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7348A - 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7348A
CN103057348A CN2013100192312A CN201310019231A CN103057348A CN 103057348 A CN103057348 A CN 103057348A CN 2013100192312 A CN2013100192312 A CN 2013100192312A CN 201310019231 A CN201310019231 A CN 201310019231A CN 103057348 A CN103057348 A CN 103057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leeve
turning cylinder
outer ring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192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7348B (zh
Inventor
刘公雨
霍晓佩
马明旭
陈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3100192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573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57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7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7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73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属于机械式车辆制动蓄能车轮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差动方式,利用涡卷弹簧做蓄能元件,将车辆减速或刹车时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并存储起来,在车辆启动或加速时将能量释放。本发明包括车轮、左支撑轮辐、右支撑轮辐、第一固定轴、差动轮组支撑架及第二固定轴,在第一固定轴上套装有第一转动轴,车轮套装于第一转动轴的中部,在车轮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支撑轮辐和右支撑轮辐,差动轮组支撑架下端固定于第一固定轴上;第二固定轴安装在差动轮组支撑架的上端,其上套装有第二转动轴;涡卷弹簧安装于左支撑轮辐和右支撑轮辐之间的车轮的内部,涡卷弹簧外端固接于车轮上,涡卷弹簧内端固接于第一转动轴上。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式车辆制动蓄能车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国对制动耗能问题都十分重视,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现有车辆仍然以传统的摩擦方式刹车,公路上车辆减速和刹车很常见,而频繁的刹车制动将大量动能转化为热能浪费掉,并且造成刹车系统的较快磨损。
利用高效的蓄能装置将刹车制动能储存起来,并在自行车启动或加速时释放,具有很大节能与环保意义;涡卷弹簧蓄能机构布局于车轮内,并不占用车体空间。
如今已有人对涡卷弹簧应用于车轮蓄能进行研究。申请号为20101012964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控式制动节能车轮装置,申请号为20102013740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圈卷簧滚轮式制动节能车轮和申请号为201020137450.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单侧轮毂式节能车轮,都是将涡卷弹簧应用于车轮进行制动蓄能,但其涡卷弹簧储存能量的输出方式均为传统方式,导致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差动方式,利用涡卷弹簧做蓄能元件,将车辆减速或刹车时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并存储起来,在车辆启动或加速时将能量释放的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包括车轮、左支撑轮辐、右支撑轮辐、第一固定轴、差动轮组支撑架、第二固定轴、传动部分、蓄能部分及控制部分;
所述的传动部分包括第一超越链轮、第二超越链轮、大链轮、第一小链轮、第二小链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的蓄能部分设置为涡卷弹簧;所述的控制部分包括第一导柱、第一拨叉、第一复位弹簧、单向套筒、第二导柱、第二拨叉、第二复位弹簧、滑移套筒、制动摩擦片、摩擦盘、第三复位弹簧及销轴;
