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4373A -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4373A
CN108614373A CN201711420360.7A CN201711420360A CN108614373A CN 108614373 A CN108614373 A CN 108614373A CN 201711420360 A CN201711420360 A CN 201711420360A CN 108614373 A CN108614373 A CN 108614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ilm
light transmissive
axis direction
transmissiv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03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田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162291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8614373(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14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4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4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the refractive index Nz perpendicular to the element surface being different from in-plane refractive indices Nx and Ny, e.g. biaxial or with normal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5Multifunctional compensa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8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with a particular optical axis orient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所述装置和方法可提高明处对比度。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偏振片(10),其是具备偏振元件(11)和透光性膜(12)的偏振片,该透光性膜(12)设置在偏振元件(11)的单面、在面内具有双折射性;该偏振片(10)的特征在于,在透光性膜(12)的面内的折射率最大的方向为慢轴方向、上述面内的与上述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快轴方向,当设慢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x、设快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y、设透光性膜(12)的平均折射率为N时,透光性膜(12)满足下式(1)的关系,nx>N>ny…(1)偏振元件(11)和透光性膜(12)是按照上述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与偏振元件(11)的吸收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被配置着。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原申请的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3/084907,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380069967.9,申请日为2013年12月26日,发明名称为“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明所コントラスト)的改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盒的图像显示面侧通常配置有偏振片。偏振片通常由偏振元件和保护膜构成,该偏振元件为利用碘等进行染色并进行拉伸得到的聚乙烯醇膜等,该保护膜被贴合在偏振元件的单面,用于保护偏振元件。
以往,作为保护膜,使用由以三乙酰纤维素为代表的纤维素酯形成的膜。这是基于如下等的优点:纤维素酯的透明性、光学各向同性优异,并且具有适度的透水性,因而在制造偏振片时可以使残留在偏振元件中的水分透过纤维素酯膜而干燥。
但是,由于纤维素酯的透湿度过高,因而在进行耐湿试验时具有褪色所致的透过率上升、或带来偏光度的降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使用环烯烃树脂作为保护膜的偏振片(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51117号公报)。除此以外,为了提高耐久性,还希望使用比纤维素酯膜的价格低廉、在市场中容易获得或可通过简易的方法来制造的通用性膜作为保护膜,例如,作为纤维素酯膜的替代品,进行了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的尝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7-2792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处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尝试将具备由各种材料形成的保护膜的偏振片用于显示装置中时,发现在使用由聚酯膜、代表性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偏振片用保护膜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提高到能够以目视感知的程度。本申请发明人对于这一点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保护膜的快轴与聚酯膜所通常具有的双折射率相关,该保护膜的快轴与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提高具有相关关系。更详细地说,发现下述的组合能够对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带来很大的影响,该组合为组装到显示装置中的状态下的保护膜的快轴的方向本身与进一步的下述相对关系的组合,该相对关系为该保护膜的快轴的方向与偏振元件的吸收轴的方向的相对关系。于是本申请发明人基于所得到的技术思想进一步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吃惊地发现,甚至对于由以往作为光学各向同性材料使用的纤维素酯等材料形成的保护膜来说,通过特意使之具有双折射率,尚且能够提高组装了含有该保护膜的偏振片的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本发明是基于本发明人的这样的技术思想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使用含有具有双折射率的保护膜的偏振片、或者通过对于由本来不具有双折射率的材料形成的偏振片用保护膜特意有目的地赋予双折射率,以改善该偏振片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偏振片,其是具备偏振元件和透光性膜的偏振片,该透光性膜设置在上述偏振元件的单面、在面内具有双折射性;该偏振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透光性膜的面内的折射率最大的方向为慢轴方向、上述面内的与上述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快轴方向,当设慢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x、设快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y、设上述透光性膜的平均折射率为N时,上述透光性膜满足下式(1)的关系,
nx>N>ny…(1)
上述偏振元件和上述透光性膜是按照上述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与上述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被配置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上述的偏振片,上述偏振片是按照上述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与上述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被配置着。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的偏振片按照上述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与上述偏振片中的上述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偏振片,由于特意使用具有双折射率的透光性膜、该透光性膜满足上述式(1)、并且偏振元件和透光性膜按照上述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与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被配置,因而与使用光学各向同性的透光性膜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明处对比度。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由于偏振片按照上述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与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被配置着,因而可提高明处对比度。
根据本发明又一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由于将偏振片按照上述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与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中,因而可提高明处对比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的偏振片的纵截面图。
图2为实施方式的偏振元件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的透光性膜的俯视图。
图4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液晶显示屏的示意性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片进行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的纵截面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元件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膜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膜”、“片”、“板”等术语仅仅是基于称呼的不同,并不是要相互区分开。因此,例如“膜”是也包括还可被称为片或板的部件的概念。作为一个具体例,在“光学膜”也包括被称作“光学片”或“光学板”等的部件。
