给送盖13而将卷筒体RT设置于壳体12内的图2及图3所示的规定的载置位置。在该设置时,通过将一对的轴端部24a插入一对的轴承部12J,从而给送轴24与给送电机25以可以动力传递的状态而连结。
如图2及图3所示,传送部50在介质M的传送路径上具备:传送辊对51,配置于比记录部60更靠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的位置;以及排出辊对52~54,配置于比记录部60更靠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位置。传送辊对51在夹住(夹持)介质M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将介质M向与此时的旋转方向相应的方向传送。传送辊对51除了用于将印刷中的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之外,还用于为了在给送过程的中途矫正介质M的歪斜(斜行)而进行的后述的歪斜矫正动作。
此外,图2及图3所示的排出辊对52~54通过在夹持介质M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将印刷后的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排出。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排出辊对52~54沿传送方向Y配置有多个(例如三个),印刷后的介质M在多处被多个排出辊对52~54夹持的状态下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排出。
第二给送部22由自动给送装置(续纸器)构成,该自动给送装置具有可以将多张介质M设置为层叠状态的伸缩式的给送托盘41。第二给送部22从最上面开始逐张地依次给送设置于给送托盘41上的第一单页纸。
第三给送部23在第二盖13b的背面具有图3所示的手动托盘42,该手动托盘42用于逐张手动设置将与可以设置于打印机11的最大宽度的卷筒体RT相同程度的宽度作为最大宽度的大尺寸的第二单页纸。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给送部21从卷筒体RT放出的长条状的介质M和手动设置于第三给送部23的第二单页纸通过共同的传送路径向传送部50给送。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给送部21具有多个按压部30,该多个按压部30在关闭了给送盖13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X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在多处按压设置好的卷筒体RT的外周面。各按压部30在比卷筒体RT的给送轴24的轴心更靠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位置上按压卷筒体RT的外周面(最外周的介质M)。
如图2及图3所示,在能够以轴部34为中心摆动地安装在从第一盖13a(参照图3)的背面延伸出的一对肋状壁36(参照图2)上的杆部33的前端部保持有按压部30。按压部30具有可旋转地保持于保持部32的圆筒形的滚柱(roller)31,该保持部32连结于杆部33的前端部。杆部33被挂装于轴部34的扭转螺旋弹簧35向按压部30能够按压卷筒体RT的外周面的方向(在图3中为逆时针方向)施力。此外,在本例子中,在各按压部30各保持有两个滚柱31,两个滚柱31在卷筒体RT的外周面的周向上的不同的两位置处与卷筒体RT的外周面接触。
在给送盖13移动至开位置的状态下,杆部33离开卷筒体RT,解除按压部30对卷筒体RT的按压。在给送盖13移动至闭位置的状态下,杆部33接近卷筒体RT,通过扭转螺旋弹簧35的施力,按压部30对卷筒体RT的外周面进行按压。杆部33的转动半径设定为比能够在打印机11中使用的最大直径的卷筒体RT的半径长。因此,在卷筒体RT从最大直径变化为最小直径的期间,按压部30对于卷筒体RT的外周面总是按压从卷筒体RT的中心偏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位置。
如图2所示,多个按压部30由于卷筒体RT在宽度方向X上的位置而彼此相邻的按压部的中心间隔(节距)不同。因此,不论设置了何种宽度的卷筒体RT,按压部30均能在宽度方向X上隔开了适度间隔的多个位置对卷筒体RT的外周面进行按压。例如,24英寸宽的卷筒体RT在宽度方向X上被靠右的四个按压部30所按压,36英寸宽的卷筒体RT在宽度方向X上被全部六个的按压部30所按压。
如图3所示,第二给送部22是自动给送装置,具有给送托盘41、送纸器43、给送辊44(搓纸辊)及减速辊45等。给送托盘41构成为,可以伸缩,以使在第二盖13b的开状态下能从壳体12拉出,并能转动成倒向后侧的后倾姿势。送纸器43通过使设置于给送托盘41的层叠状态的第一单页纸从与给送辊44分开的避让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从而将给送托盘41上的第一单页纸压抵于给送辊44。通过在送纸器43位于动作位置的状态下使给送辊44进行旋转,从而从给送托盘41上的多张第一单页纸中最上面的单页纸开始依次经过给送辊44与减速辊45之间而逐张地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给送。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载置从给送托盘41给送并在印刷后从排出口16排出的第一单页纸的载置板12a(堆叠器)根据需要而安装于壳体12(参照图2、图3)。此外,通过给送托盘41采取图2、图3所示的前倾姿势,从而可以将第二单页纸设置(插入)于第三给送部23。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三给送部23位于第一给送部21和第二给送部22之间,具有给送用户设置于手动托盘42的第二单页纸的功能。在给送盖13中仅有第二盖13b位于开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手动托盘42后倾的角度,手动托盘42将第二单页纸引导为倾斜的姿势。手动托盘42具有引导第二单页纸的两侧端的边缘引导部(省略图示),通过边缘引导部,第二单页纸在宽度方向X上被定位。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壳体12内,在与保持于第一给送部21的卷筒体RT相比更靠其给送路径的下游侧的位置、且是第二给送部22的铅直方向Z的下侧的位置上,设置有引导长条状的介质M及第二单页纸的引导部37。用户通过沿着手动托盘42插入第二单页纸,从而可以将第二单页纸沿着引导部37手动插入到其前端到达传送辊对51的位置。
通过第一给送部21从卷筒体RT放出的长条状的介质M和手动设置于第三给送部23的第二单页纸沿着共同的给送通道26给送。给送通道26由引导介质M的背面的引导部37的引导面37A、以及能够将介质M从引导面37A的浮起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沿着引导面37A配置的多个引导辊38形成。
如图3所示,从第一给送部21和第三给送部23分别给送的长条状的介质M和第二单页纸的共同的给送通道、以及从第二给送部22给送的第一单页纸的给送通道在传送部50的上游侧的位置汇合。传送辊对51位于第二给送部22的给送方向的延长线上。位于由第一给送部21和第三给送部23给送且沿着引导面37A向传送方向Y水平给送的介质M的给送方向的延长线上。因此,由各给送部21~23给送的介质M(长条状的介质及单页纸)共同地向传送部50中配置于传送方向Y的最上游位置的传送辊对51供给,由传送辊对51夹持。
如图2及图3所示,传送部50具备:传送辊对51,将由给送部20给送的介质M向记录部60能够印刷的印刷区域PA(参照图2)传送;以及排出辊对52~54(参照图3),排出记录部60进行了印刷的介质M。构成各辊对51~54的各驱动辊通过未图示的齿轮机构与在宽度方向X上配置于介质M的传送区域的外侧的位置的传送电机55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而连结。如图3所示,给送轴24、给送辊44及各辊对51~54被配置为在各自的轴线方向与宽度方向X一致的状态下能够旋转,分别可以通过旋转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传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二给送部22的给送辊44通过未图示的齿轮机构与传送电机55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而连结,在给送辊与传送辊对51等之间兼用作动力源。
如图2及图3所示,记录部60具备:在介质M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61;以及支承台62,在能够与记录头61相对的位置上支承通过传送部50所传送的介质M。支承台62在传送方向Y上位于传送辊对51与排出辊对52之间。记录头61对介质M的在支承台62上的部分记录(印刷)图像等。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支承台62上的介质M被在传送方向Y上延伸的多个肋所支承。
