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2280A - 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2280A
CN108502280A CN201810282387.2A CN201810282387A CN108502280A CN 108502280 A CN108502280 A CN 108502280A CN 201810282387 A CN201810282387 A CN 201810282387A CN 108502280 A CN108502280 A CN 108502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art card
card
packaged
adhesive tape
packaging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23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2280B (zh
Inventor
胡军连
夏宇嫦
郑鸿飞
汤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ingse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ingse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ingse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ingse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823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22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02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2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2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2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61/00Auxiliary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perating on sheets, blanks, webs, bind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 B65B61/20Auxiliary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perating on sheets, blanks, webs, bind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for adding cards, coupons or other inserts to package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5/00Supplying, feeding,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articles to be packaged
    • B65B35/10Feeding, e.g. conveying, single articles
    • B65B35/16Feeding, e.g. conveying, single articles by grippers
    • B65B35/18Feeding, e.g. conveying, single articles by grippers by suction-operated grip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1/00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sealing or securing package folds or closures; Devices for gathering or twisting wrappers, or necks of bags
    • B65B51/10Applying or generating heat or pressure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 B65B51/22Applying or generating heat or pressure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by friction or ultrasonic or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means, i.e. by friction or ultrasonic or induction welding
    • B65B51/225Applying or generating heat or pressure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by friction or ultrasonic or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means, i.e. by friction or ultrasonic or induction welding by ultrasonic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7/00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61/00Auxiliary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perating on sheets, blanks, webs, bind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 B65B61/04Auxiliary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perating on sheets, blanks, webs, bind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for severing webs, or for separating joined packages
    • B65B61/06Auxiliary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perating on sheets, blanks, webs, bind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for severing webs, or for separating joined packages by cu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说明书传送机构将说明书发送装置上的说明书传送到粘胶机构的下方,接着粘胶机构将胶层粘在说明书上;同时地,进卡机构将智能卡输送到中转工位上,接着送卡机构将智能卡运送到粘着胶层的说明书上方,并将智能卡压在说明书上,使智能卡粘着在说明书上;膜带由放膜机构传送到粘着智能卡的说明书前方的包装工位上,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智能卡和说明书推送到膜带内。(2)膜带继续往下传送,封口机构进行封口,接着由断膜机构将膜带拉断,最后收集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该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可以同时将智能卡和说明书放到膜带中进行包装,减少包装的时间,提高了包装工作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卡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卡片需求的数量也快速地增长。例如,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手机sim卡,由以前的大卡变为现在的小卡,需求量一直很高。其中,智能卡的生产包括卡片的制作和卡片的包装。授权公告号为CN20153843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智能卡包装机”中的包装工序为,首先将智能卡放进卡斗,同时启动放膜机构、进卡机构,膜带通过放膜机构处理,接着进入超声波封边机构,超声波封边机构将两膜带间的三边封合,智能卡通过进卡机构的进卡推爪传送到进卡分膜板上,然后进卡机构的推卡机构将智能卡推进膜带间,分膜块将膜带分膜,超声波封口机构将装有智能卡的膜带的封口进行封合,通过膜带吸风机构进行吸风,膜带牵引及断膜机构进行断膜。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
1、在包装过程中,只对智能卡进行了包装,还需要通过其他的设备和工序来进行说明书的包装,例如,还需要在智能卡包装设备中的说明书发送装置上,将说明书传送到膜带中;这样既增加了生产设备的数量和生产工序,又浪费了包装的时间和空间,降低生产率,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2、现有的断膜机构将已包装智能卡进行断膜后没有后续的装置对断膜后的已包装智能卡进行收集,只能人工折叠收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并且人工收集折叠容易出现错漏或损坏膜带,影响生产质量。
3、推卡机构将智能卡推进膜带的过程中,如果推送的力度或角度不当,使得智能卡没有到达膜带的指定位置,就可能造成智能卡的外端位于膜带外或者封口处;接着经过超声波封口机构封口后,智能卡的一端被封装到膜带的封口上或者裸露在封口的外面,严重影响包装的质量。
4、对于不同尺寸的智能卡包装,膜带分别经过超声波封边机构和超声波封口机构的封边和封口后,装有智能卡的膜带的边缘余量不同,无法保证每一种装有智能卡的膜带的规格一致,影响整体的美观,降低智能卡的包装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该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可以同时将智能卡和说明书放到膜带中进行包装,减少了包装的时间;并且可以实时地检测到智能卡或说明书是否处于膜带中适当的位置内,避免因在膜带中位置不当而影响到包装的质量;此外,还可以自动将已封口的膜带的前后两端多余的封边切除,使得装有智能卡的膜带的规格统一;以及可以自动将已包装的智能卡进行折叠收集,无需人工参与,实现了全自动化,提高了包装工作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说明书传送机构将说明书发送装置上的说明书传送到粘胶机构的下方,接着粘胶机构将胶层粘在说明书上;同时地,进卡机构将智能卡输送到中转工位上,接着送卡机构将智能卡运送到粘着胶层的说明书上方,并将智能卡压在说明书胶层上,使智能卡粘着在说明书上;膜带由放膜机构传送到粘着智能卡的说明书前方的包装工位上,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智能卡和说明书推送到膜带内。
(2)膜带继续往下传送,到达封口机构进行封口,接着由断膜机构将膜带拉断,最后收集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完成一个流程的包装工作。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步骤(1)中,说明书的发送和粘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说明书先从说明书发送装置上发送到说明书传送机构上,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说明书传送到粘胶机构的压块的正下方;