<<偏振片>>
如图1所示,偏振片10具备偏振元件11、设置在偏振元件11的单面的透光性膜12、以及功能层13,该功能层13设置在透光性膜12的与设有偏振元件11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本发明的偏振片只要具备偏振元件和透光性膜即可,也可以不具备功能层。偏振片10可以用于图像显示装置中。在偏振片10用于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情况下,偏振片10优选按照透光性膜12相对于偏振元件11位于观察者侧的方式被配置,并且优选偏振片10被配置在比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更靠近观察侧。
<偏振元件>
偏振元件11具有吸收轴,如图2所示,偏振元件11是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被配置的元件。“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沿水平方向”是指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处于小于±10°的范围内。偏振元件11优选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为小于±5°的范围内的方式被配置着。
作为偏振元件11,例如可以举出利用碘等进行染色并进行拉伸而成的聚乙烯醇膜、聚乙烯醇缩甲醛膜、聚乙烯醇缩乙醛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皂化膜等。
<透光性膜>
透光性膜12发挥出作为用于保护偏振元件11的保护膜的功能。透光性膜12在面内具有双折射性。关于透光性膜是否在面内具有双折射性,在波长550nm的折射率方面,将Δn(nx-ny)≧0.0005的情况视为具有双折射性,将Δn<0.0005的情况视为没有双折射性。双折射率可以使用王子计测机器社制造的KOBRA-WR,将测定角设为0°且将测定波长设为552.1nm来进行测定。此时,双折射率计算中需要膜厚、平均折射率。膜厚例如可使用千分尺(Digimatic Micrometer、Mitutoyo社制造)或电子千分尺(ANRITSU社制造)进行测定。平均折射率可以使用Abbe折射率计或椭偏仪进行测定。
通常作为各向同性材料已知的由三乙酰纤维素构成的TD80UL-M(富士胶片社制造)、由环烯烃聚合物构成的ZF16-100(日本Zeon社制造)的Δn根据上述测定方法分别为0.0000375、0.00005,判断为不具有双折射性(各向同性)。
此外,作为测定双折射的方法,可以使用两片偏振片,求出透光性基材的取向轴方向(主轴的方向),利用Abbe折射率计(Atago社制造NAR-4T)求出相对于取向轴方向正交的两个轴的折射率(nx、ny);也可以在背面贴合黑色聚氯乙烯绝缘带(黒ビニールテープ,例如Yamato Vinyl Tape No200-38-21 38mm宽),之后使用分光光度计(V7100型、自动绝对反射率测定单元、VAR-7010日本分光社制造),采用偏光测定:S偏光,对于S偏光,测定使慢轴平行的情况以及使快轴平行的情况的5度反射率,通过下式计算出慢轴与快轴的各波长的折射率(nx、ny)。
R(%)=(1-n)2/(1+n)2
对于透光性膜12来说,在透光性膜12的面内的折射率最大的方向为慢轴方向,面内的与上述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快轴方向,当设慢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x、设快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y、设透光性膜的平均折射率为N时,该透光性膜12满足下式(1)的关系。
nx>N>ny…(1)
透光性膜12的平均折射率N由下式(2)表示。
N=(nx+ny+nz)/3…(2)
式(2)中,nx为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透光性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透光性膜12中,NZ系数优选满足下式(3)。
NZ=(nx-nz)/(nx-ny)<2.0…(3)
式(3)中,nx为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透光性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如图3所示,透光性膜12按照透光性膜12的快轴方向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被配置。即,偏振片10按照透光性膜12的快轴方向与偏振元件11的吸收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被配置。因而,透光性膜12的快轴相对于水平方向和偏振元件11的吸收轴这两者进行位置确定。需要说明的是,“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沿水平方向”是指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处于小于±10°的范围内。此处,在本说明书中,在从正面观察透光性膜时,将透光性膜的快轴相对于水平方向偏离到顺时针方向的情况作为+方向,将透光性膜的快轴相对于水平方向偏离到逆时针方向的情况作为-方向。对于透光性膜12而言,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优选按照相对于水平方向为小于±5°的范围的方式被配置着。
透光性膜12设置在偏振元件11的单面即可,优选粘贴在偏振元件11的单面。
对于透光性膜12来说,透光性膜12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x和作为与上述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y之差Δn优选为0.01以上0.30以下。这是由于,若折射率差Δn小于0.01,则将慢轴和快轴设于水平方向时的反射率差减小,所得到的明处对比度提高的效果变小。另一方面,若折射率差Δn超过0.30,则需要过度提高拉伸倍率,因而容易产生开裂、破损等,作为工业材料的实用性可能会显著降低。折射率差Δn的下限优选为0.05、更优选为0.07。折射率差Δn的优选的上限为0.27。需要说明的是,在折射率差Δn超过0.27的情况下,根据透光性膜12的种类的不同,耐湿热性试验中的透光性膜12的耐久性可能会变差。从确保耐湿热性试验中的耐久性优异的方面考虑,折射率差Δn的更优选的上限为0.25。
作为透光性膜12,只要为在面内具有双折射性且满足上述式(1)的透光性膜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这样的透光性膜,例如可以举出聚酯膜、聚碳酸酯膜、环烯烃聚合物膜、丙烯酸膜等。它们之中,从折射率差Δn表现性大、容易得到明处对比度提高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聚酯膜、聚碳酸酯膜。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纤维素酯膜,只要是进行拉伸而使面内具有双折射性的纤维素酯膜,就可以使用。
作为聚酯膜,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1,4-环己烯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1,4-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1,5-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7-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3-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聚酯膜中使用的聚酯可以是上述这些聚酯的共聚物,也可以是以上述聚酯为主体(例如80摩尔%以上的成分)的、与低比例(例如20摩尔%以下)的其它种类树脂共混而成的物质。作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力学物性、光学物性等的平衡良好,因而特别优选。特别优选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通用性高,容易获得,并且可增大双折射性。
作为聚碳酸酯膜,例如可以举出以双酚类(双酚A等)为基础的芳香族聚碳酸酯膜、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等脂肪族聚碳酸酯膜等。
作为环烯烃聚合物膜,例如可以举出由降冰片烯系单体和单环环烯烃单体等聚合物形成的膜。
作为丙烯酸膜,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膜、(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膜等。
作为纤维素酯膜,例如可以举出三乙酰纤维素膜、二乙酰纤维素膜。纤维素酯膜的透光性优异,纤维素乙酸酯膜中,优选三乙酰纤维素膜(TAC膜)。三乙酰纤维素膜是可见光域380nm~780nm中的平均光透过率可以为50%以上的透光性膜。三乙酰纤维素膜的平均光透过率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三乙酰纤维素膜,除了纯粹的三乙酰纤维素以外,也可以为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之类的还合用乙酸以外的成分作为与纤维素形成酯的脂肪酸而成的物质。此外,这些三乙酰纤维素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二乙酰纤维素等其它纤维素低级脂肪酸酯、或者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易滑剂等各种添加剂。
作为透光性膜12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300μm以下的范围内。若小于10μm,则力学特性的各向异性变得显著,容易产生开裂、破损等,作为工业材料的实用性可能会显著降低。另一方面,若超过300μm,则透光性膜的刚性非常高,高分子膜特有的柔软性降低,同样会降低作为工业材料的实用性,因而不优选。上述透光性膜的厚度的更优选的下限为20μm、更优选的上限为200μm、进一步优选的上限为150μm。
此外,对于透光性膜12来说,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4%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透过率可以根据JIS K7361-1(塑料-透明材料的全光透过率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对透光性膜进行皂化处理、辉光放电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紫外线(UV)处理以及火焰处理等表面处理。