图2及图3所示的记录部60例如采用串行印刷方式,具备:滑架63,使记录头61沿着宽度方向X(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移动机构64,使滑架63在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动;以及滑架电机65,输出用于使移动机构64移动滑架63的动力。移动机构64具备:引导滑架63的移动的引导轴66和引导部67;位于滑架63的移动路径的两端部的一对滑轮(省略图示);以及缠绕于一对滑轮上的正时带68。引导轴66和引导部67在壳体12内架设为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状态。一方的滑轮与滑架电机65的输出轴连结。滑架63固定于正时带68的局部,通过滑架电机65的正反转驱动而沿着引导轴66和引导部67在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动。
此外,如图2所示,在滑架63上以能够安装拆卸的方式安装有收纳液体(例如墨水)的至少一个(例如四个)液体收纳体69。记录部60在滑架63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时,从记录头61的多个喷嘴(未图示)喷出自液体收纳体69所供给的液体,从而在介质M上印刷字符、图像。此外,打印机11具备可以维持及恢复记录头61的液体吐出性能的未图示的维护装置。在采用串行印刷方式的记录头61的情况下,维护装置设置于位于作为非印刷时的待机位置的原位HP的滑架63的下方位置。此外,作为记录部60,也可以采用行式印刷方式。行式印刷方式的记录头61是在宽度方向X上具有稍长于介质M的最大宽度的长条形状的行式头,以行为单位一起对恒速地沿传送方向Y传送的介质M进行记录,对介质M进行高速印刷。
如图2所示,在壳体12内,切割单元70在传送方向Y上配设于排出口16的上游侧附近位置。切割单元70具备可以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并具有一对旋转刀(省略图示)的滑架71。通过滑架71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从而一对旋转刀进行旋转,印刷后的长条状的介质M被切断为规定长度(例如一页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避免从第一给送部21延伸而位于给送通道26上的长条状的介质M与从第二给送部22及第三给送部23供给的介质M相干涉的控制。在将从卷筒体RT放出的长条状的介质M供给至了记录部60时,为了不阻碍向记录部60供给第一单页纸或第二单页纸,而将长条状的介质M向供给方向的相反侧卷回。打印机11在检测到例如用户打开了给送盖13中的至少第二盖13b时,判断为有可能对第二给送部22及第三给送部23设置及给送介质M,并进行上述卷回动作。通过该卷回动作,长条状的介质M的前端避让至不与由第二给送部22及第三给送部23给送的单页纸相干涉的位置(待机位置)。
下面,参照图4对传送辊对51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传送辊对51具备:传送辊56,在传送方向Y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比支承台62更靠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的位置;以及从动辊57,在与传送辊56之间夹着介质M进行从动旋转。传送辊56为驱动辊,通过传送电机55(参照图2)的动力而被旋转驱动。从动辊57被向接近传送辊56的方向施力,通过从动辊57的基于该施力的按压力,介质M被夹(夹持)在传送辊56与从动辊57之间。
如图4所示,在比传送辊对51稍微更靠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的位置上,摆动部件75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组装在壳体12内的框架17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从动辊57被支承为能够在摆动部件75的传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前端部旋转。摆动部件75能够相对于框架17以图5所示的轴部77为中心进行转动。轴部77被配置为其轴线平行于宽度方向X的朝向。如图4所示,摆动部件75被拉簧76向以轴部77为中心向同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施力。摆动部件75借助拉簧76向将从动辊57压抵于传送辊56的方向施力。因此,在从动辊57与传送辊56之间以规定的按压力夹住介质M。摆动部件75的下表面为将从第二给送部22给送的第一单页纸引导向传送辊对51的夹持位置的引导面。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在比传送辊对51更靠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的位置上配置有能够检测从各给送部21~23给送的介质M的传感器39。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传感器39为由光学式传感器构成的非接触式传感器,但也可以是接触式传感器。
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57可以相对于传送辊56在传送方向Y上进行相对移动。更详细地说,摆动部件75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框架17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可以滑动)。通过摆动部件75相对于框架17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支承于其前端部的从动辊57可相对于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框架17的规定位置的传送辊56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这里,作为使摆动部件75能够相对于框架17进行移动的机构,例如既可以是使作为摆动部件75的转动支点的轴部77能够相对于框架17在传送方向Y上进行移动的滑动机构,也可以是使摆动部件75能够相对于作为转动支点的轴部77在传送方向Y上进行移动的滑动机构。在前者的情况下,例如将轴部77插入穿过形成于框架17的长孔,通过轴部77沿着长孔进行移动,从而摆动部件75能够相对于框架17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此外,在后者的情况下,例如将支承于框架17的轴部77插入穿过形成于摆动部件75的长孔,从而摆动部件75能够相对于轴部77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总之,从动辊57能够相对于传送辊56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即可。
如图5所示,传送装置18具备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拉簧78,该拉簧78向传送方向Y对能够相对于传送辊56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的从动辊57施力。摆动部件75被拉簧78向传送方向Y施力。拉簧78其长边方向的第一端部78A钩挂于突出设置于摆动部件75的销部75A,并且在长边方向上位于与第一端部78A相反一侧的第二端部78B钩挂于突出设置于框架17的销部17A。在图5中,从动辊57位于传送辊56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介质M时向同图中实线箭头所示的正转方向(同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的位置。在将从动辊57配置于图5所示的位置的摆动部件75的位置处,销部17A和销部75A最接近时的距离被设定为长于拉簧78的自然长度。于是,在传送方向Y上,框架17的销部17A位于比摆动部件75的销部75A更靠上游侧。
