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1681A - 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1681A
CN108621681A CN201810454930.2A CN201810454930A CN108621681A CN 108621681 A CN108621681 A CN 108621681A CN 201810454930 A CN201810454930 A CN 201810454930A CN 108621681 A CN108621681 A CN 108621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axis
face
hydraulic
rod
fixedly mou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549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1681B (zh
Inventor
张维
张誉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an Ruiha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冯萍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冯萍 filed Critical 冯萍
Priority to CN2018104549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21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21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1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5/00Wheels or wheel attachments designed for increasing tra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60B35/12Torque-transmitting axles
    • B60B35/121Power-transmission from drive shaft to hub
    • B60B35/122Power-transmission from drive shaft to hub using g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它包括第一轮毂、第一支撑、半轴封板、液压油缸装置、封板油孔、第一半轴、差速器保护罩、第二支撑、第二轮毂、电磁拉杆、双向导槽、连接板、第一弹簧、外螺纹杆、第二弹簧、第一容纳腔、导杆、液压油导流孔等,其中通过导杆在半轴上所开的贯通的圆孔内运动控制液压油缸装置进行活塞运动,使液压油缸装置工作推出液压杆,液压杆伸出足够支撑轮毂脱离泥潭的长度托起汽车轮毂,促使汽车轮毂脱险成功;本发明通过液压油缸装置使液压杆伸出足够长度,在帮助轮毂脱离泥潭有很好的实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针对于泥泞路段轮胎深陷泥潭暂无很好的应对方案,一般都是人力将深陷泥潭的轮胎通过木棍或者其他实物垫高,使轮胎脱离泥潭,一旦轮胎陷入泥潭,就会造成人力和时间上的浪费。所以设计一种提高液压杆控制汽车脱险性能的装置使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轮毂、第一支撑、半轴封板、液压油缸装置、封板油孔、第一半轴、差速器保护罩、第二支撑、第二轮毂、双向导槽、电磁拉杆、连接板、第一弹簧、外螺纹杆、第二弹簧、第一容纳腔、导杆、液压油导流孔、第二容纳腔、限位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半轴内螺纹、第二液压油导流孔、梯形连接块、液压杆导向槽、半轴孔、第一旋转轴孔、从动齿轮、第一侧齿轮、主动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第一旋转轴、保护罩容纳腔、第一连接条、第一固定轴、第二侧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二固定轴、第二连接条、连接盘、液压油道、第二半轴、活塞杆、第一液压杆导向槽、加速度感应器、第一液压油道,其中差速器保护罩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差速器保护罩上开有半轴孔和第一旋转轴孔;第一旋转轴一端连接在发动机上,且第一旋转轴另一端插入差速器保护罩内;主动齿轮位于差速器保护罩内,且主动齿轮通过键与第一旋转轴配合;第一半轴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圆孔;第一半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差速器保护罩上,且第一半轴与半轴孔旋转转配合;第二半轴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圆孔;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中间位置处开有半轴内螺纹;第二半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差速器保护罩上,且第二半轴与半轴孔旋转转配合;从动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半轴上,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啮合;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安装在从动齿轮的小端面上;第一侧齿轮位于差速器保护罩内;第一侧齿轮与第二半轴通过键连接;第二侧齿轮与第一半轴通过键连接;第一侧齿轮端面上安装有加速度感应器;第一固定轴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条端面上;第一行星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行星齿轮齿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啮合;第二固定轴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条端面上;第二行星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二行星齿轮齿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啮合;限位板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第一半轴开的圆孔内;导杆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限位板端面上;导杆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多个双向导槽;导杆上开有贯通的液压油道;电磁拉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电磁拉杆与双向导槽配合;导杆一端的外圆面与第一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配合;活塞杆的端面固定安装在导杆的端面上;活塞杆上开有贯通的油道与导杆上的液压油道相通;外螺纹杆上开有两个贯通的圆孔,外螺纹杆的端面固定安装在活塞杆的端面上,且外螺纹杆上所开的两个圆孔分别与液压油道和第一液压油道相通;外螺纹