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6922A - 储液器 - Google Patents

储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6922A
CN108626922A CN201710632177.7A CN201710632177A CN108626922A CN 108626922 A CN108626922 A CN 108626922A CN 201710632177 A CN201710632177 A CN 201710632177A CN 108626922 A CN108626922 A CN 108626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liquid storage
connecting pipings
step surfac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321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6922B (zh
Inventor
具世珍
朴逈津
卞想明
秦庆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785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4291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626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6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6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6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于压缩机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在其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空间;吸入配管,其连接于所述外壳;以及一个以上的连接配管,其用于使所述外壳的侧面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所述压缩机的侧面和所述储液器的侧面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连接配管到的从所述压缩机的侧面到所述储液器的侧面的部分的长度。

Description

储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于压缩机的储液器(Accumulator)。
背景技术
通常,压缩机(Compressor)作为从马达或涡轮机等的动力装置接收动力,从而压缩空气或制冷剂或除此以外的多种工作气体而增加压力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如冰箱和空调等的家用电器或者整个行业。
若将这种压缩机进行大分类,则可以分为往复式压缩机(Reciprocatingcompressor)、旋转式压缩机(Rotary compressor)以及涡旋式压缩机(Scrollcompressor)。
所述往复式压缩机可以是,在活塞(Piston)和汽缸(Cylinder)之间形成吸入和排出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由此使活塞在汽缸内部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同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
另外,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可以是,在偏心旋转的的辊子(Roller)和汽缸之间形成吸入和排出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并且辊子沿着汽缸内壁进行偏心旋转的同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
另外,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可以是,在回旋涡旋盘(Orbiting scroll)和固定涡旋盘(Fixed scroll)之间形成吸入和排出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并且所述回旋涡旋盘沿着固定涡旋盘进行旋转的同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
上述压缩机设置有用于供应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的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可以理解为,是只将从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例如,蒸发器)流入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液态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排出到压缩机的装置。
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1-0095155号中,公开了有关现有的储液器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从储液器的底面延伸的连接配管弯曲并连接于压缩机外侧的结构。
但是,根据现有技术,由于连接配管需要从储液器的底面延伸并连接到压缩机的外侧,因此储液器需设置成高于地面。这样,储液器的设计高度变高,其结果,存在产品的整体高度增加的问题。
不仅如此,当储液器设置成高于地面时,储液器因压缩机所产生的振动而可能会产生大的晃动,其结果,可能会产生大的噪音。
为解决这种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在储液器的侧面设置连接配管并结合于压缩机外侧的结构,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用于将连接配管接合于压缩机外侧的作业空间受到制约,因此在现实中,很难实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改善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连接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的设计高度的储液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形成用于将连接配管接合于压缩机外侧的作业空间的储液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压缩机的垂直中心靠近于储液器的垂直中心,由此能够使因从压缩机传递至储液器的振动而产生的储液器的晃动最小化的储液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储液器的连接配管的制造费用的储液器。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储液器包括:外壳,在其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空间;吸入配管,其连接于所述外壳;以及一个以上的连接配管,其用于使所述外壳的侧面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
此时,所述压缩机的侧面和所述储液器的侧面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连接配管的从所述压缩机侧面到所述储液器侧面的部分的长度。
所述外壳包括由该外壳的一部分向内侧凹陷而成的凹陷部,所述连接配管的一端可以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而另一端可以结合于所述凹陷部。
因此,能够降低储液器的设计高度的同时,能够形成用于将连接配管接合于压缩机的外侧的作业空间。另外,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使压缩机的垂直中心靠近于储液器的垂直中心,由此能够使因从压缩机传递至储液器的振动而产生的储液器的振动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壳包括:主体,其上部和下部开放且在内部形成空间;上部盖,其用于盖住所述主体的上部,并且结合有所述吸入配管;以及下部盖,其用于盖住所述主体的下部,并且形成有所述凹陷部。
所述凹陷部包括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从所述下部盖的外周面向所述下部盖的中心方向隔开规定距离,所述连接配管插入于所述台阶面。在所述台阶面形成有使所述连接配管贯通的贯通孔。此时,所述贯通孔的中心位于将所述台阶面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下侧,由此能够具有如下结构:容易使储存于所述下部盖的液态制冷剂被在所述连接配管内部流动的制冷剂的热量汽化的结构。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述连接配管包括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一连接配管和第二连接配管,在所述台阶面可以形成有:使所述第一连接配管贯通的第一贯通孔;和使所述第二连接配管贯通的第二贯通孔。