因此,能够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的摆动部件75被拉簧78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施力。这样,摆动部件75被拉簧76(第一施力部件)和拉簧78(作为施力部件的第二施力部件)向不同的两个方向施力,该拉簧76向朝着传送辊56按压从动辊57的方向施力,该拉簧78向传送方向Y中的一方向(例如上游侧)对构成为能够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的从动辊57施力。于是,向按压从动辊57的方向以及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被施力的摆动部件75每一个地将一个或在宽度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例如三个)从动辊57支承于前端部。多个摆动部件75以在宽度方向X上排列为一列的状态支承于框架17。这里,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拉簧78的施力方向为以规定的锐角(例如10°~40°的范围内的规定角)与传送方向Y交叉的斜向。这样,即便是相对于传送方向Y倾斜的施力方向,只要是该施力方向是具有传送方向Y的施力方向分量的方向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摆动部件75的数量以及摆动部件75支承的从动辊57的数量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
作为传送辊56的驱动源的传送电机55(参照图2)是能够正反转驱动的电动机。如果传送电机55被正转驱动,则传送辊56向可以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正向传送)的由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的实线箭头所示的正转方向旋转(正转)。此外,如果传送电机55被反转驱动,则传送辊56向可以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反向传送的由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的双点划线箭头所示的反转方向旋转(反转)。
如果传送辊56向图5中实线箭头所示的正转方向旋转,则从动辊57从介质M受到朝向同图中实线的白色中空箭头所示的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力,边向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正转的同时,边对抗拉簧78的施力而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位移至图5及图6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另一方面,如果传送辊56向图5中双点划线箭头所示的反转方向旋转,则从动辊57从介质M受到朝向同图中双点划线的白色中空箭头所示的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的力,边向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反转的同时,边因拉簧78的施力而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位移至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
这里,如图6所示,将连结两辊56、57的轴心之间的直线相对于通过传送辊56的轴心的铅垂线所成的角度定义为缠绕角(winding angle)θ。在传送辊56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的正向传送工序时,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进行了位移的从动辊57的轴心位于比传送辊56的轴心更靠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此时,缠绕角θ为θ=θ1(>0°)。此外,在传送辊56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传送的反向传送工序时,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进行了位移的从动辊57的轴心配置于从动辊57的轴心与传送辊56的轴心在传送方向上的错开量小于正向传送工序时的错开量的位置。此时,缠绕角θ为θ=θ2(<θ1)。特别是在本例子中,设定为反向传送工序中的缠绕角θ=θ2几乎为0°。也就是说,在反向传送工序中,从动辊57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至其轴心与传送辊56的轴心在传送方向Y上大致一致的位置。
如图6所示,从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给送的介质M大致水平地进入传送辊对51之间。此时,从动辊57相对于传送辊56位移至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由图6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传送辊56和从动辊57的接触点(夹持点)相对于传送辊56的轴心偏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因此,被传送辊对51夹住的介质M在从通过传送辊56的轴心并与传送方向Y正交的铅垂线和传送辊56的外周面的交点的位置至两辊56、57的接触点(夹持点)的位置的范围内裹在传送辊56的外周面。介质M与传送辊56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随着裹住的量而增加,因此,裹住的量越多,则介质M相对于传送辊56越不易滑动,得以确保介质M的高传送位置精度。不过,由于介质M相对于传送辊56不易滑动,因此,歪斜矫正效果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在传送辊56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传送的反向传送工序中,从动辊57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位移,缠绕角θ小于正向传送工序。因此,由传送辊对51夹住的介质M裹在传送辊56的外周面的裹住量相对变少,介质M与传送辊56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介质M相对于传送辊56易于滑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18中,在反向传送工序中,介质M的歪斜比正向传送工序更易于矫正。
下面,参照图7对打印机11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总体控制打印机11的控制部80具备例如由LSI等构成的计算机81。计算机81内置有例如CPU(中央处理装置)及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特定用途IC))。此外,计算机81具备计数器82及存储器83。计数器82用于计测介质M的传送距离的计数处理等。存储器83例如由RAM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在控制部80的输出端子上电连接有给送电机25、传送电机55和滑架电机65以及记录头61。此外,在控制部80的输入端子上电连接有操作面板15、传感器39、编码器85、86及线性编码器87。操作面板15具有操作部15A(例如触摸操作检测部)和显示部15B。
控制部80基于打印机11从外部装置(未图示)接收到的印刷数据控制各电机25、55、65及记录头61,以在介质M上印刷图像等。此外,控制部80在接收到用户对操作面板15的操作部15A进行操作而指示的印刷指示时,根据基于所指示的图像数据和印刷条件信息生成的印刷数据控制各电机25、55、65及记录头61,以在介质M上印刷图像等。
编码器85由用于检测给送电机25的旋转量及旋转速度并输出包括与给送电机25的转动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检测信号的例如旋转式编码器构成。此外,编码器86由用于检测传送电机55或借助其动力旋转的传送辊56的旋转量及旋转速度并输出包括与其转动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检测信号的例如旋转式编码器构成。线性编码器87用于检测滑架63的移动量及移动速度,输出包括与滑架63的移动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检测信号。
