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3586A - 变速器和具备变速器的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和具备变速器的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3586A
CN108603586A CN201780008273.2A CN201780008273A CN108603586A CN 108603586 A CN108603586 A CN 108603586A CN 201780008273 A CN201780008273 A CN 201780008273A CN 108603586 A CN108603586 A CN 108603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shield
rotation shell
shell
speed changer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82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淳
铃木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yab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3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35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9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aling the gearboxes, e.g. to improve airtightn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10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变速器(100)包括:变速机构(20);旋转壳体(10),其收纳变速机构(20);开口端罩(30),其嵌装于旋转壳体(10)的开口端(10a)的内周,用于封闭开口端(10a);密封构件(50),其用于对旋转壳体(10)的内周与开口端罩(30)的外周之间进行密封;以及阻截构件(60),其设于比密封构件(50)靠开口端(10a)侧的位置,用于在旋转壳体(10)的内周与开口端罩(30)的外周之间阻截从外部进入的异物。

Description

变速器和具备变速器的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和具备变速器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JP2014-190444A中公开了液压挖掘机等履带车辆的行驶马达所使用的变速器。
上述的变速器包括连结有与履带相啮合的链轮的圆筒状的旋转壳体和封闭旋转壳体的开口端的圆盘状的开口端罩。开口端罩借助配设于圆筒状的空间的操作线卡定于旋转壳体,该圆筒状的空间是在形成于旋转壳体的内周的内周槽与形成于开口端罩的外周的外周槽之间形成的。
在旋转壳体和开口端罩的内部收纳有用于对液压马达的输出旋转进行减速而向旋转壳体传递的变速机构,并且填充有用于润滑变速机构的润滑油。因此,在旋转壳体的内周与开口端罩的外周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润滑油泄漏到旋转壳体的外部的密封构件(O形密封圈)。
发明内容
由于在旋转壳体的内周与开口端罩的外周之间存在间隙,因此有时沙土等异物会进入。如上所述,由于在旋转壳体的内周与开口端罩的外周之间设有密封构件,因此能够防止异物进一步进入到变速器的内部。
在此,在上述的变速器中,用于将开口端罩卡定于旋转壳体的操作线的外径被设定为该操作线相对于旋转壳体的内周槽与开口端罩的外周槽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具有空隙。因此,旋转壳体与开口端罩能够沿轴向相对移位与该空隙相应的量。
在这样旋转壳体与开口端罩能够沿轴向进行相对移位的构造中,当由于振动等而导致旋转壳体与开口端罩沿轴向进行相对移位时,密封构件也会沿轴向进行移动。
因此,想到如下情况:若大量的异物进入到旋转壳体的内周与开口端罩的外周之间并堆积在密封构件附近,则在密封构件沿轴向移动时异物进入到密封面,会对密封构件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异物向设于旋转壳体与开口端罩之间的密封构件附近进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变速器,其中,该变速器包括:变速机构,其用于使驱动源的输出旋转变速;圆筒状的旋转壳体,其收纳变速机构,变速后的输出旋转传递至该旋转壳体而使其进行旋转;开口端罩,其嵌装于旋转壳体的开口端的内周,用于封闭开口端;密封构件,其用于对旋转壳体的内周与开口端罩的外周之间密封;以及阻截构件,其设于比密封构件靠开口端侧的位置,用于在旋转壳体的内周与开口端罩的外周之间阻截从外部进入的异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侧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变速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
