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0736U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00736U CN204900736U CN201520455723.0U CN201520455723U CN204900736U CN 204900736 U CN204900736 U CN 204900736U CN 201520455723 U CN201520455723 U CN 201520455723U CN 204900736 U CN204900736 U CN 2049007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ntral siphon
- oil
- differential
- differential gear
- damp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0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153246 Antero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5 Ef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3298 conjugation with cellular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6 head m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1037 unidirectional conju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差速器且具有减振效果好、当两个半轴的差速大于设定值时能够使两个半轴同步转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差速器通过能力的问题。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包括行星轮架、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滑套、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滑套设有第二单向阀、齿形环槽和长条槽,第一轴管设有进油孔和滑第一驱动块,进油孔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轴管设有出油孔和滑动插接在长条槽内的第二驱动块,行星轮架设有定摩擦片,第二半轴齿轮设有液压缸,液压缸设有推塞、限流孔和连接孔,推塞连接有同定摩擦片配合的动摩擦片,限流孔和进油孔连接在一起,连接孔同出油孔连接在一起,半轴齿轮设有减振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差速器,尤其涉及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一种能使旋转运动自一根轴传至两根轴,并使后者相互间能以不同转速旋转的差动机构。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800533570、公开日为2013年8月21日、名称为“电气触发的锁止式差速器”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现有结构的汽车差速器,汽车差速器包括行星轮架和位于行星轮架内的两个半轴齿轮。使用时汽车的左右半轴(当为中间差速器时则为前后轴)穿过半轴安装孔而伸入行星轮架内后一一对应地同两个半轴齿轮连接在一起,通过半轴齿轮驱动而进行转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入润滑油以对差速器进行润滑以延长寿命。
现有的差数器存在以下不足:路面振动经半轴的轴颈传动给差速器的量大,即减振效果差;当汽车在坏路上行驶时,会严重影响通过能力。例如当汽车的一个驱动轮陷入泥泞路面时,虽然另一驱动轮在良好路面上,汽车却往往不能前进(俗称打滑)。此时在泥泞路面上的驱动轮原地滑转,在良好路面上的车轮却静止不动。这是因为在泥泞路面上的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较小,路面只能通过此轮对半轴作用较小的反作用力矩,因此差速器分配给此轮的转矩也较小,尽管另一驱动轮与良好路面间的附着力较大,但因平均分配转矩的特点,使这一驱动轮也只能分到与滑转驱动轮等量的转矩,以致驱动力不足以克服行驶阻力,汽车不能前进,而动力则消耗在滑转驱动轮上。此时加大油门不仅不能使汽车前进,反而浪费燃油,加速机件磨损,尤其使轮胎磨损加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效果好、当两个半轴的差速大于设定值时能够使两个半轴同步转动的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解决了现有的差速器减振效果差、当汽车在坏路上行驶时会严重影响通过能力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包括行星轮架、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滑套、套设在滑套一端的通过所述第一半轴齿轮驱动而转动的第一轴管和套设在滑套另一端的通过所述第二半轴齿轮驱动而转动的第二轴管,所述行星齿轮同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都啮合在一起,所述滑套设有朝向第二轴管内部开启的第二单向阀、沿滑套周向延伸的齿形环槽和沿滑套的轴向延伸的长条槽,所述第一轴管设有进油孔和滑动插接在所述齿形环槽内的第一驱动块,所述进油孔设有朝向第一轴管内部开启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轴管设有出油孔和滑动插接在所述长条槽内的第二驱动块,所述行星轮架连接有定摩擦片,所述第二半轴齿轮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设有推塞、限流孔和连接孔,所述推塞连接有同所述定摩擦片配合的动摩擦片,所述限流孔和所述进油孔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孔同所述出油孔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都设有轴颈,所述轴颈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沿轴颈周向分布的减振结构。