透光性膜12优选通过将未拉伸的透光性膜仅在宽度方向进行拉伸、或仅在长度方向拉伸后在宽度方向进行拉伸而得到。这是由于下述理由。现有的透光性膜是通过将未拉伸的透光性膜在长度方向进行拉伸后在宽度方向以与长度方向相同的倍率进行拉伸而得到的,但利用这样的拉伸方法得到的透光性膜中容易产生“低头”现象(ボーイング現象)。与此相对,在将卷状的未拉伸的透光性膜仅在宽度方向进行拉伸、或仅纵向拉伸后在宽度方向进行拉伸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低头”现象的发生,因而在这样得到的拉伸透光性膜中,快轴沿长度方向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卷状的偏振元件是在对其拉伸处理进行非常高精度管理的同时来制造的,因而除特殊情况外,由于吸收轴沿长度方向存在,因而通过利用辊对辊法将透光性膜与偏振元件贴合,能够形成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与透过性膜的快轴方向相互沿着的偏振片。
<功能层>
如上所述,功能层13设置于透光性膜12的与设有偏振元件11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功能层13是意图发挥出某种功能的层,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举出发挥出硬涂性、防眩性、防反射性、抗静电性、或防污性等一种以上的功能的层。在功能层13中,与透光性膜12的快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折射率低于透光性膜12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与透光性膜的慢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折射率高于透光性膜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的功能层的情况下,透光性膜优选按照透光性膜的慢轴方向沿水平方向的方式来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功能层13的与设有透光性膜12侧相反的一侧也可以设有一层以上的其它功能层。作为其它功能层,可示例出与上述功能层13同样地发挥出硬涂性、防眩性、防反射性、抗静电性或防污性等一种以上功能的层。
(硬涂层)
硬涂层为发挥出硬涂性的层,具体地说,为在由JIS K5600-5-4(1999)规定的铅笔硬度试验(4.9N负荷)中具有“H”以上的硬度的层。
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10.0μm以下。硬涂层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时,可得到所期望的硬度。并且可谋求硬涂层的薄膜化,另外还可抑制硬涂层产生破裂或翘曲。硬涂层的厚度可通过截面显微镜观察来测定。硬涂层的厚度的下限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上限更优选为7.0μm以下,硬涂层的厚度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上5.0μm以下。
硬涂层例如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粘合剂树脂是通过光照射使光聚合性化合物聚合(交联)而得到的。光聚合性化合物具有至少一个光聚合性官能团。本说明书中的“光聚合性官能团”是指可通过光照射产生聚合反应的官能团。作为光聚合性官能团,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烯键式双键。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酰基”是指包含“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这两者。另外,作为使光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时所照射的光,可以举出可见光线以及紫外线、X射线、电子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之类的电离射线。
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举出光聚合性单体、光聚合性低聚物或光聚合性聚合物,可以对它们进行适当调整来使用。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光聚合性单体与光聚合性低聚物或光聚合性聚合物的组合。
光聚合性单体
光聚合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小于1000。作为光聚合性单体,优选具有两个(即2官能)以上光聚合性官能团的多官能单体。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是溶解在四氢呋喃(THF)等溶剂中通过以往公知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法并根据聚苯乙烯换算而得到的值。
作为2官能以上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四季戊四醇十(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三(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二(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三(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二(甲基)丙烯酸酯、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金刚烷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将它们利用PO、EO等改性而成的单体。
它们之中,从得到硬度高的硬涂层的方面考虑,优选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DPPA)等。
光聚合性低聚物
光聚合性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以上且小于10000。作为光聚合性低聚物,优选2官能以上的多官能低聚物。作为多官能低聚物,可以举出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三聚氰胺(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等。
光聚合性聚合物
光聚合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以上,作为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以上80000以下、更优选为10000以上40000以下。重均分子量超过80000时,由于粘度高,涂布适性降低,所得到的光学膜的外观可能会变差。作为上述多官能聚合物,可以举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等。
在硬涂层中,此外还可根据需要添加溶剂干燥型树脂(热塑性树脂等只要将在涂布时为了调整固体成分而添加的溶剂干燥即可形成覆膜的树脂)、热固化性树脂。
在添加了溶剂干燥型树脂的情况下,在形成硬涂层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涂液的涂布面的覆膜缺陷。作为溶剂干燥型树脂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含卤素的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硅酮系树脂、以及橡胶或弹性体等。
热塑性树脂优选为非晶性且可溶于有机溶剂(尤其是能够溶解两种以上聚合物或固化性化合物的共通溶剂)。特别是从透明性、耐候性之类的方面考虑,优选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等。
作为硬涂层中添加的热固化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酚树脂、脲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脲醛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
硬涂层可以如下形成:将含有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硬涂层用组合物涂布至透光性膜,进行干燥后对涂膜状的硬涂层用组合物照射紫外线等光,使光聚合性化合物聚合(交联),从而形成硬涂层。
在硬涂层用组合物中,除了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上述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溶剂、聚合引发剂。进一步地,出于提高硬涂层的硬度、抑制固化收缩、控制折射率等目的,还可以在硬涂层用组合物中添加现有公知的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硅烷偶联剂、增稠剂、防着色剂、着色剂(颜料、染料)、消泡剂、流平剂、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粘接赋予剂、阻聚剂、抗氧化剂、表面改性剂、易滑剂等。
作为涂布硬涂层用组合物的方法,可以举出旋涂法、浸渍法、喷雾法、坡流涂布法、棒涂法、辊涂法、凹板印刷法、模涂法等公知的涂布方法。
作为使硬涂层用组合物固化时的光,在使用紫外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由超高压汞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碳弧灯、氙弧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发出的紫外线等。此外,作为紫外线的波长,可以使用190nm~380nm的波段。作为电子射线源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考克罗夫特-瓦尔顿(Cockcroft-Walton)型、范德格拉夫型、共振变压器型、绝缘芯变压器型、或者直线型、地那米(Dynamitron)型、高频型等各种电子射线加速器。
(防眩层)
防眩层是发挥出防眩性的层。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凹凸面。通过使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凹凸面,可以使外部光发生漫反射。需要说明的是,“防眩层的表面”是指防眩层的与透光性膜侧的面(背面)相反一侧的面。防眩层可以通过使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中含有用于形成凹凸面的有机微粒或无机微粒来形成。
(抗静电层)
抗静电层是发挥出抗静电性的层。抗静电层可以通过使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中含有抗静电剂来形成。作为上述抗静电剂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抗静电剂,例如可以使用季铵盐等阳离子性抗静电剂、锡掺杂氧化铟(ITO)等微粒、或导电性聚合物等。在使用上述抗静电剂的情况下,其含量相对于总固体成分的总质量优选为1质量%~30质量%。
(防污层)
防污层是发挥出防污性的层,具体地说,是承担着使污垢(指纹、水性或油性的油墨类、铅笔等)不易附着在图像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或者即使附着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擦去的作用的层。并且,通过形成上述防污层,还能够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谋求防污性和耐擦伤性的改善。防污层例如可以利用含有防污剂和树脂的组合物来形成。