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下端固定于第一固定轴上,在所述的第一固定轴上套装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设置为相对于第一固定轴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在所述的第一转动轴右侧轴端依次固定套装有第一小链轮和摩擦盘,在所述的摩擦盘上连接有制动摩擦片的一端,所述的制动摩擦片的另一端与差动轮组支撑架上的销轴套装在一起;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接于销轴上,另一端与制动摩擦片相固接;在所述的第一转动轴左侧轴端套装有单向套筒,两者设置为键连接;所述的单向套筒包括套筒内圈和套筒外圈,所述的套筒外圈相对于套筒内圈正向可转动但反向不可动,所述的套筒内圈设置为相对于第一转动轴不可转动但轴向可移动;在所述的套筒内圈外筒壁设置有棘爪,在所述的套筒外圈内筒壁设置有棘轮槽,所述的棘爪与棘轮槽相配合;在所述的套筒外圈右侧端面设置有爪牙;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上靠近且平行于第一固定轴方向上安装有第一导柱;所述的第一拨叉的一端套装在第一导柱上,另一端与单向套筒的套筒外圈相配合;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与第一拨叉之间的第一导柱上套装有第一复位弹簧;
所述的车轮套装于第一转动轴的中部,在所述的车轮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支撑轮辐和右支撑轮辐,且在左支撑轮辐和右支撑轮辐中心处均设置有中心孔,所述的左支撑轮辐和右支撑轮辐通过中心孔套装于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的车轮设置为相对于第一转动轴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所述的第一超越链轮固装于右支撑轮辐外侧端面,且与右支撑轮辐的中心孔同心设置;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的内圈固装于左支撑轮辐外侧端面,且与左支撑轮辐的中心孔同心设置;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的内圈左侧端面设置有爪孔,且爪孔与单向套筒的套筒外圈上的爪牙相配合;所述的第一超越链轮包括内圈和外圈,其设置为内圈相对于外圈正向可转动但反向不可动;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设置为内圈相对于外圈正向可转动但反向不可动;
所述的第二固定轴安装在差动轮组支撑架的上端,其上套装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二转动轴设置为相对于第二固定轴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在所述的第二转动轴的左侧轴端固定套装有第二小链轮,在其右侧轴端依次套装有滑移套筒和大链轮;所述的第二转动轴与滑移套筒设置为键连接,所述的滑移套筒设置为相对于第二转动轴不可转动但轴向可移动,在其右侧端面设置有爪牙;所述的大链轮设置为相对于第二转动轴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在其左侧端面设置有爪孔,且爪孔与滑移套筒上的爪牙相配合;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上靠近且平行于第二固定轴方向上安装有第二导柱;所述的第二拨叉的一端套装在第二导柱上,另一端与滑移套筒相配合;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与第二拨叉之间的第二导柱上套装有第三复位弹簧;
所述的涡卷弹簧安装于左支撑轮辐和右支撑轮辐之间的车轮的内部,所述的涡卷弹簧外端固接于车轮上,所述的涡卷弹簧内端固接于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的大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第一小链轮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小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第二超越链轮的外圈相连接。
所述的大链轮通过卡簧限位于第二转动轴上。
所述的第一小链轮的齿数与第二小链轮的齿数相同,所述的大链轮的齿数设置为第一小链轮和第二小链轮的齿数的2倍,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的外圈齿数设置为第一小链轮和第二小链轮的齿数的1.5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差动方式使整体蓄能系统结构简单,涡卷弹簧蓄能机构布局于车轮内不占用车体空间,可轻松将涡卷弹簧储存的能量输出。
2、本发明可轻松实现节能和助力效果,在车辆刹车或减速时,能将动能采用机械方式存储起来,在启动或加速时将能量释放。
