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9150A -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9150A
CN108539150A CN201810251299.6A CN201810251299A CN108539150A CN 108539150 A CN108539150 A CN 108539150A CN 201810251299 A CN201810251299 A CN 201810251299A CN 108539150 A CN108539150 A CN 108539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negative material
comprehensive
nano
titan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512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李生
谢李昭
杨立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otio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512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91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9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91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电化学领域;所述复合硅负极材料包括纳米硅、包覆在纳米硅表面的导电碳层,以及均匀包覆在导电碳层外的氮化钛层。本发明提供的具有三层结构的复合硅负极材料,有效降低了纳米硅的体积膨胀并且保持硅材料具有高导电特性,提升锂离子的迁移率,且避免了硅负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可在复合硅负极材料表面形成坚固的SEI膜,大大提升了材料循环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硅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易控,适合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电化学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小、工作电压范围宽、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以及储能领域,目前负极材料的应用主要以传统石墨材料为主,但石墨比容量已接近372mAh/g的理论值,难有提升的空间,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量密度需求。所以急需开发其它新型负极材料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硅被认为最有可能替代石墨的新型负极材料之一,因为硅的理论比容量为4200mAh/g,远高于石墨材料的比容量,且硅的电压平台略高于石墨,在充电时不会引起表面析锂,安全性能更好,另外硅的来源广泛,存储丰富。但是硅负极也面临严重的问题,首先,硅自身的电导率较低,不能直接作为负极使用;其次,硅材料使用过程中体积变化大(约300%),从而易使材料逐渐粉化,造成结构坍塌,最终导致电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脱离,丧失电接触,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大大降低;此外,由于这种体积效应,硅在电解液中难以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伴随着电极结构的破坏,在暴露出的硅表面不断形成新的SEI膜,加剧了硅的腐蚀和容量衰减。
为了解决硅材料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制备各种形貌的硅负极材料,零维到三维的纳米材料,制备多孔结构、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硅的表面改性、硅的合金化以及硅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来提升硅的电导率、改善硅的体积膨胀效应。
CN105789578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该负极材料是纳米硅粉表面包覆一层碳材料,工艺复杂,而且缓冲体积膨胀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所述复合硅负极材料包括纳米硅、包覆在纳米硅表面的导电碳层,以及均匀包覆在导电碳层外的氮化钛层。
进一步方案,所述纳米硅的平均粒度为1~500nm;优选地,所述纳米硅为纳米硅晶体、纳米硅非晶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优选为单分散的纳米硅颗粒。
进一步方案,所述复合硅负极材料中,纳米硅的含量为50~85wt%;导电碳的含量为5~20wt%;氮化钛的含量为5~30wt%。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纳米硅上包覆一层聚合物;然后在聚合物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钛;最后将得到物质和氨源在惰性气氛中高温反应,在高温下,聚合物碳化形成导电碳层,氨源将二氧化钛还原成氮化钛包覆在导电碳层外面。
进一步方案,所述聚合物包括为间苯二酚甲醛树脂、聚吡咯(Ppy)、聚苯胺(PANI)、聚多巴胺(PDA)、聚丙烯腈(PAN)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方案,所述二氧化钛的钛源包括钛的卤化物,钛的硫酸盐,钛的醇盐。
进一步方案,所述氨源为氨气与非活性气体的混合、尿素、碳酸氢铵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方案,所述非活性气体选自氮气、氦气、氩气、氖气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方案,所述高温反应的温度范围是700~10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具有三层结构的复合硅负极材料,有效降低了纳米硅的体积膨胀并且保持硅材料具有高导电特性,提升锂离子的迁移率,且避免了硅负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可在复合硅负极材料表面形成坚固的SEI膜,大大提升了材料循环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硅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易控,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复合硅负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取5g(100nm)纳米硅超声分散在乙醇中,浓度为50mg/mL,边搅拌边加入50mL氨水,室温搅拌10min,加入6.16g间苯二酚和3ml甲醛水溶液,搅拌24小时,用去离子水离心清洗数次,得到Si/RF;
2.在含有1g Si/RF的乙醇溶液25ml加入800mg十六烷基胺和2ml的氨水,50ml乙醇,超声半个小时;
3.之后在剧烈搅拌过程中逐滴加入2.5ml异丙醇钛,持续搅拌3小时;离心收集并用酒精清洗数次,70℃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Si/RF@TiO2
