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4324A - 偏振片、圆偏振片、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振片、圆偏振片、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4324A
CN111684324A CN201980010843.0A CN201980010843A CN111684324A CN 111684324 A CN111684324 A CN 111684324A CN 201980010843 A CN201980010843 A CN 201980010843A CN 111684324 A CN111684324 A CN 111684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r
refractive index
group
polarizing plat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08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4324B (zh
Inventor
三户部史岳
武田淳
西村直弥
藤木优壮
加藤由实
桑山靖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84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4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4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4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1Circular 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片、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该偏振片能够优选适用于配置于显示元件上时可抑制防反射能力的显著下降的圆偏振片且包括透射率高的偏振器。本发明的偏振片包括偏振器及与偏振器接触的相邻层,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为4.0%以上,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满足式(X)的关系。式(X)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

Description

偏振片、圆偏振片、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振片、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为代表的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外光的反射,使用将偏振器和λ/4板层叠而成的圆偏振片(专利文献1)。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278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近年来,要求通过节能使在显示面板上显示的图案(图像、字符等)变得更清晰。作为其方法之一,可以举出提高上述圆偏振片中的偏振器的透射率的方法。
通常,透射率高的偏振器的偏振度低,因此若使用包括这种偏振器的圆偏振片,则虽然可期待透射率的提高,但可以预想防反射能力会下降。
在透射率高的偏振器中,导致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上升的情况较多,本发明人等得到了如下见解:当使用该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高的偏振器时,防反射能力会出乎意料地下降。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偏振片,该偏振片能够优选适用于配置于显示元件上时可抑制防反射能力的显著下降的圆偏振片且包括透射率高的偏振器。
并且,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对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了通过使用规定构成的偏振片,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即,发现了通过以下构成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1)一种偏振片,其包括偏振器及与偏振器接触的相邻层,
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为4.0%以上,
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满足后述的式(X)的关系。
(2)根据(1)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偏振器为使用二色性物质形成的偏振器。
(3)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与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之差为0.15以下,
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与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之差为0.10以下。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与相邻层的厚度之积即光学膜厚d满足后述的式(Y)的关系。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还包括与相邻层的与偏振器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接触的光学功能层,
光学功能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为1.49~1.60。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低于偏振器的面内平均折射率。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与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47.0%以上。
(8)一种圆偏振片,其具有(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和λ/4板,相邻层位于偏振器与λ/4板之间。
(9)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元件;及(8)所述的圆偏振片,其配置于显示元件上。
(10)根据(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显示元件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偏振片,该偏振片能够优选适用于配置于显示元件上时可抑制防反射能力的显著下降的圆偏振片且包括透射率高的偏振器。
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以往技术的问题点的包括圆偏振片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偏振片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偏振片中的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及透射轴方向的图。
图4是圆偏振片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是偏振片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圆偏振片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是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含的范围。首先,对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Re(λ)及Rth(λ)分别表示在波长λ下的面内的延迟及厚度方向的延迟。没有特别记载时,波长λ设为550nm。
在本发明中,Re(λ)及Rth(λ)为在AxoScanOPMF-1(OptoScience,Inc.制造)中在波长λ下测定出的值。通过在AxoScan中输入平均折射率((nx+n y+nz)/3)和膜厚(d(μm))来计算出
慢轴方向(°)
Re(λ)=R0(λ)
Rth(λ)=((nx+ny)/2-nz)×d。
另外,R0(λ)显示为由AxoScanOPMF-1计算出的数值,但表示Re(λ)。
在AxoScan中使用的平均折射率是使用阿贝折射率(NAR-4T,ATAGOC O.,LTD.制造)且光源使用钠灯(λ=589nm)来进行测定的。并且,当测定波长依赖性时,在多波长阿贝折射仪DR-M2(ATAGOCO.,LTD.制造)中能够以与干扰过滤器的组合来进行测定。
并且,能够使用聚合物手册(JOHNWILEY&SONS,INC)及各种光学膜的产品目录的值。以下例示出主要的光学膜的平均折射率的值:纤维素酰化物(1.48)、环烯烃聚合物(1.52)、聚碳酸酯(1.5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9)、聚苯乙烯(1.59)。
在本说明书中,关于角度(例如“90°”等角度)及其关系(例如“正交”、“平行”、及“以45°交叉”等),视为包含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允许的误差的范围。例如,是指在严格的角度±10°的范围内,与严格的角度的误差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偏振器的“吸收轴”是指吸光度最高的方向。“透射轴”是指与“吸收轴”呈90°的角度的方向。
本发明人等得到了如下见解:当使用包括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高的偏振器的圆偏振片时,防反射能力出乎意料地下降。关于其原因,使用图1进行说明。
在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中层叠有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为4.0%以上的偏振器102、λ/4板104及显示元件106。偏振器102及λ/4板104作为圆偏振片发挥功能,防止外光反射。
另一方面,由于偏振器102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高,因此透射偏振器102而到达λ/4板104的表面为止的光增加。因此,在偏振器102与λ/4板104的界面处反射的光增加,其结果,防反射能力比预想显著下降。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通过以与偏振器接触的方式设置显示出小于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且大于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的面内平均折射率的相邻层,能够抑制透射偏振器而来的光的界面反射。即,能够抑制如上所述的偏振器与λ/4板的界面处的反射,其结果,能够抑制防反射能力的显著下降。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偏振片、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第1实施方式。图2所示的偏振片10A包括偏振器12和以与偏振器12的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相邻层14。在图3中示出偏振器12的吸收轴Aa及透射轴Ta的方向。
以下,对各个部件进行说明。
<偏振器>
偏振器为具有将光转换为特定的直线偏振光的功能的部件(直线偏振器),可以举出吸收型偏振器。
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为4.0%以上。其中,在能够通过节能来更清楚地视觉识别显示元件的图案(图像、字符等)的观点上,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优选6.0%以上。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的上限值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包括偏振片的圆偏振片的防反射能力的观点上,优选50.0%以下,更优选20.0%以下。
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与透射轴方向的透射率的平均值{(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透射率)/2}优选47.0%以上,更优选48.0%以上,进一步优选49.0%以上。上述平均值的上限值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包括偏振片的圆偏振片的防反射能力的观点上,优选75.0%以下,更优选60.0%以下。
在后段的实施例栏中对上述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及透射轴方向的透射率的测定进行详细叙述,其使用多通道光谱仪(OCEANOPTICS,Inc.制造,产品名“QE65000”)来实施,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及透射轴方向的透射率均对应于400~700nm的波长范围中的平均透射率。更具体而言,该平均透射率是使用由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标准化的XYZ等色函数(CIE1931标准观测者的等色函数)的Y值,对在400~700nm之间通过上述测定而得到的每10nm的透射率的值进行加权平均来计算出的。即,按每个测定波长分别计算出在400~700nm之间每10nm测定出的透射率的值与对应于透射率的测定波长的Y值的值之积即计算出值A,将在各测定波长下所得到的计算值A进行合计而计算出合计值B,进而将所得的的合计值B除以上述中所使用的Y值的合计值C(合计值B/合计值C),由此计算出透射率。
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是指沿图3中的吸收轴Aa方向的折射率,其值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使用包括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圆偏振片的显示装置中的防反射能力更优异的观点(以下,也简称为“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上,优选1.55~2.00,更优选1.55~1.85。
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是指沿图3中的透射轴Ta方向的折射率,其值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上,优选1.50~1.90,更优选1.50~1.75。