杆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半轴内螺纹通过螺纹配合安装;连接板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连接板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与活塞杆的外圆面滑动配合;第一弹簧位于连接板和外螺纹杆所形成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弹簧嵌套在活塞杆外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端面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外螺纹杆的端面上;第二固定板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第二固定板上开有圆孔;第二弹簧位于外螺纹杆和第二固定板所形成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外螺纹杆的端面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的端面上;第一固定板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第一固定板上开有圆孔;连接盘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且连接盘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固定板上所开的圆孔,连接盘上开有贯通的液压油导流孔,且液压油导流孔与第二固定板上所开的圆孔相通;两个半轴封板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半轴端面上和第二半轴端面上,且两个半轴封板端面上均开有封板油孔;四个第一支撑周向均匀的安装在第二半轴外圆面上,且四个第一支撑均靠近半轴封板分布;第一轮毂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一支撑上,且第一轮毂上开有液压杆导向槽;四个第二支撑周向均匀的安装在第一半轴外圆面上,且四个第二支撑均靠近半轴封板分布;第二轮毂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二支撑上,且第二轮毂上开有第二液压杆导向槽;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之间均安装有液压油缸装置。
上述液压油缸装置包括液压油容纳腔、油缸桶、梯形连接块、圆板、液压杆、推拉杆、第三液压油导流孔,其中梯形连接块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油缸桶的端面固定安装在梯形连接块上,且油缸桶上开有液压油容纳腔;油缸桶的底部开有第三液压油导流孔,且第二液压油导流孔与第三液压油导流孔相通;圆板的外圆面与油缸桶内圆面通过滑动配合安装;推拉杆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圆板端面上;液压杆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推拉杆端面上。
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梯形连接块安装在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之间;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液压杆与液压杆导向槽滑动配合;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梯形连接块安装在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之间;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液压杆与第二液压杆导向槽滑动配合;液压油导流孔与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梯形连接块上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通过管道相连;外螺纹杆上与第一液压油道相通的圆孔与液压油导流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液压油道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梯形连接块上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通过管道相连;液压油补偿箱安装在汽车底盘上,且液压油补偿箱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半轴内螺纹的螺纹长度是第二半轴长度的1/8-5/8之间。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半轴内螺纹的螺纹长度是第二半轴长度的3/8之间。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液压油导流孔的孔径与第二固定板上的圆孔的孔径尺寸大小相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液压杆端面上安装有多个阻尼牙。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液压油道的孔径为4mm-6mm。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液压油道的孔径为5mm。
相对于传统的汽车脱险装置,本发明中的导杆在半轴上所开的贯通的圆孔内内运动控制液压油缸装置进行活塞运动,使液压油缸装置工作推出液压杆,液压杆伸出足够支撑轮毂脱离泥潭的长度,促使汽车轮胎脱险成功。
本发明中差速器保护罩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是对第一连接条、第一固定轴、第二侧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等起到保护防尘的作用同时起到固定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作用;第一旋转轴一端连接在发动机上,且第一旋转轴另一端插入差速器保护罩内的作用是第一旋转轴是为了传送发动机的动力给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位于差速器保护罩内,且主动齿轮通过键与第一旋转轴配合的作用是第一旋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半轴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圆孔的作用是为导杆的运动提供空间;第一半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差速器保护罩上的作用是为了安装第二侧齿轮和四个第二支撑等;第二半轴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圆孔的作用是为活塞杆提供运动的空间;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圆孔内圆面上开有半轴内螺纹是为了和外螺纹杆上开的外螺纹实现螺纹配合;第二半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差速器保护罩上的作用是为了安装第一侧齿轮和四个第一支撑等;从动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