4.将1g Si/RF@TiO2放在刚玉舟中,在刚玉舟中,将10克尿素分开放在Si/RF@TiO2前面,通入氮气,氮气氛围中,700℃保温3小时,得到Si/C@TiN,该Si/C@TiN中纳米硅的含量为纳米硅58%、导电碳14%、氮化钛28%。
采用扣式电池来研究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负极采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极片的配方按:活性物质:SP:CMC:SBR=85:5:5:5混合物调制成固含量为45%的浆料,然后将浆料均匀涂覆于铜箔上,放入烘箱中,80℃烘干2h,取出切成极片,80℃真空干燥24h,进行压片,80℃真空干燥12h,制得实验电池用极片。以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0mol/LLiPF6的EC(乙基碳酸酯)和DMC(二甲基碳酸酯)(体积比1:1)的溶液,隔膜为celgard2400膜,在充满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装配成CR2025型扣式电池。
对该扣式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充放电截至电压为0.01-2.0V,充放电电流均0.2C,首次充放电具体数据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1~4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数据。
图1是本发明复合硅负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该复合硅负极材料为三层结构。
实施例2
1.取5g(200nm)纳米硅超声分散在乙醇中,浓度为40mg/mL,加入1.25g吡咯单体和5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2小时,再加入3克氯化铁引发剂,搅拌4小时,用去离子水离心清洗数次,烘干得到Si/Ppy;
2.在含有1gSi/Ppy的乙醇溶液15ml加入480mg十六烷基胺和1.2ml的氨水,50ml乙醇,超声半个小时;
3.之后在剧烈搅拌过程中逐滴加入1.5ml异丙醇钛,持续搅拌3小时;离心收集并用酒精清洗数次,70℃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Si/Ppy@TiO2
4.将1g Si/Ppy@TiO2放在刚玉舟中,在刚玉舟中,将10克碳酸氢铵分开放在Si/Ppy@TiO2前面,通入氮气,氮气氛围中,800℃保温5小时,得到Si/C@TiN,Si/C@TiN中纳米硅的含量为纳米硅71%、导电碳9%、氮化钛20%。
采用扣式电池来研究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负极采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极片的配方按:活性物质:SP:CMC:SBR=85:5:5:5混合物调制成固含量为45%的浆料,然后将浆料均匀涂覆于铜箔上,放入烘箱中,80℃烘干2h,取出切成极片,80℃真空干燥24h,进行压片,80℃真空干燥12h,制得实验电池用极片。以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0mol/LLiPF6的EC(乙基碳酸酯)和DMC(二甲基碳酸酯)(体积比1:1)的溶液,隔膜为celgard2400膜,在充满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装配成CR2025型扣式电池。
对该扣式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充放电截至电压为0.01-2.0V,充放电电流均0.2C,首次充放电具体数据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1~4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数据。
实施例3
1.取5g(50nm)纳米硅超声分散在乙醇中,浓度为40mg/mL,加入1.25g吡咯单体和5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2小时,再加入3克氯化铁引发剂,搅拌4小时,用去离子水离心清洗数次,烘干得到Si/Ppy;
2.在含有1g Si/Ppy的乙醇溶液15ml加入600mg十六烷基胺和1.9ml的氨水,50ml乙醇,超声半个小时;
3.之后在剧烈搅拌过程中逐滴加入4ml钛酸四丁酯,持续搅拌3小时;离心收集并用酒精清洗数次,70℃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Si/Ppy@TiO2
4.将1g Si/Ppy@TiO2放在刚玉舟中,在刚玉舟中,将10克尿素分开放在Si/Ppy@TiO2前面,通入氮气,氮气氛围中,800℃保温5小时,得到Si/C@TiN,Si/C@TiN中纳米硅的含量为纳米硅51%、导电碳20%、氮化钛19%。
采用扣式电池来研究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负极采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极片的配方按:活性物质:SP:CMC:SBR=85:5:5:5混合物调制成固含量为45%的浆料,然后将浆料均匀涂覆于铜箔上,放入烘箱中,80℃烘干2h,取出切成极片,80℃真空干燥24h,进行压片,80℃真空干燥12h,制得实验电池用极片。以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0mol/LLiPF6的EC(乙基碳酸酯)和DMC(二甲基碳酸酯)(体积比1:1)的溶液,隔膜为celgard2400膜,在充满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装配成CR2025型扣式电池。
对该扣式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充放电截至电压为0.01-2.0V,充放电电流均0.2C,首次充放电具体数据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1~4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数据。
实施例4
1.取5g(300nm)纳米硅超声分散在乙醇中,浓度为45mg/mL,加入1.25g苯胺单体,搅拌2小时,在加入10ml 0.5M FeCl3溶液进行聚合反应,搅拌4小时,用去离子水离心清洗数次,烘干得到Si/PANI;
2.在含有1g Si/RF的乙醇溶液15ml加入520mg十六烷基胺和1.6ml的氨水,50ml乙醇,超声半个小时;
3.之后在剧烈搅拌过程中逐滴加入3.5ml异丙醇钛,持续搅拌3小时;离心收集并用酒精清洗数次,70℃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Si/PANI@TiO2
4.将1g Si/PANI@TiO2放在刚玉舟中,在刚玉舟中,将10克碳酸氢铵分开放在Si/PANI@TiO2前面,通入氮气,氮气氛围中,800℃保温5小时,得到Si/C@TiN,Si/C@TiN中纳米硅的含量为纳米硅64%、导电碳14%、氮化钛22%。
采用扣式电池来研究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负极采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极片的配方按:活性物质:SP:CMC:SBR=85:5:5:5混合物调制成固含量为45%的浆料,然后将浆料均匀涂覆于铜箔上,放入烘箱中,80℃烘干2h,取出切成极片,80℃真空干燥24h,进行压片,80℃真空干燥12h,制得实验电池用极片。以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0mol/LLiPF6的EC(乙基碳酸酯)和DMC(二甲基碳酸酯)(体积比1:1)的溶液,隔膜为celgard2400膜,在充满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装配成CR2025型扣式电池。