在存储器83中存储有在控制记录头61、给送电机25、传送电机55及滑架电机65时由控制部80内的计算机81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及计算机81在各种控制中参照的数据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存储器83中作为程序之一存储有图9中的流程图所示的歪斜矫正控制用的程序。此外,在存储器83中存储有在计算机81执行歪斜矫正控制用的程序时被计算机81参照的图8所示的参照数据RD。于是,计算机81边参照参照数据RD边执行存储于存储器83中的歪斜矫正控制用的程序,从而在将介质M给送至印刷开始位置的给送过程的中途执行歪斜矫正控制。计算机81在歪斜矫正控制中驱动控制给送电机25和传送电机55来依次进行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的正向传送工序以及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传送的反向传送工序,从而矫正介质M的歪斜。
如图8所示,在参照数据RD中,例如按普通纸、照片纸、亚光纸等各介质种类单独设定有在正向传送工序中施加于介质M的张力T1、传送介质M的速度V1及传送介质M的距离D1,并单独设定有在反向传送工序中的同样的张力T2、速度V2及距离D2。此外,在参照数据RD中设定有将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作为一组而反复进行该组的次数A。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将反向传送工序中的张力T2设定为大于正向传送工序中的张力T1(T1<T2)的值。此外,将反向传送工序中的速度V2设定为大于正向传送工序中的速度V1(V1<V2)的值。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将正向传送工序中的距离D1与反向传送工序中的距离D2设定为相同的值(D1=D2)。次数A按各介质种类设定为单独的值,在本例子中,不论哪一种介质种类均设定了两次以上的多次(A≥2)。
计算机81在给送过程的中途执行的歪斜矫正动作结束之后,驱动控制给送电机25和传送电机55,以将介质M传送至印刷开始位置。之后,计算机81控制介质M的传送以及记录头61的记录,记录头61对所传送的介质M印刷图像等。这里,在打印机11为串行式打印机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进行边沿扫描方向X移动滑架63的同时边在其中途由记录头61对介质M进行记录的记录动作和将介质M输送至下一记录位置的输送动作,从而对介质M记录图像等。另一方面,在打印机11为行式打印机的情况下,对于以恒速沿传送方向Y传送的介质M,记录头61以行为单位一起进行记录而对介质M高速印刷图像等。
下面,参照图4~图9等对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用户操作外部装置的输入装置(均未图示),输入包括介质种类的信息的印刷条件信息,进行指示印刷的操作。或者,用户在操作打印机11的操作面板15的操作部15A输入了包括介质种类的信息的印刷条件信息之后进行指示印刷的操作。在前者的情况下,外部装置内的打印机驱动器在接收到印刷指示时,基于所指定的图像数据和印刷条件信息生成印刷数据,以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将该生成的印刷数据向打印机11发送。此外,在后者的情况下,打印机11内的计算机81在从操作面板15的操作部15A接收到印刷指示时,基于所指示的图像数据和印刷条件信息生成印刷数据。
于是,计算机81执行存储于存储器83中的程序,驱动控制记录头61、给送电机25、传送电机55及滑架电机65,控制对介质M进行印刷的打印机11的印刷动作。在下面的说明中,假设用户选择卷筒体RT(例如卷筒纸)并指示了印刷。此时,在计算机81取得的印刷条件信息中包括意为印刷对象为卷筒体RT的信息以及介质种类的信息。
首先,计算机81使给送电机25正转驱动,使给送轴24旋转驱动,从而使卷筒体RT正转,从卷筒体RT放出长条状的介质M而开始给送。在该给送过程中,计算机81执行图9所示的歪斜矫正控制用的程序。即、计算机81在将介质M给送至印刷开始位置的给送过程中进行矫正介质M的歪斜的歪斜矫正动作。更加详细地说,计算机81如果检测到开始了介质M的给送并在其给送中途介质M的前端到达了规定位置,则执行图9中的流程图所示的程序。关于介质M的前端到达了规定位置的检测是基于传感器39检测到了介质M的前端之后通过计数器82计数给送电机25的驱动量而得的计数值(例如步数)而进行的。计算机81例如在介质M的前端到达被传送辊对51夹持规定量的规定位置时,开始歪斜矫正控制。
下面,参照图9对计算机执行的歪斜矫正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1中,计算机81设定次数N的初始值(N=1)。
在接下来的步骤S12中,计算机81进行正向传送工序。即、计算机81使给送电机25和传送电机55一起正转驱动,在传送辊对51夹住介质M的状态下,使传送辊56沿图5中实线箭头所示的方向正转,从而进行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距离D1的正向传送工序。该正向传送工序中的介质M的正向传送是以参照参照数据RD而获得的与此时的介质种类相应的正向传送工序中的张力T1、速度V1及距离D1的条件来进行的。这里,计算机81基于给送电机25和传送电机55的正转方向的驱动速度之差控制张力T1。
即、使给送电机25和传送电机55一起正转驱动,并使传送辊56对介质M的传送速度比从卷筒体RT放出介质M的给送速度更高速地进行正转驱动,以获得与张力T1相应的速度差。这样,计算机81通过控制两电机25、55的驱动速度之差,从而对正向传送中的介质M施加基于给送速度与传送速度之差的反张力。这样,在施加有反张力的状态下,介质M以张力T1和速度V1被正向传送距离D1,从而介质M的歪斜得以矫正。或者,也可以检测施加于两电机25、55中在下游侧拉入介质M一侧的传送电机55的负荷,对电机25、55进行速度控制,以使该负荷为与张力T1相应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在该步骤S12中,由于进行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的正向传送,因此,对作为拉入侧的传送电机55进行速度控制,以使其负荷为与张力T1相应的值。其结果是,对正向传送中的介质M施加基于给送速度与传送速度之差的反张力。这样,在施加有反张力的状态下,介质M以张力T1及速度V1被正向传送距离D1,从而介质M的歪斜得以矫正。在该正向传送工序中,进行速度控制,以使由给送电机25和传送电机55中传送速度在低速侧的给送电机25的驱动速度决定的介质M的传送速度为速度V1。于是,在基于计数器82对来自于编码器86的检测信号的例如脉冲沿进行计数而得到的计数值,从正向传送开始时间点开始的介质M的传送距离达到了距离D1时,计算机81使两电机25、55的驱动停止。其结果是,在该正向传送工序中,介质M从被传送辊对51夹住规定量的控制开始位置起以张力T1且速度V1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距离D1。
不过,如图6所示,在正向传送工序中,从动辊57的轴心位于比传送辊56的轴心更靠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位置,缠绕角θ相对变大。因此,介质M裹在传送辊56的外周面的裹住量相对较多,介质M与传送辊56的滑动阻力相对较大。其结果是,介质M与传送辊56不易相对滑动,介质M的歪斜矫正效果相对较小。
在接下来的步骤S13中,计算机81进行反向传送工序。即、计算机81使给送电机25和传送电机55一起反转驱动,在传送辊对51夹住介质M的状态下,使传送辊56沿图5中双点划线箭头所示的方向反转,从而进行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传送距离D2的反向传送工序。该反向传送工序中的介质M的反向传送是以参照参照数据RD而得到的与此时的介质种类相应的反向传送工序中的张力T2(>T1)、速度V2(>V1)及距离D2(=D1)的条件来进行的。这里,计算机81基于给送电机25与传送电机55的反转方向的驱动速度之差控制张力T2。
即、使给送电机25和传送电机55一起反转驱动,并使从卷筒体RT放出的介质M的给送速度比传送辊56对介质M的传送速度更高速地进行反转驱动,以获得与张力T2相应的速度差。这样,通过控制两电机25、55的驱动速度之差,从而对反向传送中的介质M施加基于卷回速度与反向传送速度之差的反张力。这样,在施加有反张力的状态下,介质M以张力T2及速度V2被反向传送距离D2,从而介质M的歪斜得以矫正。或者,也可以检测施加于两电机25、55中在下游侧拉入介质M一侧的给送电机25的负荷,对电机25、55进行速度控制,以使该负荷为与张力T2相应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在该步骤S13中,由于进行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传送的反向传送,因此,对作为拉入侧的给送电机25进行速度控制,以使其负荷为与张力T2相应的值。其结果是,对反向传送中的介质M施加基于卷回速度与反向传送速度之差的反张力。这样,在施加有反张力的状态下,介质M以张力T2及速度V2被反向传送距离D2,从而介质M的歪斜得以矫正。在该反向传送工序中,进行速度控制,以使由给送电机25和传送电机55中传送速度在低速侧的传送电机55的驱动速度决定的介质M的传送速度为速度V2。于是,在基于计数器82对来自于编码器86的检测信号的例如脉冲沿进行计数而得到的计数值,从反向传送开始时间点开始的介质M的传送距离达到了距离D2时,计算机81使两电机25、55的驱动停止。其结果是,在该反向传送工序中,介质M从结束正向传送工序的位置开始,在被传送辊对51夹住的状态下以张力T2且速度V2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传送距离D2。