此时,所述第一贯通孔可位于所述台阶面的将所述台阶面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二贯通孔可位于所述台阶面的将所述台阶面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下部。因此,本发明的储液器不仅可以适用于由一个汽缸构成的单旋转式压缩机,而且也可以适用于由两个汽缸构成,并且制冷剂分别导入到各个气缸内的双旋转式压缩机。根据本发明,所述凹陷部还可以包括倾斜面,该倾斜面从所述台阶面的上端向上倾斜且朝向远离所述下部盖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所述连接配管包括:水平部,其水平延伸并贯通所述台阶面;第一配管部,其包括从所述水平部的端部向上侧弯曲的弯曲部;第二配管部,其从所述弯曲部的端部向上侧延伸,所述第二配管部的中心可以与所述主体的中心一致。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配管部可以由铜(Copper)或铜合金(Copper alloy)材质构成,并且所述第二配管部可以由钢(Steel)或钢合金(Copper alloy)材质构成,由此能够降低配管的制造费用。
根据本发明,所述主体的半径定义为,从所述主体的外周面至所述台阶面的距离L1和从所述主体的中心至所述台阶面的距离L2之和,且所述距离L1可以大于所述距离L2。
根据本发明,从所述台阶面至所述主体的中心的距离,可以大于所述连接配管的半径。
根据本发明,从所述台阶面至所述主体的中心的距离,可以大于所述连接配管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所述台阶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朝向所述主体的圆周方向弯曲而形成。
另外,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储液器可以包括:外壳,在其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空间;吸入配管,其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上部;凹陷部,其由所述外壳的一部分向内部凹陷而成;以及连接配管,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而另一端结合于所述凹陷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储液器的纵剖视图。
图4是从下面观察图2所示的储液器时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储液器结合于压缩机的状态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储液器结合于压缩机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并且可以以互不相同的多种形态实现,本实施例只是为了使本发明完全公开,而且是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全理解发明的范畴而提供的。
以下,作为说明的压缩机的一例,说明有关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但是,本发明的储液器并不限定适用于旋转式压缩机,也能够适用于往复式压缩机或涡旋式压缩机等多种压缩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1,所述压缩机1可以是旋转式压缩机。
具体而言,所述压缩机1可以包括:外壳1a,其形成内部空间;上盖1b,其结合于所述外壳1a的上侧;以及下盖1c,其结合于所述外壳1a的下侧。
所述外壳1a可形成为其上部和下部开放的圆筒状。并且,在所述外壳1a可以设置有用于与储液器的连接配管12相连接的导向部1e。
所述导向部1e使所述储液器的连接配管12插入至所述导向部1e的内侧,并且能够将制冷剂从所述储液器提供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入部。
所述上盖1b以盖住所述外壳1a的开放了的上面的方式结合。
在所述上盖1b可以设置有排出管1f,该排出管1f用于使在所述压缩机1的汽缸6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作为一例,所述排出管1f可以贯通所述上盖1b的中心。
所述外壳1a的内部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可以包括:定子(stator)2,其通过所施加的电源来产生磁力;压缩机构部3,其通过与所述定子2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所述压缩机构部3还可以包括转子(rotor)3a,该转子3a设置于所述定子2的内侧并进行旋转。所述定子2和转子3a可以理解为所述马达的构成要素。并且,所述压缩机构部3还可以包括旋转轴4,该旋转轴4结合于所述转子3a,并且随着所述转子3a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另外,所述压缩机1还可以包括辊子5,该辊子5偏心结合于所述旋转轴4的下部,并且随着所述旋转轴4的旋转而以固定的偏心轨迹进行旋转。
另外,所述压缩机1还可以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辊子5的汽缸6。
所述汽缸6可以形成有:吸入部,其用于导入制冷剂;压缩空间,其用于对从所述吸入部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汽缸6的吸入部可以与所述储液器的连接配管12连接而得到制冷剂的供应。
另外,所述压缩机1还可以包括叶片(vane,未图示),该叶片随着所述辊子5的旋转而在形成于所述汽缸6的槽内进行往复运动,同时划分为吸入室和压缩室。
另外,所述压缩机1还可以包括:排出部(未图示),其用于使在所述汽缸6的压缩空间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消音器9,其设置于所述排出部的上部,用于降低制冷剂的排出噪音。
当所述汽缸6的压缩室内的压力为排出压力以上时,所述排出部形成为使在所述压缩室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的通道。在所述排出部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排出阀,其用于控制所述被压缩的制冷剂的排出。
所述排出阀可以配置在位于所述汽缸6的上侧的主轴承7。由此,经由所述排出部排出的制冷剂可以流入到位于所述主轴承7的上侧的消音器9。
另外,所述压缩机1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汽缸6的上部和下部且用于支撑所述汽缸6的主轴承7和副轴承8。
所述主轴承7和副轴承8大致呈圆板形状,能够分别支撑所述汽缸6的上侧和下侧。
所述主轴承7设置于所述汽缸6的上侧,可以起到将在所述汽缸6内产生的制冷剂的压缩力或在所述马达产生的力分散到所述外壳1a侧的功能。
另外,所述副轴承8设置于所述汽缸6的下侧,可以起到将在所述汽缸6内产生的制冷剂的压缩力或在所述马达产生的力分散到所述外壳1a侧的功能。
简单说明基于所述压缩机的结构的作用。
当所述旋转轴4进行旋转时,所述辊子5画出固定的偏心轨迹的同时,沿着所述汽缸6的内周面进行自转和公转。并且,储存于所述储液器的制冷剂经由所述连接配管12流入到所述汽缸6的压缩室内,并且,在所述辊子5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在所述压缩室中进行制冷剂的压缩。
接着,当所述压缩室内的压力为排出压力以上时,设置于所述排出部的一侧的排出阀开放,被压缩的制冷剂经由开放了的排出阀而从所述排出部排出。并且,所述排出的压缩制冷剂重复进行如下一连串的过程:经由所述排出管1f而排出到制冷循环装置(未图示),之后经由所述储液器重新吸入到所述汽缸6的压缩室内。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储液器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储液器的纵剖视图,图4是从下面观察图2所示的储液器时的图。
参照图2至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储液器10可以包括:储液器本体11;连接配管12,其以固定长度插入于所述储液器本体11的内部;以及吸入配管13,其结合于所述储液器本体11的上端部。
所述储液器10起到,从制冷剂中分离出气态制冷剂,并向所述汽缸6的压缩空间供应所述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的作用。并且,被所述储液器10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储存于所述储液器10的内部空间。
详细地,所述储液器本体11可以包括外壳、防振板114以及筛网(screen)构件115。
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使制冷剂流入和分离的空间。所述外壳在整体上可形成为大致的圆筒状。并且,由所述外壳形成的内部空间,可以被下述的防振板114划分为上部空间S1和下部空间S2。
更加详细地,所述外壳可以包括:主体111,其上部和下部开放;上部盖112,其结合于所述主体111的上侧;以及下部盖113,其结合于所述主体111的下侧。
所述主体111形成圆筒状,其上部和下部分别被所述上部盖112和下部盖113密封。
所述主体111的内部可以配置有防振板114。
所述防振板114可以起到对插入到所述外壳内部的连接配管12进行把持的作用。所述防振板114可结合于所述连接配管12的外周面,为此,所述防振板114的中心可以形成有贯通孔(未图示)。
作为一例,所述防振板114可形成为圆板状,所述防振板114紧贴于所述主体111的内周面和所述连接配管12的外周面,由此可以牢固地支撑所述连接配管12,使得所述连接配管12不因振动而晃动。
另外,所述防振板114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能够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S1和下部空间S2。