粘胶机构按以下的方法进行粘胶:转动动力机构驱动回收胶带转盘转动,拉紧回收胶带,使胶带卷与释放胶带转盘转动,释放胶带,进而使得胶带上的胶层移动到压紧块的底部,胶带上的胶层朝向说明书传送机构;待粘贴的说明书输送到压紧块的下方时停止,压紧块位于说明书待粘贴位置的上方;接着,竖向动力机构驱动支架向下运动,使得设置在支架上的压紧装置随支架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压紧块将位于它底部的胶层压紧在说明书的待粘贴位置上;紧接着,竖向动力机构驱动支架向上运动,由于胶带被释放胶带转盘、压紧块以及回收胶带转盘拉紧,并且胶层由于粘力粘紧在说明书上,因此,胶带的保护层随支架一起向上运动,并与胶层分离,从而完成将胶层粘贴在说明书的表面上;完成粘贴后的说明书继续往前输送到下一工位进行智能卡的粘贴,而下一张待粘贴的说明书则输送到压紧块的下方,准备粘贴胶层;支架往上运动后,重复上述步骤,继续为下一张待粘贴说明书粘上胶层;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在压紧块的下方的粘着胶层的说明书传送到粘贴工位。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步骤(1)中,智能卡的传送包括以下步骤:
发卡装置将智能卡发送出来,智能卡传送到信息写入机构处,通过信息写入机构对智能卡进行个人信息的写入后,进卡机构将智能卡传送到中转工位上,接着送卡机构将智能卡运送到粘贴工位的上方,并往下将智能卡挤压在说明书上,使得智能卡粘贴在说明书上;
其中送卡机构运送智能卡的方法是:
驱动机构驱动抓卡机构移动到智能卡的正上方,接着,抓卡动力机构往下驱动抓卡组件,使得吸盘直接挤压在智能卡的上表面上,通过吸气将智能卡吸住;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上移动一定的距离;接着驱动机构往说明书的方向驱动抓卡机构,将智能卡从进卡机构上运送到粘贴工位中粘着胶层的说明书的正上方;然后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下靠近说明书,直到智能卡压紧在说明书的胶层上,接着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上复位,吸盘与智能卡分离,再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下一次送卡。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步骤(1)中,膜带的传送包括以下步骤:
膜带先从放膜机构传送到超声波封边机构中,超声波封边机构将对折的膜带间的三边封合,封边后的膜带形成的一个个连在一起的开口朝着说明书传送方向的包装袋,然后将包装袋传送到包装工位上,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粘着智能卡的说明书推送至包装袋中,装着智能卡和说明书的包装袋继续往下传送。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步骤(2)中,装着智能卡和说明书的包装袋先进行贴标处理,打印模块将打印出来的标签贴在装有智能卡和说明书的包装袋上,接着,包装袋继续往下传送,先传送到位置检测机构,通过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说明书是否位于包装袋中适当的位置,然后包装袋传送到封口机构处进行封口,封口后的包装袋往下传送到切边装置上,切边装置将包装袋前后边多余的封边切除,接着断膜机构将多个连在一起的包装袋拉断为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最后由收卡装置对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进行收集。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位置检测机构的检测方法是:装有智能卡和说明书的包装袋传送到下方,其中,压轮滚动着从包装袋的封口处压过;特别地,当包装袋中的智能卡和说明书没有进入到包装袋指定的位置,而是位于包装袋的封口处或者之外时,此时封口处的厚度比正常状态下的厚度要高出很多,那么在包装袋封口处上方滚动经过的压轮会往上提起,由于旋转块的一端与压轮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检测元件固定连接,该旋转块上压轮与检测元件之间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所以,随着压轮的往上提起,旋转块远离压轮的一端会向下移动,此时位于旋转块远离压轮一端的检测元件也会随着往下移动,由于与感应元件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检测元件产生对应的感应信号;其中,与感应元件之间的产生的位置变化可以是由接近到远离的位置变化或远离到接近的位置变化;接着,检测元件向自动包装机的控制系统发出信号,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智能卡和说明书放到包装袋中适当的位置,从而防止包装的出错。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切边装置的切边过程是:当包装袋经过切边装置时,包装袋继续往前输送到吸风皮带上,所述吸风皮带将包装袋吸紧在吸风皮带的上表面;由于包装袋被吸风皮带吸住,且前刀片与后刀片的刀尖向下延伸至接近吸风皮带的上表面,因此当包装袋经过吸风皮带上的前刀尖以及后刀尖时,前刀尖将包装袋前端封口线以外的包装袋废料以及后刀尖将包装袋后端封边线以外的包装袋废料切断,完成了切边工作。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收卡装置的收卡过程是: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从断膜机构上掉落到收卡装置中的输送皮带上,然后输送动力机构驱动输送皮带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输送到末端;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中的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经过导滑片的引导后滑到托架上;由于托架设置在第一拨齿在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输送方向的后方,因此第一拨齿将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挡住,防止它继续向前移动;此时,由于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与后面其它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相连,因此,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从前端至后端倾斜向上放置在托架上;紧接着,压力风枪向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吹风,使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平放在托架上且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向前翻转,使得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与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并合,完成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与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折叠;再有,当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翻转后,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随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翻转同时向前移动;同样地,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由于与后面其他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相连,导致第三张智能卡从前端至后端倾斜向上放置;此时,压力风枪的风吹向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并且由于风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下表面与已翻转后的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并合,同时使得第四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翻转;以此类推,完成这一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的收集折叠;经过收卡装置的收集后,包装机的一轮包装工作流程结束,循环地对其他的智能卡和说明书进行包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智能卡包装方法能够将智能卡粘贴在说明书上,从而可以将智能卡和说明书同时包装,减少了包装工作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经过位置检测机构的实时准确地检测,可以检测到被包装的说明书是否处于膜带中适当的位置,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获得更好的包装质量。
3、在膜带输送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的切边装置将膜带的膜带废料切除,保证装有智能卡和说明书的膜带在后续收集时均为统一标准,提高了智能卡包装机的包装质量。
4、收卡装置将断膜后的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进行收集,整个过程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收集,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的智能卡包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的智能卡包装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的智能卡包装机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智能卡与说明书同时包装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智能卡与说明书同时包装的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粘胶机构的主视图。
图8为图5中的粘胶机构的左视图。
图9为图5中的粘胶机构的俯视图。
图10为图5中的粘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5中的粘胶机构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的压紧装置和说明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7中的阻尼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5中的粘胶机构的胶带绕向示意图。
图15为图5中的送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图。
图16为图5中的送卡机构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图。
图17为图5中的送卡机构的平面结构示图。
图18为图5中的说明书传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图。
图19为图5中的传送带的立体结构示图。
图20为图6中的废卡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图。
图21为图2中的收卡装置的主视图。
图22为图2中的收卡装置的俯视图。
图23为图2中的收卡装置的三维结构图。
图24为图23中的收集装置的三维结构图。
图25为图23中的输送装置的三维结构图。
图26为收集装置与输送装置连接处的主视图。
图27-图30为折叠收集已包装智能卡单元段的原理示意图,其中,图27为折叠第一张已包装智能卡的示意图,图28为折叠第二张已包装智能卡的示意图,图29为折叠第三张已包装智能卡的示意图,图30为折叠第四张已包装智能卡的示意图。
图31为图2中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1中固定安装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1中旋转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图31中第一锁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图2中的切边装置的俯视图。
图36为图2中的切边装置的三维结构图。
图37为图36中的刀片组件的主视图。