半轴上,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啮合的作用是从动齿轮带动第二半轴一起转动;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安装在从动齿轮的小端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安装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第一侧齿轮位于差速器保护罩内;第一侧齿轮与第二半轴通过键连接的作用是第二半轴转动时带动第一侧齿轮转动;第二侧齿轮与第一半轴通过键连接的作用是第二侧齿轮带动第一半轴转动;第一固定轴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条端面上时便于安装第一行星齿轮;第一行星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行星齿轮齿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啮合的作用是便于将第一半轴与第二半轴出现速度差;第二固定轴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条端面上的是便于安装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二行星齿轮齿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啮合的作用是便于将第一半轴与第二半轴出现速度差;限位板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第一半轴开的圆孔内的作用是当导杆运动过程中起到限制和引导导杆;导杆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限位板端面上的作用是固定安装活塞杆;导杆外圆面周向均匀开有多个双向导槽的作用是为了实现电磁拉杆可以条件性驱动导杆的同时电磁拉杆在第一半轴的带动下与双向导槽发生相对运动时,电磁拉杆可以快速插入双向导槽内;导杆上开有贯通的液压油道是便于液压油流动;电磁拉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电磁拉杆与双向导槽配合的作用是为固定电磁拉杆并在电磁拉杆伸长时与双向导槽形成键配合;导杆一端的外圆面与第一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配合的作用是实现导杆和第一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滑动配合;活塞杆的端面固定安装在导杆的端面上,活塞杆上开有贯通的油道与导杆上的液压油道相通的作用是方便液压油的流动;外螺纹杆的端面固定安装在活塞杆的端面上,且外螺纹杆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半轴内螺纹通过螺纹配合安装,连接板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连接板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与活塞杆的外圆面滑动配合的作用是便于第一容纳腔的形成;第一弹簧位于连接板和外螺纹杆所形成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弹簧嵌套在活塞杆外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端面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外螺纹杆的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活塞杆的往返运动,达到为外螺纹杆提供恢复力的作用;第二固定板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第二固定板上开有圆孔的作用是便于液压油流入连接盘内;第二弹簧位于外螺纹杆和第二固定板所形成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外螺纹杆的端面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的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外螺纹杆的往返运动,达到为外螺纹杆提供恢复力的作用;第一固定板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第一固定板上开有圆孔的作用是为了安装连接盘;连接盘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且连接盘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固定板上所开的圆孔,连接盘上开有贯通的液压油导流孔,且液压油导流孔与第二固定板上所开的圆孔相通的作用是连接盘可以不随着第二半轴一起转动;两个半轴封板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半轴端面上和第二半轴端面上,且两个半轴封板端面上均开有封板油孔的作用是为第一半轴所开的贯通的圆孔和第二半轴所开的贯通的圆孔起到防尘保护作用;四个第一支撑周向均匀的安装在第二半轴外圆面上,且四个第一支撑均靠近半轴封板分布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轮毂;第一轮毂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一支撑上,且第一轮毂上开有液压杆导向槽的作用是为液压杆的运动提供空间;四个第二支撑周向均匀的安装在第一半轴外圆面上,且四个第二支撑均靠近半轴封板分布是便于安装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二支撑上,且第二轮毂上开有第二液压杆导向槽的作用是为液压杆的安装提供空间;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之间均匀安装有液压油缸装置的作用是当汽车陷入淤泥中时,此时的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之间就会有较大的速度差,从而使得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腔内的液压油可以驱动液压油缸装置运动,达到汽车脱险的目的。
本发明中的液压油缸装置的作用是是当汽车陷入淤泥中时,此时的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之间就会有较大的速度差,从而使得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腔内的液压油可以驱动液压油缸装置运动,达到汽车脱险的目的;梯形连接块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的作用是便于液压油的流动;油缸桶的端面固定安装在梯形连接块上,且油缸桶上开有液压油容纳腔的作用是为液压油缸装置正常工作提供空间;油缸桶的底部开有第三液压油导流孔,且第二液压油导流孔与第三液压油导流孔相通的作用是便于液压油的流动;圆板的外圆面与油缸桶内圆面通过滑动配合安装,推拉杆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圆板端面上,液压杆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推拉杆端面上的作用是形成一个密闭的液压油容纳腔,实现液压杆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中液压油导流孔的孔径与第二固定板上的圆孔的孔径尺寸大小相等的作用是减少液压油流动时的阻力和积压;液压杆端面上安装有多个阻尼牙的作用是增大摩擦,减少打滑;液压油补偿箱安装在汽车底盘上,且液压油补偿箱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的作用是为补偿体积变化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纳腔内的液压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是液压增压、释压系统(一)连接示意图。