另外,在所述防振板114可以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垂直方向上的通孔(未图示)。因此,将积聚于所述防振板114的上面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所述通孔而掉落到所述防振板114的下侧。
另一方面,所述上部盖112可以以密封所述主体111的开口了的上面的方式结合。并且,在所述上部盖112的上侧可以结合有所述吸入配管13。
所述吸入配管13可以理解为,是用于使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未图示的热交换器(例如,蒸发器)流入的配管。此时,经由所述吸入配管13流入的制冷剂可以是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混合了的混合制冷剂。
理想地,虽然供应到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应该是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但是在现实中,因各种因素,也会混有一部分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当这种液态制冷剂直接流入到压缩机时,可能会成为损坏压缩机的原因,因此需要在储液器中分离出液态制冷剂。
为此,在所述主体111的内部配置有筛网构件115。
所述筛网构件115可以理解为,是使经由所述吸入配管13吸入的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穿过,并且用于过滤液态制冷剂的构件。所述筛网构件115可以配置于所述防振板114的上侧。
作为一例,所述筛网构件115可以从所述连接配管12的端部向上侧隔开固定件而配置。因此,经由所述吸入配管13吸入到所述外壳内部的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穿过所述筛网构件115而流入至所述连接配管12,并且液态制冷剂先在所述筛网构件115过滤,随后可以从形成于所述筛网构件115的孔(未图示)向下侧掉落。
并且,掉落到所述筛网构件115下侧的液态制冷剂将积聚于所述防振板114的上面,并且积聚于所述防振板114的液态制冷剂可以穿过所述通孔而掉落到所述下部盖113的底面。
掉落到所述下部盖113的底面的液态制冷剂被周围的热量汽化并上升,并且能够经由所述连接配管12而吸入至所述汽缸6的吸入部。此时,通过所述防振板114大大降低气态制冷剂经过所述连接配管12而产生的振动。
而且,所述下部盖113可以以密封所述主体111的开口了的下部的方式结合。并且,所述下部盖113的一部分向内侧凹陷,所述连接配管12可插入于所述凹陷的面。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下部盖113可以包括由该下部盖113的一部分从外侧向内侧凹陷而成的凹陷部113a。作为一例,所述凹陷部113a可以从所述下部盖113的下端部朝向上部方向形成。
另外,所述凹陷部113a可以包括台阶面113b。
所述台阶面113b可以从所述下部盖113的外周面朝向所述下部盖113的中心方向隔开规定距离而形成。所述台阶面113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朝向所述主体111的圆周方向弯曲而形成。例如,所述台阶面113b的整体可以弯曲而形成,或者,在所述台阶面113b的部分中,与用于使所述连接配管12贯通的贯通孔相邻的部位形成为平面,而其外侧部分(或者其余部分)弯曲形成也可。
详细地,所述台阶面113b可以从所述主体111的外周面朝向内侧方向凹陷规定距离L1而形成。并且,所述连接配管12可插入于所述台阶面113b,此时,所述连接配管12的中心可以位于将所述台阶面113b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下侧。
这种原因是因为,当所述连接配管12靠近于所述下部盖113的底面时,有助于在所述下部盖113的底面存储的液态制冷剂被在所述连接配管12内部流动的制冷剂的热量汽化。
另外,是因为:所述连接配管12越靠近所述下部盖113的底面,则在所述连接配管12的上侧越能形成更大的多余空间,由此容易将所述连接配管12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的导向部1e。
因此,在本实施例,虽然所述连接配管12可以配置于所述台阶面113b的中心位置,但是因如上所述的理由,可以配置于所述台阶面113b的下部位置。
所述连接配管12插入于所述台阶面113b的任意位置。
为此,在所述台阶面113b形成用于使所述连接配管12贯通的贯通孔(未图示)。所述贯通孔以与所述连接配管12的直径相对应的大小和形状开口。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所述贯通孔,可以从所述台阶面113b的内侧朝向外侧方向实施穿孔。这种情况下,在实施穿孔的过程中,在台阶面113b的外表面可能会形成毛边(Bur),这种毛边可以向贯通孔的外侧凸出。因此,当将连接配管从贯通孔的内侧向外侧方向插入时,不会受到毛边的妨碍,并且在熔接配管时,也具有有利的效果。
另外,所述连接配管12包括第一配管部121和第二配管部122。
所述第一配管部121包括:水平部121a,其水平延伸并贯通所述台阶面113b;弯曲部121b,其从所述水平部121a的端部向上侧弯曲。并且,所述第二配管部122可以从所述弯曲部121b的端部再向上侧延伸。
换言之,所述连接配管12可形成为,在贯通所述台阶面113b并向所述主体111的内部延伸后,向上侧弯曲的形状。即,所述连接配管12可以弯曲形成为大致的字形。此时,所述第二配管部122的中心可以与所述主体111的中心一致。并且,在所述第二配管部122的外周可以结合有所述防振板114。
而且,所述台阶面113b和所述主体11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优选保持规定距离L1。
假如,当所述台阶面113b和所述主体11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过大时,可能会发生位于所述主体111的内部的连接配管12与所述台阶面113b碰撞的问题。不仅如此,振动可能会经由所述连接配管12大大地传递到所述主体111侧。
相反,当所述台阶面113b和所述主体11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过小时,用于将所述连接配管12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的作业空间变窄,因此对作业人员设置所述连接配管12存在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台阶面113b和所述主体11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L1可以设计成比所述主体111的半径D1/2减去所述连接配管12的直径D2的值小。
作为另一例,所述主体111的半径D1/2定义为,从所述主体111的外周面至所述台阶面113b的距离L1与从所述主体111的中心至所述台阶面113b的距离L2之和,所述距离L1可形成为大于所述距离L2。
作为又一例,从所述主体111的中心至所述台阶面113b的距离L2可形成为大于所述连接配管12的半径D2/2。或者,考虑到安全方面,优选地,从所述主体111的中心至所述台阶面113b的距离L2可形成为大于所述连接配管12的直径D2。
另外,所述台阶面113b可以朝向所述主体111的圆周方向弯曲而成。
所述台阶面113b朝向所述主体111的圆周方向弯曲而成的理由是,为了使能够将所述连接配管12接合于所述压缩机1的导向部1e的作业空间变得更宽。
详细地,如图4所示,所述台阶面113b朝向所述主体111的圆周方向以规定曲率弯曲。
例如,以图4为基准,在经过所述台阶面113b的中间点A1并与所述连接配管12呈垂直的延长线B1、和使所述台阶面113b的中间点A1与所述台阶面113b的终点A2相连接的连接线B2之间,可以形成规定角度α°。
假如,当所述延长线B1和所述连接线B2之间的角度过小时,用于将所述连接配管12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的作业空间变窄,因此对作业人员设置所述连接配管12存在很大的困难。
相反,所述延长线B1和所述连接线B2之间的角度过大时,不仅很难满足压缩机所要求的储液器的体积,而且存在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长线B1和所述连接线B2之间的角度可形成为大于10°且小于35°。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结构,能够将储液器最大限度地靠近压缩机而设置,同时能够形成将储液器的连接配管设置于压缩机的吸入部所需要的作业空间。另外,压缩机与储液器靠近而配置,因此,能够使因从压缩机传递至储液器的振动而引起的储液器的晃动最小化,从而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噪音。
另外,所述凹陷部113a还可包括倾斜面113c。
所述倾斜面113c可以从所述台阶面113b的上端向上倾斜并朝向远离所述下部盖113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倾斜面113c可以与所述台阶面113b圆滑地连接。
即,在本发明中,不仅可以通过台阶面113b,而且可以通过从所述台阶面113b的上端倾斜而形成的倾斜面113c,来设置用于将所述连接配管12接合于所述压缩机1的作业空间。
而且,将所述凹陷部113a的内侧高度、即从所述台阶面113b的下端至所述台阶面113b的上端之间的高度H3,应确保为用于固定支架的最小高度,该支架是在对使所述连接配管12插入的贯通孔进行穿孔的过程中所需的构件。假如,在无法确保高度的情况下,在用于形成使所述连接配管12插入的贯通孔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孔的形状偏向一侧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中,所述台阶面113b的高度H3可以设计成所述连接配管12的直径D2的两倍以上,但并不限于此。