上述折射率是指在波长550nm下的折射率。
作为上述折射率的测定方法,如在后段的实施例栏中详细叙述,在石英玻璃板上制作偏振器,利用Woollam公司制造的分光椭圆偏光仪M-2000U测定偏振器的折射率。
偏振器的厚度并不受特别限制,但从薄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0.1~5.0μm,更优选0.1~1.5μm。
作为偏振器,例如可以举出使用二色性物质形成的偏振器、碘类偏振器及多烯类偏振器,在容易调整偏振器的透射率的观点上,优选使用二色性物质形成的偏振器。作为使用二色性物质形成的偏振器,可以举出使用包含二色性物质的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如后述,优选使用包含二色性物质及液晶性化合物的液晶性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
在本说明书中,二色性物质是指吸光度根据方向而不同的色素,可以举出二偶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及其他公知的二色性物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碘离子(例如,I3-及I5-)不包括在二色性物质中。
作为二色性物质,优选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也简称为“特定二色性物质”。)。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061
式(1)中,A1、A2及A3分别独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并且,式(1)中,L1及L2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基。
并且,式(1)中,m表示1~4的整数,当m为2~4的整数时,多个A2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m优选1或2。
对上述式(1)中A1、A2及A3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进行说明。
作为上述取代基,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的[0237]~[0240]段中所记载的取代基组G,其中,优选卤原子、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及乙氧基羰基)或芳氧基羰基(例如,苯氧基羰基、4-甲基苯氧基羰基及4-甲氧基苯基羰基),更优选烷基,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5的烷基。
作为2价的芳香族基团,例如可以举出2价的芳香族烃基及2价的芳香族杂环基。
作为上述2价的芳香族烃基,例如可以举出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亚苯基、枯烯基(cumenylenegroup)、均三甲苯基、甲亚苯基(tolylenegroup)及亚二甲苯基。其中,优选亚苯基。
并且,作为上述2价的芳香族杂环基,优选源自单环或2环性的杂环的基团。作为构成芳香族杂环基的除碳原子以外的原子,可以举出氮原子、硫原子及氧原子。当芳香族杂环基具有多个除碳原子以外的构成环的原子时,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芳香族杂环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亚吡啶基(吡啶-二基)、亚喹啉基(喹啉-二基)、亚异喹啉基(异喹啉-二基)、苯并噻二唑-二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二基及噻吩并噻唑-二基(以下,简称为“噻吩并噻唑基”。)。
在上述2价的芳香族基团之中,优选2价的芳香族烃基。
在此,优选A1、A2及A3中的任意一个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另外,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的取代基的具体例与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中的取代基相同,优选的方式也相同。
并且,更优选A1、A2及A3中的A2为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在该情况下,A1及A3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当A2为2价的噻吩并噻唑基时,优选A1及A3中的至少一者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烃基,更优选A1及A3这两者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烃基。
对上述式(1)中L1及L2所表示的“取代基”进行说明。
作为上述取代基,优选为了提高溶解性或向列液晶性而导入的基团、为了调节作为色素的色调而导入的具有供电子性或吸电子性的基团或具有为了固定取向而导入的交联性基团(聚合性基团)的基团。
例如,作为取代基,包括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2,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8,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六烷基、环丙基、环戊基及环己基。)、烯基(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2,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2~8,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烯丙基、2-丁烯基及3-戊烯基。)、炔基(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2,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2~8,例如可以举出炔丙基及3-戊炔基。)、芳基(优选碳原子数6~30,更优选碳原子数6~2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6~12,例如可以举出苯基、2,6-二乙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苯乙烯基、萘基及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优选碳原子数0~20,更优选碳原子数0~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0~6,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的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及苯胺基。)、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5,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及丁氧基。)、氧羰基(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5,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2~10,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及苯氧基羰基。)、酰氧基(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2~6,例如可以举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2~6,例如可以举出乙酰氨基及苯甲酰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2~20,更优选碳原子数2~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2~6,例如可以举出甲氧基羰基氨基。)、芳氧基羰基氨基(优选碳原子数7~20,更优选碳原子数7~16,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7~12,例如可以举出苯氧基羰基氨基。)、磺酰氨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氨基及苯磺酰氨基。)、氨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0~20,更优选碳原子数0~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0~6,例如可以举出氨磺酰基、甲基氨磺酰基、二甲基氨磺酰基及苯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的氨甲酰基、甲基氨甲酰基、二乙基氨甲酰基及苯基氨甲酰基。)、烷硫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甲硫基及乙硫基。)、芳硫基(优选碳原子数6~20,更优选碳原子数6~16,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6~12,例如可以举出苯硫基。)、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甲磺酰基及甲苯磺酰基。)、亚磺酰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甲亚磺酰基及苯亚磺酰基。)、脲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未取代的脲基、甲基脲基及苯基脲基。)、磷酸酰胺基(优选碳原子数1~20,更优选碳原子数1~1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6,例如可以举出二乙基磷酸酰胺基及苯基磷酸酰胺基。)、羟基、巯基、卤原子(例如,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氰基、硝基、羟肟酸基、亚磺基、肼基、亚氨基、偶氮基、杂环基(是优选碳原子数1~30、更优选碳原子数1~12的杂环基,例如为具有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的杂原子的杂环基,例如可以举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咪唑基、吡啶基、喹啉基、呋喃基、哌啶基、吗啉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咪唑基及苯并噻唑基。)、甲硅烷基(是优选碳原子数3~40、更优选碳原子数3~30、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3~24的甲硅烷基,例如可以举出三甲基甲硅烷基及三苯基甲硅烷基。)。
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这些取代基取代。并且,当具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作为L1及L2所表示的取代基,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炔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氧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酰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酰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羰基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磺酰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磺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甲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硫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磺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脲基、硝基、羟基、氰基、亚氨基、偶氮基、卤原子或杂环基,更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氧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酰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硝基、亚氨基或偶氮基。
优选L1及L2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交联性基团(聚合性基团),更优选L1及L2这两者中包含交联性基团。
作为交联性基团,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0040]~[0050]段中所记载的聚合性基团,从反应性及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或苯乙烯基,更优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作为L1及L2的优选方式,可以举出被上述交联性基团取代的烷基、被上述交联性基团取代的二烷基氨基及被上述交联性基团取代的烷氧基。
特定二色性物质优选为下述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101
其中,式(2)中,A4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
并且,式(2)中,L3及L4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基。
并且,式(2)中,E表示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中的任一种原子。
并且,式(2)中,R1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
并且,式(2)中,R2表示氢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
并且,式(2)中,R3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并且,式(2)中,n表示0或1。其中,当E为氮原子时,n为1,当E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时,n为0。
上述式(2)中,A4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上述式(1)中的A1~A3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相同。
作为A4的优选方式,为亚苯基。
上述式(2)中,L3及L4所表示的“取代基”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上述式(1)中的L1及L2所表示的“取代基”相同。
