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附装置。
一种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异形曲面盖板包括平直区、以及位于所述平直区两侧且与所述平直区平滑过渡的弧钩区;
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包括:
第一贴合体,所述第一贴合体的外围具有第一压贴壁,所述第一压贴壁包括与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中弧钩区内表面形状适配的第一贴弯壁,以及与所述第一贴弯壁连续设置,且对应于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中部分平直区的第一贴平壁;
第二贴合体,所述第二贴合体的外围具有第二压贴壁,所述第二压贴壁包括与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中弧钩区内表面形状适配的第二贴弯壁,以及与所述第二贴弯壁连续设置,且对应于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中部分平直区的第二贴平壁;
压贴体,用于压贴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平直区的中部;所述压贴体位于所述第一贴合体与所述第二贴合体之间,且所述压贴体的外围具有用于压贴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平直区中部的第三贴平壁;
以及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第一贴合体与所述第二贴合体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贴合体与所述第二贴合体邻接或者远离所述压贴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合体和所述第二贴合体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贴体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驱动机构的空腔,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空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贴合体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贴合体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连杆垂直于所述第三贴平壁、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贴合体可往返运动的设置在所述压贴体内部的空腔中,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连杆垂直于所述第三贴平壁、并相对于所述第二贴合体可往返运动的设置在所述压贴体内部的空腔中,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垂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贴壁、所述第二压贴壁与所述第三贴平壁上均设有若干个真空吸附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合体、所述第二贴合体与所述压贴体的内部均具有用以吸附柔性屏的真空腔;
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还包括:
第一伸缩连接件,用于连通所述压贴体与所述第一贴合体内部的真空腔;所述第一伸缩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压贴体与所述第一贴合体上,且可被压缩至所述压贴体与所述第一贴合体邻接;
以及第二伸缩连接件,用于连通所述压贴体与所述第二贴合体内部的真空腔;所述第二伸缩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压贴体与所述第二贴合体上,且可被压缩至所述压贴体与所述第二贴合体邻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伸缩连接件均为橡胶波纹管。
还提供一种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柔性屏、异形曲面盖板、以及上述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所述异形曲面盖板包括平直区、以及位于所述平直区两侧且与所述平直区平滑过渡的弧钩区;
将所述柔性屏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体、所述压贴体与所述第二贴合体的外侧,得到初装体;
将所述初装体插入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内侧,并下压所述初装体,完成部分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平直区与所述柔性屏的贴合;
以及驱动所述驱动机构,以驱使所述第一贴合体和所述第二贴合体分别向靠近所述弧钩区的方向移动,直至完成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贴壁、所述第二压贴壁与所述第三贴平壁上均设有若干个真空吸附孔;将所述柔性屏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体、所述压贴体与所述第二贴合体的外侧的操作为: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将所述柔性屏贴附在所述第一贴合体、所述压贴体与所述第二贴合体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所述驱动机构之前,还包括减弱真空吸附的吸附压力的步骤。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第一贴合体的第一贴平壁、第二贴合体的第二贴平壁以及压贴体的第三贴平壁共同用于压贴异形曲面盖板的平直区;第一贴合体的第一贴弯壁与第二贴合体的第二贴弯壁用于压贴异形曲面盖板的弧钩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贴合体与第二贴合体移动,以使第一贴合体与第二贴合体邻接或者远离压贴体,以充分对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进行贴附,进一步提高贴合效果。