使用时在第一轴管、第二轴管、液压缸和滑套内都填充上液压油,当两个半轴齿轮的转速相同时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的转速也相同,滑套只转动。当两个半轴齿轮的转速不同即产生差数时,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也产生转速差,该转速差在齿形滑槽和第一驱动块的配合作用下使得滑套随着第二轴管转动的同时还作轴向移动。当滑套朝向第二轴管移动时,由于压差的作用第一单向阀开启且第二单向阀关门,第二轴管内的压力上升使得第二轴管内的液压油经连接孔流向液压缸、液压缸内的液压油经限流孔回流向第一轴管,差速越大则要求通过限流孔的流量越大,而由于限流孔的限流作用、当流量达到限流孔设计峰值时则会使得推塞移动,推塞驱动动摩擦片动定摩擦片抵紧而锁止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半轴固接在一起而同步转动以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也即防止产生打滑现象),同步转动后随着液压缸中的液压油经限流孔流出,动摩擦片和定摩擦片受到的压紧力下降而能够产生相对转动,使得两个半轴齿轮(即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又能够正常差速。当滑套朝向第一轴管移动时,由于压差的作用第一单向阀关闭且第二单向阀开启,从而使得液压油补充到第二轴管和滑套所围成的空间内,以便下一次差速到达设定值时能够驱动推塞。差数需要控制在多少范围则通过改变限流孔的最大流量来限定即可。齿形滑槽可以设计为只有一个齿的结构形式。在轴颈上设置减振结构,能够降低振动经轴颈传动给差速器内部的量,所以减振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减振结构包括沿所述轴颈的径向依次抵接在一起的调节螺母、芯套、小端朝向芯套的蝶形弹簧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接有穿过所述蝶形弹簧和芯套后同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在一起的调节螺杆,所述芯套外连接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外连接有质量圈,所述橡胶圈设有压住蝶形弹簧的锥台形沉孔。减振结构的质量圈为减振结构提供质量M,橡胶圈为减振结构提供刚度和阻尼,通过减振结构的橡胶圈将振动能量转换为摩擦热能消耗掉。通过调整质量块圈的重量和橡胶圈的硬度可以调整减振结构的刚度和阻尼,使减振结构的模态频率与汽车行走共振时的频率一致;通过旋转调节螺母调节弹性垫板的预压力,可以扩大调整减振结构刚度和阻尼的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芯套内设有橡胶衬套。可以避免芯套的内周面与调节螺杆擦碰产生振动噪声。
作为优选,所述的芯套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个伸入橡胶圈中的芯套部连接环,所述质量圈的内周面设有若干个伸入所述橡胶圈中的质量圈部连接环。连接更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块同所述第一轴管转动连接在一起。能够降低第一驱动块同齿形环槽之间的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块包括连接段和两个同连接段连接在一起的驱动段,所述连接段同所述第一轴管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段滑动插接在所述齿形环槽内。能够降低第一驱动块经过齿形环槽的齿顶和齿底处时产生的振动,使得本实用新型运行时的平稳性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段为圆形结构,所述驱动段同所述连接段转动连接在一起。能够进一步降低振动和第一驱动块同齿形环槽之间的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行星齿轮内设有加油机构,所述加油机构包括出油口、补气口、密封头、驱动密封头密封住出油口的第一弹簧、缸体和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割为气腔和油腔,所述活塞设有朝向气腔开启的单向阀,所述活塞通过连杆同所述密封头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油口通过油道同所述油腔相连通,所述补气口通过气道同所述气腔相连通,所述出油口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的齿顶,所述密封头伸出所述行星齿轮的齿顶的距离大于所述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的齿顶隙。使用时,在油腔内装上润滑油,行星轮轴转动时带动行星齿轮转动,当行星齿轮转动到设有出油口的齿同半轴齿轮啮合在一起时,行星齿轮的齿槽驱动密封头缩进齿轮内,密封条内缩时使第一弹簧储能的同时还通过连杆驱动活塞朝向油腔移动而驱动油腔内润滑油经油道流向出油口而流到加油腔从而实现对齿轮的润滑;当密封头同齿槽错开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密封头重新密封住出油口,密封头移动的过程驱动活塞朝向气腔移动,此时由于油腔中的油已经部分流出、故油腔内的压力小于气腔的压力,单向阀开启而使得空气补充到油腔中和将加油腔中多余的有回收进油腔中,使得下一次活塞挤压油腔时润滑油能够可靠地流出。实现了自动润滑。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润滑时会产生飞溅现象而导致润滑效果下降的不足。
