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0617A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50617A CN108650617A CN201810360266.5A CN201810360266A CN108650617A CN 108650617 A CN108650617 A CN 108650617A CN 201810360266 A CN201810360266 A CN 201810360266A CN 108650617 A CN108650617 A CN 1086506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lecom equipment
- wireless telecom
- wireless
- unit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3—Location-dependent; Proximity-depend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判定单元,用于判断通信单元是否接近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通信单元被判定为接近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中,在通信单元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2012年3月1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201210056175.5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通过IEEE 802.11标准而广泛所知的无线LAN,充当从单元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台站)指示其连接到充当主单元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接入点)的意图,并且从单元的用户根据主单元的安全设定来执行连接建立,并且从而使从单元连接到主单元。
另一方面,主单元与从单元之间的安全设定和连接也通过主单元的用户和从单元的用户各自按下WPS按钮来执行。
发明内容
因此,在相关领域的无线LAN中,存在的问题在于除非根据主单元的安全设定或有用户执行的按下WPS按钮的麻烦操作来进行连接建立,否则无线通信设备不会彼此连接。
鉴于前面的状况,希望提供能够在将无线通信设备彼此相连时减少施加给用户的负担的新颖的经改进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判定单元,用于判断通信单元是否接近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通信单元被判定为接近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中,在通信单元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
在通信单元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判定单元可以判定通信单元接近另一无线通信设备。
在通信单元接收到来自多个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信号并且存在其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多于一个无线信号的情况中,判定单元可以判定通信单元接近于发送了接收强度最高的无线信号的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另外,该接收强度可以是无线信号的瞬时值、通过对通信单元在预定时段内接收的接收强度进行平均获得的值或者通过对接收强度加权获得的值。这些值针对每个发送源(其它无线通信设备)被计算。该判断以及上述判断,即在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判断通信单元是否接近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处理可被组合使用。
在将对通信单元的接近作为连接准许条件的连接过程被允许的情况中,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发送包含有表示此意思的基于接近性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的无线信号。判定单元可以判断基于接近性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包括在该无线信号中。在通信单元被判定为接近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基于接近性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判定为包括在该无线信号中的情况中,控制单元可以在通信单元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
无线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通知单元,用于发出与连接过程的开始、连接过程的结束、连接过程的状态改变或者连接过程的结果有关的通知。
该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连接到主单元的至少一个从单元中的从单元。通信单元可以从主单元获取至少一个从单元的列表信息。判定单元可以基于通信单元获取的列表信息发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判断通信单元是否接近已被发现的另一无线通信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判断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是否接近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在通信单元被判定为接近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中,在通信单元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包括: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能够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判定单元,用于判断通信单元是否接近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通信单元被判定为接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中,在通信单元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
根据上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仅需要将其无线通信设备靠近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来让这些无线通信设备执行连接过程。因此,利用这种无线通信设备,与相关技术相比,可以减轻在连接无线通信设备时施加给用户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A是示出由无线通信系统执行的处理的概况的流程图;
图2B是示出由无线通信系统执行的处理的概况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5是示出无线信号的数据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无线信号的数据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步骤的序列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9是示出该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步骤的序列图;
图10是示出该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步骤的序列图;
图11是示出该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步骤的序列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13是示出该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步骤的序列图;
图14是示出该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步骤的序列图;
图15是示出该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步骤的序列图;
图16是示出通知单元发出关于状态的通知的时序的说明图;以及
图17是示出通知单元发出关于状态的通知的时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并且省略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描述。
另外,将以如下顺序给出说明。
1.第一实施例(不属于彼此相连的群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
2.第二实施例(不属于连接到群组中的无线通信设备(主单元)的群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
3.第三实施例(不属于连接到群组中的无线通信设备(从单元)的群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
4.补充
<1.第一实施例>
[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
首先,基于图1描述无线通信系统10-1的配置。无线通信系统10-1包括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总的来说,无线通信设备20执行以下处理。另外,无线通信设备30也执行相同类型的处理。
即,无线通信设备20向周围区域没有特定目的地的发送第一无线信号,该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用于唯一地标识其自身的标识信息。无线通信设备20从而向作为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设备30通知其存在。作为第一无线信号,例如可考虑IEEE 802.11中定义的无特定目的地的探测请求信号或者信标信号。另外,探测请求信号包括指示希望得到响应的响应请求信息。
无线通信设备20在接收到从存在于其周围的无线通信设备30发送来的第一无线信号时,基于包括在该第一无线信号中的标识信息来标识无线通信设备30。无线通信设备20由此发现无线通信设备30。
当无线通信设备30基于第一无线信号被发现时并且如果响应请求信息被包括在第一无线信号中,则无线通信设备20向无线通信设备30发送作为第二无线信号的探测响应信号,该探测响应信号包括标识信息、唯一地指定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指示其作出响应的意图的响应信息。另外,探测响应信号在IEEE 802.11中被定义。
此外,如果响应请求信息未被包括在第一无线信号中,即,如果第一无线信号是诸如用于通知的信标信号之类的信号,则无线通信设备20向无线通信设备30发送作为第二无线信号的探测请求信号,该探测请求信号包括用于唯一地标识其自身的标识信息、指示希望得到响应的响应请求信息以及唯一地指定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以向无线通信设备30通知其存在。接收到这样的第二无线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30对该信号作出响应(例如,通过发送探测响应信号),以便让无线通信设备20知道无线通信设备30能够作出响应。
在从无线通信设备30接收到第二无线信号的情况中,无线通信设备20基于包括在第二无线信号中的标识信息来标识无线通信设备30。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也可以基于第二无线信号来发现无线通信设备30。同样,无线通信设备30可以基于从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来的第二无线信号来发现无线通信设备20。
当无线通信设备30被发现时,无线通信设备20向无线通信设备30发送第三无线信号,该第三无线信号包括标识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响应请求信息以及基于接近性(procimity)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该基于接近性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指示以无线通信设备20到无线通信设备30的接近性作为连接准许条件的连接过程被允许。作为第三无线信号,例如可考虑Wi-Fi Direct中所定义的服务发现询问信号。
在从无线通信设备30接收到第三无线信号的情况中,无线通信设备20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被包括在所接收的第三无线信号中。无线通信设备20向无线通信设备30返回第四无线信号,该第四无线信号包括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即,将无线通信设备20的接近性作为无线通信连接过程开始触发的连接方法是可以的的信息。作为第四无线信号,例如可考虑Wi-Fi Direct中所定义的服务发现响应信号。接下来,在无线通信设备20利用已经接收到的第一无线信号、第二无线信号或第三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判定其接近无线通信设备30并且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第三无线信号中的情况中,其执行针对无线通信设备30的连接过程。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来自无线通信设备30的第四无线信号的情况中,无线通信设备20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被包括在第四无线信号中。在无线通信设备20利用第一无线信号、第二无线信号或第四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判定其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并且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第四无线信号中的情况下,其执行针对无线通信设备30的连接过程。
[无线通信系统10-1的处理概述]
接下来,基于图2A描述无线通信系统10-1的处理概述。在步骤S1,无线通信设备20通过向周围区域发送第一无线信号来向无线通信设备30通知其存在。无线通信设备30接收第一无线信号并且基于该第一无线信号发现无线通信设备20。发现了无线通信设备20的无线通信设备30向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第二无线信号。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第二无线信号,并且基于第二无线信号发现无线通信设备30。或者,无线通信设备20通过接收由无线通信设备30发送的第一无线信号来发现无线通信设备30。
在步骤S2,无线通信设备20向无线通信设备30发送第三无线信号。无线通信设备30接收第三无线信号并且向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第四无线信号。
无线通信设备20接收第四无线信号,并且利用第四无线信号、在步骤S1中接收的第一无线信号或者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来判断无线通信设备30是否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具体地,如果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则无线通信设备20判定其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并且如果接收强度低于预定值,则其判定其不接近无线通信设备30。这里的预定值是当无线通信设备20距离无线通信设备30例如数厘米(例如1至5cm)时从无线通信设备30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