变速器100例如应用于行驶马达,该行驶马达设在液压挖掘机等履带牵引式车辆的车轴部并用于驱动履带。作为驱动装置的行驶马达包括作为驱动源的液压马达1和用于对液压马达1的轴21的输出旋转进行减速的变速器100。
变速器100具有相对于固定壳体(未图示)进行旋转工作的圆筒状的旋转壳体10。在旋转壳体10的外周面连结有链轮(未图示)。通过使旋转壳体10和链轮一同旋转,从而使与链轮相啮合的履带(未图示)循环,使车辆行驶。
固定壳体和旋转壳体10配置在履带进行循环的路径的内侧。旋转壳体10借助轴承(未图示)以相对于与车辆的框架相连结的固定壳体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该固定壳体,以旋转轴线O为中心进行旋转工作。
在固定壳体的内部设有液压马达1。液压马达1例如是斜盘式活塞马达。另外,驱动源也可以是除液压马达之外的装置,例如也可以使用电动马达等。
如图2所示,在旋转壳体10的内部收纳有变速机构20。变速机构20由设于液压马达1的轴21的太阳齿轮22、设于旋转壳体10的内壁的环形齿轮即内齿轮23、与太阳齿轮22及内齿轮23这两者相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24、以及用于支承各行星齿轮24的行星齿轮架25等构成。
变速机构20用于对液压马达1的轴21的输出旋转进行减速而向旋转壳体10传递。由此,链轮与旋转壳体10一同进行旋转工作。
在旋转壳体10的开口端10a的内周嵌装有用于封闭开口端10a的圆盘状的开口端罩30。
如图2、图3所示,开口端罩30借助配设于圆筒状的空间的操作线40卡定于旋转壳体10,该圆筒状的空间是在形成于旋转壳体10的内周的内周槽10b与形成于开口端罩30的外周的外周槽30a之间形成的。
旋转壳体10的内周槽10b的位置和开口端罩30的外周槽30a的位置被设定为,在将开口端罩30嵌装于旋转壳体10的内周并抵接于内齿轮23的端面的状态下,内周槽10b与外周槽30a相对而形成圆筒状的空间。
操作线40的外径形成得小于由内周槽10b和外周槽30a形成的圆筒状的空间的内径。操作线40既可以使用由1根金属制线材构成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将多条较细的金属制线材汇集而成的捻线。
在将开口端罩30嵌装于旋转壳体10的内周的状态下,从通孔10c向由内周槽10b和外周槽30a形成的空间插入操作线40。这样,操作线40在开口端罩30的周围环绕大致一周而配设于内周槽10b和外周槽30a之间的空间。
由此,开口端罩30借助操作线40卡定于旋转壳体10,在旋转壳体10的内部划分形成用于收纳变速机构20的齿轮室110。
另外,通孔10c在插入操作线40之后利用插塞(未图示)密封。在要自旋转壳体10拆卸开口端罩30的情况下,从通孔10c拔出操作线40即可。
在齿轮室110中填充有用于润滑变速机构20的润滑油。因此,在旋转壳体10和开口端罩30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润滑油从齿轮室110泄漏到外部的作为密封构件的O形密封圈50。
具体地讲,O形密封圈50嵌装于O形密封圈槽30b,该O形密封圈槽30b形成于开口端罩30上的比外周槽30a靠开口端10a侧的位置。O形密封圈50在O形密封圈槽30b的底面与旋转壳体10的内周面之间被压缩而密封齿轮室110。另外,润滑油不必将齿轮室110的空间全部充满,可适当调整填充于齿轮室110的润滑油量。
另外,由于变速器100应用于液压挖掘机等的行驶马达,因此大多在易于沾染沙土等异物的环境下进行使用。因此,有时沙土等异物会进入到旋转壳体10与开口端罩30之间的间隙120。
如上所述,由于在旋转壳体10的内周与开口端罩30的外周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50,因此能够防止异物进一步进入到变速器100的内部。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将开口端罩30卡定于旋转壳体10的操作线40的外径被设定为,该操作线40相对于旋转壳体10的内周槽10b与开口端罩30的外周槽30a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带有空隙。因此,旋转壳体10与开口端罩30能够沿轴向相对移位与该空隙相应的量。
在这样旋转壳体10与开口端罩30能够沿轴向进行相对移位的构造中,当由于振动等而导致旋转壳体10与开口端罩30沿轴向进行相对移位时,O形密封圈50也会沿轴向进行移动。
因此,想到如下情况:若大量的异物进入到旋转壳体10的内周与开口端罩30的外周之间并堆积在O形密封圈50附近,则O形密封圈50在沿轴向进行移动时压上所堆积的异物、或者异物进入到密封面,对O形密封圈50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异物进入到O形密封圈50附近,在旋转壳体10与开口端罩30之间的比O形密封圈50靠开口端10a侧的位置设有用于阻截从外部进入到间隙120的异物的作为阻截构件的矩形密封圈(日文:角リング)60。
矩形密封圈60为树脂制,其与O形密封圈50相邻地配设于O形密封圈槽30b。矩形密封圈60以被O形密封圈槽30b的底面和旋转壳体10的内周面压缩的状态设置。