作为L3及L4的优选方式,为L3及L4中的至少一者包含交联性基团,作为更优选的方式,为L3及L4这两者包含交联性基团。
并且,作为L3及L4的交联性基团的优选方式,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上述式(2)中,E表示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中的任一种原子,从合成适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氮原子。
并且,从容易使特定二色性物质在短波长侧具有吸收(例如,在500~530nm附近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观点考虑,上述式(2)中的E优选为氧原子。
另一方面,从容易使特定二色性物质在长波长侧具有吸收(例如,在600nm附近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观点考虑,上述式(2)中的E优选为氮原子。
上述式(2)中,R1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优选氢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
接着,对R1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及“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氧基”进行说明。
作为取代基,例如可以举出卤原子等。
作为烷基,可以举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其中,优选碳原子数1~6的直链状的烷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3的直链状的烷基,进一步优选甲基或乙基。
作为烷氧基,可以举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其中,优选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3的烷氧基,进一步优选为甲氧基或乙氧基。
上述式(2)中,R2表示氢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
R2所表示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上述式(2)的R1中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当E为氮原子时,R2成为存在于式(2)中的基团(即,是指n=1的情况)。另一方面,当E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时,R2成为不存在于式(2)中的基团(即,是指n=0的情况)。
上述式(2)中,R3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R3所表示的“取代基”的具体例及优选方式与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中的取代基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上述式(2)中,n表示0或1。其中,当E为氮原子时,n为1,当E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时,n为0。
作为上述式(1)所表示的特定二色性物质,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0-152351号公报的[0051]~[0081]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其内容被编入本说明书中。
在这些之中,作为具有上述式(2)所表示的结构的特定二色性物质,除了日本特开2010-152351号公报的[0074]~[0081]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D-1)~(D-53)以外,还可以优选举出以下所示的化合物(D-54)~(D-58)。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131
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相对于偏振器的总质量,优选25质量%以下,更优选15质量%以下。并且,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的下限值相对于偏振器的总质量,优选8质量%以上,更优选10质量%以上。
在本发明中,出于能够一边抑制二色性物质的析出一边使二色性物质以更高的取向度取向的原因,优选偏振器为使用与上述二色性物质一起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液晶性组合物形成的偏振器。
以下,对液晶性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成分进行详细叙述。
(液晶性化合物)
作为液晶性组合物所包含的液晶性化合物,能够使用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及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中的任一种。
在此,“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是指在化学结构中不具有重复单元的液晶性化合物。
并且,“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是指在化学结构中具有重复单元的液晶性化合物。
作为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3-22870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作为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热致液晶性高分子。并且,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可以在末端具有交联性基团(例如,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
(表面改良剂)
液晶性组合物优选包含表面改良剂。通过包含表面改良剂,可期待涂膜表面的平滑性得到提高而取向度得到提高以及抑制凹陷及不均匀而面内均匀性得到提高。
作为表面改良剂,优选使液晶性化合物在涂膜表面侧呈水平的表面改良剂,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11-237513号公报的[0253]~[0293]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水平取向剂)。
当液晶性组合物包含表面改良剂时,表面改良剂的含量相对于液晶性组合物中的上述二色性物质与上述液晶性化合物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0.001~5质量份,更优选0.01~3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
液晶性组合物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并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举出光聚合引发剂及热聚合引发剂,优选光聚合引发剂。另外,聚合引发剂可以为阳离子聚合性及自由基聚合性中的任一种。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α-羰基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367661号、美国专利第2367670号的各说明书)、偶姻醚(美国专利第2448828号说明书)、α-烃取代的芳香族偶姻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722512号说明书)、多核醌化合物(美国专利第3046127号及美国专利2951758号的各说明书)、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美国专利第3549367号说明书)、吖啶及吩嗪化合物(日本特开昭60-105667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4239850号说明书)、噁二唑化合物(美国专利第4212970号说明书)及酰基氧化膦化合物(日本特公昭63-040799号公报、日本特公平5-02923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09578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10-029997号公报)。
作为这种光聚合引发剂,也能够使用市售品,可以举出BASF公司制造的IRGACURE184、IRGACURE907、IRGACURE369、IRGACURE651、IRGACURE819及IRGACUREOXE-01。
当液晶性组合物包含聚合引发剂时,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液晶性组合物中的上述二色性物质与上述液晶性化合物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0.01~30质量份,更优选0.1~15质量份。
(溶剂)
从操作性等观点考虑,液晶性组合物优选包含溶剂。
作为溶剂,例如可以举出酮类(例如,丙酮、2-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环戊酮及环己酮)、醚类(例如,二噁烷及四氢呋喃)、脂肪族烃类(例如,己烷)、脂环式烃类(例如,环己烷)、芳香族烃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及三甲基苯)、卤化碳类(例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氯苯及氯甲苯)、酯类(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及乙酸丁酯)、醇类(例如,乙醇、异丙醇、丁醇及环己醇)、溶纤剂类(例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及1,2-二甲氧基乙烷)、乙酸溶纤剂类、亚砜类(例如,二甲基亚砜)、酰胺类(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及二甲基乙酰胺)及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啶)的有机溶剂以及水。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在这些溶剂之中,优选使用有机溶剂,更优选使用卤化碳类或酮类。
当液晶性组合物包含溶剂时,溶剂的含量相对于液晶性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80~99质量%,更优选83~97质量%。
(其他成分)
液晶性组合物还可以包含除上述特定二色性物质以外的二色性物质,并且可以包含多种上述特定二色性物质。当包含多种二色性物质时,从使液晶性组合物进一步固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包含具有与上述特定二色性物质进行交联的交联性基团的二色性物质,进一步优选包含多种上述特定二色性物质。
(形成方法)
使用上述液晶性组合物的偏振器的形成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举出依次包括如下工序的方法:将上述液晶性组合物涂布于透明支撑体上而形成涂膜的工序(以下,也称为“涂膜形成工序”。);及使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的工序(以下,也称为“取向工序”。)。
另外,液晶性成分是不仅包含上述液晶性化合物,当上述二色性物质具有液晶性时,还包含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物质的成分。
涂膜形成工序为将液晶性组合物涂布于透明支撑体上而形成涂膜的工序。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透明”表示可见光的透射率为60%以上,优选80%以上,更优选90%以上。
作为形成透明支撑体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类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类聚合物;聚苯乙烯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及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聚合物;氯乙烯类聚合物;尼龙及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类聚合物;酰亚胺类聚合物;砜类聚合物;聚醚砜类聚合物;聚醚醚酮类聚合物;聚苯硫醚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类聚合物;芳酯类聚合物;聚甲醛类聚合物;环氧类聚合物等。
并且,作为形成透明支撑体的材料,还优选热塑性降冰片烯类树脂。作为热塑性降冰片烯类树脂,可以举出ZeonCorporation制造的ZEONEX及ZEON OR以及JSRCorporation制造的ARTON等。
并且,作为形成透明支撑体的材料,还优选以三乙酰纤维素(TAC)为代表的纤维素类聚合物。
作为透明支撑体的厚度并不受特别限制,优选100μm以下,更优选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10~80μm。
通过使用上述的包含溶剂的液晶性组合物或使用通过加热等而成为熔融液等液状物的液晶性组合物,容易将液晶性组合物涂布于透明支撑体上。
作为液晶性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辊涂法、凹版印刷法、旋涂法、绕线棒涂布法、挤压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逆向凹版涂布法、模涂法、喷涂法及喷墨法等公知的方法。
另外,在本方式中示出了将液晶性组合物涂布于透明支撑体上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设置于透明支撑体上的取向膜上涂布液晶性组合物。在后面对取向膜的详细内容进行叙述。
取向工序为使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的工序。由此,可得到偏振器。
取向工序可以具有干燥处理。通过干燥处理,能够从涂膜中去除溶剂等成分。干燥处理可以通过在室温下将涂膜放置规定时间的方法(例如,自然干燥)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加热和/或送风的方法来进行。
在此,液晶性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有时通过上述涂膜形成工序或干燥处理而取向。例如,在液晶性组合物制备成包含溶剂的涂布液的方式中,通过干燥涂膜以从涂膜中去除溶剂,可得到具有光吸收各向异性的涂膜(即,偏振器)。
当在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转变为液晶相的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时,也可以不实施后述的加热处理。