图3是液压增压、释压系统(二)连接示意图。
图4是双向导槽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容纳腔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半轴剖视图、第二半轴剖视图示意图。
图7是导杆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轮毂结构示意图。
图9是液压杆导向槽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液压油缸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主动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差速器保护罩示意图。
图13是液压油缸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液压油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轮毂;2、第一支撑;3、半轴封板;4、液压油缸装置;5、封板油孔;6、第一半轴;7、差速器保护罩;8、第二支撑;9、第二轮毂;10、双向导槽;11、电磁拉杆;12、连接板;13、第一弹簧;14、外螺纹杆;15、第二弹簧;17、第一容纳腔;18、导杆;19、液压油导流孔;20、第二容纳腔;21、限位板;23、第一固定板;24、第二固定板;25、半轴内螺纹;26、第二液压油导流孔;27、梯形连接块;28、液压杆导向槽;29、半轴孔;30、第一旋转轴孔;31、从动齿轮;32、第一侧齿轮;33、主动齿轮;34、第一行星齿轮;35、第一旋转轴;36、保护罩容纳腔;37、第一连接条;38、第一固定轴;39、第二侧齿轮;40、第二行星齿轮;41、第二固定轴;42、第二连接条;43、液压油容纳腔;44、油缸桶;45、圆板;46、液压杆;47、推拉杆;48、第三液压油导流孔;49、连接盘;51、液压油道;52、第二半轴;53、活塞杆;54、第一液压杆导向槽;55、加速度感应器;56、第一液压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第一轮毂1、第一支撑2、半轴封板3、液压油缸装置4、封板油孔5、第一半轴6、差速器保护罩7、第二支撑8、第二轮毂9、双向导槽10、电磁拉杆11、连接板12、第一弹簧13、外螺纹杆14、第二弹簧15、第一容纳腔17、导杆18、液压油导流孔19、第二容纳腔20、限位板21、第一固定板23、第二固定板24、半轴内螺纹25、第二液压油导流孔26、梯形连接块27、液压杆导向槽28、半轴孔29、第一旋转轴孔30、从动齿轮31、第一侧齿轮32、主动齿轮33、第一行星齿轮34、第一旋转轴35、保护罩容纳腔36、第一连接条37、第一固定轴38、第二侧齿轮39、第二行星齿轮40、第二固定轴41、第二连接条42、连接盘49、液压油道51、第二半轴52、活塞杆53、第一液压杆导向槽54、加速度感应器55、第一液压油道56,如图1所示,其中差速器保护罩7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如图12所示,差速器保护罩7上开有半轴孔29和第一旋转轴孔30;如图11所示,第一旋转轴35一端连接在发动机上,且第一旋转轴35另一端插入差速器保护罩7内;如图11所示,主动齿轮33位于差速器保护罩7内,且主动齿轮33通过键与第一旋转轴35配合;如图6所示,第一半轴6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圆孔;如图2所示,第一半轴6通过轴承安装在差速器保护罩7上,且第一半轴6与半轴孔29旋转转配合;如图6所示,第二半轴52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圆孔;如图6所示,第二半轴52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中间位置处开有半轴内螺纹25;如图2所示,第二半轴52通过轴承安装在差速器保护罩7上,且第二半轴52与半轴孔29旋转转配合;如图11所示,从动齿轮31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半轴52上,从动齿轮31和主动齿轮33啮合;如图11所示,第一连接条37和第二连接条42安装在从动齿轮31的小端面上;如图11所示,第一侧齿轮32位于差速器保护罩内;如图11所示,第一侧齿轮32与第二半轴52通过键连接;如图11所示,第二侧齿轮39与第一半轴6通过键连接;如图11所示,第一侧齿轮32端面上安装有加速度感应器55;如图11所示,第一固定轴38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条37端面上;如图11所示,第一行星齿轮34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38上,且第一行星齿轮34齿与第一侧齿轮32和第二侧齿轮39啮合;如图11所示,第二固定轴41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条42端面上;如图11所示,第二行星齿轮40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轴41上,且第二行星齿轮40齿与第一侧齿轮32和第二侧齿轮39啮合;如图7所示,限位板21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第一半轴6开的圆孔内;导杆18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限位板21端面上;如图4、7所示,导杆18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多个双向导槽10;如图7所示,导杆18上开有贯通的液压油道51;如图4所示,电磁拉杆11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半轴6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电磁拉杆11与双向导槽10配合;如图3所示,导杆18一端的外圆面与第一半轴6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配合;如图7所示,活塞杆53的端面固定安装在导杆18的端面上;如图7所示,活塞杆53上开有贯通的油道与导杆18上的液压油道51相通;如图7所示,外螺纹杆14上开有两个贯通的圆孔,外螺纹杆14的端面固定安装在活塞杆53的端面上,且外螺纹杆14上所开的两个圆孔分别与液压油道51和第一液压油道56相通;如图5所示,外螺纹杆14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第二半轴52上所开的半轴内螺纹25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如图6所示,连接板12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52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连接板12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与活塞杆53的外圆面滑动配合;如图5所示,第一弹簧13位于连接板12和外