作为优选,所述行星轮架为壳体结构,所述行星轮架和半轴齿轮围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密封腔内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及时将行星齿轮转动时产生的热量散失掉,防止温度上升过高而影响连接板的摩擦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外架,所述第一轴管、第二轴管和第二半轴齿轮都转动连接于所述外架,所述进油孔的进口端位于所述第一轴管的端面,所述出油孔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第二轴管的端面,所述限流孔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的同所述外架连接的部位,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同所述外架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都沿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的周向延伸,所述连接孔同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所述限流孔同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所述外架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槽与进油孔的第一流道和连通第一环形槽与出油孔的第二流道。能够在产生差数时可靠地将限流孔与进油孔、出油孔与连接孔可靠地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能够将两个半轴齿轮的转速差限制在设定差值范围内,当超过设定值而导致行星齿轮转速过快时两个半轴能够同步转动,提高了汽车的通过能力及能够防打滑;能够根据需要将半轴齿轮的转速变换后去驱动轴管,使得控制滑套时更为方便;减振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轴管、滑套和第二轴管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驱动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啮合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减振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行星轮架1、复位弹簧11、从动齿轮12、外架2、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第一环形槽23、第二环形槽24、定摩擦片3、动摩擦片4、减振结构5、安装板51、蝶形弹簧52、芯套53、芯套部连接环531、调节螺母54、锁紧螺母55、调节螺杆56、橡胶衬套57、橡胶圈58、锥台形沉孔581、质量圈59、质量圈部连接环591、行星齿轮6、齿顶61、行星轮轴62、半轴齿轮7、第一半轴齿轮7-1、第二半轴齿轮7-2、轴颈71、内花键72、第一轴管73、进油孔731、第一驱动块734、连接段7341、驱动段7342、第一扇形齿轮735、第二扇形齿轮736、第一中间轴737、第三扇形齿轮738、第四扇形齿轮739、液压缸75、第一单向阀76、第二轴管77、限流孔771、出油孔772、连接孔773、第二驱动块774、第五扇形齿轮775、第六扇形齿轮776、第二中间轴777、第七扇形齿轮778、第八扇形齿轮779、推塞78、加油机构8、出油口81、补气口82、密封头83、第一弹簧84、缸体85、气腔851、油腔852、活塞86、单向阀861、连杆862、油道87、气道88、滑套9、齿形环槽91、长条槽92、第二单向阀93、密封头伸出行星齿轮的齿顶的距离L1、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的齿顶隙L2、两个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所围成的区域S1、密封腔S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包括外架2、行星轮架1、第一轴管73、第二轴管77和滑套9。
外架2设有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第一环形槽23和第二环形槽24。
行星轮架1为壳体结构。行星轮架1的外部连接有从动齿轮12。从动齿轮12为齿圈。行星轮架1的左右两端各转动连接有一个半轴齿轮7。半轴齿轮7设有轴颈71。轴颈71外周面设有若干个沿轴颈周向分布的减振结构5。减振结构5包括安装板51和质量圈59。安装板51和质量圈59沿轴颈71的径向分布。半轴齿轮7通过轴颈71转动连接于行星轮架1。轴颈71为管状结构。轴颈71还转动连接于外架2。轴颈71内设有内花键72。行星轮架1还转动连接有两根行星轮轴62。行星轮轴62连接有行星齿轮6。行星齿轮6都同时同两个半轴齿轮7啮合在一起。行星轮架1还固接有定摩擦片3。定摩擦片3位于两个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所围成的区域S1外。定摩擦片3为环形结构。行星轮架1和半轴齿轮7围成密封腔S2。密封腔S2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密封腔S2内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密封腔S2还填充有润滑油。两个半轴齿轮7分布为第一半轴齿轮7-1和第二半轴齿轮7-2。
第一环形槽23和第二环形槽24位于第二半轴齿轮7-2同外架2的连接处。第一环形槽23和第二环形槽24都沿第二半轴齿轮7-2的周向延伸。第二半轴齿轮7-2设有液压缸75。液压缸75设有推塞78、限流孔771和连接孔773。推塞78连接有动摩擦片4。动摩擦片4位于两个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所围成的区域S1外。连接孔773同第一环形槽23连通。限流孔771同第二环形槽24连通。
第一轴管73转动连接于外架2。第一轴管73设有第一扇形齿轮735。第一扇形齿轮735同第二扇形齿轮736啮合在一起。第二扇形齿轮736连接于第一中间轴737的一端。第一中间轴73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扇形齿轮738。第三扇形齿轮738同第四扇形齿轮739啮合在一起。第四扇形齿轮739连接于第一半轴齿轮7-1的轴颈。第一轴管73设有进油孔731。进油孔731的进口端位于第一轴管73的端面。进油孔731通过第一流道21同第二环形槽24连通。进油孔731设有朝向第一轴管内部开启的第一单向阀76。