上述防污剂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图像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的污染,还能够对液晶显示装置赋予耐擦伤性。作为上述防污剂,例如可以举出氟系化合物、硅系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化合物。更具体地说,可以举出2-全氟辛基乙基三氨基硅烷等具有氟代烷基的硅烷偶联剂等,特别是可以优选使用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
防污层特别优选按照成为最外表面的方式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例如对硬涂层自身赋予防污性能来代替防污层。
在硬涂层、防眩层上优选形成低折射率层。
(低折射率层)
低折射率层用于在来自外部的光(例如荧光灯、自然光等)在偏振片的表面发生反射时降低其反射率。低折射率层具有低于硬涂层、防眩层的折射率。具体地说,例如低折射率层优选具有1.45以下的折射率、更优选具有1.42以下的折射率。
对低折射率层的厚度没有限定,通常从30nm~1μm左右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即可。低折射率层的厚度dA(nm)优选满足下式(4)。
dA=mλ/(4nA)…(4)
上述式中,nA表示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m表示正奇数,优选为1;λ为波长,优选为480nm以上580nm以下的范围的值。
从低反射率化的方面出发,低折射率层优选满足下式(5)。
120<nAdA<145…(5)
低折射率层可以以单层得到效果,出于调整更低的最低反射率、或者更高的最低反射率的目的,也能够适当地设置2层以上的低折射率层。在设置2层以上的低折射率层的情况下,优选使各个低折射率层在折射率和厚度方面有差异。
作为低折射率层,优选可由1)含有二氧化硅、氟化镁等低折射率颗粒的树脂、2)作为低折射率树脂的氟系树脂、3)含有二氧化硅或氟化镁的氟系树脂、4)二氧化硅、氟化镁等低折射率物质的薄膜等中的任一种构成。关于氟系树脂以外的树脂,可以使用与构成上述硬涂层的粘合剂用树脂相同的树脂。
二氧化硅优选为中空二氧化硅微粒,这样的中空二氧化硅微粒例如可利用日本特开2005-099778号公报的实施例中记载的制造方法来制作。
<由偏振片所带来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
在本实施方式中,偏振元件11和透光性膜12按照透光性膜12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且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被配置。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确认,结果确认到,通过将该偏振片10用作位于显示装置的观察者侧的偏振片、即所谓的上偏振片,能够使明处对比度有效地提高到能够通过目视感知到改善程度的程度。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具体理由尚不明确,但下述内容可被认为是一个主要原因。只是,本发明并不受下述推定的约束。
首先,明处对比度以{(白色显示的亮度+外部光反射)/(黑色显示的亮度+外部光反射)}的形式计算出,所得到的对比度值越高,对比度越优异。因此,如果能够降低透光性膜12表面的外部光反射,则可以提高明处对比度。另一方面,期待偏振片中所含有的各层可表现出各种功能,在各层中所使用的材料、以及由该材料确定的各层的折射率的设定中当然会产生制约。因此,除了特殊情况以外,在透光性膜12和功能层13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折射率差。另外还设想了与图示的形态不同的、在透光性膜12的观察者侧不设置功能层13等层的情况,但是即使在此情况下,在空气与透光性膜12之间还是会产生引起反射的折射率界面。该折射率差会引起外部光在透光性膜12与功能层13之间的界面上的反射,成为显示装置明处对比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作为入射到显示装置而能够导致明处对比度的光的偏光成分,存在P偏光和S偏光。并且,P偏光的反射率低于S偏光的反射率,而且P偏光存在反射率为0%的布儒斯特角(ブリュースター角)。因此,在地面或天花板面上反射而入射到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面的光中必然会偏重含有在水平方向上振动的偏光成分(S偏光)。根据上述情况,即便依赖于所使用的材料而确定的平均折射率在透光性膜12和功能层13之间不同,只要使透光性膜12的沿水平方向的面内折射率接近于功能层13的沿水平方向的面内折射率,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会导致明处对比度降低的在透光性膜12与功能层13之间的外部光反射。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10中,虽然在容许由于材料选择的制约而必然会产生的透光性膜12与功能层13之间的平均折射率差,但是使用具有双折射率的透光性膜12,进一步还甚至特意对由通常被看作为光学各向同性的材料形成的透光性膜12赋予双折射率,由此可稍微降低用于支配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偏光成分的反射率的透光性膜12与功能层13之间的水平方向的折射率差。更具体地说,透光性膜12的平均折射率通常高于功能层13的平均折射率,因而使透光性膜12的面内折射率中折射率最低的快轴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降低水平方向的透光性膜12与功能层13之间的折射率差。如此,通过使偏振片10所含有的透光性膜12的快轴的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容许透光性膜12与功能层13之间在平均折射率方面产生折射率差,确保透光性膜12与功能层13中所用的材料的选择自由度,同时降低透光性膜12与功能层13之间的界面处的水平方向的折射率差,有效地降低了作为引起明处对比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的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偏光成分在透光性膜12与功能层13的界面处的反射。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存在功能层13的情况下,透光性基材12与空气接触,因而通过使透光性膜12的面内折射率中折射率最低的快轴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可降低空气之间的折射率差。由此,与上述同样地,能够有效地降低作为引起明处对比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的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偏光成分的反射。
进一步地,还可以降低入射到图像显示面的比例多的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偏光成分(S偏光)在透光性膜12上的反射,但作为结果,使得大量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偏光成分透过透光性膜12。通常,透过了透光性膜的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偏光成分在图像显示装置内部被吸收、或者成为杂散光返回到观测者侧。返回到观测者侧的杂散光产生与显示图像不同的明亮度分布,因此成为使明处对比度降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偏振元件11按照偏振元件11的吸收轴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因而可以利用偏振元件11吸收透过了透光性膜12的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偏光成分。由此可降低透过了透光性膜12之后返回到观察者侧的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偏光成分的光量。从而,通过使偏振片10所含有的透光性膜12的快轴的方向与偏振元件11的吸收轴的方向一致,可有效地防止杂散光的发生,从而可提高明处对比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透光性膜12的表面的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偏光成分(S偏光)的反射,因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明处对比度。进一步地,杂散光为透过了透光性膜的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偏光成分(S偏光),由于返回到观察者侧的杂散光能够被偏振元件吸收,因而能够抑制画质的劣化、谋求明处对比度进一步的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在观察者隔着偏光太阳镜对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进行观察的情况下,根据液晶显示装置的观察者侧的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偏光太阳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可见性可能会降低。即,在观察者佩戴偏光太阳镜并以通常可较好地观察显示图像的姿勢(偏光太阳镜的吸收轴方向大致呈水平方向的姿勢)观看VA模式或IPS模式之类的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呈水平方向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情况下,偏光太阳镜的吸收轴方向与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处于平行尼科耳状态,因而可见性不会降低;但在观察者的头向左右方向倾斜时、或观察者躺下时,偏光太阳镜与偏振片不会呈平行尼科耳状态。特别是在观察者以偏光太阳镜的吸收轴大致呈垂直方向的状态观看显示图像的情况下,由于偏光太阳镜与偏振片呈正交尼科耳状态,因而可能使可见性显著降低。目前,为了改善该可见性的降低的问题,已知是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比观察者侧的偏振元件更靠近观察者侧将λ/4相位差膜之类的在面内具有双折射性的透光性膜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45°的方式来进行配置的。这基于以下的理论。
在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面内具有双折射性的透光性膜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θ的情况下,在正交尼科耳下观测的透过光强度由下式(6)表示。
I=I0·sin2(2θ)·sin2(π·Re/λ)…(6)
上述式(6)中,I为透过了正交尼科耳的光的强度、I0为入射到面内具有双折射性的透光性膜的光的强度、λ为光的波长、Re为透光性膜的延迟。