螺纹杆14所形成第一容纳腔17内,第一弹簧13嵌套在活塞杆53外侧,第一弹簧1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2的端面上,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外螺纹杆14的端面上;如图6所示,第二固定板24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52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第二固定板24上开有圆孔;如图5所示,第二弹簧15位于外螺纹杆14和第二固定板24所形成第二容纳腔20内,第二弹簧1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外螺纹杆14的端面上,第二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24的端面上;如图5所示,第一固定板23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52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第一固定板23上开有圆孔;如图5所示,连接盘49位于第一固定板23和第二固定板24之间,且连接盘49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固定板23上所开的圆孔,连接盘49上开有贯通的液压油导流孔19,且液压油导流孔19与第二固定板24上所开的圆孔相通;如图1、2所示,两个半轴封板3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半轴6端面上和第二半轴52端面上,且两个半轴封板3端面上均开有封板油孔5;如图8、10所示,四个第一支撑2周向均匀的安装在第二半轴52外圆面上,且四个第一支撑2均靠近半轴封板3分布;如图9所示,第一轮毂1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一支撑2上,且第一轮毂1上开有液压杆导向槽28;如图8、10所示,四个第二支撑8周向均匀的安装在第一半轴6外圆面上,且四个第二支撑8均靠近半轴封板3分布;如图9所示,第二轮毂9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二支撑8上,且第二轮毂9上开有第二液压杆导向槽28;如图8所示,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2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8之间均安装有液压油缸装置4。
如图13、14所示,上述液压油缸装置4包括液压油容纳腔43、油缸桶44、梯形连接块27、圆板45、液压杆46、推拉杆47、第三液压油导流孔48,其中梯形连接块27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26;如图13所示,油缸桶44的端面固定安装在梯形连接块27上,且油缸桶44上开有液压油容纳腔43;如图13所示,油缸桶44的底部开有第三液压油导流孔48,且第二液压油导流孔26与第三液压油导流孔48相通;圆板45的外圆面与油缸桶44内圆面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如图13所示,推拉杆47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圆板45端面上;如图13所示,液压杆46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推拉杆47端面上。
如图8所示,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2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4中的梯形连接块27安装在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2之间;如图8所示,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2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4中的液压杆46与液压杆导向槽28滑动配合;如图8所示,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8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4中的梯形连接块27安装在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8之间;如图8所示,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8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4中的液压杆46与第二液压杆导向槽28滑动配合;如图8所示,液压油导流孔19与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2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4中的梯形连接块27上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26通过管道相连;如图8所示,外螺纹杆14上与第一液压油道56相通的圆孔与液压油导流孔19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如图8所示,液压油道51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8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4中的梯形连接块27上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26通过管道相连;如图8所示,液压油补偿箱安装在汽车底盘上,且液压油补偿箱与第一容纳腔17和第二容纳腔20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如图6所示,上述半轴内螺纹25的螺纹长度是第二半轴52长度的1/8-5/8之间。
如图6所示,上述半轴内螺纹25的螺纹长度是第二半轴52长度的3/8之间。
如图5所示,上述液压油导流孔19的孔径与第二固定板24上的圆孔的孔径尺寸大小相等。
如图14所示,上述液压杆46端面上安装有多个阻尼牙。
如图7所示,述液压油道51的孔径为4mm-6mm。
如图7所示,上述液压油道51的孔径为5mm。