对该扣式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充放电截至电压为0.01-2.0V,充放电电流均0.2C,首次充放电具体数据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1~4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数据。
表1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案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案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硅负极材料包括纳米硅、包覆在纳米硅表面的导电碳层,以及均匀包覆在导电碳层外的氮化钛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的平均粒度为1~500nm;优选地,所述纳米硅为纳米硅晶体、纳米硅非晶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优选为单分散的纳米硅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硅负极材料中,纳米硅的含量为50~85wt%;导电碳的含量为5~20wt%;氮化钛的含量为5~30wt%。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纳米硅上包覆一层聚合物;然后在聚合物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钛;最后将得到物质和氨源在惰性气氛中高温反应,在高温下,聚合物碳化形成导电碳层,氨源将二氧化钛还原成氮化钛包覆在导电碳层外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包括为间苯二酚甲醛树脂、聚吡咯(Ppy)、聚苯胺(PANI)、聚多巴胺(PDA)、聚丙烯腈(PAN)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的钛源包括钛的卤化物,钛的硫酸盐,钛的醇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源为氨气与非活性气体的混合、尿素、碳酸氢铵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活性气体选自氮气、氦气、氩气、氖气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反应的温度范围是700~1000℃。
CN201810251299.6A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5391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1299.6A CN108539150A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1299.6A CN108539150A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9150A true CN108539150A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84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1299.6A Pending CN108539150A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915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0515A (zh) * 2019-04-23 2019-06-28 清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7106A (zh) * 2019-05-25 2019-09-17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铌酸钛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
CN110474052A (zh) * 2019-07-29 2019-11-19 湖南文理学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993931A (zh) * 2019-12-23 2020-04-10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
CN112750993A (zh) * 2019-10-31 2021-05-04 浙江大学 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以及电池
CN112952071A (zh) * 2021-04-08 2021-06-1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导电陶瓷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45471A (zh) * 2020-05-29 2021-12-03 刘全璞 电极复合材料、电极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以及充电电池电极
CN114229807A (zh) * 2021-12-06 2022-03-25 成都佰思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i@SiOx-TiN/C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2076C (zh) * 2005-11-17 2008-10-01 复旦大学 硅/炭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723487A (zh) * 2012-06-20 2012-10-10 天津大学 氮化钛和碳复合包覆锂离子电池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7634A (zh) * 2012-07-04 2013-10-02 淄博惠仁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表面包覆氮化钛导电网络膜的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74635A (zh) * 2013-09-06 2013-12-25 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 碳包覆氮化硅钛合金高容量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058220A (zh) * 2016-08-12 2016-10-2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氮化钛和碳双重包覆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10153A (zh) * 2016-11-04 2017-02-15 中南大学 一种氮化钛包覆钛酸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2076C (zh) * 2005-11-17 2008-10-01 复旦大学 