图38为图36中的刀片组件的三维结构图。
图39为图36中的刀片组件的另一方向的三维结构图。
图40为图36中的刀片组件中的刀片座的三维结构图。
图41为图36中的刀片组件中的刀片夹块的三维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为:
(1)说明书传送机构将说明书发送装置上的说明书传送到粘胶机构的下方,接着粘胶机构将胶层粘在说明书上;同时地,进卡机构将智能卡输送到中转工位上,接着送卡机构将智能卡运送到粘着胶层的说明书上方,并将智能卡压在说明书上,使智能卡粘着在说明书上;膜带由放膜机构传送到粘着智能卡的说明书前方的包装工位上,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智能卡和说明书推送到膜带内。
(2)膜带继续往下传送,到达封口机构进行封口,接着由断膜机构将膜带拉断,最后收集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完成一个流程的包装工作。
其中,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方法:
说明书先从说明书发送装置上发送到说明书传送机构上,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说明书传送到粘胶机构的压块的正下方;其中粘胶机构的工作方法是:
转动动力机构驱动回收胶带转盘转动,拉紧回收胶带,使胶带卷与所述释放胶带转盘转动,释放胶带,进而使得胶带上的胶层移动到压紧块的底部,所述胶带上的胶层朝向说明书传送机构;待粘贴的说明书输送到所述压紧块的下方时(所述压紧块位于说明书待粘贴位置的上方)停止;接着,所述竖向动力机构驱动支架向下运动,使得设置在支架上的压紧装置随支架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压紧块将位于它底部的胶层压紧在说明书的待粘贴位置上;紧接着,所述竖向动力机构驱动支架向上运动,由于胶带被释放胶带转盘、压紧块以及回收胶带转盘拉紧,并且所述胶层由于粘力粘紧在所述说明书上,因此,所述胶带的保护层随支架一起向上运动,并与所述胶层分离,从而完成将所述胶层粘贴在说明书的表面上;完成粘贴后的说明书继续往前输送到下一工位进行智能卡的粘贴,而下一张待粘贴的说明书则输送到压紧块的下方,准备粘贴胶层;支架往上运动后,重复上述步骤,继续为下一张待粘贴说明书粘上胶层;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在压紧块的下方将粘着胶层的说明书传送到粘贴工位;
同时地,发卡装置将智能卡发送出来,智能卡传送到信息写入机构处,通过信息写入机构对智能卡进行个人信息的写入后,进卡机构将智能卡传送到中转工位上,接着送卡机构将智能卡运送到粘贴工位的上方,并往下将智能卡挤压在说明书上,使得智能卡粘贴在说明书上,其中送卡机构运送智能卡的工作方法是:
驱动机构驱动抓卡机构移动到智能卡的正上方,接着,抓卡动力机构往下驱动抓卡组件,使得吸盘直接挤压在智能卡的上表面上,通过吸气将智能卡吸住;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上移动一定的距离;接着驱动机构往说明书的方向驱动抓卡机构,将智能卡从进卡机构上运送到粘贴工位中粘着胶层的说明书的正上方;然后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下靠近说明书,直到智能卡压紧在说明书的胶层上,接着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上复位,吸盘与智能卡分离,再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下一次送卡;
同时地,膜带先从放膜机构传送到超声波封边机构中,超声波封边机构将对折的膜带间的三边封合,封边后的膜带形成的一个个连在一起的开口朝着说明书传送方向的包装袋,然后将包装袋传送到包装工位上,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粘着智能卡的说明书推送至包装袋中,装着智能卡和说明书的包装袋继续往下传送。
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方法:
打印模块将打印出来的标签贴在装有智能卡和说明书的包装袋上,包装袋继续往下传送,先传送到位置检测机构,通过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说明书是否位于包装袋中适当的位置,然后包装袋传送到封口机构处进行封口,封口后的包装袋往下传送到切边装置上,切边装置将包装袋前后边多余的封边切除,接着断膜机构将连在一起的包装袋拉断为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最后由收卡装置对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进行收集;
其中,位置检测机构的工作方法是:装有智能卡和说明书的包装袋传送到下方,其中,压轮滚动着从包装袋的封口处压过;特别地,当包装袋中的智能卡和说明书没有进入到包装袋指定的位置,而是位于包装袋的封口处或者之外时,此时封口处的厚度比正常状态下的厚度要高出很多,那么在包装袋封口处上方滚动经过的压轮会往上提起,由于旋转块的一端与压轮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检测元件固定连接,该旋转块上压轮与检测元件之间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所以,随着压轮的往上提起,旋转块远离压轮的一端会向下移动,此时位于旋转块远离压轮一端的检测元件也会随着往下移动,由于与感应元件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检测元件产生对应的感应信号;其中,与感应元件之间的产生的位置变化可以是由接近到远离的位置变化或远离到接近的位置变化;接着,检测元件向自动包装机的控制系统发出信号,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智能卡和说明书放到包装袋中适当的位置,从而防止包装的出错;
切边装置的工作方法是:当包装袋经过切边装置时,包装袋继续往前输送到吸风皮带上,所述吸风皮带将包装袋吸紧在吸风皮带的上表面;由于包装袋被吸风皮带吸住,且前刀片与后刀片的刀尖向下延伸至接近吸风皮带的上表面,因此当包装袋经过吸风皮带上的前刀尖以及后刀尖时,前刀尖将包装袋前端封口线以外的包装袋废料以及后刀尖将包装袋后端封边线以外的包装袋废料切断,完成了切边工作;
收卡装置的工作方法是: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从断膜机构上掉落到收卡装置中的输送皮带上,然后输送动力机构驱动输送皮带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输送到末端;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中的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经过导滑片的引导后滑到托架上;由于托架设置在第一拨齿在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输送方向的后方,因此第一拨齿将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挡住,防止它继续向前移动;此时,由于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与后面其它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相连,因此,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从前端至后端倾斜向上放置在托架上;紧接着,压力风枪向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吹风,使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平放在托架上且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向前翻转,使得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与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并合,完成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与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折叠;再有,当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翻转后,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随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翻转同时向前移动;同样地,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由于与后面其他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相连,导致第三张智能卡从前端至后端倾斜向上放置;此时,压力风枪的风吹向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并且由于风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下表面与已翻转后的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并合,同时使得第四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翻转;以此类推,完成这一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的收集折叠;经过收卡装置的收集后,包装机的一轮包装工作流程结束,循环地对其他的智能卡和说明书进行包装。
下面对上述智能卡的包装方法中所应用的智能卡包装设备的具体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2-41,所应用的智能卡包装设备包括机架E、设在机架E上的智能卡与说明书同时包装的装置D、设在机架E上的用于位置检测的位置检测机构B、设在机架E上的用于将已封口的膜带多余的封边切除的切边装置C以及自动将已包装的智能卡收集的收卡装置A。
所述智能卡与说明书同时包装的装置D包括用于传送说明书14的说明书传送机构D1、在说明书14固定位置上粘胶的粘胶机构D2以及用于传送智能卡16的送卡机构D3。
所述送卡机构D3包括支撑架、用于抓取智能卡16的抓卡机构17以及用于驱动抓卡机构17在进卡机构和说明书传送机构D1之间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智能卡包装机的机架E上;所述抓卡机构17包括抓卡组件和驱动抓卡组件做竖向运动的抓卡动力机构,所述抓卡组件包括用于将智能卡16吸住的吸盘18;所述抓卡动力机构连接在驱动机构上。
所述粘胶机构D2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用于安装胶带卷的释放胶带转盘2、设置在支架1上的用于收集已用胶带的回收胶带转盘3、设置在支架1上的将胶带15压紧在说明书14上的压紧装置9、驱动回收胶带转盘3转动的转动动力机构3-1以及驱动支架1上下运动的竖向动力机构1-1;其中,所述压紧装置9包括将胶带15压紧在说明书14上的压紧块9-2,该压紧块9-2位于说明书14待粘贴位置的上方;所述胶带15从安装在释放胶带转盘2上的胶带卷开始释放,绕过所述压紧块9-2的底部后,回到回收胶带转盘3上。
所述说明书传送机构D1位于粘胶机构D2的下方,该说明书传送机构D1的一端与说明书发送装置连接,另一端延伸到膜带传送机构前。
所述位置检测机构B包括固定架、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的转动组件以及位置检测组件;其中,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包括感应元件2b和用于位置检测的检测元件1b;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旋转块3b和压轮4b,所述旋转块3b的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结构与压轮4b连接,另一端与检测元件1b固定连接,该旋转块3b上压轮4b与检测元件1b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结构与固定架连接。