从制造适用性等方面考虑,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转变为液晶相的转变温度优选10~250℃,更优选25~190℃。若上述转变温度为10℃以上,则不需要进行用于将温度降低至呈液晶相的温度范围的冷却处理等,因此优选。并且,若上述转变温度为250℃以下,则即使在设为比暂时呈液晶相的温度范围更高温的各向同性液体状态时也不需要高温,能够减少热能的浪费以及基板的变形及变质等,因此优选。
取向工序优选具有加热处理。由此,能够使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因此能够将加热处理后的涂膜优选用作偏振器。
从制造适用性等方面考虑,加热处理优选10~250℃,更优选25~190℃。并且,加热时间优选1~300秒,更优选1~90秒。
取向工序可以具有在加热处理之后实施的冷却处理。冷却处理为将加热后的涂膜冷却至室温(20~25℃)左右的处理。由此,能够固定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的取向。作为冷却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制,能够通过公知的方法来实施。
通过以上的工序,能够得到偏振器。
另外,在本方式中,作为使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取向的方法,可以举出干燥处理及加热处理等,但并不限于此,能够通过公知的取向处理来实施。
偏振器的制造方法可以在上述取向工序之后具有使偏振器固化的工序(以下,也称为“固化工序”。)。
例如,当二色性物质具有交联性基团(聚合性基团)时,固化工序通过加热和/或光照射(曝光)来实施。其中,固化工序优选通过光照射来实施。
固化中所使用的光源能够使用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等各种光源,但优选紫外线。并且,可以在固化时一边加热一边照射紫外线,也可以通过仅使特定波长透射的滤波器照射紫外线。
当一边加热一边进行曝光时,虽然曝光时的加热温度也取决于偏振器中所包含的液晶性成分转变为液晶相的转变温度,但优选25~140℃。
并且,曝光也可以在氮气氛下进行。
<相邻层>
相邻层为以与上述偏振器接触的方式配置的层。
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满足式(X)的关系。
式(X)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
在上述式(X)中,是指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大于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且小于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通过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满足上述式(X)的关系,能够抑制透射偏振器的沿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偏振光及透射偏振器的沿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偏振光的各自的反射,其结果,能够抑制显著的防反射能力的下降。
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与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之差(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并不受特别限制,0.25以下的情况较多,但在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上,优选0.15以下。上述差的下限值并不受特别限制,但0.01以上的情况较多。
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与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之差(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并不受特别限制,0.20以下的情况较多,但在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上,优选0.10以下。上述差的下限值并不受特别限制,但0.01以上的情况较多。
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只要满足上述式(X)的关系,则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上,优选1.51~1.90,更优选1.55~1.70。
上述面内平均折射率是指在波长550nm下的折射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上,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优选低于上述偏振器的面内平均折射率。另外,偏振器的面内平均折射率是指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及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的算术平均值{(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2}。
沿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方向(沿图3中的偏振器12的吸收轴Aa的方向)上的相邻层的折射率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上,优选1.55~1.90,更优选1.55~1.70。
沿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方向(沿图3中的偏振器12的透射轴Ta的方向)上的相邻层的折射率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上,优选1.51~1.80,更优选1.51~1.70。
上述折射率是指在波长550nm下的折射率。
作为上述折射率(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沿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相邻层的折射率、沿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相邻层的折射率)的测定方法,如在后段的实施例栏中详细叙述,在石英玻璃板上制作相邻层,利用Woollam公司制造的分光椭圆偏光仪M-2000U测定相邻层在波长550nm下的各折射率。
另外,在将层的面内的折射率变为最大的方向设为x轴,将在面内相对于x轴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将相对于面内的法线方向设为z轴,并将各自的折射率定义为nx、ny及nz,本发明中的“面内平均折射率(nave)”由下述式(1)表示。
式(1)nave=(nx+ny)/2
相邻层的厚度并不受特别限制,但从薄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0.010~2.000μm,更优选0.010~0.800μm,进一步优选0.010~0.150μm。
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与相邻层的厚度之积即光学膜厚d(面内平均折射率×厚度)的大小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上,优选满足式(Y)的关系。如上所述,本发明人等得到如下见解:由于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为规定以上,因此通过用于赋予防反射能力的相邻层的光学膜厚满足以下的关系,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式(Y)70+275×n≤d≤135+275×n
n表示0、1或2。并且,相邻层的厚度的单位为nm。
换言之,光学膜厚d只要满足以下的式(Y1)~(Y3)中的任一关系即可。另外,式(Y1)对应于n为0的情况,式(Y2)对应于n为1的情况,式(Y3)对应于n为2的情况。
式(Y1)70≤d≤135
式(Y2)345≤d≤410
式(Y3)620≤d≤685
只要是满足上述式(X)的关系的层,则构成相邻层的成分的种类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树脂等有机物及无机粒子等无机物。其中,从容易调整面内平均折射率且与偏振器的密合性优异的观点考虑,相邻层优选包含树脂。
作为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及聚苯乙烯树脂。并且,如后述,相邻层可以使用固化性化合物形成,相邻层也可以使用热固性树脂形成。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举出环氧树脂及脂环式环氧树脂。脂环式环氧树脂是指在分子内具有一个以上键合于脂环式环的环氧基的环氧树脂。
相邻层中的树脂的含量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相邻层的处理性更优异的观点上,相对于相邻层总质量,优选50~100质量%,更优选70~100质量%。
相邻层中可以与上述树脂一起包含粒子。作为粒子,可以举出有机粒子、无机粒子以及包含有机成分及无机成分的有机无机复合粒子。
作为有机粒子,可以举出苯乙烯树脂粒子、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粒子、丙烯酸树脂粒子、甲基丙烯酸树脂粒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粒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粒子、三聚氰胺树脂粒子及包含这些中的两种以上的树脂粒子。
作为构成无机粒子的成分,可以举出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氧氮化物及金属单体。作为上述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氧氮化物及金属单体中所包含的金属原子,可以举出钛原子、硅原子、铝原子、钴原子及锆原子。作为无机粒子的具体例,可以举出氧化铝粒子、氧化铝水合物粒子、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锆粒子及粘土矿物(例如,蒙脱石)等无机氧化物粒子。
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1~300nm,更优选10~200nm。若在上述范围内,则可得到粒子的分散性优异并且高温耐久性、湿热耐久性及透明性更优异的固化物(透明树脂层)。
在此,粒子的平均粒径能够根据通过TEM(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或SEM(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而得到的照片来求出。具体而言,求出粒子的投影面积,将与其相对应的圆当量直径(圆的直径)设为粒子的平均粒径。另外,本发明中的平均粒径设为对100个粒子求出的圆当量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粒子可以为球状、针状、纤维(fiber状)、柱状及扁平状等中的任一形状。
相邻层中的粒子的含量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容易调整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的观点上,相对于相邻层总质量,优选1~50质量%,更优选1~30质量%。
相邻层的形成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举出将相邻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偏振器上,并根据需要对涂膜实施固化处理的方法。
相邻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包含能够构成相邻层的成分,例如可以举出树脂、单体及粒子。树脂及粒子的例示如上所述。
作为单体,可以举出光固化性化合物及热固性化合物(例如,热固性树脂)。作为单体,优选在一个分子中包含一个聚合性基团的单官能聚合性化合物及在一个分子中包含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聚合性基团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为单体,也可以为低聚物或预聚物等聚合物。
作为聚合性基团,可以举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及阳离子聚合性基团,优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可以举出烯属不饱和键基团等。作为阳离子聚合性基团,可以举出环氧基及氧杂环丁烷基等。
相邻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可以包含表面改良剂、聚合引发剂及溶剂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这些成分,例如可以举出作为可以包含于液晶性组合物中的成分而例示出的化合物。
相邻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举出上述液晶性组合物的涂布方法。
在涂布相邻层形成用组合物之后,根据需要可以对涂膜实施干燥处理。
并且,当相邻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单体等固化性化合物时,在涂布相邻层形成用组合物之后,可以对涂膜实施固化处理。
作为固化处理,可以举出光固化处理及热固化处理,根据所使用的材料选择最佳的条件。
偏振片可以包括除上述偏振器及与偏振器接触的相邻层以外的其他部件。
例如,偏振片可以在偏振器的与相邻层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包括透明支撑体。透明支撑体的例示如上所述。
并且,当偏振片包括透明支撑体时,可以在透明支撑体与偏振器之间还包括取向膜。
取向膜一般以聚合物为主成分。作为取向膜用聚合物,在多个文献中有记载,并且能够获得多个市售品。所利用的聚合物优选聚乙烯醇(PVA)、聚酰亚胺或其衍生物。
另外,作为取向膜,优选实施了公知的摩擦处理的膜。
并且,作为取向膜,也可以使用光取向膜。光取向膜能够通过对光取向化合物实施直线偏振光或非偏振光照射来制造。作为光取向化合物,优选具有通过光的作用产生二聚化及异构化中的至少一者的光反应性基团的感光性化合物。并且,优选光反应性基团具有选自包括肉桂酸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查耳酮衍生物、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偶氮苯化合物、聚酰亚胺化合物、芪化合物及螺哌喃化合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衍生物或化合物的骨架。
取向膜的厚度优选0.01~10μm。
<圆偏振片>