硅/炭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723487A (zh) * 2012-06-20 2012-10-10 天津大学 氮化钛和碳复合包覆锂离子电池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7634A (zh) * 2012-07-04 2013-10-02 淄博惠仁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表面包覆氮化钛导电网络膜的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74635A (zh) * 2013-09-06 2013-12-25 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 碳包覆氮化硅钛合金高容量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058220A (zh) * 2016-08-12 2016-10-2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氮化钛和碳双重包覆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10153A (zh) * 2016-11-04 2017-02-15 中南大学 一种氮化钛包覆钛酸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0515A (zh) * 2019-04-23 2019-06-28 清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7106A (zh) * 2019-05-25 2019-09-17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铌酸钛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
CN110474052A (zh) * 2019-07-29 2019-11-19 湖南文理学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2750993A (zh) * 2019-10-31 2021-05-04 浙江大学 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以及电池
CN110993931A (zh) * 2019-12-23 2020-04-10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
CN113745471A (zh) * 2020-05-29 2021-12-03 刘全璞 电极复合材料、电极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以及充电电池电极
CN113745471B (zh) * 2020-05-29 2023-03-21 刘全璞 电极复合材料、电极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以及充电电池电极
CN112952071A (zh) * 2021-04-08 2021-06-1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导电陶瓷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29807A (zh) * 2021-12-06 2022-03-25 成都佰思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i@SiOx-TiN/C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9150A (zh)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0477B (zh) 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418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预锂化的方法
WO2022088610A1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390033A (zh) 一种制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包覆锑纳米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720236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用泡沫镍自支撑片状Ni3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14378A (zh) 一种仿细胞结构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6134A (zh) 自支撑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泡沫负载氨基蒽醌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47464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
CN112614703B (zh) 一种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48072B (zh) 一种基于二维三氧化二锑纳米片/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598405B (zh) 一种三维石墨烯氧化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928384A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731542A (zh) 一种固态电池电容器
CN105552336A (zh) 一种水热法合成MnO2/NCNTs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00298A (zh) 一种制备钠离子电池用石墨烯负载锑纳米管负极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5514375A (zh) 一种碳包覆Na0.55Mn2O4·1.5H2O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71860B (zh) 利用偏钛酸锂包覆锰钴氧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14373917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429246A (zh) 一种类石墨相氮化碳包覆α-Fe2O3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204315664U (zh) 一种铝硫电池用石墨烯/有机硫/聚苯胺复合材料正极
CN112670486A (zh) 一种改性钛酸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66598A (zh) 一种普鲁士蓝类配合物@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066979B (zh) S@VxSy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硫电池
CN107425181A (zh) 一种氧化锰/淀粉基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