简单说明基于所述储液器结构的作用。
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未图示的热交换器(例如,蒸发器)经由所述吸入配管13吸入。并且,经由所述吸入配管13吸入的制冷剂穿过所述筛网构件115的同时过滤出异物和液态制冷剂。
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在穿过所述筛网构件115后,经由所述连接配管12而吸入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入部侧。
被所述筛网构件115过滤的液态制冷剂,经由形成于所述筛网构件115的孔而掉落并积聚在所述防振板114上,并且积聚于所述防振板114的液态制冷剂穿过形成于所述防振板114的通孔而掉落到所述下部盖113的底面。
并且,掉落到所述下部盖113的底面的液态制冷剂被周围的热量汽化的同时上升,并且经由所述连接配管12重新吸入至所述汽缸6的吸入室。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储液器结合于压缩机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5,所述储液器10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的外侧。详细地,所述储液器10的上部可以被固定于所述压缩机1外侧的支撑装置20支撑。所述支撑装置20以围绕所述储液器10的部分外周面的方式设置,从而能够将所述储液器10固定于所述压缩机1。
另外,所述储液器10的下部的所述连接配管12插入于所述压缩机1的导向部1e,由此所述储液器10能够被所述压缩机1支撑。
所述连接配管12可以插入于所述导向部1e的内侧。
作为一例,在所述连接配管12的外周面形成有扩管部,所述扩管部可以熔接结合于所述导向部1e的内周面。即,为了将所述连接配管12设置于压缩机1侧,需将所述扩管部熔接于所述导向部1e的内周面,因此需要形成规定的作业空间。
但是,在本发明中,结合所述连接配管12的储液器的一部分具有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因此具有作业人员容易将所述连接配管12熔接于所述压缩机1的导向部1e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利用铜(Copper)或铜合金(Copper alloy)的熔接剂来进行钎焊(brazing)熔接。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配管12并不是从储液器10的底面延伸并与压缩机1侧相连接的结构,而是具有从储液器10的侧面延伸并与压缩机1的吸入部相连接的结构,因此所述压缩机1的垂直中心C1和所述储液器10的垂直中心C2之间变得更近。由此,能够将所述储液器10更靠近于所述压缩机1设置,因此能够使在压缩机1产生的传递至所述储液器10的振动最小化。
另外,根据现有结构的连接配管,具有从储液器的底面延伸并与压缩机侧相连接的结构,因此存在有储液器的设计高度变高的问题。由此,因储液器的整体高度高于压缩机的整体高度,从而存在有产品的整体高度变高的问题。
但是,本发明的储液器10与现有储液器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设计高度,因此储液器10的高度H2可以与压缩机1的高度H1相比更低或相同。即,储液器10的高度H2可构成为与压缩机1的高度H1相比低规定高度H5。由此,显著降低储液器10的设计高度,从而具有能够降低产品的整体高度的优点。
此处,所述储液器10的高度H2,可以定义为从地面至所述储液器10的吸入配管13上端部的距离;所述压缩机1的高度H1,可以定义为从地面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出管1f上端部的距离。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纵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只是在连接配管的结构上存在差异。因此,以下只对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将引用该相同的部分。
参照图6,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储液器10可以包括:储液器本体11,其用于形成内部空间;连接配管12,其以固定长度插入于所述储液器本体11的内部;以及吸入配管13,其结合于所述储液器本体11的上端部。
所述储液器本体11和吸入配管13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配管12包括:由铜(Copper)或铜合金(Copper alloy)材质形成的第一配管部121;和由钢(steel)或钢合金(steel alloy)材质形成的第二配管部122。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配管部121是由铜材质成型的弯管,所述第二配管部122是由钢材质成型的直管。
所述第一配管部121可水平延伸并贯通所述台阶面113b后,可以向上侧弯曲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配管部122可以熔接结合于所述第一配管部121的上端部。
在现有技术中,所述连接配管全部由铜材质组成或由钢材质形成。即,在所述连接配管全部由铜材质形成的情况下,因铜的价格相对较高,从而具有配管的制造费用增加的缺点。并且,在所述连接配管全部由钢材质形成的情况下,虽然配管的制造费用能够降低,但是因钢材质的延展性低而难于确保充分的加工性,从而具有难于制成弯管的缺点。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配管12的弯管部分采用铜材质的配管,所述连接配管12的直管部分采用钢材质的配管,从而具有不仅降低配管的制造费用,而且能够确保连接配管的加工性的优点。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7,第三实施例的压缩机100可以是双(twin)旋转式压缩机,其具有两个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空间的汽缸。
具体而言,所述压缩机100可以包括:外壳100a,其用于形成内部空间;上盖100b,其结合于所述外壳100a的上侧;以及下盖100c,其结合于所述外壳100a的下侧。
所述外壳100a可以形成为上部和下部开放的圆筒状。并且,在所述外壳100a可以设置有分别与储液器的连接配管212、213相连接的导向部110e、110g。
所述导向部110e、110g可以形成有多个。作为一例,所述导向部110e、110g可以包括第一导向部110e和第二导向部110g。
详细地,所述第一导向部110e与所述第二导向部110g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所述第一导向部110e与所述第二导向部110g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但并不限于此。所述第一导向部110e和所述第二导向部110g可以是管状,并且其外径或内径可以相互相同。
对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10e和所述第二导向部110g而言,使分别从储液器延伸的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分别插入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10e和第二导向部110g的内侧,并且从所述储液器向所述压缩机100的吸入部提供制冷剂。
所述上盖100b以盖住所述外壳100a的开放了的上面的方式结合。
所述上盖100b可以设置有排出管100f,该排出管100f用于使在所述压缩机100的汽缸131、141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作为一例,所述排出管100f可以贯通所述上盖100b的一部分。
所述外壳100a的内部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可以包括:定子102,其通过所施加的电源来产生磁力;压缩机构部103,其通过与所述定子102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所述压缩机构部103可以包括转子103a,该转子103a设置于所述定子102的内侧并进行旋转。所述定子102和转子103a可以理解为所述马达的构成要素。并且,所述压缩机构部103还可以包括旋转轴104,该旋转轴104结合于所述转子103a,并且随着所述转子103a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另外,所述压缩机构部103还可以包括上部压缩单元130和下部压缩单元140。所述上部压缩单元130与所述下部压缩单元14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详细地,所述上部压缩单元130可以包括:上部汽缸131,其形成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上部腔室;上部辊子133,其位于所述上部腔室,并且连接于所述旋转轴104。
所述上部辊子133偏心结合于所述旋转轴104,并且随着所述旋转轴104的旋转而能够以固定的偏心轨迹进行旋转。
在所述上部汽缸131形成有上部叶片槽,上部叶片可以容纳于所述上部叶片槽。所述上部叶片在所述上部叶片槽内进行往复运动,并将所述上部腔室划分为吸入室和压缩室。
在所述上部汽缸131可以形成有用于导入制冷剂的上部制冷剂吸入部。所述上部制冷剂吸入部可以与储液器的第一连接配管212连接,从而接收制冷剂。
所述上部压缩单元130还可以包括放置于所述上部汽缸131的上侧的主轴承135。