在式(6)中,根据θ的值的不同,sin2(2θ)取0~1的值,因而为了增大I,只要使sin2(2θ)=1、即θ=45°即可。出于这样的原因,在对于观察者隔着偏光太阳镜观察显示图像时的可见性进行改善的情况下,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面内具有双折射性的透光性膜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45°的方式来配置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但是,该方法为用于改善观察者隔着偏光太阳镜观察显示图像时的可见性的方法,而并非为用于提高明处对比度的方法。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偏振片20可以组装到图像显示装置中进行使用。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举出液晶显示屏(LCD)、阴极线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电致发光显示屏(ELD)、场发射显示屏(FED)、触控面板、平板电脑、电子纸等。图4是液晶显示屏的示意性构成图,该液晶显示屏是组装有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
图4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20是液晶显示屏。图像显示装置20由背光单元30和具备偏振片10的液晶面板40构成,该液晶面板40被配置在比背光单元30更靠近观察者侧。
背光单元30优选具备白色发光二极管(白色LED)作为背光源。上述白色LED是指通过荧光体方式、即通过将使用了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出蓝色光或紫外光的发光二极管与荧光体组合来发出白色的元件。其中,由将使用了化合物半导体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钇·铝·石榴石系黄色荧光体组合成的发光元件形成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具有连续且宽幅的发光光谱,因而对改善明处对比度是有效的,同时发光效率也优异,从而适于作为本发明中的上述背光源。并且由于能够广泛地利用电力消耗小的白色LED,因而还能够发挥出节能化的效果。
图4所示的液晶面板40具有从背光单元30侧向着观察者侧依序层积三乙酰纤维素膜(TAC膜)等保护膜41、偏振元件42、相位差膜43、接合剂层44、液晶盒45、接合剂层46、相位差膜47、偏振片10而成的结构。液晶盒45中,在2片玻璃基材间配置有液晶层、取向膜、电极层、滤色器等。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像显示装置20为液晶显示屏,因而使用液晶盒45作为显示元件,但作为显示元件并不限于液晶盒。
偏振片10按照偏振元件11的吸收轴方向与透光性膜12的快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在图像显示装置20中。
图像显示装置20优选为VA模式或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VA(VerticalAlignment)模式是指,在未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按照与液晶盒的基板垂直的方式进行取向而显示出暗显像、在施加电压下通过将液晶分子倒伏而显示出亮显像的动作模式。另外,上述IPS(In-Plane Switching)模式是指,向设置于液晶盒的一侧基板的梳形电极对施加横向电场,利用该横向电场使液晶在基板面内进行旋转从而进行显示的方式。
图像显示装置优选为VA模式或IPS模式的原因在于,在VA模式或IPS模式中,设置在比液晶盒更靠近观测者侧的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沿着水平方向。
图像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偏振元件的吸收轴设置在水平方向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有机EL显示屏)。在有机EL显示屏中,从图像显示原理上来说偏振元件并非为必要的,但从防止外部光反射的方面出发,有时使用从观察者侧依序层积偏振元件、λ/4相位差板、有机EL而成的构成。偏振元件、λ/4相位差板当然作为防止外部光反射用的圆偏振片发挥功能,但通常的λ/4相位差板仅针对某一特定波长作为λ/4相位差板发挥功能,无法防止所入射的全部外部光的反射。从而,使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为水平方向,并吸收S偏光、降低入射到显示屏内部的光,从而能够降低返回到观察者侧的光。作为有机EL显示屏的图像显示方式,可以举出使用白色发光层并透过滤色器从而得到彩色显示的滤色器方式;使用蓝色发光层并使其发光的一部分透过色转换层从而得到彩色显示的色转换方式;使用红色·绿色·蓝色发光层的三色方式;在该三色方式中合用滤色器的方式;等等。作为发光层的材料,可以是低分子、也可以是高分子。
【实施例】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下面举出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记载。
<明处对比度>
下面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各偏振片进行明处对比度,明处对比度的评价如下进行。作为在液晶显示器(FLATORON IPS226V(LG Electronics Japan社制造))的观察者侧所设置的偏振片的替代物,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呈水平方向的方式来设置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偏振片,在周边照度400lux(明处)的条件下,15名被测试者从距离黑色显示的液晶显示器50cm~60cm左右的位置对该黑色显示进行观察,从而通过感官评价来对明处对比度进行评价。回答看上去为黑色的人数最多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评价为优异,回答看上去为黑色的人数少的液晶显示器评价为较差。
明处对比度:CR=LW/LB
明处白亮度(LW):在具有外部光的明处(周边照度400lux)使显示装置进行白色显示时的亮度
明处黑亮度(LB):在具有外部光的明处(周边照度400lux)使显示装置进行黑色显示时的亮度
<反射率>
下面,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各偏振片进行反射率测定,反射率的测定如下进行。在偏振片的与透光性膜侧相反的一侧贴合黑色聚氯乙烯绝缘带(Yamato VinylTape No200-38-21 38mm宽),之后使用分光光度计(V7100型、自动绝对反射率测定单元VAR-7010日本分光社制造),对于S偏光,测定将偏振元件的吸收轴设置为平行的情况下的5度反射率。
<实施例1、比较例1、比较例2>
将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在290℃熔融,通过成膜模头挤出成片状,贴合在经水冷冷却的旋转急冷鼓上进行冷却,制作未拉伸膜。未拉伸膜中,Δn=0.0004、平均折射率N=1.63。对于该未拉伸膜,利用双向拉伸试验装置(东洋精机社制造),在120℃预热1分钟后于120℃以拉伸倍率1.1倍进行拉伸,之后在与该拉伸方向成90度的方向以拉伸倍率4.0倍进行拉伸,得到nx=1.82、ny=1.60、(nx-ny)=0.22的透光性膜。
(偏振元件的制作)
将平均聚合度为约2400、皂化度为99.9摩尔%以上、厚度为75μm的聚乙烯醇膜浸渍在30℃的纯水中,之后在30℃浸渍在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02/2/100的水溶液中。其后在56.5℃浸渍在碘化钾/硼酸/水的重量比为12/5/100的水溶液中。接着利用8℃的纯水进行清洗,然后在65℃进行干燥,得到在聚乙烯醇中吸附取向有碘的偏振元件。拉伸主要在碘染色和硼酸处理工序中进行,总拉伸倍率为5.3倍。
藉由含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无溶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接合剂,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0度的方式在所得到的偏振元件的一个面侧粘接贴合透光性膜。接下来,在偏振元件的与层积有透光性膜侧相反一侧的面上藉由含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无溶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接合剂粘接贴合作为各向同性膜的TD80UL-M(富士胶片社制造)B,制作实施例1的偏振片。
在比较例1中,除了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90度的方式进行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的粘接贴合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在比较例2中,除了使用实施例1中制作的未拉伸膜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对于实施例1、比较例1、比较例2中的偏振片的反射率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5.32%、8.45%、5.74%,实施例1的偏振片的防反射性能优异。另外,通过目视对于使用了实施例1、比较例1、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进行评价,结果使用了实施例1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优于使用了比较例1、比较例2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
<实施例2、比较例3、比较例4>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在290℃熔融,通过成膜模头挤出成片状,贴合在经水冷冷却的旋转急冷鼓上进行冷却,制作未拉伸膜。未拉伸膜中,Δn=0.00035、平均折射率N=1.61。对于该未拉伸膜,利用双向拉伸试验装置(东洋精机社制造),在120℃预热1分钟后于120℃以拉伸倍率4.5倍进行拉伸,得到nx=1.70、ny=1.57、(nx-ny)=0.13的透光性膜。在实施例2中,除了使用该透光性膜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在比较例3中,使用实施例2中制作的透光性膜并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90度的方式进行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粘接贴合,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在比较例4中,使用实施例2中制作的未拉伸膜,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对于实施例2、比较例3、比较例4中的偏振片的反射率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4.92%、6.72%、5.46,实施例2的偏振片的防反射性能优异。另外,通过目视对于使用了实施例2、比较例3、比较例4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进行评价,结果使用了实施例2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优于使用了比较例3、比较例4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