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汽车行走在泥泞道路上时,第一轮毂1突然陷入坑洼处时,通过差速器作用使第一轮毂1与第二轮毂9形成明显的速度差,第一轮毂1受到的阻力小,第二轮毂9受到的阻力大;此时加速度感应器55感应到第一轮毂1和第二轮毂9的速度差,加速度感应器55将这个速度差信号传递给电磁拉杆11;电磁拉杆11伸长插入双向导槽10内;第一半轴6与第二半轴52在主动齿轮33作用下会继续旋转,但是第二半轴52的转动速度高于第一半轴6的转动速度,使得导杆18在外螺纹杆14与半轴内螺纹25的螺纹配合下,向第二轮毂9靠近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容纳腔17的空间减小,第一容纳腔17内的液压油经过第一液压油道56、第一液压油道56与液压油导流孔19连接的管道、液压油导流孔19、液压油导流孔19与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2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4中的梯形连接块27上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26的安装管道、第二液压油导流孔26进入液压油容纳腔43,使得液压油容纳腔43空间增大,液压油将推动圆板45运动;圆板45带动推拉杆47运动;推拉杆47带动液压杆46运动;液压杆46将会伸出第一轮毂1上所开的液压杆导向槽28;此时的液压杆46将会对第一轮毂1起到一个支撑作用;此时发动机将扭矩传递给主动齿轮33,带动主动齿轮33旋转,主动齿轮33带动从动齿轮31旋转,从动齿轮31带动第一行星齿轮34和第二行星齿轮40旋转,第一行星齿轮34和第二行星齿轮40带动第一侧齿轮32和第二侧齿轮39旋转,其中第一行星齿轮34和第二行星齿轮40可将从动轮传递过来的扭矩一分为二,分给第一侧齿轮32和第二侧齿轮39,使第一半轴6和第二半轴52拥有不同的转速;第二半轴52将会带动第一轮毂1旋转,第一轮毂1将会带动液压杆46旋转,此时的液压杆46伸出第一轮毂1,达到增加第一轮毂1阻力的目的,使得第一轮毂1可以快速从淤泥中脱险;当汽车无法脱险时,驾驶员不会停车,此时的第一半轴6和第二半轴52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速度差,此时的外螺纹杆14在半轴内螺纹25的作用下继续靠近第二轮毂9运动;第一容纳腔17的液压油继续被压缩,使得液压油容纳腔43流入的液压油增多,压力增大,促使圆板45沿油缸桶44内壁向上运动,带动推拉杆47向上运动,促使液压杆46与液压杆导向槽28相对运动,此时液压杆46伸出第一轮毂1;液压油流入液压油容纳腔43越多,液压杆46伸出第一轮毂1越多,伸出的液压杆46会将第一轮毂1托起,使第一轮毂1脱离坑洼,汽车将成功脱险;当外螺纹杆14在半轴内螺纹25的作用下继续靠近第二轮毂9运动,外螺纹杆14会运动出半轴内螺纹25,发动机继续带动第一半轴6和第二半轴52旋转,外螺纹杆14会与第二半轴52上的圆孔发生空转,达到防止运动干涉的目的。第二轮毂9突然陷入坑洼处时,通过差速器作用使第一轮毂1与第二轮毂9形成明显的速度差,第二轮毂9受到的阻力小,第一轮毂1受到的阻力大;此时加速度感应器55感应到第一轮毂1和第二轮毂9的速度差,加速度感应器55将这个速度差信号传递给电磁拉杆11;电磁拉杆11伸长插入双向导槽10内;第一半轴6与第二半轴52在主动齿轮33作用下会继续旋转,但是第一半轴6的转动速度高于第二半轴52的转动速度,使得导杆18在外螺纹杆14与半轴内螺纹25的螺纹配合下,向第一轮毂1靠近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容纳腔17的空间增大,第二容纳腔20内的液压油经过液压油道51、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8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4中的梯形连接块27上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26和液压油道51的安装管道、第二液压油导流孔26进入液压油容纳腔43,使得液压油容纳腔43空间增大,液压油将推动圆板45运动;圆板45带动推拉杆47运动;推拉杆47带动液压杆46运动;液压杆46将会伸出第二轮毂9上所开的第二液压杆导向槽28;此时的液压杆46将会对第二轮毂9起到一个支撑作用;此时发动机将扭矩传递给主动齿轮33,带动主动齿轮33旋转,主动齿轮33带动从动齿轮31旋转,从动齿轮31带动第一行星齿轮34和第二行星齿轮40旋转,第一行星齿轮34和第二行星齿轮40带动第一侧齿轮32和第二侧齿轮39旋转,其中第一行星齿轮34和第二行星齿轮40可将从动轮传递过来的扭矩一分为二,分给第一侧齿轮32和第二侧齿轮39,使第一半轴6和第二半轴52拥有不同的转速;第一半轴6将会带动第二轮毂9旋转,第二轮毂9将会带动液压杆46旋转,此时的液压杆46伸出第二轮毂9,达到增加第二轮毂9阻力的目的,使得第二轮毂9可以快速从淤泥中脱险;当汽车无法脱险时,驾驶员不会停车,此时的第一半轴6和第二半轴52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速度差,此时的外螺纹杆14在半轴内螺纹25的作用下继续靠近第二轮毂9运动;第二容纳腔20的液压油继续被压缩,使得液压油容纳腔43流入的液压油增多,压力增大,促使圆板45沿油缸桶44内壁向上运动,带动推拉杆47向上运动,促使液压杆46与液压杆导向槽28相对运动,此时液压杆46伸出第二轮毂9;液压油流入液压油容纳腔43越多,液压杆46伸出第二轮毂9越多,伸出的液压杆46会将第二轮毂9托起,使第二轮毂9脱离坑洼,汽车将成功脱险;当外螺纹杆14在半轴内螺纹25的作用下继续远离第二轮毂9运动,外螺纹杆14会运动出半轴内螺纹25,发动机继续带动第一半轴6和第二半轴52旋转,外螺纹杆14会与第二半轴52上的圆孔发生空转,达到防止运动干涉的目的;脱险成功后,第一轮毂1和第二轮股相对加速度为零,将相同速度比信号传递给电磁拉杆11,当电磁拉杆11接受到信号时收缩退出双向导槽10,促使半轴恢复到原始工作状态,使汽车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是:导杆18在半轴上所开的贯通的圆孔内内运动控制液压油缸装置4进行活塞运动,使液压油缸装置4工作推出液压杆46,液压杆46伸出足够支撑第一轮毂与第二轮毂脱离泥潭的长度,促使汽车轮胎脱险成功;本发明通过液压油缸装置4使液压杆46伸出足够长度,在帮助汽车轮毂脱离泥潭有很好的实用效果。

Claims (7)

1.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轮毂、第一支撑、半轴封板、液压油缸装置、封板油孔、第一半轴、差速器保护罩、第二支撑、第二轮毂、双向导槽、电磁拉杆、连接板、第一弹簧、外螺纹杆、第二弹簧、第一容纳腔、导杆、液压油导流孔、第二容纳腔、限位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半轴内螺纹、第二液压油导流孔、梯形连接块、液压杆导向槽、半轴孔、第一旋转轴孔、从动齿轮、第一侧齿轮、主动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第一旋转轴、保护罩容纳腔、第一连接条、第一固定轴、第二侧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二固定轴、第二连接条、连接盘、液压油道、第二半轴、活塞杆、第一液压杆导向槽、加速度感应器、第一液压油道,其中差速器保护罩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差速器保护罩上开有半轴孔和第一旋转轴孔;第一旋转轴一端连接在发动机上,且第一旋转轴另一端插入差速器保护罩内;主动齿轮位于差速器保护罩内,且主动齿轮通过键与第一旋转轴配合;第一半轴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圆孔;第一半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差速器保护罩上,且第一半轴与半轴孔旋转转配合;第二半轴端面上开有贯通的圆孔;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中间位置处开有半轴内螺纹;第二半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差速器保护罩上,且第二半轴与半轴孔旋转转配合;从动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半轴上,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啮合;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安装在从动齿轮的小端面上;第一侧齿轮位于差速器保护罩内;第一侧齿轮与第二半轴通过键连接;第二侧齿轮与第一半轴通过键连接;第一侧齿轮端面上安装有加速度感应器;第一固定轴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