所述切边装置C包括设置在机架E上的用于切除膜带废料的一对刀片组件以及设置在膜带输送轨道上的用于吸住膜带的吸风皮带3c;其中,所述一对刀片组件包括前刀片组件1c和后刀片组件2c;所述前刀片组件1c设置在与膜带输送方向垂直的前侧,所述后刀片组件2c设置在与膜带输送方向垂直的后侧;所述前刀片组件1c上设有用于切除膜带废料的前刀片,所述后刀片组件2c上设有用于切除膜带废料的后刀片,且所述前刀片和后刀片的刀尖向下延伸至接近吸风皮带3c的上表面;当装有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膜带经过所述吸风皮带3c时,所述前刀片的刀尖位于膜带前端封口线的外侧,所述后刀片的刀尖位于膜带后端封边线的外侧。
所述收卡装置A包括收卡支架3a、设置在收卡支架3a上与断膜机构I对接的输送装置1a以及将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折叠收集的收集装置2a;其中,所述输送装置1a包括用于输送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输送皮带1-1a以及驱动输送皮带1-1a运动的输送动力机构1-6a;所述输送皮带1-1a的始端与断膜机构I连接;所述收集装置2a包括第一拨齿2-1a、设置在第一拨齿2-1a两侧的用于托住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托架、将输送皮带1-1a上的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引导到托架上的导滑片6a以及设置在收卡支架3a上用于将所述托架上的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吹平的压力风枪5a;所述输送装置1a上的输送皮带1-1a的末端高于收集装置2a上的托架;所述导滑片6a的一端设置在输送皮带1-1a的末端,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在托架的两侧;所述托架设置在第一拨齿2-1a在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输送方向的后方。
参见图7和图11-13,所述释放胶带转盘2的下方设有阻尼装置4,该阻尼装置4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的阻尼架4-2以及设置在阻尼架4-2上与所述释放胶带转盘2接触的阻尼块4-1;所述阻尼架4-2与支架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4-4,该第一弹性元件4-4的弹力促使所述阻尼架4-2上的阻尼块4-1紧贴在释放胶带转盘2上。通过设置这样的阻尼装置4,让阻尼块4-1始终与释放胶带转盘2紧贴,使得在回收胶带转盘3停止转动时,阻尼块4-1对释放胶带转盘2的阻力能够防止释放胶带转盘2因惯性而继续转动,导致胶带卷继续释放胶带15,最终导致胶带过松,胶层无法准确输送到位,影响粘贴质量。
参见图7和图11-13,上述阻尼架4-2呈三角形,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的连接端4-22、用于与阻尼块4-1连接的阻尼安装端4-21以及滚轮安装端4-23;所述滚轮安装端4-23上设有换向滚轮4-3,该换向滚轮4-3与胶带15的光滑面接触;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4一端固定在支架1的背面,另一端与所述阻尼安装端4-21连接。通过设置这样的阻尼架4-2,使得阻尼架4-2上的换向滚轮4-3在胶带15输送过程中将胶带15张紧,避免胶带15过松而不能正常输送。
参见图7-8、图10和图13,所述支架1上设有对胶带15输送进行导向的导向滚轮组件6,该导向滚轮组件6包括与未用胶带的粘面接触的未用胶带导向轮6-1以及对已用胶带输送进行导向的已用胶带导向轮6-2,且所述未用胶带导向轮6-1上设有防粘花纹;所述未用胶带导向轮6-1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支架1连接,所述已用胶带导向轮6-2通过第二连接轴与支架1连接。通过设置这样的导向滚轮组件6,使得胶带15在输送过程中的张紧力更大,防止胶带15过松影响正常输送,并且有利于胶带15向压紧块9-2输送;通过设置设有放粘花纹的未用胶带导向轮6-1,使得所述未用胶带导向轮6-1与胶带15的粘面接触时,减少对胶层的粘贴层上的粘力的破坏,保证所述胶层能够牢固粘贴在说明书14上。
参见图7-8、图10和图12-13,所述支架1设置在说明书输送带的一侧,所述压紧装置9设置在支架1的下端;所述压紧装置9还包括与支架1连接的连接架9-1以及设置在连接架9-1上的换向滚轮组,该换向滚轮组的轴向方向与说明书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其中,所述换向滚轮组中靠近支架1一侧的为未用胶带换向轮9-3,远离支架1的为已用胶带换向轮9-4;所述压紧块9-2固定设置在连接架9-1上且位于换向滚轮组之间,且所述压紧块9-2的底部比所述连接架9-1和换向滚轮组低;所述未用胶带导向轮6-1设置在未用胶带换向轮9-3的正上方,所述已用胶带导向轮6-2设置在已用胶带换向轮9-4的正上方,且所述未用胶带导向轮6-1和已用胶带导向轮6-2的轴向方向与换向滚轮组4-3的轴向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胶带15的粘面绕在未用胶带导向轮6-1后扭转90度,使得胶带15的光滑面朝向外,胶带15的粘面朝向内;接着,胶带15依次绕在未用胶带换向轮9-3、压紧块9-2的底部以及已用胶带换向轮9-4;已用的胶带15绕过已用胶带换向轮9-4后扭转到初始方向,即胶带15在导向滚轮以及未用胶带导向轮6-1的输送方向;最后经过已用胶带导向轮6-2后回到收胶带转盘上。
将支架1设置在说明书输送带的一侧,所述压紧装置9设置在支架1的下端,使得整个装置与包装设备安装更加紧凑,更加合理;另外,这样的设置使得在设备工作时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说明书14的输送情况以及胶带15的粘贴情况,便于发现异常及时维修。通过设置换向滚轮4-3组,有利于胶带15输送到压紧块9-2的底部,并且将胶带15拉紧,防止胶带15过松导致胶带输送不到位;通过设置这样未用胶带导向轮6-1、已用胶带导向轮6-2,使得胶带15绕过未用胶带导向轮6-1后,胶带15扭转90度且垂直向下绕过未用胶带换向轮9-3,从而使得胶带15完成未用胶带导向轮6-1和未用胶带换向轮9-3的换向,进而使得胶带15输送到压紧块9-2的底部;胶带15上的胶层粘贴在说明书14上后,已用胶带绕过已用胶带换向轮9-4且扭转90度,垂直向上经已用导向轮后回到回收胶带转盘3,使得已用胶带返回支架1上的回收胶带转盘3上
参见图7-8、图10和图13,所述压紧装置9的上方设有传感器8,该传感器8上设有用于胶带15穿过且检测胶带15上是否有胶层的检测槽8-1;所述胶带15经过未用胶带导向轮6-1且扭转90度后,穿过所述检测槽8-1并绕过所述未用胶带换向轮9-3。
通过在压紧装置9的上方设有用于检测胶带15上是否有双面胶的传感器8,使得在胶带15的输送过程中,传感器8根据所设定的参数,判断胶带15上设有胶层的位置是否输送到压紧块9-2的底部,若已经输送到位,则停止继续输送,若未输送到位,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将继续驱动回收胶带转盘3转动,使得胶带15继续输送,直至将胶带15输送到位为止;避免了胶带15上胶层之间的间隔距离存在误差而导致胶层输送不到位,进一步导致双面胶粘贴不准确。
参见图7和图13,所述设置在支架1上的已用胶带导向轮6-2比未用胶带导向轮6-1高;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有用于压紧绕在未用胶带导向轮6-1上的胶带15的弹性压片6-3,该弹性压片6-3呈“S”型,且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导向轴上,另一端压紧在所述未用胶带导向轮6-1的顶部。通过设置这样的弹性压片6-3,将胶带15压紧在未用胶带导向轮6-1上,避免胶带15在扭转后输送过程中出现折叠或脱落等状况,保证胶带15的正常输送。
参见图7、图9和图12-13,在所述导向滚轮组件和回收胶带转盘3之间设有胶带压紧滚轮装置7,该胶带压紧滚轮装置7包括主动压紧轮7-1以及压紧在主动压紧轮7-1上的从动压紧轮7-2;所述转动动力机构3-1的转动输出轴通过皮带15与回收胶带转盘的转轴3-11以及主动压紧轮7-1的转轴7-11连接;已用胶带经过已用胶带导向轮6-2后绕过主动压紧轮7-1,接着穿过主动压紧轮7-1和从动压紧轮7-2之间,最后绕过从动压紧轮7-2后回到回收胶带转盘3。通过设置这样的胶带压紧滚轮装置7以及胶带15的环绕方式,使得胶带15在输送过程中被拉紧,避免胶带15过松,影响正常的输送;同时,所述转动动力机构3-1的转动输出轴通过皮带15与回收胶带转盘的转轴3-11以及主动压紧轮7-1的转轴7-11连接,使得转动动力机构3-1能够同时驱动回收胶带转盘3以及主动压紧轮7-1转动,从而使得胶带15的输送更加流畅。
参见图7、图9和图12-13,所述从动压紧轮7-2通过偏心轴与支架1连接,所述偏心轴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所述偏心轴与支架1连接的另一端上设有与偏心轴固定连接的能够转动偏心轴的调节把手7-3。通过设置偏心轴以及调节把手7-3,有利于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旋转调节把手7-3,使得偏心轴旋转,从而使得所述从动压紧轮7-2紧压在主动压紧轮7-1上或者与主动压紧轮7-1分离,进而便于工作人员更换胶带15。
参见图7、图9和图12-13,所述从动压紧轮7-2和支架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件7-21,该第二弹性元件7-21的弹力促使所述从动压紧轮7-2压紧在所述主动压紧轮7-1上。通过设置第二弹性元件7-21,保证胶带15在主动压紧轮7-1与从动压紧轮7-2之间输送时能够被压紧,避免胶带15在输送过程中使所述偏心轴偏移,导致从动压紧轮7-2与主动压紧轮7-1分离,影响胶带15的正常输送。
参见图7,所述换向滚轮4-3与未用胶带导向轮6-1之间设有辅助导向轮5,该辅助导向轮5通过转动连接片5-1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所述转动连接片5-1与支架1连接的一端设有使得所述辅助导向轮5始终压紧在胶带15上的扭簧5-2。设置这样的辅助导向轮5,利用扭簧5-2的作用力,使得辅助导向轮5始终压紧在换向滚轮4-3与未用胶带导向轮6-1之间的胶带15上,避免胶带15过松影响正常输送。
参见图10,所述支架1的背面下端设有弹性元件连接块12,该弹性元件连接块12与机架E11之间设有第三弹性元件13;当支架1向下运动,所述压紧块9-2将胶带15压紧在说明书14上时,所述第三弹性元件13处于张进状态。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三弹性元件13,一方面,在所述竖向动力机构1-1驱动支架1往下运动时,由于第三弹性元件13处于张紧状态,使得压紧块9-2随支架1往下运动时受到一个向上的缓冲,避免所述压紧块9-2直接将胶带15压在说明书14上,损坏说明书14;同时整个装置受到一个向上的缓冲,避免装置由于过快向下运动,损坏自身零件或者设备其他零部件;另一方面,在竖向动力机构1-1驱动支架1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三弹性元件13的张紧力能够辅助支架1向上运动,减轻竖向动力机构1-1的驱动力,延长竖向动力机构1-1的寿命。
参见图5-6和图15-17,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架19和用于支撑安装架19的支撑板20,其中,所述支撑板20的一端固定在智能卡包装机的机架E上,另一端通过固定连接机构连接在安装架19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安装架19上。上述结构简单、紧凑,在支撑板20的固定下,使得驱动机构可以在安装架19上进行对抓卡机构17的驱动,从而可以将智能卡16从进卡机构运送到说明书14上。
参见图5-6和图15-17,所述安装架19的下方设有两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件21和将检测件21固定在安装架19上的固定片22,所述驱动机构的下方设有感应件23。设置检测件21和感应件23的作用在于,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使得抓卡机构17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可以准确地从进卡机构中将智能卡16吸住,并准确地放到说明书14上方的胶层上,提高了送卡的精确度。
参见图5-6和图15-17,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单元和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的一端与驱动单元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架19连接,该传动单元通过固定连接结构与抓卡机构17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传动单元进行动力传输,将动力传给抓卡机构17,使得抓卡机构17可以做横向运动,从而将智能卡16送到说明书14上。