上述偏振片能够与λ/4板组合而用作圆偏振片。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圆偏振片16A包括偏振器12、相邻层14及λ/4板18。如图4所示,相邻层14配置于偏振器12与λ/4板18之间。另外,λ/4板18的面内慢轴与偏振器12的吸收轴所成的角优选调整为45±10°。
偏振器12及相邻层14的说明如上所述。
以下,主要对λ/4板18进行详细叙述。
λ/4板是指具有λ/4功能的板,具体而言为将某一特定波长的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将圆偏振光转换为直线偏振光)的功能的板。
作为λ/4板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5/0277006号等。
例如,作为λ/4板为单层结构的方式,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拉伸聚合物薄膜及使用液晶性化合物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等,并且,作为λ/4板为多层结构的方式,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将λ/4板与λ/2板层叠而成的宽频带λ/4板。
λ/4板的Re(550)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作为λ/4板有用的观点上,优选110~160nm,更优选120~150nm。
λ/4板优选显示出逆波长分散性。λ/4板显示出逆波长分散性是指在测定了特定波长(可见光范围)下的面内的延迟(Re)值时,Re值随着测定波长变大而变相等或变高。
λ/4板的形成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将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λ/4板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透明支撑体上并使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化合物取向的方法。
作为透明支撑体,可以举出形成偏振器时使用的透明支撑体。另外,可以在形成于透明支撑体上的取向膜上涂布λ/4板形成用组合物。
液晶性化合物可以具有聚合性基团。作为聚合性基团,可以举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及阳离子聚合性基团。
当液晶性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基团时,在使涂膜中的液晶性化合物取向之后,可以对涂膜实施固化处理(例如,热固化处理及光固化处理)。
其中,作为λ/4板,优选为涂布包含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性化合物的λ/4板形成用组合物并使涂膜中所包含的液晶性化合物取向,并且使取向的液晶性化合物聚合而固定化的膜。
圆偏振片可以包括除上述偏振器、相邻层及λ/4板以外的其他部件。
例如,圆偏振片还可以包括透明支撑体。透明支撑体的例示如上所述。当圆偏振片包括透明支撑体时,透明支撑体可以配置于相邻层与λ/4板之间,或者可以在偏振器的与相邻层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配置有透明支撑体。
并且,圆偏振片可以在相邻层与λ/4板之间还包括取向膜。
并且,圆偏振片可以在偏振器的与相邻层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包括硬涂层及防反射层中的至少一种。防反射层的结构并不受特别限制,能够采用公知的结构,例如可以举出包括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及低折射率层的方式。
<显示装置>
上述圆偏振片配置于显示元件上而能够对显示元件赋予防止外光反射的功能。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20A包括偏振器12、相邻层14、λ/4板18及显示元件22。观察者从偏振器12侧视觉辨认显示装置20A。即,偏振器12侧相当于视觉辨认侧。
偏振器12、相邻层14及λ/4板18的说明如上所述。
以下,主要对显示元件22进行详细叙述。
显示元件的种类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有机EL显示元件及液晶显示元件等图像显示元件,优选使用有机EL显示元件。
有机EL显示元件的结构并不受特别限制,通常至少包括有机发光层和夹持有机发光层的一对电极。
《第2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偏振片、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第2实施方式。图2所示的偏振片10B包括偏振器12、以与偏振器12的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相邻层14及以与相邻层14的与偏振器12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光学功能层24。
第2实施方式包括光学功能层24,除了这点以外,图2所示的偏振片的第1实施方式与图6所示的偏振片的第2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主要对光学功能层24进行说明。
光学功能层为与相邻层的与偏振器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接触的层。
光学功能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并不受特别限制,1.40~1.70的情况较多,其中,在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上,优选1.49~1.60。
如在后段的实施例栏中详细叙述,在光学功能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的测定方法中,在石英玻璃板上制作光学功能层,利用Woollam公司制造的分光椭圆偏光仪M-2000U测定光学功能层的各方向(x轴、y轴、z轴)的折射率,从而能够计算出面内平均折射率。
构成光学功能层的成分的种类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树脂等有机物及无机粒子等无机物。作为树脂的种类及粒子的种类,可以举出可以包含于上述相邻层中的树脂及粒子。
光学功能层可以具有其他功能,例如可以为粘接层。即,光学功能层优选为面内平均折射率为1.49~1.60的粘接层。粘接层是指具有用于粘接部件彼此的功能的层。
当光学功能层为粘接层时,粘接层可以由粘合剂及粘接剂中的任一者形成。
光学功能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与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的关系并不受特别限制,但在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上,优选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大于光学功能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
光学功能层的厚度并不受特别限制,但从薄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1~30μm,更优选1~3μm。
上述偏振片能够与λ/4板组合而用作圆偏振片。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圆偏振片16B包括偏振器12、相邻层14、光学功能层24及λ/4板18。如图7所示,相邻层14及光学功能层24配置于偏振器12与λ/4板18之间。另外,λ/4板18的面内慢轴与偏振器12的吸收轴所成的角优选调整为45±10°。
偏振器12、相邻层14、λ/4板18及光学功能层24的说明如上所述。
上述圆偏振片配置于显示元件上而能够对显示元件赋予防止外光反射的功能。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20B包括偏振器12、相邻层14、光学功能层24、λ/4板18及显示元件22。观察者从偏振器12侧视觉辨认显示装置20B。即,偏振器12侧相当于视觉辨认侧。
偏振器12、相邻层14、λ/4板18、光学功能层24及显示元件22的说明如上所述。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及处理步骤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例进行限制性的解释。
<实施例1>
(透明支撑体1的制作)
准备厚度40μm的TAC基材(TG40,FujifilmCorporation制造),通过皂化处理将表面进行亲水化之后,用#8的绕线棒连续涂布了下述组成的涂布液。然后,用100℃的暖风将所得到的TAC基材干燥2分钟,由此得到了在TAC基材上配置有厚度0.8μm的聚乙烯醇(PVA)膜的透明支撑体1。
另外,将改性聚乙烯醇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4质量%的方式加入到涂布液中。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261
改性聚乙烯醇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262
(取向膜1的形成)
向下述结构的光取向材料E-1(1质量份)中加入丁氧基乙醇(41.6质量份)、二丙二醇单甲酯(41.6质量份)及纯水(15.8质量份),将所得到的溶液用0.45μm膜过滤器进行加压过滤,由此制备出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1。
接着,将所得到的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1涂布于透明支撑体1的涂布有改性聚乙烯醇的面上,并在60℃下干燥了1分钟。然后,使用偏振光紫外线曝光装置向所得到的涂膜照射直线偏振光紫外线(照度4.5mW、照射量500mJ/cm2)而制作出取向膜1。
[化学式5]
E-1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271
(偏振器(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的形成)
制备下述组成的偏振器形成用组合物P1,一边搅拌一边在50℃下加热溶解1小时,并用0.45μm膜过滤器进行了过滤。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272
二色性偶氮色素化合物D1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273
二色性偶氮色素化合物D2
[化学式7]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281
高分子液晶化合物M1
[化学式8]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282
表面改良剂F-1
[化学式9]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283
用绕线棒在所得的的取向膜1上以WET涂布量成为5.1cc/m2的方式涂布了偏振器形成用组合物P1。
接着,在140℃下将所得到的涂膜加热90秒钟,并冷却至变为室温(23℃)。
接着,在80℃下降所得到的涂膜加热60秒钟,并再次冷却至成为室温。
然后,使用高压汞灯在照度28mW/cm2的照射条件下照射60秒钟涂膜而形成了偏振器(厚度0.5μm)。
(相邻层1的形成)
用#2的绕线棒在偏振器上连续涂布固化性组合物1,并在40℃下干燥了90秒钟。
然后,使用高压汞灯在照度28mW/cm2的照射条件下照射60秒钟涂膜而制作出在偏振器上形成有相邻层1的层叠体1(相当于偏振片)。
使用切片切削机切削相邻层1的剖面,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观察测定了膜厚,其结果,相邻层1的膜厚为700nm。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291
CEL2021P
[化学式10]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292
CPI-100P
[化学式11]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293
<λ/4板的制作>
(聚合物E-2的合成)
向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滴液漏斗及回流冷却管的反应容器中装入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100.0质量份)、甲基异丁基酮(500质量份)及三乙胺(10.0质量份),并在室温下搅拌了混合物。接着,将去离子水(100质量份)从滴液漏斗经30分钟滴加到所得到的混合物中之后,在回流下一边将混合物混合一边在80℃下使其反应了6小时。反应结束后,从所得到的混合物中取出有机相,利用0.2质量%硝酸铵水溶液清洗了有机相,直至冲洗后的水成为中性。然后,在减压下从所得到的有机相中蒸馏除去溶剂及水,以粘稠的透明液体的形式得到了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
对该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进行了1H-NMR(NuclearMagneticResonan ce:核磁共振)分析,其结果,在化学位移(δ)=3.2ppm附近如理论强度那样得到基于环氧乙烷基的峰,确认到在反应中未产生环氧基的副反应。该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的重均分子量Mw为2,200,环氧当量为186g/摩尔。
接着,向100mL的三口烧瓶中装入上述中所得到的具有环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10.1质量份)、含有丙烯酸基的羧酸(TOAGOSEICO.,LTD.制造,商品名“ARONIXM-5300”,丙烯酸ω-羧基聚己内酯(聚合度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02
))(0.5质量份)、乙酸丁酯(20质量份)、利用日本特开2015-026050号公报的合成例1的方法得到的肉桂酸衍生物(1.5质量份)及四丁基溴化铵(0.3质量份),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在90℃下搅拌了12小时。搅拌后,使用与所得到的混合物等量(质量)的乙酸丁酯稀释混合物,进而水洗了3次稀释的混合物。浓缩所得到的混合物,反复进行2次用乙酸丁酯进行稀释的操作,最终得到了包含具有光取向性基团的聚有机硅氧烷(下述聚合物E-2)的溶液。该聚合物E-2的重均分子量Mw为9,000。并且,进行1H-NMR分析的结果,聚合物E-2中的具有肉桂酸酯基的成分为23.7质量%。
[化学式12]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01
(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2的制备)
混合以下成分而制备出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2。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11
[化学式13]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12