如图6所示,在该反向传送工序中,在传送方向Y上,同图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从动辊57的轴心的位置和传送辊56的轴心的位置大致一致,缠绕角θ相对变小(例如θ≈0°)。因此,介质M裹在传送辊56的外周面的裹住量相对较少,介质M与传送辊56的滑动阻力相对较小。其结果是,介质M与传送辊56相对易于滑动,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歪斜矫正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正向传送工序及反向传送工序中是否达到了各距离D1、D2的判断既可以基于第一给送部21的编码器85的检测信号来进行,也可以对应于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切换用于距离计测的编码器85、86。
在接下来的步骤S14中,计算机81判断次数N是否达到了设定次数A(是否是N=A)。由于本次是第一次(N=1),所以N=A不成立。因此,在步骤S15中使次数N的值增量后返回步骤S12。
下面,同样地,反复进行步骤S12~S15的各处理直至在步骤S14中次数N达到设定次数A而使N=A成立为止。然后,当反复进行正向传送工序(S12)和反向传送工序(S13)而次数N达到了设定次数A时(在步骤S14中为肯定判断),结束本流程的歪斜矫正控制。
如果该歪斜矫正动作结束,则控制部80(计算机81)对给送电机25及传送电机55进行正转驱动,将介质M传送至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印刷开始位置。然后,如果介质M被传送至印刷开始位置,则控制部80使滑架电机65进行驱动,使滑架63沿扫描方向X移动,并在该移动的中途,通过记录头61对介质M进行记录。于是,在打印机11是串行式打印机的本例子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进行介质M的传送动作和滑架63的移动过程中的由记录头61进行的一行量的记录动作,从而对介质M印刷图像等。另一方面,在打印机11是行式打印机的情况下,由记录头61对以恒速传送的介质M一起进行一行相应的记录,从而对介质M印刷图像等。由于在歪斜得以有效矫正的介质M上印刷图像等,因此,可以在几乎没有倾斜等偏离的状态下对介质M印刷图像等。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下面所示的效果。
(1)传送装置18具备:作为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给送部20,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进行供给;以及传送部50,对从给送部20供给的介质M进行传送。传送部50具有:传送介质M的传送辊56;以及在与传送辊56之间夹着介质M的从动辊57。从动辊57可以相对于传送辊56在传送方向Y上进行相对移动。因此,通过改变从动辊57相对于传送辊56在传送方向Y上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介质M与传送辊56的滑动容易度。特别是在本例子中,通过从动辊57相对于传送辊56在传送方向Y上的相对移动来改变缠绕角θ,从而调整两辊56、57与介质M的滑动阻力。于是,在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反向传送的反向传送工序中,使缠绕角θ变化为小于正向传送工序时,从而将介质M与传送辊56的滑动阻力调整得小。因此,可以有效地矫正介质M的歪斜。
(2)从动辊57设置为能够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传送装置18还具备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拉簧78,拉簧78向传送方向Y对从动辊57施力。因此,当使传送辊56向可以将介质M向拉簧78的施力方向传送的旋转方向旋转时,可以通过拉簧78的施力使从动辊57积极地向传送方向Y移动。因此,与没有拉簧78的构成相比,可以使从动辊57在传送方向Y上更加可靠且以更多的移动量进行移动。例如,可以降低缘于从动辊57在传送方向Y上未按照期望进行移动的移动错误的歪斜矫正错误的产生频率。因此,可以提高恰当的歪斜矫正动作的实施频率。
(3)在传送辊56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时,从动辊57的轴心位于比传送辊56的轴心更靠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因此,在传送辊56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时,可以使介质M与传送辊56的接触面积相对增多。即、从动辊57的轴心相对于传送辊56的轴心越是位于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越可以增大缠绕角θ,可以使介质M与传送辊56的接触面积相对增多。因此,可以提高传送辊对51对介质M的传送位置精度。因此,可以提高记录部60对介质M进行印刷时的印刷位置精度,由此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印刷物。
(4)传送辊56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传送介质M时(反向传送工序)从动辊57的轴心与传送辊56的轴心在传送方向上的偏离量小于传送辊56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介质M时(正向传送工序)的偏离量。因此,可以使反向传送工序中的介质M与传送辊56的滑动阻力与正向传送工序相比相对减小。因此,介质M相对于传送辊56相对易于滑动,可以有效地矫正介质M的歪斜。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反向传送工序中,传送方向Y上的从动辊57的轴心配置于与传送辊56的轴心几乎相同的位置(θ≈0°)。因此,特别是减小介质M与传送辊56的滑动阻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介质M相对于传送辊56的滑动容易度,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介质M的歪斜矫正效果。此外,在传送辊56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时,介质M相对于传送辊56相对难以滑动。因此,在结束了歪斜矫正动作之后,可以提高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时的传送位置精度。其结果是,记录部60可以在介质M上以高印刷位置精度进行印刷,因此,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印刷物。
(5)打印机11具备:传送装置18,具有传送辊56、以及相对于传送辊56能够在传送方向Y上相对移动的从动辊57;以及记录部60,在通过传送装置18所供给的介质M上进行记录。因此,记录部60可以对在通过传送装置18有效矫正了歪斜的状态下供给的介质M进行记录。因此,可以提供抑制了介质M的倾斜偏离等的高品质的印刷物。
(6)传送介质M的传送方法具备正向传送工序(S12)和反向传送工序(S13),多次反复进行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在正向传送工序(S12)中,在传送方向Y上的从动辊57的轴心位于比传送辊56的轴心更靠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状态下,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传送。在反向传送工序(S13)中,在使传送方向Y上的从动辊57的轴心与传送辊56的轴心的偏离量小于正向传送工序中的偏离量的状态下,将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传送。因此,在反向传送工序中,介质M相对于传送辊56的滑动阻力被抑制为小于正向传送工序,可以使介质M相对于传送辊56易于滑动。于是,由于反复进行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因此,可以有效地矫正介质M的歪斜。