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将初装体插入异形曲面盖板的内侧,避免柔性屏的两端与异形曲面盖板的两端产生干涉;另外,上述贴合方式,可以充分对异形曲面盖板的弧钩区进行贴附,进一步提高贴合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200,用于将柔性屏2贴合到异形曲面盖板3内侧。其中,异形曲面盖板3包括呈平面状的平直区31、以及位于平直区31两侧且与平直区31平滑过渡的弧钩区33。换言之,平直区31位于中间位置,两侧各有一个向回弯折形成的弧钩区33。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弧钩区33呈与平直区31相切的半圆状。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200包括用于压贴柔性屏2的一侧的第一贴合体210、用于压贴柔性屏2的另一侧的第二贴合体220、用于压贴异形曲面盖板3的平直区31的中部的压贴体230以及驱动机构240。
其中,第一贴合体210的外围具有第一压贴壁211。第一压贴壁211包括与异形曲面盖板3中弧钩区33内表面形状适配的第一贴弯壁214,以及与第一贴弯壁214连续设置,且对应于异形曲面盖板3中部分平直区31的第一贴平壁212。优选地,第一贴平壁212与第一贴弯壁214平滑过渡。
具体地,第一贴平壁212呈平面状,第一贴弯壁214呈与弧钩区33匹配的半圆状。即在第一贴弯壁214上贴附柔性屏2后,恰能与弧钩区33贴压。换言之,第一贴弯壁214的半径与弧钩区33内壁的半径之差为柔性屏2的厚度。
其中,第二贴合体220的外围具有第二压贴壁221。第二压贴壁221包括与异形曲面盖板3中弧钩区33内表面形状适配的第二贴弯壁224,以及与第二贴弯壁224连续设置,且对应于异形曲面盖板3中部分平直区31的第二贴平壁222。优选地,第二贴平壁222与第二贴弯壁224平滑过渡。
具体地,第二贴平壁222呈平面状,第二贴弯壁224呈与弧钩区33匹配的半圆状。即第二贴弯壁224的结构与第一贴弯壁114结构相同,且第二贴弯壁224与第一贴弯壁214相对设置。当然,在平直区31两侧的弧钩区33的结构不同时,第二贴弯壁224与第一贴弯壁214的结构需做相应调整。
其中,压贴体230位于第一贴合体210与第二贴合体220之间,且压贴体230的外围具有用于压贴异形曲面盖板3的平直区31中部的第三贴平壁231。具体地,第三贴平壁231呈平面状。
其中,驱动机构240用以驱动第一贴合体210与第二贴合体220移动,以使第一贴合体210与第二贴合体220邻接或者远离压贴体230。
具体地,当第一贴合体210与第二贴合体220邻接压贴体230时,第一贴平壁212、第三贴平壁231与第二贴平壁222依次邻接,且三者共面,即,第一贴平壁212、第三贴平壁231与第二贴平壁222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贴合体210与第二贴合体220呈对称设置。这样有利于同时对柔性屏2上处于对称位置的部分进行压贴,提高压贴效果。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压贴体230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驱动机构240的空腔232,驱动机构240位于空腔232内。
更优地,驱动机构240包括相对设置的用于驱动第一贴合体210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组件241、以及用于驱动第二贴合体220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242。
其中,第一驱动组件241包括第一连杆243和第一驱动杆244。第一连杆243垂直于第三贴平壁231、并相对于第一贴合体210可往返运动的设置在压贴体230内部的空腔中,第一驱动杆244与第一连杆243垂直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243垂直固定于第一驱动杆244的中间位置。当然,还可以将第一连杆243垂直固定于第一驱动杆244的其他位置,例如,固定于第一驱动杆244的上端或者下端。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243与第一驱动杆244为焊接连接。当然,第一连杆243与第一驱动杆244也可以为一体成型,或者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第一连杆243与第一驱动杆244的相对固定。
其中,第二驱动组件242包括第二连杆245和第二驱动杆246。第二连杆245垂直于第三贴平壁231、并相对于第二贴合体220可往返运动的设置在压贴体230内部的空腔中,第二驱动杆246与第二连杆245垂直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杆245垂直固定于第二驱动杆246的中间位置。当然,还可以将第二连杆245垂直固定于第二驱动杆246的其他位置,例如,固定于第二驱动杆246的上端或者下端。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杆245与第二驱动杆246为焊接连接。当然,第二连杆245与第二驱动杆246也可以为一体成型,或者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第二连杆245与第二驱动杆246的相对固定。
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41与第二驱动组件242的左右移动驱使第一贴合体210和第二贴合体220分别沿左右方向移动。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241与第二驱动组件242向远离压贴体23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贴合体210和第二贴合体220分别向两侧移动;第一驱动组件241与第二驱动组件242向靠近压贴体23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贴合体210和第二贴合体220均向中间移动,以靠近压贴体230。