所述主轴承135固定于所述外壳100a的内周面,并且盖住所述上部腔室的上侧。所述主轴承135可以位于所述马达的隔开间隔的下方。所述主轴承135形成有用于在所述上部腔室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的上部排出部136。
当所述上部汽缸131的压缩室内的压力为排出压力以上时,所述上部排出部136形成为使在所述压缩室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的通道。所述上部排出部136的一侧可设置有上部排出阀139,其用于控制所述被压缩的制冷剂的排出。
所述上部排出阀139可以配置在位于所述上部汽缸131的上侧的主轴承135。由此,经由所述上部排出部136排出的制冷剂,可以流入到位于所述主轴承135的上侧的上部消音器137。
所述旋转轴104贯通所述主轴承135并连接于所述转子103a。所述主轴承135引导所述旋转轴104的旋转,使得所述旋转轴104不发生偏心而稳定地旋转。
另外,在所述主轴承135的上侧可设置有上部消音器137。
所述上部消音器137能够减小在所述上部腔室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所述旋转轴104可以贯通所述上部消音器137。在所述上部消音器137可以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旋转轴104穿过的通孔。
另一方面,所述下部压缩单元140可以包括:下部汽缸141,其用于形成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下部腔室;下部辊子143,其位于所述下部腔室,并且连接于所述旋转轴104。
所述下部辊子143偏心结合于所述旋转轴104,并且随着所述旋转轴104的旋转而能够以固定的偏心轨迹进行旋转。
在所述下部汽缸141形成有下部叶片槽,下部叶片可以容纳于所述下部叶片槽。所述下部叶片在所述下部叶片槽内进行往复运动,并将所述下部腔室划分为吸入室和压缩室。
在所述下部汽缸141可以形成有用于导入制冷剂的下部制冷剂吸入部。所述下部制冷剂吸入部可以与储液器的第二连接配管213连接,从而接收制冷剂。
所述下部压缩单元140还可以包括放置于所述下部汽缸141的下侧的副轴承145。
所述副轴承145固定于所述外壳100a的内周面,并且盖住所述下部腔室的下侧。在所述副轴承145形成有用于使在所述下部腔室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的下部排出部146。
当所述下部汽缸141的压缩室内的压力为排出压力以上时,所述下部排出部146形成为使在所述压缩室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的通道。所述下部排出部146的一侧可设置有下部排出阀149,其用于控制所述被压缩的制冷剂的排出。
所述下部排出阀149可以配置在位于所述下部汽缸141的下侧的副轴承145。由此,经由所述下部排出部146排出的制冷剂可以流入到位于所述副轴承145的下侧的下部消音器147。
所述旋转轴104可以贯通所述副轴承145。因此,所述副轴承145引导所述旋转轴104的旋转,使得所述旋转轴104不发生偏心而稳定地旋转。
另外,在所述副轴承145的下侧可设置有下部消音器147。所述下部消音器147能够减小在所述下部腔室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所述压缩机构部103还可以包括中间板150,其位于所述上部汽缸131和所述下部汽缸141之间。
所述中间板150可以盖住所述上部腔室的下侧和所述下部腔室的上侧。即,在所述旋转轴104的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中间板150防止所述上部辊子133与下部辊子143直接发生摩擦。并且,所述旋转轴104以贯通所述中间板150的方式配置。
另一方面,在所述下部腔室内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到所述下部消音器147的内部空间。并且,排出到所述下部消音器147的内部空间的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穿过所述副轴承145、下部汽缸141、中间板150、上部汽缸131以及主轴承135并在所述上部消音器137的内部空间流动。
为此,分别在所述副轴承145、下部汽缸141、中间板150、上部汽缸131以及主轴承135形成用于使制冷剂穿过的制冷剂贯穿开口(未图示)。
简单说明如上所述的双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的作用。
当所述旋转轴104进行旋转时,所述上部辊子133和下部辊子143画出固定的偏心轨迹的同时,分别沿着所述上部汽缸131和下部汽缸141的内周面进行自转和公转。并且,储存于所述储液器的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流入到所述上部汽缸131和下部汽缸141各自的压缩室内。并且,在所述上部辊子133和下部辊子143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在所述各个压缩室中进行制冷剂的压缩。
此时,在所述上部汽缸131和下部汽缸14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量可以相互相同。或者,在所述上部汽缸13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量与在所述下部汽缸14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量相比,更少或更多。
接着,当所述各自压缩室内的压力为排出压力以上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部排出部136和下部排出部146的一侧的上部排出阀139和下部排出阀149开放,被压缩的制冷剂经由开放了的上部排出阀139和下部排出阀149而从所述上部排出部136和下部排出部146排出。
从所述上部排出部136排出的压缩制冷剂,穿过所述上部消音器137并经由所述排出管100f排出到外部。并且,从所述下部排出部146排出的压缩的制冷剂,在所述下部消音器147的内部空间流动后,上升到形成于所述副轴承145的一侧的所述制冷剂贯通开口。接着,被压缩的制冷剂穿过分别形成于所述下部汽缸141、中间板150、上部汽缸131以及主轴承135的制冷剂贯穿开口并上升,从而流向所述上部消音器137的内部空间。
并且,流到所述上部消音器137的内部空间的制冷剂重复进行如下一连串的过程:首先与从所述上部排出部136排出的压缩制冷剂一起经由所述排出管100f排出到制冷循环装置(未图示),之后经由所述储液器重新吸入至所述分别的汽缸131、141的压缩室内。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纵剖视图。
以下说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储液器的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的储液器相同,只是在连接配管为两个的结构上具有差异。因此,省略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结构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8,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储液器210可以包括:储液器本体211;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其以固定长度插入于所述储液器本体211的内部;吸入配管214,其结合于所述储液器本体211的上端部。
详细地,所述储液器本体211可以包括外壳、防振板215以及筛网构件216。所述外壳用于提供使制冷剂流入到其内部并进行分离的空间。所述外壳在整体上可形成为大致的圆筒状。并且,由所述外壳形成的内部空间,可以被后述的防振板215划分为上部空间S1和下部空间S2。
更加详细地,所述外壳可以包括:主体211a,其上部和下部开放;上部盖211b,其结合于所述主体211a的上侧;以及下部盖211,其结合于所述主体211a的下侧。
所述主体211a可以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其上部和下部分别被所述上部盖211b和下部盖211c封闭。
所述主体211a的内部可以配置有防振板215。所述防振板215起到对插入到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进行把持的作用。所述防振板215可以结合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配管212b的外周面,为此,可以在所述防振板215形成有两个贯通孔(未图示)。
作为一例,所述防振板215形成圆板状,所述防振板215紧贴于所述主体211a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及第二连接配管213的外周面,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不因振动而晃动。
另外,所述防振板215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且可以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S1和下部空间S2。
另外,在所述防振板215可以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垂直方向上的通孔(未图示)。因此,积聚于所述防振板215的上面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所述通孔掉落到所述防振板215的下侧。
所述上部盖211b可以以密封所述主体211a的开口的上面的方式结合。并且,所述上部盖211b的上侧可以结合有所述吸入配管214。