(7)在可以使介质M相对于传送辊56的滑动阻力相对减小的反向传送工序中,使施加于介质M的张力T和传送介质M的速度V中至少一方大于正向传送工序。因此,例如与在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中使张力T与速度V双方的值相同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歪斜矫正效果。特别是,在反向传送工序中使张力T与速度V双方比在正向传送工序中更大。因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歪斜矫正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变更例那样进行变更。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和下述变更例也可以任意进行组合。
·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凸轮机构使从动辊57能够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例如,凸轮机构具备能够推动从动辊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的凸轮部件。凸轮部件例如是旋转凸轮,当传送辊56(驱动辊)向使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移动的方向正转时,旋转凸轮在规定转动范围内正转。通过旋转凸轮的正转,卡合于旋转凸轮的凸轮部的凸轮从动件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位移,伴随着该位移,从动辊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移动。其结果是,从动辊57位移至相对于传送辊56的缠绕角θ相对变大的相对位置(θ=θ1(>θ2))。另一方面,当传送辊56向使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移动的方向反转时,旋转凸轮在规定转动范围内反转。通过旋转凸轮的反转,卡合于旋转凸轮的凸轮部的凸轮从动件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位移,伴随着该位移,从动辊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移动。其结果是,从动辊位移至相对于传送辊56的缠绕角θ相对变小的相对位置(θ=θ2(≈0°))。因此,在使介质M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移动的过程中,介质M与夹着其的传送辊对51的滑动阻力相对变小,易于矫正介质M的歪斜。特别是,优选使反向传送工序中的反向传送速度比正向传送工序中的正向传送速度更加高速。此外,优选使反向传送工序中的介质M的张力比正向传送工序中的介质M的张力更大。进而,优选多次反复进行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此外,优选设置向传送方向Y的一方向(例如上游侧)对从动辊施力的施力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凸轮既可以是平面凸轮,也可以是立体凸轮。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为使摆动部件75能够相对于框架17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但也可以设置为使从动辊57能够相对于摆动部件75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例如,也可以将从动辊57的旋转轴插入穿过形成于摆动部件75的长孔,使从动辊57相对于摆动部件75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总之,只要可以设置为使从动辊57能够相对于传送辊56在移动方向分量中具有传送方向Y的移动方向上移动即可。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在歪斜矫正动作过程中,并不是必须维持由传送辊56和从动辊57夹着介质M的夹持状态。例如,在没有卷曲等担忧的介质、比传送辊对51更靠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部分处于未印刷的状态的介质的情况下,也可以临时解除夹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并用吐出动作(第二歪斜矫正动作),在该吐出动作中,例如在给送部20的停止状态下使传送辊56反转驱动,从传送辊对51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吐出介质M,利用因该吐出而弯曲的介质M的弹性使其前端与传送辊对51抵接,从而来矫正歪斜。通过该构成,可以进一步有效地矫正介质M的歪斜。
·也可以设置从动辊移动专用的驱动源,采用驱动源的驱动力使从动辊57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例如,在歪斜矫正动作中,在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这两工序中,控制部80向反方向驱动驱动源,将从动辊57配置于缠绕角θ=θ2(≈0)的位置。于是,也可以构成为:在歪斜矫正动作结束后将介质M传送至印刷开始位置的头检测(head-detection)时,控制部80将驱动源向正方向驱动,将从动辊57配置于缠绕角θ=θ1(>θ2)的位置。驱动源例如是电动机、螺线管、汽缸等。根据该构成,在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双方中,均可以使介质M与传送辊56易于滑动,因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地矫正歪斜。需要说明的是,和前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正向传送工序中,也可以是控制部80将驱动源向正方向驱动,将从动辊57配置于缠绕角θ=θ1(>θ2)的位置。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在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中,使传送介质M的距离D1、D2相同(D1=D2),但也可以使其不同(D1≠D2)。例如可以使反向传送工序的距离D2比正向传送工序的距离D1短(D1>D2),反之也可以使反向传送工序的距离D2比正向传送工序的距离D1长(D1<D2)。此外,在多次反复进行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的情况下,可以随着次数增加而使距离D逐渐延长,反之也可以使距离D逐渐缩短。此外,也可以交替反复短距离D1、D2和长距离D1、D2。不过,对于有卷曲等担忧的卷筒状的介质M(例如卷筒纸),优选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均在可以维持传送辊对51对介质M的夹持状态的范围内设定距离D1、D2的值。
·只要是传送辊56和从动辊57能够在传送方向Y上进行相对移动,则也可以替代从动辊57、或者以进一步追加的方式,将传送辊56设置为可以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根据该构成,也是在反向传送时,传送辊56和从动辊57在传送方向Y上相对移动而能使缠绕角θ变小,因此,在正向传送时和反向传送时之间,可以调整介质M与传送辊56的滑动容易度。因此,可以有效地矫正介质的歪斜。例如,设置具有与传送辊56的旋转联动的旋转凸轮的凸轮机构,在正向传送时,旋转凸轮进行正转,卡合于旋转凸轮的凸轮部的凸轮从动件向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位移,传送辊56移动至使缠绕角θ相对变大的传送方向Y的上游侧的位置(θ=θ1(>θ2))。另一方面,在反向传送时,旋转凸轮进行反转,卡合于凸轮部的凸轮从动件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位移,传送辊56移动至使缠绕角θ相对变小的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位置(θ=θ2(≈0°))。此外,也可以设置驱动源,通过驱动源的驱动力使传送辊56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从而使从动辊57相对于传送辊56在传送方向Y上进行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设置向传送方向Y的下游侧对传送辊56施力的施力部件。
·介质并不限定于卷筒纸等卷绕为卷筒状的长条状的介质,例如也可以是单页纸(单张纸(cut sheet))。在单页纸的情况下,也是与正向传送工序相比,在反向传送工序中辊56、57与介质更易于滑动,因此,可以有效地矫正歪斜。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使介质M在夹持状态下向传送方向Y进行往复移动的歪斜矫正动作(第一歪斜矫正动作)之外,还可以并用介质M的吐出动作(第二歪斜矫正动作)。