低分子化合物R-1
添加剂(B-1):San-AproLtd.制造的TA-60B(以下,参考结构式)
[化学式14]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13
(λ/4板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出下述组成的λ/4板形成用组合物。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14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21
另外,与下述液晶性化合物L-3及L-4的丙烯酰氧基相邻的基团表示丙烯基(甲基取代为乙烯基而得到的基团),下述液晶性化合物L-3及L-4表示甲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异构体的混合物。
[化学式15]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22
[化学式16]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23
[化学式17]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24
[化学式18]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25
[化学式19]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31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制作)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混合罐中进行搅拌而制备出用作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乙酸纤维素溶液。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32
化合物F
[化学式20]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33
向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90质量份)中加入下述消光剂溶液(10质量份)而制备出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34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41
将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和上述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用平均孔径34μm的滤纸及平均孔径10μm的烧结金属过滤器进行过滤之后,使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和其两侧的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3层同时从流延口向20℃的滚筒上流延(带式流延机)。
接着,在滚筒上的薄膜的溶剂含有率大致为20质量%的状态下剥取薄膜,将薄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用拉幅机夹具进行固定,一边以1.1倍的拉伸倍率沿横向拉伸一边进行了干燥。
然后,通过在热处理装置的辊之间进行输送而进一步进行干燥,从而制作出厚度40μm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在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为0nm。
用棒涂布机在所制作出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一侧的面上涂布了预先制备出的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2。然后,在120℃的热板上干燥1分钟而从涂膜中去除溶剂,从而形成了厚度0.3μm的光异构化组合物层。
通过对所得到的光异构化组合物层进行偏振光紫外线照射(10mJ/cm2,使用超高压汞灯)而形成了光取向膜。
接着,用棒涂布机在光取向膜上涂布预先制备出的λ/4板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了组合物层。将所形成的组合物层在加热板上暂时加热至110℃之后,冷却至60℃而使取向稳定化。
然后,保持为60℃,并在氮环境气体下(氧浓度100ppm)通过紫外线照射(500mJ/cm2,使用超高压汞灯)将取向固定化,从而制作出包括厚度2.3μm的λ/4板的相位差膜。所得到的λ/4板在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为140nm。
(防反射膜的制作)
如下述所示,准备各层形成用涂布液并形成各层,从而制作出防反射膜。
(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混合了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VISCOAT#295(OsakaOrganicChemicalIndustryCo.,Ltd.制造))(750.0质量份)、质均分子量15000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70.0质量份)、甲基乙基酮(730.0质量份)、环己酮(500.0质量份)及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184,CibaSpecialtyChemicalsCo.,Ltd.制造)(50.0质量份)。将所得到的混合物用孔径0.4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进行过滤而制备出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
(中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A的制备)
混合了含有ZrO2微粒的硬涂剂(DesoliteZ7404[折射率1.72,固体成分浓度:60质量%,氧化锆微粒含量:70质量%(相对于固体成分),氧化锆微粒的平均粒径:约20nm,溶剂组成: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乙基酮=9/1,JSRCorpor ation)制造])(5.1质量份)、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与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混合物(DPHA)(1.5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907,CibaS pecialtyChemicalsCo.,Ltd.制造)(0.05质量份)、甲基乙基酮(66.6质量份)、甲基异丁基酮(7.7质量份)及环己酮(19.1质量份)。充分搅拌所得到的混合物之后,用孔径0.4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进行过滤而制备出中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A。
(中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B的制备)
混合了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与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混合物(DPHA)(4.5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CibaSpecialtyChemicalsCo.,L td.制造)(0.14质量份)、甲基乙基酮(66.5质量份)、甲基异丁基酮(9.5质量份)及环己酮(19.0质量份)。充分搅拌所得到的混合物之后,用孔径0.4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进行过滤而制备出中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B。
适量混合中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A和中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B,以使折射率成为1.62,制作出中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
(高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混合了含有ZrO2微粒的硬涂剂(DesoliteZ7404[折射率1.72,固体成分浓度:60质量%,氧化锆微粒含量:70质量%(相对于固体成分),氧化锆微粒的平均粒径:约20nm,溶剂组成: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乙基酮=9/1,JSRCorpor ation)制造])(15.7质量份)、甲基乙基酮(61.9质量份)、甲基异丁基酮(3.4质量份)及环己酮(1.1质量份)。将所得到的混合物用孔径0.4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进行过滤而制备出高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
(低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全氟烯烃共聚物(1)的合成)
[化学式21]
全氟烯烃共聚物(1)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61
上述结构式中,50∶50表示摩尔比。
向内容量100ml的不锈钢制的带有搅拌机的高压釜中装入乙酸乙酯(40ml)、羟基乙基乙烯醚(14.7g)及过氧化二月桂酰(0.55g),将系统内除气并用氮气置换。进一步将六氟丙烯(25g)导入高压釜中,并升温至65℃。高压釜内的温度达到65℃的时点的压力为0.53MPa(5.4kg/cm2)。保持该温度继续反应8小时,在压力达到0.31MPa(3.2kg/cm2)的时点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在内温下降至室温的时点排出未反应的单体,打开高压釜而取出反应液。将所得到的反应液投入到大量过剩的己烷中,通过倾析去除溶剂,并取出了沉淀的聚合物。另外,通过将所得到的聚合物溶解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从己烷进行2次再沉淀而完全去除残留的单体,干燥之后,得到了聚合物(28g)。
接着,将该聚合物(20g)溶解于N,N-二甲基乙酰胺(100ml)而得到溶液之后,在冰冷下将丙烯酰氯(11.4g)滴加到溶液中之后,在室温下搅拌了10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进行水洗,提取有机相之后进行浓缩,用己烷使所得到的聚合物再沉淀,由此得到了全氟烯烃共聚物(1)(19g)。所得到的聚合物的折射率为1.422。
(中空二氧化硅粒子分散液的制备)
混合中空二氧化硅粒子溶胶(异丙醇二氧化硅溶胶,Catalysts&ChemicalsIndustriesCo.,Ltd.制造的CS60-IPA,平均粒径60nm,壳厚度10nm,二氧化硅浓度20%,二氧化硅粒子的折射率1.31)(500质量份)、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0.5质量份)及二异丙氧基铝乙酸乙酯(1.51质量份)之后,进而加入了离子交换水(9质量份)。
接着,在60℃下使所得到的溶液反应8小时之后冷却至室温,并添加乙酰丙酮(1.8质量份)而得到了分散液。然后,一边添加环己酮以使二氧化硅的含率大致恒定,一边在压力30Torr下进行基于减压蒸馏的溶剂置换,最后通过调整浓度得到了固体成分浓度18.2质量%的中空二氧化硅粒子分散液。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了所得到的分散液的IPA(isopropylalcohol:异丙醇)残留量,其结果为0.5%以下。
使用所得到的中空二氧化硅粒子分散液并混合下述组成的组合物,搅拌所得到的溶液之后,用孔径1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进行过滤而制备出低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371
以下示出在上述低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分别使用的化合物。
·P-1:全氟烯烃共聚物(1)
·DPHA: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与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混合物(NipponKayakuCo.,Ltd.制造)
·RMS-033:反应性硅酮(Gelest,Inc.制造)
·IRGACURE907:光聚合引发剂(CibaSpecialtyChemicalsCo.,Ltd.制造)
(硬涂层的制作)
使用凹版涂布机在厚度40μm的TAC基材(TG40,FujifilmCorporation制造)上涂布了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在100℃下干燥涂膜之后,一边进行氮吹扫以成为氧浓度为1.0体积%以下的环境气体,一边使用160W/cm的气冷金属卤化物灯(EYEGRAPHICSCo.,Ltd.制造)照射照度400mW/cm2、照射量150mJ/cm2的紫外线,使涂膜固化,从而形成了厚度12μm的硬涂层。
使用凹版涂布机在所得到的的硬涂层上涂布分别调整为所期望的折射率的中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高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及低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制作出防反射膜。
另外,在各层的折射率的测定中,将各层的形成用组合物以成为约4μm的厚度的方式涂布于玻璃板,并利用多波长阿贝折射仪DR-M2(ATAGOCO.,LTD.制造)进行了测定。
并且,采用了使用“DR-M2、M4用干涉滤光片546(e)nm组件号:RE-3 523”的滤光片测定出的折射率作为在波长550nm下的折射率。
依次层叠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及低折射率层之后,使用反射分光膜厚仪“FE-3000”(OtsukaElectronicsCo.,Ltd.制造)计算出各层的膜厚。计算时的各层的折射率使用了用上述阿贝折射仪导出的值。
中折射率层的干燥条件设为90℃、30秒,紫外线固化条件设为如下:一边进行氮吹扫以成为氧浓度为1.0体积%以下的环境气体,一边使用180W/cm的气冷金属卤化物灯(EYEGRAPHICSCo.,Ltd.制造)将照度设为300mW/cm2、照射量设为240mJ/cm2
固化后的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2,层厚为60nm。