所述吸入配管214可以理解为,是用于使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未图示的热交换器(例如,蒸发器)流入的配管。此时,经由所述吸入配管214流入的制冷剂可以是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混合了的混合制冷剂。
在所述主体211a的内部配置有筛网构件216。所述筛网构件216可以理解为,是用于使经由所述吸入配管214吸入的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穿过,并且用于过滤液态制冷剂的构件。所述筛网构件216可以配置于所述防振板215的上侧。
所述下部盖211c可以以密封所述主体211a的开口了的下部的方式结合。并且,所述下部盖211c的一部分向内侧凹陷,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可插入于所述凹陷的面。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所述下部盖211c可以包括由该下部盖211c的一部分从外侧向内侧凹陷而成的凹陷部211d。作为一例,所述凹陷部211d可以从所述下部盖211c的下端部朝向上部方向形成。另外,所述凹陷部211d可以包括台阶面211e。
所述台阶面211e可以从所述下部盖211c的外周面朝向所述下部盖211c的中心方向隔开规定距离而形成。所述台阶面211e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朝向所述主体211a的圆周方向弯曲而形成。例如,所述台阶面211e的整体可以弯曲而形成,或者,在所述台阶面211e的部分中,与用于使所述连接配管212、213贯通的贯通孔相邻的部位形成为平面,而其外侧部分(或者其余部分)弯曲形成也可。
所述台阶面211e朝向所述主体211a的圆周方向弯曲而成的理由是,为了使能够将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接合于所述压缩机100的导向部110e、110g的作业空间变得更宽。
详细地,所述台阶面211e可以从所述主体211a的外周面向内侧方向凹陷规定距离L3而形成。并且,多个连接配管、即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所述第二连接配管213可插入于所述台阶面211e。此时,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可以位于将所述台阶面211e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配管213可以位于将所述台阶面211e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下部。
即,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为此,在所述台阶面211e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贯通的第一贯通孔(未图示)和用于使所述第二连接配管213贯通的第二贯通孔(未图示)。
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以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的直径相对应的大小和形状开口。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可以从所述台阶面211e的内侧朝向外侧方向实施穿孔。这种情况下,在实施穿孔的过程中,在台阶面211e的外面可能会形成毛边(Bur),这种毛边可以向贯通孔的外侧凸出。因此,当将连接配管从贯通孔的内侧向外侧方向插入时,不会受到毛边的妨碍,并且在熔接配管时,也具有有利的效果。
另外,所述凹陷部211d还可以包括倾斜面211f。
所述倾斜面211f可以从所述台阶面211e的上端向上倾斜并朝向远离所述下部盖211c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倾斜面211f与所述台阶面211e圆滑地连接。
即,在本发明中,不仅可以通过所述台阶面211e,而且可以通过从所述台阶面211e的上端倾斜而形成的倾斜面211f,来设置用于将所述连接配管212、213接合于所述压缩机100的作业空间。
而且,将所述凹陷部211d的内侧高度、即从所述台阶面211e的下端至所述台阶面211e的上端之间的高度H3,应确保为用于固定支架的最小高度,该支架是在对使所述连接配管212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配管213插入的贯通孔进行穿孔的过程中所需的构件。假如,在无法确保高度的情况下,在用于形成使所述连接配管212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配管213插入的贯通孔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孔的形状偏向一侧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中,所述台阶面211e的高度H3可以设计成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或第二连接配管213的直径D4的三倍以上,但并不限于此。
另外,所述凹陷部211d的外侧高度、即从所述台阶面211e的下端至所述倾斜面211f的上端之间的高度H4,需确保为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焊接于所述压缩机100的最小高度。
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所述第二连接配管213分别插入于在所述台阶面211e形成的贯通孔。详细地,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分别包括第一配管部212a、213a和第二配管部212b、213b。
所述第一配管部212a、213a包括:水平部212c、213c,其水平延伸并贯通所述台阶面211e;弯曲部212d、213d,其从所述水平部212c、213c的端部向上侧弯曲。并且,所述第二配管部212b、213b还可以从所述弯曲部212d、213d的端部再向上侧延伸。
即,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可以理解为,与先前说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配管的形状相似。只是,在本发明中,用于使压缩机和储液器连接的连接配管由两个构成,并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储液器结合于压缩机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9,所述储液器210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00的外侧、即侧面。详细地,所述储液器210的上部可以被固定于所述压缩机100外侧的支撑装置20支撑。
所述支撑装置20以围绕所述储液器210的部分外周面的方式设置,从而能够将所述储液器210固定于所述压缩机100。
另外,对于所述储液器210而言,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分别插入于所述压缩机100的第一导向部110e和第二导向部110g,来能够使所述储液器210支撑于所述压缩机100。
根据本发明,所述压缩机100的侧面和所述储液器210的侧面之间的间隔L4形成为,小于所述连接配管212、213的从所述压缩机100的侧面到所述储液器210的侧面的部分的长度L5。因此,与所述连接配管212、213的长度相比,所述压缩机100的侧面和所述储液器21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变得相对较近,从而从压缩机100传递至储液器210的振动被最小化,由此具有降低噪音的效果。
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分别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10e和第二导向部110g的内侧。作为一例,分别在所述第一连接配管212和第二连接配管213的外周面形成扩管部,所述各个扩管部可以分别熔接结合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10e和第二导向部110g的内周面。即,为了将所述连接配管212、213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00侧,需将所述扩管部熔接于所述导向部110e、110g的内周面,因此需要形成规定的作业空间。
但是,在本发明中,结合所述连接配管212、213的储液器210的一部分具有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因此具有作业人员容易将所述连接配管212、213熔接于所述压缩机100的导向部110e、110g的优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利用铜或铜合金的熔接剂来进行钎焊熔接。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配管212、213并不是从储液器210的底面延伸并与压缩机100侧相连接的结构,而是具有从储液器210的侧面延伸并与压缩机100的吸入部相连接的结构,因此所述压缩机100的垂直中心C1和所述储液器210的垂直中心C2之间变得更近。
另外,现有的双旋转式压缩机的连接配管,具有从储液器的底面延伸并与压缩机的侧面相连接的结构,因此存在有储液器的设计高度变高的问题。