第二轴管77转动连接于外架2。第二轴管77设有第五扇形齿轮775。第五扇形齿轮775同第六扇形齿轮776啮合在一起。第六扇形齿轮776连接于第二中间轴777的一端。第二中间轴77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七扇形齿轮778。第七扇形齿轮778同第八扇形齿轮779啮合在一起。第八扇形齿轮779连接于第二半轴齿轮7-2的轴颈。第二轴管77设有出油孔772。出油孔772的出口端位于第二轴管77的端面。出油孔772通过第二流道22同第一环形槽23连通。
滑套9同时滑动穿设在第一轴管73和第二轴管77内。滑套9设有朝向第二轴管77内部开启的第二单向阀93(即第二单向阀93为图中朝右开启的)。
行星轮架1还还设有使动摩擦片4和定摩擦片3分开的复位弹簧11。
参见图2,第一轴管73设有若干第一驱动块734。第一驱动块734沿第一轴管73的周向分布。第一驱动块734包括连接段7341和驱动段7342。连接段7341同第一轴管73转动连接在一起。驱动段7342同连接段7341转动连接在一起。连接段7341的转动轴线和驱动段7342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二轴管77设有第二驱动块774。第二驱动块774同第二轴管77转动连接在一起。滑套9的外周面设有齿形环槽91和若干条长条槽92。长条槽92沿滑套9的轴向延伸。长条槽92沿滑套9的周向分布。第一驱动块734通过驱动段7342滑动插接在齿形环槽91内。第二驱动块774滑动插接在长条槽92内。
参见图3,齿形环槽91沿滑套9周向延伸。长条槽92至少有两条(对应地第二驱动块的数量同长条槽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地插接在长条槽中)。长条槽92沿滑套9的周向分布。驱动段插接在所述齿形环槽内。齿形环槽91各处的槽宽相等。齿形环槽91的断面为矩形。驱动段7342(参见图2)沿齿形环槽宽度方向的两侧都同齿形环槽91的侧壁抵接在一起。
参见图4,驱动段7342为圆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为圆柱形,其它如圆球、圆锥和圆台形都可以)。驱动段7342有两个。驱动段7342的直径同齿形环槽91(参见图3)的槽宽相等或小于0.1毫米以下。
参见图8,减振结构2还包括锁紧螺母25、调节螺母24、芯套23和小端朝向芯套的蝶形弹簧22。锁紧螺母25、调节螺母24、芯套23、蝶形弹簧22和安装板21沿轴颈的径向依次抵接在一起。安装板21固接有调节螺杆26。调节螺杆26穿过蝶形弹簧22和芯套23后同调节螺母24和锁紧螺母25螺纹连接在一起。芯套23内设有橡胶衬套27。芯套23外连接有橡胶圈28。芯套23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个伸入橡胶圈28中的芯套部连接环231。橡胶圈28设有压住蝶形弹簧22的锥台形沉孔281。质量圈29连接在橡胶圈28外。质量圈29为钢制作而成。质量圈29的内周面设有若干个伸入橡胶圈28中的质量圈部连接环291。减振结构2是通过将安装板21焊接在轴颈表面上而同轴颈连接在一起的。
参见图1和图2,使用时,在第一轴管73、滑套9、液压缸75和第二轴管77内都装满液压油。两根半轴(为左右半轴或前后轴)伸入两个半轴齿轮7的轴颈71内同内花键72啮合在一起而同本实用新型连接在一起。动力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同从动齿轮12啮合在一起而驱动行星轮架1以轴颈71为轴转动,行星轮架1通过行星齿轮6扳动半轴齿轮7以轴颈71为轴转动。半轴齿轮7驱动两个半轴转动。第一半轴齿轮7-1还通过第一中间轴737驱动第一轴管73转动,第二半轴齿轮7-2还通过第二中间轴777驱动第二轴管77转动,第一轴管同第一半轴齿轮的转速比等于第二轴管同第二半轴齿轮的转速比。当两个半轴齿轮产生转速不一致时,行星齿轮6公转的同时还以行星轮轴62为轴进行自转而实现差速。当产生差数时,第一轴管73和第二轴管77也产生差数,产生差数时滑套9随着第二轴管77转动的同时还作轴向来回移动。当滑套9朝向第二轴管77移动时,由于压差的作用第一单向阀76开启且第二单向阀93关门,第二轴管77内的压力上升使得第二轴管内的液压油经第二流道22和连接孔773进入液压缸75内,液压缸75内的液压油经限流孔771、第一流道21和进油孔731回流向第一轴管73,当差速在设计范围内时,液压油能够及时流出液压缸75,故推塞78不能够使得动摩擦片4和定摩擦片3抵紧在一起而实现锁止。当产生的差速大于设定值即打滑时,液压缸75中的液压油不能够及时从限流孔771中流出,从而使得推塞78被左推,推塞78驱动动摩擦片4而使得动摩擦片4和定摩擦片3抵紧在一起而实现锁止、从而实现两个半轴7固接在一起而同步转动以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也即防止产生打滑现象)。同步转动后随着液压缸75中的液压油经限流孔771流出,动摩擦片4和定摩擦片3收到的挤压力变小而不能够锁止在一起,使得两个半轴7(即第一半轴7-1和第二半轴7-2)又能够正常差速。当滑套9朝向第一轴管73移动时,由于压差的作用第一单向阀76关闭且第二单向阀93开启,从而使得液压油补充到第二轴管77和滑套9所围成的空间内,以便下一次差速到达设定值时能够驱动推塞。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5,行星齿轮6内设有加油机构8。加油机构8的个数同行星齿轮6的齿数相等。
参见图6,加油机构8包括出油口81、补气口82、密封头83、第一弹簧84、缸体85和活塞86。同一个加油机构的出油口81和补气口82设置于行星齿轮6的同一个齿的齿顶61上、同一个齿的齿顶只设置一个加油机构的出油口和补气口,即本实施例中加油机构和行星齿轮6的齿是一一对应地设置的。密封头83和第一弹簧84设置在出油口81内,在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密封头83伸出齿顶61且密封住出油口。密封头伸出行星齿轮的齿顶的距离L1大于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的齿顶隙L2(参见图7)。缸体85以一体结构的方式形成于行星齿轮6内,即为行星齿轮6内的腔。活塞86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85。活塞86将缸体85分割为气腔851和油腔852。活塞86设有朝向气腔851开启的单向阀861。活塞86通过连杆862同密封头83连接在一起。连杆862同行星齿轮6之间滑动密封连接在一起,使得出油口81同气腔851断开。出油口81通过油道87同油腔852相连通。补气口82通过气道88同气腔851相连通。油道87和气道88都是以一体结构的方式形成于行星齿轮6内,即为行星齿轮6内的孔。
本实用新型润滑的过程为:
参见图5和图7,行星齿轮6转动的过程中,半轴齿轮7的齿槽的底面挤压密封头83向行星齿轮6内收缩,密封头83收缩而使得出油口81开启并使得第一弹簧84储能。