·在反向传送工序中,并不限定于从动辊57的轴心与传送辊56的轴心在传送方向Y上为大致相同的位置(偏离量约为零的θ≈0°)。从动辊57的轴心与传送辊56的轴心在传送方向Y上的偏离量只要是反向传送工序中比正向传送工序中小即可。
·虽然是多次反复进行了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但也可以只进行一次。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使施加于介质的张力T和传送介质的速度V双方均是在反向传送工序中比正向传送工序中更大,但也可以仅使张力T和速度V中一方为在反向传送工序中比正向传送工序中更大。
·既可以使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中施加于介质的张力T1、T2相同(T1=T2),也可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反,使反向传送工序的张力T2小于正向传送工序的张力T1(T1>T2)。
·既可以使正向传送工序和反向传送工序中传送介质M的速度V1、V2相同(V1=V2),也可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反,使反向传送工序的速度V2小于正向传送工序的速度V1(V1>V2)。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拉簧76(第一施力部件)和拉簧78(作为施力部件的第二施力部件)向不同的两个方向对摆动部件75施力。针对于此,也可以以一个施力部件兼用于第一施力部件的按压方向的施力和第二施力部件的传送方向Y的施力。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第三给送部23采用传送辊对51兼用作供给介质的供给部以及和排出辊对52~54一起传送介质M的传送部的一部分的构成,但也可以是设置给送辊(例如辊对)作为供给部而使传送辊对51不兼用作供给部的构成。
·既可以没有第二给送部22和第三给送部23中一方或双方,也可以构成为没有第一给送部21而将第二给送部22和第三给送部23中一方或双方作为供给部。进而,给送部也可以是具有能够收纳多个介质(例如单页纸)的盒、以及从最上面的介质M开始依次逐张给送盒内的多张介质M的搓纸辊的盒给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部既可以仅是盒给送方式的给送部,也可以是在此基础上还具有第一给送部21~第三给送部23中至少之一的构成。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也可以在不同于滑架63的位置上设置安装液体收纳体69的安装部。例如构成为,将安装部固定于壳体12的内部(例如主体框架)或壳体12的外侧的侧面,从安装于安装部的液体收纳部通过未图示的墨水管向滑架63供给液体(例如墨水)。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介质M无论是纸、薄膜、布、树脂制薄片、迭层片以及金属箔等中哪一种均可。
·记录装置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也可以是电子照片式打印机、点阵击打式打印机、热转印式打印机以及印染印刷装置。此外,记录装置也可以是串行式打印机、横向式打印机、行式打印机、页式打印机中任一种。进而,记录装置只要至少具有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功能(印刷功能)即可,也可以是一并具有记录功能之外的其它功能的复合机。作为其它功能,例如可以列举出复印功能、扫描功能以及传真功能等。

Claims (7)

1.一种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给部,向传送方向供给介质;以及
传送部,传送从所述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
所述传送部具有:
传送辊,传送所述介质;以及
从动辊,在所述传送辊与所述从动辊之间夹着所述介质,
所述从动辊能够相对于所述传送辊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辊设置为能够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移动,
所述传送装置还具备向所述传送方向对所述从动辊施力的施力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送辊向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所述介质时,所述从动辊的轴心位于比所述传送辊的轴心更靠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辊向所述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传送所述介质时所述从动辊的轴心与所述传送辊的轴心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偏离量小于所述传送辊向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所述介质时的所述偏离量。
5.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介质进行记录,并具备: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以及
对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供给的所述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
6.一种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传送装置中,所述传送装置具有供给部和传送部,所述供给部向传送方向供给介质,所述传送部具有:传送辊,传送从所述供给部供给的所述介质;以及从动辊,在所述传送辊与所述从动辊之间夹着所述介质,所述传送方法具备:
正向传送工序,在使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所述从动辊的轴心位于比所述传送辊的轴心更靠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下,将所述介质向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以及
反向传送工序,在使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所述从动辊的轴心与所述传送辊的轴心的偏离量小于所述正向传送工序中的所述偏离量的状态下,将所述介质向所述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传送,
在所述传送方法中多次反复进行所述正向传送工序和所述反向传送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向传送工序中,使施加于所述介质的张力和传送所述介质的速度中至少一方大于在所述正向传送工序中。
CN201810242703.3A 2017-03-29 2018-03-22 传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传送方法 Active CN108689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5585 2017-03-29
JP2017065585A JP6879005B2 (ja) 2017-03-29 2017-03-29 搬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9205A true CN108689205A (zh) 2018-10-23
CN108689205B CN108689205B (zh) 2021-07-20

Family

ID=63672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42703.3A Active CN108689205B (zh) 2017-03-29 2018-03-22 传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传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0311B2 (zh)
JP (1) JP6879005B2 (zh)