<实施例3、比较例5、比较例6>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将乙酸-丙酸纤维素(Eastman化学社制造CAP504-0.2)按照固体成分浓度为15%溶解,之后在玻璃上流延并使其干燥。未拉伸膜的Δn=0.00007、平均折射率N=1.489。将所得到的膜在150℃下进行2.0倍拉伸,得到nx=1.493、ny=1.487、(nx-ny)=0.006的透光性膜。在实施例3中,除了使用该透光性膜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在比较例5中,使用实施例3中制作的透光性膜,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90度的方式将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粘接贴合,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在比较例6中,使用实施例3中制作的未拉伸膜,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对于实施例3、比较例5、比较例6中的偏振片的反射率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3.81%、3.92%、3.85,实施例3的偏振片的防反射性能优异。另外,通过目视对于使用了实施例3、比较例5、比较例6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进行评价,结果使用了实施例3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优于使用了比较例5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并且,使用了实施例3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与使用了比较例6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稍有差异,使用了实施例3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优异。
<实施例4、比较例7、比较例8>
利用刮条涂布机按照干燥后的膜厚为5μm在实施例2中制作的透光性膜的单面涂布下述硬涂层用组合物,形成涂膜,该硬涂层用组合物是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以30质量%溶解在MIBK溶剂中、并添加相对于固体成分为5质量%的光聚合引发剂(Irg184、BASF社制造)而得到的。形成涂膜后,将该涂膜在70℃下加热1分钟,除去溶剂,对涂布面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在透光性膜上形成折射率(nf)为1.53的硬涂层,使与该硬涂层侧相反的一侧为偏振元件侧;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实施例4的偏振片。
在比较例7中,使用实施例2中制作的透光性膜,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形成硬涂层,并且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90度的方式进行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的粘接贴合;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在比较例8中,使用实施例2中制作的未拉伸膜,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形成硬涂层,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对于实施例4、比较例7、比较例8中的偏振片的反射率进测定,结果分别为4.40%、4.65%、4.47%,实施例4的偏振片对防反射性能优异。另外,通过目视对使用了实施例4、比较例7、比较例8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进行评价,结果使用了实施例4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优于使用了比较例7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另外,使用了实施例4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与使用了比较例8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稍有差异,使用了实施例4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优异。
<实施例5、比较例9>
对于实施例2中制作的未拉伸膜,利用双向拉伸试验装置(东洋精机制造),在120℃预热1分钟后于120℃以拉伸倍率2.0倍进行拉伸,之后在与该拉伸方向成90度的方向以拉伸倍率4.0倍进行拉伸,得到nx=1.66、ny=1.605、(nx-ny)=0.055的透光性膜。使用该透光性膜,并且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形成硬涂层,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在比较例9中,使用实施例5中制作的透光性膜,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形成硬涂层,并且使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90度,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对于实施例5、比较例9的偏振片的反射率进测定,结果分别为4.42%、4.55%,比较例8的偏振片的反射率为4.47,与之相比,实施例5的偏振片对防反射性能优异。另外,通过目视对使用了实施例5、比较例9和比较例8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进行评价,结果使用了实施例5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优于使用了比较例9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另外,使用了实施例5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与使用了比较例8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稍有差异,使用了实施例5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优异。
<实施例6、实施例7、比较例10>
在实施例6中,使用实施例2中得到的透光性膜,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形成硬涂层,并且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5度的方式进行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的粘接贴合,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在实施例7中,使用实施例2中得到的透光性膜,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形成硬涂层,并且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10度的方式进行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的粘接贴合,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在比较例10中,使用实施例2中得到的透光性膜,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形成硬涂层,并且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45度的方式来进行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的粘接贴合,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对于实施例6、实施例7、比较例10的偏振片的反射率进测定,结果分别为4.41%、4.45%、4.76%,比较例8中的偏振片的反射率为4.47,与之相比,实施例6、实施例7的偏振片的防反射性能优异;比较例10中的偏振片的防反射性能劣于比较例8。另外,通过目视对使用了实施例6、实施例7、比较例10和比较例8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进行评价,结果使用了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与使用了比较例8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稍有差异,使用了实施例6与实施例7的偏振片的明处对比度优异。另一方面,使用了比较例10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劣于使用了比较例8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实施例6的偏振片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5度的方式进行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的粘接贴合的情况下,也与实施例6为同样的结果。在将实施例7的偏振片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10度的方式进行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的粘接贴合的情况下,也与实施例7为同样的结果。在将比较例10的偏振片按照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45度的方式进行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的粘接贴合的情况下,也与比较例10为同样的结果。
<比较例11、比较例12>
对于实施例2中制作的未拉伸膜,利用双向拉伸试验装置(东洋精机制造),在120℃预热1分钟后于120℃以拉伸倍率3.0倍进行拉伸,之后在与该拉伸方向成90度的方向以拉伸倍率4.0倍进行拉伸,得到nx=1.65、ny=1.62、(nx-ny)=0.03的透光性膜。在比较例11中,使用该透光性膜,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形成硬涂层,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在比较例12中,使用比较例11中制作的透光性膜,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形成硬涂层,并且按照使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透光性膜的快轴所成的角度为90度的方式进行偏振元件与透光性膜的粘接贴合,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对于比较例11、比较例12的偏振片的反射率进测定,结果分别为4.48%、4.52%,比较例8的偏振片的反射率为4.47,与之相比,比较例8的偏振片的防反射性能优于比较例11和比较例12的偏振片。另外,通过目视对使用了比较例11、比较例8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进行评价,结果使用了比较例8与比较例11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的明处对比度稍有差异,比较例8更为优异。据认为,这是由于,比较例11和比较例12中使用的透光性膜的平均折射率N为1.61,因而平均折射率N低于ny。由该结果可以确认到,即使使用拉伸后的透光性膜,在不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上述式(1)的情况下,也呈现出防反射性和明处对比度劣于未拉伸膜的结果。