如果判定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则无线通信设备20前进到步骤S3,并且如果判定不接近无线通信设备30,则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3,无线通信设备20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被包括在步骤S2中所接收的第四无线信号中,并且如果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包括在第四无线信号中,则前进到步骤S4,如果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未包括在第四无线信号中,则返回步骤S1。就此而言,无线通信设备30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被包括在第三无线信号中。
在步骤S4,无线通信设备20执行针对无线通信设备30的连接过程。该连接过程本身与相关领域的连接过程相同,并且例如是在相关领域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个处按下WPS按钮时所执行的处理。另外,如图2B所示,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可以首先执行步骤S3的处理,即,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被包括在所接收的无线信号中,然后执行步骤S2的处理,即,接近性判断。
[无线通信设备20、30的配置]
接下来,基于图3描述无线通信设备20的详细配置。无线通信设备20包括各种硬件组件,如CPU、ROM、RAM、通信装置、显示器等,并且通过CPU读取并执行ROM中存储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具体地,无线通信设备20包括通信单元21、判定单元22、存储单元23、通知单元24和控制单元25。
通信单元21能够进行与无线通信设备30的无线通信,即,发送/接收无线信号,并且将由控制单元25提供的无线信号发送到外面,并且接收从无线通信设备30发送来的第一至第四无线信号。当第一无线信号被接收到时,通信单元21向判定单元22输出第一无线信号。当第二至第四无线信号中的任一个被接收到时,通信单元21检查所接收的无线信号中的目的地信息是否指定无线通信设备20,并且向判定单元22输出该无线信号。如果所接收的无线信号不是去往无线通信设备20的或者用于未指定目的,则通信单元21丢弃该无线信号。
判定单元22发现无线通信设备30存在于无线通信设备20的周边。具体地,如果第一或第二无线信号被通信单元21提供,则判定单元22基于包括在第一或第二无线信号中的标识信息来标识无线通信设备30。判定单元22由此发现无线通信设备30。判定单元22基于包括在第一或第二无线信号中的标识信息来生成唯一地指定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在无线通信设备30基于第一无线信号被发现的情况下,判定单元22向控制单元25输出包括该目的地信息的第一发现信息。这里,如果响应请求信息被包括在第一无线信号中,则该响应请求信息被包括在第一发现信息中。另一方面,在无线通信设备30基于第二无线信号被发现的情况下,判定单元22向控制单元25输出包括目的地信息和响应信息或者第二无线信号中所包括的响应请求信息的第二发现信息。此外,判定单元22在存储单元23中存储针对每个发送源的、已经被接收到的所接收信号的接收强度。另外,无线通信设备20可单独包括判断发送源是否位于附近的判断器,并且判定单元22可以将接收强度输入该判断器。或者,可以采用它们两者。
此外,如果第三或第四无线信号被通信单元21提供,则判定单元22向控制单元25输出该无线信号。此外,判定单元22判断通信单元21,即无线通信设备20是否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具体地,如果所接收信号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则判定单元22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并且如果接收强度低于预定值,则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不接近无线通信设备30。另外,在下面将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20、无线通信设备30等的处理中,主要是第三或第四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被测量,但是其接收强度要被测量的无线信号可以是第一至第四无线信号中的任何信号。更具体地,其接收强度将被测量的无线信号可以是信标、探测请求、探测响应、动作帧或者这些可接收帧的组合。此外,接收强度可以是接收无线信号时的瞬时值,或者可以是通过执行防止错误检测的处理而获得的值,例如,通过对在预定时段内从同一发送源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进行平均(例如,算术平均)而获得的值或者通过使所接收信号经过加权滤波器而计算出的值。这些处理可由判定单元22执行或者由分开提供的判断器执行。
在无线通信设备20被判定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的情况中,判定单元22还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包括在第三无线信号中,并且在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第三无线信号中的情况下,向控制单元25输出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该信息包括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以及第三无线信号中所包括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和响应请求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未被包括在第三无线信号中或者如果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未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则判定单元22向控制单元25输出指示不能进行连接过程的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
同样,在无线通信设备20被判定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的情况中,判定单元22还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包括在第四无线信号中,并且如果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包括在第四无线信号中,则向控制单元25输出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该信息包括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以及第四无线信号中所包括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和响应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判定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未被包括在第四无线信号中或者如果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未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则判定单元22向控制单元25输出指示不能进行连接过程的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
在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包括在第三无线信号中并且然后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的情况下,判定单元22可以向控制单元25输出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该信息包括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以及第三无线信号中所包括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和响应请求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未包括在第三无线信号中或者如果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不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则判定单元22可以向控制单元25输出指示不能进行连接过程的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
同样,在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包括在第四无线信号中并且然后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的情况下,判定单元22可以向控制单元25输出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该信息包括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以及第四无线信号中所包括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和响应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未包括在第四无线信号中或者如果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不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则判定单元22可以向控制单元25输出指示不能进行连接过程的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
存储单元23存储生成第一至第四无线信号所需的各种信息(例如,由判定单元22生成的目的地信息等)、将显示在通知单元24上的信息、连接过程所需的各种信息(例如,关于安全设定的信息等)、各种程序等。通知单元24在控制单元25的控制下,执行各种信息的显示、借助于光的通知、借助于振动的通知、借助于声音的通知,等等。
不同于控制无线通信设备20中的每个结构元件,控制单元25执行以下处理。即,控制单元25生成第一无线信号并将它们输出给通信单元21,直到第一或第二发现信息由判定单元22提供来为止。通信单元21将第一无线信号发送到周围区域。
在第一发现信息由判定单元22提供来的情况中,控制单元25判断响应请求信息是否包括在该第一发现信息中。在响应请求信息包括在第一发现信息中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5生成探测响应信号来作为第二无线信号。另一方面,在响应请求信息未包括在该第一发现信息中的情况下(即,在第一无线信号是信标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5生成探测请求信号来作为第二无线信号。然后,控制单元25将所生成的第二无线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向无线通信设备30发送第二无线信号。
另一方面,在第二发现信息被提供的情况中,控制单元25判断响应信息和响应请求信息之一是否包括在第二发现信息中。在响应请求信息包括在第二发现信息中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5生成探测响应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将探测响应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30。另一方面,在响应信息被包括在第二发现信息中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5生成第三无线信号并且将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直到第三无线信号被判定单元22提供来为止。通信单元21将第三无线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30。
当第三无线信号从判定单元22被接收时,控制单元25生成第四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将第四无线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30。然后,控制单元25开始连接过程。
控制单元25在第一或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被判定单元22提供来时开始连接过程。
在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被判定单元22提供来的情况中,控制单元25返回到生成第一无线信号并将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的处理。
图4示出了无线通信设备30的配置。无线通信设备30包括各种硬件组件,如CPU、ROM、RAM、通信装置、显示器等,并且通过CPU读取并执行ROM中存储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具体地,无线通信设备30包括通信单元31、判定单元32、存储单元33、通知单元34和控制单元35。它们的功能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相同。
[第三无线信号和第四无线信号的数据结构]
接下来,基于图5和图6描述用作第三无线信号和第四无线信号的服务发现信号的数据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公共动作帧(public action frame)被用作服务发现信号。公共动作帧是一种类型的动作帧,并且是在IEEE 802.11k中被定义并被扩展为管理帧的一种帧,该管理帧可在无线通信设备连接之前被发送。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有GAS初始请求动作帧(一般性广告服务初始请求动作帧)的服务发现询问信号被用作第三无线信号。此外,包括GAS初始响应动作帧的服务发现响应信号被用作第四无线信号。这些信号例如由Wi-Fi-Direct使用。
GAS初始请求动作帧被定义为被发送来向另一无线通信设备请求无线通信的帧。此外,GAS初始响应动作帧被定义为被发送来对来自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请求作出响应。
另外,在第三和第四无线信号具有较大大小并被分段的情况中,GAS复原(comeback)请求帧和GAS复原响应帧也被使用,但是省略对其的说明。
服务发现询问信号由MAC头部帧、GAS初始请求动作帧和FCS帧构成。这里的GAS初始请求动作帧包括类别帧701、动作帧702、对话令牌帧703、广告协议信息元素帧704、询问请求长度帧705和ANQP询问请求字段帧706。
指定公共动作帧的信息被存储在类别帧701中来作为IEEE 802.11中所定义的管理帧的类别。即,类别帧701指示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是公共动作帧。
指定GAS初始请求动作帧的信息被存储在动作帧702中作为公共动作帧的动作类型。即,动作帧702指示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是GAS初始请求动作帧。
用于唯一地标识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的信息被存储在对话令牌帧703中。例如标识信息、目的地信息和响应请求信息被存储在该对话令牌帧703中。