参见图5-6和图15-17,所述驱动单元为电机24,所述传动单元为丝杆25和螺母26的组合;所述电机24的输出轴上设有联轴器27;所述丝杆25的一端通过联轴器27与电机24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9上;所述螺母26转动连接在丝杆25上,该螺母26通过固定连接结构与抓卡机构17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在电机24的带动下,丝杆25随着电机24的输出轴转动,使得连接在丝杆25上的螺母26随着丝杆25的转动而做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抓卡机构17做横向运动,从而可以在说明书14上方和进卡机构上方来回移动,循环地将智能卡16从进卡机构送到说明书14上。
参见图5-6和图15-17,所述驱动单元可以为电机24,所述传动单元可以为齿轮和齿条等的可以用于直线驱动的传动组合,所述齿轮固定在电机24的输出轴上,所述齿条的一端与齿轮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安装架19上,该齿条通过固定连接结构与抓卡机构17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在电机24的带动下,齿轮随着电机24的输出轴转动,使得齿条在安装架19上做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抓卡机构17做横向运动,从而可以在说明书14上方和进卡机构上方来回移动,循环地将智能卡16从进卡机构送到说明书14上。
参见图5-6和图15-17,所述电机24设有联轴器27的一端设有安装板28,所述安装架19靠近电机24的一端设有固定座29,所述固定座29与安装板28之间通过固定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安装架19上设有与螺母26匹配的滑槽。设置安装板28和固定座29的作用在于,使得驱动单元可以固定在安装架19的一侧,稳定地为传送件输送动力,以完成送卡的任务。设置滑槽的作用在于,可以减少摩擦力以及为转动件提供支撑力,使得抓卡机构17移动得更加稳定。
参见图15-17,所述抓卡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30和固定在驱动件30上的传动板31;所述传动板的下端与抓卡组件连接;所述驱动件30靠近螺母26的一侧设有连接件32,该连接件32的一侧设有固定连接在螺母26上的固定件33,所述驱动件30通过连接件32与固定件33固定连接。上述结构,将抓卡驱动机构固定在螺母26上以及将抓卡组件连接在传动板31上,使得在抓卡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抓卡组件可以做竖向运动,对智能卡16进行抓取,进而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抓卡机构17随着螺母26的移动而进行送卡。
参见图15-17,所述抓卡组件包括吸盘18和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为空心结构,该连接杆34的一端与吸盘18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并固定在传动板31上。由于连接杆34的空心结构,连接杆34穿过传动板31的一端与气管连接后,首先气管通过吸气来控制吸盘18对智能卡16的吸紧,然后在抓卡驱动机构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将智能卡16从进卡机构中传送到说明书14上方,并将智能卡16挤压在说明上的胶层上,接着气管放气,使得吸盘18对智能卡16失去作用力,从而松开智能卡16,最后吸盘18往上升起,使得智能卡16粘贴在说明书14上,从而可以将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一同推送到膜带中。
参见图5-6和图18-19,所述说明书传送机构D1包括传送支架35、设在传送支架35上的传送带36以及用于驱动传送带36转动的传送带驱动机构37;所述传送带36设置在传送支架35上,所述传送支架35的下端与智能卡包装机的机架E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驱动机构37通过转动连接机构与传送带36连接;所述传送带36上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二拨齿38。上述结构,在传送带驱动机构37的作用下,可以从说明书发送装置上将说明书14传送到粘胶机构D2的下方以及膜带的前方;采用设置有第二拨齿38的传送带36的好处是,在传送带驱动机构37的驱动下,对于说明书14,既可以作为传送工具,传送说明书14到各个工位;也可以作为推送工具,随着传送带36的运动,第二拨齿38将粘着智能卡16的说明书14推进膜带里。
参见图6和图20,所述抓卡机构17的下方设有废卡收集装置39,所述废卡收集装置39包括收卡盒39-1、垫板39-2以及驱动垫板39-2运动的垫板驱动机构39-3;其中,所述垫板驱动机构39-3固定在包装机的机架E上;所述垫板39-2呈“7”字形,包括设置在智能卡16正下方并作用在智能卡16上的水平端和固定在垫板驱动机构39-3上的垂直端;所述收卡盒39-1位于智能卡16的下方,且固定连接在包装机的机架E上。通过上述的结构,进卡机构先将智能卡16传送到抓卡机构17的下方,放置在所述垫板39-2的水平端上,接着抓卡机构17将智能卡16抓取,进而将智能卡16运送到说明书14上;特别地,对于检测到存在不合格的智能卡16时,在进卡机构将智能卡16传送下方的垫板39-2上后,垫板驱动机构39-3驱动垫板39-2远离智能卡16停留的位置,智能卡16因缺少支撑而掉进收卡盒39-1里,以免将废卡和说明书14一起包装进袋。
参见图20,所述垫板39-2的水平端靠近膜带传送方向的一侧设有将智能卡16挡在设定位置上的限位片39-4。设置限位片39-4的目的在于,在进卡机构将智能卡16传送到抓卡机构17下方时,一方面,可以将智能卡16挡在垫板39-2的水平端上,使得智能卡16有垫板39-2的支撑,另一方面,可以将智能卡16挡在抓卡组件的正下方,即在吸盘18的正下方,使得吸盘18可以准确地将智能卡16吸住,不会发生吸不住的现象。
参见图31,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在智能卡包装机上的固定安装板5b、固定安装块6b以及固定轴7b;所述固定轴7b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安装板5b和固定安装块6b固定连接。上述结构简单、紧凑,使得转动组件和位置检测组件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可以使得压轮4b准确地从膜带封口处的上方经过。
参见图31-32和图34,所述固定安装板5b与固定轴7b连接的一端设有长圆通孔5-1b,所述固定轴7b通过螺钉穿过长圆通孔5-1b与固定安装板5b连接;所述固定安装块6b与固定轴7b连接的一端设有配合孔6-1b,所述配合孔6-1b的一侧设有与配合孔6-1b垂直并贯穿的第一安装孔6-2b,该第一安装孔6-2b上设有第一锁母8b,所述第一锁母8b设有与固定轴7b侧面匹配的圆弧固定面8-1b;所述固定轴7b的一端穿过配合孔6-1b并通过第一锁母8b固定连接在固定安装块6b上。设置长圆通孔5-1b的作用在于,通过拧松螺纹结构,可以在长圆通孔5-1b中上下调节转动组件的高度,适用不同的场合;设置第一锁母8b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随时根据膜带的大小来调节固定安装块6b在固定轴7b上的横向位置,即调节转动组件的位置,使得压轮4b始终压在膜带的封口处,另一方面是使得固定轴7b更稳固地连接在固定安装块6b中,且不会破坏固定轴7b的结构。
参见图31-33,所述检测元件1b上设有检测槽1-1b;所述感应元件2b的下端穿过固定安装块6b延伸进检测槽1-1b中。通过上述结构,在压轮4b往上提起时,旋转块3b的另一端往下移动,即检测元件1b随着往下移动,感应元件2b就会脱离检测槽1-1b的检测范围,使得检测元件1b发出信号,从而实现对膜带的有效检测。
参见图31,所述旋转块3b的上方设有限位件9b,所述限位件9b的下端穿过固定安装块6b并作用在旋转块3b上。设置限位件9b的作用在于,在正常的情况下,限位件9b的下端作用在旋转块3b上,可以将压轮4b抬起到设定的位置上。
参见图31,所述感应元件2b和限位件9b均为螺杆,所述固定安装块6b上设有与感应元件2b和限位件9b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感应元件2b和限位件9b的上端均设有调节旋钮10b。上述结构,通过调节旋钮10b可以调节感应元件2b与检测槽1-1b的距离,从而适用于检测不同的包装条件,以及可以调节整个位置检测机构B的检测精度;通过调节旋钮10b调节限位件9b的下端对旋转块3b的作用位置,可以调节转动组件的倾斜度,使得该转动组件可以适用于多变的包装场合。
参见图31-33,所述固定安装块6b与旋转块3b连接的一端设有安装部6-3b,所述安装部6-3b的两侧均设有向下延伸的安装件6-31b,所述安装件6-31b上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轴承;所述旋转块3b的一端穿过安装部6-3b,该旋转块3b穿过安装部6-3b的一端设有配合圆孔3-1b和第二安装孔3-2b,所述第二安装孔3-2b设置于配合圆孔3-1b的一侧并与配合圆孔3-1b垂直贯穿;所述配合圆孔3-1b上设有转轴3-3b,该转轴3-3b从一侧的轴承孔延伸到另一侧的轴承孔中;所述第二安装孔3-2b设有第二锁母,该第二锁母设有与转轴3-3b的侧面匹配的圆弧固定面8-1b。通过上述结构简单、紧凑,使得旋转块3b可以绕着旋转轴3-3b转动,从而实现检测的目的。
参见图31-33,所述固定安装块6b远离检测元件1b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压轮轴6-4b;所述压轮4b内设有转动轴承,所述压轮轴6-4b的一端固定在该转动轴承的内孔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安装块6b的固定孔上。通过上述结构,为压轮4b提供了一个支撑的支点,使得压轮4b可以绕着压轮轴6-4b转动,可以在膜带封口处的上方压过,从而进行检测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是否处于适当的位置。
参见图36-41,每个所述刀片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E上刀片固定座6c、设置在所述刀片固定座6c上端的刀片连接杆10c、转动连接在刀片连接杆10c上且可前后移动的刀片座7c以及设置在刀片座7c上的刀片夹块8c;所述刀片夹块8c在靠近刀片座7c的一侧上设有用于安装刀片11c的安装槽8-1c;所述刀片座7c上与所述安装槽8-1c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固定刀片11c的固定凸块7-1c。通过设置这样的刀片组件,有利于工作人员根据智能卡包装机上的膜带的大小,调节刀片11c在吸风皮带3c上的前后位置,保证能够准确切除多余的膜带;另外,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调节转动连接在刀片调节杆上的刀片座7c的角度,从而调节安装在安装槽8-1c上的刀片11c的角度,确保刀片11c在膜带输送时能够切除多余的膜带边缘;通过安装槽8-1c以及固定凸块7-1c的设置,能够保证在切边过程中刀片11c固定不偏移,防止膜带在输送过程中的拉扯导致刀片发生偏移,最终导致无法切除多余的膜带边缘。
参见图35-36,在膜带的输送方向上,前刀片组件1c以及后刀片组件2c的前端设有用于回收已切除的膜带废料的废料吸尘器4c,该废料吸尘器4c设有两个吸尘口,其中一个朝向前刀片组件1c,另一个朝向后刀片组件2c。通过设置上述废料吸尘器4c,有利于将切除后的膜带废料回收到废料吸尘器4c中,确保智能卡包装设备的整洁,避免膜带废料移动到智能卡包装设备的加工工位中,影响智能卡包装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见图35-36,所述吸风皮带3c上设有三条与已包装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输送方向一致的并列设置的吸风孔带,每个吸风孔带上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吸风孔3-1c;其中,在垂直于膜带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第一条吸风孔带设置在所述后刀片的后方,第二条吸风孔带设置在前刀片与后刀片之间,第三条吸风孔带设置在前刀片的后方。通过设置这样的吸风皮带3c,能够确保包装带在吸风皮带3c上在被刀片切除时,更好地将膜带吸住,防止在切除过程中折叠,影响切边质量。
参见图35-36,在吸风皮带3c上设有多个辅助后刀片组件5c,且每个辅助后刀片组件5c与前刀片组件1c的垂直距离不同。通过设置多个这样的辅助后刀片组件5c,能够切除不同尺寸的膜带,使得整个装置能够适应更多类型的膜带的废料切除。