【符号的说明】
10…偏振片
11…偏振元件
12…透光性膜
13…功能层
20…图像显示装置

Claims (6)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是具备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偏振片具备偏振元件和透光性膜,该透光性膜设置在上述偏振元件的单面,并且在面内具有双折射性,
在上述透光性膜的面内的折射率最大的方向为慢轴方向,上述面内的与上述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快轴方向,当设慢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x、设快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y、设上述透光性膜的平均折射率为N时,上述透光性膜满足下式(1)的关系,
nx>N>ny…(1)
上述偏振元件和上述透光性膜是按照上述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与上述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被配置的,
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具备λ/4相位差板,并且上述偏振片被配置在比上述λ/4相位差板更靠近观察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偏振片是按照上述透光性膜相对于上述偏振元件位于观察者侧的方式被配置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元件,上述偏振片被配置在比上述显示元件更靠近观察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上述透光性膜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x)与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y)之差(nx-ny)为0.01以上0.30以下,该快轴方向为与上述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上述透光性膜为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
6.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具备λ/4相位差板,并且在比上述λ/4相位差板更靠近观察者侧配置偏振片,该改善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上述偏振片按照上述透光性膜的快轴方向与上述偏振片中的上述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方向这两者沿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中,
上述的偏振片是具备偏振元件和透光性膜的偏振片,该透光性膜设置在上述偏振元件的单面,并且在面内具有双折射性,
在上述透光性膜的面内的折射率最大的方向为慢轴方向,上述面内的与上述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快轴方向,当设慢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x、设快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y、设上述透光性膜的平均折射率为N时,上述透光性膜满足下式(1)的关系,
nx>N>ny…(1)。
CN201711420360.7A 2013-03-29 2013-12-26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Pending CN1086143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4972 2013-03-29
JP2013074972 2013-03-29
CN201380069967.9A CN104919344B (zh) 2013-03-29 2013-12-26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9967.9A Division CN104919344B (zh) 2013-03-29 2013-12-26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4373A true CN108614373A (zh) 2018-10-02

Family

ID=516229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0360.7A Pending CN108614373A (zh) 2013-03-29 2013-12-26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CN201380069967.9A Active CN104919344B (zh) 2013-03-29 2013-12-26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9967.9A Active CN104919344B (zh) 2013-03-29 2013-12-26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989688B2 (zh)
EP (1) EP2980612B1 (zh)
JP (3) JP6338155B2 (zh)
KR (2) KR102054269B1 (zh)
CN (2) CN108614373A (zh)
TW (1) TWI556021B (zh)
WO (1) WO20141558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4324A (zh) * 2018-01-30 2020-09-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片、圆偏振片、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2448B (zh) * 2013-11-12 2021-07-02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JPWO2016084729A1 (ja) * 2014-11-25 2017-08-31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KR102422430B1 (ko) 2015-07-16 2022-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139628A (zh) * 2015-10-16 2018-06-08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JP6758148B2 (ja) * 2015-11-30 2020-09-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70097921A (ko) * 2016-02-19 2017-08-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편광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651055B1 (ko) 2016-03-24 2024-03-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5113430A (zh) * 2016-05-24 2022-09-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调光装置
CN109946780B (zh) * 2018-02-13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膜、切割保护膜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65236A1 (en) * 2018-02-22 2019-08-29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Cellulose ester fil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TWI784150B (zh) * 2018-03-28 2022-11-21 大陸商杉金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偏光板以及顯示器裝置
JP7389656B2 (ja) * 2019-02-08 2023-11-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34678A (ja) * 2019-02-19 2020-08-31 東洋紡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積層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085751A1 (ja) * 2020-10-21 2022-04-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3123B2 (zh) * 1982-09-22 1992-11-20 Nitto Denko Corp
JPH09325216A (ja) * 1996-06-06 1997-12-16 Nitto Denko Corp 広視野角偏光板
CN1379252A (zh) * 2001-04-05 2002-11-1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偏振器和显示设备
CN1621899A (zh) * 2003-11-27 2005-06-01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834726A (zh) * 2005-03-18 2006-09-20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偏光片及其应用
JP2007094396A (ja) * 2005-09-05 2007-04-12 Fujifilm Corp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21408A (ja) * 2007-07-12 2009-01-29 Canon Inc 有機el表示装置
CN102959459A (zh) * 2010-06-22 2013-03-06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振板及偏振片保护膜