指示ANQP(Access Network Query Protocol,接入网络询问协议)的信息被存储在广告协议信息元素帧704中。
指示ANQP询问请求帧706的长度的信息被存储在询问请求长度帧705中。
指示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所请求的服务协议类型的信息被存储在ANQP询问请求字段帧706中。具体地,ANQP询问请求字段帧706由信息ID(Info ID)帧、长度帧、OI帧和特定于ANQP询问请求供应商的内容帧707构成。指示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所请求的服务协议类型的信息被存储在特定于ANQP询问请求供应商的内容帧707中。例如,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存储在该特定于ANQP询问请求供应商的内容帧707中。
服务发现响应信号由MAC头部帧、GAS初始响应动作帧和FCS帧构成。这里的GAS初始响应动作帧包括类别帧801、动作帧802、对话令牌帧803、状态代码帧804、GAS复原延迟帧805、广告协议信息元素帧806、询问响应长度帧807和ANQP询问响应字段帧808。
与类别帧701中所存储的相同类型的信息被存储在类别帧801中。指定GAS初始响应动作帧的信息被存储在动作帧802中作为公共动作帧的动作类型。即,动作帧802指示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是GAS初始响应动作帧。
用于唯一地标识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的信息被存储在对话令牌帧803中。例如标识信息、目的地信息和响应信息被存储在该对话令牌帧803中。
指示IEEE 802.11u中所定义的状态的信息被存储在状态代码帧804中。
指示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的延迟时间的信息被存储在GAS复原延迟帧805中。
与广告协议信息元素帧704中存储的相同类型的信息被存储在广告协议信息元素帧806中。
指示ANQP询问响应字段帧808的长度的信息被存储在询问响应长度帧807中。
指示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所请求的服务协议类型的信息被存储在ANQP询问响应字段帧808中。具体地,ANQP询问响应字段帧808由信息ID帧、长度帧、OI帧和特定于ANQP询问响应供应商的内容帧809构成。指示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所请求的服务协议类型的信息被存储在特定于ANQP询问响应供应商的内容809中。例如,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存储在该特定于ANQP询问响应供应商的内容帧809中。
[无线通信系统10-1的处理示例]
接下来,将基于图7描述无线通信系统10-1的处理示例。
无线通信设备20和无线通信设备30首先通过执行步骤S10或步骤S20的处理来发现彼此。首先,将给出步骤S10的说明。步骤S10由步骤S11至S14组成。在步骤S11,无线通信设备20的控制单元25生成探测请求信号作为第一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将该探测请求信号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20的周边。无线通信设备20由此向位于无线通信设备20周边的无线通信设备30通知其存在。
在步骤S12,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信单元31接收该探测请求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32。
接下来,判定单元32基于由通信单元31提供的探测请求信号中所包括的标识信息来标识无线通信设备20。判定单元32由此发现了无线通信设备20。判定单元32基于包括在探测请求信号中的标识信息生成用于唯一地指定无线通信设备20的目的地信息,并向控制单元35输出第一发现信息,该第一发现信息包括目的地信息和探测请求信号中包括的响应请求信息。此外,判定单元32可以测量已经接收到的探测请求信号的接收强度。
在步骤S13,控制单元35生成探测响应信号作为第二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31。通信单元31将探测响应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20。另一方面,控制单元35基于包括在第一发现信息中的目的地信息在通知单元34上显示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存在于其周边的信息(例如,文本信息“无线通信设备20被发现”或者包括在周边设备列表中)。
在步骤S14,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信单元21接收探测响应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的是无线通信设备20,因此通信单元21将该探测响应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22。
接下来,判定单元22基于由通信单元21提供的探测响应信号中所包括的标识信息来将无线通信设备30标识为存在于无线通信设备20周边的无线通信设备30。判定单元22由此发现无线通信设备30。判定单元22基于包括在探测响应信号中的标识信息来生成用于唯一地指定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并且向控制单元25输出第二发现信息,该第二发现信息包括该目的地信息和探测响应信号所包括的响应信息。控制单元25基于第二发现信息中包括的目的地信息在通知单元24上显示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存在于其周边的信息(例如,文本信息“无线通信设备30被发现”)。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进行到步骤S30或S40的处理。
接下来,将给出步骤S20的说明。步骤S20由步骤S21至S24组成。步骤S20与步骤S10的不同之处在于探测请求信号是从无线通信设备30侧发送的。
首先,在步骤S21,无线通信设备30的控制单元35生成探测请求信号作为第一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31。通信单元31将该探测请求信号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30的周边。无线通信设备30由此向位于无线通信设备30周边的无线通信设备20通知其存在。
在步骤S22,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信单元21接收该探测请求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22。
接下来,判定单元22基于由通信单元21提供的探测请求信号中所包括的标识信息来标识无线通信设备30。判定单元22由此发现了无线通信设备30。判定单元22基于包括在探测请求信号中的标识信息生成用于唯一地指定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并向控制单元25输出第一发现信息,该第一发现信息包括该目的地信息和探测请求信号中包括的响应请求信息。
在步骤S23,控制单元25生成探测响应信号作为第二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将探测响应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30。另一方面,控制单元25基于包括在第一发现信息中的目的地信息在通知单元24上显示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存在于其周边的信息(例如,文本信息“无线通信设备30被发现”)。
在步骤S24,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信单元31接收探测响应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的是无线通信设备30,因此通信单元31将该探测响应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32。
接下来,判定单元32基于由通信单元31提供的探测响应信号中所包括的标识信息来标识无线通信设备20。判定单元32由此发现无线通信设备20。判定单元32基于包括在探测响应信号中的标识信息来生成用于唯一地指定无线通信设备20的目的地信息,并且向控制单元35输出第二发现信息,该第二发现信息包括该目的地信息和探测响应信号所包括的响应信息。控制单元35基于第二发现信息中包括的目的地信息在通知单元34上显示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存在于其周边的信息(例如,文本信息“无线通信设备20被发现”)。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进行到步骤S30或S40的处理。
在执行步骤S30或S40的处理之前,无线通信设备20和无线通信设备30判定它们彼此接近并且还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无线信号中。首先,给出步骤S30的说明。步骤S30由步骤S31至S34组成。首先,在步骤S31,控制单元25生成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作为第三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将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30。
在步骤S32,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信单元31接收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因此通信单元31将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32。
判定单元32测量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的接收强度,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不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
在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的情况中,判定单元32还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并且在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的情况下,向控制单元35输出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该信息包括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的目的地信息以及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所包括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和响应请求信息。另一方面,在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未被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或者在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未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的情况中,则判定单元32向控制单元35输出指示不能进行连接过程的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因此如果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彼此接近的话(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为数厘米或更近),则判定单元32输出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
在步骤S33,控制单元35生成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作为第四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31。通信单元31将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20。然后,控制单元35基于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在通知单元34上显示表示连接目的地被确定为无线通信设备20的意思的信息(例如,文本信息“连接目的地被确定为无线通信设备20。”)。无线通信设备30的用户由此可以认识到连接目的地。
另外,在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被判定单元32提供的情况中,控制单元35在通知单元34上显示表示该意思的信息(例如,“连接失败”、“基于接近性的连接不行”或者“不接近”),并且返回步骤S10或S20。
另一方面,在步骤S34,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信单元21接收服务发现响应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因此通信单元21将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22。
判定单元22测量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的接收强度,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不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
在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的情况中,判定单元22还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包括在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并且在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的情况下,向控制单元25输出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该信息包括目的地信息以及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所包括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和响应信息。另一方面,在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未被包括在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或者在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不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的情况中,则判定单元22向控制单元25输出指示不能进行连接过程的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因此如果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彼此接近的话(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为数厘米或更近),则判定单元22输出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
在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被判定单元22提供的情况中,控制单元25基于该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向通知单元24输出表示连接目的地被确定为无线通信设备30的意思的信息(例如,文本信息“连接目的地被确定为无线通信设备30。”)。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用户由此可以认识到连接目的地。