优选地,第一驱动组件241和第二驱动组件242对称设置。这样有利于对柔性屏2上处于对称位置的部位施加相同的压力,以提高贴合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240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分别控制第一贴合体210和第二贴合体220的移动等。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200还包括用以控制驱动机构240沿靠近或者远离弧钩区33的方向移动的气缸250。气缸250可以有效控制驱动机构240左右移动的速度和时间,节省人力。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压贴壁211、第二压贴壁221与第三贴平壁231上均设有若干个真空吸附孔(未图示)。从而可以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将柔性屏2吸附在第一贴合体210和第二贴合体220上。当然,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柔性屏2贴附在第一贴合体210和第二贴合体220上。例如,在柔性屏2两端均粘结弹性胶带,并将弹性胶带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对应侧的第一贴合体210和第二贴合体220上。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贴合体210、第二贴合体220与压贴体230的内部均具有用以吸附柔性屏2的真空腔。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200还包括用于连通压贴体230与第一贴合体210内部的真空腔的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以及用于连通压贴体230与第二贴合体内部的真空腔的第二伸缩连接件270。
其中,第一伸缩连接件26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压贴体230与第一贴合体210上,且可被压缩至压贴体230与第一贴合体210邻接。具体地,可以通过粘接或者铆钉实现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两端的固定。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
此外,压贴体230与第一贴合体210邻接,指的是压贴体230与第一贴合体210的距离很近,包括但不限于二者衔接共面,二者之间仍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隙。
其中,第二伸缩连接件27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压贴体230与第二贴合体220上,且可被压缩至压贴体230与第二贴合体220邻接。具体地,可以通过粘接或者铆钉实现第二伸缩连接件270两端的固定。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
此外,压贴体230与第二贴合体220邻接,指的是压贴体230与第二贴合体220的距离很近,包括但不限于二者衔接共面,二者之间仍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隙。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被压缩后,压贴体230与第一贴合体210或者第二贴合体220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间隙。为了减小上述间隙的尺寸,可以分别在压贴体230分别与第一贴合体210、第二贴合体220相对的两端面上开设分别用于容纳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的凹槽,或者在第一贴合体210、第二贴合体220分别与压贴体230相对的端面上开设分别用于容纳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的凹槽。这样,当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被压缩之后,可以被收纳至上述凹槽内,而压贴体230分别与第一贴合体210、第二贴合体220可实现衔接共面,从而充分压贴柔性屏2。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压贴体230与第一贴合体210或者第二贴合体220内部的真空腔通过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实现相互连通,因此,只需设置一个真空吸附装置即可实现同时控制第一贴合体210、第二贴合体220与压贴体230内部的真空度。
当然,还可以分别控制第一贴合体210、第二贴合体220与压贴体230内的真空腔的真空度。此时,可设置多个分别控制第一贴合体210、第二贴合体220与压贴体230的真空吸附装置。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均为橡胶波纹管。当然,二者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起到伸缩作用的能够连通压贴体230与第一贴合体210或者第二贴合体220的伸缩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驱动机构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起到驱动第一贴合体与第二贴合体移动,以使第一贴合体与第二贴合体邻接或者远离压贴体的机构。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两个膨胀体(未图示)以及向膨胀体充气的气源。气源位于膨胀体的一侧。其中,上述两个膨胀体分别位于第一贴合体、第二贴合体与压贴体之间,且分别连接第一贴合体与压贴体、第二贴合体与压贴体。且上述两个膨胀体的内部封闭,分别与第一贴合体、第二贴合体、压贴体之间相互独立。
当向膨胀体充气时,膨胀体的体积增大,能够推动第一贴合体与第二贴合体沿远离压贴体的方向移动,以压贴柔性屏。