参见图24,所述收集装置2a还包括用于输送已经完成收集的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的收集皮带2-2a以及驱动收集皮带2-2a运动的收集动力机构2-3a;所述收集皮带2-2a上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拨齿2-1a;所述导滑片6a设置在收集皮带2-2a始端。通过在收集装置2a上设置这样的收集皮带2-2a,一方面,在完成一个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后,所述收集动力机构2-3a驱动收集皮带2-2a向前运动,使得将下一个第一拨齿2-1a输送到与导滑片6a相匹配的位置,从而使得下一个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收集在这一个第一拨齿2-1a与导滑片6a之间;另一方面,在下一个第一拨齿2-1a向前输送的同时,将前面已折叠收集完成的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向前拨,使得所述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离开托架,掉落在收集皮带2-2a上,等待输送和收集装箱;另外,收集皮带2-2a上设有多个第一拨齿2-1a,增加了收集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的数量,并且将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卡在两个第一拨齿2-1a之间,便于最后人工收集装箱。
参见图23-24,在导滑片6a的两侧设有保护挡板2-4a,该保护挡板2-4a设置在收卡支架3a上;其中,所述保护挡板2-4a的上端均设有导向倾斜板2-41a,该导向倾斜板2-41a分别向收集皮带2-2a的两边倾斜。通过在导滑片6a的两侧设有保护挡板2-4a,使得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经过导滑片6a滑向收集皮带2-2a上发生偏移时,能够通过导向倾斜板2-41a的导向,将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引导到正确的位置,保证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正常滑行,避免在压力风枪5a进行吹风时由于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发生偏移而无法正常折叠收集。
参见图25,所述输送装置1a还包括两个设置在收卡支架3a上的并排设置的连接板1-4a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输送皮带1-1a两侧的护板1-5a,每个所述护板1-5a上均设有垂直于输送皮带1-1a的保护立板1-51a;所述两个保护立板1-51a形成用于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输送的输送槽;所述输送皮带1-1a设置在两个连接板1-4a之间。通过设置这样的连接板1-4a,有利于输送皮带1-1a更好地设置在收卡支架3a上,断膜机构I以及收集装置2a连接;通过在输送皮带1-1a两侧设置上述的护板1-5,保证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在所述输送槽内正常输送,避免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在输送过程中某一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发生偏移,导致该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掉落,影响后续折叠收集。
参见图25,所述输送装置1a上设有用于压紧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压卡机构1-2a,该压卡机构1-2a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连接板1-4a两侧的转动连接架以及设置在转动连接架上的压卡滚轮1-2a;所述转动连接架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4a侧面的固定块1-23a、设置在固定块1-23a上的转动连杆1-24a以及转动连接在转动连杆1-24a上的转动杆1-22a;所述压卡滚轮1-21a设置在两个转动杆1-22a之间,所述压卡滚轮1-22a压紧在输送皮带1-1a上。通过设置这样的压卡机构1-2a,通过调节转动连杆1-24a以及转动杆1-22a的角度,使得所述压卡滚轮1-21a将输送皮带1-1a上的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压紧在输送皮带1-1a上,保证输送皮带1-1a上的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正常输送,防止输送皮带1-1a的高速输送,导致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掉落,影响后续折叠收集。
参见图25,所述输送皮带1-1a的末端设有用于在折叠收集时将输送皮带1-1a上的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压紧的辅助压卡机构1-3a,该辅助压卡机构1-3a包括辅助转动连接架以及设置在辅助转动连接架上的辅助压卡滚轮1-33a;所述辅助转动连接架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4a侧面的辅助固定块、设置在辅助固定块上的辅助转动连杆1-31a以及转动连接在辅助转动连杆1-31a上的辅助转动杆1-32a;所述辅助压卡滚轮1-33a设置在两个辅助转动杆1-32a之间,所述辅助压卡滚轮1-33a压紧在输送皮带1-1a上。通过在输送皮带1-1a的末端设置这样的辅助压卡滚轮1-33a,一方面,当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中前面的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在进行折叠收集时,能够防止后面的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随前面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折叠而翻转,甚至脱离输送皮带1-1a,导致该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不能正常输送;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调节辅助转动连杆1-31a以及辅助转动杆1-32a的角度,有利于调节辅助压卡滚轮1-33a在输送皮带1-1a上的位置,保证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正常输送以及正常折叠收集。
参见图21和图23,所述收卡支架3a下方设有收纳柜4a,该收纳柜4a的顶面设有支撑块4-1a,所述收卡支架3a固定设置在支撑块4-1a上。通过在收卡支架3a的下方设有收纳柜4a,有效地利用空间,并且能够将折叠收集完毕的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存放到所述收纳柜4a。
参见图24和图26,所述托架包括两个托杆组件,每个托杆组件包括与收卡支架3a连接的调节板2-6a以及用于托住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托杆2-5a;所述托杆2-5a设置在调节板2-6a上,且分别设置在收集皮带2-2a上的第一拨齿2-1a的两侧;所述调节板2-6a上设有用于与收卡支架3a连接且用于调节两个托杆2-5a间距的长圆形的调节孔。通过设置这样的托架,能够根据不同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类型以及尺寸,通过调节两个托杆2-5a之间的间距,保证能够将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托住,并进行后续折叠收集。
参见图26,所述导滑片6a包括圆弧段6-1a和与圆弧段6-1a连接的倾斜段6-2a;其中,所述圆弧段6-1a设置在输送皮带1-1a的末端。通过设置这样导滑片6a,使得导滑片6a上的圆弧段6-1a更好地与输送皮带1-1a的末端连接,有利于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从输送皮带1-1a过渡到收集装置2a上。
所述在膜带传送方向上说明书传送机构D1的另一侧设有打印模块G,所述打印模块G包括打印机和粘贴组件,所述粘贴组件包括驱动元件和粘贴块,该粘贴组件位于膜带的正上方,所述粘贴块为吸风板。上述结构,在说明书传送机构D1将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推进膜带后,打印机将与智能卡16对应的标签打印出来,并置于膜带传送通道上,接着,驱动元件驱动吸风板靠近标签,再通过吸气的作用将标签吸住在吸风板的下方,再往上复位;直到装有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膜带在下方经过时,驱动元件驱动吸风板压在膜带上,从而将标签粘在膜带上,使得每个装有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膜带带有对应的标签,方便系统的统计和收集工作。
参见图2-41,上述智能卡包装机的工作原理是:
在智能卡的包装工作中,膜带经过放膜机构处理后,膜带被传送到超声波封边机构F中,超声波封边机构F将两膜带间的三边封合,接着膜带传送到与说明书传送机构D1垂直的前方;同时地,说明书发送装置将说明书14输送到说明书传送机构D1上,然后经过说明书传送机构D1的传送,将说明书14传送到粘胶机构D2的正下方,粘胶机构D2将胶带上分条隔开的胶层粘贴在说明书14指定的位置上,然后,说明书传送机构D1将粘着胶层的说明书14传送到膜带的前方;与此同时,送卡机构D3将在进卡机构上传送过来的智能卡16运送到粘着胶层的说明书14的上方,接着抓卡动力机构往下驱动,抓卡组件将智能卡16移动到说明书14上粘着胶层的位置上,并将智能卡16压在胶层上,使得智能卡16与说明书14粘贴在一起;然后,在说明书传送机构D1的推动下,将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推送到膜带里,接着膜带传送机构继续将装有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膜带传送到推卡机构前方,推卡机构进一步将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推进膜带里;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被推进膜带后,膜带继续往下传送,到达打印模块G处,打印模块G进行对装有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膜带进行打印,接着,膜带继续传送到下一个工位。
其中,粘胶机构D2的粘胶过程如下:所述胶带卷上的胶带15的粘面设有相互分离的等间距设置的胶层。所述胶带15的光滑面与压紧块9-2的底部接触,所述胶带15的粘面朝向说明书输送带。所述转动动力机构3-1驱动回收胶带转盘3转动,通过拉紧回收胶带15,使得胶带卷与所述释放胶带转盘2转动,从而使得胶带卷释放胶带15,进而使得所述胶带15依次经过所述换向滚轮4-3、辅助导向轮5、未用胶带导向轮6-1、已用胶带换向轮9-4、压紧块9-2底部、已用胶带换向轮9-4、已用胶带导向轮6-2、主动压紧轮7-1以及从动压紧轮7-2,最后回到回收胶带转盘3上;当所述传感器8根据所设定的参数检测到胶带15上的胶层准确输送到压紧块9-2的底部时,所述转动动力机构3-1停止驱动回收胶带转盘3转动,胶带15停止输送;此时,所述胶层的保护层与压紧块9-2的底部接触,所述胶层的粘贴层朝向说明书输送带;待粘贴的说明书14输送到所述压紧块9-2的下方时(所述压紧块9-2位于说明书14待粘贴位置的上方)停止;接着,所述竖向动力机构1-1驱动支架1向下运动,使得设置在支架1上的压紧装置9随支架1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压紧块9-2将位于它底部的胶层压紧在说明书14的待粘贴位置上;紧接着,所述竖向动力机构1-1驱动支架1向上运动,由于胶带15被释放胶带转盘2、压紧块9-2以及回收胶带转盘3拉紧,并且所述胶层的粘贴层由于粘力粘紧在所述说明书14上,因此,所述胶层的保护层随支架1一起向上运动,并与所述胶层的粘贴层分离,从而完成将所述胶层粘贴在说明书14的表面上;完成粘贴后的说明书14继续往前输送到下一工位进行智能卡的粘贴,而下一张待粘贴的说明书14则输送到压紧块9-2的下方,准备粘贴胶层;支架1往上运动后,重复上述步骤,继续为下一张待粘贴说明书14粘上胶层。上述在说明书14上粘上胶层,全过程无需工作人员参与,并且准确地将胶层粘贴到位,提高了粘贴效率以及粘贴的质量。