条端面上;第一行星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行星齿轮齿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啮合;第二固定轴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条端面上;第二行星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二行星齿轮齿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啮合;限位板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第一半轴开的圆孔内;导杆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限位板端面上;导杆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多个双向导槽;导杆上开有贯通的液压油道;电磁拉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电磁拉杆与双向导槽配合;导杆一端的外圆面与第一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配合;活塞杆的端面固定安装在导杆的端面上;活塞杆上开有贯通的油道与导杆上的液压油道相通;外螺纹杆上开有两个贯通的圆孔,外螺纹杆的端面固定安装在活塞杆的端面上,且外螺纹杆上所开的两个圆孔分别与液压油道和第一液压油道相通;外螺纹杆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半轴内螺纹通过螺纹配合安装;连接板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连接板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与活塞杆的外圆面滑动配合;第一弹簧位于连接板和外螺纹杆所形成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弹簧嵌套在活塞杆外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端面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外螺纹杆的端面上;第二固定板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第二固定板上开有圆孔;第二弹簧位于外螺纹杆和第二固定板所形成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外螺纹杆的端面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的端面上;第一固定板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半轴上所开的圆孔的内圆面上,且第一固定板上开有圆孔;连接盘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且连接盘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固定板上所开的圆孔,连接盘上开有贯通的液压油导流孔,且液压油导流孔与第二固定板上所开的圆孔相通;两个半轴封板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半轴端面上和第二半轴端面上,且两个半轴封板端面上均开有封板油孔;四个第一支撑周向均匀的安装在第二半轴外圆面上,且四个第一支撑均靠近半轴封板分布;第一轮毂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一支撑上,且第一轮毂上开有液压杆导向槽;四个第二支撑周向均匀的安装在第一半轴外圆面上,且四个第二支撑均靠近半轴封板分布;第二轮毂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四个第二支撑上,且第二轮毂上开有第二液压杆导向槽;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之间均安装有液压油缸装置;
上述液压油缸装置包括液压油容纳腔、油缸桶、梯形连接块、圆板、液压杆、推拉杆、第三液压油导流孔,其中梯形连接块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油缸桶的端面固定安装在梯形连接块上,且油缸桶上开有液压油容纳腔;油缸桶的底部开有第三液压油导流孔,且第二液压油导流孔与第三液压油导流孔相通;圆板的外圆面与油缸桶内圆面通过滑动配合安装;推拉杆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圆板端面上;液压杆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推拉杆端面上;
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梯形连接块安装在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之间;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液压杆与液压杆导向槽滑动配合;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梯形连接块安装在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之间;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液压杆与第二液压杆导向槽滑动配合;液压油导流孔与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梯形连接块上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通过管道相连;外螺纹杆上与第一液压油道相通的圆孔与液压油导流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液压油道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之间安装的液压油缸装置中的梯形连接块上的第二液压油导流孔通过管道相连;液压油补偿箱安装在汽车底盘上,且液压油补偿箱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半轴内螺纹的螺纹长度是第二半轴长度的1/8-5/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半轴内螺纹的螺纹长度是第二半轴长度的3/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油导流孔的孔径与第二固定板上的圆孔的孔径尺寸大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杆端面上安装有多个阻尼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油道的孔径为4mm-6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油道的孔径为5mm。
CN201810454930.2A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 Active CN108621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4930.2A CN108621681B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4930.2A CN108621681B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1681A true CN108621681A (zh) 2018-10-09