另一方面,在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被判定单元22提供的情况中,控制单元25在通知单元24上显示表示该意思的信息(例如,“连接失败”、“基于接近性的连接不行”或者“不接近”),并且返回步骤S10或S20。
接下来,将给出步骤S40的说明。步骤S40由步骤S41至S44组成。步骤S40与步骤S30的不同之处在于服务发现询问信号是从无线通信设备30发送的。
首先,在步骤S41,控制单元35生成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作为第三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31。通信单元31将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20。
在步骤S42,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信单元21接收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因此通信单元21将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22。
判定单元22测量该服务发现询问信号的接收强度,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不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
在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的情况中,判定单元22还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并且在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的情况下,向控制单元25输出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另一方面,在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未被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或者在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未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的情况中,则判定单元22向控制单元25输出指示不能进行连接过程的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因此如果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彼此接近,则判定单元22输出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
在步骤S43,控制单元25生成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作为第四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将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30。然后,控制单元25基于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向通知单元24输出表示连接目的地被确定为无线通信设备30的意思的信息。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用户由此可以认识到连接目的地。
另外,在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被判定单元22提供的情况中,控制单元25在通知单元24上显示表示该意思的信息,并且返回步骤S10或S20。
就此而言,在步骤S44,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信单元31接收服务发现响应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因此通信单元31将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32。
判定单元32测量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的接收强度,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不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
在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的情况中,判定单元32还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包括在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并且在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的情况下,向控制单元25输出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另一方面,在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未被包括在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或者在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不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的情况中,则判定单元32向控制单元35输出指示不能进行连接过程的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因此如果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彼此接近的话(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为数厘米或更近),则判定单元32输出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
在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被判定单元32提供的情况中,控制单元35基于该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向通知单元34输出表示连接目的地被确定为无线通信设备20的意思的信息。无线通信设备30的用户由此可以认识到连接目的地。
另一方面,在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被判定单元32提供的情况中,控制单元35在通知单元34上显示表示该意思的信息,并且返回步骤S10或S20。
接下来,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在步骤S50和S60中确定彼此是连接过程的另一方,并且前进到步骤S70至S110。无线通信信道通过这些测量被建立。首先,在步骤S70,无线通信设备20的控制单元25生成GO协商请求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该GO协商请求信号包括标识信息、指定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以及表示希望进行关于主从关系的协商的意思的协商请求信息。通信单元21将GO协商请求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30。
在步骤S80,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信单元31接收该GO协商请求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因此通信单元31将该GO协商请求信号输出给控制单元35。当GO协商请求信号被提供时,控制单元35判断其希望作为主单元还是从单元,并且生成GO协商响应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31,该GO协商响应信号包括标识信息、指定无线通信设备20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指示其希望的角色的所希望角色信息。通信单元31将GO协商响应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20。
在步骤S90,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信单元21接收该GO协商响应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因此通信单元21将该GO协商响应信号输出给控制单元25。
控制单元25基于该GO协商响应信号中包括的所希望角色信息来判断是否接受无线通信设备30的希望。控制单元25生成包括标识信息、目的地信息和指示其角色的角色信息的GO协商确认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将该GO协商确认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30。控制单元25在通知单元24上显示表示将开始到无线通信设备30的连接过程的意思的信息(例如,文本信息“与无线通信设备30的协商已成功完成。”或者“到无线通信设备30的连接过程将开始。”)。
另外,在决定拒绝无线通信设备30的希望的情况中,控制单元25返回到步骤S70。
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信单元31接收该GO协商确认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因此通信单元31将该GO协商确认信号输出给控制单元35。控制单元35基于该GO协商确认信号检查出其希望已被接受。于是,控制单元35在通知单元34上显示表示到无线通信设备20的连接过程将开始的意思的信息(例如,文本信息“到无线通信设备20的连接过程将开始。”)。
因此,由于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在开始连接过程之前向用户通知了连接过程的开始,因此用户可以认识到连接过程要被开始。
接下来,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在步骤S100中执行连接过程,并且在步骤S110中建立无线通信信道。步骤S100和S110的处理与相关技术的相同,并且是这样的处理:例如当在相关领域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个处按下WPS按钮时,如图16所示那样被执行的WPS交换、认证过程、4路握手等。通知单元24和34可以发出关于在这样的连接过程期间状态改变的通知。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知单元24在图16所示的步骤S900至S905中的至少一个步骤中发出关于状态改变的通知。同样,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知单元34在图16所示的步骤S800至S805中的至少一个步骤中发出关于状态改变的通知。即,通知单元24和通知单元34可以发出关于如下的通知:例如,连接过程是否已开始、认证是否已建立、安全性是否已设置以及无线连接是否已建立并且数据传输是否被使能。此外,在如图17所示执行连接过程的情况中,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知单元24可以在步骤S900、S904和S905的每个中发出表示连接已经开始、连接过程正在执行、过程已完成或过程不被允许的通知。同样,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知单元34可以在步骤S800、S804和S805的每个中发出表示连接已经开始、连接过程正在执行、过程已完成或过程不被允许的通知。另外,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各自可以使通知单元24或34显示文本信息,如“正常连接”,但是该通知也可以以显示文本信息之外的方式来执行(例如,通过声音、振动等)。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20判断其是否与无线通信设备30接近,并且如果判定与无线通信设备30接近,则执行到无线通信设备30的连接过程。
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用户可以仅仅通过使无线通信设备20靠近无线通信设备30来使得无线通信设备20执行连接过程,因此,利用无线通信设备20,在连接无线通信设备时施加给用户的负担可被减轻。
此外,在从无线通信设备30接收的第三或第四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时,无线通信设备20判定其接近无线通信设备30,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判断其是否接近无线通信设备30。
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在判定其接近无线通信设备30并且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第三或第四无线信号中时,执行到无线通信设备30的连接过程,因此,连接过程可以更加安全地被执行。
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在开始连接过程之前向用户通知连接过程的开始,因此用户可以认识到连接过程被启动。由于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在其位于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信范围内时执行连接过程,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用户可以在检查到连接过程开始之后,在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信范围内使无线通信设备20与无线通信设备30分离开。另外,在相关技术中,用户不被通知连接过程的开始并且不能得知连接过程何时开始,结果,无线通信设备必须保持接近直到连接过程结束为止。以这种方式,与相关技术相比,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减少在将无线通信设备彼此相连时施加给用户的负担。
[修改示例]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示例。该修改示例假设多个无线通信设备30存在于无线通信设备20周边的情况。根据此修改示例,判定单元22在上述步骤S34中执行如下处理。
判定单元22针对每个发送源测量(计算)由通信单元21提供来的、来自多个发送源的所接收信号的接收强度。在有数个发送源具有等于或高于预定值的接收强度的情况中,判定单元22可以将这些发送源中可被确定为最接近的发送源(即,具有最高接收强度的发送源)确定为最近连接目的地并且选择它。
作为用于确定接近性的方法,接收强度可被划分为若干等级。例如,可以分级为“非常远”、“接近”和“极其接近”,并且当确定为“非常远”时,该发送源终端可从连接目的地候选列表被移除。
此外,如图2B所示,首先,可以基于是否拥有接近连接功能来执行过滤,然后可以判断设备是否接近。
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用户可以通过使无线通信设备20最靠近希望与之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30来开始到该无线通信设备30的连接过程,因此,利用无线通信设备20,相比于相关技术,可以减少在将无线通信设备彼此相连时施加给用户的负担。
<2.第二实施例>
[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
首先,基于图8描述无线通信系统10-2的配置。无线通信系统10-2包括无线通信设备20至50。无线通信设备40和50的配置与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的配置相同。无线通信设备30与无线通信设备40和50形成群组G,并且充当该群组的主单元。在第二实施例中,不属于任何群组的无线通信设备20执行到无线通信设备30的连接处理。