向间隙120进入的异物是沙土等颗粒状物质。相对于此,在矩形密封圈60被旋转壳体10和开口端罩30压缩的状态下,旋转壳体10及开口端罩30这两者与矩形密封圈60相抵接,因此,作为颗粒状物质的异物不易通过矩形密封圈60与旋转壳体10的抵接部以及矩形密封圈60与开口端罩30的抵接部。因而,能够有效地阻截从外部进入到间隙120的沙土等异物,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到O形密封圈50附近。
此外,通过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将阻截构件设为矩形密封圈60,从而例如与将阻截构件设为O形密封圈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扩宽阻截构件与旋转壳体10的抵接部以及阻截构件与开口端罩30的抵接部在轴向上的宽度。其原因在于,矩形密封圈60的与旋转壳体10抵接的抵接部的形状和与开口端罩30抵接的抵接部的形状是平面。
在该情况下,即使异物进入到矩形密封圈60与旋转壳体10的抵接部以及矩形密封圈60与开口端罩30的抵接部,异物也易于在完全通过之前堵塞在中途。因而,能够有效地阻截异物。
此外,如上所述,旋转壳体10与开口端罩30能够沿轴向相对移位与旋转壳体10的内周槽10b和开口端罩30的外周槽30a之间的空间同操作线40之间的空隙相应的量。
因此,当由于振动等而导致旋转壳体10与开口端罩30沿轴向进行相对移位时,以被旋转壳体10和开口端罩30压缩的状态设置的阻截构件也会沿轴向进行移动。
此时,若阻截构件进行滚动,则阻截构件压上堆积在阻截构件附近的异物,异物进入到阻截构件与旋转壳体10的抵接部以及阻截构件与开口端罩30的抵接部而渐渐进入到O形密封圈50侧。
相对于此,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将阻截构件设为矩形密封圈60的情况下,在旋转壳体10与开口端罩30沿轴向进行相对移位的情况下,作为阻截构件的矩形密封圈60不易滚动。
也就是说,矩形密封圈60相对于旋转壳体10和开口端罩30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滑动。其原因在于,如上所述,矩形密封圈60的与旋转壳体10抵接的抵接部的形状和与开口端罩30抵接的抵接部的形状是平面。
因此,矩形密封圈60即使沿轴向进行移动也不会压上堆积在附近的异物,而且能够利用矩形密封圈60削落所堆积的异物。因而,异物不易进入到矩形密封圈60与旋转壳体10的抵接部以及矩形密封圈60与开口端罩30的抵接部,能够有效地阻截从外部进入的异物。
例如通过将X形密封圈、仅有与旋转壳体10抵接的抵接部的形状和与开口端罩30抵接的抵接部的形状中的一者是平面的D形密封圈设为阻截构件,也能够实现在旋转壳体10与开口端罩30沿轴向进行相对移位的情况下使阻截构件进行滑动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硬度比橡胶等的硬度高的树脂来形成矩形密封圈60,从而在沿轴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下不易滚动,并且易于削落堆积在附近的异物。但是,矩形密封圈60的原材料并不限于树脂,例如也可以是橡胶等。
此外,旋转壳体10及开口端罩30与阻截构件之间的间隙越小,则阻截构件阻截异物的效果越大。但是,即便旋转壳体10及开口端罩30与阻截构件不抵接,也能够获得阻截异物的效果。
因而,矩形密封圈60既可以以不被旋转壳体10和开口端罩30压缩的状态设置,也可以设为仅与任一者相抵接而与另一者之间产生间隙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也是,由于矩形密封圈60的与旋转壳体10相对的面和与开口端罩30相对的面的轴向上的宽度较宽,因此,即使异物进入到矩形密封圈60与旋转壳体10之间以及矩形密封圈60与开口端罩30之间,异物也易于在完全通过之前堵塞在中途。因而,能够有效地阻截异物。
并且,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将安装有矩形密封圈60的开口端罩30组装于旋转壳体10时的组装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O形密封圈槽30b的宽度被设定为,在将O形密封圈50、矩形密封圈60以及开口端罩30组装于旋转壳体10的状态下,矩形密封圈60未紧贴于O形密封圈槽30b的开口端10a侧的端面。
由此,在矩形密封圈60的开口端10a侧确保了供进入到间隙120的异物积存的空间。因而,能够延迟异物向矩形密封圈60与旋转壳体10的抵接部以及矩形密封圈60与开口端罩30的抵接部进入。
相对于此,如图4所示,也可以将O形密封圈槽30b的宽度设定为,在将O形密封圈50、矩形密封圈60以及开口端罩30组装于旋转壳体10的状态下,矩形密封圈60紧贴于O形密封圈槽30b的开口端10a侧的端面。
在该情况下,矩形密封圈60和开口端罩30除了在O形密封圈槽30b的底面相抵接之外,也在O形密封圈槽30b的开口端10a侧的端面相抵接。因而,异物不易在矩形密封圈60和开口端罩30之间通过。
接着,参照图1、图2说明设于开口端罩30的3个口31~33。
在口31~33的内周形成有螺纹部,螺栓型的插塞34分别螺纹接合而安装于口31~33。
口31是验油口,其配置在开口端罩30的中央。通过自口31拆卸插塞34,从而能够通过口31确认填充于齿轮室110内的润滑油量。
口32配置在图1中的开口端罩30的下部。通过自口32拆卸插塞34,从而能够通过口32将齿轮室110内的润滑油排出到外部。
口33配置在图1中的开口端罩30的右上部。通过自口33拆卸插塞34,从而能够通过口33向齿轮室110内填充润滑油。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速器200。