参见图6,密封头83收缩时还通过连杆862驱动活塞86朝向油腔852移动,油腔852内的压力上升使得单向阀861关闭且油腔852内的润滑油经油道87流向出油口81而从出油口81中流出而实现润滑。
当半轴齿轮失去对密封头83的挤压作用时,在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密封头83外移而将出油口81密封住,密封头83伸出时通过连杆862驱动活塞86朝向气腔851移动,油腔852内的压力下降而气腔851内的压力上升,使得单向阀861开启,空气和加油腔56内多余的油经补气口82、气道88和单向阀861而流向油腔852,使得油腔852内的压力能够维持在同齿轮外部内的气压相等,以便活塞86下一次朝向油腔852移动时能够将润滑油挤压出。
因此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在行星轮架内添加润滑油,实现了连接板的干式工作。
Claims (10)
1.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包括行星轮架、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同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都啮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套、套设在滑套一端的通过所述第一半轴齿轮驱动而转动的第一轴管和套设在滑套另一端的通过所述第二半轴齿轮驱动而转动的第二轴管,所述滑套设有朝向第二轴管内部开启的第二单向阀、沿滑套周向延伸的齿形环槽和沿滑套的轴向延伸的长条槽,所述第一轴管设有进油孔和滑动插接在所述齿形环槽内的第一驱动块,所述进油孔设有朝向第一轴管内部开启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轴管设有出油孔和滑动插接在所述长条槽内的第二驱动块,所述行星轮架连接有定摩擦片,所述第二半轴齿轮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设有推塞、限流孔和连接孔,所述推塞连接有同所述定摩擦片配合的动摩擦片,所述限流孔和所述进油孔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孔同所述出油孔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都设有轴颈,所述轴颈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沿轴颈周向分布的减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所述减振结构包括沿所述轴颈的径向依次抵接在一起的调节螺母、芯套、小端朝向芯套的蝶形弹簧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接有穿过所述蝶形弹簧和芯套后同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在一起的调节螺杆,所述芯套外连接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外连接有质量圈,所述橡胶圈设有压住蝶形弹簧的锥台形沉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套内设有橡胶衬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套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个伸入橡胶圈中的芯套部连接环,所述质量圈的内周面设有若干个伸入所述橡胶圈中的质量圈部连接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块同所述第一轴管转动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块包括连接段和两个同连接段连接在一起的驱动段,所述连接段同所述第一轴管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段滑动插接在所述齿形环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段为圆形结构,所述驱动段同所述连接段转动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内设有加油机构,所述加油机构包括出油口、补气口、密封头、驱动密封头密封住出油口的第一弹簧、缸体和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割为气腔和油腔,所述活塞设有朝向气腔开启的单向阀,所述活塞通过连杆同所述密封头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油口通过油道同所述油腔相连通,所述补气口通过气道同所述气腔相连通,所述出油口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的齿顶,所述密封头伸出所述行星齿轮的齿顶的距离大于所述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的齿顶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架为壳体结构,所述行星轮架和半轴齿轮围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密封腔内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架,所述第一轴管、第二轴管和第二半轴齿轮都转动连接于所述外架,所述进油孔的进口端位于所述第一轴管的端面,所述出油孔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第二轴管的端面,所述限流孔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的同所述外架连接的部位,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同所述外架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都沿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的周向延伸,所述连接孔同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所述限流孔同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所述外架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槽与进油孔的第一流道和连通第一环形槽与出油孔的第二流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55723.0U