[无线通信系统10-2的处理示例]
接下来,基于图9描述无线通信系统10-2的处理示例。无线通信设备20和无线通信设备30首先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10的处理来发现彼此。
接下来,无线通信设备20和无线通信设备30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30或S40来确定它们彼此接近并且连接是可能的。
接下来,在步骤S180,无线通信设备20将无线通信设备30确定为连接目标。然后,在步骤S190,无线通信设备20生成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包括标识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和表示连接过程将要开始的意思的连接开始请求信息。通信单元21将连接开始触发信号输出给无线通信设备30。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信单元31接收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并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因此通信单元31将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输出给控制单元35。控制单元35基于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认识到无线通信设备20希望开始连接。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100和S110的处理来执行连接。通过第二实施例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一修改示例]
接下来,基于图10描述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示例。如图10所示,第一修改示例与上述处理的不同之处在无线通信设备20与无线通信设备30彼此发现的处理方面。
即,在步骤S220,无线通信设备30的控制单元35生成信标信号作为第一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31。通信单元31将信标信号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30的周边。无线通信设备30由此向存在于无线通信设备30周边的无线通信设备20通知其存在。
在步骤S230,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信单元21接收该信标信号并且将其输出给判定单元22。
接下来,判定单元22基于由通信单元21提供来的信标信号中所包括的标识信息来标识无线通信设备30。判定单元22由此发现无线通信设备30。判定单元22基于包括在信标信号中的标识信息生成用于唯一地指定无线通信设备30的目的地信息,并且将包括该目的地信息的第一发现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25。
然后,在步骤S231,无线通信设备20向无线通信设备30发送探测请求信号,并且作为响应,无线通信设备30执行步骤S12的处理。无线通信设备30在步骤S232中向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探测响应信号。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30、S40、S180、S190、S100和S110来执行连接。通过第一修改示例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二修改示例]
接下来,基于图11描述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示例。如图11所示,第二修改示例与上述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开始触发信号是从无线通信设备30侧发送来的。即,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首先执行上述步骤S10、S30和S40的处理。然后,在步骤S260,无线通信设备30将无线通信设备20确定为连接目标。然后,在步骤S270,无线通信设备30生成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31,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包括标识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的目的地信息、和表示连接过程将要开始的意思的连接开始请求信息。通信单元31将连接开始触发信号输出给无线通信设备20。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信单元21接收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并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因此通信单元21将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输出给控制单元25。控制单元25基于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认识到无线通信设备30希望开始连接。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100和S110的处理来执行连接。通过第二修改示例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3.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第三实施例。根据第三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20在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2中连接到作为群组G中的从单元的无线通信设备40。
如图12所示,无线通信设备40包括通信单元41、判定单元42、存储单元43、通知单元44和控制单元45。这些元件的功能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相同。
[无线通信系统10-2的处理步骤]
接下来,基于图13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2的处理示例。
在步骤S280,无线通信设备20的控制单元25生成探测请求信号作为第一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将探测请求信号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20的周边。无线通信设备20由此向存在于无线通信设备20周边的无线通信设备30通知其存在。
在步骤S290,无线通信设备30的通信单元31接收探测请求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32。
接下来,判定单元32基于由通信单元31提供来的探测请求信号中所包括的标识信息来标识无线通信设备20。判定单元32由此发现无线通信设备20。判定单元32基于包括在探测请求信号中的标识信息生成用于唯一地指定无线通信设备20的目的地信息,并且将包括该目的地信息和探测请求信号中所包括的请求响应信息的第一发现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35。
在步骤S300,控制单元35生成探测响应信号作为第二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31。这里,控制单元35将指示从单元(在此情况中,为无线通信设备40和50)列表的列表信息包括在探测响应信号中。列表信息例如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40和50的目的地信息的组合。这些目的地信息是在无线通信设备30到无线通信设备40和50的连接过程中生成的。通信单元31向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探测响应信号。另一方面,控制单元35基于包括在第一发现信息中的目的地信息来在通知单元34上显示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存在于其周边的信息(例如,文本信息“无线通信设备20被发现”)。
在步骤S300,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信单元21接收探测响应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因此通信单元21将该探测响应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22。
然后,判定单元22基于由通信单元21提供来的探测响应信号中所包括的标识信息和列表信息来标识无线通信设备30至50。判定单元22由此发现无线通信设备30至50。判定单元22生成用于唯一地指定无线通信设备30至50的目的地信息,并且向控制单元35输出包括该目的地信息和响应信息的第二发现信息。控制单元35基于第二发现信息在通知单元24上显示指示无线通信设备30至50存在于其周边的信息(例如,文本信息“无线通信设备30至50被发现”)。
在步骤S320,为了试图连接到作为从单元的无线通信设备40,控制单元25生成包含有指示无线通信设备40的目的地信息的服务发现询问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将服务发现询问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40。
在步骤S330,无线通信设备40的通信单元41接收服务发现询问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40,因此通信单元41将服务发现询问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42。
判定单元42测量服务发现询问信号的接收强度,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40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低于该预定值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40不接近无线通信设备20。
在判定无线通信设备40接近无线通信设备20的情况中,判定单元42还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并且在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的情况下,向控制单元45输出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该信息包括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的目的地信息以及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所包括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和响应请求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未被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或者如果判定无线通信设备40未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20,则判定单元42向控制单元45输出指示不能进行连接过程的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包括在服务发现询问信号中,因此如果无线通信设备40和20彼此接近(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为数厘米或更近)则判定单元42输出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
在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被判定单元42提供来的情况中,控制单元45基于该第一连接开始指令信息向通知单元44输出表示连接目的地被确定为无线通信设备20的意思的信息。无线通信设备40的用户由此可以认识到连接目的地。
另一方面,在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被判定单元42提供来的情况中,控制单元45在通知单元44上显示表示此意思的信息,并且重复步骤S330的处理。
接下来,在步骤S340,控制单元45将无线通信设备20确定为连接目的地。
在步骤S350,无线通信设备40生成包含有标识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的目的地信息、和表示连接过程将开始的(即,表示无线通信设备20将被包括在群组G中)连接开始请求信息的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41。通信单元41向无线通信设备20输出连接开始触发信号。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信单元21接收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并且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因此通信单元21将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输出给控制单元25。控制单元25基于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认识到无线通信设备40希望开始连接。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和40通过在步骤S360和S370中执行与步骤S100和S110相同的处理来执行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例,除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可获得以下效果。具体地,由于无线通信设备30将指示从单元的列表的列表信息包括在探测响应信号中,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基于该列表信息掌握形成群组G的(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结果,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尝试连接到该群组G中的任何无线通信设备。在以上说明中,无线通信设备20尝试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40,但是其还可以尝试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50。
[第一修改示例]
接下来,基于图14描述第三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示例。在步骤S380,无线通信设备30的控制单元35生成信标信号作为第一无线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31。在此修改示例中,上述列表信息被包括在信标信号中。通信单元31将该信标信号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30的周边。无线通信设备30由此向存在于无线通信设备30周边的无线通信设备20通知其存在。
在步骤S390,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信单元21接收该信标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22。
接下来,判定单元22基于由通信单元21提供来的信标信号中所包括的标识信息和列表信息来标识无线通信设备30至50。判定单元22由此发现无线通信设备30至50。然后,判定单元22生成用于唯一地指定无线通信设备30至50的目的地信息,并且向控制单元25输出包含该目的地信息的第一发现信息。