3、本发明应用范围广,在合理控制下符合车辆的行驶和刹车习惯,尤其适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等车辆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固定轴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固定轴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右支撑轮辐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左支撑轮辐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单向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应用在自行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超越链轮,2—车轮,3—涡卷弹簧外端,4—涡卷弹簧内端,5—左支撑轮辐,6—右支撑轮辐,7—单向套筒,8—第二超越链轮,9—第一小链轮,10—摩擦盘,11—套筒内圈,12—套筒外圈,13—第一转动轴,14—第一固定轴,15—第一拨叉,16—第一复位弹簧,17—第一导柱,18—制动摩擦片,19—第二复位弹簧,20—销轴,21—第一滚珠挡环,22—第二滚珠挡环,23—第三滚珠挡环,24—第四滚珠挡环,25—第一链条,26—第二链条,27—差动轮组支撑架,28—大链轮,29—卡簧,30—第二小链轮,31—第二转动轴,32—第二固定轴,33—第五滚珠挡环,34—第六滚珠挡环,35—滑移套筒,36—第二拨叉,37—第二导柱,38—第三复位弹簧,39—棘轮槽,40—棘爪,41—涡卷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包括车轮2、左支撑轮辐5、右支撑轮辐6、第一固定轴14、差动轮组支撑架27、第二固定轴32、传动部分、蓄能部分及控制部分;
所述的传动部分包括第一超越链轮1、第二超越链轮8、大链轮28、第一小链轮9、第二小链轮30、第一链条25、第二链条26、第一转动轴13和第二转动轴31;所述的蓄能部分设置为涡卷弹簧41;所述的控制部分包括第一导柱17、第一拨叉15、第一复位弹簧16、单向套筒7、第二导柱37、第二拨叉36、第二复位弹簧19、滑移套筒35、制动摩擦片18、摩擦盘10、第三复位弹簧38及销轴20;
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27下端固定于第一固定轴14上,在所述的第一固定轴14上套装有第一转动轴13,两者之间通过滚珠相配合,且第一转动轴13设置为相对于第一固定轴14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在所述的滚珠配合处外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滚珠挡环21和第二滚珠挡环22;在所述的第一转动轴13右侧轴端依次固定套装有第一小链轮9和摩擦盘10,在所述的摩擦盘10上连接有制动摩擦片18的一端,所述的制动摩擦片18的另一端与差动轮组支撑架27上的销轴20套装在一起;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19的一端固接于销轴20上,另一端与制动摩擦片18相固接;在所述的第一转动轴13左侧轴端套装有单向套筒7,两者设置为键连接;所述的单向套筒7包括套筒内圈11和套筒外圈12,所述的套筒外圈12相对于套筒内圈11正向可转动但反向不可动,套筒外圈12设置为可带动套筒内圈11沿第一转动轴13左右移动,所述的套筒内圈11设置为相对于第一转动轴13不可转动但轴向可移动;在所述的套筒内圈11外筒壁设置有棘爪40,在所述的套筒外圈12内筒壁设置有棘轮槽39,所述的棘爪40与棘轮槽39相配合;在所述的套筒外圈12右侧端面设置有爪牙;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27上靠近且平行于第一固定轴14方向上安装有第一导柱17;所述的第一拨叉15的一端套装在第一导柱17上,另一端与单向套筒7的套筒外圈12相配合;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27与第一拨叉15之间的第一导柱17上套装有第一复位弹簧16;
所述的车轮2套装于第一转动轴13的中部,在所述的车轮2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支撑轮辐5和右支撑轮辐6,且在其中心处均设置有中心孔,所述的左支撑轮辐5和右支撑轮辐6通过中心孔套装于第一转动轴13上,左支撑轮辐5和右支撑轮辐6与第一转动轴13之间通过滚珠相配合,在所述的滚珠配合处外侧分别安装有第三滚珠挡环23和第四滚珠挡环24;所述的车轮2设置为相对于第一转动轴13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所述的第一超越链轮1固装于右支撑轮辐6外侧端面,且与右支撑轮辐6的中心孔同心设置;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8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8的内圈固装于左支撑轮辐5外侧端面,且与左支撑轮辐5的中心孔同心设置;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8的内圈左侧端面设置有爪孔,且爪孔与单向套筒7的套筒外圈12上的爪牙相配合;所述的第一超越链轮1包括内圈和外圈,其设置为内圈相对于外圈正向可转动但反向不可动;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8设置为内圈相对于外圈正向可转动但反向不可动;