送卡机构D3的送卡工作过程如下: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抓卡机构17移动到智能卡16的正上方,接着,抓卡动力机构往下驱动抓卡组件,使得吸盘18直接挤压在智能卡16的上表面上,从而将智能卡16吸住;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上移动一定的距离;接着驱动机构往说明书14的方向驱动抓卡机构17,将智能卡16从进卡机构上运送到说明书14的胶层的正上方;然后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下靠近说明书14,直到智能卡16压紧在说明书14的胶层上,接着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上复位,吸盘18与智能卡16分离,再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下一次送卡。
然后,装有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膜带传送到位置检测机构B的下方,压轮滚动着从膜带的封口处压过;特别地,当膜带中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没有进入到膜带指定的位置,而是位于膜带的封口处或者之外时,此时封口处的厚度比正常状态下的厚度要高出很多,那么在膜带封口处上方滚动经过的压轮4b会往上提起,由于旋转块3b的一端与压轮4b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检测元件1b固定连接,该旋转块3b上压轮4b与检测元件1b之间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所以,随着压轮4b的往上提起,旋转块3b远离压轮4b的一端会向下移动,此时位于旋转块3b远离压轮4b一端的检测元件1b也会随着往下移动,由于与感应元件2b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检测元件1b会产生对应的感应信号;其中,与感应元件2b之间的产生的位置变化可以是由接近到远离的位置变化或远离到接近的位置变化;接着,检测元件1b向自动包装机的控制系统发出信号,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放到膜带中适当的位置,从而防止包装的出错。接着,膜带传送到封口机构H,封口机构H对膜带进行封口后,膜带继续往下传送。
当膜带经过切边装置C时,装有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膜带继续往前输送到吸风皮带3c上,所述吸风皮带3c将膜带吸紧在吸风皮带3c的上表面;由于膜带被吸风皮带3c吸住,且所述前刀片与后刀片的刀尖向下延伸至接近吸风皮带3c的上表面,因此当膜带经过吸风皮带3c上的前刀尖以及后刀尖时,前刀尖将膜带前端封口线以外的膜带废料以及后刀尖将膜带后端封边线以外的膜带废料切断,所述废料吸尘器4c将切除后的膜带废料吸进废料吸尘器4c内,完成切边工作。
最后,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单元段进入到收卡装置A中,并且掉落到所述输送皮带1-1a上;接着,所述输送动力机构1-6a驱动输送皮带1-1a运动,将掉落在输送皮带1-1a上的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输送到末端;所述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中的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经过导滑片6a的引导后滑到所述托架上;由于所述托架设置在第一拨齿2-1a在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输送方向的后方,因此所述第一拨齿2-1a将所述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挡住,防止它继续向前移动。此时,由于所述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与后面其它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相连,因此,所述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从前端至后端倾斜向上放置在托架上;紧接着,所述压力风枪5a向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上表面吹风,由于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与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相连,且所述导滑片6a将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挡住,因此,在压力风枪5a向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后端吹风时,所述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平放在托架上且所述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向前翻转,使得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上表面与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上表面并合,完成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与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折叠;再有,当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翻转后,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随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翻转同时向前移动;同样地,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由于与后面其他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相连,导致第三张智能卡16从前端至后端倾斜向上放置;此时,压力风枪5a的风吹向所述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并且由于风的压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下表面与已翻转后的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上表面并合,同时使得第四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翻转,并且由于压力风枪5a对第五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吹风使得第四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上表面与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上表面并合,第五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下表面与翻转后的第四张已包装的智能卡16和说明书14的上表面并合;以此类推,完成这一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的收集折叠。折叠完毕后,所述收集动力机构2-3a驱动所述收集皮带2-2a运动,使得下一个第一拨齿2-1a往前运动到与导滑片6a匹配的位置,并且所述下一个第一拨齿2-1a在往前运动的同时将已收集完毕的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从托杆2-5a上拨到收集皮带2-2a上,且所述收集完毕的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放置在两个第一拨齿2-1a之间;所述下一个第一拨齿2-1a运动到与导滑片6a匹配的位置时,开始继续下一个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的折叠收集。
上述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说明书传送机构将说明书发送装置上的说明书传送到粘胶机构的下方,接着粘胶机构将胶层粘在说明书上;同时地,进卡机构将智能卡输送到中转工位上,接着送卡机构将智能卡运送到粘着胶层的说明书上方,并将智能卡压在说明书的胶层上,使智能卡粘着在说明书上;膜带由放膜机构传送到粘着智能卡的说明书前方的包装工位上,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智能卡和说明书推送到膜带内;
(2)膜带继续往下传送,到达封口机构进行封口,接着由断膜机构将膜带拉断,最后收集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完成包装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说明书的发送和粘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说明书先从说明书发送装置上发送到说明书传送机构上,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说明书传送到粘胶机构的压块的正下方;粘胶机构按以下方法进行粘胶:转动动力机构驱动回收胶带转盘转动,拉紧回收胶带,使胶带卷与释放胶带转盘转动,释放胶带,进而使得胶带上的胶层移动到压紧块的底部,胶带上的胶层朝向说明书传送机构;待粘贴的说明书输送到压紧块的下方时停止,压紧块位于说明书待粘贴位置的上方;接着,竖向动力机构驱动支架向下运动,使得设置在支架上的压紧装置随支架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压紧块将位于它底部的胶层压紧在说明书的待粘贴位置上;紧接着,竖向动力机构驱动支架向上运动,由于胶带被释放胶带转盘、压紧块以及回收胶带转盘拉紧,并且胶层由于粘力粘紧在说明书上,因此,胶带的保护层随支架一起向上运动,并与胶层分离,从而完成将胶层粘贴在说明书的表面上;完成粘贴后的说明书继续往前输送到下一工位进行智能卡的粘贴,而下一张待粘贴的说明书则输送到压紧块的下方,准备粘贴胶层;支架往上运动后,重复上述步骤,继续为下一张待粘贴说明书粘上胶层;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在压紧块的下方的粘着胶层的说明书传送到粘贴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智能卡的传送包括以下步骤:
发卡装置将智能卡发送出来,智能卡传送到信息写入机构处,通过信息写入机构对智能卡进行个人信息的写入后,进卡机构将智能卡传送到中转工位上,接着送卡机构将智能卡运送到粘贴工位的上方,并往下将智能卡挤压在说明书的胶层上,使得智能卡粘贴在说明书上;
其中送卡机构运送智能卡的方法是:驱动机构驱动抓卡机构移动到智能卡的正上方,接着,抓卡动力机构往下驱动抓卡组件,使得吸盘直接挤压在智能卡的上表面上,通过吸气将智能卡吸住;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上移动一定的距离;接着驱动机构往说明书的方向驱动抓卡机构,将智能卡从进卡机构上运送到粘贴工位中粘着胶层的说明书的正上方;然后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下靠近说明书,直到智能卡压紧在说明书的胶层上,接着抓卡动力机构驱动抓卡组件往上复位,吸盘与智能卡分离,再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下一次送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膜带的传送包括以下步骤:
膜带先从放膜机构传送到超声波封边机构中,超声波封边机构将对折的膜带间的三边封合,封边后的膜带形成的一个个连在一起的开口朝着说明书传送方向的包装袋,然后将包装袋传送到包装工位上,接着说明书传送机构将粘着智能卡的说明书推送至包装袋中,装着智能卡和说明书的包装袋继续往下传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装着智能卡和说明书的包装袋先进行贴标处理,打印模块将打印出来的标签贴在装有智能卡和说明书的包装袋上;接着,包装袋继续往下传送,先传送到位置检测机构,通过位置检测机构来检测说明书是否位于包装袋中适当的位置;然后包装袋传送到封口机构处进行封口,封口后的包装袋往下传送到切边装置上,切边装置将包装袋前后边多余的封边切除,接着断膜机构将多个连在一起的包装袋拉断为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最后由收卡装置对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进行收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位置检测机构的检测方法是:装有智能卡和说明书的包装袋传送到其下方,其中,压轮滚动着从包装袋的封口处压过;特别地,当包装袋中的智能卡和说明书没有进入到包装袋指定的位置,而是位于包装袋的封口处或者之外时,此时封口处的厚度比正常状态下的厚度要高出很多,那么在包装袋封口处上方滚动经过的压轮会往上提起,由于旋转块的一端与压轮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检测元件固定连接,该旋转块上压轮与检测元件之间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所以,随着压轮的往上提起,旋转块远离压轮的一端会向下移动,此时位于旋转块远离压轮一端的检测元件也会随着往下移动,由于与感应元件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检测元件产生对应的感应信号,检测元件向自动包装机的控制系统发出信号,进而进行报错提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切边装置的切边过程是:当包装袋经过切边装置时,包装袋继续往前输送到吸风皮带上,所述吸风皮带将包装袋吸紧在吸风皮带的上表面;由于包装袋被吸风皮带吸住,且前刀片与后刀片的刀尖向下延伸至接近吸风皮带的上表面,因此当包装袋经过吸风皮带上的前刀尖以及后刀尖时,前刀尖将包装袋前端封口线以外的包装袋废料以及后刀尖将包装袋后端封边线以外的包装袋废料切断,完成了切边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卡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收卡装置的收卡过程是: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从断膜机构上掉落到收卡装置中的输送皮带上,然后输送动力机构驱动输送皮带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输送到末端;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中的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经过导滑片的引导后滑到托架上;由于托架设置在第一拨齿在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输送方向的后方,因此第一拨齿将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挡住,防止它继续向前移动;此时,由于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与后面其它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相连,因此,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从前端至后端倾斜向上放置在托架上;紧接着,压力风枪向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吹风,使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平放在托架上且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向前翻转,使得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与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并合,完成第一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与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折叠;再有,当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翻转后,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随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翻转同时向前移动;同样地,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由于与后面其他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相连,导致第三张智能卡从前端至后端倾斜向上放置;此时,压力风枪的风吹向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并且由于风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三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下表面与已翻转后的第二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的上表面并合,同时使得第四张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翻转;以此类推,完成这一已包装的智能卡和说明书单元段的收集折叠;经过收卡装置的收集后,包装机的一轮包装工作流程结束,循环地对其他的智能卡和说明书进行包装。
CN201810282387.2A 2018-03-31 2018-03-31 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 Active CN1085022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2387.2A CN108502280B (zh) 2018-03-31 2018-03-31 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2387.2A CN108502280B (zh) 2018-03-31 2018-03-31 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2280A true CN108502280A (zh) 2018-09-07
CN108502280B CN108502280B (zh) 2020-06-23

Family

ID=63379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2387.2A Active CN108502280B (zh) 2018-03-31 2018-03-31 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0228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9116A (zh) * 2018-11-08 2019-01-29 珠海科特文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前段自动处理工艺
CN110065670A (zh) * 2019-05-27 2019-07-30 河北科技大学 眼镜盒包装设备
CN113002890A (zh) * 2019-12-20 2021-06-22 建筑自动机械制造A.C.M.A.股份公司 用于控制从动型密封单元的操作参数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8620A (en) * 1995-11-22 1999-11-23 Quad/Tech,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sonalizing printed materials
CN2739099Y (zh) * 2004-06-08 2005-11-09 王开来 超声波卡片封装机构
CN101324936A (zh) * 2008-07-01 2008-12-17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的制造及包装方法
CN201538438U (zh) * 2009-05-23 2010-08-04 王开来 一种智能卡包装机
CN106516278A (zh) * 2016-12-27 2017-03-22 金邦达有限公司 自动滴胶装置及其滴胶方法
CN107161772A (zh) * 2017-07-04 2017-09-15 合肥宝亿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贴双面胶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8620A (en) * 1995-11-22 1999-11-23 Quad/Tech,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sonalizing printed materials
CN2739099Y (zh) * 2004-06-08 2005-11-09 王开来 超声波卡片封装机构
CN101324936A (zh) * 2008-07-01 2008-12-17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的制造及包装方法
CN201538438U (zh) * 2009-05-23 2010-08-04 王开来 一种智能卡包装机
CN106516278A (zh) * 2016-12-27 2017-03-22 金邦达有限公司 自动滴胶装置及其滴胶方法
CN107161772A (zh) * 2017-07-04 2017-09-15 合肥宝亿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贴双面胶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9116A (zh) * 2018-11-08 2019-01-29 珠海科特文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前段自动处理工艺
CN110065670A (zh) * 2019-05-27 2019-07-30 河北科技大学 眼镜盒包装设备
CN113002890A (zh) * 2019-12-20 2021-06-22 建筑自动机械制造A.C.M.A.股份公司 用于控制从动型密封单元的操作参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2280B (zh)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02280A (zh) 一种智能卡的包装方法
CN108327977A (zh) 一种智能卡包装机
CN110803365A (zh) 一种用于保护片生产加工的自动组装设备
CN208377156U (zh) 一种智能卡包装机
JP2006199488A (ja) 包装機
CN112278373B (zh) 全自动料带收卷打包机
JP2529626B2 (ja) 包装材切開除去装置
CN113371488A (zh) 冲压料带自动收卷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11544190U (zh) 一种用于保护片生产加工的自动组装设备
CN212495646U (zh) 一种自动调宽铁皮裁剪机
CN210763504U (zh) 一种用于编织袋裁切机上的不良编织布检测系统
TWM540451U (zh) 撕膜裝置
CN114801148B (zh) 一种贴合折弯设备
CN213200240U (zh) 一种液晶模组覆膜装置
CN208377166U (zh) 一种智能卡包装机中卡片与说明书的叠加粘贴装置
CN210504890U (zh) 一种高速不停机收卷装置
CN108438332B (zh) 一种智能卡包装机中卡片与说明书的叠加粘贴装置
CN208248698U (zh) 一种胶带自动粘贴装置
CN108438404B (zh) 一种胶带自动粘贴装置
CN215827047U (zh) Pcb垫片自动贴麦拉载带包装机
WO2006117930A1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および刷本集積装置
JP2928253B2 (ja) Ptp包装充填機におけるフィルム自動セッティング及び自動継ぎ装置
CN214875919U (zh) 一种垃圾袋卷包装机
CN108438332A (zh) 一种智能卡包装机中卡片与说明书的叠加粘贴装置
CN218401109U (zh) 自动粘胶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