在步骤S400,控制单元25生成探测请求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将该探测请求信号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20的周边。无线通信设备20由此向存在于无线通信设备20周边的无线通信设备30至50通知其存在。在步骤S410,无线通信设备30接收探测请求信号,并且基于包括在探测请求信号中的标识信息发现无线通信设备20。
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和40执行上述步骤S320至S370的处理。通过次修改示例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二修改示例]
接下来,基于图15描述第三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示例。根据第二修改示例,无线通信设备20经由作为主单元的无线通信设备30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40。
首先,无线通信设备20和40执行上述步骤S280至S350的处理。
接下来,在步骤S410,无线通信设备20相对于作为无线通信设备40的主单元的无线通信设备30来执行让无线通信设备20加入群组G的连接过程。从而在步骤S420中经由无线通信设备30在无线通信设备20与无线通信设备40之间建立无线通信信道。另外,已知处理适当地被采用作为步骤S410的处理。
[第三修改示例]
接下来,将描述第三实施例的修改示例。根据此修改示例,上述步骤S330至S350的处理由无线通信设备20执行。具体地,当在步骤S320中接收到服务发现询问信号时,无线通信设备40向无线通信设备20发送对应的服务发现响应信号。
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的通信单元21接收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并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因此通信单元21将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输出给判定单元22。
判定单元22测量服务发现响应信号的接收强度,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接近无线通信设备40,并且在所测得接收强度低于该预定值的情况中,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不接近无线通信设备40。
在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接近无线通信设备40的情况中,判定单元22还判断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在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并且在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判定包括在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的情况下,向控制单元25输出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该信息包括指示无线通信设备40的目的地信息、以及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所包括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和响应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判定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未被包括在该服务发现响应信号中或者如果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不接近无线通信设备40,则判定单元22向控制单元25输出指示不能进行连接过程的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
在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被判定单元22提供来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5基于该第二连接开始指令信息向通知单元24输出表示连接目的地被确定为无线通信设备40的意思的信息。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用户由此可以认识到连接目的地。
另一方面,在连接过程不可行信息被判定单元22提供来的情况中,控制单元25在通知单元24上显示表示此意思的信息。
接下来,控制单元25将无线通信设备40确定为连接目的地。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生成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1,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包括标识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40的目的地信息以及表示连接过程将开始的连接开始请求信息。通信单元21将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发送给无线通信设备40。无线通信设备40的通信单元41接收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并检查目的地信息。结果,由于该目的地信息指示的是无线通信设备40,因此通信单元41将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输出给控制单元45。控制单元45基于该连接开始触发信号认识到无线通信设备20希望开始连接。然后,无线通信设备20和40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360和S370的处理来执行连接。通过第三修改示例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接近性和连接可行性可以在无线通信设备20侧确定。
<4.补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例如,各种通知通过利用信息被呈现给用户,然而,各种通知也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呈现给用户,其它方式例如是通过利用光、声音、语音、振动等。在以这些方式发出通知的情况中,无线通信设备20通过改变闪光方式、声音和语音的速度以及振动方式来发出通知。
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通过利用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来执行无线通信设备20和无线通信设备30是否被彼此接近的判断,然而,该判断可以通过利用其它评估值来执行,例如通过对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执行滤波而获得的评估值。
[接近检测方法的修改示例]
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通过传感器与已测得的接收强度的组合来确定接近性,传感器例如是加速度计、陀螺仪传感器、存在传感器、超声传感器、亮度传感器、接近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或地磁传感器。下面,将描述该组合的示例。另外,下面的示例也可以单个地或一起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30。
(示例1:加速度计与接收强度的组合)
在加速度计检测到无线通信设备20在摇动并且来自无线通信设备30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在附近。
(示例2:陀螺仪传感器与接收强度的组合)
在无线通信设备20通过陀螺仪传感器检测到的方向改变而认识到预先设定的用户操作已被执行并且来自无线通信设备30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在附近。
(示例3:亮度传感器与接收强度的组合)
在亮度传感器检测到预定亮度或更高亮度的光并且来自无线通信设备30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在附近。根据这样的配置,例如可以在无线通信设备30存在于无线通信设备20附近并且无线通信设备30使LED点亮的情况中,获得接近性判定。另外,在由亮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亮度改变速率超过阈值并且来自无线通信设备30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无线通信设备20也可以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在附近。
(示例4:图像传感器与接收强度的组合)
在从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中检测到离无线通信设备30的距离为阈值或更短并且来自无线通信设备30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在附近。
(示例5:温度传感器与接收强度的组合)
在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超过阈值并且来自无线通信设备30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在附近。当无线通信设备20被用户握持时,推断无线通信设备20的温度会因用户的体温而升高,因此,利用上述配置,在用户握持着无线通信设备20并使其靠近无线通信设备30的情况中可以获得接近性判定。
(示例6:地磁传感器与接收强度的组合)
无线通信设备20和无线通信设备30可以通过地磁传感器确定其朝向并交换地磁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认识到它们彼此面对并且来自无线通信设备30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可判定无线通信设备30在附近。
(示例7:多个传感器与接收强度的组合)
上面描述了通过一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接收强度的组合来判定接近性的示例,然而无线通信设备20还可以通过例如三个以上传感器(例如,加速度计、陀螺仪传感器和亮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接收强度的组合来判定接近性。
(示例8:其它)
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可以通过各自接收GPS信号并向另一个发送有关位置信息的无线信号来检查其位置,从而判断它们彼此是否接近。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包括振动传感器,在从无线通信设备30接收到服务发现询问信号并且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振动的情况中,可以判定无线通信设备20接近无线通信设备30。在此情况中,当无线通信设备20接触无线通信设备30时,无线通信设备20判定其接近于无线通信设备30。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和30可以分别从接入点获取关于离接入点的距离的信息并且将关于该距离信息的无线信号发送给另一个,从而判断它们彼此是否接近。此外,通过利用监测接触的传感器,接触的监测可以被确定为接近。
[与阈值的设置有关的修改示例]
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取决于通信对方,将不同阈值作为预定值用于接近性判断。例如,与针对已基于接近性判断与之建立了连接认证并且双方已持有认证时的简档等的通信对方的阈值相比,可以更严格地设置针对将要基于接近性判断第一次执行与其的连接过程的通信对方的阈值。根据这样的配置,相比于用于将要第一次执行与其的连接过程的通信对方的接近性判断的可允许范围,可以使用于已建立了与其的连接认证的通信对方的接近性判断的可允许范围更宽。
[向用户通知内部状态的方法]
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通过LED的光来向用户通知有关于接近性判断或连接过程的内部状态。此外,除了LED的光之外,无线通信设备20还可以通过使用振动、文本、声音、气味、图像等的其它方法来向用户通知内部状态。
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在从连接过程开始到连接过程完成期间使LED闪烁,可以在连接完成的情况中点亮LED,并且在连接过程失败的情况中使LED以红色光闪烁。此外,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在从连接过程开始到连接过程完成期间使LED闪烁,并且可以在连接完成的情况中显示示出了连接已完成的意思的屏幕画面,并且在连接过程失败的情况中显示示出了表示未连接的意思的屏幕画面。替代地,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组合地使用这些。
另外,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根据是否是与通信对方的第一次连接,来通过利用LED的光、振动、文本、声音、气味和图像等并在它们之间进行区分,来向用户通知内部状态。
此外,实施例和修改示例可被任意组合。每个实施例可适用于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Wi-Fi-Direct、TransferJet等。
此外,如下配置也落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1)
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判定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通信单元是否接近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单元被判定为接近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中,在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
(2)
根据上述(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在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中,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通信单元接近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
(3)
根据上述(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在所述通信单元从多个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无线信号并且存在其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多于一个无线信号的情况中,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通信单元接近于发送了接收强度最高的无线信号的另一无线通信设备。
(4)
根据上述(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在将对所述通信单元的接近作为连接准许条件的连接过程被允许的情况中,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包含有表示此意思的基于接近性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的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判定单元判断所述基于接近度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是否被包括在该无线信号中,并且