但是,本发明的双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210与现有的储液器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设计高度,因此储液器210的高度H2可以与压缩机100的高度H1相比更低或相同。由此,显著降低储液器210的设计高度,从而具有能够降低产品的整体高度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仅仅对由两个汽缸构成且用于使指制冷剂导入到各个汽缸的吸入部构成为两个的双旋转式压缩机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还可以适用于由两个汽缸构成,并且形成有用于使制冷剂导入到各个汽缸的分支部,而且所述分支部使制冷剂分别向上部汽缸和下部汽缸分支的双旋转式压缩机。即,压缩机的汽缸可以由两个构成,并且用于使压缩机和储液器连接的连接配管可以构成为一个。在该情况下,压缩机可以是双旋转式压缩机,并且储液器可以采用第一实施例的由一个连接配管构成的储液器。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其它更多的变形是理所当然的,并且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应基于随付的专利权利要求书解释。

Claims (20)

1.一种储液器,其为连接于压缩机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壳,在其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空间;
吸入配管,连接于所述外壳;以及
一个以上的连接配管,用于使所述外壳的侧面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
所述压缩机的侧面和所述储液器的侧面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连接配管的从所述压缩机的侧面至所述储液器的侧面的部分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包括由该外壳的一部分向内侧凹陷而成的凹陷部,
所述连接配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而另一端结合于所述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开放且在内部形成空间;
上部盖,用于盖住所述主体的上部,并且结合有所述吸入配管;以及
下部盖,用于盖住所述主体的下部,并且形成有所述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包括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从所述下部盖的外周面向所述下部盖的中心方向隔开规定距离,
所述连接配管插入于所述台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阶面形成有使所述连接配管贯通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的中心位于将所述台阶面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管包括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一连接配管和第二连接配管,
在所述台阶面形成有使所述第一连接配管贯通的第一贯通孔和使所述第二连接配管贯通的第二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贯通孔位于将所述台阶面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上部,
所述第二贯通孔位于将所述台阶面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还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台阶面的上端向上倾斜并朝向远离所述下部盖中心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管包括:
水平部,水平延伸并贯通所述台阶面;
第一配管部,包括从所述水平部的端部向上侧弯曲的弯曲部;
第二配管部,从所述弯曲部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其中,
所述第二配管部的中心与所述主体的中心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管部由铜或铜合金材质构成,
所述第二配管部由钢或钢合金材质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的半径是指,从所述主体的外周面至所述台阶面的距离L1与从所述主体的中心到所述台阶面的距离L2之和,
所述距离L1大于所述距离L2。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台阶面至所述主体的中心的距离L2大于所述连接配管的半径。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台阶面至所述主体的中心的距离L2大于所述连接配管的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主体的圆周方向弯曲而形成。
15.一种储液器,其为连接于压缩机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壳,在其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空间;
吸入配管,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上部;
凹陷部,由所述外壳的一部分向内侧凹陷而成;以及
连接配管,所述连接配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而另一端结合于所述凹陷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开放且在内部形成空间;
上部盖,用于盖住所述主体的上部,并且结合有所述吸入配管;以及
下部盖,用于盖住所述主体的下部,并且形成有所述凹陷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包括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从所述下部盖的外周面向所述下部盖的中心方向隔开规定距离,
所述连接配管插入于所述台阶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阶面形成使所述连接配管贯通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的中心位于将所述台阶面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下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管包括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一连接配管和第二连接配管,
在所述台阶面形成使所述第一连接配管贯通的第一贯通孔和使所述第二连接配管贯通的第二贯通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贯通孔位于将所述台阶面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上部,
所述第二贯通孔位于将所述台阶面上下二等分的线的下部。
CN201710632177.7A 2017-03-17 2017-07-28 储液器 Active CN108626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70033627 2017-03-17
KR10-2017-0033627 2017-03-17
KR10-2017-0078522 2017-06-21
KR1020170078522A KR102442917B1 (ko) 2017-03-17 2017-06-21 어큐뮬레이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6922A true CN108626922A (zh) 2018-10-09
CN108626922B CN108626922B (zh) 2020-12-04

Family

ID=60627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2177.7A Active CN108626922B (zh) 2017-03-17 2017-07-28 储液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648717B2 (zh)
EP (1) EP3376137B1 (zh)
CN (1) CN1086269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3950A (zh) * 2020-09-15 2022-03-1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6181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9596A (en) * 1975-07-21 1977-03-01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Suction accumulator
US4182136A (en) * 1977-12-22 1980-01-08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Suction accumulator
US4209997A (en) * 1978-11-13 1980-07-01 Fryman Richard K Accumulator cycling switch
JPH02128060U (zh) * 1989-03-28 1990-10-22
US6708519B1 (en) * 2002-12-30 2004-03-23 Bristol Compressors, Inc. Accumulator with internal desiccant