高折射率层的干燥条件设为90℃、30秒,紫外线固化条件设为如下:一边进行氮吹扫以成为氧浓度为1.0体积%以下的环境气体,一边使用240W/cm的气冷金属卤化物灯(EYEGRAPHICSCo.,Ltd.制造)将照度设为300mW/cm2、照射量设为240mJ/cm2。固化后的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72,层厚为110nm。
低折射率层的干燥条件设为90℃、30秒,紫外线固化条件设为如下:一边进行氮吹扫以成为氧浓度为0.1体积%以下的环境气体,一边使用240W/cm的气冷金属卤化物灯(EYEGRAPHICSCo.,Ltd.制造)将照度设为600mW/cm2、照射量设为600mJ/cm2。固化后的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6,层厚为90nm。
[圆偏振片的制作]
以相位差膜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与层叠体1的相邻层1对置的方式,将相位差膜经由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贴合于层叠体1的相邻层1侧。另外,由粘合剂形成的粘接层相当于光学功能层。
接着,以防反射膜中的TAC基材与贴合于相位差膜的层叠体1中的TAC基材对置的方式,将防反射膜经由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 gCo.,Ltd.制造)贴合于层叠体1的TAC基材侧,从而制作出圆偏振片1。
将搭载有有机EL面板(有机EL显示元件)的SAMSUNGCo.,Ltd.制造的GALAXYS4进行分解,从有机EL显示装置上剥离带有圆偏振片的触摸面板,进而从触摸面板上剥离圆偏振片,使有机EL显示元件、触摸面板及圆偏振片分别单独分离。接着,将单独分离的触摸面板与有机EL显示元件再次贴合,进而将上述制作出的圆偏振片以相位差膜侧成为面板侧的方式经由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贴合于触摸面板上,从而制作出有机EL显示装置1。
<实施例2>
使用固化性组合物2来代替固化性组合物1,并调整了棒编号以使膜厚成为表1中所记载的膜厚,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出有机EL显示装置2。
(二氧化钛微粒分散液的调液)
作为二氧化钛微粒,使用了含有钴且使用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锆实施了表面处理的二氧化钛微粒“MPT-129C”{ISHIHARASANGYOKAISHA,LTD.制造,TiO2∶Co3O4∶Al2O3∶ZrO2=90.5∶3.0∶4.0∶0.5质量比}。
混合上述粒子(257.1质量份)、下述分散剂(41.1质量份)及环己酮(701.8质量份)并利用DYNO-MILL进行分散而制备出质量平均直径70nm的二氧化钛分散液。
[化学式22]
分散剂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401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402
<实施例3>
制作出相邻层3来代替相邻层1,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出有机EL显示装置3。
(相邻层3的制作)
向光取向材料E-1(0.5质量份)中加入NagaseChemtexCorporation制造的DeconalAcrylateDA-212(0.5质量份)、丁氧基乙醇(41.6质量份)、二丙二醇单甲酯(41.6质量份)及纯水(15.8质量份),并用0.45μm膜过滤器将所得到的溶液进行了加压过滤。将所得到的组合物涂布于实施例1中所制作出的偏振器上,并在60℃下干燥了1分钟。使用偏振光紫外线曝光装置向所得到的涂膜照射直线偏振光紫外线(照度4.5mW、照射量500mJ/cm2)而制作出相邻膜3。
<实施例4~7>
通过调整固化性组合物1的固体成分及棒编号以使相邻层的膜厚成为表1的记载那样来制作出相邻层4~7,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出有机EL显示装置4~7。
<实施例8>
使用后述的光固化性粘接剂液贴合相位差膜来代替使用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贴合相位差膜,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出有机EL显示装置8。
(光固化性粘接剂液的调液)
混合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70质量份)、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5质量份)及3-羟基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15质量份),进而将三芳基锍盐类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50%碳酸丙烯酯溶液以固体成分计2.25质量份的比例进行混合之后,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而制备出光固化性粘接剂液。
<实施例9>
在透明支撑体1的制作中,未进行厚度40μm的TAC基材(TG40,FujifilmCorporation制造)的表面的皂化处理,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出层叠体2。
[圆偏振片的制作]
以相位差膜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与层叠体2的相邻层1对置的方式,将相位差膜经由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贴合于层叠体2的相邻层1侧。
接着,剥离了贴合有相位差膜的层叠体2的TAC基材。
接着,以防反射膜中的TAC基材与层叠体2中的PVA膜对置的方式,将防反射膜经由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贴合于层叠体2的PVA膜侧,从而制作出圆偏振片9。
接着,使用圆偏振片9来代替圆偏振片1,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出有机EL显示装置9。
<比较例1>
使用固化性组合物3来代替固化性组合物1,并调整棒编号以使膜厚成为表1中所记载的膜厚,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出有机EL显示装置B1。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421
<比较例2>
使用固化性组合物4来代替固化性组合物1,并调整棒编号以使膜厚成为表1中所记载的膜厚,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出有机EL显示装置B2。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422
<透射率的评价>
以在光学显微镜(Nikon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ECLIPSEE600POL”)的光源侧插入直线偏振器的状态,在样品台上设置了测定样品。另外,作为测定样品,使用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制造的包括TAC基材、PVA膜、取向膜及偏振器的层叠体。该层叠体相当于形成相邻层之前的层叠体。
接着,从TAC基材侧照射光,使用多通道光谱仪(OCEANOPTICS,Inc.制造,产品名“QE65000”)测定了400~700nm的波长范围中的测定样品的以下的透射率A及透射率B。另外,作为参考,使用了从测定样品中去除了偏振器的包括TAC基材、PVA膜及取向膜的层叠体。
透射率A:对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偏振光的透射率(%)
透射率B:对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偏振光的透射率(%)
另外,上述透射率A及透射率B相当于去除表面反射的影响且校正了可见度的透射率。更具体而言,上述透射率A及透射率B相当于平均透射率,该平均透射率是使用由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标准化的XYZ等色函数(CIE1931标准观测者的等色函数)的Y值,对在400~700nm之间通过上述测定而得到的每10nm的透射率的值进行加权平均来计算出的。即,按每个测定波长分别计算出在400~700nm之间每10nm测定出的透射率的值与对应于透射率的测定波长的Y值的值之积即计算值A,将在各测定波长下所得到的计算值A进行合计而计算出合计值B,进而将所得的的合计值B除以上述中所使用的Y值的合计值C(合计值B/合计值C),由此计算出透射率。
<折射率的测定方法>
在各层的折射率的测定中,为了容易进行测定,在石英玻璃板上制作欲进行测定的层,利用Woollam公司制造的分光椭圆偏光仪M-2000U测定了各层的折射率。当设置偏振器时,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形成取向膜,并在该取向膜上制作出偏振器。在将面内中的折射率变为最大的方向设为x轴,将在面内相对于x轴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将相对于面内的法线方向设为z轴,并将各自的折射率定义为nx、ny及nz。面内平均折射率(nave)由下述式(1)表示。
式(1)nave=(nx+ny)/2
采用了所测定出的折射率作为在波长550nm下的折射率。
<反射率评价>
测定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制作出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反射率。
关于反射率,使用光谱色度仪(KONICAMINOLTA,INC.制造),将观察条件10°视野、观察光源D65中的显示系统的Y值作为反射率。按照以下基准评价了所得到的值。
A+:反射率为2.95%以下的情况
A:反射率大于2.95%且3.05%以下
A-:反射率大于3.05%且3.10%以下
B:反射率大于3.10%且3.20%以下
C:反射率大于3.20%
表1中的“偏振器”栏的“透射率”栏的“平均”表示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与偏振器的偏振轴方向的透射率的算术平均值。
“偏振器”栏的“透射率”栏的“吸收轴方向”表示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
“偏振器”栏的“折射率”栏的“吸收轴方向”、“透射轴方向”及“平均”分别表示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及偏振器的面内平均折射率。
“相邻层”栏的“折射率”栏的“吸收轴方向”、“透射轴方向”及“平均”分别表示沿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相邻层的折射率、沿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相邻层的折射率及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
在表1中,“平均折射率*膜厚”栏表示相邻层的“平均”栏中所表示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与“膜厚”栏中所表示的膜厚之积。
在表1中,“粘接层”栏的“折射率”栏的“平均”表示粘接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
在表1中,“折射率差A”表示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与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之差。
在表1中,“折射率差B”表示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与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之差。
在表1中,在“是否满足式(Y)的关系”栏中,当满足上述式(Y)的关系时设为“A”,当不满足时设为“B”。
Figure BDA0002609292990000451
如表1所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偏振片,得到了所期望的效果。
其中,根据实施例1与3的比较确认到,当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与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之差为0.15以下且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与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之差为0.10以下时,效果更优异。
并且,根据实施例4~7的比较确认到,当满足式(Y)的关系时,效果更优异。
并且,根据实施例1与8的比较确认到,当偏振片包括面内平均折射率为1.49~1.60的光学功能层时,效果更优异。
符号说明
10A、10B-偏振片,12、102-偏振器,14-相邻层,16A、16B-圆偏振片,18、104-λ/4板,20A、20B、100-显示装置,22、106-显示元件,24-光学功能层。

Claims (10)

1.一种偏振片,其包括偏振器及与所述偏振器接触的相邻层,
所述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为4.0%以上,
所述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满足式(X)的关系,
式(X) 所述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所述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所述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偏振器为使用二色性物质形成的偏振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折射率与所述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之差为0.15以下,
所述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与所述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折射率之差为0.1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与所述相邻层的厚度之积即光学膜厚d满足式(Y)的关系,
式(Y) 70+275×n≤d≤135+275×n
n表示0、1或2,所述相邻层的厚度的单位为n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还包括与所述相邻层的与所述偏振器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接触的光学功能层,
所述光学功能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为1.49~1.6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相邻层的面内平均折射率低于所述偏振器的面内平均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的透射率与所述偏振器的透射轴方向的透射率的平均值为47.0%以上。