CN108621681B CN108621681B (zh) 2019-12-10

Family

ID=63693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4930.2A Active CN108621681B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216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1242A (zh) * 2019-09-25 2019-11-22 山东福安达重汽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切换驱动的轮毂总成及单级驱动桥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8556A (en) * 1998-07-13 1999-08-17 Asha Corporation Differential speed-sensitive and torque-sensitive limited slip coupling
JP2002139119A (ja) * 2000-09-06 2002-05-17 Meritor Heavy Vehicle Technology Llc デュアルカム差動装置
CN2597222Y (zh) * 2003-01-17 2004-01-07 徐涛 汽车防滑控制器
WO2010005795A1 (en) * 2008-07-08 2010-01-14 Magna Powertrain Usa, Inc. Progressive coupling assembly with bi-directional roller clutch for pump disconnect
CN103557302A (zh) * 2013-10-16 2014-02-05 景水清 一种防滑差速器
CN103939570A (zh) * 2014-04-25 2014-07-23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式防滑自锁差速器
CN104482163A (zh) * 2014-11-28 2015-04-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锁止差速器及汽车
CN109130696A (zh) * 2018-05-14 2019-01-04 杨梅 一种基于气缸机构调节的汽车快速脱险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8556A (en) * 1998-07-13 1999-08-17 Asha Corporation Differential speed-sensitive and torque-sensitive limited slip coupling
JP2002139119A (ja) * 2000-09-06 2002-05-17 Meritor Heavy Vehicle Technology Llc デュアルカム差動装置
CN2597222Y (zh) * 2003-01-17 2004-01-07 徐涛 汽车防滑控制器
WO2010005795A1 (en) * 2008-07-08 2010-01-14 Magna Powertrain Usa, Inc. Progressive coupling assembly with bi-directional roller clutch for pump disconnect
CN103557302A (zh) * 2013-10-16 2014-02-05 景水清 一种防滑差速器
CN103939570A (zh) * 2014-04-25 2014-07-23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式防滑自锁差速器
CN104482163A (zh) * 2014-11-28 2015-04-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锁止差速器及汽车
CN109130696A (zh) * 2018-05-14 2019-01-04 杨梅 一种基于气缸机构调节的汽车快速脱险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1242A (zh) * 2019-09-25 2019-11-22 山东福安达重汽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切换驱动的轮毂总成及单级驱动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1681B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1902B (zh) 一种液压绞盘
CN104773140B (zh) 一种车用传动制动集成装置
CN103192660B (zh) 一种可张开式车轮及具有该车轮的水陆汽车
CN108621681A (zh) 一种基于液压杆控制的汽车脱险装置
CN107314063B (zh) 一种安装在半挂车轮辋上制动用液力减速器
CN202768795U (zh) 驱动桥和车辆
CN109340320A (zh) 一种轮边减速机
CN211715620U (zh) 一种汽车双筒减震器
CN105715704B (zh) 液体阻尼式制动系统
CN104879473A (zh) 一种离合器与外围组件结构
CN109130696A (zh) 一种基于气缸机构调节的汽车快速脱险的装置
CN103057348A (zh) 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
CN103009913A (zh) 车辆防滑轮盘
CN202790383U (zh) 回流式液压限滑差速器
CN209142109U (zh)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CN207539280U (zh) 双速齿轮组件
CN207072337U (zh) 液压弹簧储能驱动装置
CN106043587A (zh) 一种离心自动变速装置
CN104948703A (zh) 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CN205780616U (zh) 配有湿式制动组件的轮边减速器及作业机械
CN211227973U (zh) 传动系统和压路机
CN204900736U (zh)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CN211521434U (zh) 一种用于清障车的行星绞盘
CN204784560U (zh)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CN220060421U (zh) 差速器盘式驻车制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8

Address after: No.44 Xinxing Road, Xincheng Town, Ruian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Ruian Ruiha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8000 a group of Cheng Fan Village, Huangmei Town, Huangmei County, Huanggang, Hubei.

Applicant before: Feng P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