变速器200的阻截构件及其配置与变速器100有所不同。以下,以与变速器10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变速器10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变速器200中,在旋转壳体10与开口端罩70之间设有作为密封构件的O形密封圈50和作为阻截构件的O形密封圈80。
具体地讲,O形密封圈50嵌装于在开口端罩70的外周上的比外周槽70a靠开口端10a侧的位置形成的O形密封圈槽70b,O形密封圈80嵌装于在开口端罩70的外周上的比O形密封圈槽70b靠开口端10a侧的位置形成的O形密封圈槽70c。
由于O形密封圈为橡胶制,因此其弹性力较大而刚性较低。因此,在将O形密封圈用作阻截构件的情况下,若像变速器100那样在1个槽组装密封构件和阻截构件,则存在不能确保组装性的情况。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作为密封构件的O形密封圈50和作为阻截构件的O形密封圈80分别组装于不同的O形密封圈槽70b、70c,因此能够使用廉价的O形密封圈作为阻截构件并确保组装性。
另外,通过将O形密封圈槽70c的底面与旋转壳体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设定得窄于对于O形密封圈80而言的最佳宽度,从而在O形密封圈80与O形密封圈槽70c的底面之间以及O形密封圈80与旋转壳体10的内周面之间按压效果提高,而且O形密封圈80的滚动也变小。因而,能够提高阻截异物的效果。为了使O形密封圈槽70c的底面与旋转壳体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窄于对于O形密封圈80而言的最佳宽度,例如使O形密封圈槽70c的深度变浅即可。
以下,归纳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
变速器100、200的特征在于,包括:变速机构20,其用于使液压马达1的输出旋转变速;圆筒状的旋转壳体10,其收纳变速机构20,变速后的输出旋转传递至该旋转壳体10而使其进行旋转;开口端罩30、70,其嵌装于旋转壳体10的开口端10a的内周,用于封闭开口端10a;O形密封圈50,其用于对旋转壳体10的内周与开口端罩30、70的外周之间进行密封;以及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O形密封圈80),其设于比O形密封圈50靠开口端10a侧的位置,该阻截构件用于在旋转壳体10的内周与开口端罩30、70的外周之间阻截从外部进入的异物。
在该结构中,利用设于比O形密封圈50靠开口端10a侧的位置的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O形密封圈80)阻截从外部进入到旋转壳体10的内周与开口端罩30、70的外周之间的异物。因而,能够抑制异物向O形密封圈50附近进入。
其特征还在于,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O形密封圈80)以抵接于旋转壳体10和开口端罩30、70的状态设置。
在该结构中,由于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O形密封圈80)抵接于旋转壳体10和开口端罩30、70,因此能够有效地阻截从外部进入的异物。
其特征还在于,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设为在旋转壳体10与开口端罩30沿轴向进行相对移位的情况下该阻截构件沿轴向进行滑动。
在该结构中,在旋转壳体10和开口端罩30沿轴向进行相对移位的情况下,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沿轴向进行滑动。因此,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即使沿轴向进行移动也不会压上堆积在附近的异物,而且能够利用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削落所堆积的异物。由此,异物不易进入到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与旋转壳体10的抵接部以及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与开口端罩30的抵接部,能够有效地阻截从外部进入的异物。
其特征还在于,阻截构件是矩形密封圈60。