CN204900736U (zh) | 2015-06-30 | 2015-06-30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55723.0U CN204900736U (zh) | 2015-06-30 | 2015-06-30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00736U true CN204900736U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922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55723.0U Active CN204900736U (zh) | 2015-06-30 | 2015-06-30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007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8703A (zh) * | 2015-06-30 | 2015-09-30 | 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 | 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
2015
- 2015-06-30 CN CN201520455723.0U patent/CN20490073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8703A (zh) * | 2015-06-30 | 2015-09-30 | 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 | 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20362A (zh) | 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
CN105042018A (zh) | 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摩擦锁止直连式差速器 | |
CN105042016A (zh) | 液压驱动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 |
CN105042020A (zh) | 液压驱动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 |
CN204692506U (zh) | 一种内置摩擦式汽车差速器 | |
CN104948703A (zh) | 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
CN204900736U (zh)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
CN204784560U (zh)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
CN204784551U (zh)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 |
CN204755829U (zh)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 |
CN204784567U (zh)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摩擦锁止直连式差速器 | |
CN204784562U (zh)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外置摩擦式汽车差速器 | |
CN204784566U (zh)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啮合锁止直连式差速器 | |
CN204692496U (zh) | 一种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
CN204692494U (zh) | 一种液压驱动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
CN204692500U (zh) | 一种液压驱动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 |
CN204692502U (zh) | 一种液压驱动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 |
CN104948707B (zh) | 设有减振结构的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 |
CN204692504U (zh) | 一种液压驱动摩擦锁止直连式差速器 | |
CN104896053A (zh) | 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 |
CN204784565U (zh)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 |
CN204692495U (zh) | 一种液压驱动啮合锁止直连式差速器 | |
CN105134905A (zh) | 设有减振结构的摩擦式汽车差速器 | |
CN105042015A (zh) | 液压驱动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 |
CN204784563U (zh) |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内置啮合式汽车差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