优选地,膨胀体为橡胶气囊。橡胶气囊的弹性较好,膨胀之后能够对第一贴合体和第二贴合体施加较大的压力,以推动第一贴合体和第二贴合体移动。在实际操作中该膨胀体即为前述提及的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此时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同时实现驱动功能与气相连通压贴体230、第一贴合体210、以及第二压贴体的作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弹性伸缩体(未图示)以及用于驱动弹性伸缩体伸缩的动力源。本实施方式的弹性伸缩体与第一贴合体、第二贴合体、压贴体之间相互独立。
优选地,弹性伸缩体为弹簧。当压缩弹簧时,第一贴合体、第二贴合体分别靠近压贴体;当压缩弹簧的力被释放之后,压缩弹簧可推动第一贴合体与第二贴合体沿远离压贴体的方向移动,以压贴柔性屏。此外,还可以缓慢释放对压缩弹簧的压缩力,以缓慢压贴柔性屏。
此外,第一贴合体210、第二贴合体220、压贴体230以及驱动机构240的材质优选为铝合金,以保证足够的强度来压贴柔性屏2;优选地,第一贴合体210、第二贴合体220、压贴体230以及驱动机构240的表面形成有柔性缓冲层,以便于更好的保护柔性屏的表面。
上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第一贴合体的第一贴平壁、第二贴合体的第二贴平壁以及压贴体的第三贴平壁共同用于压贴异形曲面盖板的平直区;第一贴合体的第一贴弯壁与第二贴合体的第二贴弯壁用于压贴异形曲面盖板的弧钩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贴合体与第二贴合体移动,以使第一贴合体与第二贴合体邻接或者远离压贴体,以充分对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进行贴附,进一步提高贴合效果。
请参见图3,一实施方式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请一并参见图1和图2,提供柔性屏2、异形曲面盖板3、以及上述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200;异形曲面盖板3包括平直区31、以及位于平直区31两侧且与平直区31平滑过渡的弧钩区33。
其中,柔性屏2优选为柔性OLED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2还可以是其它柔性屏。
当然,还可以提供用于贴合柔性屏2与异形曲面盖板3的贴合胶层。贴合胶层用于将柔性屏2和异形曲面盖板3贴合,故可以预贴在柔性屏2上,也可以预贴在异形曲面盖板3上。
贴合胶层优选为OCA胶层。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贴合胶层亦可以选自其它适用的贴合胶,例如SCA胶层。
S20、将柔性屏2贴附在第一贴合体210、压贴体230与第二贴合体220的外侧,得到初装体300,如图4所示。
较优地,第一压贴壁211、第二压贴壁221与第三贴平壁231上均设有若干个真空吸附孔;将柔性屏2贴附在第一贴合体210、压贴体230与第二贴合体220的外侧的操作为: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将柔性屏2贴附在第一贴合体210、压贴体230与第二贴合体220的外侧。优选地,真空吸附的吸附压力为-60kpa至-80kpa,更有选为-80kpa。
此时,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均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S30、将初装体300插入异形曲面盖板3的内侧,并下压初装体300,完成部分异形曲面盖板3的平直区31与柔性屏2的贴合,如图5所示。
此时,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仍然保持被压缩的状态。
S40、驱动驱动机构240,以驱使第一贴合体210和第二贴合体220分别向靠近弧钩区33的方向移动,直至完成异形曲面盖板3与柔性屏2的贴合,如图6所示。
较优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200还包括用以控制驱动机构240沿靠近或者远离弧钩区33的方向移动的气缸250。
较优地,驱动机构240包括相对设置的用于驱动第一贴合体210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组件241、以及用于驱动第二贴合体220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242。
其中,第一驱动组件241包括与第一贴合体210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243、以及与第一连杆243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杆244。
其中,第二驱动组件242包括与第二贴合体220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杆245、以及与第二连杆245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杆246。
驱动驱动机构240,以驱使第一贴合体210和第二贴合体220分别向靠近弧钩区33的方向移动的操作中:气缸250驱动第一驱动杆244、第二驱动杆246向两侧移动;其中,第一驱动杆244移动时带动第一连杆243以及第一贴合体210向左侧移动,以使第一贴平壁212压贴异形曲面盖板3的平直区31一侧,之后第一贴弯壁214压贴异形曲面盖板3左侧的弧钩区33;同时,第二驱动杆246移动时带动第二连杆245以及第二贴合体220向右侧移动,以使第二贴平壁222压贴异形曲面盖板3的平直区31另一侧,之后第二贴弯壁224压贴异形曲面盖板3右侧的弧钩区33。
此外,在贴合的过程中,压贴体230的位置保持不动,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逐渐被拉伸,当完成异形曲面盖板3与柔性屏2的贴合之后,第一伸缩连接件260与第二伸缩连接件270的拉伸程度达到最大值。
较优的,驱动驱动机构240之前,还包括减弱真空吸附的吸附压力的步骤。优选的,减弱真空吸附的吸附压力后,吸附压力为-5kpa至-20kpa,优选为-10kpa。
上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将初装体插入异形曲面盖板的内侧,避免柔性屏的两端与异形曲面盖板的两端产生干涉;另外,上述贴合方式,可以充分对异形曲面盖板的弧钩区进行贴附,进一步提高贴合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