其中,在所述通信单元被判定为接近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所述基于接近性的连接过程可行信息被判定为被包括在该无线信号中的情况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
(5)
根据上述(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发出与所述连接过程的开始、所述连接过程的结束、所述连接过程的状态改变或者所述连接过程的结果有关的通知。
(6)
根据上述(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是连接到主单元的至少一个从单元中的从单元,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主单元获取所述至少一个从单元的列表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判定单元基于所述通信单元所获取的所述列表信息发现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判断所述通信单元是否接近已被发现的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
(7)
根据上述(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判定单元取决于之前是否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建立过连接而使用不同阈值作为所述预定值来执行接近性判断。
(8)
根据上述(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在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并且预定检测结果被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提供的传感器获得的情况中,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通信单元接近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
(9)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判断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是否接近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
在所述通信单元被判定为接近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中,在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
(10)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判定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通信单元是否接近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单元被判定为接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中,在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
本公开包含与2011年3月8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11-050477以及2012年1月2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12-012265中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Claims (7)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判定单元,用于判断由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是否为预定值或更高;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定单元判断所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以及
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向用户通知连接过程已启动,
其中,当通信单元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第一距离时,在所述通信单元接近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启动所述连接过程,以及
在连接过程已启动之后,控制单元在通信单元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第二距离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连接过程,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以及
控制单元在通信单元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并且等于或小于第二距离的情况下保持所述连接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5厘米或更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通知单元是显示连接状态的信息的显示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连接过程是用于采用IEEE 802.11的通信的连接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连接过程包括认证过程,所述认证过程针对采用IEEE 802.11的通信进行认证。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判定由能够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是否为预定值或更高;以及
在判断所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并且
其中,向用户通知连接过程已启动,
其中,当通信单元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第一距离时,在所述通信单元接近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启动所述连接过程,以及
在连接过程已启动之后,在通信单元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第二距离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连接过程,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以及
在通信单元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并且等于或小于第二距离的情况下保持所述连接过程。
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判定单元,用于判断由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是否为预定值或更高;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定单元判断所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为预定值或更高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执行连接过程;以及
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向用户通知连接过程已启动,
其中,当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第一距离时,在所述通信单元接近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启动所述连接过程,以及
在连接过程已启动之后,控制单元在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第二距离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连接过程,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以及
控制单元在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并且等于或小于第二距离的情况下保持所述连接过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50477 | 2011-03-08 | ||
JP2011-050477 | 2011-03-08 | ||
JP2012-012265 | 2012-01-24 | ||
JP2012012265A JP6154098B2 (ja) | 2011-03-08 | 2012-01-24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201210056175.5A CN102685922B (zh) | 2011-03-08 | 2012-03-01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56175.5A Division CN102685922B (zh) | 2011-03-08 | 2012-03-01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50617A true CN108650617A (zh) | 2018-10-12 |
CN108650617B CN108650617B (zh) | 2020-10-16 |
Family
ID=468171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60266.5A Active CN108650617B (zh) | 2011-03-08 | 2012-03-01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CN201210056175.5A Active CN102685922B (zh) | 2011-03-08 | 2012-03-01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56175.5A Active CN102685922B (zh) | 2011-03-08 | 2012-03-01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167508B2 (zh) |
CN (2) | CN1086506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79903B2 (en) | 2008-03-12 | 2012-05-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viding multiple levels of ser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ommunicating with a small coverage access point |
CA2696037A1 (en) | 2010-03-15 | 2011-09-1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Advertisement and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wlan prioritization states |
US8750180B2 (en) | 2011-09-16 | 2014-06-10 | Blackberry Limited | Discovering network information available via wireless networks |
US10812964B2 (en) | 2012-07-12 | 2020-10-20 | Blackberry Limited | Address assignment for initial authentication |
US9137621B2 (en) * | 2012-07-13 | 2015-09-15 | Blackberry Limited | Wireless network service transaction protocol |
KR101561117B1 (ko) | 2012-09-20 | 2015-10-16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능동 검색 방법 |
CN105164977A (zh) | 2013-01-18 | 2015-12-16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防止对无线接入点的存储器攻击 |
US9584336B2 (en) * | 2013-03-15 | 2017-02-28 | Vivint, Inc. | Using a control panel as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
EP2996364B1 (en) * | 2013-05-05 | 2018-04-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ximity service discovery to provide proximity service |
JP6244310B2 (ja) | 2013-05-22 | 2017-12-06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無線接続認証方法及びサーバ |
US9544754B1 (en) * | 2013-05-28 | 2017-01-10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discovery-relate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9143979B1 (en) | 2013-06-18 | 2015-09-22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a number of mobile devices that can contend for a time slot in a wireless network |
EP3013079B1 (en) | 2013-06-19 | 2021-08-11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
JP6394249B2 (ja) * | 2014-09-30 | 2018-09-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EP3010196A1 (en) | 2014-10-14 | 2016-04-20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systems for adding a mobile radio to a talkgroup |
EP3018877B1 (en) | 2014-11-10 | 2018-01-10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joining a sub-talkgroup of a first talkgroup |
EP3018922B1 (en) | 2014-11-10 | 2017-07-19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routing group communications amongst multiple networks |
CN107613575A (zh) * | 2017-10-26 | 2018-01-19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wps的快速连接方法,无线设备 |