CN (1) CN1086892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8355A (zh) * 2017-03-31 2018-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13135B2 (en) 2019-11-11 2023-03-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21143059A (ja) * 2020-03-12 2021-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給送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1143058A (ja) 2020-03-12 2021-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給送装置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27A (zh) * 1995-02-16 1996-11-27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输送辊子装置
CN100528586C (zh) * 2005-12-27 2009-08-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
CN102959562A (zh) * 2010-07-05 2013-03-0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介质搬运方向切换机构及介质发行回收装置
US8876111B1 (en) * 2013-04-11 2014-11-04 Primax Electronics Ltd. Inverting roller device for conveying paper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conveying path of paper
WO2016031026A1 (ja) * 2014-08-28 2016-03-03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US9304472B2 (en) * 2013-01-11 2016-04-05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hanging section for changing the width of a transfer s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8289B2 (ja) 1999-09-29 2005-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給紙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3812417B2 (ja) 2001-11-08 2006-08-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制御方法及びプリンタ制御装置
JP6083501B2 (ja) * 2012-10-01 2017-0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50095B2 (ja) * 2012-12-07 2017-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位置補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27A (zh) * 1995-02-16 1996-11-27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输送辊子装置
CN100528586C (zh) * 2005-12-27 2009-08-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
CN102959562A (zh) * 2010-07-05 2013-03-0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介质搬运方向切换机构及介质发行回收装置
US9304472B2 (en) * 2013-01-11 2016-04-05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hanging section for changing the width of a transfer section
US8876111B1 (en) * 2013-04-11 2014-11-04 Primax Electronics Ltd. Inverting roller device for conveying paper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conveying path of paper
WO2016031026A1 (ja) * 2014-08-28 2016-03-03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8355A (zh) * 2017-03-31 2018-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8688355B (zh) * 2017-03-31 2021-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9205B (zh) 2021-07-20
US20180282085A1 (en) 2018-10-04
JP6879005B2 (ja) 2021-06-02
JP2018167943A (ja) 2018-11-01
US10640311B2 (en)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9205A (zh) 传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传送方法
EP0609560B1 (en) Sheet convey apparatus
US7976004B2 (en) Sheet tamper and dual moving and pressing units for finisher
US7997676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P0372478B1 (en) Curl correction apparatus
EP1634715A1 (en) Printer
US9004481B2 (en) Sheet storing apparatus,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US7794078B2 (en) Method of printing a substrate with an inkjet printer, and an inkjet printer suitable for performing this method
US7673983B2 (en) Inkjet printer
US20090218754A1 (en) Sheet accommodat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P1657068B1 (en) Printer and supply unit for said printer
JP3525028B2 (ja) 紙送り装置
CN221022962U (zh) 一种打印介质防皱机构及打印机
JP3012073B2 (ja) 記録装置
JP6037558B2 (ja) シート排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070617B2 (ja) 給紙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038586B2 (ja)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995647B2 (ja)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4080252A (ja)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3520743A (ja) 走査用記録担体を導くガイド手段を有する装置
JPH0361252A (ja) デカール機構及び前記デカール機構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H08324044A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2016187883A (ja) 排版装置
JPH05246096A (ja) 印字機
JP2010047381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