CN1715662A (zh) * 2004-06-28 2006-01-0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的泡沫清除装置
CN1880767A (zh) * 2005-06-13 2006-12-2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压缩机用低噪音储液罐
CN101995123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密闭型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
CN203272134U (zh) * 2013-04-11 2013-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旋转式压缩机
JP2015105792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外機
CN204388254U (zh) * 2014-12-18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105042958A (zh) * 2015-08-25 2015-11-11 无锡华琳制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压缩机储液器
CN105042960A (zh) * 2015-08-25 2015-11-11 无锡华琳制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储液器
CN205503459U (zh) * 2016-04-07 2016-08-24 天津九齐冷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
CN105899893A (zh) * 2014-02-28 2016-08-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储液器和具备该储液器的冷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0479A (ja) 1991-05-27 1992-12-04 Izumi Giken:Kk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JP3170985B2 (ja) 1993-12-27 2001-05-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横置き型密閉圧縮機
JP2010286217A (ja) 2009-06-15 2010-12-24 Daikin Ind Ltd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JP5366856B2 (ja) 2010-02-17 2013-1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ベーンロータリ型流体装置及び圧縮機
JP2014092078A (ja) 2012-11-05 2014-05-19 Daikin Ind Ltd 圧縮機
CN106030113B (zh) * 2014-06-24 2018-11-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具有两个缸的旋转式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9596A (en) * 1975-07-21 1977-03-01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Suction accumulator
US4182136A (en) * 1977-12-22 1980-01-08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Suction accumulator
US4209997A (en) * 1978-11-13 1980-07-01 Fryman Richard K Accumulator cycling switch
JPH02128060U (zh) * 1989-03-28 1990-10-22
US6708519B1 (en) * 2002-12-30 2004-03-23 Bristol Compressors, Inc. Accumulator with internal desiccant
CN1715662A (zh) * 2004-06-28 2006-01-0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的泡沫清除装置
CN1880767A (zh) * 2005-06-13 2006-12-2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压缩机用低噪音储液罐
CN101995123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密闭型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
CN203272134U (zh) * 2013-04-11 2013-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旋转式压缩机
JP2015105792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外機
CN105899893A (zh) * 2014-02-28 2016-08-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储液器和具备该储液器的冷冻装置
CN204388254U (zh) * 2014-12-18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105042958A (zh) * 2015-08-25 2015-11-11 无锡华琳制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压缩机储液器
CN105042960A (zh) * 2015-08-25 2015-11-11 无锡华琳制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储液器
CN205503459U (zh) * 2016-04-07 2016-08-24 天津九齐冷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3950A (zh) * 2020-09-15 2022-03-1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15387B2 (en) 2022-01-04
US20200232692A1 (en) 2020-07-23
US20180266741A1 (en) 2018-09-20
EP3376137B1 (en) 2019-08-07
CN108626922B (zh) 2020-12-04
US10648717B2 (en) 2020-05-12
EP3376137A1 (en) 2018-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2669B (zh) 压缩机
CN107339207A (zh) 线性压缩机
CN103237990B (zh) 封闭式压缩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82668B (zh) 压缩机
CN108626922A (zh) 储液器
KR101679860B1 (ko) 압축기
CN111406154B (zh)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JP6773152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03003974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8731316A (zh) 储液器
CN105090028B (zh) 旋转式压缩机
KR102442917B1 (ko) 어큐뮬레이터
CN210686311U (zh) 一种压缩机的上壳盖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8730185A (zh) 一种储液器内置的微型压缩机
CN104948466B (zh) 旋转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106415015B (zh) 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JP6978336B2 (ja) 多気筒回転式圧縮機と多気筒回転式圧縮機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H0442553B2 (zh)
EP2108842A1 (en) Scroll compressor
KR101990137B1 (ko) 어큐물레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압축 유닛
US20200109711A1 (en) Scroll compressor
CN219932450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5533232U (zh)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WO2020157786A1 (ja) 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4806521B (zh) 涡旋式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