所述的第二固定轴32安装在差动轮组支撑架27的上端,其上套装有第二转动轴31,两者之间通过滚珠相配合,且第二转动轴31设置为相对于第二固定轴32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在所述的滚珠配合处外侧分别安装有第五滚珠挡环33和第六滚珠挡环34;在所述的第二转动轴31的左侧轴端固定套装有第二小链轮30,在其右侧轴端依次套装有滑移套筒35和大链轮28;所述的第二转动轴31与滑移套筒35设置为键连接,所述的滑移套筒35设置为相对于第二转动轴31不可转动但轴向可移动,在其右侧端面设置有爪牙;所述的大链轮28设置为相对于第二转动轴31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在其左侧端面设置有爪孔,且爪孔与滑移套筒35上的爪牙相配合;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27上靠近且平行于第二固定轴32方向上安装有第二导柱37;所述的第二拨叉36的一端套装在第二导柱37上,另一端与滑移套筒35相配合;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27与第二拨叉36之间的第二导柱37上套装有第三复位弹簧38;
所述的涡卷弹簧41安装于左支撑轮辐5和右支撑轮辐6之间的车轮2的内部,所述的涡卷弹簧外端3固接于车轮2上,所述的涡卷弹簧内端4固接于第一转动轴13上;所述的大链轮28通过第一链条25与第一小链轮9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小链轮30通过第二链条26与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相连接。
所述的大链轮28通过卡簧29限位于第二转动轴31上。
所述的第一小链轮9的齿数与第二小链轮30的齿数相同,所述的大链轮28的齿数设置为第一小链轮9和第二小链轮30的齿数的2倍,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齿数设置为第一小链轮9和第二小链轮30的齿数的1.5倍。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使用过程:
1、车辆自由行驶:
该状态下第一复位弹簧16、第二复位弹簧19和第三复位弹簧38均处于复位状态,单向套筒7的套筒外圈12上的爪牙与第二超越链轮8的内圈上的爪孔相啮合,滑移套筒35上的爪牙与大链轮28上的爪孔相啮合,制动摩擦片18与摩擦盘10为分离状态。此时,在车辆动力源的驱动下,第一超越链轮1的外圈正向转动带动内圈转动,并带动右支撑轮辐6正向转动,从而使车轮2正向前进。此时,车轮2通过涡卷弹簧41带动第一转动轴13同向同角速度转动,并带动单向套筒7的套筒内圈11、摩擦盘10和第一小链轮9正向转动,第一小链轮9通过第一链条25带动大链轮28正向转动,大链轮28通过滑移套筒35带动第二转动轴31正向转动,并带动第二小链轮30正向转动,第二小链轮30通过第二链条26带动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正向转动;由于第一小链轮9的齿数与第二小链轮30的齿数相同,大链轮28的齿数为第一小链轮9和第二小链轮30的齿数的2倍,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的齿数为第一小链轮9和第二小链轮30的齿数的1.5倍,所以,第一小链轮9与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的传动比为3:1,而此时第二超越链轮8的内圈与车轮2和第一小链轮9的转速相同,因此,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转速低于内圈的转速,实现超越,故互不干涉,车辆正常前行。
2、车辆减速或刹车:
在控制系统驱动下,制动摩擦片18绕销轴20转动并压紧正在旋转的摩擦盘10,使摩擦盘10相对第一固定轴14停止转动;此时,摩擦盘10带动第一转动轴13停止转动,单向套筒7的套筒内圈11随之停止转动,第一转动轴13通过第一小链轮9、第一链条25、大链轮28、滑移套筒35、第二转动轴31、第二小链轮30及第二链条26,促使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停止转动;此时,车轮2在车辆惯性作用下仍然相对于第一固定轴14正向转动,并带动涡卷弹簧外端3正向转动,而涡卷弹簧内端4随第一转动轴13相对于第一固定轴14保持静止状态,于是,动能便转化为涡卷弹簧41弹性势能储存起来,并同时实现车辆的减速或刹车。在此过程中,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相对于第一固定轴14保持静止,第二超越链轮8的内圈随车轮2保持正向转动,实现超越,故互不干涉;单向套筒7的套筒外圈12在第二超越链轮8的内圈带动下正向转动,而单向套筒7的套筒内圈11为静止状态,因此,套筒外圈12上的棘轮槽39与套筒内圈11上的棘爪40不发生作用,故互不干涉。
3、停止制动:
制动结束后,控制系统的驱动力撤消,制动摩擦片18在第二复位弹簧19的作用力下复位,与摩擦盘10分离,车辆恢复自由行驶状态。此时,在蓄能后的涡卷弹簧41的反转力矩作用下,第一转动轴13相对于车轮2有正向转动趋势,并带动单向套筒7的套筒内圈11相对于套筒外圈12有正向转动趋势,此时,套筒内圈11上的棘爪40与套筒外圈12上的棘轮槽39发生作用,阻止二者相对转动,从而将蓄能后的涡卷弹簧41锁住。
4、车辆启动或加速:
在控制系统驱动下,第一拨叉15向左移动,带动单向套筒7向左移动,使单向套筒7的套筒外圈12上的爪牙脱离第二超越链轮8的内圈上的爪孔。此时,在蓄能后的涡卷弹簧41的反转力矩作用下,第一转动轴13相对于车轮2正向转动,并通过第一小链轮9、第一链条25、大链轮28、滑移套筒35、第二转动轴31、第二小链轮30及第二链条26,带动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正向转动,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将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内圈使之正向转动,从而带动车轮2正向转动。如前面所述,第一小链轮9与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的传动比为3:1,而此时车轮2的转速与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转速相同,故第一转动轴13与车轮2的传动比同为3:1,即车轮2为正向转动,但其转速低于同向转动的第一转动轴13的转速,如此,在车轮2与第一转动轴13同为正向转动状态下,涡卷弹簧41储存的能量得以释放,并且同时驱动车轮2正向转动,从而驱使车辆向前启动或加速。当能量释放完毕后,控制系统的驱动力撤消,第一拨叉15在第一复位弹簧16的作用力下复位,并带动单向套筒7右移动,单向套筒7的套筒外圈12上的爪牙与第二超越链轮8的内圈上的爪孔相啮合,车辆恢复自由行驶状态。
5、车辆后退:
在控制系统作用下,第二拨叉36向左移动,带动滑移套筒35向左移动,促使滑移套筒35上的爪牙与大链轮28上的爪孔脱离。此时,当车轮2反向转动,通过第二超越链轮8的内圈带动外圈反向转动,同时带动单向套筒7的套筒外圈12反向转动,此时单向套筒7的套筒外圈12上的棘轮槽39与套筒内圈11上的棘爪40发生作用,套筒外圈12带动套筒内圈11反向转动,并带动第一转动轴13反向转动,通过第一小链轮9和第一链条25带动大链轮28反向转动;第二超越链轮8的外圈通过第二链条26、第二小链轮30及第二转动轴31,带动滑移套筒35反向转动;由于此时大链轮28与滑移套筒35分离,故互不干涉,车辆能够实现后退。后退结束后,控制系统的驱动力撤消,第二拨叉36在第三复位弹簧38作用力下向右移动复位,滑移套筒35上的爪牙与大链轮28上的爪孔相啮合,车辆恢复自由行驶状态。

Claims (3)

1.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左支撑轮辐、右支撑轮辐、第一固定轴、差动轮组支撑架、第二固定轴、传动部分、蓄能部分及控制部分;
所述的传动部分包括第一超越链轮、第二超越链轮、大链轮、第一小链轮、第二小链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的蓄能部分设置为涡卷弹簧;所述的控制部分包括第一导柱、第一拨叉、第一复位弹簧、单向套筒、第二导柱、第二拨叉、第二复位弹簧、滑移套筒、制动摩擦片、摩擦盘、第三复位弹簧及销轴;
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下端固定于第一固定轴上,在所述的第一固定轴上套装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设置为相对于第一固定轴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在所述的第一转动轴右侧轴端依次固定套装有第一小链轮和摩擦盘,在所述的摩擦盘上连接有制动摩擦片的一端,所述的制动摩擦片的另一端与差动轮组支撑架上的销轴套装在一起;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接于销轴上,另一端与制动摩擦片相固接;在所述的第一转动轴左侧轴端套装有单向套筒,两者设置为键连接;所述的单向套筒包括套筒内圈和套筒外圈,所述的套筒外圈相对于套筒内圈正向可转动但反向不可动,所述的套筒内圈设置为相对于第一转动轴不可转动但轴向可移动;在所述的套筒内圈外筒壁设置有棘爪,在所述的套筒外圈内筒壁设置有棘轮槽,所述的棘爪与棘轮槽相配合;在所述的套筒外圈右侧端面设置有爪牙;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上靠近且平行于第一固定轴方向上安装有第一导柱;所述的第一拨叉的一端套装在第一导柱上,另一端与单向套筒的套筒外圈相配合;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与第一拨叉之间的第一导柱上套装有第一复位弹簧;
所述的车轮套装于第一转动轴的中部,在所述的车轮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支撑轮辐和右支撑轮辐,且在左支撑轮辐和右支撑轮辐中心处均设置有中心孔,所述的左支撑轮辐和右支撑轮辐通过中心孔套装于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的车轮设置为相对于第一转动轴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所述的第一超越链轮固装于右支撑轮辐外侧端面,且与右支撑轮辐的中心孔同心设置;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的内圈固装于左支撑轮辐外侧端面,且与左支撑轮辐的中心孔同心设置;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的内圈左侧端面设置有爪孔,且爪孔与单向套筒的套筒外圈上的爪牙相配合;所述的第一超越链轮包括内圈和外圈,其设置为内圈相对于外圈正向可转动但反向不可动;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设置为内圈相对于外圈正向可转动但反向不可动;