8.一种圆偏振片,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和λ/4板,
所述相邻层位于所述偏振器与所述λ/4板之间。
9.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元件;及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偏振片,其配置于所述显示元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元件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
CN201980010843.0A 2018-01-30 2019-01-30 偏振片、圆偏振片、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684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3499 2018-01-30
JP2018-013499 2018-01-30
PCT/JP2019/003199 WO2019151334A1 (ja) 2018-01-30 2019-01-30 偏光板、円偏光板、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4324A true CN111684324A (zh) 2020-09-18
CN111684324B CN111684324B (zh) 2022-05-13

Family

ID=67479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0843.0A Active CN111684324B (zh) 2018-01-30 2019-01-30 偏振片、圆偏振片、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4691B2 (zh)
JP (1) JP6943987B2 (zh)
KR (1) KR102454820B1 (zh)
CN (1) CN111684324B (zh)
WO (1) WO20191513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4548B (zh) 2019-08-19 2024-02-0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控制器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7885A (ja) * 1995-10-30 1997-05-16 Sony Corp 表示素子
TW200622318A (en) * 2004-09-29 2006-07-01 Nitto Denko Corp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0734769A (en) * 2006-02-02 2007-09-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1295107A (zh) * 2004-04-08 2008-10-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9199075A (ja) * 2008-01-25 2009-09-03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不溶化異方性膜並びに不溶化処理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不溶化異方性膜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素子
CN101713886A (zh) * 2008-09-29 2010-05-2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11164294A (ja) * 2010-02-08 2011-08-25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4269A (ja) * 2010-02-08 2011-08-25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偏光層
CN102778704A (zh) * 2011-05-13 2012-11-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以及3d图像显示系统
CN103364861A (zh) * 2012-03-30 2013-10-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圆偏振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03585A (zh) * 2011-02-28 2013-11-20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多层膜及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CN103688194A (zh) * 2012-05-31 2014-03-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性改善方法
CN104516043A (zh) * 2013-09-26 2015-04-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CN104641268A (zh) * 2013-02-07 2015-05-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偏振膜的光学叠层体
CN104919344A (zh) * 2013-03-29 2015-09-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TW201537241A (zh) * 2014-02-17 2015-10-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積層體、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偏光板之透光率改善方法
CN105319635A (zh) * 2014-06-27 2016-0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膜、其制造方法和显示器件
CN106990458A (zh) * 2015-10-01 2017-07-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膜和其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35968B1 (ko) * 2015-10-08 2022-08-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JP7048213B2 (ja) * 2017-03-15 2022-04-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7885A (ja) * 1995-10-30 1997-05-16 Sony Corp 表示素子
CN101295107A (zh) * 2004-04-08 2008-10-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TW200622318A (en) * 2004-09-29 2006-07-01 Nitto Denko Corp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0734769A (en) * 2006-02-02 2007-09-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Display device
JP2009199075A (ja) * 2008-01-25 2009-09-03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不溶化異方性膜並びに不溶化処理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不溶化異方性膜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素子
CN101713886A (zh) * 2008-09-29 2010-05-2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11164294A (ja) * 2010-02-08 2011-08-25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4269A (ja) * 2010-02-08 2011-08-25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偏光層
CN103403585A (zh) * 2011-02-28 2013-11-20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多层膜及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CN102778704A (zh) * 2011-05-13 2012-11-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以及3d图像显示系统
CN103364861A (zh) * 2012-03-30 2013-10-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圆偏振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88194A (zh) * 2012-05-31 2014-03-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性改善方法
CN104641268A (zh) * 2013-02-07 2015-05-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偏振膜的光学叠层体
CN104919344A (zh) * 2013-03-29 2015-09-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CN108614373A (zh) * 2013-03-29 2018-10-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CN104516043A (zh) * 2013-09-26 2015-04-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TW201537241A (zh) * 2014-02-17 2015-10-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積層體、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偏光板之透光率改善方法
CN105319635A (zh) * 2014-06-27 2016-0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膜、其制造方法和显示器件
CN106990458A (zh) * 2015-10-01 2017-07-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膜和其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51334A1 (ja) 2021-02-04
US20200355960A1 (en) 2020-11-12
JP6943987B2 (ja) 2021-10-06
KR102454820B1 (ko) 2022-10-17
WO2019151334A1 (ja) 2019-08-08
CN111684324B (zh) 2022-05-13
US11054691B2 (en) 2021-07-06
KR20200100189A (ko)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6094B (zh) 偏振元件、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0869827B (zh) 椭圆偏光板
US11656393B2 (en) Lamin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3614592B (zh) 防反射用圆偏光板和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WO2019131949A1 (ja)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90288240A1 (en)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US11487055B2 (en) Laminate
US20230120853A1 (en) Optical film, optical lamin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210165148A1 (en) Lamin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1684324B (zh) 偏振片、圆偏振片、显示装置
KR20200110182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상기 화상 표시 장치에 사용되는 원편광판
US11703708B2 (en) Polarizing element,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10989849B2 (en) Optical laminate
JP2021513111A (ja) 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21513116A (ja) 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240069264A1 (en) Laminate, reflection prevention syste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7217369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円偏光板、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10049192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871480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3d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TW202248684A (zh) 偏光板和包括偏光板的光學顯示設備
CN116235103A (zh) 层叠体、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7242374A (zh)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