US10498705B2 (en) * | 2017-11-15 | 2019-12-03 |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 Dynamic offline encryption |
JP2019110493A (ja) * | 2017-12-20 | 2019-07-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WO2020123958A1 (en) * | 2018-12-14 | 2020-06-18 |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real-time location |
JP2023028191A (ja) * | 2021-08-19 | 2023-03-03 | 株式会社Pfu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周辺装置、及び設定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99752B1 (en) * | 1984-10-15 | 1992-03-04 | Memco Limited | Automatic control using proximity sensors |
GB2389216A (en) * | 2002-05-30 | 2003-12-03 | Kenneth Dolman | Anti-theft or anti-loss proximity alarm |
KR20080053124A (ko) * | 2006-12-08 | 2008-06-1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근접한 무선 단말 간의 네트워크 자동 설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
EP1947824A1 (en) * | 2005-09-16 | 2008-07-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ance-based associations in a network |
US20110053523A1 (en) * | 2009-07-09 | 2011-03-03 | Mediatek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existence of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ul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77805B1 (en) * | 1999-08-04 | 2002-04-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aintaining data communication through neighboring mobile units during handoff |
JP2001197069A (ja) | 2000-01-07 | 2001-07-19 | Sharp Corp | 無線lan装置 |
JP2003229808A (ja) | 2002-02-04 | 2003-08-15 | Sony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3928489B2 (ja) | 2002-06-07 | 2007-06-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機器 |
EP1597922A2 (en) * | 2003-02-13 | 2005-11-23 | Wavelink Corporation | Channel, coding and power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US7272407B2 (en) | 2003-02-18 | 2007-09-1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isplay on wireless mobile device |
US7606570B2 (en) * | 2004-04-16 | 2009-10-20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ended network access notification via a broadband access gateway |
JP4756952B2 (ja) * | 2005-08-22 | 2011-08-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設定方法、中継装置の通信設定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
JP4843031B2 (ja) * | 2006-05-10 | 2011-12-2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システム間ハンドオフを起動する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8619623B2 (en) | 2006-08-08 | 2013-12-31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Ad-hoc simple configuration |
US8732315B2 (en) | 2006-10-16 | 2014-05-20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Automatic ad-hoc network creation and coalescing using WiFi protected setup |
US8000276B2 (en) * | 2007-02-05 | 2011-08-16 | Wefi, Inc. | Providing easy access to radio networks |
US7747223B2 (en) * | 2007-03-29 | 2010-06-29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system and mobile device for prioritizing a discovered device list |
JP4941087B2 (ja) | 2007-05-14 | 2012-05-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端末 |
US8693439B2 (en) * | 2007-09-04 | 2014-04-0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educed ping pong occurrence during handover |
JP4506856B2 (ja) * | 2008-03-10 | 2010-07-2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WO2009119173A1 (ja) * | 2008-03-26 | 2009-10-0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リソースの制御方法、無線局装置、無線局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録媒体、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8213388B2 (en) * | 2008-03-31 | 2012-07-0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Wireless hand-over in mobile deployments |
US20090328189A1 (en) * | 2008-05-05 | 2009-12-3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Sec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iti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KR20110053250A (ko) * | 2008-08-27 | 2011-05-19 |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 네트워크 시스템 커미셔닝 |
JP4844613B2 (ja) | 2008-09-30 | 2011-12-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への接続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335479B2 (ja) * | 2009-02-26 | 2013-1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該制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
JP5598081B2 (ja) | 2010-05-17 | 2014-10-0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5637359B2 (ja) | 2010-06-07 | 2014-12-1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2012
- 2012-03-01 CN CN201810360266.5A patent/CN108650617B/zh active Active
- 2012-03-01 US US13/409,437 patent/US9167508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3-01 CN CN201210056175.5A patent/CN102685922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08 US US14/847,749 patent/US1012974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99752B1 (en) * | 1984-10-15 | 1992-03-04 | Memco Limited | Automatic control using proximity sensors |
GB2389216A (en) * | 2002-05-30 | 2003-12-03 | Kenneth Dolman | Anti-theft or anti-loss proximity alarm |
EP1947824A1 (en) * | 2005-09-16 | 2008-07-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ance-based associations in a network |
KR20080053124A (ko) * | 2006-12-08 | 2008-06-1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근접한 무선 단말 간의 네트워크 자동 설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20110053523A1 (en) * | 2009-07-09 | 2011-03-03 | Mediatek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existence of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ul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230308A1 (en) | 2012-09-13 |
CN108650617B (zh) | 2020-10-16 |
US20150382186A1 (en) | 2015-12-31 |
CN102685922B (zh) | 2018-05-22 |
US10129740B2 (en) | 2018-11-13 |
CN102685922A (zh) | 2012-09-19 |
US9167508B2 (en) | 2015-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85922B (zh)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
JP6567990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EP3651483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ccess point information by an electronic device | |
US7586867B2 (en) | Access point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US10506035B2 (en) | Connection method for smart home device and apparatus thereof | |
US8340063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 |
US9838952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program | |
US2016001482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reless network in a digital device | |
US20220078232A1 (en) | Connection method for smart home device and apparatus thereof | |
TWI373938B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a wireless network | |
EP3562125B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JP2004088424A (ja) | 公衆無線lanサービスエリア内通知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2008017301A (ja) | 近距離無線通信端末及びセキュリティレベル設定方法 | |
JP2010068021A (ja) |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8496381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 |
JP2023515468A (ja) | 相互接続デバイスの無線クロスペアリングの解決策 | |
US20230052957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nectionless asset track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thereof | |
JP2010068022A (ja) |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
US8793367B2 (en) | Communication unit,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unit and computer program | |
US8458339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payment services | |
US20150223278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 |
CN104113582A (zh) | 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16190013A1 (ja) | 移動体端末 | |
CN106792433A (zh) | 蓝牙终端、蓝牙终端的识别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0740439A (zh) | Zigbee设备的智能匹配方法及Zigbee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