所述的第二固定轴安装在差动轮组支撑架的上端,其上套装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二转动轴设置为相对于第二固定轴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在所述的第二转动轴的左侧轴端固定套装有第二小链轮,在其右侧轴端依次套装有滑移套筒和大链轮;所述的第二转动轴与滑移套筒设置为键连接,所述的滑移套筒设置为相对于第二转动轴不可转动但轴向可移动,在其右侧端面设置有爪牙;所述的大链轮设置为相对于第二转动轴可转动但轴向不可动,在其左侧端面设置有爪孔,且爪孔与滑移套筒上的爪牙相配合;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上靠近且平行于第二固定轴方向上安装有第二导柱;所述的第二拨叉的一端套装在第二导柱上,另一端与滑移套筒相配合;在所述的差动轮组支撑架与第二拨叉之间的第二导柱上套装有第三复位弹簧;
所述的涡卷弹簧安装于左支撑轮辐和右支撑轮辐之间的车轮的内部,所述的涡卷弹簧外端固接于车轮上,所述的涡卷弹簧内端固接于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的大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第一小链轮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小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第二超越链轮的外圈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链轮通过卡簧限位于第二转动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小链轮的齿数与第二小链轮的齿数相同,所述的大链轮的齿数设置为第一小链轮和第二小链轮的齿数的2倍,所述的第二超越链轮的外圈齿数设置为第一小链轮和第二小链轮的齿数的1.5倍。
CN201310019231.2A 2013-01-18 2013-01-18 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57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19231.2A CN103057348B (zh) 2013-01-18 2013-01-18 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19231.2A CN103057348B (zh) 2013-01-18 2013-01-18 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7348A true CN103057348A (zh) 2013-04-24
CN103057348B CN103057348B (zh) 2014-11-05

Family

ID=48100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923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57348B (zh) 2013-01-18 2013-01-18 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5734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5860A (zh) * 2014-05-23 2014-09-03 东北大学 一种用于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节能助力挂载装置
FR3022203A1 (fr) * 2014-06-11 2015-12-18 Bruno Civardi Economiseur mecanique d'energie necessaire a la rotation d'une roue ayant des phases de freinage. il accumule l'energie de freinage d'une roue mecaniquement pour une aide a la rotation ulterieure
WO2019007122A1 (zh) * 2017-11-27 2019-01-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能量回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2536636A (zh) * 2020-11-23 2021-03-23 北京迪蒙斯巴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上的转动轴制动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58555A1 (fr) * 1984-01-23 1985-07-26 Menache Rene Dispositif amovible de recuperation et accumulation d'energie mecanique
DD274197A1 (de) * 1988-07-21 1989-12-13 Leipzig Chemieanlagen Fahrzeugrad mit eigenfederung