在该结构中,由于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的与旋转壳体10相对的面和与开口端罩30相对的面的轴向上的宽度较宽,因此,即使异物进入到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与旋转壳体10之间以及阻截构件(矩形密封圈60)与开口端罩30之间,异物也易于在完全通过之前堵塞在中途。因而,能够有效地阻截异物。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仅用于示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例的意思。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压马达1的输出旋转减速而向旋转壳体10传递,但也可以将输出旋转增速而向旋转壳体10传递。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O形密封圈50、80作为密封构件,但也可以使用例如X形密封圈、D形密封圈、矩形密封圈等。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矩形密封圈60作为阻截构件,但也可以使用例如O形密封圈、X形密封圈、D形密封圈等。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O形密封圈80作为阻截构件,但也可以使用例如矩形密封圈、X形密封圈、D形密封圈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行驶马达为例说明了驱动装置,但也可以应用于回转马达、用于驱动绞车等的马达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地进行组合。
本申请基于2016年2月12日向日本国特许厅提出申请的特愿2016-024800主张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Claims (5)

1.一种变速器,其中,
该变速器包括:
变速机构,其用于使驱动源的输出旋转变速;
圆筒状的旋转壳体,其收纳所述变速机构,变速后的所述输出旋转传递至该旋转壳体而使其进行旋转;
开口端罩,其嵌装于所述旋转壳体的开口端的内周,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端;
密封构件,其用于对所述旋转壳体的内周与所述开口端罩的外周之间进行密封;以及
阻截构件,其设于比所述密封构件靠所述开口端侧的位置,用于在所述旋转壳体的内周与所述开口端罩的外周之间阻截从外部进入的异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所述阻截构件以抵接于所述旋转壳体和所述开口端罩的状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所述阻截构件设为,在所述旋转壳体与所述开口端罩沿轴向进行相对移位的情况下,该阻截构件沿轴向进行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所述阻截构件是矩形密封圈。
5.一种驱动装置,其中,
该驱动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和所述驱动源。
CN201780008273.2A 2016-02-12 2017-01-26 变速器和具备变速器的驱动装置 Pending CN1086035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4800 2016-02-12
JP2016024800A JP6643131B2 (ja) 2016-02-12 2016-02-12 変速機及び変速機を備えた駆動装置
PCT/JP2017/002781 WO2017138365A1 (ja) 2016-02-12 2017-01-26 変速機及び変速機を備えた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3586A true CN108603586A (zh) 2018-09-28

Family

ID=5956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8273.2A Pending CN108603586A (zh) 2016-02-12 2017-01-26 变速器和具备变速器的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43131B2 (zh)
KR (1) KR20180095088A (zh)
CN (1) CN108603586A (zh)
WO (1) WO201713836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9952A (ja) * 1996-11-28 1998-06-16 Honda Motor Co Ltd 動力伝達機器の油漏れ防止構造
JP2009115309A (ja) * 2007-10-17 2009-05-28 Gkn ドライブライン トル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CN102537292A (zh) * 2012-02-27 2012-07-04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副箱输出轴油封结构
CN202833992U (zh) * 2012-08-16 2013-03-27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用油封结构
CN203670712U (zh) * 2013-12-26 2014-06-25 杭州萧山江南通用机械厂 水下泵用齿轮箱的密封装置
JP2014190444A (ja) * 2013-03-27 2014-10-06 Kayaba Ind Co Ltd 変速機