CN102981203A (zh) * 2012-01-27 2013-03-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7450B2 (ja) 1991-07-22 2002-07-0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偏光フィルム
JP4614400B2 (ja) * 2000-01-17 2011-01-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el発光装置、偏光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110177B2 (en) * 2002-01-18 2006-09-19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film and image display
JP4184189B2 (ja) * 2003-08-13 2008-11-19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発光型表示装置
US20060269733A1 (en) 2003-08-28 2006-11-3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reflection laminate
JP5064649B2 (ja) 2003-08-28 2012-10-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積層体
TWI356212B (en) 2003-09-01 2012-01-11 Fujifilm Corp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675597B2 (ja) 2003-09-01 2011-04-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偏光板
JP4247894B2 (ja) * 2003-10-23 2009-04-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集光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504139B2 (en) * 2003-12-26 2009-03-17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3841306B2 (ja) * 2004-08-05 2006-11-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6292910A (ja) * 2005-04-08 2006-10-26 Nitto Denko Corp 楕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楕円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WO2007029843A1 (en) 2005-09-05 2007-03-15 Fujifilm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7149527A (ja) 2005-11-29 2007-06-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タ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7279243A (ja) 2006-04-04 2007-10-25 Fujifilm Corp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04629B2 (ja) * 2007-11-29 2013-06-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56939A (ja) * 2007-12-25 2009-07-1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068641A (ja) 2008-04-14 2012-04-05 Nitto Denko Corp 光学表示装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装置製造方法
JP2009259721A (ja) * 2008-04-21 2009-11-05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9300611A (ja) * 2008-06-11 2009-12-24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及び液晶パネル
JP2010013569A (ja) * 2008-07-04 2010-01-21 Teijin Chem Ltd 縦1軸延伸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15403B2 (ja) * 2008-08-29 2013-01-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107542A (ja) * 2008-10-28 2010-05-13 Hitachi Maxell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KR20100106838A (ko) 2009-03-24 2010-10-0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복합구성 편광판 세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면상 스위칭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JP5811431B2 (ja) 2009-09-11 2015-11-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568808B2 (ja) 2009-10-20 2014-08-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学部材セット
JP5377252B2 (ja) * 2009-11-27 2013-12-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5707811B2 (ja) * 2010-09-24 2015-04-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長尺状λ/4板、円偏光板、偏光板、OLED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091496A (ja) * 2010-09-29 2012-05-17 Toray Ind Inc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3123B2 (zh) * 1982-09-22 1992-11-20 Nitto Denko Corp
JPH09325216A (ja) * 1996-06-06 1997-12-16 Nitto Denko Corp 広視野角偏光板
CN1379252A (zh) * 2001-04-05 2002-11-1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偏振器和显示设备
CN1621899A (zh) * 2003-11-27 2005-06-01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834726A (zh) * 2005-03-18 2006-09-20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偏光片及其应用
JP2007094396A (ja) * 2005-09-05 2007-04-12 Fujifilm Corp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21408A (ja) * 2007-07-12 2009-01-29 Canon Inc 有機el表示装置
CN102959459A (zh) * 2010-06-22 2013-03-06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振板及偏振片保护膜
CN102981203A (zh) * 2012-01-27 2013-03-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4324A (zh) * 2018-01-30 2020-09-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片、圆偏振片、显示装置
CN111684324B (zh) * 2018-01-30 2022-05-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片、圆偏振片、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89688B2 (en) 2018-06-05
WO2014155887A1 (ja) 2014-10-02
JP2019105842A (ja) 2019-06-27
KR102113568B1 (ko) 2020-05-21
EP2980612A1 (en) 2016-02-03
EP2980612B1 (en) 2020-04-29
JPWO2014155887A1 (ja) 2017-02-16
JP6338155B2 (ja) 2018-06-06
EP2980612A4 (en) 2016-11-16
US20160054499A1 (en) 2016-02-25
CN104919344B (zh) 2018-01-19
KR20150100843A (ko) 2015-09-02
TWI556021B (zh) 2016-11-01
TW201437699A (zh) 2014-10-01
KR20180008904A (ko) 2018-01-24
KR102054269B1 (ko) 2019-12-10
JP6617985B2 (ja) 2019-12-11
JP2018124565A (ja) 2018-08-09
CN104919344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9344B (zh)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CN103913783B (zh)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性改善方法
CN103033984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振片保护膜
CN104516043A (zh)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JP2015069171A (ja) 偏光板複合体、偏光板セット、画像表示装置、偏光板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セット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
JP6521007B2 (ja) 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における明所コントラストの改善方法
KR102063206B1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JP2018087987A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