CN1085860A (zh) * 1993-05-05 1994-04-27 刘春华 自行车储能制动器
CN2659789Y (zh) * 2003-12-18 2004-12-01 刘冰 自重加力弹簧助力自行车
KR20100003566A (ko) * 2008-07-01 2010-01-11 노희운 태엽을 구비한 자전거
CN201777369U (zh) * 2010-07-20 2011-03-30 蔡福 机械储能式半自动自行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58555A1 (fr) * 1984-01-23 1985-07-26 Menache Rene Dispositif amovible de recuperation et accumulation d'energie mecanique
DD274197A1 (de) * 1988-07-21 1989-12-13 Leipzig Chemieanlagen Fahrzeugrad mit eigenfederung
CN1085860A (zh) * 1993-05-05 1994-04-27 刘春华 自行车储能制动器
CN2659789Y (zh) * 2003-12-18 2004-12-01 刘冰 自重加力弹簧助力自行车
KR20100003566A (ko) * 2008-07-01 2010-01-11 노희운 태엽을 구비한 자전거
CN201777369U (zh) * 2010-07-20 2011-03-30 蔡福 机械储能式半自动自行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5860A (zh) * 2014-05-23 2014-09-03 东北大学 一种用于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节能助力挂载装置
CN104015860B (zh) * 2014-05-23 2016-04-20 东北大学 一种用于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节能助力挂载装置
FR3022203A1 (fr) * 2014-06-11 2015-12-18 Bruno Civardi Economiseur mecanique d'energie necessaire a la rotation d'une roue ayant des phases de freinage. il accumule l'energie de freinage d'une roue mecaniquement pour une aide a la rotation ulterieure
WO2019007122A1 (zh) * 2017-11-27 2019-01-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能量回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2536636A (zh) * 2020-11-23 2021-03-23 北京迪蒙斯巴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上的转动轴制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7348B (zh)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7348B (zh) 一种采用差动方式输出能量的涡卷弹簧蓄能车轮
CN100393544C (zh) 发条式汽车蓄能起步装置和方法
CN102481965A (zh) 双轮车和双轮车的应用
CN102897274A (zh) 一种机械式制动能量回收自行车
CN103448816A (zh) 一种丘陵山区微型适时四驱农业运输车
CN201358127Y (zh) 门式起重机车轮的制动器
CN107830076A (zh) 离合锁组件及飞轮组件及自行车组或电动车组
CN203268280U (zh) 一种涡卷弹簧蓄能自行车
CN201633460U (zh) 单侧轮毂式节能车轮
CN103935450B (zh) 助力自行车及助力方法
ITPA20100032A1 (it) Dispositivo per il recupero energetico per impianti frenanti di veicoli.
CN202782474U (zh) 滚珠限位式重复折展锁解车轮机构
CN203766417U (zh) 泄气保用轮胎
CN107650667A (zh)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钢绳驱动汽车
CN202863415U (zh) 一种液压履带式拖拉机制动系统
CN209700870U (zh) 一种正反双向踩踏自行车驱动装置
CN202175011U (zh) 直驱万向轮防撞防翻轻型汽车电动汽车安全保护装置
CN101791977B (zh) 卷簧滚齿轮制动节能轮装置
CN101879841A (zh) 一种自行车后轴总成
CN206615326U (zh) 一种储能助力式自行车刹车装置
CN207814338U (zh) 自行车飞轮
CN205686507U (zh) 一种全轮同相位驱动小车
CN201816411U (zh) 一种自行车后轴总成
CN211798788U (zh) 特技漂移玩具车
CN103133622B (zh) 动力损失的回收再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