DE102013208290A1 (de) * 2013-05-06 2014-11-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gehäu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654U (ja) * 1993-08-06 1995-03-03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減速機付小型モータ
JPH07260000A (ja) * 1994-03-18 1995-10-13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密封構造体
JP3864973B2 (ja) * 1995-02-08 2007-01-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配管用締結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配管用継手装置
JP3849330B2 (ja) * 1998-12-03 2006-11-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圧縮機のシール構造及び圧縮機
JP4805598B2 (ja) * 2005-04-15 2011-11-02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雌雄部材組立体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9952A (ja) * 1996-11-28 1998-06-16 Honda Motor Co Ltd 動力伝達機器の油漏れ防止構造
JP2009115309A (ja) * 2007-10-17 2009-05-28 Gkn ドライブライン トル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CN102537292A (zh) * 2012-02-27 2012-07-04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副箱输出轴油封结构
CN202833992U (zh) * 2012-08-16 2013-03-27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用油封结构
JP2014190444A (ja) * 2013-03-27 2014-10-06 Kayaba Ind Co Ltd 変速機
DE102013208290A1 (de) * 2013-05-06 2014-11-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gehäuse
CN203670712U (zh) * 2013-12-26 2014-06-25 杭州萧山江南通用机械厂 水下泵用齿轮箱的密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95088A (ko) 2018-08-24
JP6643131B2 (ja) 2020-02-12
JP2017141935A (ja) 2017-08-17
WO2017138365A1 (ja) 2017-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3065B (zh) 中心曲柄式偏心摆动型减速器
CN101725702B (zh) 齿轮箱的密封构造
CN104838171A (zh) 齿轮装置
CN103629042B (zh) 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
US20210285550A1 (en) Travel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JP5342248B2 (ja) 建設機械用走行ユニット
CN108603586A (zh) 变速器和具备变速器的驱动装置
DE19646359C2 (de) Schmierölpumpe mit einem Verzahnungsrotorsatz
CN102782362A (zh) 齿轮装置
KR20150097320A (ko) 굴삭기용 주행감속기
JP3760110B2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装置
CN101135221B (zh) 闭门器
JP2014009690A (ja) 二重内接歯車ポンプ
CN214367677U (zh) 行走驱动装置及工程机械
CN109844375A (zh) 变速器及具备变速器的驱动装置
JP6285902B2 (ja) 建設機械の回転装置
JP2010013805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装置
CN110382933B (zh) 机械密封装置
KR101295999B1 (ko) 감속기의 물 유입 방지 구조
CN210566050U (zh) 换辊减速机
JP2006329269A (ja) 遊星歯車減速機における潤滑剤の充填構造
JP6799377B2 (ja) 変速機及び変速機を備えた駆動装置
JP2005320984A (ja) 土砂侵入防止装置及びこの土砂侵入防止装置を備えた減速装置
CN110836223A (zh) 交叉滚柱轴承及减速器
CN216643051U (zh) 一种便于润滑的减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